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学的困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改、教改,叫你改来改去,到底中心是什么?重点又是什么呢?学生学到的、得到的真的比从前多了吗?说老实话,我作为一名最普通的音乐教师,也许是太普通了,对于这其中的精髓,真的是很难领略!不过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学生进没进步不好说,教师确实是越来越进步了。就拿我来说吧:从对课件一窍不通到得心应手;从对乐器知之甚少到葫芦丝、竖笛、陶笛、大鼓应用自如;从一有人听课就冒虚汗到巴不得有人来听课;从画的不知道是什么到有模有样――这一技巧课堂暂未使用,不过自从绘画好了,每次在区里演出要做道具,领导都夸我做得特别漂亮,既增添了舞台效果,又给学校省了钱这些应该也算是进步了吧?
不过还是那句话:到底什么样的音乐课才算是好课呢?才是达到要求了呢?我觉得:能让孩子们上音乐课的时候,感到很轻松!感到很快乐!让孩子们上音乐课的时候,能学到东西,又有机会展示自己!让孩子们觉得上音乐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这就够了。
二、如何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都说老师对学生是“责任”、是“奉献”、是“爱心”。
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爱心”?我们的“奉献”、我们的“爱心”,又有多少学生能体会?又有多少家长能理解?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对我很严格。只要老师说你错了,就不允许你有丝毫的辩解。当时我觉得父亲的做法很极端,现在终于明白了:老师是不会无缘无故去批评孩子的,即使有的时候判断错了,出发点也一定是为了孩子好。对老师不质疑,是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最基本的信任和尊敬。再看看现在,对老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不许体罚、不许有偿家教、不许吸烟等;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商业化了,“顾客是上帝”的商业用语也变成了“学生是上帝!家长是上帝!”把孩子们个个都惯成了家长和社会国宝级的宠物。表面上看,行为习惯极好:见了老师,不管认不认识,都“老师好!”、“老师好!”叫得挺响亮,但有多少学生能做到真正地去尊敬老师呢?
记得一次上课,在三次提示一个孩子不要讲话之后。我让他在教室里罚站,没有大声训斥,更没有碰他。下课以后,他趴在三楼的走廊上,看见我从下面经过,吐了一口超大的浓痰,击中我的头顶――技术还不错!我找他谈心,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讨厌老师?觉得老师罚得不对?他说不是,只是为了向同学显示他不怕老师。奇怪的是,我记得当时只生气了一小会儿,就不再生气了。可是有的事却很难让人释怀。记得还有一次上课,我叫一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孩子坐着纹丝不动。我又说了一遍,而且不带任何加强的语气,他看着我,还是不动。我朝他走去,还没等靠近,他就哭了。于是,我便放弃了再管他,继续上课。没想到第二天家长就找到学校:说因为我的原因,孩子死活都不肯来学校上课,让我和孩子道歉。问过几个孩子后,领导也表示对我很理解,但还是要我和家长“意思”一下,也就是说些好话去宽慰家长。……我已经不记得当时都昧着良心说了些什么了,无非就是他们的孩子多好、多优秀之类的。我真想问自己:你的原则呢?你的尊严呢?都到哪去了?这还算好的,更有甚者,仅仅因为老师在某些事情上处理得让家长觉得不够公正,就冲到学校来对老师拳打脚踢,这样的事屡见不鲜。甚至连怀孕的女老师都不放过……试问老师在家长心中的地位究竟是何等呢?
虽然现在教育已经从“棍棒下出状元”发展到“以人为本”,但是过度的强调“以人为本”已经在家长和孩子们的心中形成畸形的概念,更被一些素质低的家长当成“攻击”的盾牌,在这一点上,又完全没有任何保护教师利益和安全的措施和条款存在,造成老师在部分学生和家长心中已完全没有地位,更无信任、沟通可言。
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 生活化教学 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模式逐渐得到推广和重视。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这种模式十分重视学生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接触,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这门学科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学生通过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训练和探索,可以感受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更加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索的精神。而小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创造生活化的音乐课堂教学,让音乐和生活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使学生能够亲身的感受到音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发觉音乐就在他们身边,不断的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1.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的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相对老套。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直接搬运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而缺乏对教学知识的收集和整理。同时,教师也更加不注重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往往缺乏将音乐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使一些音乐难点无法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得到合理的解决。因此,笔者建议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不断的审视教材,及时发现相关教材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结合点,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掌握相关知识。如通过玩游戏、动画等方式来进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音乐学科中的难点时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被攻克。教师在教授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时,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游戏:“同学们,咱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这首歌曲的对接比赛。每个小组各抽出3个人作为代表,总共12个人进行歌曲接龙,一个人唱完第一句后,另一个人接着唱第二句,以此类推,看谁唱的好,唱的准,唱的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了歌曲的演唱,歌声中充满了笑声,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增强。
2.教师要在教学备课过程渗透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生活化教学场景的设置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极其的重要。教师要注重备课材料方面的设计,在结合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的补缺相关生活化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很容易的感受到生活化教学的好处,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创编是一个教学难点。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词汇掌握的较少,音律的应用也不太娴熟,因此,教师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备课。比如,教师在教授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时,由于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备课中把生活中学生帮妈妈干的事情通过电教图片的形式提前制作出来,这样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使其更好的掌握,同时教师在驾驭课堂教学时也更加容易。
3.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音乐
小学音乐是一个集趣味性和内容性一体的学科,教师既要给予学生讲解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也要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而生活化的教学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不仅在自身的备课环节和教学环节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还要促进学生生活化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意识到要从生活中学习。小学生在自我判断意识和自我学习意识方面相对较差,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工作,教会他们遇到问题时要想到寻求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来解决,增强他们的思考、讨论,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歌曲《嘀哩嘀哩》讲解时,恰逢初春万物复苏的季节到来。教师通过这个歌曲的主题,结合学生对于春天的生活理念的理解,在整个教学中设计春天的教学线索,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在富有生活感的歌词“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的引导下,齐声歌唱。他们既唱出了对春天的热爱,又唱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了音乐,也通过音乐更加热爱生活。
4.教师要对音乐生活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和总结
任何教学模式是否适应现阶段的教学,都需要通过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来衡量,通过评价来分析总结。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否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标准。这种标准的参与者不仅应该有教师、科研人员,还应该有家长、学生以及相关社会代表。通过这些人的参与,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标准可以合理的发现这种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教师通过对这些优缺点进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更好开展,使素质教育理念不断的灌输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三、结语
总的来讲,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的策略更加的丰富了,也促进了学生能够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模式下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顺应了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使素质教育能够逐渐的推进。小学音乐教师要十分重视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及时总结相关教学优缺点,不断的改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品尝生活中音乐的味道――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8).
