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教育的了解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学前教育的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娱乐节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娱乐节目及其特点
新娱乐节目是相对于传统娱乐节目而言的,有专家认为,新娱乐节目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娱乐节目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在“互动参与”时代,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做娱乐节目的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主角。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部分的新型娱乐节目,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且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体现在一下几点:
(一)积极价值不足,错误导向有余
比如现正仍在流行的选秀节目,它们所展示就是具有某些特长“平民”,通过选秀,脱颖而出,在短时期内很快“出名”的案例。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大学生,只是参加了这类的节目,得到社会上的关注,而且还有经纪公司来包装,成为一个风光的明星。
(二)营养缺乏、内涵不高
在娱乐节目中,娱乐是应该的,搞笑也是可以的。但有些娱乐节目不止是搞笑和娱乐,而是在游戏人的情感,这样的文化导致的娱乐元素在当今的社会表现得很明显。如,有些节目为了博人一乐,使出浑身解数,将网络红人邀请到节目做客,以装疯卖傻,胡说八道为乐。如,台湾如今当红的娱乐节目的女主持人以捉弄嘉宾或者语出惊人为大卖点,而这恰好击中了当今青少年价值观的痒处。因此,当下种种的新娱乐节目对当前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二、新娱乐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娱乐方式和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借助于网络大学生的娱乐方式和内容更加趋于自由,欣赏娱乐节目成为其娱乐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这些信息是否属于正确的价值取向,科学的思维方式,他们往往不会思考,不去真正的辨析。这种娱乐节目的“热闹”环境带有多种欣赏和理解的路径,影响了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的观看与思考信息的方式。很可能导致他们不再去考虑勤勤恳恳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工作,部分的学生考虑,“出名”“成功”方式很多,途径“五花八门”。
其次,新娱乐节目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伴随着新潮,被“流行风”吹散,吹得不在明朗,让大学生有些彷徨了。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所贯彻的崇高的思想、科学的思想越来越淡化。他们面对选择,不知道“米”字路口,哪一条是该走的路。
三、新娱乐节目充斥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新事物
首先,应该正视问题的存在。新娱乐节目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切实的认识到问题的客观性、重要性。既然问题存在,师生可以借助课堂、谈论会等途径进行全面的沟通和了解。教师应当以平和的态度,平等的与学生交流,同时开张正面的引导,发掘学生就此社会现象存在的问题。
其次,教师应当要充分把握大学生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动态,为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的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只有了解到当前的大学生们都在想什么、做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有实效性,更有针对性。
再次,教师自身要把握“潮流”,不要只做局外人。要学会用时尚的语言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并通过自身深厚的功底和内涵,在大学生中有目的性地培养“明星人物”,使他们发挥他们在引导学生舆论方面的作用。
最后,要充分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和国家有关娱乐节目管理的规章规定,提高自身运用新材料、新案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努力使自己与当前的大学生保持“时尚步伐”的一致,而在对待新娱乐节目的态度和方式上起到示范带头示范作用。
(二)把握“新娱乐节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占领教育高地
首先,科学的分析“新娱乐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合理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选择。伴随着百花齐放的娱乐节目红遍整个社会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几个典型的节目或者几个典型的人物、事件,拿来做详细的剖析。
篇2
1.1音乐教育脱离幼儿园实际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为幼儿园培养合格师资,培养能在幼儿园动手动脑的教师,能积极影响幼儿发展的师资。音乐教育上也应针对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具有适合于幼儿园和幼儿音乐素养和技能。但是,不少学前专业的课程脱离幼教实际,未考虑和充分考虑幼儿园和幼儿实际,部分课程的观念、内容陈旧,使用教材往往是音乐专业教材,缺乏“专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材。”[3];学习的歌曲往往不是幼儿所喜欢的,缺乏与幼教实际相联系的课程与教材。音乐教师多数从音乐院校及音乐专业毕业,缺乏与幼儿园的联系和活动,音乐教师对幼儿园及幼儿的特点了解不够,在教学中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仍然沿袭过去的传统,与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相类似,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幼教实际。”[4]
1.2音乐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任务繁重
自高校扩招以来,各高校学生数不断增加,导致高校师资紧缺,音乐教师也普遍出现了不足的情况。学前教育专业迅速发展,学生数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音乐教师出现普遍不足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课问题,不少音乐教师成为全能教师,只要涉及音乐有关的课程都能上,都必须上,而不考虑音乐教师的专长。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导致音乐教师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周课时达到20多节,天天忙于上课;加上学生人数多,不能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个别指导大大减少。
1.3教学时数严重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人数一般为40~60人,音乐有关的课程有乐理、钢琴、声乐等课程,每周的课时量为2-4节,教学通常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一位教师面对众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难度大、任务重。教学基本只能完成基本的任务,学生巩固练习、教师个别指导都显得很困难。在笔者的钢琴教学中,这一问题显得更为尖锐,只能完成基本的教学,对学生一对一的指导就比较少;加上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有的学生到大学才第一次接触钢琴,使学生的钢琴进步缓慢,甚至个别学生对钢琴演奏中的手怎么放多次教学都弄不清楚。
2问题解决的对策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极大干扰和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从事教师工作后不能很好对幼儿实施有关的教育。为此,需要认真地思考,积极地行动,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2.1加强学生入学面试环节,择优选择良好生源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需要唱唱跳跳,对幼儿实施美育,培养幼儿的美感;同时也通过音乐吸引孩子和教育孩子。面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了挑选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学生,使学生适应学前教育本科教育的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行入学面试的方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除了统一高考的文化课成绩以外,还应该增加音乐、舞蹈方面的面试,考察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入学的学生具有较好的音乐素养起点。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发展之前,学前教育专业是不太受家庭和学生青睐的,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校后往往想转专业;而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发展之后,情况就反过来了,许多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和转入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说在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大好的时机下,增加面试环节是极为有利的。
2.2联系幼儿园和幼儿实际,加强音乐教育针对性
在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课程的总体设计上要符合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为此,学校要积极联系幼儿园,对幼儿园进行考察和调研,了解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基于幼儿园的实际与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来设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以培养适合于幼儿教育实际的幼教师资。针对音乐教师对幼儿园及幼儿了解的缺乏,建立音乐教师联系幼儿园的制度。使音乐教师深入幼儿园,深入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特点,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使今后的音乐教育教学中能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改革。
2.3增加音乐教师数量,控制师生比
学校要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教师数量上的不足,想方设法引进高质量的师资,分门别类引进不同专业特长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师数量增长的同时,促进教师专门化的实现,音乐教师根据专长,选择一门课程进行专门化的教学和研究。在引进教师的同时,要控制师生比的增长,减缓扩招的步伐,使有限的教师资源良好而又充分地发挥作用。
2.4适当增加课时,增加课外练习和实践
学校应该对学前教育进行认真研究,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适当增加音乐教育相关的课时数。针对幼儿园实际需要的音乐教育课程应加大课时数,以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但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时数是有限的,开设的课程也比较多,音乐教育增加课时必然是有限的。为此,学前教育专业可增加课外练习和实践的时间,学校充分开放资源设备,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和练习,积极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技能的发展,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文娱表演,在实践中促进音乐技能的发展。在这些联系和实践活动中,组织教师定期检查和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相关问题。
篇3
[关键词]专业认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9-0079-01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幼儿数量的增加,园所数量的增加,需要幼儿教师的数量也会大大的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可以说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路径,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认同这个专业对工作以后是否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
龙宇(2016)认为专业认同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接纳水平,对专业的认可与情感态度以及对专业的投入与付出行为的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本研究认为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識接纳水平,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可与情感态度以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与付出行为的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一到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总共有200人,男生11人,占总人数的5.5%,女生189人,占总人数的94.5%。在调查中,大一学生为63人,占总人数的31.5%,大二学生有49人,占总人数的24.5%;大三学生为46人,占总人数的23%,大四学生为17人,占总人数的8.5%;研究生为25人,占总人数的12.5%。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借鉴专业认同已有的研究,结合学前教育学生的特点,编制《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问卷》,考查被调查者对学前教育专业看法的信息,问卷由20道题构成,分为三个维度: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以及专业行为。利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检测的20个问题的Alpha值为0.866。经过题总相关分析,删题后检测的Alpha值为0.881,问卷信度较好,可以继续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讨论
