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人术后康复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9-03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moral neck treated with hemiarthroplasty prosthesi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thods The subjects in January 2003 ~ December 2007 32 cases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surgery carried out before surgery,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guide. Results 32 patients during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in addition to 1 case of stress ulce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where he died the death, 1 case underwent further dislocation reduction and repair to strengthen secondary operation after operation, no recurrence of dislocation. The remaining patients had no other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fter 6 months there was no dislocation of the hip place. Conclusion The preoperative treatment of the primary disease, infection control, for a good psychological care, specific health guidance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learning a variety of training methods to improve muscle strength. Based on the patient after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be individualized, progressive and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developed three principles, is to ensure that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success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Key words】 femoral neck fracture Femoral Rehabilitation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部分患者伤前即有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伤后卧床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主要方法之一[1],可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保持髋关节稳定,恢复了髋关节的功能和活动。术后可较早进行床上活动,缩短卧床时间,明显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并得到广泛应用。而早期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对3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人,进行了康复训练,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_2007年12月我科共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56-82岁,平均64.2岁。骨折类型.头下型骨折20例,经颈型8例,基底部骨折4例。其中4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高血压病,7例合并程度不等的心肌缺血及早博二联律史,2例合并肺部感染。上述病人均顺利接受置换术,全部采用骨水泥固定。结果32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1例发生再脱位后行二次手术修补加强无再脱位发生,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均能按期愈合,术后3周下地活动。
2 手术方法
2.1 术前准备 首先要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近期有无咳嗽、咳痰、气促、昏迷,有无严重心律失常史。其次要作好术前的各项常规检查及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线、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有关检查,全面掌握病人情况,以评估手术耐受力。积极控制并治疗原发病请有关科室协同诊治,尽可能将机体的各重要脏器功能调整在能适应手术的最佳状态。如高血压患者将收缩压控制在18.6Kpa(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12Kpa(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2]。术前三日应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治疗肺部感染。
2.2 健康教育指导 (1)指导患者床上使用大小便器,放置便器是应从健侧放入。(2)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劝导戒烟,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3)指导功能锻炼,术前应教会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以提高患肢肌力,对术后康复至关重要。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即肢体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持续收缩股四头肌5秒左右,放松稍作停顿,如此反复进行。
3 结果
32例病人康复锻炼期间除1例发生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1例由于不当发生再脱位后行二次手术修补加强未再次脱位,经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无髋关节脱位发生,根据髋关节功能评价Merle D'Aubigne评分标准见表1,疼痛、运动幅度、步行三项所得分相加,17或18分为优,13―16分为良,9―12分为中,8分以下为差,术前病人评分全为差,31例病人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8例,良7例,中3例,差3例。术后6个月病人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9例。
4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外科疾患,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不少病人常伴有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史,且不少病人本身就是因为中风偏瘫、行动不便,且身体协调功能差而引发的外伤,而骨折后,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缓慢,卧床时间长,易引发其基础疾病的发生、加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术后病人能早期负重,较快恢复到伤前活动水平,从而避免了因长期卧床引起的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及DVT等并发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加重[6]。本组病例我们重视了术前、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获得了满意效果。首先,使病人及家属认识并重视了康复锻炼对决定手术是否成功的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按计划实施训练,保证了康复锻炼成功。并且经过术前积极精心准备和护理,避免了内科合并症的加重发生。为患者争取了手术时机较早顺利地施行了手术,避免了病人因骨折后体质进一步衰败、恶化,甚至失去置换的机会。其次,康复期间早期施行功能锻炼,并给予指导和督检其执行情况,由病人被动到主动加辅助至完全主动锻炼的过渡,使肌肉保持了一定的张力,无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发生,并能早期离床活动,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自理能力得到了改善。结果所示,32例患者中除1例由于手术创伤引发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经济原因不治出院后死亡。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2例,良9例。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强调并早期实施康复锻炼,减轻了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赖冬华,黄爱玲.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2,15(1):104.
2 马桂玲.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7):770~771.
篇2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护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急速发展,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逐年增加,且我国社会人口结构正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使时期。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我国老年人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老龄人口的治疗和护理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改进护理方法,提高患者预后和出院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1]。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全程综合护理模式对68例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 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取得满意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用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的OVCF患者,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55~77岁,平均 (65.4±5.7)岁。病变位于T10 21例,T11 17例,T12 15例,L1 11例,L2 4例。
1.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护理
2.1 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
2.1.1 心理评估:本研究收集的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其他合并症,突入其来的疾病给患者心理造成重大冲击,且由于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对健康很敏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多表现为焦虑、情绪低落、敏感等负性心理状态,这些不良刺激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正常休息和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波动造成的肌体应激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有严重不利影响[2]。
2.1.2 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存在的上述情况,我们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①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②教会患者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使用正确的方法排解心理冲突,降低心理应激水平,自我排解无效事,及时向医护人员求助;③采用必要的支持手段,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营造良好的医护氛围,让患者有安全感;④为心理应激严重的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心理恢复。
2.2 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和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发现意外情况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并协助处理;②镇痛护理:术后为患者提供合理镇痛,避免因疼痛刺激造成患者康复延迟;③呼吸功能恢复护理:教会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④观察和预防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是导致治疗失败和造成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其中以肺栓塞和脊髓神经损伤最为严重[3-4]。
2.3 康复护理:康复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措施:以被动康复训练和主动康复训练相结合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3 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并发症发生情况
患者满意度
护理投诉
观察组
68
5.1±1.7
0(0)
65(95.59)
0(0)
对照组
68
7.5±1.9
5(7.35)
51(75.00)
2(2.94)
P值
<0.05
<0.05
<0.05
>0.05
4 小结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养老模式受到严重挑战,特别是在老人患病的情况下,中年人的压力倍增,一边工作一般照顾老人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提高老年人的救治效率,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我们通过改进传统的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了患者的心理干预、康复护理,有效降低了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组68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护理投诉事件发生。
5 参考文献
[1] 董红霞.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152.
