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承包的主要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工程承包的主要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国际建筑市场 国际建筑企业 资金问题 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项目规模的大型化、技术的复杂化、服务的综合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EPC、DDB、BOT等总承包项目和融资项目模式越来越受到业主的青睐。延期付款、带资承包、资金换资源项目日益普遍,对承包商的资金实力、融资能力、集约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空前发展的国际建筑市场给我国建筑服务的出口带来巨大机遇。但同时,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面对国际建筑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欧美大型跨国承包商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强大优势,我国企业的资金困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一、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现状
(一)发展迅速,取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我国海外工程承包取得了飞速发展,不仅成为我国服务业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带动相关设备、原材料与技术的输出,为出口创汇、增加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业务统计,2007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4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q3%,新签合同额7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q6%。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2007年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入围2005年国际承包商225强的中国公司有49家,这49家中国公司的国际营业额达162.q9亿美元,同比增长61.q8%,占225强国际市场总营业额7.q3%。
(二)面临挑战,存在巨大差距
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因该发现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纵向上我国建筑服务业的出口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我国建筑产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各国建筑服务贸易比较优势TC指数(见表1)来了解我国建筑产业竞争力所处的层次。
另一方面,分析2007年ENR“国际承包商225强”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对外工程承包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企业的经营规模来看,中国公司的平均国际营业额偏低,仅相当于225家国际承包商的平均营业额的1/4左右,与欧洲公司相比,更是相差甚远。从市场的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市场格局仍是以传统的非洲、亚洲为主,中东、拉美为辅,欧美市场仅仅实现零的突破。
二、制约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资金困境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制约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发展的各种因素也逐渐凸显出来。从宏观层面上看,政府的政策供给不足,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由于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主体的多元化和相关法制建设的滞后,使得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产业集中度较低。从企业层面上看,没有建立起完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业务结构单一,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缺乏技术创新,复合型的跨国经营人才不足,企业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不强等等。
结合当今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特点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借鉴欧美企业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对外承包企业的资本经营和融资能力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最大制约因素。
一是从国际工程项目自身特点的变化来看,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政府对投资环境的建设带动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另外,能源、水利、通讯等产业项目也成为国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规模的大型化、技术的复杂化、服务的综合化成为当今国际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这就对企业的综合实力尤其是财务实力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二是从承发包方式的转变来看,由于各国政府和私人业主受到资金的困扰和对便利服务的追求,他们越来越倾向于采用EPC、DDB、PMC等总承包模式,许多政府项目采用BOT、BOOT、PPP等项目融资模式,企业不仅要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更要有成熟的资本运营能力。据估算,当前带资承包项目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65%,承包商的资金实力已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可以说是大型项目业主选择承包商最重要的考察因素。正因为我国企业在融资方面与西方大型跨国承包商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我国承包商往往无力竞争这些具有高附加值的总包项目,而更多是作为分包商参与其中。
三是相关担保、保函的获取。一方面,由于国际工程承包属于高风险经营,一般的商业银行不会轻易提供贷款,往往要求提供相关公司担保或银行保函,而我国的承包企业往往由于企业产权不清、财务状况不佳,通常不易获取信贷担保。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其资产结构和财务状况将直接影响其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资金实力不强,将严重影响工程履约保函、支付保函、工程保险等业务的办理,而这些要求正是业主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对外国承包商的必须要求。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主要通过保险公司对各建筑企业提供的保险额度来进行调节,按美国惯例,要求承包商必须提供100%的履约保函,承包商不能承包超过保额金额的工程。在美国建筑市场上获得本土保险公司的担保正是我国承包商进军美国市场的主要障碍。
