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市场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行业市场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行业市场报告

篇1

银行利差缩窄导致利润增速有所下滑,在转型的过程中,银行家们从财富管理市场嗅出了巨大的商机,作为拉动中间业务增长的部署,争相跑马圈地,开设私人银行高端业务。一时,高净值客户成为它们争抢的目标。

富人还在增加

银行争先抢滩

各大银行已经领先一步,估算出了中国目前的富人究竟有多少。而波士顿咨询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的《2012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超过73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14%。并预计到2012年底,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将达到174万户。

高净值人群增加的速度也并不低。中国民生银行与麦肯锡公司联合《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认为,未来3年可投资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或以上的高净值人士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其数量在2015年将达到200万人。

如此庞大的一块蛋糕吸引了各大中外银行,首先在布局上就展开了明争暗斗。

自2007年以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纷纷涉足私人银行业务。2012年,城商行也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北京银行成为首家开办私人银行服务的城商行,随后吉林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城商行紧随其后。

截至2012年6月,已有约16家中外资银行在近22个城市开设了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专营机构。

那些早就完成部署的银行已经实现了私人银行领域的盈利。据相关统计,花旗银行有近35%的利润来源于私人银行业务。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在2011年税前利润已达8.4亿元。这些数据无疑成为各大银行奋力争夺私人银行领域的最好理由。

尽管财富管理市场仍然存在基金、信托等多种机构竞争者,商业银行的优势仍显很明显。相比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第三方理财机构,商业银行进行财富管理的最大优势在于零售客户基数大,可以通过联动对公业务进一步拓宽客户获取的渠道。

然而相比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发展私人业务在全行资源整合方面仍然存在难点,在产品设计上也无法满足高净值客户对产品多元化的要求,整体财富规划能力的提高是目前市场参与者普遍面临的一个挑战。

基于自身面临的种种薄弱环节,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与其他机构合作大于竞争。波士顿咨询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的研究指出,“在分业经营的限制下,银行必须借助证券公司、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的研发能力,搭建私人银行开放式产品架构,培养混业服务平台”。

家族办公室

离中国富人有多远

最早出现于日内瓦的私人银行业务在欧洲得到了富裕阶层的认同,然而这种虽然古老却依旧新鲜的财富管理方式能否得到中国富人的认同,也不得而知。

然而目前中国的家族财富管理模式似乎时机不够成熟。“中国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家族传承,目前中国的富人既是财富的创造者,也是财富的拥有者,跟欧美的想法并不一样。”法兴银行中国私人银行CEO李晓芸分析称。

私人银行的经营以富裕人群为主要对象,外资银行财富管理的准入门槛是100万美元,而中资银行多为1000万元人民币。这些可投资财富并不包括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

不管准入的门槛高低与否,私人银行其实就是一个专业的团队为客户进行需求采集、客户分析、制定方案、落实执行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

“未来中国私人银行的价值主张,首先需要从产品的广度和深度上满足客户的最主要需求;其次,需要逐步提升顾问咨询服务能力,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对专业意见和长期关系的需求。”民生银行同麦肯锡联合《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指出未来私人银行在非金融服务方面,需要强调细节上的差异化和因人而异的解决方案,通过专属和远程渠道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而目前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往往被理解成产品销售商。对此李晓芸对记者表示,“私人银行的本质是为客户的财富人生做好个性化的长期规划”,她认为私人银行不仅仅是投资和理财这么简单,真正要做的是私人财富的传承,即建立家族办公室的服务模式。

人才专业性决定粘合度

然而,目前商业银行的人才瓶颈依然存在,特别是私人银行领域的专业人才更是极为稀有。《2012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由于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或投资顾问多为零售银行出身,综合金融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较为匮乏,综合财富规划、财富代际传承规划、财富全球配置等能力更是短板,加之服务高净值客户的经验不足,往往很难满足高净值客户复杂的金融、非金融服务需求。”

然而稳定而专业的人才队伍不仅决定了客户体验尊崇服务的可靠性,也有利于保护客户的隐私。

“在私人银行人才很重要,道德品性、生活态度、沟通能力等都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成为合格的客户经理”。李晓芸认为,客户经理必须能让客户信任和折服,使客户无法放心将自己的财富交由其打理,“客户经理不但要有深厚的金融知识储备,良好的道德观、富有亲和力以及一定的人文素养都是必备的。”

体现在具体的业务上,李晓芸认为私人银行要能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当客户需要进行一个跨境的收购时,客户经理就要有全球的视野和精湛的服务理念,为其提供一个综合全面的规划方案。”

私人银行的服务非常个性化,每个客户的需求不一样,“成功的老板通常不会特别愿意同一个二三十岁的客户经理谈自己的财富问题”,李晓芸说,私人银行服务最重要的是建立于客户之间的信任度。

特别是在私人银行客户忠诚度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客户经理的“品质”更成为客户的首选之地。

篇2

次贷危机暴露出SFAS157的一些缺陷。SFAS157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假设将一项资产出售可收到或将一项负债转让应支付的价格”。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关键点:(1)有序交易,又包括三层含义:假设在计量日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就已经存在交易市场,因而这一交易所涉及的资产或者负债的市场买卖是习以为常的;该交易不是一项被迫交易;该交易是一项假设易。(2)主要市场或者最有利市场。即公允价值计量所涉及的一定资产或负债将在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出售或转让:交易费用不予调整;脱手价格。主要市场就是最大活动数量、最大活动水平的市场;最有利市场是以最大化价格出售资产,以最小化金额转让负债的市场。(3)市场参与者,它必须符合四个条件:独立于报告主体,不是报告主体的关联方;熟悉情况,掌握信息;有能力对资产或负债进行交易;自愿地而不是被迫地进行交易。然而次贷危机表明,这些条件并非永远成立。如在这次危机中,由于投资者过度恐慌和信贷极度萎缩,CDO的交易市场已经名存实亡,市场大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变成非活跃、非理性的市场,此时如何计算公允价值并计提减值准备,此前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并没有详细介绍。