[2] 黎艳芬,姚丽君,梁志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9(9):1483.
篇3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老年;康复护理
作者单位:116013大连疗养院(司瑞);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处(杜爽)股骨干骨折多发于年龄较高的人群,由于患者常伴有多种老年病,所以治疗难度较大。从前对骨关节的康复重视不够,常发生很多并发症,如: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废用性肌萎缩等。为了进一步探讨康复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自从2009年以来,本研究对102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施行了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以来本科共收治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68例,女34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6岁。本组股骨干骨折患者102例均经过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其中膝关节活动功能优63例,良30例,中5例,差4例。除7例合并多发骨折不能进行主动功能训练外,其他患者膝关节伸屈范围达90°以上,优良率达928%。
2康复护理
21术前康复指导由于此类患者病情急、重,合并伤多,思想及各方面都没有任何准备,临床表现复杂,患者对康复治疗存在很大顾虑。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前疏导,主动找患者谈心,要从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着手,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严谨准确的护理操作,赢得老人的信赖,增强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做好实用性的思想工作,取得老人的配合,给老人多些关心、体贴。使他们从不良的心理环境中解脱出来。同时护士将所学知识向患者反复耐心地讲解,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打消患者的顾虑,使患者的心情舒畅,使之放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术前如需牵引,应向患者详细解说牵引的重要性,并且严格注意牵引的力线有无松脱,针孔以乙醇擦拭防止感染[1]。
22术后康复指导与护理
221术后急性期指导与护理。术后回病房应将患肢抬高15~30°,消除肿胀并保持在中立位,只要患者能够耐受,肢体末端的关节要进行活动锻炼,指导患者对患肢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进行收缩练习,5~10 min/次,3~4次/d,以后可逐渐延长时间,护理人员及家属帮助其做被动运动,从25°开始以后每天增加5~10°。在此期间应认真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性反应表现,若切口肿胀明显伴静止痛和高热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适当给予止痛药物。注意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早期深静脉血栓患者一般无疼痛表现,故应严密观察肢体是否肿胀,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
222功能锻炼期的康复指导与护理。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其原则是尽早开始、主动为主、被动为辅、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一般术后7 d可做膝关节伸屈运动,加强踝关节的伸屈及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活动范围、运动幅度及速度根据患者承受能力由小到大,由慢到快调节,2~3次/d,30 min/次,并开始做小腿及踝关节活动,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在被动锻炼的同时,鼓励患者做主动锻炼,但必须保持患者无疼痛时进行[2]。
223术后中后期(起立步行期)的康复指导与护理。术后2周以增加肌力的锻炼为主,同时增加膝关节训练的主动运动,让患者坐于床沿,固定大腿,用力摆动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力量以膝关节产生轻微酸胀而无明显疼痛为宜,活动度每周增加5~10°,膝关节训练达90°以后可进行主动功能训练。可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持双腋拐,患肢不持重下地练习步行。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双腋拐,行走时靠两上肢支持体质量,先将双拐同时移向两腿前方,然后健肢移到两拐前方,再将双拐同时移到健肢前方,如此反复。如无疼痛或骨折部位的异常活动,可每天增加步行时间。术后2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固定牢固、无松动、无骨质吸收、骨折愈合良好,可持双拐下肢负重行走,也可扶拐试行下床活动,架拐支撑质量时,健肢跨前一步,使两拐间距离与健肢保持等边三角形。以后逐渐不加扶持,但要在后面跟随,待行走稳妥后,方可独立架拐行走,一般4个月后可弃拐恢复正常生活[3]。
3出院指导
患者往往带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出院,出院后家属应该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的康复训练,包括患者情绪、饮食及体征变化,保持大便通畅,继续功能锻炼,加强患肢活动度,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功能。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947.
