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诊医学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9年11月期间本组共212例,其中男114例,女98例,年龄9~86岁,平均42岁。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28例,其中73例合并血气胸,5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肝损伤24例,脾脏损伤18例,胰腺损伤3例,肾脏损伤20例,空腔脏器损伤19例。本组中胸腹联合伤7例,多脏器损伤12例。
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全部住院治疗。以胸带肋骨外固定治疗单纯骨折的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闭式引流法治疗合并血气胸的患者;而对于胸部重度损伤患者采取剖胸治疗探查法。破裂患者大多为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肝损伤者,可以肝破裂修补/部分切除术治疗;以住院保守治疗法治疗包膜下损伤的脾脏损伤患者,以脾修补/切除术治疗脾破裂患者;以修补/胰尾部分切除术和禁食治疗胰腺损伤;对肾切除术治疗肾破裂伤病者进行肾破裂修补。先动员外科组织抢救胸腹联合伤/多脏器损伤患者,之后再于ICU复苏治疗这些患者。
1.3仪器与检查方法胸部或腹部常规超声诊断检查所采用的仪器是SIEMENSAdara3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3.5MHz,可在胸、腹的常规检查中运用。被诊断为正常的患者胸壁两层胸膜具有合二为一的特点,一般有一圈光滑的高回声带在超声检查之中显示出来,但难以检查到胸腔积液[2]。此图像只在超声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与血胸才显示出来。另有一些是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出血性病理生理改变的现象已经发生,出血、大出血或者在脏器四周出现组织出血性血肿和血块等症状已经在腹腔内产生,以上这些都属于其表现的主要特征[3]。
1.4超声图像超声图像诊断显示的结果为:肝切面形态存在失常现象属于那些肝损伤或破裂患者,还存在一些肝包膜中断不齐的现象,也有回声不均存在于肝部位上;形态失常肝切面主要产生于那些肝脏损伤或破裂患者,他们还存在脾包膜中断不齐、边缘不整的现象,肝部出现不均匀的回声,也见肝内有几个大约为35mm×(26~65)mm大小不等异常回声区于其中,有着不规则的形状和内部回声增强,腹腔内也显示出液性暗区。如果是脾脏损伤或破裂则有形态失常见于脾切面,脾包膜可见为中断不齐、边缘不整,也有不均的脾实质回声存在,也可于脾内见几个异常回声区,大约为33mm×25mm~80mm×56mm大小的不规则形状存在,于模糊的周边,近乎与包膜中断部位相连,腹腔里存在液性暗区。在损伤或破裂的胰腺周围,还有着大小为25mm×20mm~35mm×26mm不等的异常低回声。肾脏裂伤或破裂患者显示局限性的明显肿大现象,肾形态存在失常的现象,边界不规则的低回声区或内部结构不完整的特点显示出肾实质,内部还存在大小不一的暗区。肾包膜与肾皮质之间的分界不太清晰,能见到肾盂肾盏有不断扩大出血的凝血块,有着不规则的外形或者紊乱的低回声。在肾包膜与肾皮质之间没有清晰的分界,积血可见于肾盂肾盏,分离扩张的程度也不一样。倘若肾盂大量积血是由血块阻塞肾盂出口处或输尿管所导致,无回声中浮动着点状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则显示出来[4]。典型征象见图1~4。
2结果
128例为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在73例合并有血气胸的患者中,对17例行超声检查,未查56例,8例患者胸腔有少量积液,大量5例,达到了100%(17/17)的诊断符合率;对5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中的25例行超声检查后,达到88%(22/25)的诊断符合率。24例为肝损伤,对16例行超声检查,未查8例,2例被诊断为正常状态,肝破裂14例,准确率87.5%(14/16);20例肾损伤患者中,对12例行超声检查,未查8例,有9例患者被超声诊断为肾损伤患者,准确率75%(9/12);对3例胰腺损伤患者之中的2例行超声检查,未查1例,超声诊断正常的2例,胰腺损伤1例。对19例空腔脏器损伤患者之中的13例行超声检查后,仅仅发现腹腔间积液,而几乎全部是复杂伤患者,空腔脏器损伤情况在急诊超声检查中未提示。
3讨论
篇2
【关键词】医学人体模型;心内科;教学
急诊医学是专科学与临床学相结合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独立性学科,它要求急诊医师有一个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并对临床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也相当的高[1]。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病菌的变异,导致了急诊医学的教学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除了一个复杂的疾病体系还有对于患者急救时间的迫切,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使得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逐步减少[2]。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借助实际的临床资料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临床实习的需要。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急诊思维能力是现代临床实习教学的重要任务。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医学教学用具和手段都在发生着变革,利用医学人体模型创建交互式的教学情景,实现临床真实场景下的治疗,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月来我院我院实习的66名大学实习生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有30例,女性有36例;基本年龄阶段都在22~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岁。所选的实习生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将66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3例,平均年龄都是在22岁。实验组男性15例,女18例;参照组男也15例,女18例,两组实习生平时的实力较为均衡,各方面在两组当中也比较实力相当。
1.2方法
两组均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并在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的指导讲解下,重点掌握心肺复苏术、开放气道与人工通气、输氧技术、电击除颤技术及胸腔、腹腔穿刺术现场急救、创伤诊断等急救基本技能【3】。在实验组方面,通过将实验组的实习生每3―4个人再分小组的形式,借助心内科临床病例为模板,采用模拟人,并配备全套的急救设备,设计抢救的方案流程。在此过程中导师以精讲理论,分项练习以及综合演练等等采用监控设备记录下实习生的操作过程。参照组方面,就单独采用临床专家讲授,实习生单项技能操作训练的传统模式进行。
1.3实验疗效
实习结束后并对实习生进行一个整体的教学考核,并作出相关的评定以确定两组之间实验前后的情况,以及两组之间的一个实习情况,其中考核内容包括:单项技能的考核、理论知识的考核、突发事件处理的考核、以及实习生兴趣程度分析能力、掌握操作技能的考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组有序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P
2.结果
根据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实验情况以及实验统计数据,实验组单项技能、配合能力、理论知识得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以研究临床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及急救处理为目的的学科。国外对于的急诊医学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模式,对我国急诊医学教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学习意义[4]。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只能根据导师的教授,结合着一些心内科病例进行一个临床的实践,但是急诊医学教学尤其是对于心内科的患者来讲症状都是较为严重突发,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实际操作的相辅助,因此当急诊医师遇到这种突发性情况时就容易导致一个手忙脚乱错过一个最佳的治疗时机,再加上我国各大医学院校的扩招,使得这些临床医学的病例相对减少,还有人民的维权意识的增高医疗事故的纠纷发生,也使得临床教学困难重重,这些矛盾问题都致使了学生难以获得临床诊疗的实践机会[5]。而医学人体模型可以解决这一困难,可以让导师灵活的掌握教学的要点,很直观的并能系统的将知识点传导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医学人体模型进行实验,在模拟操作中掌握整个操作的流程,并对知识的要点加以巩固,甚至可以通过模拟及时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为实际临床治疗赢得最佳时间。本文就是通过研究并对两组之间的一个整体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从中发现实验组在医学人体模型的帮助下,不管是从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比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显著。可见医学人体模型在临床医学尤其是对待心内科这种突发性强危及的后果严重的临床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值得大学在教学当中推广[6]。
【参考文献】
[1]孙长怡,秦俭,王征,等.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培训技术在国内急诊医学领域应用初探[J].中国医院,2007,11(5):74-76
[2]史政荣,熊秀.医学人体模型在急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A].西南国防医药,2009,19(9):939―940
[3]涂艳阳,王伯良.医学人体模型在急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A].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806―807
[4]林妙云.探究方法(调查)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6,31(6):43-44.
