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行业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险行业发展报告

篇1

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天下,稳健一生——我们××保险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5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时候,讲到了诚信建设,要求我们保险行业“大力加强诚信建设”。这不由使我想起了去年12月9日的一条重要新闻:在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旧址举行的中国保险行业诚信教育基地挂牌仪式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出倡议: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保险业诚信建设。

为什么山西平遥成为我们保险行业诚信教育的基地?

因为创立于1823年的日升昌,用金融票据往来的方式,代替了几千年的商业往来必须用银两作支付和结算手段的老办法,从而开创了山西经营金融业务和中国现代信用制度的先河。日升昌前后经营长达一百多年,在xx、汉口、xx等大城市设分号40多处,遍及全国20多个商埠重镇。其间,别人仿效“日升昌”的模式,先后开设了二十多家类似的商号,山西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金融中心。山西票号之所以能经营百年以上,诚实守信的商德是其经营取胜的根本因素之一。

由此让我们想起xx一项个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占80.2%的被调查者表示,最迫切希望了解保险公司的信息是“信誉”,最关心保险公司的信息是“信誉”,而在没有参加保险的人群中,有43.3%的人不想购买保险的理由是对保险公司不信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每个从事保险行业同仁的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保险行业是一个以诚信为本的行业。诚信是整个保险业的生命线,也是保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对我们个人而言,诚信,是我们的“业务通行证”,是我们“展业护照”、是我们业务越做越大的“无价宝”。在这里且听我讲一个发生在我们公司的理赔故事——

去年9月24日,我们公司理赔部突然接到保户的报案:投保价值4200多万元的万吨轮“嘉庆”号,在xx溏沽港碰撞码头,造成码头机械设备的重大损失。我们公司理赔部接到报案后,迅速行动起来,立即与南通港方面联系,请求他们的支持协助;在南通港务局的帮助下,我们公司聘请了xx关于港口方面的专家,我们公司理赔部立即派员与聘请的专家一同连夜赶赴xx。这时,正巧天下大雨,可是我们公司理赔部的同志心想:客户心里急得很呐,据了解,万吨巨轮在溏咕港码头多停泊一天,就要多损失五万元。早一天处理这件事,就会给人家减少损失五万元,我们冒点雨算什么呢?于是,他们一行冒雨在第二天就赶到了目的地。而这时雨还下个不停,客户看到雨中赶来的理赔人员,十分感动地说:“真没有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赶来了,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我们公司理赔部的工作人员连连摆手。他们与专家一起在现场进行了详细的查勘。当天就作出合理定损60万元。出事的“嘉庆”号轮船,第三天就离开了码头。轮船开出前,客户一再要表示感谢,可是我公司理赔部的工作人员说:“不用谢,诚信天下,快速理赔,这是我们太保一贯的作风。”客户由衷地连连点头:“你们太保的服务是一流的。相信我会成为你们太保的忠实客户。”

听了这个故事,你不觉得诚信是多么可贵吗?

诚信是我们心灵中的一方沃土,感情的鲜花在这里开放;诚信是我们感情中的一泓清泉,它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府;诚信是我们理性中的一把火矩,它照亮着人们共同的黎明!

篇2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发展分析

互联网在在我国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也快20年了,互联网对于保险行业的影响也逐渐的加深加快。从理论上讲,互联网保险是指保险公司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保险购买、承保等销售服务过程的经营活动。互联网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2008年之前的萌芽阶段,其次是在2011年之前的探索阶段,最后是2011年后至今的快速兴起和发展的阶段,从数据上看,2014年我国就实现了互联网保费收入860亿元,发展形势非常可观。

一、互联网保险现有发展模式

(一)官网销售模式

官网销售模式是指保险企业建立独立经营的互联网销售平台,以门户网站作为销售平台,在展示企业的品牌的同时,拓展销售渠道,实现线上下资源的有效整合。这种销售模式在2000年前后相继出现,我国的几大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等相继建立起自己的官方网站营销平台,这几大保险公司也借助网络的力量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官方网站销售形势,从PC端延伸到了移动端,并借助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渠道,不断实现业务升级,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是指保险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保险销售的模式,所谓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也就是保险企业不建立官网销售平台或者在建立官网销售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借助第三方的平台优势,拓展业务范围。当前第三方植入平台有淘宝、京东、苏宁等主要的综合平台,也有慧择网、中民保险网等专业的保险销售平台等。通过第三方平台,保险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得互联网发展的优势,首先是可以在客户数量和消费习惯上的深入挖掘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实是企业可以通过平台的发展获得更多地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创新方面的发展机遇。

(三)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

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是专业的只针对线上保险需求,不见了线下机构的保险销售企业,销售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目前单一的互联网保险销售企业比较少,目前发展较好的是众安保险,也是全球第一家互联网保险销售企业。由于面临着来自于传统保险销售企业的巨大竞争,专业的互联网销售企业主要销售互联网交易相关责任险和保证险等,同时也兼顾销售传统保险。但是目前受制于自身发展规模有限,行业标准未定,其发展方向和未来路径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二、互联网保险对保险行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给保险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影响,无论是从商业发展模式还是从保险业务的发展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契机。

(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给保险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能量

互联网保险巨大的发展潜力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急剧膨胀和发展,截止2015年,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6亿,网上银行的使用人数也达到了3亿人,我国巨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使得互联网相关的产业成为了新的市场增长极。首先是互联网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有利于保险行业和企业打开思路,利用新的营销模式或者产品形式逐渐的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满足消费者在高度碎片化条件下对于保险品种的需求;其次是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的消费形式和行业业态产生了许多传统保险行业中没有的保险需求,例如网络游戏的财产问题,网上消费赔偿问题,信用卡支付宝盗刷等问题。这些新问题带来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可以促使保险行业向着新的方向发展。

(二)互联网保险催生新的保险模式

新的商业模式的产生需要有新的市场环境,当前我国的保险市场环境就是由互联网影响的发展而改变的。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保险行业的业态和要求已经发生的了深刻地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保险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这源自于当前人们的保险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其次是在保险服务方面,保险服务更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在互联网环境下,保险的销售和服务过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保险尤其注重保险的销售和后期跟踪服务,但是受制于时间和地域的差异,部分服务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现在保险的销售过程就可以根据受保人的要求,制定非常个性化的保费缴纳收取方式。最后是销售更加的精准,和前面提到的服务一样,保险产品的销售将随着大数据分析的不断推进变得更加的细致和个性化,在市场不断细分的情况下,保险行业的销售模式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三、互联网保险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虽然互联网保险在当前的市场中发展迅速,为保险市场的繁荣铺平了道路,但是没有任何一条道路会是一帆风顺的,互联网保险市场同样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需求行业类引起关注。