针对本问卷进行相关分析显示,各因素得分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18~0.924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同时经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方差分析显示,Sig值在专业认识和专业情感上都小于0.05,表明在专业认识和专业情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经过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在专业认识上,大一、大二没有大四和研究生的认识度高,大三没有大四的认识度高,可能是由于大一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不久,对本专业知之甚少,大二对专业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四和研究生则经过了多年专业的学习,对专业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在专业情感上,大二没有大一、大四和研究生专业情感度高,大三没有大四情感度高。大一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对专业有着好奇的心理,想要进一步去学习。而经过一年、两年的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可能比较枯燥难学,他们可能认为这些理论课的学习对以后当幼儿教师实用价值不大,抱着“得过且过”的懈怠心态。研究生的情感度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专业的热爱,想要深入地学习,对专业有好的评价,对专业的前景看好。
二、教育建议
(一)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产生积极学习行为的强大动力,其学习动机越高,专业认同感也越强。学校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例如应该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为以后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
(二)学校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理论、技能和实践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让学生的学习是多方面的。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三)国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和鼓励
应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学前教育,同时国家应对学前教育事业支持和鼓励,引发公众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同时,也应加大投资力度,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从而增强这一职业的吸引力。
作者:吕家欣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策略;
一、引言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重要的一个专业,有着独特的专业特点,幼儿教师在幼儿性格培养和启蒙教育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培养的幼教人才,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前教育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中一项重要的课程,要想提高音乐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构建多维内涵的音乐课程体系。
二、现阶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蓬勃的发展,但是尚未形成准确的定位现状不容乐观。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主要是受西方音乐学的影响,忽视了学前教育的中国文化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定位。我国学前教育的音乐课堂对文化基础这一方面并不重视,只有构建起良好的人文基础才能实现学前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安排也不是十分的合理。我国音乐理论并不是十分的完善,我国主要是模仿西方的音乐理论,缺少母语文化。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要加大对中华文化的重视,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课程。最后,在音乐课程的定位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促进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发展,只有加大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多为内涵的构建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
三、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学前教育也在迅速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学前教育的目标定位也要有所调整。第一,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熟练的掌握从事学前教育所需的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第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多元化的学习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让学生将音乐感悟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充分的了解音乐的实际内涵,最终实现音乐和生活实际的统一。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有音乐审美能力还要有音乐的创造性,音乐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构建多维内涵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
多维内涵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就是构建具有多元化、多方面的丰富多方面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促进中国学前教育音课程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如何构建学前教育多维内涵的音乐课程是当前许多教育专家研究的重要内容。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与传统的音乐教学有所不同。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不仅仅要了解其他国家的音乐知识,还要融入中国的本土音乐文化。
(一)融入中国的音乐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在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与中国文化融合在一起,一方面你能够弘扬我国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能为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准确定位。我们只有掌握和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的精髓,才能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也能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应该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基点,将民族文化与音乐教学融合到一起,在课程安排上增加一些民歌和传统戏曲,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母语素质,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持续发展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推进,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满足社会需求的主要方向。学前教育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幼儿园和托幼机构,因此,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应该满足专业的实际需要。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要以终生教育为原则,促进学生养成持续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三)结合世界多元音乐文化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个不可以改变的趋势,音乐教育也不能离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就必须与世界多元化文化结合在一起。世界多元化的文化不仅仅能够丰富我国的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形成一种包容的态度。
(四)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化促进了世界的多元化。信息化也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因此,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就必须与信息化结合起来。通过将音乐课程与信息化结合在一起能够展现出新的活力。现在各个高校都在充分的利用了信息化的便利条件,不断的变革教学模式与教学的内容。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一个沟通的网络平台,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解答学生的一些问题,视频、音频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音乐的内涵,更加真切的感受音乐的魅力。信息化为学前教育课程的多维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彻底的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的限制,大大的提高了音乐教学的局限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之,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音乐课程,应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音乐认知和学习的多维化。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的多维化的构建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理论和音乐的专业技能,还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实践教学
在高职应用英语(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存在很多不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的方面,基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构建合理的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对促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化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鉴于此,笔者试图解析当前高职应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若干问题,以期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思考。
一、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展开的形式一般为到幼儿园观摩见习,写见习报告;在课堂上虚拟情境教学,以及实习阶段在幼儿园实践操作,完成实结。总体来说,形式比较单一,实习单位也多局限于幼儿园。对实践教学评价的方式,更是简单地分为见习报告评分,课堂上的实践环节划定等级,实习评分。评价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反馈意义非常有限。实践教学未能得到有效指导,实践教学脱离理论教学。一方面,实践教学不成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幼儿园现状和需求脱节,实践任务往往只是笼统指出大致方面(如保育实习、教育实习),造成学生在幼儿园见习实习时也常常陷入盲目。短时间的见习观摩实践结束后,学生们又简单地回归到理论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只存在很简单的说明解释补充关系,并未产生更深层次的联系。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未有机整合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
二、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实践教学革新途径
“全程实践”是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全实践就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所谓“全程实践”就是实践教学诸方面在时间上全程贯通,在内容上全面渗透,在课程体系上全面统整。全程实践的理念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措施来践行:
第一,增加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课时,丰富课程实践教学的形式,增加实际能力的考核比例。本部分内容已在笔者《应用英语(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探究》中详述。
第二,增加幼儿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近几年,应用英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增加设施设备,新增专业琴房、美工室和舞蹈室,购买新的教学设备如钢琴等。外聘了教师,由于师资的缺乏,现有的教师无法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外聘了声乐专业教师任教.
