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阶段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美术教育阶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美术教育阶段

篇1

在素质教育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提升儿童的各种素质最有效的关键学科,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以及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影响力。美术教育属于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学科,由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去发现美、创造美、学会审美以及独立审美。本文将对小学生美术教育与素质培养作出分析与研究。

一、小学儿童美术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而这些好奇正是孩子最可提升创新力的重要来源,美术教育就是能够引导学生有效提升创造为的一门学科。在学习初期,教师先教会学生临摹。学会模仿是提升自主创造力的第一个阶段,临摹过程便是学生培养自主创造的一个有效过程,再辅以教师的引导教学与启发。学生在临摹中逐步学会创新,自主地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与创造。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提升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乌龟滚下坡”课程中,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想象这一画面的情景,然后通过想象自由地画出来,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便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途径,日e月累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孩子自主创造的能力。

二、小学生美术教育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艺术。然而,不管是生活中的艺术还是艺术中的生活,都离不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发现美也是对世界万物的一种认知能力。然而这种能力正是我们当前素质教育中最为需要但又最为缺少的,需要学生去提升和加强,而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中的“美”的主要“承担者”,正是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对待的一门课程。例如,在学习“乌龟滚下坡”的课程中,在学生自由想象画出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们看一下属于这一节课的配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记忆和观察,让学生再次创造。这次创造便有临摹和记忆的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引导学生对美的审读和理解的过程。在自主创作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生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培养中的一个有效教学模式。

三、素质教育中小学生美术教育对其他学科的重要性

“数理化不分家,政史地走天下。”这是人们经常说起的一句话,也是阐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美术教育有着激发学生提升创造力的重要作用,所以美术教育也有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影响。以“乌龟滚下坡”一课为例,学生自主想象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非常关键的能力。“会学习”正是整个素质教育中所要培养和重视的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小学生美术教育要与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融合

小学美术教育在这一阶段的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代飞速发展,要想使素质教育不断保持更新,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不断改革才能够不断进步,国家素质教育的真正进步才是学生高素质发展的基础。无论怎样改革素质教育,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根本“灵魂”不可省略。素质教育在时代改革和创新的节奏下,也要符合我国当前的基本现状和国情,切不可盲目改革学习,保持“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视情况而改革,视发展而创新,才能使小学美术教育与其他各学科的素质教育相互融合,强化素质教育。

篇2

关键词:色彩感觉 创造性 观察表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86-01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应是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而我校地处燕儿窝地区,这里少数民族(哈萨克族)的学生偏多,而加强民族学生自身特有的色彩感觉进行色彩造型的训练优为关键。以培养其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就是不以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显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掌握不同于别人,不同于“前我”的新的思维方法。这是我们开展研究的一个目的。

孩子们喜欢色彩,因为它璀璨而又缤纷,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和表现的欲望。赤、橙、黄、绿、青、蓝、紫,孩子们认知世界就从这缤纷的色彩开始,色彩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不同的感觉,万物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然而在孩子们的绘画作业中,不难发现存在着概念化和模式化的色彩,如:太阳是红色,小草是绿色,天空是蓝色。孩子们的作品色彩单调,缺乏创造力。如何让儿童创造性地使用色彩,大胆地画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当中,让孩子们分辨客观世界之间的色彩差异,并注意它们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变化,这是孩子们认知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基础,也是他们学习用色彩进行表现的前提。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如:春天浅绿的草地,到了夏天变成深绿,到了秋天又变成枯黄;天上的朝霞和晚霞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小朋友的脸色和大人的脸色是不同的,高兴时候的脸色和生气时候的脸色也是不同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观察,孩子们对发现周围生活中的色彩不仅非常感兴趣,而且非常敏感,他们能够捕捉事物之间很微妙的色彩变化。

二、欣赏优秀作品,丰富色彩语言

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意象。我结合实物、图片和名画欣赏来提高儿童对色彩的感受能力。首先,选择一些色彩鲜艳明快,与儿童生活较为接近,易懂的名画、图片、儿童较好的作品进行欣赏,告诉他们漂亮鲜艳的颜色需要用不漂亮灰暗的颜色来衬托、比较才能映衬出美丽的色彩效果。然后引导儿童对作品进行讨论:这幅画的主色是什么?是用什么颜色衬托的?看到画中颜色你心里有什么感觉等,以此来丰富儿童的色彩语言,提高他们运用色彩的有意性。

