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给声乐课的评价及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集体课;中职学生
随着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许多农村地区也开办了幼儿园,于是学前教育专业成为较为热门的一门专业,声乐集体课就是许多中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下设立的,主要注重幼师声乐素养的培养,对中职院校来说,在专业学习人数不断增多,师资力量紧缺的现状下,声乐集体课的设立是有助于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
一、声乐集体课概述
在我国扩招的国家政策下,开办了许多中职院校,这些中职院校以培养能够参与工作第一线的职业人才为目标,在学前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前景下,这些中职院校也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由于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人口较多,能够教授的老师又出现短缺,在这种现状下,学前教育中原本一对一声乐教学不能实现,因此,出现了一对多这种集体声乐课程,在课程中通过老师对乐理知识的讲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在以一对多集体授课为主的声乐课程中,也要求老师根据特殊情况穿插一对一、分组课等多种形式。
二、中职院校开设声乐集体课的重要性
在学前教育的专业中,声乐课程的设置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培养出的幼儿教师要面对的是具有活泼好动、喜欢玩耍的幼儿,对他们而言,声乐教育能够很好的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也能够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体会,但是面对学前教育中师资力量短缺和学生不断增加的矛盾现象,在中职院校开设声乐集体课是极为有必要的,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具有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教育机构,它所培养出的人才要直接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而声乐作为我们生活和新课程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教师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声乐集体课要求对培养出的声乐人才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对于声乐要具有演唱的能力,二是要在声乐基础知识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具备为别人讲解的能力,并且能够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
2、有利于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把握
声乐集体课能够对全部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在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学毕业后就进入中职院校的,他们没有进行过高中教育,因此相对来说,他们的基础能力水平较弱,在之前他们也没有对声乐进行过深入系统的学习,他们作为初学者,声乐知识对他们来说相对比较陌生,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集体课程的设立,让老师利用各种新媒体和课堂教育进行有关声乐的基础知识教育,这种对基础知识的教育也有利于学生在后期的声乐专业学习和应用。
3、有利于相关教学进度的完成
声乐集体课的设立是以一对多的讲授方式进行实施的,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安排和教学任务的设立,声乐集体课能够在增加讲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学生学习时间,声乐专业的学生在中职院校进行学习的时间总体来说较短,集体课的开设就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力增加学习的内容、增强学习效率,也有利于专业知识中相关教学进度的完成。
4、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声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能力的学习,声乐本身也具有愉悦性和乐趣性,许多学生都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发现很多天生具有好嗓音、好乐感的学生,老师根据他们不同特征进行不同指导,让他们发挥特长,让学生在集体课上放松心情、锻炼胆量进行表演,通过声乐集体课程的充分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对乐理知识枯燥感的体验。
5、有利于加快相关师资力量培养
中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会直接进入岗位,通过声乐集体课的开设,通过理、乐、曲、谱、舞蹈等不同内容的集体授课,让学生在整体上对声乐有整体理解和宏观把握,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不断关注重视、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社会背景下,社会上对声乐有关的艺术人才产生了很大需求,在中职院校开设声乐集体课能够加快有关艺术人才及教师的培养,缓解社会压力,提高与声乐有关师资力量的培养。
三、如何给中职学生上好声乐集体课
针对上述所说的中职院校开设声乐集体课的重要性,中职学院及老师应该怎样做使声乐集体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如何在最大效率上给中职学生进行声乐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热爱的兴趣基础上增强学习效率是每个中职院校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做提出建议。
1、要依据学生特点注重选曲
中职院校一般对学生设立的是三年制的课程,面对声乐不同专业的学生,老师应该学会在教授中按学生特点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乐曲进行讲授,例如面对中职院校中幼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毕业后就会走上幼师岗位,面对的是年龄小的幼儿,针对这一专业,老师在教授过程中选择的乐曲应以儿歌为主,教授他们一些简单、欢快、节奏性强的乐曲。
2、要端正学生态度提高兴趣
学生在对声乐集体课的学习过程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白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应用于实践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应对乐理知识的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态度,教师也应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用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不同乐曲表达的感情和呈现出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从心底产生兴趣。
3、要进行正确讲授提升效率
声乐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面对中职院校的学生,老师要对他们提供正确的音乐知识和发音方式,最先让学生对乐曲知识有对错的辨别认识,通过基础能力培养上的模仿提高学习效果,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对学习的认识态度也不够准确,老师也应通过集体教学外对个别人进行适时的单独指导,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
4、要合理评价注重讨论反馈
声乐知识作为一门技术课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老师要进行多种方式的考察,注重实践能力的考察,以便于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岗位中真正发挥所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对学生每一阶段的把握进行及时讨论,并利用集体课堂进行讨论,加以鼓励,让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能够增加兴趣,对老师反馈的内容做出反应,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开课讲授中,教师作为教授和参与的主体,要根据学生在难易度适中的选曲基础上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要正确的对概念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及时评价,在这几种原则的相互结合作用下,以少的师资力量达到最大化的学生声乐素质培养,为我国幼师队伍培养优秀的具有声乐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秦丹.声乐集体课教学实验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2).
[2]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3]李莉.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声乐集体课教学之我见[J].时代文学,2012,(6).
[4]赵玲.以多元智能理论拓展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J].音乐探索,2012,(3).
篇2
【关键词】声乐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076—01
声乐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性、实践性、操作的主观性及不直观性,因材施教对于声乐教学无异于一条生命线,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天、每一节声乐课,甚至每节课的上半节和下半节,学生的反应都很难准确预知,必须根据学生每时每刻的变化进行不同的教学,教师使用什么方法、选什么样的练声曲、选什么样的作品、对施教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等都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整。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声乐教学要同时面对几十上百的学生,因材施教的实施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探索职业学校声乐教学因材施教方法和模式,成为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研究人士,尤其是教师十分关注的事情。
一 全面、准确地识“材”,客观、系统地梳“材”,确立因材施教的落脚点
首先,从资质角度分析,学生对音乐有兴趣有热情,但缺乏对学习音乐及音乐技能的规律和困难的基本认识。他们对接受职业教育和就业方向目标清晰,年轻,接受能力强,对自己的音乐能力有较“低调”的认识,一般不会过于好高骛远,学习会比较努力,但是,作为学习音乐的人才,他们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如文化及综合素质偏低,声乐基础知识及对声乐的认识几乎为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相关音乐知识和音乐能力(如乐理、钢琴、视唱、音乐欣赏和艺术综合修养)偏低或完全缺乏等。面对这样的学生,必须要充分考虑施教的“材”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才”,即培养目标。以音乐教育和表演艺术(音乐方向)专业为例,主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歌唱和音乐教育技能,为小学、幼儿园、青少年宫、地方剧团或企事业单位提供合格的教师,成为有一定音乐特长的文艺人才。遵循高职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必须与歌唱实践同步进行。
其次,职业学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也是必须要全面认知的“材”。三年学制,对于声乐教学显然是很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声乐教学很特殊,它可以有大方向的教学计划或规划,但因为声乐教学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过程千变万化,不宜对教学过程做具体的实施性计划。人们常说“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声音”,这句话很形象地道出人的声音差异性;加上学生的领悟力、文化素养、音乐素养、气质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千变万化的教学问题面前,准确地判断学生的优缺点,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当今职业学校声乐教学的课型,一年级多为合班教学,一般为10~20个人一个班,亦可以5~6人一组实施小组教学。二三年级时班型逐渐缩小,三年级多会采取针对个别学得好的学生进行小课教学。在课时分配上,以10人两节课连上为例,90分钟加上课间时间,分配到每个学生的时间只有10分钟。包括给学生练声、听学生唱、找出问题,讲解原因,布置新的任务,10分钟显然是捉襟见肘的。
最后,在教学内容上,10人有10种状况,就算按学生的能力或嗓音条件就近分成4个小组,一次课要对至少4首不同的作品进行指导是很难做到的。教师常常在午间和下午放学后还在给学生上课。
