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声绘色美术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绘声绘色美术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绘声绘色美术教育

篇1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我们认为:一流的老师教人,二流的老师教知识,三流的老师误人。

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决定了他怎样教学。

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 基点上。那么,如何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贯穿这一宗旨呢?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 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 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 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培养儿童的开放意识。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 、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东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 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 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

三、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

儿童美术教育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鉴赏,如讲解大师的作品,带 领他们参观好的画展,到郊外观察大自然,讲述优美的童话故事,听音乐等,提高他们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同 时也能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培养儿童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识。

好的教师应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性的建议,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判断力 ,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学习和创作。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现 自己。

篇2

一、教学技能的培养依赖于学科专业能力的提高

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学技能,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尽可能多的美术史知识、美学原理,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专业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在上课前找到更多有意思的相关知识,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敬意,自己指导学生时也会轻松自如。

大多数师范类学校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都会借鉴非师范美术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与非师范类美术专业相差不大,缺少美术专业与教学法的融合,缺少针对性。因此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基本功,如简笔画、美术字、黑板报、教学挂图制作等方面相对较弱,上学时学到的技能与实际教学能够结合的比较少。同时,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存在见习、实习时间短的问题,尤其是实习,基本上都是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由学生自己安排,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或者不想去实习,最后只是找个单位盖个章来应付。

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美教专业教学应该注重专业特征,在美术专业基础课中,加入更多的适合小学生教育的如美化校园、装饰教室、橱窗海报之类的内容,加入教师的指导,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另外,学校应该对实习作统一的安排,对实习做出更加细致的要求,安排人员监管。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说课能力的培养

对于师范类美术专业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锻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既要使用专业的概念与术语,又要使这些术语简单易懂,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尽量不用过于死板的概念解释美术类的专业术语,而应该用通俗的、便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每节课尽量能够教授学生一个专业术语,例如素描、线描、速写、油画、国画等。小学生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需要技巧,要控制自己的语调高低、语速快慢,合理控制讲课时间与实践时间、教师示范时间与学生制作时间的分配。

一般师范类院校会为教育类学生举办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但美教专业的学生很少参加,原因有两个,第一,认为自己是技能类学生,本专业的教师也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课能力;第二,就算参加,也很少能比得上中文类或者其他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针对这个现象,美术教育系应该组织学生观摩学校优秀说课选手的比赛,并且组织小范围的说课,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展示的机会。

三、提高编写教案与课件的能力

组织教学需要很多课前的准备,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教师查阅很多资料,了解小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动态。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师范生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培养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缺少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对编写教案与课件不够重视。提高学生编写教案的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教师要求学生写详案,让学生选择小学教材的某一课,根据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情况编写教案;第二,教师参照网上优秀教案,对学生做完的教案进行评选,旨在指导学生如何编写条理性强、科学有序的教案;第三,是学校邀请当地优秀的小学教师亲临指导,以便学生吸取一线教师的经验。四、注重创新性教学思想布卢姆将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共分为七级,最高级就是创新。美术教育通过对学生创造性的鼓励、培养,必然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创造意识,一旦这种创造意识形成,就会成为心理定势,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思维。

篇3

关键词:儿童美术 成人美术 区别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42-01

1 儿童美术的游戏性与成人美术在创作目的性上的区别

美术教育家曹中平说过:“对于幼儿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正因为幼儿认为艺术就是一种游戏,所以他们这种“不像”的画就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也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这种绘画游戏锻炼他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的统一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力。儿童喜欢把美术活动看成是自己的事,是出于游戏、目的性较不明显,或者可以说仅仅是为了愉快而做的事。而成人美术是注重细细传递,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明确的表现目标。“自由表现”和“表现自由 ”这是儿童美术与成人美术区别的一点。我国学者朱光潜就指出,成人绘画与儿童绘画的差异就在于游戏性和社会性。