[2]林燕香.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06).
[3]吴剑军.来自生活还原生活――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生活化的探索[J].学周刊,2014,(10).
篇3
【关键词】音乐:生活化教学:联系生活;服务生活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使每个人、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使学校音乐教育工作从对学生说唱和灌输等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向轻松活泼的音乐教学活动转化,也使学校的音乐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小学任教,一直从事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在我的课堂上,不管是音乐课还是其它课都希望穿插音乐,这样使课堂充满音乐,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同时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更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我们这些山区孩子对音乐的认识太少了,他们只知道音乐就是唱歌,而唱歌就是音乐。针对山区儿童音乐课实在难上,针对这种情况,我只有在音乐课堂上进行生活化的音乐教学,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受音乐,从音乐中去认识生活,同时让学生认识音乐起源于生活,音乐服务于生活。 根据从事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点点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几点见解仅供参考:
一、认识音乐教育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结构特征,将音乐知识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紧密结合。使他们将数学认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唱歌就唱歌的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音乐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也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学习音乐,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同时促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活化音乐的教学方法
1、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平时的兴趣爱好找准音乐教学的切入口,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愉快地学习。使教师和学生就都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例如:我在教《十五的月亮》时,前一天我就让学生回家给远在他乡打工的爸爸妈妈通一个电话,问一问爸爸妈妈在外面看到月亮圆的时候有什么想法,然后第二天我又讲了这首歌内容,让学生体会这种离别之情。这样使学生既会唱歌了,又认识了父母的辛勤劳动。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化实践,要让音乐教育的魅力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把教师自身的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结果呢?学生们在那种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演练下,渐渐丧失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音乐感受本能,欢快的,还是深沉的音乐,不论你在课堂上给他欣赏都会有不少同学无动于衷,毫无感觉。所以我们要改变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生活化实践中去认识音乐,感受音乐的存在,体会音乐的魅力。
3、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引入新的音乐知。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的知识点,使学生对音乐有一种亲近感,感到音乐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比如:要上民族歌曲时让学生先说一说家乡有一些什么山歌,介绍给大家听一听,这样就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每一分情感,倾听他们实际的心灵,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惟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才会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平等和谐的课堂。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生活化的能力
音乐教学方式生活化就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音乐,使他们懂得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音乐。使音乐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教学事实,让音乐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真有趣,音乐真有趣。例如:在教学“拍手歌”时,我启发学生借助自己灵巧的小手,来帮助自己编口决,不会的求助其他小朋友进行合作,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自己很快就会唱这首歌了,还亲身体验了拍手歌来源,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掌握,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音乐教学要通过一些具有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音乐在生活中的存在的价值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具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中的音乐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许多的音乐常识,形成有意识地用音乐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认知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这种重能力、价值观而轻知识的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值得探索、推广下去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能否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①导学案编写要精心设置。②对小组长和组员的小组培训一定要到位;班级小组合作文化建设也要跟上。③对学生的激励、奖励机制要建立、健全并落到实处。④学生的课前预习要落到实处。⑤教师思想意识要提高,课前准备要充分。因此,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千头万绪,必须做好各项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小组合作教学。
篇4
一、首先我认为作为老师在教学拼音时从思想上要明确以下几点,方能更好地教学拼音
(一)懂得汉语拼音概念: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二)明确拼音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中指出: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三)准确把握拼音功能:《语文课程标准》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对汉语拼音进行了正确定位。《语文标准》不再把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定在“帮助阅读”的位置上。汉语拼音教学的功能是:(1)它是识字的工具;(2)它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四)重视拼音教学: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拼音教学不仅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主要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二、老师要在教法上多做文章,让学生产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教师在语文拼音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能精心地设计教学,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有趣的课堂环境,注意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想学、乐学,变无趣为有趣。
在教学拼音时我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
一借助儿歌巧记字母。
1.编儿歌巧记字母音和形。儿歌可以算是拼音教学方法中的“元老”,它的特点是接近儿童生活,有一定的情趣,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能克服拼音学习中的枯燥和单调,既好听又好记,因为它巧妙地结合了拼音字母的音、形,如:嘴巴张大花花唬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这是把字母的发音与儿歌结合起来了。
2.据图片、实物、插图编儿歌。如“鲤鱼跳跃t t t ,像个伞把儿t t t等等。看图上蝌蚪可引导学生编儿歌:蝌蚪蝌蚪kkk。其实每一副图都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儿歌,让学生们参与,学拼音乐在其中。
3.拍手说唱歌诀巧记字母音与形。我教学单韵母和声母时,师生齐编歌诀,帮助学生记忆。老师可以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的智慧,也学会了汉语拼音。
三、以童话故事带新知
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用故事来教学,不仅可以降低教学的难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韵母“a、o、e”时,我就以书中的情境图为材料引导学生编故事: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朋友、小动物们都起床了。新的一天开始了,大家多开心啊!瞧,小姑娘来到河边的草地上练起了嗓子,aaa――aaa。将“a”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练一遍。接下来是同样的方法,大公鸡也在草地上练起了嗓子,听!ooo――ooo。大白鹅在水里快活地游着,看着自己在水里的美丽倒影,不由得也唱起了歌,eee――eee。身子白白的,嘴巴红红的。哇!清晨的小河好热闹啊!
