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声乐集体课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前的声乐专业课教学主要以正确的歌唱状态和科学的发声方法为目的的教学。分为声乐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最终让学生能分析处理一般的声乐作品,并且自己具有一定的标准歌唱能力。教学方式一般以集体课、小组课和一对一为主。集体课通常以理论教学与解答疑惑为主。小组课则是通过对学生音色的分析而分组,通常以科学发声方法等为内容进行教学。一对一课程多是为比较有天赋或者面临比赛的学生准备,多是以歌唱状态的培养与调节为主要课程。声乐专业课的教学重心应该是因材施教。不同音色的学生要以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然而,就目前的声乐课程来说,尚有一些的缺陷。首先,声乐教学时,毋庸置疑,声音是最重要的。那么声音所表达的感情也是声乐教育最注重的。不同地区的人民在表达感情方面所用是声音与声调都是千变万化的。所以就声乐课程来讲,对不同地区的声音表达感情的方法也要掌握的比较熟练,这样才能在表演中打动不同地区的观众。其次,声乐学习时要注重发散思维。音乐对于人来说不仅仅是好听的声音,更多的要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所以培养声音的含蓄美也是声乐教育中所要重视的问题。
二、多元化语境下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教学意识审美化
在音乐专业教学中声乐是一门必修课,在声乐的讲述中主要是将审美和音乐发声技巧进行有机的结合,最大程度上提高声乐教学的技术性,避免在技巧训练中出现不规范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声乐教学中的品味和美学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质,通过声乐得到充分的展示,这在音乐专业教学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声乐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想,更为关注的是表演者,在声乐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声乐的审美的群体,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很少顾及到审美群体的要求,现代人们审美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声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缺陷。所以,在此基础上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表演者的表演意识,最大程度上满足审美群体要求,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声乐教学中应当不断调整教学知识结构,在知识调整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素质的提高,以此培养出优秀的声乐表演人才。在实现教学整体结构调整的前提下,应对教学方式进行多样化手段来进行整体的革新,必须要打破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增加多种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比如,集体课程和单一课程相结合。教学方式多样化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开设声乐理论大班课
我国的声乐教学中声乐基础理论课的开设还不够成熟,很多教师在声乐中的单一课程中进行指导,比如,用语方面的指导和艺术的处理技巧等,所有指导只限于单一课程的讲述,对于基础理论课讲述有很大的限制性,所以,为了让学生有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应当进行声乐基础理论大班课的开设。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是声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提高学生技巧就需要从基础理论课入手,最大程度上提高声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此来规范和系统的学习。
2、开设声乐小组辅导课
在单一课程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方面还需要进行小组辅导,把不同水平和类型的学生按照班级为单位进行针对性的讲述和训练,采用流水式辅导的方式,并且进行辅导后的知识讨论,两者相结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声乐技巧,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素养有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观看到其他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自身进行相比较,取长补短达到熟练掌握。
3、开设声乐实践集体课
篇2
[关键词]高专师范 声乐课 教学形式
招扩使学生数量激增 ,2+1模式又使高专学生减缩了1/3的在校学习时间,加之学生基础较差 ,教师教学任务空前加大 ,高专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严峻的前提下,要做到按质按量地完成高专师范音乐教学任务 ,提高和规范高专师范音乐教育的声乐教学模式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认为,高专音乐教育中声乐课的授课形式应采取集体课 、小组课 、个别小课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
一
、第一 学期以集体理论课 为教学方式集体课也称为声乐大课 ,指以班级为单位在一起学习声乐的基础课程。学习内容主要是声乐基础理论知识 ,不直接涉及歌唱训练内容,涉及的内容有 :歌唱理论、歌唱基本语音训练 、嗓音保健 、声乐鉴赏 、中学生变声期常识、观摩和实践。
1.教师的角度。高专学生多数来 自乡村小镇,他们在音乐基础知识理论、歌唱理论、声乐理论、声乐作品的赏析理论 、歌唱语言理论等方面基本是空白。通过集体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里统一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一来不仅教学内容有统一 的规定和要求 ,而且还能保证有组织 、有计划 、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节约时间,节约教学成本,避免重复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工作效率 ,减轻教师的负担 ,缓解师资的紧缺 。
2.学生的角度。第一,学生在初、高中时接触音乐不多,音乐各方面的知识结构点弱 ,如此完整地学习声乐理论能让他们对声乐 、嗓音 、歌唱语音、嗓音保健等各方面都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完善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发展他们的潜在歌唱能力 ,帮助他们后续的声乐技能训练、声乐演唱以及艺术实践的顺利完成 ,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教学积累知识。通过集体课教学还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了解,对出现的共性问题统一想办法答疑解惑,对个性问题能各显神通 、各抒己见。第二 ,学生来 自四面八方 ,带有浓浓的乡音,在语言发音上有各式各样的习惯。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 ,一切歌唱技法都要围绕语言这个中心来训练和运用,语言是声乐学生必修课之一,在语言尚未达到一定程度前 ,不忙学习声乐技巧。通过语言集体学习与训练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 、研究、讨论 、督促 、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习惯,听析、分辨地方特色音并加以改正。第三,通过完整、统一的声乐作品圈 兰:里!赏析及专题实践理论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一定的欣赏环节 、步骤、要求 、方法与技巧,提高歌唱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开拓他们的思维与视野 ,在将来的歌唱艺术表现及教学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 、第二、三学期 以声乐小组课为教学方式声乐小组课在教学上是一个小集体 ,把程度相同、声部相同、音色相同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一般是4~6人为一组 ,针对同一进度的学生教授相同的内容,重点是解决共性技术方法问题。在教学上的基本方式是 :基础发声一初级练习曲一初级中外歌曲的练唱。在歌曲技术 、技巧教学上只强调歌曲的整体感和完整性,要求音量均衡、音色统一、表情 自然 、感情表达正确,不追求扩展音域、扩大音量,无需加大技巧难度 ,不唱超越小组整体歌唱水平的歌曲。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课能够积极发挥师生的能动性、互动性。首先,为同学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机会。在听其他同学练唱的同时,学生不仅有机会发现 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及时向其他同学学习对歌曲处理的思维及方法 ,而且可以激励 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能动性 ,提高上进心、进取心,增强竞争意识。其次,通过小组课教学 ,开发学生的思维 ,教会学生处理歌曲中最基本问题的方法 ,对他们将来工作岗位上的教学有一定借鉴作用。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出现的毛病及问题并不一致 ,在处理共性 问题 时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 ,开拓学生思维 ,使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处理个性问题时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通过观摩 、倾听其他同学的发声 ,在有针对性的对 比中进行自我改正 。最后 ,让学生在小组课教 学课 堂上进行相互 间的演 唱 ,锻炼学生的胆量,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为今后他们的歌唱表演打下一个 良好的心理基础。
2.小组课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练唱的曲目及歌 曲表现方式丰富化,同学间的相互实践性得到加强。小组课的教学 ,可由原来的独唱教学形式变为重唱、对唱 、小齐唱,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模式,而且学生通过不同的练唱方式还能得到更多的学习心得。独唱只能直接体现个人的技能水平,重唱等方式还能体现音准 、节奏水平,对歌曲感情处理的水平,更能体现出团结协作意识。不同形式的练唱方式丰富了学生角 色转化 的可能性 ,让学生 在实践 中的练唱身份得 到多样性变化,使得实践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三、第四学期以个别小课为教学方式声乐小课又称声乐个别课 ,是专门针对学生个体的技能教学。通过前面一年的小组集体课教学基本掌握了学生声乐学习的情况 ,所以在此段时间里应是针对性的个别教学。每个人的嗓音条件 、学 习反映 、学 习能力 、学 习进度 以及学 习问题都存 在差 异 ,小组集体课 只能解 决一些歌唱 中的共性技术 问题 ,而个别课更重视声乐个别技能的特别训练,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个别声乐课是针对条件好、学习能力较强、在声乐上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的专门性技iff~i.JII练。训练内容应有:针对性的发声练习 、中级练声曲;中等难度的中外声乐作品;较深度的分析声乐作品内容 ,并能较完整地表现出来 ;不定期地进行声乐教学观摩 ,声乐教学汇报 ,参加不同层次类型的比赛 ,丰富 自己的舞台经验。其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扩宽学生的就业渠道。高专师范培养教育的 目标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者,但如果对部分声乐条件较好,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学生进行个别声乐训练,就可能使其在将来择业时获得多种就业渠道。因为有声乐方面的特长,除了选择学校,还能选择各种企事业单位或选择演出团队。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对文艺方面都比较重视 ,单位要人时除了要相应专业人才外还会有特殊人才的需求,
