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意境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作品的意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作品的意境

篇1

吴冠中先生是我国当代艺术界之翘楚。一生执着追求艺术真谛,致力于我国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发展和探索。自1947年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归国后便开始把自己的艺术主张实践于绘画和教学当中。在他那个时代――建国之初,全国一片走“红光亮,高大全”的现实主义绘画道路,反对所谓“形式主义”的背景下,依然坚持这自己明确的艺术追求。下面将要从吴冠中的作品入手,具体分析他画面中的艺术特点。深入浅出的来了解他作品的独特魅力。

2、 画中之势

2.1作品中的形式美

作为当代艺术巨擘的吴冠中先生,他的艺术作品无不透射出他独到的艺术美感。例如:《卢浮宫》、《双燕》、《小鸟天堂》、《紫藤》等艺术作品。那么这种视觉上的美感是什么呢?很明显是他的绘画作品里的形式感。按黑格尔的说法,自然美的抽象形式是它按照它的这种定性和统一,去调节外在的复杂事物,可是这种定性和统一并不是本生固有的内在性和起生气灌注作用的形象,而是外在的定性和从外因来的统一。① 放到吴冠中的画中就是:吴冠中把他所画的客观世界的对象提炼画化,并且这种提炼是充分尊重了自然中事物之规律。在表达上,深切考虑到事物的内在特性和外在因素的统一。而这种被抽象化的自然美,也就是所谓形式之美,总给审美对象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吴冠中先生游刃有余的抓住了画面中的形式感,而这种形式中透露的往往是一种符合人审美规律的节奏感。音乐中有符合人听觉结构的节奏,画面亦如此。换句话说,吴冠中的作品是通过一种和谐的秩序感来颤动审美主体的生理和心理的节奏感。这种感觉往往使人有种超越功利的愉悦享受。

艺术家的象形文字越近乎对大自然的感觉印象――一切艺术都不过是象形文字而已――就越要花费想象力去设计它们。②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如何把画面的内容和形式有机的统一起来。在吴冠中看来,造型艺术是形式的科学。这就意味着他的画面中绘画的形式构成有这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所描绘的对象往往是以画面布置为前提,把索要描摹的客观对象根据其特有的内在因素考究的经营在画面的位置中。而这种经营总是要精密的和与之相适应的外部因素相适应,形式中赋予内容,内容中蕴含着形式。

2.2吴冠中的形与色

2.2.1具象之形与抽象之形

造型在绘画艺术中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当“造型”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充当动词时,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模仿性的再现摹写。另一种是归纳性的抽象表达。我要明确的是这两种造型方式对于表达作品的内容性的多寡与深浅层度是相同的。这也是吴冠中多年来常常谈论的问题。对于再现式的绘画,在传达内容和信息上是直接行的,具体的,带有通识性,辨识性。而抽象的绘画则是抽出表达对象的一种内在的外部表征,提炼出了对象内在的定性。从抓住表达对象的内在真实性的角度来说,抽象绘画是直接。从认识性的角度说,它则是间接的,隔了一层的。换句话说,再现绘画是把事物的规律隐藏在现象当中,而抽象绘画则是把这种规律直接的凝练的表达出来。他们各自所呈现出的表达内容的性质不同,价值相同。

2.2.2色彩的历程

吴冠中一生在色彩上的变化历程大致分为:青年时激烈的色彩,归国后经历的了灰、白、黑的三个阶段,暮年时又重返其强烈的色彩。这些变化清晰的反映了吴冠中人生的艺术层次。年轻时对色彩强烈的追求迸发着的是一种年轻的生命力,它表达的是一种对艺术的渴求和追随,书写着年轻的生命是色彩斑斓的。而五十年代后,身处江南的他,发现了中国水乡小镇的宁静风情,以灰色的调子述说这江南风景的轻灵和雅致。而后,逐渐转入白色风格,发现色彩中空灵之美――白色这种似无却有的美学体验。当吴冠中年正七旬时,又毅然决然的跌入了“黑色时期”,寻求到了画面中黑色的美学意义,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其中,揭示出――尽管黑色总给人一种终止的消极之感,但其中却包含着无限的艺术生命力,犹如混沌之宇宙要在瞬间爆发。如此精彩的艺术旅程,让吴冠中参透了人生之妙悟,忘却人间之凡尘,从新找回生命之原初的斑斓色彩。就是这种不断求变的艺术追求,使吴冠中不断的踏入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3、挥洒江湖

3.1水墨与油彩的合影

在吴冠中的艺术旅程中一直在探索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和水墨的现代化。他认为水墨和油画的革新就像一对双生儿,相互之间可以学习借鉴。当他在谈到中国的油画革新时,强调画画之人一定要找到自己感情的根性,才能抓住艺术。追求意境,东方情调,民族气质,找到民族的欣赏习惯,发现身边事物独有的美。把一些中国的元素通过油画表现出来。探讨如何将中国画中的“虚”移入油画中去,并想表达出中国的那种诗情画意。指出油画并非就是靠写实,重要的是创造绘画的新形式,推陈出新。并在石涛、、弘仁影响下发现了油画中新的美学意义。就是这种不似而似似之的意境,使得他的作品总能直指人心。就拿他的《苦瓜家园》来说,那种形式和笔墨让观者真实的体会到那份浓浓的乡愁。

4、西意中韵

4.1吴冠中作品中的中国艺术精神

虽然吴冠中的作品不断推陈出新,但其美学精神之源流还是中国艺术的传统精神。对于绘画的美学思想来说,吴冠中认为一定要在画里找到人之感情,对石涛的一画论十分推崇。他发现了画面的一种辩证关系,认为繁不等于群,孑并非是散。最终画面之意境是所谓的“一画之法”。对于一画之法的理解,他认为首先应该是人的感受。“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③就是吴冠中所推崇的思想。他指出如果脱离了具体事物谈笔墨,那笔墨之价值全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绘画,不该沉溺于技艺而失去了绘画原初的东西,被技法束缚。那么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思想就不能达到自由的艺术高度。从中国哲学的角度上讲,就是画画之人并没有认识“道”,即自然事物之规律。他在与李政道论及科学与艺术时,发现物理学中最复杂的现象可分析为最简单的构成因素,而最简单的构成因素可扩展为最复杂的现象。这恰恰和“自一以及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天下之能事毕矣。”④ 切合了。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世界万事万物都是遵循这自然规律进行的,只有掌握规律,再能更好认识事物。再就是对于绘画的创新,不古前人之法,注重对生活的体验,追求画面形象的多样性。从这点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在尊重“道”的同时,发展人的能动性。对石涛来讲,此乃所以尊受之也。⑤

参考文献:

[1]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6.

