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绘画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绘画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 儿童绘画教学 反思 探索

在漫长的绘画史中,人们借助解刨学、物理学的色彩规律等知识,已经把绘画中的写实性发展得淋漓尽致。随后,人们发现自己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人类原本的情感和意识,于是绘画中出现了现代派。现代派画家不满足于对客观的写实性描绘,扬弃纯写实性,追求直觉和潜意识活动,把人内心的情感、情绪通过外在的形象、符号,用不同于前人,不同于别人的方法进行描画和表现。

儿童由于不受现实经验的约束,也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在绘画中常常画出与人们主观认识相反的形象,恰好与现代绘画的表现方法有着相似之处,发人深省,令人喜爱。但他们的这种表现通常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自生自灭,原因是受到了客观世界的异化,潜意识的萌动渐渐消失了;另一种则受到外界对绘画作品像不像标准的指责,自我受到挫折,渐渐地重新受到客观物象的束缚,原有的主观感受也荡然无存了。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在目前的儿童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单一。在目前的儿童绘画教学中,一般是先看教材,然后从中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儿童会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儿童参考范画作画。然后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从而使画面大同小异,教学方法单一、呆板。

2.讲述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对模仿比较像的、添画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大加赞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像的作品不予肯定,有的批评、指责儿童没有认真作画,这不利于激发更多儿童的绘画热情。

3.传统美术教学的影响。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做到能准确真实地描绘观察对象。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职业美术教育无可非议,它对造型能力的要求也是美术教育中必须要考虑的。但如果把它移植到儿童美术教育上,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难度,是理解力还不强的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难以达到的。它容易把儿童已有的艺术直觉、潜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压制下去,使儿童的艺术思维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中,受到现有模式的束缚,习惯于临摹,不适于创作。

4.唤起原有表象的媒体不充分,有些学校硬件条件不够,不能有效地激发儿童进行再创造性和创造性活动。

5.平时无意观察较多,观察不细致,形象积累不丰富,所以在画画时脑子会空白,缺少东西而画不出来,或者画得比较笼统,具体细节不够。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每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以是否与教师范画相近为标准,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限,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儿童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儿童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了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儿童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现在的时代是创造性的时代,而最大的艺术创造性乃是出于不带丝毫前人痕迹的纯真之眼。拉斯金曾为恢复这种眼睛使绘画走向“视觉的真实”做过努力。美术教育家承勒温费尔特说:“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儿童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意的问题。于是,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1.以游戏为主,训练绘画的技法。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天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该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加以利用,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技能。例如在国画的教学中,画“树”的形象时,我先让学生把树的枝干用不同的笔法画出来,然后用废旧的报纸团成一团,占色之后在树枝上随意按摁,密密麻麻的叶子随即而出。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感受到绘画的乐趣,而且主动性也很强,每个人都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2.依凭生活情境,将儿童引入童话世界。儿童喜欢童话故事,喜欢看动画片。他们喜欢让静止的画面都有生命,都会动,会与他们玩耍。他们的思维常处于一种现实世界与梦想世界之间,这种状态正是艺术表现的最佳状态。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引入写生教学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这其中,教师的引导语是创设情境的重要基础。引导语要具有诱发性和鼓励性,能把儿童引入童话世界,有利于他们视线的拓展,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在导入情境后,要不断地推动儿童的情绪,展现童话角色。角色的出现,可以借助图片、幻灯、录像、教具、玩具等实物,也可以利用艺术性的语言经行描述。在孩子们的心里,童话中的一切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在他们的画中,可以看到人脸模样的植物、动物等。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切忌以“违背常规”为由挫伤他们的创造积极性。

3.深入生活,拓展学生知识面。在儿童绘画教学中,拓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教领画等,这是历代教育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而相当数量的儿童绘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希望他们的老师不是别人,而是大自然,他们的模特不是别的,而是所看到的东西。我希望摆在他们眼前的是原件,而不是画在纸上的图形;我希望他照着房子画房子,照着树木画树木,照着人画人,以便养成习惯,仔细的观察物体和它们的外形,而不至于老是拿那些死板的临摹的绘画当作真实的东西来画”(《爱弥尔》第二卷)。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台灯、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春游、舞会等。

4.正确把握评价的度,激发儿童的创造激情。当儿童完成作品后,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种喜悦,更希望得到成人的承认和赞赏,所以,教师在评价儿童作品时,应多加肯定,鼓励他们这种可赞的创作勇气。评价是美术区域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不能用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严格评价儿童的作品,教师要给每个孩子机会,使孩子的创造火花都得到展现,获得成功感。教师要倾听和了解孩子的创造意图,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请儿童把自己的创作思路淋漓尽致地展示给我们,这样有利于孩子的下次创作。在接纳儿童的作品时,不要过于强调技能技巧,善于发现儿童作品的不同特色,给予不同的鼓励与赞美。孩子们的作品表现了他们的世界,只要他们在活动中进行了创造,得到了情感上的宣泄和满足,就值得接纳。没有接纳,就没有创造,我们的责任是让他们感到参与创造活动的乐趣,让他们的创造情绪得到满足,从而让他们真正发挥艺术创造的潜能。

