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能化工程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智能化工程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智能化工程技术

篇1

(一)人才需求分析。

新疆智能建筑起步较晚,专门从事智能建筑工程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管理人员匮乏。从业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过楼宇智能化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造成施工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系统一旦发生技术故障也难以排除,从而使设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目前,新疆智能建筑人才稀缺现象相当突出。

(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与行业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在确立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明确岗位工作任务、核心能力,提炼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如下:一是具有正确识读和应用专业CAD软件绘制工程施工图的能力;二是具有初步设计中小型建筑工程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电气消防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能力;三是能够编制智能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资料的能力;四是具有设计、安装、调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能力;五是具有编制智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能力;六是具备对各子系统组态、编程、系统集成的能力;七是具有对智能建筑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

(三)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特点和能力要求,构建了“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职业基础为平台,以建筑供配电及照明、安防与消防、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四大核心系统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重心,突出实践教学和岗位技能训练,形成工程管理及设备运行管理综合知识,达到知识、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不断递进,通过顶岗实习,获取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从而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就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进一步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将其转化为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基于施工过程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相吻合。该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能力,围绕培养目标,以工作任务驱动、理论和实践对应,结合职业成长规律,根据各阶段的能力和要求不同,获取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该体系由3大教学平台组成。一是职业基础平台: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形成职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职业技能平台:通过做、学、教、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消防与安防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四大核心系统安装操作技能,以及岗位技能训练项目融入课程,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训练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验收、安装调试等知识和技能,形成职业基本素质。三是岗位管理平台:通过对学生进行施工组织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知识和综合能力训练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施工组织管理、工程成本控制、建筑设备运行管理等知识和能力,形成职业综合素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实际工程实习,从事各项生产活动,获取职业岗位初步的工作经验,达到职业岗位工作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目标,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校企合作、双边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采取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探索了基于施工过程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双边管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岗位(群)的特点和技能要求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和项目,构建了“三平台、三阶段,技能递进”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以基本技能实训为职业基础平台,以建筑设备监控、综合布线、安防、电气消防四大系统为核心进行职业专项技能实训和课程设计,以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编制、毕业设计等培养职业综合实践技能,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获取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保障

(一)师资团队。

通过引进、培养、聘请等多种途径,建立了数量合理、结构优化、教学质量一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专兼职教师12人,其中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4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5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多名教师具有机电建造师执业资格证、技师职业资格证等,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充分保障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得以顺利实施。

(二)校内实训基地。

近年来,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更新实训、实验设备,加大设备投入力度,逐步建成了为本专业教学服务的实训中心,专业实验、实训室,专业软件实训室等实训场所,改善了教学条件,使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校内实训的70%以上。2013年9月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准建立了全疆第一家且目前唯一一家智能楼宇管理师考试鉴定站,鉴定站的建立不仅能满足本专业的实习、实训考核要求,而且还能够满足疆内智能楼宇职业资格考试等教学要求。

(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疆内多家行业内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完善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和组织机构,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满足了智能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学参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实践性课程教学要求,逐步形成职业综合能力,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过渡。

(四)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实施体系。

为了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及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论证下,建立了结构合理、运转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并对教学各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建立了校企共建监控机制,对专业建设过程、课程建设过程、教学质量运行实施监控,制定了《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制度》、《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等管理文件,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

四、结语

篇2

【摘 要】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并且在本世纪初得到适度的规模扩张以后,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随着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这其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则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应用领域广泛。与此同时,企业对各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起来,但是,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缺口大。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职业技术院校,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如何将我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办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研究成果,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至关重要。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的逻辑起点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根本途径是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操作方法是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经过对河北省主要企业的市场调查,河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岗位分布如图2所示。

(1)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

(2)次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等

2.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受学科内容的性质约束划分课程,从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入手,根据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技能、知识结构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设置基本素质课程、技术应用能力素质课程两大模块,并由此组成课程体系的主体(见图3) 。

基本素质课程可由思想品德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身心素质课程组成,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身心素质教育。这类课程既与专业知识技能有一定的联系,又与道德人格相关。文化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有所帮助。道德身心教育是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铺垫和准备,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基本素质课程的实施虽然不会立竿见影,但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期成为学生创新思路的触发点。

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为此,技术应用能力素质课程分为具有一定梯度的职业基础能力课程、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职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课程。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经验)得到逐步丰富和提高的同时,控制系统观念(策略)的形成和树立是其中的关键。

职业基础能力课程涵盖的大多是某一专业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学生牢牢掌握,技能能力训练一定要求学生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课程是指那些必须落实在实际专业岗位能力应用方面的课程。高职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能力与技能,就必须根据岗位与岗位群必需的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这类课程大多是技术相对独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控制系统观念角度把握这些课程之间横向纵向联系,将知识点和能力点统一到系统这一层面上,可以由若干能力训练模块组成,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主要靠这一层面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加以落实。此类课程突出应用,务求熟练,造就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职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课程是借助于实际生产过程或系统,将相对独立的职业技术加以综合应用,控制系统观念在此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可以设计多个不同类别的典型系统作为教学对象。例如,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柔性加工生产线(MPS)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护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强化学生从控制系统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能力课程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3343”模式为主导,广泛吸取多种课程论之长,考虑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经济对机电工业技能型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1)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努力摆脱“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2)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按照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要求整合课程。(3)按照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梯度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打破了学科系统性与“老三段”的束缚,以职业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具有以下特点:(1)提前介入专业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3)突出了成熟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跟踪与应用;(4)依靠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可实施“实习、科研、培训、就业”一条龙的“订单式”人才培养。

