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行业的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冷链物流行业的分析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冷链物流行业的分析报告

篇1

根据产业研究院的《2014-2018年中国食品行业电子商务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可知,生鲜电商的市场容量巨大,中国生鲜电商在2013年的交易额达130亿元,同比增长了221%,但是当年的销售渗透率只有0.9%,远远要低于传统3C品类。市场的潜在规模大、渗透率低表明生鲜电商会是电商行业的下一个新兴市场。2008年,生鲜领域渐成电商争夺的新战场,中粮推出了我买网,此后京东、亚马逊勇于尝“鲜”,开卖“有机西红柿”、“大闸蟹”。2012年被喻为中国生鲜电商的元年,顺丰优选、淘宝、亚马逊中国等大量商家纷纷加入其中。自2012年上线至今,京东的生鲜业务“同比增长超过5倍,合作的卖家已超过300家”,我买网在2012年也取得了300%的年度销售增幅和36.7%的复合增长率。当下我买网、京东、甫田网等也不断进入生鲜电商领域,竞争激烈。2013年,由我买网与易观国际联合的食品网购白皮书呈现,为了缩短时间,许多人从线下转向线上进行生鲜的电商预订,网购生鲜消费者以中青年为主,都市白领居多,其比例达到了43.39%,年龄介于25~40岁之间,购买力强、对生活质量要求高,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增多,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A级物流企业总数超过2100家,其中有85家SA级物流企业已经开始经营电子商务业务,各类型的电子商务配送中心达到两千多家。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呈现出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的特点,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生鲜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

生鲜电商倒逼冷链物流的发展,而冷链物流是生鲜电商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自建冷链物流还是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生鲜电商的发展必定离不开冷链物流。因此,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生鲜电商的更好发展。

(一)成本高,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生鲜品冷链物流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物流设施投入也大。我国物流成本一般为总成本的30%~40%,生鲜产品则占60%左右,甚至更多,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中国冷链物流报告显示,生鲜食品在流通中的损耗率比发达国家的5倍还要多。

(二)配送难度大,服务质量差

生鲜品自身特点对运输、配送要求极高,电商消费者单笔订单小,区域分布发散,这对生鲜品的配送和服务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亚马逊中国和京东商城,既有自己的物流配送生鲜,也有第三方物流,如用自建物流,亚马逊生鲜物流需1~3天,京东需1~2天,如采用第三方物流,还需要跟商家协调确定配送时间,但顾客迟迟收不到产品,则服务质量就差。

(三)包装不合理,标准化低

生鲜电商物流包装存在很多问题,如产品损坏、过度包装、产品标准化低造成物流与包装标准不统一等。据统计,网购产品周转搬运次数一般大于5次,不同程度破损现象经常发生,导致部分客户直接拒收或退货,其次,包装体积、用料、装潢等超出包装的实际需要。据统计,我国每年固体废弃物超过6亿吨,其中包装废弃物占了1/3,且回收率不足40%。

三、生鲜电商物流的对策研究

随着人们对生鲜品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生鲜电商这一电商领域最后的“蓝海”,他们也将各种特色服务融合到生鲜电商。对于消费者而言,生鲜除了价格因素外,还有产品的新鲜程度和配送程度。因此,谁赢了物流,谁就是这一领域的赢家。

(一)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设,做好“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程度高,标准化操作,配送网络更为健全、广泛,服务水平更高,不仅可以节约物流成本还可以提供增值服务。众所周知,打造生鲜电商品牌化运营的本来生活,在物流领域经年累月进行深耕,就是因为其专注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才能使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声名远扬。改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物流资源整合利用,可有效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包括选择合适的配送方式:智能快递柜、便利店模式、私人收货柜、人工值守点、送货上门等,都有利于实现合理化的配送。

(二)基础设施和相关物流技术的应用

重点加强产地、批发市场等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争取实现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快速、高效的流通,尽量消除断“链”现象,通过改造、更新冷藏设备,发展多种运输设施。鼓励在大中城市附近建设一批具有中转和分发功能的配送中心,形成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引进或自主创新加大信息技术在生鲜电商物流中的应用,实现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监管,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易腐产品的物流损耗,保证食品安全,提高服务和产品质量。

(三)合理选用运输包装,加大回收力度,使其标准化

根据产品强度等特性对产品进行分级,针对电商物流开发新型、合理的包装结构,加大可重复使用的小型集合包装或送货装备。只要包装设计合理、措施得当,电商物流的包装完全可以重复利用。此外,行政管理部门应该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行业标准,加大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监管力度,使其逐渐成为标准化行业。

四、结语

篇2

一是医药经营企业散、小、多、乱的情况仍然存在,大多数药品经营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二是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缺乏有效的统筹,难以支撑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在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迟迟不能融入医药流通行业的前提下,医药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净利润仅为1%左右。三是缺乏与医药流通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软硬件及物流供应商。以医院的院内物流为例,在医药分家大形势的推动下,医院药房将逐渐从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医院物流外包的模式将逐渐盛行。在大型公立医院动辄需要上千万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却很难找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软件、设备等相关服务供应商。

因此,为促进医药流通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实现医药流通行业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将积极通过对医药智能物流平台的分析,探索基于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的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建设。

