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网格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网格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网格化管理

篇1

按照县委政法委的安排部署,XX镇深入推进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1、科学划分网格。根据我镇实际情况,依托现有的镇村管理体系和辖区居民住宅区分布现状,以行政村为单位,将镇辖区划分为9个区域网格,以自然屯为单位,划分66个基础网格。

2、组建网格员队伍。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每个村级区域网格实行支部书记负责制,基础网格由两委成员、村屯干部担任网格长、网格员,推动“一村一警”进驻网格,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义务巡逻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共同组成网格管理队伍。

3、健全工作机制。实行镇领导包联网格工作机制,推行网格长联系居民代表工作机制,规范了网格工作例会制度、网格巡查走访制度、信息采集报送制度,明确了工作流程。

4、采集录入信息。积极排查网格内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情况,全面登记网格内实有房屋和实有人口,并录入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多次使用”。

5、夯实工作基础。依托村便民服务大厅,配备电脑等办公用具,设立网格长、网格员、驻格辅警公示板,方便群众求助,接受社会监督。

6、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镇政府视联网与上级互联互通。统一网格员手机APP,账号、密码全部下放到所有网格员,组织开展网格员培训,培训、转训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和网格员手机APP使用。

二、存在问题

1、镇村经济基础薄弱,部分村电脑等办公用品配置存在困难。

2、网格员整体素质与信息化应用存在巨大差距,很大一部分人只会接打电话,对手机操作要依托其他人帮助使用,对信息平台、手机APP接受的比较慢。

3、网格员队伍不稳定,现配置的网格长、网格员均为兼职,在村屯承担了大量其他工作,且缺乏必要的激励、奖励措施,网格员积极性难以调动。

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强化和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方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按照“全员参与,综合治理;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运行机制,规范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监管网格,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逐级落实政府和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市、市区(含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新区,下同)、镇(街)、村居(社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稳步建立简明、高效、实用的网格化安全生产监管平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整合基础信息统计、隐患排查、执法检查、应急处置和督查督办等各种监管功能,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的精细化、业务的信息化和管理的规范化,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工作任务

(一)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按照“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以属地为主”的原则,网格化分为市、市区、镇(街)、村居(社区)、生产经营单位五级。

市直相关部门是分管行业领域实施网格化监管的责任主体。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分工负责,条块结合,分行业推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全面开展。要牢固树立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一盘棋”的意识,加强协作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形成监管工作合力。

各市区是本地区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整体规划,全面覆盖,规范标准,权责一致,持续完善的原则,对区域网格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要求,对网格划分设置、人员定岗定责等环节细化明确,在人员、资金、设备配置上予以充分保障。将安监、经济和信息化、公安、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质监、海事等安全生产重点监管部门纳入体系,提升网格整体执行能力。将各类经济功能区、驻市区单位等及时纳入属地网格,抓好源头治理,消除监管盲点。坚持运用网格化监管的手段推进安全监管工作,坚持运用信息化的工具整理、反馈、处置突发事件,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

镇(街)是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关键环节,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集合基层信息的中转站。要结合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将上级工作部署责任分解到监管网格,细化责任,明确人员,保证落实。要设立独立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明确信息平台管理人员、信息员,保证办公场所、经费、装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要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为目标,不断提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能力和保障能力。

村居(社区)是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重要基础。积极探索城市化社区、农业村、城乡结合部等网格化监管的模式,在社区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和信息处置等方面综合应用网格化监管手段。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配齐一支专业精良的监管队伍,配备一批灵活实用的监管工具,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制度,完善流动检查小组、义务巡逻队等组织,坚实安全监管工作的群众基础,及时上报工作信息,正确应对突况,提高迅速反应能力。

生产经营单位是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对象和落脚点。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部署、进度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基本信息登记、重大危险源普查、隐患自查自纠、整改指令落实、信息更新维护和统计上报等各项工作。要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层层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二)完善网格化监管运行工作机制。

1.领导定点。在每个网格确定1名挂点领导的基础上,上一级网格的领导到下一级网格挂点,强化对责任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检查和指导。

2.全员定责。各级各类人员严格实行“一岗双责”,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属地范畴和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岗位和个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明晰责任主体,分解责任指标。

3.监管定位。对每个区域、每个场所、每个部位、每个环节、每个设施设备、每个工艺流程,逐一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明确所负责的行业领域及对象,实施有效监管。

4.排查定级。根据隐患和风险的辨识标准,确认等级,确定治理方案。

5.应急定制。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体制、机制和编制,落实队伍、装备、物资器材,强化演练,及时处置事故。

6.配置定量。明确各级网格和信息平台管理人员,落实资金、装备、物资器材和办公场所。

7.培训定岗。对网格负责人和网格内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8.信息定时。将执法监察、巡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汇总上报,发生事故时按规定时限逐级如实报告。

9.奖惩定格。通过督查、检查、考核等形式,奖优罚劣,对发生安全事故和完不成控制指标的,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