三、鼓励儿童用色彩来表现

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世界也有很多感受和幻想,引导儿童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对人、社会、自然的看法和愿望,画出自己对生活中色彩的独特感觉,这是对他们进行色彩训练的一个目的,也是提高孩子素质,开发他们艺术潜能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除了尊重儿童对色彩的选择,还鼓励儿童尽可能多的使用色彩,引导儿童发现新的色彩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不断提高他们造色、配色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当然,对儿童运用色彩的辅导,应多从儿童的年龄实际出发,教授一些儿童能够感受和理解的内容,不要用成人对色彩的感觉要求禁锢他们。只有这样,才会使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感受和运用处于一种灵活变化的探索过程中,才会避免对色彩的机械运用,让孩子在绘画中不断涂抹出他们心中的色彩。

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世界也有很多感受和幻想,引导儿童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对人、社会、自然的看法和愿望,画出自己对生活中色彩的独特感觉,这是对他们进行色彩训练的一个目的,也是提高孩子素质,开发他们艺术潜能的需要,从而促进各方面的提高。

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在美术教育中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美术教学具有人文性质,它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艺术能力;培养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孩子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幼儿情操,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其自身各种能力的有效平衡发展。幼儿艺术教育在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幼儿的身体健美发育以及幼儿的成长,都起着独特的作用。

幼儿教育是以音乐、美术和文学为手段的教育。幼儿美术、音乐、歌舞、幼儿表演、幼儿文学、幼儿影视等等都是它涉及的领域。它既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启蒙阶段。其目的是:德、智、体、美全面育人。

1音乐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快乐的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音乐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教育,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获得身体、情感、个性等全方位的发展。可通过各种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知识。例如:小鸡唱歌、造房子等,让5线谱等基本乐理知识逐渐渗透到孩子们的日常游戏中。幼儿在2岁半到4岁的时候,是音乐启蒙的最佳时间段。开展各种音乐游戏,让他们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旋律。同时伴随音乐挥挥手、跺跺脚、自由节拍舞动等等,让他们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灵活性。

2绘画提高孩子们的审美素质

最好的儿童画是发自儿童本心的绘画,是顺其自然、天机自发的画,是潇洒自由、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画。家长让儿童学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涂涂画画来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审美心理和开发潜在智力,具体包括发展儿童个人情趣爱好,促进儿童身心情感发展,培养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并开发智力潜能,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3-6岁的幼儿观察力迅速发展。幼儿美术教育要教会幼儿学会绘画,必先教育幼儿学会观察,即什么时候观察,到哪里进行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等等,可以训练幼儿的观察技能。 幼儿美术教育是个细致活,不仅观察事物需要细心,而且画面构思、定位布局、加工润色都需要细心谨慎。可见,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品质。幼儿美术教育帮助幼儿学会观察事物,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会评价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结构、什么布局的物体最美观,欣赏优美的事物,并且学会表现美、创造美的技能技巧,比如构思、定位、绘图与涂色的技巧,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反对一切有针对性的舞蹈教育,幼儿舞蹈中不能过分要求舞蹈动作。儿童学习舞蹈时不必过于强调技巧,而应该让孩子边玩边跳,享受舞蹈艺术中的快乐即可。通过舞蹈艺术的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具有心灵美、体态美,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4注重孩子们的文学培养

篇4

教育作为人类最具特色的自觉行为,都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科学发展观不是空洞的,它深深地嵌入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教育科学发展观也不是主观臆想的,它是根据历史和时代所提出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密切联系当前中国教育的实践,产生构建的理论体系。我国教育正处于体制改革和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教育改革越是深化,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越需要科学的回答。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周期性长的特点,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曾经有诺贝尔奖得主说过,他经历的最重要的教育是在幼儿园,这一说法实在很深刻。因为,幼儿阶段其实正是奠定基础的启蒙阶段,民间亦有“三岁看大,七岁至老”之说。在幼儿教育阶段,其实应该涵盖“德智体美劳”诸多学科。提到儿童美术教育时,很多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是“怎样教育”这一现实的问题,包括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孩子怎样才能提高画画水平等等。但是,谁都知道,不懂得心的教育就不能有好的教育主张和方法;不懂得儿童美术教育是什么,就不可能有突出的教学效果。丰子恺先生对人文精神的教育观体现了他对美术、音乐、文学的全面精通和研究,他将人文精神的塑造贯穿于整个教育中:儿童美术教育不仅涉及到美术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历史学,艺术门类等都有广泛的涉及。以人文为主线的美术文化贯穿于美术学科中,我们传达给儿童的视觉艺术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儿童的潜在能力是通过人文文化的感召力来释放的。