篇4
【关键词】老年 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外伤,老年患者大多数骨折前已经存在骨质增生及骨质疏松、老年性骨关节病等各种老年性慢性疾病,加上随年龄的增长,有轻微的外伤便可致骨折发生。骨折可以使老年人的肢体功能低下加重,也可以致使原有的疾病加重,导致老年人骨折后恢复缓慢、卧床时间较长、临床并发症增多。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围手术护理策略。
1 临床资料
老年骨折患者在临床骨折患者的比例中呈上升趋势,骨折发生原因多因跌倒及车祸引起。从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272例老年骨折患者,年龄在65岁至90岁之间,251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其余21位老年患者选择保守治疗。
疾病特点:患者年龄偏高;临床并发合并症较多。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尿路结石、褥疮等其它疾病。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护理工作者要耐心、细致、及时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让患者身心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积极主动的与其沟通,让患者了解并熟悉病房环境、同室的病友,让其家属多鼓励、安慰患者,让他们感到被关心、被尊重,减少其心理顾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详细清晰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前后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让患者知道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前应给予适当饮食,尤其是注意身体状态不佳、年龄偏大的患者,应配合医嘱进行全身支持疗法,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营养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护理人员要经常鼓励患者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其对肢体愈后不良引起功能障碍产生的恐惧心理。部分手术导致身体部分缺损,这会给患者的精神上打击很大。因此要求护理人员积极、热情,运用熟练的护理技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细致认真的为患者介绍治疗的具体措施、手术的过程及相应的治疗效果。医生是根据不同的病情来确定手术方式,同时介绍相同的成功病历,减少患者顾虑,增加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手术,并请患者家属主动鼓励其面对现实,振作精神。
2.2术前检查 手术前三日应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包括各项常规辅助检查。
了解患者一些现存的及潜在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备皮。胃肠道准备,遵医嘱通知患者术前6小时禁食水,晨起给予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术前进行常规备血。
3 术后护理
3.1术后心理护理 在患者术后,不仅要照顾患者的生活,还要密切注意其心理变化,减轻伤痛的同时要培养其自理能力,经常督促协助患者自理,在病情允许时,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人生。手术后机体生理功能被破坏,会给患者心理上带来很大创伤,应给予同情、支持与鼓励,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变化,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及交流,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其自我调控的能力,调整好心态。要求家属重视关心患者,使他们适应目前的生活方式,消除其心理负担,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饮食、肢体的功能锻炼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争取早日康复。
3.2术后生理护理 术后护理应遵医嘱及按护理级别为患者实施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吸氧,并观察患者意识变化。
观察局部肢体血运情况,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手术肢体末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功能情况。大量输血患者应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出现枸橼酸钠中毒。
防止出现局部及全身感染,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种导管操作时防止逆流感染。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保持正确,根据病情发生不同,指导老年患者采取正确,让肢体保持功能位。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功能锻炼,鼓励患者采取主动功能锻炼及辅助锻炼两种方法,应循序渐进的进行。
3.3功能锻炼指导 护理人员要耐心的指导其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多做示范,让患者掌握准确的锻炼方法。肢体的功能锻炼应分期进行。早期可卧床患者可进行肌肉的舒缩训练,时间为术后几周。开始阶段,老年患者会感觉到肢体酸痛,会懈怠练习。护士应耐心说明锻炼的意义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中期功能练习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运动量、强度及时间,时间为术后3-4周,应叮嘱患者功能锻炼戒急戒躁,适度而为。老年人的机体耐受力弱,应当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为度。后期骨折已基本本愈合,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同时应辅助于理疗按摩等方法,促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4 小结
根据老年骨折患者特殊的生理特点及在围手术期护理的特殊性,应当给予适当的生理护理,密切注意其心理变化,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努力积极的配合治疗。
参 考 文 献
篇5
1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1.1常见病发生了变化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由于交通事故和建筑工程事故受伤的病人成了现代骨科患者的主要对象。往往这些患者表现为多处骨折、粉碎性骨折,病情严重的甚至还伴随有心肺脑肾等脏器的损伤。这就对骨科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基本护理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还要拓宽知识面,针对骨科常见的并发症、胸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1.2老年患者越来越多
现阶段我国人口的死亡年龄逐渐提高,人口趋于老龄化。因此老年病,如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等患者就逐渐增多。以前老年骨折患者都是采用保守牵行治疗,而目前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患者年龄到达80、90岁,高龄老人在手术后的并发症相对于要更多一些,这是现代骨科护理工作的一个新的难点。针对老年患者,护理工作要勤于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勤于向病人及家属做健康宣教及交待注意事项,帮助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要细于观察病情,除了要观察手术的部位以外,还有进行全身观察。在交接班也要细于交代,做到当面看清,口头讲清。
1.3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不断发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不像以往骨折单纯的诊疗手法,及时手术取得固定疗养成了当前骨科主要的治疗手段。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手术方式从后路到前路;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难题。
1.4病人的护理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术后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骨折病人往往希望尽早离床活动,截瘫病人要求进行手术,以恢复肌力,以期能自立活动。骨肿瘤病人要求保肢性治疗,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均需要最好的医生,最佳的手术方案,得到最优质最满意的护理。面对病人的这些高标准的需求,不仅医院要提高医疗水平,护理人员也要不断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注重于患者的沟通,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病人满意,家属放心,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1.5病人多选择家庭康复
由于骨折病人的活动受到限制,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恢复比较缓慢,所以易出现并发症。在现有的医疗制度背景下,大部分病人除了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以外,也比较重视在家的康复。而我国目前家庭社区的医疗护理制度和护理能力都跟不上发展的形式。住院期间可以由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康复锻炼,所以我们的护理人员还要教会病人的家属处理一些日常的康复措施,让家属也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减少褥疮、肺部感染、肌肉萎缩、尿路感染、骨质疏松、关节僵硬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在病人出院的时候,主动为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信息,经常进行电话回访,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好指导。2骨科护理发展前景2.1护理工作日益重要在国外,如在日本,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切护理措施都由护士承担,包括心理、社会及生活护理、健康宣教。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将是我国21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护理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所以,护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2针对个体差异性,循证护理将进一步实现
由于骨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病人活动能力受限,康复时间长,因此,在骨科整体护理中要针对个体差异性,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诊断和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服务。所以说,循证护理将会使骨科护理发展的新方向。
2.3远程医疗的应用
随着远程互联网的革新,远程医疗也成为了现实。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在骨科的康复训练中,将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远程虚拟康复(TelerehabilitatedVirtualReality)已经不再那么神秘。远程医疗的应用将更加方便地为家庭病人作康复训练指导。
篇6
[关键词] 持续性护理干预;老年髋部骨折;Harris髋关节评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111-04