(一)技术风险

互联网保险高度的依赖于互联网这个工具发展,但是互联网的发展是与技术风险相生相伴的,因此互联网风险也同样会影响互联网保险市场。首先是网络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是威胁网络线上交易的最大敌人,因此无疑也会严重影响到互联网保险经营,通常的形式也就是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其次是信息安全问题,当前个人信息的价值越来越被人关注,信息安全也被很多不法分子盯上,因此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

(二)金融风险

保险是金融行业的一部分,新的行业风险与传统的金融风险叠加,可能为保险行业带来更大的更新的风险。保险行业的交易过程没有银行交易的过程繁复,因此在交易双方的信用保证方面也没有传统金融行业有保证,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这种不确定性就不断增加。

(三)系统性风险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特征是的互联网的风险会在网络内成几何增长,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一行业间关联性风险,一旦出现风险,极易引发大规模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关联性或流动性风险。二是与消费者相关的风险。互联网消费群体抗风险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投资能力,如果出现市场风险,恐慌情绪和挤兑风波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有可能导致保险业出现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2] 陈琳.互联网保险健康发展与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J].甘肃金融,2014(8)

篇3

在保险市场上,由于缺乏保险这个特定行业的专业知识,投保人很难理解保险条款,不知道自己的需求,不知道自己存在什么风险,不知道购买何种保险可以更好的规避风险,也不知道哪家公司服务好,所以不能对保险产品进行有效的选择。特别是在我国,保险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其发展和管理规范还不是很完善,存在很大的缺陷,很容易引起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的纠纷,从而降低保险公司的信誉,进而影响保险行业的发展。而保险经纪公司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人员优势,对投保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为其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满足其需求。同时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保险经纪公司的出现,使保险人从开展售后服务、宣传公司形象、检验客户提供资料的真实性等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内部管理和市场开发,从而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高。推进我国保险行业的迅速发展,并加以完善。

保险经纪公司是保险市场上沟通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重要桥梁,保险经纪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保险行业的发展。在欧美,保险经纪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而我国的保险经纪行业发展历史短,经验缺乏,且由于各种原因,运营尚不规范。近年来我国保险经纪公司虽有发展,但发展规模小且效益不理想,大部分经纪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自第一家保险经纪公司成立之后,2000年全国保险经纪公司实现的保费收入为3亿元,约占全国保费收入的0.16%,实现佣金收入3000万元;2001年,实现保险费收入8亿元,占当年保险费总收入的0.5%,实现佣金收入4200万元;2003年,通过经纪公司实现的保险费为49.6亿元,占全国保险费收入的1.27%,实现佣金收入4.43亿元;2004年,通过保险经纪公司实现的保险费为74.18亿元,占全国保险费收入的1.72%,实现佣金收入7亿多元;2006年,保险经纪机构共实现营业收入14.28亿元;2007年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90.58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71%;到2008年,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69.70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76%。虽然保险经纪的保费所占份额不断提高,但是与欧美保险经纪行业的60%-70%相比,差距之大显而易见。从世界保险市场上来看,保险经纪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国的保险经纪行业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

由于我国的保险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保险经纪行业更是处于初级的起步阶段,再加上宣传不够,公众对保险经纪行业的认知认可程度不高,甚至误解甚深,有时把它与违法的传销混为一谈。所以不论是保险公司还是保险客户对保险经纪公司的接纳程度都十分有限:一些保险公司把其看成是抢生意抢客户的竞争对手,更无从谈起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公众也简单的把保险经纪公司看作是商,并没有认同的它的专业服务功能。其实这些错误的认识不仅仅是因为保险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更大程度上也与保险经纪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例如,一些保险经纪人为了完成业绩指标,骗取公众投保;为了获取更多地利润,在经营中“重发展、轻管理,重佣金、轻服务”,从而造成了保险经纪业低水平低质量的发展。此外,保险经纪人公司缺乏受过足够训练并且有经验的员工,在保险经纪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的情况下为投保人服务,一旦发生保险事故,就推委责任,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投保人和保险人的利益。而且我国初生的保险经纪公司几乎是在没有任何操练和演习的状态下进入保险市场的,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还来不及探索出适合中国保险市场现阶段需求的一套完善的经营技能和管理经验,所以各种专业技术力量还相当薄弱,从而严重制约了保险经纪市场的发展。从监管方面来看,社会和监管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市场监管缺乏力度,法律滞后,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管体制来规范保险经纪行业的竞争和发展。

针对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思考:

1.加强保险经纪公司的专业化管理。一是专业人才,保险经纪公司应立足于自身培养、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等方面综合考虑,而不仅仅是从卖出多少份保险来评定。充分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从而实现以专业素质去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二是诚信服务,应加强内部自律,通过诚信优质的服务来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2.加强宣传,开展广泛合作。保险经纪公司应当注重媒体的宣传效应,同媒体保持密切的接触和良好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面加大保险经纪宣传力度和广度。让保险产品的需求者彻底了解保险经纪人在整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保险经纪公司也要加强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发挥其对保险公司的展业和检验的替代作用,赢得双赢。

3.完善市场监管和社会监督体制,强化对保险经纪人的规范管理。从法律管理角度规范保险经纪人,保障其行为的合法性和合格性,设立严格的进入行业的标准,提高整体行业的素质,从而规范保险经纪市场的正规型。与此同时,还要发挥社会监督的重要功能,建立保险经纪机构资信评级制度,并将资信评选结果公示于众,实现信息的完全对称化,让公众有选择经纪人的根据,从而逐渐淘汰非专业化的保险经纪公司。

4.不断的进行保险经纪业务的创新,提供专业化服务。创新是一个行业取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的保险经纪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服务的种类比较少,虽然吸收了很多发达国家保险经纪业务的模式,但是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不断的服务产品创新,才能及时地满足市场多方面的风险管理需求,同时通过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减少保险交易成本,提供保险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实现我国保险经纪行业的更快发展。

【摘要】保险经纪业务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而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新兴行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大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保险经纪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近几年来保险经纪行业所取得的经营成果,提出问题和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保险经纪人专业化管理市场和社会监督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保险中介发展报告.

[2]杨倬妮.保险经纪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3]刘晓敏.对我国保险经纪行业发展的研究.海南金融.

