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

篇1

关键词 颈椎骨折 前路手术 围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64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颈椎骨折病人实施颈椎前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患者96例,男81例,女15例,年龄18~58例,平均35.5岁。本组均为外伤引起骨折或伴有脱位。交通事故63例,高出坠落33例。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因手术风险高,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因而较难接受手术[1]。②训练:指导患者在颈部制动的情况下,入院后即开始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防止术后排便困难,减少术后因使用导尿管而发生的泌尿系感染和长时间卧床引起的便秘,并指导练习卧床进食,防止出现呛咳现象。③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练习吹气球等训练肺功能,提高有效通气量,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④皮肤护理:入院后即告之病人禁用热水袋或热水瓶等,以防止烫伤,如需用冰袋物理降温,应用毛巾包裹冰袋,并每5~10分钟更换位置。⑤皮肤准备:术前1日将头发、胡须全部剃除。同时备好髂部皮肤,以备术中取髂骨所用。

术后护理:①护理:病人术后即给予颈托或围领,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过伸或过屈,根据患者病情,可2小时平衡翻身1次,夜间为不影响病人休息,可3~4小时平衡翻身1次,不宜翻身时可定时给予抬臀按摩受压部位或气垫床,以预防压疮的发生。②呼吸道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如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呼吸道是否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氧气吸入,并给予雾化吸入。③引流管护理:切口一段放置引流管,术后应妥善将引流管固定于床边,防止扭曲,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和颜色,做好记录,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注意有无颈部增粗,呼吸困难等情况,应警惕渗血形成血肿的可能,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康复训练指导:①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进食新鲜蔬菜,防止便秘;吃橘子,喝桔汁,口服氯化钾;空胶囊内装食用盐,2粒/次,2~3次/日,以纠正电解质紊乱引起的低钾低钠等症状。②功能锻炼指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强直,废用性萎缩及褥疮的发生,鼓励病人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功能锻炼应贯穿于住院全过程和出院后恢复期。③排尿功能训练:颈椎骨折高位截瘫患者排尿功能障碍,常需给予留置导尿管,应妥善固定尿袋,给予夹管定时开放,以锻炼膀胱的收缩功能,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天必须进行会阴护理,拔除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是膀胱充盈时[2]。

讨 论

颈椎骨折病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截瘫,且由于颈椎前路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为了减少患者残疾,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好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护理人员对病人和家属的康复指导十分重要,应足够重视,使病人及家属明确康复训练的意义,掌握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方法,对病人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患者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患者的身体水平,个体活动和社会参与水平上的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

参考文献

篇2

颈椎骨折中,约80%好发于第4~6颈椎节,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则好发于第3~4颈椎,由于过度屈曲、伸展、压缩引起骨折或脱位,常可累及脊髓而造成高位截瘫。治疗颈椎骨折一般首选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但由于颈椎前路手术危险性很大,因此,在围术期,如何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骨科护士共同关注的问题。我科自2008年6月—2009年10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1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7.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2例;骨折类型:C2骨折2例,C4骨折3例,C5、6骨折8例,C7骨折3例。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准备

2.1.1 心理护理 颈椎手术危险性大,患者害怕术后切口疼痛,害怕症状不能缓解,而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我们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介绍同种疾病康复的典型例子,介绍手术的目的,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由手术室护士、麻醉师在术前对病人进行诊视、讲解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麻醉方式等以消除患者恐慌的心理;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多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2.1.2 气管推移训练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气管推移训练目的及注意事项并示范,一般手术前3~5天嘱患者本人或家属用右手的第2~4指指腹置颈中线或稍右,轻轻将皮肤向右后推开,然后抵住气管,食管向左侧牵拉,开始时每次持续5~10min,3~4次/d,逐渐增加至每次30~40min。体胖颈短者则延长时间,由于此动作可引起反射性干咳、恶心等不适,患者常不能自觉完成,护士必须予以指导监督。

2.1.3 呼吸功能训练 深呼吸训练对患者非常重要,它可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如下:患者平卧,全身肌肉放松,护士双手距离患者胸壁1cm,吸气时要求患者最大努力挺胸,触及护士双手掌心,呼气时口唇缩拢成鱼口状,护士用双手挤压前胸和腹部,抬高膈肌帮助呼出残气,先是8~10次/min,逐渐增加至10~15次/min。

2.1.4 床上进食训练 患者术后均需绝对卧床休息,且颈部制动,术前如不进行卧床进食训练,术后常使患者感到紧张与不适[1],不仅食欲受到影响,而且有增加发生进食窒息的危险。进行卧床进食训练时要嘱患者取仰卧位,进食速度缓慢,细嚼慢咽,以免引起呛咳,避免进食干燥及粗糙食物,同时应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喂食方法。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患者入复苏室,待完全清醒回病房,持续心电监护24~48h,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每30min测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1次,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音调有无异常、有无憋气、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重视患者主诉,记录尿量,观察有无血容量不足早期征象,如面色改变、烦躁、头晕等。

2.2.2 呼吸道护理 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吸引器,患者头颈部予颈围固定,颈两侧放置沙袋,保持颈部于中立位。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运动,定期叩背使痰液松动,多饮水,充分湿化呼吸道以利痰液排出。咳痰能力差者,必要时予吸痰,吸痰前向患者讲明吸痰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吸痰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稳、快,同时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呼吸变化。

2.2.3 伤口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出血情况,若出血较多应通知医生及时更换。严密观察伤口引流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质、色、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颈部有无肿胀,经常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一旦有状况发生应立即拆开颈部缝线清除血肿,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

