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7: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

篇1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保护;广泛使用;服务性能

作者简介:张丽(1979-),女,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陕西西安长庆油田分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兴隆园物业服务处。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要保证智能建筑内部的借助结构稳定、安全,才能使智能建筑的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安全、舒适的使用环境。这些目的想要达成,必须依靠智能建筑的电气系统,只有电气系统正常运行,保证智能建筑中的各个部分在运行时安全,准确,才能为使用者打造良好的生活和办公环境,因此智能建筑的电气保护就非常重要。

1智能建筑概述

对于智能建筑,主要是指在对建筑物进行研究分析之后,针对建筑的内部结构和构成因素,对建筑物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这里所讲的调整和优化具体分为:结构优化、建筑物的系统优化调整、建筑物内部的服务优化、以及管理优化,只有保证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和连接,才能使最终的优化方案在建筑结构优化调整中得到实施,确保智能建筑使用者能够在良好的生活和办公环境中进行工作生活。如果从专业的建业行业角度来进行分析,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是最终朝着科学和智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这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建筑和生活环境的要求。

1.1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的含义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的内部结构、系统调整、服务升级,以及管理效率四个方面进行合理的优化升级,通过对着四个方面的优化设计,为智能建筑使用者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办公环境。智能建筑能够为使用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好处,比如,优美的环境、高效安全的设施,以及建筑成本的合理性。智能建筑中包含了高效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为人们的生活安全打好了基础。智能建筑的结构优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楼宇自动化系统;其次,是办公自动化系统,最后,是智能建筑的核心部分,这部分是依靠综合布线系统来实现的,智能建筑通过统一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打造良好的智能建筑,满足了现代人们对生活和办公环境的要求。

1.2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

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1)智能建筑的基础技术是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确保了智能建筑的自动化实现。

(2)智能建筑采用了计算机技术。

(3)智能建筑中运用了通信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使智能建筑的性能更强,为人们的生活、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核心系统,通过和其他的系统进行网络连接,把其他的系统汇集到自己的系统内部。

2智能建筑的电气保护设计

智能建筑的电器保护设计非常重要,电器保护系统是为整个智能建筑提供电能的部分,智能建筑中对电器的设计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安全和整个智能建筑的运行,因此,对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每个智能建筑对电气系统设计的要求不相同,因此,市场上也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这就决定了,电气系统的设计可以根据智能建筑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的优势。

2.1电气保护的设计目的

电气保护工程是智能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智能建筑的使用者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智能建筑的各种性能正常工作,要在智能建筑内部的施工建设中,要保证智能建筑内部的建筑结构稳定、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使智能建筑的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安全、舒适的使用环境。

2.2电气保护的设计计划

对于智能建筑的电气保护设计计划主要从以下前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2.1是TN-C系统的设计

这个系统虽然在智能建筑的运行会出现一些故障,但是由于应用和连接上非常简单,被广泛使用。

2.2.2是TN-C-S系统设计

这个系统能够保证电气之间的连接,虽然在智能建筑中,通常会出现建筑内部结构的变化,但是这个系统内部基本上是不带电的,系统从而达到了保护建筑物和人身安全的目的。如果要引接地线,就要对智能建筑中每个部分的接地系统进行检查,优化调整,保证接地电阻处于电气涉及的正常范围内,保护电气系统安全运行。接下来是TT系统的设计,这类系统在智能建筑中起到的是连接公共电网的作用,这个系统能够有效地保证电气系统在运行时,出现负荷失衡的状况,及时的进行调节,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电气保护的作用。由于智能建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气技术的发展,电气技术在日常的电气系统应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超大容量的漏电保护设备和电气保护技术先后出现,为电气系统的运行打好基础。

2.2.3使IT系统的设计

这个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保护接地设备在电流发生故障时,也能够正常工作,为智能建筑的照明部分提供保障。另外,这个系统还具有连接的所有设备,这些设备的外露可以导电的部分,都是经过这些设备各自的接地线进行接地处理。这些设备之间存在无电磁联系,这种设计方式也适用于对智能数据的处理、以及精密供电仪器的检测。

2.3电气保护接地措施

对于电气保护的接地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是防雷接地措施。因为智能建筑中存在着很多设施设备,这些设备都是与电气相关的,这些设备和设施分布在智能建筑内部的各个地方,因此要加强对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措施的应用。雷对建筑的损害非常大,通过防雷系统可以把雷的电流接入地下,防止对智能建筑造成破坏。

(2)是工作接地,直接把电力系统中的一个点和大地进行连接。

(3)是安全接地。

(4)是防静电接地。

(5)是等电位接地。

3结束语

智能建筑因为具有安全、舒适、高效等特点,以及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强、服务性能好等优势,已经被广泛使用,但是智能建筑的优势特点的发挥和电气保护以及接地保护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李巍.浅析智能建筑电气保护与接地的措施[J].建筑与预算,2013,04:37-38.

[2]魏平,吴渐嵘,许雪梅.分析智能建筑及其电气保护[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5,07:70-72.

[3]朱春梅.智能建筑电气保护与接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4:141-142.

篇2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智能建筑工程的建设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到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更要综合考虑到整个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施工环境,施工安全控制,因此,也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完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探究,对智能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智能建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在定位不清晰。大多数设计院不重视或理解不深,只是停留在传统弱电系统层面上,提不出智能化建筑切合实际的明确需求,根本就谈不上全面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其次,整体设计的理念还不强,在设计时只强调自动化与通信技术及相关功能的应用,较多呈现出电子、自动化、通信技术产品及其功能的简单集合与堆砌的设计倾向,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没有一种整体考虑的思想。在整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多数项目智能化工程设计往往滞后于建筑设计,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尚未选型、订货,所以土建设计图纸往往没有照顾到智能系统,或者仅凭过去经验考虑,造成弱电管线预埋遗漏,电缆通道较小或没有等现象。所以设计满足不了现场施工的要求,从而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智能建筑不智能的严重后果。

2.2 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管理不善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员可以靠着关系或者是凭借某一个高层的喜好而进入工程地方管理,由于准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严格,很多不懂管理,不知经济,不明财务甚至不懂技术的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工程项目的管理层,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机构臃肿。对人员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在施工过程中,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对人员的管理和对工程的管理脱节严重,同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奖惩、任免、选用等主要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为主,管理也比较随意。

2.3 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良莠不齐

在某地区的一次抽查中发现,合格的 BA 系统不足六成; 某地技术监督局 2009 年对 10幢智能大楼布线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较好的仅占 20%。系统集成商遗留给物业管理公司的问题,有的可能是致命的。管理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已受到硬件设备的更新费用和软件技术的提供渠道的双重限制。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