第三,增加幼儿园实习的次数和时间,建立稳定优质的实习基地,增强指导教师力量。原有的专业实践包括幼儿园见习,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实践教学应包括幼儿园的见习、实习,延长幼儿园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例如,安排专门的“见习周”,让学生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第一次 “见习周”,学生总体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并观察幼儿在各环节的表现;后续可安排学生深入了解幼儿园保育、健康教育和艺术教育、语言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为期一年的专业实习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
三、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全程实践式”实践教学实施
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用英语(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要一体化。从大一到大三,横向与理论教学形成整合联系,纵向要体现出实践教学的延续性和深入性。如大一时的见习是初步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设置,整体布置,了解当前幼儿园生活基本情况,建立最初的感性认识,培养职业认同感;到第二次的见习就应结合卫生学相关知识,让学生主动去寻找幼儿园的建筑、作息安排、保育教育中哪些体现出卫生学的理论,哪些尚未做到;再到后面的见习,就可以结合心理学和教学的知识尝试亲子参与幼儿园环境布置、保育教学等,还可以从幼儿园扩展到早教机构、亲子机构等。每一次的实践都建立在前一次的实践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有成效。
第二,学生要多形式、多途径、多内容全面实践。除了集中综合的见习实习之外,各门课程结合自身特点和相关内容可适时安排虚拟情境教学、专题性参观、到幼儿园的模拟操作。此外还包括学生跟随指导老师进行的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等,以及学生们参与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大型活动 (如庆典 活动、亲子活动) 实践、学前教育领域内非教育机构 ( 如玩具企业、儿童读物出版行业、各种媒体中的学前栏目等) 实践等。如此多样性、多途径地综合实践,不但让学生们全方位接触到学前领域,解决大量的实践问题,还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幼教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明确专业学习方向,增强社会适应性,以便及早确定具体的学前教育发展职业方向。
第三,探索高职英语专业(学前教育)与社会学前教育机构合作的双赢模式。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实践形式是高校单方面请求幼儿园接受学生的见习或实习,再给予幼儿园指导费用。目前英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并没有对幼儿园等其他实践机构带来“利益”。相反,由于有的学生缺乏有效指导,实践时常出现盲目、无序状态,不但不能给幼儿园等带来“利益”,而且还干扰幼儿园等的正常工作管理和教学。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好途径就是建立高职英语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等社会 学前教育机构合作的“双赢”模式。高校可利用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资源优势为实践基地提供帮助和便利,还可分配实践基地一线教师科研任务,共享科研成果,对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职称评定有实际益处。
参考文献 :
[1]王云霞,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析[ 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6)。
[2]卢伟,李敏,培养学前教育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
篇6
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要成立主抓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管部门,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和一系列教育措施。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要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配备专业的、高素质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对于其他学科教师,学校也要把对他们是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考核中,同时高校还要注重对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因为具有高尚师德修养的教师,既能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也会在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过程中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模仿和示范;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外,还要增设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方面的课程;在教师的考核标准中纳入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情况,并把它作为学校评优及教师晋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在学生的考核中,除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考试合格外,重点把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纳入奖学金、荣誉称号等评先的主要条件,以激励学生自我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积极性;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要注意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健康有意的舆论环境,可通过校园网络平台、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台、大学生社团、黑板报、宣传栏等开展舆论宣传,让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良好职业道德的感化,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以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为主导,结合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一)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引用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般人都认为职业道德教育课就是空头说教,学起来枯燥乏味,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如选取当前幼儿园的虐童事件,创设道德两难境界,让学生以一名幼儿教师的身份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给学生明确的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以此深化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而且也培养了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
(二)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目前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大都是综合性院校,单纯学前教育的较少,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用的教材大都不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因此教材的针对性较差,这样就会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学前教育的高校,特别是有着丰富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办学经验的高校,要根据学生专业发展需要,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和在学前教育界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及优秀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开发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校本课程,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要利用本校的相关优势资源,尤其是在案例的选择上多选用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成长故事和突出事迹,在校本教材中强调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的要求,尽可能把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上,让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符合他们的从业需要,让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中发挥实效。
(三)注重其他学科教学的师德渗透,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连续性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较多,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少,因此其它各学科教师应该结合本学科的内容渗透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师在引导学前教育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强调学生对职业道德价值、职业道德规范等的认识和理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中强调学生的职业热情感、职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等,让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感受到职业道德教育无处不在,其职业道德素养也会不断提升。