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巡查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物巡查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什么制定《办法》?
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应有更高的保护管理要求、标准
《办法》中,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指的是列入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核心要素,是鼓浪屿遗产价值最突出的物质见证。目前,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共53处。
鼓浪屿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核心要素均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办法》出台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厦门市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然而,从文物的保护价值、鼓浪屿实际情况等方面考量,核心要素应有更高的保护管理要求、标准,尤其在修缮补偿方面。
去年,市委主要领导到鼓浪屿调研,要求要从制度着手,尽快出台《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具体领域和重点问题进行有效管理,进一步保护好鼓浪屿上的建筑精品。《办法》的起草工作历时近一年,这期间,鼓浪屿管委会反复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及核心要素业主等多方意见,以使《办法》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核心要素。
如何更好地保护核心要素?
明确参与保护管理核心要素的部门所承担的职能
对于参与保护管理核心要素的部门所承担的职能,《办法》要求更加明确,更有利于各方通力合作。
《办法》提到,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应负责宣传贯彻落实有关法规政策、加强日常修缮维护工作的监管、建立巡查队伍,以及做好有关审批工作等。而监测机构应开展核心要素的日常监测工作,全面建立核心要素的档案库及数据库,构建具有鼓浪屿特色的监测指标体系,明确预警阈值,另外还要实行人工巡查制度,并纳入监测系统平台统一管理。
另外,《办法》要求业主方也要参与保护管理工作,他们要积极配合监测工作,主动反映核心要素的状况,一旦发现监测对象出现异常或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告知监测机构,不得擅自实施维护工作。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按规定参与开展保护工作,可给予适当奖励,以鼓励更多的人重视保护管理核心要素。
对核心要素的利用有哪些规定?
让更多富有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产业业态在岛上发展
《办法》对核心要素的利用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最重要的就是,必须遵守不改变文化遗产核心要素原状的原则。
就国有产权的文化遗产核心要素而言,除了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外,作其他用途都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报批。作为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为参观游览场所,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业主方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经营活动应签订协议,并报文物主管部门审批,合作协议不得超过5年。
针对非国有产权的文化遗产核心要素,不论用作其他何种用途,以及涉及转让、抵押、合作、出租、出借的,业主方事先都必须向鼓浪屿文保机构备案。任何用途都应符合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规范,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
鼓浪屿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强调,保护核心要素不代表不能利用,只有利用起来,才能让这些文化遗产活起来。《办法》之所以更加严格,也是为了促进鼓浪屿产业业态进一步提升,让更多富有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产业业态在岛上发展。
修缮核心要素应如何奖补?
《办法》奖补标准较之前相关法律、法规的奖补标准更高
《办法》规定,业主方委托鼓浪屿文物保护机构统一进行修缮的,具备相应条件后,修缮经费由鼓浪屿文物保护机构承担。
业主方若打算自行修缮,则按财政审核机构出具的工程审核决算价向管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批后,由鼓浪屿文物保护机构根据保护级别给予奖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最高可给予不高于工程审核决算价80%、50%和30%的奖励。
篇2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交通便利,为九省通衢之地,沟通东西南北,汇聚四方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荆楚人民创造并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荆楚文化特色,是荆楚大地宝贵的文化资源和战略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世界文化遗产。随着长江中游经济带与湖北文化强省战略的全面铺开,凝聚着荆楚文明精华的世界文化遗产成为调节长江中游城市群文化环境的关键要素和全面推进湖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这些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对于我们立足湖北文化的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记忆,展示湖北传统文化优势,传承荆楚历史文化根脉,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融入社会、促进发展、服务民生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湖北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情况
湖北现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3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以及1项申遗筹备项目。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钟祥明显陵于2000年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组成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咸丰唐崖土司城址于2015年与贵州海龙囤土司遗址、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一起作为“土司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2012年列入),一是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包含湖北省荆州城墙、襄阳城墙;二是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包含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大冶铁矿西露天采矿旧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等构成;三是鹤峰容美土司遗址。1项申遗筹备项目,即“万里茶道”联合申遗项目,该项目是我国继“丝绸之路”、“大运河”之后,又一条计划申报世界遗产的文化线路。该项目于2012年开始筹备,得到了线路沿途8省份的积极响应。2014年,湖北省被推举为8省联合申遗牵头省份,武汉市被推举为牵头城市,现线路沿线8省已基本完成遗产资源调查,目前正有序推进申遗点遴选以及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的编制工作。
二、保护与管理现状
“十二五”以来,为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与合理适度利用,发挥遗产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实现世界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湖北省全面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加快开展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逐步完善遗产监测体系,加快保护与管理机制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与省级财政资金,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广泛采用科技手段与多学科交流,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逐步建立起以法制建设、保护规划、管理机制、保养维修、学术研究为保障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一)稳步推进法制建设
2013年1 2月1日,由湖北省政府公布的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法规((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该法规在认真研究唐崖土司遗址的内涵价值、保存现状和面临的保护难题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保护条款。该管理办法的公布实施,为唐崖土司城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夯实了基础,为开展唐崖土司遗址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具体的操作指南。咸丰县人民政府结合地方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强唐崖土司城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唐崖土司遗产的地方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细则。为加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保护,黄石市于2012年公布实施《黄石矿冶工业遗产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办法(试行)》《黄石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文化遗产保护规范性文件,现正积极推动《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片区保护条例》立法。《襄阳城墙保护条例》、《荆州古城保护条例》等明清城墙遗产保护法规也将于近期出台。这些专项法制建设极大的加强了湖北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加快开展保护规划编制
保护规划是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长期思路与依据,完备科学的保护规划体系,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湖北省高度重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2009年,《荆州城墙文物保护规划》由湖北省政府公布实施;2012年,明显陵、武当山玉虚宫、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襄阳城墙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公布实施,“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规划》也于当年1 2月由湖北省政府公布实施;201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与管理规划纲要(2013―2030年)》获国家文物局批复,依照该规划纲要,现已完成《武当山建筑群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2015―2030)》的编制工作,提交国家文物局审查; 《华新水泥厂旧址保护总体规划》正按照国家文物局意见修改完善。通过这些年来的工作,湖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体系正逐步走向完善。
(三)逐步完善遗产监测体系
湖北省当前实施的遗产监测工作重点有三个,一是明显陵影壁监测项目,2013年获得批复,现已开始监测工作,该项目是湖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文物建筑单体专项监测项目,拟以此为起点,逐步开展世界遗产各重要文物建筑单体监测工作;二是唐崖土司城址动态信息与监测项目,201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复,该项目对唐崖土司城址实施全面的环境及文物本体监测,科学分析、评价唐崖土司城遗址的保护效果,指导唐崖土司城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三是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边坡预警与监测系统项目,已开始相关建设。此外,武当山金殿游客量及危岩体监测、明显陵动态信息及监测预警等项目正在申报。湖北省通过这些单体、全面的监测项目的建设与实施,点面结合,积累相关技术经验,逐步完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形成完备的全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
(四)积极实施文物保护工程
湖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十二五”期间,国家与省级财政先后总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实施各项文物保护工程以及安消防工程项目70余项。为加强武当山古建筑群文物安全,实施如玉虚宫文物保护工程、冲虚庵修缮工程、武当山古建筑群消防工程等项目;为改善明显陵保护状况与历史环境风貌,实施明显陵外罗城外明塘修缮工程、明显陵地幔修缮工程、明显陵影壁监测等;为配合世界遗产申报,实施了唐崖土司城址一期保护工程、唐崖土司城址保护与环境整治(一期)、唐崖土司城址动态信息及监测保养维护、华新水泥厂保护展示与利用工程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湖北省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安全及周边历史环境状况,保证了遗产价值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五)加强保护管理机制建设
为夯实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基础,湖北省狠抓落实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四有”工作,划定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公布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规范遗产核心区域缓冲区内的建设项目报批;加强地方保护管理机制建设,指导各遗产地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快相关人才尤其是基层遗产管理与保护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唐崖土司城址等单位先后已成立专门的管理处,其中明显陵管理处为钟祥市政府直管单位,唐崖土司城址管理处与咸丰县文物局、咸丰县民族博物馆合署办公,配置专业人员与设施,负责遗产的日常管理与保养维护工作,黄石市于2015年组建黄石市文物局,管理与协调黄石工业遗产片区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推动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协调机制建设,每年定期对武当山、明显陵、唐崖土司城址等开展专项调研、督导、协调工作,加强巡查与监督,及时制止、整改违规建设;联络万里茶道联合申遗沿线8省市,成立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公室,协调、推动申遗工作的进展。这些工作为湖北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与申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六)推动科技与多学科交流 湖北省近年力推科技手段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中的应用,采用整体顶升技术进行武当山遇真宫原地垫高保护,并使用三维激光扫描进行资料记录;在唐崖土司城址、鹤峰容美土司遗址考古工作中积极采用高空高清航拍、三维激光扫描、地理信息系统、现场出土文物保护等技术,采用三维数字化建模与虚拟复原等技术开展遗产数字化展示;推进湖北世界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支持建立湖北省海达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研究院等,为遗产保护、突出普遍价值研究、保护规划编制、信息化管理、合理利用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积极推动武当山与故宫博物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办唐崖论坛、黄石工业遗产申遗咨询会、万里茶道联合申遗推进会等多项学术交流活动,深化遗产价值研究,为湖北省积极探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科技与学术支撑体系建设打下了基础。