记得在一次美工区游戏时,玟玟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有许多小蝌蚪在游来游去,河边有几棵树,绿色的草地开满了美丽的小花……整幅画画面干净整洁,充满了童趣。当再次回到玟玟身边时,刚才那幅美丽的画已被黑色短线和红色的色块破坏得面目全非。孩子既然能画成这样肯定有他自己的想法。“玟玟,讲讲你画了什么啊?”我微笑的道。玟玟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这里着火了,火好大啊!小动物们全躲起来了,然后,下了一场大雨把火浇灭了。

对于幼儿的创作教师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纪律和常规,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幼儿画。

2 儿童美术的雅拙之美与成人美术在技能技法上的区别

儿童美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所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这种美术作品是其心智发展水平的自然反映,幼儿美术创作和作品程度是符合他们发展需要的。而对成人来说,美术活动是建立在其身心成熟和协调运作,以及情感的深沉、稳定和智力的成熟之上的,其基本内容反映出成熟的人对社会及自然的成熟的认识。

我们班中有一语障儿童,他比同班的幼儿年龄大,他父母延后了他的入园时间,入园后最难的问题,是我们根本就听不懂他说的话,入园后,他在动手能力上有了一定的进步。有一次,他画好了许多小花后,又用黑色的蜡笔在纸上认真地画圆圈,圆圈里有两个小黑点,圆圈外面一条黑色短线,然后在圆圈后面加上一条长一点的直线,他说是燕子飞来了。“小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小燕子会飞是有翅膀对吗?”在提示下,他又画上了燕子好像剪刀一样的尾巴,还添上了翅膀,终于他画出了一幅春天的画,草地上几朵鲜艳的小花,天空中几只飞翔的燕子。

由此可见,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需要遵循幼儿特殊情况给予教育指导,对于幼儿乱涂乱画这样稚嫩的创作,应该鼓励、坚持以欣赏的态度。因为在这种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绘画才能的萌芽,没有这一阶段的教育,后继更“高级”的绘画才能就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并且要重视幼儿从事涂鸦和“符号表现”活动,不要用过高要求来限制幼儿,幼儿园应创造一种气氛,如举办低幼作品展览等,以真正反映幼儿绘画的发展轨迹。最后,幼儿园教师应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点拨”幼儿,使其得到提高,缩短由涂鸦阶段过渡到图示阶段或图示阶段过渡到写实倾向阶段的时间,我相信这样会大大提高幼儿绘画创作的效果。

3 儿童美术强烈的自我表现与成人美术在情感态度上的区别

幼儿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对美术有一种天然的嗜好,具有强烈的自发性,他们以巨大的愉悦感和强烈的参与态度创作作品,固执地喜欢自己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儿童画中所表现的艺术趣味并不是儿童的有意追求,而是儿童天性的自然流露,特别是早期的儿童绘画不是表现他们看到的现象,而是画他们知道的或者记忆的形象。相对于成人美术来说,他们会在情感深沉、稳定成熟之后再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他们会对美术创作进行理性把握。我们熟悉的著名画家毕加索,其作品中显示了类似于儿童美术的品质,但他也熟谙通常的艺术手法、规范和惯例,具有极强的写实能力。

篇4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我们的美术课程也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并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联系起来,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里。记得在学习“四季的色彩”时,开始我很怕上这节课,因为它涉及的方面很多,你很难把它讲深、讲透。可当色彩斑斓的季节从我们身边滑过的时候,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时雨点红桃千树,春风吹绿柳万千”的满园春色;似乎看到了“水天蓝一色,山树翠千层”的绿树浓荫;似乎看到了“晓来谁染霜林醉”的漫山红叶;似乎看到了“梅花点春天,瑞雪覆大地”冰封雪舞的美好景象。我相信这份诗意的感受必将也会给学生以诗情画意,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经历、共同感受的。所以上到这种课我总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我和他们一起放飞心灵,一起美美地观赏,美美地感受,美美地表达,跟孩子们一起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趣,求美。

