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管廊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综合管廊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 施工 地基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073-01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区日益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所需的地下管线必将日益增多,争夺有限地下空间的战斗也日益加剧,这些都将给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问题。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即把市政管线中的电力、电信、给水、再生水、热力等管线中两种以上集于一体,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建造一个集约化的隧道。共同沟的出现已不仅是管线敷设方式的改进,而是“集约化”发展城市,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的体现,它给市政管线的建设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二、集美大道共同沟(土建结构)项目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位于集美新城,主要对集美大道上的220kv厦门电力进岛第一通道扩建工程双回架空线路、110kv春叶I、II双回架空线路、110kv春溪、春博双回架空线路进行地下缆化,结合高压电力缆化共同沟土建实施,在集美大道合建市政共同沟,新建共同沟及电缆通道总长6.36公里,本册为土建主体结构施工图,具体设计编制范围及内容如下:
1共同沟(双仓,含顶管段)总长度为3.148km,设计起点在集美大道中科院(共同沟桩号G0+000); 终点位于滨水小区(高速公路连接线)(共同沟桩号G3+144),新建A型共同沟(净尺寸(3x2.4+1.8x2.4米,双仓)长1281.9米,新建B型共同沟(净尺寸(3x2.8+1.8x2.8米,双仓)长1755.5米;
②共同沟(单仓)总长度为2.587km,设计起点在滨水小区(高速公路连接线)(共同沟桩号D-0-31.9); 终点位于浔江路(原厦安缆化终点)(共同沟桩号D2+557.56),新建C型共同沟(净尺寸(3x2.4米,单仓)长1178米,新建D型共同沟(净尺寸(3x2.2米,单仓)长1409米;
3过现状集美大道、杏林湾路、田集高速公路连接线、孙坂南路、天安路及同集路等现状道路则采用顶管施工。其顶管及工作(接收)井施工图不包含在册内。
三、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管理系统
1、地下综合管廊管理系统数据库
该数据库包含了地下综合管廊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各种主管线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地下综合管廊及综合管线运行管理数据、自动控制及采样数据、政府及各专业公司相关管理数据。
2、总体结构
系统基于GIS空间可视化综合集成平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园区地下综合管廊及各种综合管线的管理。
3、各子系统功能
(1)安全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负责对数据库、系统使用及正常运行的安全管理,其功能包括完成数据库的用户密码确定及修改、管理人员对管理系统的操作权限分配、网络运行的安全保证、与综合管线权属专业管理公司接口的安全保证等。
(2)数据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完成对各种数据及数据结构进行定义或选择,可以生成系统中各种属性数据初始表。
(3)数据维护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完成主/支管廊及各主管线的各种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数据转换(转入与转出)、数据的修改编辑(含运行管理等数据);完成数据的维护管理及系统参数的配置。
(4)主/支管廊地形数据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完成系统中基础数据的数据转换(不同格式的图形数据的转换)、数据编辑(图形数据和文本数据的输入、编辑)、数据管理(图形的查询、统计、生成新图以及图形输出)、数据维护(系统资源数据的管理)。
(5)主/支管廊管理子系统
第一,快速检索定位:根据主/支管廊名称、专业图名称、道路名称等完成检索定位。
第二,管廊查询:可对任意位置的主/支管廊进行属性查询、条件组合查询、图形到属性和属性到图形的查询等。属性信息包括:
a主管廊用途、结构、平面位置、标高、出入口等信息;
b支管廊用途、结构、平面位置、标高、与园区各建筑物相连位置等信息;
c主管廊与支管廊交接平面位置、标高等信息;
d管廊设于地面的排送风亭、检修口信息;各专业管廊内通风口、积水井信息;由支管廊引出的供园区各建筑的消火栓井位置信息;
四、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1、建筑结构设计
工程标准段为矩形箱室结构,箱体侧壁、顶板、底板厚度一般地段为30cm。局部埋深较深地段把板厚40―50cm。标准断面双室结构中墙25cm厚。结构内断面净尺寸根据招容纳管线情况要求设计。在特殊节点地段,共同沟断面将局部放大,以满足各类管线交叉对空间的需求。
为适应地基变形,减少不均匀沉降和混凝土收缩裂缝,沿共同沟纵向每隔不大于20―30m的距离设置一道沉降缝。
结构主要材料:主要结构采用C4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S8,基础素混凝土垫层采用C15混凝土。
共同沟结构承受的主要荷载有:结构及设备自重、管沟内部管线自重、土压力、地下水压力、地下水浮力、汽车活荷载以及其它地面附加荷载。
2、管线支架
本段共同管沟采用预埋式支架体系,在框架结构施工阶段需设置预埋件,后期根据支架管线布置位置采用锚固件固定管线,支架结构内的电缆和管道支架应优先采用工厂生产并符合国家或行业规范规定标准的产品。若其他系统(电力)和专业管线支架有具体要求,以其为准。
3、地基处理
沿线主要由填筑土、淤泥混砂、泥质中粗砂、粉质粘土、残积中液限粘质土、全风化岩等土层组成。局部地段土质相对较好,土体强度较高,可以满足共同沟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利用天然地基,不考虑地基处理。局部路段如存在软弱地基,管沟的地基需处理,地基加固处理措施见相关设计。本工程施工开挖后若与勘测地质资料不符,应及时报设计单位,进行相应变更及处理。
地基面采用30―50cm级配碎石垫层+15cmC15垫层。碎石砂垫层厚度根据场地开挖后条件确定,对于冒水或软弱基础地段则采用50cm厚级配碎石垫层。对于支护开挖段,则基槽底部铺设后35cm的C20素混凝土封底垫层,素混凝土垫层应浇至支护桩边缘。
共同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应尽快进行基槽回填,回填土应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执行。严禁采用膨胀土或有膨胀土潜势的土质作为回填土用料。回填土般情况下要求:(1)全线共同管沟基槽两侧机械无法碾压范围采用中粗砂回填,压实系数>0.97;(2)在绿化段上地表以下1m原土分层碾压压实回填,地表土则根据种植绿地要求素土回填恢复;(3)道路段共同沟两侧>0.97;顶板以上同路基施工要求。当回填土和道路路基回填土要求不一致时,应按照要求严格的标准执行;(4)空地段根据空地属性及功能要求,会同相关单位,现场确认回填要求;(5)局部无法采用机械回填的区域可采用中粗砂人工回填至路基标高。
4、基槽开挖
共同沟的基槽开可采用如下二种施工方案:
(1)放坡开挖方案
共同沟周边,场地开阔、具备放坡开挖条件的,基槽开挖采用放坡开挖施工,可根据地勘土层边坡坡度放坡。
(2)管沟基槽支护方案
在部分区段有既有建筑物或受地质条件影响,不具备基槽放坡开挖的条件,采用支护开挖。基槽支护开挖深度超过4m的基槽或深度虽未超过4m,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槽,另行委托资质单位专项设计。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管廊;市政管线;电力
中图分类号:U17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71-0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传输能源、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是满足民生之需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城市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1]。多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多家企业“各自为政”,致使我国城市发展出现“拉链式”开挖现象,不仅影响城市面貌、市民生活,而且浪费人力财力、污染环境。此外,各类管线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监督和管控,致使城市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易出现管线事故[2]。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3],打破了传统局面,具有节省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减少管线事故、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诸多优点,是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方向。
成都市作为特大型城市,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电力负荷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同时大量架空电力线路进行下地改造,地下电力通道资源愈显紧张。综合管廊可以作为电力线路敷设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通道资源,通过电网规划与综合管廊规划的耦合,能够提升电力通道的建设水平,提高电网的负荷保障能力,适应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现状与需求分析
1.1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现状
成都市目前已建成金融城综合管廊、大源组团综合管廊及新川大道综合管廊。其中金融城综合管廊、大源组团综合管廊电力电缆线路已入廊投运,新川大道综合管廊已完成土建施工,已建设综合管廊运行状况良好。
1.2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需求
1.2.1 成都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
成都市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用电量不断增长,成都电网负荷压力越来越明显,电力通道资源的日趋紧张又制约着电网的发展,未来成都市的电力负荷保障任务充满艰难和挑战。综合管廊可以作为电力线路敷设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通道资源,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能够促进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的集约高效开发,同时对稳定经济增长、拉动有效投资、消化过剩产能具有积极作用。
1.2.2 成都电网效益效率提升需求
成都电网供电量和供电负荷不断增长,架空线路入地又导致城区电缆化率与日俱增,原有电力通道已经处于满载甚至超载敷设的状态。但由于城区土地资源已极为紧张,加之原有电力通道规划建设模式效率较低,目前成都电网电缆通道建设严重滞后,导致部分已建成变电站无法按期投产,迟迟不能发挥效益。将综合管廊作为新型电力通道资源,能够增加输电通道,增强网架结构,使变电站等其它电力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应用,提升电网的整体效益。另外,综合管廊相比原有电力隧道、浅沟、排管等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故障抢修过程中可以避免道路开挖,降低维修成本,缩短故障修复时间,提升电网的经济性与供电可靠性。
2 成都综合管廊建设实践
2.1 综合管廊规划设计
2.1.1 编制电网专项规划,耦合总体规划
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负荷数据,成都供电公司在电力设施规划与现状普查的基础上,对未来电力负荷需求进行了长期预测,并编制了电力通道专项规划,明确了电力管线入廊类型与电力舱建设要求。在此O罟婊指导下,成都供电公司联合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积极推进电力线路入廊,实现电网规划与综合管廊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
2.1.2 电力线路入廊相容性分析
综合管廊内集中了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为防止各管线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各自安全运行,成都供电公司通过整理相关规范和指导意见,得出综合管廊入廊管线的相容性研究报告,对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和电力电缆线路入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指出,电力电缆入廊时是否应独立成舱应视其电压等级而定;电力电缆与高压给水管线同沟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施工质量,加强维护管理,避免爆管事故;电力电缆不应与热力管道同舱敷设,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2.1.3 电力线路入廊经济性分析
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是综合管廊收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入廊费由各管线直埋成本决定,日常维护费由管廊运维单位支付的管廊本体运营维护的成本决定。经测算,高压电力电缆由于需要单独敷设成舱,工程建设基价较高,单根管线每年费用分摊达到10.22万元/公里,较以往电缆敷设成本基本翻倍,将会大幅推升入廊电力线的造价水平,短期来看无法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电力线路入廊能够减少运维管理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带来运行维护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电力线路入廊能够增加输电通道,增强电网网架结构,使变电站等电力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升电网的整体效益。
2.2 综合管廊建设验收
2.2.1 建立综合管廊建设监督小组
成都供电公司配合城市规划部门进行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完成规划设计方案,交由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公司实施。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公司进行融资、招标、采购,进行施工方案设计与工程建设,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监理工作。
2.2.2 梳理电力舱验收规范
成都供电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城市综合管廊电力舱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发展[2014]1459号)梳理电力舱验收规范,明确了电力舱本体、接地工程、防水工程、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以等电力舱相关的工程验收规范。
2.2.3 规范入廊流程,建立监管机制
入廊流程、入廊施工等事项严格按《综合管廊入廊协议》相关内容执行。所有管线入廊施工完成后,管廊管理单位及管线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成都供电公司协同其他管线单位建立质量监管小组,定期检查施工情况,确保各方施工过程中既不对已施工管线造成损害,也不妨碍后续管线的入廊施工。所有管线入廊完成后,质量监管小组共同完成检查验收。
2.3 综合管廊运营管理
综合管廊内管线较多,各管线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如何实施运营管理特别是安全监管是一个难点。
2.3.1 建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根据成都市实际情况,成都供电公司配合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制定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城市管理部门、发改部门、建设部门、经信、水务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管廊管理单位以及管线单位的职责分工与责任认定。
2.3.2 建立电力线路运行管理规范
