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篇1

论文摘要:诚信是大学生立身为人、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诚信教育是指从社会发展和个体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培养个体遵守诚信的道德规范,具有诚实守信品质的努力。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学校和社会多方参与。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诚信是大学生立身为人、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诚信行为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诚信教育是指从社会发展和个体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培养个体遵守诚信的道德规范,具有诚实守信品质的努力。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学校和社会多方参与。

一、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广泛的范畴,涉及面宽、内容繁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1.大学生的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学校一方面要严格校纪校规,使大学生在校内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校园内外的一些不良风气,尤其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抄袭、作弊等现象,洁身自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2.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大学生是活跃在互联网上的一个重要群体,加强网络诚信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中,学校应该侧重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一般规范和网络责任教育,从而奠定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基础。

3.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诚信教育。学风是校风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中的诚信教育涉及学生自身、学习环境和学习规章制度。

4.大学生择业中的诚信教育。

第一,大学生择业中的“唯实”教育。诚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在全社会加强道德建设,诚信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诚是立身的“奠基石”,信是做人的“身份证”。

第二,大学生择业中的“抵假”教育。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的毕业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大学生择业中的契约意识教育。适应现阶段形势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以契约合同的形式确定的就业关系,就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识和合同意识。

二、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诚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 公民道德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首先是一位普通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可以说,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准则。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诚信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如果一个大学生连起码的诚信品德都不具备,我们无法想象他们怎么能够成为合格的公民,对公民道德建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二) 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合同经济、法制经济。这就要求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青年大学生即将成为未来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他们在未来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取决于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可见,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三)我国教育“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入世后,我们必须坚守诚信原则,履行我们所作出的承诺。因此,入世本身即是我们面向世界实践诚信原则的开始,同时也是对我们诚信状况的一个考验。为了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培养国人现代意义上的诚信观念必要而紧迫。尤其是在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更应结合该组织的有关规则,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大学生作为将来实践这些规则的生力军,理应具备较高的诚信素质。

因此,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努力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篇2

论文摘要: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大学生成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探讨高校诚信教育问题。就大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失信行为,透彻地分析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指出高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较为细致和系统地指出了高校诚信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就如何整体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思路和看法。

1高校诚信教育的内涵

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让受教育者加强对诚信的道德认知,形成诚信的道德情感,强化诚信的道德意志,并外化为诚信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诚信人格和诚信世界观。

2当代大学生失信行为表现

2.1学习失信学习中不讲诚信是大学生最为严重的失信行为,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学术欺诈,成绩单造假,抄袭作业及论文、上课迟到甚至旷课、编造实验数据等,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失信缺乏强有力的惩戒措施,造成了部分学生抱有一种侥幸与投机的心理。

2.2生活失信除学习之外,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生活也是失信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入党、评优动机不纯,恋爱动机不诚,借物不还,在老师同学面前表里不一,浪费水电现象严重,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反映问题夸大其词,恶意欠交学费,制造虚假履历等。

2.3精神失信精神失信的主要表现为部分同学由于缺乏理想与追求,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精神颓废,善于散布无中生有的小道消息以寻求刺激,更有甚者别有用心,加入非法宗教组织,组织煽动非法集会;另有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利用匿名身份进行撒谎、欺骗、诽谤等,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到暂时的解脱。

3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调查表明,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3.1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诚信教育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和谐社会条件下时代的呼唤,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必要途径。

3.2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在众多人心目中是一片模糊。对于诚信教育应该有哪些内容,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多数大学生表示积极赞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但谈及诚信教育内容时则陷入了混乱状态,不能清晰地说出自己所赞同的诚信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

3.3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影响诚信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方法的运用。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诚信教育不能局限于一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4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4.1以“两课”为依托,把诚信教育引入课堂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在诚信教育中应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但在过去的“两课”教材中,有关诚信的内容却没有或很少提及,诚信教育当然成为课堂教学的盲点。因此,要深入研究“两课”教学与诚信教育的内在联系,重视挖掘教材中的诚信内容,将诚信教育渗透在“两课”教学中,通过“两课”教学主渠道,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在“两课”课中,结合人际交往原则及友谊的建立与维护,帮助学生理解在人际交往中坚持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内容,向大学生介绍我国各个时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诚信,并留下许多发人警醒的言论,强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把它传承下去;结合“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向大学生指出为何我们把诚信作为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强调诚信有何重要意义等。在法律基础课中,结合民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内容,让大学生了解这些重要法律规范都有关于诚实守信的法律规定,使学生们了解法律能为诚信者提供什么保障,失信能带来哪些法律后果,从而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信用至上”的法治理念。总之,只有各门课着意渗透有关诚信教育的内容,在课程上形成诚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大学生诚信认知水平,从而逐步树立讲实话、守信用的道德观念。 转贴于

4.2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诚信实践道德素质的养成,除了正面的引导和灌输等直接教育之外,组织一系列相关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种“迂回”式地隐性教育方法,它是将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渗透在各类活动和载体中,使受教育者在参加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活动“氛围”的熏陶,提高自身素养,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大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赛、主题报告等各类文体、科技活动,加深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识与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诚信的企业和监狱,切实感受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从而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到诚信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及当前诚信缺失对危险性等等,从而体会到诚信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国家的政策、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执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改善,学生本人的努力以及校内外教育的整合等方面。只有在制度和法律、伦理和文化、教育和舆论等多方面合力的作用下,才能取得明显实效,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刁一能达至大成,而且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必须对诚信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在教育实践中改进理论和实践模式,使之实效性更强。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ealization Way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ntegrity Educ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our college students in learning, living and employment exist Honesty, and analysis of this phenomenon, which discusses innovation and integrity education, integrity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ity educationawareness and increase efforts to carry out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teg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ntegrity education path.