[2]叶朗.中国美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

[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

篇2

一、高校校园景观环境空间要素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艺术作品塑造景观环境空间,景观环境空间中的诸要素和功能化需求也影响艺术作品的创作、设计和安置。视点、视距、空间尺度、植物、水体、道路、环境设施等这些空间要素制约着艺术作品的创作以及其在空间作用的发挥。二者协调得好,空间要素就能凸显艺术作品的独特作用和魅力,艺术作品也能很好地塑造景观环境的空间感,相得益彰;二者协调得不好,景观环境空间中的诸要素则会相互掣肘,相互抵牾,损害各自功能和美感的彰显。大体来说,影响艺术作品功能的高校景观环境空间要素有下列几种状况。第一,观者所处的视点、视距影响艺术作品的造型形式及空间布局。通常,在一个有效的景观环境空间中,设计者都会为艺术作品设置一个最佳的观赏视点、视距和视面价值,以便受众能更好地界定空间、利用空间和观赏景观,发挥艺术作品在空间中的作用。同时,这些视点、视距和视面又影响着艺术作品的位置、造型、色彩、尺度、材质以及主题的选择。比如,艺术作品要想引起较远视距人们的关注,就必须在艺术作品的材质和色彩上加以选择,或者对艺术作品的尺度进行强化。对某些空间而言,处在最佳视点的观者的双眼形成一个会聚角度,这个会聚区域就是艺术作品塑造区。设计者在这个区域中,不仅要考虑艺术作品的造型和布局方式,把握区域内整体景观布局形式,还要衡量来自主视点的艺术作品的景观视面价值。因而,在这样的空间中,其他方向的视面价值和布局方式就不是设计者重点考虑的方面。当然,对一些以圆为基本型的艺术作品而言则无须考虑视面价值问题,也较少受到视距视点的影响。而以三角形为基本型的艺术作品就必须要考虑主视点方向的视面造型,特别是那些趋向二维化的艺术作品就必须重视视点、视距的关系了。第二,空间尺度对艺术作品的影响。空间尺度主要是指景观空间的分辨度和面积的大小。景观空间的各相关因素会影响艺术作品的造型形式、尺度、材质等构造元素的选择,有时甚至决定着特定的艺术作品能否摆放在特定的景观环境空间中。因此,艺术作品的创作必须结合空间尺度加以综合考虑。通常,在大尺度空间中,艺术作品创作的自由度较大,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而在小尺度空间中,艺术作品受到的限定因素会更多。比如,在以趣味性为主、鼓励人们参与的小空间中,艺术作品的尺度就应以与人体工程尺度相适宜、凸显亲和力为佳。这样就可以鼓励人们进入空间活动,提高空间利用率。因而,小空间中的艺术作品在造型和材质的选择上就要考虑其安全性,造型太尖锐或多棱角、材质不环保等都会带来安全性的问题。在高校这样人流密集、行为活跃的景观环境空间中,这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植物与水体对艺术作品的影响。在以艺术作品为主导的空间中,植物和水体通常作为艺术作品的背景出现,和艺术作品共同营造着高校的文化与精神氛围。它们与艺术作品是鲜明的图底关系,不仅衬托出艺术作品的主视面的景观效果,还修饰了艺术作品弱视面。因此,植物的色彩、品种、面积大小等必须贴切艺术作品的主题,有时还应考虑植物未来生长尺度对艺术作品的影响。水体则要考虑其面积和造型对艺术作品的影响,要相得益彰。当植物、水体和艺术作品共同营造空间氛围时,设计者既要考虑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间的空间层次和搭配关系,还要考虑水体的大小、造型、位置,以及它们与主景观艺术作品的构图关系。植物种植不能杂乱无序,遮挡艺术作品的观赏视线,破坏其美化的整体景观效果;水体则不能喧宾夺主。所以,设计者应多角度考察植物水体和艺术作品的空间均衡关系,突出艺术作品的景观视觉效果。第四,座椅和道路对艺术作品的影响。校园户外座椅和道路在空间中的位置、朝向,与艺术作品的距离等影响着艺术作品正视面的创作及空间布局。如果一个空间中座椅和道路已经固定,那么艺术作品的正视面、尺度和观赏的距离也就固定了。同样,如果一个空间中艺术作品已经固定了,那么座椅和道路朝向、距离也要与之匹配。设计者尤其应重视那些固定的、在主视点视线上的座椅与道路对艺术作品的正视面景观效果的影响。座椅让人们轻松安静地观景,道路引导人们悠闲流动地观景。户外座椅、道路与艺术作品的合理布局才能改善人们户外逗留的条件,增强高校景观环境空间的吸引力。

二、高校主要环境景观空间中的艺术作品

高校中主要的景观环境空间包括校前区、道路、校园广场、主要建筑前以及边缘空间等。空间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对艺术作品的要求也不一样。

1.校前区空间的艺术作品校前区空间紧邻主校门,衔接校内外,是城市与校园的空间纽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是校内外人员流动的集散空间,也是展示高校自我特色、风采风貌、校园历史文化和进行校园礼仪活动的场所。因此,校前空间的艺术作品不仅要强化其特质,起到地标和交通导向作用,还要展现高校的文化魅力、价值观念和历史文化精神。通常在校前区空间中会有一个核心甚至唯一的艺术作品与主校门形成对景。该艺术作品与校前区空间的其他要素形成互动,引发进出校门的人流的共鸣与联想,既引导校前空间人们的行为,又使校前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且,由于校前区空间的艺术作品是高校文化主旨的呈现,对其在造型、材质、尺度、色彩和主题上也就有更高的要求。它要具备高度的公共性,造型富有创意,体量尺度较大,材质考究,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价值,彰显高校个性特色和人文精神,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因此,校前区空间中的艺术作品的题材选择既要为校园人群熟知和喜爱,又要做工精细,细节刻画唯美细腻有力度,有明确的图底关系,唯有这样才能提升校前空间的价值和魅力。

2.道路空间的艺术作品校园道路是高校景观环境空间中的骨架,起到联系校园各景观环境空间的作用,具有导向性、交通流动性和线性等特点。校园道路以有序而流动的方式展现校园的精神风貌,而且道路空间中竖向的艺术作品常常是校园空间转换的标志物,是校园空间中的转动轴。它不仅能强化道路空间的景观效果,还能增强校园道路的可识别性。由于校园道路空间中的人流量大,其间的艺术作品能更有效地展现校园历史文化精神和艺术风采,也易成为道路空间的视觉焦点。道路空间中艺术作品的题材和造型受道路影响较小,但其尺度、数量受道路空间的限制。另外,由于道路的线性特点,道路空间中的艺术作品的正视面通常只能面向道路,二维性特征较强。这种二维性对艺术作品的背景要求较高。艺术作品的背景处理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艺术作品呈现的效果,乃至整个校园道路空间的景观效果。碑石、剪纸雕塑、独立性浮雕、线性装置等艺术作品形式常成为该空间的选择。

3.校园广场上的艺术作品校园广场是校园人群进行大型集体活动的场所,是高校景观环境空间最重要的部分。它的艺术作品形式丰富、主题多样、个性突出,表达了一个高校的精神旨趣和审美品位。广场内人群活动自由,艺术作品受到空间的视向视面价值制约较小,在造型形式、空间尺度、色彩要求以及布局安排等方面也就自由得多。校园广场空间中的艺术作品多以天空为背景,形成明朗、开阔的图底关系。在以绿化为主的软质广场上,设计者较少设置大型主题艺术作品,而是多把艺术作品分散于软质广场中局部小空间中,或是布局于绿化植物之中。艺术作品多是趣味雕塑和生活人物雕塑,与周边植物、水体等空间造景元素形成明确的图底关系,增加广场各小空间的趣味性、亲切度和可参与性。在以铺地为主的硬质广场上,设计者多设置一些大型主题艺术作品,数量少,气势宏大,统摄整个空间。这类艺术作品主要呈现的是高校人文历史精神,广场名称也多以该主题艺术作品命名。

