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规划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将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关于住宅电气设计标准的补充通知》(〔97〕首规委办规字235号)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关于住宅电气设计标准的补充通知
(97)首规委办规字第235号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各有关单位: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于1996年8月颁布了“住宅电气设计通用标准”,其各项技术参数和指标基本适用。为适应住宅发展需要,满足居民家用电器增多对用户需求的增加,经首规委办、市供电局和市建筑设计院共同研究决定对北京市“住宅电气设计通用标准”作以下补充,请遵照执行。
一、电度表的选用
每户户用电度表的有前线应采用不小于6平方毫米的绝缘铜芯导线。
二、户内电路应按照明、空调及其它电器用插座分三路以上设计,各支路线均采用BV?2.5平方毫米的绝缘铜芯导线。
三、其它
篇2
一是以“三改一拆”为中心,按计划开展“无违建”村创建工作。以莲桥村为试点,从调查摸底入手,摸清底数、分类处置,通过会议动员、专项检查、纪委通报等方式方法,全面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基础工作扎实,部署推进到位,在杭州市“无违建镇”创建验收中,顺利通过验收。在经历全市数据排名连续五周第一和全市“无违建”创建验收台账样板的基础上,我镇通过“一户多宅“清理、党员干部带头拆、沿路沿线重点整治和切实解决农村建房难多举并措,截止12月25日,全镇拆除建筑12.9954万平方米(____3年完成0.9289万平方米),上报10.3487万平方米,沿路沿线拆除和整改40余宗,面积达____0平米左右。
落实《渌渚镇总体规划》,编制镇域总体规划和镇区用地规划图,并经过各级评审,多次修改,将完成编制,将突破我镇无全镇规划的现状;完成岘口村中心村规划并通过评审,六渚村因属于镇总体规划镇区所在地,需等总规基本定位了方可进行规划评审工作。完成莲桥村省级示范村修编;根据“无违建”创建要求,落实拆后利用规划,实现拆与用的合理结合。整个修编工作市级财政承担48万元,六渚村村庄规划修编中的2.5万需镇、村共同来承担。
合理简化建房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今年审批农村住房,下发村庄规划147本、建设用地批准书143本(____3年完成审批89户)。完成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9户,农村住房改造50户,完成年度考核任务。参加市级工匠培训10人,完成36户新型墻体材料应用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审批与管理相结合,落实专人进行批后放样工作,加强巡查力度,落实农村建房踏勘、放样、中间检查及验收四到位,与建房户及工匠签订合同,发放施工安全倡议书,对68户在建农户进行检查,督促建筑工匠持证上岗,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脚手架、片,支撑力柱规划、稳固,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安全。
今年围绕“无违建”工作,结合土地整治工作要求,完成宅基地复垦7.43亩,土地开发109亩。由于土地综合整治验收方法改变,由富阳市级进行验收,结合市级工作实际,今年未进行土地综合整治立项,明年将实行滚动式立项,我镇将有70余亩宅基地可复垦,土地开发____余亩。
完成标农提升工程,编制《富阳市渌渚镇渌渚畈标准农田补建项目农田质量等级提升方案》,涉及百前村、杨袁村、六渚村共1563亩标准农田,目前已完成基础工作,并经初验收。
落实地质灾害巡查人员、时间、地点三要素,积极有效地推进已立项地质灾害点加固除险工作。今年正在实施的山亚村谢家章家坞泥石流地质灾害点、桃花岭村前桐地质灾害点、六渚村鸭江山地质灾害点有序推进,力争在春节前完成相关工作。
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对集镇范围内乱悬挂、张贴、摊外经营等现象联合新登城管执法进行联合整治,为实现长效管理,结合“三改一拆”、“无违建”创建工作探索实施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管理。完成入城口改造完成设计,提升集镇品位。
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市创建为重点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及时开展食品百日严打专项行动,做到及时上报工作信息,推进了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每个村需制作了宣传橱窗(食品药品宣传栏),宣传相关知识、政策、法规,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各村巡查员加强日常巡查,完善台账资料,做到监管到位;药品安全方面,根据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要求,按点按条的开展工作,台账资料、创建工作已基本完成,等待验收。