4.课程考核原则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能力进步的重要手段,适当的考核方式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决心,还可以从考核中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1)注重基本理论的理解、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2)实行开放式考核,即考核范围开放;考核方式开放;考试标准开放;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开放。

(3)鼓励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

(4)实行基于过程的全程化跟踪考核,即根据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定,体现学习的进步。

(5)规范化、标准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考核要严格,发挥学生个性特点和创新思维的要鼓励,体现学生能力提高的要肯定。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3]俞建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篇3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教学改革;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23-02

一、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专业建设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对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对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与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一起重点研究探讨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问题,确定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教学模式,最终使学生达到二级注册建造师的能力和水平。

“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主线,形成基本操作、综合技能训练、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岗位工作能力四个能力模块,实现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技能三层次递进训练实践能力。在每个模块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实现工作与学习相互结合,达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不断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专业教学过程设置的课程以及所有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课程体系设计应建立在对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的广泛了解与深入分析基础之上。

深入企业调研后,我们建立了以能力本位为依托,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开放性、服务性为原则,课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与岗位对接的基础上归纳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楼宇智能管理员(师)职业资格标准以及按照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对智能建筑子分部工程的划分,进一步制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即以通信网络系统、楼宇智能化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系统集成六大模块为课程体系核心,前期开设水暖设备、智能仪表与测量等基础课程,后继开设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楼宇智能化工程预算等课程,形成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特色鲜明、思路清晰的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课程体系(见图2),依此确定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

专业基础模块:使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完成电工基本技能实训、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气测量实训、楼宇智能系统CAD等实践教学环节,达到基本操作能力,形成职业基础素质。

综合职业技能模块:在专业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通信与网络工程、综合布线技术、电气消防系统施工等六大子分部系统安装核心能力课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再开设楼宇设备自动化控制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等课程。教学中将技能训练项目融入课程中,理论教学由浅到深,能力训练过程从各系统专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递进,从而使学生具备智能工程设计、安装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

工程管理和运行管理模块:在综合职业技能模块的基础上,开设了智能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智能工程预算与招投标等岗位管理能力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工程管理知识,具备工程管理的能力。

运行管理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实现与顶岗实习的“零距离”对接。

顶岗实习模块:学生直接参与智能工程安装调试、智能建筑及小区运行维护,获得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具备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企业准员工素质,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

二、课程标准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念和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方案、课程内容纲要、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体系等。我们根据课程开放过程中的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和标准来确定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中最难的是对课程的设计,一门课程到底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教学组织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课程标准中要全面体现课程定位、教学目标、内容要求、学时安排、场地、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评价标准尤其要做细做好,粗略的评价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能力水平,我们在课程标准中细分出课程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内容,每部分均详细列出考核与评价标准,最后在综合学生的职业素质等方面,给出综合评价。例如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电气消防技术》的课程评价标准,首先列出本门课程有哪些技能训练项目,然后给出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和综合技能训练项目的量化评价,最后给出课程的总评价。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的纲,将其做细做全,有利于后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定,更是建立精品课程的基础。

三、结束语

上述内容是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改的研究与成果,改革之路总是走的艰难和痛苦。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使我们每一个参与的教师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得以有了新的成果,但做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出更优质的学生。

高职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如校企合作机制研究、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双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希望同行们能携手共进,在教学改革的路途上开出新的花蕾。

参考文献

[1]谭慧.楼宇智能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2).

[2]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篇4

关键词:传感器;楼宇智能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91-02

在全区各大高职院校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选择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直以来因为本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地位,决定了本课程以讲授各类传感器的材料特性、结构组成、测量原理等基础知识为主,不同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时学生所学知识几乎没有差别。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时发现,在工作之后,有76%的学生认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非常重要;有80%的学生认为在实际工作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在学校所学知识几乎派不上用场。通过与毕业生开展座谈、与用人单位的技术工程师进行交流,发现造成这种调查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本课程没有根据开设这门课程专业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设计,从而造成课程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象。本文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如何进行课程改革进行探究。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领域主要涉及以建筑物为载体,对建筑物进行智能化设计、改造的生产、施工、设计等行业。毕业生的就业也主要面向与楼宇智能化行业相关的设计、施工、调试、维修、管理等岗位,目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具体工作内容有视频监控、安防、消防,中央空调、给排水、电梯等楼宇智能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在工作中根据楼宇智能化系统的特点,传感器种类以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为主,相比以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中介绍的传感器种类少很多,但是要求学生掌握每一种传感器的深度相对较大,需要学生懂得每一种传感器的设计原理、电路结构、测量信号处理、安装调试、系统接入、检测维修等知识,这在原来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中是完全没有涉及到的。