Key words lack of honesty; integrity education; realization way

1 我国高校存在诚信缺失问题

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抄袭毕业论文和在评奖评优上,各种信息的弄虚作假等方面存在学习诚信缺失问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诚信缺失呈现了新的特点:(1)大学生作弊队伍不断扩大,考试作弊和抄袭论文等不仅仅是差等生的“专利”,而且很多学生干部和成绩优秀的学生为评奖评优也加入了作弊的行列。(2)诚信缺失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学生认为考试作弊等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偷偷摸摸,而现在很多学生作弊时十分坦然。

我国大学生在助学贷款、特困补助等生活方面存在诚信缺失问题。(1)助学贷款违约现象严重,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以各种借口拖欠贷款,甚至隐瞒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和家庭地址等来逃避还贷。(2)许多在校生弄虚作假,骗取特困补助。有些学生不具备评选特困补助的条件,他们出具虚假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给学院的特困生认定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3)部分学生故意拖欠学费,将学费用以他用。(4)高校学生之间不讲信用,互相借钱不还引起纠纷。

我国高校大学生存在就业诚信缺失问题。大学生在就业时不向用人单位诚实地介绍自己,给简历“包装” ,并且提供虚假的材料。部分学生随意违约,毕业后由于求职心切,就漫天撒网,向许多用人单位投递简历,遇到愿意接受的单位,往往欠缺考虑就仓促签约,但又不安于现状,仍继续寻求,发现更好的单位,就违约另签约,这些学生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声誉,而且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

2 我国高校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1)我国社会大环境道德滑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现在大学生大多是90后出生,他们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不诚信已在社会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他们不能抵制物质利益的诱惑,强调个人价值,追求经济利益,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和要求。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经济利益,连最基本的道德也放弃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

(2)高校诚信教育实效差,导致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运行不畅。培养能够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大学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如果学校能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和讲文明、有礼貌、诚实守信的大学生,那么通过一大批有良好道德诚信素质的学生来影响一少部分道德诚信缺失的学生,大学生道德诚信制度的运行就会顺畅得多。然而正是由于高校诚信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生道德诚信制度运行不畅。

(3)家庭教育的弊端,影响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实施缺乏支撑力量。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中,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一般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家庭教育好就可以为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从现实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存在严重弊端,使得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实施缺乏了坚实的支撑力量。

(4)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使诚信教育实施效果差。在一个大学生普遍具有良好诚信素质的环境下,诚信制度的建设就会顺利得多,容易得多。当前由于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机会多,诱惑也多,这就使得一些诚信修养不高、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诱惑,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从而影响了我国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的实施。

3 我国高校诚信教育实现路径

(1)加强对高校诚信教育方法的研究,创新高校诚信教育的载体。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清形势,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开创高校诚信教育的新方法,创新高校教育的载体。我们要改变以往就德育抓德育的做法,把诚信教育与高校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和教学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和健康成才。我们要采用新办法,研究新思路,开拓高校诚信教育的新局面。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诚信教育寓于课堂和学院的各项活动中,让学生在行动中学,在学中感悟,让他们体会诚信对社会、事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要切实地推进诚信教育,创新教育媒体,利用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宣传诚信美德,倡导诚信为人,使大学生感受到诚信的力量,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实施诚信。

(2)我国高校要建立诚信度评价体系,并且切实实施。现在我国各大高校对于诚信教育越来越重视,建立高校大学生诚信度评价体系是深化诚信教育的基本工作。高校诚信度评价体系应包括高校诚信教育规划、诚信度评价、评价的内容、评价过程监督以及评价结果等五项内容。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学习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活动诚信评价和就业诚信评价等,根据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建立具体的评价指标,并且确定权重指数,从而依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

(3)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对诚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提升自身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能力,用自己的诚信行为影响周围的同学,从而促使他们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在诚信高校教育中,高校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干部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和学院各部门的配合下,学生干部带领学生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提高了自身诚实守信的道德素质。

(4)加大开展大学生诚信度评价的力度。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将诚信教育融入在大学生入学教育当中,切实落实到各项教育活动中。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每一个学期都有一个量化考核,通过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鼓励大学生遵守诚信规则,激发大学生以诚信为本的信心,塑造良好的诚信榜样,发挥大学生的力量,营造良好的诚信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 郭敬,张学娟.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研究[J].征信,2010(6).

[2] 曾秀兰.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三大隐忧[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6).

篇4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一、问题缘起

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基本价值追求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需要构建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将诚信教育贯穿大学生活全过程。当前,仍有少数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诚信失范行为,这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部分高校在诚信教育方面存在不足。探究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开展诚信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探究贯穿学生日常学习、课余活动等多维度的诚信教育体系,为不断完善高校诚信教育提供参考。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失范的表现及高校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一些造假和腐败的不良习气渐渐传入校园,大学校园内的诚信缺失现象也时有发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开始逐步引起大学管理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简而言之,当前大学生诚信意识缺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学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和违反学术道德;经济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钻学校奖、贷、勤、助、补、减、免等体系空子,冒领、多领助学金、助研费等;求职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在求职时伪造履历、随意毁约。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与高校诚信教育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认为,国内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上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诚信教育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格,需要高校人才培养之初就上升到办学理念上来,然而,在现实中,部分高校对诚信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将定期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当作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任务,而非从人才培养理念上重视诚信教育,这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开展诚信教育的实效。二是开展诚信教育方式有待改善,大多数高校仍靠灌输式的教育,在诚信教育的过程中缺少大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激励机制。当前一些高校进行诚信教育时,仍停留在单向的管控思维,僵化地采取批评、惩罚的教育手段,片面强调制度对学生的约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缺乏激发学生讲诚信的激励机制,导致学生诚信人格培养成效不佳。三是部分高校诚信教育环境存在问题。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只有广大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言传与身教并重,才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但是近年来暴露出来的学术不端、论文造假等教育者本身的诚信缺失问题对高校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势必削弱了高校诚信育人的实际效果。