成都供电公司在已有的运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新增了相应条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综合管廊电力电缆运行管理规范,实现了标准体系的新。
2.3.3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引入综合管廊后,各种管线相伴共存,无论是维护、检修,还是事故防范都必须有全局意识,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就要求运维管理人员具有相对综合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体系。
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时期,成都供电公司同步启动了综合管廊运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储备,成立综合管廊中心,完善组织机构,定期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督促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办法、综合管廊中各管线的运行管理规范,以及涉及其他管线的运维管理注意事项。
3 成都综合管廊建设成效
3.1 规划方案合理可行
成都市自开展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工作以来,经过多次规划方案意见征求及阶段性论证,形成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推进综合管廊建设。2016年4月,成都市成功申报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这也说明了成都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
3.2 规划设计效率显著提升
在综合管廊规划设计过程中,成都供电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实践框架,极大提高了市政管线规划设计的效率,就电力行业而言,平均每公里线路的规划时间降低10天,减少了与其他管线单位协调路径,避免相互干扰的工作量,减少了单独审批等环节,显著提高了规划设计效率。
3.3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避免了线路的重复开挖,有效节约了水泥、钢材等社会资源,显著提升了社会、经济效益。以金融城综合管廊(500米)为例,综合管廊建设成本较管线直埋成本约高500万元;维护成本较管线直埋约低800万元;综合管廊排水、电气工程、管廊检测、通风等运营成本约1500万元,较管线直埋引起的道路质量折旧、交通阻滞、管线漏损、管线事故等成本低300万元。另外,综合管廊建设带来的土地效益、生命安全效益、环境效益等间接效益则无法估计。
3.4 树立行业新形象
经过多家媒体的跟踪报道,社会各界对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综合管廊的建设将会极大缓解城市中已存在的“城市拉链”、“空中蜘蛛网”等热点问题。
电力线路入廊避免了道路反复开挖,不仅减少了电网企业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也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避免影响居民生活等,极大的提高了电网企业的形象。
4 结语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电力线路及其他市政管线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显著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效率,有效解决城市设施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极大节省社会资源,树立行业新形象。成都市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经验也为其他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提供了参考,在国际、国内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与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时胜慧.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监理模式的应用实践[J].价值工程,2015,02:72-73.
篇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也受到了更多关注,本文在ppp模式引导下,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运营管理;资本
1.前言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已经有较多城市展开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地下综合管廊的大面积建设,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ppp模式的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机制分析
2.1企业的运营财务制度。一般来说,可供企业选择的财务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运营管理公司根据管廊维护结算的单位面积定额,对其进行结算。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运营管理者将所收取的物业管理费和使用等交由地下管廊所有者,地下管廊所有者需要给运营公司支付相应的管理费,同时还需要负担地下管廊的所有费用支出。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第一种是制度下运营管理公司需要自负盈亏,有助于提高其积极性。第二种财务制度主要由地下管廊所有者承担运营风险,缺乏对运营管理公司的激励,不利于调动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2运营管理企业职责以及管理组织结构。为了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使其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通常会由运营管理企业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运营管理。(1)从运营管理企业的职责来看,应以维护地下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为主要目的,监督管廊内的施工安全、保持管廊的通风和清洁、对管廊共用设备和结构进行维护、参与管廊险情的排查和抢救以及其他应尽义务等。(2)从运营管理企业的组织结构来看,应做到责任明确,精简结构,设立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总经理等,并在总经理下设人事部、财务部、技术部、资产管理部以及运营管理部等部门,使各部门的设立能够尽量满足公司的运营需要。
3.ppp模式的地下综合管廊财务运营
3.1地下综合管廊的费用构成。管廊的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管廊空间使用费,是管线单位占用管廊内部空间所需支付的费用,目前使用的计费方法主要为按所占体积权重收取建设成本或按直埋条件收取直埋费,前者对于管廊使用者而言,投入成本相对较大,很容易造成使用者不愿进入管廊[1]。后者在使用时,使用者需要缴纳土方直埋费和开挖费,不增加单位成本,使用者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投资者需要一次性投入较多资金,投资风险较大。二是管廊的物业管理费,该费用主要包括:(1)日常运营费用。(2)管廊内公共设施正常维护、运营、检修费用。(3)紧急情况或突发事故造成管廊受损的费用。(4)其他相关费用。
3.2地下综合管廊收益研究。收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直接和间接收益,因为地下综合管廊是公共设施,所以在计算其收益时应将投资收益除去。直接收益包括管廊物业管理费和使用租费等,补偿运营成本和部分固定资产折旧,通产情况下,这部分收益不足以补偿全部的运营成本和折旧。间接收益主要是指社会收益,即管廊修建带来的土地资产增值、社会成本降低等,该收益很难准确估算,通常根据经验或其他城市的数据推算。该部分收益对应的运营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
4.ppp模式的地下综合管廊费用收取原则
浮动定价机制原则:在市场条件下,各管线单位的商品受市场波动影响,价格会在不断变化中,所以在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定价时,应采用可变的机制,增加管廊费用制定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价格波动。平等互利原则:由于在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定价时,会涉及到使用者、投资者以及社会大众等多方面的利益,所以应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利益,通过协商制定合理价格,保障各方利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2]。不损害大众利益原则:地下综合管廊内的商品主要通过政府定价,这些商品通常都与群众的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在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定价时,应对各管线单位的成本而进行考虑,避免管线单位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大众,影响社会大众的利益。
5.结语
在ppp模式下,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主要由政府和民间资本出资,所以对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需要委托专业的运营管理公司,由运营管理公司自负盈亏,减少政府运行机制造成的弊端,降低运营风险,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收益。
作者:樊国正 单位:石家庄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综合管廊;城市发展;PPP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下综合管廊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地下综合管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共同沟”,这些“共同沟”都是位于城市道路下方,将各类的市政管线,比如给排水、供电、输气、通信光缆等,通过集约化的设计,合理的铺设在有限的隧道空间中,并进行综合的管理维护。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有越来越多的城镇开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如今,地下综合管廊的修建程度,已经成为评判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市政管线的铺设时,最简单传统的方式是直接埋设,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需要对道路进行反复的施工,还使得道路下的空间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而综合管廊通过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能够满足下列需求和目标:
一是统一建设工程管线,集约化利用土地。如今,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呈现出加快的趋势,而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而城市建设的土地需求却是无限的。但是出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必须要在有限的城市土地基础上,增加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对现有的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尤其是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解决道路反复开挖问题的很好手段,同时能够有效解决地上空间密集化问题。
二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举措。国家在制定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就曾提到:“要建设完善的城市供水、供气、输电地下网络建设,同时在各大城市中率先试行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特别是在新建的城区、道路以及园区中,都要采用地下综合管网的模式。”目前,全国正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建设城市综合管廊对地下管线进行合理统筹,是落实国家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是使公共资源更好地得到政府的控制和管理。依照物权法的有关规定,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所有物权应当归于政府,运营商对于市政管线的运营维护行为应当受到政府的监管。虽然开发商获得了城市道路下方土地空间的使用权,但是作为公共资源,必须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城市市政管线的正常运转。
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修建地下综合管廊,这样不但方便对市政管线进行维修,而且还确保了其正常运营,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城市灾害的发生。将市政管线进行综合的管理和铺设,可以说是城市建设的一大进步。通过开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既能够改善城市的风貌,同时又能提升城市的品味。
2015年以来,国务院及各部委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方面多次出台有关政策,强调优先考虑将社会资本引入综合管廊的建设中来,即采用PPP模式。第一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后,财政部表示除中央专项资金补助外,还将对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给予额外的资金奖励。作者在某些城市中进行了地下综合管廊的PPP咨询服务,过程中研究发现,城市在进行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时,要想充分发挥出PPP模式的优势,必须要重视以下因素:
一是在较长的周期内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效益。随着城市化发展,地下综合管线面临不断扩容和维修问题,如果是采用直埋方式敷设,那么道路就会被反复地破坏,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同时又浪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另外,这些管线是和地下水直接接触的,非常容易造成管线的腐蚀,从而缩短管线的使用期限。而采用地下综合管廊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但是,地下综合管廊都是按照使用世纪工程的标准进行设计的,其节约效益要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慢慢实现,因此,要在长时间内逐渐实现地下综合管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管廊物业管理及运维费用较低,而其建设费用高。在进行地下管廊建设的开始阶段,由于地下工程建设成本高,所需要的资金是最多的,同时还要完成相应消防设施的建设。但是在完成建设后,地下综合管廊的维护成本是非常低的,而且在对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基本都是通过综合的配套设施进行的。管廊的运营维护费用较低,相比于高昂的建设成本,基本可以忽略。此外,依托于完善的消防及监控设施,相对于传统管线直埋敷设方式来说,运营维护的强度和频率也能得到很大降低。
三是协调入廊管线单位难度较大。在所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中,包括所有的市政管线,比如天然气管道、输电线路、排水管道等,这些管线属于不同的企业,既有私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还有些是属于个人,所以在进行协调时面临很大的问题。对于入廊管线单位来说,加入地下综合管廊,在短期内来看并没有很明显的效果,而长期效益,如减少重置成本、避免道路开挖等,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实现,因此,一般来说管线单位入廊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
那么,考虑上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主要特点,其PPP模式应当如何设计呢?