卫星遥感执法工作扎实有效,结合“无违建”创建工作,积极处理____3年度卫星执法图斑,截止目前整改完成。积极拆除整改杭州市级农田保护卫星遥感执法图斑,认真核对____年度各级卫星遥感图斑,尤其是部级卫星遥感执法图斑,全镇共计46个图班,通过核对还有29.3亩需整改。下步将针对图斑实际情况按照相关要求积极整改。
与监管合理结合,有效促进“无违建”创建工作。今年由于“无违建”创建工作,市长电话数量急剧上升,我们在分析情况的基础上
加强巡查和督查力度,有效推进创建工作。____5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无违建”创建成果,紧紧围绕考核和服务群众,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无违建”村创建工作。在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政策、细化标准、制定计划、加强监管。确保“无违建”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拆出环境,拆出发展。
二是强化规划先行理念,抓好各类规划工作。立足全镇规划成果,结合“无违建”创建成果,加大实施规划力度,保证规划的严肃性、有效性、前瞻性,按规办事。积极做好土地规划中期修编工作,保障全镇工业、农业、村民建房合理需求,促进全镇合理协调发展。
篇3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DF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属于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随着人口基数的逐年增加,导致了土地资源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但是土地资源的浪费也在我国屡见不鲜。因此本文分析阐述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在管理利用上出现的问题与原因,提出了如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措施办法。
一、土地资源在管理利用上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体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分布比较散,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宏观调控不到位;二是土地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善,土地供应进行市场化管理利用是社会发展的不然趋势,但是目前的土地资源供应的公开度并不高,导致在资产配置管理中出现腐败贪污等现象,以及后续问题。
(二)管理与利用之间协调性不够
由于现在的关于土地总体利用的规划编制较早,对于现在的实际用地情况已经不适合了,用地规划显得较为落后,但是城建工作仍然在进行中,最终导致大量的民房拆除再建,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征地补偿落实不到位,配套政策不健全
随着公共设施需要的用地不断扩大,因此民地的征用范围不断增大,导致大多数人变成三无现象,人们得到的补偿微乎其微且暂无统一合适标准作为参考,即使此次征地是国家需要,如建设公路、铁路等公共重点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补偿不会确保是完全给到人们手中,因此人们就算接受征地也很难拿到应得利益。这种现象使得群众上访、闹事、拒搬等问题屡见不鲜,使得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出现下滑。
(四)重罚款轻打击
在进行违法用地及违章用地的时候,可以发现由于打击力度不够,使得很多超范围建筑、非法用地以及乱搭乱建现象到处可见,屡禁不止,尤其是农村与城郊。没有严格的用地管理规章制度,执行落实力度不够,让很多人以罚代建,交罚款解决了事,让土地的管理利用出现混乱。
(五)集约型城市用地少
我国大部分土地都未被开发利用,利用率低,但是这与我国人多地少出现了供需矛盾。现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时期,耕地资源的稀缺成为当代主要的发展问题。对耕地进行严格保护,提倡节约集约型城市用地,发展成为符合国情的建设少用地、高效用地的新城市,更好的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民族生存根基,实现我国宏观调控目标。
二、加强土地管理与利用效果的措施办法
通过以上内容可将目前土地管理问题归纳为:重视经验轻视规划,重视现在轻视未来,重视安置轻视落实,重视开发轻视利用,重视罚款轻视打击。应该采取强力有效的措施方法进行遏制与改进,让土地的管理利用的效果发挥最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后备土地的储备进行改善