三、上海交通大学开展诚信教育的思路与举措

上海交通大学具有注重诚信的百年传统,在开展诚信教育上提出了“积极探索诚信素养形成规律,坚持诚信教育的科学性;促进学生道德认知与人格养成,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培育诚实守信的德育环境,注重诚信教育长期性和常态化”的工作理念,在诚信教育体系化建设、制度化建设和诚信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性的工作思路,在国内同类研究型大学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上海交通大学于2004年启动第一届“诚信月”主题教育活动,已连续举办至今,通过诚信签名、诚信书签、诚信展板等活动强化学生诚信意识;2009年,初步构建形成比较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严把“新生”、“课程”、“学术”、“贷款”和“主题教育”五大契机。

(一)上海交通大学开展诚信教育的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紧密围绕“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诚信人格。在巩固以往诚信教育成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诚信教育常态化建设。在新生入学教育、学风考风教育、学术诚信教育、贷款管理、主题教育和诚信求职教育等环节上,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时把握重要时点,扎实推进日常教育,逐步建立教务处、研究生院、团委、就业中心、学生事务中心以及各院系多方联动的诚信教育体系。1、成立机构,颁布章程,明确职能。学校于2012年12月24日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诚信工作委员会,颁布了《学生诚信工作委员会章程》。诚信工作委员会由具有良好学术道德和履职能力、为人正派、办事客观公正的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委员具有参与审核各学院(系)的学业诚信工作报告、参与受理和处理关于各学院(系)所作处理的异议申诉等权利。对学生发生的每一例考试舞弊事件,都会严格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中相关条目规定,并依据《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手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手册》中的《上海交通大学课堂教学秩序管理规定》和《上海交通大学考场规定》等相关条例,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学校学风建设、考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注重把握重要时点。新生入学时,坚持定期开展的校纪校规考试;期中考试前,按时召开诚信考试主题班会;期末考试前期,通过案例教育、违纪展板号召诚信应考;毕业设计阶段,开展学术规范教育;在毕业求职阶段,严控简历作假、杜绝随意违约事件发生。3、注重日常教育。通过宣传引导、调研访谈、主题讲座、党团活动、班级管理、学术规范、口笔交锋、树立典型、特色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常态化的诚信教育。

(二)上海交通大学开展诚信教育特色举措

1、新生入学诚信教育。通过校党委书记第一堂课、院系新生入学教育、导师谈话等环节培育和引导正确的学术价值观,育诚信人格。2、举办诚信教育讲座和诚信论坛。通过诚信贷款讲座、诚信理财讲座、诚信宣誓等活动提高学生诚信贷款、按时还款的意识,固化诚信教育的成果。对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侧重学术诚信,开展博士生论坛,邀请院士主讲学术诚信。同时在博士生论坛中开展学术规范写作的主题报告会。3、通过创建诚信班集体、评选大学生自强自立奖、开展就业诚信专题宣传等活动,塑造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充分发挥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舆论引导功能和典型示范功能,提高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养成。4、开展诚信月主题活动。坚持开展诚信月主题活动的品牌效应,通过“诚信心理剧”、诚信宣传片等方式深化诚信月品牌活动的内涵,让诚信教育始终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全面提升诚信教育的实效。

四、完善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三点思考

对于完善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本文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实现全员、全过程育人

在国内高校,包含诚信教育在内的大学生德育一般由专业思政教师及政治辅导员来开展,其他专业教师及职员并未包含在德育主体之内。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只有发动高校内部教职员工人人讲诚信,校、院、系行成合力,实现全员育人,诚信教育才能真正出成效。同时,要将诚信教育贯穿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注重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在新生入学、军训、考试、发展党员、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入诚信教育内容,围绕学术诚信、就业诚信、生活诚信等专题,开展各类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提高诚信意识,加强诚信观念,塑造诚信品质,做到在学习、生活中处处实践诚信。

(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探索激励机制

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成立专门诚信工作委员会,吸纳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各方面意见,完善学业诚信守则、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术不端处理办法等各类管理制度,构建高校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探索诚信激励机制,建立有针对性的具有教育和引导意义的大学生信用档案,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表现,在奖学金评定、就业推荐及保研录取等方面将大学生诚信度作为重要参考,并根据诚信档案,在大学生完成学业毕业之时颁发“德育认证”证书,充分发挥奖励机制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作用。

(三)注重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注重利用网络新媒体,采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各类诚信教育宣传活动。同时,要结合大学生实际,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影响力,通过树立诚信典型,例如“榜样的力量”颁奖典礼等活动,树立优秀学生榜样,传递校园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向欣.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11)

[2]孙俊.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9(11)

[3]谢晶.高校学生诚信现状及诚信体系建设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

[4]黄倩倩.高校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

[5]崔轶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

篇5

关键词:高校;诚信教育;思考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规范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前提条件。然而在大学生中,考试作弊、求职时弄虚作假、贷款不还等现象却屡见不鲜,大学生诚信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式,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一)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大学校园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相关调查结果显示,30.8%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10.65%的大学生承认自己虽没有作弊行为但有过作弊意图。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强调要严肃大学考场纪律,并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试图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却屡禁不止。大学生作弊行为越来越猖狂,从交头接耳、夹带纸条发展到请“”代考,甚至集体作弊等,这令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头疼不已。