SFAS157按照公允价值估价技术中引入市场信息的不同,将公允价值的估价划分为三个层次,各层次的公允价值为:(1)交易价格,即相同资产如果有公开市场的自愿报价,应首先选择公开市场报价作为金融工具计价的标准;(2)类似资产报价,即如果本类资产没有公开市场报价即应采用类似资产的公开市场报价作为金融工具计价的标准;(3)估值技术,即在缺失公开市场报价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估值技术。以上三个层次依次选用,当第一层次的计价条件不具备时,才可转用第二层次的计价方式,当第二层次的计价条件不能满足时。则可选用第三层次的计价方式。但SFAS157没有考虑流动性缺失的资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问题。在次贷危机中,ABS、MBS和CDO由于信贷萎缩大都变成了流动性缺失的金融资产,当市场巨变和信贷萎缩导致次债相关产品从第一或第二层次掉落至第三层次时,SFAS157却未能就这种情形下如何确定公允价值提供技术指引,导致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差距很大。同时,对于需要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估值的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而言,由于要求管理层对市场情况做出大量的假设、估计和判断,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管,其可靠性得不到充分的保证。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改进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这次危机中受到很大的非议,然而对于金融资产衍生工具来说,公允价值仍然是其惟一适用的计量工具。现阶段取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不合适的。为使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中的关键是金融资产衍生工具在非活跃与非理性的市场情况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应如何进行处理。

(1)如果金融资产衍生工具缺乏活跃与理性的公开交易市场,即在没有市场数据以及市场数据不能准确反映该类资产真实的内在价值的情况下,会计政策制定及监管机构赋予企业管理层可以运用内部模型和假定条件来估算该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具体包括恰当的估值技术的选择、合理的职业判断、精确的市场数据的运用等。

(2)在金融资产衍生工具发生减值的情况下,当确定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时,首先需要确定该减值是暂时性的还是非暂时性的,考虑因素包括引起价格下跌的原因、下滑时间的长短、跌幅的太小等,针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该类资产价格下跌是由其内在价值的下降引起的、下跌的时间较长、跌幅较大,则可以确认对该类资产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如果该类资产价格下跌是由外部的、偶然的因素造成的、下滑时间较短、跌幅较小,则不应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然而如果该类资产价格的下跌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企业管理层应该在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引起资产价格下跌的原因、预计下跌的时间长短及跌幅的大小以及可能对投资者造成的影响等。

(3)当金融资产衍生工具赖以生存的市场变得不活跃或交易没有秩序时,经纪商的报价以及定价服务并不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的市场交易情况,企业管理层对该类资产定价时,应降低对其提供的数据的依赖程度,可以把这些数据作为一种辅的参考因素。同时,市场是否具备流动性还需要依据买卖价差等因素来判断,在非流动性市场中的交易可用作衡量公允价值的输入因子,但并不具有决定性。

经过以上改进,企业可以更大程度运用合理判断来确定金融资产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不再像过去那样过度保守地运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由此,任由市场扭曲的价格与大量的资产减值之间的恶性循环不断加剧的局面将得到改善。然而,这样又会使得企业管理层在判定市场价格时有更大灵活空间,可能出现人为提高资产价格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降低,令投资者无法判断企业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层在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具体运用的公允价值估价模型、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及判断标准、运用数据的合理性分析等,使投资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三、完善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启示与借鉴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SFAS157缺陷的暴露,为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借鉴。在完善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完善公允价值得以运行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活跃的市场体制。早在1998年,我国在非货币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就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当时的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内外部经济环境都不成熟,公允价值的信息量不足且不易取得,公允价值的运用存在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性,企业利润纵的现象时有发生。基于这种情况,2001年财政部修订准则时将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规定取消了。加入WTO后,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这就需要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前提下,也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就是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然而,我国目前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可能难以达到公允,还有可能再次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建立并完善健全且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市场等。

(2)研究并制定全面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南。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规定分布在具体会计准则里,然而对于不同的项目,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不同,这样可能导致各个具体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规定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但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17项直接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中,仅“资产减值”、“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与“企业年金基金”三项提供了具体计量应用指南,而且前两项的指南还不一致。因此,应关注国际公允价值应用研究的最新动态,借鉴其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制定全面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指南。

(3)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技能不高,而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又需要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需要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实务操作上的要求。加强会计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为公允价值的全面应用提供保障。同时,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研究,引入先进电子计算机技术,这样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操作层面上的推广。

篇3

关键词 公允价值;计量;对策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

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允价值计量通常被认为能为决策者提供最为相关的信息,代表了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公允价值是我国会计计量五大属性之一。公允价值即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1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一投资性房地产》中规范的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受此影响,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会受到利好的影响。反之,房地产行情下跌,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会受到资产贬值的影响。

2 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例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以及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反之,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违背,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减少而下将。例如:今年公允价值变动拖累券商一季度业绩,长江证券4月22日公布,今年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出现了2.33亿元的负收益,公司净利润3.4亿元,较去年同期微降4.22%长江证券2008年一季度报告显示,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7.07亿元和3.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和4.22%,每股收益从0.25元降为0.2元。这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出现了2.33亿元的损失。此前海通证券也公布,一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额高达5.85亿元,而同期投资收益约5.8亿元。几乎被完全抵消。