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也和其他大学生一样,除了课堂学习外,主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业发展等进行自主学习,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如可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开展“师德在我心”演讲比赛,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比赛中,进一步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可举行幼儿教师师德规范知识竞赛,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不论是查资料还是去幼儿园了解情况,其职业道德知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到幼儿园调研,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状况,了解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幼儿教师发展的重要性,让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自觉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开展多种专业技能才艺展演活动,让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展示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强化了他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了解和认同,加深了他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让学前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进校园,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和事迹报告会,让一线幼儿教师的感人事迹感化他们,使他们能够从这些优秀的职业榜样身上感受到学习本专业的快乐与自豪,进而增进他们的职业情感,树立起从事幼儿教育的坚定信念,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合格幼儿教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合理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课程,引发他们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一日之功,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应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量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全方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如有些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入校的第一年就为他们开设了职业道德教育课,并安排他们去幼儿园见习的时间,让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的同时,到一线幼儿园亲身感受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热爱、对工作的严谨态度等,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理解与巩固;到二三年级,不仅增加见习的时间,而且增加了专业实训的时间,让学生在模拟训练中体会到做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第四学年上学期,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实习,没条件的可增加实训和见习时间,下学期可安排顶岗实习,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实习中学会爱岗敬业,在与幼儿园领导和同事的相处中,适应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及规章制度,进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这些良好的职业习惯将内化成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篇7
制定和出台学前教育的相关标准是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近年来,英国政府相继颁布了《学前教育基础阶段法定框架》、《学前教育教师标准》和《学前教育者资格标准》,为规范学前教育教学和学前教师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这几项标准均将差异教学视为学前教育的基本观念,并在教育的原则、目标、内容和评价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呈现。英国学前教育标准中的差异教学观强调教师应理解和识别儿童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并据此为每个儿童设计多样化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来支持每个儿童的个性化发展。该观念对我国幼儿园教师树立差异化的教学观念,进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并促进幼儿的多样化学习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英国;学前教育标准;差异教学
学前教育标准是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加强制定和出台学前教育领域的相关标准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学前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英国是世界上学前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1]其学前教育标准化运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在世界学前教育日益受重视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开始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2]并相继颁布了多项学前教育标准,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基础阶段法定框架》(StatutoryFrameworkfortheEarlyYearsFoundationStage,以下简称《框架标准》)、《学前教育教师标准》(Teachers’Standards(EarlyYears))和《学前教育者资格标准》(EarlyYearsEducator(Level3):QualificationsCriteria)(后两个标准以下统称《师资标准》)。其中,《框架标准》旨在规范学前教育教学并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师资标准》则旨在严格师资的准入并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几项标准中,差异教学观被视为学前教育的基本观念和核心原则,该观念强调教师应对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支持”——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支持旨在基于获得的信息为每个儿童的个性化发展设计多样化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并开展多元化的评价。由此,以研究儿童个体差异和支持儿童多样化学习为核心理念的差异教学观,不仅成为英国学前教育《框架标准》和《师资标准》的基本观念,也成为英国学前教师所必备的关键能力。而与英国相比,“目前我国幼儿园开展差异教学的实践还不是很多”,[3]“教师在教学中对各种差异教学理论的应用还很少见”。[4]因此,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英国学前教育《框架标准》和《师资标准》中的差异教学观,对我国幼儿园教师树立差异化的教学观念,进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并促进幼儿的多样化学习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英国学前教育《框架标准》中的差异教学观
2014年3月,英国教育部(DepartmentforEducation)颁布了学前教育阶段的《框架标准》,对0-5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设定了基本标准,为学前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基本依据。该《框架标准》分为“导言”(Introduction)“学习与发展要求”(LearningandDevelopmentRequirements)“评价”(Assessment)“安全保障和福祉要求”(SafeguardingandWelfareRequirements)四个部分,并在“导言”中的教育原则、“学习与发展要求”中的教育内容以及“评价”中强调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并促进儿童的多样化学习,凸显了差异教学观是学前教育教学的基本观念和实施依据。
(一)教育原则中的差异教学观
教育原则是《框架标准》“导言”部分的主要内容,对于开展学前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教育原则中,个体差异性得到了高度肯定,并被视为学前教育教学的核心原则。《框架标准》的教育原则主要包括四条:第一,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并且在不断地进行学习,他们富有能力、充满灵活和自信;第二,儿童通过建立积极的关系来学习坚强和独立;第三,当儿童处在支持性的环境中,能够根据个人的需求来获取经验,并且与教师和家长建立紧密关系时,他们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第四,儿童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速度来学习和发展。[5]从上述四条教育原则来看,除了第二条原则外,其余的三条原则都直接指向对儿童个体差异的强调。第一条原则总领式地表达了每个儿童都是不同的存在,寓意教师必须承认和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第三条原则阐明了教育内容必须满足个体差异的需求,寓意教师必须据此为每个儿童的最佳发展提供差异化的支持性环境;第四条原则“强调了每个儿童的发展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儿童以不同的速度发展”,[6]寓意教师必须支持儿童按照不同的方式和速度去进行学习,保证儿童的有效学习和发展。由此可见,英国学前教育《框架标准》对儿童个体差异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在教育原则中便树立了差异化教学的基本观念,强调教师要理解每个儿童的差异,支持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和发展,以实现每个儿童的最佳发展。
(二)教育内容中的差异教学观
教育内容是《框架标准》中“学习与发展要求”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而差异教学观在该部分也得到了充分说明。《框架标准》的教育内容包括七大学习与发展领域,分别是交流和语言(CommunicationandLanguage);身体发展(PhysicalDevelopment);个人、社会和情感发展(Personal,SocialandEmotionalDevelopment);读写能力(Literacy);数学(Mathematics);对世界的理解(UnderstandingtheWorld);艺术表达和设计(ExpressiveArtsandDesign)。前三个领域为儿童发展的基本领域,后四个领域为儿童发展的专门领域,每个领域都有相应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框架标准》要求学前教育机构必须按照这几大领域的内容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为保证每个儿童都能得以充分发展,《框架标准》基于教育原则中对个体差异的强调,在教育内容部分为教师开展差异教学指明了基本思路,其核心理念便是了解并尊重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并据此设计和组织适宜于每个儿童的教育内容。根据《框架标准》的要求,首先,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每个儿童的个体需求、兴趣和发展水平,并根据这些背景信息去为每个儿童设计涵盖各个领域、富有挑战和愉快的教育内容。[7]其次,在内容组织形式上,每一个学习与发展领域都必须通过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游戏,以及由教师主导和儿童发起的活动来实施。[8]一方面,因为游戏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在游戏中儿童学习探索、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从而能够自信地获得发展。儿童既可以通过自己的游戏来学习,也可以通过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来学习。另一方面,活动也是儿童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途径,教师需要平衡儿童的自主活动和教师主导的活动之间的关系。再次,在教学风格上,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儿童的不同学习风格,并根据儿童的学习风格去组织自己的教育内容。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回应每个儿童在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和需求,并通过温暖的积极互动来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9]