三、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资金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政府政策供给与金融服务支持不足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政策扶持海外工程承包,但在“大经贸”体系内的配套政策还有待完善,与此同时,政府在前瞻性市场趋势的引导政策和法制建设方面与国际惯例还有一定的差距。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我国在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方面的立法至今尚未出台,涉及跨国经营的财务、税收、信贷、外汇、统计等制度不完善,尚未形成体系,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金融服务支持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的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如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对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在筹集资金、工程担保与保险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随着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现行的信贷、担保以及保险体系已严重滞后,甚至束缚了业务的发展。
一方面,由于政策性金融机
构本身资本金的不足,对海外工程承包及相关设备的出口的信贷范围、授信额度给于了严格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也远远不能满足对外承包各种保险、担保业务的需求。其受理的业务种类覆盖面不足,相关限制条件过多。目前,世界贸易额的12%,出口额的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出口信用保险是被WTO规则所认可的,国际上公认的支持出口、防范收汇风险的有效手段。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专门提供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2006年承保金额296亿美元,出口渗透率和一般贸易出口的渗透率分别3%和7%,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国际同类机构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二)企业的自身因素分析
一是企业规模小,综合实力较弱。中央提出“走出去”战略以后,为了推进我国建筑服务的输出,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实现了外承包工程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但同时,由于相关配套政策制定的滞后,造成了行业经营秩序混乱、市场集中度低、同一层面的无差异竞争激烈、资源浪费严重的局面。企业的经营规模小,企业平均营业额额与国际同行相比处于下等水平,显然这不能为企业的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是企业资金筹集渠道单一,资产结构不合理。当今,而我国企业带资承包占整个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比例仅为20%,且融资渠道单一,其中90%来自于出口信贷,完全的项目直接融资很少。我国外承包企业对银行借贷依存度过高,从而形成高负债经营状况,资产结构极不合理,这不仅严重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通资金,同时也不利于工程保险、担保等的办理。
另外,由于我国企业产权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BOT、BOOT等融资项目,不仅要求承包商筹集到巨额建设资金,同时对承包商的资产管理、资本经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政策供给与金融服务支持体系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产业政策,通过政策倾斜调整产业结构,使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政府应该重新定位建筑服务出口在我国“大经贸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尽快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扩大对建筑业出口的覆盖面。建议采用如下对策:
首先,由于政策性银行受到资本金规模的限制,原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直接出口信贷规模已远不能满足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信贷需求,因此,国家在加大对政策性金融机构资本金投入的同时,应逐步实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角色转型,使其由直接提供信贷转变为承担商业银行不愿办理的各类信贷(融资)担保与保险业务,以便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更多的国际国内商业资本,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二,商业银行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用担保下,应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中长期贷款,对于资信好的企业,商业银行应扩大授信额度或免担保额度。另外,为促进相关机电设备、原材料的出口,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应增加受理业务种类,扩大保险范围。
第三,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降低企业海外经营风险。同时通过各种行业组织的力量,建立各种对外承包专项基金,服务于投标担保、履约担保等相关业务。
(二)推进企业体制改革,拓展融资渠道
首先,推进企业体制改革,建立与国际完全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最重要的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制度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潮流”。只有制度的革新、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国际化,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的保障。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保持良好的资信,为企业在资本商场上赢得良好的口碑,为顺利融通资金创造条件。
其次,借鉴西方金融资本的发展经验,加强银企合作。对于大型承包企业,通过与股份制银行、投资银行相互参股、资产置换,实现企业与银行的优势互补,逐步推进银行资本同产业资本的融合,形成新的财团式的金融资本,从而提高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自身的资金实力与资本经营能力。 最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减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企业应争取在海内外上市,通过国内、国际两个证券市场募集发展所需的资本金,并结合采用融资租赁、产品支付、资产证券化等多样化融资渠道来融通资金,降低企业的负债,优化资产结构。