二 教学元素的内容适应于“材”、分解适度于“材”,确保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练声及演唱一定量的声乐作品,理解科学的发声原理,掌握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质量地演唱一定难度的声乐作品,对声乐作品有一定量的掌握和积累;培养相应的社会应用能力,科学发声和歌唱的能力,科学、客观的声乐鉴赏、审美和评价能力;一定的声乐和音乐表演及指导能力;熟练的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自弹自唱能力;声乐自学能力;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授课形式有两种:第一是合班课。用于声乐理论教学及最基本的声乐发声实践教学。比如,认识歌唱器官和它们在歌唱中的功用、歌唱的发声原理与特点等。歌唱的任何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都需要经历“自然不自然自然”的过程。因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一个星期就能掌握,有的学生也许一年也不能学到“皮毛”。因此,在合班课里不适宜对学生要求过高,只需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或掌握得较好的学生的示范有一定程度的认可,掌握所讲授的概念和原则,教学目标就达到了。比如,讲吸气的位置,学生能从理论上知道气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吸到什么样的位置就够了,至于学生能否做到,不宜做过高要求。第二是大课。大课一般用于初级声乐教学,以10~15人为宜。建议教师按学生的声乐基础程度、嗓音条件和特点分成3~5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给声乐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提出了新的难题。只有做有心人,全盘考虑学生的需求、人才的需求,遵循声乐技能训练的规律,“因材施教”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课堂里才能得到较好的体现。
三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几年来从事声乐教学实践的总结。其实,每一位声乐教师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给学生制订学习方法,因材施教。应善于用客观的思维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断接受新观点、新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掌握好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谭天静:欣赏,我觉得就是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或者参与实践和表现;鉴赏,除了这些以外,还应该分层次地体验,感受音乐的文化内涵,去鉴别它。鉴赏是能够对音乐真正地理解和判断,能够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培养一种综合素质。
吴斌:讲得很好。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因为高中是鉴赏课。鉴赏课和欣赏课两个概念大家要清晰,应该说两者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就像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叫“唱歌”教学,而在高中教育阶段叫“歌唱”教学。大家看到这些名称的改变,其内涵和方法也是必须改变的。唱歌课和歌唱课肯定不一样,唱歌课是我们昨天一直讨论的“唱会歌、唱好歌”,而歌唱课则是解决“会唱歌”的问题、解决发声技巧的问题、解决不同声部的问题,是以知识技能为主要的学习内容。所以,鉴赏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同欣赏课应该有所不同。刚才谭老师说了两个很关键的词,一个叫做“鉴别”,一个叫做“判断”,那就是说跟欣赏课是不同的。“欣赏”是怀着一种美好的心情去品味、去体验,或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感受;“鉴赏”是比较与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来评价、来判断,这就得有一点理性方面的鉴赏、鉴别。大家可以按这样的思路来考虑与评价这节高中鉴赏课。
金亚文:吴老师把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定位讲得很清楚,这有利于我们按照一个具体的标准来评价今天上午的三堂高中课。
高中音乐课标中,课程目标的第二个维度――“过程与方法”同义务教育阶段有了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在体验、探究、合作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比较”。顺着这样的思路,我想谭老师这节课的第一个亮点,就是她大量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比如她在鉴赏《信天游》时,先是放了一个男声演唱的、无伴奏的、速度较慢的《赶牲灵》,接下来又放了一个女声演唱的《赶牲灵》。声音不一样了,速度也变了,前一个是无伴奏的,后一个是有伴奏的,这些要素的变化就把表现这个作品的两种不同风格、情绪、情境、意境体现出来了。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能很快就悟到了《赶牲灵》的特点,悟到了《信天游》的特点,这是这节课一个突出的亮点。第二点,谭老师和刘宏伟老师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很注意“唱”。虽然是节鉴赏课,但不是被动的聆听。老师的讲解不是很多,而是始终强调学生的参与。这节课因为鉴赏的是声乐作品,所以谭老师总是在唱,并引导学生不断地用歌声来体验什么是“信天游”,什么是“赶牲灵”。老师们可能都感觉到了,通过演唱参与的方法,使这首《赶牲灵》打动和调动了学生,学生们都很投入,特别是最后上来唱的那个男生,尽管有些音唱得不是很准,但是他的歌声基本上把握住了“信天游”的特点,把握住了陕北民歌的地域风格。可以说,谭老师采用的方法给高中鉴赏课教学提供了一个思路,就是怎样理解“课标”实施建议中的“以聆听为主”的原则,应该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听,要参与式的聆听,特别是在声乐作品的鉴赏中,这应是一个较好的提示。第三点,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区别就是音乐的深度、广度有所不同,它体现在对音乐作品,特别是文化层面的理解,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今天谭老师注意了这个问题,不是在浅层次上引导学生用歌声唱一唱,她还注意了在音乐文化层面,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这是符合高中音乐课的课程性质和理念的。我们从她提出的问题和学生的回答中能够充分感受到这一点。
有个问题提出来,供谭老师及各位老师参考。作为“信天游”,其特点除了谭老师介绍的那些外,我觉得还有个结构上的特点应该给予强调,就是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了“信天游”非常鲜明的特征。谭老师只是在《蓝花花》中提到了,而在其他作品中没有提及,我认为这点应该反复强调和加深。而且,作为“信天游”的一种发展,《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什么有那么多句?这在结构上要进一步点一点,强调一下,这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信天游”,可能就会更好一点。
曹 理:我对今天几节课都有一种很深的感情。首先,我觉得谭天静老师这节鉴赏课上得非常好,特别是她在歌唱中、在聆听中去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她最后列了一个表,包括节奏、旋律、调式、结构,而这些都不是她先期讲述的,而是在演唱中、聆听中,由学生自主地挖掘出来的,这体现了高中学生自主地学习和带有个性化学习的特点。第二,她开门见山,直接用歌声来感染学生,然后一层层剖析,从地域、方言、音乐、风格等方面理解“信天游”,在学唱中品味、比较、升华、评价,我觉得这非常具有高中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学生自己评价说“我们音量不够,我们要再亮一些”,为什么要亮?因为离得特别远。这些内容完全靠自主学习,我觉得在这点上是值得借鉴的。她在音乐的引导、挖掘上,能够在学生心里打上很深的烙印,学生会有一种自主的、自觉地去升华音乐的感情,这就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层次较高的一种追求。
也提一点意见,就是在老师发现学生能够自主、自信地唱,但又唱得不太好的时候,不应“对付”过去,我觉得这是个遗憾。学生试唱得靠老师帮助,他凭着感情能唱出来,如果唱错时稍微给他指导两句练练,一下就水到渠成了,大家就会有一种满足感。
吴斌:高中课跟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的不同在于学习内容的确定。就“信天游”这个学习内容来说应该是合理的,这节课把“信天游”的主要音乐特点都介绍了,传授的知识是没有问题的。在高中阶段,我们是把风格的体验作为主要的学习目标,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作为主要内容。今天我们看的三堂课,如果归结起来,都是对音乐风格的体验,应该说,风格的体验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三堂课:亚洲音乐的风格,巴罗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信天游的风格和陕北民歌的风格等内容的确定都是合理的。
谭老师这节课,好在对“信天游”的基本风格都把握住了,这堂课大量的“信天游”材料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了烙印,目标的确定也很合理。但在方法上我想同谭老师交流一下,鉴赏是要发展人的听觉的敏锐感受与感知,以及听辨、比较、判断等能力,因此在鉴赏教学上是以听为主的,通过听来判断,通过听来鉴别。当然我同意也要靠实践,但审美体验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听觉的识别、听觉的联想、听觉的记忆能力,有理解地听,才叫鉴赏。所以我认为,谭老师课上唱的部分似乎有点多了。包括“印度音乐”一课也存在这个问题,就是对鉴赏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确定还应该斟酌,正如刚才金老师讲的,在方法上没有体现鉴赏课的显著特征。
篇4
关键词:武汉音乐学院;上课;采风;学术活动;生活经历
中图分类号:J6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3.04.034
作者简介:方 石(1954~),男,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协理事、湖北音协常务副主席、湖北省中青年专家、武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 430077)。
收稿日期:2013-09-20
一
我的人生道路有过四次重要的转折。第一次是初中毕业后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从重庆巫山到湖北公安插队落户,在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次教育的时间不算太长,只有9个月。第二次是被武汉钢铁公司招工,从农村回到城市,在武钢冶炉厂当工人,一干就是7年。第三次就是1977年的冬天,我国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我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考上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即今天的武汉音乐学院,从工厂又回到学校。此时我已23岁,这个岁数应该是正常大学毕业的年龄。虽然上大学晚了四、五年,但我依然感到庆幸。因为这次难得的高考,我有幸成为全国1000多万考生中被录取的40万分之一,有幸成为报考中南音乐专科学校音乐系3000多考生中被录取的36分之一,更重要的,它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个拐点——如果没有它,我想不出我会是谁,我会在哪里,我会到哪里去。由于有了它,我才有了自我,有了现在,有了第四次至今长达31年的音乐经历。
二
记得那年高考,我报了理论作曲与小提琴两个专业。作曲试题包括两部分,一是写歌,歌名为《的扁担》,要求只写旋律不配钢伴,用简谱也可。由于我在工厂写过82首歌曲,故对此毫不费力;二是基础乐理与和声,其中一道题是为12345671配四部和声,有一个指定的K46标记把我给难住了,想来想去始终不知其意,不知道当时究竟是怎样做下来的。小提琴考试我演奏的是《红河山歌》与《新疆之春》,余光中见一位老师不时地摇头,心想没戏了。只到后来才搞明白,这位老师的摇头是他自然的生理反应,并不是在评判。那次高考,所有考生都要考作文,题目是“初见成效的可喜景象”。因为有七年多的工厂生活,故我写起来较为顺畅。文章的结尾,我把纵横交错的铁轨比作一行行乐谱,把满载钢水的火车比做流动的音符,汽笛高歌,唱着喜悦。这种想象或灵感突如其来,毫无准备,其实它仍然是源于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感悟。音乐这一行特别需要灵感,其另一层意思就是特别需要生活。听说那篇作文曾被学校附中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其原因或许是这篇作文将劳动场景与音乐形象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亮点,同时又特别对应音乐门类的考试。无庸置疑,当年的考试难度与今天相比,可谓是小巫见大巫,这是音乐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还想提及的是,当我家乡的的一些朋友祝贺我考上大学,而在看到我的录取通知时,却对“湖北艺术专科学校”表示出一种不肖的感觉,说“专科学校”是什么大学呀,不很实吧(重庆话,意为不怎么样)。当时我不可能去作怎样的介绍,因为自己对学校也知之甚少。现在看来,一个学校的校名的确是一件要事,否则,我们的母校怎会一次一次地更名呢?我想,今天的“武汉音乐学院” 再不会被人轻视,再不会被人更改,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名牌。
三