[5]黄焕森,朱丽,郑志远,等.模拟教学在麻醉学专业临床技能训练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6(7):25-26
篇3
关键词:PBL教学法;中医急诊;医学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63-02
中医急诊是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1]。在现代医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培养优秀的中医急诊人才是中医急诊今后发展的关键,也是整个中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以问题为基础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交互融合[2]。近年来,PBL教学法已经在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此,我们从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尝试将PBL教学法运用于中医急诊教学,现汇报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2009级中医学本科生136人,分为对照组(68人)和试验组(68人)。其中男性76人,女性60人,年龄22~25岁,平均年龄23.5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知识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①PBL教学法,试验组学生以每组8~10人分成数个小组,并选举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模拟场景,根据知识点,提出相应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贴近书本知识,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小组成员带着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并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小组成员之间对问题进行交流,提出他们的看法和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锻炼其分析思维能力。授课教师在此环节中只能作为引导者或促进者,教师不能提供参考答案或者参考资料;各小组学习结束后,小组长汇报本组的最后结论及存在问题,汇报形式可以口头汇报、书面汇报或者情境设计等。授课教师根据各组汇报结果,对授课内容的关键问题及知识点进行总结。②L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进行教学,LBL教学法是通过口头言语、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教师讲授为主,授课后对课堂内容进行归纳及总结,此教学法是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亦是目前我国中医学教育的主要讲授方法。
3.评价和考核。①理论考核,在课程完成后,对两组学生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以及统一阅卷。采用闭卷的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学校教学部门统一安排考场、考试时间及考场人员。理论试卷中理解记忆和应用分析型的题目各占一半,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医急诊内容的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应用分析型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理解、分析判断及应用的能力,将标准答案送学校教学部门备案。②临床技能考核,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临床技能考核,临床技能考核标准参考《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技能操作规程评分标准》进行考核评分,由5名教学组成员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并取算术平均数作为最终临床技能考核成绩。③主观评价调查,考核完成后发放调查问卷,学生从临床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灵活变通能力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比较调查问卷中两组学生主观评价的差异。
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由专人核对、整理后录入,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i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二、结果
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PBL教学法(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高于LBL教学法(对照组)学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PBL教学法(试验组)亦高于LBL教学法(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提示试验组学生对采用PBL教学法在临床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灵活变通能力等方面的认可程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LBL教学法。见表2。
三、讨论
1969年美国教授Barrows首创PBL教学法,该学习方法被称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它一般由6~10名学生和1名教师组成一个学习单元,在该学习单元中,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思考、推理及分析,教师在当中扮演引导的角色,维持既定的学习方向,但无需直接回答学生们的问题[3]。20世纪中期开始,我国部分高校开始试行PBL,大量的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医学院校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5]。研究发现,PBL教学模式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促进疑难点的理解并增强灵活变通的能力。中医急诊是在急诊医学发展过程中运用中医药理论,结合西医诊疗技术研究急危重症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亦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标志。中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中医急诊体系。如,《灵枢・厥病》中:真心痛,手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后汉张仲景的《伤害杂病论》、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等均记载了中医在急危重症诊疗中的应用。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急诊医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通过讨论、辩解、释疑、演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医急诊理念的认识,并从中与他人分享思维策略,培养中医临床思维,最终不仅促进中医急诊医学的发展,更加有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本次研究发现,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授课的学生,其理论及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优于LBL教学法学生,并且采用PBL教学法授课的学生在临床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灵活变通能力等方面的认可程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LBL教学法,进而说明了PBL教学法在中医急诊教学培养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志斌,杨冀平.《中医急诊学》理论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9):41-42.
[2]周忠信,陈庆,林艺雄,等.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2007,28(8):72-74.
[3]杨耀防.典型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剖析[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4,15(4):150.