(二)拖欠学费现象严重。自上世纪末高等教育学费普遍提高之后,大学生拖欠学费现象便日趋严重。许多大学生相互攀比,往往是“旧债未还,新债又添”。江苏省教育厅结算中心的数据显示,该省多数高校都有学费收不上来的现象。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大学生拖欠学费现象也相当严重,除一些客观原因外,大学生将学费挪作他用是拖欠学费的主要原因。有些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交了学费,但信用意识不强,没有按时还贷,使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各方都有苦难言。笔者认为,大学生缺乏诚信观念是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弄虚作假问题突出。如今,大学生抄作业、拼论文、求职时在自己的简历上做手脚等现象屡见不鲜。华东师范大学在一项调查中发现,某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收到84份毕业生自荐表,发现有5人为同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6人为同一班的班长。更有甚者,有的学生把别人的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奖学金证书、优秀学生干部奖状以及发表过的文章改头换面复印后就变成了自己的“辉煌经历”,堂而皇之地交给用人单位。

(四)违纪违法问题突现。当前,大学生违纪违法事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在违纪行为中,与学习相关的比例最大,其中因睡懒觉、打网络游戏、外出旅游等原因迟到和旷课而受到处理的学生为数不少,并呈现出随着入学时间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在违法犯罪行为中,涉及财产的案件占绝大多数,其中盗窃案件居多。因此,高校应该大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让诚信成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与行为。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上不文明、不道德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对大学生会产生不良影响。虚假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社会中不诚信现象泛滥成灾,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会受其影响。可以说,诚信虽然在观念上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倡导。

(二)家庭和学校不重视诚信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强调的是智育,忽视了德育、体育等方面。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对孩子提出勤奋学习、多才多艺等要求,却漠视对孩子的人格培养。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弄虚作假,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养成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很多学校只把追求高升学率当做根本任务,并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在教育理念、评价指标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很多高校过分强调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强调师生比的提高,却忽视了建立良好的大学生德育机制,这些必然影响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反思能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等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他们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很容易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做社会本质,从而失去保持诚信品质的信心。很多大学生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名利,极少考虑承担社会责任。

三、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高校要成为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沃土,关键在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广大学生服务。高校行政、后勤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及时妥善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在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诸如奖学金评定、学生干部选拔、评先评优等,高校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提高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此外,高校还要结合办学特色,广泛深入地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氛围。

(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式。首先,高校要在教育实践中认真落实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积极推动诚信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工作。要注意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典型事例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诚信教育。其次,高校要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两类课程基本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所以高校在系统地进行“三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同时融入诚信教育的内容,可以对大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高校要加强新形势下的诚信教育方法研究。一是增强市场意识。现在,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注重两条:人品和业务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应当让每个大学生都认识到诚信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二是加强案例研究。高校可以收集现实生活中政治家、科学家和企业家的诚信案例,并引导大学生研究分析案例,从而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高校可以邀请成功人士作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讲座,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具有良好经营道德的企业,切实感受诚信与成功的关系,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构建大学生信用机制,从制度上规范诚信教育。当前,仅仅从道德伦理层面上来讨论诚信问题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必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机制。首先,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制定诚信规章制度。高校要在大学生守则及行为规范中明确诚信要求,对诸如抄袭论文、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等诚信缺失行为要有科学的惩罚措施。其次,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结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高校对学生诚信品行作出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记载的内容既有讲诚信的优秀表现,也有不讲诚信的缺点记录,并将学生的诚信档案如实提供给用人单位。最后,针对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建立奖优罚劣机制。高校应该设立大学生诚信单项奖,每年组织大学生诚信状况评比活动,及时表彰优秀学生。还应建立惩罚机制,通过通报批评、纪律处分等措施使不讲诚信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对于高校来说,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还是一项新课题,所以各高校要在“明礼诚信,以德治国”的方针指引下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创建符合学校特色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万清祥,李国昌.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3,(4).

[2]殷运岚.也谈高校学生诚信教育――大学生失信原因分析及对诚信教育机制的思考[J].社科纵横,2009,(9).

[3]张瑞春.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篇6

关键词: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启示

党的十报告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更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展的道德基础,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将诚信教育放到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诚信教育更是不容忽视。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趋势,中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哪些差异,如何借鉴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经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差异

(一)诚信教育方式的差异

在诚信教育的方式上,我国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主要是通过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要是通过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缺乏层次性与渗透性,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国外大多数高校注重采用启发诱导式、渗透式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规定每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并使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3]在课程设置上,通过设置专门的课程,把诚信教育渗入到各门学科,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

(二)诚信教育内容的差异

1、学术诚信教育。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通过制定荣誉准则来规范大学生的学术诚信行为,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行为作了明确的说明,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分类,对惩罚条款和实施细则有详细的规定。我国高校系统成熟的学术诚信教育理念与方法相对缺乏,有关的惩罚措施与大学生行为管理条例、学位管理条款还存在一定差距,且实施程度和实际反响也值得商榷。[4]

2、借贷诚信教育。国外的大学生借贷诚信教育,主要是指契约观念教育。在平等的基础上,大学生与银行之间是契约关系,通过契约观念的教育,使大学生在内容上更直观的明白怎样保持信用。我国对于契约观念的教育比较缺乏,有些也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践性。

3、诚信文化教育。无论是夏商周时期诚信成为道德责任,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到墨家的忠信思想以及先秦时期儒家的诚信思想,都体现出诚信文化的发展与诚信的重要性,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虽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却停留在意识的层面,对诚信文化教育的教育有待加强。在国外特别是西方,诚信超越了血缘与亲属关系,并建立在宗教基础之上,具有明显的他律性。

