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指导
2009年6月―2010年7月我们共收治脑卒中患者69例,为其治疗好转出院后,对其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给与出院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9例,男47例,女22例;脑梗死41例,脑出血28例;语言清楚、流利者42例,语言不清楚者24例,失语者3例;肢体功能:肌力0―2级27例,3―5级42例。
2 出院指导
2.1心里指导恢复期病人一般急于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而易产生急躁、悲观、失望、甚至精神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家属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与心理支持和安慰,要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起做康复的积极情绪,讨论成功病例的经验,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克服自我封闭,提高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的信心[1]
2.2健康指导出院后注意合理用药,不要听信别人,自行再加药物。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控制血压要平稳,血脂血糖要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要定期到医院复诊,要医生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3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从发病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病情不稳定,应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发病一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这个时期病情基本稳定,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6个月为后遗症期,也可以通过辅助训练获得一定效果。
2.4 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①.训练正确的卧姿: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方法。②.翻身训练: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③.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④.活动四肢关节:肩关节屈曲活动、肘关节伸展活动、前臂旋后活动、膝关节伸展活动、髋关节外展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⑤.坐起与坐稳训练:患者在帮助下坐起、自己坐起、坐稳训练。⑥偏瘫上肢的训练:上肢负重训练、推滚筒训练、移动木柱训练、翻扑克牌训练。⑦转移训练: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从轮椅转移到床上、⑧站立与行走训练: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⑨日常生活自理技能训练:穿衣物、脱衣物、洗脸、洗澡、吃饭、做家务活动。⑩。听和说的训练:说名称指物训练、出示实物说名称训练、数数训练、识字图卡训练、利用手势或表情训练。
2.5 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训练中经常出现肩关节疼痛,肩关节训练可暂停1-2周,有条件时可以进行理疗。如果出现手肿胀,要经常将患侧上肢抬高,手腕经常处于背伸位,尽可能不要在患侧手部静脉输液。
3 小结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长期残疾的首要疾病,目前有3/4的中风病人有不同的残疾,导致劳动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如果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使多数患者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能力甚至工作能力。但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家中不能正确掌握康复训练方法,不能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这就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出院时都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能够学会康复训练方法,在患者出院后,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真正达到康复的目的。
篇2
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均为α=0.05。
2结果
两组3周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感染率比较,实验组的泌尿系感染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1);实验组患者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且残余尿少于对照(表2);整体疗效好于对照组(表3)。
3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统康复过程大致由留置导尿、一次导尿和建立反射性膀胱三个阶段组成,最终经训练建立反射性膀胱。因此,膀胱的功能康复训练占有重要地位。经源性膀胱因膀胱神经受损,导致逼尿肌反射异常而出现逼尿肌在储尿期自发或诱发的收缩,即逼尿肌反射亢进;或排尿期逼尿肌不能收缩或收缩无力的逼尿肌无反射。针对以上情况,本项目研究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实验组进行间歇性导尿、Crede手法按摩、耻骨上区轻叩法、扳机点法及电针刺激法等康复训练,目的是刺激膀胱功能恢复和反射性膀胱的建立,经过综合康复训练,建立重建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管理模式。