篇4

200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对再保险的定义是:“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分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为再保险。1996年人保组建集团公司,成立了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1999年,中国再保险公司成立,目前,其已发展成为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专业再保险公司。巨大的直接保险市场需要再保险的辅助支持。我国再保险行业滞后的发展已然不能负荷高速增长的原保险公司溢出的承保风险的效转移和分散的重任,再保险行业的发展与创新问题急待解决。

二、文献回顾

随着保险行业的蓬勃发展及再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的学者都进行了研究,主要焦点在保险业资金循环利用促进行业自身多领域发展。

王勇(2002)认为,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动力,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全球危机日趋频繁发生,这种危机对于保险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进一步刺激了分散化经营的动机。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巨型标的伴随的巨型风险对保险业的承保能力提出了挑战,产生了保险需求与保险供给的矛盾,解决这对矛盾仅仅依靠保险业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就资本市场而言,保险公司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可以扩大资本市场规模,促使资本市场效率提高,结构完善。对保险公司而言,资本市场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承保能力。同时两者融合还有助于整体金融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收益增加。

三、中国再保险市场及产品及现状存在的问题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中资专业再保险集团公司。自2006年国内取消法定分保政策后,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已开始全面市场化手段经营分保业务。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的业务结构以财产再保险为主,寿险再保险的品种及业务量均比较落后,产品形式以传统比例再保险产品为主。创新产品有学生贷款、林木等非常规险种,并正在建立完善的巨灾再保险和农业再保险体系。在国内一些商业保险公司也开展了少量的洪水保险很地震附加保险。直保市场上投保人的参保积极性不高又直接导致了巨灾再保险的需求不振,巨灾再保险的参保率很低。即便如此,有效保单中至少80%-90%的风险累积在国内,未向国际市场分保,一些保险公司甚至超过最低偿付能力标准规定的最大可接受自留保费进行承保,自然灾害风险已存在巨额责任累积,还得不到有效地分散。

2006年我国再保险业务保费增长较快。财产再保险保费收入占到专业中保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79.85%,2007年国内保险公司分出财产险保费423.23亿元,分出人身险保费73.85亿元,财产再保险成为我国再保险业务收入的主要构成。在全国各再保险公司商业分保费收入中,2005年两家中资再保险公司的分保费收入占市场份额的69.23%,三家外资再保险分公司的分保费收入占市场份额的30.77%,其中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分保费收入61.2亿元,寿险再保险公司分保费收入为31亿元人民币。

从自留比率看,我国直接保险公司的自留比率偏高,据统计我国商业再保险分出业务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仅为9.6%,直接保险的自留比率高达90.4%,这降低了再保险需求,直接导致了我国再保险的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四、我国再保险业未来发展战略

作为世贸组织协议国,从2006年开始,我国的保险市场包括再保险领域已不再对外资金融设定限制,市场进入已无障碍。所以我国再保险市场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是市场机遇也是并存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当前市场形式,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当前的弱势局面。

加快法律法规的配套,为市场行为制定标准。2010年7月,中国保监会了修订后的《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今后,直接保险公司当年的再保险安排等有关信息要向中国保监会详细报告。新《规定》在信息披露方面新增的内容包括:一是规定了保险公司就其再保险合约的主要情况需要向保监会报告,具体包括再保险接受人的名称及份额、资本金、资本公积、信用评级、签约再保险接受人所在国家或地区等情况;二是建立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信息定期报告制度,要求财产保险公司于每季度结束后一周内,将上一季度有关情况上报中国保监会。国际经验表明,再保险市场的开放政策以及开放绩效对一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我国开放保险市场的过程中,与原保险市场相比,再保险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未能成为政策的焦点。有关部门对再保险市场的开放问题缺乏明确的统筹规划和必要的风险评估,对外资利用再保险渠道抽逃资金和转移利润等行为缺少监督和对策。从目前中资在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看,也存在产能偏低、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加强立法,以立法为导向,一方面加强监管,同时兼顾公平开放的竞争原则,促进整个行业发展。积极向国际再保险巨头取经,开展与再保经纪公司的技术交流。再保险在海外发展的经验积累是我国当前急需学习的,随着国门的打开,外资保险公司已经不仅仅是觊觎中国市场的态度,而是采取了很多的实际行动。中国要用开发学习的态度迎接挑战,加强技术交流,参与国际合作。

篇5

“从弘康人寿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情况来看,目前主要是和第三方的渠道合作,包括淘宝等大的渠道,弘康人寿寻找并提供比较有特色、适合在网上销售的产品,多条腿走路。从保险行业来讲,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才刚刚起步,每一家保险公司都非常重视投入,并且几家大保险公司专门成立了电商子公司。但总的来说仍然属于起步阶段。”弘康人寿常务副总裁张科告诉《投资者报》。

互联网给保险业同样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2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首个《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3年的3年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60家,年均增长达46%;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总增幅达810%,年均增长率达202%;投保客户数从816万人增长到5437万人,增幅达566%。

触网险企的增多、保费规模的剧增,市场统计数据的背后,最深远的还是互联网思维给保险行业带来了“保险生活化”的理念。由此“服务即产品”从隐性理念上升为显性指标,比如曾受市场热议的赏月险、怀孕险、摇号险等“奇葩”险种的出现,让保险随着互联网润物细无声地渗入人们的衣食住行娱购医甚至感情生活之中,与大众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1月16日,平安保险旗下“壹钱包”内测上线。董事长马明哲称,除了能投资平安旗下及各家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以及支付功能,“壹钱包”还特别开发了社交功能,钱包不仅可以支付,还可以聊天、通话、发起群活动、AA分账等,这些又不约而同指向了微信、来往的基本功能。

无独有偶,此前的2013年12月,寿险老大哥中国人寿拿出10亿元特别注册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试图在为保险产品搭建网销渠道的基础上布局互联网金融。其在近日举行的2014年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妥善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据了解,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早在2012年就设立了太平洋保险在线服务公司、太平电子商务公司。人保财险、中国太保、平安车险、大地财险等保险公司均设立了专门的网销平台。而包括国华人寿、泰康人寿、太平洋保险在内的几十家保险公司都在淘宝开了旗舰店。阳光保险则将互联网金融提升至公司2014年三大战略之一。

险企在“触网”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回报。数据显示,去年 “双十一”期间,借助淘宝天猫平台销售的理财型保险产品达9.1亿元,其中国华人寿销售5.3亿元,生命人寿销售1亿元,国华人寿“华瑞2号”还创下单个产品销售金额4.6亿元的纪录。平安在去年“双十二”当天推出的一款高端理财产品,全国限额为38亿,从零时上线后即被迅速疯抢,仅用时78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对于互联网保险的火爆,《报告》指出,目前的网络保险产品还只是保险业与互联网的浅层融合,大都是一些黏度低、标准化的短期意外险产品,价值低且产品单一。保险公司要想掌握“触网”先发优势,借助渠道力量获得行业话语权,必须抛却各种花哨的概念包装,花大力气进行产品创新,走差异化竞争道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售互联网保险产品有60多种,主要集中在交通意外险、综合意外险和境内外旅行险。