3.1 合理的智能建筑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管理的基础

智能建筑设计方案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有的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结果。

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要求主体设计单位对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总体负责。所谓“总体负责”,其实就是设计总承包的概念。业主、设计、监理、施工等建设各方都应该认识到: 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龙头,马虎不得。“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 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而不能让用户屈从于技术。一个好的设计应该使用户成为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技术的奴隶。“为技术而技术”和“技术至上”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一点应该成为称职的专业工程师的必要素质。

3.2 加强对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完善智能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与规范,加强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作用与迫切性,已受到工程界与政府主管部门高度的重视。由于智能化系统在国内隶属于建设、公安、邮电、广电、消防、电业等行业管理,技术涉及自控、通信、计算机、电子、传感器、机械等领域,因而此项工作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支持与组织,否则不可能具有权威性,同时在工作进度上也没有保证。

笔者认为可以“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主要框架,梳理出有关智能化系统的设备、施工、验收等工作所必须的标准与规范内容,查对目前国内现行标准与规范是否已满足使用要求。如果不满足,就在近期组织完成相应的修改。如果国内现行标准与规范中某些内容空缺,而近期又无法完成编制或修改,那么在分析研究确认后可将国际通用的成熟、先进的标准与规范先等同或等效地使用,即使如此,也应有权威部门给予正式认可,公布于众。

3.3建立新型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

国内智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非常缺乏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论和经验,使得我国难以确立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需要很多专业的施工人员的努力,要求在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和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吸取世界先进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建筑行业施工管理理论和经验,根据中国的建筑行业实际情况来建立一套相应的工程施工管理思路体系。

3.4 改善人员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方式,加强管理中的民主化和集体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四、结束语

智能化建筑是社会经济、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工程建设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也需要专业人才管理,总体上对智能化建筑可以概括:政策是基础、设计是龙头、施工是关键、管理是保证。

参考文献:

[1]-蔡职颖 论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1期

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概述;应用

引言:目前看来我国的智能建筑发展的还是非常迅速的,而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智能建筑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顺应时展的产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创新出来的新型建筑形式。智能建筑能够最大限度的门族人们的需求,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温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智能建筑能够很好的应用电气技术中的强电与弱电,而且电气技术应用的好与不好关系到建筑水平的高低,本文重点论述电气技术。

一、智能建筑概念及发展

所谓智能建筑就是具有通信功能、服务功能、自动化功能等符合人们要求的,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快捷、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在大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各方面都要求方便、快捷。智能建筑正是顺应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的产物,智能建筑具有人性化的特点,而且还能在某些方面保护环境。智能建筑的建设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同时也提供一个很好的居住环境。

智能建筑起源于美国,并且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智能建筑很快就在世界范围内迅速的发展起来。智能建筑也像信息技术一样,经过一个革新的过程,智能建筑经历过电子化、自动化直到现在的智能化。智能建筑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智能建筑的发展结合了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目前的智能建筑体系已越来越具体化,智能建筑体系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体系、通用信息自动化体系和办公自动化体系三大体系,智能建筑将建筑、通用信息、办公它们各自具有的特定功能结合到一起,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生活环境。

二、电气技术概述及发展

智能建筑中使用的电气主要有强电和弱电两大类。一般的建筑物使用的大都是220v及更大电压的强电,而智能建筑不单只应用强电,像在通讯、计算机、广播电视等各种家用电器方面使用的都是弱电。智能建筑中强电主要是用来做动力传输的,而弱点是用来完成某种特定的控制和达到某种特定的功能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电力资源。在智能建筑中,电气技术的应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电气、电子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智能建筑水平好坏的标准了。而且电气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我能去探索。

电气技术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的推动了电气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专业人士在电气方面学习和吸收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还有就是国际上的许多先进的电子产品在中国市场出售。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电气技术进步的脚步,逐渐缩小同世界的差距。电气技术具有效率高,耗能低,安全等优点,电气技术是一种高科技技术,智能建筑企业在不断引进新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定期的培训员工让员工最快的了解并且能够熟练的操作。电气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健康、节约又环保的环境。

三、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3.1 信息设施系统

信息设施系统是以综合布线系统作为主体,承载信息网络系统及电话交换系统,再根据建筑实际情况辅以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系统、时钟系统等,为建筑物的使用者及管理者创造良好的智能化硬件使用环境。其中无线网络作为新型技术在智能建筑中运用是越来越多,主要应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3.1.1 无线局域网构建

作为数据传输系统中较为便利的方式,无线局域网络(WLAN)的优点是成本低廉,传输速度快,可覆盖范围相对较广,后期架设方便。WLAN能够完成普通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工作,在几十米范围内,可以实现建筑区域网络的完全覆盖,保证网络数据和信息的交互。当建筑区域面积过大时,可以利用WLAN将不同的有线局域网相互连接。

3.1.2 蓝牙技术的应用

一般在智能建筑的停车场中使用蓝牙技术。停车场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出入通道以及管理中心的控制完成蓝牙装置的设立,针对不同车辆(车主)配置蓝牙车载卡,对相关信息予以记录,当车辆出入通道时,管理中心可以自动读取相关信息,对车辆进行识别和验证处理,通过蓝牙装置发送程序命令启动收费程序,从而提高行驶效率。

3.2 信息化应用系统

系统主要包含工作业务应用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等其他业务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系统。这部分功能主要依靠末端产品来实现其基本功能,然后通过计算机配套软件对其整体进行协调控制,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同时,达到节能和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

3.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3.3.1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BAS)

BAS系统通信网络结构至少为两层网络结构,包括:计算机管理域、就地控制域。管理层网络采用总线形的网络拓扑结构来构成局域网,以实现中央站、数据处理设备和专用控制接口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管理。

3.3.2 电力监控系统

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工业控制技术,实现对大楼供配电系统的综合监测。整个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由主控层、通讯管理层、设备层(间隔层)等几部份构成。主控层:在变配电值班室内设监控计算机,和打印机、UPS等设备。通讯管理层:在变配电值班室内多功能通讯处理器和交换机等。设备层:在配电柜上设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多功能仪表等。

3.4 公共安全系统

公共安全系统主要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安全防范系统。智能化建筑其公共安全系统应符合建筑的经营性质、规模等级、管理方式及服务对象的需求,以及满足智能建筑的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智能建筑通过设置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对各设备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安防子系统,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软件界面进行集中监视。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提高建筑的功能水平。这种跨系统的控制流程,大大提高了建筑的自动化水平,要求各系统通过提供开放的通讯接口将相关信息集成至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平台之上进行集中管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安全防范系统进行联动,可实现门锁自动释放,并可利用视频监控辅助监控火情。