一是合作期限设置的合理性。正如前文所讲,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所以要想体现出经济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PPP合作的周期要需要延长。一般来说,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PPP合作期限都要在25年以上。由于特许经营项目期限通常不超过30年,管廊PPP项目合作期限可以设置为28-30年。如果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能够接受,在不突破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前提下,合作期限长于30年也未尝不可。
二是付费模式设计的可操作性。对于地下综合管廊,使用者都需要向运营商缴纳使用费,一般来说,这应当是运营商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我国对于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还很不完善,并没有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但是在作者看来,由政府向公司服务,采取政府直接付费方式,使项目公司获得合理收益得到保证,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性也将得到提高。
三是采购标的设置的科学性。对于运营地下综合管廊的企业而言,他们主要的利润来源是廊位租赁费和收取的维护费,其中廊位租赁费所占的比重最大;而维护费用则是向客户提供服务而获得的,这些费用主要是用来对管廊进行维修和保养。正是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合理的统筹地下管廊的建设资金,科学的设置采购标的,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四是入廊收费依据的明确性。在国家所出台的法律规范中,明确的要求,使用地下综合管廊的单位和个人,要向运营商缴纳一定的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出台配套的强制入廊政策,保证各个入廊管线单位必须使用地下综合管廊,满足管廊PPP项目的需求。
综上,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PPP模式,如果合理对项目进行设计,在多方面的支持下,地下综合管廊也是收益长期稳定的好项目。参考多地管廊PPP项目成功的经验,大量的社会资本对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竞争十分激烈。随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推行,将会出现更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将会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作者单位: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前景展望》,作者:谭春晓,《价值工程》,2015年10期
篇5
[关键词]综合管廊;管线;入廊
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63-01
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电力、通信、天然气、热力等市政公用管线可纳入综合管廊。根据工程特点对相应的管线是否入廊进行分析。
1 常规管线入廊分析
1.1 电力管线
目前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都建有不同规模的电力隧道和电缆沟。电力电缆具有不易受管廊纵断面、横断面变化限制的优点。电力管线从技术和维护角度而言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已经没有障碍。
1.2 给水管道
给水(生活给水、消防给水)、再生水管是压力管道,管道布置较为灵活,且日常维修概率较高。管道入廊后可以克服因管道漏水、管道爆裂及管道维修等因素因素引起的交通影响,可为管道升级和扩容提供方便。给水管道适合纳入管廊。
1.3 通信管线
根据通讯专业的规划,通讯管线包括电信管线、有线电视管线、信息网络管线等。
目前国内通信管线敷设方式主要采用架空或直埋两种。通信管道纳入管廊为后期维护更换提供便利,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通信管道敷设方式灵活,适合纳入管廊。
1.4 热力管道
在我国北方的大多数城市,由于冬天采暖需要,目前普遍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并建设有专业的供热管沟。
供热管线需采用双管铺设,直埋敷设时容易受到土壤和地下水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腐蚀,且供热管维护较为频繁,纳入综合管廊后方便维修并可以有效延长管道的使用年限。
供热管线进入综合管廊需要考虑管道尺寸较大,占用空间巨大,直接影响综合管廊的整体造价。热力管道的运行季节性较强,运行过程中管道温差变化幅度较大,管线出现故障的几率较高,管道维修比较频繁。因此,将供热管道放进地下综合管廊,有利于监控检查、提前发现问题,且维护施工方便。
因此本次方案将热力管线纳入综合管廊。
2 天然气管线
虽然根据国内外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燃气管道可进入地下综合管廊;本规划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燃气管线是否纳入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分析:
2.1 燃气管道事故的特性
敷设在城市道路下的燃气管道有发生燃气泄漏和爆炸等事故,造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1)燃气管道埋深较浅被压坏。2)由于部分道路地质条件较差,造成道路部分不均匀沉降和道路开挖施工不当,造成燃气管道被挖断,导致燃气管道断裂发生泄漏。3)埋地燃气管道受到土壤的腐蚀。4)管道阀门处易受到阀门两端管道不均匀沉降,发生变形,造成管道泄漏。5)由于燃气管道泄漏后集聚达到一定的浓度,遇到明火后发生爆炸。
2.2 燃气管道进入地下综合管廊的优缺点
从燃气及燃气管道本身的特性出发,结合燃气管道事故发生的一般原因及特点,燃气管道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其优点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1)燃气管道不易被压坏。2)燃气管道不会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3)燃气管道不会受到土壤的腐蚀,使用寿命延长。4)燃气管道、阀门等易于安装检修。5)燃气管道不会由于道路施工不当而造成管道破坏。6)减少了道路开挖修复工作量,同时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管道一旦发生泄漏,易对人生安全带来影响。2)燃气管道发生泄漏后,达到一定浓度后,如遇明火,易造成爆炸等事故。3)为了使燃气管道能正常安全运行,需配置一定的仪表设备对燃气管道进行监测,对运行管理要求较高。
2.3 相关设计规范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程》(GB50838)中的第4.3.4条规定“天然气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的第6.3.7条规定“地下燃气管道不得在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面穿越,并不宜与其他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当需要同沟敷设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天然气管道应在独立的舱室内敷设。燃气管道进入地下综合管廊不会受到土壤的腐蚀,使用寿命延长;管道、阀门等易于安装检修;管道维修及扩建避免开挖修复道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维护检修角度考虑,燃气管敷设于地下综合管廊内有明显的优势;从安全因素来考虑,通过采用单独天然气舱的技术措施,也可以解决燃气管道的安全问题。燃气管道采用压力输送,敷设方式灵活,适合入综合管廊。
3 排水管线
3.1 排水管线布置在地下综合管廊内的特点分析
排水管线分为雨水管线和污水管线两种。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均为重力流,管线需按一定坡度埋设,满足流速要求。采用分流制排水的工程,雨水管线管线基本就近排入水体。
地下综合管廊的敷设一般依道路坡度顺势敷设,排水管线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要考虑污水排水管线敷设坡度要求。当综合管廊坡向(即道路坡向)与排水管道坡向反坡时,由于雨水、污水管是重力流管线随着流向埋深越来越深,若放于地下综合管廊内,会相应增加地下综合管廊埋深,提高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当综合管廊坡向(即道路坡向)与排水方向一致或局部段反坡,且坡度满足排水管道要求时,排水管道敷设不会增加综合管廊的埋深,排水管道入廊方便排水管道的检修维护和将来管道扩建,避免因管道维护和扩建对道路影响。
3.2 排水管线入廊技术分析
排水管道入廊在节约地下空间、监测渗漏破损、维护修补及远期扩容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管道清疏管理方面国内尚无先例,缺乏成熟的经验,因此,排水管道是否纳入综合管廊,因经技术经济及综合效益分析下确定情况下确定。
通过对比分析后,将雨污水管道纳入综合管廊,在对城市的影响、管道的维护管理以及未来远期更新扩容等方面看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将排水纳入管廊对排水及管廊的竖向均有一定要求,技术上也未完全成熟,且尚缺乏成熟的清疏经验。
根据《兰州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年4月),本区域内排水管线不纳入综合管廊内。
根据住建部陈政高部长电视视频讲话要求,污水管道需{入管廊,本次管廊设计南滨路及东西向污水管不纳入管廊,南北向S084#、B096#、T098#等3条考虑污水纳入管廊。
南滨路现状污水管道埋深深度较大,在7~8m,若考虑入廊,对管廊整体尤其是下游埋深要求较高,不经济;南滨路现状污水管道管径DN1000,国内目前针对大管径污水管入廊在清疏、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未解决,还未成熟,因此暂不考虑南滨河路污水管入廊。
东西向管廊若考虑污水纳入管廊,会因上下2层管廊交叉导致下游管廊埋深加大而投资增加,因此东西向B091#及S095#等2条管廊未将污水纳入管廊。
根据甘肃省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关于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推进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的通知(甘建城[2016]273号文件),雨水管道是否需要纳入管廊,需要因地制宜,科学推进。结合大滩片区道路规划及雨水入廊条件分析,暂不考虑雨水纳入管廊。
参考文献
[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篇6
关键词:综合管廊、建设发展、问题及对策
Abstract: urban all kinds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for the city of information, energy delivery, and draining and mitigation, waste row abandon, and other functions, is to maintain the high efficiency running of city life line. How to plan as a whol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supervision underground pipeline, better for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ervice, is each city managers have to face an important issue.