所以声乐小课的开设为学生多渠道就业提供了一定 的可能性 。
2.为学生进一步的声乐学习提供可能性。声乐条件、音乐感觉好的学生在高专毕业后 ,也许还有进一步继续深造的可能性。经过两年 的声乐学 习 ,特别是后面声乐小课 的技能 、技术学习,如果声乐基础知识 、声乐基本技术 、技巧掌握得比较扎实,就为继续深造高一层次的音乐院校提供了可能。事实证明许多在声乐方面有所建树的歌唱家都是从高专师范甚至是中专师范开始培养,一步步学习,最后走向成功的。
3.教 学方式灵活,针对性强,处理问题客观。因为是“一对一”的授课 方式 ,所 以教师能 因人 而异开展灵 活教学 。例如 ,针对学生嗓音条件,选择适当的练声歌曲;针对学生的音乐感悟力、理解力、文化素质及音乐素质,运用举例子、打比方等形式进行教学,简明扼要 、深入浅出地阐述声乐的相关理论和技巧,使学生明白歌曲所传达的情绪情感;根据学生对肢体动作的悟性,开设相应的动作行为辅助教学,代替某些深奥的理论表达;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专\'iq-~JUl练等,非常有利于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 。
篇3
关键词:声乐集体课 教学策略 实验分析
声乐集体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随着音乐教育理念以及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的转变,在新时期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演唱技能,还需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知识,从而适应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声乐集体课结合了师范类声乐专业的特点,对于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演唱技巧有着双重培养的效果,转变了传统的单一化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抓紧的向综合性的文艺学科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声乐教学的规范性,完善了学科教育体系。
一、声乐集体课对声乐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教学效率
尽管学生在刚入学时基础差异很大,但是在实际的课程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基本一致。由于面对的学生数量较多,教师通过声乐集体课能减少重复性劳动,例如很多基础性的课程和集体曲目的练习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在声乐课上的投入时间,在集体课上一方面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能从其他学生身上找到自己的不足。另外声乐集体课的氛围较好也能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无论是上台表演还是教学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很多师范类的学生必须要求他们多上台表演,多在集体面前展现自己,克服心理素质上的不足以及放不开,从而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能力。在声乐集体课中能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特别在全班同学的面前,鼓励学生多演唱和表演,在大家帮助下发现自身的不足,不仅仅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
(三)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在声乐教学方面,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唱法、声乐审美以及声乐发展变化历史,还需要掌握声带保护、心理分析和治疗等知识。但是传统的一对一教学课时太少无法对这些知识系统的讲解,在声乐集体课上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这些知识和方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声乐集体课由于增加了课程,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来讲解这些方法和技巧,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把握
在声乐集体课教师也是一边唱一边讲的,这种“讲中唱,唱中讲”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向学生展示基本的演唱技巧和方法,例如呼吸、共鸣以及表现等;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的发展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学生有不同的地方可以当场提问,容易找的学生面对的共性问题。因此能够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且这种教学形式和师范类学生未来工作的形式相近,能够起到一定的先导作用,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二、提高声乐集体课的实践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要想充分的发挥声乐集体课的优势就必须正确的理解“集体教学”的概念,在过去的声乐集体课教学中教师往往简单的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带着学生集体上课,让学生共同演唱或者挨个发声练习演唱,然后逐一的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技能学习情况,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对声乐集体课的理解不能只是片面的,必须改革思想加深对声乐集体课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可以通过自有组成团体的方式构成演唱小组和观摩小组在声乐集体课中互相讨论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声乐集体课还应该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通过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耐心的回答学生的问题,形成一种良好的探究式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的展现出声乐集体课的优势和价值,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中往往是“让谁唱谁唱”的形式,而到了声乐集体课中就变成了“谁想唱”,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采用趣味性的集体游戏锻炼发声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声乐集体课开设时间段分析
在新生入校前往往经历过了一段时间的声乐练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演唱的技巧、方法、理论等多种多样,且水平良莠不齐。教师教法的不同使得学生各种唱法都有,而且还有其他专业考进来的学生,别说技巧,连嗓子也没有。有的是有嗓子没技巧,有的有技巧没嗓子,条件不一,程度不同,但是学生在声乐表演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很多共性和基础的问题,声乐集体课的开展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声乐集体课很适合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面对声乐教学的很多基础性问题进行处理。关于安排时间的分析,一般认为是一个学期就可以了。去掉学生军训的时间剩下约15周,每周2课时,共计约30个课时进行集体课,并对大班进行分组,每组控制在10人左右。并在声乐集体课中解决很多共性和基础的问题,为后面的小班授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的内容基本包含了共鸣介绍、唱法特点分析、呼吸方法、歌唱器官介绍以及常见问题等。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加入实践发声练习作为辅助,确保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当多的实践教学证明,在大一年纪开展声乐集体课是行之有效的,并有着显著的优势。
(三)合理安排分层教学
一个大班有几十个同学,这些学生的基础能力各有不同,音乐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也各有差异,同时也表现出了多层性和多样性的音乐素质。因此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声乐集体课中安排分层教学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合理的分组,总体的教学方法是一致的,但是在个别环节中表现出一定的针对性,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能力,布置适合该小组的任务和问题。例如课上练习一道必唱的曲目,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集体讲授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实践并反思演唱方式、气息运用以及音乐理论的应用,全面的掌握学习特点和风格。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后开始分组分水平的指导,结合小组的水平给予不同难度的任务和作业。
(四)面向集体教学过程的个别指导
在声乐集体课中同样不能忽视个别指导的意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完美的,声乐集体课必然会缺少一定的针对性,毕竟每个学生的态度和能力不一样,分层教学也无法完全的忽视这些问题。那么如何在声乐集体课中进行个别指导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分析学生的音域、音色和嗓音并记录,既要突出声乐集体课的一致性和集体性,又要突出个别辅导。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大胆的尝试较难的技巧和曲目,对基础中等的循序渐进的给予引导,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切不能打击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打好基础。并善于培养和鼓励尖子生,给他们独唱和领唱的机会,并给予超纲的训练和指导,让他们起到班级领头人的作用。激励集体,并关注个别是声乐集体课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并在声乐集体课中注意交流互动,鼓励学生讨论,对于歌曲的演唱技巧、情感表现和气息运用等抒发自己意见,充分发挥集体和个人的双重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全面的实现并优化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过程,特别是对很多刚刚实验实行该教学模式的学校更加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本文从教学观念上和教学实践安排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为声乐集体课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时霞.深入浅出 寓教于乐――素质教育指导下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之管窥[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11).
