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管理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管理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市党代会精神为指针,以迎接20__年世界城市论坛,创建全国生态园林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最佳人居

环境城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查为重要契机,以推进长效管理为基本目标,以突破城管六大难点为工作重点,以构建数字城管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为重要抓手,以打造精品亮点提升城市形象为关键举措,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破解管理难点、提升管理效能,努力实现城市管理工作从突击式、运动式、迎查式、保障式管理向制度化、常态型管理转变;从以主次干道管理为主向背街小巷管理为主转变;从问题成堆以后管理向初期防范苗头管理转变;从劝说式、驱赶式管理向高违章成本管理转变;从大呼隆、粗放式的单一管理向责任制、数字化的综合管理转变;从依赖收费、罚款和摊点亭棚经济养管理向财政加大投入保管理转变。

二、目标任务

20__年城市管理工作总的目标任务是实施“三大工程”,完成“六项任务”。

“三大工程”:就是全面实施和强力推进“净、畅、美”工程。

“净”,就是围绕城市天天都干净的目标,进一步加大环卫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卫保洁网络,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进一步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环卫作业的科技含量和机械化水平,逐步实现环卫保洁和垃圾处置的城市化覆盖、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法制化管理,全面提升环卫作业质量。

“畅”,就是按照“退路入室、清路治乱、用路有序、还路于民”的思路,继续开展大规模拆除违法建筑专项治理和街巷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好占道经营和乱搭乱建的老大难问题,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背街小巷“脏、乱、差”面貌上取得新突破。

“美”,就是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在打造城市景观,塑造城市形象上狠下功夫,做成一批示范效应强、景观变化快、带动作用大的特色项目,打造精品,形成特色,增加看点,提升城市的品味和美誉度。

“六项任务”:

(一)突出环卫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城市管理硬件基础

加快江北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按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目标,加强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的监管,确保完成时序进度目标;完成江南有机废弃物处理厂技改升级工程,改变我市无粪便处理设施的状况;建设幕府山工程渣土和建筑垃圾填埋场,为有效整治渣土运输超载、抛洒、乱倒行为奠定基础;完成轿子山垃圾场污水管网改造,启动天井洼污水处理场技改项目。新建改建复建城区公厕20座、6座垃圾中转站。新增一批大型道路冲洗设备和中小型机扫设备。加强环卫设施的日常养护,为30个垃圾中转站装配除臭装置,认真研究“拆站改桶”后垃圾占道中转、污水抛洒扰民等现象,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改革创新垃圾费征收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居民垃圾费与其它收费平台捆绑收费方式,探索垃圾收费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提高征收率。完成渣土弃置收费1800万元、垃圾处置费2500万元。

(二)突出数字化城管建设,进一步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1、加快数字城管网络体系建设。采取“统一规划、分区实施”的方法,市按建设部标准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各区自行组织建设,八月份正式运行并市区联网,形成上下贯通、信息共享、科学高效、精细快捷的数字化大城管综合管理新模式。

2、构建高效明确城管责任体系。对辖区进行切块划片,落实管理责任人,构建执法队员、保洁员、门前三包协管员、街道城管干部、沿街企事业单位“五位一体”的网格管理责任体系,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问责制,真正实现人人有责任、个个受监督、事事有人管。

3、建立城管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完善“金陵市容杯”数字化考核制度,实行考管分离,重心下移;城乡双轨,五项千分;随机周查,数字评估;绩效挂钩,奖优罚劣。继续实施一周一查,强力推进道路分类管理、差别考核,提升考核的公正性、指导性和权威性。

(三)突出重难点问题整治,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的质量

1、开展拆违整治行动。结合城中村改造、拆破拆旧、街巷改造、小区出新、房屋平改坡、新搭违建零目标管理等工作,拆除违法建筑200万平方米。

2、实施占道经营整治。坚持堵疏结合、分类管理,主次干道和窗口地区禁摆;一般街巷控摆,有计划地设置一些露水市场、夜市摊群和夏季西瓜等临时销售网点,限时、限品、限地段经营,满足城市弱势群体谋生需求和群众生活需要。加强对现有疏导摊群规范化管理,统一规划建设、规范运营管理,逐步提档升级,提高疏导摊群建设、经营、管理水平。组建区级特勤执法中队,建立班车巡查、错时整治、交叉执法、分类管理等制度,形成高压、严打、常态管理模式;借鉴机动车违章12分考核法,建立违章

档案,实施扣分累积考核,分级递进执法。

3、优化环卫保洁模式。完成环卫设施总量普查,重新确定道路类别和经费定额调整方案,建立“定岗、定额、定标、定考”的保洁网络和环卫作业机制。全面推行一家管、两班运,一般道路两清扫、扫后捡,重点道路和窗口地区三清扫、全天保,做到全地域覆盖不留死角,全时空覆盖不漏时段。拓展扩大晚间保洁范围,建立100条主次干道、390条街巷夜间保洁机制,提升晚间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质量。继续推进环卫所“保壳换瓤”改革工作,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绩效挂钩考核。积极建立和培育全市统一的环卫保洁、设施维护、公厕养护的内部竞争机制,实行公开竞聘,择优养护。切实加大环卫保障力度,开展第二届环卫工人日活动,设立环卫工人大病大灾急救基金,落实环卫工人基本保险,逐步提高一线环卫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

4、落实门前三包制度。严格按照省条例建立环卫责任区的规定,改进和重建门前三包新机制。细化门前三包的范围,把无单位管理、无人清扫的三不管地带纳入监管范畴,逐一明确和落实三包责任单位(人),消除城区卫生管理的死角和盲点;落实门前三包的责任,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达到95以上;加强门前三包的监管,发挥好门前三包协管员作用,依托数字城管责任网络,督促沿街店家保持门前环境秩序整洁,协助街巷保洁员做好公共地段卫生清扫,对重大违章行为和环境污染事件,及时通报执法部门处理;强化门前三包的考核,加强对门前三包协管员履行职责和管理成效的监督考评,绩效挂钩、奖勤罚懒,开展门前三包争先创优活动,激励沿街企事业单位维护环境卫生,参与城市管理。

5、巩固三乱整治成果。按照长治久洁的要求,完善清打并举运行机制,加大源头制假贩假团伙打击力度,高标准做好全市66条主干道市场化除“癣”工作,并逐步向街巷、社区、院落拓展延伸。依据《___市城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拿出操作性办法,年内完成100幢高层楼宇清洗。

6、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制定出台《___市户外广告设置准则》,开展户外广告许可核查登记,编制完成40条主干道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继续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暂停审批大型户外广告,减量治乱;禁止悬挂条幅、横幅、布幔广告和拆除路灯、铁塔、电杆灯箱广告,清路治乱;强力拆除未经审批、擅自设置的违法违规广告,拆违治乱;出新改造陈旧破损的门头店招广告和霓虹灯广告,提档治乱。继续推进户外广告设置的市场化运作,完成拍卖欠款收缴入库。

7、强化渣土运输管理。组建江宁、浦口、六合三区渣土专业管理执法队伍,建立渣土管理的信息库和数据平台,推行“四有二不一及时”前置式管理法(建筑工地要有围档、有地面硬化、有洗车台、有门前保洁人员;装载后档板不超高、车轮不带泥;抛洒污染后及时清扫),安装渣土运输车辆GPS监管系统,对渣土弃置运输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加强执法管理,严厉打击渣土处置中的违法涉黑行为,减少和杜绝城区重大渣土污染事件。

(四)突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卫管理体系

1、构建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模式,构建农村垃圾清扫、收集、中转、处置运行机制。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确保100镇街、行政村建立保洁队伍,实现农村保洁网络的全覆盖。

2、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一区两县”三个垃圾卫生填埋厂的建设,新建35个垃圾中转站,确保全市每个乡镇都有垃圾中转站;区县要筹措资金配套建设一批垃圾收集池(房),配备一批垃圾运输车辆,确保农村垃圾有人管、有设备运、有地方埋。

3、继续开展为农民办实事工程。开展“健康促进行动示范街(镇)”活动,建成5个“行动”示范街(镇);全面推进农村改厕,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3万座;继续实施村水厂撤并工程,完成23座水厂的撤并任务,改善农村供水水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达标镇村创建活动,达标镇村达80以上。

(五)突出城管精品亮点打造,进一步促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

1、打造最佳亮化观瞻片区。按照“五片三带”(五片,即夫子庙、新街口、湖南路、河西新城、火车站亮化景区;三带,即外秦淮河亮化景观带,沿江亮化景观带,快速内环亮化带)规划要求,建设快速内环、玄武湖夜景亮化景观带,启动滨江夜景亮化带建设;同时讲求亮化的适度、色彩和动感,全面提升___夜景灯光装饰观赏效果,打造集山水城林于一体,彰显___城市特色、文化底蕴、景观优势的最佳亮化观瞻片区。