(三)稳步推进网格化监管平台建设。建立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平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整合基础信息统计、隐患排查、执法检查、应急处置和督查督办等各种监管功能,加强统一指挥和调度,实现网格监管的体系化、常态化和规范化。监管平台分内外网两部分。外网部分,主要用于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登记、重大危险源普查、隐患自查自纠记录等,并能接收内网有关文件、隐患督查等信息,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内网部分,同步外网数据,绘制电子管理地图,建立隐患、危险源和各种基础信息的数据库,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将基层和企业的信息定量、定情、定位到单元网格中,实现安全监管的精细化和数据化,并通过网格及时协调、督办和跟踪隐患的治理。同时,在内网设置管理、监督等模块,细化落实监管责任。管理模块,将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统计分析、隐患整治、专项监管、综合监管、行政执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等日常工作纳入,并建立两个交换机制,一是要与省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应急、隐患排查治理等系统建立数据交换机制;二是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乡建设、卫生、质监、工商等本级各有关部门建立共享的数据交换机制。监督模块,强化对各项重点任务、重点环节的动态监督,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控制指标完成情况、重要批办件及群众举报落实情况、安全生产事故报告、责任追究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纳入监察、督查范围,推动工作有效落实。

各市区、市直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本地区、本行业现有信息平台,参照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平台架构,做好相应升级改造工作,并实现与市平台的数据、信息对接。

四、实施步骤

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动的原则,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

(一)网格化定责阶段(2012年5月—7月)。按照《市落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暂行规定》(威政办发〔2008〕91号)明确的原则,以及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运行机制、规范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总体要求,合理划分网格,确定各级网格、各个责任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措施。开展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前期调研。

(二)网格化立制阶段(2012年8月—9月)。制定上下级网格、同级网格、网格内部的运行规则、程序、制度及措施,确保网格有序运行。部署试点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企业,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企业,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运输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渔业生产企业,电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普查、重大危险源普查。制定落实内外网数据交换方案和措施。

(三)网格化试点阶段。(2012年10月—12月)。加快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外网部分基本建设到位,试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全部录入。内网部分基本建设到位并开始试运行,各级各有关部门数据交换机制、内外网数据交换机制、平台运行机制基本落实到位,网格化监管取得初步成效。组织年度考核验收,总结试点经验,表彰先进。

(四)网格化推进阶段(2013年—2015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年制定推进计划,逐步将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信息录入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围绕落实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网格化运行、保障等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的精细化、业务的信息化和管理的规范化,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水平,网格化监管取得明显成效。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为组长,市安监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公安局、财政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城乡建设委、交通运输局、海洋与渔业局、工商局、质监局、海事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实施工作。各市区要配套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人、财、物投入,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推进提供支撑。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全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平台建设、督查督导和考核考评。市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负责本行业领域网格化实施、推进工作。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创新意识,将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安排专门力量和资金,全力抓好落实。

(二)培树典型,示范带动。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将从市区、镇(街)、村居(社区)中分别选择一个示范典型,进行重点培养,总结推广经验,推动全市网格化监管实施工作全面开展。各市区要确定示范单位,采取现场观摩、经验交流、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示范带动,加快网格化实施进程。

篇3

关键词:火灾预防;网格化;消防隐患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也推动了我国的消防工作向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而实际上,虽然我国的火灾预防和救援工作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但是,居民家庭火灾、小型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发生却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对一些小场所火灾作出有效防控是减少灾害发生的侧重点,在这方面,这项工作就要做好基层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以乡镇、社区、街道和行政村等为依托的基层组织,建立基础的消防安全自治管理模式,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也就逐步会形成。

一、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认识

所谓的网格是高性能计算机、数据源、互联网三种技术的有机组合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其核心自然是是“资源”和“资源的使用”。网格化模式应用在政府社会管理上,体现出来的是将一个政府群体划分若干个基础性单元网格,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平台,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确立管理主体,强化服务职能,打造人性化、精细化、信息化、网格化服务体系,以实现城乡管理体制,明确城乡管理责任的网络管理模式。在网格模式的建立上,要构建以乡镇、街道主体的“一级网格”,建立以行政村、社区为主体的“二级网格”,成立以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为主导的消防安全小组,将街道、村组、居民住宅小区、设置为“三级网格”,成立群众性消防组织,这样就形成了至上而下,层层防范的网格化消防安全组织体系。消防安全的“网格化”管理主要是瞄准一些小场所、居民楼,但是这些场所非常多,仅依靠公安消防机构人员难以实施监督。网格化消防安全体系的建立,可以说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二、要找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1:措施落到到实处的问题。街道、社区虽然已经认识到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工作而言,消防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被弱化,尤其遇到重要的工作时,这些工作就容易被忽视,看似有制度,有组织、有人员、有文件,但是真正落实到位那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基层单位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和考核,这样的网格化实际上已经流于形式。