髋部骨折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因此对于需要手术治疗并且能够耐受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使患者能够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但有研究报道,部分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术后1年仍不能独立行走,部分患者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部分患者术后入住老人护理院。目前对患者的功能锻炼虽然在住院期间进行相关的指导,但出院后患者多不能继续系统的功能锻炼,因此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文中我科根据情况探讨持续性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髋部骨折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61~78岁,平均(70.1±13.7)岁。入选标准:①髋部骨折诊断明确,并且手术治疗;②年龄≥60岁;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②认知障碍,不能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或者不能配合治疗护理工作;③合并有终末期的疾病;④骨折前已经丧失了行走及负重能力;⑤1年内曾进行过对侧下肢或髋部骨折手术;⑥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的疾病,尤其是影响活动的疾病;⑦出院后进入健康康复机构进一步接受康复训练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9.8±12.7)岁;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72.2±14.1)岁。两组的性别比、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为避开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功能的影响,本研究的纳入对象均为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包括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前进行功能锻炼宣教。出院后3个月进行门诊随访。
1.2.2 干预组 入院时给患者发放髋关节的相关知识以及髋部骨折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必要性、目的、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后早期主要是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后期主要是肌肉的等张收缩,包括仰卧直腿抬高、髋外展等。关节活动训练主要有仰卧屈膝屈髋运动、除患肢外的其他各关节活动。负重锻炼主要有提拉站立、站立为平衡、步行训练、单拐训练、全负重训练。生理自理能力锻炼包括上下楼梯训练、日常起居训练等。患者出院后1周内进行第一次的家庭访视,观察患者居住的环境,告知可能存在的隐患以及整修意见。整个护理过程中均贯穿心理支持护理。向患者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电话随访或者家庭访视的方法了解患者锻炼的进度和依从性,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加强家庭访视,并给予耐心的解释和指导。向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使其树立信心,增加其依从性。在情感上给予支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协调解决,当患者在锻炼中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增强患者的信心。对于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者要增加电话随访或者家庭访视的次数,及时沟通和解决。向患者家属介绍亲人支持的重要性,鼓励其加入到患者的功能锻炼中来。
1.3 评价指标
患者入院后2天内完成第一次的各指标的采集,包括一般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2]用于了解骨折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Barthel指数[3]以了解患者骨折前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采用GDS量表[4]了解患者骨折前的抑郁状态。以上指标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再次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F检验或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
干预组出院后1个月和三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3。
2.3 两组不同时间点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出院后1个月以及3个月,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4。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GDS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GDS评分均有差异,治疗前及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而出院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 0.05)。见表5。
3 讨论
老年人多合并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髋部骨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有研究显示,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每年全世界有160万发生髋部骨折,在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南部地区的发病率为11.26/10万人,北方为74.6/10万人。随着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老龄化,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也会逐渐上升。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有研究者对澳大利亚首都地区人口进行调查,发现平均发生髋部骨折的年龄是78岁,而其中>60岁的患者占91.2%,超过75岁的患者占73.9%。老年患者因多合并有其他系统的慢性病,髋部骨折后长期的卧床可导致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多种并发症,有的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治疗上,患者身体条件允许者应积极手术治疗,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主要是内固定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术。本文为避免不同手术方式对结果的干扰,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因为良好的功能锻炼对内固定治疗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更明显。有研究显示,髋部骨折的患者手术后4个月~1年内有25%~75%的患者髋关节的功能不能恢复到骨折前水平。 6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情况;日常活动及生活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有研究显示综合锻炼对患者术后肌力、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等的改善均有显著作用[5]。而患者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骨折后髋关节的疼痛等均会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症状;而抑郁症状又会影响患者积极锻炼的主动性,导致恶性循环。
既往的护理结束均在患者出院时、患者出院后的功能锻炼主要靠家属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国外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比较重视,术后的康复涉及到物理治疗、护理人员家庭访视、在康复机构锻炼等。在我国髋部骨折主要还是以治疗为主,术后康复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尤其是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过程。持续性的护理干预就是护理干预持续于整个康复过程,制定科学的康复锻炼,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对应的心理干预。
老年患者多合并有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骨折后愈合比较慢,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患肢制动可导致相关的肌力下降、肌肉收缩力下降、甚至肌肉萎缩、关节活动能力下降等。持续性护理干预以术后功能锻炼为主,并给予心理支持,持续性给予患者指导和支持,能够使患者科学锻炼,克服康复过程中的困难,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关节的粘连僵直,预防肌肉的萎缩,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系统性的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股骨颈骨折患者患肢功能恢复[6]。也有研究显示,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术后的前3个月是康复的重要时期。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出院后的家庭康复对老年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7]。在本文的研究中,一方面医护人员进行家庭访视,直接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一方面也指导和鼓励家庭成员参加到功能锻炼康复过程中,给患者以支持。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后疼痛常常是影响患者功能锻炼以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骨折、手术导致周围组织的损伤等均可导致大量炎性致痛物质释放,使患者产生痛觉[8]。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也会给患者带来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功能锻炼的主观能动性,而疼痛本身也会造成患者逃避功能锻炼[9]。而疼痛介质的释放还可导致局部缺血、缺氧、水肿,影响伤口愈合[10]。在持续性护理干预中,向患者讲解关于疼痛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疼痛的原因、可能持续的时间、可以采取的舒缓方法,告知患者如何克服疼痛,进行功能锻炼。为患者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包括肢体的摆放、翻身、肌肉收缩锻炼、关节活动等。科学系统的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从而减轻疼痛。
行走和负重是髋关节的主要功能,髋部骨折患者功能的恢复是影响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的主要原因。在术后早期卧床时期便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包括股四头肌、髂腰肌等肌力训练,可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有助于增强肌肉的力量,改善髋关节的功能。关节活动度是关节运动时的运动弧度和角度。髋部骨折手术后因为制动,髋关节内部易发生纤维粘连,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影响关节功能恢复。术后早期进行相关的锻炼能够减少纤维组织对关节活动的限制。关节的训练顺序从被动运动、到主动助力运动、到主动运动,循序渐进,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又避免过早过度锻炼影响骨折的愈合。
在本文的研究中,干预组Harris髋关节评分在干预护理后显著好转,并明显优于对照组,髋关节评分的各个维度的改进干预组也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是评价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一种方法。在本文的研究中干预组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干预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强。持续性的干预护理在整个过程中都注意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因此干预组在术后3个月GDS评分疾病下降到骨折前水平,而对照组仍然较高。
综上所述,持续性的干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
[参考文献]
[1] 李省伟,伍书氏. 浅析创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112.