2.2.4 卧位护理 术后需平卧于气垫床上,尽可能让患者保持舒适,术后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头颈部,变换时,应先将颈部用颈围固定,撤去颈部两侧沙袋,将枕垫好(枕高应为肩的宽度),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双下肢弯曲,护理人员一手托患者头颈部,一手托腰,协助其轴线翻身,选择厚度适当的枕头垫在腰背部。术后第1天可摇高床头30°~40°,3天后可在医护人员扶持指导下,按床上90° 床边站病室内走的顺序下床活动。

2.2.5 饮食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由于术中牵拉食管与气管,大多数患者术后可出现一过性咽痛和吞咽困难,影响了饮食及术后营养的补充[2]。一般术后6h后指导患者进食冷流质,如米汤、鱼汤等,以减轻咽喉部的充血水肿,进食量少者以静脉补液补充营养,促进切口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待疼痛减轻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应尽量避免干燥坚硬、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发生意外。

2.2.6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颈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要注意其并发症发生,如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对于上述的并发症要有针对性预防措施。按时给予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躁动患者应设专人看护,给予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及意外发生。

2.2.7 康复训练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提供颈椎即刻稳定性,因此我们在护理时要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尽早进行主动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3]。术后当日即指导患者行双手握拳,伸屈腕肘关节,下肢做股四头肌收缩及关节伸屈活动,随着病情好转,行双上肢扩胸、双下肢抬腿等活动,活动以病人不疲劳为宜。截瘫病人可被动活动四肢并进行向心性按摩。有条件者可在康复科经康复治疗师指导进行康复训练。

3 体会

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难度大、危险性高,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做好其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在术前加强了心理护理、气管推移、呼吸功能训练,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及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手术的成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郎云琴,李香琴,卢爱金.颈椎前路术后康复期患者进食窒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87-988.

篇3

一、临床资料本组25例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2岁;属单个椎间盘摘除18例,2个椎间盘摘除7例,25例均取自身髂骨植入融合。术后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

二、术前护理

(一)心理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由于部位重要,解剖复杂,需牵开颈部大血管及神经且有加重脊髓损伤可能,患者对手术抱有恐惧心理。有12例患者知道颈椎部位手术的危险性,术前心情紧张、焦虑,对手术期望值非常高。针对患者的情况,多与患者沟通,交代术前护理的重要性及术中、术后配合,同时让病友现身说法,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和以往成功病例,使患者对手术有足够信心,保持良好的情绪接受手术治疗。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避免家属紧张情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二)完善各项检查 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及时收集患者各种检查诊断资料(如血化验结果、心电图、心肺透视、CT、MRI等)进行分析。对高血压患者注意血压监测,掌握降压药物剂量;对冠心病患者行心电监测,术后应用强心扩冠药物;对糖尿病患者应用降糖药物,观察治疗效果。

(三)简单介绍手术过程 (1)颈部前路手术创口较小。由于乳糜管在左侧,左侧入路有可能损伤该结构,而多采用右侧切口,术后功能受到干扰小,恢复快。(2)若损伤喉返神经则可发生声音嘶哑,损伤喉上神经则出现呛咳、吞咽困难,但术中牵拉,以及术后的肿胀,也会造成术后2~3天内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可能自行恢复。虽然也有持续较长时间但不应超过6~12周。(3)手术大多采用颈丛阻滞麻醉,以便术中观察有无神经损伤。

(四) 训练 术前2天训练仰卧位。患者平卧,肩后垫一薄枕,使颈部后伸,充分暴露颈部,每天锻炼3次,每次30min~2h。给患者配置合适的颈托,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利于术后伤口愈合。

(五) 呼吸道的准备 (1)术前1~2周实行戒烟,若有肺部疾患,应尽早进行治疗,以免术后痰液较多,影响呼吸。(2)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预防感冒。(3)呼吸功能的锻炼,其目的是增加肺活量,促进痰液排出,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前1周做深呼吸运动,进行有效咳嗽,增加胸部肌肉力量,可做拉簧运动,每日做3次,每次进行30min。

(六)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术前3~5天教授患者推移气管和食管,纠正不正确的手法,使推移度达到要求。训练时采用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及其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听取患者的感受。授者站在患者的手术侧,用拇指指腹向非手术侧持续推移,必须超过中线,并尽量避免牵拉过程的中断;或者站在非手术侧,用2~4指的指腹向非手术侧牵拉气管和食管。第1天每次推移15~30min,每日做3次,每次间隔1~2h。患者可能出现不舒适感,鼓励患者要循序渐进,训练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逐渐延长,与患者共同制定训练计划,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第2天每次推移30~45min,每日做5次。第3天每次推移60min,每日做6次。若患者耐受差、不适应,可酌情延长天数,缩短每次推移时间。我们的经验是当训练累计时间达650min,气管、食管推移过中线持续1h以上,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吞咽次数趋向平稳,在其推移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保持不变,即达到手术条件。

三、术后护理

(一)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颈前路手术造成术后呼吸困难的原因有:(1) 术中牵拉气管、食管引起咽部水肿;(2)颈部术区血肿压迫气管;(3)咽痛、颈部制动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4)手术刺激脊髓可使脊髓水肿或脊神经根水肿,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脸色的变化,必要时定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喉头水肿者予雾化吸入,若发现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即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象。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床边备气管切开包,以便急需时使用。

(二)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术后24h内切口引流液量应少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三)防止植骨块脱落 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条直线,至少2人翻身,1人扶头、肩、另1人扶躯干、四肢,翻身同步进行,侧卧时身体与床成45度,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使患者舒适。

(四)预防护理并发症 因脊髓型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术后又要求绝对卧床,故要注意其并发症如褥疮、坠积性肺炎、废用性肌萎缩、血栓性静脉炎、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对于上述的并发症要有针对性预防措施。特别强调对褥疮的预防,应给予患者睡海棉床或气垫床,并做到勤观察、勤按摩;定时擦洗和更换。拆线后指导患者带石膏颈围在床上坐起活动,再逐渐离床活动。