[2]蒲涛.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尝试浅――谈高师一年级第一学期声乐集体课[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1,(02).
[3]罗中一.从我国30多年美声唱法研究文献看声乐教学理论之构建[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4]郭宇.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本科)课程设置与实施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篇4
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声乐课,因为该项课程时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但是目前的声乐课的实际教学模式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发挥的效果不尽人意,其难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主要的是因为教学模式相对较为传统,沿袭着之前传统形式的音乐专业教学模式,没有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促使教学模式实现进一步的明确化、规范化、完善化以及特色化,难以从根本上满足学前教育的教学要求。所以,本次研究主要立足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怎样从根本上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创措施的制定。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内容改革
学前教育艺术课中声乐课是非常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其培养的目标就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以及针对性,这样一来就直接决定了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其针对的内容跟一般音乐系的声乐课是不一样的。在实际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分析实际教学实践工作,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能力,集思广益,寻求最佳的提升措施。促使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实现进一步完善以及成熟[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两个方面,提出了怎样从根本上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创新措施。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有机结合集体课教学形式跟个体课教学形式
集体课教学形式跟个体教学形式是目前声乐课的主要授课形式。上述两种授课形式分别具有自己特殊的优点以及缺陷。相对于音乐专业的教学而言,学前的声乐课教育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技术标准,同时还要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心理特征。所以,在实施授课的过程中,需要有机的结合集体课教学形式跟个体课教学形式,将个体融入集体中来体现。促使整个教学过程均可以从根本上体现学前教学的特色[2]。
1.集体课教学形式
一个教师讲解声乐的技巧以及相关的理论,教师需要集中众多学生,可以促使教师资源得到节约,同时还为理论技巧只是讲解系统性提供了保证。在单独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声乐技巧难度产生恐惧感、紧张感,集体课教学形式的实施,可以抵御上述情绪护产生。学生在选择曲目的时候,选取歌曲演唱使用技巧,选取的歌曲作品所具备的特点以及风格等各个方面均在学生利用自身优势方面存在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实施集中式授课形式,那么就可以促使学生的歌曲辩听能力进一步强化,同时促使学生对声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3]。
2.个体授课形式
声乐教师选定发声技巧以及演唱技巧,之后一对一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细分集体科授课形式就可以得到个别教学部分。个别教学部分可以促使那些对声乐存在特殊爱好学生的求知欲以及他们对于声乐存在的特别需要得到有效的满足。对于学前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大课形式,难以进行有效的个体教学活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的融入个体授课形式,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先集体--后分组--再个人的教学形式,先集体唱练声曲,在上述的基础上将共性的问题解决掉,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唱,教师需要对学生组别强弱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之后综合评价出好的学生组别,之后进行个人演唱,将个体存在问题准确找出。需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对学生声音是否正确提出判定,这样一来,可以促使学生胆量得到锻炼,同时还可以解决相关的问题,实现了教学时间上的节约[3]。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首先是旋律模唱部分。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促使学生在唱谱之后,对其添加歌词,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唱,之后完成教学活动。这样一来,会唱歌了,但脱离了学前教学的特色。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首要的工作就是欣赏作者的原唱,熟悉儿歌所具备的轻盈特点,之后跟琴不唱歌词,并且轻轻使用母音进行模唱,促使学生了解旋律,并且逐渐养成相应的习惯,这样一来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就会使用上述方法来教学生来掌握旋律。其次歌词教法部分。对学生儿歌节奏的正确教育方法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严格按照歌曲的节奏来朗诵歌词。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节奏教法的习惯,促使学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记住节奏[4]。最后是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在儿歌的演唱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时帮助学生记忆的最好方法之一,可以促使学生养成抓重点的编排教学方式,在学生毕业之后,再对幼儿进行教育就会得心应手。在编排动作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具备足够的儿童特点,需要具有天真活泼的特质,同时注意面部表情需要尽量丰富。
二、结语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情况下,学生因为缺乏信心,对学习认知不足,很害怕失败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因为存在技术悬殊的情况,导致其打起来难以有效的控制[5]。同时还对器械产生担忧,害怕受伤。实战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学生害怕、恐惧心理心理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需要将调控害怕心理以及恐惧心理列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害怕心理、恐惧心理是很正常的,同时也是在所难免的,经过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证明得到,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训练法以及安全保护法,促使从根本上消除害怕心理以及恐惧心理,从而促使散打实战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作者:李珂 单位:榆林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恩清.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12,05:54-57.