5.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使学生将自己的情绪加入进去,与自己的同伴交流,通过作品引起联想。梵高、毕加索、米罗、莫奈等油画大师的作品,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国画大师的作品都应经常出现在课堂上,出现在教室里,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使他们敢于对名家的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识到艺术作品中没有唯一的标准,在作者的笔下是结果,在欣赏者的眼中则可以发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努力建立这样的观点:“绘画是我们的语言,你想说什么可以把它说出来”,让儿童了解这句话的含义,鼓励儿童创作,不要求每个儿童都能很好地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但要让每个儿童都能大胆地表达。美国艺术家约翰・拉塞尔说:“一件艺术作品不仅是一件娱乐品,它还是一座思想库。”尊重儿童的自主意识,尽可能地留给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和空间,将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用艺术手段表现大千世界、表现他们内心世界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79.2.

[2]爱弥尔(第二卷)

篇2

关键词:导学案 综合素质 体会与反思 实施困惑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为了充分践行我校“和谐发展、张扬个性”的办学理念,我校成立了教科室,并挤出经费,先后派骨干教师、备课组长到江苏的洋思、山东的杜郎口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取经归来,领导率先垂范,积极参与课改,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教师,终于形成了以构建“四步互动” 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南州中学课改模式,于是“导学案”应运而生。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有了导学案的新课堂,学生更有热忱、更有信心、更加认真、更加主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下面我就以“制取氧气”一课为例谈谈新课改以来我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导学案是学生预习的指南针,为学生认真听课导航

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为指导学生主动预习、学习新课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我校的导学案上体现了本校 “四步互动” 课堂的新课改成果,是对“四步互动”课堂上教与学的指导。“四步互动”课程模式,分为“目标揭示,学法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巡导”“学生展示,教师精导”“边练边清,巩固提升”四个基本步骤。在导学案的指引下,学生听课,任务更明确,条理更清晰。

我们在导学案上明确指出了本堂课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要解决的问题,还明确指出本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方法。比如说,“制取氧气”的知识技能方面有两个目标,一是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二是了解催化剂的概念。这样一来,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能知道下堂课要学些什么,难度如何,自己在哪个方面更应该引起重视等等。

二、导学案让学生由观众的角色向演员的角色发生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然而,知识的掌握要靠学生过手,并不是教师口才好就一定能够实现的。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目瞪口呆的事情是常有的。因此,学生的身份不只是忠实可靠的观众,更应该是一个在课堂中激情表演的演员。如“制取氧气”一课中“学生自学,教师巡导”这一环节,教师在学案上准备了读书自学的题目,如“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 伸到集气瓶中,如果复燃,就说明是 。”于是学生会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认真读书,寻找答案。又如在“问题探讨”时,有一个实验是“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要求学生在试验中观察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探讨出的原因写在学案上。这样的问题,必然不是当观众能够回答得出来的,唯有亲自动手,才能有发言权。做一个好观众,当一个好演员,只要你是真心投入,老天会眷顾踏实之人,你一定会有收获。

三、导学案的使用在潜移默化中健全了学生性格,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平台

由于学生真正参与了课堂,真正做到了眼到、耳到、手到、心到,于是,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再加上教师、学生评价时的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培养。比如,在教师演示课本P38页[实验2-7]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时,教师只叫学生细心观察,但没有说观察些什么,那么,细心的学生就可以从导学案中知道,教师要他们仔细观察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的步骤。于是,在认真观察后,就会有许多学生敢于举手回答,这样的结果就是,导学案让学生获得了双赢,既认真听了课,又增强了上课举手答问的自信心。同样,在参与合作探究、问题研讨时,学生各抒己见,,不再是哑口无言的旁观者。

又由于课堂中充满了合作试验、合作探讨,为此,学生的集体意识、健康的合作竞争意识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另外,在课堂中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会尊重提供了沃土。

除此之外,导学案的使用还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问题讨论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综合评价的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导学案,为学生提供了能力培养的平台。

四、导学案的使用还增强了师生的时间观念

我校的导学案,是“四步互动”课堂的载体,它对教学的每个程序都有严格的时间控制。这就要求师生在课堂中不能拖拉疲沓,而应该像行军打仗一样紧张有序。比如说,导学案要求目标揭示、学法指导用3—5分钟,学生自学、教师巡导用10—15分钟,学生展示、教师精导用10—15分钟,边练边清、总结提升5—10分钟。

五、导学案的使用对教师的备课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由于导学案是对课堂的宏观调控,就促使教师备课时必须有课堂预设,既要备好教材,也要备好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不会乱,要不然,一旦生成与预设发生冲突时,课堂教学就会乱成一团麻。

当然,导学案并非百利无一弊,在导学案的使用中我们也有很多疑惑。第一,由于本校学生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相差较大,如果使用同一个导学案,那么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了”,“顾此失彼”是必然;第二,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时,如果没有教师亲自指导,学生总喜欢在资料书上查找答案,没有达到预习效果;第三,由于一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要真正做到导学案预设的“堂堂清”是不太可能的。

总之,“导学案”的使用为师生营造了一种乐学、善教的课堂环境,它是加强师生感情的纽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桥梁,我们将在以后的使用中扬长避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宜春五中.“二惟四步三查”高效课堂模式解读.

