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行业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基本情况
1、厂办集体企业的发展历程
__x林业局国有企业兴办集体企业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林业局生产任务量大,国企老工人陆续退休,各林场所缺劳力,急需补充人员;林业局知识青年(初、高中毕业生)不断增加及老知识青年急需安置,为了安置这部分人就业,保持全局社会稳定,加上有上级政策允许,各国有企业积极兴办集体企业,将知识青年录用为集体工人,并采用各种方式,生产各种林木产品,由于当时林木资源富足,生产一些对路适销产品,使集体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为促进林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员安置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集体工人在林业发展建设史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集体经济的发展逐步走上由兴盛到衰亡之路,导致这种裂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状态。大集体企业兴于资源富足,衰于林木资源濒临枯竭,林木资源实行限额采伐,大力提倡主辅换位,木材原料大幅减少,许多生产林木产品粗加工的集体企业举步维艰,二是体制原因。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加速转变,集体经济这种生产关系已经愈来愈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甚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正在逐步被民营经济所代替。三是管理因素。集体企业的设备老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粗放管理,经销不畅,漏洞多多,使集体企业效益低下,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大多数集体企业出现靠国家贷款负债经营,资不抵债,偿还不起贷款,生产经营绝大部分企业已停业,面临破产倒闭的边缘。
2、厂办集体企业的现状
我局厂办集体企业总数量45户,其中:有33户集体企业进行过生产经营活动,资产负债状况为:资产总额13,659 万元,负 债 总额9,758万元;另12户企业没有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但有集体企业职工在岗进行工作。现有集体工人5762人,是分四批录用的。1981年3月份根据林业总局(80)黑林总劳字95号文件精神,经伊春市劳动局批准录用集体工人2185名;1985年12月根据黑政发字(83)12号文件,经市劳动局批准录用集体工人798名;1987年12月份根据伊劳字(87)22号文件,经市劳动局批准录用集体工人1892名;1991年1月,根据黑劳发字(91)66号文件,经市劳动局批准录用集体工人887名。林业局兴办集体企业职工按行业划分分为三类:一是在林场所直接从事木材生产、营林生产的集体工人有2960人,占林业局直接从事木材生产、营林生产 职工总数的40%;二是在木材加工厂点从事林产工业生产的集体工人有1621人,占林业 局从事林产工业生产职工总数的75%;三是从事多种经营生产的集体工人有1181名,占林业局从事多种经营生产职工总数的90%。1993年以前,从事木材生产、营林生产的集体工人和国企职工一样,常年基本有活干,每月都能及时开支维持生活;1993年以后,随着木材生产、营林生产任务的逐年调减,只能从事季节性生产,一年之中干半年活。1993年以前,从事林产工业生产的集体工人,基本做到常年有活干 ,每年都有较好收入;1993年后,随着林区资源危困,没有充足的加工原料,有些加工厂点逐渐解体,有70%的集体工人失业。1993年以前, 从事多种经营生产的集体工人,常年“找米下锅”,也能保证按月开支;1993年以后,随着企业逐步改制,全局多种经营项目全部变成民营经济,从事多种经营生产的集体工人全部下岗,重新自己择业,有50%的集体工人靠儿女或父母养活。
二、厂办集体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改制中存在的问题
1、厂办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分离状况
一是资产关系。与国有企业具有产权关系的厂办集体企业有45户,国有企业借款及股本金占集体企业股本的72%;厂办集体企业无偿占用国有资产的金额7993万元,由国有企业兴办但不具有产权关系的厂办集体企业没有。
二是人员关系。厂办独立集体企业的领导干部都 是由林业局
党委任命委派,全局有9个集体企业单位,大多数车间主任或段队长都由国企职工担任,国有身份职工占集体企业职工总数的27%;林业局直属基层单位都有集体工人,林场(所)的集体工人较多,占林场(所)职工总数的40%,与国有企业职工混岗从事木材生产和营林生产工作。混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八十年代初期生产任务量大,国企职工劳力不足,混岗集体工人为林业 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全局混岗集体工人有40%的人员仍然从事林业季节生产工作;有60%的人员下岗失业,重新择业从事民营、多种经营生产工作,或者外出打短工艰难地维持生活。国有身份职工与集体身份职工的比例为27%。
2、厂办集体企业独立生存状况
一是厂办集体企业包袱沉重,集体企业拖欠银行债务264万元,厂办集体企业的债务的形成主要是国有企业多年为集体企业垫付资金使其进行生产经营,但由于国家政策变化,可采资源的逐步减少,管理不善,使集体企业 无法经营,资不抵债,连年亏损,致使债务无法偿还。集体企业不是承贷主体,贷款都是由林业局进行承贷,资金使用是通过往来资金结算关系为集体企业垫付,集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71%。厂办集体企业人员包袱沉重,各林场(所)混岗集体工人有60%人员下岗失业,地区林业局直属基层单位集体工人有80%人员下岗失业,林办独立集体企业单位现在全部改制,集体工人全部下岗失业。全局被改制企业单位或私营企业单位重新聘用的集体工人占全局集体工人总数的30%,全局集体工人富余人员2683人。
二是企业负担问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集体企业占用国有企业资金为7993万元,厂办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财务结算关系为往来资金结算关系。国有企业负担集体企业的人员费用、福利待遇、水电煤等费用都是通过往来资金垫付。
3、厂办集体改制情况