我们从来都是和孩子从同一方面看他们的画,而且是从同一视角。我们往往忘了考虑,儿童美术教育是一个承接和释放情感的载体,儿童绘画和他的身心发展一样,有一些早期的原生态净土,在这片净土上,每个孩子都在发展着自己的个性,按自己的规律成长。儿童美术教育在儿童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位置,教师和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儿童美术教育是在多元文化影响下以多样性的面目出现的,是以多元文化思想渗透的、综合的、全面的审美文化教育,“美是生活”,生活中到处有美的事物。传统的美术课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绘画及技能的培养上,使原本应当丰富、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变成了机械的模仿和乏味的操作训练。美术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中,课堂造成了儿童部分个性的缺失,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美术教育的终点不是要儿童走向一个共同的点,这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应该注重过程,即在过程中提炼美术的精华,让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受阻碍,自由发展。

大自然是每一位儿童向往的天地,儿童的生活源于自然的观察和体验。观察是美术教育的教学核心,是儿童绘画的源泉。孩子看的多,经历的多,留于心中的印象就越多,画画时内容就会丰富,想象即无穷。观察并不是让儿童照实描绘他们的所见,而是通过观察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一颗敏感、细嫩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认知水平。教育者要善于抓住观察的时机,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适宜的环境,用积极的语言,提升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篇5

关键词:欣赏;教学;探讨;小学;美术;教育

1引言

小学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力具有非常独到的作用。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领会能力最快的阶段,因此在这个年龄阶段,小学美术教育成为整个小学教育阶段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而所谓的欣赏教学,则是指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比如绘画、雕塑、建筑、剪纸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细化的鉴赏和探究性教学,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加深对于艺术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

2小学美术教育中欣赏教学的表现特点

2.1欣赏教学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倾向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的运用是在联系日常生活情境的基础上开展的,小学美术教师会把正在进行的艺术作品的鉴赏同学生日常能够接触到的一些事物进行某些特征的联系,使学生通过联系实物来对艺术作品进行比较鉴赏,从而能够更加细致地把握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与情感,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建筑方面的艺术品展示时,对于某些部分的建筑风格及其特点讲解时,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一些建筑加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中,让学生能够获得真真切切的感官体验,对两者进行比较理解,从而获得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2.2欣赏教学注重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的主观体验展开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欣赏教学主要是围绕学生的主观感受,是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艺术佳作而产生的审美情感。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欣赏教学时,往往会把小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欣赏同一件艺术作品,然后由小组代表来分别阐述对于这件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他们对于这件作品作要表达的思想的不同见解,最后由教师来进行总结。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的交流讨论为课堂的主教学,教师在一旁进行必要的辅指导,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鉴赏艺术作品,给与学生多角度艺术审美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多角度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从不同角角度去看待事物,以获得不同的理解。

2.3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欣赏教学具有局部性,重视细节的鉴赏

由于身心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美的感知和鉴赏只能从作品的局部进行,缺乏全局意识。在此之下,教师在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教学时,通常会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某一个部分或者从某一个角度来进行欣赏和鉴定,以便把学生的视线固定在艺术作品的某一个点上,更好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在这样的欣赏教学中能够通过艺术作品的某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来加深对于这件作品的记忆与情感体验。例如,在小学美术《风筝》这幅绘画作品的欣赏教学中,小学生的关注点大多在L筝的艳丽花纹上,学生对于这幅绘画作品的理解与感知就是从风筝的花纹进行的,他们的视线都集中在了花纹上,而不是整幅画作。