篇5
关键词:钢琴教学;拓展训练;高校教学;综合素养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高校钢琴基础课教学迎来了新的转折。作为声乐艺术学习的基础课程,高校钢琴教学需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对于高校钢琴教学的理论及实践探讨,前辈诸家已多有涉猎,本文将从钢琴技艺、教师、学生等三个方面,对此再次进行分析。
1 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分析
1.1 高校扩招情况下的集体课教学
在高校扩招情况下,对于钢琴教学实际上带来了一些直观可见的影响的。首先就是扩招带来的大量生源,使钢琴课程不得不从以往的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单一教学转变为集体课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得教师不再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是要逐渐探索出面向班集体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势下,教师更多地关注到的只是学生的技能,而对于蕴藏其中的情感投入、创造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都不能给予更多的关注。甚至对于学生弹奏时简单的指法错误都不能及时的纠正。当然,这种做法的优势就在于对于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讲解清楚,大班授课能够使学生更具竞争意识,更为集中精力的进行学习,并且有可以探讨的对象。
1.2 教师钢琴教学经验有限
当前高校选择的钢琴教师,多数都是来自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尽管这部分教师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在钢琴教学中难免会有些淡薄。钢琴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性学科,需要弹奏者有着较长时间的练习,否则只能算作会而不精,而且钢琴本身是一门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弹奏特色,但如同有些人成为了弹奏的大师,有些人始终默默无闻,区别就是能够成为大师的人都是激起了人们的共鸣的。钢琴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师范院校的教师的弊端充分暴露。大部分师范院校的教师与大学的教师一样,都是声乐艺术的附庸,而且师范院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教学技巧等综合课程的学习。因此,既有娴熟的钢琴演奏实力,又具有教学能力的少之又少,这也是当前高校钢琴教师选择的困哪原因。由此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变化。
1.3 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当钢琴教学成为个高校的教学学科后,便很明显的呈现出中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在高校大环境下,本身学术氛围就较为浓厚,教师也偏向于学术派,在这样风气下,学生的学习重心自然发生着偏移。除此之外,钢琴教学本身也并未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不仅受限于校园的钢琴器材,学生练习的机会减少,还缺少表演机会,钢琴虽然被称为乐器之王,但大部分发挥作用于伴奏等,既能给声乐演唱伴奏,又能给其它乐器演奏,但钢琴本身单独演奏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因此,在教学中,理论的部分明显高于实践。
2 探究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意义
2.1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钢琴学习作为艺术门类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更为深层次的要求,当前高校钢琴课程受到时间及教师精力的限制,更多的关注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训练,属于单纯地进行练习,对于学生本身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人文素养、艺术审美能力等都未能顾及到。组织展开钢琴教学方式拓展,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艺术素养,缓解集体课教学带来的教师精力与学生个性化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技能的全面提高
这种技能的提高,既是指学生钢琴弹奏技能的提升,因为在教学方式拓展的过程中,教师是要想办法弥补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培养之间的矛盾的,也就是说,缓解的当前集体授课的弊端,从不同的角度使学生得到提升,基于此,高校钢琴教学方式的拓展实际上代表着对学生培养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学方式的拓展,能够使教师更加关注到钢琴教学本身,更多地去探寻钢琴教学方法,发现自身的不足,能够使教师走出理论的限制,真正地去观察、探索钢琴教学,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这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3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策略性思考
3.1 从音乐技能角度进行的拓展训练
就音乐技巧的角度,主要是学生在钢琴演奏技巧方面的提升,这是从音乐表现力方面展开的,需要关注到钢琴弹奏训练、音乐敏感度训练等,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做好扎实的基本功,是学生展开进一步钢琴训练以及发展的基础。
(1)进行弹奏训练。在进行弹奏训练的过程中,包括指法训练和乐法训练等方面,基本功的练习,是要求教师能够发挥主动性,帮助学生进行声乐技能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勤学苦练,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练习技巧、思路等内容传递给学生,例如带来学生唱乐谱。唱乐谱是钢琴弹奏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方式,通过唱乐谱可以使学生更为轻松地掌握节奏,唱乐谱、唱指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靴子过程中记住这些内容,还可以使学生形成自身的节奏,在演奏过程中不慌不忙。在练习过程中,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及方向。
(2)进行音乐敏感度训练。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的体验,既弹奏过程的体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进行策略性思考,对学生进行音乐敏感度的训练。所谓敏感度实际上也就是学生的乐感,看似摸不到、拿捏不清,但实际上却是需要给予关注的,因为这正是音乐学习中需要关注到的。增强学生的音乐敏感度,源于日常大量的练习与欣赏,钢琴作为一项高雅艺术,尽管钢琴本身能够为许多乐器或者声乐演唱配音,但真正能成为钢琴大家的寥寥无几,也就是说能够真正掌握钢琴奥秘的人少之又少,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钢琴带来的音乐敏感度,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
3.2 从学生角度进行拓展训练
从学生角度展开的拓展训练,主要是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言的。学习钢琴演奏,本身就是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实力进行全面的提升,包括欣赏艺术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等,这是最基本的几个方面,不仅需要在课堂中教师进行引导,还需呀学生在日常练习甚至生活中进行感悟。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钢琴作为一门艺术,在我们弹奏钢琴的过程中就已经是在创造美了,因此想要更好的学习钢琴、弹奏钢琴,就要能够发现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无论是音乐中的美还是生活中的美、图画中的美、文字中的美,教师要尽量将美的内容带给学生。在课堂中的无意提及,或者专门的进行有关“美”的内容的讲解,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多时候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而非刻意能够实现的。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也是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必要基础。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在学生的钢琴学习,或者说在学生的艺术学习中都占有着重要作用。单反艺术门类的学习,最终的落脚点都集中于学生的创造,钢琴弹奏的技巧都是一定的,但是有些人成为了一代名家,有些人却始终不被接受,反观不同的人,我们又能发现他们弹奏的不同之处,这就是创造。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成长,而不是拘泥于模仿。[1](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钢琴演奏需要个性,也体现着个性。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学习好钢琴,还依赖于一定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高,能够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方式有许多,例如在学习贝多芬的曲子时,教师可以将《贝多芬传》推荐给学生,使学生真正走进大师的世界,与曲子的作者实现精神的交流。在日常学习中,鼓励学生多读书,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其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并不仅是要增强学生文化知识等,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怀。人文素养的提高,能够使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及感悟发生变化,能够更为深沉内敛的观察这个世界,也更能够培养出敏感的内心。在面对乐曲的时候,透过音乐语言去感悟其内在的精神,与曲作者或者与未来的听众达成共鸣,通过乐曲传递出感情。[2]
3.3 从教师技能方面的分析
从教师技能方面的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扩展,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最终实现学(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生钢琴学习的全面提高,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改革,也是对教师的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大班授课与小组学习的统一。在教学组织中,教师还是要面对传统的“小规模授课”,向此时的大班授课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克服这方面的困难。现在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基本集中于大班授课与小组互助学习的有效结合。这种教学方式的步骤主要包括如下,教师先将理论的、技巧性的内容进行集中的讲解,先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不同小组的学生分别进行练习与互相帮助,对于有些学生自己独立拿捏不准的内容,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完成,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彼此之间有所依赖,又将学生有效地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单位,方便教师的进一步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每组都可以选出各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的学习作为组长带领学生联系。教师在分别抽时间对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检查与指导,相当于各个击破,既缓解了教师集中的教学压力,又能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教师的指导。[3]
(2)转变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一直都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之所以在此处单独列出,就是想指明当前教师教学观念中的误区,进而进一步做出应对策略。在当前情况下,教师要意识到钢琴学习还是要落实到实践及舞台中的,这与高校教学重学术轻实践的现状是不相符合的,因此,教师要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舞台表演的机会。除此之外,教师一定要关注到的就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些看似与钢琴学习的理论无关,与学生所学内容无关,但实际上会影响着学生日后的成长以及更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渐认识到,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不是课本,教师需要研究的也是学生,而不是教材。[4]
4 结语
事实上,对钢琴教学方式进行拓展的思考与实践,其目的就在于转变现有教学观念,实现钢琴教学的突破性发展。而对于钢琴教学,真正的发展在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来年各个方面、综合实力,或者说是学生做事与做人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的拓展,都是有方向的拓展。
参考文献:
[1] 任淑婧.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11(6):116.