2:管理权责不清,落实不到位。基层单位虽然有机构,但是在管理上没有真正落实。对辖区小场所隐患排查不到位,档案台账不健全;在管理对象的监管上,涉及到的管理监督权限不明确。这样就会造成或者是重复监管,或者是监管遗漏,出现空白地带。街道、社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对出现的严重问题不能行使责任,从而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

3:“网格”内的管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许多基层单位只是注重上级进行的突击检查和验收考评。只有在检查前才开始进行消防安全排查,这样的就会形成效率不高。有的在监管上,尽管发现了问题,但是只是对火灾隐患整治作出规定性处理,而缺少对处理结果的监控。

4:激励机制需要建立和强化。基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目前的布局仍然存在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美育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制度,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励工作还缺少有效落实,这就导致额工作开展的推动性不足。

三、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需要采取的策略

1:建议一个至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机构,成立有主要领导负责的消防安全委员会,委员会要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中重大问题有决策权,同时要切实将大、中、小三级网格的组建、管理抓在手上。消防工作领导小组要有相关部门参与,各个单位均要设立相应的消防安全组织,配备好消防工作人员。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组建消防安全“中网格”,以街区、居民楼院、村组为责任主体,组建消防安全“小网格”,同好也要吸收群众性志愿者参与到消防组织中来。各个公安派出机构在消防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均应该纳入到消防安全“网格”组成部分中,充分发挥信息获取,接收报警、巡逻巡查的作用,协同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消防工作。

2: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完善与落实。消防安全委员会作为当地最高消防安全的领导机构,首先要制定和颁布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和承担的任务,确立责任主题和责任人。在此基础上,要强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考核与奖励制度落实,以此来激发安全消防工作者的积极性。

总之,消防安全的网格化是实现群防群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只要加强领导、深化管理、重在落实和考核方面,那么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就会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东.谈地下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武警学院学报,2009(8).

[2]周大怀.地下空间的火灾特点[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9).

篇4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在2015年全乡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推行全乡网格化管理服务与依法治乡、平安乡镇创建相结合,促进工作内容和领域向纵深延伸,实现社会管理全覆盖、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效益日提升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城乡网格化管理服务各项工作,完善阵地建设,健全平台体系,加大基础信息更新和核对,推进网格事件流转办理,落实乡分中心专职网格化工作人员,逐步壮大专职网格员队伍。进一步强化职能部门与网格化工作的互动,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等特殊群体管控措施。特别是要按照“整合资源、厉行节约、先易后难、逐步覆盖”的原则打好农村地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攻坚战,全面完成省市县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着力抓好系统平台正常运转。各村和乡直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网格化工作的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将网格化工作同其它工作一道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乡分中心务必确保网格化工作有场地,有标识,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要抓好常规管理,规范工作行为,坚持每天有人值机值守,签收和处理信息与事件。独立居民小组和各行政村,也要尽量参照乡分中心标准,落实好专兼职人员,抓好阵地建设,切实发挥好网格化信息平台的作用。纳入网格化管理服务的部门(单位)要坚持每天定时登录、签收信息、处理事件,人员变动要做好交接,防止出现无人管、无人办的无序局面。

(二)着力抓好农村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按照省市要求,今年我县将对全县所有的行政村、社区和独立居民小组实现网格信息化全覆盖,每个兼职网格员将和城区专职网格员一样配置手持终端机开展工作。连入网格化系统平台的农村“两所一院”也要落实人员参加培训,熟悉系统操作和事件处理流程。专兼职网格员要充分用好手机功能,持续深入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即协助管控流动人口、定期走访服务特殊人群、各项事件和隐患的快速上报,从而不断提升网格化工作服务质效。同时把网格化管理服务与“平安乡镇创建”、依法治乡、治违拆违、环境治理等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发挥好队伍协同作战作用,为乡镇建设和社会管理注入强大动力和能量。

(三)着力抓好信息的动态更新和网格事件处置。对已录入系统平台的六大类信息,特别是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帮扶对象等重点信息,网格员及时复核、校对,适时动态更新,力争准确率达到100%,为县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要抓好网格事件的收集和处置,要加强对网格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出台对专兼职网格员的考核管理办法,督促网格员主动积极开展工作,力争每位兼职网格员每月上报事件不少于4件。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事件的及时签收、及时办理。

(四)着力抓好宣传发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网格化工作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加强对网格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坚持集中宣传与平时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大型标语、墙报、板报、广播、LED等载体,积极宣传网格化工作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大力宣传优秀网格员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不断扩大网格化工作的知晓率和影响度,形成强大声势和工作合力,努力营造出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网格化管理服务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信息报送,乡每月至少要向县中心报送1条有价值的信息。

篇5

一、考核原则

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日常考评和年度考评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绩效考核和行政问责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考核与评议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奖罚并重的原则。

二、考核对象及范围

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驻城涉及城市管理职能的单位(部门)和其它机关事业单位。

三、考核内容及分值

(一)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1000分)