(三)实施企业兼并,推进战略联盟,尝试海外并购
应该通过企业之间的兼并与重组,提高企业规模与综合实力。通过国家的政策引导与支持,鼓励大型央企强强联合,组建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综合服务能力,提高集团企业的资金实力,打造真正的跨国企业。各专攻型中小企业,应组建专业型集团企业,作为工程分包商为我国龙头企业的总承包提供配套服务,避免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恶性竞争的内耗局面。
篇2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建筑业 驱动模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和所有跨国公司一样,国际建筑承包商也正在推行全球化战略,突破传统国际分工的产业边界和国家边界,将建筑服务延伸到价值链的所有增值环节。处于价值链高端环节的世界主导承包商为进一步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通过跨国承揽工程项目、跨国并购和全球采购等一系列全球化活动在世界范围拓展市场。面对全球经济的这一深刻变化,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跨界外包和海外直接投资等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研究全球经济的思路不得不作相应的改变,因为仅仅从宏观上用贸易投资数据已经不能清晰地解释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理。全球分包网络的形成和海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经造成世界经济一系列新的经济结构,Gereffi等人称之为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并用这一理论来研究解释这一新的全球经济现象。全球价值链理论为研究当前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开展、利益的分配以及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经济的全球化并在其中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
一、中间驱动模式分析
本文选择与研究目标密切相关的5个指标来对国际建筑业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模式类型进行分析,这些指标是:动力根源、核心能力、主要产业联系、环节分离形式、主导产业结构。下面分别从这5个方面对建筑业全球价值链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指标之一:动力根源
建筑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往往起支柱作用,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强的拉动性,对国民经济中其他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由于建筑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市场己经成为一个买方市场。作为买方的业主对建筑业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希望建筑产品的成本逐步降低、建筑产品的质量逐步提高、建筑产品满足多元化的需求。这些要求将促进建筑业和建筑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同时驱动建筑业全球价值链的整合。
因此,从建筑业价值链的原始驱动力来判断,该行业价值链是由产业资本驱动的,因为所有国际工程项目都是由力图推动经济发展、建造自主工业东道国政府或其他组织的产业资本投资建设的,这具有明显的生产者驱动特征。
当建筑工程价值链历经原始驱动以后,工程进入发包、承包和分包阶段,各分包商和供应商通过招标、投标的采购活动纷纷嵌入到由总承包商带动的价值链条中,这里面起驱动作用的毫无疑问是从产业资本分离出来的商业资本。这里的流通领域就是以总承包商为枢纽的贯穿招投标活动的整个采购过程,在该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各企业的职能资本,专门从事工程产品服务的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这里的产品指的是建筑构筑物,而服务包括了咨询、项目管理以及金融服务。由此看来,以工程项目为纽带的全球价值链具备采购者驱动的相关特征。
因此,从动力根源指标的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建筑业全球价值链同时具备生产和采购者驱动特征。
指标之二:核心能力
从建筑行业的发展来看,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组织的生产、研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态良好,将使国家各产业部门的生产、研发能力快速提升。建筑行业对经济发展的依赖性特别大,其生产能力随国家经济的发展而提升,同时生产能力所代表的国家竞争的比较优势容易发挥作用。从产业核心能力角度可以看出建筑业价值链具备生产者驱动特征。
核心能力对应采购者驱动的指标,指的是设计能力和市场营销的能力。设计能力在建筑全球价值链中的驱动作用是显然的。当前风行全球工程承包领域的EPC总承包模式,即是以设计为龙头的价值链垂直整合总承包驱动模式。2006年国际市场电力建筑行业设计公司全球排名第一的Black & Veatch 公司,其提供的主要的综合服务项目之一就是Design-Build/EPC总承包模式。
就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建筑承包商而言,其市场营销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承包商的市场营销体现在品牌建设、区域市场的选择、进入相关行业的选择以及投标报价等多个方面。建筑业全球价值链中的治理者,即国际承包商,凭借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对国际工程实行总承包模式建设,承包商的竞争策略是通过市场营销分析而确定的,如成本领先策略、延伸服务策略、区域市场选择策略以及联盟策略等等。
因此,从核心能力指标来分析,建筑产业全球价值链兼具生产者和采购者驱动的特点。
指标之三:主要产业联系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环境中,建筑业全球价值链上的所有活动环节始终贯穿了投资和贸易两条主线。从主要产业联系分析可以得到建筑业全球价值链同时具有生产者驱动和采购者驱动的鲜明特征。
从动力根源的分析可以看到,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其原始动力源于产业资本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时由于国际带资承包的兴起,各承包商的经济活动都增添了投资的色彩,因此投资是国际建筑业的一个主要的产业联系。
由于国际投资是国际建筑产业的一个主要的产业联系,而国际贸易是因国际投资驱动的,相应的,国际贸易也就成为国际建筑业一个主要的产业联系。根据贸易总协定(GATS)关于部门分类,将建筑业的大部分业务归为贸易范畴。每年225家国际建筑承包商营业额均在1000亿美元以上,2005年国际建筑市场的营业额达到1894.1亿美元。国际建筑承包贸易流向复杂,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并存在一定模式,从时间序列分析有三种模式(如图1所示)。
内圈,过去国际建筑承包的贸易流向模式,主要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同时也从发展中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尚无明显的建筑服务贸易能力。