这样就营造出一个童话故事般的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小女孩、大公鸡、大白鹅这些实物加深记忆。学生在听、学、练的过程中掌握了a,o,e的读法,提高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他们对于学习汉语拼音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积极主动性,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四、做游戏中识记字母
教孩子们的方法得时常换换口味,不能天天吃荤,也得吃吃青菜。除了儿歌、讲故事还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拼音。
例如“摘苹果”游戏,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挂满了苹果的挂图,每个苹果上都写有一个或一组音节,每一个音节都表示生活中的一样事物,如水果、动物、植物等,问学生,你想摘哪个苹果,学生自己上来摘下苹果后,须带领全班同学拼读一遍,读对了就把卡片赠送给学生。除了以上几种游戏之外,我还找到了其他一些新的有意义的游戏活动,比如“猜拼音”、“抢读字母”等等,我认为切忌把一种活动“贯彻”到底。
五、反复练习也是拼音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教完拼音字母及拼读方法,并不意味着完成了拼音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持之以恒,反复练习,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拼音规则。一开始由于教时强调口型、舌位,发得较准,慢慢地由于疏忽,学生容易平翘舌不分,前后鼻不分。教师要不断正音,不断提醒,因而要反复练习并及时表扬发音准确的学生,形成正确拼音的风气。
篇5
常见问题一:孩子不爱上音乐课
1.困惑:孩子为什么不认真上音乐课?
音乐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之一,从道理上说孩子都是爱音乐的,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有些孩子在音乐课上不听音乐、捣乱,或者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音乐课才是受孩子们喜爱的呢?我们从幼儿音乐学习的内容出发来探讨如何让孩子爱上音乐课。
2.科学认知:孩子爱音乐内容,不爱音乐形式。
毋庸置疑,孩子们都是爱音乐的,但是一般的音乐教学往往过于注重音乐教学的形式,而忽略了孩子学习的内在体验。我们认为,幼儿学习具有嵌入式的特点,音乐经验应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情景化处理时,要注意挖掘音乐的内容形象,即与生活有关的故事、游戏等情况,并将音乐经验投放到身体动作当中去。
对孩子来说,音乐学习首先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如果学习的情境与内容不能引发兴趣或不能触动他们的感情,那么对儿童来说就是无意义的。幼儿只有在被激发了本能和需要的情境中学习,才会显示出对音乐极大的兴趣,而这种兴趣激发的学习才能支持儿童持续音乐经验的获得。
3.解决方案:如何帮助幼儿爱上音乐学习?
首先,从音乐学习的内容选择上,要选择生动、有趣的幼儿音乐教学内容。基于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的年龄特征,教师要倾向于选择短小有趣、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为幼儿更好地融入音乐,生成、表现音乐提供支持和保障。
其次,音乐内容的处理要故事化、细节化,让幼儿通过感受细节内容进而感受音乐。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幼儿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儿童对于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到了大班,教师对音乐内容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抽象化,取消一些具象与细节。这样幼儿可以把握音乐中蕴含的更多要素,如音乐中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以及情感。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艺术的表达、快乐情绪的感染,通过亲切的微笑和有趣形象的动作等来表现音乐的故事和情感,从而调动起儿童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常见问题二:孩子不爱练习
1.困惑:不练习怎么可能学会音乐?
现阶段的家长对于幼儿音乐教育的认识存在一种误区,他们只注重音乐学习的成果,认为学会唱一首歌、跳一支舞就算成功了。致使不少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多次、反复练习,直至学会。但是,这样机械地练习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发展有帮助吗?
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和家长没有注意到:在诸如此类的反复练习模式中,孩子的积极性殆尽,更不用说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创造音乐了。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我们应该让幼儿怎样练习呢?