(三)教育评价中的差异教学观
教育评价是《框架标准》中的第三个部分内容,该部分也充分表达了差异化教学的观念。持续的评价是学前教育实践的核心,[10]它涵盖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帮助家长和教师去了解儿童的发展、理解儿童的需求、计划教育活动和提供教育支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1]《框架标准》非常重视持续性评价的价值,强调要对每个儿童都进行持续性的评价,并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说明,阐释了教育评价应该关注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影响因素,重点评价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为支持每个儿童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而这也是开展差异化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在诊断性评价上,《框架标准》要求教师“在每个儿童刚接受教育时,对他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为其家长提供一份儿童在基本领域的发展简况”。[12]评价内容主要反映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和需求,重点指出儿童在哪个领域发展较好,在哪个领域需要额外的支持,以及在哪个领域可能存在发展迟缓,等等。在形成性评价上,《框架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地“观察每个儿童,以了解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并根据这些观察信息去为每个儿童设计相关的学习经验”,[13]同时根据自己对儿童发展的每日观察来与儿童展开互动。在终结性评价上,《框架标准》要求教师在儿童结束学前教育基础阶段前,为每个儿童建立《学前教育基础阶段档案》(EarlyYearsFoundationStageProfile)。档案将有助于教师和家长理解儿童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对入读小学的准备情况等。[14]档案必须要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评估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教师必须要说明儿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发展目标,或者是超过了预期目标或者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综上所述,《框架标准》在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中都充分体现了差异教学观。在教育原则上,《框架标准》明确了个体差异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在教育内容上,《框架标准》指明了差异教学的基本思路,要求教师在了解儿童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内容并支持儿童的多样化学习;在教育评价上,《框架标准》突出了多元化评价的重要价值,要求教师对每个儿童进行持续的个性化评价,以切实促进每个儿童的全面持续发展。可见,该《框架标准》在尊重儿童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表达了教师应基于对儿童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的了解,来提供多样化教育内容,并开展多元化教育评价的差异化教学观念。
二、英国学前教育《师资标准》中的差异教学观
进入21世纪后,英国政府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改革,学前教师作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成为英国新一轮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15]其中,为加强学前教育的师资管理,英国政府对学前教师的准入资格进行了明确规定。政府规定能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资格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学前教育教师(EarlyYearsTeacher)资格、另一种是学前教育者(EarlyYearsEducator)资格,前者是具有本科学历水平的教师,是国家大力倡导培养的教师,也是所有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后者则是具有中学学历水平的教师,是国家对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员所提出的最低资格要求。英国政府对这两种教师资格的素养都设置了相应的标准,教师必须达到这些标准方能获得该资格。而与学前教育《框架标准》相一致,两种《师资标准》都对教师的差异教学观和差异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尤其是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中均表达了该思想,凸显了差异教学是学前教师所必备的关键能力。
(一)《学前教育教师标准》中的差异教学观
2013年7月,英国负责教师培养工作的国家教学和领导力学院(NationalCollegeforTeaching&Leadership)颁布了最新的《学前教育教师标准》,对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为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该标准共设置了八个标准领域,有多个标准领域都涉及了教师如何去开展差异化教学,并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上都进行了重点体现。
1.教育目标中的差异教学观
第一个和第二个标准领域对教育目标的差异化进行了说明,这两个领域要求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对每个儿童都抱有较高的期望,重视为每个儿童提供启发、激励和挑战,[16]能够为各种背景、能力和性格的儿童设置扩展性和挑战性的目标,[17]以促进每个儿童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和结果。
2.教育内容中的差异教学观
第四个和第五个标准领域对教育内容的差异化进行了说明。首先,第四个标准领域要求学前教育教师能够根据每个儿童的需求来计划教育和保育。[18]学前教育教师要学会观察和评价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能够根据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背景和兴趣,去设计平衡和灵活的教育活动和方案。[19]其次,第五个标准领域要求学前教育教师能够根据每个儿童的需求去调整教育和保育。学前教育教师要能够意识到儿童身体、情感、社会、智力以及交流等方面的需求,并知道如何根据儿童的实际去调整自己的教育和保育活动,以支持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20]
3.教育评价中的差异教学观
第六个标准领域对教育评价的差异化进行了说明,该领域要求学前教育教师能够精确和有效地使用评价。学会与家长和其他专业人员有效合作,对每个儿童展开持续性的评价,并据此为儿童和家长提供有效的反馈,以支持每个儿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21]
(二)《学前教育者资格标准》中的差异教学观
同样在2013年7月,国家教学和领导力学院颁布了《学前教育者资格标准》,该标准设置了六大领域的内容,对学前教育者的素质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而差异教学观作为学前教育者的基本素养,也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中进行了体现。1.教育目标中的差异教学观第一个标准领域对教育目标的差异化进行了说明,它要求学前教育者应理解学前教育基础阶段各领域的发展目标,能够分析和解释儿童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是如何影响学习和发展的,[22]能够充分考虑文化和家庭背景的差异,支持每个儿童实现学前教育基础阶段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确保学前教育的多元、公平和全纳。2.教育内容中的差异教学观第二个标准领域对教育内容的差异化进行了说明,它要求学前教育者能够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个体需求和背景,[23]为每个儿童设计和提供有效的保育、教育活动,以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学前教育者要能够识别儿童何时需要额外的支持,并能够与家长及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和提供活动以满足儿童的额外需要。3.教育评价中的差异教学观第三个标准领域对教育评价的差异化进行了说明,它要求学前教育者能准确和有效地使用评价。[24]教师能够围绕当前的学前教育《框架标准》,知道如何使用多元的评价方法去开展评价工作。一方面,学会准确地使用诊断性评价,如开展观察评价并加以记录,以识别每个儿童的需求、兴趣和发展水平。[25]另一方面,学会使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了解每个儿童的进步,并据此设计下一阶段的教育活动。综上所述,两项《师资标准》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中都凸显了差异化教学观。在教育目标上,学前教师应能够了解儿童发展背景的差异,为每个儿童设置挑战性的目标,并支持其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教育内容上,学前教师应基于儿童的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等背景差异,去设计适宜和有效的教育活动;在教育评价上,学前教师应能够开展持续性的多元评价去识别儿童的各种背景差异,并据此设计不同阶段的教育活动。可见,《师资标准》也强调了从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出发,根据儿童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同时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以促进每个儿童持续发展的差异化教学观念。
三、英国学前教育标准中差异教学观的启示