[2] 严佳成,李登斐,陈秀玲,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8):97-99.
[3] 凡芸,杜兆辉,丁燕. Barthel指数在老年分级护理评估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45-4546.
[4] 刘春辉,刘申,祝墡珠,等. 60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老年抑郁量表评分调查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9(11):783-785.
[5] Dai YT.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hip fracture: six months’follow-up of patients in a multidiscipli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J]. J Formos Med Assoc,2002,101(12):846-853.
[6] 周海林. 系统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4063-4065.
[7] 许红璐.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家庭康复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广州:中山大学,2005:50.
[8] 李红,张丽珍. 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急性加重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70-171.
[9] 王新琛,丁丽敏,季光芬. 疼痛教育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乡村医药,2013,20(2):74-75.
篇7
也可称为老年护理中心或之家,或老年护理康复中心。多为平房结构,为单人单间或双人单间模式。每个房间的设置类似于医院的病房,房内每张床的高低可调节,床垫以减少褥疮形成的软垫、水垫或气垫为主。床头有氧气接口以及连接护士站的按铃。不少老年痴呆患者的床垫和轮椅垫还带有压力感应器,一旦患者离开床铺或轮椅,感应器就会鸣叫引起看护者的注意,从而防止由痴呆神志不清所导致的磕碰或跌倒。
通常,居住于老年护理院的老年人多为因身体或精神性(如老年痴呆等)因素而失去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的慢性疾病患者。这些人需要每天24小时的看护。老年护理院(中心)除了有像老年公寓和老年助理院(中心)一样的人员配置外,还设有护士站和康复治疗室来为院内病人(居住者)提供疾病的监护和康复治疗。
每个老年护理院(中心)的护士站都会为每个病人(居住者)建立病历,护士会每天监测这些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记录在病人的病历内。一般护士站的护士包括注册护士(RN,需四年本科毕业),操作护士(LPN,两年社区学院毕业即可)和护理员(CNA,高中毕业,要通过CNA笔试和基本护理技能培训。如怎样帮助病人翻身,怎样搬运病人等)。护理院有定点的家庭全科医生。这些医生在当地有自己的诊所,一般会每个月到护理院来巡视一次,平时如需要,护士可以打电话要求医生过来或委派一个护理医生(Nursing Practitioner)过来。在护士站内,护士的职责是负责监护和记录每个病人(居住者)的病情,与医生交流和通报病情,完成医生的医嘱,分发药物,服侍病人服药等。而护理员的职责是帮助病人(居住者)更换尿布,擦洗身体,帮助起床、穿衣、梳理头发、剪手脚指甲,提醒和推送病人(居住者)去餐厅用餐及参加院内各种娱乐活动、到康复室锻炼或户外享受阳光等。
康复治疗训练室是老年护理院的一大特色,亦是笔者从事老年康复治疗的主要场所。在大的护理院会有常驻的物理治疗师、功能治疗师,偶尔亦有言语治疗师。而小的护理院则会和专业的康复治疗公司签合同,有需要时,这些公司的相关治疗师就会到有要求的护理院去提供相关的老年康复评估、诊断、治疗和预防。老年康复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活能力,尽量减轻照顾者的负担和对家庭及社会的依赖。
正因为老年护理院能提供老年康复治疗,所以老年护理院是不少老年病人在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的一个过渡性康复治疗场所。如骨折术后或中风后的这些老年病人到护理院接受一定时间(一到数月)的康复治疗后,再根据病人的功能恢复情况决定他们是否可以回到以前的居住地(如独立房屋、老年公寓),还是继续留在老年护理院长期居住。
对于长期居住于护理院的老年人,护理院会提供料理生活、病情监护和老人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等服务。此外,院内的康复治疗师(主要是物理治疗师)还会定期为老年人进行功能评估,以决定他们之中是否有人需要康复干预。如确有需要,这些老年人又会重新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治疗。
六、老年人聚居社区
这是集上述各种老年人居住模式于一体的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社区。在这种社区内,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生活能力、个人意愿,选择社区内不同的居住环境(独居,公寓,助理院,甚至护理院)。通常,老年人移居到一处新的居住环境时,他们常会对新环境感到不适,出现沮丧、焦虑、抑郁、失眠等现象。而在老年人聚居社区内生活的老年人,已对社区内的环境有所了解和熟悉,所以相对来说,他们对社区内的环境转换就更能够适应。
篇8
[关键词]老年骨折;特点; 原因;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14-01
随着社会老年化日渐明显,研究老年人健康问题、满足他们健康需求、提供优质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据国外资料,美国每年约有120万人由于骨质疏松而导致骨折,而且骨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老年骨折病人153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53例,男57例,女96例;年龄60~85岁,平均73岁。脊柱骨折5例,上肢骨折32例,下肢骨折116例,受伤原因以摔伤车祸为多。
1.2 结果130例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除1例因合并严重心脏病转他科治疗后死亡外,其余全部好转出院。
2 老年人特点及护理对策