[2]孙晓红. “学案导学式”教学探究.信息技术教育,2007.

[3]张秀芬.浅谈“学案导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

篇3

一研:共同分析幼儿已有经验,精心设计活动

由于幼儿已进行过“我的妈妈”“我的爸爸”及“朋友见面真开心”的绘画,所以爸爸、妈妈的特征及侧面人物的画法幼儿已基本掌握。

首次教学,由具有三年教龄的郭老师执教。

活动目标:

知道洗澡对身体的好处;练习画动态人物,做到左右不对称。

材料、工具准备:

正方形宣纸、记号笔、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热辣辣的夏天,小朋友都喜欢做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言。

师:洗澡是个好办法。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洗澡呢?

幼儿讨论。

总结:洗澡不仅可以洗掉身上的污垢,还能使身体得到清凉和放松,让我们活动了一天的身体得到很好的休息。大家就来画个正在舒舒服服地洗澡的宝宝吧。

二、幼儿作画

1.画宝宝。提示:用记号笔画出洗澡宝宝的样子,要让宝宝的手和脚都动起来,尽量做到不对称,你就成功啦!

2.涂色。提示:用淡淡的水粉颜料添加颜色,你会发现颜色晕染开来,效果特别棒!

三、作品展示

宝宝洗得真开心。看看你的宝宝动起来了吗?他正在做什么呢?

执教教师的课后反思如下:

由于幼儿能力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应当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要求。幼儿在进行操作时,出现了我课前预料到的事情:由于首次用宣纸绘画,好多幼儿在描画和反复涂抹中破坏了画面。这导致有的幼儿心情很差,虽经教师反复提醒帮助,仍然影响了绘画效果。

教研组组长提出如下建议:

教师在没有充分调动幼儿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就让幼儿动手作画,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够运用合适的道具,让幼儿体验到洗澡的情境,可能会对幼儿绘画有所帮助。

二研:调整教具及绘画颜料,把握孩子绘画特点

在一研的基础上,团队决定利用合适的道具,让幼儿体验洗澡的情境,感受不同的洗澡动作。于是,大家对活动做了如下调整:导入部分利用小喷壶喷水,请幼儿感受水雾喷洒在头上、身体上的感受,回忆和再现洗澡的情境;利用“一步巡视法”保证幼儿将人物画大画满;改水粉颜料为国画颜料,增加晕染效果;请有十年以上教龄的卢老师执教。

第二次活动后,执教教师的课后反思如下:

在一研郭老师执教的基础之上,我把这次活动的重点放在了绘画情境的创设和指导幼儿作画的细节上。本次活动前,我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受了宣纸和国画颜料的特点。同时,我在引导幼儿画水珠时注意到了疏密关系,所以出来的画面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米罗可儿美术教学专家薛文彪对二研做了如下评价:

优点:导入部分小喷壶的运用是这节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活动中可以感受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常规要求是比较到位的,幼儿对画面布局基本能做到疏密有致。

不足:幼儿跟画过多,限制了他们想象力的发挥。

三研:调整活动目标,关注个别化指导及评价策略

在接受薛文彪老师的建议后,卢老师调整了活动目标、教学中的部分环节及对幼儿的指导和评价策略。具体调整如下――

活动目标:

练习画动态人物,做到左右不对称。运用绘画方式再现洗澡情境,体验绘画的乐趣。

材料准备:

装有水的小喷壶一把、装有淡蓝色颜料的小喷壶四把、正方形宣纸、记号笔、毛笔、国画颜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热辣辣的夏天,小朋友都喜欢做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言。

师:洗澡是个好办法。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洗澡呢?

幼儿讨论。

(用小喷壶喷在幼儿头上、身上,引导幼儿观察身边小朋友的动作和神态)

师:洗澡时都是怎样洗的,洗哪里呢?

教师总结:洗澡不仅可以洗掉身上的污垢,还能使身体得到放松。水珠喷到身上时,我们可以洗洗头、洗洗小肚子……小朋友洗澡真可爱,我们来画个正在开心洗澡的小朋友吧。

二、教师示范

示范头在画面上的位置,并引导幼儿跟画。利用“一步巡视法”指导幼儿画头的位置,并注意画大。(幼儿画得小时,可引导幼儿做添加或修改)

三、幼儿作画

1.画宝宝。提示:每个宝宝和爸爸、妈妈长得都不一样,小朋友也要画得不一样哟。用记号笔画出洗澡宝宝的样子,要让手和脚都动起来,尽量做到左右不对称,这样你就成功啦!

2.涂色。提示:用淡淡的国画颜料添加颜色,你会发现颜色晕染开了,效果特别棒!