1、保持水土,改善生态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虽然经济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付出的代价则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这也限制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对此水土的保持力度应该进行加强,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与保护。政府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来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与水土保持。除此之外还应该使用科学合理的耕种方法进行耕种,保持水土的肥沃与营养;开展多样的教育对群众,让其建立环保意识。
2、后备土地开发,创造有利条件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开源节流,加大改善土地现有情况,并积极开发后备资源。一是对已有农田的草地、建设用地、林地等土地开展质量改造,提升该地的生产力;二是科学合理的开发后备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可垦的荒草地、废弃地等,补充后备的土地资源。
(二)强化领导作用,完善管理机制
政府在土地资源的管理利用中起着关键性的领导作用,对土地资源进行直接管理,因此政府应该领导各个相关部门对用地管理以及监督审核制度进行完善与健全,让土地资源的供应符合市场需求,进行宏观的统一管理。
(三)加大土地管理相关法规宣传,进行思想统一
保护耕地及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我国基本国策中的主要内容。落实我国基本国策,应该对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让更多的人认识与了解土地利用情况以及规定,对思想进行统一,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如在电视媒体、报纸、宣传车、广播、单张等渠道进行宣传。还可以将土地利用的较好的案例作为典范宣传,而对违章违法建设的进行曝光,让人们起到积极监督的作用,让国土资源更加深入民心。
(四)做好规划,加大监管力度
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土地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因此资源的浪费与损失也不断的增多。对新一轮的土地使用整体规划与年度计划进行严格有序地落实是避免土地资源浪费的重要手段。土地的规划修编已经成为了土地管理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土地进行合理科学的整体规划。整体规划能够积极地引导工业往产业基地及建成区进行集中,而人口则往城镇进行集中,居住往社区进行集中。政府对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监管也对土地资源的节约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如发现违章建筑,可要求不能以罚代建,应该采取强硬的措施令其停工拆除,并追求相关部门责任。
(五)严控审批
土地资源利用审批应该作为土地管理的重点管理点,做到除了招拍挂形式出让土地之外,其他用地都应该进行论证预审。严格把关审批项目,未通过预审不允许立项,以下情况不通过审批:与土地规划不符的;无转年度的计划指标的;与国家产业的政策不符、用地超标的;未落实征地补偿的安置工作的;耕地占用不平衡的等。
(六)科学用地,注重开源节流
对后备储存土地的开发力度加强,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使用量,深入调查检点项目的土地使用情况,让界线明确。对闲置土地进行严格控制,按照相关政策对闲置超过两年的土地进行依法无偿的回收,并进行重新规划;对闲置超过一年少于两年的土地,收取开发商土地闲置费(一般为土地价的20%)。早节约土地且科学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对农村的闲地、空地、低利用的土地进行整理融合,做好开源节流工作。
(七)重视生态,全民参与
对城乡的土地利用差异进行区分与考虑,对国土的生态屏障使用土地进行优先规划,对自然地貌的连续性、持续性进行维护,按照地形、河道的自然形态,充分保持蓄水、水系等通道,对湿地系统进行保护,对原有水生生态总体布局进行恢复,大力支持生态建筑,对各项建设布局合理协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土地资源管理利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直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的正常落实有着重要影响。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管理,才能在当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实现发展,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土地资源在管理利用上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促进管理利用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崔宝峰,丁微.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12:170.