篇4
1.1整合医学的提出背景
就人类的医学发展史而言,已经历了3000余年。前期医学的发展呈现出“合”的特点,可叫做“最初的整合医学”。在探讨生命科学领域以及现代化医疗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医学亦呈现出分科日益细化的格局。由原始的基础、临床以及预防性的主要医学区分,逐步地过渡至三级的医学科,当前,又出现了更加细致的区分。专科的细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医治的效率及其精准度,促进了医学的迅速发展,然而,也导致了医学学科知识日益琐碎化、零散化,从而加大了临床学诊断的难度。同时,医学范式的变革、民众的健康观念持续性地强化,诊治开支的递增,致使愈来愈多的医学工作者意识到现代医学应再次进行“合”的改善。
1.2整合医学的概念问世
17世纪时的西方“整体论”哲学观念可以说替整合医学的提出打下了理论的基础。医学范畴主要体现出多个学科的医治情况。“替代医学”(alternativemedicine)通过“关键词”的方式首次发表于FamilySystemsMedicine刊物上(1975年)。上世纪80年代晚期,《柳叶刀》(Lancet)刊登了题为“ComplementarymedicineintheUnitedKingdom”的论著,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由此,替代式医学日渐普及开来。不久,美国的医学界便通过官方平台了此概念,并成立了“美国补充替代医学国家中心”(NationalCenterforComplementaryandAlternativeMedicine,NCCAM),目的在于通过现代化主流的医学系统将传统的医学精华加以有效性地整合,从而冲破医学界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束缚,进而获取防治各类慢病效果的目标。美国整合医学委员会(AmericanIntegrativeandHolisticMedicalCommittee)的成立(1996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合医学发展的进度。国内整合医学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其后,《医学与哲学》刊物在2009年的11月倡议、国内六家学会共同创办了第一届“医学整合”的相关主题大会,鲜明地公布了医学整合的概念,主要涉及到临床学和基础医学、预防性医学、公共卫生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另外,也将医学和人文加以整合。2012年12月,樊代明院士在北京举办了有关整合医学的论坛会议,构建整合医学系统的思想逐渐成型,同时,还提出了整体整合医学(holisticintegrativemedicine,HIM)的定义,即基于人的整体性视角,把医学范畴中最为领先的医学理论内容以及临床学各个专科中最具实效性的经验进行有机的整合,且基于现实性的人的心态、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展开整修、调和,从而使其与人类的健康要求以及病灶的防治目的相吻合。也就是说,整合医学不单单提出如何看“病”,而且更应是看“患者”的一种方法论。它的理论前提为基于医学观、整体观以及整合观等多个视角,把人看作自足完整体,且把人放置于更为宏观的总体境遇下(涉及到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心态等维度)展开分析,从而把研究医学所获得的数据及其证据还原为本相,把诊疗实践所获取的结果提炼、总结为临床的经验,把临床的探索过程中形成的技艺凝练为医术,通过实际、经验以及医术等领域进行反复性的临床实践,据此构建起整合医学体系[1]。
2整合医学和急诊医学的关系及其价值分析
2.1源于急诊医学的整合医学
从当前学术界的观点来看,广泛性的共识是整合医学应起源于急诊医学[2]。不管是病理的生理学领域,抑或是临床学症状,病症的急性期和慢性期均存在着差异。很多病症的预后情况均决定于起初的几个小时时间段的诊断效果。不少的病症类型有医治的时间窗,比如,患有急性式心肌梗死的患者,在3h左右的时间段内进行溶栓或是12h之内开展干预式医治所达到的疗效会更加明显,超出医治的时间窗,则会导致已经坏死了的心肌无法复原;脑梗死患者则应在3h之内及时将血管打通,不然患者容易发生终身偏瘫的后果。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早在一战之际,学术界即已出现了拯救急性病创的“黄金一个小时”的声音。又如各种休克等疾病,都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尽可能地争分夺秒。实际上,从医疗的角度而言,抢救急性式心肌梗死患者即是在进行“整合”,即将导管室、急诊科以及心内科等加以整合起来处理,从而确保诊治心肌梗死患者处于无缝隙式的最短流程状态之中,不拖延救治的宝贵时间,尽可能地规避出现坏死的心肌进一步恶化的后果。又如,患有急性高血压病症的患者,也许他原先便患有冠心病、肾衰以及脑出血动脉夹层等数项症状,至少关涉到3个专科,医治的对策依照基础病变的类型而出现一定的差异,部分病症诸如动脉夹层以及脑出血等类型若无法尽快地降低患者体内的血压,那么预后效果是极为不尽人意的;对于患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而言,过度降低患者血压的话,也许会造成脑缺血症状加重的后果。急性阶段的病症类型大部分和危重病属于并发症,而治疗这一类患者始终都并非属于全科式医学的领域,而从属于更为高层次的医学类型。对急诊医学进行整合主要是在病症的紧急危重阶段,把最为领先的医疗理论内容及其措施加以合理地整合,最终达到院前—院内以及急诊ICU的三个流程的无缝式连接的诊疗模式,从而为整合医学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性的借鉴范式
2.2串联式、并联式、交联式的多元化关系及其价值
2.2.1将症状还原成疾病,将器官还原成患者,强化串联式的整合价值
病症与体征被视作诊疗的关键性线索,然而,病症和疾病并不是等同的。急诊医学体系中,还须将其还原为病症。急诊医学须充分地意识到器官出现的畸变可能仅仅为全身病症的局部性体现,受到体内外数项因子的影响,因此,还须把器官还原成患者[3]。在临床学中,病症—体征—体检—诊治—医治—预防形成了串联式整合模式,而此模式又是临床医学实践最为频繁的一类整合模式。比如,胸闷且气急的患者,也许患有气胸、肺炎或是胸腔的积液等症状,然而,也许还患有急性冠脉的综合征、休克式微循环受到障碍时对应的酸中毒患者机体出现代偿式反应[4]。急危且病情严重的患者一般急性症状比较多,变化迅速,临床的症状多元化,这就对急诊科医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即不可以仅仅诊治局部性的病变,同时还须从患者多样性的病症之中,发现关键性的症状以及核心的问题,展开全方位的诊疗,据此展开辨证施治方案,及时地实施有效性的对策缓解患者的病痛程度。
2.2.2由检查至临床,由药师至医师,强化并联式的整合价值
急诊医护工作人员在诊治患者时,不可以仅仅借助于化验以及影像的检查情况,须基于患者的病史、疾病、体征以及辅检查的结果展开综合化的研究,且针对性地加以取舍。同时,亦不可以只是开药方与处方。和前文所提及的串联式整合相比,采取并联式的整合方式所关涉到的因子更加多,关系亦更加复杂化,因此,急诊处的医护工作人员须具备更全方面的思维系统,诊治的对策也应更具有层次性,如此才能够体现出整合医学在急诊医学中的价值[4]。比如,在诊治急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时,须综合性地顾及到某个血气的研究指标是否出现了异常现象,所体现出的是患者机体的功能变化,且基于整体的层面上对呼吸的功能及其病理情况加以分析,据此精确地发现测试报告内存在着错误的数据,在综合研究后,确定适宜的临床方案。急诊医生应强化临床学的程度,必须强化具体看病时的几个核心步骤,包括看、摸、叩与听等最为基本的临床学基础功,做好必要的培训和实践工作,尤其是新手必须跟着上级医生认真地学习。潜心研读医学教材以及最新的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积极思索,通过临床的实践切实地提高自己,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真正地形成整合医学的系统思维[5]。另外,循证医学要求急诊医生须意识到把数据还原为现实的关键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保持着思考的态势,把零碎化状态的经验表现为能够参考和借鉴的宝贵经验,且总结为经验指南,再通过更高层次的实践、思索,形成良性循环,构建全方位的理论知识系统[6]。可见,通过并联式能够凸显出整合医学的价值所在。
2.2.3密切观测,快速行动,强化交联式的整合价值
急诊医学通常会碰到病情非常复杂化的患者,尤其是急危病例时,对病症所产生影响的各个因子会出现一定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复杂性,甚至可以说是杂乱的,此时,即要求急诊医护工作人员拥有一定的交联式整合能力,尽可能地强化形象方面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整合医学的一个重要价值[7]。事实上,只有这样,才可以掌握抢救的流程,从而确保诊断的成功,此可以说是整合医学所达到的最高程度。出于实时提供便捷而又高效性的急救方面的资源,当下国内不少急救机构中心处都设置监护危重疾病的病房。至于国外很多发达的国家地区医院所安排的急诊室复苏床单元均设置了系统完善的监护型设施,可以同步地对患者的重要体征及其器官展开监护及评价[8]。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危重疾病医学的主要特点如下[9]:①若患者患病程度严重,应在“黄金时间段”内进行及时的诊疗,尽可能地规避残疾甚至是病亡的后果;②与内、外专科的工作者相比,通过危重疾病的特殊训练的医护工作者,能够更为迅速而又高效地处置危重疾病的患者。急诊患者病情具有多样性,同时处于多变的状态,而急诊抢救本身强调的是时限性,即尽量地要缩短院前以及院内进行诊疗时间上的延误。因此,医护工作者须密切地关注患者病情的改变情况,快速地采纳高效性的诊治方案,在开展串联式或是并联式思维之际,应在头脑里快速地构建起患者的结局及其总体性的形象,据此采纳高效性的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2.3整体性的医学架构体系及其功能价值观