四、作品展示

宝宝洗得真开心,你的宝宝动起来了吗?他们正在做什么呢?

通过三次活动研讨,教研组成员深刻地体会到:创意美术活动应该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进行,要更好地和幼儿的生活情景结合起来。本次活动中,一把小小的喷壶使孩子体验到了洗澡的快乐,再现了洗澡的情景,成为活动成功的关键。

活动反思

“一课三研”在教师们的合作下结束。它作为我园教研组的一种活动形式,使教师们得以相互交流与合作,每一次创新都凝聚了大家的集体智慧。“一课三研”活动让我们在实践、研讨中学会反思,并在反思中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我们发现,通过活动,每名教师都感到有很大的收获和提高,大家都把这样的活动当作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这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篇4

关键词:计算机 反思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190-01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老师只有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了,只凭讲授方法实行有效教学也已经过时了,老师必须有不断探究教学发展中各种因素变化的能力,也就是不断研究教学的能力,即“研究型老师”。那么该如何做好一个“研究型老师”呢?我个人认为学会教学反思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教育反思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监控、回顾、判断、思索、修正,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成功之处,给予肯定与支持,遇到失败之点给予否定与修正,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教学中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有利于培养教学研究、创新意识,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相结合,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在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在课堂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

1 反思教学方法

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因此,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也有很大区别,有的同学能够较熟练地应用电脑进行一些常规操作,而有的同学却从未摸过键盘,“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采取不得当的、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会致使没有学习基础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产生“畏难”的学习情绪。如果在课堂上看到有的同学不认真听讲,我会通过与学生耐心细致的交流去了解原因,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学生觉得教学任务太难,操作过程太复杂。我会在课后反思怎样用学生已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们自习,如何用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吸引这部分程度较弱的学生。经过思考,我会采用“分层教学法”“游戏法”“小组学习法”等多种方法激励这部分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中去,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技能。

2 反思教学内容

这几年来,我们学校用的计算机教材一直都不固定,均是全国高职学校使用的教材,说是教材,其实只是教学参考书,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中职学校会根据自己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及学生所学的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和删减;再者,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高速更新也是计算机教师无法多年固定使用一本教科书的原因。因此,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计算机的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在前几年的教学中,我依据教科书教给学生的内容也不少,但学生毕业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在工作中用到时,才会想到自己在学校曾经学过相关的知识。情急之下会打电话问我该如何具体操作。每遇到这样事情,我就会反思我们的计算机教学如何在学生所学的专业中体现其使用价值。经过思考,我觉得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就应该模拟其实用性,因此,在后来的教学中,我本着“学用相结合”的理念,将所教计算机技术与学生将来的职业相结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进行设计。例如:在教Word软件时,让学生在掌握文字编辑能力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教案,课程表、教学计划、个人简历及名片的编辑。在教图象处理软件时,让学生利用自己空间中的照片,制作一寸证件照、二寸证件照、及他们办理教师资格证时所需要的电子照等……每当学生亲手完成一幅让自己满意也很实用的作品时,他们都会欢呼雀跃,自我陶醉一番,“寓教于乐”的教学内容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二来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反思教学效果

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要求每一位学生,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时的教学内容是我课前认为学生足可以完成的,可通过具体的教学却发现,大部分学生完成的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顺利,课后我都会反思,这是在教学任务的“量”上出了问题还是在“难度”上出了问题,或者是在学生的操作技能上出了问题。之后,我会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及时的调整,并对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也进行适当的调整,力争让学生每节课都有学习的兴趣,在技能上都有所提高,学有所得。

4 反思教学后的发展

篇5

有声言语评价存在的问题

有声言语评价缺乏全面性 美术活动中,部分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和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过多偏重于作品结果的好坏,对于幼儿作品中涉及到的构图、着色、技能技巧等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智力因素非常重视,而对幼儿活动时应具备的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缺乏引导与肯定。教师评价的内容偏重于幼儿“学”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评价标准往往偏于成人化,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等,缺少针对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的评价,不够全面。

有声言语评价缺乏针对性 在幼儿园的绘画活动中,一些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往往不具体,缺少针对性。常常听到教师说“你画得不错”“很好”“有进步”“很漂亮”“好看”“你真棒”等不假思索的随意性夸奖。这类评价让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哪些进步。更多的时候,教师只重视占少数的较好与较差的作品,对那些占大多数处于一般水平的作品常常忽略,没有指出其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缺少启发性。

有声言语评价缺乏主体性 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幼儿一直以来担任的是被评价者,而评价主体是幼儿园教师。在评价方式上更多的是教师以个人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教师虽然有时也让个别幼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但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对这方面的引导培养,幼儿往往不会评价。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多采用现场即时评价,幼儿之间横向比较多,忽略幼儿的个性发展和个体的差异。如评价时,教师不考虑幼儿因个体差异以至绘画能力和速度是不同的实际情况,硬要部分幼儿放下画笔听教师讲评。