一是人员安置情况。全局在集体企业单位工作的国企职工1609人,有80%得到安置,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国企职工都纳入了市级养老保险统筹,已按时办理了退休手续,由社保部门按月发放养老金。全局5762名集体工人没有参加养老和失业保险,主要原因是随着林业经济不景气,林业局生产任务量逐渐调减,厂办集体企业单位大部分停产,集体工人没活干,林业局和集体企业单位没有经济能力为集体工人缴纳养老和失业保险统筹费,都 没有享受集体职工退休待遇,这个问题非常突出,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大因素,也是当前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是资产变现问题。集体企业可变现资产金额约400万元,占总资产的10%。
三、解决厂办集体企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1、大集体工人应当同国有企业职工一样,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应当给全局5762名集体工人进行养老和失业保险补贴,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全局5762名集体工人养老保险统筹前期需要22,931,607元,失业保险统筹费前期补贴需要1,528,773。今后每年集体工人养老和失业保险统筹费补贴需要6,167,644元。养老和失业保险个人帐户交费由集体工人自己补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集体工人可以及时办离退休手续,全局1729名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集体工人晚年生活就有也基本保障。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集体工人继续交纳失业保险费,下岗失业人员也和国企职工一们享受下岗失业 金待遇,使整个集体工人队伍不稳定因素得到缓解。
2、国家应当给厂办集体企业工人进行富余职工一次性安置,享受国企职工一次性安置费待遇。全局5762名集体工人一次性安置费,按每人16,920元计算,总计需要一次性安置费97,493,04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后,集体工人变成社会自然人,可按个体工商户缴纳养老保险费标准,补缴或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常办理离退休手续,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了集体工人的后顾之忧。国家经济有困难可以分三年对集体工人进行一次性安置,优先安置年龄大的集体工人。
3、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加快林区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产权转让,置换林区集体企业的集体企业性质,通过一次性补偿,置换林区在职集体工人的身份,林区集体职工以及民营企业、其它外来招商引资企业可将集体企业产权一次性买断,在自愿的前题下,将职工的一次性安置费用(参照全民企业职工安排)欠发的工资、一次性投入等作为股金把股份置化到职工个人,通过这些措施,逐步从根本上实现林区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4、对于林场(所)的集体企业职工,现有60——70%混岗于各小队、工组、进行林业木材生产和营林生产,而且是骨干力量,这部分职工可以在生产中退出来,通过天保工程,森林的管护经营,集体企业职工享受全民职工的同等待遇,可以参加管护经营 森林的生产中来,使山上林场所的集体职工也可以有活干,合理合法的投入到森工企业的各项改革中来。
5、对于确实身体有病不能参加劳动生产的,应适当发放给生活救济款,解决集体企业职工的现实生活困难。
篇2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现藏有林业科技成果档案2000余卷,在这些成果档案中,获国家级奖励的成果有9项,省部级奖的成果86项,专利5项,其载体形式包括文字材料、设计图纸、照片、录像带、奖状、证书等。由于科技成果档案一般包括调研报告、实施方案、年度总结、调查或试验记录、鉴定报告、成果申报、论文、工作报告等内容,因此,较其他科技文献档案更具有翔实、准确、完整和可借鉴性等优势。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科技成果档案管理中坚持归档完整、分类准确、排架合理的科学管理方式,以提供、提高科技成果利用率及创造效益为管理目标,通过结合单位工作及发展计划,作好具有前瞻性的专题资料或目录,主动、及时地提供给科研部门,取得了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的可喜成绩,促进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在学科和人才建设中的应用
学科和人才建设是科研院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但当前科研单位普遍存在因科技人员特别是学科带头人离退休或岗位变动而使相关学科或人才的断层问题,严重的甚至导致相关优势学科的消失。同样,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个别学科也存在着此类问题,但由于具有比较完善的科技成果档案并加以充分利用,较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不仅使优势学科得以继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巨人肩膀的作用。如在板栗研究方面,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多年从事板栗品种调查、选育、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及病虫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八五"期间因人才断层曾一度中断,至"九五"期间,相关青年科研人员以原有科研成果档案为基础,结合生产实地调研,先后申请并得到多项研究资助:原林业部重点项目"二次结实板栗的研究"、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不同板栗品种加工特性的研究及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营养与外源激素对板栗性别分化的调控机理研究"及浙江省林业厅项目"板栗性别分化的调控及果实加工工艺研究"等,并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同时,其物化成果如"板栗调花丰产素"、选育的新品种"二次结实板栗"等在生产上得以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既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又使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成长为新一代学科带头人。
