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创新做法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律援助创新做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律援助创新做法

篇1

关键词:法律援助 困难 创新模式 法律援助志愿者体系

法律援助,也称法律救济或法律扶助,是指国家对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或者义务提供法律帮助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即通常所说的“免费提供法律帮助”。从其本质来看,它是受国家保护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一种国家义务行为,是现代法制国家必须承担的一种国家责任,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法制健全程度和对人权保护的重视程度,被称作法律界的“希望工程”。

法律援助制度是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保证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人权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这种制度的保障下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更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加确保了人权的实现,也更好的让法律援助工作落到实处,在新的环境和新的形势下,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创新出新的法律援助工作模式,从而更好的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1 我区的法律援助工作情况

法律援助是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的相关规定,在我区经济困难的公民有下列情形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即:(一)无其他收入,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失业保险的;(二)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三)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人员;(四)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五)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六)其他因经济困难确需法律援助的。公民经济困难的标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按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

除此之外,公民遇到下列情况,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人的,也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一)请求国家赔偿的;(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的;(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或者经济补偿金的;(六)请求赔偿因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医疗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事故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七)请求赔偿因使用伪劣化肥、农药、种子、农用地膜、农机具等或者因遭受污染造成种植业、养殖业损失和其他损失的;(八)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请求赔偿的;(九)其他确需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①

同时在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也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交审查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人的;(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和被告人及其法定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人的。②

当然并非所有需要法律援助的公民都需要提供经济困难的证明,在下列情况下,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为公民提供法律援助,而无需进行经济困难审查:(一)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其指定辩护的;(二)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其指定辩护的;(三)主张因见义勇为或者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③

上述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公民均可以向自己所在辖区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根据我区司法厅法援处的统计:2013年上半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321件,其中为民办实讼案件3110件。我区的法律援助工作不可或缺,而笔者所在的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援助工作站从2006年9月成立到现在咨询案件已经达数千件,替困难群众代书353件,在工作站全体指导老师和几届学生的共同工作下截至笔者发稿时各种法律援助案件33件。这些鲜活的数字无一不表明我区的法律援助工作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是如此必不可少。

2 我区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起步晚,落实法律援助制度,开展法律援助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我区的法律援助工作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认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法律援助主体力量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援助的需求,常常是“案多人少”。据统计宁夏符合法律援助困难的群众有100万,每年受理法律援助的案件有1万多件,2013年上半年全区共有4589名受援人需要提供法律援助,按每个受援人需要一名援助律师来说,需要近5000名,但实践中并没有如此庞大的法律援助工作者队伍,许多川区的县级法律工作者只有一两名。因此会出现“案多人少”的局面。

2.2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随意扩大和缩小法律援助范围的倾向。因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不够具体明确,加之审核受援人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者对法律援助范围的理解差异导致实践中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滥用法律援助,即该援助的不援助,不该援助的却得到了援助,另一方面,对于受援助者的条件都有十分严格的限制,实际上大大限制了受援者的范围,使相当一部分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真正的保障。

2.3 法律援助的经费短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常常受阻。法律援助的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而政府拨款往往是有限的,实践中如果遇到受援案件复杂,办案需要经费,受援对象经济困难,而法律援助的办案补贴又不能满足案件的实际办理,这就会导致案件的半途而废,使援助工作受阻。

3 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积极开创法律援助工作的创新模式

为了更好的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缓解援助工作中的困难,使更多的弱势群体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使他们真切的体会到“法律的平等”,让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法律援助,根据我区的具体情况,结合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援助工作站近几年在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体会,笔者提出如下几种工作模式:

3.1 建立健全以“知-用-信-靠”为核心的工作体系。法律援助工作自2003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到今年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它们仍然显得很陌生,很多群众不知道法律援助,甚至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连听都没有听过,因此要不断的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法律援助的宣传。首先让百姓知晓法律援助。其次,通过宣传让困难群众知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法律援助,让法律援助成为经济困难百姓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利器。再次通过对援助案件的办理,让老百姓相信援助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法律困难,相信法律援助机构,相信法律援助的工作者。最后,将法律援助工作做成经济困难群众的靠山,只要符合法援条件,老百姓就可以依靠法援解决。