2.科学认知:不是不练,而是玩中练。
(1)幼儿是以无意注意学习为主的一个群体。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幼儿的学习动机具体表现为好奇心和兴趣,可能任何东西都会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所以,幼儿学习音乐的动机来自学习音乐的内容与方式是否好玩。通过有意注意的方式让幼儿机械地练习是无效的。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因此,音乐活动中教学的艺术性十分重要,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既保证幼儿掌握所学内容,又能积极地体验音乐情感,学会表现音乐,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固然,音乐感受与表现很多时候是借助示范与练习来完成的,但是,这种练习必须是在戏剧游戏与角色游戏等假扮游戏的情境下自然展开,练习的过程是由假扮情境中的角色需要推动的,并不是为了练习而练习。
3.解决方案:如何帮助幼儿获得节奏能力?
幼儿园三年幼儿的节奏关键经验是合拍经验,合拍是幼儿与音乐交互的第一块基石,并贯穿所有音乐活动始终。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合拍不是靠语言指令而是靠教师准确的示范。单独通过语言很难让幼儿理解合拍,幼儿感受与掌握合拍主要是在大量动作模仿活动中完成的,所以,教师在动作表演中的稳定拍感是幼儿获得拍感的必要条件。
其次,幼儿园需要提供足量且形式多样的音乐作品让幼儿体验。音乐体验的方式即做中学、玩中学,在假扮情境中投放音乐关键经验,让幼儿在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和能力,真正做到有玩的过程又有获得音乐关键经验的结果。合拍经验一旦形成就能为小学的节奏型经验提供支撑与准备。
常见问题三:幼儿园的歌唱活动像律动活动
1.困惑:歌唱活动不就唱歌吗,为什么有那么多律动?
幼儿园歌唱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最容易进行的,并且经常有这样的误区:只要教师会唱,儿童跟着唱就行了。因此不少教师仅仅把目光停留在记住歌词、学会唱歌上,歌唱教学演变成了教师一遍遍地弹唱,幼儿一遍遍地模仿跟唱。但是幼儿园的歌唱活动是否应该这样进行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写道: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本身是被看成一种延伸了的手势,一种由身体完成的运动或者指出的方向。幼儿当然会把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他们觉得若不伴以某种身体的活动,是唱不出歌来的。因此,幼儿园的歌唱活动中应加以适当的律动(身体动作),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消化歌曲。
2.科学认知:幼儿是不动不音乐。
(1)幼儿思维刚从动作感知阶段走向具体形象阶段,任何类型的学习离不开动作。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四个发展阶段:运动感知、前具体运算、具体运算与形式运算。其中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是运用直觉或直觉符号进行思维。就音乐符号系统而言,这一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符号的感知、理解与使用是需要借助其他符号系统的。对2~7岁儿童而言,音乐的核心即节奏。所以,身体动作符号成为感知、理解、使用音乐符号的头号帮手,身体动作与音响的同在使学前儿童运动与联想的双重需要在同一时刻被满足。
(2)达尔克洛兹的研究也证明,人类获得節奏能力必须借助身体肌肉(动作),即音乐学习与身体运动不可分割。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是与生命关系最密切的节奏运动。节奏完全依赖于运动。它的最原始的形态存在于肌肉系统中。这种身体的运动不仅仅是由音乐伴奏,而且是受音乐启发,并由音乐产生的,使得音乐和运动之间互相补充。因此,学习音乐只有通过操作、动作,先获得肌肉感觉的记忆,然后才是听觉分析,进而理解音乐。
3.解决方案:如何帮助幼儿获得歌唱能力?
篇6
【关键词】兴趣;识谱方法;年龄特点;器乐
我是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对音乐识谱教学这一问题感到十分的困惑。原因是在农村中小学校音乐这门知识缺失严重。学生上了六年小学,只学唱了几首歌,其它音乐知识几乎没有学过。更不能提识谱能力的高低了。
学生上了中学后,模唱歌曲的能力相当的强,能很快掌握一首歌词的演唱。但是让他们唱曲谱却就困难了,即使教他唱音阶,他们都很难唱准音高关系。每年在七年级很难找到一个识谱能力稍强的学生。这种现象令人悲哀。何时能让农村娃娃补上这一课。
我长时间的思考这一问题,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解决这一问题。每周只有一节音乐课,我们的学生音乐知识与大纲要求相差甚远。按教材要求进行学生只能学唱几首歌,其他教材内容的完成是不可能的。
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可看出,不能说学生是“音盲”或“音高感不强”,因为他们在课内外唱许多歌曲时音准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在唱流行歌曲时,连相当难的音程也都唱得非常准,说明他们的音高感很好。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连十分熟悉的歌曲曲谱他们也不会唱,模仿都不怎么像。这说明学生不会用“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即缺乏使用“唱名”来唱曲调的能力。
根据学生这一状况,我通过多年的尝试,总结了教学生识谱的几点方法。
一、设置具体情境,引发学生学习识谱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乐谱是表达音乐的主要手段,也是音乐教学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分,学习音乐从识谱开始。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识谱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求心理才可以高效的吸收和学习教师所教授的课程。
乐谱是音乐的一部分,两者不可分割。通过把乐谱与音乐情境相结合的方法,先把学生带入学习的环境中去,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如学习一首歌曲,教师可通过丰富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作品优秀内涵,再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作品视频。学生就可从视觉、听觉和感觉这三方面感受到作品的氛围和它表现出来的情境、情绪。学生有了深刻印象,之后再加上教师的详解,学生学到了应掌握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用“唱名”来演唱歌曲,教师可用钢琴引导,学生就会轻松学会曲谱。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方法多样化
初中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些知识的积累,他们可以感受出音乐的长短、高低、强弱,还可以进行音乐旋律的模唱以及听辨能力。但是,对于曲谱不能准确的掌握。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识谱教学:
1.先唱歌词后识谱的教学方法
用学生学过的优秀曲目,让学生唱词,使他们先进入优美的歌词意境之后,反过来再教唱曲谱,教师先有感情地弹唱曲谱,激发学生用“唱名”唱歌的欲望,再向学生传授乐谱知识和演唱。这样的方法就可以使学生易于接受识谱教学。
2.先学曲中的难点,再学全曲
在教学生学习一首曲谱之前,教师先把曲中的难点找出,解读难在何处,并穿插音乐知识的讲解,之后让学生模唱曲中的难句和难段。再学习全曲的演唱。
如《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难点就在第一乐句,有升半音和付点四分音符的存在,升半音的音高和付点四分音符的长度,学生不易掌握。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唱中掌握后,再唱下句和全曲就容易的多了。
3.采用分句分段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较长的乐曲时,可采用分句分段的教学方法,逐句逐段的教授音准,并且让学生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有利于学生对乐谱知识的温习,有利于学生对乐谱的掌握。如学习《茉莉花》这首曲目,首先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进行识谱学习,最后采用分句分段的方式进行教学。该歌曲乐谱的前后音符节奏都是重复的,教师只需要加强前半部分的乐谱教学,学生就可以全面掌握该乐谱。
三、结合乐器,强化提高识谱能力
音乐学习过程离不开乐器的协助。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等多种乐器都能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唱名”音高的。若能把简单的乐器如竖笛、口风琴安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用乐器来演奏简单的曲目或已学过的曲目,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加强和巩固乐谱知识。指导学生准确的演奏出基本音符,加强学生的音准度,巩固学生的识谱知识。