为了能使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更好地适应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从去年开始对我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

一、 从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

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特点,对课程中学习的传感器种类进行了筛选,选择在楼宇智能化行业中涉及到的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作为学习内容。

通过改革,把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不会遇到的传感器类型从课程中删除,将更多的课时留出来对需要重点学习的传感器进行深入学习,从传感器的电路设计、测量调试、系统接入、查故排故等方面进行教学。加大实训、实践教学比重,将教学重点放到对学生的职业性、实践性教学上。

二、 从课程性质上进行改革

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从以前的B类(理论+实践)课程,改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在特定的传感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授课。在讲解传感器的基础理论知识后,马上进行特定情境下的传感器产品设计,并在理实一体化环境下对设计图纸进行验证性生产、调试,根据给定的检测要求,对学生自己设计、生产的传感器产品进行安装、测量、信号处理、系统接入,完全重现在楼宇智能化工程中各类传感器检测工程中的典型工作环节,突出课程的专业化、职业化。

三、 从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

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由笔试变为过程考核,在笔试考核时主要考察学生对传感器课程中的知识点是否掌握牢固,而无法从职业特点出发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而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本专业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

在改革后的考核中,通过对学生在完成传感器设计、制作、安装、测试、信号处理、系统接入、检测维修等每一个典型工作环节的表现情况进行过程评价,整体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过程贯穿于学习过程,通过对学生每一个重点学习过程进行考察,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根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辅导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

通过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针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领域进行以上改革,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同时课程内容与知识点与后续课程衔接更加紧密,为后续开展单片机(C51)技术、楼宇电气综合测控实训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程改革后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上的储备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进行的课程改革是比较成功的。

参考文献:

[1] 郑春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与考试方法改革的几点措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篇5

【关键词】学期综合项目课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地各学校开展了不同办学模式的尝试和实践,取得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成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远未结束,本文设计探索一种具有低经济投入、高效率办学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法最早出现在英国。美国职业协会《合作教育宣言 》 认为它是“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 2001 年“美国合作教育大会”指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工作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而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和创新,我国很多学校和专业不断借鉴世界上较流行的工学结合模式,摸索出了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有订单式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等。总结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基本上有两大类:第一大类是课程之间进行的工学结合或者工学交替项目教学,其表现形式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独立,交替进行,进程表现是先理论后实践;第二大类是课程内部进行的工学结合或者工学交替项目教学,理论与实践在课程内部融合,工学轮动,理实一体,进程表现是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以上两类人才培养模式也有相互融合和相互借用。第二大类的教学效果最好,但是如果完全达到第二大类模式所追求的目标,需要有很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和很充裕的实践条件支撑,如此一来,当前大多数院校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无法达到的。因此探索一种优于第一类,但又不逊于第二类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该模式能够有限需求高水平师资,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可被大多数普通高职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所利用接受,是我们研究的目标。

三、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内涵

学期项目(Term Project),是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学期开学时与课程同步领取学期项目任务书和指导书,以个人或小组团队形式对学期项目进行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学期项目是由教学团队依据学期开设的理论课程核心内容精心设计而成,其内涵是使学生借助于学期项目任务的实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理论的知识,进而可以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所以说,这种学期项目更多表现为实践项目任务。开设学期项目任务可以达到有效解决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扎实。

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的学期综合项目课程(Term Composite Project Course)是对以上所述“学期项目”内涵的延伸,是专门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提出的。首先,学期综合项目课程是一门贯穿学期全程的课程,课程中始终由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与学生在学期综合项目课堂中互动,以精心设计的多个项目任务作为授课内容,将学期开设的所有专业学习领域理论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理解、求证和运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综合项目,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各门学习领域课程的知识的能力。在教学组织上鼓励采用小组学习法,教学方法鼓励采用行动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

四、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选择改革试点专业

经过筛选,我们选择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学期综合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专业。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近年随着智能建筑的兴起而开设的新专业,它涉及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节能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教育部与建设部已经把它定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它也是一个对教学资源要求很高的专业,随着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条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条件和资源还比较薄弱,无法实现动辄近千万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入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服务于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们针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提出了“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构建新的学期综合项目型课程体系

首先我们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步骤,即第一步工作任务分析,第二步行动领域归纳,第三步学习领域转换,构建新的学期综合项目型课程体系。

3、开发学期综合项目课程

“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开发学期综合项目课程。我们在设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期综合项目课程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项目任务涵盖本学期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二是项目进程贯穿学期全程。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第三学期的学期综合项目课程为例, 学习领域课程包括有安全防范技术、电气消防技术、检测与控制技术、智能家居技术,学期综合项目课程的项目包括有入侵防盗系统安装与调试、视频监控系统安装与调试、出入口管理系统安装与调试、智能家居系统安装与调试、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每个综合项目又分为若干个项目任务,这些项目任务的时间安排按照相应学习领域课程的计划进度排序。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来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思维能力训练,习得一个指导行动的思维方法。