有声言语评价缺乏艺术性 部分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不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常听到教师这样大声训斥学生的作品:“你怎么把河水画成了红色?”“怎么画得这么乱七八糟的,重画!”这类或抽象、或强加、或否定的评价语言,都是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背道而驰的。长期以往,幼儿缺乏自信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有声言语评价缺乏公正性 每一个幼儿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但是在一些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有声言语评价难免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幼儿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师会比较偏向于一些表现突出的幼儿,特别是一些参加过绘画培训班的幼儿。这些幼儿通常会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会得到教师频率较高的肯定性评价;表现一般的幼儿往往被遗忘在角落,不能全面积极地投入到绘画活动中。平时表现超差或者能力较低的一些幼儿,往往会遭受教师挑剔不满的眼光,受到较低的评价,使教师的有声言语评价偏离了公平的轨道。

原因分析

教师美术素养不高 幼儿教师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保持独特审美趣味;对美术现象和内容有基本的了解,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通过调查,笔者所在幼儿园的40名教师中,仅有2名受过专业的美术学习,10名会经常看幼儿美术教育或者评价方面的书籍;6名认为自己美术素养很好,24名认为一般,10名认为很糟糕。教师如果在绘画活动中进行评价时缺少相关的知识,就无法细致、深入的进行评价。

教师教学水平一般 一是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并在下次活动中有更好表现。但调查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经验还不是很充足,更多的关注于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过程是否流畅、幼儿在课堂上是否遵守常规等方面,并没有花很多精力去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有声言语评价。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会导致评价过程中出现不恰当的评价,评价没有遵循发展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二是教学反思不深入。很多教师只重视对幼儿绘画活动过程本身的评估判断,而忽视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与评价。这些教师往往只重视幼儿应该如何学,对幼儿的要求多,并且很少有教师从幼儿的问题中反思自己是如何教的,往往缺少由评价而引起的有关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对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的思考。三是有声言语评价的不重视。很多教师对有声言语评价认知水平较低,评价意识也较弱。教师在绘画活动中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时就不给予任何评价。对于幼儿的回答并不是教师想要的结果,教师则会忽略幼儿的回答。

加强美术素养,提高评价准确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表达他们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倾向。”因此,幼儿园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有声言语评价应当注重全面与多元化,不仅包括美术知识技能,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具体说来,在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上,应该包括构思、造型、艺术材料运用、构图、表现、着色等指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上,则应该注重幼儿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自信心等;而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则要包括幼儿活动的持久性、习惯、表现方式、创好等。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能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评价幼儿,发现幼儿各自的优点和长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作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自身的艺术素养在教师的有声言语评价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多欣赏一些优秀的国内外艺术作品,多参加一些幼儿园或者社区开展的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培养审美情感和提高审美意识;向一些美术专业的教师虚心请教,与他们多进行沟通交流,吸取一些有用的经验,了解相关的绘画技能和方法;平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途径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看一些艺术方面的书籍报刊,丰富相关的理论知识,感受各国家各民族不同风格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学习艺术知识,教师的艺术素养也会慢慢提高。

明确评价目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教师的有声言语评价应贯穿绘画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支持幼儿深入探索的表现,帮助幼儿理解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来进行肯定或者批评,让每一个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要改善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有声言语评价就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

教师要认识并且接受幼儿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意愿,注重他们在绘画创作中的自我表现。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幼儿,因此,在进行有声言语评价时,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幼儿,得出不同的关于美的答案。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也要怀有一颗童心,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与幼儿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要对幼儿的独特认识给予支持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师要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运用正确的有声言语评价来更好地促进幼儿美术活动价值的实现。

丰富评价经验,不断反思教学

教师的有声言语评价对于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通过肯定、鼓励的语言表达出的积极情感,能够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喜欢并大胆进行创作;而那些指责、批评或者讽刺的有声言语评价,则容易给幼儿带去消极情绪,使之感到失落进而疏远老师,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优点与缺陷。因此,教师在使用有声言语评价时,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根据不同情境和幼儿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同时,在进行有声言语评价时,教师也应关注评价是否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绘画教学活动以及听课,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丰富自己评价的经验。活动结束后通过他评或自评,及时反思自己在评价方面的不足,争取有所提高。

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篇6

【关键词】教学反思;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当前“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老师必谈之话题,写案例必写之内容。如此铺天盖地盛行的反思之风,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静心分析一下则不难发现,现在老师们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不少教师把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

新课改以来,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的局面,主张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所以进行教学反思时,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的内容。因此说:有志于教学反思的老师们,除了反思自身的教学能力外,还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自己的教学。

那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呢?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创造能力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反思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的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喜欢各种各样富于乐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说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寓教于乐,常常采用游戏教学法,例如猜谜语、脑筋急转弯、贴五官等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心情舒畅地即兴作画,对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内在的潜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反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不再是“接受器”,被动的接受知识。通常以这种“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来代替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是当今最热门的学习方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反思教学中要重视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上考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看看各式各样的草儿、美丽的花儿,摸摸树皮上斑驳陆离的花纹,观察小动物们的行走姿态,倾听鸟儿婉转动听的声音……将孩子放归大自然,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