3 资本市场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公允价值广泛应用的最基本条件是:拥有健全而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等。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已成熟,价格能够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可以获得。我国现阶段对资本计量均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在资本市场上,股指上升,财富增加;股指下跌,财富减少。最新统计显示,从去年以来,股市从6000多点暴跌至2000多点。中国平安股东财富缩水近半。十月八日上海证券报发表文章称“从昨日的《2008胡润百富榜》来看,中国平安7个上榜股东的财富同比缩水逾40%超过了今年上榜企业家财富缩水22%的平均水平。”文章中指出其财富缩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持有大量的平安公司的股票。

4 其他业务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目前已颁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至少有17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影响较大的事项除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外,还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交易或事项。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对这些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三、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影响的对策

1 以价值为中心,创建会计计量的环境基础

公允价值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公允价值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应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价值计量而不是出于企业特定个体利益为导向的计量。因此,在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中,企业应该尽可能多的运用来源不受报告企业影响的市场数据作为计量的信息。所以,公允价值的有效获取和使用首先应创建公允价值执行的环境基础。

(1)将公允价值根据其估价所依据的信息不同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估价是使用与市场途径、收益途径和成本途径相协调的多种估价技术进行综合估价的结果。并且该报价不得随意调整;二级估价所参照信息是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三级估价所依据的信息是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此报价可以根据计量标底与参照标底的差异程度进行调整;在估价过程中,要求企业优先选用一级估价,只有在一级估价所依据的信息无法获得的情况下,才允许企业依次进行二级估价、三级估价。

(2)规范市场交易,逐步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2 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逐步完善会计理论体系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会计理论界应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对于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给予一个明确的标准,操作上尽量规范,尽量减少主观判断,以便于会计人员进行实务操作。这个具体准则应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细节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和详尽说明。

3 提供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

对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而不再单独计提。

篇4

对于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提出的为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表列报等项目进行修改的工作,中国将积极参与,但对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则表示担忧:1.因为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尚有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尤其是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负债的主体在其本身信用等级降低(即信用风险增加)时,会将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降低确认为当期利润,从而掩盖了金融活动的实质。2.对不存在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难以操作。

评估水平制约公允价值的确定

2009年5月28日,IASB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意愿支付的价格”,即退出价格(exitprice)。同时明确表示这一定义也是应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和某些权益工具的基本核心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确定公允价值,一般分为3个层次:其一,存在市场(活跃的)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其二,在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应该寻找市场上同类(相类似)的交易,以同类(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其三,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没有由市场直接决定的可观察到的价格,却有合约规定的或可以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加以估计,就可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也可以采用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

估价技术法是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中实施难度最大的一个。我国的评估业起步较晚,相对国际评估水平差距较大,趋同过程可能会有许多障碍,有些障碍无法逾越,我们可以绕路而行,曲径通幽,就像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最终也会抵达遥远的大海。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随着我国市场和会计、评估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开阔眼界,拓宽平台,对公允价值的正确计量也指日可待。

《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对不在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应用指南,但IASB并不认为新兴经济市场国家环境下的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特殊问题,没有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包括我国)提供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我国谨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 -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 -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 -企业年金基金》、《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 -股份支付》、《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 -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 -或有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 -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 -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 -租赁》以及与金融工具有关的第22、第23、第37等具体准则。

可以认为,以上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并非一种独立的计量基础,而表现为多种形式,很多时候体现为与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估值相结合的混合计量属性。

虽然,公允价值渗透于以上17个具体准则中,但是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坚持了适度谨慎原则,实际使用范围远远窄于国际会计准则,而一般以历史成本为首选模式。如投资性房地产,虽然《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 -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了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模式,但同时规定了使用公允价值的严格限制条件。有统计显示,2007年1570家上市公司中630家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其中只有18家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中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模式。

国际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

2009年11月12日IASB出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 -金融工具》(下称“IFRS9”),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点:

1.金融资产由原来的4类划分为两类,即摊余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在分类方面大大简化。

2.嵌入式衍生工具不再分开,直接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3.IFRS9只适用于金融资产,不适用于金融负债。这是考虑到金融负债如果采用公允价值的话,难度会很大。

篇5

关键词:私人银行;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金融服务不断完善,中国的GDP已悄然位居世界第二,经济快速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高端客户,为私人银行发展的天然土壤。2012年1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商业银行私人客户的门槛定义为“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人民币及以上的商业银行客户”。根据美林公布的2011年全球财富报告,中国拥有100万美元净资产的富裕人士达到53.3万人。在《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中,对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也十分看好。总之,从高净值人群的规模上看,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市场前景都显得十分广阔。

2007年私人银行在中国生根发芽,经历了几年的时间,各大银行纷纷增设这一业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目前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究竟应该如何发展仍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氛围

虽然传统的信贷业务仍是银行的核心,但是私人银行业务同样可以给银行带来十分丰厚的利润,因此不失为银行长期持续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但是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他们凭借着先进的技术、经验、设备等不断抢占市场同时,国内银行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城市商业银行也纷纷向私人银行业进军。这都将导致我国私人银行业务领域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出现更加白热化的竞争态势。

二、不断加深的中外合作关系

任何企业想再一个地区取得长足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还必须要对该地区的文化有详尽的了解。一方面,虽然外资银行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并第一时间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在中国市场的私人银行业务很难十分顺利的开展。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具有本土的文化背景,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民众心中有着良好的形象和品牌效应。但在私人银行业务上,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经验。因此,中外金融机构为了更好的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可以相互扶持,在品牌文化、产品研发和业务经验等方面将积极的展开合作。