结语:在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人们对物质方面的东西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人们的居住环境。人们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能够更加的人性化、多功能化,智能建筑正是顺应时代和人们的需求的产物。本文主要论述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发展中的应用,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气技术的应用是智能建筑能够安全使用的保证。还对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做了简要的概括,目的是让人们对智能建筑和电气技术有进一步的了解;本文主要介绍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的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这四大方面的应用。智能建筑目前已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电气技术也会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智能建筑新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M];第1版 (2010.01)

篇4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智能大厦的拔地而起,智能建筑内部专业设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保证智能建筑整体运行先进水平,发挥其智能作用,强、弱电系统先进性、合理性至关重要。因此,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已引起业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着重探讨一下我国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二、我国智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问题

1、电线、电缆导管的敷设问题

在建筑物顶棚内,采用 pvc 管敷设电线。尤其是许多装修工程,在吊顶内使用 pvc 管敷设电线的现象更为普遍。这是必须严格禁止的!因为火灾发生时,顶棚内的 pvc 管会产生大量有毒的浓烟,影响现场人员的逃离。许多火灾事故调查表明,很多死者不是倒在火焰下,而是倒在滚滚的毒烟中的。暗敷在墙内或混凝土内的 pvc 管,采用 305(1.6mm 厚)甚至205(1.4mm 厚)的管材。205、305 的 pvc 管材,其厚度、抗压强度等都不能适应暗敷的要求,管材易变形甚至破裂,影响电气通路。正确的做法是采用中型以上管材暗敷在墙内或混凝土内。镀锌钢管采用对口熔焊或套管熔焊相连接,接地连接使用钢筋熔焊跨接。一方面熔焊破坏了镀锌钢管内、外表面的镀锌层,使镀锌管使用寿命缩短,另一方面熔焊易在钢管内表面形成瘤结,电线穿管时易被划伤,影响绝缘效果。较好的钢管连接方法是使用螺纹连接,接地则采用专用接地连接卡,固定跨接接地线。

2、导线的连接问题

插座回路内各插座的接地保护线(PE 线)之间连接为串联相接。这种做法违反了《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3.1.7 条强制性条文 PE 支线不能与 PE 干线串联相接的规定。因为当串联线路中间一个 PE 线线口意外断开时,其后连接的所有 PE 线均会失去接地保护作用,这是十分危险的。推荐做法是把 PE 支线与 PE 干线并联,按 T 接法绞接 6圈,然后在绞接处搪锡,最后包缠绝缘胶布,即可以达到规范要求。

3、电气照明安装问题

配电回路中,三相负载不平衡。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一些装修工程中,设计与施工均不注意对各回路负载进行三相平衡分配,三相负荷严重的不平衡会造成三相电压的不平衡,不利于电力系统的稳定,对用电设备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无论是设计或施工都必须注意使三相回路负载平衡。

4、防雷及接地安装

避雷带材料不符合要求。现代建筑中,为了美观上的需要,利用金属栏杆来做天面避雷带的越来越多,但有的工程采用的避雷带材料却不符合防霄要求,如采用薄壁不锈钢管、薄壁镀锌管等。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划》(GB50057―94)的规定:钢管壁厚不应小于 2.5mm,但钢管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小于 4mm。

5、电气竖井内未作防火封堵

如有的工程电气竖井内没有任何防火封堵措施,甚至是从一层直通到顶层,火灾时易形成烟囱效应,扩大火灾的影响范围,加快火灾的传播速度。正确做法是每隔 2-3 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并用不燃材料堵塞密实电缆、桥架等穿楼板处的空隙。

三、我国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1、现场督促

穿线过程中,经常遇到管路不通和漏做管盒问题;开始总包方对漏做管盒处理比较容易接受,时间一长,就表现出不耐烦情绪,拖着不补。为此,尽量要求弱电专业施工方将漏做管盒一次查清、搞准确,并耐心与总包方说明:大面积管盒,要求一次性查清,确实不易。甲方和监理要不怕麻烦,多找双方人员交流,深入现场,找部位、指点,随时补管。并及时组成一个由双方参加临时小组,专门处理补管事宜,防止出现互相指责,推诿局面。

2、交错施工

跨专业之间施工、调试、需要仔细安排,早作分析,协调进行。如:电磁屏蔽工程施工中,施工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各专业间协调配合。电磁屏蔽挂网时,要涉及到土建和风、水、电等专业协调配合,而各专业一般只为自己进度着想,只顾自己施工方便,技术交底不深,产生互相埋怨。甲方、监理人员要深入现场,掌握各专业施工进度,进行耐心细致工作,土建施工时要督促风、水、电等专业配合,电磁屏蔽施工前要组织各专业施工队汇签,制定局部施工进度配合计划,检查落实每一步琐碎施工工序等等。做到各专业施工逐步适应计划,以期达到较好的质量保证。

3、配电装置

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到安装调试,都要毫不放松,严格按图施工和规范验收。大楼内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等设备都比较先进,其生产厂家一般出较具规模,按常理是还会出现技术性问题。,实际工程中,认真检查,常常会发现低压开关柜内回路开关动作整定电流与设计不符、供货开关大小满足不了要求等现象。整定电流是保护下级设备和电缆动作值,整定电流小了,开关容易跳闸、停电;整定电流大了,系统出现过载和非金属性短路时开关不跳闸,造成人员和设备安全事故,施工中来不半点马虎。监控过程中应仔细检查,核对图纸,消除事故隐患。

4、电力电缆

电缆是输送电能载体,若质量不高,就会造成火灾等事故频繁发生。工程中使用电缆绝大多数是沿竖井、桥架和沟道铺设,电缆集中、数量多,如不分门别类,严格审查,就会出现施工混乱、以次充好,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发生危险现象。

5、配电箱

配电箱是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表量也是电力负荷现场直接控制器。要使工程中动力、照明以及弱电负荷能正常工作,能配电箱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工程中配电箱型号复杂、数量多,部分配电箱还受楼宇、消防等弱电专业控制,箱内原理复杂、上筑下级设制合严格。电气系统路工队但多各专业又有自己使受用特点,设计中受各方干扰情况较多,会造成设计修改通知集单增加,配电箱内设备和回路修改多。若施工单位订货时只专考虑按蓝图订货而忽视修改,安装时只顾对号入座而不仔细刊进行技术审核,就满足不了有关专业功能要求。甲方、监理方应对现场配电箱按设计修改通知单逐一核对,纠正开关容量偏大或偏小、回路数不够错误。电气设备上下级容量配合是相当严格,若不符合技术要求,势必造成系统运行不合理、供电可靠性差,埋下事故隐患。