学生学习乐器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演奏,使他们有了成就感,增强了音乐学习趣味性,使学生们发挥自我能动性,主动地参与到识谱教学中来。
四、小学音乐识谱教学
篇7
1.以听激情,让学生感受音乐
舞蹈的感知来源于音乐。要想心随乐舞,首先就要能够感知舞曲,领悟舞曲的内涵。为此,教师要将过去的“灌注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在舞蹈教学中,应先让学生反复听舞曲的旋律,要求他们边听边想象音乐所传达的内容,并用心去感悟、体验这些内容。例如,在教学舞蹈《 飞吧,海燕 》之前,我先给学生一段时间听舞曲,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尽情想象海燕如何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空翱翔。接着,鼓励学生对音乐发表见解,让他们将自己的感悟说出来跟大家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基本上能说出音乐的情感是优美的、激昂的,能品味出哪些旋律是欢快跳跃的,哪些是缓慢抒情的。听音乐激发了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同时有了音乐感受作基础,学生在练习舞蹈时,形体上很自然地就能表现出海燕在大海上翱翔的姿态。可见,音乐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他们能否学好舞蹈非常地重要。
2.以趣解惑,让学生掌握动作
舞蹈是人体艺术,它通过人的连贯动作来传递感情,通过舞蹈者良好的体形,优美的舞姿,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舞蹈虽美,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却相对单调,要反复练好一个动作也相对乏味。要让那些天真活泼、凡事都只图兴趣的小学生去练基本功,去琢磨有难度的舞蹈动作,那是很困难的。怎么办?那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教学。在游戏的同时,教师可以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练习舞蹈动作。由于学生在游戏中很容易进入角色,因此练习基本功,他们就不觉得单调枯燥了。例如,教学《 欢庆 》这个舞蹈时,有脚尖跳跃的动作,而学生通常对脚尖跳步的体验不深,动作不到位。如果让学生反复练习,他们又会觉得枯燥。这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练习。我问学生:“天刚下过雨,路上有积水,还很泥泞,怎么走路才能尽量不搞脏裤子?”学生回答:“用脚尖踮着走,遇到积水跳着走。”我说:“这主意不错。”然后便带着学生,在教室里做“跳过积水,绕过泥泞”的游戏。游戏中,学生用脚尖走路的动作非常逼真,他们都觉得脚尖跳跃的动作非常有趣。经过几次练习,学生很快找到了用脚尖跳跃的感觉,解决了动作把握不准的困惑,从而学会了舞蹈。
3.以评互助,让学生共同提高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示范动作,不断地讲解动作,一个一个动作去教,才能把一个舞蹈完整地教给学生。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一个一个动作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样教学的效率就会降低。怎么办?根据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教师应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会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指正。这个方法对于那些学生人数多的班级特别见效。具体的做法是:第一步选择、培训小组长。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舞蹈学习小组,让那些舞蹈动作标准、表现突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接着培训小组长评价舞蹈动作的要领,然后由他们负责指导本小组同学的动作。第二步小组内互评。在小组内,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之间互演互评。第三步师生互评。下面以我教《 瑞雪丰年 》这个舞蹈为例进行说明。舞蹈一开始,要求学生跪在地上随着音乐的节奏,上身慢慢地上下起伏,手指做出雪花抖动的样子。可是,部分学生的身体和手臂一直都是硬邦邦的,不得要领。看到这种情况,我就让几个动作优美的学生做示范,其他学生观看,然后再分组练习。各小组边练习,边互相评价纠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动作有了改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动作,我问他们:“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形体语言来表现舞蹈的主题呢?”学生踊跃发言,最后得出较一致的意见:身体的动作要柔美,要表现出漫天雪花那种飘飘洒洒的样子;脸上的表情要像顽皮的孩子,从房子里跑出来,突然看到漫天大雪就像看到天空绽放的礼花,显出异常的快乐……有了这种感悟,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舞蹈的理解,而且也让互相间的评价有了方向和标准,从而方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以赛促练,让学生探索创新
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雅克·达尔克罗斯创立了“体态律动”教学法,简单说就是让学生随着音乐进行即兴表演的方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自由地编排和创作舞蹈动作,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经常让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创编舞蹈。例如,我在教学生藏族舞蹈时,先教他们几个简单的藏族舞步及其变化动作,然后播放藏族舞蹈音乐,让学生随音乐即兴舞蹈。学生开始是自己单独练习,接着在小组长组织下共同讨论,不断创编动作,使动作与音乐越来越协调。虽然总的来看,学生的动作略显僵硬,创编的舞蹈略显稚嫩,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彰显,形体之美也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还经常开展组与组之间的创编舞蹈比赛。可以用同一首舞曲进行比赛,俗称“规定动作”,也可以是自选舞曲进行自主编排舞蹈,俗称“自选动作”。为使自己的小组取胜,学生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编排的舞蹈形态各异、各具特色。每进行一次比赛,都能促进学生自觉地练习,也让他们的舞蹈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篇8
一、树立教学专业发展理念,引领小学音乐教师争做专家型教师
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支撑下,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理念支配着教育行为。小学音乐教师不被淘汰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更新观念。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不懈地学习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教学技术手段,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锻炼教学综合能力。小学音乐教师还应树立新型师生观,师生平等,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强化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考验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争做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作为的专家型教育工作者。
二、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发挥传帮带作用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靠自身不断学习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汲取教学智慧和技巧,另一方面需要虚心地向同行老教师请教,汲取老教师的有益经验。完善小学音乐教师指导老师制度,以师徒关系为纽带,发挥老教师和中年骨干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通过实施“一对一”的导师制度,加强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指导,促使小学音乐教师尽快适应和胜任教学工作,帮助小学音乐教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实现教学专业成长。安排小学音乐教师每学期指导老教师随堂听课,掌握课堂节奏,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指导老师要定期或不定期听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并及时将听课情况与小学音乐教师交流指导,切实点评,指出优点和确定,促进小学音乐教师尽快成长。