环境卫生管理(160分)、市容市貌管理(100分)、规划管理和违法建设控制(70分)、市政设施管理(100分)、园林绿化管理(150分)、建筑工地管理(50分)、农副产品市场管理(60分)、背街小巷、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管理(60分)、社会综合考评(100分)和交办任务(150分),另外设加减分项目,(具体内容见附件一)。

(二)涉及城市管理职能的单位、部门(1000分)

单位内部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和夜景亮化情况(200分);“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情况(300分);包路段任务完成情况(200分);履行城市管理职能评价情况(200分);县委、县政府和县城市管理委员会交办任务完成情况(100分);(具体内容见附件二)。

(三)其它机关事业单位(1000分)

单位内部环卫、绿化、美化、亮化情况(300分);“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情况(300分);包路段任务完成情况(300分);县委、县政府和县城市管理委员会交办任务完成情况(100分);(具体内容见附件三)。

四、考核组织

将城市管理责任考核工作纳入县城区网格化管理体系统筹实施。县城区网格化管理督导组负责对街道、经济开发区和驻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日常检查、督导;县城区网格化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城区五大网格的考核、评比工作。街道、经济开发区和县直各职能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考核组织,负责责任范围内的城市管理考核工作。

五、考核方式

(一)考核采取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考核占总成绩的30%,定期考核占总成绩的70%。

日常考核实行属地化管理,街道、经济开发区分别对辖区内社区(村居)、单位和小区进行考核;驻城职能部门包路牵头单位对路段内的单位进行考核。日常考核成绩于每月5日前上报县城区网格化管理办公室。

定期考核由县城区网格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每月8日前定期对城区五大网格、83个小网格进行考核,并进行汇总得分、排出名次。

(二)每月月初,县城区网格化管理办公室组织召开由街道、经济开发区和驻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城市管理考核点评会,通报当月考核情况,公布各单位的考核成绩,分析点评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落实整改措施。

(三)每季度,县城区网格化管理办公室邀请城建线领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街道、经济开发区和驻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城市管理职能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划分等次,得分在季度内连续三月使用。考核评价折合分数为:考核等次的上限*选票数或各考核等次的上限*选票数之和/有效票数,得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四)年终,县城区网格化管理办公室根据各单位月度考核得分计算年度平均分,按得分情况评选出优秀(800—1000分)、合格(600—799分)、不合格(600分以下)三个等次。

六、奖惩措施

篇6

一、创新“一套体制”

在顶层设计和基层改革上,对区、镇街社会治理工作架构进行系统研究、整体部署,初步搭建起区社会治理中心统筹调度、部门镇街分级负责、管区网格基础支撑的体制架构。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制,突出区委在治理结构中的领导地位,强化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以及一名副区长分管社会治理工作。设立区社会治理中心,统筹指导考核全区社会治理工作。

配套开展镇街体制改革,调整了镇街内部机构设置,专门设立社会治理办公室;剥离城市街道招商引资等经济发展职能,交由所在经济功能区负责,从体制上推动镇街工作重心向抓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转变。

深入推进网格体系建设,将每个镇街划分为5-7个管区,每个管区又因地制宜划分若干类型网格,全区共划分为161个管区、1333个网格,形成了“镇街一张网、管区一大格、社区几小格”覆盖全区的网格化、扁平化管理体系。

二、构建“三大体系”

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和谐、解决民生诉求、推动社会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全面整合全区各级各部门行政服务资源,统筹推进三大运行体系,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开展治理服务。

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体系。依托网格化组织管理架构,把全区各级各部门工作全面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对镇街网格化工作,突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以网格化体系服务党建“三基工程”建设,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基层组织得到强化、镇街基础得到夯实、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对部门网格化工作,尤其是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稳定、纠纷调解、民生服务等六大领域部门,以社会治理网格化为基础,建立起相应的监管服务机制,将部门执法力量和服务资源全部落实到网格中,确保安全隐患在网格中发现并化解,让服务不出管区、社区,实现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全天候、无缝隙管理服务。

公众投诉受理处置指挥体系。成立区公众投诉受理处置指挥中心,将政府各部门涉及公众投诉的相关职能,如民生在线、政务热线、行风在线、数字化城管等,进行重新资源整合,并设立“一号通67712345”服务热线,24小时受理处置群众咨询、投诉、建议。以指挥中心为核心中枢,指挥调度全区各职能部门协调处置群众投诉各类问题,并对部门办理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建立起完备的非应急联动处置体系,保障群众诉求得到妥善解决。

社会化公共服务工作体系。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全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推动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建立社会化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将全区涉及家政、中介、咨询和消费服务等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和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依托公众投诉“一号通67712345”服务热线,无偿为全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需求信息服务。这一举措,不仅帮助市民解决了各种生活难题,还通过群众需求信息的整合共享,培育了一批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服务性企业和社会组织,带动了新区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实施“六化治理”

将社会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法治化理念和手段引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实现了社会治理各要素精确、高效、协同、持续运行。