中圈,现行国际建筑承包商的贸易流向模式,此时不发达国家已开始有建筑服务的贸易能力,但主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既向发展中国家又向不发达国家提供建筑贸易服务。作为发展中国家,继续向不发达国家提供建筑贸易,同时也开始向发达国家提供建筑贸易。不过,这时候主要流向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外圈,未来建筑承包贸易流向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从不发达国家开始流向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流量增多,最后达到三个世界国家建筑贸易基本平衡。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处于建筑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的企业在国际建筑投资和贸易的驱动下纷纷嵌入建筑业全球价值链当中。2010年,预计全球每年将有2000―3000亿美元的国际工程发包额。
从主要产业联系指标可以看出,建筑业全球价值链同时鲜明地呈现出生产者驱动和采购者驱动价值链的特点。
指标之四:环节分离形式
该指标对应的生产者驱动所体现的是海外直接投资的功能。一般来说,建筑承包商是建筑市场卖方的主体,主要以投标的形式承揽工程项目,获得建设管理的业务市场,因此从传统的角度看,其不具备投资的功能。
随着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筑市场逐渐形成买方市场的格局。在国际项目招标活动中,业主对承包方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工程的发包方,越来越关注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和实力,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评价承包商的融资的能力,即承包商带资承包的实力。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催生了建筑承包商的投资、融资功能,而且该功能从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承包商国际竞争取胜的必要条件之一,据专家初步估算,带资承包项目约占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65%。为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由建设总承包模式演变出多种具备投资、融资功能的承包模式,如国际流行的BOT (Build-Operate-Transfer)、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以及PFI (Private-Finance-Initiation),这些建设模式都具备很强的海外直接投资功能。
我国承包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逐渐在培育自身的海外投资功能。2006年5月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以BOT方式承揽了老挝南立1-2水电站工程(100MW),这是该公司在境外以BOT方式承揽的第一个工程项目。显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建筑承包商正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由此催生了建筑承包商的海外投资功能。
采购者驱动价值链的环节分离形式体现在工程项目外包网络方面。
外包是作为采购者驱动价值链的最大的特征,所有的采购活动都是通过业务外包来实现的。从国际建筑业的主流总承包建设模式来看,分包(外包)活动更是普遍存在,国际承包商将其核心能力以外的业务分包给其他专业承包商以及劳务分包商,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总包、分包的长期合作,培育一批庞大的分包商队伍,形成广阔的外包网络合作渠道。在分包过程中的采购活动包括了设计全球招标采购、设备全球招标采购以及施工单位的招标采购等等。因此,建筑业全球价值链具备采购者驱动的外包网络的特点。
从环节分离形式来判断,建筑业全球价值链也同时具备两种驱动特征。
指标之五:主导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结构包括生产者驱动的垂直一体化和采购者驱动的水平一体化两种形式。国际建筑产业结构主要从其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的组合形式来判断,全球化背景下,出于降低产业链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减少管理界面、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增强学习效应等方面的考虑,建筑承包商普遍倾向于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垂直一体化的整合,这符合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专业企业的逻辑联系。这样就导致了国际建筑市场以总承包为主的垂直一体化整合的承包模式。同时,在国际建筑市场也存在水平一体化的价值链整合形式,比如在国际投标活动中被许多国际承包商所采用的联合体投标模式就体现了水平一体化整合形式。但是,总体来看,国际建筑行业价值链在水平一体化整合之后,即联合体投标中标后,仍然通过垂直一体化的整合来具体开展工程的分包建设和管理。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国际建筑业的主导产业结构是属于垂直与水平一体化的混合类型,但更倾向于垂直一体化的产业结构,因此,从该指标判断该产业全球价值链侧重于生产者驱动模式。
综合以上建筑业全球价值链驱动因素5个指标的分析,国际建筑工程产业链应该是兼具生产者驱动和采购者驱动两种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是介于生产和采购驱动之间的中间混合驱动模式,而且更偏向采购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如图2所示。
不同驱动类型的价值链条有着不同的游戏规则,虽然建筑业全球价值链的驱动类型属于中间驱动类型,但是在不同阶段往往是某一种驱动占主导,而另一种驱动起着辅助作用,因此准确理解价值链一定阶段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准确把握该驱动类型下价值链条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产业资本为原动力的阶段,价值链条上各环节的活动应该更加强调建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建筑产品的不断更新以及通过产业的垂直一体化来强化项目管理和学习效应;而以商业资本为原动力阶段的全球价值链条则要强调市场营销、拓展合作渠道,采取延伸服务以及联盟等策略,将施工环节分离,同时加强信息等软环境的建设。
由此看来,如果全球经济背景下产业参与的是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那么以增强核心技术能力为中心的策略是合乎全球竞争规则的正确路径;同样,那些参与采购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就更应强调销售渠道的扩展,以获取范围经济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晰建筑业全球价值链驱动模式的类型,对那些正在或即将“走出去”参与全球价值链实现国际化升级的不同规模的承包商,依据价值链驱动类型的分析而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战略战术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本研究是国家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5-R1-0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1(48):37~70.
Gereffi, G.,Humphrey, J.,Sturgeon, T.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Chains: An Analytic Framework.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3(1):335~337.