还记得我们住过的第9栋楼,尽管它现已不存在了。六个同学一间寝室,三张高低床,每人一张书桌,外加公共厕所,大锅炉烧开水,以及一间可能只有一两个自来水龙头的简陋的洗澡房,好像这就是当时学生宿舍的基本状况。回想一下,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却没有谁对生活条件有过什么抱怨,或许压根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在那个年代,能允许考大学、并能考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了,况且有不少同学是来自农村,其生活条件还不如学校呢。我们77级是78年春天入学(这种情况恐怕是史上仅有的一次个例),在快进入夏天时,同学们的棉被棉衣等没有地方置放,于是建议学校腾出一间房来做仓库。我和邹野同学主动提出做仓库保管员,获得校方同意。于是,我俩在堆满同学们的冬季物品等杂物的那间寝室里,置放了一张高低床,他睡上铺,我睡下铺,就这样度过了三年多相对安静一点的时光。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住的标准间,相比之下,已经很特殊了。
四
忘不了好多回第一次。
第一次全班课堂见面,音乐系(当时没有按专业分系,两年后才分为作曲、声乐、管弦、民乐等系)主任梁訢老师说,你们班现在是36位同学,毕业时就不见得还是36了,这是我们学校常见的现象。当时我们都不明其意,也没在意。果不其然,两年后林则忠(小提琴专业)同学去了香港,三年后郑力(声乐专业)同学转到中音郭淑珍门下,印证了梁老师的判断。我不知道其它班会不会也是这样,以后会不会都是这样,虽然这不是什么问题,但也说明了世事难料这样一个道理。
第一次上和声课,副院长谢功成老师与马国华老师同在讲台,足见学校对77级的重视。正式开讲前,谢老师点名让我回答,一个自然大调里有几个大、小三和弦。我从座位上站起,心里有些紧张,对如此简单的问题居然没有答全,就像现在“青歌赛”的一些选手,一到素质测试就发懵。谢老师说了两点,一是以后回答问题可以不用起立;二是上课前要预习教材。他的话让我感到既亲切又严肃,尤其是做好预习对听课的确很有帮助。以后的课由马老师主讲,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说到“互联网”,当时如听天书,现在想来马老师是何等了得。
第一次上复调课,发现廖宝生老师经常用到“美丽”这个关键词。他说,复调的主题一定要美丽,只有主题美丽,答题才可能美丽,越是重复才可能越是美丽。多年以后,我在写《亲爱的中国越来越美丽》一歌时,眼前除了展现祖国日新月异的崭新景象,也不时飘过那个“美丽”的影子和声音。今天,我们都在感受美丽中国,而三十多年前的廖老师就把音乐的“美丽”带到了我们面前。复调课后由赵德义老师接任,他的“面对面、线对线、点对点”的思维与技法同样给了我们许多美的体验。
第一次上曲式课,感觉孟文涛老师讲话温文尔雅,娓娓道来,一点不动声色。似乎没有重点、没有强调、没有起伏,就像一湾湖水,平静而悠然。下课后同学们议论,有的说听课时思想不易集中,有的说好像不得要领,等等。几堂课下来,大家却有了别样的感受。听孟老师讲课,一定要聚精会神,容不得丝毫分心。因为他的每一句话、每一次分析以及每一个论点,看似平淡却充满睿智,轻描淡写之中蕴涵了深刻的理性力量,一不留神你将只会感到遗憾。看来,不断适应老师的个性特点,从而捕捉其闪光的知识,也是作为一名学生必须懂得并掌握的本领之一。有一段时间,彭志敏老师协助孟老师进行个别改题,其理论素养、缜密思维及治学精神也非同一般,不愧为孟先生之弟子。
第一次上民歌课,方妙英老师让同学们解释什么是民歌。在同学们的各种回答后,我说了一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话引来大家一片哄声,这使我莫名其妙。而方老师却对此给予肯定,她说对许多事情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接着方老师又问,《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与之其名的还有什么。见没人回答,我说还有屈原的《楚辞》。也许是我答对了,也许是我与方老师同家门,大家一致选我做民歌课的课代表。我没有推辞,心想,当代表就是多花一点时间为同学们服好务,同时也促使自己首先要学好,何乐而不为呢?事实证明,学好民歌课是很管用的。
第一次上童忠良、陈国权、曾理中和钟信明老师的作曲个别课。一年级上学期,童忠良老师教我作曲。第一堂课他对我说,你按自己的兴趣写,写什么都行,我都可以教。我说就先学写歌吧,他说没问题,歌曲一样可教。他的教学方式让我体会到什么叫“自由作曲”。期末考试我的习作是《放风筝》(不是我后来写的现在作为中国院声乐教材的同名歌曲《放风筝》),成绩还不错,得了90分,为全班最高。后来,我们班的配器课也是童老师讲授,其时,他在和声学、乐律学、数控理论等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并具有前沿意义,他的博学与精深实在让人折服不已。
一年级下学期直到第二学年,均由陈国权老师教我。第一次上课是在陈老师家里,此时他刚得贵子,一边改习作,一边摇摇窝,事业家庭两不误(那个摇篮里的婴儿,就是现在中音作曲系毕业留校任教的陈欣若博士)。在他门下,我写了古筝与大提琴《静夜思》,成绩不理想,只有80分。还写了声乐协奏曲《神女的礼赞》第一乐章,成绩又回到90分。写此作品的动因,一是家乡情结,二是此类体裁的作品少见,三是陈老师认为我的旋律写作已基本过关,所以想以此作品来较为全面地检验和暂时结束我在学校期间的声乐写作。这里很想提及一点,其时,所谓的新潮音乐已渐入我国,同期的中音、上音等学子正热衷于此,而我们却对外面的世界全然不知。显然这是信息不灵和缺乏交流所致,否则,我们的学校的教学与学习成果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样子,当然这是后话。在那期间,曾理中老师代上了几堂课,给我留下亲切、幽默的印象。他曾说,现在条件有限,你们写的东西如不能变成音响,就找木匠打个柜子,把它们锁起来,日后总会有用。今天我想告慰尊敬的曾老师,现在作曲系学生的习作基本不用锁在抽屉里了,能听到自己写的总谱已是轻而易举之事。
第三、四年级,我转到钟信明老师门下。第一次上课就被钟老师的激情与自信所深深感染。授课时,他除了用钢琴弹奏总谱,还常常舞动双手,以指挥的方式与你一起感受、把控作品的张弛起伏和发展趋势。这种方法使我受益匪浅,至今还起作用。在他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交响序曲《鹤归》和交响组曲《舟山渔号》两部毕业作品,成绩为全班最高分90分。临近毕业时,我们77级、78级共十四位同学一起,有幸聆听了郑英烈老师关于《序列音乐写作基础》的专题课。想必这门课是学校临时加进来的,其良苦用心和与时俱进的深意,让我非常感动。郑老师的课为我们开启了一道新的大门,艺术无止境,学习不止境,只有坚持继承创新,才能不断推动音乐的进步与发展。
四年中,作曲系根据同学各自的特点与学习程度的逐次升级,安排、更换不同的老师进行教学指导,这种方式既有针对性,又具拓展性,它打破了传统的门户观念,建立起一种新的师(徒)生关系,这对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学识无疑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相对于一教到底,我更赞同我们作曲系的做法,并希望推广开去。
五
还有一些挥之不去的记忆。
例如三次采风。第一次是78年冬,曾理中与彭志敏老师带领我们77级作曲专业的7名同学赴湖南嘉禾采风。我们背着被子及行李,分散住在农民家里,整整一个月,走村访户,学喝米酒,学唱民歌,用笔记录,最终收集了200余首民歌,以《湖南嘉禾伴嫁歌》为名装订成册。回校后我以此为素材,写了钢琴组曲《嘉禾伴嫁歌》(5首)。第二次是79年秋,我们7名同学随方妙英老师到湖北江陵观摩荆州地区民间文艺汇演,其中对监利县的薅草锣鼓《啰啰咚》印象深刻,方老师还逼着我们连看三遍荆州花鼓戏《站花墙》。 多年以后,这两种音乐元素都曾运用到我的创作中。第三次是81年夏,为写毕业作品,学校让我们自选采风地点,每人补助100元。我与邹野、宋桥、陈朝汉三名同学结伴,赴浙江舟山群岛。通过当地群艺馆的协助,我们在岛上活动了三天,采集到不少有用的素材。当我们返汉途中到了南京,宋桥同学说发给他的补助还没用完,故提出一定要住有电扇的房间,让我佩服他好会过日子。不过,那时的100元倒真的管用,譬如部队招待所住宿每人一天5角,一餐1角5分,只要稍加节约,100元还真够。今天说起这些,有如天方夜谈。我的毕业作品交响组曲《舟山渔号》自然是源于此次采风。
例如两次会议。一次是1978年8月,中国音协在武汉东湖召开“全国声乐作品创作座谈会”。中国音协主席吕骥、副主席贺绿汀等全国许多老一辈音乐家和著名词曲作家百余人云集武汉。这次会议是粉碎“”后,全国第一个大型音乐学术会议,对我国以后的音乐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借“近水楼台”之便,我有幸旁听了此次会议。部队作曲家生茂老师讲述他创作歌曲《老房东查铺》的经历使我记忆犹新。歌中那句很长的拖腔,既是描写房东手提马灯缓缓查铺的过程,以体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细致如微的关爱之情,同时又破了常规的乐句结构,让人耳目一新。作品将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另一次是1979年10月18日至25日,由文化部主办、湖北艺术学院承办的首次“高等音乐院校和声学学术报告会”。来自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和声学学科的近百余位专家、教授和音乐理论工作者出席会议,会上宣读交流论文论著60余篇(部)。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领域举行的第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对于促进高等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于音乐和声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会议就在学校举办,故我们更有“先得月”之利。亲耳聆听众多老师的宣讲,感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同时,我们也首次接触到本校不少老师的论著论文,如《和声的三大功能网》等等,了解到我校和声学理论的整体水平,让人感到自豪和骄傲。此次报告会是对我们和声课一次难得的补充与扩展。
例如两次讲座。一次是施光南,一次是傅庚辰。施光南是继聂耳之后,第二位被授予“人民音乐家”称号的作曲家,至今还没有第三位“人民音乐家”诞生。施光南老师来我校讲座的时间大约在79年,确切的日子已记不清楚了,但他创作的《你在哪里》、《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及《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当时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永远难忘。他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与创作体验,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他对音乐永不放弃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深深热恋的赤子情怀。他说他在默默无闻时也曾经做过一些好玩的事情。例如他以“阿查都力亚”、“阿热布森”等一些模仿外国人的名字创作了《懒惰的杜尼亚》、《圆舞曲》等三十多首中外民歌,在晚会上演出或在刊物上发表,结果很受欢迎,而自己则在一旁偷着乐。他“骗”过了群众也“骗”过了行家。讲起为何这样做,施光南说,其一,当时自己十分腼腆、怕羞,不喜张扬;其二,觉得好玩,从中感受到某种心灵上的快乐;其三,只有如此,才可能得到较为公允的评价。我没有像他这样去做,但有时出于某种原因,也用过好几个笔名,把自己藏了起来。傅庚辰老师当时为八一电影制片厂专职作曲家,二十多年创作了数十部影视音乐和数百首歌曲,后来他成为总政歌舞团团长、军艺院长、第六、第七届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老师与方妙英老师是沈阳音院的同学,或许因为这层关系,故邀他来我校讲座,其时应为前次讲座不久。也许普通人对傅庚辰的名字不太熟悉,但只要说出《雷锋,我们的战友》、《地道战》、《的话儿记心上》、《闪闪的红星》、《红星照我去战斗》及《映山红》等歌名,就无人不晓了。傅老师讲起自己的创作,更多的是讲到他怎样体验生活。例如写电影《雷锋》,他就去“雷锋班”当战士,写电影《地道战》,他就去钻地道,每部作品的背后都有许多故事。他认为好的作品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的体会,只有生活到了,情感也就对了。傅老师介绍,电影《雷锋》起初的主题歌为《高岩之松》,突出了雷锋高、大、全的形象。经过大量的采访、切身的体验以及反复的推敲,终于从捕捉到其伟大又平凡的主题形象,这就是《雷锋,我们的战友》。傅老师的创作态度极其认真,对每一部影片,他都仔细钻研资料,根据影片发生的地区,寻找该地区的音乐素材,然后加以提炼整合,最终完成自己的创作,使其既富有民族风格与地方色彩,又有作者个性特点,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大家风范。电影《地道战》中,那段由板胡主奏、揪人心魄、极具紧张感的音乐旋律就是一个经典的范例,想必它常常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傅老师的创作故事,给了我许多启迪。最近,他针对三十多年我国交响乐作品乏力的现象,提出交响音乐民族化、民族音乐科学化、现代技法中国化的观点,体现出他对促进我国音乐事业发展孜孜不倦的思考与追求。
六
与以上的回忆不同,毕业前夕,准确地说是1982年1月16日,我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挨家挨户尽可能找到教过我们的老师,请他们赐言寄语,至今我还对此做法感到有些得意。每每翻开阅读,总有新的感慨。这也是一种回忆,一种看得见的回忆。我想摘录部分与大家分享,按签写先后为序。
谢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方石同学毕业留念。
王义平:艺术品都需要情操,不炫耀、不争名、不争利,这是走向艺术的必要的第一步。与方石同学共勉。
钟信明:以毕生的精力献给崇高的音乐事业,为维护艺术的纯洁性而斗争!方石同学留念。
童忠良:让我们共同为祖国的音乐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方石同学留念。
方妙英:努力虚心向民族民间音乐学习,为发展我国民族音乐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曾理中: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努力工作。写与方石同学共勉。
廖宝生:为祖国的音乐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方石同学毕业纪念。
孟文涛:音乐是人类文化结晶之一,要为人类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方石同学毕业留念。
韩备初:为提高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而努力奋斗!