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就是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利于他们思考和探究的良好氛围,让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在绘画天地自由驰骋。

听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到胜利实施。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来说,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幻想,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术课程标准》

篇7

【关键词】幼儿园现有资源教学探究

从国家颁布的有关于幼儿园办学指导纲要中可以看出,幼儿园办学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开展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重点就在与如何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通过创新利用,提高教育水平。另外,在园的幼儿群体和幼师群体,也要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尽心开发与利用。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水平,良好的资源利用能够更加快速的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响应国家的要求培养幼儿的各项发展能力。

一、 充分发挥教师资源的作用

1. 鼓励教师提高专业素质。从幼儿园办学角度出发,通过集中学习的方式,要求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幼儿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通过分散学习的方式鼓励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尽管是幼儿教育也要精心准备教案和课间,对于教学成绩有突出表现的教师采取物质奖励的措施,以激励教师自身水平为主要目的,让教师主动寻求自主发展。

2. "请进来与走出去"。幼儿园办学的实际情况,要求幼儿教育理论需要实时更新,"闭门造车"是万万不可取的。结合幼儿教学的教研活动,进行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培训活动,及时吸取全国各地优秀的办学经验,邀请资深教育专家等进行专题讲座,是所谓"请进来"。及时吸收教学精华,帮助办学教师资源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在吸收过程中及时找出自己办学不足之处,寻求改进。

3. 基于内部的相互学习。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可以在幼儿园中开展多样化的观摩学习活动,挑选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上示范课,让教师们观摩学习,在交流讨论环节中也能发现更多问题,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一课多研的学习模式,在确定教学主题的前提下,要求教师根据主题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方案,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与研究,在大家针对性的讨论过程中,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教师之间相互帮助改进教学方法。再可通过学生家长的参与评课进行教学研究,家长在参加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同时,参与到教师课堂,开展评教活动,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和想法的交流,也更有利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4. 教师是教育的促进力量。教师作为幼儿园最基础的教学资源,是促进教学发展的中坚力量。理论培训和观摩活动客观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也会影响到教育水平的发展。教师主观角度上的教学反思,也是推进教学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教师秉持教学平等的态度,反思教学活动,从自我发展的角度寻找教育进步的方向,也通过教学反思尝试解决教学问题,积极从自身的角度寻求发展。

二、 重视幼儿学生的参与地位

要说幼儿园教学又一重要的教学资源,那就是参与学习的幼儿群体了。幼儿园的教学研究中,逐渐意识到幼儿园自身的隐形教学条件,是要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潜能,利用更多的无形资源开展教学工作。

1. 让幼儿成为教学环境的主人。为了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广泛听取幼儿关于所处教学环境的想法,更加有针对性的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与幼儿共同制定有关幼儿园发展计划,既给予每一各参与教学的幼儿以表达个然看法的机会,也保证幼儿园教育发展方向的可行性。幼儿园建设条件具备了可变性,也使得幼儿园办学现有的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2. 为幼儿搭建合适的发展环境。因为幼儿个体的需求不同,在充分的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后,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发展条件。例如,很多学生喜欢绘画,那么就可以要求教师去掌握幼儿绘画教育技巧,开设专门的绘画课堂,用专门的教室,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绘画原料,也可以利用教室的墙体做学生作品展览,满足学生绘画和展示的各项要求。与此同时,可以利用学生作品墙进行学生的益智教育,选择较好的作品,开发学生的认知意识。学生在绘画时的创造能力,也能启发到其他学生,比如学生认为恐龙是怎样的,通过自己的画笔表现了出来,其他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个学生所画的恐龙展开自己的想象,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认知力。

3. "物尽其用"活用教学资源。上文讲到了利用学生的绘画作品启发学生创造力和认知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活用教学资源的例子。另外,还可以采用建立多功能教室的方法,活用教学资源。多功能教室可能是一个以小舞台为主的独立教室,搭配多种教学设备,如钢琴,手工制作的必需品,橡皮泥等,利用不同的资源,开展不同的活动。使用钢琴,利用小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歌喉,或者给孩子们排个小舞蹈,在不同班级间展示表演,一方面锻炼了学生音乐和舞蹈的才能,也为其他班级的孩子做了榜样,启发看表演的学生也参与到音乐和舞蹈的学习中。橡皮泥手工课,也可以在这里开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捏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完成后在小舞台上展示,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足够的自信,一举多得。当然,教学资源活用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大带小"模式,让年龄稍大的学生带领年龄稍小的学生制作手工或者绘画,锻炼学生责任感;或者利用学生的作评作为教具,学生制作的动物数字卡片,完全可以利用在数学课上,技能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的作评得到充分的认可。

三、 结语

幼儿园的现有教学资源其实很丰富,只不过有些是隐形资源没有被意识到。"教师-学生-资源活用"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发展利用理论,就是要认识到现有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发展教师能力,提供更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充分沟通,更加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资源分配;资源活用将更多被忽略的资源作为教学内容放到课堂中来。总之,幼儿园现有的教学资源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开发,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芳.幼儿园合作教学刍探[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