[2] 胡敏.浅谈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金田,2013,16(9):229.
[3] 候丽丽.高校钢琴教学与课程改革散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3(4):159-160.
篇6
关键词:师范类本科院校;音乐声乐教育改革;舞台教育化
声乐教育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音乐技能培养课程,音乐专业院校开设这门课程主要强调对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师范类院校的声乐教育课与音乐专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基本一致,未体现出师范教学的特点。在此情况下,学生未能将声乐知识和技能与教育教学融合起来,实际教学能力较差,因此缺乏就业竞争力。因此,师范类音乐本科声乐教学必须深入“舞台教育化”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一、师范类院校声乐教育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师范类声乐教学改革现状
从目前国内高等音乐教育机构的发展状况来看,在教育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上明显提高,已经从原来的不足40所发展到700余所。其中,师范类本科院校的新增音乐专业占有较大比重。师范类声乐教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引领下,积极寻找改革方向和改革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师范类声乐教学的教育改革主要参照专业音乐院校,因此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表现出与音乐专业院校较高的相似性。在此情况下,师范类声乐教学未突出师范教育特点,学生的发展定位不清晰,技能培养缺乏专业性,实际教育教学能力较差,在毕业后既难以向舞台表演方向发展,又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师范类院校声乐教学存在的不足
目前师范类声乐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部分新增声乐教育师范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专业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和琴房乐器数量不足,不能满足高校扩招的教学需要。此外师生比例也未达到相关标准要求,教师教学负担较大,难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2.课程体系试着不合理,主要参照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体系内容,缺乏音乐理论大课等师范类院校学生所需的专业课程,未突显出“师范性”特点,课程设置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相背离,导致学生专业定位不清晰。3.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舞台技能训练,采取专业音乐院校的训练模式,教学方法较为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且缺乏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4.声乐教学的实施与社会对师范类院校声乐教学人才的培养需求不符,没有针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开展教学和训练,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声乐教师的角色,难以将舞台技能转化为声乐教育技能,因此实际教育专业能力偏弱。
二、“舞台教育化”改革目标
师范类音乐本科声乐教育现阶段的改革目标是要突出声乐教学的“师范性”。在“师范性”教育目标下,引入“舞台教育化”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内化为声乐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师范类音乐毕业生的培养需求,培养出一批具有“师范性”音乐教育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舞台教育化”是实现师范类声乐教学改革目标的关键,可以帮助声乐教师把握好课程教学方向,在培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教育教学能力,突显师范类专业的“教育性”“师范性”特点,从而将师范类音乐院校声乐教育教学模式与专业院校区分开来。在培养方法上讲究实用性,紧密围绕培养目的,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灵活运用“舞台教育化”的方式方法,注重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改变教学评价方法,体现出与传统以舞台实践为评估标准的声乐教育的明显差别。
三、师范类音乐本科声乐教育“舞台教育化”的具体实施对策
(一)创新教学思维
在“舞台教育化”改革目标的引导下,创新师范类音乐本科声乐教育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声乐表演技能和教育知识技能的共同发展。师范声乐教学人才的培养首先要适应基础音乐的教育改革要求,做到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多元化发展。针对目前声乐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积极研究各种教育方法的适用性,从而符合师范类教育特点,以及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应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围绕兴趣培养开展舞台技能训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声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容易理解和融入的情景,巧妙运用教辅材料和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视频影像资料,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建立对课程内容的立体化认识。在组织学生进行声乐基础训练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脚、嘴等各个身体部分,借助桌椅等进行节奏训练。训练难度应循序渐进,比如学习新曲子时不要先要求学生使用美声唱法,而是先用通俗唱法熟悉曲子的节奏和韵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促进“舞台教育化”,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内涵,为学生将来走入声乐教学岗位做好知识技能储备。
(二)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师范声乐教学模仿音乐专业教学的一对一授课模式,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师范专业技能。师范类音乐本科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要投入到中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开展集体式教学活动,在一对一教学模式中,学生无法积累教学经验,因此实际教学操作能力较差。针对这一情况,可采取以下几点教学改革措施:1.在声乐课程模式设置时,以声乐小课为核心,积极开展理论大课教学和集体课教学,使大课、小组课和声乐小课教学模式并存;2.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授课模式,比如基础理论课可以采取集体授课的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探讨等教学活动,提高理论教学效果;3.重视声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提高声乐教学法教学内容所占的比重,并采取集体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能力,实现从舞台表演能力到教育能力的内化;4.加强声乐听赏训练,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欣赏科目,组织学生到现场进行观摩,积极参加名家声乐讲座等活动,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交流。
(三)突出师范培养特色
“舞台教育化”改革强调突出师范类院校的声乐教学特点,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培养转化为教育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声乐素养的内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改变声乐教学的培养策略:1.重视基础教学,声乐基础技能培养包括歌唱器官的控制技巧、听觉训练、声乐表现力训练和语音语言训练等,这些技能也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使用的必备技能。在训练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把握好训练重点,比如歌唱技巧训练要使学生在两个半八度左右的全音域中上下转换自如,听觉训练要提高学生内耳分辨能力。在声乐表现技能训练中则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高低音准、强弱感等把握能力。2.在“舞台教育化”改革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专长,融入民族音乐的知识内容,体现地方特色。我国民间音乐种类众多,各具特色,比如蒙古族音乐、藏族音乐等。师范类音乐本科院校可以格局地方民间音乐特点,加入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比如北京京剧、广东粤剧、蒙古族牧歌和东北二人转等,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内涵。3.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教学资源渠道,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增进学生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了解,掌握所需的教学技能。比如在教师技能培训中加入自弹自唱、小组唱和重唱等内容,使学生熟悉中小学的声乐教学模式。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建立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舞台教育化”教学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实。首先应明确评价主体,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自评和互评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职业发展的重视。教学评价的具体内容应涵盖学生的职业定位、学习态度、声乐表演能力、声乐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复合型声乐教学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台教育化”改革是针对目前师范类音乐本科声乐教学存在的不足做出的有效整改,可以促进师范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思维,完善课程体系,可以确保师范声乐教学的全面性和可行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通过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建立配套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静.高师声乐研究生课程设置导向批判———以9所高师音乐院校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4,(05):107-111.
[2]张继英.论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及实践[J].民族音乐,2013,(02):111-112.