篇6

关键词:保险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保险公司一直是促进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在我国正处于宏观环境日益复杂、科技变革加速和行业结构化转型的环境下,对保险公司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尤为重要。一方面,“保险姓保”,行业回归本源,保险价值链重构,中小保险公司难以完全复制以往的成功模式,因此迎来了一波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只有转变发展方式,变革营销渠道,通过科技赋能固本增效,打造核心价值创造力,才有可能赢得未来的竞争优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区块链、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技术在保险行业的运用[2],创新型保险场景出现,大量细分的保险保障需求得以满足,这都将推动保险公司在产品创新、保险营销、成本控制、运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在这一趋势下,保险公司应在战略上重新定位和选择渠道及合作伙伴,基于金融科技创新,进行精准获客,高效运营,全流程服务,才是未来的制胜之道。随着保险消费主体的年轻化,越来越多的用户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以及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提出了更为重视且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满足用户需求是其立业之本。以AI、大数据、云计算为核心的保险科技的加持,互联网保险业务凭借其服务效果和客户体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一、中国保险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一)原保险保费收入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原保险业保费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10%,但从2017开始,保费收入增速开始放缓,经过两年增速下降,在2018年底达到3.8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我国保险深度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保险深度水平。

(二)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分析对于互联网保险而言,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端于2011年,从2012年开始进入了全面爆发期,据中国保险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2015年间中国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但受行业结构转型影响,互联网保险保费自2016年开始增速放缓甚至停滞,截至2018年,互联网保险总保费达1889亿元,与2017年基本持平。

(三)互联网企业布局保险业目前百度、腾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保险业务,虽然保险公司与互联网公司正处于合作大于竞争的状态,但这个局面能维持多久还不能确定,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层出不穷,互联网公司相较于传统保险公司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互联网公司可以凭借其掌握的大量电商及及消费者数据,对用户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进行分析,对客户的风险偏好水平以及风险需求进行精准预测,这无疑对传统保险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此,今后保险行业的竞争不仅存在于传统保险公司之间,互联网公司的加入会使竞争更加激烈。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保险科技积极创新对消费者的风险进行精准衡量和精准定价,凭借科技创新开展更好的服务。

二、保险公司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一)保险前端销售效率低下,产品同质化严重我国传统保险依据大数定律进行产品设计,产品种类繁多,但大量的细分保障需求无法满足,存在着同质化严重,产品创新程度不足的问题,各家公司的产品未能考虑到市场及客户的真实需求,供需不匹配,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之间的差异化需求[3]。此外,传统保险的前端销售往往采取电销、网销、销售人员登记拜访等方式,一方面,这种方式促成一单业务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客户难以同其他保险公司进行对比,不仅降低了展业效率,也降低了客户决策效率。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用户排斥保险营销的方式,不利于保险公司客户复购。

(二)保险中端定价、风险控制、核保核赔管理被动信息割裂一直是保险行业存在的痛点之一,由于保险公司、行业协会、各险企内部各方面数据质量不高且共享困难,缺乏大数据支撑。保险公司采集用户数据获取风控信息主要是通过人工沟通获得。据2019年的“FRISS保险欺诈调查报告”表明,有45%的公司仅凭理算员的直观感受,65%的公司通过工作人员的经验鉴别高风险客户和监测欺诈案件,数据获取困难且沟通不畅导致传统保险公司销售管理、核保管理、风险管理非常被动,难以展开主动的精准营销和提供定制化保险服务。

(三)保险后端理赔难,服务体验差传统保险公司因漫长的人工处理过程造成的“理赔难”“理赔慢”的问题一直为客户所诟病。例如在财险理赔上,2019年前三季度,因理赔造成的保险纠纷达30028件,占财险公司投诉总量的77%,纠纷险种以机动车辆保险为主,主要是因为车险理赔流程和需要的单证繁琐、现场勘查调查取证效率低、定损不透明等造成的金额以及责任争议;在人身险理赔上,截至2019第三季度,理赔纠纷达7300余件,占人身保险公司投诉总量的22%,涉及的险种以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为主,主要是由人身伤害医疗发票认定、识别复杂,伤残评定周期长造成的。一些互联网保险平台“种流量,轻理赔”的销售理念,也导致了用户对保险产品及公司的不信任,服务体验感差。

三、保险科技在保险公司中的创新应用

针对上述保险科技发展给保险在渠道获取、产品营销、盈利模式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等各方面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目前保险公司运用保险科技加强底层技术的支撑作用并以此解决以上痛点和不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居民对保险科技的不断认可,加上资本的大量投入,保险公司将衍生更多的创新型产品应用协同推进保险产品上下游产业链价值发现,重塑保险业态[4]。

(一)运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推进保险创新产品设计保险与科技的结合应从数据和客户两个方面入手,近十年来,保险公司一直是在交易和风险管理中使用分析工具处理有限数据以应用于风险敞口和损失模式,而目前重点已经转向利用大量数据源获取更多关于被保险人的性格、健康数据、收入数据,金融理财产品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来为用户进行多维画像,对用户进行多角度、立体化的研究,从而帮助保险公司迅速深入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然后基于大量数据进行预测模型,进行客户的“私人订制”以此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区别于其他保险公司的个性产品,我国的平安、泰康、众安等保险巨头都纷纷进行了大数据应用实践。此外,区块链技术作为分布式账本,可以让互不相识的各方在交易中彼此建立信任的解决方案,保险行业可以利用区块链实现产品开发,为保险产品设计提供精准的场景识别,开发具有特定风险场景的保险产品。区块链技术具有自动执行协议的功能,即在去中心化系统基础上构建共识机制而无需中心化检验。基于自动化执行协议运行的保险产品具有效率高、透明度高、安全性高的显著特征。

(二)运用人工智能优化保险公司运营和管理计算机图像识别、机器学习、NLP、人机交互是AI的四大核心技术,其背后的核心技术是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更快、更稳定地与客户进行互动。例如,在销售环节,例如引入智能客服,不间断的响应客户咨询,进行信息整理,这极大地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在投保环节,引入智能投顾,基于掌握的客户信息,洞察客户的保障需求,从大量保险产品中适配出符合客户真实需求的产品,节约了客户在海量的信息中进行搜索比对的时间,借此提高客户转化率。在核保环节,当前核保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态势。基于人工智能,保险公司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与用户线上交流,获取用户信息,预测用户风险,作出是否承保的决定,节约等待时间,提升核保效率。此外,人工智能在精准定价方面也有应用价值,对多维度,立体化的客户信息进行风险分组,进行差异化定价,实现“千人千价。”在索赔处理和欺诈识别方面,保险公司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连接用户外部信息和征信数据,提升风控以及反欺诈能力,侧重于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从而减小赔付率。保险公司将人工智能贯穿在保险产品设计、定价、承保核保、风控等各个环节,将会提高保险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

(三)科技理赔为保险服务赋能“理赔难”“理赔慢”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2019年上半年各大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显示其理赔获赔率都大于97%,平均理赔天数也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通过大数据、AI等手段,赋能保险核保理赔,大幅提高了理赔速度。例如中国太保在理赔方面推出“e闪赔”“太e赔”、蚂蚁金服“定损宝”“车险分”、平安养老险的“极速赔”等。这些急速理赔的背后,都有着AI技术的强力支撑,保险公司也应在客户要求赔偿时为客户提供能带来附加服务的产品,让客户体验更为顺畅的理赔过程。以平安养老险“极速赔”为例,平安与医院设立数据共享平台,经用户许可后,系统自动审核不需要客户提供病历和发票,门诊理赔最快20秒就可以结案[5]。车险领域的“定损宝”是保险和人工智能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它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识别不规则车辆的损伤问题,从几个特定角度对车辆进行拍照,通过算法识别事故图像,然后在与保险公司联系后即可定损。该技术的运用极大地减少了保险理赔纠纷案件的发生,减少理赔天数,降低保险公司运行成本。