4.主体建筑物前空间中的艺术作品校园主要建筑物是指校园内那些空间尺度大、功能较多的综合性建筑物,如综合教学楼、图书馆、综合实验楼等。这些建筑物的体量大、尺度大、功能多样,其所覆盖的空间通常会设置一些专题性的艺术作品。这类艺术作品的尺度、题材应与建筑物的用途相关联。在图书馆前可设置与图书馆内容密切相关的艺术作品,通常是与学校相关的伟人、文人或捐建者雕像,或一些与校园历史文化精神相关的浮雕等。在主体教学楼前则多设置文化气息浓厚的碑石铭文,或者与该建筑物作用相关的雕塑,以启发和激励人们求知欲。在综合实验楼前应设置一些科学家的雕像,或具有科技意义的艺术作品;在艺术系楼前就会设置艺术家雕像或一些纯艺术作品;在计算机楼前则设置与计算机相关的艺术作品;在经济管理学院楼前设置与经济相关的艺术作品;等等。这些建筑物前空间的艺术作品主题鲜明,统领整个空间,与建筑物功能相互协调,相互强化,相得益彰。

5.边缘空间中的艺术作品校园中的边缘空间主要是指那些易被设计者、大众忽视和人流较少进入的空间。它们通常位于校园边缘、死角,或是校内建筑物与建筑物的夹角处,或在大型主体建筑的背后,或是校园内部空间与校园外部空间交接的边缘地带,校园人群很少光顾。这些空间虽不占据校园空间的主要位置,但它们对校园整体安全以及整个校园景观环境品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艺术作品是改善这类空间景观效应和安全性的理想选择。它能活跃边缘空间的气氛,丰富空间中的景观层次,使其充满活力。一件根据边缘空间条件而专门创作的艺术作品还会成为该空间的经典景观,消灭校园景观环境空间的死角。可见,在边缘空间中,艺术作品的参与是多么重要。这类空间中的艺术作品选题自由,要有亲和力,尺度不能太大,材质经久耐用,不昂贵,色彩须强烈,如此才能使校园人群感知边缘空间的存在,徜徉其间,从而增强校园边缘的美感与安全性。

三、结语

篇3

一、动画概述

对于动画概念的界定,一种是基于电影理论的。这些学者认为动画是电影的先驱。1831年,法国人把画好的图片按照顺序放在一部机器的圆盘上,圆盘可以在机器的带动下转动,圆盘上的图片也随着圆盘旋转。这部机器还有一个观察窗,从观察窗望过去,图片似乎动起来了,形成运动的画面,这就是原始动画的雏形。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脑上已经可以制作和显示出高质量二、三维图形。而且用电脑进行动画制作,方便、快捷,制作出的动画作品具有极逼真的视觉效果。人们很快就发现了电脑动画巨大的艺术与商业价值,迪斯尼等世界的动画巨头也率先开始使用电脑进行动画的创作。

现在的动画,特别是三维动画,几乎都是借助电脑动画技术制作出来的。电脑不仅可以制作传统意义上的写意动画,还可以模拟自然中的一些形象和景物,具有极强的真实感。场景和动作表现上也非常自如,被广泛应用于电影、影视动画片、广告和游戏等领域。

二、动画中的镜头概念

三维动画片中的镜头的概念与电影中的镜头概念很相似。在三维动画的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拍摄。在拍摄时,将三维角色模型按剧情的要求布置在三维场景模型中。并将角色的动作摆好然后进行逐格拍摄。现代的三维电脑动画一般都是使用数字方式直接在电脑上建立虚拟的三维数字场景,同时也使用电脑动画软件建立剧中的数字角色模型,然后将这此数字角色模型的动作设定好,接下来是在场景中设置灯光,设置摄影机进行拍摄……由此可以看出,与二维动画相比,三维动画中的镜头更具有实际拍摄的味道。本文下面只对三维动画,特别是三维电脑动画镜头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三、三维动画片中镜头的特点

三维动画片中镜头的概念已经不是电影摄影的镜头的概念。在三维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不论是传统的三维动画,还是现代电脑数字的三维动画,从本质上说都是逐格拍摄的。三维动画片在拍摄某一个所谓的镜头时,摄制人员要将场景中的角色按要求摆好其要拍摄动作的一个分解动作,开动摄影机拍摄一格。再将角色模型摆成下一个分解动作,然后再拍一格。如此重复进行,一直到某个镜头拍完为止。制作三维电脑动画的原理也是一样的。虽然三维电脑动画的制作过程,看似连续渲染生成的,但在渲染生成之前要进行关键动画的设定。设定关键帧也一般是设定一个连续动作的起始状态与终止状态,而中间帧的产生,也就是动画角色的各个分解动作实际上是交给电脑软件去生成的。可以看出,三维动画中镜头的概念已经从电影摄影中的“摄影机启动与停止”的物理性概念变成了“剧情划分最小单位”的逻辑性概念。

三维电脑动画镜头能产生变幻莫测的、丰富的特殊效果。在拍摄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镜头在画面中产生一些特殊的光影效果。例如,在拍摄过程中使用星光镜在画面中的这点处产生星形的光芒等。三维电脑动画中的镜头,不仅能够产生普通摄影机特效镜头产生的一切特效,而且能对这此特效进行控制。此外,三维电脑动画中的镜头特效还能产生摄影机物理镜头无法产生的特效。在需要表现光的通路的情况下,使用物理镜头拍摄只能通过在场景中增加烟雾等反光粒子含量来体现光线的通路。这样做大大地降低了场景中的能见度和照明光的亮度。而三维电脑动画镜头可以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卜为灯光增加体积光来表现来光通路。许多国外科幻片中的奇异的光景效果大都是用三维电脑动画软件制作出来,然后合成到影片中的。

总之,三维电脑动画中的镜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镜头。这种镜头具有一般物理镜头的所有特点,同时还具有“无限机位”、“选择性”、“可控制特效”等特点,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弹性极大的逻辑镜头。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这种镜头的特点就可以将作品表现力提高到极致。但这种技术就像一匹千里马,庸才坐着会觉得很累赘,不如以前跑得快。现在有许多的导演和制片人排斥三维电脑动画等数字化影视制作技术就属于这种情况。蠢才骑着会背道而驰,因为他们只顾快跑不看路。现在一些大片只追求制作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技术只有被能理解、会使用的英才驾驭才会一日千里,并凭借它创造出登峰造极的完美作品。

四、三维动画片中镜头设计运用

众所周之,动画片的世界是虚拟的世界,虚拟的世界的效国世要靠精确的动画片镜头设计来实现的,虽然动画摄影机无法拍出有些效果,如有透视变化的旋转镜头等,但是在动画片的镜头设计中,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一切实拍手法、一切摄影运动、一切场面调度都能在动画镜头中设计出来,动画片能摹拟所有的实拍手法。动画中的镜头表现力甚至要超过影视实拍,因为它缺少了真实环境中的限制。本文具体谈以下两点:

1、镜头设计中的镜头调度

在美国动画片《狮子王》中,有一场戏,讲述刀疤把辛巴骗到山谷中,让土狼从山上赶动物们冲向谷底,然后由刀疤通知木法沙,把木法沙卷入动物狂奔的灾难中。在这组经典的段落中,镜头画面设计起了很大作用。例如:当辛巴看见动物从山谷冲下来后,一个急推向辛巴的镜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电影镜头蒙太奇手法用于动画的分镜头

篇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数字内容产业蓬勃发展,数字内容作品的形式和种类日益丰富。在网络环境下,数字作品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相较于传统的影视作品,数字作品对载体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互联网利用数字作品满足其需求。一方面,用户的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另一方面,复制和传播的便捷导致了数字作品版权保护的复杂困境。显然,数字作品的网络传播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产品的弘扬,有利用用户的无障碍获取。然而,不加限制的传播,必然造成创作者著作权的随意践踏。于是,围绕数字作品著作权人、出版商、信息网络服务商和用户的博弈,成为政府、媒体、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2 相关研究

博弈的目标是打造一种所谓的利益平衡,即按照著作权法所规定一方面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著作权另一方面也强调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时代数字作品的产生打破了著作权的平衡,原有依靠限制载体的保护办法在互联网时代下失去了作用,于是学界和业界展开了对数字作品合理使用的讨论。目前的研究看,主要存在三种研究取向:制度取向、技术取向、管理取向。

制度取向的研究试图通过案例研究、对比研究等方法探讨通过合理的制度规范版权使用行为,主要研究成果是对合理使用行为的研究。张绍武列举了合理使用行为,这些利用行为可以不经版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并根据《伯尔尼公约》提出了数字作品版权保护中合理使用的原则,从共有领域的数字作品和受版权保护的数字作品两个角度提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围和权限。刘洋从案例研究出发,以法学的视角分析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提出了判定合理使用的界限,提出了相关对策。贾增岁,吴向军强调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制度仍然是平衡版权人与公众使用作品权利的支点,并论证了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在沟通版权人和使用人之间的桥梁作用。郭瑞华分析了数字作品版权利益冲突的主要表现,界定了合理使用的范围和边界,认为所谓合理使用主要包括网络上的浏览;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络中类似公告栏的形式;数字图书馆及诸多类似网站。提出解决利益冲突要推行创作共有机制、引入电子商务模式以及建立操作性较强的版权授权方式,促进作品的完善和传播【5】。另外一种研究取向是从技术角度探讨解决版权纠纷的方法,主要的讨论均围绕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代表性的研究者包括江雪梅、许文丽、张宪海等【6-8】。管理取向的研究试图通过最佳的管理设计,实现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收益,这种双赢或多赢的研究视角也是多方博弈的成果。奉小斌等认为网络版权保护旨在权衡网络版权利益相关方的公平利益,定价策略利用网络外部性原理和数字产品的特征进行合理定价。周丽霞等以数字图书馆为背景,着重分析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博弈规则以及博弈参与者,提出了基于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的解决方案。孙瑞英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的矛盾与冲突,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的模型,指出了信息资源共享与版权保护博弈双赢的可能性。

纵观相关研究现状,大部分研究者的成果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从某一利益方的角度提出策略方法。博弈研究大多从经济学视角,提出博弈模型,策略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基于此,本研究从厘清数字作品博弈方的利益诉求出发,拟提出有针对性的数字作品博弈策略,为决策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3 数字作品版权博弈方的利益分析

网络环境下,数字作品版权保护面临新的困境。新的载体形态,使得传统的版权保护办法丧失了有效性;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较差,版权人的维权极为艰难;复制技术的发展客观上催生了大规模的盗版行为,网络传播环境促使盗版的传播极为简单;网络盗版的成本低廉,正版价格昂贵,诱发了大量侵权行为。在复杂多元的环境下,要进行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首先应该分析博弈各方的利益诉求。

3.1 著作权人的利益诉求

可以说传统版权法是以保护著作权人为核心的。在网络时代,著作权的关注核心发生了变化,版权法更多的关注数字作品的传播,通过法律规制以规范数字作品的传播行为。2012年,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一经推出征集意见,即引起了音乐创作人的集体抗议,认为修改草案剥夺了音乐人合法的著作权。那么,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的利益到底应该如何界定,著作权法对著作权人的权利做了明确说明。本研究选取在网络环境下较为敏感和容易侵犯的权利进行分析。

(1)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依靠网络传播的数字作品,在传输过程的篡改变得较为简单。

(2)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3)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实践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主要关注作品被恶意复制和使用,无限传播,从而造成著作权人的利益损失,诸如此类的诉求也是数字作品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3.2 信息网络服务商的利益诉求

近年来,针对信息网络服务商的法律纠纷非常多。例如,百度文库侵权案、视频网站APP纠纷等。信息网络服务商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致力于资源共享的数据库建设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客观上又促进了公共利用数字作品的机会,有利于文化作品的大众传播。基于技术中立视角的信息网络服务商面对著作权人的讨伐,显示出非常强硬的立场,而著作权人的维权之路显得异常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网络环境下数字作品的合理使用问题重新成为讨论的热点问题。而在法律层面,针对这种复杂的纠纷,尚未出台具有较强适用性的司法解释。事实上,信息网络服务商在传播数字作品过程中取得了收益,著作权人并没有得到补偿,而补偿的机制也并未建立。多数的纠纷都要通过著作权人与信息网络服务商的线下和解,甚至需要行政命令去解决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法律纠纷。这些乱象在建设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网络服务商业呼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避免纠纷的产生。

3.3 公众用户的利益诉求

由于数字作品网络获取的便捷性和经济性,公众用户购买正版数字作品的诉求降到最低。公众用户希望得到免费、及时、便捷的服务。在移动互联环境下,这种需求愈加强烈。多数情况下,普通公众用户对数字作品的使用都是以学习和娱乐为目的的,这与恶意使用和传播、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是有严格区别的。在大众的诉求声中,信息网络服务商的传播行为更加趋于合理化,似乎有了更多与版权人抗衡的基础。公众用户的利益诉求是最不涉及经济利益分配的一方,但是又直接影响著作权人和信息网络服务商利益分配的重要因素。同时,满足公众用户的合理需求,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又是数字作品出版的重要宗旨。

因此,在数字作品版权保护的立法与实践过程中,对于博弈各方的利益诉求都应该充分考虑,利益平衡应该是相关法规制定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4 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策略

数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核心是博弈各方的利益平衡,版权保护要充分考虑普通公众的利益诉求,保护合理使用,打击恶意违法行为。

4.1 构建数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关于版权保护的法律主要以著作权法为主体,然而在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却受到利益各方的广泛质疑,焦点之一是对著作权人的保护不够。另外一个争论的焦点在于,由于著作权法具有极大包容性,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体的作品均在著作权法规范之列,在纠纷处理过程中其操作性受到质疑。尽管我国在2006年出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但基于数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仍未建立。从本质上说,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专门适用于数字作品版权保护的专门法规。立法部门要根据立法程序,尽快制定出台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数字作品版权保护规章制度。对相关司法实践给予有力的法律支撑,尽快构建和完善数字作品版权保护法律体系,使我国的数字作品的出版发行、传播和合理利用在法律的框架上健康快速发展,减少法律纠纷的产生。