网格化巡查。构建起覆盖新区全域的人工巡查“地网”和智能巡查“天网”,全区近5000名网格员,手持智能终端24小时不间断巡查,全面开展网格内基本信息搜集,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问题处置核实和群众服务等工作;整合全区视频监控资源,对隐患风险易发区域进行可视化、智能化监管。利用网格化巡查这一有效措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在新区“蓝色海湾整治”“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大项目服务保障”等多项重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息化支撑。顺应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社会变革,建立起“互联网+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按照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服务架构,建设区、镇街和部门、管区三级社会治理信息支撑平台。全面整合公共事业、民生服务、劳动保障、医疗教育、环境资源等多部门、多领域数据资源,建立起500多万条信息的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打破了政府各部门、社会和市场多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与部门业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和稻葑试吹幕ネü蚕怼Mü对这些数据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实现了对应急、非应急事件统筹调度,做到事故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理;同时,也催生了“大数据”相关产业的集聚。

多元化参与。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政府各部门、群团组织等治理主体,尤其是引导驻区高校、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等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引导社区群众参与社区自治,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出台《关于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奖励办法》,设立了300万社会组织发展基金和50万元的专项奖励基金,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园、创意园、公益园,大力培育、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全区共有1500余家社会组织、10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上。

社会化服务。坚持寓服务于治理之中,变“管控为主”为“服务为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完善城乡一体化社区服务体系,推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救助、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向社区覆盖,为居民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社区干部、网格信息员成为民生服务员、流动的“服务站”。新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关于率先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实施意见》,提出“三个精细化”:即责任精细化、处置精细化、监督精细化,通过压实各级各部门网格工作责任,建立完善社会治理事项处置工作机制,强化对镇街部门社会治理工作的考核、监督、问责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运转。

法治化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部门和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在综合行政执法、矛盾纠纷调解、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法治化改革。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组建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城市管理、国土资源、文化市场、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旅游等六大I域42类1402项行政执法权,解决了部门多头执法、推诿扯皮问题。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在社会治理管区推行“1+X”法律服务模式,即设立1个综合调解室,整合律师、调解员、志愿者等多种力量,推动法治宣传、综合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法律服务“五进”网格,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法治体系建设,创新组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局,建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区法院、检察院分别设立安全生产审判庭、检察室,专门受理、查办和审判安全生产案件,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得到依法落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改革,成立全国首家食品药品案件巡回法庭,构建食品药品安全行政监管、刑事执法、司法审判三位一体的食药监管新模式,为强力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新机制和新途径。

篇7

通过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逐步建立左右沟通,上下联贯,层层分解,级级落实,确保以人为本,以疏为先,及时化解劳资纠纷的劳动保障监管体系,实现“一级执法,二级监管,三级网络”的建设目标,以协调劳动关系,切实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就业稳定性,扩大社保覆盖面,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内容

㈠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以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为执法主体,以各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为补充,进一步增加劳动保障专兼职监察人员编制,充实监察执法装备,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水平。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廉洁高效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以适应工作和形势需要。

㈡推行村(居)劳动保障协理员和企业劳动保障员制度。各镇(街道)要以村(居)为单位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在经济发达行政村(居)和规模企业设立劳动保障工作室,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和劳动保障员,形成网格化体系。原则上每个村(居)为一个网格,视网格内企业家数配备1—2名劳动保障协理员,负责建立网格内全部用人单位劳动管理基本信息电子档案,及时上报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缴纳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加强网格内所有用人单位的日常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管理提供帮助和服务。

各规模企业都要确定一名劳动保障员,负责报送劳动保障书面审查材料,对企业内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缴纳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自查,及时化解企业内发生的劳资纠纷,一时难以化解的要及时报告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办公室。企业要设立专门的劳动保障工作室,作为劳动保障员的办公场所。

㈢完善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针对劳动关系主体多元化,各镇(街道)要统筹协调本辖区内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工作。劳动保障所要充分发挥劳动关系协调委办公室作用,加强同相关办公室的横向联系,牵头抓好本辖区内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协调工作。

㈣成立市、镇(街道)、村(居)、企业四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形成全方位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市劳动争议仲裁委要进一步做好庭前调解工作;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委由各办指定专门人员组成,劳动保障所负责组织协调;村(居)劳动争议调解委由村(居)两委成员、劳动保障协理员及本村有威望人士(比如老党员)组成,劳动保障协理员负责组织协调;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由企业行政、工会主席、职工代表及劳动保障员组成,劳动保障员负责组织协调。

三、实施步骤

㈠准备动员阶段(3月15日至3月31日)

对全市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工作开展调研,并通过对城北街道、城西街道、石桥头镇等镇(街道)开展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制订*市推进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全市推进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会议,全面部署网格化建设工作。

㈡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至10月31日)

加强市劳动保障专兼职监察员队伍建设;强化各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作用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委工作规则;以经济发达的村(居)为单位划分网格,选聘和确认劳动保障协理员,设立劳动保障工作室,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各规模企业将劳动保障员名单上报镇(街道),并设立劳动保障工作室;建立和完善镇(街道)、村(居)、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确定组成人员。