篇7
当前高职声乐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在专业定位方面相对比较模糊。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定位,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声乐教师在课堂上要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将多种授课形式相结合;注重教学实施过程,抓住组织课堂教学的要点,通过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完善的教学环节,设定贴切的课堂情境等步骤,实施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教学。
关键词:
高职教育;职业性;声乐教学
声乐作为整个高职音乐教育的必修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前高职声乐教学却存在诸多问题,如在专业定位方面相对比较模糊,声乐方向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沿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及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突出高职院校应该具有的“职业化”特点。目前高职教育正在伴随着社会前进而不断发展,音乐教育也应该随之改变。在当前背景下,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基本需求,需要采用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笔者以此作为出发点,来探讨提高声乐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办学定位,提高教师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最大的特色便是“职业性”。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应是以提供基础的教育服务为中心;声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能够从事音乐基础教育的工作者。高职音乐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不同,它更加突出“职业性”。实际上,多数的高职院校教师都是由以前的中专教师随着学校的升格而转变为高职教师,少数的专业教师是学校升格之后从其他本科院校引进或者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当中选取而来。这些教师对于高职教育理解不够透彻,往往采用以前在中专学校或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程讲解。要想让这部分教师认识到高职声乐教育的特殊性,首先需要引进具有一定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经验的教师来开展培训,逐步转变教师原本的思维模式和教育方式。高职院校可以把职业指导作为教职工业务考评和专业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教师在思想观念认识上发生改变,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声乐教学理念。
二、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多种授课形式相结合
长期以来,声乐教学基本上采用三环节教学方法,即:练声、教唱和布置新的曲目。上课的过程大多是在琴房这个相对私密的环境中,没有在其他人多的场合上课,而且多数的声乐教师普遍认为只有在自己的琴房当中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专科的艺术院校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是以个别课作为主要授课方式,后来随着本科院校的逐步扩招,学校师资力量逐渐不足,因此才有了“小组课”以及“集体课”。这两种授课方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本科院校教师资源短缺以及教学成本过高的问题。“小组课”以及“集体课”,这两种教学方式同样适合高职院校。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职业艺术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不同,其学制只有三年,而且学生毕业后的走向也存在较大不同。如果高职院校也跟普通本科院校一样采用“小组课”或者“集体课”的形式来进行授课,那就要切忌完全将课程进行更改,从而走上另一个极端;当然也不能固守传统的模式,需要灵活处理。根据声乐教育本身的客观规律,采用2至4人的小组式教学可以定义为我们前面所说的“小组课”;超过4个人以上的则可以称之为“集体课”。声乐教育应用最为普遍的是一对一教学,我们则称之为“个别课”。作为声乐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灵活地进行授课方式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分配教学成本,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声乐教学涉及一些普遍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比如人声分类与声部划分、歌唱语言、歌唱心理要素、歌唱的不同唱法分类介绍、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基础等。这些基础理论的知识更适合通过“集体课”的方式来进行讲授。多媒体等技术的运用,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掌握声乐当中的基础理论知识。除了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之外,声乐的训练方法也存在着许多的共性,比如在进行“声音以及气息的结合训练”时,不仅需要很多具有体会性的练习,而且需要通过一些母音的发声来进行声音的听辨练习。在此过程中,如果采用2到4人的“小组课”的方式,不仅可以达到相互观摩的作用,而且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得到某些灵感的启发,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长远角度来说,学生在课堂中看到教师灵活的授课方法,经过长期熏陶之后势必也会学到一些技巧,这对于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同样适合于重唱以及对唱的教学当中。在对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指导时,首先需要针对学生的共性来进行讲解,随后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并根据授课内容进行编排和调整。
三、注重教学实施过程,抓住组织课堂教学的要点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知识传输和接受过程,没有目标就等于没有了方向。因此,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尤为重要。在声乐教学中,能否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能否达到最大化和能否达到教学目标。
(二)设计合理、完善的教学环节
有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之后,就可以根据教学的目标来进行教学环节的设定。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首先进行交流环节的设定,让学生相互熟悉和交流,不要急于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放松学生心态的目的。通过此环节还能使课堂气氛逐步变得更加活跃,有助于学生演唱,为接下来的声乐教学奠定轻松的基调,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在进行教学环节设定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课堂作为出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设定贴切的课堂情境
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诠释各类声乐作品。每件声乐作品要表达的内容以及主题各不相同,学生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完全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定情境,帮助学生对声乐作品有更好、更充分的理解。例如,在声乐作品《大海啊,故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大海波涛奔腾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同时想象大海广阔的画面,想象自己就是大海的子女,在大海的哺育下成长。渐渐地,钢琴声进入,此时学生对这首歌曲会有更深的理解,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也会将歌曲内容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课堂情境的设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自觉深入课堂学习;二是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三是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参加演出活动,或者在班级内组织观摩,这对于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使之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强。
作者:杨洋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玉祥,刘长芳.加强职业指导,促进学校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7(12):27.
[2]吕景泉.建设制造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打造职教品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7(12):48.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篇8
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如何让学生对声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正确的发声方法中加以贴切而生动的情感表现,是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论文将从学习兴趣、发声方法和情感表现三哥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学习兴趣;发声方法;情感表现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声乐课的教学的目标完全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中声乐,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具有精湛技巧的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幼儿教师。这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使之具备一定程度的演唱能力、声音运用的能力和对音乐表达的能力。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获得丰富的音乐感性知识,使歌唱成为从事专业学习的有力工具。声乐在音乐艺术的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歌声,其目的是通过歌唱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它的最凸显的特点是通过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抒发歌唱者真实的情感和情绪,从而最终达到能和听众产生情感共鸣。专业院校中所采用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固然能够更准确、更直接、更有效的进行教学,从而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准确、更直接、更有效的歌唱方法。但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师的学生来说,既不太可能也不太恰当。鉴于幼师学生较多,所设置的课程种类也较多等诸多原因,因此,幼师的声乐课普遍都采用了集体课的教学方式。那么在这种有限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段话“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特别感兴趣时,他往往就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学习。许多研究证明浓厚的兴趣往往可以激发人们积极的思维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兴趣的力量对于人的潜能发挥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下面我们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呢?