人体中所有的器官是一个互相影响与协调的统一整体[10]。临床学上不少的综合征与病症均会关涉到不少的组织器官,若无法基于整体的视角来对病症的实质进行认知的话,极有可能造成诊疗上的遗漏、错误甚至是诊疗时间的贻误。以往医学的专科区分前提为解剖体系。形成对比的是,现代医学的专业区分愈来愈细致,但是,分得过细又会弱化不同体系病症内部的交叉关系,必然导致专业医学理念与思维模式存在着欠缺,即基于各个专科来分析急危病重并不能促进医疗的质量[11]。在化解急危重症疾病比较复杂化的医疗难题之际,急诊医生须凸显出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特征,借助于综合化的分析填补专科型医生诊断所存在的不足。多个器官就功能方面本身而言,存在着欠缺综合征,其病亡率非常高,因此,须积极地进行医治,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这也为急诊医生提出了树立整体观的要求,尽量全方位地进行精确推断。医治时,医生应基于患者具体的病情程度进行对症下药,应有重点地展开,规避顾此失彼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比如,检查急性胰腺炎时,除却腹部的体征、血钙以及胰酶等一系列指标之外,还须对肝脏、心血管、肺部以及肾脏等主要的脏器功能进行评价。
2.4与时俱进地凸显出医疗的技能价值
当前,医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趋势。民众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了疾病内在的规律,同时医学界也不断地研发出了效果更佳的临床治疗方案,其中,部分诊疗措施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原先的理念[12]。比如,在传统的观念看来,若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的症状时,应输入的是等张晶体液或是胶体液,目的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恢复有效的血容量,从而让患者的血压尽快地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从而确保脏器与组织的及时、必要灌注,规避出现休克的进一步恶化。然而,在临床学实践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医学界又有新的认识,即前期迅速而又大量地输进晶体液之后,会进一步地加大患者呼吸功能上的障碍,同时也会导致凝血功能出现紊乱,造成出血量递增,从而诱发氧输送欠缺以及低温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液体的复苏比没有复苏或是积极性复苏能够显著地降低伤员再出血量及其死亡率。此即要求急诊医护人员在自己的工作之余自觉地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及其技能,更新自己的医学观,以整合医学理念来取代以往的医学观,凸显出与时俱进的医疗技能价值。
2.5基于组织的管理渠道借助于整合医学促进急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知,整合医学具有突出的价值,因此,应大力倡导急诊科室设置多个学科联合式的会诊体制,组织各个专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开会探讨,化解存在着的医学难题,把医学的专科及其专业区分过于细化以及医学的理论内容过于琐碎化的格局加以扭转。例如,某家医院在急救多人砷中毒的案例时,医教科通过急诊科的会诊机构中心,联系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一同会诊,涉及到消化科、急诊科、呼吸科、神经科、血液科、检验科等多个科室的讨论,同时还包括病理生理研究室、院外的有色金属研究所的相关专家,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了一整套完备的检测医疗的计划,进而由急诊科室的医护人员马上采取急救的措施,从而尽快地挽救了大家的生命[13]。可见,整合医学的价值是不可小觑的。
篇5
您们好!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年度,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欢聚一堂,举行2006年度急诊医学质控会议。首先,我代表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到会的各位专家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新年最美好的祝福,对你们一直以来对我市急诊医学质控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院始建于1897年,是地区最早的西医院。经历107年的风雨沧桑,已发展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先后被授予省爱婴医院、卫生部国际急救中心网络医院、省示范文明医院、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市交通事故急救绿色通道指定医疗单位。2002年至今,医院先后和市医药科学研究所、市肿瘤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资产重组合并,成为市属医疗单位首家“三院一所”格局的医疗集团。
市第二人民医院现分为东、西两个院区,占地面积78.1亩,职工总数1393人,核定床位1000张,28个病区,35个临床专科。各专科设置齐全,并形成专科特色明显,学科建设突出的办院特点,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儿科、肿瘤放疗科、神经内科、肿瘤外科、临床药学、急诊医学是市重点学科。医院设有市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市急诊医学质控中心、市产前诊断中心、市新生儿救治中心、市儿童生长发育中心、市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市放射质控中心、市病历质控中心、市临床医师继续教育分中心、市牙病防治办公室、市心脑病防治办公室、伽玛刀治疗研究中心等机构。
医院现代化诊疗设备齐全,拥有省首台体部伽玛刀和头部伽玛刀、高压氧舱、直线加速器、最新一代瓦里安医用电子加速器、多功能后装治疗机等一大批先进医疗仪器设备,总价值过亿元,是地区设备配套完善、技术力量雄厚的肿瘤治疗的"航母",多方位地治疗各种恶性肿瘤,为广大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机会和场所。
今年,医院总收入预计达3.5亿,比去年增加17%。这是医院建院107以来各项综合指标最好的一年。
我院急救科成立于1986年,是我省成立较早的急救科,原属我省15所骨干急诊科之一,是市急诊医学质控中心、华东地区危重病协作单位、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中旅救援中心协作单位,在我市最早实行急诊ICU一体化管理。:
科室现有医疗用房1750平方米,各种急救设备齐全,危重病病区(ICU)实现一对一24小时全方位护理,急诊病区实行病房化管理。科室拥有专业医护人员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医师7名。2006年救治急诊病人约7.5万人次,其中抢救危重病人约3500人次。
篇6
关键词: 数学课堂 问题情境 提问原则 提问时机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由此可见,只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才能引领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激发起数学意义上的富有智慧含量的思考,从而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提供“台阶”.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更积极和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认真备课,为创设问题情境奠定基础
提问贯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络,教师要注重提出问题的质量.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内容做到融会贯通,还要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有度.提出的问题围绕教学目标并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在合适的时候问学生合适的问题.问题要问得具有目的性、兴趣性、全面性.