2、推行门头店招出新提档工程。制定出新提档规划方案,每区出新3-4条,全市40条道路街巷。对沿街店招装修出新要提前介入,加强指导、服务和监管,逐步淘汰平面喷塑白炽灯亮化工艺,采用塑铝板、亚克力等优质材料、立体镶嵌字体,辅以LED霓虹灯亮化,提升街景容貌的档次和品味。

3、开展景观示范道路建设。结合60个老小区出新、200条背街小巷整治计划,推进平改坡、立面出新、广告设置、店招出新以及亮化绿化同步实施,建成景观示范道路50条。按照高标准、高档次、高品位的要求,精心打造快速内环“省门第一路”,真正把“快速内环”做成___景观道路的样板工程、精品工程。

4、实施景观围墙围档工程。制定景观围墙、工地围档设置准则,主城区所有建筑工地都要建设高标准围墙和广告围档,减少扬尘污染,美化周边环境;积极推进景观围墙建设,对有条件的路段要倚墙建绿,拆墙透绿,每区改造出新5处景观围墙。

(六)突出队伍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市容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

1、强化使命意识教育,着力增强队伍执法动力。要大力弘扬正气,引导广大队员充分认清城管事业的重要性、几年来我市城管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增强从事城管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要坚定信心,克服怕苦畏难情绪,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___的长远发展,就是要一身正气,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敢于负责任。负重实干,吃苦奉献,攻坚克难,有所作为。

2、强化能力素质培养,着力提升队伍执法本领。要切实加强执法一线干部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执法队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要构建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从实际需要出发制订教材教范,革新

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的针对性,通过执法典型案例的剖析,辩明是非,掌握方法。市局举办3期大中队长培训班和1期区县城管干部培训班,各区集中培训不少于2期。要重视培养一批有法律专长、口才好、协调能力强、善于应对复杂局面的执法能手,充分发挥他们在执法中控制局势、钝化矛盾、攻坚克难、推进执法的关键作用,提高执法的能力。

篇2

二、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全力推进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目前我区“三纵三横” 路网主结构已形成,将逐步修建和完善各支线路网建设。计划建设民兴路、环湖路、安平路、光明街、富江路、龙江路、康复路、利光路8条街路7.5万平方米升级改造,配套建设雨水5500米,人行道5.4万平方米,路灯160盏,预计总投资3382万元。

二是全力推进城区绿化工程建设。以打造精品绿化工程为目标,提升花园、广场等重点地段建设档次,重点实施江心岛风景区、新建和完善滨江大道、沿江路、民兴路、向阳大街、复兴路、春阳街、新华路、青年街、建华西街9条街路绿化建设,预计投资763万元。非政府投资项目有百合花园和锦江花园绿化建设预计投资368万元。预计总投资1131万元。

三是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针对我区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为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棚改开发建设步调将放缓,计划开发地段为建五、建六委,征收拆迁面积3.2万平方米,总户数506户,总建设面积8.4万平方米,回迁安置面积2.8万平方米。同时抓好棚改各地段结转项目,确保按时回迁入户。

四是全力推进亮化和综合整治工程。亮化粉刷工程以和平路、红岸大街为试点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构成了具有我区特色的靓丽风景线,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计划对向阳大街、和平路两侧39栋楼体实施亮化,27栋楼体进行粉刷,面积8.5平方米。

篇3

二分队在大队的正确领导下,深化准军事化管理和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服务促管理,着力于进一步提升管辖区内的市容环境,全年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0余份,教育劝止各类违法行为430余起,依法查处 起,罚款 元,现将具体总结如下:

一、准军事化管理高标准、严要求。一是分队积极开展队列训练,每周至少1小时,不断提高单个队员队列动作规范,增加队伍整体的协调下;二是加强内务卫生管理,由中班队员负责办公区域及包干区的卫生,做到卫生无死角,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三是定期检查执法车辆及执法装备,做到出门前车辆、装备完好,点量充足,回来后按要求入库和充电,遇到工作时有损坏的及时上报修理;四是加强团结、争先创优,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上班时间禁止玩游戏,多把精力花在工作上,在优秀分队评比时,始终名列前茅。

二、网格化管理无缝隙、无死角。一是加强巡查密度,重点区域每日巡查4次以上,次重点区域2次以上,非重点区域1次以上,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及时汇报、及时沟通、及时服务;二是加强信息掌握,统计区域内商业、企业信息,制成表格存档,以便于沟通联系和开展工作;三是加强服务,经常性的上门宣传,发放各类通知书,使辖区内的工地、企业和商户对城市管理有所了解,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四是加强工作指导,分队长每周与各网格小组巡查1次以上,将处理问题的规范和经验传递下去,让队员们对比找差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合理分配人员和工作,根据实际的到岗情况,适时在网格小组之间调配人员,避免网格小组因人员不足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合理分配工作,使网格队员人人有事做。

三、日常管理工作再上台阶

(一)工地管理标准更高。全年二分队区域内共有11个工地开工、建设和收尾,截止目前建设中的工地有4处,分别是绿地三号地块1栋公寓楼,四号地块小区、四号地块商业区和步青路道路延伸,1个工地东陵科技二期于12月中旬开工,已在做道路和生活区的基础,分队进一步提高了对各工地的管理标准,提前介入做好服务。一是督促施工工地及时办理施工手续,包括“市容环卫责任书”的签订和保证金的缴纳,做好前期的宣传;二是指导工地“四要素”的建设,要求冲洗平台不得高于门口城市道路,防止冲洗时泥浆水外流,定期检修冲洗设备和清理沉淀池等,在门口设置保洁人员,确保运输车辆全部冲洗后上路;三是积极走访工地,分队长及队员每周与工地负责人进行短会,了解工程进度及无证摊点的情况,以便于制定下一步管理计划,每月与工地负责人徒步绕工地一周,当面指出围挡广告破损、围挡破损的“重灾区”,要求工地加强针对性管理;四是工地结束后,督促建设方做好收尾工作,督促拆除工棚、平整地块3处,约 平米,清理垃圾 平米。

(二)商业区管理更重视。分队区域内有3个大型商业体和多个小型商业区,共有 家商户设置店招店牌,其中 家有手续, 家手续过期在办理中,其余 家全部是无法办理或不想办理的,全年劝止占道经营、设置地脚牌行为 起,清理橱窗广告 处,约 平米,目前除时尚水岸1家足浴店店招存在较大问题外,整体情况良好,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分队要求网格队员加强商业区巡查,提前做好宣传。一是发现商铺装修时,立即联系店主碰面,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正规处理装修垃圾,提前审批店招手续;二是商铺开业后,及时签订“市容环卫责任书”,将责任书悬挂或张贴于店内醒目处,要求店主不得有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经营行为;三是及时纠正橱窗乱张贴、门口乱堆放、私设地脚牌等行为,防止周边商家跟风,增加日常管理难度;四是联合物业定期开展整治,在商家心中牢固树立服从管理的意识,始终将商业区管理的主动权握在手中。

(三)非法种植整治更坚决。上半年,二分队按照上级指示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非法种植大整治,清理菜地68000余平米,使区域内的非法种植现象得到遏制,虽然巡查中多次教育制止群众种菜行为,但这些荒地未能及时投入使用,致使非法种植出现返潮,目前培源路两侧河边、科灵路东侧树林里、玉屏路西侧树林里仍有不少新耕菜地,11月起再次组织菜地清理工作3次,清理面积约260平米,并通过不断的宣传和整治,防止非法种植蔓延,只做“减法”。一是对空置地块加强巡查,发现群众种菜时立即进行宣传,要求停止非法种植行为,并做好登记取证;二是对已种植的区域走访当事人,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清理,并做好影像资料取证;三是组织队员对小块菜地的铲除,以及大面积种植的逐步清理工作,共计组织20余次,清理面积约46000平米;四是联合东渚市政对大面积种植进行集中清理4次,清理面积约22000平米。

(四)无证摊管控更严格。得益于分队区域内的大量商业区,始终未发现无证摊定点和集中的现象,但管理上不能松懈,特别是学校和小区周边,要坚决的发现一起,劝离一起,反复出现的,依法进行取缔,全年共查处 起,处罚 元。一是加强巡查发现,督促无证摊清理周边垃圾和立即离开,并做好登记和取证工作,使下一步处罚更有依据;二是开展分队整治和中队整治,不断压缩无证摊点的生存空间,使其无法站稳脚跟:三是接力大队整治和3+X执法,通过扣车、扣物等手段,震慑一些屡教不改的游摊,使其远离管辖区域。