二、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浙江省"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省情决定了林业在其经济发展别是在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当前,林业两大体系建设中完善的产业体系建设又是林业发展的动力源。在浙江省林业产业中,竹产业是其优势产业,"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是国内外同行的共识。近年来,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结合林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科、不同研究人员完成的竹类科研成果进行系统组装、整合和集成,从早期的竹资源调查、丰产栽培、定向培育等基础研究转向竹子加工、竹笋保鲜、竹笋专用肥研制及近期的竹炭烧制、数控加工、竹子纺织纤维等高新技术的综合开发,取得了新的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全省林业产业化建设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技成果档案中,产业化拳头项目的活性炭成果档案也是非常完整的,通过利用完整的科技成果档案资料所集成的新科技成果或适用技术,已推广到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十多个省区,获得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此外,通过对活性炭系列成果的积累并加以深化创新,现已应用到竹炭和竹醋液的制造上,开创了新的广阔市场,成为科技与实践相结合的又一典范。
三、在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早在1989年就提出了"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浙江"的宏伟目标,2000年"十年绿化浙江"的目标如期实现,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4%,位居全国前茅。最近省政府又提出了打造绿色浙江,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全省有3000万亩森林划为生态公益林。浙江省林科院多年来在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研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该院研究人员就在全省各地设立生态定位观测站,取得了丰富的有关森林气候、水文生态效应、降水分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生态数据,并且以这些成果档案为基础,近年来,又相继获得了"低丘红壤综合开发"、"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综合配套技术"、"富春江两岸多功能用材林效益一体化技术"、"森林生态体系快速构建技术"等为全省生态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的研究项目,其中,平原绿化、公益林经营、森林与水土保持关系、退化林地改造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手段综合研究等成果为全省的生态体系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在送科技下乡中的作用
篇3
一、工作基本情况
共进行个案预防6件,进行系统预防3个部门、行业,进行工程专项预防1次,开展法律宣传4次,在省院预防专栏发表简报、信息2篇。进行预防调查5次,开展预防调研3次,预防调研报告被县委转发2篇,发检察建议7份,率先在全省引入惩防一体化工作机制。
二、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深入开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工作。按照省院《黑龙江省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市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和部署,我院认真组织开展对农村乡镇两级干部培训工作,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实施方案》,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授课内容,认真编写了培训材料,共开展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法制培训2次,共培训农村基层组织干部200余人,占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人数的98%。今年年初,我院又配合县组织部、纪检委、农委、司法局等部门,对新选举上的村级“三职”干部,进行专题法律知识讲座。
同时我们以服务“三农”为重点,抓住农业设施、水利设施、畜牧业投入、交通建筑业、新农村合作医疗投入五条主线,围绕资金的来源、支出、用途进行全程预防,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今年1月份,我们针对群众反映的打抗旱井上级配发的喷灌设备,被水利站工作人员私自收费,涉嫌贪污的线索,配合反贪部门进行了案件初查,并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向县水务部门及相关乡镇发出检察建议,提出具体预防措施。
(二)、积极开展个案预防工作。对自侦部门所立的案件,全部进行了个案预防,并结合案件的不同性质,从发案的原因、特点,认真进行分析犯罪的起因,从中探索发案的规律,找出预防的对策。如:2009年2月份,查处的××县林业局某干部涉嫌一案,由于这位干部在2003年至2004年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时,对乡镇上报的不符合国务院颁发的《退耕还林管理条例》的协议没有进行认真审查,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违规发放补助金,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80余万元。我们在对此案进行预防时,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工作不尽职,相关领导对所管辖的部门工作情况掌握的不够详细及对相关职权部门缺乏监督措施,及时下发检察建议书,建议他们应从加强具体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不断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追究意识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认真开展工程项目专项预防工作。我院积极对由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把××县棚户区这一惠民工程做为预防的对象并及时立项。同主管部门及建筑施工部门联合制定了预防方案。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预防工作。一是对招投标工作通过媒体等进行公示。二是对重大原材料采购的来源、金额、数量通过召开会议、媒体等方式进行公示。三是工程各阶段对工人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并向劳动部门报告。四是对拔付工程款情况进行公示,并向财政局报告。五是对工程质量情况、标准、等级进行公示。此项工作现正在进行中。