(五)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不仅增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知识,而且增进了护患之间沟通,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全过程,使患者了解每项治疗、护理措施的目的、作用,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护理质量。对出院患者要做好出院指导:(1)3个月内带石膏颈围保护颈部,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2)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有梗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即时回院复查。(3)术后3个月,经拍x光片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动,然后再做颈部旋转活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若出现颈部不适时应暂时停止。

篇4

【关键词】颈椎骨折 前路手术 围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12-02

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科为40例颈椎骨折患者施行前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术,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男,26例,女,14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21例,砸伤4例。颈椎爆裂骨折14例,骨折伴脱位26例;全瘫6例,不全瘫16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 心理护理:颈椎骨折患者通常病情危急,有的还合并其他复合伤,病人常消极悲观。且颈部解剖结构复杂、特殊,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病人对手术“谈虎色变”。所以,我们应耐心介绍手术方法及施行手术的必要性,讲解成功病例或请术后患者现身说法,打消患者的顾虑,消除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1.2 . 呼吸功能训练:颈椎骨折压迫脊椎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血液循环相对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术前可通过劝吸烟患者戒烟,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吹气球等方法训练肺功能,提高有效通气量。

2.1.3.气管推移训练:颈椎骨折手术时为了显露椎体需将气管长时间拉向左侧,对气管刺激比较大,往往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经系统且正确的气管推移训练,能有效减少术后气管组织水肿发生率[1]。方法是:用拇指或2-4指在颈外皮下插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缘的内脏鞘和血管神经鞘间,先左右摇摆气管,然后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牵拉推移或用另一手协助牵引,牵拉时用力缓和,需超过中线并避免牵拉过程的中断[2]。持续5-10分,逐渐增至15-20分,每天3-4次,持续3-5天。

2.1.4. 牵引的护理:颈椎骨折脱位破坏了脊椎的稳定性,易造成继发脊椎损伤。牵引可使移位的椎体复位,缓解神经压迫。颅骨牵引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牵引重力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为5-10kg[3]。牵引时应抬高床头15CM,保持牵引线与颈椎轴线一致。每日用75%酒精滴牵引处针眼。

2.2.术后护理

2.2.1.护理: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导致手术失败。因此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避免颈部过伸活动、过早起床[4]。佩戴颈围,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由2-3人协同操作,应小角度转动,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纵向一致[5].

2.2.2.呼吸道护理:肺部感染是颈前路手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截瘫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高[6]。因此,严密观察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道通畅,显得尤为重要。应常规吸氧、雾化吸入、必要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以便急需时使用。

2.2.3.切口护理:术后伤口常规置引流管24―72小时,应密切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术后24小时内切口引流 量 应小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2.2.4.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应仔细观察肢体有无抽搐及麻痹平面的变化,并及时记录。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感觉,尿管间断开放。

2.2.5.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因病人术后要求绝对卧床,所以应警惕褥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按时翻身,按摩骨突部位皮肤;鼓励多饮水,每天2500-3000Ml;保持会阴及尿道口清洁;观察尿液性状、色、量。

2.2.6 . 功能锻炼康复护理:为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术后早期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做上、下肢肌肉按摩及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幅度由大到小,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四肢置于功能位。

2.3.出院指导:(1) 3月内戴颈围,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2)术后3个月,经X线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方可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动,然后做颈部旋转活动,但避免颈部剧烈活动。(3)若出现颈部剧痛或吞咽困难,有梗塞感,则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立即回院复查。(4) 按1、3、6、12月复查,随访一年。

3. 小结

颈椎前路手术风险高,难度大;而系统、全面的护理则是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本组病例经过术前、中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凤清,方军,颈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气管推移训练的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88-89

[2] 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3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57

[4] 谢冰华,刘艾红,王利婷。颈椎前路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11

篇5

关键词 颈椎前路 手术治疗 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119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病、颈椎肿瘤的方法之一。颈椎前路手术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切除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增生的骨刺、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直接解除对神经根、脊髓及椎动脉的压迫;二是通过椎体间植骨,使椎体间融合,达到稳定颈椎,消除对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的动态性刺激。2006年8月~2008年6月,我院对92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实施精心护理,患者恢复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颈椎前路手术患者92例,男64例,女28例;年龄16~73岁,平均37.5岁;颈椎病48例,其中颈椎间盘突出26理,包括单间隙19例,双间隙7例,颈椎肿瘤11例,颈椎骨折33例。其中颈椎外伤性骨折21例,包括C5 13例,C6 7例,C7 1例,颈椎骨折并脱位12例,包括C4~5 3例,C5~6 7例,C6~7 2例。术前均行提拉气管训练及呼吸练习,术后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保持颈椎稳定。

结 果

本组2例神经鞘瘤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皮下形成包块,发热、局部红肿,有炎性表现,经持续静滴抗生素、穿刺引流、手术缝合加压包扎等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其余90例顺利康复出院。