开展对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成员、劳动争议调解委成员、劳动保障监察员、劳动保障协理员、企业劳动保障员业务培训,提高全体人员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和监管服务能力。

各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要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分析本辖区内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各镇(街道)劳动保障所要定期召开村(居)劳动保障协理员和企业劳动保障员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布置工作任务。

㈢总结提高阶段(12月1日至12月31日)

总结一年来全市开展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的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同时,对开展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以来成绩显著的镇(街道)和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通过总结,形成劳动保障网格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劳动保障网格化建设,探索建立劳动保障监管体系,是深入贯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维护稳定劳动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全面提高我市劳动保障工作能力和水平,促进充分就业,化解劳资矛盾,完善社保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各镇(街道)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抓好落实。

篇8

一、夯实基础,理顺机制,实施“网格化”监管

“网格化”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本涉及工商部门的全部职能,**分局在立足于现有的管理资源基础上,打破各科室职能界限,对传统的监管模式进行整合、创新,举全局之力,确保了“网格化”监管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科学划分网格,明确监管目标。

**区设8个街道办事处,42万人口。辖区企业1689家,个体工商户9972户,各类专业市场8处。为确保“网格化”监管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分局制定下发了《网格化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在日常监管中,以道路或片区为界,将每个基层所辖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确定1-2名工商人员为一个网格的责任主体,对网格内各类市场主体从设立、经营到退出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监管。在分局、工商所、巡查人三级层层分解和明确监管责任的基础上,将工商所管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形成责任区,将责任区分配给每个巡查责任人,巡查责任人对责任区的“经济户口”承担管理责任。相邻两个以上责任区为一个巡查组,以组为单位对辖区经济秩序实施监督管理和执法巡查。对外,各工商所将网格编制情况(包括范围界限、主体户数、责任人姓名等)在公告栏中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网格划分中,各工商所对各自管辖区域进行网格设置,明确网格的责任人和每个网格的监管范围或网格边界,同时,画出相应的网格示意图。对监管范围内的各类主体如街道、社区、市场、写字楼、村等地址予以标注,网格责任人按照分局提供的经济户口录入卡,对各自网格监管范围内的无照经营和已注册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建立台帐,并录入微机。目前,已划分8个所级网格、27个监管组网格。分局设定了具体的网格管理目标,使网格责任人日常工作有了努力方向。

(二)责任三级划分,实现监管职责到位

把监管的职责进行了分局机关、工商所和网格监管人三级划分,每一级都明确了具体的监管任务。分局机关监管职责四项:一是负责建立和完善网格化管理的各项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有效检查、考核;二是加强对网格化管理的调查研究;三是负责网格化管理网络系统建立、维护及畅通、安全运行,实现登记注册、经济案件、商标、广告、市场监管、市场巡查等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四是落实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内容的辖区目标责任制。工商所监管职责五项:一是科学划分巡查网络,合理设置巡查岗位,明确网格目标责任制内容,落实网格目标责任制管理制度。二是组织开展对市场主体的日常监督检查和各类专项整治,研究解决网格化管理中网格责任人难以处理的业务问题。三是搞好对网格责任人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业绩考核。四是依法查办管辖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五是及时上报网格化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网格化责任人监管职责六项:一是完善市场主体“经济户口”资料,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做好“经济户口”管理工作。二是依法做好登记事项管理、公平交易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广告及有形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认真做好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管,实施食品监管“四制”。三是按规定对设立企业进行回访。四是开展市场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开展专项整治,建立整治台帐;并将巡查、整治数据录入计算机。五是依法开展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参与查处辖区内市场主体的违法经营问题,取缔坐商形式的无照经营,制发处罚文书。六是宣传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科学分级分类,推动监管方式改革

为确保监管人员到位,精力到位,效果到位,**分局印发《网格化立体式管理暂行办法》、《市场监管层级责任制实施细则》,细化了责任追究奖惩兑现办法,形成了较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分类管理办法。

(一)以风险度为基点划分经营主体

对市场主体按风险度分类,按信用度分级,按二者的组合情况确定监管类别。按“风险度”分三类:一类主要为从事文化娱乐、互联网上网、中介服务和经营洗浴、美容美发、危险化学品、成品油存贮销售、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药品、印刷、农资、煤矿和非煤矿山开采、民用爆破器材及爆炸品(含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等以及未取得专项许可或审批(包括后置许可或审批)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此类企业在辖区内共有702户;二类企业是位于主要街巷、学校和党政机关周边、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重要地区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此类经营主体共有3323户;三类主要是除一类、二类以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7636户。

(二)按“信用度”划分企业信誉类别

工作中,**分局参照外地经验,结合辖区企业经营状况实际,将企业分为A、B、C三级:对近年来经营状况良好、诚实守信的经营主体,用绿色标注,表示为有良好信息,且无不良行为信息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8799户;将经营状况和信用一般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蓝色标注,共有2801户;对曾经因各种违法经营行为受到处罚、不守信用和被新闻媒体曝光的经营主体,用黄色注明C级,有61户。通过分类,既便于工商人员在监管中灵活掌握监管方式,也有利于工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对不同企业实行帮扶。