2.1 生理特点各系统功能特点退化,其感觉器官、神经肌肉系统的反应能力和稳定性都开始下降,出现反应慢、感觉迟钝、骨质疏松、接受能力差等。为此,在喂药、喝水时注意温度、速度,避免硬、块、难消化食物;床旁设置护栏,床头呼叫器随手可及,走廊、洗手间设置扶手,外出检查有人护送。
2.2 心理特点变化大且个体差异明显。由于骨折多为突发使其心理准备不足,出现惊恐,随后的疼痛、住院、自理缺陷、医疗费用、是否成了家庭负担等又会使老人产生焦虑、悲伤等心理上的变化。再者老人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职业、阅历等不同,性格特点、身体疾病状况存在差别,因此心理改变上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别[2]。护理中主动接近病人,有效沟通,掌握其思想动态,解除其顾虑,满足其合理要求。在病人意见不正确或对医务人员有误解时,抱以宽容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叙述,不厌其烦的回答问题,反复认真的解释说明。对其病情变化、治疗、住院费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多问候,令病人有被尊重的感觉;多帮助,主动给其生活细节的帮助,使其感到温暖;多与家属沟通,使家属密切配合。
2.3 身体伴随疾病多,容易诱发危象由于组织老化,各种慢性疾病的积累,使老年骨科病人往往同时患有其他多种急慢性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机能容易遭到破坏引起病理变化,而且还容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锁性病变[3]。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与年轻人不一样,即使在患病严重时,自觉症状也常轻微。对疼痛反应也较差,有剧烈疼痛的疾病也可能仅有轻微不适或全无主诉。本组1例患者在手术当晚烦躁不安,请他科会诊用药后效果不佳,加上家属诉说病人平时话就多,所以未引起重视。等次日头颅CT检查提示脑出血才转入专科治疗。因此老年人护理中要十分认真、仔细,除了骨科专科外,其重点还应放在全身的观察护理上,要主动关心与询问,警惕危重情况的发生。
2.4 营养不足合理的营养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条件之一。本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查均提示有一定的营养不足,老年人要合理补钙,除遵医嘱用药外,还要注意从食物中补取,日常生活中要合理膳食,少食多餐,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乳类、豆类及高蛋白食物。
2.5 易发并发症常见为压疮、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与深静脉栓塞。护理中首先教会他们利用健肢、借助牵引床学会引体抬臀,受压部位垫入冲水软枕,每2小时更换一次。护士做到“勤翻身、勤检查、勤换洗、勤整理、勤督促”,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饮水每天至少1500ml,以预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教会病人在不影响骨折治疗的前提下行踝关节及肌肉的舒缩等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产生疲劳感为度,并加以督促。避免在患肢输液,重视病人的主诉,防止牵引带移位导致皮肤受压。
2.6 康复训练的理解偏差及易忘性康复训练对老年人具有康复意义,只有帮助他们回复生活自理,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才能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缺少功能锻炼,会造成骨质疏松和骨组织修复功能失常,从而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挛缩[4]。故应使病人认识到积极而正确的功能锻炼是康复的关键、是以后进行日常活动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骨折愈合,也会因功能丧失而致残。正确的锻炼方法会使骨折端产生机械刺激,利于骨痂生长[5]。调动病人积极性,根据病情、体力、耐力制定锻炼计划。掌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逐渐从被动向主动过渡。如果功能锻炼需要支撑物如:拐杖、轮椅、步行器等,最好在手术前教会并运用。根据老年人记忆及理解下降特点,教育内容应实用具体,每次讲解内容不能太多,时间在20min内,突出重点。本组2例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怕疼、担心骨折再移位而不肯行患肢功能锻炼一度出现膝关节的僵硬,活动度小于30度。通过解释、同类病人的现身讲解后观念改变了,出院时患肢膝关节活动度达到了80度。
2.7 忽视出院指导骨折愈合周期长。病人的恢复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进行的,因此出院指导尤为重要。很多人以为手术后出院就是治疗的结束而忽视出院指导。所以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而强调不同的注意点,如肢体骨折在愈合前禁止负重、脊柱骨折2月内禁止起床等,强调增加营养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交代定期复查及随诊的时间和重要性。注重宣传自我锻炼的长远意识,鼓励病人树立独立生活能力的信心,为提高自身生活质量而坚持锻炼。
3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的骨折问题将越来越引人注目,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常见的原因有跌倒、骨质疏松、车祸,我国在老年人骨折预防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应尽早探索我国老年人骨折发生的流行规律和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骨折的发生,这将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件
[1] Chung KC,Spilson SV.The freguency and epidemiology of hand and forearm fractares in the Lnitied states[J].J Hand Surg,2001;26(50):908-915.
[2] 马渝根.医学老年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8.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3.