篇7

关键词:保险业务员;招聘;就业

从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到雷曼兄弟的破产,再到信用市场冻结,这一系列事件都标志着次贷危机已成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包括微软、英特儿、IBM在内的众多500强企业刮起全球裁员风暴,当然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也不例外。无数中国钢铁、纺织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出口依赖型中小企业倒闭,使得原本供给过剩的劳动力市场更加不堪重负。但是在中国的保险行业,却面临发展一线销售人员困难,甚至求远远大于供的事实,这种个别职位供给状况与当前供给大环境形成的强烈反差,让我们特别关注保险业,关注保险业的招聘。

由招聘理论可以知道,择业动机=职业效价*职业概率。其中职业效价=职业价值观*要素评估,要素包括兴趣、工资、职业声望、劳动条件,职业概率=职业需求量*竞争能力*竞争系数*随机性。可见市民对保险职业认识不足、兴趣不够,保险行业职业声望不高、工作辛苦、求职者间竞争较小,是导致市民不太喜欢从事保险职业的原因。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保险公司采用电话招聘方式邀约应聘,而每100个应聘者中不到40%的人参加面试。在保险行业,尤其是保险销售人员招聘的时候,常常是面试官低姿态面对应聘者。由此,招聘人员也特别关注招聘人员数量,而常常忽略,甚至不对应聘者素质进行测评。但是在此情形下所招聘的员工,并非都能为公司带来价值、都适合在保险业发展。并且,在保险业存在着人才高流失率的现象。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个概念,寻职强度,是指应聘者寻找职位的努力程度。我们可以把寻找工作的人分为3类:最大限度利用机会者、满足者和有效利用机会者。最大限度利用机会者是指那些不放弃任何面谈机会的人;满足者是那些接受第一个职位机会的人;有效利用机会者介于两者之间。这3类人在寻职过程中表现出的寻职强度不同,最大限度利用机会者寻职强度最高,其次是有效利用机会者,满足者寻职强度最低。寻职强度与个人背景和经历有关,与个人财政状况成负关系。寻职强度高的人容易接受应聘条件。一般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被拒概率高的人更愿意从事保险销售。

由图1可知,销售工作人员绩效差别显著高于其他工作。同做销售,绩效差别却因人而异。特定的人是否适合在行业发展,还需要了解其能力、气质等是否与保险销售匹配,即人力资源里的能岗匹配。

笔者通过搜集资料、直接观察、典型事件法和任职者报告等方法分析出保险销售人员胜任力特征包括勤勉度、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上进心与自信、抗压力和受挫折能力、礼仪风度、保险认识和社会关系8个维度。在面试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面谈法、自我介绍、情景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职业兴趣测试等方法对面试者进行测试。其中面谈法可测应聘者沟通能力、自信、礼仪风度、保险认识和社会关系;自我介绍法可测沟通能力、自信、礼仪风度;情景模拟法,如现场推销某产品可测销售技能、沟通能力、抗压力和受挫折能力、礼仪风度;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可测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礼仪风度、自信;另可加增职业兴趣测试、动机测试、人格测试。针对保险业务员招聘不正规的现状,笔者制定了一份保险销售人员面试评价表,面试官可及时对应聘者表现做出较客观全面的评价(见表1)。

篇8

[关键词] 保险会计;会计准则;保险监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设日趋深入,我国保险市场已完全处于开放状态,保险经营国际化趋势加剧,资本市场准入条件放宽使得保险公司有机会进入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保险监管正从市场行为监管向偿付能力监管、资本充足度监管过渡。因此,完善保险会计制度规范,更为准确、及时地反映保险业的经营成果和承担的风险,防止行业性的风险积累应是当务之急。

一、我国保险会计制度的改革发展

(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时期(1982-1993年)

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并在1984年2月颁布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这个时期的会计制度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特色,以简单的资金平衡理论作为会计恒等式,记账方法以资金收付记账法为主,也可以选用借贷记账法。

(二)《保险企业会计制度》时期(1993-1998年)

1993年,财政部结合保险行业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颁布了《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其重点主要体现在确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体系,实行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借贷记账法和国际通行的会计报表体系。

(三)《保险公司会计制度》时期(1998- 2001年)

随着《保险法》实施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国内保险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会计制度与之相适应,做出新的规范。因此,1998年12月8日,财政部对原制度进行了修改,颁布了《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于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重新定义保险业务分类、分险核算;对各类损益类科目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确认原则和处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报表体系。

(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时期(2001-2006年)

200l年11月27日,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次改革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主要体现在实现了会计要素的重新界定以及相关的确认和计量;采用国际上普遍遵循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某些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增加了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完善了会计信息披露,等等。

(五)《企业会计准则》时期(2006至今年)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行。新准则第一次确认了有关保险行业的会计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意味着我国保险会计制度向准则导向的方向发展。新准则重新严格界定和明确了各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条件;改变了投资的分类方法和计量原则;有条件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规范了资产减值的提取;提出了更严格的披露要求。

至此,保险会计制度实现了国际惯例的趋同性与中国特色的创新性相结合,有助于提升我国保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二、保险会计制度的国际比较

(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2年5月决定分两个阶段对与保险相关的会计问题建立相应的会计框架。第一阶段包括国际财务报告标准4(IFRS 4),以及广义上的国际会计准则32(IAS 32)与国际会计准则39(IAS 39),分别给予财务工具的披露与引进它们的认可与测定以一定的指导。第二阶段将会注重于测量保险负债这个具有高度争议性的问题。

根据IASB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IASB所制定的准则是为编报通用目的财务报表(general purpose statements)服务的。因此,保险会计准则同样应限定于通用目的的财务报告,而不是法定的财务报告,以确保保险行业会计和其他行业会计处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二)美国

美国保险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2年6月以前,保险企业主要遵守法定保险会计准则;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6月至今,保险法定会计SAP与保险公认会计准则GAAP并存的双重规范双重财务报告的阶段。

1982年6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了第60号财务会计准则(SFAS,No.60)“保险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从而诞生了保险业的公认会计准则。从此以后,保险公司一方面要遵循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所制定的一般会计准则(GAAP ),编制基于通常目的的财务报告,以提供给企业的外部财务信息用户;另一方面还要按法定会计准则编制法定会计报表,以提供给保险监管当局用以评价企业的偿付能力。