(三)按监管模式划分巡查类别

针对以上三类和四级企业,**分局确立了重点巡查、一般巡查,免检三类巡查方式。对风险度高、信用度低的945户企业列入重点巡查范围,除专项整治外,随时巡查,年检时重点审查。对风险度、信用度适中的5685户企业,实行一般巡查,除专项整治、新设立企业回访检查外,适时巡查,年检时免予实地审查。对风险度低、信用度高的5031户企业实行免检,除专项整治外,免予日常巡查,年检时免予实地审查。通过分类巡查,使巡查成了有源之水,使基层工作人员从无序管理中解脱出来,变突击式监管为长效监管,变被动式监管为主动式监管,变盲目监管为重点监管,做到了“管少了”、“管精了”、“管好了”,促进了监管服务的规范。

为确保监管职能到位,分局实施所队共治制度。在分局打破原来机关科室相对独立的局面,成立了市场监管中心和消保中心,在各工商所成立8个中队,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分管局长、科室人员、工作车辆捆绑在一起使、一起干,克服了人少、车少的困难,消除了监管执法的盲区,促进了各项职能的到位。上半年来,**分局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204起,同比增长39%,其中,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无照经营、违反公司登记管理等案件,70%以上是由网格责任人在巡查中发现的。

三、逐步提升,实现分层类监管信息化

(一)健全分层类监管数据库。20**年,分局在全市系统率先完成了经济户口的扫描录入工作。目前分局已健全了全区11661家经济主体的书式档案和电子档案,建立了较完善、准确的数据库。针对辖区内仍然存在多种因素造成的无照经营情况,20**年5月份,分局统一部署集中人力物力,开展了**工商重点业务普查活动,建立了辖区所有无照经营业户的书式档案和动态数据库,并随时将无照变有照业户纳入到分层类监管中,使分层类监管的内容不断丰富,覆盖面不断拓展。

篇9

网格化巡防挤压犯罪活动空间

2011年8月1日,为全面加强兴庆区社会面治安巡逻防控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分子,确保辖区社会治安平稳,兴庆区分局创新警务实行网格化巡防,网格化巡防工作以兴庆区主城区为基础,将辖区划分为3大巡区,共计9个网格区,分别由三个大队具体负责各巡区的接处警及巡逻防范工作。网格化巡防工作采取统一呼号,巡区、巡组区域协作,“一网四班三运转”的工作模式进行全天候巡逻。

自兴庆区公安分局实行网格化巡防工作以来,兴庆区街面两抢案件与2010年同期相比发案下降近30%。期间,民警共抓获街面两抢违法犯罪分子80余名,抓获吸食违法人员128人,查获管制刀具158把,破获刑事案件200余起,治安案件356起。

两警联防震慑犯罪分子

为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兴庆区公安分局主动与银川市武警支队联系并制定了“两警联防”工作机制,通过武装巡逻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便衣民警巡防打击现行犯

兴庆区集贸商场多,为向人民群众构建一个安全的购物环境,兴庆区公安分局专门成立了由30名警力组成的便衣行动队,便衣民警分布在兴庆区各大型商场和集贸市场。工作中便衣民警采取弹性工作制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反扒活动,有效打击大型商场及集贸市场内的扒窃犯罪活动。据初步统计,2011年以来分局便衣队共抓获扒窃违法犯罪人员60余名,为群众追回损失10余万元。

义务巡防确保辖区安全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为切实维护辖区社会治持续稳定,兴庆区公安分局自2008年以来相继在各辖区成立了4050巡防队、老党员义务巡防队、夕阳红义务巡防队等义务巡防力量,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兴庆区公安分局还专门为义务巡防人员制作了印有“兴庆区公安局义务巡逻队”的红袖标,真正达到了让红袖标飘起来,让社会治安好起来的目的。

“天眼”全方位监控违法犯罪活动

如今在兴庆区公安分局各城市派出所都设有治安监控室,并有专门民警负责辖区各易案发案路段、地点监控录像的监控。据了解,2011年以来,兴庆区公安分局利用治安监控探头抓获违法犯罪人员50余人,“4・22”某银行柜员机被盗案就是通过治安监控探头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篇10

关键词:网格化 社区消防 火灾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37—02

长春市现有社区381个,7万多栋居民楼,总人口758万。为加强社区消防建设,规范消防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的自防自救能力,长春市人民政府于2010年12月下发了《长春市城市社区消防工作指导意见》,长春市防火安全委员会于2011年5月16日下发了《关于在城市社区设置消防专管员、楼长、招募消防志愿者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创建消防社会化管理网络。将“网格”逐级细化到单位场所、庭院楼栋,建立责任明晰、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消防管理网络,把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基层、最末端。形成了社区消防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运行机制,实现了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全覆盖,使长春市火灾形势明显好转,由过去的每年7000余起,下降至4000余起。2011年10月,全国社区消防宣传现场会在长春召开,推广长春社区消防安全管理经验,本文就如何建立社区“网格化”消防管理模式及应用作一简要探讨。