三、加强申报与保护工作的策略
党的“十”以来,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新时期文物事业指明了方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城镇化建设、 “四个全面”战略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入推进,文物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论述思想内涵,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在新形势下履行《世界遗产公约》,严格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构建完善湖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世界知名文化名片的宣传展示作用,弘扬荆楚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的合理适度利用,发挥其服务社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作用,深入落实文化扶贫政策,助推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加强现有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严格履行《世界遗产公约》,加强现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尤其要突出遗产核心价值方面的保护。加强对遗产地的综合性检测,稳步开展遗产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湖北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平台;推进各项文物保护工程实施;加强年度督查与巡视工作,规范遗产地管理,加大文物执法力度,严厉查处遗产相关的违规违法活动,强化对遗产地的规范管理,实现遗产的永续保存。
(二)特许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精准把握湖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以及申遗筹备项目的保护管理现状、文化遗产内涵和价值等,制定相应申报策略,持续推进世界遗产申报,丰富湖北省世界遗产文化多样性,完善世界遗产传承体系。
“黄石矿冶工业遗产”项目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唯一的工业遗产项目,遗产价值非常突出。湖北省将进一步加强对黄石矿业遗产的考古与学术研究工作,开展多学科交流,深入发掘遗产文化内涵,完善遗产价值的解读和宣传阐释体系,加强遗产保护与管理机制建设,推动黄石工业遗产保护立法,修改完善保护规划,加快遗产监测体系建设,夯实遗产申报各项基础,加速推动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申报工作。
目前我们积极配合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办公室的申遗部署,推进湖北“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的各项工作。深化湖北明清城墙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加强申遗文本的编制工作,加大湖北明清城墙遗产的文物保护工程实施力度,为联合申遗做好准备。
鹤峰容美土司遗址作为申遗扩展项目,当前湖北省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容美土司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推进容美土司遗址的保护与管理机制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待时机成熟时予以申报。
同时我们一直积极推动万里茶道联合申遗项目,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牵头省份作用,联合沿线8省实施“万里茶道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申遗工程”,加强茶道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加强预备名单申报文本的编制工作,争取尽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三)积极探索遗产的合理适度利用
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加大保护力度,推动合理适度利用”重要指示精神,实施世界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发展的文化遗产利用理念,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文化熏陶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素养;理顺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严格执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避免盲目建设、过度开发,减少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人工化、城市化干预;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开发文创产品、培育相关产业;加强系列遗产各遗产地之间的合作,做好与市场的对接,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共同推动遗产资源与社会教育、公共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改善鄂西北秦巴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经济状况,助推文化扶贫。
(四)加强科学保护理念曲宣传
篇3
西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最新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集约利用与优化城市地下空间,规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再生水、热力、燃气等公用设施管线的公共隧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融资、特许经营,及建设、运营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规划、市政公用、国土资源、环保、交通、水务、广电、公安、文物、城市管理、工信、安监、人防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管理工作,解决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加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资金投入,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资金和运营补助纳入财政预算。
第六条 发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建设、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第七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资金采取政府投资和多渠道融资相结合的方式筹措。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投资补助、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运营。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运营。
鼓励入廊管线单位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运营。
第八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其特许经营管理活动按照《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执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单位由市人民政府依法确定。
第九条 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具有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理资质的专业机构,作为政府监管部门的辅助力量,做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安全风险防控,提高工程质量。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十条 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地下工程管线普查的基础上,统筹各类管线实际发展需要,会同本级建设、市政、人防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和管线单位组织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一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应当与各类地下管线、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轨道交通、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合理确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明确建设规模和时序,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预留和控制有关地下空间。
第十二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区内的管线规划,应当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相衔接。已明确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线,不再保留另外规划的管线位置。管线单位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行地下管线施工。
已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新建管线应当入廊,既有管线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有序入廊。各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管线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做好管线入廊工作。
第十三条 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统筹考虑新城区建设、旧城区改造、地下空间开发、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因素,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长期建设发展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对年度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四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断面应当满足所在区域综合管廊规划确定的所有管线入廊的需求,符合入廊管线敷设、增容、运行和维护检修的空间要求,并配建检修通道,合理设置出入口,便于维护和检修。各管线单位应当以书面形式将入廊需求报送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五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应当配套建设消防、照明、通风、防洪、给排水、视频监控、标识、安全与警报、智能管理等规范要求的附属设施,考虑人防设防需求,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运行。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应当满足各类管线独立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需要,避免相互干扰。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穿越城市绿地的,管廊顶部覆土深度应当满足乔木正常生长需要。
第十六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严格履行法定的项目建设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市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责出具建设用地意见。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永久性标牌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确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进行。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提高管廊抵抗地质灾害能力。
第十八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竣工验收或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运营。
建设单位应当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西安市城乡建设档案管理条例》的规定做好工程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报送工作。
第三章 运营与管理
第二十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单位是管廊运营、维护的责任主体,对管廊进行运营和维护,并按约定向入廊管线单位提供管廊使用及维护服务。
第二十一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单位应当与入廊管线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入廊管线种类、时间、费用以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二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入廊管线单位应当向管廊运营单位交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具体收费标准,由管廊运营单位和入廊管线单位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
市价格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财政、建设、市政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指导意见,为管廊运营单位和入廊管线单位协商费用提供参考。市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依法对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实行政府指导价。
入廊费主要根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本体、附属设施建设成本,以及各入廊管线单独敷设和更新改造成本确定。日常维护费主要根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维修、更新等维护成本,以及管线占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空间比例、对附属设施使用强度等因素合理确定。
第二十三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单位在运营初期不能通过收费弥补成本的,市、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第二十四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单位负责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的维护管理,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运营、维护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落实安全保障措施;
(二)养护和维修共用设施设备,建立养护维修档案,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三)对管廊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巡查,并保持管廊内的整洁卫生、照明和通风良好;
(四)制定管廊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发生险情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管线单位进行抢修;
(五)统筹安排管线单位日常维护管理,配合和协助管线单位的巡查、养护和维修;
(六)定期向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管廊安全运营情况;
(七)保障管廊安全运行应当遵守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五条 管线单位负责入廊管线的设施维护和日常管理,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配合管廊运营单位做好管廊的安全运行;
(二)向管廊运营单位提交本单位管线安全运营须知,明确故障类型以及处置方式;管线使用和维护,应当执行相关安全技术规程;
(三)编制实施管廊内管线维护和巡检计划,并接受管廊运营单位的监督检查;