首先,示范很重要。示范是声乐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规范的示范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一是播放一些中外优秀歌唱家的音像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直接领会歌曲的旋律、节奏、风格以及歌曲的情绪等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演唱能力以及表演能力。二是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现场示范是声乐课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在学习一首新歌之前,教师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和生动的表情将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无疑会立即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兴趣激发下,教师可以更好的把“言传”和“身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三是学生观摩性的示范。定期选择演唱能力较好的学生分别进行歌唱,通过歌声的展示来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从而激励起其他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这种集体课形式的声乐上,课堂上有唱、有听、有问、有答、有想、有议,这样既可以调节课堂节奏,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地给学生创造了独立思维、在共性中发展个性的机会,更有利于解除学生身心紧张的情绪。在课堂中“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调动。因此,声乐集体课这种教学方式本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里特征,是刻意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而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这些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爱好后,才会收到感染表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和创作,而出现由“要我唱”变成“我想唱”的情形。因此,在声乐入门辅导的阶段中,着重培养兴趣爱好,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
2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幼师生的年龄段在15-20岁之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声乐基础。因此,必须由此制定出一套周密而有计划的教学计划与方案,因材施教,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受益。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有效的练习方法在整个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就必须要了解歌唱的发声器官。歌唱发声的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语言器官和听觉器官。这些器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只有当它们协调一致时,才能形成正确的歌唱发声。学生学习声乐的过程就是让这些发声器官不停地磨合的过程,但每个学生的歌唱“乐器”又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声音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脑”作用,强调脑一定要走在声音的前面,学会用脑歌唱。由于我们的教学方式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因此,我们的重点不在于纠正学生的多少错误,而在于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避免学生出现太多错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情感表现力
在幼师的声乐教学中,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学习后,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最简单和最基础的声乐基础知识和发声状态。但是,笔者同时发现学生的自身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很认真的学习了,但仍然很难达到最佳状态。笔者将语境、情景融入到课堂中,发现情况就出现了很大,学生在歌唱中表现出了丰富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表现也是学生们今后作为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一首新的歌曲之前,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唱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歌唱情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在歌唱中,“情”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声”是传情的重要手段,为“情”服务,歌唱时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不仅如此,“情”在演唱中还可以弥补声音的不足和缺陷。此外,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歌词和旋律的分析也可以帮助启发学生的歌唱情感。歌曲与纯音乐的不同在于歌曲有的纯音乐没有的歌词。歌词是作者通过观察生活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结晶,它往往反映了一定时代人们的情感及生活方式和态度。不难发现,其实每一首歌曲的歌词都蕴含着不同的时代意义和历史背景。歌曲的情感与歌曲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歌曲的内容决定了歌曲的情感,而歌曲的情感又表现着歌曲的内容。如果学生们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也就无法贴切地表现出歌曲的情绪。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去体验不同的旋律线,从而体验不同情感。学生们只有对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有了充分的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4总结
总之,以浓厚的兴趣为前提,在正确的发声方法中加之以贴切而生动的情感表现,是幼师生学习声乐的关键,也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方式和方法。
作者:赵晖 单位: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赵振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
篇9
关键词: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
钢琴教育的改革是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自从引入我国后,给我国高师钢琴教育的改革带来了生机,部分高师院校纷纷建立了数码钢琴教室,专家组们也进行了科学研究和课题论证,经过20年的发展,数码钢琴集体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有了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一、数码钢琴集体课合奏教学
数码钢琴集体课中合奏课的教学形式是和传统的钢琴课存在差异最大的地方。合奏课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互相协作的能力,是学生自身控制能力的最好检验,在多种声部的重奏中,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旋律特性或者伴奏特点,它们之间又要相互关联,利用数码钢琴自身的多音色特性,学生们还可以感受不同乐器的音乐特点,可以很好的表达演奏效果,使学生对学习数码钢琴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音乐协调能力。除此之外,合奏还可减少部分学生的紧张心理,增强自信心,在热烈的演奏状态下,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
教师在训练合奏时要由浅入深,由单声部到多声部的方式进行训练,教师在安排合奏初期的曲目时,可以选择一些单声部旋律,简单伴奏音型的乐曲进行合奏,一部分学习弹奏伴奏的声部,一部分学生弹奏旋律的声部,以《春之歌》(汤普森曲)为例,首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弹奏伴奏,另一组弹奏旋律,在每个人练习准了节奏、旋律的基础上,慢速的练习齐奏,那么要想弹奏整齐并非容易。每个学生除了要弹好自己的声部外,还要听准另一部分人的弹奏内容,每个学生必须要有集体主义的合作意识,才能听到整齐而完整的合作效果,也会使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这也正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师指导学生还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如:清楚曲谱上的所有表情记号,对乐曲进行音乐表情的处理,最后要求学生处理好自己与整体的关系,在弹奏中不能只听自己或者只听别人弹出的声音,而应顾及整体的演奏效果,练习中还应让学生清楚的明白,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努力地协调好个别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达到最终的表现效果。
二、数码钢琴集体课中即兴伴奏的教学
即兴伴奏教学是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即兴伴奏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钢琴演奏技巧,同时还有利于对学生综合音乐才能的培养。数码钢琴弹奏中的即兴伴奏最大优势是利用数码钢琴自身的功能来进行完善的教学,我们可以利用电子节拍器、录音、放音功能来减少独唱、独奏与钢琴的合作时间,还可以利用录音功能来试听各种不同伴奏织体的节奏型效果,最终来完善自己所编配的曲目,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音乐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键盘弹奏的技能,学生必须要大致掌握初级程度的钢琴技巧练习,如:钢琴程度要达到车尔尼初步钢琴教程作品599的后期水平,或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以上的程度,还要熟练地掌握各种调性的音阶与琶音的基本练习。其二是掌握和声学的基础知识,和声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编配左手的和弦,由此可见,两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古典和声总结的I-IV-V-I的功能序列,教师应当最早地传授给学生。即便有些学生基础差、程度低,但他们如果掌握了这一基本的功能序列,也会很好地为简单的旋律编配伴奏,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还要熟练各个调性中的和声应用。教师还应当把副三和弦、副七和弦对正三和弦的色彩补充进行讲解并加以辅导,也可以让学生运用一些变化和弦来完成即兴伴奏,使音乐色彩更加的浓厚。在和声编配准确的前提下,还应当把握旋律的风格,并且选择正确的节奏类型和弹奏织体来表现音乐。
总之,即兴伴奏的和声运用是比较复杂的过程,不能用某一公式来固定所要弹奏的内容,这样也会失去音乐表现的意义,数码钢琴集体课学生尽力地做好每个和弦的编配,能够充分的表达音乐思想就足够了。
对于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对象的授课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除了要不断吸收钢琴教育工作者前辈们所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外,还要因材施教,并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学生在集体课这一特定学习环境下,来迅速的掌握弹奏技巧及音乐的表现。
在即兴伴奏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几个特点,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掌握,并尽快进入即兴伴奏的状态。二是强调眼、脑、手、耳的协调配合,并使学生注意养成连贯的、不停顿的弹奏习惯。三是培养学生内心的听觉能力以及对和声色彩进行想象的能力。四是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审美听觉与创造意识。
三、数码钢琴集体课中声乐伴奏的教学