4.2 积极探索管理制度的创新

(1)坚持合理使用制度。为了维护正当的数字作品利用,必须坚持合理使用制度。合理使用是著作权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是指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向其支付报酬。合理使用制度是在版权博弈过程中充分重视公众利益最直接的体现。在网络环境下,要注意区分网络利用行为中合理使用的边界,适当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以最充分的反映公众的利益诉求。

(2)探索版权集体管理制度。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是指版权人与版权有关权利人通过授权版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版权或者与版权有关的权利。使用人被授权以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版权人主张权利。欧美等国家普遍建立版权集体管理机构,我国此类机构还不是很普遍。建立版权集体管理制度是维护著作权的有效措施,是网络环境下沟通著作权人和利用者的有效桥梁,也是与国际著作权保护接轨,开展著作权国际交流的重要举措。

(3)推行创作共用机制。创作共用协议旨在推动全球数字作品自由共享和重用。创作共用是网络上的数字作品的许可授权机制。它致力于让任何创造性作品都有机会被更多人分享和再创造,共同促进人类知识作品的价值最大化。通过创作共用机制,有利于促进作品的传播与完善。

4.3 打击盗版侵权和恶意传播行为

盗版侵权及恶意传播行为,是影响数字作品生态环境的最直接因素。一方面由于众多著作权人不维权,另一方面对此类行为打击不力,诱发了盗版侵权和恶意传播行为的大量增长。这类行为以损害著作权人利益为基础,非法牟利,严重破坏了良好的市场秩序,应该着力打击。

4.4 探索基于数字图书馆的非营利模式

既然博弈的焦点在于利益分配问题,探索一条公益路线,未尝不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径。目前全球可借鉴的案例很多,例如谷歌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性质是公益性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这从理论上保障了数字作品在传播过程和使用过程中的非营利性,这也是合理使用制度所倡导的精髓。谷歌数字图书馆模式的优势在于提供一个对数字书籍进行全文检索的平台,并且保证不会向用户收取任何费用,同时通过推动书籍的线下销售使作者和出版商受益。这种众赢的模式真正实现了各方的利益平衡。

篇5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相连”。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全区舞台艺术出精品、树高峰。

将舞台艺术精品创作作为全区艺术工作的重中之重。内蒙古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富集、文化魅力独特,这是舞台艺术出精品树高峰的重要资源优势。自治区文化厅要带领全区文艺工作者全面树立核心意识、核心理念、核心思维,把精品剧节目的创作作为艺术工作的第一要务抓紧抓实。一要抓好剧本创作,建立自己的优秀剧本项目库;二要遵循艺术规律,灵活把握好创作节奏;三要加强艺术创新,增强原创能力;四要用足用好国家艺术基金相关政策,借力推进重点剧节目创作。

实施好文化惠民演出工程。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我们要不断深化文化惠民工作机制改革,鼓励和引导全区各级各类文艺院团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惠民演出活动。通过演出和交流,感受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以及他们的心愿、心情、心声,从而不断修改和提升作品,创作出真正能表现国家蓬勃发展、 生活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的感人肺腑的剧(节)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积极推动草原文艺走向世界。我们将继续把文化走出去放在首要位置予以高度重视,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对外文化交流的成果和经验,拓展走出去的渠道和平台,创新方法和手段,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交流会更加频繁和活跃。计划将蒙古族无伴奏合唱、民族交响乐、优秀民族舞剧、话剧等一些在国内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和知名度的民族艺术品牌推向国际巡演,并拟请国外著名艺术院团及艺术家来我区互访演出。不仅要在国外进行商业演出推广,还要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内蒙古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篇6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异丙酚;镇静;调控作用

【中图分类号】R9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17-01

Effect of propofol for consciousness sedation by BIS feedback

Wen Laiyou Chen Jianqing Miao Jianzhong Wu Zhen Huang Bing LiFeng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propofol for conscious sedation by BIS feedback. Methods Sixty ASA I~II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thyroidectomy with cervical plexus block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n=20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group regulation were give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propofol at the dose of making BIS of 40~60, while those in group control were given propofol at the dose of l 4~8mg・kg-1・h-1. The amount of propofol used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phonation time as well as time of recovery about directive force were recorded. Results:The dose of propofol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group regulation was (268.48±38.74) mg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342.34±32.35) mg in group control (P

【Key words】BIS; Propofol;Sedation;Feedback control

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因、牵拉、压迫等操作可致病人不适感,术中常辅以镇静、镇痛药[1]。但用药量无法保证术中及时让病人恢复神智发声以确认喉返神经有无损伤,我们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控异丙酚术中镇静深度,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6月60例ASAI~II级择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调控组,每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23岁~65岁,体重43kg~64kg,术前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病史。

1.2 方法: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鼻导管吸氧2L・min-1,开放外周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1,芬太尼1ug・kg-1。所有患者0.2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行双侧颈深(3~4ml)、浅丛阻滞(8~10ml)。术始两组均给予1.5mg. kg-1异丙酚作为诱导量,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持续输注异丙酚4~8mg・kg-1・h-1,调控组依据BIS值(40~60)调控异丙酚输注速率,BIS小于50调低速率,大于60调高速率。手术医生提前5min说明需要病人发声,即时停药。

1.3 观察指标:记录术中异丙酚维持用量、发声时间(停药后至病人发声时间)、术毕定向力恢复时间(术毕停药至能说出自己生日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术中无躁动不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手术剥离甲状腺或甲状腺瘤时,特别是处理上、下极时,病人都会产生不适感,甚至较强烈的牵拉痛,患者出现躁动、焦虑和恐惧感,严重影响手术的操作及病人的安全[2]。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则要求颈部充分显露,术中要求病人合作,通常需要辅助应用镇痛药、镇静药,消除不适感。临床上多采用芬太尼、哌替啶等阿片类药以及咪唑安定等镇静药,但用药剂量过大,影响术中配合。

异丙酚起效快、半衰期短,临床常微泵持续泵入维持一定的麻醉镇静,但个体用量差异较大。BIS是监测大脑皮层镇静程度的敏感指标,一般认为麻醉过程中BIS值在40~60较为理想。丙泊酚是通过抑制大脑皮层产生麻醉作用,BIS值与该药的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随着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增加和麻醉作用增强,BIS值相应降低[3],因此可以通过监测BIS指导丙泊酚的维持用量,也可通过BIS值反馈调节麻醉深度和丙泊酚浓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监测BIS值的变化,调控异丙酚的泵入速率,达到既能维持合适的镇静状态消除术中不适感,又能根据手术需要及时唤醒病人[4],以确认喉返神经有无损伤。本研究显示,使用BIS作为异丙酚镇静程度的指标,可以明显缩短发声时间和术毕定向力恢复时间,同时显著减少术中异丙酚维持用量,说明通过BIS可以调控最佳药物剂量,减少镇静状态下可能的超量用药,停药后患者恢复快。

综上所述,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BIS调控异丙酚镇静深度,可以明显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停药后神志恢复快,有效满足手术需求。