护 理

术前护理:①术前准备:术前1周向患讲解气管,食管牵拉训练的重要性,并向患者示范,以适应术中气管,食管牵拉,术前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鼓励患者多饮水,为术后卧床做好准备,对于小便不能自解者,应留置导尿管,常规擦洗外阴,冲洗膀胱,且定时,并于时鼓励使用腹压或按摩下腹部以训练膀胱功能,各项常规检验报告,术前备皮,如需植骨做好髂骨处皮肤准备,并认真交待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②术前1天了解病情,与患者沟通,患者主要表现为忧虑、恐惧、精神紧张,害怕疼痛、残废或死亡,或担心手术费用,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应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术后恢复过程,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恐惧与焦虑心理,使其以良好心态接受手术。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及时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使患者始终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指导患者自己将气管持续向非切口侧推移,使气管、食道周围组织松软,方便手术操作,减少出血。准备颈椎前路常规器械,内固定器械1套,电刀,可透视手术床,吸引器。颈前路垫1套,检查仪器设备性能,确保正常使用,做好手术间的消毒。③提拉气管训练:术前指导患者用右手拇指将气管从右向左推移,循序渐进,15~20分钟/次,注意勿损伤皮肤,以适应手术时对气管的牵拉。因术后患者伤口疼痛,常采取连续小声咳嗽,以利痰液排出,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咳嗽及呼吸训练,术前戒烟,如有慢性气管炎需先治疗,以利减少术后痰量,保持呼吸道通畅。④皮肤准备:备皮范围上至头顶,下至腋窝平线,两侧至腋中线,术前1天沐浴擦浴,术日晨剃净毛发,并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再用0.5%洗必泰醇消毒、无菌巾包裹。⑤生活训练:颈椎手术患者术后需卧床,且颈部制动。因此,术前需训练床上大小便和卧位进食,流质食物借助吸管进食,半流质、普食需家属喂食,同时嘱患者进食时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引起呛咳。

术后护理:①生命体征观察:回病房后立即平卧硬板床,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氧饱和度,每15~30分钟监测呼吸1次,并观察呼吸形式、幅度、频率及心律、血压的变化,注意患者面色、口唇、甲床、耳郭有无发绀等缺氧表现,持续吸氧2~3L/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嘱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3次/日,10~15下/次。②刀口渗血护理:术后多数患者行刀口持续负压引流,需严密观察刀口渗血情况,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询问有无憋气、胸闷等呼吸困难情况。如刀口渗血较多、颈部明显增粗、进行性呼吸困难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剪开颈部缝合线、清除血肿,持续负压引流患者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若24小时引流量>500ml,颜色呈淡红色时,立即通知医生,并将负压降低,抬高床头30°,观察有无颅内压降低症状。引流液颜色清亮时,协助医生拔流管,缝合引流口,刀口加压包扎。③护理:颈部过度屈伸时,植骨块与上下椎体之间的向前压力增大,进而导致骨投脱落,故患者术后立即围领固定,限制颈部活动,或用沙袋固定于颈部两侧,预防颈部过度移动。翻身及搬运患者时需由2~3人协同操作,使颈、肩和躯干在同一水平面。侧卧时,应颈部垫枕,避免颈部屈伸、扭曲。卧床4~6周后可戴围领起床活动,不宜过早。④加强呼吸道管理: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并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谢绝探视,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术前病房紫外线消毒,术后开窗通风2次/日。颈椎术后1 周为水肿期,应特别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嘱患者及时咳出呼吸道内分泌物,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雾化吸入2次/日,雾化液内加入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以稀释痰液,易于排出。⑤预防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协助患者翻身,防止尿沉渣遗留于膀胱引起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持续导尿者,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尿道口护理2次/日,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早期进行排尿训练,以利膀胱功能的恢复,每4~6小时1次。如患者尿液浑浊,可用1:5000呋喃西林250ml行膀胱冲洗,2次/日。⑥预防压疮:做到勤观察、勤按摩、定时擦洗和更换,骨隆突处垫棉圈,皮肤护理2次/周,并注意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压疮的发生。③功能锻炼:术后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与其锻炼情况有直接关系,术后当天做手指、腕关节、足趾及踝关节活动;第1天可做肢体抬高、关节屈伸,3~4次/日,15~30分钟/次,逐日增加,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尤其对术前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

篇6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39例患者,男12例,女17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麻木症状、肌力减退及行走不稳,患者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

2 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表现,加上手术风险大,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故要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①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②请脊髓型颈椎病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促进病友间的交流,增强安全感和信心,消除顾虑,减轻心理负担,使患者有充分心理准备,配合治疗;③说明情绪与疾病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机体康复,否则相反。

2.1.2术前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术前5~7d开始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枕头垫于肩下,头后伸,用2~4指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内侧插入,把气管及食管持续地向非手术侧推移,推至中线一侧。开始时用力尽量缓和,频率为5次/min左右,对年老体弱者行推移训练,动作轻柔、幅度由小到大,间隔时间有长到短,持续时间由短到长,让其逐渐适应过程,增加其耐受性,以免发生意外。

2.1.3评估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如双上肢、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肌力情况,告知患者下地活动,要有家属陪同,注意安全,防止摔跌。

2.1.4肺功能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运动,术前3~5d指导患者吹气球训练,3~5min/次,3~4次/d,已提高患者肺功能。

2.1.5训练床上排便 术前平卧在床上,用便盆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

2.16做好各项术前检查 39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CT、颈椎MRI检查,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五项、全胸片及心电图的检查。

2.2术后护理

2.2.1护理 患者颈围固定后保持头颈部中立位,三人同时将患者移至床上,动作协调,一人固定头部,保持头、颈、胸在同一水平面,轻搬轻放,搬后取仰卧位,然后撤除颈围,头颈部垫一软枕,厚度为2~3cm,颈部两侧各放置一沙袋,抬高床头20°。术后6h可进行轴位翻身,翻身时保持头、颈及躯干呈一直线,防止颈部旋转。

2.2.2术后予心电监护、双鼻腔氧气3L/min吸入,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氧饱和度情况,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多因深部血肿或喉头水肿引起,因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紧急措施。颈前路手术造成术后呼吸困难的原因有:①术中牵拉气管、食管引起咽部水肿;②颈部术区血肿压迫气管;③咽痛、颈部制动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④手术刺激脊髓可使脊髓水肿或脊神经根水肿,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因此 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脸色的变化,必要时定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喉头水肿者予雾化吸入BID,雾化常用药物:0.9%氯化钠注射液2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2ml。以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炎症,稀释痰液,定时协助患者轴式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每天饮水2000ml,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运动,促进痰液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床边备气管切开包,负压吸引装置,以便急需时使用。