1.目的性.
有效提问首先要做到提问目的明确.问题的目的由教学目标所决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结合每一次提问要达到的目的思考“问什么、为何问、问谁、何时问、怎样问”等,并据此考虑如何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做到深思熟虑.
2.兴趣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以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是寻求新知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能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发掘学生蕴藏的学习潜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探求规律这一节之时,我给学生准备了这样一个故事:阿凡提有一次与国王下围棋赢了,国王问他要什么奖励,阿凡提说你就在棋盘上放米吧,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直到放满每一格,国王听了笑了,这还不简单.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国王的脸色变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那你们帮国王算算吧,就会明白了.学生由于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迫不及待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满足求知欲,维持心理平衡.这样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其态度自然更认真,效果自然也就更好了.
3.全面性.
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学生思维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注重层层递进,引领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处延伸.
例如: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中,将矩形纸片沿着对角线AC折叠,使点D落在点F处,设AF与BC相交于点E.
师:同学们,请尽可能多得找出图中相等的线段.
生:AB=DC=FC,AD=BC=AF.
师:刚才的同学看图很仔细哦,那么图中还有相等的线段吗?
生:AE=CE,BE=EF.
师:图中除了相等的线段外,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
生:ABE≌CFE,AC垂直平分DF,E点在AC的垂直平分上.
师:对于折叠类问题,我们该怎样寻找解题思路?
生:关键是理清折叠前和折叠后的图形,运用折叠中的性质解决问题,有时还会要用到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等.
二、关注课堂,把握提问时机,创设生动问题情境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之时,学生思维兴奋、跃跃欲试之时,此时提问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问时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并紧紧围绕主要知识点提问,可以安排在一节课的引入处、重难点处等关键环节.
1.在课堂引入处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的引入是师生情感共鸣到思维共鸣的起始,是学生认识心理的定向启迪参与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节课的精彩开题,往往给学生带来新颖、亲切的感觉.在此时恰当的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即所谓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爱好和心理特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情感,产生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第一章节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系统地研究了函数中的一次函数,今天起我们研究另一个重要的函数――反比例函数,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一章中我们要研究反比例函数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生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生2:反比例函数具有什么特征?它的表达式是什么?
生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怎样的?怎样画呢?
生4:怎样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几个条件?
生5: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
师:要研究的内容还真不少,那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研究这些问题呢?
生:先研究反比例的特征,定义,表达式,然后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再根据图像研究它的性质,最后是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师:那今天我们就研究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这种问题的设定,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所有函数所要研究的内容,为这一章的学习理清了思路,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在教学重难点处巧妙设疑,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卡尔汉说:“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控制手段.”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围绕重难点的突破而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抓住重难点有效而巧妙地提问,既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创设“心求通而未得之,口欲言而弗能”的情境.例如:在学习黄金分割时,师: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上海大都市的一个象征,它设计巧妙,整个塔体挺拔秀丽,你们知道吗?在它的设计中蕴含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呢.你量能出图中线段AB、AC的长度,并求出线段AB与AC的比值吗?
师:我们都见过电冰箱吧,你们最常见到的冰箱一般都是什么形状的啊?
生:长方形.
师:请看屏幕,如果老师把一个冰箱作成正方形,请同学们看看它和以前的相比哪个更美观实用啊?
生:感觉还是长方形好看.
师:大家互相看看,是不是选择长方形的同学要多一点啊?那么这个是为什么呢?请算出冰箱门宽与长的比值
教师再讲解黄金分割点和黄金矩形就水到渠成了.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及推进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的有效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对话的教学,一种高度互动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一种彼此产生思维碰撞过程程的对话.教师的有效教学,不应由教师来主演.要形成对话的教学气氛,教师有效使用问题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问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并形成答案.提问是教学的一部分,它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互动的中心.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有效提问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注重提问原则、掌握提问的时机,并不断摸索和实践,是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火花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学生主动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循证医学;运用方法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医疗事业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急诊是医院医疗服务的窗口,直接反映了医院医疗水平。所以,临床医护工作者应该在急诊过程中运用循证医学思维,结合临床实践,更好、更快的挽救急救患者的生命。目前,从急诊医学的发展角度来看,因其跨多个学科的特点,要求医护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引用循证医学思维、学习循证医学得理念、更加具体的了解目前急诊临床实践的应用方法的。本文通过对急诊临床实践诊疗过程中的理念及其具体措施来探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循证医学的应用[1]。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的82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1名,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在8~58岁之间,平均年龄(25.36±4.24)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病23例,突发事故致伤11例,肾绞痛患者7例;对照组患者41名,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在10~59岁之间,平均年龄(26.16±4.32)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病22例,突发事故致伤10例,肾绞痛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如下。成立循证小组,包括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共同研究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应如何应用循证医学的成果和理论。首先对患者类型进行分析,包括病史、体征、事业检测结果等,并提出问题,探如何提高急诊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护理过程中如何加强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怎样加强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合作,提高医院整体的义务水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制定怎样的治疗和护理步骤、肾绞痛患者治疗的标准化流程、院前急救对整体急诊临床医学的提高等问题。在提出相关课题后,小组成员进行专项研究,共同对相关问题进行检索,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本次共检索134篇文献,并分析了我院以往病理,得出如下几项理论成果:①肾绞痛患者应着重注意体征、症状方面的监测,并做好辅助检查;②院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救治率,应作为急救的一部分在临床中推广;③医护人员应与主治医师加强沟通,并共同制定重症患者的护理计划;④舒适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2]。