二、关注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作表现,任何美术作品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而在我们实验小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们有“百草园”“时光隧道”“三味书屋”“双桥”……这些都可成为我们的美术语言:一亩花田的想象、一个蟋蟀在唱歌、一片飘飞水面的花瓣……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我们的美术课堂。法国文学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说过:“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我们的美术课就在于关注学生的情感,并适时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表现美。

三、合作探究,激发思维的碰撞

在教学中我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有时来的比讲授更深入人心。很喜欢肖伯纳的那句话:“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我们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就拥有了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我们可设计新奇、有趣、唯美等情境,点燃学生发现,研究,探索之火,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例如,在学习一年级美术“童话城堡”一课时,我结合我校开展的“住在童话城堡里”的主题活动,导入时我绘声绘色地讲《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假如女孩子是白雪公主,男孩子是王子,你居住的城堡会是什么样子。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想象力丰富时期,于是非常踊跃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孩子们想象的闸门被打开了,回答真是异彩纷呈、奇异古怪。接着让孩子们用各种形式去表现梦幻中的城堡就顺理成章了,甚至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了……接着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设计,然后以四人为一小组再来进行探究,看看你的城堡里还缺了什么,我的城堡里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改造,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你们认为最美的城堡,最后选出最棒的一组做成立体的城堡。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在合作与交流中,孩子们灵性的火花在闪烁、思维在碰撞、情感在升华。课堂因之而涌动着生命的活力,人文精神随之而展现。通过这样的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正如英国的怀海特所说:“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智慧和美感。”

四、加强修养,提高审美的素质

篇5

新课程改革以来,陇东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教学有了长足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观念滞后、师资薄弱、方法陈旧、设施短缺这四个方面。

1教育理念滞后

教育理念滞后是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在新课改之前,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发展进度缓慢,美术课在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没有被真正的落实。语文、数学、外语等升学考试课程还是教师的责任田,大部分学校仍把美术课视为副课,可上可不上,上好上差一个样。“应试教育”仍然禁锢着学校的主导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影响着教师忽视了美术是一种人文情怀极高、文化底蕴丰富的艺术,忽视了美术教育在人的素质培养中的功能。这种教育理念的滞后也很难理解美术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极好教材,美术教育是展示真、善、美的艺术,是美育的最高境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教学过程是互动占据主导、教师引导并与学生相互交流的“教”与“学”的过程。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因交通、信息、教学设施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以往的教学观念仍未被新课程的理念所进化。调查显示,美术课堂教学只是传授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教学活动空间单一(教室),课程资源短缺(以教科书为主),这样一来整个美术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师依旧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学生是美术作品的“复制者”。显然,这无异于以往教学观念的“复辟”,是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精神的。

2师资力量薄弱欠

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师资队伍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一是在每次的教师招聘中,涉及美术类的编制数量极少,在调查中发现,有甚者是全县一年只招一名美术类教师;二是部分学校的美术课程并非是美术类的专业教师任教;三是部分农村美术教师凭借“一技之长”而离开农村学校,或干起第二职业,从而导致美术教育师资流失,不得不用其他老师顶替;四是美术教师在农村学校得不到重视,其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致使美术教师不能专心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甚至一些美术教师在工作几年之后,转任为其他课程的教师。无论是其他老师兼任美术课程,还是美术教师转教其他课程,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美术教育来说都是一种损失,这种短缺和浪费并存的现象势必影响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低下,进而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也未得到有效发展,从而使美术教育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3教学方法陈旧

美术教学在侧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更是倾向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兴趣和积极性。在调查中发现,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是:教师依照教科书内容,仅仅围绕具体的教科书来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单一的演示教科书中的图画内容、手工制作及图片说明,而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再者,教学评价单一,只是过分地强调作业分数,而忽略对于美术课程内容的认知和情感,即使是实践部分也只强调反复练习。多数美术教师的课堂评价多是依照所谓的“分数”标准,加之规范化的实践,而忽略了学生从美术课程中应得到的学习能力、个人情感和价值观以及提升学生多元的创新思维与人文素养的有效养成的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下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是很难实现新课程标准设置的教学目标的。