2.2.3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术后24h内切口引流液量应少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如颈部伤口敷料见淡红色渗液,患者伴头痛等不适,因警惕脑脊液漏的可能,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2.4饮食宣教 术后由于对咽、喉、食管、气管的牵拉刺激,可致喉头水肿喉部水肿,患者进食吞咽感疼痛,此时鼓励患者少量多餐进温凉流质,如米汤、鱼汤等,吞咽速度不宜过快,并观察患者吞咽、进食情况,有无呛咳。

2.2.5疼痛的护理 术后的疼痛主要是伤口疼痛、髂部取骨处疼痛、咽部水肿引起的吞咽疼痛,针对患者的疼痛,首先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协助舒适卧位,指导其放松情绪,其次观察疼痛的程度,按照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如果疼痛评分大于3分时,应遵医嘱予止痛药物应用,并观察用药后疗效,做好护理记录。

2.2.6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的病情、脊髓受损程度及年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评估,一般术后第1d,指导患者进行双手的握拳、拇指对指练习及肩肘关节的伸展运动,双下肢进行踝泵运动及屈膝、屈髋锻炼,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第3~4d可佩戴颈围下床活动,第一次下床活动,应在家属及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先抬高床头60°,静坐5min左右,然后移至床沿坐起,再坐2~3min,患者如无头晕、恶心等不适,即可在家属及医护人员搀扶下下地站立及行走,告知患者第一次下地活动时间不宜过久,一般以5~10min为宜,循序渐进,同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感头晕、呼吸困难等情况,及时停止活动,安置患者。

2.2.7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颈围固定3个月,松紧适宜,避免颈部屈伸和旋转活动。告知患者下床活动时穿防滑鞋,注意安全。坚持四肢功能锻炼,饮食应富含钙质、高蛋白,并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张军,郭英.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207.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35-01

颈髓损伤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损伤,往往伴有机体运动感觉的全部或部分障碍,具有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等特点。目前,颈前路手术是治疗颈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1]。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颈椎骨折伴截瘫患者共26例,我们对其中20例病人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入院时脊髓功能按美国脊椎脊髓损伤学会(ASIA)标准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5例,D级3例。其中C4以上节段4例,C5-7节段16例。病人经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及积极的护理,本组病例两例自动出院,余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未出现护理并发症,术后随访2-25个月,除两例病重死亡外,其余病人脊髓压迫症状均得到缓解,肌力不同程度恢复。

2护理体会

2.1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测,术后监测BP、P、R、SPO2 ,仔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4 h 内每15 min 记录1 次,4~8 h 每30 min 记录1次,8 h 以后每1 h 记录1次,连续监测1~2 d。尤其在术后12 h 内应注意患者四肢神经症状,避免发生硬膜外血肿等严重并发症[2]。特别是C4以上节段颈髓损伤的病人,应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

2.2 呼吸道护理颈髓损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和并发呼吸道感染[3]。颈髓损伤病人由于呼吸肌麻痹、胸式呼吸减弱、咳嗽无力、术后切口疼痛惧怕咳嗽、全麻插管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不能咳出等原因易并发肺炎或肺不张,重者基至引起呼吸衰竭。故在术后应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工作。术后5-7持续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1~3L/min,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观察颈部切口,引流量及颈部情况,术后6小时进食温凉流食,减少咽部充血、水肿而引发的呼吸困难。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每日三次,每次5~10分钟,如病人感觉伤口疼痛,可用手轻按颈部伤口处每次翻身时即给予拍背,每次1-3分钟,方法:五指并扰,手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从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下,用腕部的力量轻拍。常规使用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进行雾化吸入,每日两次,每次20分,雾化吸入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翻身、拍背,帮助排痰,必要时给予机械吸痰。待全麻清醒、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对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以增加潮气量,帮助肺扩张。可嘱患者全身肌肉放松,静息缓慢呼吸,吸气时由鼻吸气,呼气时上腹部鼓起,由口呼出,切记胸廓尽量保持不动,3 次/ d ,15 min/ 次,逐渐加大次数。咳嗽时嘱患者腹肌收缩,腹壁内缩, 1 次吸气,连咳3声停止,缩唇时将余气呼尽。术后24 h内床边备气管切开包与吸痰器,密切注意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出现缺氧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值班医生。

2.3 心理护理 由于颈髓损伤患者大多为突发事故意外受伤,且病情较重,同时多伴有四肢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病人会出现恐惧、绝望等心理反应,据有关资料报道,颈髓损伤后患者94%有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的焦虑和抑郁[4]。故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且要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护士应主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需要。维护患者的自尊,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力,消除其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将病情相类似的病人安置在同一病房,相互鼓励、吸取经验,并向患者提供成功康复的病例,树立病人恢复健康、重返社会的信心。

2.4 皮肤护理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每4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骨突出部,以促进血液循环,保证清洁卫生,避免引起褥疮感染或其它并发症。平卧时,肘、足、臀部置软枕,每日擦身两次,擦洗后背部及臀部涂爽身粉,以减少皮肤与床单间的摩擦力和剪切力。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无屑,潮湿的床单及衣服及时更换。尿管妥善固定,防止尿管盘曲在臀部或大腿根部而引起皮肤损伤。

2.5 高热的护理 颈髓损伤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失去平衡,体温调节障碍,热量持续产生而散热受到障碍,导致高热发生。术后每天按时测量体温,每天4次,体温超过38.5℃,应及时给予降温措施,以物理降温为主,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大动脉处置冰袋、头部置冰袋等。必要时使用药物降温,还可以采用冰毯、冰帽实施物理降温。