3小学美术教育中欣赏教学的具体实践

3.1在欣赏教学中融入深度问题,加强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艺术作品会长生不同的思考与领悟,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些思维过程来间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美术教师在引领小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要适当地加入一些问题来刺激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具体思考来形成对于艺术作品,对问题本身以及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些见解,这样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比如,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多多关注一些表达环保主题的艺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环保问题,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思考氛围。另外,教师可以把所展示的艺术作品的某些突出特点与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接触过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这种比较问题思维的意识,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3.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欣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发展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中,欣赏教学的进行需要学生给予一定的兴趣关注和自觉主动性,在整堂美术课中,教学的主题是围绕学生对于所展示的艺术作品的主观体验来进行的,如果学生对于美术教师所讲的内容或者所展示的艺术作品缺乏兴趣和好奇心,那么这堂课将不会顺利进行,甚至可能会中断。因此,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本堂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掌握美术课堂的主动权,自主地进行欣赏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与审美能力将会大大提高,获得全面的发展。例如,在小学美术《凝固的音乐――建筑》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物实物图片,让学生对建筑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产生一定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尝试有学生来引领课堂的步调,让学生自主地对不同的建筑作品进行分组鉴赏,了解建筑物背后所隐含的历史意义,促进学生审美的厚度与深度。

篇6

【关键词】美术教育评价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多样的评价方法

随着美术新课程的推行,美术教育评价是学校美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观点已得到共识。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为关注"人的生命的质量,人的潜力的不断被开发。"所以新课程理念要得以深入人心,最棘手、最关键的就是教育评价理念的更新,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如何去评价一个教师,如何去评价一个学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考虑一下评价学生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认识儿童的成长、经验、感情和兴趣吗?或者显示儿童的优点、弱点、创造能力、有技巧或缺乏技巧?是将他们分等吗?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的内容这样写道:"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对照上述有关内容,我觉得,就美术教育而言,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而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成长的激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制作过程比完成品本身更为重要,也就是说,一件很"原始"的--以成人的观点来看是"丑陋"的、"幼稚"的作品对儿童而言,比一件制作精美,而成人觉得满意的作品还有意义。任何评价,只有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欲望,那才有意义。

一、开展美术教育评价的关键在于制定切实有效的评价标准并予以实施。

教师常常以单一的绘画或美术成绩来评价学生。这样看似合理,但还不全面,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态度习惯,兴趣爱好,构思创意,探索能力等全面的综合评价。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有突出的,闪光的表现,我们都应加以肯定,表扬。

新课程改革中对美术课程评价的目的作了明确规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促进美术课程式的不发展"。为了实现这一评价目的,需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理念,那就是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要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注重甄别与选拔;要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改变过分注重学业成绩;强调评价方式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评价方式强调可操作性,力求评价指示简明、易行。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们有必要对美术课中评价方式方法作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

二、评价要考虑的内容。

教师根据课程的目标,评价学生对于各种美术元素的理解程度,进而判断每个学生在课程中取得的进步幅度,此外还应考虑以下问题:(1)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整体效果,主要包括构思、造型、着色、创造性等方面。如观察学生是否在创造之前预先想好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有的能在事前构思好,动手之后构思创造;有的预想出局部;有的动笔后由痕迹想到什么画什么,还如观察和评价色彩上是鲜明生动,涂色均匀,还是色调单一,涂色不均等。(2)评价学生美术活动过程,看其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习惯方面等,如观察学生是否主动从事美术活动;对美术活动倾注极大的热情,完全沉浸其中;还是对美术活动迟疑不前,活动中企图停止或张望别人做什么等;观察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注意集中与持久程度;观察其作品是自己决定完成的,还是模仿他人完成的。

三、多样化的美术教育评价方法

(一)重视过程的评价

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

教师可以为每位学生建立一张记录卡,简要记录学生的活动、作品、发言和进步,这种方法能很好反应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

(二)重视鼓励的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时时以鼓励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因为鼓励能够建立自信,批评却会毁掉自信。所以教师对学生作品中成功的地方加以表扬,为学生指明积极的努力方向。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指出哪些目标已经完成,哪些目标还未完成,这对学生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激励。

(三)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时学习评价的一部分。我们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们去评价,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作品是什么样的!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才能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学生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付出努力;取得成果。可以让他们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然后为自己打分。

"我的作品和以前比起来怎么样?"

"现在这个作品能否有所进步?"

"我的创造力和技巧是否全部发挥出来了?"