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性膀胱治疗配合有效的手法康复训练,能增加患者对膀胱训练的依从性,从而缩短膀胱功能重建的时间,有效帮助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建立易于接受的膀胱管理模式。配合Crede手法按摩和耻骨上区轻叩法,可有效促进排尿,预防尿液返流;扳机点法是寻找扳机点及叩击膀胱区域,促进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有利于反射性神经膀胱的重建。让神经源性膀胱最终达到“平衡膀胱”的目的,即低压储尿、尿液控制和膀胱排空。尿动力学检查能客观地反映逼尿肌、尿道内外括约肌各自的功能状态及其在储尿、排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准确诊断及治疗膀胱功能障碍。在患者膀胱功能训练过程中,利用尿动力学检查的方法,能更准确地评估患者膀胱功能情况。本研究利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方式,患者和陪护一起寻找扳机点,找到扳机点后,指导患者充分利用扳机点排尿,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重建更为有利。因此,除患者坚持训练,提高患者积极性、信心和依丛性外,还需建立护患共同参与管理训练模式,要教会家属或照顾者掌握有关方法,缩短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重建时间。
两组脊髓损伤患者在相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导尿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间歇性导尿,实验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间歇导尿术指不将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在需要时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除,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本组病例显示间歇导尿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中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感染率明显降低,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及残余尿量的减少。但间歇导尿的患者在准备方面受限制,难以确认导尿是否完全,也与患者的依从性相关,因此,①在操作执行之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讲解间歇性导尿的目的与原理;②要取家属的理解,对于手、眼不灵活的患者的可指导家属完成,如可以则护士先执行并逐渐按步骤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尤其是清洁会阴、物品准备、排尿记量、手部清洁(七部洗手法)、清洁尿道口、尿管、识别尿道口、进行导尿、导尿完毕拔出尿管是边拔边按压膀胱,使尿液完全排空、设立导尿记录及饮水计划本。
篇3
【关键词】 脑血管;恢复期;健康教育
脑血管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患病后患者逐渐失行走、读书、说话、与人交流等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许多不便,因此,对康复期患者及家属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其核心是促进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1]。使病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院在2008年1~10月共收治脑血管患者152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33岁,男90例,女62例。健康教育覆盖面100%,知晓率98.8%。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掌握了许多治疗和功能锻炼的方法,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伤残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收效良好。
2 制定健康教育内容
护士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和全科护士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咨询专科医生,制定了脑血管患者康复期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患者的心理、饮食、睡眠、用药的护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3 实施
健康教育不同于卫生宣教,它贯穿于护理的整个过程,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生给患者以适当的治疗和护理,还要结合患者的身心状况、社会需要,向患者介绍用药注意事项、饮食起居、功能锻炼方法。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健康状况、个性习惯、文化背景、康复期望等选择适当的时机,适宜的方式,因人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及时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调整策略,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3.1 肢体功能的康复
3.1.1 肢体被动训练 对偏瘫上侧肢体进行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及外旋等被动运动。对下肢康复训练可采用“桥式”运动、下肢屈曲动作训练、伸膝分离运动等。关节活动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用力适度,由上而下,幅度由小至大,每天每个关节至少进行3~4次的全关节运动,每次10~20 min。对已有关节活动度下降的关节,治疗时间要延长,次数要增加,必要时可配合理疗、红外线及超短波照射或局部湿热敷。
3.1.2 肢体主动训练 夹捏指趾或对指活动,夹捏指趾或对指活动。夹捏指趾即用健侧的食指与拇指夹捏患侧的指趾各10~20次;对指活动即患侧的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别相对,各做20次,以利手部精细运动的恢复。此外,还可用健身强力圈练习手部握力;活动手腕足腕,即手腕或足腕先由内向外,然后由外向内环形练习各10~20欢;肩、肘、髋、膝活动。患者站立或平躺,将上述各关节向上下、内外、前后活动各20次;运动量逐渐加大但不可过劳,一般情况,上肢较下肢恢复慢,故在下技锻炼走动的同时,可有意识的活动上肢,以使其功能恢复。
3.2 吞咽功能训练 急性脑血管患者约51%有吞障碍。训练有效后,再行摄食训练。进食进应注意:取坐位或半卧位,头略前倾;选择有一定口感的食物,以利咽部感知;食物形态以松散、有黏度但又不致黏附口腔为宜;食速宜慢;进食时注意力集中。