[2]李枝平.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水利院校;自然资源学;实践性教学模式
自然资源学是地理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概念、性质、特点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还探讨人与自然资源关系、资源经济学及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关系等丰富内容,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理论性及实践性的特点。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用专业理论思考问题,是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水利院校,因水而生,缘水而成,特殊的历史铸就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自然资源学课程主要安排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是蔡运龙编著的《自然资源学原理》,学时为64学时,全部为理论教学,没有安排集中的实践性环节。经过五年来的探索,根据自然资源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自然资源学的实践教学环节,紧紧围绕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构建具有水利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教学的完美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水、电等自然资源,充分体现自然资源学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结合水利行业的重大工程项目,反映行业的难点和前沿。学生将自然资源学理论应用于水利行业,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熟悉基本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根据资源条件,应用基本知识进行准确的专业判断。坚持利用学生毕业实习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和毕业论文(设计)真题真做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精心凝练和设计一批有深度、有目标、有乐趣的自然资源学实践环节。实践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自然资源学的实践教学包括:案例分析、课外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一、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经验丰富的老师把自己在水资源实践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制成充满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案例,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较高,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招投标和项目计划是项目实施的重要阶段,老师将自己制定的投标书和项目计划改动后,发给学生。将每个班分成5-6组,学生先在组内讨论,指出投标书和项目计划的错误和不足,并根据项目情况制定技术方案,修改投标书和项目计划,由学生模拟评标、投标,相互打分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学生对这样的模拟过程十分欢迎,理论学习中模糊或不懂的概念、原理,在模拟的过程中得到了正确的理解。
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信息来源广,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紧跟水利行业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干线全长1432km,一期工程年均调水规模95亿m3,是解决黄淮海平原尤其是京津、华北平原缺水的重大基础设施。中线工程干线线路从郑州市穿过黄河,是学生讨论的热点话题。老师在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基本情况后,每10个学生分成一组,让学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讨论水资源的基本属性,探讨工程建设过程和工程运行后可能产生的效益和作用,对水源地和汉江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应用资源经济学相关知识讨论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价值及价格、水资源利用中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学生在讨论后,积极发言,受水地和水源地的学生关于资源补偿问题的讨论尤其热烈,大家从水资源的价值、属性、权属出发,引用书中的概念、理论及原理支撑自己的观点。最后,老师总结大家的发言,讲解目前学术界关于水资源的价值与价格、水权交易等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及其研究的难点,为同学们以后的学习、研究及工作做了基础的准备。
二、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加深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学校每年在寒暑假安排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生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自然资源学的教学实践活动创造了机会。一部分学生参与自主实践活动,另一部分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中。在寒暑假,让学生根据自然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自主设计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实践活动,尝试对实践方法进行改进,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或职业生涯做了较好的准备,并为实践教学不断注入新内容,创新教学实践机制,实践教学成为学科发展的创新源。
实用性强、表现学科前沿、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课外实践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利用假期时间,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2007年十余名学生参与到土地整治项目中,学生通过走访、调查、测量,掌握项目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学生白天走访、调查、测量,晚上整理资料、绘图,一个月干下来,学生变黑变瘦了,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加深了对土地资源的基本属性、基本知识的理解。2008年24名学生参与到水资源项目中,项目区分成8个子区,学生被分成8组,每组由1名老师带队,1组负责1个子区的水资源调查、采样。学生走遍了子区的每一条小溪,每天要行走20km,晚上整理资料、绘图。通过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素质,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三、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实习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本科生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育教学水平,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就业之前综合培训的一个阶段,对于学生自身就业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我校毕业实习时间为4周,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为12周。由于毕业论文(设计)是真题真做,这就要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工程实践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主要集中在新农村规划、资源环境、水资源规划、土地规划、旅游规划、市政工程规划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以自然资源学为基础,是自然资源学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毕业生在第七学期期末分配到各个指导老师名下,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有工作单位的学生,指导老师一般会鼓励他们到工作单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征得学院批准后,用人单位指定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生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学生在答辩前,必须出示由用人单位指导老师的评定意见,评定合格者方能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这样的学生一到单位就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是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考研的学生,如果考的是本校,就直接把他分配想考的导师,考上的学生跟着导师做课题,没考上的学生由指导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到设计院或工程单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相结合。如果考的是外校,一般根据学生考研的方向,把学生分配给从事相同或相近方向研究的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负责安排学生到设计院或工程单位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是根据实习单位提供的资料,回学校由指导老师指定毕业设计。年轻教师与外面单位联系不紧密,安排学生实习有困难,他们的学生可由学院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实习。
四、结论
1.自然资源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理论性及实践性的特点。水利院校的自然资源学实践教学模式,应根据水利院校的特点及办学思想,精心设计自然资源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体现自然资源学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结合水利行业的重大工程项目,反映行业的难点和前沿,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基本知识,熟悉基本技能,应用基本知识进行准确的专业判断。
2.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自然资源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蔡运龙. 自然资源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邓琳,杜楠楠,董龙丹.《自然资源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23(6):77-79.