3.2 建立法律援助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将一切有志于从事法律援助的社会法律专业人才纳入到法律援助事业中。吸纳具有专业知识的广大法律志愿者可以弥补法律援助主体力量不足的困难,包括吸纳一些退休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工作,这些老律师经验丰富,可以帮助办理疑难复杂的援助案件。

3.3 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和法院、司法局、司法所等行政机构合作,借助这些机构来减少法律援助工作的难度,减轻援助工作的办案经费。通过法院与援助机构合作的工作模式既减轻了法院立案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大大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同时也为更多的经济困难群众提供了法律援助,加之法院和工作站合作的工作模式,为受援对象提供了便利,从而减少了受援对象的办案支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办案话费,也增强了法律援助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的工作热情,因此借助法院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是新时期法律援助工作的新模式,值得更多的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工作者学习借鉴。

4 结束语

法律援助条例自颁布起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法律援助工作也在风风雨雨中进行着,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也应该重视法律援助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而且法律援助所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解决其困境的方法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本文论述由于笔者能力问题而存在局限性是必然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法律援助不仅要对弱势群体施以及时有效之救济,而且还要主动出击,积极维系社会稳定,预防矛盾出现。但就目前而言,构建和谐社会,法律援助任重道远。

注释:

①《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第八条.

②《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第九条.

③《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

参考文献:

[1]法律援助制度理论与实务[M].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张中著.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服务及其质量问题研究[M].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3]张丽红.浅析如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4]胡发林.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之思考.

篇2

一、进一步健全组织工作体系

各民委员会、镇辖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村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要坚持“抓系统、系统抓”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设立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机构,并在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企业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从而使全镇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综治部门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全镇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格局。

二、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确保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深入推进。要在不断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成员单位工作例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情况日常报送和重大情况及时报告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成员单位协作配合机制、流动人口形势分析研判评估机制、重点人头的教育、改造、管控的重点管控机制、流动人口中重点人头的登记、教育监管和衔接制度、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和流动人口流入地和流出地工作对接协调工作等机制。

三、努力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各村民委员会和各相关成员单位在反复调查研究、论证和协调的基础上,按照“完整、准确、鲜活”的要求,不断整合各种资源,深化和扩大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渠道,实现流动人口数据的实时采集,及时更新,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录入、变更、传输等一系列工作程序和规范,构建包括暂住登记、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劳动就业、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税收征管等信息资源于一体,融信息采集、整理传递、分析预测、定期、跨部门、跨系统共享等功能为一身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四、大力加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

各村民委员会和镇辖各单位要按照要求,紧紧依托村综治办(站),落实好办公场地和相应的办公设施,并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同时,在镇综治办(站)的领导和派出所的指导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努力打造一支能抓会管的高素质的基层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队伍。

五、加大服务保障和维权工作

各村民委员会、镇辖各单位要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认真落实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助政策,加强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高转移就业的稳定性;积极开展多种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拓展转移就业渠道,多渠道吸纳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认真落实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加快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切实加大创业扶持指导,大力提升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继续搞好流动人口的房屋居住、户籍户口、子女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政治生活、权益维护等服务。要继续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完善农民工工伤预防、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补偿、医疗保险等政策,扩大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覆盖面,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推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畅通流动人口寻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渠道,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方便流动人口就近依法申请法律援助。以农民工家庭和留守人员为重点,加快建设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的帮扶体系;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对流浪儿童、智障人员和精神病人的保护性救助。加强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依法查处拖欠、克扣流动人口工资行为。加大对用人单位特别是高危行业职业安全、卫生环境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强迫流动人口超时、超强度劳动和违章作业、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使用童工等违法行为。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强化对拐卖拐骗流动人口、强迫流动人口劳动以及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流动残疾人的各类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及时受理并认真查处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六、强化登记清理及治安管理

要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大力推行出租房屋分层次管理,坚持“以房管人、以户定人”等工作模式,适时开展流动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清理整治,建立健全出租房屋信息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秩序,加强流动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登记办证信息化管理。要按照“谁出租、谁负责”原则,通过采取与出租户签订责任书和建立责任追究制、用人单位自主管理、村级自治管理等工作方式,强化住房安全保障和各项管理责任的落实。