(四)施工时对管廊及管廊内已有管线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五)在管廊内实施明火、水电等作业的,应当征得管廊运营单位的同意,并符合消防要求;
(六)制定管线安全应急预案,并报管廊运营单位备案;
(七)按时交纳管廊入廊费及日常维护费;
(八)保障入廊管线安全运行应当遵守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六条 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需移动、改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施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七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内发生事故时,管廊运营单位和管线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并按照规定向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报告,并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第二十八条 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保护范围。
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提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单位认可的施工安全保护方案,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一)进行爆破、挖掘、打桩、顶进、降水等作业的;
(二)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或者拆除建(构)筑物的;
(三)其他可能影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单位可以对安全保护范围内的施工作业进行安全监测。施工影响管廊安全运行的,管廊运营单位有权予以制止,施工单位应当调整作业和安全保护方案,保障管廊的安全运行。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单位同意,不得擅自进入管廊。需要进入管廊的,应当向管廊运营单位提出申请。管廊运营单位应当派人员同时到场。
进入管廊施工、巡检、维修的从业人员应当服从管廊运营单位的管理,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管廊安全运行。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管线单位未经许可擅自进行地下管线施工的,由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二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建设单位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竣工后,未组织竣工验收或竣工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或对不合格的建设工程按照合格工程验收的,由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从事相关活动时,未向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未提供要求的施工安全保护方案,或者未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的,由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未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单位同意,擅自进入管廊的,由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建设、规划、市政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xx年3月13日起施行。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 电力、 通信、广电、 给排水、 热力、 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
目前中国仅有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沈阳等少数几个城市建有综合管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建设里程约800公里,综合管廊未能大面积推广的原因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意识、法律以及利益纠葛造成的。
篇4
旧城改造成为昆明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许多有价值的名人故居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毁于一旦。在对昆明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以及昆明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实证的角度,提出昆明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旧城改造;昆明名人故居;现状分析;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06501
昆明作为参与了、护国首义的重要省份以及抗战大后方的重镇,形成了众多的名人故居。它们是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弥足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城市越发展,它们的人文遗迹就越发珍贵。为了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避免旧城改造危及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名人故居,导致“建设性破坏”,进而开展对昆明名人故居的研究,无疑对昆明进一步打造文化品牌,扩大城市的文化影响力,有着现实意义。
1 关于昆明的名人故居
昆明名人故居是指近现代历史上,在国内外或某个领域有过重要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在昆明出生或居住过的房屋。目前,昆明共有32处名人故居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这些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及进一步的考察,本文选用不同领域具有代表性名人的故居共18处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内容见表1:
2昆明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无疑成为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昆明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其城市化的步履也是在不断的加快,旧城改造也成为昆明实现城市化的有力保障。同时,旧城改造中名人故居遭破坏的问题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1名人故居现状问题
第一,近年来,政府对名人故居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举措。18处历史名人故居中故居和聂耳故居维护相对比较成功并已对外正式免费开放,其他的16处有9处被保护利用,6处需要抢修,1处政府转由企业正在修葺中。但在这些被维修过的名人故居中发现,对故居建筑的“建设性破坏”较严重。由于多数故居在修缮以前建筑老化,有的部分房屋还被拆除,所以在重新修复后,文化内涵会有很大丧失,其历史文物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第二,在旧城改造中,将未被拆迁的名人故居移作他用。主要为商业用房、单位办公,或是居民生活用房。商业
用房典型的如利用名人故居经营餐馆,这固然可以产生相当丰厚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以房养房”,为保护提供资金来源,但商业气息掩盖了故居历史文化价值,也可能是对故居的一种无形毁坏。单位办公如被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政管理处所用的周培源故居等。虽然不会造成大范围的破坏或损毁,但是会加快建筑物的折旧速度,造成“慢性破坏”;私人拥有的名人故居如闻一多、朱自清故居,屋内木质的门、栏杆等已经槽朽,用泥土砌的墙和柱子也有了深深的裂缝。
第三,民众争议大的名人故居,如惠家大院、冯友兰故居等。在旧城改造的背景下,这些故居置身于荒草废墟之中,甚至被拆得七零八落。惠家大院只剩门楼可看;冯友兰旧居的外面围着用砖新搭建起来的墙,上面没有任何“名人旧居”的标志,一直荒废着,现状堪忧。
第四,在建筑环境方面,故居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旧城改造,许多地区插建了不谐调的多层建筑或者布置了其他设施,相关部门与开发商多考虑经济效益,未对区域中的故居建筑引起足够重视,无形中对文物建筑周围的环境氛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如聂耳故居保护区内周围多层新楼房的不断涌现,故居周边风貌已受到严重影响。
2.2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对名人故居重要性的认识问题。由于昆明的人文资源比较丰富,相关单位对名人故居没有足够的重视,或是持“重点点缀论”,认为留几处象征性的名人故居作为文保单位供参观即可。同时大多数名人故居又位于旧城的地段,在旧城改造期间为了城市片区的协调发展而故居面临被拆除的命运。因此,不顾科学,急功近利,追求眼前短期效应,是名人故居保护得不到应有重视的根本原因。
其次,保护资金的问题。保护资金的紧缺成为名人故居修复、维护和保养的最现实的瓶颈之一。如林徽因、梁思成故居户主介绍,自2004年文物部门对故居修缮后,相关部门没再给维护补助,而将来的维修和管理,屋主因资金问题也暂没作考虑等。
最后,故居产权不同,在旧城改造中专门管理部门与管理办法缺失的问题。故居的产权人在旧城改造中单从自身利益出发,借用属于自己产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名气或文化气息搞商业活动或是他用,作为文物管理的职能部门,他们并没有直接的干涉权力,只有监督管理的权力。这些都使得昆明名人故居在如今的处理上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
3昆明名人故居保护的几点建议
3.1充分发挥政府的决策和带头作用首先,政府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昆明已经首次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强化了对名人故(旧)居的管理,说明了政府对名人故居保护的重视。但最重要的是要把政策落实到位。对于每一处名人故居都应有具体的有前瞻性的保护计划和措施,并有监督和视察的队伍,定期巡查工作,随时掌握对故居保护的现状情况,发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制定相关约束条例。对于私人拥有的名人故居,需制定相关的约束条例,进一步强化使用单位的保护意识,约束其真正负起保护的责任。特别是将故居变成餐馆、茶室等场所的单位或个人,监督部门应当定期视察其安全性,防止火灾等情况对名人故居造成毁灭性破坏;另外,对于利用名人故居的单位不能只以盈利为目的,还应规定开辟与名人故居历史人文相关的展览区域供人参观。
最后,建立社会反馈机制,全民监督。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反馈机制,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实行全民监督管理。在旧城改造中,对于故居的保护,只有政府相关单位以及整个地区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政府应该将信息透明化,鼓励民众参与。
3.2更加重视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功能性
一方面,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建立公众保护团体这一公众自治组织,可以由专家学者、热心人士、昆明当地居民、企业等组成,此团体要在昆明历史名人故居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筹募资金、进行相关培训和鼓励个人保护行为等活动有效地影响保护的决策。现实表明,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公众对参与决策的意识很淡薄,因此需要调动公众参与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对于保护资金的问题。政府(为主)+企业(重要力量)+名人后代等社会力量的捐赠模式,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主要鼓励企业和个人提供赞助,特别是借助公司力量,如龙云灵源别墅就是由个人赞助维修保护,成为民营博物馆。因此从共赢思路出发,用名人故居有关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作为资本,吸引社会资金,以“谁使用,谁维修,谁收益”为基本原则,多元化地投资、维修、保护名人故居。还可以仿效英国首创的国家遗产彩票基金制度,建立名人故居彩票基金,建立比较完善的官方与民间合作的保护机制等。
3.3进一步运用合理的保护手段做好保护工作
对已被列入文保单位的名人故居:第一,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原汁原味地维修现状较差的名入故居――全貌保护其外观、结构、布局和内部装修,不作移动,以真正体现名人故居昔日的风貌;第二,注重周边环境烘托。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以名人故居为辐射中心,向外扩散,形成特色历史风貌的辐射面。同时,多开发一些与名人故居建筑、环境风格相近的建设项目,使名人故居与周围房屋环境之间衔接过渡得更加充分、更加协调,旧城改造成的新城风貌更具文化特色;第三,名人故居被闲置,其建筑毁坏更快。从昆明实际情况来看,对名人故居最好的利用方式还是用作纪念馆、博物馆,并与旅游相结合。而纪念馆、博物馆的建设应跟上当今国内外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趋势。从观众定位、内容体系、总体氛围、陈列手法、科技运用等入手,塑造成熟的文化理念。提高名人故居的丰富性、生动性、可看性,使观众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尚未被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在旧城改造中要作为历史建筑实行挂牌保护,对维修和保护这类名人故居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相反,对破坏者应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并严格执行。
参考文献
[1]张才洪.历史街区保护开发的市场化模式探讨[J].天津大学学报,2008,(11):5657.
[2]沙蕾.南京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及产品开发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报,2004,(10):19.
[3]项文惠,周公宁.杭州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刍议[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1,(4):6670.
篇5
按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集中突破”总体要求。采取拓建县城绿地与管养维护相结合,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原则。生态造林与园艺造景相结合,县城公共绿化与庭院绿化相结合的办法,增加县城绿量,提升园林绿化品味,完善县城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生态良好的省级园林县城。
二、目标要求
年全面实现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的各项目标任务。向国家级园林县城的目标逐步迈进。具体指标如下:经过努力。并创造条件。
一)园林绿化建设
1县城绿化覆盖率从现在27.3%增加到3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从现在22.7%增加到25%以上;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从现在15.6平方米增加到18平方米。
2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城区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低于15%;次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15%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小于35%
3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达到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0%花园式居住小区”占到总居住小区的40%以上。并辟有休闲活动园地;旧居住小区改造.
4绿化合格单位”含花园式单位其中“花园式单位”占15%以上;县城主干道沿街单位45%以上实现拆墙透绿。占到单位总数的50%以上。
5县城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到县城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县城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到50%以上。
尽责率达到80%以上。6全民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
7城市维护资金用于绿化养护的支出不低于15%
8县城公共绿地布局合理。维护良好。特色鲜明;公园设计建设突出植物景观,干净整洁。公园绿地面积占到公园总面积的70%以上,绿化植物呈现多样性,富有特色,维护管理良好;县城广场绿化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美观,突出县城特色,并与周围环境协调。