差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哲学(PhilosophyofTeaching),意指只有当教师能有效地处理学生在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上的差异时,方能使学生从事最佳的学习。[26]差异教学通常要经过三个环节,即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测查或诊断,然后根据教育对象的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评价,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27]英国学前教育《框架标准》和《师资标准》对差异教学都作出了相应要求,充分表达了差异教学的思想观念。从这几项标准的教育原则、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其学前教育差异教学观的基本逻辑,即基于理解和识别幼儿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据此来为各不相同的幼儿设计多样化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来支持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该观念基本演绎了学前教育差异教学应该考虑的要素、过程和方法,为我国幼儿园教师开展差异教学提供了逻辑借鉴。
(一)差异教学的基点:理解和识别幼儿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
虽然幼儿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也同样存在着显著的差异。[28]幼儿之间的学习与发展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上,而这三个要素也是左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其中,发展水平决定着幼儿发展的起点和目标,这是因为幼儿必须基于已有水平并朝向最近目标才能实现新的发展;兴趣需求体现着幼儿发展的动力和方向,这是因为幼儿必须基于内在动机并形成主体需要才能激发主动学习;学习风格影响着幼儿发展的过程和效果,这是因为幼儿必须基于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去实现自我的建构。英国学前教育《框架标准》和《师资标准》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中,均肯定了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的重要性,强调它们是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设计教育内容的关键、开展教育评价的重点,可见这三个要素对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价值。识别和回应儿童在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上的差异是差异教学的基本理念。[29]教师开展差异教学必须针对这三个要素作出系统的设计,所以,理解和识别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自然成为开展差异化教学的逻辑基点。然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受传统教学过于重视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忽视幼儿个体差异,以及班额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还是难以在教学中做到关注幼儿个体差异”,[30]尤其是在理解和识别幼儿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差异上还明显存在不足,这从起点上便阻碍了差异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对于我国幼儿园教师而言,开展差异化教学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如日常观察、家长交流、幼儿的作品分析等,同时紧密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科学合理地识别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从而为差异化教学做好起点的准备工作。
(二)差异教学的重点: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差异设计多样化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由于每个幼儿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差异,去设计多样化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以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例如,英国学前教育《师资标准》在教育目标中便强调要了解每个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为其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而学前教育《框架标准》则在教育内容中强调要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去设计和组织涵盖各个领域、且富有挑战和愉快的教育内容。由此可见,拟定目标和内容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所以,根据每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差异设计多样化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自然成为差异教学的重点。而在设置多样化的目标和内容时,由于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是构成幼儿学习与发展差异的三个核心要素,因此,差异化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必须从这三点出发作出差异化的处理。然而,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有针对性地设计差异教学活动的意识”,[31]“老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可能还顾不上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的问题”。[32]因此,我国幼儿园教师必须转变意识观念,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差异来设计多样化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其一,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以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教师必须根据这个发展水平去设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引导每个幼儿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其二,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以兴趣需求为导向的,教师必须要从每个幼儿的兴趣需求出发,结合每个幼儿的发展目标去设计不同的教育内容,以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促进每个幼儿不断向前发展。其三,学习风格是决定幼儿是否能够有效学习的关键,基于幼儿之间存在的视觉型(Visual)、听觉型(Auditory)、动觉型(Kinesthetic)等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33]教师必须选择符合不同幼儿学习风格的教育内容组织形式,让每个幼儿都能更加有效地去学习和发展。
(三)差异教学的拐点: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来支持每个幼儿的持续性发展
评价不仅是教育活动的终点,也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开始、重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肯定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结果、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可见,评价贯穿了教师的教学与幼儿的发展由现阶段向下一阶段的过渡,是差异化教学的重要拐点。由于每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都会存在差异,所以对每个幼儿的评价也要做到差异化处理。例如,英国学前教育《框架标准》和《师资标准》都在教育评价中强调了持续性多元评价的重要性,通过开展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可以有效地识别每个儿童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为计划和调整教育活动,同时构思下一阶段活动提供依据。然而,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开展的差异教学缺少预先的测查或诊断及事后的评价等。这些环节的缺失使得差异教学的实施缺少针对性和科学性”,[34]因此,我国幼儿园教师必须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来支持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其一,在开展差异化教学前,教师必须要进行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旨在识别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差异,以确立幼儿的发展目标、设计针对性的教育内容、组织适宜的活动形式。其二,在开展差异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旨在了解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设计的教育内容是否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组织的活动形式是否适宜于幼儿的学习风格,从而为教师对目标、内容、形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提供依据。其三,在开展差异化教学后,教师必须进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旨在了解每个幼儿是否实现了预期的发展目标,判断幼儿在活动后达到了何种发展水平,从而为设计下一阶段的差异化教学提供依据。
总之,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也非常强调个体差异性原则,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便明确要求“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35]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明确要求“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36]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幼儿园开展差异教学的现状却并不容乐观,尤其是教师在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差异,并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上还存在着观念与能力的缺失。因此,系统梳理英国学前教育《框架标准》和《师资标准》中的差异教学观,对启迪我国幼儿园教师树立科学的差异教学观,理解和识别幼儿发展水平、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并据此为各不相同的幼儿设计多样化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策略以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化发展上,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霍力岩 胡恒波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参考文献:
[1]胡恒波,陈时见.英国学前教师专业化改革的策略与基本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7):26.
[2]曹能秀,田静.近十年来英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4,(1):64.
[4][31][32][34]韩佳伶,李莉.幼儿园差异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12):11,11,13,13,13.