适时开展对无照经营、非法用工和违章建筑问题突出、环境卫生脏乱、安全事故频发、治安秩序混乱、刑事案件高发的流动人口聚集区的专项清理整治。结合“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和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流动人口中涉黑涉恶犯罪以及带有明显区域特点的团伙犯罪和其他形式的犯罪活动。要按照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管得住的要求,落实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双向责任,强化对流动人口中高危人员的动态管控,努力消除治安管理的盲点,最大限度地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篇3

做法一:要发展壮大服务的队伍。协会有46名会员,46个人,46种性格,性格、爱好、生活习惯各有不同。要在这46个个体中都进行一种共性的工作很难见成效。而且,光靠专职委员一人上门,单枪匹马,工作也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为此,我想到了把协会委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协会的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只有大家形成一股合力,协会才有力量。于是,在上门随访的工作中,我有意识地约上委员老夏、老叶、小朱,我们先进行委员与委员之间的家庭互访,让委员们一起沟通、交流;然后,再与委员们一起上残疾会员的家门。以前上门话题少,见面不知说什么的情况没有了,因为人多,人多嘴杂,话题就多。大家就在这些话题中相互了解、相互熟悉了起来,协会的工作也逐渐开展了起来。基于这个思路,协会于2005年4月聘请了6名兼职委员。这6位兼职委员均在莲塘居住,他们用局外人的眼光来评价协会的工作;用局内人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兼职委员的工作情况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做法二:为会员提供服务的方式和手段要不断提高和完善。更好地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活跃残疾人业余文化生活。协会成立后,我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送服务上门。协会小会员黄科比11岁生日,我们组织会员一起到他家过生日,送蛋糕上门。会员林大姐没有拐杖,我们申请拐杖后与居委会的专干一起送拐杖上门。长岭村的毛叔、孙阿姨参加协会的活动,我们用摄像机把活动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VCD送上门。精防补贴我们也一户户送上门。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协会开展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在活动中我们牢记这样一条口号: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我们组织会员饮早茶、包饺子,到中华残疾人服务网网站、市民中心、地铁、书城、世界之窗、工人文化宫参观游玩,到东湖公园赏菊、烧烤,举办共建友好家庭成员欢聚会,茶话会、生日会,协办“斯比泰杯”征文和坝光笔会,为会员发放了“紧急情况联系卡”等等。会员老夏遇上民事经济纠纷,我们介绍他到街道司法所请求法律援助。在活动中,我们更注重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在开展共的同时为会员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协会的工作更富人情味,而我们所开展的一切工作,是需要投入感情下去的。协会46名会员,46项个性化服务内容,比如毛叔喜欢打桌球,我们就联系人常与他切磋技艺;小科比喜欢上电视,我们就为他多拍VCD片;老刘需要康复知识,我们就上网查找,到社区康复指导中心请教,等等。我们知道,我们做不了什么大事,但为46名会员每人都能做一件实事的话,我们就做了46件事,小事就变成实事、好事、大事。

做法三:开展红领巾助残活动。残协有一名智力残疾的小朋友冬冬到莲南小学上学。为了做好红领巾助残这项工作,街道办社会事务科、居委会干部及残协几次到莲南小学磋商,与莲南小学以书面形式签订红领巾助残协议,以协议的形式明确双方应尽的义务,并在班级召开签约仪式会议,在学生们的心灵中营造出一种助残的氛围。在签订红领巾助残协议时向学校赠送锦旗,以提高责任心和荣誉感。之后,不断跟进。跟进的做法是:向残疾学生询问在学校的情况,向残疾学生的家长询问学习成绩、个人情绪、学习态度等情况。向班主任询问在班级里的情况,有没有什么新情况?新问题?向主管红领巾助残的学校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询问情况,请他们多费心、多关注这项工作。只有不断的跟进,才能将这项工作落在实处。

做法四:开展“共建友好家庭”活动。要把社区残疾人协会的工作开展的更有特色,光靠政府不行,光靠咱们残帮残也不行。专委与委员上门沟通等工作的同时,认为大力开展共建友好家庭的活动是个很好的办法。我们根据地域、居住社区的划分建立友好家庭关系;共建友好家庭的组织架构为:由四户健全人家庭与四户残疾人家庭建立友好家庭关系;由三户协会委员与三户残疾人家庭建立友好家庭关系;由两户残疾人家庭与两户残疾人家庭建立友好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