(四)、着力开展系统预防工作。我们以国税、教育和采油十厂系统等部门为系统预防工作重点,同这几家单位联合制定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方案,设立了预警机制,注意通过开展预防工作,发现或提供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年初,废州县国税局和××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市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
(五)积极探索职务犯罪工作新途径。为了更好的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2008年,我院就把尝试运行惩防体一体化工作机制作为一项创新工作来抓,今年年初,我院派人到山东省荷泽市牡丹区人民检察院,学习他们的预防工作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惩防一体化工作实施办法》。把预防、控申、反贪、反渎职四个部门做为一个整体,在工作中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相服务,共同发展,这一做法,有力的推动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省、市院两级预防部门的领导两次专门到我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准备在全省推广,现经验材料已经完成,并上报省、市院,已被市院做为经验在全市进行了交流介绍。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行政执法领域的工作开展的辐射面不够宽,只是在国税、教育等几个系统进行了预防工作,对于工商、国土资源、交通、技术监督、林业等行政执法的职务犯罪易发部门,还没有开展预防工作。二是预防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有些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调研分析报告的理论深度还有待于提高。三是法制宣讲方式单一,还是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上,预防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
篇4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县农村办组织干部下基层,采取组织座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了解等方法,认真剖析当前我县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县农民增收现状
多年来,**县以强化农业基础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方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20xx年,全县粮食总产45.9万吨,同比增长6.6%;农业总产值达到5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98元,保持了持续增收的良好格局。
从农民收入来源看,农业、畜牧各占43%,林业占0.7%,渔业占9.6%,其它占3.7%。种养业收入已成全县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农民增收亮点,全县转移就业达到14.5人次,转移就业涉及餐饮、服务、旅游、加工、修理、建筑等行业。
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特色农产品规模小,产品质量不高,形不成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投入与收益形成反差,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难以抵消增幅更猛的农业生产成本,农业收益呈逐年下降趋势;劳动者素质还需提高,现代农业加速发展,对农民的生产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给农民依靠科技实现增收增加了难度;富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大量工厂关闭或倒闭,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的机会大大减少,导致农民的增收渠道减少。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对策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抓好农民增收政策的落实,真正把扶持农业、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确保农民得实惠。
打造优势产业。围绕“建设国家级优质粮棉油猪渔生产基地县”的目标,稳定发展粮棉油等传统产业,每年优质水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优质油菜65万亩以上,优质棉35万亩以上;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水产品起水总量稳定在6万吨以上。重点培育柑橘、蔬菜、葡萄、食用菌、茶叶、杨树、油茶、獭兔、蜂蜜、蛋鸡等10大高效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品质。依托区域和资源优势,在县城郊区开发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207国道沿线建成3万亩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在涔北丘岗地区建成10万亩优质柑橘、20万亩优质棉花、30万羽土鸡及土鸡蛋生产基地,在道河、金罗等乡镇建成5万亩油茶生产基地,在太青山建成万亩有机茶生产基地。