3.3 言语、认识功能训练 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由于失语、言语不清,易出现自卑感。因此,在进行语言功能训练时,要做到冷静、耐心。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语言功能锻炼时,首先要分辨失语类型,以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性,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称,强化记忆;其次,与患者交谈时,要减少外来干扰,以保证患者精力集中;第三,与患者交流时要面对面地交流,可使用图片,卡片等。第四,要从数字、单词、短语开始,先让患者复述,再让其听前半句,令其讲后半句。在整个训练中要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认知功能障碍时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醒患者,得高对患侧的注意力,给予患者视、听、触等感知觉的刺激,患病后无意识记忆与正常人相差不显著,因此在护理中,可以强化无意识学习,反复给予多种刺激,并强化动作学习以增加记忆功能。
3.4 心理护理 脑血管患者因发病急,对自身、家庭皆为突发事件。随之而来的经济负、社会角色转变,加之对疾病预后的恐惧易致患者心理障碍。护士应以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行为去了解、熟悉患者,掌握患者病前的适应能力、性格、人格,以便制订并实施心理护理。在康复治疗阶段,患者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因此,每天应进行30 min的情感交流,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争取家属配合,照顾好患者饮食、起居,鼓励和协助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娱乐及家庭活动,以增加患者对生活的乐趣及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康复及护理的进行。
3.5 饮食护理 脑血管患者的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忌食刺激性食物或烟酒。饮食温度适宜。对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可给予胃管鼻饲。
3.6 睡眠的护理 脑血管患者因存在各种功能障碍,易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则致失眠。因此,对失眠患者要先评估影响睡眠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强化心理疏导;创造舒适的睡眠条件和环境;正确功能锻炼,预防肢体疼痛;建立合理的睡眠习惯;睡前不饮酒精饮料或吸烟,不喝含咖啡的饮品如咖啡等;必要时按医嘱应用安眠药。
3.7 用药的护理 患病后有此患者存在部分记忆障碍,因此,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用药目的、方法,直至掌握,必要时建立服药卡,写明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贴于醒目处;住院期间要做到口服药到口,羡慕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嘱患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偏听偏信广告,滥服药物。
3.8 出院指导
3.8.1 保持血压稳定 患者大多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史,血压常波动不定,保持血压稳定,对疾病恢复及预防复发起着重要作用。教会患者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及血压正常值;对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督促和帮助其养成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的习惯;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劳累,戒烟酒,防止便秘。
3.8.2 介绍脑血管复发的先兆症状,复发的诱因,病情加重时的表现,应定期平院复查等。
4 健康教育方法
4.1 个别教育 护理人员与患者面对面的交谈,是最主要的教育形式。
4.2 举办学习班 对象主要为患者家属,可集中讲授饮食上注意事项、康复训练方法、语言训练技巧等。
4.3 看电视录相或分发宣传手册 脑血管恢复期时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观看有关康复训练方法,可以让患者和家属更易掌握要领。
5 体会
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还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使患者掌握了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及卫生保健知识,缩短了住院日期,减少了住院费用,降低了伤残率,医院的社会声誉也明显提高。
篇4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复医疗的实施过程中,为达到病人身体的、精神的、社会和职业的全方位康复的目的,要求家庭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和有利康复的各种专门功能锻炼,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程度,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使病人重新加入社会。
1 常见的康复活动方法
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衣、食、住、行等所需要的基本动作,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其他连续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对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对正常人来说,这是一种极普通的活动。对残疾人来说,由于功能障碍,有的病人部分全部地失去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残疾程度越大,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影响就越大。生活的日常训练就是要使病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尽可能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的帮助,独立地完成各种功能活动。
1.1 床上活动 在床上作所有活动需要的动作,如翻身、起床、转动身体和坐姿平衡等。长期卧床和残疾的病人,为了防止发生褥疮和肢体挛缩,护理病人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功能以及正确的姿式和变换。通常是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当病人对某种皮肤敏感性和耐受性适应后,可酌情给某种减少持续时间或延长3小时左右。通常白天为病人翻身的次数可多一些,夜间为保证病人充分睡眠可适当减少翻身次数。
1.2 轮椅上的活动 如上下轮椅的能力,对轮椅使用的熟练程度等。自我生活活动。如洗漱、穿衣、脱衣、洗澡、大小便自理情况、穿鞋、穿袜的能力,进餐活动等。