[3]朱海风. 在办学实践中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3(3):1-6.
[4]顾文权,邵东国,黄显峰等. 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水利学报, 2008,39(3):339-345.
[5]龚建龙. 结合专业进行毕业实习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103-105.
[6]居荣,鞠勇,唐小波. 毕业设计环节教学实践与探索[J].农机化研究,2005(3):255-256.
[7]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5):20-22.
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兰州;统筹城乡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9-0039-05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近年来,兰州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经济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地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2008年研究小组实地考察了兰州市安宁区和皋兰县9个具有代表性的村庄(安宁区的桃林村、东门村、马家庄,崔家庄、邹家庄、红艺村、黄家滩村和皋兰县的砂岗村和豆家庄村),了解广大农民、基层干部的现实需要以及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归纳出兰州市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存在问题和可行对策。
一、兰州市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总结
1.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思路
总结各村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点在于领导班子的建立、工作思路的明确和恰当方法的采纳和实施。首先,体现在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上。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离不开好的发展理念和管理体制,而这必须通过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自上而下的推行,利用好的手段从侧面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进来。因此需要成立新农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促使新农村工作组织有序,顺利推进。在被调研的皋兰县,按照“强班子、兴产业、谋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与协会会长,党支部班子成员、村委会成员与协会会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机制,逐步形成以村党支部为依托、以党员和能人为主体、以群众为基础、以致富项目和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农村党建新模式,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其次,需要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工作思路。兰州新农村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提出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积极协调城建、土地规划、设计等有关部门着重搞好试点村建设规划,并确保规划立足当前,着[长远,使其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第三,需要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为规范新农村建设工作,需要从制度建设入手,抓规范、抓提升。兰州安宁区先后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全体会议制度》、《专题会议制度》、《关于开展安宁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指导工作的意见》等工作制度和办法,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为其新农村建设工作迈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通过参观学习提升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在访谈中,发现采访的十几位村主任和村委书记均对新农村建设有较深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而这些均是通过组织学习、外出参观来得以提升的。例如东门村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班子在实施新农村建设前曾集体去参观学习过沈阳、重庆、江苏等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尤其是农家乐的建设和经营经验。这对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思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建立多级融资渠道,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调查中发现,安宁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均充分利用了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政策,获得省、市、区和街道的财政支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企业投资、部门帮扶,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等措施,调动农民、社会、帮扶部门等多方的积极性,多渠道、广泛地筹措建设资金,确保新农村各项建设所需资金落实到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安宁区争取省级帮扶资金100万元,市级帮扶资金605.4万元,区财政投资410万元,整合各部门资金924.3万元,其中区教育局筹资675万元,新建和翻建农村校舍14,010平方米;区建设局筹资130多万元修建农村道路4.5公里;区卫生局筹资45万元对安宁堡街道卫生院进行整体改扩建,建筑总面积1200平方米;区发改委筹资108万元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座;区农业局为禽类养殖补助资金15万元,区文化局配备了文化资源共享设备图书13.3万元,并捐助了一系列的配套体育设施。在桃林村新农村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的700万元中,落实省上专项资金500万元(逐渐分批给予资助),市财政扶持资金150万元,安宁堡街道配套资金219万元,自筹81万元。
3.发展特色经济,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
兰州安宁区的新农村建设强调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这对于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形成农村经济长期有效的发展机制来说,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在实施过程中,安宁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一村一品,合理利用,保证质量”的开发方针,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山水景观为载体,以空间优化为基础,大力推进生态特色农业。利用传统农业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一批产业优势,鼓励农民采取联合开发、土地入股等经营形式,兴办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譬如:桃林村、红艺村发展以白凤桃为主的特色产业,引进新品种,改造老桃园,利用新技术进行栽培,提高蜜桃品质,形成蜜桃品牌;黄家滩村以生产食用菌为主,投资800余万元,建成了14,000平方米的冷库,形成食用菌品牌;东门村发展个体经营的“农家乐”近70家,形成“农家乐”品牌;马家庄,崔家庄,邹家庄三村利用老梨树园,建成了都市春天生态酒店、梨韵、梨景等精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档都市农业休闲精品园;邻近的沙井驿河湾村建设辣椒生产基地;焦家庄村利用山边、沟边荒地,建设规模养殖小区,推动畜牧产业发展。此外,安宁区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6,000平方米反季节温棚,优化改良桃品种,提升万亩桃园和蜜桃品牌效应,同时,加大辣椒、枣、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开发,延长产业链。这些特色农产品基地的规模化、产业链的延伸,探索出了一条以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