此外还制定了相应的不同疾病急诊的标准化流程并在全员进行了推广。对我院的医疗设施、人员设置、科室分布都做了一定的调整。收集观察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着重对急诊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治疗那过程中对先关流程和措施进行验证并改正。治疗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在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护理及治疗满意度、治疗依从性评分方面的差异。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级别。治疗依从评分包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用药依从性、检查配合度等24个项目,共100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经过本次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5.12%,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1.57±3.22)分。诊断准确率为92.68%,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70.73%,治疗依从性评分为(73.64±5.63)。诊断准确率为75.60%,治疗有效率为85.36%。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3讨论在传统医学中,医生一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医学知识、及临床经验来对病情进行诊断。而医生的临床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凭借医生经验的治疗方法一般可能会影响临床疗效,耽误了正确的诊断延长治疗周期,增加病患痛苦,浪费医疗资源。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及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的科学诊疗技术不断开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循证医便是其中之一。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在医学的不断实践中发展起来的[3]。循证医学可以准确地应用当前最好的研究依据,并且结合临床医生的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此同时,了解患者的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而得出的治疗方案。循证医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包含了以下步骤方法:首先要根据病人的病史及对患者的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匹配,找出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再次,检测临床证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及其实用性;最后,可以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对病人制定最有效的诊断及诊疗策略。循证医学的最大优势是可以诊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疾病,并有良好的预后治疗方案[4]。综上所述,循证医学取代传统的经验医学,将会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急诊临床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方法理念及其原则,是急诊医学临床的的有效手段,值得在急诊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利.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循证医学工作平台的构建和应用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杨德兴,李瑶,王碧成,等.急诊医学专业住院医师应用临床决策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重庆医学,2015,11:1524-1526.
[3]李婷婷,周光帅,陈侃侃,等.苏北三甲医院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了解和实践现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01:9-12.
篇8
[主题词] 循证医学;配穴法;针灸疗法;选穴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Influence on Point Selection and Prescription i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uang Jinbo,Jin Rui(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Guangdong 510405)
[Abstract] Purpose To introduc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Methods Point selection and prescrip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ere used as samples to introduc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its effect on point selection and prescrip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Results and Conclusion Point selection and prescrip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ust have reliable clinical medicinal evidence,and at the same time,combine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knowledge of basical medicine to direct medical practice.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edicine;Point Combination;AcupunctureMoxibustion;Point Selection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又译为实证医学。其定义为:一种要求临床医生了解支持其临床实践的证据以及这些证据的可靠程度的医疗实践模式。循证医学强调应以临床证据为基础,而这一证据的取得完全依赖于以科学的方法对现有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系统性评述[1]。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医生作出临床决策时不能单纯依靠个人的经验、权威的观点或仅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角度来推理,而是要从文献中寻找最有力的证据,并把这些证据用于具体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所谓的证据就是指设计合理、测量准确、结论可靠、发表在医学专业杂志上的文献,包括研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文章(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及系统综述)。因此,循证医学也就是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评价临床医学文献,并用于指导日常临床医疗实践的过程。其特点是系统、全面而且有定量的概念。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有重要的区别,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医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的研究报告为依据来处理病人。这种实践的结果是:一些真正有效的疗法因不为公众所了解而长期未被临床采用,一些实际无效甚至有害的疗法因从理论上推断可能有效而在长期、广泛的使用。循证医学的实践既重视个人临床经验又强调采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依据,一位优秀的临床医生应该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能依据现有的最好的科学依据来指导临床,二者缺一不可[2]。近10年来,循证医学已日益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并有专门的教科书出版,因特网上更有不少循证医学的网站提供教学材料。在针灸治疗学领域,治疗某种疾病往往有多种组穴配方,并且医者从各种角度都推论出它们“应该”有某种疗效,但是不经过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很难确定某个或某组穴位是否真正有临床效果。因此,本文拟以针灸临床治疗的选穴配方为例,简要介绍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对针灸选穴配方的影响。
1 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检索文献,这是第一步,也就是寻找证据。根据单位的具体条件可采取光盘检索、上网检索或手工检索有关杂志。
分析文献,这是第二步,也就是评价证据的可靠性。找到了数篇某个或某组穴位治疗某种疾病的文章后,应当提出以下问题:
(1)病人是否为随机分组是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果不是随机而是任意分组的话,治疗效果的差别可能会受治疗措施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已有的资料表明,非随机分组实验得出的疗效往往大于随机分组实验得出的疗效,其可靠程度大为减弱。在医学史上有许多非随机分组试验认为有效的疗法不能被随机分组临床实验所证实的例子。
(2)病人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在研究发现,依从性不好的病人预后比依从性好的病人预后差。如果从某一组中排除了依从性不好的病人,则可能使该组疗效人为的提高。因此,病人一旦被随机分组,不管其是否接受了治疗,都应作为目标治疗人群分析,即包括分组后的所有病人来分析。
(3)病人的随访情况。好的文章应如实描述失访病人数、失访原因及其入选时的基础资料。你可以假设失访的病人全部无效、全部有效,然后重新计算各组的疗效,如果总的结果不变,则说明失访的病人数不算太多,结论可靠,否则结论不可靠。
(4)临床试验是否双盲试验。病人及研究者对新疗法的乐观或悲观态度使得在报告和判断疗效时发生偏差。所以最好采用双盲性,当然针灸的选穴配方与服用药物不同,很难做到严格意义上的双盲。
(5)各组的基础资料是否相似。如果样本不太大,单纯随机并不能保证各组的情况完全平衡。当发现影响疗效的指标在各组间差别过大时,可以根据统计学方法进行校正。如果校正后仍能得出相同的结果,则结论可靠。否则,结论不可靠。
(6)除观察的治疗方法外各组的其它治疗是否相同。各种一般或基础治疗都可能影响疗效,所以文章应注明各组的其它治疗情况。
(7)治疗效果有多大。除了解差别是否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即P