陈 威:伟大的中华民族,蕴藏着无穷无尽的音乐遗产和艺术精神,我们这一代人,要为开拓社会主义的、中国气派的、富有创造性的音乐而献出自己的一生。与方石同学共勉。
刘正维:没有创造,不成为艺术;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是不会有前途的。与方石同志共勉。祝毕业展翅,鹏程万里。
赵德义:唯知奋飞!与方石同学共勉。
周 畅:艺无止境,要去登山;学无穷底,要去挖井。方石同学留念。
谢玫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方石同学毕业留念。
陈国权:一位音乐教育家说过:“从艺术院校毕业,好比是给人们端上一碗白面条,需要到社会生活中、音乐实践中添上各种各样的美味的作料,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们以享受、欣赏、品味等等”。而调作料比之煮白面条可要艰难。共勉。
七
四年学习中,常常听到大家将作曲系七位老师习惯简称为“谢曾童马廖孟王”,并以他们为荣。就像“竹林七贤”、“扬州八怪”以及“维也纳三杰”和“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那样,永远为人们津津乐道,成为一个经典性的文化符号。不同的是,“谢曾童马廖孟王”只是以姓氏集合,而没作任何修饰与评价。尽管这样,人们却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对前辈大师的尊敬与赞美,感受到武汉音乐学院的优势力量与团队形象,同时还富有特别的亲切感和亲和力。多年以后,我在我的第一张个人专辑的文字介绍里,引申出一个新的称谓集合,即“钟陈赵周晏匡彭”,想以此来衔接对应。我并非妄自杜撰,也非随意拼凑,因为后来的这一代人同样了不起,同样值得我们骄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接力,我们的学校才继续保持着应有的实力与地位。本来我好想趁此机会,再搞一个集合,但有的去,有的走,似乎聚不起来。今天,在“前浪推后浪”的歌声中,在以人为本的共识下,我衷心期待学校出现更多新一代的“谢曾童马廖孟王”和新一代的“钟陈赵周晏匡彭”。当年中音的“四大才子”,不就是你说我说,而成为天下传说了吗?
毫无疑问,六十年校庆,聚八方人气,当成为武汉音乐学院发展的新起点。
My Third Life Turning-1978~1982 in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FANG Shi
篇5
我们不得不说,有梦想为之付出都是值得尊重的,不管他们有多年轻。艺考期间,镜头里的他们大喜大悲,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这也许就是青春该去拥有和经历的吧!对梦想的渴望和追梦的勇气无关结果,所以对于每一个艺考生来说,无论未来如何,他们能做的就是不忘来时的路,看准前方的路,走好脚下的路。
通过对艺考专业一番“地毯式清理”,我们发现选择艺考其实也蛮幸福的――这是一片百花齐放的广阔天地,各种专业包罗万象。大致来说,艺考专业可分为“童子功”型和“华丽转型”型两大类。第一类譬如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需要考生有长期扎实的“童子功”,这类考生通常从小就尝尽了“人间疾苦”――再冷的天也要练琴,再枯燥也得对着鸡蛋画画,哪怕脚上有伤也得坚持练舞……好在熬出头之后的风光也是相当令人艳羡的。
而“华丽转型”型的专业则是半路出家亦可艳惊四座,比如有些同学从上高中起就参加一些像播音主持这样的培训班,如果天赋尚佳,所学专业突出,再加上文化课成绩不错,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这样的名校也是有可能的。这类专业更多偏向于应用实践类,譬如广播电视艺术类、戏剧影视艺术类等,它们区别于美术、声乐、舞蹈等专业需要长期积累,与考生平日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关系紧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类专业,各大高校有不同的录取政策,主要是专业技能的加试,例如画面组合、影视作品评析、命题演讲、综合素质及方案策划等。艺考看重的不仅是考生现阶段学习某专业的能力,还有未来从事这一专业的潜力。
此外,近年来艺术类管理专业也成为报考热点,尤其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个新鲜名词吸引了大量考生。而不同院校专业特色各异,如戏剧学院的制片管理侧重于影视方面,美术学院的管理学院侧重于艺术品鉴赏与管理等,在报考前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意向。
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除了后天的培养外,一个合格的艺术家更需要有敏锐独到的视角和艺术抽象思维。如果你确定自已有一定的艺术天赋,喜欢观察身边的事物,心中有很多东西需要表达并且善于用艺术的形状表达,那么你可以考虑艺术深造。但如果你只是拿艺考作为高考的“退路”,就算顺利通过艺考,你接下来的大学时光以及之后的从业之路可能也会走得很苦很累。所以,在近几年百花齐放、热力不减的艺考面前,我们首先要理智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艺考,然后慎重选择,冷静应考。
音乐篇:心随音动,展现别样青春
艺考是一条看着就无比光鲜的路,但个中艰辛只有走过才能体会。当我们走出练功房,走上艺考的道路时,你是否已准备充分,是否有足够的信心赢得考官们的认可呢?
音乐类艺考一般分为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两大类,而各个高校的招生要求也不一样,像钢琴专业考生除了主项钢琴会考外,有的还会考试唱、乐理、声乐等,所以考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有选择地填报。进了考场,不管你是弹琴还是唱歌,中途一定不能断,哪怕是忘谱、忘词了,编都要编下去。因为上考场以后,考官除了看考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外,临场发挥也会影响考生的成绩。考试一般只需七八分钟就能出结果,临场的心理素质很关键,考生在备考时要多加训练,考试时才能发挥出理想的水平。
备考要点
心态:有些考生属于“人来疯”,人越多考试发挥得越好,而有的考生平时练习得很好,但面对考官一紧张反而发挥失常了。所以,保持好心态很重要,上考场不要想太多,把平常练习时的最好状态展现在考官面前就可以了。
曲目的选择:参加音乐艺考,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选对曲目。对于基本功较差的考生来说,想要完全屏蔽自己不擅长的技巧很难,只能在考试中尽量不暴露自己更多的缺点。对于只是不擅长某些高难度技巧的考生,在考试曲目的选择上不选需要展现这些技巧的曲目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曲目对于自己来说要能够胜任,那些感觉非常吃力的技术性乐曲应该慎选。同时,不要选择过于大众化的曲目,考官会审美疲劳,也不要选择太长的曲子,尽量选择能够快速打动考官的乐曲。
事先合伴奏:凡参加声乐专业考试的考生,考试当天可自行携带钢琴伴奏人员进考场参加考试,但不可用音响制品作伴奏。而对于事先没有合过伴奏的考生而言,不仅要熟悉演唱曲目的旋律,对钢琴伴奏曲也应该做到心中有谱,最好在考试之前与伴奏配合好。如果没有自带钢琴伴奏,在考试开始前也可与现场伴奏老师商量好演唱的快慢。
临场发挥:在面对考官时尽量保持笑容,要有礼貌,考生的整体形象也是很重要的。考官可能会在考生弹完之后,问一些你对这首曲子怎么理解或是为什么会报考我们学校之类的问题,这就需要考生提前对所报院校有所了解,组织好语言。
身体状况:由于艺考的时间多为冬季,天气变化较大,参加声乐演唱及乐器演奏的考生需注意预防感冒,注意休息,加强嗓子和手部的保护,以免影响嗓音和器乐的演奏效果。
舞蹈篇:绽放在足尖上的艺术
通过艺考,进入心仪的大学深造,实现舞蹈梦,这是万千舞者的追求。而选择哪个舞蹈专业来提升与磨炼自己,这是每个舞蹈生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舞蹈总是用最苛刻的方法考验着每一个怀揣舞蹈梦的学子:压腿、踢腿、软开度、腹背肌、腰腿功……日复一日、没完没了的枯燥训练,这就是舞蹈表演专业的特点。相对于其他舞蹈类专业,舞蹈表演专业在训练和表演上的要求更加严格,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表演功底和浓厚的情感,这样才能通过舞蹈表达出动态的人的精神世界,创造出剧情所需要的舞台环境和氛围。在台上跳舞,你跳的不是自己,而是各种不同的人物角色,无论是表演集体舞还是个人舞,都是为了塑造不同民族性格和不同人物气质的舞蹈形象。
而舞蹈编导专业的魅力在于它能让舞者释放天性,开发舞者的想象力,把一种不可言语的渴望和追求挥洒自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要求除了具有一般舞蹈生的吃苦耐劳外,还应有不同于他人的创造性思维和较强的审美感,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寻找和发现舞蹈里缺乏和未被开发的东西,进而提炼和完善独具特色的队形、画面、语汇等,使创作的作品真正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
备考要点
音乐:最好把考试曲目剪辑好单独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方便考场老师播放。选择能让人跟着节奏走的乐曲,让考官也产生共鸣。总之,考生所选音乐一定要有利于全面展示个人特长和技能。
服装:准备练功服(最好是吊带,统一一种布料),所有的头绳、发夹最好都是黑色,考试装扮尽量显得干净、精神。
个人技巧:通常考试技巧主要有跳、转、翻三大类,注意三者的衔接连贯。另外,如果现场老师说每类做一项动作就可以了,而你擅长转,那就把转的项目做完,不要因为现场的要求而紧张,从而影响发挥。
美术篇:七彩画板上的比拼与较量
虽然高校艺术类专业有很多种,但美术类专业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相关老师建议,美术类考生在备考阶段要加强基本功训练,作画时需表现自身感受,考前考生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练习画画,可以多读画,多欣赏名人作品,这样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培养起考生的审美意识。
考试时,考生要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绘画中。作画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不要自作聪明,比如有的考试题目只要求你画苹果,你就不要再添个猕猴桃,否则有作弊之嫌。美术生考试时很容易受周围考生的影响,要是发现旁边考生问题出得比较多,别急着笑话别人,先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存在。如果身边碰巧遇到高手,也别被打乱节奏,该怎么画就怎么画。考试是最好的练习方式,美术生报考的学校很多都在十所以上,考生要争取做到越考越有信心,而不是顺手后内心越来越膨胀自满,那样就会适得其反。
从近几年一些艺术院校的招生情况看,考生文化课的竞争逐年加大,文化课成绩低并不容易过关,因此在考前冲刺阶段,考生对文化课的复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备考要点
在美术艺考中,考试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一张素描、一张色彩和一张速写画。那么,在考场上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笔下的速写、素描、色彩画在众多的画作中脱颖而出,博得考官们的一致好评呢?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专家们的小妙招吧。
素描:认真感悟静物
考生在素描方面易出现的问题包括不能准确、深入地体会静物或模特,画面难以很好地体现空间关系、虚实关系和体积关系,太注重画面的表面效果等。对此考生应扎实练习基本功,作画时不要急于下笔,先仔细地观察、琢磨、感悟静物,研究物体的形体结构,不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色彩:不要忽视造型
考生在色彩方面的问题多在处理色彩时忽略造型,有些画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色彩关系或是没有体现主次关系和空间关系等。所以考生要熟练掌握色彩写生的基本技巧,理解和明确色彩的基本原理,利用色彩纯度对比、明度对比、色彩对比,增强作品在色彩因素上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不要忽略造型。
速写:注重细节处理
速写方面,考生的一般问题是简单地勾勒轮廓而忽视对细节的处理,尽管是速写,也要保证作品耐看。考生在作画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对于细节要格外注意,如人物的手、脚等部位的处理,不能过于概念化、欠生动,应该使这些细节部分充满质感。
影视艺术篇:光影胶片见证多彩艺术人生
电视上所呈现的一部部精彩的影视作品都是由一个个团队共同创作完成的,这些团队里除了有大家熟悉的演员、导演,还有编剧、摄像师、灯光师、收音师、后期制作等多个幕后工种。因此,艺考中的影视艺术类专业也是五花八门,这为怀揣着影视梦的学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或许你天生就不是个好演员,但当编剧、导演或许还能成大器,而这种曲线影视路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出路。
戏剧影视文学:培养编剧的基地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话剧,只有演员和导演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出色的剧本才是关键。事实证明,好电影不一定要大制作,好剧本也会让电影魅力无限。
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就是培养编剧的基地。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广阔的知识面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创作好剧本的基础。该专业几乎涵盖中文系的所有课程,又有艺术类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要进行电影和电视剧本、文学剧本的改编及创作。而一个好的剧本除了具备传统的文学因素,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引人入胜的故事等,还要考虑演出的可行性及拍摄出来的效果。
备考要点
大多综合性大学针对该专业并不组织艺考,如果你要考中戏、上戏等专业院校则必须通过艺考。而不同院校艺考的侧重内容也不同,比如北京电影学院就侧重电影知识、影评技巧,而中戏、上戏可能更侧重纯文学和戏剧理论,所以考试前你要有针对性地准备。但总体来说,文学常识肯定要背,影评和叙事类散文肯定要会写,剧本创作要有新意,在面试中则要注意和考官的沟通交流,灵活应答,真诚表达。
影视表演:打造属于你的明星梦
影视表演已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专业,受到很多家长和考生的青睐,但考生对其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又了解多少呢?有不少考生抱着试一下的侥幸心理参加考试,没有认真准备考试所需要的作品,朗诵时照本宣科,形体表演也是糊弄几个动作草草了事,小品表演时缩手缩脚、唯唯诺诺,这些都无法表现出你对表演的认真和热情。表演和其他专业艺考不同,一进考场,考官的“目试”就已经开始了,考生的一切表现都已进入考官的视线,所以考生的态度如何将影响到考官对其的评价。
正如演员刘烨所说,一个人在考试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足够去当一个演员;其次要争取对这个行当有一些了解,这样你才能面对以后会出现的很多问题;最后就是要有应付困难的心理准备,中国有那么多演员,能被大家记住的毕竟只是少数。
备考要点
首先,面试时不要以打扮上的奇、异、怪来突出自己,获取考官的注意,也不要把不良的习气和粗俗的举止言语带到考场上来,要表现出自然有礼、落落大方;其次,避免瞟台、声音太小、态度冷漠、注意力分散,考试过程中要用心选择站位,背对考官会影响到自己表现;最后,切忌过于表现自己,很多时候真诚自然的表演胜过“风情万种”。
导演系:电影电视节目的总指挥
也许你从小就是班干部,具有掌控全局的协调能力,又恰好对影视抱有热情,那么导演专业恰好符合你的特点。影视圈里,导演是各类电影电视节目的总指挥,好的导演是整个节目的核心,而有才华的导演也是各大影视媒体、电视台的争抢对象,而全面的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是优秀导演的两个支撑点。