(三)诚信教育环境的差异

1、社会层面。西方一些国家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制定完善的信用制度,加强对诚信教育的研究。[5]另外,社会上许多社团对诚信教育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这都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我国政府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也给予高度的重视,例如2013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将此项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形成有社会影响力的宣传声势,但是在有关诚信政策与法律的制定和具体实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空白。

2、学校层面。高校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所以高校在诚信教育坏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外一些高校充分发挥学校报刊、报栏的功能,积极地开展诚信教育的宣传活动,通过教师的表率作用,学生演讲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我国高校强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做好学校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校训的提炼概括和宣传解释,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创造浓厚的文化环境。

(四)诚信教育制度的差异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制度对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国外在管理制度的规范内容,处理程序以及违反规定的惩罚措施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有专门的机构来监督和管理。例如对于“学术不诚信”行为的处理一般可分为四个环节:质疑、申诉、调查、结案,并且对每一环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与说明。[3]对于诚信档案制度,也有美国的市场主导模式与欧洲的政府主导模式,两者虽然模式不同,但都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法律法规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另外,美国还制定了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通过完善的征信体系、担保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来保障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7]中国在大学生诚信管理制度方面注重惩罚结果,无明确惩罚措施,并且学生是惩罚的对象,同时,中国大学生诚信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到监督极少有学生的参与,除此之外中国还缺乏监督机制,缺少法律、经济手段的监督措施。

二、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

(一)营造良好社会诚信环境

1、政府层面。政府应立法来规范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例如设立“科研不端行为工作组”,减少无法可依现象的发生。对于政府自身来说,特别是公务员,应严格要求自己,为他人树立诚信的榜样,领导阶层应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并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争取打造信用政府体系。

2、传媒与网络层面。大众传媒也应该有力的配合,可以借鉴德国经验,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的作用,利用其自身发达的传媒功能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宣传教育。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设置网络专栏,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另外辅以社会上不诚信行为的一系列的案件进行深入的剖析,无时无刻的向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规范的教育。

3、市场层面。应完善市场信用体系,营造浓厚的市场诚信环境。市场经济把物质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驱动机制,唯利是图、假冒伪劣、等社会丑恶现象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存在,并向高校蔓延,高校学生也屡屡受到这些行为的影响和侵害,出现道德失范行为,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通过自身的调节,树立浓厚的诚信氛围,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良好的市场诚信环境。

(二)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1、丰富诚信教育方式。我国高校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理论化的教学模式,缺乏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这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是不利的,我们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与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将诚信教育与客观场景、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寓教于乐,采用多样化的辅助手段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2、塑造诚信校园文化。校园是大学生经常性居住与活动的场所,因此形成优良的诚信氛围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刊校报进行宣传,例如,我们可以借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做法,新生开学时,在校刊里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以教务长的名义致所有学生的“学生守则”,分发到各个宿舍,便于学生阅读,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3、加强教师示范作用。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师的言行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以身作则,作为榜样来教育其诚实守信。同时,学术诚信不止是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教师的要求,近年来不断出现高校教师学术抄袭问题,教师在学术问题上应严格要求自己,杜绝抄袭,为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4、充分利用互联网与图书馆。借鉴国外大学经验,建立自己的网站,将诚信规范、荣誉誓言等在网站进行公布,并对学术诚信做出详细的要求,对抄袭的概念、表现形式及出现的原因做出详细的界定,力求简单明了,以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查阅、参考[8]。另外,大学的图书馆对新生进行培训,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利用图书馆资料,在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学生提供的作业进行鉴别以确定是否有抄袭的现象。

(三)吸取优良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在诚信教育中,优良的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性,它的无可取代的作用在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国外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宗教文化,通过其向大学生灌输宗教信条,从而激励大学生将此内化为自觉的诚信行为。虽然我们没有统一的,但是我们却有共同的文化底蕴,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儒家文化。[9]儒家思想提出来的“仁义礼智信”五个道德范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诚信不仅是个体道德的基石,更是行业立身之魂,社会和谐有序之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来说,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这一重要思想,并紧密结合现实状况,吸取精华,加以整铸,形成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的文化软实力。

(四)完善诚信教育制度建设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不仅要靠教育,管理制度的约束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应建立严格的诚信档案制度,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个动态性、公开性且内容丰富的评价记录系统[10],详细记录个人的基本信息,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来记录大学生的诚信情况,高校可以将此对外进行公布,银行与企业会充分利用这些记录情况对大学生拖欠贷款与工作频繁违约等失信行为构成有效的制约。

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将德育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内容,对失信行为给以惩罚,比如在学籍管理中重视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对恶意拖欠学费的行为,取消其评优资格等。但是对违规学生的处理采取比较人性化的制度。对违规的学生并不是简单的处理了事,而是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允许学生在判决后有上诉的权利,一方面保证诚信制度的有效实施,在另一方面维护学生的权利和尊严。

再次,设立专门的学术管理制度,通过严密的制度监督来维护学术成型,加强做科研写论文过程中的道德自律。制定相应学术规范,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所发表的科研成果应充分尊重和借鉴已有的学术成果,注重调查研究、实证研究,在全面掌握相关研究资料的学术信息的基础上,力求论证缜密,表达准确。学术成果不重复发表,鼓励学术创新。对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科研现象,一旦有机构或者个人举报,高校即对该举报机构或个人给予奖励。[1]164(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崔延强.中外大学生诚信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91,164.