4教育资源制约

由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平衡,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之间存在差距,而这种差距也直接影响着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这种差距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有所表现,具体为: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学资源匮乏;美术课程被动受其他课程“占用”的现象频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美术教师缺少外出学习、交流、升造的机会,致使其教学水平提高较慢。正是因为美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及相对落后,导致了欠发达地区美术教育与发达地区美术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思考及建议

通过对陇东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深感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真正增强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后劲,搞好美术教学,体现人文关怀,实施素质教育,提出如下策略设想及建议。

1更新教育理念

拓展美术教学空间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由于受到教育理念保守、学校教育管理意识滞后、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相应教学设施落后的影响,使得以往的教学模式仍旧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相互并存,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当下,我们应汲取以往美术教学中的合理成分和成功的经验,但过于注重陈旧的教学模式,缺少开放性、机械化的模仿是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要求的。富有人文性的美术课堂教学应当是,教师在教科书的主导下,指导学生将与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事物嫁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展示出美术与生活并存的课堂教学氛围。因此,美术教师应努力拓展教学空间,使学生体验生活,品味生活,切身体会到学习美术在生活中的乐趣,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

2加强师资力量

丰富教学资源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尽可能选聘一批高等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充实美术师资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培训在职在岗的中青年美术教师,提升其教学水平与美术素养。此外,激励美术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研究总结教学经验,进而解决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选择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美术教师担任美术课程组的负责人,协调管理学校美术教学、美术特长生培养、学校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升美术教师价值,有利于提高学校美术文化水平。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各类美术竞赛、作品展览,并引导学生参观美术展览、美术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这些都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保障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因地制宜,激发兴趣

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对此,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教学方法与内容相融合,充分展示美术课的独特性,如:将以多媒体的运用为主导,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参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

4体验情感,优化评价

让美术教学洋溢人文关怀调查中发现,在本地区中小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以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成果为终极评价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极少会运用心理、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从教学艺术角度而言,在美术课程教学展示中,教师要以独特的角色,将自身真实的艺术情感流露出来,并以富有魅力的视觉张扬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习美术的艺术共鸣。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影音课程资源创设“情感背景”,并对所教授的内容作进一步绘声绘色的讲解,加之“一对一”指导实践,让学生感知人际之美、情感之美,认识到人之精神的高尚与善良,因而提升其自身的道德品质。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评价学生学习美术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甚至是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调查显示,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美术教学评价方式,在本地区学校美术教学中仍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进一步优化美术教学评价方式,构建具有一定教学成效性的评价方式是保障学生学习美术课程价值体现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通常是被看作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学生作业形式之丰富,完全能展示出学生在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各种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教师仅仅依靠分数去衡量一美术作品来断定学生美术课业的学习成效,显然是不科学的。相对而言,美术课业的评价宜采用等级评价与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三总结

篇6

【关键词】 积极意义 整合方式 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

我是内蒙古的一名美术教师,参与学校远程教育管理。作为中学的美术课,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石膏体和挂图。由于课堂教具的贫乏,课前往往绞尽脑汁自制一些简陋的教具和四处搜罗的图片。加上遇到欣赏课,的确没有更丰富、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实物供学生赏析。难怪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为此身为美术教师也不得不苦思瞑索,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与愿违。而当今社会知识信息的激增和“减负提素”工作深入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下面本人就中学美术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积极应用。

1 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积极意义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是实现美术教育现代化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具有图片欣赏,电脑绘画,视频、音频及媒体播放等多种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特别是当多媒体计算机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软件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Flash、Powerpoint、绘画大师等软件,制作诸如:情景导入、作品赏析、多视角观察等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显示工具和演示工具,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2 多媒体及网络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方式

2.1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的向导,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教育家布鲁纳所指出的“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动机”。学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通常感到非常的新鲜,课件独有的画面展示方式和独特的音响效果,可以马上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让其精神高度集中起来。在美术教学中,电脑的课件可以使平常见惯的图画、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美术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讲授过程由此变得亲切可爱,学生们觉得新奇好玩,学习气氛就变得轻松。学习就由好玩和为什么开始,学习的积极性就在这种氛围下浓烈起来,学习动机自然形成。