三、牢固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具备新型教学手段
21世纪的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而且要提高自身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内化为教学本身。小学音乐教师有机组合各种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交流协作等学习活动,并积极探索和组织学习开展信息技术环境有的学习方式。如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远程协作学习等,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信息化是每个学校突破性发展的必备之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承担起顺应信息化大潮的重任。
四、完善小学音乐教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学教研的热情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竞赛是促进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了解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窗口。为了全面推进教学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音乐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学校应完善教师的激励机制,搭建小学音乐教师展示平台,举办各类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竞赛。按照“适度竞争,突出优秀,激励进取,兼顾公平”的原则,设立奖励等级及名额,制定评比方法和评比规则,让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技能竞赛中研究教学、改善教学,打磨教学技能,促进小学音乐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教学技能竞赛中,小学音乐教师展现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风采,进而激发了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和提高了教学研究能力,促进小学音乐教师用研究与反思的眼光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并把研究成果用在改善自身教学和提高教学技能上。学校鼓励小学音乐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研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引导小学音乐教师用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反思能力,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五、加强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培训,将培训学习常态化
篇9
关键词: 音乐教育改革 美育 民族音乐
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史上,并不乏音乐教育大家,从李叔同、、萧友梅、黄自、陶行知、陈鹤琴、沈心工、刘质平、丰子恺,到贺绿汀、李凌、赵、陈洪、张肖虎等前辈,他们均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当代国际音乐教育的特点是:音乐之于人的重要意义被人们重新加以反思和认识;科技新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音乐教育领域;新的教育哲学理念引导下的学校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视角逐渐突破学校的局限而转向普通大众。随着国际间音乐教育交流的增加,世界各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对音乐教育思考与探究的新成果会不断涌现,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和意义的认识也将更为深入。①
一、音乐基础教育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体系,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形成了一场历史上影响最为广泛、深刻和全方位、大动作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改革,无论是课程理念,还是教学观念,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全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机遇。同时,各国音乐教育界普遍认识到,音乐教育不再单纯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而应是全人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宽容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喜爱、学习、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共同的音乐教育理念。
(一)教材方面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小学音乐教材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而这些版本的共同点就在于,小学音乐学习的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把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音乐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主要的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编写的,教材的设计编排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更符合环境与时代的要求,同时也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学教材的编写则更注重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内容也更多样化,当下,学校音乐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地的特色成为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
(二)课堂教学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反客为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到辅助的作用。教学方法由单一转向多元。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音乐的愉悦感情,努力使音乐课程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成为他们放松心情的良药,让音乐真正进驻学生的心中,更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同时也建立起新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和谐开展。
(三)教师方面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要广泛地、全方位地掌握与音乐知识有关的广大学科的内容。音乐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再好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案都不可能实施,因此师资的培养对其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德国的音乐教育之所以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与其一直以来高标准、严要求的师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②德国首先对教师施行多层次与灵活的职前培养模式,这样更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其次,强化教师培训中的教育实践环节。正如现在社会中,更注重实践能力一样,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也备受重视;最后,注重教师知识与能力的合理性布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担任教育者的角色,同时还是教学者、分析判断者、顾问及革新者。因此,教师素质的全面培养,是新世纪音乐教育中尤其值得重视的一方面。正因为如此,德国对音乐教师严谨的考核,才使其音乐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素质,使德国音乐教育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