篇8
预校期间即是在这学前教育时期通过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开始的一段良好的行为,当然整个过程也有很多的关键时期,利用良好正确的学前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学前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大,由此引起了社会各界、政府和家庭的极大关注。
随着中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开始逐渐向经济方向大力发展,这毫无疑问已经偏离了问题的初衷。所以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也要对政府或教育结构做出详细了解,以便儿童可以逐步进入重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去,避免造成学前教育资源方面失去平衡的局面。对于学前教育本身来说,它和中高等教育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一个微妙的平衡。也只有达到了这个平衡点,那么人们才会对学前教育的机构有分配教育资源的权利,而且学前儿童也会有受教育的机会,如此未来的学前教育有可能会向纵向发展。
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实际是一个管理过程,虽然学前教育的管理和幼儿园无法相比,这也正是我们现在的学前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幼儿园的工作很容易,比这更困难的是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如果你要做学前教育就应该对学前教育有个首先的了解和价值,这两点对于学前教育者的工作来说是在提升认识的境界。从管理科学的理论来讲,学前班的管理应该属于一个管理科学,只是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管理。因为管理具有一个强大而纯粹的目标,并且拥有其工具、技术理论、管理理论等,这是一套相关的程序,而且经常会忽视了人性和道德重要的功能,因此这种纯粹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因为缺乏温馨道德氛围而与发展学前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2以人为本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2.1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班级氛围的力量源泉任何社会状态,不管他们的社会性质和种类是怎样,它的本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而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为现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日益重要的贡献。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反映了当今社会的客观要求以及与时代同步的内涵,同时也为我们实现四位一体的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价值观基础。
篇9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的目标导向不明确
目前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大多数学校过于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舞蹈能力的培养,虽然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舞蹈修养和舞蹈水平相对较高,但忽视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工作中会感受到很大的阻碍,很难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说明高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出现严重偏离的问题,高校应该明确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结合其将来的职业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努力增多学生的教学实习机会,要求学生在实习中仔细观察总结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创编出适合幼儿的舞蹈教学方法,以提高准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提高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教育儿童才是关键所在。所以在对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中应该将教学目标转向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方面的教育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学能力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招生时不会考虑学生的舞蹈基础问题,因此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学生没有舞蹈基础。但是,在舞蹈教学中,基本功是基础问题,在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情况下,学生们的艺术感觉更是极其不到位,而艺术教学能力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气质熏陶,因此,这是教师教学能力是否合格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舞蹈训练,自己本身都没有相应的艺术感觉,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舞蹈教师。学习舞蹈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练习,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基本功的训练,这是学习舞蹈的基础。同时,幼儿的舞蹈基础更是零基础的,学生学习舞蹈基础的过程,其心得、感受将是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幼儿舞蹈教学活动中。学前教育的学生应该通过自己平日的舞蹈学习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同时结合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将自己感受到的舞蹈魅力在言传身教中传授给幼儿。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不足
基础形体训练主要针对身体柔韧性、灵活性以及稳定性训练。通过完整的基础形体训练,才有提高舞蹈创编能力的可能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舞蹈基础能力的训练,可以获得相应的舞蹈教学能力。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几乎没有接受过艺术训练,所以音乐、舞蹈素养普遍比较差,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身舞蹈专业素养有直接的联系,仅仅通过四年大学课堂的学习,不足以提高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
(四)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评价体制没有与时俱进
对于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模式,其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依旧是相对较为陈旧的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总之,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时期评价的主动性相对较大,但是存在的问题是评价的不够全面。这种模式势必会导致一种情况,即学生对于自己的导师会存在很大程度的依赖性,自我参与意识单淡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自己形成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不能很好的认识和了解幼儿舞蹈教学工作。
二、解决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问题的的相应措施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教学方面的进步和发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措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一)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
对于舞蹈教学,其具有自身的特定,需要在进行动作讲解的同时,示范舞蹈动作,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实践性相对较强的一项课程。对于舞蹈艺术教学能力的培养,我们分为两部分内容,即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内容,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面向的教导对象是幼儿,因此在表达方面,需要以幼儿的思维模式为标准,说话时具有亲和力,表达通俗易懂、用词简单、准确,这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一点点进行积累和总结。口语表达的第一准则即是准确,防止由于表达不准确,导致幼儿产生理解上的错误,同时,准确的语言表达可以提高幼儿舞蹈教学的速度和进程;其次,在进行口语表达时,需要表达生动、形象,表达具有吸引力,这样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对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动的语言可以激发幼儿对于舞蹈学习的热情;最后一点,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工作时,在表达上要和蔼可亲,语气委婉、自然,避免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反感情绪,在幼儿出现错误时,也应该耐心、温柔的不断进行引导。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是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的,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升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幼儿教师对舞蹈动作进行演示,幼儿进行模仿。幼儿舞蹈教师的舞蹈动作需要优美、规范,从而使得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幼儿心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对于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将多方面的专业素质进行综合,并灵活的进行应用。这就需要学生一方面准确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自身具备渊博的课外知识和扎实的舞蹈素养。对于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并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时刻了解幼儿心理的想法,积极、热情的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保有爱心和充分的责任感。对于幼儿来说,舞蹈是很优美的事物,而舞蹈本身也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学习能力强,思想状态灵活多变,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创编合适的舞蹈,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幼儿教师需要拥有渊博的课外知识,丰富的课外知识可以给创编舞蹈带来大量的素材和灵感,赋予舞蹈动作一定的灵感。幼儿教师需要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高尚的思想品德,掌握丰富的课外知识和精湛的专业舞蹈知识,这是幼儿教师创编舞蹈的基础。了解我国舞蹈的历史发展情况,了解我国各个舞种的特点和区别,了解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舞蹈种类和结构。整体的了解并认知舞蹈的艺术性质,帮助学生掌握在创编舞蹈时的规律以及技巧。
(三)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培养目标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他们将会是幼儿园舞蹈老师,而对于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进行悉心的指导和恰当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自己即将成为的角色的属性以及特征,具体的方式是我们可以通过分组的方法,帮助学生体验和领会不同角色在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注重对学生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的训练,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角色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提升其在舞蹈方面的修养,在熟练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之后,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舞蹈的理论知识,学会欣赏和鉴别舞蹈,体会舞蹈带给我们的美,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后成为一个更加完美、全面的幼儿舞蹈教师,在成为一个舞者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和内涵。在对幼儿进行教导时,选择从人性这个角度对学生施以影响,使幼儿在无形中形成自身的舞蹈气质。
(四)制定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评价体制