四、不折不扣完成各类创建和整治工作。一是263环境整治,完成小龙山宕口的遗留工棚拆除和垃圾清理工作,并加强小龙山宕口的日常管理,查处偷倒垃圾1起,处罚 元;二是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每日上报天天看问题3处以上,并对上报问题进行跟进,整改率100%,加强区域内7个重点区域,2条重点道路和2个重要路口的管理,督促绿地四号地块改造科发路出入口,绿地三号地块绿化单位上海申茂设置临时围挡等,教育制止和纠正乱停车、乱充电等行为130余起,圆满完成文明城市省检和国检的保障工作;三是国际马拉松沿线整治工作,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以天天看、抄告形式上报,主动清理污浊精神堡垒2处,督促相关单位清理乱堆放5处,整治沿线商铺橱窗广告2次,约清理乱张贴约30余平米,配合市政清理暴露垃圾4处,配合建设规划部门整改绿化缺失2处,确保马拉松沿线及周边市容环境干净、整洁。

五、其他工作不放松。一是道板停车、绿化停车管理,全年共教育劝离270余起,开具违停单 起;二是乱拉横幅的清理,共清理16条;三是违章搭棚和垃圾的清理工作,共拆除违章搭棚5个,约70余平米,配合东渚市政清理残留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4处,约30余吨;四是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教育劝止乱晾晒20余起,快递乱堆放10余起,督促清理装修垃圾、废弃物2起,约1.5吨;五是烧烤、钓鱼、捕鱼等行为的宣传教育,济慈路五龙山周边全年教育劝离烧烤140余起,区域内教育劝止钓鱼80余起,收缴丝网3张。

六、明年工作计划

1、加强队员的业务知识学习,继续培养单独处理问题能力,争取每个队员都能独当一面,为中队、大队排忧解难。

2、工地管理标准再升级,提前介入管理,从施工单位进场到退场,熟悉掌握每一个环节,及时提出要求,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3、商业区管理查漏补缺,根据统计的台账资料,对辖区商户的店招手续进行补齐,存在问题的全部整改,无法审批的按要求进行更换,定期开展门前占道、橱窗广告的宣传和整治工作。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关系

Abstract :Cit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 the basis of city construction,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city configuration of resource and city layout regul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city plann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Key word:city planning;construction;administration;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年加快,城市的规划逐渐偏离了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转而趋向于科技和经济两个方向,城市中发展着的群体开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是不能完全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必须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城市建设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可以给城市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改善市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创造优良的宜居环境。成功的城市建设应该是科学与艺术、人工与自然完美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辅相成

(一)城市建设是规划和管理的具体实施的前提条件

城市建设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首先,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空间开发步骤,政府统筹考虑组织实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对于城市的行政中心、商业区、科教园区、文化旅游区等关系城市形象的重要地区,要精心引导筹建。这样,既能保证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高水准,又能迅速强化集聚效应,吸引更多投资。其次,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原则及控制指标,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法规,引导投资方向,规范建设行为,把城市建设纳入统一有序的依法管理的轨道。再次,根据规划的部署,政府有计划地组织道路、交通设施、各种地下管网、公共活动场所、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其他设施建设的基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也就奠定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大格局,并为后续城市开发创造了条件。

(二)城市规划是建设与管理的直接依据

城市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趋于科学、合理、完善的动态过程。也是对城市规划权威性、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所谓规划是“龙头”,就是讲规划要先行。这样城市的发展、建设、管理才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才能避免盲目性。规划必须高起点,才适应和满足城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以科学的规划减少建设的失误。规划要体现超前性、科学性、以及一个城市的特色化、历史变化等。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城市展速度的快慢,城市建设和管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取于城市规划是否高起点,具有超前性、科学性、特色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建设与管理是否严格依据规划的要求,科学有序的进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

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诸大建教授提出面向城市、人类发展的管理三原则:1、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2、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3、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规范而高效的城市管理,是确保城市规划全面实施、城市建设逐步推进、城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城市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城市形象的具体体现。城市管理的优劣对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起着制约作用。每天人们以城市为载体,进行着学习、工作、休闲。如何使这些活动规范有序的进行,特别是如何使城市规划与建设达到和保持预期的效果,高性能的城市管理是重要的保障和手段。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说的是建设重要,管理更重要;建设难,管理更难。城市建设只要有规划,有资金,建起来并不难。但对建设好的一些项目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其效果的优劣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首先,应建立了一个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市、区二级管理体制。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在加强规划和建设的同时,对城市管理倾注要更多的精力。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两方面:主观原因是管理体制、管理资金、管理队伍等方面的制约;客观原因是人们的文明程度、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制约。比如,城市存在着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吐乱扔等现象,使一些区域脏乱差,市容组织力量清理后,但很快就回潮。

其次,在城市管理的多个领域进行改革:采用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在居民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大力实施城市出入口绿化亮灯工程;加大违法建筑拆除力度;使全市城市管理上了一个新的水平,通过开展优秀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广大市民的环境意识、文明程度大为增强,为城市管理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如何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

(一)城市规划方面

1.文化是城市的骄傲和无价之宝,保护历史街区,纽约曼哈顿、旧金山等城市的历史街区不仅保护完好,而且不断修缮,展示昔日的辉煌。保护文化和发展经济并不矛盾,文化品牌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打造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园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

3.重视园林绿化和城市景观的规划。现代化城市的竞争不只是经济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竞争,环境的竞争。园林绿化是城市的“肺”,通过它进行吐故纳新。保护生态环境是以人为本、亲和自然、恩泽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公园、绿地的安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城市管理方面

1.运用“一书两证”制度,严格按控制性详规进行规划管理。出让国有土地,须有该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把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出让合同的一部分,按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控制用地性质、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严格控制建筑物退后红线的距离;严格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指标,限定容积率、建筑密度最大值及绿化率最小值,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提出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

2.完善规划委员会制度,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具有法律效力。我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在规划审批过程中,要坚持法治,防止人治,保证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因急功近利和部门利益而违反规划,切实维护好城市规划的权威性。

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对机动三轮、人力三轮的管理力度,创新管理方法。建成公共汽车、出租车、机动三轮、人力三轮等多样化、网络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可采用一票制、一卡通的方法,方便市民出行,促进人口集聚,刺激经济增长。对机动三轮和人力三轮可以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车辆颜色和车外广告,并定期对他们进行交通法规的培训。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改善环境与发展产业的关系。如果脱离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财力条件,盲目扩大城建规模和提高城建档次,只能制造虚假繁荣,而不能带来产业和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要防止城市骨质酥松症,在实现城市“长高”的同时,更要使城市“长强”。

2.硬件设施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现代化城市建设,不能光靠有形的硬件去支撑。钢筋混凝土能使高楼林立,但不能铸就高品位的市民之魂。一个缺乏理性的城市,一个不善于抽象思维的群体,是不可能朝着正确方向迈向未来的。如果把环境、城市建筑、经济状况比喻为城市的衣衫、筋肉和骨骼,那么市民的人文精神则是城市的大脑,徒有强壮的骨骼和筋肉,没有灵活的大脑,也决不是一个健美之人。

3.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关系。城市建设在搞好必要的重点工程的同时,应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民生”项目上,更多地关注一些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把城市公用设施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标志性和普惠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4.地上工程与地下工程的关系。在搞好地上工程建设的同时,也要搞好地下工程建设。随着城市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地下需要不断铺设新的管网和线路,其密集地区已呈杂乱蜘蛛网状态,经常出现各种故障,经常需要“开肠破肚”进行修理和补充。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地下工程欠账太多,隐患无穷。因此,政府应有长远考虑,下决心搞好地下管线的规划和管理,密集区段可修地下综合管沟。

四、结语

总之,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城市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重建设、轻管理。城市管理思想落后、管理水平低,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尊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律,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的建设、高效能的管理,一个城市才能成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良好生存空间,才能实现人、城市、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寅,王辉.公共行政学(MP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2] 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5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最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也有很大进步。但是在城市规划管理与规划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根据城市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整,更好地去促进城市建设。下面先讲一讲城市规划管理的含义和发展趋势。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含义和发展趋势1. 城市规划管理的含义分析