4.调动农民积极性,消除抵触心理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可能把新农村建设搞活搞好。而要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围绕利益做文章。被访谈的东门村“农家乐”,生意兴隆,每年每户平均经营收入可达3万~5万元,好的5万~10万,然而在早期推行农家乐时,村民们由于对新事物的抵触,不愿进行投入和改造。后来在区政策的扶持和村委会的鼓励下,一些农户感到有利可图才参与进来,正是他们的高额收益才吸引了大量后续农户的加入,促使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因此调动农民积极性,要联系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向他们宣讲形式,宣讲政策、宣讲道理,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抓起,让农民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使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主张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
在新农村建设中,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让他们支持新农村建设,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在安宁区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①对原本家庭收入稍高农户,鼓励其投资经营农家乐或自主创业;对有地农户,鼓励采取联合开发、土地入股等经营形式,联合兴办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群体增收。②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及时信息,帮助年轻人群外出务工,实现劳务输出。近两年,安宁新增就业人员3,441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③对于困难家庭,按照安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的决定》,全面建立了救助帮扶体系和“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开展了“贫困救助线”和“民情直通车”等活动 ,完成省级老年综合社会福利中心项目的选址和规划设计,成立安宁区慈善协会,使社会困难救助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④将全区10,550名城乡困难群众纳入低保,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117万元,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控下的应保尽保。筹集76.3万元大病医疗救助金,对322人实施了大病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推进,参合率达到91.5%。上述措施的思路是一方面给予农民生活、医疗方面的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从多角度帮助农户实现就业和增收。它使得无论是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就业的人员、还是外出务工人员及困难家庭都支持新农村建设。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
在调研中,发现安宁区大部分农民对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都比较满意,原因不仅仅在于基础设施的改进,上下水的便利,还在于安宁区的各街道和各村委会不断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书画室、书屋,冬季农户闲暇时会在书画室练习或创作书法和绘画作品,从书屋借阅感兴趣的书,这极大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和业余生活。此外在各村委会都有活动室,村民们可在活动室举行活动、排练节目。
同时,每年在各村村委会都会定期举办新型农民培训,根据不同季节需求,为农民传授农业相关知识,从组织、培训、引导等关键环节入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譬如:桃林村成立了桃子协会和枣子协会,帮助农户依托街道科技服务中心,引进桃子新品种,选优育精,种植早、中、晚桃品,延长桃子的上市时间,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协会围绕农产品生产、储藏、销售等环节提供培训,推广种植技术,提供市场信息。东门村对“农家乐”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进行经营管理、旅游知识、服务规范、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的培训,提高“农家乐”整体经营水平。
此外,民主法制建设也在新农村如火如荼的展开,期间安宁区积极开展构建“和谐村镇”工作,制定了安宁区《关于开展创建“和谐村镇”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建目标,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创建活动,构建“和谐村镇”。同时,强化“双向”规范,加大稳控力度,落实“五包”措施,即包接访、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从被调研的农户发现,村民全部参与了村干部的选举,普遍认为目前政府较为民主,向村委会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解决。
二、兰州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兰州市安宁区和皋兰县的新农村建设均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新农村建设的自身动力不足
这一问题在处于新农村建设初级阶段的皋兰县尤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新农村建设初级阶段,基础设施较差,投资需求缺口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新农村建设的本地推动力不足。其次,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主体作用薄弱、投资能力有限。新农村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以农民为主体,最广泛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仅需在统筹规划、基础建设、信息、信贷和技术等方面提供服务,当好新农村建设的领航员。但实际工作中农民意识淡薄,投资意愿不强,等着,看着政府行事的多,参与进来的少。这需要新农村建设推行工作以解放思想,传播意识为先,促使村民产生动力。
2.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和制度有待建立和完善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农村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需要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导实践,虽然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新农村建设政策,但由于条块分割,以致配套措施缺乏协调,政策之间存在相互抵触现象。譬如皋兰县,由于缺乏整合有效资源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和制度,使相关各部门协同力不足。其次,各地对新兴特色农业产业的综合执法力度不够,需要通过恰当制度约束保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又不可设置重重关卡破坏其良性发展的动力。