Dicken, P., Kelly, P. Olds, K, and Yeung, H. W.-C. Chains and Networks, Territories and Scales: Toward a Relation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Global Economy.Global Networks,2001,1(2):410~419.
Kaplinsky R. Globalisation and Unequalisation: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Value Chain Analysis.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 37(2):21.
Feenstra,R. International of Trade and Di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8,12(4):111~112.
篇3
关键词:工程造价;问题;承包;选择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150-01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但建设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造价失控现象,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和“钓鱼工程”、“烂尾楼”工程仍然存在,这些严重影响了国家建设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开展有效造价管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控制项目投资不超过批准的造价限额,更在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因此,在我国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大搞建设的关键时刻,做好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合理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重点研究基于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主要特点
①在总承包合同环境下,业主将规定范围内的工程项目实施任务委托总承包企业负责,设计和施工的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总承包商必须有很强的技术和管理综合能力,能协调自己内部及分包商之间的关系,业主的组织和协调任务量少。②总承包的费用包括工程成本和承包商的经营利润等。在签订总承包合同时尚缺乏详细计算依据的情况下,通常只能参照类似已完成工程做估算包干,或者采用实际成本加比率酬金等方式,保障承包商合法利益的结算和支付方案。③当采用实际工程成本加比率酬金作为合同计价方式时,由于工程管理费等间接成本是根据直接费的一定比例计取,因此对于设计与施工捆绑在一起承包的情况,不利于设计过程追求最优化方案或挖潜力的努力,这也是实行工程总承包的主要弊端。④对业主而言,实行工程总成包有利于选择综合能力强的承包商。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设计的质量、工程材料、设备选用的规格标准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⑤实行建设工程总承包必须健全法律法规,承包商的综合服务和质量经营、信誉经营,以获得业主的信任为前提。同时还必须推行建设监理制,由社会监理单位为业主提供总包式下建设项目目的服务。
2常用的造价承包形式及其利弊
国内常用的造价承包形式有以下4种:
①固定总价承包。这种承包方式一般适用于工程规模小,工期短,技术简单,并由承包商承担全部风险,合同管理简单易行。②固定分项单价承包。承包单位只承担价格费用的风险,不承担工程量计量差异的风险。③固定基本单价,调整工、料差价承包。承包商按中标的各分项工程基本单价、间接费率、利润率固定承包,但合同工期内如发生劳务、材料、施工机械的市场价格变化(不含工程定额的调整变化)可调整相应差价。④实际成本结算承包。发包单位自行承担全部风险,承包单位缺乏必要的风险压力和责任约束。
上述四种工程造价承包方式,应从有利建立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招标承包制健康规范发展以及维护承发包双方正当利益等几方面考虑分析其应用条件与利弊。
首先,固定总价与固定分项单价这两种承包方式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承包商承担工程实施中可能发生的所有价格风险。它们仅适用于工程小、工期短或市场价格较平稳情况下的工程造价承包。对于那些规模大、工期长、技术复杂的工程,其不可预见因素多,工期内容在实施中往往发生较多变更,加之我国尚处在市场发育和价格改革时期,建设物资市场价格的远期变化趋势和幅度难以预测,因此承包商对之既无法把握风险和定量报价,也难以实行固定承包。其关键是在现有环境下,风险包干值无法核定。其次,要大力推广使用固定基本单价,调整工、料差价这一造价承包方式。合同价格条款中既含有依据工程施工中发生意外情况,经监理工程师签证认可而支付给承包商的“暂定金”和“记日工”;也包括了随市场人工、施工机具、材料价格变化的权威指数,调整工程合同价格的约定。即由发包单位承担上述内容所带来的风险。当然,其中各分项工程的基本单价、利润率、管理费率是固定不变的,即该部分内容的风险由承包方分担。这种对工程承发包双方的利益、责任和风险给予明确划分,是符合工程施工的特点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故受到国际承发包市场的普遍认同,而被世界银行推荐为合同示范条款。为了积极靠拢国际惯例,公正维护工程承发包双方的正当利益,应大力推广运用这种承包方式。再次,按实际成本结算的造价承包方式来源于过去“敞口花钱,实报实销”的投资管理方式,应当逐步限制和淘汰。这种管理方式是造成工程承发包市场混乱无序、施工企业缺少生机活力、投资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除了抢险救灾等特殊工程之外,应当限制使用这一承包方式。
3实行适应承发包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目前的工程定额、价格费用,还是以指令性价格的形式制定颁发的,这与招标竞争的市场环境不相适应:一是施工企业投标时,需按统一定额价格报价,以致难以真正结合企业实力、市场风险以及工程情况进行浮动风险报价。其承包价格也必然缺乏风险承受能力,一旦发生预料之外的任何价格、费用变动,便会难以承受,而不得不要求按实调整;二是工程定额、价格以指令性的计划价格颁发、管理,对施工企业来说,据此调整合同价格也成了理所当然,一旦遇到工程定额修订改版,就会重新编制施工图预算,重新核定合同承包价格。因而,这也是造成许多发包单位把招标承包制看成是一种名义形式的原因之一。
篇4
在不可再生能源日趋枯竭、国际间对于战略性能源争夺愈加激烈的语境下,孟加拉国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待开发储备已经吸引了大批国际企业与多国政府的目光。作为最早在孟加拉从事能源工程承包业务的中国企业,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在孟加拉国能源工程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对其未来能源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理解,深感对于孟加拉国而言,加强国际合作是其克服自身薄弱的技术经济条件、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更多参与到孟加拉能源产业的开发与建设中去,也是我国企业实现“走出去”的良好机会,
孟加拉煤炭开发历史