备考要点
通常导演系艺考有三试,初试(笔试)所覆盖的知识面广,考生平时要夯实基础,多关注著名导演、艺人的专访报道以及新片的消息,对一些经典电影进行深入的研究;复试(面试)时会有自选材料朗诵、集体情景小品和评委提问,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朗诵所自选的内容最好和电影有关,小品表演时切记不要抢戏,要注重和其他考生的配合,回答提问时要自信,语言要流畅,逻辑要合理,思维要缜密;在三试中,命题故事的构思要有新意,表述要清楚。影视片段分析是三试里最要求专业知识的考试,评委会提出很多关于电影常识和与摄影知识息息相关的问题,没有基础的考生基本上无从答起,问题讨论是一个考查考生综合知识的测试,考生需在日常生活中多做积累。
摄影摄像技术:很酷很文艺
在校园里你常常会看到一群很酷的学生,他们扛着摄像机在校园里东走西窜地拍片,用镜头将艺术梦想延续,影像画面就是他们诠释眼中世界的方式,斯皮尔伯格、张艺谋、奥利弗・斯通等都出身摄影专业。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美术基础和摄影技术,该专业的毕业生几乎不会被外行“抢饭碗”,因为他们今后走的是技术型路线,他们的岗位可没那么容易被替代。
备考要点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由于自身的特点,需要考生具有美术、摄影等方面的功底,这是一个长期准备的过程,临阵磨枪是不可取的。一般前两次考试都是笔试,复试的命题辩论需要考生平时多练习看图编故事的能力,编出的故事要让别人一听就感觉好像近在眼前,非常有画面感才能符合要求,同时,很好的文学写作功底会让你在考试中更有优势。在最后的面试环节中,考生可以展示自己的美术、摄影、文学作品或做现场才艺展示。考官会从不同的角度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而考生要在交谈中让考官更多地了解你的潜力和创造力。
播音主持篇:不光要“有形有声”,更要有内涵
近几年,电视上俊男靓女主播们的无限风光显然给广播电视艺术类专业的大红大紫点燃了一把火,包括广播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制作、播音主持在内的专业已成为艺考最大的热门。其中,播音主持专业在近几年的关注度和受欢迎度居高不下,考生间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
那么,你真的了解播音主持这个专业吗?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就能成为人见人爱的电视节目播音员了吗?如果你这样认为,那显然是大错特错了。虽然标准的普通话和流畅自如的语言表达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最重要的硬件,但更为重要的软件――临场应变能力才是这个行当里最无敌的杀手锏,这种能力需要从业人员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知识结构。
播音主持专业作为艺考中的热门专业,对于考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考核考生的嗓音、形体、悟性等先天因素,对于考生的普通话、文学修养、临场反应等也有严格要求。考生在艺考中要做到真情流露,自我调适,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听众,让听众的情绪跟着大家走。从总体上来讲,播音主持专业要求考生既要身形俱佳,又要德才兼备。
备考要点
保持端庄大方的外形气质
整体来说,播音主持并不是光靠脸蛋吃饭的行业,但考生的外在形象是否良好、五官是否端正、仪态气质是否落落大方、衣着是否得体,仍然是能否通过考试的重要因素。无论你的形象是青春活力型、阳光幽默型,还是成熟老练型、神秘内敛型,艺考中的你都要切忌奇装异服和夸张的打扮。专家建议那些平时衣着喜欢大胆前卫、浓妆艳抹的考生应改变穿着习惯,在穿衣打扮的风格上应以端庄大方为宜,男生应该把头发梳理整齐,皮鞋擦干净,女生可以化淡雅的职业妆,穿着不宜过于臃肿或妖艳,佩带的饰品也不宜过于繁琐。总之,考生应给主考老师留下一个自然、大方、干练的印象。
练就扎实的嘴上功夫
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是普通话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所以拥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考生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考生在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声、韵、调准确到位,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个别发音不准的字词在主考老师指出和示范后能立即纠正。
不过,要想达到播音主持的标准,能说一口规范的普通话还不够,考生的音质是否明亮悦耳、圆润动听,吐字发音是否清晰可辨、表达是否具备感染力也是主考老师的重要评判依据。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会让自己的朗读、朗诵、评述、主持都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感、言之有序、言之有色、言之有味,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德才兼备,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篇6
关键词:抽样调查 音乐学习 兴趣取向 学习效果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及其研究是高等音乐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教育方针,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教育质量,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准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音乐教育状况进行抽样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81份,有效问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级实验班392班学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级406班学生完成。这次的教育调查立足客观现实,目的在于提供高一年级学生在音乐喜爱程度、音乐类别取向、音乐风格取向、乐器喜爱取向、音乐接触途径、音乐特长等维度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评价(课堂喜爱程度、音乐趣味活动、课堂气氛)、学习评价(音乐学习难点、识谱能力、歌唱学习方法、课堂内容取向、音乐学习感受、音乐学习收获)、教师评价(教师喜爱程度、教师优点)等视角了解课堂音乐学习的效果,以便帮助音乐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为营造理想的音乐课堂氛围积累宝贵的经验。本文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力图做到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
一、调查研究准备工作
(一)文献收集
随着“以人为本”重要指导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逐渐落实,衍生并且发展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教育指导思想。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世界各国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眼光和领悟,同时也创造性地开发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学校音乐教育尤其是围绕学校音乐人才培养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突出成就。纵观前人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1.从课程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2.从师资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3.从教学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4从学习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5.从管理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6.从招生角度谈学校音乐人才培养。
总结前人成果和经验,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有关学生音乐学习方面的研究更是为本文的诞生做出了向标性的指导。例如: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曹理先生等人撰写的《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的第三部分“学习心理篇”,不仅从理论上详述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音乐技能学习、音乐创作学习、音乐表演学习、音乐欣赏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性建议,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实用的方法论。
另外,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的师生、各级中小学的众多教育工作者也针对学生音乐学习这一问题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与调查。例如:载于《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一书中的论文《高中生音乐学习兴趣倾向的调查研究》是由浙江省龙游中学的一名一级音乐教师撰写的,这篇文章主要从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学习器乐演奏的兴趣、学习音乐创作(主要歌曲创作)的兴趣、学习戏剧影视等综合艺术的兴趣、学习电脑音乐及音乐制作知识的兴趣、学习舞蹈表演的兴趣、对音乐欣赏学习的兴趣等七个角度进行挖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说服力。
尽管硕果累累,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根深蒂固的“疑难杂症”亟待解决。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音乐学习目标的模糊。
2.学校音乐学习态度的轻视。
3.学校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之间的脱节。
4.学生课堂音乐学习效率低下。
5.学校音乐评价机制的疏漏。
基于以上理论认识,本文将在问卷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详细的对高中学生音乐学习状况进行剖析及思考,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解决问题。
(二)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基于笔者于2010年4月对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实施的音乐学习调查问卷而作,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生较之以小学生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解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所以在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音乐教师陈向中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高中版本的调查问卷,以适应高中学生的答卷思路及方式。
本问卷力图最大限度地获取学生音乐学习的相关信息,争取通过最短小的篇幅和最善巧的提问方式得到同学们最真实、最有效的答案。所以,问卷经过了多次修改才最终定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本问卷更多的是站在学习兴趣的角度来实施调查的,在今后的调查中还可以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等视角来观察音乐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效。
此次音乐学习调查问卷主要包括4大板块,即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课堂评价、学习评价和教师评价四部分。依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的指导理念,本问卷立足于学生角度来评价音乐课堂、音乐教学内容以及音乐教师。这是一次尝试和探索,笔者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中逐渐积累,完善成果。
(三)实地调研
笔者于2010年6月在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实习期间,对高一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观摩和互动教学。由于笔者于2004年至2007年就读于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对母校的师生状况较为熟悉,尤其是与高一年级音乐教师陈向中老师和高一年级406班班主任李俊莲老师建立着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此次,在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本人才得以对母校顺利的进行音乐教育调查工作。
本次调查共发放音乐调查问卷81份,有效问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级实验班392班学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级406班学生完成。研究力图通过提供高一年级学生在音乐喜爱程度、音乐类别取向、音乐风格取向、乐器喜爱取向、音乐接触途径、音乐特长等维度的音乐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评价(课堂喜爱程度、音乐趣味活动、课堂气氛)、学习评价(音乐学习难点、识谱能力、歌唱学习方法、课堂内容取向、音乐学习感受、音乐学习收获)、教师评价(教师喜爱程度、教师优点)等视角了解课堂音乐学习的效果。
二、调查结果基本描述及分析
(一)音乐学习兴趣
1.音乐喜爱程度
如图所示,共有47%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22%;44%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9%;仅有9%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2%;不喜欢音乐的学生暂未出现。由此可知,学生们对音乐的态度总体上比较乐观,并且男女比例较为平衡。
2.音乐类别取向