声乐伴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要求伴奏者自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具备扎实的钢琴弹奏技能,还要充分了解声乐作品的背景及作品的内涵。此外,伴奏者还要与歌唱者有积极配合的能力,数码钢琴课的学生演奏程度并不是很高,因此对于他们的声乐伴奏学习的要求是要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与专门的声乐伴奏者的要求有所不同。
在给数码钢琴集体课学生讲授声乐伴奏时,最大的障碍就是学生的钢琴技巧能力有限,因此,只能选择一些简单的曲目,在曲目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教师应把声乐伴奏的全部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
针对数码钢琴集体课学生来说,应当用简单的曲目来完成教学内容,曲目选择可以有外国声乐曲,如《尼娜》《摇篮曲》《我亲爱的》等,中国声乐曲《问》《母亲》《沉睡的美人》《春天年年来到人间》等等,这些曲目的难度并不是很大,教师在授课时要让学生始终有一种内心歌唱的状态,同时还要训练学生手指的不同触键来表达不同的声音效果,所表达的音乐效果还应与音乐作品的内容相辅相成。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如:伴奏者应具有应变的能力,就是说要让学生善于感觉和观察演唱者的细微变化及表情变化,还要随时应变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的失误,伴奏者需要做以及时调整,跟随演唱者的歌唱进度。
伴奏者与演唱者应具有合作能力,伴奏的学生必须具备这种合作能力,要时刻与演唱者一起呼吸,一起歌唱,二者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表达艺术作品的内涵。声乐伴奏者还应具备即兴移调的能力,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学生在学习即兴伴奏之前已经有很好的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阶与琶音的训练,因此,在不同的调性上来演奏并不是困难的事情,但是在五线谱上的移调还需要进行实践练习,可以由浅入深地进入训练,练习的曲目量大,学生就会逐步地有所掌握。
声乐伴奏者还应有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以使整个声乐伴奏的旋律流畅而清晰。这种表现能力,要求伴奏者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本身应具有良好的音乐感觉,有一种歌唱的能力,弹奏时音色控制的能力等,伴奏者应有情感的处理和情感的表现,始终要与歌唱者同时地进行内心的演唱,这样才会使音乐表现的更加鲜活,更加富有生命力。
总之,研究我国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问题,是我国高师钢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对发展我国高师钢琴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晓娜,王健编著.钢琴音乐教程.[M]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1
篇10
关键词:声乐课堂;培养;幼师生;音乐学习能力
一、培养幼师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对声乐课堂的作用
(一)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需要
为了提高我国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幼儿教师具备更强的音乐教育能力。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音乐学习能力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音乐教育能力。如果一名幼儿教师不能正确的理解歌曲的内容,不能表扬出令幼儿喜爱的歌曲,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乐趣和兴趣。那么,其自身的幼儿教育必然是失败的,其教学效果必然是低下的,就不能作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因此,幼师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音乐学习能力,以此满足幼儿教育工作的需求,以此不断提升自己走向社会后的幼儿音乐教育能力。
(二)培养幼师学生音乐学习能力是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幼师声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特长,而是想培养学生自身的音乐学习能力。这也是幼师院校设立幼师声乐课堂的主要目的。在声乐课堂上,通过开放式的、演奏式的、探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声乐教学当中,通过学生活跃的学习行为逐渐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声乐能力。
二、在声乐课堂中该如何培养幼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培养幼师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其自身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的“美”。因此,学生要学习音乐、培养自身的音乐学习能力,必须先要培养自己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运用该能力分辨出什么样的音乐才是美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才是适合幼儿教育的。音乐审美能力能让人充分理解蕴含在音乐之间的内在情感,是人们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的基础。传统的幼师声乐教学中,比较的注重对幼师声乐技能、技巧的掌握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比较的枯燥,学生理解音乐内涵的渠道受到了堵塞,使学生无法感知到音乐的具体形象、理解音乐的中美的思想,以及想象不出音乐中美的情境和体会不到音乐中的感彩,使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效率一直居低不高。因此,教师在开展声乐课堂时,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故事引导法,以情感体验的方式促使学生走进音乐的群中心,引导学生感知到音乐之中蕴含的艺术美、文化美。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差异化
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不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也是不同,学习音乐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共性与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化,争取在学生的共性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音乐学习培养。哲学指出,个性与共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声乐课堂上应该根据该哲学依据,在个性与共性相互依赖的情况下,在学生集体共性中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在声乐课堂之中,教师应该通过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来发展学生之间个性化教学。依据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为教学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励学生发挥创造性的学习方式,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双相沟通,在充分听取学生的教学意见之后,不断改良自己的教学方式、教育观念,积极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重视声乐基础知识的巩固
音乐学习能力的高低与声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具有直接的关系。并且,学生的音乐演奏能力也是受声乐基础知识的直接影响。因此,在声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声乐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学生的发生练习。发生练习作为声乐学习的基础技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熟练的掌握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的母音和音节,让学生了解到人体声音器官发生的基本原理,慢慢训练每个音节的发声技巧,有意识低运用腹部气息来发声,逐步做到横膈膜控制呼吸,从而养成正确的唱歌姿势和正确的发音方法。在开始练习a、e、i、o、u这五个基本母音时,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致,学生或多或少都无法全面均衡的唱好。为了给学生建立一个扎实的声乐基础,教师应该从最自然、最动听的母音就开始注重对学生的发声能力的培养。在练好母音的基础上逐渐带动其他母音的正确发声,之后的声乐练习也就会方便的多。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不一样,每个学生的音色和音域都不同。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学生通过音色的高、中、低音进行分组,同类音域学生练习起来更容易发现错误,也方便教师进行纠正。
(四)看重学生歌曲演唱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踏入社会之后,幼师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审美素养,经常会在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的表演音乐节目,必须向幼儿进行歌曲演唱。歌曲演唱作为一项结合幼师音乐专业知识、音乐表演能力的高级综合性活动,需通过歌曲表演向幼儿传输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乐观开朗的情感,以此保持幼儿自身的天真烂漫和树立正确、积极地价值观。由此可见,歌曲演唱能力对幼儿学生是否适应幼师岗位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幼师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自弹自唱一直都是教师培养学生声乐技巧、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主要手段。但是,大部分教师受教学条件或者是教育理念的影响,对学生自弹自唱的练习强度并不是很高,学生对声乐演奏的掌握能力也并不是很强。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奏水平,提升学生歌曲演唱的能力,教师应该将自弹自唱的教学方式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期间内,要求学生从初级单手弹旋律开始逐渐提升到水平的演唱、演奏。在自弹自唱的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临时演奏和临场创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教师看重学生歌曲演唱能力方面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还可以使幼师学生尽早的适应幼师岗位需要,尽早的踏上幼师工作轨道。
三、结论
综上所述,音乐学习能力对幼儿教师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声乐课程的开设主要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对幼师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教育,导致大部分幼师学生在上岗后无法立即适应幼师这个岗位,无法与幼儿学生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教育关系。为了提高幼师学生的岗位适应度和音乐教育能力,幼师教师应该以提高幼师学生音乐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不断提升幼师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演奏能力的水平,在个性化教学的教育理念下注重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以保障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峥. 论幼师专业声乐集体课中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J]. 北方音乐,2015,19:208.
[2]马云萍. 提高中职幼师声乐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 教育现代化,2016,08:197-198+201.
- 上一篇:建筑工程防火技术措施
- 下一篇:工程监理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