19世纪末期,一位英国地质学家预言孟加拉湾北部地下含有丰富的煤炭储量;一个世纪后,瓦德尔・阿穆斯特朗在如今的巴拉普库里亚煤田发现了煤;大约10年后,由中机公司承包的巴拉普库里亚煤矿在2005年正式投产。从发现煤炭储藏到实现正式产煤,孟加拉国用了100年左右的时间。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机公司就着手论证在孟巴矿在水体下实现井工开发、长壁工作面机械化开采的可行性。作为EPC(设计采购施工)承包商,中机公司以贷款融资方式与孟加拉天然气公司(孟加拉天然气集团公司)合作,成功建设了巴拉普库里亚煤矿。作为孟加拉煤炭开采业的探索性工程,这个项目在缺乏相关水文地质条件信息的情况下从始至终历经了许多困难。然而,在两国政府及孟加拉天然气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建设最终圆满完成。这是一座年产1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也是孟加拉国的第一座煤矿。截至到目前,这座煤矿已经安全产煤290万吨。此外,中机公司还与孟加拉电力发展局合作建设了一座装机容量250兆瓦的坑口电站,标志着孟加拉正式进入了以自产煤发电的新时期。截止到目前,电站共发电48亿千瓦时。
这两个项目的开发、建设和成功运营,构建了孟加拉国煤炭工业基础和燃煤电力工业体系,极大地改善了西北部区域的电力供应,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就业,保障了社会稳定。
调整能源结构刻不容缓
孟加拉国的资源条件是多气、贫油、煤炭相对丰富。目前的能源结构是以天然气为主,进口石油。并形成了燃气电站为主要支柱的电力工业体系。
但据有关资料表明,孟加拉国的已探明的天然气资源储量正在逐步下降,新增探明储量不足。这已经影响到能源稳定供应,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因而寻求新的能源资源、调整能源结构的挑战对于孟加拉国而言已经日益严峻紧迫。
截至目前,在孟加拉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已累计发现煤田13处,其中正在勘探中的5个主要煤田,合计探明储量达33亿吨,约占全球煤炭总探明储量的0,4%。资料表明,孟加拉国的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可以作为天然气的替代或补充能源,加强开发与利用。孟加拉国的煤炭,多属于低变质程度的高挥发分、高发热量优质烟煤,其用途主要为动力、发电、民用、煤化工。
因此,煤炭已经必然的、历史性的要作为国家能源结构的主角,逐步登台。当然,孟加拉国还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等许多待开发的新能源。由于技术成熟度、投资大以及相对成本较高等原因,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必然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因此,孟加拉人面前现实的选择将是加快煤炭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形成天然气和煤炭二元能源结构,以满足其日益快速上涨的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国际合作是双赢之路
安全风险、环境影响以及需要精细的的管理是煤矿产业的主要特点,对于孟加拉国而言尤其如此。而加强国际合作将是解决孟加拉建立本国的煤炭工业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不二法门。20年来,孟加拉国政府把“开放和合作”作为基本政策,在天然气、煤炭、电力、运输等诸多基础行业,都有许多成功的范例。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从无到有、从初步到成熟,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属于地下开采类的煤炭工业更是如此。借鉴我国经济腾飞的经验,通过国际合作、引进设备和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快捷方式。而孟巴矿的现实也证明:通过国际合作,孟加拉国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了资金和技术上的不足,成功建立了自己的煤炭工业基础,并且跨越了煤炭工业初级阶段,一步进入了现代综合机械化采煤高级阶段,产生了良好的投资效益、企业和社会效益。
结合近年来国际煤炭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孟加拉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可以分析出其煤炭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路径:
一、借鉴国际经验,加快煤炭立法,指导煤炭开发、建设与生产。在有关法律批准前,为缓解其国家电力急需形势,宜批准2~3个煤矿和电站项目先行开发;
二、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完善勘探权、采矿权、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环境保护、地面沉陷补偿等有关法律和条例、程序,并制定有关优惠鼓励政策;
三、宜适时组建煤炭工业生产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统筹煤炭工业发展:
四、尽快编制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矿区总体规划和勘探计划。由于孟加拉国煤炭赋存多为独立小型矿区,总资源量有限,应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长期稳定供应、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分阶段开发,适度控制开发规模和建设顺序:
五、为了实现“和谐发展、环境友好”的目标,应吸取外国煤炭工业和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走“洁净煤、煤化工”之路。煤炭主要用途宜规定为主要提供燃煤发电、煤制化肥,探索和控制发展煤化工、煤制气、煤制油等工业项目,减少其它初级用途对环境的污染;
篇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建设工程发包、承包方式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目前在国内核电建设领域,工程建设实施方式也由原来的业主直接发包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本文对中核集团福清核电项目建设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安全监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经验与良好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对ECP总包模式下的安全监理工作中各相关方后续需要规范和探索的几项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EPC总承包 安全监理工作
1 EPC总承包的特点
“EPC”是“Engineer,Procure,Construct”头字母缩写。EPC 总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包括设计、工程材料和设备采购以及工程施工,直至最后竣工的全过程。这种建设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1 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工作全部委托给一家工程总承包商承担,总承包商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造价全面负责。
1.2 总承包商可以把部分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分包给分承包商承担,分包合同由总承包商与分承包商之间签订。
1.3 分承包商对工程项目承担的义务,通过总承包商对业主负责。
1.4 业主对工程总承包项目进行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协调和控制,对具体实施工作介入较少。
1.5 业主按合同规定支付合同价款,承包商按合同规定完成工程;最终合同双方按合同规定验收和结算。
2 福清核电施工现场各方的安全管理接口关系