三、更多的专业人才需求

这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对于私人银行业来说,更多专业的人才成为了发展的关键。因为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是高端客户,私人银行需要为他们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才,在了解客户的基本信息之后,能对客户准确的做出判断,并根据自己的判断为客户提供相应金融服务。熟知法律、掌握外语、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在各领域中能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是现阶段私人银行更为之迫切需要的。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成功营销到高端客户,并给私人银行带来更大的收益。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国商业银行会大力培育自己的私人银行人才,并用更完善的薪酬机制来争夺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服务的地区不断扩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将会在我国变得更为普及。目前各大银行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财富人数进行战略布局,从数据上看,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五大城市是各家私人银行首选之地,在此基础上逐步向沿海港口城市如青岛、大连等城市延伸,但主要还是以东部重点城市为主。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原来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已导致主要城市市场饱和,如何能快速准确的发掘新的中小城市拓展为新的市场,成为私人银行发展的又一个趋势。

面对这些趋势,我国商业银行想在私人银行业务上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应实现以下几个营销上的转变。一是实现从银行本位向客户本位的转变。银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在今后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必须保证相当的富裕私人客户群,尽快建立一套主动的市场营销新机制,并配套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把营销的重点转移到客户,一切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坚持“客户为本”的经营理念,是保证银行经营有效的基本行为准则。二是实现从等客户上门到主动访客的转变。在传统的银行经营中,银行经营中,银行营销推行以银行为本位的营销观念,在营销行为中表现为“等客上门”。近年来,由于银行竞争的加剧,以“客户经理制”为代表的主动访客制已被银行所接受,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真正体现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显得营销理念。私人银行更应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以实现开发客户、巩固客户的目标。另外,在完成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后,应更加重视售后服务工作,做好客户的信息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不断为其提供服务。三是实现大众营销向差异营销的转变。我国商业银行早起实行的是一种大众营销,不进行市场细分,用同一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需求。随着市场环境变化,特别是私人银行业务,更应该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通过细分银行客户,发现优质客户,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牢牢占领客户。形成自身特色,建立完善的金融产品创新机制,促进银行差异化产品的开放,全面提升竞争力。四是实现从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的转变。私人银行业务更多体现的是向顾客提供的是一种服务产品,它体现的是银行对顾客的承诺。因此,品牌营销比产品营销更重要,商业银行更要注重品牌建设,可通过电视财经频道等媒介向目标客户持续连贯地强化私人银行业务的宗旨,树立银行在客户心中安全、稳定的良好形象,提高品牌竞争力。五是实现单一渠道向多元渠道的转变。私人银行的营销渠道不仅包括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的商业银行,也应包括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机构。随着经济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如金融服务超市、网络私人银行、职业顾问等等新型分销渠道的应用,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

因此,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必然可以促进多元化的经营步伐,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自身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高端形象。

参考文献:

[1]李晓艳. 浅谈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J].现代商业,2010(15).

篇6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中国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和盈利压力陡然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有意利用会计准则去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大大增强。据笔者观察,2008年的年报、2009年的相关财务报告中,存有相当多的中国式会计准则操纵(合法合规但不合理)行为。

公允价值之争

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一些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将矛头指向美国会计准则,认为第157号会计准则要求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2009年4月2日决定放宽按公允价值计价(以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给予金融机构在资产计价方面更大的灵活性。作为对此作出的迅速反应,中国证监会表示,将重点关注公允价值等项目。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其中,按照市场报价来确认公允价值的方法叫市值计价,按照估值模型计价的方法叫估值计价。我国的新会计准则最大变化之一是在资产计量方面广泛应用了公允价值概念: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工具等17项具体准则中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从公允价值的实质来看,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都需要人为的判断,定性因素大于定量因素。因此,公允价值本身公允与否其实很难判断、争议颇多。

我们以债务重组为例,准则中债务重组交易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进入利润表。如,上市公司可能会在出现亏损时进行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或者进行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对于ST或者*ST公司来说,每年公布年报都是最痛苦的时候,盈利还是亏损直接影响到其“披星戴月”的情况,尤其对于*ST公司而言更是面临暂停上市之险。通常上市公司平台对于其大股东或当地政府来说有重要的意义,往往会千方百计保壳。2008年的严峻经济形势促使特别多的ST或者*ST公司为保牌而奔走。

ST贤成(600381)在2008年报中披露,公司将应收债权账面价值扣除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20440.83万元作价21074.1万元,转让给西宁市国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债权转让收益633.27万元计入本期损益。三安光电(600703)2008年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其评估净值为50045.66万元的资产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主营业务变更为LED外延片及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上述交易定价均应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财务报表得到了改观。但其作价是否公允,判断的依据何在,计算的方法和过程是什么?有关披露均不够充分。 投资者对于其价值的“公允性”仍难以判断,这显然极不合理。

金融工具的不当分类

一些上市公司在购买股票、基金后,通常把它们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非交易性金融资产里面,也不计提减值损失,以达到只影响资本公积而不影响利润的目的。对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管理层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利用分类、计价方法等手段,根据报表目的,高估或者低估利润。另外,金融工具项目对资产负债表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2009年5月20日,福建水泥(600802)公告称,修正2009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此前,公司预计上半年累计净利润亏损4500万元至6000万元,现在修正为预计净利润1500万元以上。福建水泥解释称,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扭亏,是因为公司出售了423万股兴业银行股票,获得投资收益1.12亿元。但是奇怪的是,福建水泥在出售兴业银行股票仅仅4天之后,又以更高的价格买回同等数量的股票。这一买一卖,福建水泥实际上是多支付了535万元。

中央财经大学的一位专家认为,福建水泥实际上是钻了会计准则的漏洞:其持有的兴业银行3200万原始股,在资产负债表中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也就是被列入“非流动资产”。但是福建水泥却把它当成“交易性金融资产”来处理,短期内进行买卖,通过投资性收益来调节利润。