Keywords: comprehensive pipe rack,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综合管廊概述
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或综合管沟) 是指设置于道路下, 用于容纳两种以上公用、 市政管线的构造物及其附属设备。它可以把分散独立埋设在地下的电力、 电信、 热力、 给水、 中水、 燃气等各种地下管线部分或全部汇集到一条共同的地下管廊里, 实施共同维护、 集中管理, 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
2.综合管廊应用概况
2.1 综合管廊在发达国家的应用
早在 1833 年, 法国巴黎开始系统地规划排水网络的同时, 就开始兴建共同沟。1890年, 德国开始在汉堡建造共同沟。1958 年, 日本开始兴建共同沟, 为了防止地震对共同沟的破坏,采用了先进的管道变型调节技术和橡胶防震系统。根据日本政府的计划,今后所有的干线道路下都将兴建共同沟。最近 5 年的时间里,巴塞罗那、 赫尔辛基、 伦敦、 里昂、 马德里、 奥斯陆、巴黎以及瓦伦西亚等许多城市都研究并规划了各自的地下管道综合管廊的网络。国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应用技术比较完善, 经过运行考验证明综合利用效果良好。
2.2 国内城市综合管廊的概况
目前国内综合管廊多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中心地段进行建设。
北京
综合管廊于1958年建造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下,比巴黎约晚建125年,鉴于天安门特殊的政治地位,为避免日后广场开挖,建造了一条宽4.0M,高3.0M埋深7-8M,长1公里的综合管沟收容电力、电信、暖气等管线,至1977年在修建纪念馆时,又建造了相同断面的综合管廊,长约500M。
(2)上海
1994 年上海浦东新区张扬路人行横道下两条综合管廊建成投入使用。收容煤气、通信、电力等管线,它是我国第一条较具规模并已投入运营的综合管廊。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整个园区地下公用管线以综合管沟的形式为主,其中,西环路长度451m的综合管沟标准段管节为工厂预制,现场拼装,为国内首次进行的预制拼装综合管沟施工。
(3) 广州
2003年底,在广州大学城建成全长17.4公里,断面为7m*2.8m的综合管廊,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单条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管廊。
2.3综合管廊建设正从中心城市向二线城市复杂发展
纵观综合管廊建设历程,正逐步由特大城市向中级城市发展。如日本,地下综合管廊现已扩展到仙台、冈山、广岛、福冈等地方中心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济南、沈阳、大同、昆明、佳木斯等城市也开始建设综合管廊。同时一大批二级城市也跃跃欲试筹划建设。
桂林市临桂新区建设综合管廊的思考与对策
3.1桂林市市政管线现状及存在问题
桂林是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是珠三角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联系北部湾经济圈的重要节点。经过多年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桂林市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但目前为止,市区所有路段的市政管线仍采用传统的直埋建设方式,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对市政基础设施的依赖性加强,直埋式的管线布置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
3.1.1安全问题
直埋式主要把市政管线布置在城市道路下,占用的是地下浅层空间资源,经常会受到外力影响,出现事故后供应的中断将影响城市职能的发挥,引发灾害与次生灾害,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3.1.2 反复开挖
直埋方式管线设施的维护更新需要开挖城市道路,加剧了交通的拥堵,对历史文化保护区造成一定的损害,影响了桂林这座旅游城市环境及景观,给到桂的中外来客造成不便,也给城市效能及人民生活造成影响。
3.1.3 不利于地下空间的商业开发
近十年来,桂林市中心城规模持续增长,城市中心过度聚集,规划地面空间容量趋于饱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利用价值高的是浅层空间。而直埋方式敷设的市政管线,占用了城市道路10m的浅层地下空间,割裂了浅层地下空间的连续性,对区域性地下空间的利用造成不利的影响。
3.2桂林临桂新区建设市政管廊的背景
位于桂林市临桂县的临桂新区,距湘、粤、黔、桂四省省会(首府)城市约四小时车程,东距桂林市中心区约10公里,它将是桂林向西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承担城市综合服务职能和城市中心职能,并向其周边区域辐射。按照《桂林市临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未来的临桂新区将形成“一心,两带,双核双轴,九区”的空间布局。而如今的现状临桂县城建成区面积比1999年时扩大了3倍,达到16平方公里,县城沿321国道已与桂林城区连成一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与主城区已经连通,铁路、机场、公路等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区域内已累计投资超过100亿元建设基础设施。
3.3桂林临桂新区建设市政管廊的必然性和存在问题
3.3.1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总体规划(2008-2025)》确定临桂县城将建设成为临桂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心,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工业、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临桂新区从规划之初就特别重视高标准,要求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原则,构建“山水城”和谐发展的城市模式,做到显山露水,情景交融。如按传统直埋敷设,将占用浅层地下空间,影响土地利用价值,且由于中心区建设周期长,管线需求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不可能一次设置到位,反复扩充必会影响核心区道路交通功能的使用,进而影响中心区的发展。因此,在中心区,特别是主干道上建设综合管沟,是满足新区高标准规划要求的必要保证。
2009年12月,桂林市人民政府颁布了《桂林市市政管廊管理办法》。《办法》对地下管线的建设投资、经营管理等从政策法规的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新区控制性详规、新区管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临桂新城中心区综合管沟规划方案》。为了更好的知道和推进管廊建设,桂林市市政综合设计院编制完成的《市政管廊技术规范》,目前正在全区范围内征求各方意见,这部符合广西实际区情的《标准》的出台,也将为综合管廊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3.3.2存在问题
临桂新城中心区的地址情况土层较浅,土层下均为发育强烈石灰石岩层,地下溶洞较多。从实际管沟开挖情况看,未知因素很多,施工非常困难。这种地质情况会大大增加综合管沟的工程造价。
中心区水体丰富,管沟穿越水系是个难题。如果将综合管沟在水系处断开,管沟的维修安装将会非常麻烦,综合管沟的建设优势将大大降低。
由于综合管沟早期一次性投资巨大,建成后早期沟内敷设的管线不会很多,相应收取的使用费较少。如果完全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建成后势必马会向入网单位收取“入网费”及“维护费”,原先各单位无偿使用市政道路下的地下空间,而进入综合管廊则需要多交纳费用,且由于管沟尚未形成网络,管线单位花一笔钱只是方便了一小段路,可能会因为经济原因绕道放弃。若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作为公益性市政基础设施建成后由政府成立的管理机构经营,则对建设成本的回收较少考虑,只要求达到运营成本的平衡,这种方式则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地区推行将更加困难。
4、推进综合管廊建设的探讨
发展综合管廊,利用好地下空间的有限资源,需要通过实施统一的规划, 使其与现代城市的全面建设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对于新建的景观区、 商务区、 开发区和居民区等, 应将新建道路与综合管沟的建设实行统一规划、 同步施工, 按道路的等级标准, 构建起干线、 支线有机结合的共同沟系统。在此基础上, 逐步向旧城区展开, 结合老道路的整修或拓宽, 视情进行综合管廊的建设。
我们的城市管理政策应该随着发展不断完善、细化。城市管理政策、土地资源利用政策的完善与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机制的完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良好的综合管廊建设环境。建设中要有明确的管廊工程投资主体,建成后要有明确的维护管理的主体。同时,制定管廊管理条例,解决建设、运行、维护中遇到的问题。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综合管廊;运行维护;模糊贝叶斯网络;风险因素