参考文献

[1] Sindjelic RP, Vlajkovic GP, Davidovic LB, et al. The addition of fentanyl to local anesthetics affects the quality and duration of cervical plexus block: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esth Analg,2010,111(1):234-7

[2] Suri KB, Hunter CW, Davidov T,et al.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dvantag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yroid and parathyroid surgery under regional anesthesia. Semin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10,14(1):49-50

篇7

关键词:意境;空间艺术;魅力

自古以来,我国的诗人以及艺术家均对意境进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寻。也正是因为所有人的努力才会使意境的内涵更加的丰富、开阔。事实上,意境中最重要的就是“境”,这里所说的“境”指的并不是实景或实境,指的只是一种虚境、情境。意境在空间艺术中有着独特的魅力,没有意境的空间艺术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而那些优秀的空间艺术必定会蕴含有一定的意境。基于此种情况,也赋予了本文重要的研究意义。

1 何谓意境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关于意境的概念界定有很多。张云路、李雄、章俊华等三人(2011)在其发表的《日本传统园林中的意境表达在日本现代园林中的运用》中认为:“意境的直观理解是:人工作品或者自然景象借助其形象所表达出来的境界。详细解释,可以理解为欣赏方(主体)与被欣赏方(客体)之间由于客体的艺术表达带给主体的主观意识联想,通过客体的表象,达到感化主体的器官、打动主体的心灵而产生思想情感的结果。两者的有机联系造就了意境的内容。”最后,张云路等人还把意境用一句话进行了简要概括:“意境就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张文涛(2013)在《论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意境之美》一文中提出:“意境,是意象之境,即是由寓意之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是将‘意’进行情景化和视觉化后所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虚化了的韵味。”目前,国内很多学者都把意境与空间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且一致认为意境在空间艺术中是具有独特魅力的,空间艺术离不开意境的营造。

2 意境在空间艺术中的魅力

那么,意境在空间艺术中究竟有哪些独特魅力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2.1 意境让空间艺术更具有延伸性

意境是空间艺术所散发出来的一种独特魅力,有意境的空间艺术也会更加吸引人的眼球,让空间艺术表现得更加富有韵味,更加具有延伸性。一个优秀的空间艺术作品必定是具有延伸性的,这种延伸性可以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让空间艺术变得更加充满魅力。例如,空间艺术的设计中经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创作者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会虚中生实、实中带虚,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诸如某一个墙面的设计(见图1),在该面墙上绘制了一个带有外景的窗户。这种虚实设计让原本单调的墙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又给人一种空间延伸的感觉。让人不免想象在这个窗户之外究竟有哪些景色,窗外会是一座古堡吗?会有森林吗?会有鸟儿吗?会有河流吗?所有的想象都是对于空间艺术的有效延伸。这种独特的意境营造是充满魅力的,让观者一眼看上去就会不愿意离开,给人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吸引力。

图1

2.2 意境让空间艺术更具有指引性

众所周知,意境的营造是诸多空间艺术作品追求的极致境界。而空间艺术作品意境的营造具体体现为以下两种形式:首先,整个空间艺术景观意境放眼望去就可以一览无余,这样的空间艺术意境具有一定的直接性。其次,通过某种要素的指引或暗示,向人们传递出更深层次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含蓄性。例如,苏州拙政园内的一处长廊(图略)就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这种狭长的空间具有一定的指引力,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与此同时,这种意境的营造也会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想象走廊的另一头究竟是怎样的景色。这也让人们在内心深处更加的迫不及待,奔向走廊的另外一头。事实上,很多空间艺术的意境营造都是具有一定的指引性魅力的,这也让我们的空间艺术充满了更多的吸引力。

2.3 意境让空间艺术更具有情感性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空间艺术中的意境营造还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具有情感性的空间艺术营造可以说是非常有魅力的,它可以反映出设计者在设计空间艺术作品时所要表达出来的一种情感。更可以给观者以更多遐想。例如,图2中的酒店包间设计就给人一种非常雍容华贵的感觉,让进入的客人立刻就能感觉到其高贵且不容侵犯。而某公园一景(图略)给人所留下的感觉则是曲径通幽、优雅异常的感觉。这就是空间艺术的意境营造之美,从中无不可以轻易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性。事实上,很多空间艺术的意境营造都是充满情感性的,甚至可以说任何空间艺术的意境营造都具有情感性,或是高兴的,或是悲伤的,或是高贵的,或是迷茫的,不论是何种情感,对于我们观者来说都会产生心灵上的悸动,让我们的心灵感受到来自空间艺术的情感悸动。富有情感性的空间艺术意境营造可以说是充满诱惑的,它可以让人们更加的流连忘返,让人更加的不舍,让人对空间艺术作品充满更多的期待。

图2

2.4 意境让空间艺术更具有文化性

相关研究表明:意境的营造还可以让我们的空间艺术更具有文化性。纵观国内外很多空间艺术作品我们无不可以从中看出其所蕴含的文化性。这种文化意境的营造是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所刻意留下的,同时也让空间艺术作品变得更加充满魅力。例如,淹城春秋乐园中的一景――流水知音,这个空间艺术作品中就充满了很多的文化性,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让人一眼望去就可以体验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伟大,体验到该艺术作品所准确传达出来的文化意境。驻足其间很难让人挪步,不经意间忍不住走进其中。

3 结语

篇8

从艺术审美和艺术创作的角度考虑,“和谐”一词与陶瓷艺术创作也有紧密的联系。

一、“和谐”是陶瓷艺术创作的首要法则

创作一件美好的陶瓷艺术作品,必须依据艺术审美的规律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这个构思和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追求“和谐”的过程,是通过运用自身的特殊语言,如:处理手法、表现形式、意境构思、材质选用、造型风格、色彩情调等一系列因素,创造一个完美的统一体,从而使人们得到和谐美的艺术愉悦。

古希腊的美学家毕达歌拉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曾得出一个结论,认为“美就是和谐”。可见,和谐这一美学规律,是创作完美陶瓷艺术作品的首要法则。长期以来,这一法则,指导和推动着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不断地创新发展。

陶瓷艺术作品的创作,涉及到意境、造型、色彩、材质等多种要素,要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就要努力使各个要素尽可能地协调,努力创造和谐美。正如黑格尔(美学)指出的那样:“各种因素之间协调一致就是和谐美”。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创作体会,我认为要达到艺术作品的和谐美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1、注重意境的和谐。意境是陶瓷艺术作品的生命,是作者的心声语言,它离不开作者的想象力。黑格尔曾说:“如果谈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使作者才思横溢,想象也使欣赏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感情共鸣。陶瓷艺术作品意境的和谐主要是指作者的创意想象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即主观想象与客观审美和谐一致,从而达到意境优美,无言陶醉的效果。使欣赏者在观赏中感到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形外之神,深刻领悟陶瓷艺术作品意境的和谐美,获得余味无穷的美感。