篇9
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 四川省广元市 628008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以医院2012 年8 月-2013 年8 月接收的25 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优质护理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负性情绪变化状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负性情绪平均下降比较明显,优质护理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有较大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巨大腹壁切口疝;优质护理;负性情绪
巨大腹壁切口疝指疝环最大径≥ 10 cm的腹壁切口疝,比较多发的人群主要为老人、肥胖或者伴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巨大腹壁切口疝术后护理十分重要,如护理不到位,很可能导致患者各方面的不适,对患者情绪有很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优质护理对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医院2012 年8 月-2013 年8 月接收的25 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为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0 例,女性患者15 例;年龄39-78 岁,中位年龄51.5 岁;疝环直径12-21cm,平均直径12.5cm。25 例患者既往手术情况为:阑尾切除术3 例, 胃大部切除术2 例, 直肠癌根治术5 例, 胆囊切除术6 例, 小肠切除术3 例, 乙状结肠癌切除术3 例, 胃癌根治术3 例。25 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4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6 例,慢性支气管炎3 例,体型肥胖5 例,前列腺增生症3 例,慢性便秘4 例。所有患者均对知情同意书进行了签署,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对照组患者12 例,优质护理组患者13 例。两组患者无论在性别、年龄还是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腹壁切口疝常规护理方法。优质护理组则由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在优质护理标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护理内容除包括入院介绍、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外,还包括疼痛干预和心理干预等。
1.3 评价指标
心理评价:入院当天与术后第5 天分别利用Zung 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实际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价。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各20 条题目,均对4 级评分加以采用,总评分为20 个项目得分相加;标准分为总评分乘以1.25,对其整数采取,分数越高,焦虑或抑郁程度即负性情绪越高。本次共发放25 份满意度条查表,收回25 份,问卷收回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软件spss13.0 加以采用,各项数据具统计学意义以P<0.05 为准。
2 结果
对照组与优质护理组患者手术及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有所下降,优质护理组平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手术创伤较大,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患者术后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而这种生理性的疼痛不仅会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理功能引起较大改变,而且对患者的休息、睡眠及情绪等有极大影响。因此,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术后护理十分重要,若护理不当,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循环功能障碍的同时伴随一些严重的负性情绪,对患者术后康复具有很不利的影响。优质护理主要通过综合干预,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全面的手术其护理措施,关注患者生活、疾病护理的同时,对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给予相应的干预指导,使患者在有效的安慰下,逐渐放松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稳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从负性情绪中走出来,使患者面对治疗时更加积极,从而使患者能够平安走过围术期。具体来说,护理要点如下。
入院介绍:患者进入医院后相关负责医生与护士应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并对病症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等进行详细讲解,使患者及时了解术前的检查项目和注意事项等。患者只有对一些都有所了解,才能减轻刚入院时可能产生的焦虑之感,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术前准备:手术前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耐心表明术前准备工作的目的、如何配合以及时间安排等,对术前准备工作逐一认真执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功能训练指导。术后护理:责任护士在术后应为患者制定全面的疾病护理计划,除要分时段地给予患者疾病护理、生活护理外,还应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和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有计划地健康宣教与康复训练。疼痛干预:患者刚做完手术后疼痛感较强,护理人员必须对缓和术后的疼痛程度正确评估,护理过程中操作动作应尽可能地轻柔,可以对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等训练方式,从而促进患者对疼痛的关注有所转移。护理人员还需为患者讲解术后对切口进行保护的方法,对止疼药适当地使用,并对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做好普及,以帮助患者减轻对使用镇痛剂产生的顾虑。心理干预:在与患者沟通的情况下,责任护士应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家庭社会支持情况等进行评估,对患者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时刻关注以及时发现,发现问题后应有针对性地对计划加以制定并对护理效果定期评价,在争取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以及评价的基础上继续改进护理措施,为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
优质护理是一种站在病人及家属角度对自己的工作及言行举止加以审视的护理方式,在细致的生活护理和专业的饮食指导及有效的疼痛干预下,不仅有利于患者肌体抵抗力的增强和身体功能快速恢复,同时能够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减少,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与心理状态。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下,入院时焦虑和抑郁程度基本相同的两组患者情绪情况均得到了一定改善,但采用优质护理的患者手术后焦虑和抑郁状态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较大,具统计学意义(p<0.05)。切实可行的优质护理不仅有助于患者身体康复,而且对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有重要作用,病人在感受到良好服务的同时自然也会提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篇10