减值准备少提现象增多

企业在全球化经营环境下的风险正在加大,尤其是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资产减值准备如何严格计提,以让投资者看清楚企业的资产质量,已引起投资者和监管当局的关注。有上市公司研究专家表示,近年来,少提减值准备的现象比较常见。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下降,上市公司少提减值准备的动因明显。但中国平安给上市公司作了一个表率,其在2008年度对富通集团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共227.90亿元,较为充分、合理。

2008年11月15日,20国集团通过《华盛顿声明》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在报告中提供经改进的风险披露,与国际最佳做法保持一致,持续披露全部损失。同时,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还拟于2009年开展对减损准则的修订、推出新规。

应对会计准则操纵之策

如何解决会计准则中国式操纵的难题、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是摆在会计准则制定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审计机构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的实施细则。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行业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使个别准则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适用的状况。因此要针对特殊的市场环境和具体的行业特点,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在实践中拓展准则深度与广度,提高其可操作性,强化对相关交易实质的审查。

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已经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但是,基本准则中并没有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规定,而且没有单独一项具体准则专门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细节问题。我国应根据国情,尽早制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或应用指南,应具体详细地说明现值技术的操作,详细地说明现值的确认、计量问题,折现率和资产报酬率选择的问题,对于公允价值定性和定量给予一个标准,使得操作上能够规范,减少主观的臆断,以利于实务操作。

强化信息披露。有人说:“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就像女人的裙子可长可短。”监管部门应当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立场出发,强化公司的财务报告披露。

在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应充分关注估值模型以及计算参数的合理性,并在附注中详细披露估值模型、重要参数的选取依据和估值过程,以及必要的敏感性分析。公司应当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披露同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制定适当的格式,披露相关金额信息。

篇7

13.68亿、同方,更是将PC业多年的沉寂彻底打破。

1月9日,一直动作不多的壹人壹本公司突然爆出,将以13.68亿元的价格被同方股份收购。据清科研究中心1月8日的报告显示,近6年来,中国IT行业并购的平均金额为1167万美元,约合7000余万元人民币,而同方对壹人壹本的此次收购价格为13.68亿元,与后者的资产账面净额2.42亿元相比,溢价约4倍。

脑袋进水?

同方收购壹人壹本,一边是横跨12个产业布局的巨无霸,另一边则是在国内平板电脑及移动互联网市场与苹果、三星等外资品牌苦苦抗争三年的民营品牌。这一组合就资本市场而言,也许不算什么新鲜事,然而,高达4倍的溢价,约26倍的市盈率,此等规模的收购价格令人瞠目结舌,要知道同类上市公司汉王科技的市净率仅为两倍多。

那么,同方抛出如此高的收购价格,是领导层脑袋进水还是另有深意呢?

这个还要从目前整个市场来看,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到2013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产值将超过1000 亿,达到1050.2 亿元。这一市场规模很难不引发各路豪强的觊觎,当然同方也不例外。一直以来,同方坚持以“技术+资本”为发展战略,而IT更是其发展的重点。但是多年来,同方的品牌知名度一直落在PC端,随着笔记本电脑、上网本以及平板电脑的兴起,PC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不可否认,平板化、移动化已然成为整个IT行业的发展趋势。

看到这一发展方向,拥有技术实力和资本支持的同方,必然会向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军,而终端产品则成为同方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自建还是收购,对同方而言,与其在内部培植一个产业,不如收购一家已经盈利的公司来得划算。

“平板电脑市场已经启动,目前整体市场苹果、联想、三星、壹人壹本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包括2012年底微软的加入,2013年平板电脑市场将会获得更快速的发展,同方选择并购壹人壹本的方式将可以快速切入。” 易观分析师李艳艳表示。

对于此次收购,同方领导层也有着自己的观点:这是促成企业创新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大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然步骤。同方总裁陆致成曾表示:“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企业。包括同方,与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在于,我们真正世界级、独有性、难超越的核心技术太少。同方要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企业,第一要形成大量的世界级的自主核心技术;第二要在明确了一个领域后,运用对该领域的前瞻性的认识,去吸收、收购那些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大量案例也证明,没有任何一家高科技企业能够仅凭一己之力实现不断创新,连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也在技术、产品、企业几个层面上大量并购吸收。此次同方收购壹人壹本,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基于对移动互联网这一未来发展趋势的清醒判断,我们认为壹人壹本在该领域的独到积累,将有助于完善和提升同方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竞争力。”

据悉,壹人壹本一直以来都将目光锁定在商务平板领域,2011年1月正式推出了采用ARM+Android开发系统和自主研制的以“原笔迹数字书写技术”等应用软件为核心的E人E本平板电脑。收购完成之后,借助壹人壹本在平板电脑硬件设计及体验和应用方面的经验,同方将实现以“终端+应用+服务”产业链整合为新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转型。

资源互补

据易观国际的2012年中国平板电脑第三季度市场报告显示,壹人壹本占据商务平板市场41%以上的份额。2012年,壹人壹本营业收入为5.7亿元,净利润约5100万元。

对于与同方合作,壹人壹本总裁蒋宇飞表示:“我们只想做好产品,此次并购,我们看中的是同方的技术优势和渠道优势,这比上市更有利于打造产品。”同时,蒋宇飞还指出,壹人壹本的对手是苹果,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同方这样的伙伴给予支持。

互补,其实正是此次事件发生的源头。这还要向上追溯到壹人壹本的发展史。好记星想必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它的研发、营销团队正是目前壹人壹本的主要团队成员,由于之前好记星的销售渠道多为书店和商场,因此对于IT产品的销售渠道积累甚少。同时,平板电脑最受欢迎的大型工矿企业、金融、餐饮、政府等行业市场,也由于壹人壹本的经验缺失而未能大举挺进。