[2]张艳霞.浅析中美高校诚信教育的异同点[J].辽东学院学报.2004,(4).

[3]李玲,李红.国外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我国的价值借鉴[J].太原师范学院报.2012,(4).

[4]付艳,高校学术诚信教育的危机与对策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5]刘蕾.国外诚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张俊.诚信教育在国外[J].基础教育.2006,(10).

[7]肖俊杰.美国联邦助学贷款回收保障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文,2011.

[8]赵奕.美国大学图书馆学术诚信教育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0,(4).

篇7

(一)个人简历“掺水”,就业推荐材料弄虚作假

个人简历一般是用人单位初步筛选毕业生的环节,为了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诚信教育探析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付 光 谢 洁生往往采取各种办法在个人简历中不同程度地进行“注水”,如虚构学生干部身份显示自己的组织协调工作能力;随意修改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理想化”的处理;夸大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特长;虚造实习实践经历、社会活动经验等内容。

(二)面试时夸大其词、言不符实

大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利用求职技巧,展示自己的技能和特长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毕业生为了签约某一工作岗位,在面试过程中夸大其词,甚至胡编乱造,做出虚假的回答。

(三)随意毁约、违约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骑驴找马”的心态,首先找份工作保底,而背地里又不断地去找自己认为各方面条件更加优越的用人单位,然后擅自单方面毁约。或者签约后,因升学或其他原因既不去签约单位报到也不跟签约单位做任何解释说明情况,单方面违约。

(四)毕业后拒还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就是为了不让大学生因为经济困难失学,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让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近年来毕业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现象频频发生,造成高校和银行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二、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今社会上不良的诚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诚信,从政治领域的腐败到经济领域的造假,再到人与人交往当中的信任危机等社会诚信意识的缺失,不诚信现象屡见不鲜,对正处于“三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准备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示范作用。而就业市场中对于个人和招聘单位的双向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完善,无法采取相应的制度和法律来约束个人和招聘单位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缺失行为。

(二)高校就业诚信教育和监管乏力

高校主要从传统诚信观来开展诚信教育,强调学生的自律性,较为重视经济上的诚信教育,但是对学生的外在具体行为表现开展诚信实践和教育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学生的知与行脱节。不少职业院校在就业指导教育中都采用全程化教学,即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开设就业教育,但基本上是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开始,学生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学习成绩以及在校行为表现在将来就业中的重要性。同时,高校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监管大学生就业中的各种不诚信现象,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成本太低。甚至有的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违约失信的行为采取无视的态度,比如在学校推荐意见上毫无原则地使用“组织协调能力强”、“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等溢美之词;对推荐材料的内容不认真审核,只管盖章;学生手上同时持有多份《就业协议书》,等等,学校的“纵容”无形中对大学生就业不诚信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因素影响

家庭教育主导着子女思想观念的形成,家长的价值取向、行为对子女有直接的影响。但实际上,对于就业问题,不少家长更关注的是用人单位的好坏,不仅不重视对子女的诚信教育,而且对于子女就业失信的现象,更多是从个人利422015.7益考虑,理解甚至直言不讳地表示支持“失信”行为。

(四)用人单位自身因素的影响

有些用人单位不切实际地提高用人条件,过于看重毕业生的成绩、实践经历、获奖证书、等级证书等;有些用人单位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出了虚假宣传,对毕业生许诺一些无法兑现的待遇;一些招聘单位只想通过招聘会对企业进行宣传,本身就缺乏诚信,这些都助长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者违约。

(五)大学生自身诚信就业意识缺失

大学生出现就业诚信缺失的现象,不仅是外部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内部因素在起作用。不少大学生并不觉得对于在就业过程中简历掺水、夸大其词和违约等方面的现象属于诚信缺失,诚信意识薄弱。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建立诚信监督机制,缺乏规范且具可操作的诚信监管和考核评价,对于出现的就业诚信问题的解决途径只在于道德教育。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诚信教育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高职院校一般都会通过思想品德必修课、就业指导课等课程从理论上培养学生的诚信美德,也开展一系列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包括开展诚信征文活动、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举办诚信还贷教育宣讲会等。但面对新时期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在就业诚信的教育和引导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就业诚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诚信教育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不能仅仅认同为一种认知性的教育,更应该体现出是一种养成教育,全程化的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然而在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只是简单地碎片化教学,只是单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内容。而就业诚信教育更被认为是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相关的教学内容没有做出明确界定。高职院校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着重专业教学、轻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企业指导人员也只注重技能传授,缺乏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就业诚信教育如果没有渗透或融入到整个专业教学活动中,仅仅依靠一两门课程中的某个专题的教育是难以取得实效的。

(二)就业诚信教育理论联系实际不足

就业诚信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仅采用理论的说教是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大多高职院校对就业诚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对理论认知的讲解上,较为重视系统化地讲授诚信道德相关的概念,引证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实例,没有把诚信教育与诚信实践联系起来。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对简历“掺水”、夸大自己的能力、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等方面的问题,仅认为是就业过程中的手段或技巧,而不是诚信的缺失,导致言行的严重脱节。在学生实习阶段、步入工作岗位的过渡环节常常被忽略,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校企合作为就业诚信教育带来的职业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性教学。

(三)就业诚信教育深度不够

大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或课程体系中都提出要加强综合素质教育,但没有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就业诚信教育只停留在面的说教上,深度教育远远不够,没有发挥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普遍存在只管“教”,不管“育”或只“教”不“管”。不仅没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愿去接受和认同相关规范和诚信,而且忽视了对学生在面临诚信问题时的能力培养,如对诚信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解决诚信与利益冲突能力的培养。