城市规划管理,最终的目的就是对城市的资源进行最大化地合理应用,统一协调管理好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的一切活动。为此,需要相关规划人员充分地研究城市建设的大体情况,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可以站在一个促进城市未来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城市规划的趋势。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整个过程中合理地、科学地调配相关资源,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一系列地优化改进,打造出优秀的城市居民居住生活环境,让城市的经济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结合城市规划管理的内容,可以得出城市规划管理具有以下方面的重要管理意义:一是促进了用地管理,对城市可用的土地资源进行管理、规划,布局出合理的城市空间。用地管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他的一些管理活动也需要基于城市用地管理来开展。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里用地管理需要有国家相关单位的审批通过才行。二是促进了建设管理,其可以管理城市规划中出现的所有建筑活动,例如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筑活动、项目的新建活动、项目的扩建活动、项目的改建活动。城市规划效果的最终实现也受到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重要影响。2.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结合现在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以及现有的城市发展速度来看,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城市规划作为政府部门进行市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对城市资源进行整合以及保障城市居民利益的一种途径,是社会不同部门加入城市发展工作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判断出,城市规划的实现方式以及自身的整体体系会随着我国城市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完善。城市规划管理需要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需要完成城市和农村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发展。二是需要完成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的统一,借助于有效的资源利用情况来实现和落实城市规划。三是在城市规划以后的增长形式上进行转变,可以依靠一些新项目投资来促进城市进行可持续发展。四是在城市规划方式方面进行转变,摆脱原来的那种传统技术类型,转向为公共政策功能类型。五是进一步去拓宽城市的规划范围领域,增加一些科技含量到城市规划工作中。

二、城市规划设计的含义城市的规划设计,需要在城市进行规划前,参考国家相关法规制度以及城市的实际情况,计划出城市的规划方向,确定出进行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根据一般情况,城市规划的范围不同、实际实践不同,城市规划设计会被分成短期规划、全局规划、长远规划以及区域规划这几个形式。根据进行不同方案设计时,还要考虑这个城市的时间方面因素、管理方面因素以及历史方面因素,同这个城市未来需要发展的方向相互结合,选择设计出可以符合这个城市的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实际的城市规划管理方案。

三、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影响分析

1.城市规划管理在宏观目标上影响城市规划设计进行的城市规划管理需要牵扯到城市未来发展的很多个方面,需要对城市资源合理整合利用的同时,顺应好当代的发展潮流,理顺城市建设同城市未来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在城市未来宏观目标的确定方面以及方案实施方面影响城市的规划设计。地区情况不同,城市建设要求以及城市发展水平不同,为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需要把研究的重心放到与时俱进上,能够同时代的脚步共同发展。城市规划需要根据规划标准中的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划;对于城市修建性的规划,需要列出各个建筑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查看在建筑工程布局方面的合理性。对于城市中心城区的规划,需要突出城市的核心,确定出城市空间的管理措施以及空间的布局方法,站在行政管理的位置去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综合地理学、城市历史学、行为心理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学,使城市规划的理论得到大大地扩充。

2.城市规划设计需要体现城市的社会功能

城市的规划设计不单单要表现城市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还要表现城市建筑物的社会功能。处理好城市建筑工程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城市建筑工程同外部环境的关系。城市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要满足城市建筑施工、结构等方面对建筑设计的整体要求,使建筑工程满足一般的城市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设计在满足了人们能够使用的基本功能之外,还需要表现城市的文化性、时代性以及地域性,能够反映出特色来,表现出一定的艺术性以及文化性,通过城市的建筑工程可以表现城市的习俗以及民族的特点,体现出城市的社会功能。

3.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管理的载体

对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需要借助于城市的建筑物实体,把建筑物实体当成城市功能规划的载体。城市规划设计同城市规划管理都需要对城市进行布局设计,布局设计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地、合理地整合,使城市建筑工程的形体设计预期地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进行色彩上的渲染。城市的规划设计同城市的规划管理不能分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叉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两方面的表现,即在设计过程中的相互渗透,在所需知识上的相互渗透。在设计中的相互渗透,需要城市规划设计按照要求进行。城市规划管理设计有时会对城市规划设计进行一定地调整,设计方面要服从规划管理方面,做到了整合后的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和谐统一。

总结:

一个城市的规划可以成为推动城市进步的重要力量,也会对城市的市政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指导作用。为此,我们需要站在多个方面,综合起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城市规划设计,使城市可以获取更大的发展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陈勇. 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0,(06) .

[2] 杨培峰,蔡云楠. 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的生态化革新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07,(02) .

[3] 王立,邓梦. 道路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J]. 城市问题, 2008,(01) .

[4] 何永,刘欣. 城市生态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 北京规划建设, 2009,(05) .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影响

1导言

在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城市规划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在控规管理城市规划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经济指标、市场风险等,给城市整体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必须针对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制订相应的优化调整策略,以此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

2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现代化的城市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城市规划管理就是根据城市规划建设要求,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建设进行指导,以便合理高效地整合城市的资源,按照发展需求和城市发展方向按需分配,促使城市资源最大化发挥效用。在管理过程中需遵守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的原则,对城市空间和土地进行规划管理,根据法律规定和土地申报审批等一系列的标准流程促使土地被建设单位合法开发利用,对建设项目的选址,用地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监管,保证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在获得许可后正式开展。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等特征,因为城市的发展是过程性和阶段性、不间断性、长期性的变化活动,这就要求规划管理工作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总体需求,还要促进生态和谐,既要创造城市发展的经济先决条件,也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使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保证城市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更加科学合理。

3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3.1 经济分析不足

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上,为了更好地发挥出相关工作价值,必须构建完善的监督管控体系,并且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经济性分析,如果在政策决策体系中,不能构建完整、准确的经济分析结构,很有可能影响经济技术指标的实施及管控,无法解决相关问题。在开展实际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如果缺失容积率数值会造成相关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管理结构、管理要素失衡,引起指标确定效果不良,出现控规微观化问题。如果不能从宏观的层面建立相应的分析机制,就会对整个经济技术指标运行、监控造成影响,从而加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面临的不确定要素,影响到管理效率。

3.2 城市规划缺乏特色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城市的主体功能和外在形象,还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元素,突出城市地域特色。但是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城市在规划过程中,片面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利用,这也是造成现阶段国内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千城一面”现象的根本原因。城市规划设计没有保留地方特色,无法树立城市的形象。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设计有指导作用,进而会造成固化设计的单一化,无法满足市民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不断提升的审美标准。

4对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几点建议

4.1 革新设计理念

城市规划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立足于城市自身,要想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稳定发展,发挥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在理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对传统城市规划模式进行改革创新,首先要结合环境,掌握城市发展环境和人文背景,将传统与现代城市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打造和突显一些具有历史文化气息和城市特色的标志性的发展项目,反映出当前城市建设的文化与历史内涵,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类似于这样的城市资源如果能被好好的规划设计,不仅能发挥文化交流和传承作用,还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旅游资源,体现出城市规划的经济动态;其次要保证个性化的生态规划,增加城市空间绿色规划。绿色可持续化发展是当前社会、乃至各行业都重点关注的内容,城市的规划设计也应符合这一趋势,在城市发展所需的建设技术、资源等方面向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方向靠近,例如要多加使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优化城市建筑的平面和结构设计,使建筑规划看起来搭配得当、错落有致。

4.2 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在实际中,为了进一步发挥出城市规划管理中控规的监管作用,还需要结合现实状况,制订更加全面、完善的监督流程及管控策略,从根本上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价值,同时也保证管理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城市的发展计划、建设水平进行全面整合,确保控规项目的市场效益,完善规划功能效果,促进城市发展品质的提升。首先,切实增强城市设计、建设工作,各个区域要充分借鉴发达城市的成功建设经验,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规划管理要求,实现控规的精细化,以此更好地按照设计要求、方案开展城市规划设计编制工作,保证城市设计可以全面推进,促进城市的良好发展。要充分关注城市规划管理中控规的时效性,将控规看作城市发展的重要法定依据,明确规划编制机制、审批机制、实施机制、监督机制,全面提高控规管理的效果。其次,充分发挥出控规的市场作用,对城市规划设计功能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判定分析,注重区域的差异化分析,在确定控规技术指标的过程中,对具体的问题开展针对性分析。保证不同利益主体的平衡,实现对公众利益的维护,便于后续的监管工作,同时也促进城市规划的综合价值提升,获取社会、经济双重效果。

4.3 坚持可持续规划方向

无论是城市规划设计还是其管理工作都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城市规划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既有城市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还有城市道路及城市基础设施设计等众多城市基本要素,这些设计不应局限于图纸等理论设计,而是让城市规划价值更具体化,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矛盾的情况下,为了有效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应多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对规划设计工作进行干预和指导,平衡好各行业之间的发展关系,以法律和技术手段化解城市规划管理难题,促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使城市协调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是每个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城市的发展建设水平。作为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城市的发展也会出现土地利用不合理,在发展过程中失去自身的文化特色,公民对城市规划的关注度和参与感不够,城市发展造成的环境等负面影响日益严重等问题,因此城市规划管理者要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科学、客观、准确、全面的分析城市现有的发展情况,准确、合理的预测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协助制定和完善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顺利进行,以高质量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协同合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罡.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研究探索[J].中国住宅设施,2019(02):37-38.