二)生态建设
水源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县城建成区内的河渠按照规范要求全面整治改造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县城大气污染指数在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天数超过280天。
三)市政设施建设
县城道路亮灯率达到98%以上;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用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实施县城环卫设施建设经营市场化运作并成效显著。燃气普及率达到50%以上;县城道路照明装置率达到98%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县城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完善。
三、主要任务和责任单位
一)修订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加强绿化建设管理。
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善,同时。落实绿化强制性指标,充分结合县城历史、文化、自然景观资源。完善《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指导县城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山体绿地、附属绿地的合理布局与建设。加强建设项目的绿化工程管理。严格执行“绿线”管理制度,确保县城绿地系统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
二)大力实施县城绿化工程。增加县城绿量。
点、线、面结合。高、中、低兼顾,坚持以“树”为主、灌”为辅、草”次之的原则。乔、灌、草配套。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花卉,适当采用园艺造景手法,建设南北滨河公园、水上公园、洛河风情线、二郎山生态公园、东城区绿地公园等绿色生态网,做到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林”营造“春有绿、夏有荫、秋有花、冬有青”绿化景观,全方位构建省级园林县城。
1扩大道路绿化覆盖率。
对城区东、西大街、南北滨河路、新徐路、环城东西路、文化路、车站路、南北巷等道路内枯死、缺损的行道树按照原品种、标准进行补栽、修复。
2增加公共绿地的面积。
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以绿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绿化理念。绿化建设过程中,全面完成二郎山生态公园建设任务。使绿化植物群落错落有致。把建筑小品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融合,赋予绿地建设人性化的内容,丰富城市绿化的韵味和品味。
3持续开展面山绿化、防护林绿化。
持续开展南北面山绿化、防护林绿化工程。真正形成南北绿色屏障。以每年“植树节”为依托。广泛发动。
4搞好河道整治。
围绕洛河风情线建设。清除积存垃圾。抓好城区河道的环境整治。
5加强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的管护。
对县城已建成的各公园、广场进行修葺完善。严肃查处非法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破坏园林绿化设施的事件。补植枯死、缺损的树木和草坪。健全绿化管理法规和制度。
三)全民动员。营造城市绿色空间。广泛参与。
实施每年新增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平方米、每年新增其它绿地20万平方米以上的绿色行动计划”保持县城各项园林绿化指标的逐年增长。
1创建园林单位。
督促城区临街、沿路单位拆除围墙和破旧房屋。增大城市绿视空间。由各沿路、临街单位对院落内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进行绿化美化,1实施拆墙透绿工程。通过拆墙透绿、植树增绿、拓荒建绿、见缝插绿、破硬还绿等途径。修建铁艺栅栏。增强绿视效果。
组织街道办事处重点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和住宅小区的绿化建设。其中先进单位占到20%以上。2抓好园林单位创建工作。由县绿化委员会牵头。创建一批市级“园林单位”园林式单位达到70%以上。
2提升居住小区绿化品位。
居住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要明确责任、落实资金、采取有力措施、保持绿化设施完好。小区内一切可用于绿化的用地均要绿化。花园式居住小区达到50%以上。并积极发展垂直绿化。积极组织创建花园式居住小区。
3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广泛动员。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植树节”为依托。全民参与。全方位拓展县城绿色空间。
4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活动。
营造全社会爱绿、护绿、建绿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活动。构建立体型、复合型的绿色空间。广泛发动群众。推广县城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和室内摆花养草。
5促进苗圃建设。
大力发展绿化苗圃和绿化基地建设。县城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花木自给率达到80%以上。提高生产绿地和绿化苗木自给率。年全县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到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四)加强文物景观保护。提升绿化品味。
1保护文物古迹、著名景观。
进一步加强对3A级国家森林公园云崖寺、紫荆山公园和陈家洞、朝那湫等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的保护修缮和利用。尽可能保留原有历史文化古迹的历史信息,遵从“重在保护、合理开发”方针。落实保护的具体措施。保存完整的历史脉络和风貌。
2保护古树名木。
明确责任分工。严禁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积极采用先进科技成果,进一步健全古树名木保护档案。落实有力措施。做好古树名木的复壮、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古树名木的保护水平,发挥古树名木的良好景观特征。
五)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要把县城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县城的总体功能和承载水平。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步伐。
1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严格执法。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抓好城区垃圾的扫除清运,积极落实门前环境卫生“三包”责任制和其他卫生责任制。加强管理。深入推进环卫设施建设经营的市场化运作。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
2运营污水处理工程。
争取年完成县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可研立项批复。抓好污水管网的改造与建设,积极向上汇报衔接。年前建成污水处理厂。年管网面积普及率达到95%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
3完善燃气工程。
积极做好城区管道燃气工程项目建设。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30%以上。年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50%以上。
4实施集中供热工程。
要继续加强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推广供实行分户供热。
热计量化。以控制尘污染、燃煤及粉尘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等为重点。使县城大气污染指数为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天数超过280天。减轻城区大气环境污染。
5加强水质保护。
确保主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年供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以保护饮用水源、治理河流污染为重点。实现县城供水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增长。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
水源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6配套亮化工程。
制订具体的建设和管理办法。定期对路灯进行维护,继续实施城区亮化工程。推进临街已建建筑的亮化改造。不断增强县城夜间景观效果。城市主干道灯光亮化率达到98%以上。
六)加强城市管理。整治市容市貌。
严格执法。以整洁的环境卫生、崭新的市容市貌、良好的公共秩序迎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验收。制订实施户外广告管理规定,积极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管理。结合城市街景改造和环境整治,对城区的户外广告、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交候车亭等实施规范管理,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和完善县城主次干道的无障碍设施;进一步加强公厕建设和公厕管理,合理布局,完善设施。
四、组织领导
五、工作步骤与工作措施
一)统一认识。靠实责任。要充分认识到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对于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促进县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全新的发展观,把行动、措施落实到创建工作中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分解任务,分解指标,靠实责任,分工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要上下配合,多方联动,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创建省级园林县城需要全县人民的参与和支持。使创建工作成为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市民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活动。同时,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的重要意义和有关城市绿化的法规政策。要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要把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作为年终考核、文明单位评比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查。
三)广辟渠道。加大投入。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各方筹资为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突破园林建设由政府包办的模式。实行“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园林绿化企业,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对有收益的园林建设项目,努力开辟和扩大利用融资渠道,通过合资、合作、推行股份制等市场运作的形式多方筹资建设。通过宣传和引导,鼓励动员苗木生产大户发展县城苗木基地建设,特别要结合县城生态林带建设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建设大型苗木基地。要严格各项绿化收费,对政策规定收取的易地绿化费、绿化补偿费、绿地临时占用费和毁坏绿化的罚没收入等要按规定收足,全部用于园林绿化建设。
篇6
下梅村的基本情况
下梅村位于武夷街道东南方,四面环山,交通便利,距景区十三公里,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0000余亩,耕地面积3769亩,总户数557户,总人口2194人,三个自然村,共有十三个村民小组。2001年1月20日被列入省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2002年2月29日在市委、市政府作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下梅民俗文化旅游公司,以“政府搭台、公司唱戏、业主为本、全民参与”十六字为根本,在村委会和旅游公司共同努力下逐步走上正轨。为了把下梅村旅游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在一次牵头与旅游集团公司、武夷街道、下梅村委会组成现在的武夷山下梅文化民俗旅游责任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450万元。
下梅村民俗文化旅游潜力
下梅村划分为街南、街北,村内明清风格的古民居保存完整,有30余幢,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等形成以邹氏家祠、邹氏大夫第、隐士居、儒学正堂、参军第、闺秀楼、施政堂、西水别墅、西水庭院等为代表的集砖雕、木雕、彩绘艺术于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下梅民居建筑结构以砖木为主,石砌墙基,柱础以木为主,利用挑梁减柱,扩大屋宇建筑空间,屋内一般为二厅三进或三厅四进,东阁西厢,书屋楼台一应俱全。结合精巧的闺楼、书阁、花园、经堂、厢房是下梅古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下梅民居的独特风格。为了采光、集雨、通风,各民居都设置了四方天井,一重天井一重厅,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井下一般都摆设长条石花架,供户主养花、赏花。下梅民居外部结构以高大的风火墙为主,体现村民封闭、保安的意识。风火墙上多绘有二方连续彩画,意蕴高雅。这些彩画至今仍绚丽清晰,经数百年风吹日晒而不褪色,令人不禁为古匠人的高超技艺和优质颜料叹服不已。各民居的排水设施以地下涵沟为主,户户相连相通。民居布局错落有致,里弄纵横,巷道曲折,铺以河卵石路面,古朴雅洁。素有“文史精品古村落”之美称。作为“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的下梅村在弘扬传统茶文化的同时,还保存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包括节庆、宗教活动、庙会以及民间演艺活动,如祈水到设施神、祈茶社、“分龙节”、洗佛仔、秤社公、十番锣鼓、接灶神、接春、祭祖及吃清明粽、剪纸、舞龙、唢呐等,2006年9月16日,经国家建筑部、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下梅村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着力打造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一)学习参观取经。
祖辈都是农民,至今成立旅游公司搞旅游,两委成员和公司成员心中都没底,由下派书记丁海祥组织两委、公司成员、业主以及热心支持下梅发展旅游村民代表共20余名分批两次到安徽西递宏村考查学习取经。
(二)动员村民开展旅游。
整治当溪环境卫生,当溪两边街面住户不许乱放杂物,卫生要整洁,拆除旅游路线中不规范厕所,积极引导村民讲礼貌、讲卫生、树新风。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一)成立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招聘4名保洁员,修建垃圾焚烧炉一座。公司还聘请老年协会成立一个卫生巡逻队,每天安排人员对旅游路线进行巡查,同时对乱扔垃圾的农户进行劝导,与旅游路线的村民签订门前卫生责任状,对遵守制度的村民每年每户给予50元的奖励,村两委成员、公司成员、老党员、景点户户主包干自家周边卫生,加强对保洁员的清扫力度,禁止村民在旅游路线乱晒衣服、乱堆放杂物等,投放垃圾桶100个。修复当溪上游引水渠,提高当溪水位增加当溪景观。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游客的增加,解决处理好车辆停靠,随着游客的增加,解决处理好车辆停靠,投资修建1900平方米停车场,修建一座公厕,修复当溪两边美人靠,投入资金10万元,打通了邹氏家祠至大夫第旅游通道,清理当溪,铺设鹅卵石河道,仿古改造当溪两侧游览主道和景点游览道,修复当溪乾、坤二井石井栏,树立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碑,仿古改造连接当溪南、北街的三座小桥,修复晋商茶馆门楼、展厅,仿古修复邹氏家祠24孝门、抱柱对联、牌匾、古民居及闺秀楼危墙修复,已投入近约100万元。
(三)市场营销。举办了“晋商万里茶路”起点揭牌及旅游线路启动仪式活动,并利用下梅晋商万里茶路起点优势资源,通过加强与社旅企业的联系和采取各种形式,不断加大下梅的力度,下梅已形成茶文化旅游线路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司与CCTV2006年“赢在中国”五强品牌、同程网(中国最大旅游交易平台)合作。通过这一新兴媒体广泛宣传张贴,及时下梅旅游信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到下梅旅游观光,进一步拓展一发消费市场,达到双赢加盟,《时尚之旅》旅游俱乐部充分利用“时尚之旅俱乐部”平台,扩大对下梅宣传,在《海峡西岸绿色生态之旅》专辑旅游媒体上,推出下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品牌,利用海峡西岸各地旅游发展的平台,推介宣传下梅的旅游景点,利用武夷山区位优势,发动户外宣传广告牌(如火车站出站台口的重要位置),让更多的游客更全面地了解下梅,借助2007年“走进双遗产聚焦武夷山”全国主流电视媒体采风活动,积极配合20多家电视台到下梅进行专题拍摄,提高下梅晋商茶文化、民俗文化的知名度,积极主动配合各旅行社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中旅、国贸、山水、铁旅等二十家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开拓了客源市场,与武夷数字武夷合作,建设下梅民俗村旅游宣传网站,积极参与各种新闻媒体活动,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推介下梅村。