(四)就业诚信教育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就业诚信教育不能只局限在道德教化的层面上,不能寄希望于仅通过就业诚信道德教育,学生就能自觉诚信起来,而应该通过制度进行监管和约束。高职院校还没能建立完善的就业诚信教育评价,可以使学生在教育评价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发展、完善自己,利用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评价、对毕业生的反馈评价等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

四、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专业建设及课程教学改革推进,面对当前高职生就业诚信的缺失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应利用校企合作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就业诚信教育。

(一)构建全员化的就业诚信教育体系

从就业工作的全员化,到就业诚信教育的全员化,对学生进行就业诚信教育,绝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而是全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专业课教师、企业导师均应参与到教育中。就业诚信教育的开展,应依托校企合作进行社会典型案例教育、在职人员现身说法、实习实训过程中体验式教育、专业教师结合课程特点进行渗透式教育。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专业课以及专业技能训练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诚信教育,使诚信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这样的就业诚信教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财会类专业教师在开展专业课教学时,可结合会计行业中存在的“做假账”现象开展就业诚信教育;检验类专业教师可结合检验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开展诚信教育。学校也可聘请企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工作。这种寓诚信教育于专业学习的渗透式教育,似乎没有设置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但诚信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二)构建全程化的就业诚信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高职院校,往往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把就业诚信观念教育纳入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教育、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专业课教育、就业教育、实习实践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生活和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认识和理解到成绩、等级证书、获奖证书、实践经历在求职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培养良好的社会信誉。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

学生诚信观念的确立,教育是基础,但客观有效的约束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保证。高职院校要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客观真实地记录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情况、学习成绩、日常表现、奖惩状况、社会实践、实训实习以及信用记录等,并在评优评先、学生干部选拔中将诚信作为一项衡量指标。学生就业时,可作为向用人单位提供学生诚信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既可督促和保证毕业生诚信就业,又使就业诚信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实现诚信的知行合一

高职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不仅要利用好企业这个平台提升专业技能,更要融入企业文化当中。优秀的企业文化离不开诚信价值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真正接触社会,通过在企业实习实践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企业导师用诚信的企业精神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认知并培养诚信意识,真正提升诚信实践能力。

(五)注重校园诚信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校级刊物等舆论阵地广泛宣传诚信,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辩论比赛、主题班会或主题团日活动,特别是邀请企业开展讲座、专题讨论会、观摩学习等实践活动,以及银行参与征信课程教学,为学生实证讲解拖欠国家助学贷款后果,积极营造校园诚信的氛围,不断强化和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五、总结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对策

尽管社会诚信危机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根源,但是,面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状况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诉求,加强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教育者之共识。

一、立足高职院校特点,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的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职业教育的全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实验、实训、调查、社会服务、生产科研等环节都需要与社会实践接触。这就使得高职院校诚信教育在体系、内容、方法上要贴近职业和社会需求的目标,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缺乏号召力和响应力。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明白职业诚信道德有哪些基本要求,以及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应当承担哪些责任。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违反职业诚信道德对个人、企业、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危害,来激发学生的职业诚信道德意识。

二、将诚信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第一,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诚信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学习人际交往原则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结合学习法律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结合学习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结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理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守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

第二,将诚信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并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以及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就能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任课教师不但在课堂上“诚信”育人,在课堂外“诚信”做人,并能把诚信做人的要求贯穿在课堂、作业、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中去,就会实现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的“双赢”。

三、教职工都要实践诚信教育,特别是教师和辅导员。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风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为学生做出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同时,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诚实守信。

第二,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诚信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基础,辅导员要有意识地把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把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要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公示制度,接受学生监督,可以设立辅导员电子信箱,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做到廉洁自律,成为诚信的典范。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

第一,结合时代特点,弘扬传统诚信美德,形成明礼诚信的时代主题。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品行高尚的人都是表里如一、行为坦荡和实事求是的,对此必须发扬光大。同时诚信必须务实创新、与时俱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

第二,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诚信。高职院校要创造一种高雅、健康向上、文明有益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可以在校内开展“大学生诚信意识调查”或到公共场所对社会人士进行调查;广泛开展“诚信形象”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树立诚信形象的重要性。

五、加强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与管理

第一,将诚信教育与网络发展相结合。网络时代,许多大学生都会选择在这种虚拟的世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育者应利用这个特点搭建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的平台。网络的自主性、平等性特点,缩短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心理距离,创建了一种平等、自主的交流空间,使教育主客体间的思想得以不断碰撞,渐渐融合,将传统的学生被动式接受转变为师生间平等的认知碰撞,师生双方这样平等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更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第二,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中的道德责任教育,唤醒高职学生道德自觉性。在网络世界中,道德规范的作用日渐消蚀,法律和社会舆论对个人的监督日渐削弱,因此,对现实社会中的高职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知能力,是防止网络诚信缺失的基本前提。部分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伦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慎独”意识,这对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监管和控制。马克思认为人的道德自觉性和自律是从外在制约性和他律转化而来的。在当前的社会状态中,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要用高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进行监督,构筑网络空间的坚固防火墙,消除有害信息和不良行为的危害。同时用法律的强制手段对网络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通过法律的震慑力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诚信是高职大学生安身立世之本。高职院校探寻大学生诚信教育之对策,是大学教育之责任,是完成社会之重托。

篇9

一、高职学生诚信的缺失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我国高职学生多数处于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高职阶段正在成长的学生是极其敏感的,内心体验极其细腻微妙,他们对与自身有关的事物往往体察得细致入微。但由于其内部心理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追求其独特性,而他们的价值观念又尚不稳定,时常处于波动、迷惘、抉择之中,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这样一些特点与高职学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相互作用,导致情感不稳定,情绪变化起伏大,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心境变化快。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等变化引起情绪的波动,容易偏激、冲动,情绪冲突也较多。