6、弱电设备功能

大楼内弱电设备多,专业性强,每个弱电子系统均有专门技术人员安装调试,监控管理人员一般对诸多智能系统不可能都精通,应抓好线管、线槽施工质量同时,着重对系统设备功能进行监控。签订合同过程中,专业队伍竞争夺标,往往提出实现系统许多功能,许多测控点,而报价又不高,以增加竞争优势。施工时往往去掉某些功能,忽略一些测控点。管理人员若不按合同监控,就会使工程少测控点、缺功能。

篇5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建筑;能源管理

1.概述

医疗建筑的主要作用是给病人提供治疗和康复服务。常用于医疗建筑的空气品质的控制方法有通风、过滤、负压、紫外线照射等。其中通风、过滤、负压是绝大多数医疗建筑中均会采用的控制空气品质的方法。而无论采用上述何种方法,均需要通风机来驱动空气的运动,从而达到设定的要求。风机风量越大,能源消耗就越多。本文以医疗建筑中常见的手术室为例,研究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建筑的节能降耗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2.典型的手术室空气品质控制系统的结构

典型的手术室内的空气流动采用的是单向分层流动。如图1所示,室外送风经过高效过滤器的过滤,达到了送风条件,通过风管从送风口从上往下送风。为了保证气流的稳定性送风的风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速度过高将房间内旁边的空气引射到手术台上。经过手术台的空气从房间的下部空调出风口排出,经过手术台被污染的空气会被迅速带走,以免在房间内停留。为了保证手术房间的空气不会为手术室外界的环境空气所干扰,手术室内通常要保持一定的正压,即送风量要稍比排风量大,使外界污浊的空气不会通过门缝、窗缝渗透进手术室。经过手术室的空气是单向进,单向出。

单向流动的空气能够较好地解决手术室中空气流动的问题,但送风的风速究竟为多少才是合适的风速,才能避免病菌在手术室中的传播还需探讨。美国暖通工程师协会(ASHRAE)针对医疗建筑中不同使用目的的房间给出了一个适宜的参考送风量,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手术室的最小通风量为20ac/h,最小室外新风量为4ac/h。当然,对于室内环境来说,通风换气量越大,空气中的污染物排出的效率就越高,病毒传播的概率就越低,但能耗就越高。根据ANSI/ASHRAE/ASHEStandard 62.1的要求,室内的通风换气量要根据污染物的释-放的浓度和房间内的人员共同决定,室内人数越多,通风换气量就要越大。

3.互联网技术在医院手术室节能中的应用

室内的通风换气量要根据污染物的释放的浓度和房间内的人员共同决定,室内人数越多,通风换气量就要越大。而实际当中,进入手术室的人员越多,手术室的通风换气量就需要越大。为了保证手术室内洁净的环境,防止病菌污染,即使是在手术室中没有病人的情况下也应将通风系统打开,并保持较低的通L换气量,以预备紧急手术的情况发生。但是绝大医疗建筑一般均将手术室的通风量设定为恒定值,且这个值一般远高于最小通风量,或者干脆在没有手术的时候将房间的通风系统关闭。显然,这些方式是不节能且不安全的运行方式。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便是将手术室内的人员信息实时地传递给建筑的通风空调控制系统,并实时地调整房间的送风量,以节省能耗。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医疗建筑的通风空调控制系统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将带有可识别标志的电子芯片(电子标签)植入医护人员的手术服中,并在手术室内设置接受电子标签信息的接收器。当有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内后,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的将信息传递给智能建筑的通风空调控制系统,从而实时地调整通风换气量。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医疗建筑更高效节能、更安全地运行。

4.典型的可用于建筑能耗控制的互联网技术

4.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4.2ZigBee通信技术

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根据国际标准规定,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简而言之,ZigBee就是一种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信技术。ZigBee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议。

4.3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适用于近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它的特点是传输距离近,传输数据的容量较大。但对工业遥测遥控领域而言,蓝牙技术有较多的缺点。蓝牙技术的缺点是过于复杂、功耗大、距离近、组网规模太小,其最大组网规模为8个等。而且蓝牙的售价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蓝牙技术在智能建筑内的推广与使用。

4.4智能建筑中不同网络技术之间的对比

在智能建筑中能够被推广使用的主要的无线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在表1中展示出来。其中,在智能建筑能耗管理领域,目前较常用的为ZigBee技术和RFID技术,它们都符合能耗低、维护周期长、传输距离远、安全可靠的优点。但无论采用何种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使建筑能耗管理更便捷、高效,故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能耗管理中的应用值得研究与推广。

篇6

关键词:节能住宅;施工技术控制要点;施工管理

节能住宅建筑是利用现代节能保温材料以及科学的设计实现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节能目标的建筑。一般的节能住宅要求达到的节能目标有两点:保温,节约人工控温能源;利用自然能源,如使用太阳能等。因此,在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管理也不同于普通住宅的施工管理。

一、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

(一)施工技术的双重特质

节能住宅建筑是以普通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使用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光伏技术、塑钢门窗保温技术、墙体贴面保温技术等,达到住宅温控耗能低、能够在居住中使用自然能源(太阳能、风能等)的目的。因此,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不仅要使用到普通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还需要使用到节能技术。

(二)施工技术结构的变化性

在进行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加入节能的目的,并不是现代住宅建筑中的新发明、新创造。古代住宅建筑设计中就有加入节能技术的方法,近代住宅建筑中也使用节能保温技术,但是随着建筑材料的更新和建筑技术的创新,节能技术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节能住宅的施工中使用的技术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给住宅设计和管理提出很大的挑战。

(三)施工管理的复杂性

对住宅建筑施工进行管理,不外乎对施工的人、财、物的管理,管理的内容离不开施工前的计划制定、施工中对现场的控制和施工后对质量的检查。但是节能住宅的施工管理中,还必须增加一项管理内容,就是对节能施工技术的控制管理,这部分的管理效果对房屋建筑的技能目的达成十分必要。

二、节能住宅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

(一)施工方案制定符合施工技术细节

节能住宅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在施工方案制定上面,体现在施工技术细节的规定和标准描述上。一般住宅建筑的施工方案只有一套,包括对建筑结构和建筑立面的要求描述和具体使用的材料、工具、工期等;而节能住宅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针对节能技术的专门施工设计,以保证施工方案符合施工技术的细节。以墙体保温节能技术为例,在施工方法制定中,就一定要有施工技术的实施部位细节结构图以及各施工细节的解析剖面图(如图1),以便在施工过程中使技术细节的体现更加明显,更易于观察和评估。