突出加工转化。依托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生产经营体系,增强市场风险抗御能力。发展合作组织,重点扶持与发展葡萄、生猪、獭兔、蜂业、蛋鸡、水产等10家专业合作组织。搞活产品流通,形成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分层集中外售的新型营销网络体系,减免农产品运销环节收费,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篇5
一、主要工作
(一)重点做好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1、认真做好林业重点工程补植补栽。开春以来,针对冰冻雨雪灾害造成的苗木损伤和死亡问题,组织双山、三角池林场和各乡镇生态中心,认真开展造林地的补植补栽工作,完成补植补栽2.1万亩,其中天保工程人工造林补植补栽0.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栽1.8万亩,不仅减轻了自然灾害损失,还顺利通过了省、市检查验收。
2、大力开展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利用春季有利墒情和植树造林黄金季节,大力开展各项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共完成各类造林1.05万亩,其中天保工程人工造林0.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0.4万亩,长防林工程封山育林0.35万亩,栽植侧柏等各类苗木180余万株,有力地加快了绿化造林步伐。
3、配合茶坊泉茗度假村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五彩经济林”工程。抽调专人常住富水茶坊村进行工程监理和技术指导,集中时间、人力和资金,投资3万余元,调运桃、樱桃、杏、李、葡萄、猕猴桃、石榴、木瓜、五味子、枣、柿子、侧柏等各类苗木11230株,一举完成了120亩五彩经济林建设任务,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4、全面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3?8”妇女节当日组织林业系统女干部50余人,在城区塔坡开展“巾帼示范林”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侧柏1000多株。利用“3?12”义务植树节,在党马店郭家村组织了由县直各个部门近4000余名领导干部参加的义务植树活动,当日植树100亩,栽植侧柏苗2.2万株。全面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活动,各乡镇累计完成义务植树100万株,四旁植树80万株,提高了全民义务植树的积极性,加快了造林绿化进程。
(二)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巩固森林管护成果。
1、狠抓森林资源管护。切实加强对农村护林员的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护林员的职能,加大巡山管护和宣传力度,刷写护林标语5000余条,及时掌握林区动态,主重对林业不法分子的监控,逐级落实森林管护各项工作和责任,使全县294.75万亩林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2、认真开展林区秩序专项治理活动。在春节期间和林木采伐期,大力开展“绿盾2号”行动和森林资源专项整治活动,抽调33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分派各乡镇认真开展林区秩序专项治理活动,重点打击种植袋料香菇、经营坑木、乱占林地等林业不法分子,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146起,其中刑事案件1起,林业治安案件2起,林业行政案件143起,行政拘留2人,行政处罚143人,收缴罚没款21.24万元,补征育林金15.72万元,没收木材249.2m3,有力地打击了滥砍滥伐、滥拉乱运、滥开乱采、乱占林地、乱加工非法种植食用菌等不法分子,有效地维持了林区秩序稳定。
(三)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1、加大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今年春季以来,林业局代政府先后起草下发了12次文件,全县共召开了森林防火专题工作会180场次,举办广播讲座60次,电视宣传100次,开办专栏200期,印发《森林防火令》5000余份,防火入户通知单65000张,刷写森林防火标语20000余条,组装防火宣传车3辆,巡回宣传45次,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有效预防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2、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县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条件差的问题,我县积极争取市上支持,为我县配备了价值40万元的防火工具,我局筹措资金20万元,修建完善了2座防火了望塔,在公墓旁边修建了长500米的防火墙,有效改善了我县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条件。
3、强化防火演练和带值班工作。元月份,我局组织两个国有林场的半专业扑火队开展了森林防火演练工作,提高了防火的实战能力。同时,增加了防火办和防火值班人员力量,严格实行24小时带值班制度,并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各项工作的落实。由于措施有力,在今年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关键节日和防火期内没有发生一起火灾,有效保护了我县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全面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保证森林资源健康。
为有效预防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蔓延,按照“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方针,我局认真研究预防措施,以政府和林业局文件先后印发了通知,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做了全面安排和具体部署,认真做好疫情的监测、普查和防治工作,要求各乡镇抽调专人,成立机构,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工作,我局抽调技术干部分派到乡镇进行业务指导,截止目前,全县没有发生大的疫情和虫害,有害生物防治率、监测准确率、苗木检疫率明显提高,成灾率明显下降,森林有害生物的发病率和成灾率都控制在标准以内,有力地维护了森林资源健康。