2.6 加强功能锻炼颈椎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实现生活自理,重返社会,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护理的重要工作。在颈髓损伤的早期,即急性损伤2-4周内,此时虽经手术固定,但脊柱仍不能完全稳定或刚刚稳定,故此期的康复锻炼多以预防为主。向患者讲解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使患者积极主动对瘫痪的肌肉和关节进行锻炼,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机能恢复。按摩方法包括瘫痪平面以下肢体关节的向心性按摩,上肢运动包括握拳、伸屈运动,下肢运动主要包括直腿抬高训练、伸屈运动。锻炼时动作应掌握力度,切忌粗暴,运动部位从手指、足趾等小关节到髋、肩、肘、膝等大关节逐步进行,循序渐进。

2.7 并发症的护理

2.7.1 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颈髓损伤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且低钠的程度与颈髓损伤平面、程度有关,血钠浓度越低,预后越差[5]。同时低钠血症也是颈髓损伤患者早期容易被忽视的严重并发症[6]。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低钠血症的关键。

术后及时检测,第一天应进行血电解质的化验,了解血钠情况。认真观察病人的神志、精神及进食情况,观察四肢有无浮肿、有无腹胀等。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预防用药。有研究表明颈髓损伤后的低钠血症可能系SIADH(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所致,而SIADH治疗的关键在于限制水的摄入及补钠[7]。从病人入院后即指导病人在每日饮水中加入少许食盐,也可进食腌制的食物,并保证每日足够的摄入量,同时,每日预防性的静脉补钠4-8克。如已发生低钠血症的患者,还应根据病情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

2.7.2 预防泌尿系感染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用消毒棉球擦洗会2次,注意保持外清洁。采用抗返流尿袋,每周更换一次。留置尿管按时夹闭,每2-4小时开放一次,以训练膀胱的充盈和排空。定期进行尿常规检验,必要时行膀胱冲洗。

3 小结

综上所述,颈椎骨折手术大,危险性大,同时颈髓损伤的术后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医院、病人、家庭、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我科2004年1月--2007年1月对20 例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通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呼吸道管理、康复锻炼,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时预防发现并发症,使大部分患者康复,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说明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后认真细致的护理及观察,对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护士应为病人及家属提供以上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帮助病人及家属渡过难关,最大限度的恢复病人的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 [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3-554.

[2] 王少波,蔡钦林,党耕町,等.颈椎椎管扩大术后硬膜外血肿[J] .中华骨科杂志,1999 ,33 (6) :336-338.

[3]校柏年,徐德艺,屈继华.截瘫患者心理康复体会[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71.

[4] DeVivo MJ,Stover SL.Long-time survival and causes of death in spinal cord injury[M].Gaithersbury,MD:Asen,1995(6):289-316.

[5] 韩卢丽,王凤英,孙群周,许利辉,李良业,邓江海. 急性颈髓损伤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19-21.

篇8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3岁,于2010年2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僵硬,上下楼梯感双下肢费力,无肢体疼痛、麻木、头晕、头痛等症状,同年11月患者感右下肢僵硬,双下肢乏力症状加重,上下楼梯需抓扶手,同时感双手持重物费力,双手不灵活,以右手显著,右手夹菜,写字自感笨拙,同时伴双手麻木,但生活可完全自理,无大小便失禁,肢体麻木等症状,于2011年4月28日在全麻下行颈4/5-5/6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经前路半椎体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精心治疗和护理于2011年5月15日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颈椎前路手术部位靠近颈髓,周围有大血管和神经,故颈椎手术风险大,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重,忧虑、紧张、恐惧及担心预后是最常见的心理状况,对此,我们解释颈椎手术的目的、意义,手术大致过程、特点以及现代颈椎手术的进展,并以典型病例现身说法,消除其思想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最佳配合,愉快地接受手术。

1.2 术前床上排便训练:术前2-3天进行训练,平卧在床上,将床头摇至30度,按摩腹部,使肠蠕动增加,将便盆放置臀部下即可,因此,正确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有利于术后护理,减轻患者痛苦。

1.3 呼吸功能锻炼:患者在全麻下行手术,为减少术后并发症,要求必须戒烟,吸烟会引起咽喉不适及咳嗽,影响伤口愈合和引起肺部感染,术前告知患者吸烟的危害,指导患者进行:(1)吹气球训练;鼓励患者一次将气球吹到尽可能大,放松5-10s,然后重复以上动作,每次10-15分钟,3-5次/日;(2)有效咳嗽,咳痰训练,嘱患者缓慢深吸一口气,同时上身向前倾,腹肌收缩,然后用力咳嗽,连咳3声,将痰咳出,平静5-10s后再缓慢吸气,重复进行,一般训练5分钟,避免餐后或饮水后进行训练,以免食物反流。

1.4 气管及食管推移训练:为了更好的暴露手术部位,使患者适应手术时对气管,食管的牵引,减轻吞咽困难,憋气等不适感,术前3-5天教会患者气管推移训练,指导患者以拇指、食指、中指指端从颈部右侧将气管、食管向左侧牵拉或用另一只手协助牵拉,持续向非手术侧牵引推移,开始3-4次/日,持续5-1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至每次30-40分钟,推移必须将气管推过颈部中线,推移时动作要轻柔,体现人性化服务。

1.5 配置合适的颈托: 术前配合医师应用颈托,并尽可能在术前适应颈托的配戴,说明应用颈托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以便于患者在紧急情况时的应用和处理。

1.6 皮肤准备: 术前3天开始清洗、消毒,男性剪短发,尽可能剃光头有利于手术,剃净胡须,取髂骨处备会阴、检查颈、胸部皮肤有无痛肿、瘢痕、溃烂,皮肤病等,注意剃除汗毛时不可刮破皮肤。