4、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作为学期综合项目型人才培养方案,其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以学期综合项目课程为载体贯穿整个学期开展完成,那么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建设模式就发生了质的改变。首先,学期综合项目课程贯穿了学期的多门学习领域课程,其综合项目涵盖了多门课程的实践要求,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的优势,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只需针对学期综合项目课程进行重点开发建设,可以避免针对多门相关课程出现的重复建设,而且在规模上做到能够满足一个教学班即可。

这样,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会有很大的减缩,同时又因为学期综合项目课程贯穿整个学期,实训基地的利用也将会贯穿完整的学期,有效地提高了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5、师资队伍建设与利用

学期综合项目课程的实施需要依赖高水平、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来完成,这就需要对承担学期综合项目课程的师资进行有效的重点建设和培养,由于本方案的特点是高标准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集中于一门课程,带来了师资建设和培养的集中性和单一性特点,针对性强,易实施。

五、改革的成果和不足

采用学期综合项目课程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现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获得以下成果:

1、学期综合项目课程的项目任务具有综合性,辐射了本学期所有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知识,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有效解决师资水平差异带来的教学效果差异性问题,通过学期综合项目课程可对学期整体教学效果提升。

3、有效解决实践条件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使实践教学资源方便合理调配和合理使用。

4、可提升学期不同学习领域课程之间的关联度,改善学生学习思维维度空间。

5、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降低课改压力,有限地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

实施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种创新的尝试,我们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这种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2]邓海龙. 新加坡理工学院教学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4).

[3]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基础与课程体系创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

[4]曾文权等.基于项目外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职教论坛,2009(7).

篇6

关键词:智能化系统、分部工程、弱电、施工管理、建筑防水、人防工程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 文

在进入智能化系统项目实施若干难点控制之前,我们先来熟悉几个基本的概念,以便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容。

智能化系统是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的智能集合。我们平常交流所说的弱电系统与智能化系统代表相同的用意,但还会有区分。在弱电行业里,弱电系统是指供电电压小于等于110V的系统,严格来说,智能化系统包含弱电系统,但范围比弱电系统要大,智能化系统不仅包含供电电压小于等于110V的系统,需要的时候也包含供电电压大于110V的系统,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

分部工程(parts of construction)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分部工程一般是按单位工程的结构形式、工程部位、构件性质、使用材料、设备种类等的不同而划分的工程项目。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分部工程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屋面工程、给排水及采暖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建筑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电梯工程。

人防工程全称为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是坚持城镇战斗,长期支持反侵略战争直至胜利的工程保障。

建筑防水是指为防止水对建筑物某些部位的渗透而从建筑材料上和构造上所采取的措施。防水多使用在屋面、地下建筑、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和需防水的内室和储水构筑物等。按其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的不同,分为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两大类。材料防水是靠建筑材料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或增加抗渗漏的能力,如卷材防水、涂膜防水、混凝土及水泥砂浆刚性防水以及粘土、灰土类防水等。构造防水则是采取合适的构造形式,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如止水带和空腔构造等。

智能化系统项目实施难点控制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相类似,其在规划设计阶段是否能把控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非常关键,这也是智能化系统项目实施难点控制最有效的手段,但也是最难的地方。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智能化系统领域做设计的,大多在高校学习的是计算机、电子、物理、智能楼宇、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这就决定了设计人员在建筑领域的知识局限性。智能化系统工程是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一个分支,这从从事智能化系统的建造师要归类到机电工程中一并考试可以看出,应该说,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包含的学科是包罗万象的,专业之间的跨度非常大,当然,这是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专业教育设置来说的。

笔者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碰到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图纸与业主的实际使用及其相关专业相脱节,等我们提出问题跟设计者说,设计者经常会回复说,你那里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好了,如本人现在在实施的某医院智能化工程就碰到了此类情况。要知道,根据我国建筑法规定,工地负责实施的,是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的,怎么能说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好了呢。就本人现在实施的某医院智能化工程,其图纸设计就存在如下通病,设计图纸与业主的实际使用、相关专业相脱节,如安防系统设计图纸未体现业主在出入院登记处实现摄像机与点钞机的联动、BA系统在暖通空调的控制与消防电系统相冲突等。要知道,蓝图是施工的指导依据与灵魂,没有了灵魂与指导依据,还会有此智能化系统的核心灵魂在么?据此,笔者也总结出了经验,智能化系统在规划设计阶段,要抓好设计人员与产品厂家、业主需求、有现场实施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充分的调研和交流,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没有符合实际使用的蓝图来施工。当然,在出现了上述问题的情况下,本人作为项目经理,积极联系各产品厂家的专业工程师,做充分的调研与沟通来解决此类问题。如点钞机与摄像机联动,点钞机到编码器的距离在不超过50米的情况下,点钞机处必须接一根RVV P 2*1.0mm2的线到编码器边,经转换设备与编码器融合,在点钞机到编码器的距离超过50米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另外的实施方案。