2.2 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传统美术教学对一些难点问题,往往是通过教师描述出示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只能得到满脑子的疑惑:真的是这样吗?理解起来难度依然不减,所得的认识也是机械的和抽象的。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演示和图像编辑、处理功能,可以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生动而富于变化。

传统美术教学由于节奏慢,课堂容量小,难于让学生充分感知、欣赏国内外众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以增加感性认识,学生经自己观察、思考、抽象后形成的知识少,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教师可以编辑大量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供学生学习、欣赏,还可以插入视频图像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同样的时间里,课件以图像、文字、声音等有机结合的方式运用于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

2.3 利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传统的美术教学除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外,更注重技法与技巧的训练与掌握,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是对美术基础知识都能较好的理解,但缺少实际经验,具体的运用就感到比较困难,很难理解,特别是美术基础较差的同学,对技法性强的练习往往是无从下手,即使勉强画了,要么方法、步骤不对,要么技法、技巧不行,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美术的信心。

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教师能够把方法、步骤更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可以进行详细的分解和展现。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可以借助电脑强大的绘图和图形处理功能,运用动画、视频演示能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

2.4 利用信息技术减轻课堂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借助信息技术,教师把多媒体课件通过网上传输进入教师用机,无需再把各种挂图、用具搬入课室;借助计算机的绘图和图形处理及动态模拟功能,可以使美术教学特别是平面设计教学中动态演示难、过程长、操作繁杂、单调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明了而又充满趣味。从而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课堂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果。使教师能更好地集中精力组织教学,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探讨,既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又密切了师生关系。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美术课中的有些内容如素描、中国画、水彩画等等,运用笔和色彩在纸上作画的感受和由此形成的技能、技巧是电脑无法取代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应该是传统美术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发展。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农牧区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

2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教研培训中心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数学教育交流站

篇7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 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 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我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 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一、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 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 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 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 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 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 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 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 族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 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 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 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 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 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 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 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二、培养想象力,育能启美

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美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随着现 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 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 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 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 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如,我在教《染色图案》一课时,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 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反复琢磨和设 计,特别是根据染纸图案这一民间工艺品本身所赋予的花纹自然色彩对比强烈等美感形式,分别染制了小花伞 (八角形图案)、小领结(条纹图案)、花裙子(小碎花图案),还有头饰、小手帕等备用。面对黑板上两幅 范作染色图案,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使欣赏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引发学生联想。提问一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图案吗?”回答是肯定的。

三、陶冶心灵,辅德启美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美育可以使 学生提高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洁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正如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 洁的精神源泉。”教师的使命,是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 创造性的人才。教师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 远”。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美,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美,一个是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 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式美则要求教师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 出高超的艺术,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规范化语言,要锦上添花。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质时指出:“教 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 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优秀教师的语言还可以使德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 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

篇8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教师;指导作用

一、在美术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

电脑作为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是为了更好的、更充分的将美术教学发挥得更完善,让美术课更引人入胜、更精彩;例如《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一课,运用多媒体讲解的方式,介绍故宫的整体布局以及建筑结构的特点和表现的皇权思想。让学生更好欣赏、评价故宫建筑,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多媒体直观、形象感受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故宫规模庞大,气势磅礴、威严无比。对它的规划布局一清二楚,就连建筑装饰图案――龙凤也能看得清楚,色彩――金 黄 红 白,大片黄色琉璃屋顶和红墙红柱以及红色的墙、柱和装修,黄色琉璃、灰瓦,也一览无余,获得了丰富而统一的艺术视觉盛宴。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也明白了皇宫建筑所专有的色彩,布局以及所反映的皇权大一统思想。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但不能滥用多媒体。教师只会“动口”而不“动手”,黑板上不写一个字、不画一笔画,就可以面对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将一堂课“说”完。这样一来,美术课“技术性强”的特征缺失了,“美术味儿”冲淡了。