1引言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针对我国当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提出,解决了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反复开挖、空中管线架设凌乱、地下空间资源浪费等问题。促使整个城市的供水、供电、通信、供热以及燃气等系统管线实现集约化、统一化的管理,是优化城市空间资源、美化城市管网建设、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模糊贝叶斯网络应用能够有效筛选出整个管网运维管理当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能够降低运维管理风险事故发生率、避免人力和经济损失,同时对于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城市资源、美化城市管网建设、实现安全智慧绿色管廊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2贝叶斯网络分析概述
贝叶斯网络通过一种概率图型模型的建立对于相关不确定的知识进行表达或者推理,通过有向无环图的建立将变量节点以及节点的有向边进行表达。整个图型模型的随机变量由节点代表,相互关系由有向边代表,关系强度用条件概率进行表达,解决问题的抽象条件通过节点变量来表达,贝叶斯网络的应用可以对于任何不确定的概率性事件进行分析和表达,通过对众多不确定、不完全、不准确的信息做出推理,用以控制发生因素,辅助解决问题[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风险的发生是一个复杂性的灾害链式系统,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目前我国综合管廊运维多数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覆盖层面有所欠缺,相应的风险评估完全依靠个人经验,主观性较强不能实现良好的风险控制。通过贝叶斯网络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对影响城市综合管廊维护管理的众多风险要素进行筛选,完成评估实现进行预防方案的明确。
2.1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建立基于数学模型,通过样本数据进行求解,为了降低难度通过引进K2算法、GeNIe程序辅助完成。借助算法实现原始网络结构的输出,通过不同节点之间因果关系研究得到相应网络结构。在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风险分析的过程当中通过相关文献的参考以及实地调研和历史记录的查阅对各种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和分析,加快建模效率。按照所判断的结果构建贝叶斯网络结构背景图,将各项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构成基本链状结构,同时为贝叶斯网络模型提供建设性的参考理论。K2算法基于概率论提出,可以得到的理论分析会与实际有所偏差,但得到的模型结构较为复杂因果关系严谨性较差。且不同城市地区综合管廊建设拥有不同的特色,采用的调研方式和信息收集会相应地掺杂一些主观成分,整个数据难以体现全面分析,构建的网络模型难以保证准确性。通过GeNIe程序的融入能够填补K2算法的缺陷并将贝叶斯网络结构当中呈现出的不同风险因子进行严谨、科学、合理地联系,经过调整更正保证合理性准确性。
2.2贝叶斯网络结构优化
贝叶斯网络模型结构的优化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之上,结合实际进行指标评价和调整完成不同风险因子的判断,重点排除养护不充分、设备故障以及人为情况等出现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影响。同时,将不同风险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为参数学习以及相关的研究推理奠定基础。
3城市地底下综合管廊运维风险识别
3.1风险管理内涵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及不确定性,但偶然中的风险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分析能够实现一定的避免。风险管理的内涵就是结合基本事实通过量化的手段对风险进行了解,筛选其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保障。整个风险管理的过程既包含风险分析也包含风险评价,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之上判断风险发生概率、确定风险来源、进行风险回避分散[2]。
3.2地底下综合管廊运维风险类别
3.2.1外部风险外部风险的存在主要源于工程施工等人为的破坏以及各项地质、渗水等自然灾害等引起的管线设备受损,尽管众多自然因素难以避免,但施工过程可以根据有效评价进行预防。3.2.2内部风险内部风险的存在主要指由于管线内部建设之间产生的影响,例如线路之间的干涉、管路之间的耦合等,也包括管线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所发生老化、损坏以及腐蚀或者是管线搭建错误等因素。相较外部风险而言,内部风险因素更为明确,动态变化更小,存在概率更大,所以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建立更倾向于城市地下管廊内部风险的分析。
3.3潜在安全风险事故
3.3.1管廊火灾地下综合管廊火灾具有风险大、影响广泛的特点,随着市政设施中天然气管道的接入,相关的泄露以及爆炸燃烧风险更大。由于地下管廊空间有限相应的热传导以及热对流比较明显,且救援难以开展,不仅会造成人员灼伤,对各类管线以及设备所造成的损伤也是难以修复的。3.3.2管廊水灾管廊水灾的存在主要由于基础设施薄弱而引起,大部分因为洪水、暴雨等水流倒灌而造成内部大量积水。另外,由于多数城市综合管廊分布当中会有给排水等管路的存在,一旦管路开裂会有泄漏现象产生,若未能及时处理,则会造成巨大的威胁。3.3.3管线爆炸地下管廊管线的爆炸大多由排水管路以及热能或者燃气管路引起,其中风险较大的就是燃气管路的爆炸,甲烷以及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泄漏和堆积,在静电或明火的作用下会引起爆炸,一旦爆炸发生不仅会影响各类管路设施的运行,各类市政设施难以顺利运行。3.3.4结构破坏结构破坏主要是指各类管路本身结构受到损失,诸如开裂、渗水或者沉降不均等现象,引起管廊结构开裂或受损的原因十分复杂,因此在对其进行判断时也比较困难。
4城市地底下综合管廊运维风险中模糊贝叶斯网络分析
4.1分析方法
4.1.1逆向推理分析整个逆向推理分析的过程通过GeNIe程序的利用建设模型,经过反向的推理和评估,能够直观反映出管路、水灾、管路火灾以及管路爆炸、结构受损等影响的主要因子完成反向推理。通常情况而言风险预警值的上限为30%,因此一旦风险因子超出该概率,则表明这种风险出现概率较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处理。4.1.2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整体安全风险当中的风险因子进行筛选,从而为运维团队提供决策性的参考和启发。敏感性分析建立在反向推理的基础之上,通过软件GeNIe程序完成。结果显示:引起城市地下管廊管路火灾以及爆炸的敏感性风险因子几乎一致,主要是由于用火不当、违规用火、通风消防设施故障、燃气泄漏以及可燃物泄漏等因素引起;而引起地下管廊管路水灾的主敏感度因子为排水故障、管路泄漏、常规检修不及时以及洪涝灾害等影响;引起管路结构受损的风险敏感度因子主要是因为管路本身刚度分布不均或者是超出负载引起。另外,施工过程当中如果管路连接不当施工质量不达标或者养护不充分也会引起管路结构的损坏[3]。4.1.3最大致因链分析最大致因链分析通过对不同风险因子以及相互影响水平的推断实现风险因子的明确,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当中引起管线火灾最大致因链来源为检修不充分以及消防安全检查的不重视;爆炸风险最大致因链主要由于电气故障以及设施维护不到位;管路水灾最大致因链来源于培训和演练不到位;结构受损的最大致因链在于施工前未能实现严格的勘测和规划以及施工时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要求施工,导致施工质量下降。
4.2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贝叶斯网络模型
4.2.1风险事件发生概率P的确定风险事件发生概率P的确定主要通过数据处理完成该数据处理的过程,当中EM算法为主要计算程序,经过该计算进行最大期望值估计和条件概率的计算,从而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并从相关的数据训练以及测试当中得到风险节点的概率和链式关系。通过对于风险发生的计算,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风险发生事件分为几乎不可能出现、很少出现、偶然出现、多次出现以及频繁出现五个等级。4.2.2模糊风险损失程度C的计算模糊风险损失程度C的计算表达了风险事件发生后的风险程度损失,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相互对应,主要分为风险后果可以忽略、值得考虑、后果严重、极其严重以及具有灾难性五个等级,对于不同等级的风险后果应该采取不同的运维措施进行防范。4.2.3隶属度函数的确定与风险综合评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主要包含风险评价以及概率风险后果程度的确定,通过概率的计算实现综合评价指标的定位,整个隶属度函数的确定能够完成事件风险等级的确定。
5结语
城市地底下综合管廊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建筑结构,由于其结构复杂,附属设备繁多,又存在于地下空间,所以相应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在对其风险进行判断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完善的分析,从而作出针对性的决策。运用贝叶斯网络法构建模型有助于风险清单的识别,并对风险级别进行判断,可以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安全管理提出实用性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恩达.道路交通事故多因素风险的量化与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2017.
[2]丁慧峰.建设市政综合管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6,42(34):242-244.