二、实践还是审美
邓兰在《实践还是审美:“二元对立”批判范式下中国音乐教育的困惑》中指出: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然而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甚至“反对”,他们认为这种教育只关注音乐作品,漠视音乐的创作背景、文化基础,教学热衷于将学生思想囚禁在音乐作品的曲式中,远离多元的文化。然而它来自于实践的证据并不可靠,现实中的中国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但并不武断地认为审美是音乐教育的唯一价值,更在实践中渗透审美的理想,使实践充满美感体验。实际上,“审美”与“实践”绝不是相互对立的二者,而无论从中国的音乐教育现实出发,还是就音乐教育的内在品质而言,中国音乐教育都必须坚持审美的本质属性。③
王安国在《美育的实践――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发展》中采用在中国得到广泛认同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对音乐审美作出如下释义: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由于音乐能把千锤百炼、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凝聚呈现为明显直观、灵活多姿的感性形式,因此它在提高审美感受能力的同时就给人以教育,不仅对智力开发给予有力的促进(提高联想、幻想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提高抽象思维、敏慧推理的智能,提高对于外来信息的记忆、反馈能力),而且对各种非智力因素(如自制力、毅力、细心、专注、适度)的培养,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种良好素质的塑造,都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④
田耀农在《音乐教育应实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的设想》中认为:美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感性、经验性的直观判断;进而提出“美为贵”的思想,认为美是真善贵的统一;同时还提出了一种美的本源假设,认为人类最初不是为了审美的需要而是为了自身“被审美”的渴求才去创造美的,“被审美”的需要是创造美的动机,“被审美”更接近美的本源;进而认为美育理应是立美与审美的教育,而不仅仅为审美教育,美育应包括“被审美”的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所以,美育应该是立美、审美、被审美的全面美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应适应“全面美”的教育要求并在观念、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做相应的改革和调整。⑤
王志军在《中国音乐教育应回归文化与审美本位》中指出: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忽略了音乐的文化性,片面地强调了音乐的技术性。全力发展作为文化的音乐教育是目前学校音乐教育的首要问题。从音乐自身的表现方式、形态和特性来看,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还忽略了音乐的审美本质,片面地强调了音乐在德育、智育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根本目的,它不是德育与智育的“殖民客”,我们在强调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审美功能的同时并不否认其具有德育、智育的功能,但德育与智育决不能涵盖、包容整个音乐教育。⑥
审美与实践是互不干涉的两个方面,在实践中体现审美,在审美的过程中实践。正如邓兰所说,“审美”与“实践”绝不是相互对立的二者无论是从中国的音乐教育现实出发,还是就音乐教育的内在品质而言,中国音乐教育要在坚持审美的本质属性基础上进行实践。
三、民族音乐进课堂
传统能给我们什么?多年来,中国的音乐教育是依照国外音乐教育的模式向前行进。无论是教育原理还是教育方法,无不选取西方的。而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有的甚至失传。新课改的进行,给了民族音乐文化一次重生的机会。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大国,中国的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学生,民族音乐文化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易懂、易接受。把民族音乐引进课堂与学校音乐教育相结合,首先要摆正中西音乐教学的位置。
20世纪以来,在我国专业音乐院校及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及中、小、幼音乐教育中,都遇到了如何摆正中西音乐位置的问题。要想重新振兴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就要按以我为主,外来为辅的原则,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应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放在首位,在青少年的心灵中树立起中华本土音乐是主体的地位。这样做,并不是说西方音乐不重要,更不是没有“洋为中用”。我们应当毫不含糊地告诉青少幼一代,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不仅要传承中华民族音乐的薪火,而且要从世界各国音乐中吸取营养。⑦
在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如何引领学生进入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进而真正体会华夏音乐的真谛,是当今音乐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节奏对于人类具有最本能的生命意义,无论抓髻小儿还是耄耋老人无不对敲击节奏特别感兴趣。我国有着极其悠久、丰富的鼓乐传统及品种,特别是目前濒临失传的戏曲打击乐“闹开台”,如能及时抢救并引入课堂,则对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不失为一种轻松、简便和愉悦的敲门砖。本土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本土音乐教育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使传统音乐文化在新形势下找到新的附着点,从而得以保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⑧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在传承这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知识时要树立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首先,各民族的文化都应当受到尊重;其次,每种文化的独特价值只有在排除偏见、歧视的前提下,才可能得以挖掘,得到确认,受到保护,进入传播与交流;再次,对于任何一种文化所含的积极面与消极面,应当运用全人类共同进步的尺度予以冷静而准确的解剖、辨析;最后,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种文化的存在,发扬其可贵的价值,舍弃其消极面,探寻其不断提高的途径。⑨
传统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任何音乐文化知识的产生及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是密不可分的。而今天的音乐文化的传承与积累也是在传统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见证着一个民族的成长。
四、总结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大的变革,无论对教材,还是对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师自身素质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更加注重审美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化了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作用,把民族文化知识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虽然改革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但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大大小小、不同的问题,这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也是在不断完善发展过程中必须克服的。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改革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的过程,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去探究,去完善。
注释:
①金世余.当代国际音乐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1期(46)).