(8)治疗效果的精确性。这要看有效率或差值的95%可信区间,95%可信区间越小,结果越精确。如果文章未报告可信区间,可用标准误来计算或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如果差值95%可信区间的下限值仍有临床意义,则结果有临床价值。
(9)文章的研究结果能否用于某个病人。如果你的病人与文章中的病人入选标准相符,而且没有排除标准,则其结果适合您的病人。要特别注意对疗效有重要影响的指标是否与你的病人相同,如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等的改变。
(10)临床有意义的指标是否包括在临床转归分析内。对某些指标有效不等于临床有效。如治疗中风后遗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某些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改善(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并不能认为这种方法对中风后遗症有效,还应该说明这种方法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指数有无影响,才能证明临床真正有效。
2 循证医学与针灸取穴
关于针灸的临床治疗,历代医著中载有大量的治疗方法,选穴配方各不相同,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针灸临床治疗的迅猛发展,针灸治疗病种的不断扩大,临床工作者在遵循古典医著针灸处方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经验体会又创立了多种针灸方法和选穴配方。目前对于同一种疾病的治疗,在运用针刺疗法时,往往有多种的穴位选择,无论是单穴应用还是组穴配方,相关的文献报道往往丰富多彩,但作为临床医生却常常莫衷一是,不知该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哪一种方法是真正临床有效的。所以作为临床针灸医生有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来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循证医学正是一种从医学研究文献中获取系统信息用来指导临床决策的科学的方法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靳瑞教授积多年临床经验创立的靳三针疗法,其取穴简单,疗效确切而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三针处方均来源于临床实践,并且经过数十位博士、硕士长期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其有确切的疗效,如颞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智三针治疗精神发育迟滞,脑三针治疗运动功能障碍,肩三针治疗肩周炎,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等。相关的研究均经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其成果见诸于有关文献,经得起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针灸处方。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医学的实践和诊疗,医护决策必须建立在医生优良的临床知识、经验、技能与从系统研究中获取的最佳的临床证据完善的综合基础上。在大力提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临床医学的许多问题还很难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取得“证据”。同时,注重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原则也是临床医疗实践的基本原则,因此循证医学不能排斥临床经验和基础医学知识,而是要把它们和最可靠的临床医学证据结合起来指导临床。
3 参考文献
1 Sackett D L,Richardson W S,Rosernberg W M C,etal.Evidencebased Medicine[M].Churchill Living Stone,1997:2
篇9
【关键词】微课;急诊医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个性化学习
1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单向知识灌输,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枯燥无味,师生互动少,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时间相对较长,加上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因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相对较难,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能动性[2]。另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所有学生都接受统一的知识传授,没有实现个性化学习。
2微课的定义
微课(micro-course)是以在线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在互联网和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并围绕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等)而展开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3]。微课从学生的认知特点、记忆特点以及学习规律出发,参考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微课的传播形式多样,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学生根据自身所需,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随时快进、倒退或暂停,能够无限次数的循环播放,方便快捷地自由学习,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化学习的需求。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目前微课的主要运用方向,即将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接受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先制作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微课,让学生在课外先观看微课进行预习,为下一步师生交流谈论奠定基础。课堂则变成师生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师生之间互动研讨,巩固所学的知识的同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详细讲解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答疑,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推动者、引导者和答疑解惑者,学生则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4]。
3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具有“微、简、实、活”等特点[5]:(1)微。微课的“微”,说明其小,但是这个“小”,不是单指规模小,而是切入点小[6]。尽管如此,微课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教学针对性强,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对于关键的知识点(包括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等)展开描述,利于学生轻松有效地集中精力突破知识,容易达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2)简。微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容量有限,要求短小精悍,使用方便,适合移动终端学习。目前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出具有丰富教学内容的视频,学习时间随机性强,微课可回放,符合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更适合学习者个体化、深度学习的需求[7]。(3)实。微课是微的课程,授课内容虽然少,但是都具有特定性,对授课内容进行系统、全面、深入地讲解,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掌握一项技能,在有限的时空内做到结构完整,围绕知识点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4)活。微课资源多样,易于交流,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通过可视的画面,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增加教学的娱乐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眼球,采取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思考[8],让知识点根植于学生心中,有助于达成过程和方法的目标。
4开展微课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学形式多元化。微课以其直观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特点,能让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重要意义[9]。微课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根据学生需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点拨,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对于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比如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发病机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等,需要教师在设计和录制视频的过程中,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消化。针对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急救技术,比如中心静脉置管术、电击除颤术、经口气管插管术等,需要制作成规范的教学视频,强化学生的临场感与实践感,让学习者对每一个操作流程和步骤都能够清晰的予以观看。(2)有利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微课让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如坚持以微课辅助教学,能够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个人专业发展[10]。教师制作微课过程中,能提高教师整合信息技术的能力、多媒体系统应用能力等,提升教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学习共同体(learningcommunity)”相互分享微课资源,有助于优秀教师先进教学思想和经验的传播,便于普通教师模仿和借鉴,以拓宽视野,促使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微课要求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点富有创意的诠释和呈现出来,对教学技能的提高有积极影响[11]。(3)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微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成效,微课开头开门见山,引人入胜,中间各部分衔接逻辑严谨,逐层深入,结尾设计过关练习,检验学习效果[12]。以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教学内容为例,把抽象枯燥的概念用图片、图像等形象化的方式予以演示,加上教师的辅助化讲解,会使教学效果更具有专业性和亲和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接受。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现场演示进行观看的微课,比如现场心肺复苏术,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4)有助于个性化学习的实现。微课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征,学习者通过移动式在线学习的手段,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灵活地学习,学习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查缺补漏,有选择地进行学习,这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差异性教学模式,有助于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实现[13]。