[2]黄延巧.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研究[J].居舍,2019(28):116.

篇7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从设计型规划向战略型规划转变的框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转变:从“时间驱动型”向“事件驱动型”转变;从“结果型”规划向“过程型”控制转变;从单一目标规划向多目标规划转变和从“区划型”规划向“区划-许可混合型”规划转变。这种规划范式和模式的转变使规划更多地具有了公共政策的属性,更加“管理化”。另一个解决城市复杂性问题的思路是对城市管理概念的扩展。城市管理理论应能够回答“城市如何运作”、“城市发展决策如何制定”,以及“城市应如何运作”、“城市发展决策应如何制定”这四个有关城市和管理的基本问题。同时,城市管理可以涵盖规划、法规、治理和行政四大部分内容。由此,规划作为管理的一个面向,也可以有效地和管理加以结合。

一、复杂系统下的规划决策范式

城市是一个复杂系统,规划的核心在于探讨如何在这一复杂系统中进行理性的方案选择。经济学中完全理性的选择理论不足以面对这一复杂系统。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理性典范是主观预期效用理论,当前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该理论为指导。

该理论的典型特征是假设一个理想的未来,寻找最优化行动,并认为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严格控管来实现特定目标下空间资源的最佳配置。其基本假设是世界是简单的,并强调制定单一且独立决策的重要性。当决策者面对的世界具有复杂性时,这种思维便会失灵。此外,由于决策者自身能力的限制,使其在决策过程中无法完全处于理性状态,而是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制定决策。因而,主观预期效用理论近年来受到心理学家和实验经济学家的严厉挑战[5]。而框架理性则可能是解决复杂系统中规划不确定性问题的一个新的认知路径。

在框架理性理论中,框架被定义为决策者行为下的决策事件。按照1979年Kahneman和Tversky设计的心理实验,问题的框架会影响决策者所认知的选择情况,并会产生偏好逆转现象[4]。通过使用Kahneman和Tversky实验发现,数目显著的受测者在进行选择时,无论问题如何建构,都会实现其主观预期效用最大化。换言之,偏好逆转并未违反主观预期效用理论模式,反而在特定的框架内验证了该模式的效度。因此,无论问题的框架如何界定,决策者如同主观预期效用理论所定义的那样“一般是理性的”,就可将这种选择行为解释为框架理性。框架理性否定了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假设以及从实证主义科学哲学所发展出来的综合式完全理性的概念,进而巩固了主观预期效用理论模式或类似的概念在特定框架下的效度。框架理性理论不再寻找规划中最优化的行动方案,而是在所有未来均可能会产生的情境下,探寻哪一个规划的子集合行动最能呈现效益的韧性。此概念源于对不存在完整的一般性规划理论的充分认知,与一致性规划的理论异曲同工[3]。

框架理性提供了一个规划方案理性选择的思维范式,但并未解释规划者面临复杂环境时,如何寻找高效配置空间资源的路径和方案。因此,建构一种范式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因为有效的范式能使问题透明化,进而发现有效的解决方法。霍普金斯教授提出的机会川流模型贴切地描述了规划者所面对的真实决策情况。他根据垃圾桶模型的概念[2],说明规划者面对复杂而不确定的环境时,应在机会的川流中掌握决策情况,以适当的方案来解决问题[8]。赖世刚基于垃圾模式,将区位的空间因素考虑在内,提出了空间垃圾桶模型。他认为特定的决策者、解决之道、选择机会、问题和设施区位等元素在机会流中随机相遇后产生决策,并进而解决问题。他所设计的实验结果显示,通道结构在影响系统效能方面是显著的,但空间结构之影响却不显著[6]。这意味着在城市系统演变过程中,传统以空间设计的方式来改善系统效能的方法不如以制度设计的方式来改变活动的方法,或者至少两者兼顾的方法更有效。很多情况下,城市系统可能没有秩序,且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直观。规划方案的产生有时是在问题产生之前,而规划者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规划,不断解决问题,以实现规划的目标。机会川流模式或空间垃圾桶模型都表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动态变化不在规划者的掌控中。规划者唯一能做的是洞悉决策、问题及方案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不断拟定规划、修正规划和实施规划。

二、复杂系统中的规划模式选择

面对不确定性并考虑相关决策的规划,传统有设计及战略两种规划机制[8]。设计是在一线性规划问题基础上寻找最佳解的过程。在无法找到最佳解时,设计便退而求其次,成为寻求局部最优化的一种手段。战略与设计不同,追求的不是一次到位,而是权宜措施。它与决策分析密不可分,最适用于有许多决策者参与、面对极大不确定性的环境,即复杂系统。设计与战略方式的规划都会给规划者带来净利益,但两者适用的时机不同。设计是综合性长期规划,一旦制定需依照规划实施。战略则如同短期滚动式规划,不断随着时间的演进修正并制定。设计和战略的主要特征比较(表1)。

计算机仿真实验发现,以最优化为目标的设计规划虽然在资源的利用上比无规划有效,但并不能解决更多的问题[10]。当面对规律或随机系统时,如已达均衡的经济体系,设计或许能满足需求,因为在这些系统当中事件的发生呈现固定的形B;但当面对介于两者间的复杂系统时,例如土地利用,事件的发生呈现不可预测的形态,对决策进行独立考虑的设计将会失灵。此时,考虑相关决策的战略规划方能导致较佳效益。在解决快速变动环境下所产生的问题时,战略式规划要比设计式规划有效,主要是因为战略规划具有弹性且有其制定的成本较低。从某一角度而言,战略规划介于渐进式无规划与蓝图式设计规划之间,是复杂理论所说介于混沌与秩序之间,故兼顾两者的优点[9]。

我国传统的规划都是将相关决策的完整结果一次性确定的蓝图式规划,属于典型的设计型规划。这种规划模式由一套高度相关的行动构成,仅考虑少数行动者参与且在行动不确定性较小的情况。因此,其适合于开发主体单一、开发行为较为确定的计划经济;在多主体、偶发性开发为主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则作用有限。

在土地开发日趋复杂的今天,从传统的设计型规划模式向更为灵活的战略规划模式转变是大势所趋。这种转变可以由以下四个方面的转变来实现:从“时间驱动型”向“事件驱动型”转变;从“结果型”规划向“过程型”控制转变;从单一目标规划向多目标规划转变;从“区划型”规划向“区划-许可混合型”规划转变(表2)。

三、复杂系统中的城市管理

与城市规划强调为城市物质发展制定计划不同,城市管理涵盖更广泛的领域。

城市管理的理论可同时作为“城市与管理”两种现象的解释及辩解。“城市”的解释是对城市实际运行状况的客观描述,而“管理”的解释则是对城市相关决策的实际制定方式的说明。辩解包含着价值判断,具有主观特性。城市的辩解主观地阐释城市应如何运作,而管理的辩解则聚焦在决策应如何形成及制定。城市管理的解释与辩解可以构成(表3)所示的四组理论(简称为四个H)。

城市管理可以包含对城市的规划、治理、法规与行政四个部分。规划取其狭义,指的是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制定多个且相连结的决策;治理指的是制定并采取集体决策与行动;法规确认并界定制定决策的权利;行政强调在组织环境中制定日常或突发的决策。这四种城市管理的行动的方式,即规划、治理、法规以及行政,构成了城市管理者解决城市物质及非物质课题的各类活动。一组有用且有效的城市管理理论应涵盖(表3)所示的所有四个研究问题。具体讲,它们应对城市实际如何运作和应该如何运作,以及城市管理者通过计划、治理、法规与行政实际如何和应该如何制定决策并采取对应行动,提供充分而透彻的理解。其中,规划主要用以解决城市这一复杂系统的动态失灵,法规和治理则分别通过应对外部性和提供公共财来解决市场失灵,行政用以解决政府失灵。