北大知名学者钱理群教授去年“卖房养老”选择入住专业养老社区一年多来,静心写作,已出版两部新作:《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岁月沧桑》,这与专业养老社区舒适的养老环境与全方位的高品质医养服务密不可分。
选择机构养老,会发现其优势很明显:丰富的文化活动消除老人心理孤独感、医养融合为客户提供医疗保障、专业护理为失能失智人群提供全方位照护。
案例:孤独的老人
余女士的母亲于2014年底去世,之后余女士就把父亲接过来一起生活,由于余女士的工作压力较大,不能一直陪在父亲身边,每天只有早晚能进行短暂交流。老伴离开后,余老先生的内心很痛苦,非常不适应。在家里,保姆与余老先生零交流,老先生没有人说话,渐渐地产生了抑郁倾向,每天都吃不下东西。
来到泰康燕园养老社区后,余老先生感觉社区的环境非常好,工作人员素质比较高,对于日常生活的需要,管家、前台包括一些工作人员,都是有求必应。家属和老人没有想到和照顾到的地方,管家都能马上处理。老先生深深觉得那是一个属于老年人的社会。
余老先生退休前是航天部的科研人员,参加建设了第一个太空站,他说:“我像进到一个新的单位,我会努力去适应这个单位,我觉得这个地方才是属于我们的。”
来到泰康燕园社区之后,余女士感觉父亲真的是变了一个人,在社区内,余老先生结交了老乡,还认识了一个原来航天部的同事,参加了社区合唱团。老先生以前是度日如年,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天就过去了,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到父亲的这种状态,余女士心里也特别欣慰。
文化养老,消除孤独感、提升精神生活品质
据一项调查显示:在60~70岁的人群中,有孤独感的人占1/3左右,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则占60%左右。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消除孤独感,很多的专业养老社区,如泰康养老社区会在社区成立乐泰学院,开办老年大学,开设种类繁多的精品课程,举行国际共生艺术展、重阳敬老节、母亲节等各种主题文艺活动,丰富、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入住养老社区以来,社区居民刘葆锴、孟繁敏夫妇将自己的文艺特长烙葫芦画、手工艺画带到社区,组织有兴趣的邻居授课,成为社区一道文化风景;喜欢跳舞的居民李国菁女士,在社区里组建舞蹈队教授居民跳扇子舞,每周排演,每到重要节日便被邀约登台表演;擅长书法的社区居民赵富贵先生,开办书法课,组织个人书画展。入住养老社区之后,像融入一个崭新的社会,居民们的个人特长在社区得到充分施展,也激活了社区的文化生活,邻里关系融洽,居民们感叹:“我们这是高楼里的四合院。”
根据居民们的入住体验能看到选择机构养老的优势很明显,社区精彩的文化生活可以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恢复他们作为“社会人”的价值,让居民在活动参与中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层、共同开拓共鸣话题,“有话可聊”才是老人远离心灵孤单的妙方。
案例:患慢性病的陈台长
央视前副台长陈汉元老先生身患帕金森十几年,在去年9月入住养老社区期间,陈老曾经历过一次急救,在拉响燕园“红绳报警装置”后,医护人员3分钟内便到场参与抢救,将患者从生死线上拉回来。谈及这段经历,陈汉元说:“燕园的医护专业负责,处理起来及时周到,入住前的担心慢慢变成放心。”
在日常护理中,为了控制陈老的病情,医护团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介入物理治疗手段,提醒老人定时吃药,定时做康健,协同语言训练。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呵护,现在陈老已经能通过助行器自由活动,病情趋于稳定。
医养融合,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医疗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几率增加,身体愈加脆弱,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2015年,全国医院年平均就诊量超过150万人次,60岁以上老人占所有门诊量的57%左右。
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促进了医养社区的诞生,泰康专业养老社区都在提倡“医养融合”,将医疗护理与养老相结合,社区自建二级康复医院,打造“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的闭环整合型医养服务体系,为每位居民定制健康管理档案,提供精准医疗。同时,创新“1+N”管家式医疗服务,配置全科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专家,通过个案管理师,对社区居民进行全程的健康管理和观察,在老人发生急病阶段、术后康复阶段、康复护理阶段均提供用药指导,充分保障老年人健康。
实际上,像泰康养老社区等养老机构倡导的“医养融合“理念,不仅体现在养老机构设置了康复医院,还体现在如何对居民进行全方位照护,满足处于不同身体阶段老人的医疗、康复需求,同时,让社区居民在突发病症第一时间获得救治,呵护生命安全。
案例:社区失能老人李阿姨
去年10月,瘫坐在轮椅上的李阿姨被推进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某养老社区,身体几乎瘫痪的她被社区安排住进需要靠人喂食、协助洗澡的专业护理区。而在三个多月前,李阿姨活动自如、喜欢在自家小区跳广场舞,但是几天后突然整个人瘫坐在地上,幸好家人发现及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送她到三甲医院挂急诊。
经过层层检查,发现李阿姨患有急性脑梗塞,导致双脚动弹不得,影响运动神经,当下决定立刻开刀。手术完成后,李阿姨开始漫漫的轮椅生活。一开始她尝试站立,不到两、三秒就坐下,右手还稍微举得起来,但左手根本抬不了。无法行走是一方面,脑梗塞带来的另一后遗症――便秘成了她最大难题。好面子的她羞于向子女启齿,慢慢地身体出现异样,引起了巨大痛苦。
家人为照顾母亲,花高价请来了一位保姆,来照顾李阿姨的日常生活。无奈保姆只能帮忙擦擦脸、洗洗手,李阿姨的便秘问题继续恶化,让她苦不堪言,唯有把这种压力转嫁到子女身上。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深受便秘困扰的李阿姨,情绪变得异常暴躁,每天对保姆大呼小叫、对子女呼呼喝喝,整个家庭陷入了阴郁的氛围中。
面对母亲的痛楚,李阿姨的子女最终选择专业养老机构来照顾母亲,在养老社区进行康复。入住泰康燕园养老社区的第一天,情绪烦躁的李阿姨便喊护工通便,社区护工除了帮她进行人工排便,还给她测血压血糖、安排间隔时段用药,避免多重用药的抵消作用;每天兼顾她高血压和糖尿病慢病共存的饮食需求,准备营养搭配的饭菜。一段时间后,社区的护理解决了困扰她多日的问题。
李阿姨为了身体康复,从踏车训练开始,一个星期后慢慢行走,每周还有两次超声波和磁振热治疗;为了让双脚更有力,增加肌肉力量,在康复师的建议下还开展双桥运动,从每天10个逐步迈向30个……。
心理咨询师鼓励她反向思考,把待在机构的日子当作另类的人生,渐渐的,她开始调适心情,敞开心胸接触每一位社区伙伴,才发现每个人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现在的她,虽因为失能住进养老机构照护区,却因此认识了好多不同的生命故事,而且身体也因为天天康复、运动变得更健康,最终回到自理区生活。
专业护理,维护失能老人身体机能
随着老年人身心功能的退化,演变为半失能、甚至失能状态的老人急剧增多,据统计,当前我国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总数已超4000万人,失能老人对专业护理的需求日益突出。机构养老提供的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可以让患有慢病、需要长期护理的居民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
如泰康燕园养老社区等养老机构,在社区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一套包含中长期性医疗、保健、护理、日常生活的全人全程照护,比如:针对帕金森、脑卒中、脑梗塞等患者,医护人员使用空气床垫,防止老人因久卧在床产生褥疮,并对已有的褥疮勤加换药,来减少细菌感染的机率。同时,讲究科学护理方法,每两个小时给老人采用侧身位、正身位进行翻身,避免褥疮加重,通过这些医护手段以改善、维持或恢复老人们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