1.3 行走活动 如在室内外的行走能力,上下楼梯的能力,借助辅助器如拐杖等的使用能力等。
1.4 其它活动 如使用电灯、电话、上下水、钱币、开关门的能力等。
2 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2.1 进食动作的训练先训练手部动作,令其模仿进食,然后再进食物。使病人保持坐姿的平衡,抓握餐具,使用餐具摄取食物,将食物送进口腔进行咀嚼和吞咽动作。吞咽困难的病人在意识清醒时,肯定其将食物咽下,并能顺利喝水时,可令其自行进食。先给流质食物、糊状食物、稀粥,然后再给半流质,如面条、蛋羹、馄钝等,从少量过渡到正常量。如果病人进餐时,抓握餐具较困难,可先训练病人抓握木条、板条块等,继而训练其使用匙、筷子。如病人丧失抓握餐具的能力,协调性和活动范围均受到限制时,将无法使用普通餐具,此时可将食物进行加工改善,制成病人易于进食的形状,并将碗碟固定在桌上,为病为特制长把勺等。在病人进食前还要加强病人起坐、坐稳的训练、用靠背支撑病人坐稳,然后逐渐撤掉靠背,自行坐稳。
篇5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自闭儿童;自控力;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95-01
感觉统合训练不仅仅是进行生理上的功能训练,更要促进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儿童在训练过程中获得熟练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指导下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由原来焦虑的情绪变为愉快,能在积极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意志想象进行挑战。教师应利用感觉统合的各种器材,设计多样的游戏活动,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在活动中学生获得大量刺激,会促进感觉统合。
一、背景描述
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针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进行的训练方法,对改善幼儿智障和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方面有显著成效。本研究选定一名智障儿童为训练对象,选用感觉统合训练训练方法,依据感觉统合训练原理设计训练手段,对该对象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以改善动眼肌肉的张力,改进前庭平衡能力;促进颈、背部肌肉的收缩,改善视觉、听觉能力;提高视觉空间的辨别能力。
二、案例描述
小W(自闭症),9岁。通过观察评估,该生有时会出现方向感差,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过分怕黑等现象。触觉过分防御,容易黏妈妈或固定某个人,尤其喜欢被搂抱;指示模仿能力、语言理解和表现能力较强;发音器官机能不足。教师通过教具诊断后发现,该生不能独足站立和走平衡木;蹬墙壁往前跃动的脚盘部位用力方法不对;沿指定方向滑行的控制不好;会摆放物品,但不能做“投球”动作等。通过以上情况综合评估结果为:前庭平衡、动作控制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欠缺,本体感觉严重缺乏,学习能力及学习准备不足。
准备活动:《健康歌》。师:小W,来,咱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好吗?(播放音乐:师生一起热身。)师:小W表现真棒。咱们看一看,这是什么?这里就是小W的家,刚才你的表现特别棒,老师给你的小房子奖励一个大拇指。等会儿表现好还会有更多的奖励,开心吗?活动:小乌龟投篮。师:看,前面有一座小桥,过了小桥发现一个篮球架,咱们学小乌龟爬过去投篮。(教师纠正在滑板上爬行的动作。生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部抬高,挺胸,双脚伸展提高,两手交替向前爬行。)教师准备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球,生爬到对面篮球架前,师生交流:这是什么颜色?还有一样的颜色吗?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球投进去。师:投进去一个小球后咱们回家领奖品吧。(教师引导学生返回起点,励吃一个旺仔小馒头或一个“大拇指”后再次出发爬到对面投篮。如此反复5次。)
三、案例分析
本节课训练所用到的设备及材料有小滑板、小篮球架、情境创设小房子、彩色球、按摩球、奖励品大拇指、食物小馒头、眼罩等。在每个训练环节中,考虑到孩子的情绪和喜好,教师可奖励孩子喜欢的大拇指或旺仔小馒头。由于该生属于触觉失调,尤其喜欢被熟悉的老师搂抱,在训练过程中应适当给予孩子拥抱的奖励,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减轻训练的疲劳感。
本节课的家庭康复作业:(1)和爸爸一起做游戏。让家长指导孩子向前弯腰,双手撑在地上,家长握住他的双脚慢慢抬起,像推小车似的推着孩子前后、左右移动。孩子在这一活动中必须双手支撑身体的重量,通过交替移动双手来移动身体,并抬头观察周围的环境以确定移动的方向,这对前庭平衡及立体视觉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2)趴地推球。让孩子趴在地上,距离墙壁30厘米~50厘米,面对墙壁,挺胸、抬头、双臂悬空,双手将球水平推向墙壁,待球从墙壁弹回后,接住球再推向墙壁,如此反复。开始每天推100次,一周后增加到200次,以后逐渐增加到600次~800次。做这项活动需要颈、背部肌肉的强烈收缩,眼睛的注视,不仅能增进手部的本体感觉,而且能促进手眼协调和双手的协调。
四、课后反思
根据感统能力发展评估量表结果统计,小W属于感觉统合中度失调。教师主要利用羊角球,通过绕圈跳、直线跳、S型跳等,训练学生前庭敏感、双侧协调。利用平衡台、按摩球、大笼球等,通过原地拍、直线拍、绕S拍、双手交替拍,训练学生触觉、本体和前庭感觉。利用滑板、按摩球等,通过绕障碍爬、滑梯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前庭和肌张力。利用万象组合中的教具,通过跳、爬等游戏活动,训练学生的平衡能力和体感。通过一年的训练,小W身体双侧的协调、手眼协调、注意力、情绪的稳定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如能双脚向前、向左、向右跳,能独自站立梅花桩,能独自走独木桥,能独自乘坐滑板、滑梯等,并能够与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学会理解语言提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儿童统合失调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训练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根据时间、学情、训练的量进行及时调整,以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近几年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致死率有所下降,生存下来的脑卒中患者都或多或少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致使生活质量下降,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出院后能尽快地适应家庭日常生活活动,提高生活质量[1]。