共有9%的学生选择民族民间音乐,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5%;10%的学生选择西洋古典音乐,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4%;43%的学生选择中国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23%,男生占20%;30%的学生选择欧美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6%;8%的学生选择日韩流行音乐,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2%。数据显示,男女音乐类别取向基本均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该图最显著的信号表明:流行音乐在高中学生心目中占有绝对地位。而流行音乐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广大的群众基础呢?这不仅仅是音乐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驱使,更多的是因为流行音乐本身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和广泛传播性。在日常生活中,流行音乐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还是广阔的网络世界,都与流行音乐无法脱离干系。这到底是大众审美的趣味选择还是音乐导向的盲区,甚至误区?学校音乐教育一再呼喊正统音乐、经典音乐、民族音乐,但是仅凭一周一堂音乐课就想把学生们的审美理念说服到民族音乐的阵营,恐怕远远不够!
除流行音乐的传播通道极其畅通以外,其他的诸如民族民间音乐、西洋古典音乐等等都受到了面向大众的局限,是因为西洋古典音乐太高雅而不易欣赏?是因为民族民间音乐太俗气而没有内涵?是因为专业人士喜好独享其乐还是因为专业大师力量有限?是因为音乐教育投入力度不大还是因为音乐信念不够明确?这些疑惑都是小小的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大”问题。
民族民间音乐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呢?大众对于西洋古典音乐及其他世界音乐文化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呢?这不仅要依靠音乐教师的辛勤努力,更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只有在全民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多元音乐文化的平衡发展,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3.音乐风格取向
共有5%的学生喜欢庄严威武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4%;37%的学生喜欢轻快活泼的音乐,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7%;29%的学生喜欢华丽抒情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4%;29%的学生喜欢忧伤感人的音乐,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1%。数据证明:除了选择“庄严威武”的学生男女比例出现失衡(属于正常现象)外,其它选项较为均衡。
学生之所以热衷于“轻松活泼”的音乐,是因为高中学习生活压力过重,并且缺乏活力。所以通过音乐放松身心、缓解不良情绪,并且激活动力。选择“华丽抒情”者与选择“忧伤感人”者持平,高中学生把音乐作为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径,正值青春期阶段,高一学生不仅试图从音乐当中获得快乐,更把音乐作为诉说忧伤、抒发感情的知己。在忙碌的学习生活当中,负面情绪的积压正是通过音乐疏通才得以缓解。也正因为此,人们才更加喜爱音乐。选择“庄严威武”的学生非常少,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不断社会化,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也得以生长,“男儿尚阳刚,女孩尚阴柔”的单一口味转变为变幻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需求。由此可见,在遗传因素、后天环境、主观选择和教育作用四个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能够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
4.乐器喜爱取向
共有32%的学生喜欢中国乐器,其中女生占12%,男生占20%;45%的学生喜欢西洋乐器,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14%;20%的学生喜欢打击乐器,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13%;选择其他的学生占3%,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
在乐器兴趣取向上,出现了男女失衡:男生相比女生而言更偏好中国乐器和打击乐器,女生更偏好西洋乐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一点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是,高一学生总体最喜爱西洋乐器是绝对的。这种兴趣取向是有历史原因的。自从1840年以来,中国处于被欺凌的被动局面,“学习西方”成为中华民族的有力呐喊,所以出现了很多崇洋现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提高,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民族性性等因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处理本土化和多元化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选择打击乐器的学生2/3是男生,1/3是女生,打击乐强烈的律动感是富有生命力的,“玩”打击乐时的帅气魅力也是人人向往的,所以,打击乐永远不会缺少粉丝。
5.音乐接触途径
共有59%的学生通过网络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34%,男生占25%;4%的学生通过广播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3%;33%的学生通过电视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5%;0%的学生通过音乐会接触音乐;4%的学生通过其他方式接触音乐,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
生长在科技时代,学生群体也深受计算机的影响,高达59%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音乐以及各种信息,而传统的电视、广播都退居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被试群体中,没有一个学生听过音乐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直接原因:(1)条件局限:中小城市很少设置有音乐厅等艺术场所。(2)机会稀少:即使在钢琴城等场所偶尔举办音乐会,也比较少有。(3)宣传力度小:只有少数的“圈内人”了解音乐会的举办场所及时间。但是,隐藏在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因为文化氛围不够,是因为思维意识不重视,是因为态度观念不端正,是因为音乐与考试无关、与利益无关、与生存无关……
6.音乐特长
共有21%的学生学习了西洋乐器,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6%;12%的学生学习了中国乐器,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1%的学生学习了声乐,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48%的学生无音乐特长,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33%;18%的学生通过学习了其他音乐特长,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
人们对西洋乐器的学习与对西洋音乐的喜爱程度是成正比的,西洋乐器的奢华高贵足以令人印象深刻,学习西洋乐器所带来的功利性也极其诱人,西洋乐器的学习成本相当昂贵,它不仅是经济基础雄厚的象征,也是文化修养深厚的代表,所以,当今中国社会,学习西洋乐器(以钢琴为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尚。但是,高达48%的学生没有学习丝毫的音乐特长,这是部分地方教育的缺失,由于音乐师资的匮乏、音乐环境的薄弱、音乐美育的轻视等因素造成了这种尴尬局面,使得学生们日后进入社会缺少一种有效的交流途径,缺少一种才华展示的可能性,所以,补上这一课,是早晚的事!因为,社会需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音乐学习效果
1.课堂评价
1.1课堂喜爱程度
共有17%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课,其中女生占11%,男生占6%;42%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课,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22%;高达39%的学生持一般态度,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4%;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占2%。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学生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与对音乐课堂的喜爱程度有较大差异。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是毫无置疑的,但是对音乐课堂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的,甚至出现了负面情绪。这是为什么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枯燥还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落后?是学校管理机制的懈怠还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吃力不讨好?学生们究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收获到哪些真才实学?又或者能够激发出哪些学习的成就感和创新的灵感?这些问题都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予以正视。
1.2趣味活动
共有1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唱歌,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12%;5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欣赏音乐,其中女生占29%,男生占29%;13%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创编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4%;6%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音乐知识,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5%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其他,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3%。
高中音乐课以欣赏音乐为主,所以选择“欣赏音乐”一栏者占有绝对优势,同时,由于歌咏比赛的广泛举办,所以,一些学校会利用音乐课的时间和机会聚集学生学习唱歌,其中一些具有音乐天赋或者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将有机会崭露头角,同时唱歌也是情感得到抒发、情绪得到排解的过程,所以唱歌活动也受到肯定。选择创编表演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内在表现欲,因为创造和表演都是“输出”的过程,是内在修养外化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从中发现乐趣。选择音乐知识的学生更多的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信仰“知识就是力量”,通过掌握音乐知识来了解音乐的门道进而鉴赏音乐是一个更科学有效的方法。选择“其它”的学生抱着强烈的娱乐态度,他们希望通过音乐课得到彻底的放松,通过看电影、听流行音乐来达到心灵的释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心理具有普遍性,在学生们填写的课堂建议中可见一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3课堂气氛
高达83%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快乐轻松的,其中女生占46%,男生占37%;仅有9%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严肃安静的,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4%;仅有8%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热闹沸腾的,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4%;0%的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气氛是紧张压抑的。这一数字值得乐观,因为学生们在音乐课上的身心感受是积极健康的,在紧张高压的高中生活中,音乐课堂不仅从主观上使学生得到了快乐的心情和放松的心态,而且从客观上促进了学生们的工作效率。
2.学习评价
2.1学习难点
共有40%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识谱,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22%;14%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5%;9%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节奏协调,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6%;33%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旋律音准,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14%;4%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难点是其他,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大部分对节奏的协调能力较好,但是仍然处于被动吸收音乐、模仿音乐的重复记忆阶段。怎样流利的识谱、怎样顺畅的将其演唱出来却是一个难题。
2.2识谱能力
共有10%的学生认识五线谱,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6%;31%的学生认识简谱,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4%;29%的学生认识五线谱和简谱,其中女生占24%,男生占5%;30%的学生不识谱,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7%。通过对比可知,高中学生虽然大部分识谱,但是却缺乏流畅性,无法真正达到看谱即唱的境界;高达30%的学生完全不识谱,给今后的音乐发展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2.3歌唱方法