2、注重造型与装饰的和谐。陶瓷艺术作品的造型,是聚功能效用、物质技术和形式美感为一体的艺术,形体丰富多样,线形变化万千,如何与丰富多彩的装饰融为一体,就凭和谐去协调、统一。首先,艺术作品造型本身要和谐。因为造型不仅是艺术作品的载体,而且自身是一个集多种美感而和谐的统一体,无论是单体,还是多体,柱体还是球型,高型还是矮型,都要和谐地完善自己。第二就是装饰要与造型相协调。例如:鱼尾瓶形体主要部分是腹部,其装饰和表现的内容自然应该集中在腹部,其他部分的装饰只能作陪衬,即口部装饰气势向下,足部装饰气势向上,这样一上一下,既烘托了主题,又与造型形成了和谐的统一整体。

3、注重色彩的和谐。色彩是产生美感和艺术魅力的基本要素,是作者解释事物,表现形象、情感趣味的重要手段,它是从大千世界的色彩中抽象而来的。作为陶瓷艺术作品的装饰色彩,由于受材质和工艺的局限,因此,主要是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变色和换色,通过大胆的推理、概括,夸张及想象,提高色彩的心理性和象征性,以追求色彩的装饰效果。因此,陶瓷艺术作品色彩所追求的和谐是一种多元化的和谐,它的最终境界是色彩与造型的和谐,色彩与材质的和谐,色彩与纹样的和谐以及色彩彼此之间的和谐。我创作的《秋艳》这件作品,就是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运用多种色彩的和谐搭配,从而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4、注重

装饰与材质的和谐。材质是影响陶瓷艺术作品造型风格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陶瓷装饰艺术特点的重要因素。通常所说的因材施艺就是这个道理。材质与装饰的和谐,就是要根据不同材质的工艺特点,采取相对应的装饰方法与形式,以取得统一的效果。例如,瓷质细腻、造型精巧的,一般采取工笔装饰方法,浓妆重彩,使作品更显雍容华贵,我创作的《金富贵》瓷瓶,就是根据这一原则创作的,该作品先后获得2005年景德镇陶瓷博览会,江西省“中国瓷园杯”精品陶瓷大奖赛优秀奖和2007年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大师作品金奖。

二、“和谐”是陶瓷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

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和谐”既是一条美学法则,又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传统价值观所决定的。围绕这个主题,广大陶瓷艺术工作者创作出了不少佳作精品,这些艺术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以它的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心灵,不断激发人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激情。根据本人的创作、学习的体会,感觉此种题材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以物寓意,追求社会的和谐。“国和为天”。这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精髓。为了表现这个主题,此类作品一般都有多重含意,它既包括现实生活的赞美,也包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及对祖国和人民的良好祝愿。这些作品大都以花鸟画为表现形式,其中牡丹和龙、凤最为常见。传说中的龙具有兴云雨,利万物的吉祥内涵;凤凰长着五色羽毛,自歌自舞,只要它们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这些传说和想象赋予了龙凤图案吉祥而和谐的内涵。牡丹素有百花之王的称号,又象征着富贵繁荣,于是便有龙凤牡丹,凤穿牡丹图案。为了歌颂太平,牡丹花和其它各种花朵组合的“万花堆”和“锦上添花”图案,以百花呈瑞的寓意,表达了人们期望社会和谐、祥瑞的心愿。

2、以景抒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天人合一”的观点,是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围绕这个话题,有些作品以花、鸟画为表现形式,赋于花、虫、鸟、兽以和谐、吉祥的寓意,表现了人们和自然的沟通以及对自然的认识;有些作品或以山、水画为表现形式,要么描绘祖国的名山大川,要么勾勒幽静的山居野景,要么反映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这些作品举不胜举,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与之和谐相处的愿望。

篇9

鉴赏书法艺术作品的方法有很多,我国近代著名书法家康有为先生曾经在自己的著作《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鉴赏书法艺术作品的“十美”标准,即:“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可见,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严苛的艺术,书法家对书法艺术作品艺术价值的追求和所有艺术家对艺术造诣的追求一样,永无止境。

从现代书法艺术鉴赏的观点来看,简单地说,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应当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书法作品的内容,即所谓“四平八稳,卷面工整”;第二,是书法作品的意境,即所谓“笔随心走,意由心生”。具体地说,对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字体优美,浓淡适宜

字体优美是指字形,浓淡适宜是指用墨。汉字是由若干的点和线条组合而成的,这些点和线条根据一定的结构比例组合在一起,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胖或瘦。这些在汉字中被称作“笔画”的汉字组成部分应当粗细相当,结构合理。笔画与笔画之间根据字体不同,有所连,有所不连。该连的部分密不可分,行墨流畅,该断的部分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除了注意这些,这些点和线条的浓淡、粗细都会影响汉字整体的美观效果。汉字书法艺术作品是由书法家手写而成的,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书法家可以利用组成汉字的点和线条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不论鉴赏的书法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任何一种字体,内容或长或短,文字的结构或繁或简,工整的书法艺术作品的字体都应当是优美稳重的,每一个字的写就之后体现出的都应当是浓淡适宜、浑然一体的效果。

下笔稳重,成字稳定

在创作书法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在写就笔画的过程中保持字体线条的优美和连贯一致的用墨浓淡,还应当注意对写字力度的把握,归纳起来也就是“下笔稳重,成字稳定”这八个字。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用“如孤舟之横江诸”和“若春笋之抽寒谷”两句来比喻书法艺术作品中的“横”与“竖”,足见他对汉字书写意境之领悟已经达到画境。而事实上,书法家不同的握笔姿势,不同的发力关节,不同的下笔力度,不同的写字习惯都可以将同一个字打造成不同的样子。有些时候,书法家可以利用这些技巧上的不同来表现不同的艺术效果,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书法艺术作品采用的是何种字体,任何一种创作技巧下完成的汉字都是结构合理重心稳定的,让人能在基本的稳定之上看出艺术家运用不同的创作技巧创作作品的用心。但如果不是刻意为之体现出能与全文汉字风格一致的艺术变化,那么,这些不同的技巧被混乱使用的结果就是书法汉字结构松散,重心不稳,既可能左右歪倒,也可能顷刻颠覆,给人一种压抑毛躁的感觉。

行笔连贯,运笔流畅

用墨创作,是汉字书法艺术作品最常见的创作方式。由于墨汁本身就具有与空气中的水分相结合会被冲淡、稀释的特点,因此,为了保证书法艺术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书法家们常常会利用研磨好的墨汁被稀释变淡之前的时间,一气呵成,创作书法艺术作品。也同样是因为这难得的一气呵成,书法家对汉字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悟才能在创作的过程中一股脑的倾泻而出,毫不掩饰地表现在宣纸之上。所以,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中少不了对作品整体“行笔连贯,用笔流畅”的要求。鉴赏书法艺术作品,除了对字体本身的点评,对埋藏在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心情感想的品评研读也是重要的环节。如果一幅书法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写字下笔断断续续难以连贯的效果,那么不但书法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其鉴赏价值也会由于行笔的断断续续消失殆尽。