2 术后护理

2.1 的护理: 术毕返回病房,看颈托是否妥善固定,搬运时保持患者头颈部置于自然中立位,切忌扭转、过屈或过伸,严格限制活动 ,头两侧放置沙袋固定头部,咳嗽、打喷嚏时最好用手轻按住颈前部,以防植骨块脱落。术后6h内,不宜进行全身翻身,每30分钟进行1次,局部翻身,依次抬起左臀、右臀、左肩、右肩等压疮好发部位,术后6h进行定时轴线翻身,翻身时先戴好颈托,由3人将患者轻轻抬起移动翻身,专人固定头颈部,术后第2天可适当低卧位,以利于呼吸,减轻颈部水肿,逐渐过度至半卧位。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与麻醉科的人员交接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和氧气吸入,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特别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和强弱,同时床头备用负压吸引器及气管插管等抢救器材,一旦发生异常变化,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积极处理。

2.3 呼吸道护理:患者术后因切口疼痛不敢咳嗽、咳痰,这样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呼吸道护理,(1)遵医嘱雾化吸入每日三次,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但不能用力,以免伤口出血,不能咳出者,可口服化痰药,必要时用吸痰器协助吸出痰液,操作时动作要轻揉,迅速,严格无菌操作。(2)每日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减少陪护人员和探视时间,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使患者症状得以控制,(3)按术前呼吸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坚持做深呼吸锻炼,以促进肺复张和预防肺部感染。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切口观察:严密观察颈部伤口渗血及周围有无肿胀,注意颈部有无增粗,发音是否改变,监测体温,观察切口有无红、肿、分泌物等。(2)预防压疮:由于术后颈部制动要求严格,患者长时间处于被迫,术后给予气垫床,因此要注意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平整,术后第一天开始对易发生压疮的骨隆突处手掌托起,按摩5-10分钟,2-3h/次,对骶尾部、双足跟处给予海绵圈保护,待颈部伤口初步愈合渗血减少后,可在带颈托的保护下帮助患者翻身,更换肢体,防止发生压疮。(3)胃肠功能紊乱的护理:患者术后第二天四肢无力肠鸣音减弱,检查结果示血钾低于正常范围,给予排气,热毛巾热敷,按摩腹部效果欠佳,进一步遵医嘱行胃肠减压、禁食、补液、补钾并口服多潘立酮10mg,术后八天遵医嘱拔出胃管,术后九天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好,食欲佳,大小便正常,四肢活动好。(4)观察有无神经损伤:颈椎前路手术由于术中钳夹或牵拉,咬骨钳操作及手术后暴露过久,可加重或造成脊髓和神经的损伤,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声音嘶哑,憋气以及四肢感觉功能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可连续2天指导患者握拳,抬腿等术前术后情况比较,发现四肢感觉运动障碍,每2小时检查,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2.5 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可指导患者做双手握力练习和腕关节屈伸活动,足趾及踝关节背伸活动,术后1-2天的卧床患者作肢体抬高,关节屈伸,3-4次/日,每日10-15分钟,逐日增加。

2.6 饮食及健康指导 麻醉清醒6小时后 ,可先饮少量白开水,如未呕吐,可进少量流质,如小黄米稀饭,鸡汤等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3天如无异常,可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的半流质或普食,但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并多饮水促进代谢。

3 出院指导

3.1 要继续带颈托3-5个月,保持颈托松紧适中,清洁,禁止低头或仰头,旋转,保持功能位。

3.2 继续加强肢体功能锻炼,3个月后进行颈部锻炼,开始时颈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动,然后逐渐颈部旋转活动,若颈部不适,应暂时停止活动。

3.3 避免颈部剧烈活动,防止跌倒。

3.4 定期复查:时间为1、3、6和12个月。

3.5 告诫患者戒烟3个月.

篇9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 后路手术 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07-02

退变性腰椎侧凸是成人脊柱侧凸的一种,是指腰椎椎间盘发生退变后出现小关节退变、椎管和神经根管容积变小及脊柱失稳为主的腰椎侧凸,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神经源性跛行或神经根性疼痛等,[1]手术治疗为常用方法,采用后路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退变性腰椎侧凸,但存在并发症多,病程长等缺点。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并能缩短病程,使患者早日康复。我院对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采用相应的综合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所收治的8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2±7.1)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6±6.4)岁,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显着性( 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外科常规护理,综合组在给予外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加上以下护理。

1.2.1 术前心理评估及护理 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一般病史较长,年龄偏大,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对于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在进行健康宣教时,耐心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目的,必要性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并对患者进行简易的心理评估,根据评估安抚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1.2.2 术前俯卧位适应性训练 告知患者其必要性及意义。分别对称在患者肩、肋缘、骶髂部位垫上柔软的海绵垫,是胸腹部悬空,使手术部位保持成一条直线,开始每次半小时,以后逐渐加到2小时。

1.2.3术后检测生命体征 严密检测生命体征,每小时测量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24h出入量至病情平稳后。

1.2.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脑脊液漏及出血 观察刀口敷料有无是否干燥,有无渗出,渗出及引流液颜色、量及性状,必要时告知医生;椎间隙及呼吸道感染:严格无菌护理,观察敷料情况,帮助患者咳嗽排痰,做好口腔护理,检测体温,必要时告知医生。

1.2.5康复训练 告知患者及家属其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协助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3判定标准 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级评定。满意:认为术前、术后对护理工对患者心理、病情恢复帮助很大,记为满意;一般:认为术前、术后护理工作效果对患者病情恢复帮助不大,记为一般;不满意:认为术前、术后护理工作对患者病情恢复无明显帮助,记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满意度比较。

综合组满意率80.00%,对照组满意率42.50%,针对性护理前后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随着老龄社会的临近,各种退变性的老年性疾病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脊椎的退变性疾病,这是因为脊椎承受人地重力支撑,容易出现劳损,而后出现退行性变。在脊椎的退变性疾病中,颈椎与腰椎出现更较为多见,尤其是腰椎病变,更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退变性腰椎侧凸是成人脊柱侧凸的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2]其主要的表现有腰背部局限性痛、神经源性跛行或神经根性疼痛等,这给中老年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并使其生活产生了大大的不便,所以,对退行性变腰椎侧凸的治疗具有较大的社会学意义。