篇8
河北省城市地下管网条例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管理,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地下管网的有序建设和安全运行,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城市规划区内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其信息档案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地下管网,包括城市地下管线和综合管廊。
本条例所称地下管线是指城市地面以下用于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交通信号、工业等用途的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本条例所称综合管廊,是指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面以下用于容纳多种公共设施管线的地下通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 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信息共享、动态监管、安全运行、落实责任的原则。
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应当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工程质量。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其信息档案管理等活动的指导监督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成立城市地下管网领导协调机构,确定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城市地下管网的统一管理工作。
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交通信号、工业等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城市地下管线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城市地面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将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综合管理工作,安排必要的资金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第七条 城市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和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使用单位(以下统称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负责所属城市地下管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管线安全运行。
第八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城市地下管网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 规划
第九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本行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地下管线专项规划。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提出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控制要求。
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和地下管线专项规划报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 编制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应当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用地布局、产业布局、行业发展等需求设计相应容量的管线,并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道路交通、人防等规划相衔接。
第十一条 各类城市地下管线的布局、敷设应当符合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地下管线专项规划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
在中心城区不得规划新建生产经营性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在其他地区规划新建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不得在穿越其他城市地下管线时形成密闭空间,且距离应当满足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第十二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和地下管线专项规划,并履行规划审批手续。
建设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城市地下管线,应当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应当与道路建设工程一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占用尚未形成的城市道路或者城市道路以外用地的,应当依据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并征得土地权属单位同意后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查询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取得该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无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资料或者不能确认城市地下管线准确位置的区域,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探测查明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并将探测查明的地下管线资料报送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抄告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放线,并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量,形成准确的竣工测量数据文件和工程测量图等资料,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核实。
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未按规划建设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迁移、变更城市地下管线。确需迁移、变更的,应当经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章 管线建设
第十七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和地下管线专项规划,提出城市地下管线年度建设计划,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遵循地下管线建设服从城市道路建设的原则,兼顾地下管线运行需求,编制城市道路和城市地下管线年度建设计划,报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批准的城市道路和城市地下管线年度建设计划组织建设。
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改造应当与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同步实施。城市道路范围外的地下管线分别纳入相关项目建设计划,配套建设。
第十九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施工掘路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道路挖掘。对不能与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同步实施的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改造工程,开展有计划的道路挖掘许可审批,控制道路挖掘规模和施工时间,减少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后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因敷设城市地下管线挖掘道路。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应当报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告。
超出前款规定年限,需要挖掘道路敷设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道路挖掘计划,纳入城市地下管线年度建设计划。
第二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已规划的城市地下管线需要横穿道路但不具备建设条件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通知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按照规划要求为地下管线预埋横穿道路的管道。
随同城市道路建设的各类地下管线工程,应当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预留支管或者接口至城市道路规划红线一米范围以外。
第二十一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和施工许可手续;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可以委托道路建设单位与道路建设工程一并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和施工许可手续。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涉及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河道、航道、绿地、文物、人民防空工程和军用设施等,或者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建设单位应当征求相关主管部门和单位的意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涉及许可或者审批事项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线同步建设时,道路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统筹协调道路工程和地下管线工程的施工,合理安排地下管线的建设工期;
(二)向城市道路建设的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完整的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三)事先通知相关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线的监护工作;
(四)督促和检查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在管线覆土前完成测量工作;
(五)负责本单位实施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第二十三条 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城市地下管线的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完整的城市地下管线设施现状资料;
(二)城市地下管线与城市道路同步施工时,服从道路建设单位安排的合理工期;
(三)城市地下管线单独施工时,事先通知相关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做好施工现场城市地下管线设施的监护工作;
(四)委托并督促工程测量单位在城市地下管线覆土前完成测量工作;
(五)负责本单位实施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第二十四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核实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二)按照经审查通过的施工图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公示城市地下管线工程项目信息,设置城市地下管线警示标志;
(三)需要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施工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需要占用人行通道的,合理设置临时通道,保证行人安全通行;
(四)在施工中发现原有城市地下管线位置不准确或者不明管线时,及时向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报告;
(五)在施工中对其他地下管线或者市政、绿化、人民防空、文物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等可能造成影响的,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六)因施工损坏有关设施的,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抢修,不得擅自掩埋或者进行临时处理后回填,发生的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七)负责本单位实施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向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提供。
第二十五条 城市地下管线应当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在管线本体上附注相关标识。敷设非金属管线的地下管线工程应当同步布设管线示踪线及电子标签。
敷设燃气、热力、高压电缆等高危地下管线、以非开挖方式敷设地下管线或者位于道路用地红线范围及其建筑控制区内的地下管线,应当在地面设置相应安全警示标识,并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十六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场地条件或者地下空间占用等原因,需要变动地下管线平面位置、标高和规格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组织施工。
第二十七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自城市地下管线工程验收合格后十五日内,依法向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施工许可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六个月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材料。
第二十八条 因公共利益确需迁移、改建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与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协商实施方案,依法办理相关手续。涉及城市道路的,应当与道路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同步施工。
第二十九条 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需要废弃地下管线的,应当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备案,并将废弃的城市地下管线予以拆除。无法拆除的,应当将管道及其井室封填。
对权属不明的废弃城市地下管线,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十五日。公告期满后仍无法确定权属单位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组织拆除或者封填。拆除或者封填费用由本级财政解决。
第四章 综合管廊建设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推进综合管廊建设。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采用政府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以及企业投资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力量等投资建设、维护和经营综合管廊。
第三十一条 城市规划建设新区应当同步规划和建设综合管廊;城市成片改造旧区、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主干道路,应当同步规划和建设综合管廊。不具备条件的,应当为综合管廊预留规划通道。
城市成片改造旧区或者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主干道路配套的管线,进入综合管廊投入运行后,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在三十日内拆除原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十二条 综合管廊规划区内的管线规划,应当与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相衔接。
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区域开发与改造时公用设施容量的需要,为管廊内管线的新建、改建、扩建预留足够空间容量,并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
第三十三条 综合管廊的建成区域,凡已在综合管廊中预留管线位置的,不得在综合管廊以外另行安排管线位置。
综合管廊的建成区域,除有以下情况外,不得批准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挖掘道路建设管线:
(一)因技术要求不符,无法纳入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线;
(二)综合管廊与外部用户的连接管线。
第三十四条 综合管廊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省内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确保各类市政公用管线安全、有序、高效、节能地建设和运行。
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进入综合管廊的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可以通过租赁或者购买等方式取得综合管廊使用权,合理分摊综合管廊的建设运营维护费用。
第三十五条 综合管廊应当集中管理、统一维护,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确保进入综合管廊的地下管线安全运行。