"我的作品与班里同学的作品有什么联系?"

最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懂得评价他人作品。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那么,我们的评价过程和评价作用也就真正的落实到位了。

篇7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转变;研究

针对教学模式在教育中的创新,实践证明多数美术专业教师都能意识到自身教育模式主要实践,主要体现在令学生亲自动手描绘,以便在描绘中学习,在动手中落实教学的特色性教育。但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令学生对该学科展开探索、创新,不能运用传统模式去落实教学,学生依照或模仿教学的美术功底,只能抑制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创新思维。因此,美术教育要求教学模式必须进行转变与改革,将新模式应用至现今美术教育中,贯彻和深入教育新模式的理念,促进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形成创新性的思维。

一、当前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

现阶段社会群众受经济发展多影响,忽视了教育以及艺术的发展,多数群众字潜意识里认为只有活灵活现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美术,且浩瀚的山水画才具有美术的真正价值。因此,在经济发展、金钱的不良影响之下,众多幼儿自身具备的创新能力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他们只好被迫学习一些家长安排的教育。故美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利益化,受到不良发展等因素的深切影响,令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产生空洞,忽略了学前教育具有的启蒙作用。

二、当前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落后

由于美术课程主要是运用手工绘画出美术团,以供受众欣赏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该课程在即搜学内容上有具体化的特征。例如:现今对动物进行美术描绘主要以卡通为主,其卡通形象也有手脚、表情。对于小乌龟传统的美术描绘是四脚着陆地,然而当前的美术描绘方式将其两脚着陆地站立以及可爱表情等。经过对比可知,现今的美术描述方式更受幼儿们喜爱。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身在教学的方案及内容。因为教学内容的落后,会严重影响美术教育落实的效果。只有符合时展的教学内容,才能令学生以较高情绪学习美术。

(二)教学重点不明确

美术教学在幼儿而教育中落实时,无法明确幼儿阶段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传统教学主要是将重点定格在幼儿所要掌握美术的绘图技巧以及手工绘画的技能。然而,当前幼儿的美术教育在教学上更注重提升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素养,令其掌握较强的技能。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较好解决快乐美术学习之中的很多问题,进而强化他们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功底。

(三)缺乏教学延伸

美术教育在当前幼儿阶段体现的现现状主要是根据课程安排单一传授内容,因此在美术课程落实教学中没有进行深入性、多层面延伸。其美术教师扎起教学中过于注重幼儿对技能的掌握,往往忽视了美术知识、实践间重要联系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缺少课程的延伸,令学生没有对美术知识进行较高的应用性思考。通过教学实践。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美术教学展开多项思考,从而激发出他们思维潜在的创新性以及发散性,通过实践性训练令幼儿在实际美术训练中能够灵活的应用知识,从中产生了具有独特性的美术思维,彰显出培养幼儿美术思维创新性的重要性。

三、当前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分析

针对幼儿阶段的美术教育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创举而言,首先要明确全体幼师制定的教育目标,同时根据教育目标去设计所要应用的教学模式等。幼师开展的美术专业教学,旨意在于培养幼师毕业后能够在工作中承担与幼儿园相关的美术工作,进而组织幼儿们举办美术相关活动的才能,和制作教学工具的相关创设性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落实教育目标时,首先要培养幼师的创新力,但也是美术教学通常忽视的环节。这主要是由教学特点界定,因为幼儿园要实现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挖掘幼儿在各方面的潜能,尤其是创新能力,针对该方面的培养还要依附于美术教学。因此,这就要求幼师必须储备培养幼儿进行创新的能力。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在常规教学当中时刻承担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责任,令未来幼师在工作岗位中能够较好的培养幼儿创新等综合能力。另外,幼儿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剂教学观念的转变,需引进国外先进、新颖的教学模式融合在当前教学中,这间接提升了对幼教的相关要求。在该教育发展形势之下,幼师必须将美术教学以创新性方式开展,令其在长期探索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重点培养学生及幼儿的整体创造力。要想紧跟社会发展与教育步伐的融合,应依据幼儿园在美术教学方面的特征实施,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绘画技能,由于画得好的教师不一定是教得好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想提升美术课堂的质量,其教师绘画的技能是重要前提。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美术教师应具有相对专业的美术素质。而后教师也要掌握教学具体理论,将自身出彩的绘画技能融合在相应教学手段中,进而最大化将该项技能传授于学生或幼儿。故教学模式或方法的应用,足以展现出教师在教学理论中的专业素养。例如:运用“多媒体”新型的教学手段就有效规避众多教学问题,把学生相对固定的思维以常态创新出具有特色性的美术新作品。若课堂有多余时间,教师可在上述乌龟教学环节中,令学生讲述与乌龟相关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追加其他情节的讲述。这不仅锻炼了幼儿在学习中表达的能力,还开阔了他们的学习思路,丰富他们创作的美术作品。所以,教师只有在改教学理论指引下,加之灵活运用自身绘画技巧,将美术表现形式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起,便于为学生提供相对丰富、多样化的活动。同时,也是对当前美术教育在教学模式上提出了较高要求,更是幼儿园院校对美术幼师培养的主要需求。