图1:屋面保温层施工技术剖面图

(二)确保施工材料及工具到位

确保施工材料及工具到位是节能住宅施工技术控制中的第二个要点。严格来讲这个部分并不与施工技术直接相关,但是,施工材料和工具的准备对施工技术的使用有巨大的影响。使用墙面涂层保温技术而没有保温涂料、缺少涂墙工具。使用填塞保温技术而缺少填塞物,都不能切实发挥节能技术,也不能达到节能住宅的建筑目的,甚至对建筑施工的整体工程进度都有影响,因此,在施工中应该确保施工材料及工具到位,以支持节能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三)在施工过程中时刻检查施工质量

由于在房屋建筑中使用了节能技术,房屋建筑的目的也有了和节能技术使用相关的明显变化――更保温、更节约人工能源和资源,因此,对房屋质量的要求也与此相关。但是,房屋是否能够达到保温的要求,在房屋建筑完成时很难检测出来,这是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才能够察觉的事情。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时刻检查施工质量,保证节能技术在施工中的使用达到了节能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使使用者满意,尽量避免返工或重建。

综上,节能住宅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包含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材料准备和施工质量检查几个方面,这也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在进行此类房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也需要针对这些技术要点开展管理工作。

三、针对节能住宅施工技术控制要点的管理工作

(一)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施工管理体系是对施工管理各个方面进行的系统的、综合的管理方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的开展。由于节能住宅的施工技术双重性和复杂性以及施工方案设计的技术性特点,在施工管理中一定要进行施工管理体系的完善,将贯穿在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技术的应用写入管理体系中,以保证施工管理目标明确、重点清晰、管理有据可依。例如,施工单位应该针对节能住宅设计方案进行技术和工期上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同时注重对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体系的评测。通过对设计方案的探讨与分析了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点以及特点、通过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评测改进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具有针对性的、及时改进与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规范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进而实现技术管理目标。

(二)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控制

施工材料的供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的效果,如果材料本身的质量不过关,那么节能住宅建筑的整体质量就很难保证;如果材料的数量供应不能满足施工需求,那么就可能出现工期拖延的问题。现在建筑材料市场上可用于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的材料越来越多,无论品种还是质量都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在进购材料方面特别注意,在管理方面应该做到的是:对所需的节能材料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明确的规定,在进料之后,对材料的质量和数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事先准备好存储空间,保证节能材料能够在第一时间送到施工现场,供应工程的施工。另外,很多节能材料在质量辨别上存在困难,水泥砂浆等材料可以用肉眼、手感来辩别,但使用纳米技术的塑钢和泡沫等材料很难用肉眼或经验来辨识,那么就需要施工单位对材料供应商进行评测,以保障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用材料质量。

(三)重视质量管理中对技术的监管

普通住宅建筑的质量管理仅存在于对材料的质量和基本施工技术管理、工人管理几个方面,而节能住宅建筑由于使用了额外的施工技术,因此在质量管理中也需要重视对技术使用的监管。首先,在施工之前就应该进行彻底的施工技术交底,保证参与施工的人员对节能施工技术均有了解,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各环节能够紧密配合,例如,墙体保温聚氨酯泡沫塑料为重点,采用喷涂方式进行施工,另外也可采用轻骨料与水泥、石灰、石膏等交接了进行保温层的施工。那么不仅是墙体喷涂工人应该了解这项技术,负责水泥、石灰石膏搅拌的工人也应该了解这项技术,在轻骨料与结交料混合施工中注重各种物料的配合比与混合,以混合技术参数控制保障保温层材料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其次,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检查应该时刻进行,以保证每个施工小结点的质量能够符合后续施工的要求。仍以墙面保温为例,保温砂浆的抹灰工作以干净、平整、湿润度适中、能够有效挂浆的基层墙面为基础,那么为了保证保温砂浆抹灰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应该对基层墙壁的修整工作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

总结:

综上所述,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具有技术双重化、技术变动性和管理复杂性的特点,建筑施工控制要点在于施工方案设计、材料准备及质量控制三方面。针对节能住宅施工技术控制要点的管理工作应该集中在管理体系完善、材料控制加强、质量管理侧重于技术监管三方面。

参考文献:

[1]石 昱.论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J].民营科技,2012(08):226-227.

[2]陈年红.浅谈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J].建筑工程,2013(05):88.

[3]甘小明.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措施之我见[J].科技创业家,2013(08):24.

篇7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 IMBS 关键性技术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045-02

在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它与建筑领域结合产生的重要成果就是智能建筑系统。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各国综合科学技术能力的具体象征。但是目前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有限,仅仅限于控制域,实现了楼宇自控系统(BAS)、安全防范系统(SAS)和消防报警系统(FAS)的集成。智能建筑系统越来越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信息域集成,包括楼宇设备管理系统(BM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讯与网络系统(CNS)等。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并分析智能建筑系统的互联网技术,它是以Browser/Server为计算模式,以大型数据库为后台应用。

1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可以总结如下几个特点:第一,需要处理的信息由各个子系统向智能集成系统提供。第二,各个子系统具有的典型特点是分布和异构。第三,智能建筑系统作为复杂程度较高的分布信息处理系统,它所依托的互联网技术具有管理分布对象、访问异种数据源、分析处理信息、生成统一视图等功能。第四,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重要基础是Internet/Intranet以及Web技术,并确保实现远程管理和维护。

智能建筑系统技术是建立在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基础上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就是使建筑智能、自动化系统得以实现的手段。有了这样的手段,人们才能把具有自动化系统的建筑称之为智能建筑。其技术支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DCS集散控制系统;第二代是OPENDCS

开发集散系统;第三代是WEB网络集成系统。本文基于智能建筑的需要,探讨其关键性技术即第三代互联网集成系统技术。

2 关键性技术分析

2.1 系统构建模式

用户只借助浏览器就可以访问互联网中的文本、图像、声音以及视频等资源,这些信息全部来自于大量的Web服务器。每个Web服务器都与数据库服务器相连接,只是具体的连接方式上不相同,这样看来,数据库服务器才是这些数据实际的存储位置。一般情况下,客户端在Web服务器中下载所需要的程序,在本地加以执行,通过Web服务器执行的还有其传输值数据库,并借助Web服务器及时向用户反馈处理结果。通过这样的结构,数个分散的网络连接成全球互联网。

其特点主要可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Browser/Server模式能够分解Client/Server模式服务器,成为一个Web服务器、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与Web服务器直接相连、Web服务器再与数据库服务器相连。用户通过浏览器发送的具体请求,经CGI或ASP从Web服务器传送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接着进行相关运行,转换处理结果的格式,向Web服务器发送的是HTML格式;Web服务器最终向用户发送该处理结果。第二,B/S模式采取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的三层结构形式,采用TCP/IP 协议,方便研发、应用、维护和升级系统;第三,智能建筑系统的互联网技术采用Browser/Server计算模式,它是智能建筑系统首选的计算模式。因为目前最先进的分布计算模式就是B/S模式,它能充分满足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要求,确保远程维护、远程管理智能化系统的实现。