综合管廊维护管理单位负责综合管廊内共用设施设备养护和维修,建立工程维修档案,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转,配合和协助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的巡查、养护和维修。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负责入廊各管线的设施维护。
第五章 运行和维护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安全监督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城市地下管网安全应急处置综合预案。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权属单位,应当制定本行业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三十七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权属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城市地下管线的隐患排查,对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和危险源,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权属单位设立统一的专线服务平台,接受单位和个人对城市地下管线或者附属设施损坏、缺失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举报。
第三十八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权属单位,应当重点改造使用年限超过五十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水、排水管线。对存在事故隐患的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
第三十九条 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对所属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负责,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程设置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及警示标志,定期进行运行状态评估;
(二)建立日常巡查和维护制度,依法制止危害地下管线安全的违法行为,对城市地下管线或者附属设施损坏、缺失进行及时修复更新;
(三)对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以及可能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地下管线进行重点监测,保证其安全运行;
(四)建立监督举报制度,及时核实和处理举报;
(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六)根据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地下管线事故抢修;
(七)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档案制度。
第四十条 城市地下管线出现故障、险情等突发事件时,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权属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可以先行破路抢修,并同时通知市政公用工程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二十四小时内按照规定补办批准手续,相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抢修完工后,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市政公用工程主管部门,由市政公用工程主管部门及时恢复道路原状,保障道路通行,所需费用由破路的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承担。
第四十一条 城市地下管线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压占地下管线或者附属设施进行建设;
(二)损毁、占用或者擅自移动地下管线;
(三)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毁地下管线的安全警示标志;
(四)堆放、排放、倾倒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
(五)擅自接驳地下管线;
(六)其他危及地下管线安全、妨碍地下管线正常使用的行为。
第六章 信息档案管理
第四十二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负责信息的收集、储备和更新工作,及时将地下管线的普查资料、竣工资料、补测补绘资料录入系统,实现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动态管理。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城市地下管线专项普查,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进行探测、补测,掌握城市地下管线规模大小、位置关系、功能属性、产权归属、运行年限等基本情况,并纳入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在验收合格之日起三个月内,纳入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十三条 城市地下管网的信息管理应当坚持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资源整合,遵守信息安全和保密的有关规定。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和要求,规划、建设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地下管网信息采集、监控和数据应用服务等多种功能,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网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地下管网信息数据的相关技术标准和信息共享目录清单。
第四十四条 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建立所属地下管线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并按照规定与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接,做到信息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
第四十五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不明或未建档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报告。
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查明不明城市地下管线的性质、权属,责令权属单位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测量。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报送测量数据。
第四十六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监督管理。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对接收的城市地下管线档案应当及时登记、整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好无损。
新建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在三个月内,分别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报送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
城市地下管线迁移、变更、废弃之日起三十日内,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修改、补充到本单位的地下管线设施专业图上,并将修改后的专业图及其有关档案分别报送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
第四十七条 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和权属单位,移交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情况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监督、指导和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做好城市地下管网工作。对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城市地下管网监督检查制度,依法检查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及其信息管理情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权属部门的管理,及时纠正和处理违法行为。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公布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和通信地址。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投诉、举报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依法建设、维护地下管线等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或者推诿。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及时编制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地下管线专项规划的;
(二)未按照规定办理相关许可、审批和竣工验收备案的;
(三)未按照批准的城市道路和城市地下管线年度建设计划组织建设的;
(四)未按照规定进行城市地下管线专项普查以及建立城市地下管线应急协调机制和隐患排查制度的;
(五)对未经规划条件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要求的建设工程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
(六)发现违法行为或接到举报后不予调查处理的;
(七)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建设单位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未按照规定进行竣工测量的,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
(二)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擅自迁移、变更城市地下管线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未按照规划要求为城市地下管线预埋横穿道路的管道、预留支管或者接口的,处预埋管道、预留支管或者接口工程造价四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施工单位未按照审查通过的施工图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的,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
(二)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发现原有地下管线埋设的位置不明或者不准确时,未及时报告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可能对其他建筑和设施造成影响,未停止施工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未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敷设地下管线、设立警示标识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在管线进入综合管廊运行后,未按规定拆除原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废弃地下管线未向城乡规划或者市政公用工程主管部门报告,或者未按照规定予以拆除封填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城市地下管线安全保护范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压占地下管线或者附属设施进行建设的;
(二)损毁、占用或者擅自移动地下管线的;
(三)堆放、排放、倾倒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的;
(四)擅自接驳地下管线的;
(五)其他严重危害城市地下管线安全、妨碍地下管线正常使用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毁地下管线的安全警示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权属单位未按照规定报送测量资料、移交有关档案,以及移交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 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履行维护职责,造成公共利益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造成危害公共安全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较大的镇规划区内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其信息档案管理适用本条例。其他建制镇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军用地下管线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城市地下管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计划用20xx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
根据指导意见,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还包括:20xx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将管网漏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近年来,各地由地下管网问题引发的城市内涝、道路塌陷、管线爆裂等事故呈高发态势。由于不掌握地下管线的基本信息,城市道路屡屡开膛破肚,不少城市出现群众反映强烈的马路拉链。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地下管线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构成状况越来越复杂。地下管线到底是什么样,目前看,恐怕没有哪个城市能完全说清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贺明说。
篇9
生态基础设施是指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如新鲜空气、综合廊道、山、水、林、花草、农田、鸟类生物繁多等生态基础设施。
科学建设生态基础设施。首先从规划上改进,通过“传统规划和反规划的优缺对比”拿出更加科学的规划方案。
努力实现新型城镇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生态基础设施之一,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实现新型城镇的生态基础设施现代化,实现促进新型城镇的生态基础设施质的提高,实现打造超级新城标志性建设。
关键词:一流设施 反规划 地下综合管廊 超级新城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正 文:
生态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生态建设好了,生活在新型城镇里的“城镇化的人们”才能幸福。因此说,建设一流的生态基础设施,才能打造“超级”的新型城镇,才能使“新型城镇化建设”这项国策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那么,怎样才能建设一流的生态基础设施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正确理解国策内涵,充分利用已有自然生态。用正确的思想支配行动,不盲目扩建,不粗制乱建,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尤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生态进行生态宜居建设的新型城镇,例如辽宁省阜新市对城市河流的改造利用:2001年,阜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性城市转型的试点城市。为了改善阜新人居生态环境质量,保护阜新的水资源,在国家的支持下,市委、市政府将阜新市细河城市中心段治理工程列为该市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目的是通过治理解决掉河内29个污水口和堤坝高低不平造成的春季河水臭气熏天,夏季河内蚊虫泛滥,秋季荒草遮眼风沙弥漫,冬季粉尘煤灰铺面导致严重雾霾等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现象。通过治理,细河变成了“水清草绿空气清新,灯亮景美堤坝平坦,四个库区90万吨的清澈河水成为城市的最好加湿器”,这项工程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阜新市城区的环境质量,提高了城区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总体功能,是阜新市在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一个重点项目。该工程也因此于2005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另外还有阜新市九营子河治理工程中保留河段中已有“铁索桥”的做法,都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生态进行生态宜居建设的典型实例。
二是充分发挥“反规划”的优势,科学的规划建设生态基础设施。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规划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城市建设者若想做好城市建设工作,首先就要与时俱进从规划上进行改进,从源头环节做好城市生态建设这项工作。通过“传统规划和反规划的优缺对比”拿出更加科学的规划方案。笔者建议充分运用“反规划”手段进行规划,因为反规划是在我国飞速城市化进程中和城市无序扩张背景下提出的,是客观实践的产物,是唯物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值得运用。“反规划”与传统的“人口-性质-布局”的规划方法相反,“反规划”强调生命土地的完整性和地域景观的真实性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反规划”是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是一种强调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是对快速城市扩张的一种应对。