如果幼儿舞蹈课堂教学想不断的进行提高,则需要不断进行客观、合理、全面的课堂评价,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评定学前教育幼儿舞蹈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另一方面可以清楚地发现幼儿舞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寻找解决办法,进而提高幼儿舞蹈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实现幼儿教师教学和幼儿舞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同时入手,改进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的评价体制,在原有评价条件的基础之上,增加更多的评判条件,例如把学生平时的训练自主性、自我评定、舞蹈创新和审美能力等等均作为舞蹈教学的评判标准。
三、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艺术;幼儿舞蹈创编;学前教育;教学改革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是我国目前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前教育中更是占据重要作用,幼儿学习舞蹈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的艺术细胞,同时让幼儿对艺术有一定的了解,让幼儿理解艺术的含义,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现在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幼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教学过程过于死板,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们的状态。意识到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就要对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进行创新,让学生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舞蹈。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时间较晚,导致学前教育的起步也较晚,学前教育中的舞蹈课程教学水平更是停滞不前。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中的基础课程,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幼师需要对舞蹈课程进行精心编排,对目前舞蹈课程的现状进行改革。目前舞蹈创编能力是成为优秀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教学改革和提升幼舞蹈创编能力也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所重视的问题。幼儿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同学对舞蹈的接受程度与幼儿课堂中的心理变化探索出更适合幼儿的舞蹈创编课程。
一、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意义
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是学前教育的必修课,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提升作用,所以说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认真学习幼儿舞蹈创编课程,通过学习幼儿舞蹈创编,高校学生们能掌握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为毕业后走向职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舞蹈创编一定要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并且需要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渊博的舞蹈知识,才能创作出更多的舞蹈艺术形式。同时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也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人才。学习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学生们从中可以学到一定的舞蹈创编技法,同时舞蹈鉴赏能力也得到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实践能力得到重视。目前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育学习的项目少之又少,学前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育,为了幼儿更好的提高综合素质,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着重培养,使学生们在学校能学到更多的舞蹈创编知识,全面发展,为毕业后就业上岗起到重要作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就要对高职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提升学生们对未来综合素质学习的理解,注重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舞蹈能更直面的表达人们的情感,要让幼儿真正的了解到艺术的重要性,就要求未来幼儿教师在学习中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舞蹈编创技巧与学生们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创新出更专业的幼儿舞蹈创编。同时学校要提升对舞蹈学习的重视与艺术素养的培养,为社会输入更优秀的幼师人才做好充足准备。
二、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舞蹈相关基础理论与实践水平的全方面实用型幼师人才。舞蹈是一门实践性艺术,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育需注重其实践性,舞蹈教育中让学生们一味的模仿学习不进行创新,那就会导致学生们固地自封,并且不能真正的理解到舞蹈艺术的精髓,同时也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所以学生们在学习中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能更好的理解到艺术的真谛,可以将学到的舞蹈学以致用,检验自己舞蹈的水平以及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在学习中不仅要规范舞蹈的规范性,还不能让学生们一直重复相同动作,所以需要对舞蹈进行创编,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舞蹈,降低学习中的单一性,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充分的实践还能有利于学生们对舞蹈专业知识的吸收以及了解,同时能打下良好的舞蹈基础,对以后学前教育工作创造有效的教育基础。学前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创设好的舞蹈学习环境,可以将幼儿更好的带入到情境中,让幼儿们对舞蹈有了新的认知,并引导幼儿学习相关的舞蹈动作,让幼儿更好的用肢体表现出来。让幼儿更好的代入到舞蹈情境中,其重要性是对幼儿舞蹈进行合理的创编,有效的培养出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对艺术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能让幼儿们更深入的了解艺术教育,同时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进行创新的,赋予艺术新的生命力,使艺术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幼儿舞蹈也是需要创新的,只有不断地创新,更加新颖的舞蹈才能激起幼儿的学习欲望,提高其对舞蹈的兴趣。幼儿教师的创造能力培养也是幼儿舞蹈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其舞蹈理论知识和幼儿心理特征进行结合,实践创编,在实践中激发出幼师的潜质,提升舞蹈创编的能力。从幼儿的审美和心理出发,创编出更适合幼儿的舞蹈课程,好的舞蹈创编可以培养幼儿的舞蹈意识。舞蹈的新颖性和创设出符合课堂的舞蹈情境让幼儿能够身处情境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舞蹈变得更加有趣,带动幼儿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舞蹈学习中,体会到舞蹈带来的乐趣。舞蹈的创编是需要想象力的,优秀的舞蹈艺术家一定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幼儿舞蹈创编中可以让幼儿参与进来,通过幼儿们的想象力创编出新的舞蹈形式,让幼儿们有参与感能提高幼儿们的自信,同时能更好的激发出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可以通过他们年幼的审美和认知来对舞蹈进行创编,同时幼儿在表达想法时幼师能对幼儿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幼儿一起创编出的舞蹈,幼儿们能更快的接受与学习,对舞蹈有自己的理解与认知,通过幼师的指引能更好的理解舞蹈艺术。
三、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现状
根据对我国高职院校的调研得知,大部分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中不注重舞蹈基础,导致学生一般都没有舞蹈基础,部分学生身体协调能力或身体的柔软度等都达不到舞蹈的要求,导致学生学习时对舞蹈动作的规范性无法达标,就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入职幼儿教师时无法将规范性美观的舞蹈传达给学生,舞蹈的不规范也导致幼儿教师在创编过程中无法做出完美新颖的舞蹈,降低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舞蹈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后期进行学习提升,但是舞蹈的专业性就有大部分同学无法达到标准,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错过学习舞蹈的最佳时间,现在的身体机能无法达到学习舞蹈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一般和幼儿园教师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差别,学生在学校学习中的课程一般都是理论知识,并不能在后期教学时运用,而且艺术教育的课程教师一般只针对音乐的节奏感和舞蹈的基础进行讲解,对舞蹈创编课程没有深入的学习了解,教师也不要求学生对舞蹈进行创编,就导致学生毕业后也不会舞蹈创编,这样在幼儿教育中教学形式就比较单一,无法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改革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对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也要进行创新与改革。目前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课程还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解决,课程教育的不断完善,是对幼儿教育的一种负责。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们的招生并没有规定有舞蹈功底这一问题,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时应主动练习,学校也应多开放舞蹈室供学生练习,也可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舞蹈专业的学生多交流,更多地了解到舞蹈的意义。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达不到舞蹈的基础要求,那就让学生参加专业的舞蹈训练,并由专业舞蹈老师进行讲解授课。学习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时学生们一般在学校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很少有实践机会,使学生对动作的标准度和舞蹈呈现效果不是很清楚,也就使学生们的舞蹈创编有了局限性。针对这种问题学校可以多举办艺术节舞蹈演出等艺术活动,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舞蹈基础。同时多参加舞蹈演出让学生自己进行舞蹈创编,提升学生们的创编能力,在后期对幼儿教育舞蹈创编起到重要作用。在学校的课堂学习中应适应幼儿园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制定需要和当今幼儿园现状相结合,制定出适用于幼儿园教学的教学方式。不要让学生局限于课本知识,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园的发展情况。把幼儿园岗位的需求与高校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适应幼儿教师的注意事项与教学方式,防止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及时的适应幼儿园岗位或课堂,不能激起幼儿的喜爱。合理地与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合作,打造出更优秀的幼儿教师。
五、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课程,然而幼儿教育舞蹈创编课程离不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文中已对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现状做出简要分析,同时对目前幼儿创编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高职院校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监督,使其能够主动的学习并运用舞蹈创编,并在学习中了解到教学技巧与教学内容,使学生毕业后可以无缝衔接到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杨爱琴.如何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中的主人[J].新课程(中),2011,(08).
[2]魏文君.幼儿舞蹈创编之我见[J].甘肃教育,2008,(04):148.
[3]赵妍.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策略[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02):39-40.
[4]陈爱知.幼儿集体舞的教学[J].幼儿教育,1988,(04).
[5]孙莹.幼儿舞蹈在幼儿游戏中的起承与延伸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2):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