二、加强示范教学

示范,是老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与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比如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老师用笔、墨、纸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用线、用笔、用墨、干湿、浓淡,皴、擦、点、染,中国画的构图、色彩、水分的控制等技法;既展示老师的基本功,又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中国画的运笔用墨的神趣。如果老师不示范,只是看屏幕图片,点点键盘说说而已。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如何体验线条在画纸上的运动轨迹?如何体验画家的情绪所带来的笔触、肌理产生的节奏、韵律?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徒手直观为学生演示,不仅让学生羡慕老师的绘画本领,也体现老师的亲和力,更让听课老师钦佩做课人的扎实功力。这绝不是简单地、机械地操作,而是对多种文化现象的阐释,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凡技术就要展示,没有展示的技术就是空口无凭,就不能使人信服。技术上的东西可谓“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技术要领与感受,学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确的路子。让学生知道绘画不单纯是技能的表现,技能是为画面服务的,是为主题服务的,是多门艺术的相互渗透,再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学生的思路就会非常开阔,话题就会非常宽泛,就会产生广泛的文化情境。示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水平。

三、引导学生欣赏、分析美术作品,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例如,《古代园林艺术》这一课,我先问学生: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接着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导入新课: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著名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园家如计成英语教学方法、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予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G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这节课我们不仅仅欣赏了绘画作品,还领略到绘画以外的艺术文化教育,体现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美术与社会、生活的沟通。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意识的能力

学生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动机、目标的推动、引导下产生的。我在每一张作品完成前、中、后做好示范讲解,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也可以引发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在师生对话的形式下,赞扬和鼓励学生的求异心理、自由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随着老师的引导,他们思维从表层到深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状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美术。教师可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解决问题、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十分不容易。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练课堂“内功”,还要多练课堂外的功夫,如阅读教育学专著,以提升教学理念涵养;研究美术案例,以拓展设计思路;练习美术基本功,以提高艺术修养。以达到良好的美术教学效果。

篇9

[关键词]:激发起兴趣 乡土教材 民间艺术 地域风情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挑战。要想让农村的孩子在美术方面得到同样发展,必须探索一条有农村特色,适合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教学之路。那么怎样才能具有农村特色呢?那就是要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联系学生生活,让美术课具有清新的农韵、浓郁的乡情,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农村美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注重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学生上好美术课的前提。

一、变革陈旧的教学模式,美术课教学要体现农韵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显得老套、生硬,缺乏新意,学生似乎已经知道了老师的套路:讲、练、评。其实美术学科特点很强,发挥的空间很大,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能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只有从实际出发,认真仔细地探索、研究,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充分激发初中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现在的农村,四季如歌,鸟语花香,时时有景,处处有景,别墅式小楼比比皆是,田园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若以艺术而论,农村美景入画,一花一草集自然之灵气,一土一木睹世态之沧桑,可以说这里处处孕育着原生态艺术。大自然赐予我们丰富的、独特的自然材料,这是农村美术教学的资源优势,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会利用。因此,在开发农村教学资源时,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寻找那些既能体现农村特色,又有一定美术教学价值的资源。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且又能体现美术人文的价值,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而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能够吸收和掌握了教师的传授内容,以及我们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所提高。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枯燥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使其符合教学目的、教学原则和内容,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力求营造出一个新、奇、美的美术课堂。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直观教学

作为新型的农村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所处的地理优势,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学会利用,并巧妙的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契机,适时地增设弹性课程。

农村的经济发展、文化氛围和信息科学技术更换的速度与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乡村的乡土人文,民间美术,地域风情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如果在美术教学时,把这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域文化引入课堂,学生学习时定会倍感亲切,不仅能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能体会到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了美术。