(三)英国

英国并无专门的保险会计准则,因而其财务报告主要遵循由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标准会计实务公告(Statement of Standard Accounting Practice, SSAP)的相关规定,并参考英国保险协会(Association of British Insurers, ABI)推荐的会计处理公告(Statement of Recommended Practice, SORP),同时其对外信息披露还必须遵循英国1985年颁布实施的《公司法》。

(四)德国

德国没有单独的会计准则,其对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定存在于《商法》,而对保险行业的规范皆出于《保险业监督法》。

德国会计规范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税务会计对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深远影响,法律规定了财务会计对税务会计的决定性原则,也就是税务会计要尽量顺从财务会计的方法,同时又规定了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的反作用原则,以保持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处理上的一致性。

三、启示与建议

通过上述对我国保险会计制度的改革发展以及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保险会计制度的现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本文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会计制度规范建议如下:

(一)与国际惯例接轨,实现保险会计制度规范的系统性

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对保险会计规范的系统性要求非常高。而我国保险业多年来依据的是行业会计制度和中国保监会制定的行业文件。我国保险业在会计规范方面,于1993年颁布《保险企业会计制度》、1995年颁布并实施《保险法》、1999年颁布了《保险公司会计制度》、2001年实施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这些会计规范都是针对政府部门对保险业的监督而制定的,在部门规章和法律条文中存在重叠,没有系统性实施细则。因此必须加快保险会计制度向准则导向的发展步伐,尽快根据保险业行业特点进一步完善保险会计制度规范。

(二)区别会计目标和监管目标,实现保险会计规定与监管规定分离

会计目标是企业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出发点,我国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实现了有机结合,并且与IASB以及美国等主要市场经济主体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保持一致,其核心是真实、公允,满足投资者等决策需要。而监管目标与会计目标并不一致,其主要是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

会计目标与监管目标之间存在差异,势必影响到相关会计规定或者监管规定。例如我国保险公司过去一直是按照保险监管部门的法定精算规定计提保险合同准备金的,由于法定精算规定是根据保险审慎监管要求设计的,因此保险公司据此计提的准备金一般都远远超出其实际应承担的保险负债。正如美国FASB主席罗伯特·赫兹等人指出:会计准则制定应当保持独立性,不应逢迎准则规定可能带来的政策影响,那种希望修改会计准则以美化企业财务报告结果进而促进金融稳定的想法,只会干扰会计准则制定,并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得投资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反而有损于金融稳定和有效监管。由此可见,只有会计规定与监管规定分离,才能同时兼顾会计目标和监管目标,才能既维护投资者利益,又实现监管目标。

(三)以具体规则而不是以原则为基础,提高保险会计制度规范的可操作性

从会计准则的结构来看,IAS、SFAS、SSAP都是按每个专题分别制定,不分层次结构的,制度的设计以具体规则为基础,具较强的可操作性。而我国会计准则从纵向上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通用业务会计准则、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特殊业务会计准则和特殊行业会计准则,制度设计以基本原则为基础,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掌握尺度。如《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在不违反本制度的前提下,可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事实上,保险业有其特殊性,其相当多的确认计量(如保险负债)依赖会计假设,若不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极易成为盈余管理的手段。

因此,要实现准则和制度相互补充、各有侧重的互动关系。以准则确立原则,以制度规定具体操作;准则要相对稳定,制度及其补充规定要相对灵活;准则和制度中相同内容的规定必须一致。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互联网保险;大数据;策略

一、互联网保险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营销已在国外保险业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截止2010年,美国部分险种网上交易额已经占到30-50%。英国2010年车险和家财险的网络销售保费占到47%和32%,韩国网上车险销售额已经占到总体市场20%以上,日本车险业务电子商务渠道的占比41%,互联网这个销售渠道已经成为个人保险快速销售的一个重要渠道。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月25日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3年的三年间,我国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60家,家数年均增长达46%;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到29115亿元,三年间增幅总体达到810%,年均增长率达202%;投保客户数从816万人增长到543666万人,增幅达566%,三年间增长了5倍多。但是互联网保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互联网保险同国外的差距。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在整个保险市场中的占比还不到3%,与发达国家比相差甚远,而且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客户黏度较低、产品价值也相对较差,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二、互联网金融对保险行业的冲击

1互联网公司对保险业务的虎视眈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会与传统金融碰撞出越来越多如余额宝、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等火花。如若保险公司的牌照审批进一步放开,那么当互联网公司技术或者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也可能会选择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来进行保险的精算。基于大数据的支撑,互联网公司通过对未来风险的分析、评估可以厘定出更加精确的保费,开发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其次,互联网公司利用自有的电商平台进行标准化保险产品的销售,在海量客户基础和已有平台的支持上,其销售保险产品的边际成本将呈下降态势,所以在成本控制上,部分互联网公司将比传统保险公司更具有竞争力。此外传统保险公司通常采用保险人、保险经纪人、银保等间接营销渠道,通过间接和客户接触会使得其不能准确及时地收集客户信息、现时需求以及对产品的反馈等等。而一旦监管部门放开牌照限制,传统保险公司的牌照优势将荡然无存,同时,由于技术和互联网人才的缺乏也会使得不思进取的传统保险公司失去互联网保险这片蓝海。 2、面对爆发式增长的大数据手足无措

目前保险公司的精算假设通常是建立在全社会或者行业公开信息以及自身积累的数据基础之上,其预测的准确性往往差强人意。在当下数据爆发式增长的时代下,掌握有动态数据资源的企业将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数据采集方面,保险公司只注重收集结构化的数据,客户与保险公司间的数据大多是保单号、保险金额、费率、保费、姓名、身份证、电话号码等便于用数据库二维关系来表现的。但是随着非结构化数据在互联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活动中频繁应用,对于各类形式的文档、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也需要采集,传统保险公司往往缺乏像互联网金融企业重视掌握客户之间的交易记录、点击率、客户互动评价、行为习惯、物流信息等这种思路。

在数据应用方面,互联网公司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在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先天性的优势,他们更懂得如何去分析、评估、使用这些数据。假如某互联网公司建立一个“网上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将我国大部分的医疗机构都归入此平台,由此其获得大量的医疗数据,根据此大数据,优化测算算法,构筑寿险模型,将能够显著提升其对个人预期寿命评估的精度。在拥有了精算优势之后,可以高价出售给保险公司或者自己做保险的业务,开出较低的费率吸引能为其提供死差益的客户,同时将带来死差损的客户流向其他竞争对手。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为王的时代,谁拥有了大量客户数据,谁就有掌握市场的资本,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将能大大降低成本,构筑核心竞争优势。但是显然,不少传统保险公司面对爆发式增长的大数据不够敏感,还因为缺乏经验和分析手段,而难以引入有用的大数据,用于保险精算和提高客户黏性。