[2]赵秋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4)

篇8

三年级学生共14人,9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烈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绘画作业普遍水平较高。敢表现自己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上课课堂气氛活跃。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整体的差距比较大。构图布局还不够完整。工艺制作能力比绘画技能差点。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重点:

1、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能较熟练地运用水彩画方法表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绘画练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3、进行工艺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立体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美术兴趣。

(二)教材难点:

1、在绘画中要求大胆想象,用色大胆较真实,造型较生动自然。

2、在纸工制作中培养其动手制作的能力,动手的协调性,在泥塑中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绘画、工艺教学中,使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空间想象力也有所加强。

三、教学目标:

绘画

1、学习蜡笔水彩画作画方法,了解掌握水彩画的性能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利用水彩画形式表现生活中和自然中的事物,再现生活美和自然美。

2、学会运用各种色彩。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工艺

1、进行纸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进行泥工制作,培养立体造型能力和想象力、概括力。

欣赏

1、欣赏世界名画,提高鉴赏能力。

2、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美术兴趣,提高表现力。

四、教学措施:

1、通过课堂讲评作业,教绘画技能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技能表现。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技法渗透,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

3、本学期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信心和决心。

4、加强对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性的渗透,采取好学生带动差学生的方法。

篇9

关键词 园本教研 参与式园本教研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1.040

2006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函》,计划拟用五年的时间,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在全国建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幼儿园,探索出保证“园本教研”有效地、持续地开展下去的长效机制。园本教研由此成为了提高幼儿园保教水平和质量保证。

基于笔者实习的工作经历,在长沙市示范性幼儿园实习期间曾参加过多次幼儿园组织的园本教研活动。园本教研在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完善幼儿园课程实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幼儿园作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其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和园本教研的实施在对幼儿园本身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幼儿的发展及其对其他兄弟幼儿园的辐射带动相互促进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参与式园本教研运行机制

1.1 参与式园本教研活动的要素

参与式园本教研活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形式、教研内容、教研方案、教研主持人、教研时间、活动现场、外部环境等。

在参与式园本教研基本要素中,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基本要素中的核心,三者构成了园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形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构成了园本教研的三位一体的关系。

1.2 参与式园本教研的运行过程

参与式园本教研的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各个要素各司其职,其运行过程如图所示(见图1):

参与式园本教研的运行过程是组成参与式园本教研的基本要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学期初召开园务工作会议,明确幼儿园工作重点,将幼儿园工作下达至幼儿园各个部门。幼儿园教研室根据学期工作任务确定教研方向和主题,下达至教研组。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研计划和主题,并有计划分步骤地依据计划和主题展开教研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调整计划,改进教研,完善工作。其运行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1.2.1 上传下达,确定教研方向和主题

幼儿园教研室是整个参与式园本教研的中心也是教研的行政中心,决定这幼儿园有关参与式园本教研的相关事项都需通过教研室的审核。学期的教研的方向或主题来源主要有三种:来自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来自幼儿园研究课题即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来自专业研究人员或教育大背景文件的学习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案例一:园务工作会议确定教研工作,教研组各司其职

岳麓区E幼儿园在学期初召开园务工作,之后分部门安排学期工作。教研室教研组展开会议,确定本学期教研内容,教研主题,下达至各教研小组。

E幼儿园下设小班、中班、大班教研组、自主性绘画教研组(该幼儿园课题教研组)、分享阅读教研组、区域游戏教研组等。每个教研组设一名组长,负责该教研组的教研工作。但其可归为三类分别是:年级教研组、课题教研组、教学活动教研组,三者的涵盖了该幼儿园教学体系几乎所有的内容,具有针对性、特色性和目的性,作用也各不相同。

年级组:全园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划分为三个或者四个年级组,解决不同年级组教师在教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完成幼儿园教学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教研组:教研组长由固定的骨干教师担任,负责将课题研究结果运用幼儿园教学实际中去但是全园教师都可以参与到课题教研中去。

活动教研组:负责幼儿园教学活动教研,探讨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目标、活动过环节、活动评价、活动组织的原则等。重在提高教学活动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幼儿发展。

1.2.2 教研组各司其职,制定教研计划和主题

在幼儿园教研室制定的教研的大方向下,教研组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进行相应调整之后确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将计划上传至教研室审核。审核通过后并将计划层层分解阶段,通过准备教研活动逐步实施。

1.2.3 有计划、分步骤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组根据本学期的教研计划和任务准备教研活动,教研组根据教师的时间利用空闲时间自行组织,邀请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案例二:从培训到学习,理论到实践,分步骤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岳麓区E幼儿园在大背景下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完成了指南从培训到学习,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的过程。该幼儿园做了以下工作:首先,重视对《指南》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具体的计划可分为三个步骤:领悟《指南》基本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循序渐进分领域学习《指南》的基本内容;理论与实践并行,一边学习一边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其次,实施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将《指南》中的内容与计划中原有的教研活动相结合,开展《指南》背景下的教研活动,将其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突出重点,更新知识观念。再次,运用实践,反思总结。将《指南》中的内容渗透到幼儿园生活和活动中,实事求是地采纳其中的教育建议。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反思总结,教师间相互交流,提升效果。最后,结合本园特色,实践深化。将《指南》本园的特色:自主性绘画和分享阅读相结合,运用其理论知识丰富特色课程,深化实践,与时俱进。