3.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建立
尽管调查中发现,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利用多级融资渠道,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落实到位,但同时也发现,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支持、部门帮扶、农民自筹,缺少能够支持农业持续发展、满足农村经济各层次需求的,有活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新农村建设需要不断扩展,仅靠政府投入和农户自筹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以农村金融体系为中心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这样才能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支持力不足的问题。
4.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兰州市的休闲观光特色农业刚刚起步,还很弱小,产品结构、服务意识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一,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还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需要及时了解市场信息,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其二、休闲观光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而目前的服务人员来自村民,缺乏这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需要进一步提升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其三,由于农牧业生产空间日趋缩小,需要考虑如何集约用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经营效率。
5.新农村建设中非农产业发展用地难
在目前国家土地政策下,农村非农产业发展难以合法地取得土地,多为占用集体土地或者租用农民的承包地,不仅无法通过土地抵押取得银行贷款,而且还冒着极高的违法用地风险。在安宁区,多数村庄位于城市规划区内,村庄建设规划的制定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审查严格,难度较大,审查批准手续较多,不仅影响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度,而且土地归属权问题也存在较大争议。
6.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依然存在
农民单纯靠传统农业增收的难度大,新农村建设使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征用,变成了非农用地,导致一大批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变成了失地农民,随着而来的却是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新农村建设形成的产业并不能解决所有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劳务输出、自主创业等形式解决就业问题也仍是困扰兰州市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
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1.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财政投入
政府的资金扶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所必需的条件。没有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就难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地提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人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应当建立专门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定向用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对于贫困地区,地方财政能力弱,需要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支持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直接转移支付、项目补贴、提供建设物质支持、贴息贷款、以奖励形式再补贴等。
而在财政投入的使用上,应以基础设施为主攻点,全力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吸引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城市富余要素向农村聚集和流动,加快农村发展[1]。因此一是要搞好道路建设,解决农民“出行难”、农资“流通难”的问题。二是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有计划地实施小流域治理、灌区改造和上水工程建设,解决像皋兰县的缺水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全面推进公用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逐步完善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学校、乡镇卫生院、村级组织阵地等公用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产品服务能力。
2.以政府为主导,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制度
解决三农问题,单靠农村自身的积累太漫长,单靠市场机制作用又会加剧农村和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因此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是无可替代,但这并不等于政府完全包办,而是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致力于组织协调,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其中,重中之重是以政府为主导,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制度。
完善的制度可以杜绝形式化工程,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行。具体而言包括:①完善农业专题发展规划。譬如安宁区农业综合发展规划于2007年已正式出台,但各项专题规划、局部规划还没有制定,对实施规划必将产生不利影响。需要把专题规划作为农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各相关街道进行完善。②完善农业行政执法。国家、省、市先后出台了多项农业相关的法规政策、涉及农业发展、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地方从提高执法人员的水平,完善制度和工作程序入手,切实加大行政执法力度。③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管理,搞好农产品的初级检测,逐步向市场准入制度发展,维护消费者利益。④加强资金管理,明确使用途径,提高使用效益,保证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⑤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解决规划中的冲突问题,消除模糊地带的争议。对乡村规划加强法律规范,防止土地无序开发,滥用浪费的情况,逐步实现集约化发展。