四、当前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新模式转变的建议

首先,教师应以多种方式去培养幼儿解决美术课程问题。这要求教师应增加幼儿在学习中展开探索知识的机会。例如:多次巧设单元或小问题,进而深化幼儿的思维以及认知。另外,也要求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工具,同时以游戏方式丰富教学模式。只有令幼儿多接触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再能将美术专业知识以及创新能力全部传授给当前接受幼儿教育的小朋友。此外,着重强调美术学习具有的研究性,运用“单元化、研究性”的学习去培养幼儿的自主力,有利于幼儿较快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所使用的教学模式。其次,将教学结合在实践中的教学模式,在内容上需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以及增强其美术教学、实践间的关联性。例如:可在课前增设相关活动,令一名幼儿充扮教师的角色,其余幼儿饰小朋友角色,而后展开模拟性的教学,锻炼幼儿表达的能力以及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在上完美术课后启发幼儿,美术知识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性。若将其应用在教学上,可根据幼儿的差异性学习特征,有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与实践。只有将实践与教学进行有效性融合,才能培养幼儿创新出更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最后,要想提升幼儿在美术教学中实现有效的自主性学习,美术教师应以单元作为教学的背景,从而提出具有拓展性的问题。该问题同样具有开放性且无答案,幼儿只有以研究、讨论的方式总结美术问题的答案。因此,单元问题的设立应构建在理解课程的整体内容之上。例如:色彩的三要素以及对色彩的联想等,根据问题间存在的联系性,展开讨论从中提出具有新颖性的问题。又如:三要素具体是什么以及给人的联想,该问题可激发或提升幼儿在学习中的情趣,令幼儿在寻求答案实践中展现创造力的价值。

五、结论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同时探讨了其教学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落后、教学重点不明确以及教学缺乏延伸性。相继分析了美术教学的新模式,旨意令教师拓展幼儿在学前阶段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家长对幼儿教育启蒙作用的认识,针对教学新模式的转变提供可行性建议,突出教学、实践相融合的重要价值。

作者:薛艳琴 单位:河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刘菲.试论当前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J].教学探索,2015,1(13):104—106.

[2]田力立.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研究[J].幼教研究,2013,9(11):206.

[3]林洋泳.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探析[J].创新教育,2012,11(9):76.

[4]陈燕林.对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反思[J].艺术教育,2015,6(14):208—209.