而上述这些,对于有技术有资金,同时在销售渠道、行业市场具有相当深厚积淀的同方而言,正是其优势所在。

篇8

国际航运中心的建成 需航运金融做支撑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委员雷海表示,航运金融建设是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一个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必然要有发达的航运金融服务业做支撑,而全球公认的12个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发达的航运金融服务业。因此,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航运金融服务产业,形成航运金融集聚区,为航运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航运金融的业务主要包括:海上保险、船舶融资、资金结算、航运价格衍生产品等。航运金融的出现是由航运业本身特点所决定的。航运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所需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较长,而且航运产业风险性高,这些特点决定了航运企业很难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投资活动。航运金融的出现可以解决航运企业资金不足和风险等问题,从而促进航运产业的发展。

上海港去年年底达到3200多万箱的吞吐量,已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而同比伦敦只有300多万箱的吞吐量,但迄今为止,伦敦仍被公认为世界第一的航运中心。雷海认为,强大的航运金融服务正是伦敦海运竞争力所在。

据统计,当前全球船舶贷款规模约3000亿美元,全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约700亿美元,航运股权及债券融资规模约150亿美元,航运运费衍生品市场规模约1500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250亿美元。但目前国际航运金融市场份额多由几大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所控制。以伦敦国际航运中心为例,它控制了全球船舶融资市场的18%,油轮租赁业务的50%,散货租赁业务的40%和船舶保险业务的23%。海上保险市场方面,英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几个国家控制了全球海上保险市场60%的份额,仅伦敦一个城市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而且全球船东保赔协会67%的保费基本都集中于伦敦。

发展势头良好 我国航运金融体系初步形成

据《2012-2013中国航运金融市场报告》显示,从区域看,我国沿海沿江城市正积极推动航运金融的发展。特别是上海、天津、广州、宁波、厦门、大连、重庆等城市在推动航运金融市场发展方面,结合本地的特点和优势推出了积极扶持政策,鼓励和吸引航运金融机构落户和航运金融的创新。

以宁波为例,宁波港重组改制的宁波通商银行挂牌成立;宁波港集团组建航运保险公司的方案也已经递交至保监会。

发展航运金融,争先恐后的并不止宁波。大连在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规划中,2011年底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战略性项目大连船舶交易市场揭牌,同时揭牌的还有船舶物资交易、航运人才市场、航运金融研究院等5家公司。与此同时,辽宁省首家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地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大连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而天津凭借滨海新区的优势,截止2011年底,天津吸引各类融资租赁公司近60家,注册资金约365亿元,租赁合同余额超过2300亿元。

在资本市场上,近年来,我国航运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尝试屡见不鲜。但总体而言,通过证券、私募、信托和债券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方式在国内还未获得大规模的开展。从证券市场来看,据Wind数据统计,2012年共有150只新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926亿元。

在航运保险方面同样取得不俗的业绩。2011年,全行业货运险97.82亿元、船舶险55.86亿元,其中人保、平安、太平洋保险为主要保险供应商。在航运衍生品运价方面,从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上海航运交易所航运运价衍生品单边成交总量约2320万手,单边成交金额约1524亿元。可以说,我国航运金融市场初步形成体系。

危中有机 我国航运金融发展潜力巨大

尽管近年来我国航运金融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众多因素仍将在2013年制约航运金融的发展。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真虹表示,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伦敦、纽约、我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均属英美法系,航运业的文书、合同都是按照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定,而过去数百年的案例已经锤炼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航运相关法律体系。与英美法系相比,中国更偏重大陆法系,且航运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目前仅有《海上交通安全法》、《港口法》、《海商法》等几个覆盖范围相对较小的法律法规,业界期盼的《航运法》经历11稿修改至今仍未出台。

融资渠道仍较为单一,除银行系融资渠道外,资本市场融资途径仍较少。债券、股权、信托、私募等多种融资渠道仍未打开。融资渠道的单一在目前航运业整体低迷,航运企业大规模亏损的大背景下,已成为航运金融市场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

航运金融业务风险上升,金融创新受到抑制。尽管2013年航运企业的业绩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船舶资产等抵押品价格的持续下跌正不断挑战着航运金融业的神经。从主要三大船型新造船价格的走势看,油轮、散货船,集装箱的价格自危机后都出现了大幅下跌,且这一趋势在2013年仍有可能延续。随着船舶资产质量迟迟未见好转,金融机构航运金融业务的风险正在上升。航运金融主要企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低风险偏好导致了这些企业将在2013年继续对航运企业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和风险评估标准,航运金融业务的创新将受到一定的抑制。

尽管多重因素制约着我国航运金融市场发展,但由于我国航运金融刚刚起步,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不论从数量上还是种类上均有很大发展空间。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2012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1.1%、46.2%、37.7%,三大指标全面领先,但我国船舶融资占世界市场份额仅为5%左右。巨大的差距也预示着我国航运金融的巨大发展潜力。

篇9

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经过三年多反复研究讨论之后了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公告(SFAS157),目的是统一和改进其公认会计原则(GAAP)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及相关披露,为进一步拓展应用做好铺垫。2005年9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将“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列入日程。SFAS157后,IASB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角度对其主要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初步形成了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2006年11月,IASB将这些看法与SFAS157一同,作为其“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讨论稿[1]。SFAS157及IASB的相关研究将对国际财务会计计量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新准则体系将公允价值列为基本计量属性并在许多具体准则中应用,了解FASB的公允价值研究成果对我国改善公允价值应用、推动会计国际协调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背景

FASB整理了GAAP中的公允价值定义和计量指南,指出:有40多个准则要求或允许主体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但是SFAS157之前,不同的公允价值定义并存,指导应用这些定义的指南也非常有限;这些指南分散在要求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同会计文告中,不同指南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多样化(尤其是非活跃交易项目),增加了应用的复杂性。FASB制定SFAS157的目的是增强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致性、可比性并增加披露。SFAS157没有要求拓展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但对一些主体而言,执行SFAS157会改变当前的操作方法。