福清核电项目由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进行工程总承包,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在福清核电现场设置了现场部。在安全管理方面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由中国核电工程公司现场部全面负责。福清核电业主各处室根据职能对总包单位管理方面进行业务指导。例如业主工程处、保卫处分别与总包现场部安全管理部接口并对现场工业安全和消防保卫管理进行总体目标控制。现场施工单位直接与总部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施工单位和业主没有合同关系。对施工单位的管理由总承包单位现场部直接负责,业主不行使直接管理权。福清核电建设工程的监理单位是北京四达贝克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在福清核电项目的工程委托监理合同中规定监理单位协助总包方做好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并参与现场的安全管理。
3 福清核电建设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安全监理工作开展及良好实践
在福清核电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北京四达贝克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福清核电项目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要求,并结合福清核电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特点,积极主动的开展各项安全监理工作,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3.1 制定并完善监理部HSE管理体系文件
项目监理部组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编制了《安全监理规划》、《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及安全程序,完善了安全监理体系文件。
3.2 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配合合格人员
福清核电项目监理部设总监1名,对项目监理部安全监理工作全面负责。项目监理质量安全部在总监的领导和其他质控部门协助下开展具体的安全监理工作。质量安全部设1名安全副主任,7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满足当前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工作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3.3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按照安全监理法律法规及管理程序要求,项目监理部组织对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中的安全保证措施进行审查,对不符合建设工程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强制性要求的方案,及时提出了监理审查意见。通过对方案的审查,很好的实现了安全管理预控的目的,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3.4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建立了项目监理部领导带班安全巡查制度
(2)持续推进“人人管安全”的理念--- 人人都是安全员
(3)专职安全监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开展各项安全检查
3.5 积极开展高风险作业项目管理
安全管理的重点是高风险作业项目管理。项目监理部根据当前各机组的施工进度及施工特点,结合当前工程及管理的实际情况,重点开展了塔吊(群塔)作业、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工程、重大设备吊装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首先通过对方案的严格审查,来进行安全预控。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情况采取现场巡查、抽查或旁站监督的形式对施工风险做全面的控制。
3.6 项目监理部建立HSE周例会制度
监理部定期组织召开现场HSE安全周例会,并参加HSE月例会和季度例会,通过例会对当前一段时间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通报,并进行趋势分析,要求责任单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范问题的重复发生。
4.北京四达贝克斯福清核电项目监理部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创新与探索活动
4.1 加强塔吊安全管理,针对塔吊安装作业开启质量计划进行选点控制
本着对工程负责的态度,落实安全监理责任,为了降低塔吊安全风险,监理部在塔吊基础制作时就要求施工单位提前编制并开启质量计划,监理部安排土建专业工程师对基础制作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关键点进行跟踪控制。经过工程实践证明监理部通过对塔吊基础制作的质量控制,提高了塔吊的安全运行系数,为保证塔吊的长期安全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降低了塔吊运行安全风险。
4.2 在土建隐蔽工程办理内部会签手续时增加了安全会签项,对混凝土浇筑安全作业条件进行有效控制
众所周知,由于土建单位作业人员整体素质及作业环境因素影响,土建施工风险相比安装施工安全风险要大很多。为了加强对土建混凝土浇筑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在福清核电项目监理部内部开展了质量安全一体化控制活动。土建质控工程师在进行现场隐蔽验收时,安全人员对现场安全状态进行确认,现场没有问题时安全和质控人员就签字放行,如果现场存在安全问题,安全人员将拒绝签字,并将安全问题通知质控和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并要求进行整改。整改验证后,安全人员签字放行。
4.3 加强施工工机具和施工设备管理
机械伤害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重大风险之一。小型设备及工机具问题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大型设备问题可能会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为了降低施工设备安全监理风险,监理部组织专业安全监理工程师编制了大型施工设备准入管理制度,要求施工单位大型施工设备入场作业或现场安装前必须把设备制造合格证、设备安全档案资料向监理部进行报审批准,经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才能入场使用或者现场安装,特种设备还要经过第三方检验合格发证后才允许现场使用。对于小型工机具和一般设备监理部要求施工单位每季度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内部强制检定,对于有缺陷的设备进行维修或者报废,对于检查合格的设备进行状态标识,张贴季度检验合格标签(每个季度颜色不同)。监理部通过对现场设备机具的管理降低了机械伤害事故的风险。
4.4 对高风险作业项目进行安全计划选点控制
福清核电现场为了加强对高风险作业项目管理,要求各施工单位提前一周上报高风险作业项目清单,由监理部安全工程师和总包单位安全工程师联合对上报的高风险作业清单项目进行选点,对选点的项目,要求施工单位按照施工过程作业风险情况设置关键控制点,形成高风险作业安全控制计划表,监理部和总包方安全工程师对安全控制计划表中的关键点进行联合选点。现场施工时,监理和总包方安全工程师现场对所选的安全控制点条件进行现场检查验证,如果满足条件同意继续施工,如果不能满足安全作业条件将要求施工单位停止施工进行整改,直到满足条件后才能放行施工。通过对高风险作业项目开启安全计划的控制,提高了对高风险作业项目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5通过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技术创新来保证安全