(五)积极发展林业产业,保证林业经济持续增长。
1、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基地。利用春季植树造林时机,结合林业重点工程,新建林业产业基地0.7万亩,其中板栗基地0.4万亩,核桃基地0.3万亩;嫁接改造林果基地1.2万亩,其中嫁接改造板栗0.8万亩,核桃高接换优0.4万亩。
2、全面开展经济林科管工作。入春以来,按照林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的任务和要求,组织各乡镇全面开展以板栗、核桃、油桐、茶叶等经济林树种为主的修剪、防虫、施肥、扩穴、除草、抚育等各项科管措施,完成经济林科管10万亩,为确保全年经济林产量、增加林业产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3、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现场进行果树修剪、嫁接、防虫和茶叶栽培等技术培训讲座,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群众1300人次,修剪嫁接果树5500株,病虫防治760亩,有力地加快了林业技术推广普及步伐,为加快林业经济发展奠定了技术保障。
(六)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步伐。
根据我县2008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县上下达我局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1911万元,我局结合县上重点项目和林业重点工程,认真组织实施林业项目,上半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0万元,占计划任务的61.7%,其中天保工程项目完成330万元,10万亩茶园项目完成450万元,茶叶清洁化加工项目完成300万元,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0万元。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配合县上重点项目建设,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林业项目规划》、《城关镇张家岗村三化一片林建设项目作业设计方案》和小河流域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的外业勘查规划设计任务,为实现*经济突破发展打下了基础。
(七)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程。
按照市县要求,林业局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抽调17名技术骨干和领导干部,组成7个工作组,于4月初分赴梁家湾正式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政策、程序、内容、方法、结果”五公开的要求,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开展外业勘界、内业整理、合同签订、审查审核和确权发证等各项工作,现已全面完成了梁家湾镇7个行政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总结和探索出了适合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模式,基本建立了“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为下一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八)不断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尽力改善工作条件。针对林业基层站所无房办公,工作条件差的问题,我局在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筹措资金100余万元,建成了汪家店、湘河、富水3个木材检查站,新建房屋1000m2,同时,积极向省、市争取,为我县检查站配套了价值5万元的监控设备,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九)扎实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努力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市县有关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的具体安排和要求,我局积极行动,周密部署,迅速掀起了开展活动的,给各单位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时限要求,组织林业各单位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题讨论会,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认真总结宣传工作成效,深刻分析工作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编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活动的有效开展,取得了一定效果,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思路和措施,为实现全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十)认真开展干部职工学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林业队伍整体素质。
结合春季干部职工作风纪律教育整顿和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林业局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开展以学习《》、《党内处分条例》、十七大报告、县委县政府有关会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定了领导带班学习工作制度,坚持每周一集中学习,要求各单位集中时间,认真开展教育整顿活动,规定必学课目,写好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每人平均写心得体会4篇,写学习笔记1.5万字以上,并对照各自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使干部工作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工作素质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单位工作有了较大起色,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全面完成造林任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万亩,天保工程封山育林1万亩,飞播造林1万亩,同时对春季造林和以往年度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造林进行补植补栽,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全年3.5万亩造林任务。