(四)队伍建设。公司组建以来,非常重视队伍的建设,督促员工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讲解员进行一年一度的培训,提高讲解员讲解水平和服务意识,认真组织员工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请专家学者为示范进行文化知识的培训,学习《公司法》、《合同法》、《公司章程》和《公司管理办法》,特别督促学习武夷山民俗文化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梅村的人文历史、晋商茶文化,提高员工的人文素养和综合服务水平。
(五)抓好安全,构建平安、和谐企业。继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每月定期对旅游线路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清理安全隐患;在旅游黄金周期间,针对给团旅客和自驾车游客较多的情况,公司认真处理好村民生活与游客停车、游览之间的关系,确保无一起游客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司积极协助各级政府,做好古民居业主提高保护意识的宣传,以杜绝古民居发生火灾、倒塌等事故的发生,公司加强汛期的旅游线路的安全管理,在汛期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六)业主受益分配。业主根据对游客的态度好坏,卫生是否整洁、游客对党员价值评价高低、业主自评和互评综合一起,然后按公司年承诺规定的基数评出业主的效益。
篇7
浙江省城市道路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建成区、建制镇和独立工业区范围内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街坊路等道路设施和桥梁设施。
道路设施包括:车行道、人行道、街巷道路、楼间通道、路面边缘至现有合法建筑物之间的土路、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隔离带,以及路肩、人行道护栏、车行道隔离栏、安全岛、道路两侧边坡边沟、照明设施、路名牌、吨位牌等附属设施。
桥梁设施包括:跨河桥、立体交叉桥、隧道、涵洞、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以及桥孔、挡土墙、桥栏、人行扶梯、照明设施、桥名牌、限载牌、收费亭等桥梁附属设施和城市桥梁安全保护区域。
已征用的城市道路、桥梁建设用地和局部拆迁退线后道路建设用地,属于本办法所称城市道路范围。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路政管理及其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条例》和本办法。
第四条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以车辆、行人通行为主要功能的通道。
第五条 城市应当建成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布局得当、结构合理的干道网和比较完备的公共交通系统,有条件的大城市应当建成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系统。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政工程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各级计划、规划、财政、国土资源、公安、交通、价格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第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依法使用城市道路,对破坏城市道路的违法行为有权制止和举报。
对保护城市道路有功的人员,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市政工程、规划、公安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编制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应当与城市信息网、电力网及各类管网的专业规划相协调。
市政工程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制定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市道路的新建、改建、扩建,必须符合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
第九条 城市道路建设资金按下列渠道和方式筹集:
(一)财政拨款;
(二)从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
(三)国内外贷款;
(四)社会资助;
(五)其他。
第十条 使用贷款或者集资新建的大型桥梁、隧道等,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收取通行费,专项用于偿还贷款或者集资,并接受财政、价格、审计部门的监督。
政府鼓励国内外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按照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年度建设计划和城市道路技术标准、规范,投资建设大型桥梁、隧道。
第十一条 城市道路范围内的信息网、电力网及各类管网设施的建设计划,应当与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相协调,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城市道路与铁路相交的道口建设,其技术条件必须符合城市道路及铁路的技术标准;需要建设立体交通设施的,城市规划应当预留建设位置,并逐步建设立体交通设施。立体交通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投资,由市政、规划、公安等有关部门共同商量确定。
跨越江河的城市桥梁和隧道建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
第十二条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前,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部门应当共同制定疏导交通的措施。
第十三条 新建、改建城市道路涉及公路时,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应当事先征求交通主管部门的意见。按照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改建、拓宽城市道路和公路的结合部,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资金上给予补助。
因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涉及公路转为城市道路的,其改建工程应当纳入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由市政工程主管部门会同交通、规划、公安等部门负责改建工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改建工程的资金予以保障。
第十四条 城市道路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和资质证书,并按照资质等级承担相应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任务。
城市道路的勘察、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并且应当按照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预留绿化用地和建设无障碍设施。
第十五条 城市道路的名称以及各类标志,应当统一、规范。具体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六条 城市道路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城市道路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竣工验收报告等有关文件报送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备案。
建设工程承包单位应当对已交付使用的城市道路实行质量保修,保修期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保修期内出现质量问题,或者由于工程质量问题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有关责任单位负责保修或者赔偿。
竣工验收及备案管理、质量保修的具体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十七条 城市道路应当按照其设计功能合理使用,不得随意改变。确需改变车行道、人行道使用功能的,应当征得市政工程、规划、公安等部门的同意,并按照技术标准,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城市道路安全、正常、合理的使用。
第三章 养护和维修
第十八条 城市道路的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定期对城市道路进行养护、维修,确保养护、维修工程的质量。因城市道路破损,影响车辆、行人安全和正常通行时,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应当责成责任单位及时进行养护、维修。
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养护、维修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应当责成养护、维修责任单位或者产权人限期改正,保障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完好。由于养护、维修不及时,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和产权人以及管理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 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区内的道路,由产权单位或者其委托的单位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负责养护、维修,并接受市政工程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产权单位无偿移交产权,符合市政工程主管部门接管条件并办妥接管手续的城市道路,由市政工程主管部门负责养护、维修。
第二十条 城市道路各类管线的产权单位和城市道路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加强对道路各类管线及附属设施的管理;发现管线及窨井盖等附属设施缺损时,应当立即补缺、修复或者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无法立即补缺、修复的,应当在发现或者接报之时起24小时内进行补缺、修复。
第二十一条 公共汽车、电车、专线客运车以及其他固定线路的客运班车的站点设置或者移位,应当征得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同意。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对设置站点的部位进行加固,加固费用由设置单位承担。
第二十二条 各类工程建设可能损坏城市道路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前与市政工程主管部门签订保护协议。
第二十三条 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道路养护技术的研究,提高养护技术水平。根据实际的养护技术水平,确定合理的养护周期,加强日常保养工作,及时处理破损,保持道路良好的使用状况,提高道路设施的完好率。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统一安排城市道路养护、维修资金。
第二十五条 城市道路养护维修专用车辆,应当使用统一标志;执行任务时,在保证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和行驶方向的限制。
第四章 路政管理
第二十六条 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依法行使对城市道路及其设施的管理职能,依照法定职权查处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城市道路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修筑出入口、搭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明火作业、设置路障;
(二)在道路上打砸硬物,碾压、晾晒农作物和其他物品;
(三)车辆载物拖刮路面,履带车、铁轮车以及超重超长超高车辆擅自在道路上行驶;
(四)在道路上排放污、废水,倾倒垃圾及其他废弃物,堆放、焚烧、洒漏各类腐蚀性物质;
(五)在道路上搅拌水泥、砂浆、混凝土以及从事生产、加工、冲洗等有损道路的各种作业;
(六)机动车在非指定的城市道路上试刹车、停放以及在人行道上行驶;
(七)在道路、路肩和道路两侧挖掘取土;
(八)偷盗、收购、挪动、损毁管线、窨井盖等道路附属设施;
(九)其他损坏城市道路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城市桥梁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占用桥面,在桥面上停放车辆、机动车试刹车、设摊;
(二)擅自在桥梁范围内设置广告牌、悬挂物,以及占用桥孔、明火作业;
(三)履带车、铁轮车、超重车擅自上桥行驶,利用桥梁设施进行牵拉、吊装等施工作业;
(四)搭建妨碍桥梁使用和养护、维修以及景观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五)在桥梁上架设压力在每平方厘米4公斤以上的煤气管道、10千伏以上的高压电力线和其他易燃易爆管线;
(六)其他损害、侵占桥梁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道路,下列情况确需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报经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按核定的收费标准缴纳城市道路占用费后,方可占用: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集贸市场;
(二)施工建设的临时辅助场地;
(三)临时经营性设施;
(四)设置临时停车场(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有计划地清退占用城市道路的集贸市场、停车场(点),恢复城市道路设施功能。
第三十条 经批准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用途和期限占用;占用期满后,应当及时清理占用现场,恢复城市道路原状,并接受市政工程主管部门检查验收。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挖掘城市道路。因工程建设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纳入城市道路挖掘施工年度计划,并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挖掘;
(二)挖掘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围设施;
(三)按指定的地点堆放物料;
(四)不得压占检查井、消防栓、雨水口等设施;
(五)涉及测量标志、地下管线、文物保护标志等设施时,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不得移位、损坏;
(六)需要限制车辆行驶或者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的,应当事先报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七)挖掘工程竣工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拆除临时设施,恢复道路功能,并通知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检查验收。
第三十二条 城市道路占用费和挖掘修复费,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城市道路设施的维护和修复,并接受财政、价格、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城市道路占用费、挖掘修复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价格部门会同财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三十三条 在城市道路边线两侧30米范围内进行打桩、取土、爆破、基坑开挖等施工作业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将有关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报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备案,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接受市政工程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因施工作业造成城市道路损坏的,建设单位应当负责修复或者赔偿损失。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行政处罚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市政工程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20xx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市政工程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元以上20xx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由市政工程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20xx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经市政工程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制止,当事人拒不停止或者改正违法行为的,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可以暂扣与违法行为有关的机具及物品。暂扣机具及物品的,应当出具合法有效的暂扣凭证;无合法有效的暂扣凭证的,当事人有权拒绝。