就城市管理者而言,对城市规划应从更宽广的角度加以理解。

规划不仅同时关注城市中物质及制度环境,更应结合治理与法规加以解释与描述。必须清楚地区别规划、治理及法规间的关系,并了解它们之间如何通过互补来改善城市的宜居性。例如,我们能为集体行动及法规而规划,同时也能以法规来规范规划的编制。规划的制定可以同时从外部或内部生于组织环境中。因此,行政行为与规划关系密切。简言之,城市管理者必须知道何时为城市发展及社会空间程序制定规划并采取适当的对应措施,同时要认识到规划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有限方式。

如何用法规来规范城市是城市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内容。法规界定权利,而权利限定城市中行动者选择的范围。法规的必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规牺牲了个别行动者的自由,增进集体效率;二是制定法规减少了市场的交易成本。法规界定财产权,即使不完整,但可使任一交易因财产权界定不清所造成的交易成本降低。

例如,作为一种土地使用法规,区划将土地使用权利赋予特定土地,并且降低土地市场因收集信息所造成的交易成本,因为开发商可以通过区划了解某块土地的土地使用类型[7]。法规与规划不同,前者可强制执行并直接影响行动者的行为,而后者通过信息的提供改变这些行为。法规是不可逆的,规划是可逆的。同时,法规与规划均面临相关性、不可分割性与不完全预见性。由于不完全预见性行动通常会导致不确定的结果,所以有效的法规才能导致期望的结果。法规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所规定的行为,而针对所选择的法规,这些行为的反应往往是策略性的,并可用博弈论进行分析。

因此,城市管理者必须以宽广的视野来理解法规在塑造城市如何运作上的作用,以及法规与规划及治理的关系,是法规、规划与治理互动塑造了城市中物质及制度的环境,并被该环境所影响。一方面,规划及治理需要可强制执行的法规以达到期望的结果;另一方面,作为行动的法规可通过规划及治理加以深思熟虑并集体实行。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管理者处理复杂城市议题的管理技巧。

城市管理者还应关注城市治理的内容,关注集体选择和集体行动。

城市中的大多数这些财产权是集体财或者共享资源,个体具有在公共领域中夺取财产权的动机。因而这些财产及资源的运用必须通过集体选择及行动的制定进行,这是城市管理的本质。城市管理因此需要进行机制设计。通过此设计,集体选择得到制定,从而决定集体财的提供以及共享资源的分配。集体财提供需要参与部门的承诺,因为任一参与者皆有可能采取免费搭便车而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不采取强制行动而提供的集体财通常是不充足的,所以共享资源需要适当的机制保障其能够被有效地分配给受影响的行动者。

传统有三种方式分配共享资源:政府、契约及市场。地方政府可以收购共享资源并分配给行动者以增进资源的使用效率,但这种分配方式会导致管理共享资源的高行政成本。也有观点认为共享资源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但这种分派分配会造成高交易成本。另外,共享资源可通过受影响行动者签订集体设计的契约来分配,这种方式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同时具有政府及市场分派的优点。

有关城市治理的最后一个课题是社会选择,由Arrow(1951)提出的著名的“不可能定理”否定了一个符合基本民主原则的社会选择机制的存在可能性[1]。在某些设计下,例如两党政治的代议政府,通^立法者间接投票的社会选择结果却与由行动者直接投票的结果一致[11]。由此可见,城市管理者必须了解制定决策以及采取行动的不同方式,以提供集体财和分配共享资源。

城市管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行政。行政主要探讨组织中的决策问题。规划、治理及法规通常在组织中发生,而组织也是复杂系统,但它们的规模远比城市小。组织行政关注的是面对不确定性与复杂时,应当如何恰当地制定日常的决策。

地方政府的行政过程更像是垃圾桶模式所描述的状况,而不是传统追求最优化的企业。行政与规划互补,因为两者都是通过协调决策以降低不确定性。如同法规一样,行政用以理顺决策,但行政比法规更容易改变。

为了有效地制定与规划、治理及法规有关的决策,城市管理者必须理解组织的运作。制定多个且相连结决策的创新技术,或称为在组织背景中制定规划的创新技术。规模对于复杂系统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不同的系统管理技巧也应该有所不同。例如,管理城市的技巧就不同于组织的行政管理。针对大型而复杂的系统,城市管理者必须寻求关键点以促成改变。

参考文献

[1]Arrow, K. J.. 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M]. Yale University Press,1951.

[2]Cohen, M. D.,J.G.March and J.P.Olsen. 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2,17(1):1-25.

[3]Donaghy, K.P. and L. D. Hopkins. Coherentist Theories of Planning Are Possible and Useful[J]. Planning Theory,2006, 5(2):173-202.

[4]Kahneman, D. and A. Tversky.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rica,1979,47. (2):263-292.

[5]Hogarth, R. M. and M. W. Reder. Rational Choice: The Contrast between Economics and Psycholog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6]Lai, S.. A Spatial Garbage-Can Model[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ng,2006,33(1):141-156.

[7]Lai, S., and H. Han. On Failure of Zo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ety Systems Science,2012,4(4):369-380.

[8](美)路易斯・霍普金斯著,世刚译. 都市发展――制定计划的逻辑[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9]韩昊英,赖世刚,吴次芳.中国当代城市规划的战略观――复杂城市系统中设计与战略型规划的解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9(6):187-194.

篇8

关键词:规划;管理;对策;实施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前期规划不到位

城市规划的不到位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城市规划本身具有的缺陷;二是因缺乏健全的法规体系支持,我国城市规划缺乏干预力度,违法违规建设屡见不鲜。目前我国城市中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充分的协调机制,虽然从权力监督机制角度看,备案制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但由于及时性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监督不到位,进而影响城市的前期规划工作不到位。

2、缺少群众监督

在城市规划实施中缺少群众监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主管规划管理的部门既是规划部门的直接领导者又是规划管理者,这就造成了规划管理与实施一直停留在规划管理者单方行动之中,决策主体容易错位,群众参与较少,进而使得城市规划实施出现与城市规划目标偏离的现象,最终致使城市规划实施的方向与原来的发展轨道发生偏离。除此之外,监督缺乏有效性,这也使得城市规划实施容易受干预,进而影响城市的建设发展。

3、分散的规划管理权限,缺少统一管理

近些年伴随进一步深入的改革开放,大量开发区朝气蓬勃,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率先发展开发区给予其大力扶持,采取封闭式管理开发区,在规划实施上下放规划审批权与编制权,城市相关部门未将这些规划纳入统一管理,造成城市规划多头审批,城市规划中的整体统一性被破坏,导致了城市功能不全、混乱布局及结构松散,无人问津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一系列问题,使得规划失控,以上行为致使规划实施一度混乱。

4、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管理不到位

城市规划实施工作落后于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市的供水、排水、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热力、供电、通讯、防洪等设施落后,影响城市规划实施。此外,城市管理不到位,缺乏切实有效的法律依据,这不仅给有计划地安排城市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而且无法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许多建设项目的审批,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审批依据。个别开发商随意改变规划方案,违法用地违章建筑等情况时常出现。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的处理规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冲突,带来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实施的进程。

二、城市规划工作对策

1、加强公众监督,扩大公众参与

科学的城乡规划和严格和执法,是确保城乡规划的全面实施和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增强城乡规划的透明度,加强公众参与力度也是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的有效途径。城乡规划的科学化要建立在民主化的基础上,公众参与是规划决策民主化在编制和实施中的体现,是城乡规划本质所决定的,是城乡规划实施目的所决定的,也是规划决策科学性的重要前提。我国城市规划目前仅限于政府与专家之间的交流,公众参与十分有限,广大群众处于被动接受规划的状态,这种被动性成了城市规划实施的阻碍。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抓紧建立公开透明、群众监督、科学公正的规划编制、审批、管理、监督机制。

2、城市全面深化管理体制

城市全面深化管理体制就需要做到解放思想。思想决定未来,成败取决观念。要想解放生产力就要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向先进的地方学习,在规划中,我们要以高瞻远瞩的视野、统筹全局的思路及胸有成竹的心怀,积极欢迎社会大众广泛参与规划工作,对城市规划的特征和属性要牢牢把握,不断延伸扩展规划的内涵,统一协调,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前进。此外,要尽快改进作风,这就要在规划中树立新观念,进行两个转变,就是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服务,由被动规划转变为主动规划。将服务切实的蕴含于管理中,由综合型规划代替单一型规划,由引导型规划代替应对型规划,彻底实现规划审判者转变为规划责任者、规划服务者转变为规划管理者。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促进城市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城市生态环境的科学规划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规划建筑中的重要内容,而科学的规划,要结合城市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以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等为依据,避免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最终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且中小城市往往受到各种条件制约,因此在规划建设中,必须尊重资金限制和区域现状等客观情况,正确地认识地区差异,充分地利用当地的特色与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同时,城市的规划建设应充分结合本地特点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通过多渠道地筹集资金,来加快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方面采取相关的优惠政策来推动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既能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来源,又能有效地控制对生态环境进行的破坏行为。另外,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地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及领导责任制、部门负责制,并加大各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水平。最后,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建设还应借助教育、法制、宣传等手段,普及环保知识,使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从而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并能够投身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行列中去。同时根据有关的法律和政策来对资源消耗大和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通过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来提高人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4、加强监督,建立规划责任追究制