1 平台业务

1.1平台市场定位

广义的智能物流平台将面向巨大的社会物流需求,按照服务的范围可以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园区性,按照货物的种类可以分为消费品、大宗商品和危险品等,按照服务类型可以划分为仓储类、公路运输类、港口服务等,不同的类别将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然而一味追求大而全,不仅浪费平台资源,也容易使平台缺乏自身的特色。因此,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将明确的定位于服务医药流通的行业型物流服务平台,提供从生产厂家到终端消费者的整个医药销售流通环节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并不提供实体的仓储、运输等服务,而是以第三方的身份,以医药流通行业的专业背景和行业资源,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来整合物流资源,提升行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因此,与线下实体物流服务不同,智能物流平台将为他们提供服务,而不是抢夺市场份额。

1.2 平台服务对象

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参与主体包括业务主体、监管主体、运营主体。其中业务主体包括医疗机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经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企业、物流设备企业等。监管主体包括卫计委、药监、社保、药交所、交通、海关、税务等。

1.3 平台服务内容

医药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将主要提供六类的服务。一是医药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整理和,涉及医药物流供需信息、企业信息、物流绩效评价信息、医药行业动态信息等。二是基于全流程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协同服务,通过建立统一的编码标准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平台上各用户之间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涉及从医药生产企业到医药流通企业、医疗机构间的订单交互、发票交互等。三是医药流通监管溯源服务,涉及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药品流向的明细、报表,确保药品流通信息的动态监管与事后追溯。四是数据服务,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及智能物流平台的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信息,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和优化物流过程,提高医药产品流通效率。五是以物流资源为商品的在线交易撮合服务,从而整合医药行业物流资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六是增值与延伸服务,涉及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供应链金融支撑、移动客户端应用、数据分析报告等服务于医药物流过程的定制化服务。

2 平台架构

2.1平台应用架构

平台采用4+1的应用架构,建设包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业务协同平台、物流信息撮合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共计四个业务子平台,以及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使用的监管溯源子平台。平台建设一个统一门户,并通过手机、平板、大屏幕等多种终端展示给最终用户。平台应用架构如图1所示。

(1)物流公共信息子平台

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为用户提供物流信息的展示、查询、交换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是整个智能物流平台的前台门户。该平台通过网络广泛连接到物流企业系统、监管部门系统、医疗机构系统和智能物流其他4个子平台,实现对运单、货物、运力、仓储、GIS、信用、供需、监管、统计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从而达到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规范透明、资源优化调配、监管安全高效的应用效果,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业务协同子平台

业务协同子平台,以基础数据标准和数据交互标准为基础,以数据交换系统为核心,以云端服务为技术手段,为实现外部系统(ERP、WMS、HIS系统)与药交所核心业务平台(交易、结算平台)互联互通,生产、配送、医疗机构、药交所三方平台、政府监管部门间业务协同,而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

(3)物流信息撮合子平台

物流信息撮合平台,通过对运力资源(航空、海运、公路、铁路、冷链运输等)、医药类仓储资源(含冷链)、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医药物流相关软硬件等的资源整合,以数据分析平台为后台支撑,通过整体解决方案为供需双方提供物流相关资源的信息撮合、交易服务和在线金融服务,包含撮合管理、评价管理、结算管理、在线融资等功能模块.

(4)数据分析子平台

通过数据管理后台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清洗、备份、统计、挖掘、可视化管理功能;基于智能物流各子平台数据,通过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提供如订单分析、库存分析、价格分析、路径分析等数据分析应用。为客户提高仓储、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采购监管、提高库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5)监管溯源子平台

监管溯源子平台,以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药品器械交易数据、智能物流平台物流数据为基础,以数据分析平台为支撑,服务于三医联动,为食药监局、卫计委、医保等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监管辅助服务。

2.2平台数据架构

平台数据架构分为5个数据域:交换数据、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它们之间通过搜索服务器、消息服务器交换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生成数据,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

(1)交换数据:包含中间库、FTP文件、WEB服务数据,为平台提供数据源以及数据交换。

(2)基础数据:包含目录数据、支撑资源数据、元数据,提供数据标准、交换协议、基础数据等内容。

(3)业务数据:包含公共信息、信息撮合数据、监管溯源数据,作为平台的基础应用数据服务于应用子平台。

(4)管理数据:包含门户管理、数据管理、平台监控数据,提供详尽的业务、内容、分析、交换、日志等管理方面的数据。

(5)分析数据:包含业务分析、综合分析、应用模型,提供详尽的业务分析、智能分析、信用评价、监管预警数据。

2.3平台技术路线

2.3.1体系架构

平台体系架构采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整体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系统总线、服务总线、应用系统和门户。通过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模块包装成服务,并建立良好的接口与契约,以系统总线为统一调度,将功能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可直接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

2.3.2开发涉及的相关技术

(1)开发平台及应用服务器:平台开发延续使用当前主流的JAVA和C#平台,依托底层应用服务器Apache Tomcat、Apache Zookeeper、.Net Framework、Nginx分布式服务。

(2)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 7以及Windows 10。

(3)数据库技术:使用Oracle 11g数据库管理系统。

(4)开发工具:JAVA平台使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C#平台使用微软Visual Studio2010或以上。

(5)后端开发框架:应用框架Spring、WEB框架SpringMVC、数据持久层框架Mybatis。

(6)代码管理及版本控制:选用SVN作为版本控制服务器,使用Maven作为JAVA平台代码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