第三十九条 罚没款的收缴和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对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纪律或者行政处分:
(一)对依法应当受理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违反规定采取强制措施,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
(三)违反规定征收财物、收取费用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
(五)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六)其他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行为。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
城市道路的要求现代的城市道路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城市的有机活动。为了适应城市的人流、车流顺利运行,城市道路要具有如下内容:
1.适当的路幅以容纳繁重的交通。
2.坚固耐久,平整抗滑的路面以利车辆安全、舒适、迅捷的行驶。
3.少扬尘、少噪声以利于环境卫生。
4.便利的排水设施以便将雨雪水及时排除。
5.充分的照明设施以利居民晚间活动和车辆运行。
篇8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质地理条件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奇异独特甚至是世界上唯一的地质遗迹。包括各种岩溶、丹霞、火山、冰川、海岸、花岗岩奇峰等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典型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以及丰富多样的古生物化石等。在东北,黑龙江五大连池有“中国火山博物馆”之称,吉林长白山火山地貌景观,内蒙古克什克腾不仅有美丽的大草原,而且有神奇的地质地貌景观,美丽的湖泊河流和火山遗迹;在华北,发育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古生物化石产地,如天津蓟县的前寒武纪地质剖面,蓟北、辽西中生代热河动物群、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遗迹、山东山旺中新世化石群、二连的恐龙化石群,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还有著名的中岳嵩山,不仅文化遗产丰厚,而且在地质学上是世界上典型的前寒武纪构造运动和地层遗迹等;在西南,云南路南石林以千姿百态的岩溶峰林引人入胜,澄江动物群以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展现了寒武纪早期地球生命大爆发的过程,还有贵州织金溶洞,川西北龙门山的飞来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高大挺拔的喜马拉雅山等;在西北,有秦岭北麓的翠华山的山崩地貌奇观,秦岭地区的高山峡谷、独特的风蚀地貌和冰蚀地貌,雄伟的西岳华山,还有著名的矿产地如白云鄂博、甘肃白银、金川等;在东南,湖南张家界以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独娇天下,旅游胜地江西庐山有著名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广东仁化以奇特秀丽的丹霞地貌引人入胜,福建漳州有以“火山盆景”著称的滨海火山景观,福建和浙江独特的沿海海蚀地貌,还有大型矿产地紫金山、西华山等。这些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它们在生物演化及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客观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地质遗迹的保护
1.1国际地质遗迹的保护概况
国际上对地质遗迹保护十分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地质遗产工作组,专门负责全球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视,其中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地质遗产保护管理工作领先,它们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国际上对地质遗迹保护的通行做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4月提出了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目标是每年建立20个,全球共创建500个,并建立全球地质遗迹保护网络体系。
1872年美国率先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为了保护间歇性喷泉和美丽地质景观及生物多样性,并逐渐制定了利于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后又陆续建立起大峡谷,夏威夷火山、猛犸洞和大沼泽地等380处国家公园。随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陆续建起了国家公园,如加拿大的阿尔波特恐龙国家公园、冰川国际和平公园等,日本的拜神山地和屋久岛国家公园,英国的吉安特考斯威国家公园,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印度的恒河三角洲,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等。现今,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1.2我国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宝库中享有盛名。我国十分重视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地质遗迹多是作为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中的一项保护内容。1987年,出台了《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的规定》,我国开始建立了第一批独立的地质自然保护区。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5年出台了《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2000年8月25日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2000年10月,对全国18个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材料和单位的答辩进行了评审,最后同意石林、张家界、庐山等11个申报单位为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2001年,国土资源部又继续审定批准了第二批33个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7月29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2004年2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河南王屋山、四川九寨沟、浙江雁荡山等41处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至此,我国的国家地质公园已增至85处,分布在30个省(区、市)。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最多的省份是四川、河南、福建、安徽、云南、河北等。2005年6月开始申报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按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01-2010)》,从2001-2010的10年时间里,我国将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310处,并力争使5至8处纳入世界地质遗产名录。目前我国已经有12处(全球世界地质公园总数33个)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门积极推进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职能逐步向基层延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地质遗迹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02年7月1日起实施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钟乳石资源条例》,广西国土资源部门积极与海关配合,查处了大批走私古生物化石及钟乳石案件。各省积极编写地质遗迹保护建设规划,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地质遗迹保护。一些省还开展了地质遗迹调查和评价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国家级、省级、县(市)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426个,其中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形迹46处、古生物化石36处、地质地貌景观344处。近年来,保护区及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主要有如下保护形式:(1)国家地质公园。它是指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珍奇或秀丽景观特征的自然保护区。这些特征是该地区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形成过程的典型代表;(2)独立的地质遗迹保护区;(3)含地质内容的自然保护区;(4)国家风景名胜区中的地质遗迹;(5)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地质遗迹;(6)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猿和古人类遗迹;(7)矿山公园。矿山公园是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等特定空间地域。今年6月,全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开始申报并建立。
1.3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国民的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比较模糊,致使许多有价值的地质遗迹被人为地破坏,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是:一是地质遗迹保护法规不健全,现有法规执法力度不够,滥采滥挖,甚至到保护区内非法采集生物化石进行非法买卖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地质遗迹保护经费严重不足,有效的保护设施和保护工程不能及时上马,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遗迹破坏仍然很严重;三是对地质遗迹保护认识程度不够,重开发轻保护,造成其他类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内地质遗迹不断破坏;四是地质遗迹资源的基本状况不清,缺乏系统、完整、翔实的基础资料;五是地质遗迹保护区数量过少,许多有价值的地质遗迹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六是相关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责不到位,管理权属不明确,管理涉及林业、旅游、文物、卫生、海洋等多个部门,出现政出多门和相互推诿现象;七是宣传力度不够。
1.4地质遗迹保护对策和措施
(1)开展全国地质遗迹调查和评估。摸清家底,建立资料档案和地质遗迹数据库,统筹规划,实行合理分级保护。
(2)加强各级领导对地质遗迹保护的责任,明确各部门管理权属。必须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其次,理顺各级各层次间的领导体制以及明确其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职能。
(3)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法规。结合地质遗迹发育的特点深入探讨、拟定法律法规。力求做到依法行政管理,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对于新出现的问题,拟定新的法规及有关新的管理规定。进行包括地质遗迹保护在内的地质环境综合评价,遏制重要地质遗迹的破坏。
(4)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集地质遗迹保护资金,国家和地方重要地质保护纳入国家与当地财政计划。建立示范保护区,带动其他保护区的建设。积极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各方面的投资进行地质遗迹保护。
(5)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并把我国的独特的地质遗迹和有关的管理经验推向国际。
(6)大力开展地质遗迹科普宣传工作。由于地质遗迹保护的公益性,应广泛开展地质遗迹保护的宣传。在宣传工作中加强地质遗迹知识的科学普及,提高全体公民自觉保护地质遗迹的意识。
(7)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监督,加大古生物化石出入境的管理。
(8)加快国家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设。许多地质公园不仅是地质遗迹研究基地,地质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广大旅游者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地质遗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并不排斥对其的合理开发利用,目前,我国境内的一些地质遗迹资源区,由于成功地执行了保护与利用、学术与科研、旅游与开发一体化的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从而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要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只有保护好地质遗迹才能为旅游活动提供基础和前提,地质遗迹一旦遭到破坏就失去了作为旅游资源的条件。我国的地质遗迹,有很多都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还涉及到开发后的环境、社会、经济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应先予以保护而后逐步开发,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
开发是目的,不开发资源,社会经济就无从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地质遗迹资源必须通过开发利用,才能招揽游客,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能具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导,是促进旅游资源价值充分体现的手段。地质遗迹保护是需要投入资金的,有的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对中央财政是一种负担,资金不足导致保护工作难以有效进行。将地质遗迹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既发展了地方经济,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同时,开发地质遗迹资源促进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收入的一部分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地质公园,用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改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有助于地质遗迹的保护。
(2)地质遗迹资源开发,要实行总体规划。在开发之前,要制定科学的地质遗迹开发利用方案,以防止出现公园建设城市化的倾向,防止生态系统固有的自然性和优美性遭受破坏;在开发利用阶段,监管部门要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破坏地质遗迹的行为,避免为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过度开发,造成资源、环境的破坏;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地质生态旅游的新概念,使人们对大自然充满尊重、热爱,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关注、重视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目前,我国许多地质遗迹区已经先行开发成旅游区、旅游景点或疗养基地等,对已经开辟成旅游区的地质遗迹区,应把旅游开发与遗迹保护合理地统筹规划,对未开发旅游点的保护区应考虑制订旅游开发规划。