3保险行业的营销团队将备受冲击

根据保监会在2013年7月5日的2012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财险公司通过营销人员实现保费同比下降达39个百分点。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深化,保险营销人员数量将呈下降趋势。号称有300万保险人的销售大军可能因互联网将销售渠道的拓宽而逐渐减少。

未来有可能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营销人员向客户传达保险带来的保障、分红、规避风险、理财等等功能,客户也接受保险的观念而且有购买保险的需求,但是最后却没有立马投保,反而是打开电脑或者直接用手机APP到网络保险商城去下单。虽然客户的需求被引导出来了,但是网上卖的同款保险产品很有可能比营销人员卖的便宜。这就好比现在的实体店、商城,逐渐沦为天猫、淘宝的“试衣间”,因为人们都知道在实体店买衣服的价格还包含了店铺租金、销售人员工资、提成、奖金等等,相同的产品网销渠道更具有实惠性。

惯以用“人海战术”营销的保险公司,当其拥有较为成熟的网销渠道时,保险人队伍可能会遭遇大面积的裁员。对于数量如此庞大的营销团队,保险公司是准备培训再上岗,还是就此取消合作关系,都是其需要面对的问题。那么保险行业的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将面临两个选择,一不愿意或不能继续学习新的保险知识的人、经纪人将失业;二能力相对较强,想要继续在保险行业工作的人员,会面临在很长一段时间投入较大的物力,精力继续学习,深造。

互联网保险在迫使保险营销人员提升自己的能力,提供客户在网络不能享受到的服务,增加其外延价值。为什么国外的保险人市场在互联网金融兴起的时候没有造成如此大的恐慌,就是因为他们在销售保险的同时还能给客户带来全方位的财富管理规划,即使没有销售成功,客户也会支付一定的咨询费。所以保险行业亟需整改目前“拼价格、人情保单、诚信缺失”等乱象,进一步提升保险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发更具个性化的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保险需求。

三、互联网金融对保险行业带来的机遇

1享受大数据带来的饕殄盛宴

巴拉巴西在《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一书中指出,如果能够掌握一个人过去的全部社会数据,那么能够对其未来行为的93%进行预测。数据的爆发式增长让我们的时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升。以往保险公司进行生命周期表的测算通常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模拟总量,因为随机抽样可以有效降低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并且得到较为准确的答案。在大数据时代采集总量数据也成为一种可能,使其预测精度大大提高。甚至如果随着技术的发展,存在一项技术使得保险公司能够得到投保人或者潜在客户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等非结构化数据,那么保险公司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将会得到其生病的概率,从而更加准确的决定投保人或者潜在客户的保费。或者借鉴美国在车险中采用保险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实现远程数据的收集,对驾驶人员的驾驶行为进行风险监测、评估,并算出相对准确的保费。这也是将是保险公司的一大核心竞争力。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保险公司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被动的赔付方,在出了事故之后查勘、审核、赔付,而是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帮助客户规避风险。预测是作为大数据的核心。通过一定的运算法则将海量的数据用于预测未来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比如我国沿海将在24小时后遭受台风袭击,当保险公司收到此信息,它可以通知该区域买了财产险、车险的客户,将车移走,保护好自己的财产等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保险公司不再仅仅是作为被动的一方,而是可以主动向客户提供服务,预测客户的风险在哪里,主动为其规避风险,这才是保险的“真正含义”。

2交互式体验带来动态保险

保险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保险公司需要尝试不同的模式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能再以利润减去成本的简单模型来运营。就如人保财险副总裁王和提出,社会平台化将体现信息民主和经济平等的重要特征,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需要从“差价模式”走向“服务模式”,金融保险企业的盈利模式从通过差价实现,过渡到通过提供服务收取费用来实现。保险公司可以尝试保单条款和费用随着客户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变化。比如一位健康险客户在投保后坚持身体锻炼,体质比以前更好了,根据保险公司收集的数据,或者医院提供的证明,可以减少其保费的支出。或者该客户突然喜欢攀岩这种极限运动,可以给他的保单添加额外的条款,同时上浮保费。对每位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毕竟产品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的。

当以后社会保险体系成熟到一定程度,客户可在网络的支持下直接向保险公司提出和反馈意见,同时,随着客户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和个性化需求被逐渐引导开发,一旦客户在网上找不到其需要的产品,或者保险产品的某一方面不符合自身的需求时,客户都可以直接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直接参与保险产品的开发,再由保险公司制定出客户所期望的保险产品。通过互动沟通的方式,进一步拉近了保险公司与客户的距离,客户不在是被动的选择产品,而是能够自主提议开发适合自己的产品。互联网使得任何个人和企业都有机会与其他主体发生联系,给予人们充分分享金融服务的状态。

3网销渠道带来的低成本运营

互联网保险实现了保险公司直接面对客户进行销售,以往无论是银保渠道、人营销渠道还是电话营销渠道,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夸大宣传,造成销售误导。通过网销平台,可大大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同时可大幅缩减人费用;网销渠道同时会逐渐改变客户以往被动接受保险推销,到今后主动去网上寻找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这有利于减少保险公司的人员营销宣传费用;互联网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尤其是7*24小时的在线运营模式,可降低保险公司与客户双方的时间成本,相比传统渠道,在互联网上进行投保更加便捷,手续相对简单,而且价格也一目了然,生成的电子保单与平常保险公司出具的纸质保单享有同样的法律效力与理赔待遇,可减少纸质保单的印刷成本;网上投保还可以避免营销人员和客户来回的奔波,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以往一个营销人员一天通常只能面对几个客户,所以每一笔保单都要求提取足够的佣金,但是现在通过互联网,保险公司可以直接面对数以万记的客户,其范围可覆盖全国,对于互联网保险,“薄利多销”才是符合此时的盈利模式。降低人员的销售成本即会提高公司利润,又会直接体现在保费上,节约的部分人力成本将让利于投保人,低价对于现在的客户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往后,低价加个性化才是王道!

四、保险公司的应对策略

1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打造网销平台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决定竞争胜负的核心因素在于客户的信息。首先,无疑网销平台是一种低成本、大规模和高效率获取客户信息的渠道。同时通过网络销售减少交易的中间环节,网销平台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其次,互联网7*24小时在线的运营方式可以满足不同作息习惯客户的需求,使保险公司的服务更具有连续性。通过互动的方式,使客户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增加客户的粘性。

但是如果保险公司自己建立网销平台对于前期系统平台搭建、软件开发、运行维护、服务器、数据库、防火墙、灾害备份等软件设备上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后期平台应用管理、网站推广宣传费用等等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对于大型保险公司,他们有实力去自建网销平台,比如中国平安,在2000年就推出了官网直销渠道,成为保险行业最初的“触网者”,相继泰康、人保等等也建立了自己的网销平台。对于其他中小保险公司,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自建网销平台,相比之下最优的策略是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利用互联网企业在技术、流量、平台以及数据处理的优势,分析客户的需求,优化精算方法,结合客户需求,开发出优质的保险产品,再通过互联网的渠道进行推广,实现两个行业的双赢模式。目前,由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三马”联手打造的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就是这种模式。通过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数据流量导入,以及腾讯的网络社交数据流量导入,可细分客户的保险需求,平安能够以此为基础来进行产品开发。