安全不是口号,安全必须要通过技术措施的落实来保证。合理科学的技术措施是保证安全、保证质量、促进进度、降低费用的重要手段。福清现场始终注重加强技术管理技术创新来保证和促进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项目监理部购买了品茗工具软件,监理工程师在进行方案审查时,可以运用工具软件对方案中的设计计算内容进行验证验算。从而从根本上和技术上保证了作业的安全。实现方案预控的目的。
福清核电施工现场塔吊林立,群吊作业。为了保证群吊作业安全,防止发生塔吊碰撞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在现场塔吊上安装了防碰撞感应报警器,并与监控室的电脑联网,实现远程可视化监控。有效保证了塔吊防碰撞作业安全。
5.EPC工程总包模式下安全监理工作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5.1 安全监理人员合理配置问题
核电现场施工片多面广,各种安全风险并存,安全管理压力大。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内业资料形成、安全会议、安全检查、安全活动、编制各种安全汇报材料、总结报告等内业工作较多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大特点。不管是现场安全工作还是安全内业工作,组织保证和人员保证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流动等多种原因,安全监理人员在实际配置中往往不足,导致各项安全监理工作比较吃紧。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对安全越来越重视,安全管理逐步推行标准化,安全管理工作精细化。根据以往核电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和目前各方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求,个人觉得安全监理工作人员基本配置应该按照一个机组两个人(这只是进行工业安全活动监理的人员配置标准,如果监理还要负责现场文明施工管理、交通保卫消防、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和安全标准化管理等工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安全监理人员),BOP子项及临建区域需要配置两个人,而且按照《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建市【2006】248号文中第四条(二)款规定要指定专人负责监理内业资料的整理、分类及立卷归档。所以安全内业整理需要配置一名专职人员。对于安全管理人员经验问题,新人最好不要超过一半。
5.2 总包模式下安全监理工作的定位及安全监理责任范围问题
在目前国家现行的安全监理相关法律规范中,还没有针对总包模式下监理应该承担的安全监理责任进行界定,现有的法规都是针对大监理、大业主模式下的安全监理责任,但是现行法律规范对EPC总包方的安全责任也不很明确。所以目前在EPC总包模式下的安全监理工作是在法律规范的边缘上摸索前进。所以国家应该针对EPC工程总包模式下各方(特别是对业主、总包、监理方)的安全责任、安全管理范围需要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研究界定,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责任清晰明确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针对EPC工程总包模式下的安全监理责任问题,结合在福清核电项目安全监理过程的工作经验谈几点看法:
(1)应该明确监理为谁服务、对谁负责的问题。
按照常规的大监理模式,监理是与业主签订委托监理服务合同,监理为业主服务、对业主负责。国家法律法规对EPC模式下监理合同的签订也没有明确规定,这可能导致实际执行过程中合同的签订形式比较复杂,也导致各方的责任及关系比较复杂。所以针对EPC工程总包模式下的监理及相关方合同签订及各方责任需要国家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目前,实际执行过程中,在EPC总包模式下监理合同的签订就有几种组合方式。第一种,监理和业主签订合同,在业主的授权下,监理对总包方进行管理,监理对业主负责;第二种,监理和总包方签订合同,监理在总包方授权下对参建单位进行管理,监理对总包负责,监理和业主没有直接的合同和业务关系;第三种,业主和监理签订合同,但是业主授权总包对监理进行管理。目前,福清核电项目采用的就是第三种模式,这种模式各方关系相对比较复杂。在这种模式下,个人认为首要的工作是要界定清楚各方的权利义务及接口关系;各方的关系除了合同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上游程序、文件等对各方的权利义务和工作范围、工作接口进行明确和规定。
(2)需要明确EPC工程总包模式下安全监理责任范围。
对于安全监理工作,有人可能会说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要求开展,或者说安全监理工作要符合法律规范要求。但是,目前我们国家对工程总包模式下的安全监理规定还是空白,现有的规定的对大监理模式下的规定。如果硬拿大监理安全监理责任来套EPC模式下的小监理工作是不合理的,有的地方甚至行不通。由于模式的变化,监理职能和业务范围也发生了变化。EPC总包模式下,监理业务在合同和上游文件程序的授权也根据工程管理需要而进行重新确定,不再是传统的大监理模式下的三管两控一协调。同时,EPC模式下监理资源的配置、管控手段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多。个人觉得在EPC模式下安全监理责任可以依托或参照大监理模式下的安全监理责任,结合小监理的资源配置和合同授权,承担EPC总包模式下小监理能力范围内的责任。如大监理模式下方案审查、现场巡查、停工等责任由总部模式下的小监理来承担都是可行的。但是如现场交通管理、保卫管理、动火消防管理等业务和责任就不宜由监理来承担,因为监理在交通管理和保卫管理方面没有相应组织和人员、资源保证。如果这些工作需要有监理来承担,就需要从合同和上游文件上进行授权,并给监理进行相应的组织和资源配置,否则职责将无法落实。个人认为,在目前法律法规规范管理空白的条件下,EPC总包模式下的安全监理责任,必须通过合同、上游程序、文件等形式进行明确和授权,但是不能简单描述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而应该结合小监理模式的资源配置情况授权其相应的、能够管控的、能够承担得起的责任。个人觉得这样的责任确定才是科学的、合理的、负责任的。否则,不恰当的责任确定将导致责任不能落实,责任承担不起,反而加大了安全管理风险。
5.3 监理部安全专项费用落实问题
为了落实安全监理职责,监理部按照法律法规及上级单位要求积极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并进行各种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安全活动策划、安全检查、评价、安全标准化建设,安全考评奖励等,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安全资金的支持。国家规范对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及使用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工程管理单位、监理等工程咨询服务单位安全费用的提取及使用没有规定。所以监理单位在各项目部开展各种安全活动时,往往缺少资金支持,往往影响各种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个人建议在签订委托监理合同时,可以参照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及使用要求在合同中进行明确,以便解决监理部在后期管理中的安全专项费用使用问题。也希望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范以明确相关内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国际金融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