共有13%的学生通过反复歌唱学习唱歌,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9%;24%的学生通过多听多积累的方式学会唱歌,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15%;30%的学生通过寻找词曲特点学习唱歌,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4%;33%的学生唱歌是跟着感觉走,其中女生占21%,男生占12%。如上所述,学生在旋律音准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而且很多学生在歌唱技巧方面不得法,所以,出现了歌唱的从属心态。
2.4课堂内容取向
共有9%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音乐知识,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3%;16%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表演创造,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6%;40%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演唱演奏,其中女生占22%,男生占18%;32%的学生希望课上多欣赏音乐视频,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7%;3%的学生希望课上多学习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2%。由此可知,学生们心目中最钟爱的活动是演唱演奏和欣赏音乐视频。学生们希望通过音乐课收获一门真正的技艺,并且通过音乐课拓宽自身的音乐视野,增加所见所闻。
2.5学习感受
共有69%的学生认为音乐动听优美,其中女生占35%,男生占34%;1%的学生认为音乐易学易记,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25%的学生认为音乐生动有趣,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5%;5%的学生选择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5%。由此可知,高中学生并不认为音乐容易学习,但是却深深被其中的美妙感受所吸引。
2.6学习收获
共有3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快乐轻松,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8%;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丰富知识,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3%;2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提高鉴赏审美能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9%;26%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使人得到情感表达、展现自我的机会,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3%。由此可知,高中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仅保持愉悦的心态,而且从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表达能力。
3.教师评价
3.1教师喜爱程度
共有29%的学生非常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3%;51%的学生比较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20%;20%的学生一般喜欢音乐教师,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10%;选择“不喜欢”者为0%。由此可知,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处与课堂交流比较融洽,这为音乐课堂的顺利进行赢得了良好的基础。
3.2教师优点
共有30%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多才多艺,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0%;25%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知识丰富,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1%;39%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20%;6%的学生认为音乐教师具有其它优点,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
三、调查后的思考及建议
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本质和责任集中体现的集合点。因为高中学生具有最强烈的求知欲,最强烈的好奇心和最强烈的“爱美之心”。面对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严苛要求,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强压机制,怎样真正实现美育教育、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摆在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尊重、重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正确的处理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好奇心,才有可能让孩子们在喜爱音乐的基础上真正融入音乐、读懂音乐,进而掌握音乐学习的能力,培育出高品质的艺术修养。
第二,改善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使其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才能够不断吸引中学生的眼球,使其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第三,增加互动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音乐,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音乐学习的快乐,不仅音乐能力能够得到迅速提高,更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其乐观向上,健康发展。
第四,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观念。音乐学习固然可以放松身心,娱乐大众,但是,音乐之所以作为一门必修课立足于中学课堂,就必然有其突出的价值和意义。音乐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文化。只有音乐无国界,只有音乐最动人。所以,学生自身应该在娱乐身心的同时,想方设法的有所收获,才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获取珍宝,相信这将会成为每一位学生受用一生的财富。
第五,学校建立专业完善的音乐学习评价机制。充分利用音乐教师的才能和优势,使得音乐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成果实现均衡统一,从长远来看,这将为学生的科学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对于每一位身处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问题都是任重而道远的。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才能够灵活的把握好高中的音乐课堂,只有不断的实际调研,沟通互动,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发展音乐教育事业的初衷。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傅利民,翟静雅.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音乐学习兴趣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4]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5]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6]《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音乐艺术;俄罗斯;音乐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特征;艺术教育;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Traditional Traits of Russian Classical Music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sic Cult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GUO Meng
中俄关系几个世纪以来在持续发展着,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开创了两国关系的新纪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异质文化精华的借鉴吸收,已经成为我们现代化发展的必经环节。正如《望周刊》所说,中国人有着“永远的俄罗斯情结”①,正所谓“情动俄罗斯”。俄罗斯文化年的开展,为我们认识、学习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而本次首届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圆满召开,对深入开展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学术研究,促进中俄音乐交流发展,以及增进彼此合作创造了良好契机。
俄罗斯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大国,在世界文明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外国包括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精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直接目标。尤其是深入了解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过程,借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吸取其异国优秀文明传统,为我国音乐文化教育发展服务。也更希望借此对我国的现代音乐艺术文化教育得以借鉴,直接为我们当代的艺术教育建设服务。
一、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及其特色
作为一个充满音乐气息的国度,俄罗斯已经形成了全民爱好音乐的氛围,这种全民爱好音乐的特点,源于它有着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熏陶的优秀传统。而且,21世纪的俄罗斯经过了诸多社会剧变之后,其伟大的古典音乐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更大的振兴,此间的原因,如同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硕士生吕冬所说:“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已经深深地嵌在每个俄罗斯人的灵魂里。”②简要概括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至少有下面几点。
(一)从小培养,音乐艺术教育深入家庭
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戏剧院,常常是父母带着孩子,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到剧院去。观看演出时,每个人都很投入,时常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结束时孩子们纷纷向自己喜欢的演员献花。音乐厅和艺术展览馆也是父母经常带孩子光顾的地方。孩子们从小就聆听许多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曲,感受到许多艺术作品的魅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通往艺术殿堂的引导和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们的艺术修养。
游览艺术博物馆,是俄罗斯人的嗜好之一。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年轻父母对孩子耐心指点、讲解。在周末和节假日,父母常常带孩子去公园、郊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大自然中放歌、作画、读书、凝思。这有助于把对周围世界的美的观察和感受,作为理解和体验现实生活的快乐、生活美的主要源泉之一,把大自然的美作为进行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们坐在大陵墓上,四周响起各种鸟儿和谐的大合唱,空气中飘荡着青草的芳香。我们沉默不语,不必给孩子们讲很多,也不必用叙述填满他们的脑袋……”“让孩子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喜欢听百花怒放的花园里和荞麦花盛开的田野上那悠扬的乐曲,欣赏春暖草地上和秋风细雨里那悦耳的旋律。”③这种从小给后代以艺术熏陶的做法,无疑为音乐国度的文明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绵延不断的艺术张力源泉。
(二)开设各级各类音乐学校,大力普及古典音乐艺术
据《国外学校和教育》④介绍,俄罗斯有许许多多的七年制儿童音乐学校,学生一边在普通学校学习,一边在儿童音乐学校学习。优秀的毕业生可以通过入学考试进入音乐学院。另外,还有大约1000所儿童歌咏学校。这些学校招收4至6岁的孩子,学制6至9年。除合唱外,可学习乐理基础知识和演奏乐器。俄罗斯有好几座儿童音乐剧院。俄罗斯的学校基础音乐艺术教育,分为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和音乐夜校等。音乐课在普通学校中是必修课,一般每周1课时。这类音乐教育是免费的,而且是必须接受的。传统音乐课的内容以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和合唱为主。教师授课时有较多的示范演奏和演唱。音乐课有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使用我们国内较熟悉的卡巴列夫斯基的教学大纲。补充性公共音乐教育亦即上面所说的专门的儿童歌咏学校,七年制。音乐夜校也是免费的,包括音乐俱乐部、音乐小组等。音乐教育的多种形式,为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俄罗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主要是: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时间的延长,为九年。同时允许强制性音乐教育教学大纲的多样化。目前俄罗斯政府指定可供选择的教学大纲已经有5套⑤,每所学校可以从中任选一套。此外,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非常丰富。中小学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排练举办音乐会,他们甚至可以演芭蕾舞剧、歌剧、交响乐、大合唱等一些难度较大的艺术节目。许多地方每年为少年儿童举办“音乐之春”、“音乐团”等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社会各界也都大力支持学校音乐教育活动。有很多作曲家、出版社每年还为儿童出版多种音乐作品集,介绍音乐知识、传播音乐文化,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趣味,让他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快乐而健康地成长。显然,俄罗斯古典音乐之历久不衰,自有所本。大力普及古典音乐艺术的结果,直接提升了俄罗斯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