在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强电与弱电的配套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也是解决问题的难点。在弱电图纸设计时,对此往往会疏忽用电设备的功率问题。如LED显示屏,在更多的弱电图纸上看到的只是表示LED的一个图形符号在上面,而其并未说明其用电功率有多大等。有时候LED的厂家根据工程实施出具的用电方案也会与工程实际实施阶段相不符,如检验科有四块用电功率各为2KW的LED显示屏,厂家出具的是每块屏各放一条YJV3*2.5 mm2的电缆,而实际施工当中,四条YJV3*2.5 mm2的电缆拉到同一配电柜接可能不现实,因其强电井的配电柜可能已经容纳不下其新增加的相应开关的安装位置,这样在实施时是否可以考滤从检验科处设置一个交接箱,再从此交接箱处拉一跟YJV3*10 mm2的电缆到强电井,四条YJV3*2.5 mm2的电缆则从检验科处的交接箱处分路供电呢?诸如此类问题,在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也应重点列项研究解决。

在智能化系统管路与桥架的施工过程中,弱电各系统的管路与桥架的敷设是否满足建筑防水及人防工程的要求,也是工程实施控制的难点。笔者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很多做弱电管路与桥架施工的人员,对此不够重视。在施工时,很多工人一直有个惯性思维,认为做弱电系统,碰到有墙就打孔穿墙过管路或桥架就可以,其实不然,在地下室到室外的穿墙管路通道是要设置防水套管的,防水套管和普通套管不一样,防水套管的管壁厚度不小于3mm,在防水套管垂直面的中间必须要设置止水圈,止水圈需要用不小于3mm厚的钢板做翼环,翼环的宽度不小于5cm,在人防区域,止水圈需要用不小于6mm厚的钢板做翼环。在桥架敷设时,当桥架要从非人防区域穿墙到人防区域时,桥架施工至人防区与非人防区交接墙处断开,在此交接墙处要预埋穿墙套管,套管的做法基本与防水套管一致,但套管的管壁与翼环壁厚要求要比普通防水套管高。

在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弱电各系统的运行是否满足消防的要求,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各弱电系统设备的供电问题是否满足消防的要求。从事消防行业的的人都知道,在某层楼有火警时,此层楼的上面一层和下面一层的供电回路是要被消防强制切断断电的。很多弱电系统工程,为了显示如门禁系统管制的重要性,会考虑用UPS系统来统一供电,而在此的同时,却忘了前端设备供电回路与消防的切换联动控制,其它的系统设备也偶有此情况发生。在用UPS系统来统一供电时,正确的做发是,在每一个消防分区的前端设备供电回路处要设置配电交接箱,有火警时,消防控制模块要能对此交接箱供电回路进行切断电源。不考虑用UPS系统的情况下,如用电设备在每个消防分区内就地取电情况下,就不需要考虑是否能满足消防的要求,因为强电部分的实施是按照消防分区的要求来施工的。

智能化工程建设不仅仅是管线和各种箱体及设备的简单叠加,更是安装美学与智力的完美结合。弱电系统中,各分系统的设备安装箱体尺寸大小是不统一的,如弱电井内TV箱的大小是400*500*200mm,安防箱的大小也是400*500*200mm,而弱电配电箱箱体的大小是600*800*240mm,DDC箱体的规格尺寸又是600*800*150mm。假设上述的箱体在同一弱电间内,其安装完成的布局看起来是比较杂乱无序的。要解决弱电间内各箱体安装杂乱无序的情况,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是,在弱电间内各箱体安装未开始之前,把各个弱电分系统的箱体全部统计起来,按照各箱体的规格尺寸做一下布局分析,在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箱体应该怎么样来统一规划大小是比较合理的。要在弱电井内,把安装设备的各箱体要布置的合理美观,是要花大力气去研究与协调的。以我的工程实施经验来看,弱电间内各箱体安装在未考虑成熟之前,是不能轻易动手安装的。就上面提到的TV箱、安防箱、弱电配电箱与DDC箱尺寸,在统一排布后会得到合理的调整尺寸,如调整后的TV箱尺寸为500*400*200mm、安防箱为500*400*200mm、弱电配电箱为600*800*200mm 、DDC箱为600*800*200mm,这样是否会更美观漂亮?答案是肯定的。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智能化;问题;对策实施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几年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建筑也应运而生。所谓智能化建筑,就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实现建筑物的优化设计,从而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安全舒适的、质量高的、便捷快速的优质服务。现阶段,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目前许多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正在兴建之中。由于建筑智能化涉及到的专业较多,技术要求较高,且技术水平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与建筑工程技术也处于适应和磨合阶段。本文即在阐述智能化建筑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智能化建筑存在的问题,并就智能化建筑的项目管理以及智能化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对策,以期为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建筑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 智能化建筑的特点

2.1具有智能化、集成化和协调化的特点

由于智能化建筑应用了大量的电子信息计算机等高新技术,通过BMS./IBMS系统的集成设计和开发,对所有建筑设备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同时,智能化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决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2.2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智能化建筑可以提高建筑物内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系数,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和灾难的防御能力,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建立高速信息传输网络,并提供便捷快速以及多样化的信息通讯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3 降低能源消耗