城市规划相关部门应将监督规划实施视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处理好土地使用审批后的各方面管理工作,对城市规划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督促规划行政管理提高质量水平。建立规划责任追究制,切实分解落实规划实施的具体责任,使城市规划实施中的各项任务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要追究那些在城市规划实施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直接责任人,明确城市规划实施责任,其根本目的就是保护其法律秩序,保证人民和国家的权益。

5、完善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在城市规划范围内,逐步规范城市规划实施工作,必须明确行政决策的依据,越来越大的自由裁量权已经不合时宜了。要对规划许可中现有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制约,使其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城市规划及设计规范,严守科学合理性原则,遵守相关法定程序,就必须不断完善和创新规划编制工作,更加切实严谨的规范规划技术性,逐渐推行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和城市规划审批与编制的法制化。在立法过程中要使规划建立规划审批与法定通则、法定规划的约束性联系,使得技术标准与城市规划跟我国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紧密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一个严谨的管理体系,进而让城市规划工作实现法制化与科学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城市规划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只要我们不断完善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在城市规划实施中加强监督,建立规划责任追究制、高要求、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全面深化管理体制,就能够提升城市的品质,让城市增强了吸引力和辐射力,既能使城市充满生机与活力,又能使城市健康有序协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发曾.我国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 期.

[2] 黄明华.西北地区中小城市“生长型规划布局”方法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飞儿.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 浙江大学.2012年.

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管理;意义;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城市规划管理包括很多内容,有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以及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编制管理是指组织编制城市的规划,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进行综合协调,对规划的质量进行把关。审批管理是指对城市规划文件制定的审批制度。实施管理是指对一系列管理的检查与监督,如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以及规划实施等。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和综合性工作。城市规划管理通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从而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城市环境。城市规划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主要包括规划制定、修改、许可、实施、监管、验收、投诉处理等一系列过程,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一个完美的规划蓝图的实现,必须要求每一环节都是尽善尽美的。

城市规划管理通过制定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选择合理建设地址,提供规划设计的条件,审核建筑的设计方案等途径来规范城市建设行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往往是受开发商的影响,为满足开发单位的经济利益追求,轻视公共利益,甚至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等。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来限制不良的开发建设行为以及设计活动等,切实发挥城市的公共政策性。

三、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城市规划的管理体制是纷繁复杂的,不同于其他很多行业管理的垂直性特征,其管理权限往往处于被严重肢解、分割、下放的状态。首先在面对开发商的利益时政府往往是“唯商”,规划的规定和限制时常被突破,规划主管部门管理难度大;然后在面对党政领导时规划部门往往是“唯上”,现实规划时常被修改或否定,规划主管部门只是领导意志的执行工具之一;其次在面对现实违法行为时往往处理难度大,时常有人说情,具体表现为以罚代拆、以轻罚代重罚等等。因此,所有的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无一不指向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2、缺乏合理的规划管理实施手段

一方面是城市规划没有进行依法审批管理,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分区的规划以及详细的规划,应该由政府审批,若不能及时进行审批的话,城市的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就会受到挑战。也没有充分的规划实施管理依据,易出现决策的失误。因此,有一些房地产企业私自对规划进行改变,发生超建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没有健全的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目前,许多城市的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都被分散,没有形成一体化的规划管理,导致无法落实统一的城市规划。最后,就是城市规划以及管理的经费投入不够,如今,用于城市规划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没有纳入财政的预算中,得不到稳定的来源,没有足够的规划费用,无论是规划编制,还是新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城市规划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很多城市在规划管理的执法力度上不够,处罚的不够重,城市规划的专业人才需要再引进,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3、缺乏规划管理工作负责人

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实现权威严肃的城市规划管理决策,由于部分城市的城市规划管理相关负责领导只具备浅陋的法制意识,且没有责任感和原则,导致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呈畸形形态,这种不负责的负责领导使得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变成了一张废纸,严重地浪费了城市规划管理的资源。甚至有部分城市的规划负责领导只考虑个人私利,受地方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诱惑,使城市的整体布局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些现象都体现了相关负责领导的缺位,对国家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进行的严重阻碍,还严重影响了国内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4、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力度不够

城市规划监督机制还不完善,规划部门和城管部门以及国土执法部门的合作方面还不够到位,出现管理的漏洞和盲区,或者职责不清,甚至出现互相扯皮,导致规划管理体制不顺,干扰了正常的规划管理体制,使城市建设丧失了原有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监督不力,使得规划实施走样,规划效果大打折扣。

四、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的体系

国内各城市要按照上级的建设要求,对城市的总体规划目标与可操作计划认真地进行统筹和编制工作,将市、县、镇相结合的总体规划建立起来。在整个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主要有包括总体规划等其他规划类型在内的六大类型。体系中还具体要求推行单元化管理,控制性地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编制,使城乡边界的确定工作受统筹规划的严格管理,避免城乡边界重复或者不重合的情况出现。

2、坚持对法制的建设,保证规划的进程

如今,我们国家的行政法律化力度在持续加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制化进程也在快速的加强,要建立城市管理的法制体系,为城市的规划管理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与法制的保障。这样的法制体系不但便于政府的行政管理,还为生活在城市的每一位公民提供完善的利益保障。尤其对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进行城市规范管理的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对他们的保护力度。与此同时,把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以及公众参与的程序完善起来,使规划更加具有科学性、持续性以及民主性。

3、坚持科学有序发展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从本城市的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城市发展的管理模式。现有的规划管理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行为,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该树立良好的节约意识,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同时,还要量力而行,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全面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4、加强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其本质是要通过公众对规划制定和实施全过程的主动参与,更好地保证规划行为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性,使规划能切实体现广大公众的利益要求,并确保规划工作的成功实施。城市的规划管理涉及多重主体,除政府外,还有开发商,投资者,公民等有密切关系的群体。城市规划要符合大众的利益,做到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到首位。城市规划要着重对资源合理分配,特别是稀缺资源。居民是城市的主体,他们最有发言权,对于城市的文化很多东西还是很有见解的。因此,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公众的参与权、监督权,积极吸纳公众的合理的建议,使规划更有代表性,更符合实际,更合理和可实施。

5、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的监督工作

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外界的舆论与监督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各级区域的相关部门在实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其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土地使用建设活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类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违法活动,提高城市规划中行政管理的督促作用。在整个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有很大的必要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工作有关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仅能够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落实具体的行政责任,而且还能够使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负责人受到明确的制定。此项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为我国城市规划的行政管理提供了法律方面的保护,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规划城市,以务实的作风建设城市,采用人性化的方法对城市进行管理,并在其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加以创新,从而建造出和谐美好,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王俊玲.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

篇10

作者简介:邹华(1987-),江苏邳州人,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中级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标准理论与政策,区域发展战略及产业规划等;马凤领(1964-),河南禹州人,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康复工程,标准理论与政策等。

摘 要: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在实践中面临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强、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职责任务划分不合理、制度建设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都是城市区域差异、筹资渠道有限、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流程缺陷、管理目标偏差等原因导致的。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应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多管齐下地妥善解决。

关键词: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3203

1 引言

社区作为微观生活与宏观社会交融汇聚的平台,与居民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化,必然要求城市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管理创新的新思维指导下,社区网格化管理应运而生。所谓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支撑,将城市按照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人口规模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若干网格管理人员,实现网格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与服务,促进社区资源整合和共享。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20.0万个,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29.5%;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809个,社区服务中心15497个,社区服务站87931个,其他社区专项服务设施9.6万个。全国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覆盖率72.5%,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9.7万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9.3万个,社会组织达到49.9万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13.3万人。与此同时,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如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足、财政压力过大、职责分工不合理、信息化和制度建设不够等矛盾和问题亟需解决。此外,做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步伐、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生活需求,使广大社区居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2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原因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管理方式创新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形势下一种比较合理、科学、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