2.2 技术

主要有以下几个新特点:(1)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新体系结构 Framework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服务器端构建Web页面和服务是它的主要作用。(2)Web页面是中最基本的内容,主要作用是提供界面浏览设计方案和编程交互代码,在很大程度上使处理页面的性能得到提升。(3)平台作为Web服务器支持的重要基础,使Web服务器可以有效利用平台具有的所有特性,确保其构建的Web服务器能够与其他平台环境中构建的Web服务器沟通顺畅。(4)可以实现访问数据库的目的,可以连接其指向的数据库对应的数据源,检索、操作和更新相关数据等。(5)支持数种编程语言,对于单个语言也可以提供很好的支持,其所支持的语言并非子集,是功能全集。(6)程序在服务器端运行,向多浏览器提供支持,其具有的分布式特性可以很好地满足动态Web站点的要求,从这一意义上讲,智能建筑系统应选择的最佳方案是程序与B/S模式的结合。

3 智能建筑系统信息域集成的实现

智能建筑系统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系统,属于信息域集成。它的主要功能包括管理客户档案,客户服务器,空间、环境、设备、收费和安保工作,还负责维护整个管理系统等。本文深入地分析了智能建筑系统集成、Browser/Service模式、技术等,智能建筑系统信息域集成的实现需要编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系统,该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以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TCP/IP协议为基础,基于B/S模式,以内含的集成环境为开发工具。

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系统突出强调环境管理、能源管理的重要作用,立足于设备管理,统计、分析、优化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能耗,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强调环境管理,为智能建筑系统的实现、智能大厦成为绿色大厦创造有利条件。

4 结语

当今时代信息科技发展迅速,要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将其应用到建筑领域,建立并完善智能建筑系统,提高建筑管理水平,提高效率。Intranet/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建筑项目从现场控制层到管理层能实现全面的无缝信息集成,提供一个开放的基础构架。主要是合理应用网络化技术,把网络作为各子系统的公共通信平台来处理,智能化网络化的建筑系统要能实现各个系统的相互通信。当各个子系统都能遵循TCP/IP协议,并在网络上运行时,就可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网络化。然而当前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水平有限,信息域集成的实现有待研究。

本文深入研究分析了智能建筑系统集成,Browser/Service模式的特点和的新特性,探究了如何实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这有助于建筑管理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建筑的智能化程度,优化建筑性能,提高居住舒适度和工作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运用网络技术的智能化建筑还能提高建筑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供增值服务和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力君,方潜生.基于B/S模式的IPMS研究与实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

[2] 伍培,黄林青.对发展智能建筑小区的认识[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2000(2).

篇8

1智能绿色生态建筑理念

生态智能建筑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生态”经济为基础“,和谐”社会为内涵“,智能”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生态智能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是采用现代先进的传输、网络、信息等技术,通过精密设计,优化集成,补偿建筑物硬件的不足,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合理设计建筑物内外空间和能源利用,使其在系统内部进行有序循环转换,实现建筑物的节时、节能效果,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环保、无污染、健康、安全、舒适等特点,以满足生态平衡。生态智能建筑它具有自己的特征:

1.1生态性:生态建筑其实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要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1.2智能化:生态智能建筑以智能化技术为手段,合理的集成及运用信息化、网络、控制技术,实现建筑的健康、舒适、环保性。

1.3多目标优化:生态智能建筑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视角地考虑技术、管理、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大系统运行目标,并目调动各种手段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综合目标。

1.4采用数字式通信网络。这个网络综合了话音、数据传输及电信传输,可以为建筑内每个房间提供通信(传真、电子邮件)和数据处理功能(文字处理、列表、会计、贮存、辅助设计)。

1.5要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其得到再生使用。

1.6生态建筑要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使室内有良好的日照,自然通风,和一定标准的舒适度,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质量。

2生态智能建筑的设计策略

2.1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场地的选择是一种综合考虑,听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考虑,像是可利用的自然地资源,空气、风、水等等方面都需要我们进行考虑。建筑的过程其实就是能源消耗的一个过程,长期以来我们都是进行着高耗损的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更多的进行当地的利用,在资源,以及运输的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考虑,这样能够很大的程度上节约资源与能源。这是生态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一方面对于开展此项工作非常的有意义。

2.2合理利用太阳能。应保证建筑室内外在合适的时间接受合适的太阳光照。合理设计建筑间距,保证每幢建筑物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在建筑单体设计中,采用退台处理、降低层高等方法也可有效地缩小建筑间距,这样的建筑风格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阳光的采集,很大的程度上利用了自然地光源,对于其他的资源起到了节约的功能。

2.3发展生态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智能生态建筑应是21世纪建筑的方向,而光学纤维技术、纳米技术是发展智能生态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

2.3.1光学纤维技术。随着计算机体积变小,运算速度和功能增强,传感器的作用亦相应增加。除承担建筑与外界的全部信息联系外,光学纤维在建筑中的传感作用日益重要。在生态智能建筑中计算机—光纤系统承担对材料和建筑监测、控制、修复的作用。碳素纤维复合材料与光导纤维结合形成的结构,具有可以判断内部温度场分布情况和利用电热效应加热功能,形成所谓温敏混凝土和自适应混凝土。光导纤维传感器,微型电子芯片等形状记忆材料或在电压作用下能够从液体转变成固体而自动加固的材料,使混凝土具有自我修补功能,其中比较成熟者是玻纤环氧树脂中埋入镍钛记忆合金、光导纤维等。它们可以检测材料中受损部位,通过电脑控制的执行系统对受损部位记忆合金加热,激发其产生相变,使结构中受力状态自动适应原有设计要求。光导纤维传感器、光导纤维拉格光栅传感器和光敏管结构,可以通过光强度变化测定建筑结构受载和应力变化,也可测定混凝土的固化前后强度变化。光导纤维位移极限信号装置可以连续可靠测定建筑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收缩膨胀及建筑整体移位状态。

2.3.2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因近似大分子水平的粒径,具有极大比表面积和很高的表面活性,故化学催化和光催化能力很强。纳米建材可获得同时憎水、憎油特性,将抗菌成份银、铜、锌等离子及其化合物结合于纳米材料,使其依靠自身能量激活周围水或空气中氧产生活性,表面具有自清洁、防雾、防毒、抗菌、净化环境等功能,有利环保和人体健康。