篇8

一、当今美术教育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我们可以看见《课标》中对义务教育中美术课堂的目的界定地十分明确,不是培养学生的单一技能,而是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使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美术教育很多时候是忽视人文素质教育,过多的重视技法的掌握而忽略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制约了我们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发展。其实技能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造成这样的状况分析原因,其一,教师自身存在旧思想。认为美术是科任课,是不需要算到考试成绩之中的,那么一堂课辛辛苦苦设计如何创新,如何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其二,家长的忽视。很多家长认为我的孩子只要语数外好就行,以后我不想让他走艺术路线,没有必要把美术学那么好,于是很多家长在看孩子每学期的评价手册的时候只关注语数外的成绩,对于分数以外的评价如行为习惯、品德生活、艺术教育等方面的等级根本就是忽略的。其三、家校沟通不到位。学校要发展素质教育,而家长不理解,高考还是要看语数外的分数啊,素质教育没有用!而学校和家长面对面接触的时间少,对于学校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家长不理解,学校依旧举办各种兴趣活动,家长却认为学校不顾学生的学习,做了无用功。其实真正理解艺术的人都知道美术不光光是画画、做手工,而是培养一个人的人性,让人又耐心,有恒心,同时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诸多方面。我在上四年级《线条动与静》一课时画范画时选择了一个大家都比较喜欢的题材“波涛汹涌的海浪”在理解的基础上我用了寥寥几笔,巧妙地将以前学过的基础线条变成了一个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会动的线条”,掌握了“会动的线条”,变难为易,同时我教给学生新的绘画方法———线条填充法,将学生最头疼的涂色变得灵活有趣,化解了本课在创作时的困难。大部分学生都能很顺利的完成本课作业,有个女孩子下课时还偷偷告诉我:“老师我用了水彩笔里所有的颜色,我对自己这次作业很满意。”这个孩子代表了班里一多半学生的情况:有一定的画画潜力,但是没有耐心,稍微难一点的作业就偷懒,对自己特别没有自信。本次课我在涂色环节的小小改变让她对这堂课充满了兴趣,作品也很成功。于是我借这次课的机会鼓励她,展示出她的画面,鲜艳的画面给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大家都很吃惊,原来平时大大咧咧的她也能画得这么好看。我告诉大家“画画不仅要靠彩笔,还要靠自己的心,只有用心去画画,耐心认真地画,一定能创作出漂亮的作品。”

二、让人文培养走进艺术课堂

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感性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正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没有美术课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从小学美术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美术教育的人文培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美术课堂要充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可以是实际生活的提高,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我在第一次上小学一年级的《太空里的植物》时,上课先让学生画了几种常见的植物,于是就开始让他们想象创造太空植物。可是孩子们交上来的作业就是简单的常见植物,整个画面没用创造性,画面平淡没有生气。我反复思考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重新备课查资料,我又在其他班级上了这一课。上课开始我针对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有较丰富的想象力等特点,设计了“猜植物”的游戏环节,先让观察教室里每天和我们一起生活的小盆植物,学生们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第二个环节更是让学生兴奋,我找来了很多有特点的植物照片,还给孩子们讲了食人花的故事,孩子们一起和我分析每种植物的不同特点,课堂气氛很活跃,也很融洽。第三个环节是我演示绘画方法,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了孩子们都很喜欢的两种植物,方法简单易学,消除了孩子的畏难情绪。趁热打铁在接下来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创造了一情景,让他们闭上眼和我一起想象进入太空的感觉,同时还找来了太阳系的图片和魔幻的声音做辅助,在布置作业时学生们主动展示,整堂课的效果不错,画面不再是单一的常见植物了,而是有很多穿着花衣裳有表情会动的太空植物。一堂课学到的方法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在教师创设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在课堂中敢说、敢想、敢创造,敢于表现自我。我们美术课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画什么,而是要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体验想象的乐趣,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联系起来,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里。第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审美能力。在一次美术培训中我看到一张奇怪的画,画面中间有一个椭圆形,在椭圆形的下方有一个小女孩,整画面是铅笔画,没有颜色,从弯弯曲曲的线条中我感觉是一个学龄前的孩子的作品。找到小作者,是一个四岁的小男孩,我让他给我讲讲他的画面,他告诉我他画的那个椭圆形是一口井,画面中的那个小女孩是掉在井下面的。我问他是不是小朋友要让大家救出小女孩所以这样画,小男孩连忙告诉不是这样,其实小女孩是死去了,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愤怒我确定他明白死去是什么意思。当时听到他的解释我都吓到了,一个四岁的小男孩的画面为何是如此恐怖。后来才了解到他经常和爸爸一起看恐怖电影,而且在作画当天他的美术用具被一个小女孩抢走,于是就有了那样恐怖的画面。很多时候我们忽略孩子的感受,觉得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一个四岁的小孩子能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很多时候我们就会机械性的告诉他们天是蓝色的,太阳要涂成红色,小草是绿的,花是粉色的,然而这样机械性的灌输只是忽略孩子的真实感受,给他们强加一些定式思维,磨灭孩子的天性。“老师我的太阳今天烫了个卷发”“我的云朵今天过生日穿着七彩裙”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是他们内心情感的表达,我们应该鼓励和保护孩子的天性,在我的美术课堂孩子很自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要表达的故事,为什么就要从小给孩子划定一个框框来束缚他们那纯洁美好的心灵?美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场所,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情绪得到宣泄恢复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第三,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本”。特别对于小学生,他们年龄小,绘画基础较弱但是思想束缚较弱,因此,要让课堂充满生机就必须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直观的教学形式。构建以情境为主线,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渐入学习佳境。在小学一年级《我在空中飞》一课上课时我在引导阶段设计了一个教学游戏,让孩子和我做连线游戏。我拿出准备好的孙悟空、超人、哪吒、机器猫的画像,孩子们很兴奋,每出示一张孩子们都能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孩子们看见这些动画片里的东西都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让孩子对美术产生兴趣,上课就容易很多。不是所有的孩子天生就会想像,就喜欢想像,想像的习惯是要培养出来的。在课堂和平时的生活中,要扩大孩子的知识经验,增加知识储备。创造需要原材料,没有相应的表象储备,有关的新形象是创造不出来的。因此,要应让孩子从小尽可能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以使孩子对尽可能多的事物产生基本的认识,在未来的想像活动中,使孩子拥有更多的事物形象参与思维过程。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艺术创造没有统一的答案。美术造型是人的精神产物,是人表达情感的视觉语言。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所表达的方式也必然有差异。我们应该孩子启发发散思维,注重对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因为美术教育也应该成为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教育途径之一。由于审美观点、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不同不同的人对审美对象产生的审美感受就有差异美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呈现在人面前也会引起不同的美感。儿童受不同环境、不同气质和不同教养的影响审美情趣和能力也有差别。美感的差异性是普遍的、绝对的。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强调个性表现提倡独出心裁,美术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表现丰富多彩、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表现自己的生活认识和感受这都利于促使儿童产生创造力。