2.1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社会体制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在社会转型、制度转轨的剧烈变迁中,社会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长,导致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交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化。基于社会面临的这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网格化管理这种新的社会治理方略应运而生,由于它能在政府和自治组织之间提供一个平台,形成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局面,因而备受众多城市管理者的青睐。

2.2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合理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打破各层级间的壁垒,实现监管分离,及时发现问题并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应对和解决问题,实现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和各领域协同合作。同时,社区网格化管理逐步发展并拓展到整个城市网格化管理,可以实现对整个大系统内的一切信息和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这既避免了资源闲置又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也能够对辖区内的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管理与服务,实现对整个城市的动态高效管理。因此,对于一些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实施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2.3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科学性

从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来看,一旦社区发生异常事件网格内的触发机制将会把出现的问题传送至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当问题超出它们的处理权限或能力时,这些部门将及时上报上级协调处理。同时,社区相关部门将及时根据收到的各类信息动态调配各种资源,为任务协调和执行做好服务工作。当问题解决之后,网格内的评价反馈机制将会对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并将评价结果再次反馈给触发机制,从而更好地改进应对机制,更科学地做好城市社区治理工作。

2.4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有效性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对管理技术和理念的重大变革,它以万米为基本单元,将社区划分为由多元主体构成的若干单元网格,在网格多元主体的交互作用下,利用网格管理技术将社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到对应的网格空间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不仅将动态管理对象分割管理,确保对社区内的一切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理,而且能对各网格单元负责人进行全时段监控,实现对所有社区居民的动态安全管理。正因为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转高效、执行有力,因此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管理效果。

2.5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创新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网格、细化管理服务单元,责任到每一个网格管理人,实施精细化管理,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家庭,实现管理对象的无缝覆盖,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管理和社会控制能力。网格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集成化管理,创新了社会治理的技术和手段,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率。社区网格化管理突出了社区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强化了政府的社区管理与服务职能,能够进一步下放事权,形成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3 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强

社区网格化管理依托行政领导、行政组织、行政资源,在网格划分、人员配备、管理方式选择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它把侧重点主要放在了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先进技术应用上,忽视了对社会管理格局和主体关系的整体调整,过于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的充分参与,扩大了行政管理的范围,制约了社会自组织的成长和发展,压缩了居民自治的空间,难以形成社会协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区的自我管理功能。

3.2 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在居委会组织体系之外单独设立专门的平行组织、增招额外的社区网格管理人员负责实施,这些新增的网格负责人、网格管理员需要额外增加工资报酬和各种经费开支,这无疑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此外,政府新招的这些网格管理员大多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少,并且基本不是本网格居民,在处理网格内矛盾纠纷方面往往能力有限、难以独立自如应对,不少情况下需要社区居委会干部亲自解决或协助,这不仅增加了社会治理的层级,也增加了内耗、降低了效率。

3.3 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将现代信息科技与社区管理有机结合,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乏专业的网格化管理系统。不少社区仅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收集、整合、存贮,缺乏专业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很多工作比如信息的整合、网格的划分、网格组的管理等都依靠人工去完成,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社区只是初步建立了社区管理数字化档案,尚未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难以对整个城市从地上到地下再到人居实施全方位、专业化管理。

3.4 职责任务划分不合理

在网格化管理中各网格负责人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常出现网格负责人与其在社区管理体制中分工不一致,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推诿的现象。同时,有些网格管理人员本身就是本社区各行各业的代表,作为兼职的网格管理人员对自身管理权限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网格化管理中要求网格之间协调合作、相互交叉,但社区之间在跨街道、跨部门的业务协助方面一般比较困难,各职能部门在涉及利益纠纷时往往很难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去调动其他单位、部门的资源。

3.5 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制度尚不健全,社区治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主体权利与义务尚没有明确的界定,公共权力使用不当很有可能触及到居民和社会组织的利益而引发纠纷。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忽视城市各区域、社区特点,盲目地“一刀切”,容易陷入执法难、协调难的困境,难以充分发挥各地区、街道、社区的平台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与服务中来。此外,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尚不完善,缺乏规范的监督、考核、评价标准,甚至已有的制度也落实得不到位。

4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追根溯源,造成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4.1 社区间存在区域差异

由于社区网格化管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很多地区在运行和推广的过程中都不能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有序合理实施,加上网格化管理过程中政府的过多干预、组织形式上行政色彩浓厚,难免产生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或特大城市地域面积大,人口众多,居民成分复杂,社会组织多元,城市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及郊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群体结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均存在很大差异,社会治理任务艰巨,各区域在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一般很难照顾到区域自身特点。

4.2 社区筹资渠道有限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仅需要硬件投入,如购置相关设备、建设网络等,而且社区自身的党建、治安、计划生育、卫生医疗、文体活动、设备维护、雇佣人员及培训等诸多工作均需要配套资金支持,但社区自身筹资能力有限,各个城市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社区基础状况各异,缺乏有效的经费筹资机制,筹资渠道单一,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资金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区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的赞助及社区自身收入和积累在资金来源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这势必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4.3 社区激励机制不完善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达到对资源的优化、整合、共享,从而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在实际的网格化管理中,由于社区激励机制不健全,仅依靠行政命令和简单宣传,无法充分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同时,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网格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随着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趋于年轻化,一些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工作热情不高、信心不足,使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来,进而使整个网格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

4.4 网格化管理流程存在缺陷

网格化如同在政府和居民之间又增加了一个层级,使得管理体系更加清晰,有利于社区提高服务效率,促进精细化管理,但管理层级的增加使信息采集的环节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社区底层的信息难以通过网格迅速、真实地向上反馈。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均需要自上而下、层层推进,加上横向部门间沟通协调的困难必然导致基层网格层面的问题不断积压。另外,信息采集环节过于繁杂也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网格系统的整体管理能力有所削弱。

4.5 网格化管理目标存在偏差

社区网格化管理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一定程度忽略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核心目标。过于寻求工具性方法的创新应用,简单呆板的管控,也给推进基层民主和社区自治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相对独立的网格化管理也容易使网格负责人的关注点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忽视整个社会治理的大局,而更多地把他们的注意力投放到自己网格内的琐事上。网格化管理目标的偏差客观上也造成了网格、居民之间协同合作、互动交流机会的减少和人际关系的淡化。

5 改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应多管齐下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5.1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大力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基层组织的成长,调动社会组织主动参与自治的积极性,通过制度约束规范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机制,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自,将居民个体分散的利益诉求整合上升为组织共同的合理化诉求,并尽可能在政策层面上体现社会整体的诉求。搭建互动平台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状况,促进政府部门和社区自治力量的有效衔接,社会多元主体在社区管理上加强合作、协调互助,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合作治理机制。

5.2 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

政府要不断畅通资金来源渠道,走出单枪匹马独自负担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困局,对于市场有能力承担的管理和服务项目要果断放手,对于不愿投入或能力不足的非政府组织要适时进行引导性资金投入,促进社会各界主动投身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投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吸引力,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社区财政经费筹集和合理使用提供法律保障。充分利用社区自身优势,规范社区募捐机制,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不断增强社区自我积累和资金募集能力。

5.3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网络和互动平台建设

社区网格化管理要立足于社区自身业务和城市长远发展,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将各项业务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框架内,不仅在硬件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在软件维护上也要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完整、规范的信息化城市社区管理系统。将居民家庭、民政、经济、党政、计生、社保、治安等诸多内容纳入网格化管理互动平台,按照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人员的分工差别分配权限,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网络平台。社区居民的各种管理服务需求通过互动平台得以及时妥善办理,真正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社区管理。

5.4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范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保证城市社区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他们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将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等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积极引进有工作经验的社工人员和善于学习、富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加入社区管理队伍,加强社区管理人员专业化工作梯队建设,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定、注册管理、岗位职责设置、工作绩效评估等制度,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职业化水平。

5.5 分阶段、分层次、因地制宜地推进社区管理工作

无论在大中城市还是中小城镇推广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都必须深入结合各地区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分阶段、分层次、分地域地探索网格化管理的可行路径,灵活机动地有序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人口结构复杂的区域需要适当加强政府的引导、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改革创新;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组织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则要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引导、调节多元主体自觉投身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仁显,邬文英.从网格管理到合作共治――转型期我国社区治理模式路径演进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02109.

[2]张楚文.论长株潭城市群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J].湖南社会科学,2011,(3):101104.

[3]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23(3):17.

[4]高孟翔.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5]曾媛媛,施雪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新视野,2013,(3):9397.

[6]夏露露.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利弊[J].学习月刊,2013,(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