三、主要内容

SFAS157制定了一个统一的公允价值定义,建立了一个详细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导框架并要求扩大公允价值计量披露,其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计量和披露三部分。

(一)范围

SFAS157适用于现有会计文告中要求或允许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但SFAS123“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公允价值计量的实务例外以及计量近似于公允价值但确无意计量公允价值的情况除外。

(二)计量

计量是SFAS157的核心,具体包括公允价值定义、估价技术和公允价值级次三部分。

1.公允价值定义。公允价值是指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支付的价格;SFAS157明确指出,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就是确定计量日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即使采用不可观察参数估价,“脱手价目标”仍保持不变。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定义,FASB还解释了与定义有关的术语。市场参与者(marketparticipants)是资产或负债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的卖家和买家,他们独立于主体、熟悉市场情况、有能力并自愿交易。主市场(principlemarket)是指主体出售某一资产或转让某一负债交易金额最大、交易活动最活跃的市场,它要根据主体的具体经营活动来确定。例如,经纪人交易商可以在批发和零售两个市场中交易,而其客户也许只能在零售市场中交易。如果主体没有某一资产或负债的主市场,则需确定最有利市场。最有利市场(themostadvantageousmarket)是主体出售资产收到价格最高、转让负债支付价格最低的市场。交易成本在确定最有利市场时要扣除,但计量公允价值时却不能。例如,某主体可以在A、B两个不同市场中出售某一资产。该资产在A市场中的售价是$50,交易成本是$5;在B市场中的售价是$48,交易成本是$2。如果A市场是该资产的主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是$50。如果两者均不是该资产的主市场,则将B市场确定为最有利市场。因为,在B市场中销售该资产获得的净额是$46,多于在A市场中的销售净额$45。但是,交易成本在计量公允价值时不予扣除,因此在没有主市场的情况下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是$48。

估价前提(valuationpremise)是对市场参与者可能使用一项资产的方式所做的假设。SFAS157要求主体在计量资产的公允价值时以“最高最价使用”为基础来确定估价前提。最高最佳使用(thehighestandbestuse)是资产评估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市场参与者能够使某一资产或其所在资产组价值最大化的使用。据此可以确定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两个估价前提:(1)在用(in-use),如果某一资产主要通过与其他资产联合使用方式给市场参与者提供最大价值,该资产的最高最佳使用是“在用”,其公允价值通过“在用”估价前提确定;使用“在用”估价前提时,资产的公允价值依据当前交易中的出售价格确定,并假定该资产与其他资产联合使用。(2)在交换(in-exchange),如果资产主要以单独形式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最大价值,该资产的最高最佳使用是“在交换”,其公允价值通过“在交换”估价前提确定;使用“在交换”估价前提时,资产的公允价值依据当前交易中单独出售的价格确定。资产最高最佳使用是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考虑确定的。

2.估价技术。与资产评估实务一样,SFAS157确定了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估价技术。市场法(marketapproach)依据相同或可比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交易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估价;收益法(incomeapproach)运用某些估价技术将未来多笔金额(如现金流量)转换成当前单笔金额(贴现后的);成本法(costapproach)使用当前重置一项资产的服务能力所需支付的金额进行估价(常指当前的重置成本)。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要同时使用三种估价技术,它们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情况。SFAS157要求使用适合环境、信息充分的估价技术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但没有具体指出在什么环境下应使用什么样的估价技术,因此,确定某一环境下估价技术是否恰当需要依靠判断。

3.公允价值级次。公允价值级次(fairvaluehierarchy)是根据公允价值计量时估价技术所用参数的可靠程度所划分的等级。SFAS157将估价技术所用参数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参数是计量日主体准入的活跃市场中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未调整);二级参数是一级参数之外、可直接或间接获得的其他可观察市场参数,包括活跃市场上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非活跃市场上相同或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报价之外的可观察市场参数及其他得到市场证实的信息;三级参数是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参数。公允价值级次是评价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范围的重要因素,公允价值级次越低,要求披露的信息越多。

三、披露

在公允价值级次中,一级公允价值计量依据客观市场参数,但二、三级却介入了主观因素,给主体遗留了一定的利润操纵空间,这是当前市场条件下无法避免的。为弥补这一不足,SFAS157要求扩大披露,尤其是扩大三级计量披露。SFAS157披露的信息涵盖三个方面:①主体应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的范围;②主体计量公允价值所用的估价技术和依据的假设;③公允价值计量对主体当期损益的影响。SFAS157要求三级计量披露期初、期末公允价值计量的余额变化,分别列示:①实现和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总额、收益中的利得或损失及其来源;②购销、发行和结算时发生的金额;③转入或转出三级估价的金额。此外,SFAS157还要求中期和年度报表的数量披露以表格列示,年度报表要说明计量所用的估价技术及其变更原因。这些披露全面充分、易于理解,便于报表使用者全面掌握主体公允价值计量情况,对主体财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

四、对SFAS157的评价

SFAS157明确提出“脱手价计量目标”、全面引入“市场参与者观”并制定了兼顾计量和披露的“公允价值级次”,它是国际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最新成果,将对财务会计计量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统一的公允价值定义、明确的公允价值计量目标,辅以详实的计量指南,会增加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致性、可比性和实务操作性;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将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决策信息。但是,目前看来,SFAS157已经突破了现有概念框架的范畴,如FASB的SFAC5没有将公允价值看作是一种计量属性,而SFAS157则认为它是对资产和负债均适用的计量属性,这可能会使SFAS157缺乏充分的理论支撑。另外,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应用范围的拓展,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可审计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在要求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中,存在活跃市场的是少数,没有的是多数。从公允价值级次的角度来分析,一级内计量的资产和负债较少,二级、三级内计量的资产或负债较多。因此,如何确保二、三级内计量结果的可审计性,是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制定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在SFAS157生效后,可审计性可能会成为影响准则实施的重要问题。