新形势下,社会大转型时期机制建设的不完善以及市场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的心理,使社会上出现了形形的诚信缺失问题,然而,使得高职学生在诚信方面也逐渐出现缺乏责任意识、淡化个人责任行为,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等诸多问题。由于现在的高职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出身,在家里受到父母长辈的溺爱娇惯,导致学生极强的个体意识,只关心自己,忽略他人的感受。相当一部分学生,以为考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自己人生目标的达成,一下子就失去了理想跟信念,只等着拿文凭。逃课、沉迷网络游戏、考试作弊甚至“”替考的现象屡见不鲜;不遵守社会公德、排队加塞、男女朋友在公共场所过分亲密、简历作假;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吝于担负社会责任,集体意识。面对高职院校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状况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诉求,加强高职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教育者之共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职责所在,社会之重托。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诚信教育的内容空洞。目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普遍存在着教育内容空洞的情况,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一方面是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诚信。另一方面是高职学生生活中的诚信―教育信贷中的诚信问题等。

2、教育方法单一。目前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大多是通过灌输法进行说教,开展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在现行的诚信教育实际中,主要还是依赖课堂教育,但仅仅通过“两课”形式,不分场合、内容、对象的“命令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对于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来说还远远不够,不仅引起了学生主体对学校教育的不满与反感,更严重影响了诚信教育的实效。

3、诚信教育队伍乏力。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引导和大学生自律教育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自身诚信素质不高,学术失范、学术行为不端等行为,动摇了高职学生的诚信观;还有少数的教师,缺乏奉献精神,缺乏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关心不够;另外高校中有些管理者要求学生、教师诚实守信,而自己却表里不一、言行相悖,这也给大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改进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方法是完成任务的手段,针对大学生诚信“危机”及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引起高度重视,应通过系统地、全面地、协调地教育工作,并结合家庭和社会的能量,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为学生健全诚信人格提供更多的帮助。

1、注重自我教育,加强自身内在修养。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按照诚信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和诚信品质的方法和途径。诚信教育必须以人的自我教育为基础,离开了自我教育、自我修养,任何教育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是坚持诚信行为的内在动力,其潜力是无穷的。挖掘这种动力,不断培养自己诚信选择的能力,不仅对青年时期大有益处,而且对人生的道路、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加强教师素质,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树立教师的诚信形象。教师要对专业知识有深入的把握,使学生从渊博的知识中领悟到教师钻研知识的诚信学习态度。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广大学生应当具备见贤思齐的态度,注意从教师身上看到诚信的优良品质,自觉地学习和仿效教师的诚信行为,并逐步养成诚信的习惯。

3、改善实践方法,增强教育实效性。以诚信教育内容为指导并以诚信教育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实践主体,也就是诚信教育对象把理论灌输中的抽象表达与具体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对诚信教育理论的直接运用以及实践生活的直接接触和所见所闻等直接体验,加深对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活动中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和提高,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被教育者的诚信认识也会得到考验和检验。

篇10

关键词:高校;诚信教育;传统美德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高校承担的责任已经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向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它同样承担着学生的德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引导,尤其是诚信教育。大部分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不能适当地灌输诚信教育,对学生的一些诚信行为作出正确的引导。同时,有些高校没有重视德育的课程,使诚信教育不能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并且学校也没有形成完整的诚信体系建设。部分高校学生在各级各类考试中作弊屡禁不止,蓄意拖欠学费,将学费挪作他用,求职时刻意包装自己,避实就虚,更有甚者为了在求职中取胜伪造证件等现象都是诚信缺失的表现。

二、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1.诚信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儒家学说提倡仁义礼智信,诚信是其中的基本要素,并且是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悠久,传统美德在发展中不断得到传承,作为基本的道德思想,诚信一直受到了古今文人志士的追捧。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如今,拾金不昧、诚信经营等现象比比皆是。由此可见,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并没有被遗弃,而是不断得到了传承,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诚信作为我国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为人们的道德素养、处世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2.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的互相融合,互相推动,社会各界对诚信越来越重视。我国更是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各方面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如今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正确引导是学校的责任之一。因此,诚信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想使高校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就要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学校要加强诚信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选择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诚信思想进行引导,以身作则,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同时在学校中要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从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体现诚信,将诚信理念融入教学工作当中,同时多举办一些有关诚信的演讲、演出等,对于学校间的诚信现象,通过校园广播、校报等进行表扬。

2.完善高校的诚信教育体系

目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体系不完整,因此要逐渐完善高校的诚信教育体系,使每个环节的诚信教育都能够切实得到落实,形成一套课上课下全面完整的诚信体系。学校要开设和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丰富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内容,传播诚信思想。同时在其他教学中不断穿插诚信教育,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不同行业的诚信表现。课下主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要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可以通过开展班会的形式,或者是利用新媒体与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沟通。最后就是要加强毕业生的诚信教育,这是高校诚信教育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体现在就业和论文方面,积极正确地引导他们树立诚信观念,更好地融入社会。

3.进行诚信宣传

大多数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总是不能够正确领会,或者认真学习,因此学校对诚信的宣传不应仅仅落实在理论知识上。要对学校的诚信事件进行书面表扬,并通过学校的展板向全校学生展示。同时可以召开宣讲会,邀请诚信的真人真事到学校进行演讲,使学生切身感受身边的诚信,将诚信观念深入内心。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诚信对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性格品格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加强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邹菊如,洪厚情.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

[2]单珊.诚信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D].南京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