智能化建筑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实现建筑物内各类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和维修保养的自动化,降低能源消耗。

3智能化建筑存在的问题

3.1 业主方面

(1)很多业主对于建筑智能化期望太高,大大超过了建筑物自身的规模和功能对智能化的要求。他们不仅不了解建筑物的需求,也不清楚智能化产品,就盲目投资,导致投资效果很不理想。在智能化系统投入使用后,发现很多问题。

(2)怀疑智能化集成系统带来的增值效应。由于资金投入方向的问题,业主可能会不适当的减少在智能化系统上的投资,从而造成建筑物档次的下降。

(3)缺乏系统整体集成的概念和长远发展的考虑,以致招标、设计、施工以及修改同时进行,导致返工浪费严重。

(4)缺乏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出现问题难以及时纠正。

(5)建成智能化系统后,不重视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尤其是对在建设时就应当予以重视的问题放任自流。

3.2设计方面

(1)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计方法还不很熟悉,尤其在集成方面更弱些,还需要产品商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和通力合作。

(2)目前对智能建筑设计的注意重点大都集中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在建筑平台方面注意不够。业主盲目相信境外设计单位,结果由于这些单位并非智能建筑行家,图纸和设计文化水平也并不见得比国内设计部门高,再加上文化背景,设计方法、施工习惯的不同,往往拿到境外设计的图纸都无法实施。

3.3 实施方面

(1)智能化系统的施工队伍素质较低,缺乏经过正规训练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大量刚进城务工的农民进行施工安装,造成安装质量不高。

(2)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够健全,指挥不灵,协调不力,由此导致施工中相互扯皮,施工效率低下。

(3)对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重视不够,很少有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标准或规定。

(4)工程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亟待提高。

4 解决智能化建筑存在问题的具体策略

4.1 业主方面

业主方应当聘用那些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外,特别是应当聘用具有建筑智能化专业人才的工程建设咨询监理单位,他们技术过硬,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优势,根据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向业主方提出有益的建议。这样就明确了莆田市综合体育馆、游泳健身馆智能化工程的具体建设目标,为该智能化工程的具体建设指明了方向。只要业主方认识到上述的两点,统筹安排,就能充分发挥建筑物智能化系统的作用,并使其长久运行下去。

4.2 设计方面

为了使竣工后的智能化建筑充分发挥其作用,避免设计失误造成的缺陷,在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初期筹划阶段,选择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智能化建筑设计单位至关重要。业主方也可以从实际出发,邀请有关专家参观由所洽谈的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通过分析判断,选择最佳的设计单位,这样从一开始就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符合预期的要求。在设计方案出来后,有条件的业主方可以继续邀请有关专家对设计单位的智能化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完善建筑物的智能化设计方案,保证智能化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4.3 实施方面

首先,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实施应该委托给那些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具有丰富的智能化系统施工经验、承担过规模较大、技术复杂、施工要求高的智能化系统承包商。其次,业主方应当要求智能化系统承包商委派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智能化系统项目的实施,并由一个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业团队来督导实施。能够保证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质量;有完整的调试程序以保证智能化系统的运行质量。

5 结束语

建筑智能化是全球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尽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很多已建工程的智能化程度并不高,在智能化系统的安装、管理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需要我国广大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为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栋,王萍,智能建筑的有关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07,(5):62―63。

【2】 李铁,谈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1):20―22。

篇8

【关键词】 建筑 智能化 项目管理 要点分析

1 方案设计阶段的管理要点

(1)进行合理的智能化需求分析。所谓的合理的智能化需求分析,其实可以简单看成是设计师根据甲方的建筑的建设要求再根据其投资金额最后结合自身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经验,从建筑整体的智能化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较为适宜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现如今,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到如今变成了集楼宇设备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电子信息查询系统、中央集成管理系统等为一体的整体建筑多方面智能化。当然,这些智能化功能还是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安装组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熟悉建筑智能化所要求的方面的功能与工作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应用自如。才能为建设方提供更加合理经济的智能化建筑方案。(2)智能化建筑方案设计需考虑以后的发展趋势。在目前来说,在国内外各种技术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快。设备的更新速度完全可以让目前所谓的顶级设备在几年后淘汰。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项目编制时,可以多将目光放的长远些,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设备配置时,可以考虑预留一些空地,在保证目前的需求量的同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技术的冲击做好准备,这其中最为直观的就是通信介质的变化,比如说从铜线到光缆。(3)再进行建筑智能化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建筑本身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民众,所以在设计时,要尽可能的考虑智能化系统人性化方面的设计工作。这些就需要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经验,从建筑使用者的舒适性与便捷性考虑。只有这样的方案,才能称之为一个成功的设计。(4)虽然作为一个较为新型的方面,但行业还是有一批经验较为丰富的专家。所以组织一批业内专家对智能化方案进行评审是设计方案得到充分优化的途径,毕竟专家在现场施工、设备材料应用都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专家的意见再结合实际的建筑智能化需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出更为经济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