(二)完成2万亩新建茶园任务。及早作出规划,落实地块,筹集茶种,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在11—12月份一举完成新建茶园任务,同时对以往年度茶园缺苗地块进行补播。
(三)完成太吉河、过风楼、党马、试马、清油河镇等5个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认真总结梁家湾镇林改试点工作成功经验,积极稳妥地不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时研究解决林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切实增加技术、人力和资金投入,推动林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全面落实294.75万亩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加强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拉滥运、乱征滥占、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安全。
(五)全面完成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全面开展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核查清理工作,10亩以下地块由乡镇生态中心负责复核,10亩以上由退耕办技术人员逐块复核,认真执行“谁复核,谁签字,谁负责”制度,及时纠正以往年度退耕还林兑现过程存在的问题,全面完成2007年度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
(六)完成高速路通车应对工作。完成9个重点新农村建设和村级活动场所绿化任务,完成金丝峡小河流域规划、造林任务,完成高速路沿线村庄绿化美化工作。
篇6
两市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扶贫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十八届X中全会后,中省又相继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逐级立下了“军令状”。目前,我市仍有XX.X万贫困人口,对照“三年稳定精准脱贫、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为学习和借鉴外地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和先进经验,近日,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市发展研究中心和市扶贫办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xx、xx两市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精准扶贫的做法和经验
xx市总人口20xx.5万,20xx年市上将扶贫开发标准线提高到4XX元,按照这一标准,目前全市共有贫困人口XX.X万;按照标准共有贫困人口XX.X万;按照国家标准共有贫困人口0.xx6万。“十X五”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市上的高标准进行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齐抓共管精准扶贫。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督查扶贫工作。只要是扶贫项目、扶贫工作,扶贫干部都要驻村、蹲点进行落实,针对部分蒙古族牧民的性格特点,总结出了“先疏通感情、后开展工作”的经验。有关精准扶贫政策要领、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宣传报道,重点突出,及时到位。全市上下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干部抓在手上”的扶贫格局,营造出“统筹各方力量、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扶贫氛围。
(二)“十个全覆盖”夯实基础。20**年初,提出计划利用xx年时间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路水电讯房、保教文卫商)。xx市将“十个全覆盖”作为农村工作的“一号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贫困人口铺开了脱贫路子。20**年投资XX.X亿元,完成XXX个村“十个全覆盖”任务,其中覆盖贫困村xx4户,涉及贫困户10xx9户。
(三)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在贫困对象较为集中的沙区重点发展肉羊、肉牛、生猪和细毛羊产业,丘陵沟壑区重点发展林沙和食用菌产业,干旱硬梁区重点发展家禽和绒山羊产业;整体移民区支持创业、就业。通过产业覆盖、龙头带动、创业扶持,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提升贫困人群的“造血”水平,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截止目前,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9家。20**年,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85家,实现销售收入4xx1亿元,带动农牧民14.6xx万户,农牧民人均通过产业化渠道获得纯收入8XX元,占总收入的XX%。比如,东胜区罕台镇田园社区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移民区,政府支持该社区成立了创业园,不仅给居民增加收入创造了平台,而且解决了xx000多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四)金融扶贫成效显著。“十X五”以来,全市共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XXX个,投入资金2XXX万元,收到了很好的扶贫效果。比如,伊旗红庆河镇纳林希里村常住人口xxXXX户XXX人,下设一个村集体经济种养殖合作社,但全村仍有贫困人口XXX户XXX人。