作者:黎力单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篇9

小学美术课程是基础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美术教育的特殊价值决定了美术课程在墓础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程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和优势。然而,长期以来,美术课在学校的“小三门”的地位并未得到彻底改观。因而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小学的美术课程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实践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现状令人担优。与新课程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针对这一问题,选择我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部分,采取定性研究的价值取向。特别是使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对小学美术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受经济条件和长期以来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观念的影响,虽然在形式上,得以确保小学美术课的开设,但缺乏美术课程资源,缺乏艺术教育信息,美术学科和美术教师地位低下。教育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艺术落后,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课程的美术训练水平低。这使得美术教师的信念不强,降低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小学美术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本文分析全县小学美术课程的问题和课程发展的矛盾反映的现状。从而建立全县小学美术课程发展的总体目标,初步形成区域特色的小学美术课程的框架体系,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调整教师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形成一个基本的优良的品质和审美观,促进人格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很多教师却因受“应试教育”的制约,都比较重视技能训练和学生摸仿能力的培养。而对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以下笔者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1.尊重学生的童真来描绘事物

因为儿宜本身潜意识的童真、稚拙的造型特点,学生往往会把水果画成人面,并赎予一定的面部表情;把画一个人侧面的眼睛可以画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惫安排,全身比例也可能没有一定的规律。在他们眼里,观察到的不仅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受固定模式的束缚,随意性的人物夸张变形,呈现出具有独特的童趣稚拙,他们习惯用手中的线条去描绘自己的现实生活。因此,在我们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儿童这种自然古朴、纯真无邢的审美意蕴和思维现象,顺其自然,培养和发展其创造能力。

2.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的天性

儿宜在美术创作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画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最喜欢的、最喜爱的食物……总之,喜欢画自己的所爱所好。虽然有时画得不像、不美,但却其有他们独特的个性特点。成人不要限制他们画什么或强制他们画成什么样子。更不要轻易做出自己的评价。要积极地对儿童的作品做出及时的肯定。如果对儿童做出种种强制或限制,就容易抑制其美术兴趣,说不定一个美术天才在无形中就被成人的要求和限制所扼杀。美术教育者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的天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特殊爱好,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3.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篇10

[关键词]初中美术 培养学生 美术兴趣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我们分析一下这些学生的想法,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的更好;要求画自己爸爸的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象;要求画熊猫的同学可能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画不好人头像而要画自己拿手的。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初三的雕塑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 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