(3)生态保护和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并举。随着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立,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会得到很大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得以恢复,进而可以形成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因此,在论证与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同时,应进行生物资源的调查及其开发利用规划。在建立保护区后,应使其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研究示范区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区。
(4)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要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地质遗迹是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文化学术价值;自然遗迹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存在着巨大的旅游价值,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5)地质遗迹资源的旅游开发要科学普及到位。在游客中心、博物馆、展示厅、标本陈列室有标本和科研专著、科普读物、科普小册子、画册、照片、幻灯片、光盘、纪念品、工艺品展示与出售。这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公民的参与和保护地质遗迹的自觉性大有裨益。结合实地参观和光电或多媒体演示,使游人在欣赏游览的同时,获得不少地学知识。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科技咨询等活动是地质遗迹资源科技开发的重要内容。在缓冲区和试验区建立教学实习、实验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广泛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是充分发挥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
篇9
我受县政府委托,现就*县城镇化建设情况向本次委员会报告,请予审议。
近年来,我县的城镇化建设在县四大家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别去年以来,城建工作被列为县四大重点工作之一,城建投入增加,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使我县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县地处豫西南边陲,南阳盆地中心,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乡镇,总人口万。近年来,我们按照“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品位、完善功能、服务经济发展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总体要求,确立经营城市理念,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抓规划龙头带动,抓建设扩大规模,抓管理提高水平,抓项目促进发展,抓创新激发活力,抓队伍树立形象,突出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万,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城区已形成五纵八横的道路骨架,道路总长度公里,硬化率达%,自来水普及率%,绿化覆盖率%。在县城的辐射带动下,全县小城镇建设也呈现出勃勃生机,镇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镇区道路条公里,硬化率%,各类封闭综合市场个,供水普及率%,绿化覆盖率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建制镇由年个增加到个,一批新型小城镇正在形成,其中,市三星级小城镇个,市一星级小城镇个,同时新甸铺镇和歪子镇被南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重点镇。自年以来,连续5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县城;年被首批命名为全国县城规划先进县;至年,连续七年获得省“三优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称号;年、年又荣获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和市政府授予的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和“优胜县城”称号,年被建设部、省建设厅、南阳市人民政府授予城市环境整治“优秀县城”和“优胜县城”称号;年被省确定为个推进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市)之一,被市政府评为城市管理先进县、城市建设先进县;××年被南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城市管理先进县,××年两个城建引资项目参加市政府“两节一会”的签字仪式,花卉展评被市政府评为一等奖。
二、城镇化建设进展情况
(一)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目标,高起点规划,提升城市品位
近几年,在城镇规划中,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在修编城镇结构体系时,坚持城乡全方位统筹规划,构筑城镇体系的圈层框架。把空间布局分为四个层次:即县城-重点镇-边缘乡镇-中心村,重点是加快县城和重点镇的发展步伐。一是认真搞好了城镇规划的修编工作。根据“十五”规划的城镇进程和个重点县市的要求,去年以来,投资万元,运用航拍、卫星定位系统、数字化地图等先进技术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先后完成了平方公里的航拍工作,制作了平方公里的数字化地形图,经过一年多大量的工作,目前已完成《*县-年总体规划》的修编,县人大第五次会议已审议通过。新的规划绘出了*今后年的发展蓝图,为迅速提高城镇化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的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包括城关镇全部、城郊乡和上港乡的部分行政区。把我县性质确定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发展以纺织、轻工业为主的豫鄂边界地区的工贸城市。××年建成区人口万人,年均增长率‰;年建成区人口万人,年均增长率‰;年建成区人口万人,年增长率%。××年建成区用地面积平方千米;年规划建设区面积平方千米;年规划建设区面积平方千米。在规划期内城市主导发展方向为跨白河向西,东西兼顾、协调发展。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到××年全县总人口为万人,城镇人口为万人,城镇化水平为%;年全市总人口为万人,城镇人口为万人,城镇化水平为%;年全市总人口为万人,城镇人口为万人,城镇化水平为%。规划到××年*的现有乡镇将全部进入建制镇行列,实施城镇化战略,推动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三维互动。根据城镇所处的位置、区域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将县域城镇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县域中心城市:*市;二级重点镇:歪子镇、沙堰镇、新甸铺镇;三级一般城镇:施庵镇、溧河铺镇、前高庙镇、王庄镇、王集镇、上庄镇。
二是对城区重点地段、重点部位实施了详规和规划控制。投入万元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对铁塔路和白河景区进行了专业详规。对军民渠全段两侧各控制米,护城河两侧各控制米,老白河两侧各控制米,农场沟两侧各控制米,规划区内西环路以西、大桥路以南、三里河桥以北全面控制,西寨河、南寨河两侧各控制米,南大街两侧各控制米。
三是搞好规划的法制建设。根据我县城镇发展的需要,依据国家、省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出台了《*县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和《*县公路沿线建设管理办法》,禁止了城区内独家小院的建设,加强了对城乡公路沿线建设的管理,不断完善了我县城镇规划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使之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管理的轨道,切实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
四是加大规划依法行政力度。成立了规划办公室、测绘公司使规划的管理逐步规范化,同时组建了专业的规划监察大队,加大了对乱搭、乱建、无证建设、占压红线等违返城市规划管理行为依法查处的力度。去年以来,共查处违规案事件起,立案起。
(二)以城镇化为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去年以来,多渠道筹集资金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大大提高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一,加强了城市道路广场的改建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万元修建了占地亩的新联广场,为居民增添了一处休闲娱乐的绿地广场;投资万元对城区汉城中路、解放中路、书院路和朝阳路进行了整修改造,共铺设彩砖平方米,整修排水沟米,修筑路面平方米,更换侧石米,安装盖板块,修建检查井座,埋设直径米的排水管涵米,更换路灯盏;投资余万元,启动了军民渠治理工程,已挖运淤泥万立方米,回填土方万立方米,渠两侧道路已轧实;投资万元修建了长公里的东环路,共铺设柏油路面万平方米;投资万元,修复人民路破损路面平方米,沥清灌缝总长度米;投资万元对人民路溧河路口排水工程进行整修改造,共铺设-ф砼管涵米;投资万元对工业园区排水工程进行修筑;投资万元正在对三中路进行了路面铺设和下水道修筑。投资多万元,共硬化背街小巷道路米。第二、提高了绿化水平。投资余万元,实施了拆墙透绿和城区行道树的栽植、人民路花带和庭院的绿化,新增绿地,新栽和移栽棵。第三,加大供水管网的铺设和改造力度,共投入2万元,完成城区部分供水管网的改造,共更换和铺设φ—的管道米,新发展供水户户,同时加大了居民单元楼“一户一管,一户一表”的改造力度,共改造幢单元楼,使多户受益,并且与城市节水紧密结合,堵塞“跑、冒、滴、漏”,缓解了城区供水不足的问题;第四,启动了城区光亮工程。按照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景区活动的要求,投资万元,在县直多个单位实施了光亮工程,为城区的夜景增添了新的亮点。
(三)抓住城镇化机遇,“经营城市”初见成效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经营的思想、市场的法则”,把基础设施推向市场,广泛吸引外资、内资和民间资本,扩充城建资金来源,共引进项目个,概算总投资亿元,已投资万元,其中引资万元成立了“*东方公共交通公司”,开通了城市公交;由郑州客商投资万元的城市出租车项目已挂牌运营,海南外商投资亿元的白河景区开发建设工程已开工建设,山东外商投资亿元的城市燃气管输工程项目已签订正式合同,正在进行建设性规划设计。二水厂项目已纳入国家计划笼子,可争取世行贷款万元,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正与江苏鹏瑶集团加紧联系洽谈。拍卖朝阳路广告权和路灯广告设置权共筹得资金多万元。
(四)立足管理体制创新,不断提高城区管理水平
去年以来,城区管理工作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为动力,按照行政职能“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进行城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内部改革新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改革城管体制,成立了新的城管办和城建监察大队,购置了台城管车辆,配发了城管制式服装,为城区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城区管理采取动静结合、分片和集中整治、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区进行综合治理。同时,今年加强了城管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建立了城市长效管理机制。面向社会招聘城管和交通协管员,成立了城管交警中队,城管大队组建了四个城管包路段中队和一个巡查中队,并加强城管内部改革力度,实行中层竞岗制、路长负责制、聘用合同制、徒步执法制、市容巡查制、队员零工资制、路段承包制等内部改革和管理机制,加强了对早晨、中午和晚上三个时段的管理和重点部位的死看硬守,基本上遏止了沿街叫卖、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违规行为,提高了城管综合水平,城区管理成效明显。二是围绕环卫体制改革,组建了环卫大队,理顺了环卫体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外出考察镇平、邓州、唐河等县市的环卫情况,借鉴外地经验,采取边学、边改、边干的办法,经过一年多大量细致的工作,理顺了环卫体制,组建了新的环卫大队。城区所有垃圾的清运由环卫大队负责,打破以往城关、城郊、建设局各自为政的局面,城区垃圾清运由三家合为一家,彻底消除了垃圾随意倾倒和三家推诿扯皮以及交界处的垃圾无人清运的现象。环卫大队组建以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共清理垃圾死角余处,清运垃圾多车多吨。城管大队、城管交警中队、环卫大队三支队伍分工协作,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使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同时结合*实际,出台了《*县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搞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小城镇建设和星级集镇上档升级成效明显
在小城镇建设上,我县按照“小城镇、大战略”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争创省、市重点镇和中州名镇、星级集镇活动为载体,按照立足优势、提高品位、突出风格、各具特色的建设方针,实施城乡一体、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一是积极开展星级镇创建活动。新甸铺镇、歪子镇、王庄镇已成为市“三星级”小城镇,施庵镇、沙堰镇成为市“一星级”小城镇,同时,新甸铺镇、歪子镇、王庄镇和沙堰镇正在积极申报省或市重点镇。二是加大了规划修编和管理力度。歪子、新甸、沙堰、王庄、上港等乡镇都聘请规划专家对各乡镇的总体规划和局部详细规划进行修编。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今年,全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全面推进的态势,小城镇建设总投资万元。新建改建市房间平方米,投资万元;公共建设项目个,投资万元;生产性建设项目个,投资万元;基础设施投资万元;已铺设和正在铺设道路条公里,投资万元;修筑排水管道公里,投资万元;新建各类市场个,投资万元;打深水井眼,投资万元;铺设供水管道公里,投资万元;种植各种绿化树万棵,投资万元;安装各种路灯盏,投资万元。溧河铺镇、施庵镇、歪子镇、前高庙乡,巧借公路建设,镇区内新修道路都在公里以上,拉大了集镇规模框架,改变了集镇面貌。上庄乡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但今年舍得投资,铺设、硬化道路条,长达公里,投资达多万元。城关镇引资工业项目个,投资达多万元。
(六)加大整顿和规范力度,开创了建筑业工作新局面
今年建筑业以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为首要任务,以整顿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检查、狠抓落实,整个建筑业保持了健康稳步发展的态势,实现了时间、任务、效益同步发展的好成绩。至目前共办理建设项目施工许可项,建筑面积平方米,施工产值万元,工程报建率%,招标率%,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没有出现任何质量和安全事故。
三、存在问题
⒈规划管理不是很到位,特别是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外部大环境讲,居民群众对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深,对规划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还不够强,违规建房、无证建设、擅自改变用地性质、扩大建设规模、占压红线等现象时有发生;从内部讲,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而规划工作人员少,规划监察队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市规划局现有工作人员余人,而我县规划办为人,规划管理监察中队为人,且全部为二级单位借调人员,个规划监察人员要搞好整个城区和全县所有乡镇规划监察,力量明显不足,因此应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⒉重点工程进展较慢,城市建设投入不足,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存在重重点工程轻一般工程,重新工程轻老工程,重路桥工程轻排水工程现象。特别是市政设施和公益事业欠帐较多,如城区大部分排水沟由于历史的原因又窄又浅,不能适应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城区供水管网严重老化,供水主管道早已超过使用年限,供水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供水损失率达%左右,更新供水管网约需资金多万元,但目前自来水公司每年所收水费只能保障交纳电费和职工%的工资,没有能力对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只能修修补补,维持现状。