反规划优于传统规划。
第一,反规划的目的更加有利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反规划”以土地生命系统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是建立在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分析基础上的,是以维护这些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前提的。而传统规划中有关不建设区域把绿地作为实现“理想”城市形态和阻止城市扩展的“工事”,而绿地本身的存在与土地生态过程缺乏内在联系。
第二,反规划的规划次序优于传统规划。 “反规划”是主动的优先规划。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之前确定,或优先于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传统规划中有关不建设区域是被动的滞后的(如,绿地系统和绿化隔离带的规划是为了满足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目标和要求进行的)。
第三,反规划的功能优于传统规划。“反规划”是综合的,包括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如文化遗产保护、游憩、视觉体验)。传统规划中有关不建设区域是单一功能的,如沿高速公路布置的绿化隔离带,缺乏对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和文化遗产保护、游憩等功能的考虑。
其次是努力实现新型城镇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地下综合管廊”是生态基础设施之一,通过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实现新型城镇的生态基础设施现代化,实现促进新型城镇的生态基础设施质的提高,实现打造超级新城标志性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能够把水、电、热、气、通讯等各种基础设施的管线集于一体,具有经济可行(据测算,一条能够综合所有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的造价相当与地面道路的造价)、易维修、安全、节省空间利于绿化、创造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等优点,是科学建设新型城镇生态基础设施的代表性举措,值得实施利用。
而近日,为了杜绝城市道路重复开挖(拉链路)浪费资金破坏环境问题和改善城市面貌,辽宁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实施的三大工程之首就是,城市的地下管网建设。并把此项工程定格为“城市生命线工程”。可见地下管网建设的重要性。
三是努力通过宜居工程打造宜居环境,为超级新城奠定宜居基础。
“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是宜居四大要点,绿化为首,是重中之重。国家搭建了“国家园林城市”这个平台,辽宁省保留了“绿叶杯”竞赛活动这个平台,近年来实践效果有目共睹,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升,绿化面积不断扩大,绿化率不断提高,百姓在受益同时不断提高爱绿护绿意识,这是民心所向,这是健康使然,这更是生态宜居超级新城的标志。
综上所述,期望全民行动起来,在政府的倡导下,通过社会各界不断努力,在全国各地的“超级新城”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
结论:
总之,我们要充分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有利时机,努力建设好每一座新型城镇的各项生态基础设施,为人类留下宝贵财富。
篇10
关键词: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自立”性
我国现行规范给出的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公式(以下简称规范公式)是我国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根据传统的施工工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总结出来的,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泵送混凝土已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由于泵送混凝土在施工工况上与传统的施工工况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运用该计算公式对泵送混凝土的侧压力计算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本文从影响新浇混凝土侧压力的各种因素分析,总结规范公式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新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模型供大家讨论。
1.新浇混凝土侧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新浇混凝土侧压力的因素主要有:
(1)混凝土容重,新浇混凝土容重变化很小,一般取2400Kg/m3,该因素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
(2)混凝土入模温度和环境温度,混凝土凝结时间随混凝土入模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凝土侧压力随混凝土的凝结而减小。混凝土入模温度和环境温度是影响混凝土侧压力的重要因素。
(3)振捣方式和振捣深度,振捣方式分人工捣实和机械捣实。目前, 大多采用机械捣实,本文按机械振捣考虑。振捣密实后混凝土具有一定的“自立”性,所以在振捣深度范围内均不能考虑其“自立”性。
(4) 混凝土塌落度,影响混凝土塌落度的因素有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水灰比,骨料最大粒径、外加剂等,混凝土塌落度越大,其侧压力越大。混凝土塌落度是影响混凝土侧压力的重要因素。
(5)外加剂,如今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较多,有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等,混凝土外加剂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混凝土外加剂是影响混凝土侧压力的重要因素。
(6)混凝土浇筑速度,混凝土的浇注速度是影响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混凝土浇注速度的增加, 混凝土侧压力也增大。
(7)混凝土浇筑高度,混凝土浇筑高度越高,其侧压力就越大。
(8)混凝土凝结时间,混凝土侧压力随混凝土的凝结而减小。
(9)模板面光滑程度,模板越光滑,混凝土流动性就越大,其压力也越大,但模板的光滑度对新浇混凝土的影响程度较小,计算时不考虑模板的光滑程度是偏于安全的。
(10)构件断面尺寸,由于混凝土的粘聚性,构件断面尺寸越小,其侧压力越小;构件尺寸越小,散热越快,其初凝时间越短。
(11)配筋情况,配筋越密,在钢筋的“帮扶”作用下,混凝土的侧压力越小,但配筋对新浇混凝土的影响程度较小,计算时不考虑配筋情况是偏于安全的。
2.规范公式不安全因素分析
我国现行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给出的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公式为: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二式中的较小值:
(1)
F=rcH (2)
式中 rc―― 新浇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t0 ――混凝土初凝时间, 其计算公式 :
β1 ――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 当混凝土坍落度小于3 cm 时取0.85;5~ 9 cm 时取1.0; 11~ 15 cm 时取1.15;
β2 ――外加剂的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加外加剂时取1.0, 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
V―― 混凝土的浇注速度(m/h );
H―― 混凝土侧压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高度(m );
规范公式考虑了新浇混凝土的容重、初凝时间、塌落度、外加剂、浇筑速度等因素,但初凝时间计算公式、塌落度、外加剂修正系数、浇筑速度与目前的施工工况不符。
2.1初凝时间计算公式与目前施工工况不符
规范公式对初凝时间的计算公式为:t0=200/(T+15),随着混凝土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特别是预拌混凝土的普遍使用,混凝土初凝时间可以根据施工时温度的不同通过添加外加剂进行控制,从而使混凝土初凝时间与温度的关系不再那么密切。其次,混凝土初凝时间与构件尺寸有很大关系,构件尺寸大的混凝土散热慢,其初凝时间长,构件尺寸小的混凝土散热快,其初凝时间短。
2.2塌落度取值范围与目前施工工况不符
规范公式塌落度修正值对塌落度的取值范围为50mm~150mm,而泵送混凝土塌落度大多在150mm~200mm之间,有些超高距离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甚至大于200mm。
2.3外加剂修正值与目前施工工况不符
规范公式对外加剂的修正值为: 不掺加外加剂时取1.0, 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而目前泵送混凝土特别是预拌混凝土大量使用粉煤灰,规范中没有考虑。
2.4浇筑速度取值范围与目前施工工况不符
规范公式是按传统施工工艺研究总结出来的,浇筑速度一般小于6.0m/h,而目前的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速度最大可达到40m/h。
3.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分析
3.1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分析
新浇混凝土在振动作用下有很大的流动性,类似液体,因此混凝土侧压力分布规律类似液体静压力。但新浇混凝土又有粘聚性和触变性,即经振捣后混凝土流动性明显减小,其具有一定的“自立”性,混凝土在其凝结过程中,随着其“自立”性的增强,其侧压力逐渐减小。在施工中为了经济、安全、适用,我们还必须考虑新浇混凝土的粘聚性和触变性以及其凝结时间。所以研究新浇混凝土的“自立”能力是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准确与否的关键。
3.2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探讨
新浇混凝土的“自立”能力随着混凝土的凝结逐渐减小,初凝后减小至零,混凝土侧压力F与凝结时间t成如图所示的线性关系。
设F=rcH(1-(t/t0)x) (3)
式中 rc― 新浇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t0 ―混凝土初凝时间,t0应按
实际测得或预拌混凝土由混凝土公
司提供;
V― 混凝土的浇注速度(m/h );
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
新浇混凝土顶面的高度(m );
t ―混凝土凝结时间,t≤t0;
x为大于1的常数。
公式(3)是描述混凝土侧压力随混凝土凝结时间变化的函数,F随t的增大而减小,随H的增大而增大,当t=0时,F值最大,当t=t0时F=0。
在施工中,由于H随混凝土的浇筑逐渐增加,构件中某一点处混凝土凝的凝结时间最小值tmin为其浇筑时间t´即tmin= t´,H与t´和浇筑速度V成正比关系即H=t´V,所以tmin=H/V,公式(3)带入V后得构件中某一点处混凝土最大侧压力为:
Fmax= rcH(1-(H/Vt0)x)(当H>Vt0时取H=Vt0) (4)
以上公式把混凝土初浇时视为理想液体,未考虑混凝土塌落度、原材料、外加剂等影响即混凝土初浇时的“自立”能力,只考虑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产生的“自立”能力,其计算结果是偏于安全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混凝土塌落度修正系数,混凝土原材料、外加剂均对混凝土塌落度有较大影响,考虑塌落度修正后不再另行考虑。设塌落度修正系数为k,当塌落度大于200时,可考虑混凝土为理想液体,可取k=1.0;当塌落度为150~200时,可取k=0.95;当塌落度为100~150时,可取k=0.9; 当塌落度小于100时,可取k=0.8。公式(4)带入塌落度系数后得:
Fmax =krcH(1-(H/Vt0)x)(当H>Vt0时取H=Vt0)(5)
公式(5)为构件中某一点处混凝土最大侧压力计算公式,我们还需要确定构件中出现最大侧压力的位置,即计算有效压头H0。
公式(5)对H求导得:dFmax/dH=krc(1-(x+1)Hx/Vxt0x)
令
4.讨论
(1)公式(5)考虑了混凝土塌落度、浇筑高度、浇筑速度和初凝时间,由于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初凝时间的关键因素,考虑初凝时间后不再考虑温度。该公式解决了规范公式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2)公式(5)中x应是一个大于1的常数,x的取值还需要通过实验确定。
5.结束语
由于规范公式研究的基础数据的局限性,其参数取值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对超出规范公式范围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计算公式。随着泵送混凝土及预拌混凝土的普遍使用,急需制定出新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
【1】王旭峰,刘继文.从地铁桥墩立柱模板坍塌事故分析探讨混凝土侧压力值(J).建筑技术,2009,40(8)
【2】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北京
【3】杨维加.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模板侧压力.陕西水力发电,1993.12,9(4)
1.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结合城市的规划建设集供水、排水、供热、供电及通讯等为一体的地下综合管廊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辽宁省有的城市已开始建设,因为它既能满足近期的使用,又能兼顾未来的发展要求,特别是避免了直埋管道造成反复破坏路面及各种管道的无序交叉和架空敷设对城市市容的不利影响,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根据多年从事市政工程施工和管理的实践,认为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地下综合管廊设计
2.1综合管廊布置方案
综合管廊布置方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供水、排水、供热等管道与供电及通讯需分开布置的前提下,经分析比较采用各分管廊按图1布置的方案比较合理。
图1 综合管廊剖面图
这样管廊集中占地较少,其优点是:①工程开挖的土方量小;②便于防水设计与施工,而且投入使用后维护管理方便;③管廊的检查井、通风井、安装口设置简单,与地面联系便捷;④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情况下工程造价经济。
2.2对不良地基的处理
综合管廊一般长几千米甚至更长,沿线常常遇到复杂地形和杂填土,特别是沿海城市的软弱地基。由于沿线勘探孔间距不可能太小,很难准确地控制地基的变化,当然完全用钻孔来控制地基变化也不现实。可采用以下措施:①施工期间加强验槽是非常重要的。杂填土层不厚时,可以将其全部挖除,增加垫层的厚度,如杂填土范围较广而且厚度较大,则可根据施工条件及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采用碾压、夯实、换土垫层等方法处理。局部出现的枯井、冲沟、坑塘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否则地基局部变形过大,易造成变形缝处止水带破坏致使管廊渗漏。(变形缝的调解作用是非常有限的。)②沿海城市软弱地基的特点是
承载力低(fak=60~65KPa)、变形大,处理不当管廊易产生裂缝及变形缝处止水带破坏,致使管廊渗漏,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填方采用堆载预压或CFG桩进行地基处理,将地基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2.3变形缝的设置位置
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综合管廊沿线每隔小于或等于25cm设一道贯通全截面的变形缝,并且必须避开各种检查井、安装口和固定墩的位置,设在两个活动支墩的中间,变形缝处设橡胶或塑料止水带。
2.4主干线与分支线连接部位
综合管廊的主干线与分支线连接部位,分支线管廊底板下,由于施工主干线而受扰动的地基要进行人工处理,以免支线管廊下局部地基变形过大,导致管廊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出现大于0.2mm裂缝而发生渗漏现象,影响正常使用。
3.直埋敷设固定墩设计
目前,由于受投资的限制,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往往用于主要街道和重要地区,而从热源至综合管廊的热力管道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在有补偿直埋敷设中,往往因钢制管道受热水温度的影响,产生热涨位移。此时为使管道与管道接头、管道弯头及其他一些附件正常安全工作,就必须在管道上适当的位置设置固定墩,将管段的位移限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热力管道在正常的运行中,会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固定墩的作用就是设计确定的位置固定管道,抵抗热力管道在正常运行中产生的水平推力和位移,从而保证热力管道的正常运行。
根据国家标准《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第5.2.1条规定,直埋固定墩必须满足抗倾覆验算和抗滑移稳定性计算。
抗滑移验算(图2)。
图2 固定墩受力简图
(1)
式中: 分别为固定墩底面、侧面及顶面与土壤产生的摩擦力。
由上式可知,只有管道作用于固定墩的推力与固定墩前的主动土压力之和的1.3倍小于固定墩在土中的摩擦力及墩后背土反力之和才是安全的。固定墩直埋于呈可塑状态的粉质黏土中是比较普遍的。当管道的埋置深度确定以后,各方向土壤对固定墩的正压力是确定的。那么提高固定墩与回填土的摩擦系数是将固定墩缩小减少混凝土用量的惟一途径。可塑性粉质黏土与固定墩的摩擦系数为0.25~0.30,若在固定墩的周围回填500mm厚粗砂或砾砂,并且分层夯实,夯实系数不小于0.96,则固定墩与粗砂或砾砂的摩擦系数可采用0.40计算。这样不仅固定墩的混凝土用量可大大减少,而且当设置固定墩的位置受到限制时更能体现其合理性,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实际固定于固定墩中的管道有一定的刚度,可以将固定墩两侧部分范围内的管重以及作用其管顶至地面管道直径范围内的土体重力传给固定墩,这样就增加了固定墩的正压力,从而提高固定墩与土壤的摩擦力,但这部分管道长度的合理取值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前计算不考虑作为安全储备的设计方法是安全的。
对于综合管廊的分支线与直埋敷设的热力管道连接处往往固定墩水平推力较大,为充分利用支线管廊周围与土壤较大的接触面积产生的摩擦力来抵抗管道的水平推力,将管道固定的位置设在支线管廊的端部比单独设固定墩更经济合理,但此位置要求先安装管道后,再浇筑支线管廊端部的混凝土。
- 上一篇:茶艺茶道培训
- 下一篇: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