(三) 政府大力扶持
即使是在经济转型、局势动荡时期,俄罗斯政府对古典音乐艺术教育也没有停止。如1999年7月,俄罗斯普通和职业教育部(2003年俄罗斯政府组织改造后已不存在)就专门颁布了《艺术教育大纲》,鼓励各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强调加强全民音乐教育。政府的鼓励、支持和投资,使得音乐艺术教育成为全俄罗斯的小学和初中联邦课程、民族地方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俄罗斯小学和初中的艺术教育包括绘画、音乐、世界艺术和文化。又如俄罗斯政府给出了学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最低限度要求,具体是: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绘画和表演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形成对俄罗斯和整个人类艺术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大纲》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中小学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艺术理论和艺术修养的整体培养。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更是重视古典音乐艺术教育,俄罗斯不仅专业艺术院校众多,且有很多综合类大学也设有艺术系。这些院校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如果说高等学府是俄罗斯音乐教育金字塔的塔尖,那么各地音乐学院、艺术中学、小学就构成了坚固而又庞大的塔身。正所谓“为学要如金字塔,又能博大又能高”。再如,俄罗斯政府放开政策,鼓励支持各种音乐艺术教育活动齐头并进。除了强制性音乐教育之外,还开设有专门音乐学校和音乐夜校,这些都是政府出钱,学生免费接受教育的。正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蒸蒸日上,为民族的音乐艺术发展,添加了强大的行政力量。有人统计说,按人口比例来计算,俄罗斯青少年中学习音乐的人数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⑥。
(四)丰富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
俄罗斯艺术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不管是家庭教育,抑或是学校教育、社会宣传,都强调教材容量的饱满和古典音乐教育内容的丰富。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教材内容突现下述几个特点。
一是大量的古典音乐艺术内容被编进教材。在各级各类学校和艺术学院的教材中,都有着大量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的丰富内容。例如从格林卡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以后⑦的音乐艺术成就,都被编进教材。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都成为音乐艺术教材的首选。如格林卡的《为沙皇献身》⑧《鲁斯兰与柳德来拉》等,达尔戈梅斯基(Alexander Dargomyzhsky,1813―1869)的《水仙女》和《石客》等,此外还有五人团⑨、柴可夫斯基(Pyotr Tchaikovsky,1840―1893)、拉赫玛尼诺夫(Sergey Rakhmaninov,1873―1943)和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kryabin,1872―1915)等。教材中,柴可夫斯基承袭的欧陆浪漫乐风,葛令卡作品的俄罗斯的民族性活化,巴拉基列夫、库伊、鲍罗定、穆梭斯基与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等的国民乐派,以及史克里亚宾的不寻常的音色探索,史特拉汶斯基频掀波澜的经典作品,悉数被编进教材。这些丰富的内容,展现了俄罗斯古典音乐的丰富与繁盛,成为俄罗斯青少年艺术追求的典范。
二是教材将世界上古今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融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如世界文化艺术的基本风格和潮流、古俄罗斯音乐艺术、古代和中古文化艺术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义、17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艺术中的古典主义、17至18世纪西欧的启蒙思想及其在艺术中的反映、19世纪文化艺术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19至20世纪俄罗斯的艺术生活、20世纪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20世纪末艺术的新形式和新体裁等等,都成为俄罗斯中小学艺术教材和课程的设置内容。
三是教材主要强调古典音乐反映的民族精神和高雅特色,包括民歌、民间舞蹈、民间节奏等,选择表现民族特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高雅的艺术特色。俄罗斯主要音乐家的作品有的深沉宏伟,有的敏感细腻,无不深刻地反映了作曲家们处在剧烈变革时代热烈而又丰富的心路历程。如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六交响乐《悲怆》,拉赫马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声乐套曲,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等,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听众的广泛欢迎,时至今日依然是各大歌剧院、音乐厅里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这些具有代表俄罗斯先进文化的作品,都为俄罗斯音乐艺术教材所极力推崇。
(五)继承传统,致力创新
俄罗斯政府和艺术界人士专注于古典音乐的教育和发展,并致力于不断地创新,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多年来,继承了俄罗斯音乐文化优良传统的古典音乐高雅艺术,伴随着具有音乐天才和前卫思想的新生代的加入,正沿着世界艺术的发展轨道前进。俄罗斯音乐教育创新的成果突出表现在融合与推陈出新上。其直接的成果是出现了许多新的剧团剧院,在莫斯科,由叶夫盖尼•卡拉伯夫主倡的新歌剧院和德米特里•别尔特曼领导的盖利公歌剧院就很有代表性。同时还产生了包括把交响乐、爵士乐、歌剧与音乐剧合为一体的新风格流派。
音乐艺术范围逐渐扩大,高雅音乐正在探索一条现代化的道路。比如歌剧中的表演成分越来越多,导演有时会忽略音乐和歌唱的表现之间的差异,力图使演出更具现代感。又如引起观众极大兴趣的国家模范交响乐团与“蝎子组合”的联合演出,也是在寻求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结合点。概括起来,俄罗斯古典音乐教育的继承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人文性与经典性的结合。俄罗斯人不是把艺术视为单纯的消遣娱乐或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这样的理念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当前,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将具有艺术史意义的艺术作品和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作为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核心内容。如多少世纪以来俄罗斯各民族的文化遗产、艺术发展的联系和价值、俄罗斯各民族的文化对世界艺术和文化的贡献,等等。我们认为,人文性和经典性的结合,就是一种创新。
强调体验和实践创造。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课程在大量充满情趣的个人或集体的创作、表演、欣赏、交流、评价等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学生尽情地、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的创造,音乐艺术课程涉及的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现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例如,每个学期,学校、文化宣传部门都要开办节日演出、周末舞会、专题调演等活动,这些都是学生表现自己发展自己,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极好机会。正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在大力强调音乐艺术教育的体验和创造,才使得俄罗斯古典音乐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艺术张力是永恒的。有人说,在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之后,俄罗斯的音乐没有静止,没有凝固,没有被所谓的“现代艺术只能屈从浅薄的市场化”理论所吓倒。“俄罗斯的流行古典音乐让人相信,一个血液里流淌着音符的民族,有的是乐观放达的个性,异彩纷呈的生活。”⑩这除了源于俄罗斯民族对音乐的偏好和根深蒂固的艺术情结之外,俄罗斯古典音乐本身的永恒魅力和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执著,应该是首要的原因。
二、对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教育优秀传统特色的思考
如果说俄罗斯的古典音乐,以其博大精深和丰富繁盛充实着文明世界,在国际上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么,俄罗斯悠久的音乐艺术教育传统所熏染的国民音乐文化意识、高雅的艺术追求,成为世界各国有凤来仪的艺术旗帜,那就显得非常自然了。提高文化艺术素质是举世公认的美化心灵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热烈的社会现象,俄罗斯古典音乐的教育普及,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俄罗斯在这方面的优良传统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我们可否探讨和归纳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特色并予以思考。
(一)让音乐艺术教育深入人心,感受和体会被良好古典音乐文化教育熏陶的优秀传统。
在俄罗斯,音乐课全称是俄罗斯音乐文化。通过教材让学生认识俄罗斯民族民间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现代和古典音乐经典之作,衡量文化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及其独特的个性。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
(二)丰富的音乐文化教育内容 ,成为了俄罗斯青少年艺术追求的典范。
大量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丰富的音乐文化内容被编进教材并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必修课,将世界上古今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融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强调古典音乐反映的民族精神和高雅特色,透过音乐反映人类伦理道德。通过对现代艺术的学习,了解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知道二者之间是相互的。这些具有代表先进文化的作品,都为俄罗斯音乐艺术教材所极力推崇。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卡巴列夫斯基自己也说:“艺术课程与技术课程的原则区别,就是在于任何一个真正的艺术作品都要有道德因素和美的因素。”我们可以把这个观点作为理解这一问题的一把钥匙,通过这些,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了视野,活的良好感知,使他们感受到音乐、文学、造型、艺术及人类文明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尤其是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将此作为一种艺术、一种修养、而不是餐桌上淖袅希不是消遣而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习这些音乐知识后,能够积极投入到美好的生活中,更多的参加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来教育,音乐教育是关系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事业,如果把社会音乐文化看成是大环境,那么学校音乐则可以认为是小环境。大小环境是相辅相成、彼此影响的。从每一堂课和每个教学环境的营造到相关教育制度的制定,再到整个社会的音乐市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形成高水平的音乐市场与高素质的观众相互需要的环境,正是这种环境成就了音乐教育繁荣和普及的土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妙的音乐、旋律和音响是人们道德和智慧培养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
① 《中国人永远的俄罗斯情结》,《望东方周刊》, 2006年1月11日。
② 吕冬《俄罗斯古典音乐嵌入灵魂》,《人民日报》,2006年6月28日。
③ 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页。
④ 《网络电子读物》,。
⑥ 同②。
⑦ 格林卡(Mikhail Glinka,1804-1857),为国民乐派的奠基者。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新时代,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⑧ 《为沙皇献身》又名《伊万•苏萨宁》,描写一位普通老农为国捐躯的故事,音乐采用了民间音乐的素材,曾被讥讽为“马车夫的音乐”,然而最终还是被承认为第一部俄罗斯歌剧。
⑨ 五人团(又称“强力集团”)是20世纪60、70年代俄罗斯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由俄国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在报刊文章中的称谓而得名。详见《西方音乐简史》,省略/pdf/12/ts012100.pdf。
⑩ 吴昊《俄罗斯音乐交响曲》,《人物》,2006年版,第4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育发展中心.从俄罗斯新一代音乐教材看俄罗斯音乐文化教育[J].2009.8.31.
[2]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3]洛秦.世界音乐人文叙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
[4]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2.
- 上一篇:监理单位的消防安全职责
- 下一篇:法律援助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