人字合一,形神兼备

书法家郭绍虞曾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鉴赏书法艺术作品应当观其“气象”,呈现“挥朴安详”者为佳的观点。正所谓“字如其人”,书法艺术作品恰恰能体现书法家本人的性格。例如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曾在心平气和之中写就《多宝塔碑》一文,全文字势端重,浑厚有力。但他晚期在心情极度悲愤状态之下写就的《祭侄文稿》却表现出了他对侄儿早逝的极度悲伤,让所有鉴赏者对书法家的悲伤唏嘘不已。书法艺术作品中的人字合一,形神兼备,不是要求书法家将自己的样貌体现在字形上,而是要求书法家将自己的灵魂与自己创作的汉字融为一体。要求的不是书法家对单个汉字的过分雕琢,而是书法家对书法艺术作品的用心。鉴赏书法艺术作品时品评的,除了字体、卷面,最重要的恰恰正是这份心。

篇10

[论文关键词]美术创作 绘画艺术 审美因素

[论文摘要]美术绘画艺术,作为艺术家个性情趣与感悟的表现形式,是人们通过相关绘画语言的再现,借助视觉感受进行艺术审美信息交流的载体。在美术绘画艺术创作中,影响和制约艺术表现的因素很多,运用灵活的美术创作技法,发掘美术绘画艺术的创作因素,是现代绘画艺术繁荣发展的趋向。

美术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表现自然的艺术,

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绘画是一个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创意目的载体形式,绘画按材料介质的不同,以素描,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随着现代绘画艺术理论的完臻构建,本文针对影响美术绘画艺术创作的因素,进行了简要阐述和分析。

一、艺术构图因素

所谓构图,是指艺术家在绘画创作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表达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造型艺术表现方式,它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美术绘画创作中,构图是对画面内容和形式整体的安排,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变化与统一。常见的构图方法包括三个要点:

1、画面主题图形的位置。

2、非主题图形的位置以及与主题图形的关系。

3、画面底形的位置以及与图形的关系。

构图是美术作品的基础表现方式,对于绘画构图需要画家去精心营造、布局构思,这是一幅绘画创作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影响作品格调、品位的直接因素。需要画家对其作品的构思立意,要作细致的理性化设计。构图的艺术手段,包括图底关系、空间处理、画面意境的基本设计。除此之外,画家的视觉审美感觉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也是极其重要的,它为画家提供了理性表达审美品位高低的评判标准。构图的本质就是是艺术形式美,是艺术作品的第一表现要素。

二、工具材料因素

美术绘画艺术作品创作,需要一定的工具和材料作为传达介质,进行艺术形象的再现,良好的绘画工具以及绘画材料,是美术绘画艺术作品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美术绘画的创作需要对绘画材料的特性比较熟悉,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绘画艺术创作。一般来说,绘画艺术常用的工具材料主要包括画笔、纸张板材、以及颜料等基本内容。

1、画笔:是绘画的主要工具,画笔的质量,型号,笔头的方、圆、秃、尖、软、硬等是影响画面效果的工具材料因素。

2、纸张板材:是画面的载体,画面板材的吸水性、肌理、软硬、薄厚等性能是影响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3、颜料:绘画颜料的质量是影响美术色彩绘画效果的主要因素,选择好的颜料是绘画成功的基础。颜料的色泽、附着力、黏稠度、含粉量、调配后的显色性等,均是衡量颜料质量的标准。作画时对颜料的应用也因人品位高低不同,变化无穷。

三、表现技巧因素

美术绘画作品的成功创作,是与艺术家自身的绘画技能密切相关的,技巧是创造成功艺术作品的方法,画家的绘画技巧本身就具备了审美的功能,并且为绘画创作提供了表现性语言,是画面中较为直观的视觉要素。技巧来自于艺术家对绘画工具材料应用的熟练程度,来自于画家对艺术审美元素理解的阐释。美术绘画创作中常用的绘画技巧很多,一般主要包括各类绘画的用笔技法,用色技法,以及相关特殊的绘画创作技法等。

1、用笔技巧:是画家绘画时的用笔技法,一般包括涂、刷、摆、点、排、堆、擦、皴等等用笔方法。在运笔方向上可顺可逆,讲究力度的控制和审美,用笔讲究笔韵有序,画笔要随心随形而用,笔形相生。

2、设色技巧:是画家对色彩颜料的应用技法,包括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等应用规律的灵活运用;颜料的干湿程度、黏稠度、薄厚度的控制和把握:画面中的素描关系、冷暖关系、色调的处理;同类色、近似色、对比色、互补色等色彩关系的综合应用等,颜料的应用应体现出力度、装饰等审美韵味。

四、形象塑造因素

造型是造型艺术最为基本的特征,它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出艺术形象。由于这种艺术形象是直接的空间存在形式,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用线条、色彩、色调在平面状态中创造平面或立体的二度形象。 转贴于

造型艺术的物质媒介决定了绘画艺术作品静态的永久性,它总是以静示动,寓静于动,以无声示有声,在一种永久的物质形态中表达深刻的审美蕴涵。造型艺术由于塑造的是可视空间的静态形象,因此就其本质而言,艺术家通过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运动过程中审美特征上的瞬间性,这种绘画造型艺术的生动性来自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感悟、观察思考,最终归属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取向。

五、色彩搭配因素

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色彩搭配,是艺术家在美术绘画过程中,针对描述对象的造型需要,以及画家自身对于表现物象的感悟领会与创作意愿,对色彩应用规律在美术绘画创作中的实现。具体地说就是画家绘画过程中对于颜料的调和与运用。

色彩本身绚丽多姿、变化丰富,绘画创作时灵活掌握色彩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其规律表现在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基本变化,色彩的心理视觉感、调合性等基本内容。当然,具体的创作包括色彩的观察表现,调和与设置。因此,美术绘画作品的设色及应用,色彩的组织搭配起关键作用,体现色彩之间的统一与和谐美感。

六、意境表现因素

美术绘画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相对来说,除了作品自身所具有的构图,造像,形象,色彩美感之外,同时还应该具备着艺术家在作品当中,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针对画家本人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意愿,所渗透于绘画作品之中的审美情趣,思想感情,或创作灵感。作品往往流露出一定的内涵意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绘画的意境。

意境是绘画艺术中重要的审美标准,它是一种视觉征服力强的色彩境界,涵盖了画家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观、价值观、追求和意趣。它强调画面内容的意蕴,至少认为是含蓄深邃的,是震撼观众心理与视觉共鸣的美,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趋同力和感染力。绘画艺术中,对于不同作品达到意境高度,往往因人而异。

七、审美定位因素

绘画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审美观念一般包括作品内容的创作动机、审美标准、主观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和趋向。在绘画创作时作品审美观念的定位是极其重要的,它决定着绘画作品艺术精髓的再现。绘画作品创作过程中,要结合绘画艺术的色彩、造型、艺术语言等诸多因素来探究绘画艺术的表现规律,界定绘画独特的艺术价值。

绘画艺术作品审美观念的定位直接来自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意愿。一般来说,艺术家是艺术品的创造者,艺术家自身的修养学识、品位爱好、人格魅力以及审美取向,是主宰绘画艺术作品审美定位的主要因素,可以说艺术家人性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决定了绘画艺术作品的品位及风格。

八、结束语

总之,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形式,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空间。绘画艺术作为美术作品的重要承现载体,是艺术审美领域较为广泛的视觉再现性艺术,坚持科学的观点,发掘影响绘画艺术创作的审美因素,有利于现代艺术理论的建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