常见的治疗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往往保守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临床上常采用手术对其治疗,且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采用后路手术是常用术式的一种,对后路手术患者的有效护理,可以缩短病程,促进恢复,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严格按照护理规程进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但是,仅仅是给予常规的外科护理是不够的。因为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手术的特殊性,更应该具有相关针对性的护理。

人们普遍存在对手术的畏惧心理,尤其是对脊椎的手术,更有莫名的恐慌,害怕手术的危险性及术后可恢复到的程度。所以在手术前对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尤为重要,使患者相信医生并减少对手术的畏惧,能够增加对手术的耐受及减少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3]

因为对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行后路手术,所以术中及术后的姿势决定了手术能否成功及术后的病情恢复,帮助患者提前适应俯卧位的卧床姿势,可以减少术后护理的难度,并能更好的观察刀口的愈合情况。[4]

在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术后,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术后的并发症,是术后护理工作的重中之中,及时准确地观察其生命体征,可以判断其术后的恢复情况及对药物应用的出现不良反应的反馈,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对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观察和护理,则可以使并发症出现“防患于未然”,或者在早期就得到有效地处理,这是对患者生命极其负责的表现,使患者减少因为并发症所带来的致死致残,减少药物的使用,降低经济负担[5]。

而帮助患者功能锻炼则可以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并能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更加有社会效应。

综上所述,对于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行后路手术患者的护理,更应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使病人得到舒适的护理,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并杜绝的因护理不当而产生的纠纷和并发症,同时使患者的病情更好更快的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志明.栋.邓树才,等.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术式选则与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7):1166-1170.

[2]宋海峰,邱贵兴,吴志宏.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叽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24(12):161-1613.

[3] 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16(6):409-410.

篇10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颈椎退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而MRI的普及, 轻微脊髓损伤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1]。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但是由于对此类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缺乏深入了解, 选择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把握时机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院采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治疗2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 效果满意,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4年5月~2009年8月本院共收治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20例。均为男性, 年龄43~60岁, 平均年龄4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9例, 头颈部煤石砸伤5例, 平地跌倒6例。伤后出现脊髓休克, 休克过后存留颈肩疼痛、四肢麻木、无力等脊髓损伤症状。所有患者均为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发病至手术治疗时间3 d~ 3个月, 平均时间2周。

1. 2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CT、MRI检查, 17例表现退变性颈椎管狭窄, 3例表现后纵韧带骨化, 17例出现脊髓水肿, 但未见骨折及脱位。

1. 3 治疗方法及术后处理 采用改良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术后营养神经及康复训练治疗, 24~48 h拔引流管, 颈围领保护3个月左右。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手术后2 d颈肩疼痛明显减轻, 手术后21 d麻木缓解, 肌力逐渐恢复, 手术后6个月肌力恢复接近正常, 术后1年均能恢复工作能力。

3 讨论

3. 1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指在头颈部遭受“较轻微”伤后影像学表现没有明显的颈椎骨折脱位而出现较重的颈脊髓损伤[2]。颈椎的原发病是引起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3], 如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等基础病变的存在, 使得椎管储备间隙减少, 这些脊髓“钳压”因素在外力作用下使颈椎过伸或过屈时, 会造成神经孔和颈椎管进一步狭窄。颈椎的强力过伸和脊髓的直接受压, 会造成前脊髓的沟血管和终末血管破裂, 加重脊髓缺血和传导通路障碍, 在已没有充分储备间隙情况下, 会进一步加重脊髓损害。

3. 2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指征及时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属于急性损伤, 脊髓水肿多在损伤后6 h左右出现, 1周左右达到高峰[4]。本组患者手术前均进行了3个月的保守治疗。17例脊髓功能无明显好转, 另外3例患者病情甚至加重, 这种情况表明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是有限的, 而手术患者术后21 d脊髓功能明显改善。颈脊髓损伤治疗方案的选择要综合考虑颈脊髓损伤的症状, 颈椎的原发病, MRI或CT所显示的颈脊髓损伤病理状况。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手术时机, 适当的手术时机可以提高脊髓功能的恢复率。有研究认为, 脊髓水肿的出现在损伤数天后明显, 伤后2周内是最好的手术时机。一些学者仍支持早期(3~7 d)手术治疗。朱庆三等[5]认为此类损伤类似于四肢“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改变, 应尽早减压消除“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 改善脊髓的血液循环, 避免和减轻脊髓的继发损害。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般认为在伤后72 h内对急性颈脊髓损伤行减压手术, 不仅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还可减少相应的并发症。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 有效扩大颈椎管容积, 使颈脊髓获得向后移行的空间, 从而使脊髓前后方均得以减压, 促进颈脊髓功能改善。由于“牵张机制”的存在, 应保证“开门”具有足够的角度和宽度, 以使硬膜囊充分膨起;即使颈椎曲度变直或存在一定程度的颈椎后凸, 在椎板成形术后仍有可能获得满意的脊髓后移。

作者认为颈椎管狭窄是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 而外力则是脊髓损伤的直接原因。大量的临床及实验性研究表明, 在脊髓实质及其血管已出现压迫与损伤时, 减压性手术愈早实施愈好。本院20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 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丁薇.MRI对急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观察.河南医学研究, 2013, 22(3):392-393.

[2] 常青, 邓展生, 陈静.中老年颈椎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脊髓中央型损伤的手术效果.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1(5):919-920.

[3] 黎文, 林志雄, 陈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华创伤杂志, 2005, 21(7):499-501.

[4] 张继东, 夏群, 吉宁.术中椎间盘造影辅助确定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责任节段.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