2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招标中的管理要点

(1)建筑智能化招标时,投标方所提供的招标图纸必须达到建筑智能化要求的招标的深度才行,主要表现在图纸除要具有较为详细的设计说明、系统图、平面图、信息点表、监控点表外。还要附加一些智能化所需的设备、线缆、管材的规格型号与相应的参数等,这些都能提高智能化建筑招标的规范性与合理性。(2)在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投标时除了要求施工具有相对于普通建筑的智能化建筑施工资质外。一般还要要求投标单位能够具备相应的智能化设计资质,所以在进行智能化建筑招标项目管理时要多加注意好投标方的企业能力。不过,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我国具有相应实力的企业已经在慢慢增加。

3 具体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要点

(1)说道具体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因为涉及的方面实在较多,像消防、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等专业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安装,所以,在进行智能化建筑具体设计阶段项目的管理人员可以将这些人员与智能化专业设计人员进行一定的会议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智能化系统与相应专业间的接口与联动控制问题,还能确保现代化楼宇控制功能自动化的实现。(2)在建筑智能化过程中,弱电设备的造价成为整个智能化工程的总造价中的大头,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的深化设计阶段。就要在充分考虑到设备造价的同时,尽可能的选取设备技术更强、服务更加完善的设备提供商。这样既能保证建筑弱电设备的合理运行,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以后的设备的保养与维护。(3)在深化设计阶段还需注意的方面就是,不同专业对建筑智能化的干扰作用,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在智能化建筑管线密集部位绘制相应的剖面图与平面图。这样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各专业与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冲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建筑的装修要求。(4)所谓的智能化建筑的系统集成其实是指将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系统集成到统一、协调的系统中。主要包括像通信网络(CNS)、信息网络(INS)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火警自动报警系统(FAS)、安全防范系统(SAS)。作为智能化设计、安装、调试的重难点,工程技术人员除了要多多对其它成功的智能化建筑进行考察学习外,还要根据系统的组合形式,根据其原理达到满足用户基本使用与管理要求的目的。

4 智能化建筑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要点

(1)建设方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时除了督促相关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外,还要根据智能化建筑的特点,对整个智能系统进行梳理与优化,最后就是要做好施工时的隐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2)相应的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智能化建筑施工时,最好列出较为详细的施工计划与设备供货时间。提前对各专业提出相应的智能化配合要求。并对相应的材料进场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的合格性。(3)还有就是因为智能建筑的系统较多,所以也导致相应的管线系统也将变得复杂起来,所以,提前对建筑中的各个管线进行施工顺序的协调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还有就是建筑的智能化设备因为自身造价相对较高。所以在安装时,要督促管理人员认真负责。(4)最后就是因为智能化建筑是各种不同系统的组合。所以进行联合调试与专业系统的独立调试也将变得必不可少。只有确保调试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才能保证建筑达到预期的智能化效果。

5 结语

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使着智能建筑出现更多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代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的高新技术集合体,但由于我国的建筑智能化领域起步较晚,现如今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简单通过项目管理的几个阶段应注意的要点简单分析。供同行交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系统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智能化工程

建筑智能化工程包括:通信网络系统,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十个子分部工程。

1、通信网络系统

通信网络系统是指:用户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用户接入网(xDSL、HFC和FTTx 等)、VSAT 卫星通信系统、微蜂窝数字无绳电话系统、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光纤传输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电视系统、公共及紧急广播系统等。对于建筑工程中的通信系统不同于电信级的主干通信系统。但他们确是构成信息社会的基本单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通信手段已是建筑工程的必需。

2、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利用通信技术、计算机集成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将各独立用户终端计算机连接起来,达到资源共享。主要有以太网、ATM交换网、令牌环网络。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由现场数据采集/控制设备(DDC)、传输网络、和中心主控制设备组成,主要功能是完成对各类机电设备进行检测、控制及自动化管理,实现安全、可靠、节能和集中管理的要求。主要实现:

1)对冷热源系统的控制管理功能

2)对空调与通风系统的控制功能

3)对变配电系统的监视功能

4)对照明系统的检测控制

5)对给排水系统的监视控制功能

6)对电梯与电动扶梯系统的监视功能

7)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主要设备间的数据通信

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由前端报警探测器、传输线路、相应联动模块及设备、区域控制器或集中控制器组成。主要功能是利用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在早期发生火情时提前预警,当火警确认后,通过联动功能启动相应的灭火系统,将火灾损失减到最小。

5、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主要通过利用科技手段、综合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对所保护的对象采取技术防范措施的手段。包括:入侵报警系统、音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等。

6、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是所有通讯系统的基础,是网络系统的物理媒质层,它主要为通讯提供物理链路,分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主干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等。目前主流为主干采用光纤,水平及接插件主要采用超五类和六类非屏蔽系统。

7、住宅(小区)智能化

通过各种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报警技术、多媒体处理技术实现居住环境的极大改善,目前主要是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为住户提供使用上的便利及安全保证。