本文主要是护士在病房内,利用日常生活起居,对其自理能力进行训练和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中选择无明显理解障碍的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所有入院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有颅内出血或梗死,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男6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岁,平均病程都在1个月以上,随机分为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4周均接受barther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物理治疗(电疗、水疗、针灸、pt、ot)。adl训练组除了上述治疗外在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床边实际生活能力的训练指导,训练方法如下。
1.2.1 进食 护士在患者坐位平衡达到三级以上时,并能持续数十分钟以上可训练患者独立进食。护士利用患者一日三餐进餐的时候到床边进行进食能力训练,可先练习手部动作和模仿进食,对餐具进行相应的改进,如用防滑垫或用固定餐具的木板,防止滑动和脱落,对勺、筷子进行改进,如增粗勺柄等,便于进食。若患者右手完全废用可用左手代偿进食。
1.2.2 衣物的穿脱训练 (1)穿脱衣服:首先建议偏瘫患者应选择肥大、宽松的衣服,尽量不要选套头,最好是前开口的衣服,在患者坐位平衡能力较好时,护士在午睡和晚间睡眠前训练患者穿脱衣服的技巧:穿衣时应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服时应先脱健侧再脱患侧。取坐位,将衣服平铺于床上及双膝上,用健手将患侧衣袖穿进患手,沿衣领拉到患肩再从头后拉到健肩,然后健手套入健侧衣袖,最后,健手辅助患手扣衣扣。脱衣顺序相反。(2)裤子的穿脱法:取坐位,将患腿放于健腿上,用健手帮助患腿穿进裤筒,然后健腿穿入,起立站直后,用健手将裤腰拉上腰部,最后健手辅助患手扣裤袢。脱裤顺序相反。衣服选用大号扣子,带弹性腰带的裤子和带弹性鞋带的鞋较方便实用。护士在指导患者穿脱衣服时,先是自己演示给患者及家属,再按分解动作逐项教于患者,直到患者明白,并且熟练掌握。
1.2.3 轮椅转移和如厕 当患者的起立和站立平衡时间较短时,护士利用在中午餐前和晚间对患者进行反复的床边――轮椅转移训练。首先将轮椅放于健侧与床成45°角,刹住手刹,起立,用健手扶住轮椅扶手以健侧下肢为中心旋转身体,坐入轮椅。当平衡功能较好时,可训练患者独立如厕能力,松开手刹,驱动轮椅,对着便器停住,拉手刹――手扶轮椅扶手站立――健手把住轮椅扶手,旋转以健侧下肢为中心,坐向便器[2]。
1.2.4 洗脸、洗手、刷牙和剪指甲[3] (1)洗脸,中午班护士和夜班护士指导患者用脸盆盛水,用健手持毛巾洗脸,然后将毛巾套在水龙头再用健手将毛巾向一个方向旋转即可拧干毛巾擦脸。(2)洗手,洗患侧手时,用健手可完成,洗健手时,将改造后的细毛刷(毛刷背面加两个吸盘)吸在池壁上,健手来回刷洗。(3)刷牙,如患手有少许功能,可用患手持牙刷,健手挤牙膏,然后用健手刷牙,如患手功能完全丧失可用健手完成。(4)剪指甲,剪患手指甲,用健手完成,剪健手时,将大指甲刀加以改造,将其固定在木板上,在手柄上加以木片,用患手整个手掌的压力压下指甲柄,即可完成。对学习困难患者要将每个动作反复进行训练,以达到预期目的。
1.3 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都在初入院时抱着极大的希望,自认为很快就会像以前一样,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但随着功能恢复进展缓慢,往往就陷入绝望和担忧的状态中。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因此,安排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解释,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态;另外,安排晚班护士在病区每周组织一次文娱活动和座谈,如麻将、象棋等。鼓励患者间的交流和积极参与,重建患者的自尊心与自我独立能力,恢复生活信心,最终达到恢复患者在家庭的角色,与家人关系更为融洽[4]。
2 结果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经统计学处理,入院时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见表1),4周后经bi评定,其bi值护理训练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bi比较 (略)
注:χ2=3.488,p>0.05
表2 入院第4周bi比较 (略)
注:χ2=7.619,p<0.05
3 讨论
减少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使之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通常康复治疗只着重物理治疗,对adl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够重视,或adl训练往往在后期进行,而adl能力和生活质量都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家人十分关心的问题。我科从患者入院后,在物理治疗的同时护士即介入了患者的adl训练工作,利用患者在病房内的生活起居,根据其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adl训练,既缩短了功能恢复的时间,又减少了患者的依赖心理,同时及时的心理护理,也使患者与人交往的能力、自信心明显得到改善。经过临床实践表明adl训练不单是康复治疗师的专项工作,我们充分利用康复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进行实际训练,使康复效果得到如虎添翼的良性作用,既调动了患者积极性,又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残余功能,同时让患者和家人早日看到康复治疗的效果,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能部分和全部的照顾自己,为患者重返社会做出积极的努力。adl训练不但是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而且护理的早期介入尤为重要[3]。
[参考文献]
1 胡永善,朱琏.六个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现代康复,2001,5(10):38.
2 谭婉雯,陈向梅.早期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南方护理学报,2004,1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