3.培育新型农民,将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
培育和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型农民首先应从思想上发生转变,可以通过转移的方式,让农民走出农村,感受外界的变化,从思想深处对现状产生不满,激发他们主动改变自身生存状况。其次,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对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自主就业能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提供必要条件[2][3]。第三,将培育新型农民与引导人才流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培育新型农民为主、引导人才流入为辅,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发展格局,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以推进其稳步向前发展。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去发挥聪明才智、施展人生抱负,使他们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又能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第四,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后代文化素质水平,从长远看是最有效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必经之路。
4.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体系,鼓励自主创业
针对农民投资能力低,有创业意识而无创业本钱的问题,恰当的农村金融体系成为必要。目前农发行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服务功能比较单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田水利、农业园区及农户贷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有限。国有商业银行的撤离,又导致农村金融“空洞化[4]。因此,一方面应重新界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增加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5]。另一方面应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特点, 把农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同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引导中小商业银行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其次,可以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闲散资本更广泛地参与农村金融活动[6],大力培育民营银行,既能为农村、农民及农村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又有利于打破农村信用社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格局,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活力,抑制农村高利贷,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良性发展。其三,需要建立全方位多元化农村融资制度,如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农业贷款收益补偿机制、农村资金回流制度、农村信用担保制度、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制度等。
5.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多角度解决就业难题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新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支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农业产业的战略转型。首先,本地农民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做好农业特色产业文章,研究好终端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加大服务项目,通过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来实现农民增收。这一方面,既要强调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提高农业生产率,又要强调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农产品仓储、运输和销售业,建立具有规模的农产品专业营销市场,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其次,要充分发挥近郊优势、传统农业优势,走农业商贸、旅游、观光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增加农民收入的道路,为失地农民创造条件,促进就业。此外,需要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引导鼓励县城周边和乡镇中心村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减少农民富农民”的思路,开辟其它城市的劳务基地,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结 语
兰州市的新农村建设希望通过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开展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民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并慢慢地、适度地向城市化这一目标靠近,最终实现城市化。在这一过程中,目前的新农村仅实现了村民职业非农化和部分实现了居住地城市化,离最终村民生活方式城市化还有很大一段距离,需要不断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问题,作出调整。
[参考文献]
[1]赵建利. 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 调查与研究,2008, (2):37-39.
[2]徐芳,栾宏琼. 西部农村加快城镇化步伐与提高非农劳动力比重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 2006,(12):107-110.
[3]王亚飞. 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实现模式的探讨[J]. 经济纵横, 2007,(2):42-44.
[4]郝玲,朱乃芬.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J]. 经济师, 2008,(3-4):75-76.
[5]李瑞芳.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J]. 经济师, 2008,(6):255.
[6]乔颖丽, 王艳华, 吉晓光. 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战略选择[J]. 农业经济, 2008,(2):13-14.
Research on the Experienc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LanzhouJiang Guihuang1,2,Hu Cuilin3,
Song Yingchang3
(1.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of CASS, Beijing 100836,China;2.Beijing Cit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3.Urba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Center of CASS, Beijing 10000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