②庄重春晓.从德国音乐教师的考核看其对音乐师资的培养.人民音乐,2005(12).
③邓兰.实践还是审美:“二元对立”批判范式下中国音乐教育的困惑.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期(132)).
④王安国.美育的实践――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发展.音乐研究,2006(3期(91)).
⑤田耀农.音乐教育应实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的设想.中国音乐学,2002(4期(93)).
⑥王志军.中国音乐教育应回归文化与审美本位.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3期(23)).
⑦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中国音乐,2003(1期(22)).
⑧班一.关于戏曲打击乐引入学校音乐教育的思考.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2期(88)).
⑨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中国音乐学,2004(1期(111)).
参考文献:
[1]金世余.当代国际音乐教育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1).
[2]庄重春晓.从德国音乐教师的考核看其对音乐师资的培养.人民音乐,2005(12).
[3]邓兰.实践还是审美:“二元对立”批判范式下中国音乐教育的困惑.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
[4]王安国.美育的实践――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发展.音乐研究,2006(3).
[5]田耀农.音乐教育应实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的设想.中国音乐学,2002(4).
[6]王志军.中国音乐教育应回归文化与审美本位.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3(3).
[7]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中国音乐,2003(1).
[8]班一.关于戏曲打击乐引入学校音乐教育的思考.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5(2).
[9]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中国音乐学,2004(1).
[10]马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实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构想.人民音乐,2006(4).
[11]刘永昌.音乐教育学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运用.艺术探索,2007(S1).
[12]文红宣.理论创新与教学传承――对我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三项重要研究成果的思考.中国音乐,2007(2).
篇10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音乐 参与热情 情感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处于教学的启蒙阶段,正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音乐教学要与现代科技接轨,实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信息量大,集趣味性、直观性与形象性于一体的特点,突破传统教学手段所难以逾越的时空限制,将学生带入一个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丰富而宽广的学习平台,激起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综合水平。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愉悦氛围,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
音乐是一门艺术,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理应成为小学生所最喜爱的一门学科。但是长期以来的音乐教学定位于钢琴、风琴或是录音机,甚至有的学校连最基本的音乐器材也配备不齐,大多教师也只是在机械而来教学生学唱,失去了音乐学科本身所特有的艺术魅力,而使得许多学生对音乐的热情逐渐降低,甚至厌倦情绪滋生。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扼杀学生的思维,成为繁重的任务,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富有兴趣的学习,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身心上的愉悦这是新课改下各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以往单调而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带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参与教学,使得教学氛围更加欢快而愉悦,置身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中,自然可以带给学生身心上的放松与愉悦,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处于认知与理解的初级阶段,而教学中有许多的作品距离学生的生活年代较为久远,与学生现在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时空差距,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能借助有限的学具与单一的语言来进行描述,而这些在成人眼中非常简单的问题到了小学生那里就会存在很大的认知障碍与思维困惑,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一直是广大教师最大的教学困扰。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手段所难以逾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可以将遥不可及的事物近距离而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穿越时空将古代的事物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抽象深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新疆是个好地方》这一内容时,大多学生对新疆并没有亲身的体会,对于新疆由于地理原因所形成的独特气候、天山风貌、水果等并没有直观的认识,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也会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并不能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凭借传统的挂图照片、文字资料等学生并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这个作品的理解与掌握。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资源库与超强的图文声像显示功能,来收集关于新疆地理位置、自然风貌、植被水果以及风土人情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制作成精美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从中可以直观、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新疆的地貌、气候等,让学生有新疆有更为深刻地认识与了解,从而拉近学生与教学的距离,让学生走进新疆。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歌。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音乐学科的学习并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从中得到情感升华,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相关作品的理解与认知上升一个层次,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情感,促进学生情感、心理的全面和谐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声音传递,而是以直观的画面、生动的图片、绚丽的色彩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这样学生才能深入地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如《山谷静悄悄》,这是一首文曲兼美的、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如果只是单纯地向学生播放歌曲,曲中所描述的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山谷,以及富有动感的“烟雾”“花”“溪流”“野兔”以及“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是如何打破山谷的宁静,让山谷热闹起来等在学生有脑海中都是静止的,难以产生具体的表象。为此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殊的效果来为学生创设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美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云雾环绕、杜鹃花盛开的优美意境之中,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入情入境,在音乐的渲染与画面的烘托下,不仅可以深化主题,带领学生直接进入重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更为重要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情感。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音乐教学改革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广大教师要加强学习与实践,勇于创新与探索,实现音乐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让现代信息技术下的音乐学科教学更加生动,富有生命的活力,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玉斐.试析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教师,2015,(15).
- 上一篇:浅谈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 下一篇:安全监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