2与第三方平台保持竞合关系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第三方专业网络销售平台层出不穷,出现了泛保、大童、乐融、优保等一批专业性网站。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对保险的影响更多的是在销售渠道上。第三方平台的确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树立品牌,培育保险网络销售的理念,使人们改变对保险的固有看法,从而主动在互联网上购买保险产品。但是第三方平台在帮助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保险公司也担心渠道被夺去,事实上,这些年来大量的客户资源仍然掌握在中介机构的手里。

保险公司一方面与第三方机构保持合作关系,同时应该加强研发网销的专属保险产品,多样化的产品创造新的需求,给客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保险产品。构建自己的“服务平台”,比如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等,可以实时查询产品收益,推送保险公司文化、产品信息、理赔流程、注意事项等,也可以一些保险行业新规、保险普及性知识、健康养生小知识等等,既减少了宣传成本,又提高了品牌知名度,还可以增加客户粘性。使客户更多的依赖于保险公司的产品和其提供的服务,而不是销售渠道。

3培养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保险产品的复杂性注定了它不可能全部都能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一些较为复杂的保险产品如果将其单纯的陈列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效果并不明显,而如果相关的平台又同时配备了大量的销售人员,则又相当于回到了传统模式上,成本优势荡然无存。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是当市场需求已经明确,而且设计比较简单的保险产品,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步用低廉的成本进行推广和应用,比如家庭财产险、个人旅游意外险、机动车交强险等。而对于那些市场需求还处于有待开发和引导的金融产品,最好的销售渠道仍然是“人”。

目前保险营销队伍良莠不齐,销售误导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再加上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这些都要求保险公司需要加大对保险营销队伍的培训。未来的保险营销人员需要走高端路线,给客户提供一整套全方位财务规划、风险解决方案,以及当客户发生理赔时,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其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建立管家式的服务模式。这也与目前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挑战,增加私人银行战略地位的想法不谋而合。

五、总结

篇10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总量调控适度,金融运行健 康平稳。

货币供应量稳步回落。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3.8万亿元,狭义货币供应量M 1余额为8.9万亿元,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1.9万亿元。M1和M2增幅呈稳步 回落态势,目前其增长幅度处于央行制定的17%左右的调控目标内。

贷款增长得到有效控制。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6 .7%。其中,外汇贷款余额为1346亿美元,同比增长24 .6%。这表明,去年以来过快的贷款增长已得到有效控制。

中行发行次级债140.7亿元

日前,中国银行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采用单一利率招标方式发行了2004年中国 银行债券(第一期)十年期固定利率发行人可赎回债券。发行总量为140.7亿元。

本次实际发行总量中,竞争性中 标量为92.1亿元,基本承销量为7.9亿元,追加承销量为40.7亿元。

香港上调基本利率25个基点

香港金管局7月2日将基本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75%。 另外,金管局还将具象征意义的贴现率也上调了25个基点。

香港实行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其货币政策与美国联系非常紧密,金管局通常会跟随美联 储进行利率调整。金管局此前曾表示,将维持较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高出150个基点的基本利 率不变。

证监会量化期货公司监管指标

通过实施世界银行赠款项目,中国证监会最近设计完成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期货公司监管报 表和指标体系。

这套以净资本为核心的期货公司监管报表和指标体系,综合反映了期货公司在抗风险能力、 客户权益保障、合规经营及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信息。报表结构和项目设置充分考 虑了我国国情,同时借鉴了美国商品期货管理委 员会和美国证监会报表的做法,经过多次反复论证和修改最后形成。

上证所灾难备份中心启用

上海证券交易所灾难备份中心于7月12日正式全面启用。 据介绍,新建的灾备中心应用了国际先进的灾难备份策略,核心交易系统采用双机备份结构 ,与证券大厦完全对等。灾备中心与证券大厦各自配置交易主备机、前置机、网络线路和设 备,均可独立完成实时交易和闭市处理。

香港股市位列世界十大股市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说,根据全球证券交易所联会的最新资料,香港 股市总市值超过54000亿港元,目前位列世界十大股市之列。

保险市场年底全面开放

中国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说,到今年年底,我国将逐步取消外资保险公司经营地域限制, 允许外资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服务。

寿险方面,除外资比例不超过50%及设立条件限制外,对外资没有其他限制;非寿险 除设立条件外,对外资没有其他限制;法定再保险比例降为5%。

我国首部保险行业发展蓝皮书问世

由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担任主编的《中国保险业发展改革报告》近日发行。该《报告》是 我国第一部保险行业发展蓝皮书,填补了多年来我国一直缺乏系统反映全国保险业发展情况 年度报告的空白。

综合性商业农业保险试水

中国保监会日前正式批准设立“吉林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我国首家综合性商 业农业保险公司。

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拟由吉林通化钢铁集团等5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公司 实收货币注册资本金2亿元,公司总部设在长春。

有关专家指出,在吉林设立综合性商业农业保险公司有利于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持续稳 定发展。

航意险共保体将退出市场

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有关负责人说,为彻底解决航意险共保这一遗留问题,保监会将 坚持以下改革思路:一是支持共保向“共管”模式发展,二是大力发展航意险替代产品,三 是鼓励多渠道、多方式销售,四是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保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责重新定位

日前,保监会以主席令的方式下发了《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规定》, 并将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

此次对保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进行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清理行政许可事项;增加、完善了派出机构的主要监管职责;扩展了派出机构对中资保险 公司分支机构和中介机构的管理职责。

我国最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成立

管理资产近4100亿元的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6月28日在北京挂牌,这是目前中国最大 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国内公司共同出 资设立,注册资本金为8亿元,股份公司控股60%。

保险资金间接入市同比倍增

中国保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用于各类投资的保险资金总额为4524.8 9亿元,同比增长36.39%。 其 中,国债投资1692.76亿元,用于银行存款的保险资金总额为4999.11 亿元。

我国外债余额超过2000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29日宣布,截至2004年3月底,中国外债余额折合美元为2023.21亿美元 (不包 括港澳台地区对外负债),比上年末增加86.67亿美元,上升4.49%。其中,中长期外债余 额为 1200.62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59.34%;短期外债余额为822.5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40 .66%。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额逾5000亿美元

中国海关总署7月12日宣布,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增势强劲,进出口总值达5230亿美元,超 过2001年5097亿美元的全年进出口总值。

其中,出口2581亿美元 ,进口2649亿美元,分别增长36%和43%,上半年累计贸易逆差68亿美元。

去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7%

农业部近日宣布,2003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整个 工 业产值的22.4%。农产品加工业门类齐全,涵 盖了12个行业,具备了较强的基础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