1、古建筑人文景观。

古人留下来的古建筑结构奇特、工艺精湛,具有民间的历史价值。在我们这里,几乎每条自然村都有古祠堂、庙宇、园林庭院等。这些建筑采用砖木结构,其外形非常讲究。柱的形状各异,而且还刻有龙纹图案,图案纹理各异,精巧别致,有些则雕刻书法对联。山水花鸟人物交错,色彩浓郁。在讲解这一节内容时,我先通过拍摄录像、照片收集把乡镇的部分古建筑展示给同学们欣赏。然后引导学生以村为单位组成小组到本村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对本村的情况较了解,可以通过采访探讨、拍照片、拍录像、速写记录等方法,把村里的古建筑与及人文历史故事也一起收集、记录。同学们纷纷响应,积极参与,遇到困难时还及时问老师及家长。到了第二节美术课时,我看到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流露出激动的情绪,每个小组都踊跃发言,把自己收集到的古建筑的资料通过照片、录像、速写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并结合小组成员的绘声绘色的讲解、陈述。同学们一下子都变成了讲故事专家,把村里面当年的历史故事讲解得栩栩如生。

通过介绍这类传统人文景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传统文饰、浮雕、木雕、色彩的对比、对称与均衡,并且能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撰写艺术随想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体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启发学生学会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热爱自己的家乡。

2、现代的人文景观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也渐渐向城市化迈进。高楼林立,商贸、文化交流的会所与及新型住宅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我们可以借助这些现代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艺术的考察活动。学生在对农村居住条件、、生活状况、道路设施、交通工具、通讯信息、文化氛围等方面进行调查后,充分发挥了想象,描绘了一幅幅“新农村”景象。

3、乡土传统艺术

农村里面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它们是艺术沃土盛开的奇葩。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本地区的民间艺术,弘扬民间特色艺术。加深了同学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刻认识和深厚感情,对弘扬民间传统艺术有积极的作用。

4、特色的地域风情。

篇10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 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对儿童少年来说主要是进行美的启蒙教育,通过 艺术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能在审美观的教育下,使审美活动与审美创造得到健康发展。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美术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正是《大纲》的突 出特点。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术教师普遍地把美术课作为图画课,图画课的任务往往偏重于传授绘 画技法,造成学生学美术而不知道什么是美的后果。而《大纲》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儿童的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 础,它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之中。在贯彻《大纲》精神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 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 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我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 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一、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 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 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 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 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 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 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 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 族的优秀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 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 。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 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 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 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 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 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 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二、培养想象力,育能启美

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美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随着现 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 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 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 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 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如,我在教《染色图案》一课时,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 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反复琢磨和设 计,特别是根据染纸图案这一民间工艺品本身所赋予的花纹自然色彩对比强烈等美感形式,分别染制了小花伞 (八角形图案)、小领结(条纹图案)、花裙子(小碎花图案),还有头饰、小手帕等备用。面对黑板上两幅 范作染色图案,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使欣赏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引发学生联想。提问一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图案吗?”回答是肯定的。提问二:“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能不能用它设计 一两件服饰?”因为图案是染在正方形纸上的,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围巾、手帕等。当学生说出“手帕”时, 教师取出事先染制好的漂亮手帕对折三次插在上衣口袋。这给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由读懂到联想就是创 造性的想象活动。这一问一答的环节诱发了学生从观察生活到联想设计的欲望。可以说天有多宽,想象的天地 就有多宽。这节课在1995年12月由国家教委组织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录像课竞赛”中获得二 等奖。

三、陶冶心灵,辅德启美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美育可以使 学生提高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洁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正如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 洁的精神源泉。”教师的使命,是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 创造性的人才。教师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 远”。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美,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美,一个是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 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式美则要求教师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 出高超的艺术,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规范化语言,要锦上添花。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质时指出:“教 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 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优秀教师的语言还可以使德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 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

教师要学生受感染,必须对所教内容中的感情来一番体验。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教师要充分酝酿情绪,利 用自己的语言、声调、速度、动作、姿势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诱发学生与授课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美术教 师不仅担负着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 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而审美教育的方式只能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来源于生 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