⒊经营城市力度不大,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的机制尚不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公司还没有启动,对市政设施推向市场还缺乏认识,缺乏有效的措施。
⒋城市建设品位不高,精品少、绿地少、广场少,历史文化古城的文化底蕴还没有挖掘出来。小城镇缺乏特色,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⒌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基建占道、户外广告、部分非严管街的占道经营和早、夜市的管理不到位,卫生保洁、垃圾清扫和清运还不及时。
四、××年城建重点工作
×年城建工作总体思路:以个城镇化重点县(市)为契机,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决定》为指针,以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和城镇项目建设为重点,抓住机遇,加快建设,努力提高我县城镇化水平。
×年城市建设计划干件实事,主要是一渠五路一条排水工程和锦绣花园、线滨河段、城市燃气、二水厂建设、背街小巷硬化等。其中,一渠五路一条排水工程概算总投资为万元。
一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⒈军民渠治理工程
完善××年首段治理建设任务;××年从商品街桥延伸至纺织路桥,该段长米,概算投资万元。××年元月份搞好拆迁摸底调查和工程的测量、定位,月份开始动工清淤治理。
⒉“五路”修筑改造工程
纺织东路改造工程。该工程西起朝阳路,东至人民路,全长,主要路宽,两侧人行道各宽。主要是路面修筑、下水道整修和人行道彩砖铺设,该工程预算总造价万元。
书院东路延伸工程。该工程西起检察院东围墙,东至铁塔路,全长,设计道路总宽,其中主路面宽,两侧慢车道各宽,花带各宽,人行道各宽。
汉城西路修筑工程。该工程东起西环路,西至滨河路,全长,设计主路面宽,两侧人行道各宽。
西环路整修改造工程(人行道、路沿石、排水、路灯、自来水、行道树)。一是西环路南段(书院路口—大桥路)全长米,主要是移栽法国梧桐和人行道铺设彩砖、侧石。两侧人行道宽各米,铺设彩砖平方米,侧石米,工程造价万元。二是西环路上新修、维修排水沟米,预算万元;三是解决西环路往西排水问题,在大桥路、公园路、汉城西路、航运中学向西道路两侧埋设Ф砼管涵米,预算万元。工程预算总造价万元。
汉城东路人行道整修改造工程。该工程东起人民路,西至朝阳路,全长,人行道平均宽。主要进行人行道彩砖铺设和下水道整修改造。
⒊朝阳路健康路口排水工程
该工程位于健康中路南侧,东起朝阳路,西至军民渠桥。全长,埋设Ф管涵,每设一检查井,共设座,概算投资万元。
(二)项目建设
⒈白河景区开发建设:搞好锦锈花园建设和S线滨河段建设。
⒉城市管输燃气项目: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明年首期工程开工建设,并投入运行。
⒊城区二水厂:加紧与国家计委和省、市财政部门联系,争取资金尽快到位,进行二水厂先期建设。
⒋污水处理厂项目:一是开征污水处理费,为污水处理厂积累建设资金;二是利用省对个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市)资金倾斜的政策,积极加大项目上跑力度,争取世行贷款或国债资金;三是积极和江苏鹏鹞集团联系,合资成合作建设。
(三)背街小巷建设
城关镇、城效乡要搞好小区道路硬化,重点完成五瘟庙东路和东大街北路、陵南区北路(朝阳路-人民路)、商品街至滨湖小区道路、棉办东隔墙(城关镇成衣服装市场)小区内道路、消防路与纺织路之间居民区道路、西寨门(四方口—西环路)道路的硬化任务,概算总投资万元。
五、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人口和非农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地域聚集、转化的过程。它的主要标志是城市数量、人口比重增加、城市经济比重增大以及城市设施完善、整体质量提高和居民工作、生活环境改善等等。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总体体现。
(一)我县城镇化现状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到年要实现初步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升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县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城镇化率只有%,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人均元,绿化覆盖率只有%,无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供水、燃气、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还很不完善,城镇规划管理落后于城镇建设。这一基本县情决定了我县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全省个城镇化重点县(市)的这一历史机遇,真正把加快城镇进程作为发展生产力、调整经济结构、缩小“三大差别”、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抓住国家、省、市推进城镇化的机遇,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三者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
(二)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分析
从*县城的实际情况看,能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均能不能快速增长,可以说取决于“两化”的进程: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城镇化;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历史上长期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和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城乡结构,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需要,是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城镇品位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的需要。
下表是××年—年城镇化近、中、远期规划发展指标:
⒈城镇经济:个城镇化重点县市,经济增长速度和
增强质量要实现“两个较高”,城市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优势产业更加突出,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年,我县总量为亿元,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人均为元左右,因此,我们要根据建设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肉牛改良第一县,全国棉纺织强县的功能定位,全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特色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和依靠科技带动提高都市型产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年,争取全县的达到亿元左右,平均年增%左右,人均约为元左右。
⒉城镇化水平:县市城区人口规模有较大的增长,到××年个省定重点县城区人口达万人左右(指百万人口以下的县市),城镇化率比年力争提高个百分点。目前,我县城镇化率为%,到××年,我县城镇化水平要达到%,县城建成区人口增至万人,现在我县建成区实际人口为万人。按以上指标计算,从××年起每年需转移万人左右,到××年城镇化率才能提高个百分点。
⒊城市基础设施:个重点县市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城市绿化覆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县市普遍建设污水处理厂,部分县市建设垃圾处理厂,实现“三废”达标排放。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到××年,我县建成区面积:由××年的平方公里增至平方公里,从今年起每年需平均扩大平方公里。城镇绿化:不断加强城镇绿地建设,美化城市环境。合理划定城市绿化区域,建设公园绿地、环城绿化带、社区居住区绿地、企业、单位绿地和白河景区林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园林绿化系统,提高城镇绿化率。到××年县城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绿化覆盖率达%,城市绿地总面积为公顷。目前我县城区绿地率为%,绿化覆盖率为%,绿地总面积为公顷,××年达到上述指标,从××年起每年需新增绿地面积公顷。城市道路:合理规划城市对外和对内交通,加强城市主、次、支道路系统及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城市整体交通系统功能。年城市规划主次干道条(段),总长度千米,道路网密度为千米平方千米,总面积万平方米。目前城区现已形成“五纵八横”的道路网系统,条道路总长千米,面积万平方米,人均平方米,道路网密度为千米平方千米。以后每年应增加道路千米,道路面积为万平方米。城市燃气:加快燃气事业发展,到××年城市燃气率达到%左右。同时逐步建设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到××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以上,实现“三废”达标排放,改善城镇环境,实现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⒋城镇社会和公益事业体系基本健全。城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建立起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⒌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抓好重点镇的建设,集中发展带动力强的中心镇,逐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引导乡镇企业、各类专业市场和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向城镇集聚,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城镇化目标任务,可以看出我县的城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缓慢会影响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省对个重点县(市)实行动态管理,对城镇化进程缓慢的将取消城镇化重点县(市)的资格。因此我们必须把城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面前,我们要下大决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根据以上城镇化目标任务,特提出以下建议:
⒈实行更为灵活的户籍制度和土地资源更加优化配置,扩大城区人口规模。一是改革户籍制度。我县要在省、市户籍改革的基础上,实行更加优惠、更加灵活的户籍管理制度。凡在县城建成区和建制镇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包括购房、建房、租房)、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亲属,均可根据个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取消对城镇户口的计划指标限制,由县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直接审批城镇户口。简化户口登记手续,取消城市增容费等各种限制人口迁移的不合理收费,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积极创造条件,使新落户居民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原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鼓励高素质人才进城或进镇经商落户,共同繁荣城乡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二是实施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民进城。农村的在很大范围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已经难以与现代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相适应,一人一亩三分地的种田模式,对农民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出现了有些农户不愿种地、土地抛荒的情况。有的村为了留住劳动力,规定不种地每年也得按人头占地数量每亩向村组交农业税,使有的农民想进城而又摆脱不了土地的束缚。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比较好的方法是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有:返租倒包,村集体在征在农户同意的情况下,集中土地,付租费给农户,再发包给专业户、工商业主;转包,农户和农户之间转包;土地置换,有的农户不愿放弃土地,发展效益农业用地要连片,就换到别的地方去等等。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一是能促进不愿种地的农民脱离土地,早日进城进镇,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城镇人口。二是使有能力、有知识、有头脑、高素质的农民规模经营土地,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实现农业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
⒉加大经营城市力度,深化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城市要完成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少需要投资至个亿,巨额的城市建设资金对于一个农业大县来说,只靠财政投资显然是不行的,必须用市场的法则、经营的理念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在经营城市中,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经营城市运作机制。一是突出了一个“垄”字,加快城镇土地资源的资产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土地资源是政府最大的存量资产、最大的财富。要把经营土地作为经营城市的核心,加大政府对土地的收购储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土地二级市场,通过系统运作公开拍卖,追求土地价值最大化,把土地资源变为城建的重要财源。去年淅川县一亩土地就拍卖万元。我县在土地开发收益上今后要加大力度,争取有新的更大突破。二是强调一个“盘”字,推行基础设施的市场化。经营城市的关键在于使静止的城市资产变成富有活力、可保值增值的城市资本,就是要把过去政府在市政公用设施方面投入的存量资产盘活,实现再投入,再产出,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方面需要我们更新观念,顺应潮流,勇于改革,大胆牺牲局部的暂时的利益,换取长远的发展。如出售公共停车场、公厕经营权、道路保洁权,拍卖公共场所和建筑物上的广告权以及街道、桥梁的冠名权等,对繁华地段的工业企业实行“退二进三”的产业置换,对住房、医疗、学校、供水、燃气等基础性建设实行“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等灵活多样的投融资政策,扩大直接融资。三是体现一个“推”字,全面推进城建项目的社会化。在项目建设上,按照“政府抓规划、民力搞投资、社会出效益”的要求,本着项目自己找,资金自己引的原则,变单纯的依赖财政投入为政府投入为导向,开发商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包括采用上跑项目、招商引资、引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利用民间零星资金投入市场建设和小区建设等多种投融形式。总之,通过运用多种经营手段,将城市纳入市场运作,通过无形的力量,提高城市价值,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城市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⒊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发展。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加快国民经济的战略调整,加速发展与城镇化相适应的产业,提供充分的城镇就业岗位。首先是受城镇建设直接带动的产业,包括建筑业、建材业及房地产业。其次是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今后我县必须加快生活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医疗、教育、电信、文化娱乐等产业的发展步伐,尤其要重点发展银行、保险、信息、社会服务及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其三是以经营主导产业兴城,以城促主导产业发展的路子。注重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培植、特色经济的推进、市场流通的培育,围绕“菜、牧、棉”主导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如打造“棉纺城”、建造“无公害蔬菜基地县”等,从而加快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