1 社区消防管理“网格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随着经济建设战略的全面实施,长春市的火灾风险和防控压力不断增大,主要面临着“四大难题”:

(1)由于乡镇、街道没有专门的消防机构,更缺少专门的消防管理人员,容易造成消防工作在基层失控漏管。

(2)长春的人员密集型和高危险企业数量剧增,城中村、群租房和“九小”场所遍布城乡,这些区域和单位场所极易成为消防管理的“盲区”。

(3)长春经济的迅猛发展,火灾隐患、火灾危险成倍增加,成为影响安全发展的重大难题。还有一些动态性火灾隐患和习惯性违法,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现象突出,难以根治。

(4)现役消防警力严重不足与监管任务日益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实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破解了火灾防控的瓶颈难题。

2 划分三级网格,建立了科学化的工作运行机制

长春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就是以区、街道、社区为基本单元,按照“一网三级、一级多格、一格多点”的模式,将辖区地域按行政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状单元,并对每一个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每一个网格都有人抓、有人管,构筑“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盲区”的基层一线火灾防控体系。

所谓“一网三级、一级多格、一格多点”,具体是指:将街道作为“大网格”,成立由街道主要负责人牵头,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综治办、安监办、公安派出所、工商所、工业办、文教办、治安巡防队、乡镇政府专兼职消防队、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防火安全委员会,每月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检查,落实消防工作各项措施。

将社区作为“中网格”,成立由行社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成员由网格长、消防楼长及综治协管员组成。通过协调辖区内网格间的工作联动,结合网格人员机动巡查,处理区域范围内的消防安全方面的有关问题,对发现的火灾隐患、消防违法行为、居民举报的消防问题以及发现的火灾事件即时快速上报。

将街区、居民小区、楼院、企事业单位划分为责任片区作为“小网格”,目前仅在南关区已将全区57个社区合理划分为310个消防安全管理责任网格。每个网格设网格长1名,综治协管员1名,消防楼长及消防志愿者员若干名。网格长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主要职责是对辖区重点单位、重点行业开展监督抽查,解决能解决的消防隐患,对不能解决的消防违法行为采取移交公安机关以及消防部门做出相应处理。

网格长与综治协管员的工资一部份由区政府每月定额发放,另一部分由在网格管辖区内发现问题的效率与处置质量评价结果决定工资多少。综治协管员、消防楼长向社会选聘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的志愿者担任,主要承担消防巡查、结合信息、执法监督等职责,按照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给予经济补助。同时加强对综治协管员的消防培训,提高消防技能和服务水平。对以上人员每月考评排名,每季度兑现奖励,年终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进行综合表彰,充分调动网格长和协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运用新手段,强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科技支撑

新形势下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必须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为了解决信息化建设难题,长春市政府整合社会服务资源,结合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理念,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硬件、软件建设。在长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区域建设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聘请软件公司开发了数字软件指挥控制系统,创造了图文影音一体化传输的协同工作应用环境。

在各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板块中,地图上标出了坐落在南关区行政区域内的一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二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三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座标位置,同时将这些单位的基础信息也录入了信息平台,以便网格长实现资源共享,便捷管理。

网格长是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神经末端,在消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可以将发现的消防问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以文字信息及时上传到办理系统,还可以把存在消防问题的现场图像资料进行上传,并通过手持终端具备的卫星定位系统将问题现场的方位坐标等相关信息在办理系统同步显示,比如某物业小区消防设施损坏,小区楼道内堆放可燃物存在火灾隐患等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问题,均能准确提供坐标定位。

无论是群众反映的消防问题,还是网格长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只要进入事件办理系统,所在社区街乡和消防部门的系统平台均同步显示相关信息, 同时公安消防部门受理员及网格负责人的手机会收到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签收的提示信息,督促尽快办理,如未能及时签收区级办理系统会及时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督办。

加强消防安全,远离火灾伤害是确保经济建设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在全国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历史大潮中,长春市政府认真落实公安部郑州网格化消防管理会议精神,将消防工作通过三级网格的划分,切实将消防责任、消防组织、消防力量落实到最基层,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消防宣传教育等工作延伸至最前端,基层消防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实现了“机构严密、职责明确、全民参与、管理创新、预防为主、保障有力、扁平指挥、群众满意”目标。长春市2600余名网格长与联防人员以及物业管理人员、消防楼长等力量走街串巷,昼夜巡查,共排查整改隐患3万余处,纠正消防违章行为1350多起,及时发现消防灭火情120余起,长春市火灾形势明显好转,由过去的每年7000余起,下降至4000余起受到当地党委和群众的广泛赞誉,为促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