1.2.4 反思总结,改进教研

参与式园本教研的总结与反思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其一各年级教研组在教研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研计划,调研主题,保证参与式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同时反思本次活动,为下次活动进行物质上和经验上的准备。其二是在幼儿园综合各教研组的实施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以改进工作适当调整教研主题和工作计划。两者同步进行,与实施进程密切相关,构成计划―组织―实施―总结―改进计划的循环过程。

案例三:一次教研活动的双重反思。

岳麓区E幼儿园在自主性绘画教研活动的总结与反思环节中,首先是参与教研的教师针对绘画活动组织开展的基本环节和原则等进行反思,在教师同伴的帮助下共同提升。

其次,在专家引领环节,该幼儿园骨干教师在进行专业引领时,从该课题的产生到实施,到如今在幼儿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希望老师们能够多阅读相关资料,多思考,多实践,从而能在幼儿身上看到实际的效果。同时结合当前《指南》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建议,让教师们受益匪浅。

最后,在教研活动接近尾声时,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即主持人就此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从组织的角度她认为自己前期准备不够充分,致使教研不够深入;从教研组的角度就下次教研活动开展的相关事项和须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要求小组成员组织自主性绘画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的道路[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66.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G].2001.

[3] 张琼.从传统教研到园本教研[J].教育导刊,2011(10).

[4] 程方生.幼儿园园本教研实践框架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4):75-77.

[5] 陈瑞华.运用案例分析教研活动促进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J].2006(12):82.

[6] 束从敏,李芳,杨斌.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的园本教研模式研究[J].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06(9):41.

[7] 张小华.把握教研科研的“和”与“合”――教科研室整合性调节机制运行的设计.何幼华等.幼儿园管理创意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8] 教师研究工作坊:一种新的园本教研组织形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9(2):65.

篇10

关键词:反思型教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4-0108-01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新课程纵深发展的今天,教学反思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反思型教师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有专家指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一、反思型教师的内涵

反思型教师是指对自己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反思,细心地审视和分析正在发生着的一切教育教学现象。自己所实施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适合绝大多数学生?是否有利于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策略,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反思,将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集腋成裘,总结成经验。这样,在反思中,教师的思维可以变得更深、更广、更具逻辑性。因此,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自我觉醒、自我努力、自我提升的过程。

二、反思型教师反思的内容

反思是教师全面、深入、冷静的分析、思考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及产生的结果的过程。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能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急于求成。就拿我们学院的学生来说,水平相对低一些,我们的目标就不能定的过大。像我的一堂动画运动规律课:人物的行走。我定的教学目标是:画出非常流畅的一组人物行走动作,结果上午四节课下来,没有一个同学完成。课后经过深入的分析,我反思到学生的绘画基本功普遍不是很好,而运动规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是听完老师讲解的理论就能画好的。这才意识到自己定的教学目标太大了。以至于学生们觉得没有完成老师的要求,学习积极性也受到打击。因此,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备课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现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缺少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和研究。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不同的教师由于其自身的人生经历、学历知识、教育观念、业务水平、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不同,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我们应该用最容易达到教学目标,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开原画课程时,一开始只是让每个学生自己画自己的,发现学生画动作都很僵硬,造型也不是很准确,画画的积极性也不大。课后我就想怎么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及能有个参考物让学生来画呢?后来我们想把两个学生分为一组,一个学生表演动作,一个学生画,彼此交换着画。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绘画兴趣,动作也画的非常流畅。如此看来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

3.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有些老师备完教科书的内容,就认为课背完了,直接拿去课堂上给学生讲,很少去反思一下自己的备课内容。反思我们课前精心设计的内容,是否新颖,是否能让学生容易接受?哪些内容学生可能会感兴趣?是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我听过我们学院黄延传老师的一节课,他讲课时不是单纯的讲课本上的内容,而是把最新国际上发生的新闻,和课本内容知识相联系起来讲,这样同学们听课比较感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自然课堂效率就上去了。在具体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应反思各种知识之间的连贯性,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作为铺垫,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反思型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1.自问自答。.

杜威曾经这样阐述:教师的反思过程开始于他们所体验到的一种困难、麻烦的事件和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这种不安全、不确定的感觉导致教师在行动中或行动后回头分析自身的经验。因此,一个有反思意识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各个方面的思考,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2.自我批评。

曾提出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反思从另一种角度上说也是一种批评,很多老师上课很多年,每年都是用的同一本教案,同一种教材,还是用一贯的教学方法,从来不从改变,这种习以为常的教学就应该提出批评。虽然课程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针对的学生不一样,,这种课程对应的行业的动态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求不是一层不变的,作为反思性教学,就要敢于和善于冲破自一贯的教学方法,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