住宅(小区)通信网络系统包括有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快带接入网、家庭网和控制网。

物业管理系统包括有建筑设备监控装置、物业管理系统、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和自动抄表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有周界防越报警装置、电视监控装置、电子巡更装置、访客对讲及电控锁装置、家庭安全防范系统、求助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

8、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

随着智能化系统的发展,促进了防雷技术的发展和产品生产,包括:信号防雷、电源防雷。接地系统对电子产品尤其通信系统尤为重要,接地系统直接影响到智能化系统及产品的正常安全运转。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要点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程序

建筑智能化设备需求调研智能化方案设计与评审招标文件的制定设备供应商与工程承包确定施工图深化设计工程的实施与质量控制工程检测管理人员培训工程验收开通投入运行。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实施要点

智能化系统的深化设计应具有开放结构,协议和接口都应标准化和模块化。可从招标文件中了解建筑的基本情况、建筑设备的位置、控制方式和技术要求等资料,然后针对智能化产品进行工程生化设计。

工程施工前应做好工序交接工作,做好与建筑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给水排水,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和电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确认。

例如:在室内墙壁和吊顶上安装消防及保安的各类探测器应与建筑装饰和机电施工协调定位。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划分

建筑智能化工程实施界面的确定贯彻于设备选型、系统设计、工程施工、检测验收的全过程。在工程合同中应明确各系统供应商的设备、材料的供应范围、接口软件及其费用,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扯皮现象,影响工程进度。

设备、材料的供应界面的划分

设备、材料的采购供应中要明确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商和被监控的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界面划分。主要是明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机电工程的设备、材料、接口和软件的供应范围。

例如:空调空调工程承包商提供的设备有变风量空气处理机,新风机及其控制系统等设备,各种阀门、风门等,电动调节阀、执行器和风门驱动器等(也可由监控系统工程承包商提供);监控系统工程承包商应提供的设备有温度、流量、压差与压力传感器、压差开关等设备及相应的软件等。

系统设备接口界面的确定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变配电设备、发电机组、冷水机组、热泵机组、锅炉和电梯等大型建筑设备实现接口方式的通信,必须预先约定所遵循的通讯协议。当设备控制器对外采用非标准通讯协议时,则需要供应商提供数据格式,由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进行转换。

例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可以通过TCP/IP通讯协议或RS232接口方式等共享其它系统的部分数据,实现各系统的交互与联动;冷水机组、热泵机组

、锅炉设备也可以提供设备的通信接口卡、通信协议和接口软件,以通信方式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相连。

智能化系统施工界面的协调

主要是确定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涉及的机电设备和各系统之间的设备安装,管槽敷设及穿线和接线,设备调试及相互配合的问题。

例如:在智能化工程施工中需要确定控制阀门的安装位置与线路敷设,传感器的开孔与安装,调试过程中相关方投入的人力、设备以及责任,需要在施工前予以明确,一免出现监控工程施工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

参考文献:

陈春梅.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陈渝光,李太福,赵明富,雷建军.建筑智能化系统功能集成的相关问题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篇10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发展

自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各个行业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工业化建设、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的发展,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改善,并为推动工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不断创新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中,环境更加开放的背景下,自动化控制工程的创新能力也在日益提升[1]。现阶段,我国各大企业也认识到了技术创新的必要性,纷纷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注重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自动化控制工程的不断创新发展。(2)标准化发展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在环境不断开放的过程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的接口逐渐走向标准化的发展道路,使各个企业之间能够适用软件、硬件,来进行数据交换,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力各个企业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实现。(3)统一化发展当今时代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逐渐走向了统一化发展的趋势,其主要指的是,电气自动化产品各个环节,包括保养、维护、维修以及周期性等的统一化。与此同时,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的统一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便可以将自动化控制系统独立出来。(4)安全化发展在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深入的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正在蓬勃发展,我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工业发展的国家,通过大力推动工业发展,才能促进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纵观工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在这个过程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升检测精准度、降低成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2]。在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也逐渐走向了安全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5)专业化发展在设计、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这也推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专业化发展。在培训逐渐增多的背景下,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使自己的排除故障能力、维修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2推动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企业协作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若是想要使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电气行业应加强对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的重视,并鼓励各个各个企业积极加强协作,来实现共同进步。合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共同学习、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相互借鉴,来达到共同进步;第二种是合作建厂、共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集众家之长,确保各家最高技术水平能够得到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协同发展与进步。除此之外,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训方案,还可以根据自身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确定合作院校及培训方案[3]。(2)建设数字化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为了使电气自动化工程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建设数字化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推动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的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可以将信息整体当做目标,借助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中输入整体信息数据,确保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查到所需要的信息数据。(3)不断对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进行创新现阶段,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改进与完善,是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的材料得到了节省、成本得到了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的创新,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从而为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长远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基于这样的原因,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更要依托科学技术的进步,注重对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进行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通过提高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推动电气工程的进步与发展。

3结语

电气自动化工程在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检测精准度、降低成本,还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基于这样的原因,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任少芸.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4):148-149.

[2]翟磊.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16,(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