五、SFAS157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SFAS157的理论和方法,笔者认为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1.明确公允价值计量目标。《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将活跃市场中的现行报价作为公允价值估价的首选,将活跃市场最近交易的市场报价作为第二选择,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要求采用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该准则同时指出,企业已持有的金融资产或拟承担的金融负债的报价,应当是现行出价;企业拟购入的金融资产或已承担的金融负债的报价,应当是现行要价。上述规定充分说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隐含的公允价值计量目标也是“脱手价”,即已持有资产的报价是现行出价、已承担负债的报价是现行要价,只有在活跃市场报价不存在情况下才把采用估价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权宜之计或替代方法,这些理念与SFAS157是基本相同的。笔者认为,我国应借鉴SFAS157,将隐含的“脱手价计量目标”明确化。首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也将资产和负债定义为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脱手价计量目标符合我国的资产和负债定义。其次,脱手价计量目标有利于统一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认识,集中精力解决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实际问题。

2.制定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制定全面统一的计量指南是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操作性的重要途径。在我国17项直接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新准则中,仅《资产减值》、《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年金基金》三项提供了具体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且前两项的指南还不一致。《资产减值》将销售协议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首选,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将活跃市场中的报价作为首选。要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实务操作性,尚待制定更为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3.划分计量级次、增加计量披露。分析《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不难看出该指南也隐含了公允价值级次理念。当前活跃市场报价为一级、近期活跃市场报价为二级、采用估价技术为三级。限于级次的隐含性,该指南未能对不同级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区别对待并要求根据各级次的可靠程度进行不同范围的披露,因此该级次理念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通过级次划分将可靠程度不同的公允价值计量区分开来,在披露上区别对待,对增强公允价值计量整体的可靠性有重要作用。

4.重视会计界与评估界的合作。在公允价值计量中,二、三级计量不同程度地介入了主体的估计和判断,这些估价和判断受制于主体的利益取向,会降低估价结果的市场性,破坏计量的公允性。独立资产评估机构不受主体利益取向的影响,其评估结果与真实公允价值的差异一般是由于技术误差造成的。因此,在可观察价格不存在的情况下,独立、合格的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成为可靠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依据。陈小悦(2006)认为,我国企业应尽量委托合乎资格的评估师或评估机构来估算会计计量所涉及的公允价值。刘玉廷(2006)指出,会计与评估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关性,评估界与会计界形成联动机制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应重视会计界与评估界的相互合作,鼓励主体通过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对其资产和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主要参考文献:

[1]FASB,StatementofFinancialStandardsNo.157FairValueMeasurements,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陈小悦:《资本市场呼唤企业价值评估—2006年中国评估论坛演讲摘要》,《中国资产评估》2006年第5期。

篇10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虚拟资本

国务院总理在2012 年初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涵

所谓虚拟资本一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如债券、股票)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是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是用钱生钱的资本运动,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复制品”。在《资本论》第 3 卷第 5 篇中,马克思对虚拟经济进行了准确的定义和细致的分析。马克思认为,虚拟经济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它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虚拟资本是用货币表示的现实资本,代表着对现实资本的所有权,但并不能支配现实资本的运作,只是作为实体经济获取收益的凭证。虚拟资本主要采取有价证券的形式,但有价证券并不都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也不是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而虚拟资本表现为有价证券时才成为生息资本。虚拟资本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其价格的高低反映了市场对有价证券未来收益预期的高低,与它所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虚拟资本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实体经济中现实资本的生产活动。

所谓实体经济是指国民经济中一切以商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这种生产经营活动所生产的产品既包括了有形产品也包括了无形产品。实体经济始终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支撑力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实体经济是与虚拟经济相对应的概念。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关系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一)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

第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第二,实体经济发展的规模与程度决定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与程度。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附属物,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会带来虚拟经济的协调稳健发展;实体经济发展萎缩,那么虚拟经济最终必然萎缩。实体经济根据其发展需要决定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数量与交易规模,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是虚拟经济的载体,所以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决定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性根植于经济社会运行的最终目标,即通过资源配置的优化带来效率的改进,满足微观个体的真实消费需求。第三,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水平的测量器,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晴雨表。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就会带来虚假的繁荣,从而危害实体经济,引发泡沫经济,而金融危机是泡沫经济破裂的必然结果。泡沫经济破裂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反之,若虚拟经济满足不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总而言之,只有实体经济繁荣、强大,才会有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虚拟经济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第一,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的繁荣稳定。当一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协调、稳健、相适应时, 必然带来实体经济的繁荣。虚拟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企业规模扩大提供资金支持;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有效利用能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等。虚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适度流动,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当虚拟经济发展适度时,虚拟经济可以通过自身的资本价格发现功能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还可以凭借市场价格与供求机制引导资本向生产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更好的实体行业与领域流动,从而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第二,虚拟经济的不健康发展,会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不健康发展会产生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的破灭, 会扰乱投资与消费市场, 使实体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动力。对投资与消费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会引发通货膨胀。当虚拟经济的货币体系中存在着过多的市场流动性时,不仅会引发虚拟资产市场价格的非理性上涨,还会带动实体经济中固定资产、生产原料以及生活消费品等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诱导大量境外“热钱”入境,产生大量的资产价格泡沫。资产泡沫的产生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导致投机盛行,利率提高,高利率诱导商业银行扩大信贷,集聚潜在的经济风险,引发金融危机。

三、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发展匹配度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脱离和失衡现象,还存在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