2.4人才问题。就现阶段而言,专业型人才普遍稀缺,这个问题大大的制约行业的发展。在过去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理解非常的简单,更多的考虑的仅仅是人们如何的不冷,建筑怎样更结实的问题,但是这方面的问题变成一种定式,所以人才在不断的流失,问题在不断的扩大化。现阶段很多的企业已经看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在开展弥补的措施,通过高薪人才的聘请解决问题,但是人才流动非常大,这样导致了很多的问题发生,十分不利于团队的建设。开展人才的自身培养,成为了人才培养的最为主要与直接的方法。很多的企业聘请专业的人士进行培训,对于全体员工开展工作,更多的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这样能够提升培训的效果。对于优秀的学员进行进一步的深层的培养,培养的过程增加管理培训能容,作为公司的后备人才进行储备。企业一定加大鼓励力度,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立严明的奖惩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促使全员参与。未来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依靠人才,人才的储备非常的关键,现阶段我们一定要做好这方面工作。

3结束语

篇9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建筑;家居;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急速的发展,将通信网络技术与现代建筑技术进行良好的融合,进而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以便获得更加便利的生活空间。

二、物联网的内涵和意义

1.物联网的定义

随着网络覆盖的普及,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无处不在的网络能够成为人际间沟通的无所不能的工具,为什么我们不能将网络作为物品与物品沟通的工具,人与物品沟通的工具,乃至人与自然沟通的工具?现在这一切正在渐渐变成现实。通过装置在各类物品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品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品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品与物品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这种将物品联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应付;第二,其客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互联网结合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

2.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意义

在物联网时代,生活中的物品变得“聪明”、“善解人意”,通过芯片自动读取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使得信息的处理――获取――传递整个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是对人类生产力又一次重大的解放。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文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农业管理,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物联网的普及的发展是伴随着技术的成熟而逐渐应用到各个方面的,并不是应用在等待技术完全成熟以后才会开始,在某些领域,物联网将率先展开应用,同时,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会逐渐拓展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3.智能建筑概述

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的优化组合,向业主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诞生于20 世纪80 年代,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 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随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地的智能化建筑方兴未艾。据有关统计:美国智能建筑近万幢,日本新建的大楼60% 是智能建筑。中国的智能化建筑起步于90 年代,起步虽晚但是发展很快。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监控管理、智能安防、节能减排和智能家居等方面。

1.监控管理

物联网感知层上的传感器数目繁多,功能齐全,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用于智能建筑监控管理上的两个关键技术。

将光纤光栅传感器固化在建筑材料中,可准确测量各种材料的参数和性能;智能建筑的电力系统工作在高温高压状态,光纤光栅传感器安装在电力系统的终端及接头部位等要害位置,对电力系统实时监测,可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系统终端。

智能建筑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是无须布线,智能化程度较高,无线传感器节点较少,网络规模小。无线传感器应用场合灵活多样,尤其是在对建筑物火灾火情监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马鑫等人开发出了超高层建筑人员定位系统,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技术,在火灾发生时对处于灾害环境下的人员实施定位。Zigbee网络由无线传感器节点和基站构成,可定位建筑物内火源具置,当网络节点被部分损毁时,Zigbee网络能够迅速重组,重新定位。物联网的通信网络技术为监控智能建筑管理人员或业主提供各种数据终端(如计算机及手机等),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报警信号会及时反馈到终端。

2.智能安防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安防系统与传统安防系统相比,其特点是有效、全面,处理速度快及准确率高。智能安防系统的内容有:出人口控制、防止入侵报警、视频监控、防毒防爆检查电子巡更等。一卡通系统涉及物联网3个层面技术――一卡、一网、一数据库。智能建筑中用到的门禁卡已经发展为带有CPU的射频卡,刷卡时通过专用局域网连接后台数据库,判定刷卡人身份。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防止入侵系统中,运用红外线感应器和智能化传感器对探测到的信号进行特征分析,以判断信号是否为非法入侵,避免了传统防入侵系统误报警的情况。

家庭安防是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在家庭中布防红外线感应器、玻璃碎裂传感器、门磁、感烟探测器及燃气泄漏传感器等,可有效保障家庭安全。家庭中一旦发生破门而入、煤气泄漏等事故,安防系统将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向小区值班保安求助,同时,通过通信网络,将报警信号发至业主手机终端上。

3.节能减排

绿色、生态是智能建筑的发展目标,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建筑可做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耗,节能减排。在智能建筑内部安装无线传感器,可对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和照明情况实时监测,从而控制空调系统,并调节到最低能耗状态,还可自动配置照明系统,关闭不需要的灯光节约用电。

四、智能家居与物联网

物联网产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得以迅猛发展,这使得智能家居可以方便地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满足人们在舒适的基础上对建筑智能化、高效化、便捷性、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使得智能家居的发展和普及成为可能。近年来,由于更多廉价和易于使用的互联设备的出现,智能家居的普及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智能家居(Smart Home)在国外也称家居自动化,是“建筑自动化”在个人住宅领域的扩展。它是指家居、家务事或日常事务的自动化。智能家居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来控制家用电器和特性(如窗口或照明)。系统可能包括从简单的远程控制照明到复杂的计算机、微控制器的基础网络,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程度的智能和自动化。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的家居自动化将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对保姆或社会护理机构的负担,为用户提供便利、舒服、节能和安全的生活环境。

智能家居系统将整个屋子里面的电子设备全部集成起来。应用于智能家居的技术包括那些用于建筑自动化的技术以及家庭活动控制的技术,例如家庭娱乐系统、室内植物及庭院浇水、宠物喂养、为不同的场合(如晚餐或集会)改变环境场景、家庭机器人。这些设备将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连接,从而允许个人电脑对其进行操作,同时也允许来自因特网的远程控制。通过将家居环境的信息化集成,信息系统和设备将以集成的方式进行通信并为用户带来方便、节能和安全方面的好处。

智能家居的扩展是社区智能家居,它是基于社区的智能家居的解决方案,通过社区服务器和应用程序软件,结合许多家庭智能系统在社区一起专注于管理和资源共享,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家用电气技术、无线控制技术,将所有有关家庭生活的子系统结合在一起。通过计划管理,不仅实现了安全监视的社区,还将家庭智能控制、信息和消费服务等整合在一起,使生活更舒适、更安全、更有效,为业主提供一个“聪明的生活空间”。

为了实现家居的智能化应用,我们将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结合起来,同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而应用层就是这些方案的集合。物联网应用层的使用使信息技术和传统家居有机结合。并体现在了智能电网、家庭医疗等的应用中。此外,应用层作为家庭服务商与用户的中介,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生活服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与智能建筑进行有效的结合,是十分可行的,同时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的联系。在以后的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过程中,将物联网与智能建筑进行融合成为关键,将两者融合之后将会极大地促进建筑的发展,并且提高建筑物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伟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系统中的应用 [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2]何乾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J] 《数字化用户》 -2013年5期-