5微课的不足
微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学到的只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知识,部分微课的教学设计逻辑不清晰,没有导入和总结,不具有完整性,影响学生知识框架的整体构建[14]。个别微课教学时学生的主体性凸显不足,学生在翻转课堂上参与度不足,积极性不高,微课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要启发学生思考。微课在翻转课堂应用模式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提前预习和发现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性,部分学生可能无法顺利掌握全部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在必要时进行差异化教学[15],帮助这部分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能够跟上学习进度。微课的制作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部分微课急于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展现在视频内容中,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入探究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16-17]。另外,一门课程的知识点成千上万,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的形式来表达,应该在充分考虑知识点特性和学生的特征的情况下制作微课。
篇10
【关键词】 医学影像科 急诊工作 医疗质量
医学影像科的急诊工作是临床急诊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学影像科急诊处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临床急诊的处理。急诊工作要求医学影像科医技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检查技术和检查技巧,简化工作流程,尽可能缩短患者在医学影像科的就诊时间,争分夺秒地为患者的抢救及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急诊工作是高风险的工作,医学影像科作为重要的医技科室,对各科急症的诊断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为杜绝因医学影像科检查操作或应急措施不当,我们结合多年的医学影像科临床经验,以医学影像科工作流程为核心,探讨医学影像科急诊的处理,以期提高医学影像科医技人员的急诊工作能力,保证医疗质量。
1 了解急诊患者特点是做好急诊处理的前提
1.1 急 急诊患者都是突然发病或意外事故致伤,其病情都十分紧急,必须争分夺秒地检查和救治患者,稍有怠慢,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甚至造成死亡。
1.2 危 急诊患者大多数生命垂危,病情重,危及生命体征,必须迅速检查、有效地诊治患者,否则就会给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1.3 重 急诊患者的病情除急、危外,第三个重要特点就是重,患者往往不能自行走动,不能随便搬动,不能配合检查。
2 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做好急诊处理的保证
2.1 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强 在急诊患者处理中,工作人员态度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决定了影像质量的好坏,诊断的准确性,以及能否在检查过程中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最快、最好地完成检查。
2.2 了解或熟悉临床基础知识 对于一个合格的医学影像科工作人员来说,必须了解或熟悉临床基础知识,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也才能在急诊处理中正确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指导。
2.3 熟练掌握业务技能 急诊更能体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往往在短短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要为患者做完检查,明确诊断,为临床医生进一步处理提供坚实的依据。医学影像科医技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积累,注重平时积累,练好基本功,尽可能多的掌握常见、多发急诊病例等多方面知识,对急诊的处理才能真正满足临床需要。
2.4 具备灵活多变的思维方法 在急诊工作中,思维能力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思维不能僵化,工作流程不能按步就班,学会针对患者改变流程,针对病情优化检查,针对临床需要制订最佳检查方法。
2.5 良好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医务工作中的经常环节,在急诊处理中显得更加重要。随时注意保持与临床急诊医生、患者家属及患者的沟通。沟通时要掌握好语气、语调,这样才能有效安抚患者,掌握更多的病情,完成检查过程。
3 规范的检查操作是做好急诊处理的关键
3.1 接诊 接到急诊摄片或CT检查申请单时,应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患者病情及临床检查目的,如有不清楚的地方,马上与临床医生联系,或者询问患者及家属,以制定最佳处理方案。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对于一些繁杂的程序,如交费,登记等可在检查的同时或以后进行,切不可机械地执行程序而耽误患者病情。对于生命垂危的患者应先由临床医生进行急救处理后再进行摄片或CT检查,以免在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
3.2 检查准备 了解急诊患者病情及检查目的后,制定最佳的检查方案。摄片时使用大规格的数码板(IP板)、大规格平板探测器或片盒,尽量采用患者能接受的,避免重复检查增加患者的痛苦。及时与患者家属和患者的沟通,争取患者配合,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以便顺利完成检查工作。
3.3 检查操作技巧 医学影像科技师必须熟悉设备的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熟练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检查位置和检查参数。检查时速度要快,尽量缩短检查时间,要忙而不乱,快中求稳。在检查中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尽量用标准检查,以得到良好的影像资料,但应轻柔、迅速、准确;对于复杂外伤或疑有骨折的患者,在能进行标准检查的情况下,应按照标准检查,一般应尽可能少搬动患者,少改变,充分利用X线球管及机架的移动性完成一种姿势多部位的检查;对于病危、昏迷患者则尽量在担架或推送平车上摄片,减少对患者的搬动,同时必须要求临床急诊医务人员在场。对于确实需要移动的患者,则应加倍小心,迅速准确完成检查;胸腹部疾病和外伤患者需要了解有无血气胸或腹腔脏器穿孔,一般要求站立位检查,若患者病情危急站不住,则可行坐位、半卧位检查,病情较重时可以倾斜诊断床尽量达到检查要求。检查患者必须绝对准确,检查前、检查中、乃至检查后应认真查对,保证检查的患者、检查的部位与影像完全相符,避免张冠李戴,左、右混淆。
3.4 诊断报告 原则上在检查完成后应尽快出具急诊报告,诊断报告为达到迅速、准确的要求,在不放过重要阳性征象的前提下影像描述尽可能简化,诊断一定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力求准确。但急诊处理瞬息万变,必要时应根据患者情况,区别病情,具体对待,如在批量处理急诊患者时,要有先重后轻的观念,及时处理病情危重需抢救的患者,病情较轻的可稍延后处理。急诊报告原则上要求快速、准确,但在一些因病情危重无法取得标准检查的患者,其影像质量会大打折扣,给诊断的准确性带来困难,这种情况应本着抢救生命为第一要务的原则,仔细观察影像表现,多与临床沟通,尽量给临床抢救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急诊诊断和平时的影像学诊断一样,是形态学的诊断,是反映病变的客观形态改变,而非病理诊断。好比看图说话,影像表现什么,就描写什么,同病异影,异病同影是常见的事。急诊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相互印证,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4 急诊处理必须强调的细节
4.1 “稳、轻、快、准” 稳,面对较多的外伤患者,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忙中出错。轻,为防止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在操作中尽量轻巧适度。快,是要眼明手快,在保证诊断要求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检查工作,赢得救治时间。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临床医生的初步诊断,准确地判断检查部位、角度、检查参数,准确地出具诊断报告,给临床抢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影像信息。
4.2 具备风险意识 在危重急诊患者检查时,如脑外伤、全身多处复合伤和脊柱高位外伤等做影像学检查有一定危险性的患者,全部检查过程中应要求有临床医生陪同,随时注意患者情况并请求临床医生协助处理。检查完毕观看影像图像后,应立即嘱其回到临床科室抢救。
4.3 注重检查质量 检查参数的使用将直接影响到检查质量,CR、DR、CT虽然都是数字化影像,可以进行图像后处理,但是初始图像仍是后处理的基础,必须要掌握好准确的检查参数,才能保证检查质量。
急诊工作是医学影像科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学影像科急诊工作是速度、细心、准确三者相统一的系统工作。力求使用最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力争确诊。急症患者的检查过程虽然短暂,但切不可轻视,往往几分钟的时间拖延,几次无谓的搬动,一次微小的疏忽都会造成终身遗憾。只有集中精力迅速有效的处理好各个环节,才能尽量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检查信息。才能真正提高急诊工作能力,更好、更准确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