篇10

1引言

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同时也是资源与能源大量消耗的项目。目前,社会节能对于建筑节能的关注度已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点。就智能建筑节能而言,国内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并且就本身来说,也能够加速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

2智能建筑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建筑技术发展可以将人类历史的演变过程直接反映出来,较高的建筑水平也代表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建筑作为日益兴起的现代化建筑技术,拥有明显的内涵,同时,相比传统建筑的特点也逐渐体现出来。2.1基本内涵在社会内涵方面,智能建筑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上,一般是建筑物的整体布局规划、管理理念、系统结构、制度体系等。智能建筑利用人与自然的协调、基础设施、系统安全性作为设计的基础,确保智能建筑的技术、结构模式以及网络系统之间能够彼此适应。在技术内涵方面,主要体现在智能与节能两个层次。其中,智能技术要求基于计算机整体的系统控制,通过通信技术、视频监控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新型技术的合理利用来满足技术的要求。所以,绿色智能建筑就需要自动观测,能够对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的环境有一个动态性的变化响应,同时,也兼具智能的报警功能,这样才可以实现技术与技术之间,建筑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之间的协调;节能技术则偏向于节能环保,指的是节约用水、节约能源、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方面,也可以将这一系列技术称之为绿色环保技术[1]。2.2特点智能建筑本身具有的特点包括灵活便捷、健康舒适、节能减排等,并且,基于技术与经济水平的发展,再配合通信自动化、大楼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的支撑,都会提升智能建筑本身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与用户之间相互的信息交流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智能建筑节能措施及关键技术

3.1智能建筑节能措施

1)楼宇照明目前,我国建筑一般都使用电表来对楼宇照明系统进行管控,并且按照时间的变化来决定照明系统的开启或者是停止。这一技术推广,实际上就是建筑工程照明控制自动化的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照明领域之中已经使用更为成熟的技术。照明节能技术一般会选择总线的方式,这样不但有利于控制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的成本,并且这一系统的运用,其本身的稳定性很高,启动与停止也相对简单。相比传统照明控制,系统控制水平更高,也更加灵活[2]。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智能建筑网络建设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无线传感器技术也能够满足智能建筑发展的基本需求。另外,也有利于智能建筑的节能技术发展。确保数据传输协议的切实可行,就可以实现智能建筑节能操作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的优先级传输,确保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样也可以感知具体的物理环境,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另外,要确保高效节能运行,数据的实际采集是关键。在操作上,传感器包含了温度、湿度、红外线、二氧化碳、照度等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很容易部署,同时,价格也很便宜,已成为建筑节能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进行物理环境的感知,这样就可以通过自组织多跳的方式,将环境信息数据传输到服务器之上。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通过先进的算法来调节职能建筑空调灯光;通过主机控制器,服务器的决策者也可以对某一台设备进行直接的管控。3)门禁一卡通技术随着安防网络系统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与门禁系统以及防盗报警之间的融合都在进一步深入,并且集成化的程度也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这样的融合发展,也是节能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在利用一卡通进行刷卡时,通过控制器的利用,就可以满足布防与撤防两个方面的处理。一般来说,当人员不在屋内,就可以进行布防的处理,另外,联动关闭室内的空调与灯光,就能够满足建筑智能化的管理要求。

3.2KNX智能系统

1)什么是KNXKNX属于智能楼宇控制标准,是从EHS、EIB以及BatiBUS三种系统转变而成的。图1为KNX系统布线结构示意图。KNX的自动化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楼宇的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合理地控制管理费用,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系统可以利用人员活动以及自然光来对室内的温度环境以及照明环境进行调节,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的消耗,实现节能要求。KNX系统可以满足对空调、灯光、地暖以及遮阳等集中的控制,也能够满足用户对不同环境的功能性要求,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个便利、安全、健康的环境。2)智能建筑中KNX的节能应用一般来说,KNX是在中小型的商业建筑或者是工业建筑中使用,同时,在别墅住宅中也可以广泛应用,其主要包含了网络监控、选择差异化的灯光场景、可视化数据记录、灯光调节、计数器计时器、编程时钟、自动照明等多个方面。例如,在学校和写字楼利用KNX来控制灯光,利用亮度传感器来对光照度加以调节,从而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在俱乐部和剧院之间利用KNX系统,就可以实现多种灯光场景的转换,在商场之中的使用,则更多是电动门窗、空调控制、加热器控制等多个方面[3]。3)KNX的应用(1)生态城。在设计生态城的时候,就可以利用KNX智能系统,在KNX系统之中融入了照明、电动窗、电动轨道以及风机盘管空调等,进而实现智能的统一控制。通过照明控制、移动感应控制等方式,可以达到节能减排以及绿色控制的目的。照明控制:一旦自然照度达不到标准,就会自动开启区域照明,当自然照度满足要求后,系统会收到亮度传感器传递过来的亮度值,然后将部分照明关闭,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移动感应控制:公共区域之中利用移动感应器,可以满足当人来时自动开启灯或者是空调。无人的时候,可以将不用的照明关闭,保留基本用途的照明以及空调,确保其可以在低谷状态下运行,或者是直接关闭。利用办公区域的感应器,可以实现综合化的管理,更为合理地安排能源,满足自动化处理绿色节能减排的工作。定时控制:按照工作的习惯,系统最长可以满足一年的定时要求,再配合上照度与移动感应的控制,就可以确保节能控制的合理性要求。集中控制:系统所提供的触摸屏面板智能控制,可以满足风机盘管空调、电动轨道以及照明在面板之上的同时控制。通过1个场景或者是1个按键的设定,也就是说在满足亮度值要求的时候,空调会处于所设定的温度之下,同时,也会将电动轨道关闭。气象站环境检测:按照气象感应器,系统可以接收环境照度、亮度、风速与湿度等环境信息,并且按照环境信息的自动控制和系统内部设备的调整,实现自动化的节能控制。(2)体育场。对于体育场,可以通过KNX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室内、景观以及里面的照明控制。室内照明:大厅可以进行调光的控制,洗手间和走廊实现时间控制和红外感应控制。室外里面照明与景观照明:主要是进行光线感应控制、调光控制以及时间控制。通过时间控制、远程控制、中央控制与监控、光线感应控制、移动感应控制等功能,能够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化管理。针对应急照明配电系统,主要是利用双值输入模块,接入消防信号,通过应急照明启动器,实现照明回路的强启。分区域的值班室有智能控制面板的统一设备,可以进行分组的控制。公共区域则不会有面板设置,一般都是通过中控系统来实现统一化控制。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