20**年旗扶贫办以互助资金、产业化项目为突破,投入XX.X万元,将XXX户贫困户全部入股合作社,以年终分红形式为贫困人口提供稳定收入,帮其脱贫致富。年底合作社盈利,每股分红xxXX元,XXX户贫困户的生活困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互助资金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市上从20**年开始组织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计划在20**年至20**年四年内撬动银行贷款xx亿元以上,切实解决农村生产经营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企业运作增添力量。依托资源、文化、区位、基础设施等优势,引导村集体走“支部+企业+合作社”“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捆绑抱团发展的路子,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经营企业,企业盈利、合作社增收、村民致富、贫困户脱贫“一举多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比如,伊旗尔扈特村XXX户村民,以集体入股的形式于20xx年成立了农牧业合作社,合作社集种植、养殖、餐饮、住宿、娱乐项目为一体,挂牌成立后市场化运作,今年合作社与成吉思汗陵旅游公司合作,将娱乐项目发展壮大,仅此一项就新增就业岗位XXX个,有效带动周边贫困户xx户xxxx人脱贫。
(六)生态建设促进增收。结合生态建设,扶贫开发工作由单纯的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向以生态建设作为扶贫治本转变。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理念,把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农牧民通过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参与利益分配,促进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收入的“双增长”,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20**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XXX亿元,
农牧民来自林沙产业的人均纯收入达2XX元。
二、xx市精准扶贫的做法和经验
xx市总人口XX.X万,其中贫困村XXX个,贫困人口XX.X万,贫困发生率xx.2%。近年来,xx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要求,调整工作思路,坚持分类施策,实施六大工程,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一)移民搬迁“挪穷窝”。将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和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相结合,把不少于XX%以上的群众向市区、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集中安置,不超过xx0%的群众统一规划就近就地集中安置。20xx年,xx计划搬迁5万户XX.X万人,截止xx月底安置房主体开工率达到XX%,已建成安置住房xx9754套,房屋主体完工率达到XX%。
(二)发展产业“增收入”。千方百计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初步探索出了产业扶贫“十大路径”。一是专项基金扶贫。设立了“扶持农村贫困人口专项基金”,每年筹集资金XX.X亿元,按照“有劳动能力扶持发展产业、无劳动能力解决实际困难”的原则,为在册贫困户每人每年补助1XX元,连续扶持到20**年。二是“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扶贫。合作社或企业依托自身优势,结对帮扶贫困户,为其免费提供技术、农资、销售等一条龙服务,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全市推广延长县二海家禽散养合作社运营模式,目前已发展合作社xx4xx家,覆盖贫困户XX.X万户xx.1万人。三是金融扶贫。全市9个县建立了xx00-XXX万元的贫困户产业发展小额贷款风险担保基金,协调金融部门按1:10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为贫困户每户发放xx-5万元免担保、免抵押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政府财政连续贴息三年。四是劳务输出扶贫。成立劳务公司,整合零散独户剩余劳动力,收集用人信息,实现劳动力供需规模化有效对接,帮助贫困户就近就业增加收入。五是文化生态旅游扶贫。依托自然人文景观,积极发展生态绿色旅游业,通过旅游产品和三产服务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六是支部引领能人带动扶贫。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组织创造力和凝聚力,同时发挥致富能人脑子活、路子广、基础厚的优势,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七是互助资金扶贫。实行镇村两级管理、“5户联保+产业大户担保”互助资金管理运行模式,扩大会员规模,提高会员股金,放大借款额度,一次性借款金额可提高到2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会员发展产业资金短缺的难题。八是林业生态扶贫。推广吴起县的做法,以林木种苗培育、造林绿化、发展特色产业和森林管理管护为主,大力发展家庭林场,增加贫困户收入,全市xxxxXXX名贫困人口受益。九是果园、承包地托管扶贫。村干部、大户能人对贫困户无能力管理的果园、承包地等进行托管,解决贫困户因主观原因导致土地荒芜、粗放经营的问题。十是文化产业扶贫。安塞县充分发挥文化大县优势,对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贫困户子女开展腰鼓、民歌、剪纸、农民画和曲艺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同时,结合脱贫的先进实际和经验,组织编排曲艺节目在乡村巡回演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三)能力扶贫“断穷根”。一是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扶贫培训体系。市上培训包扶干部,县上负责贫困“两后生”培训,乡镇培训农村青壮年,村上负责留守妇女和老人培训。二是突出“志、智、技、德”四大培训内容,在全面提升贫困户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树立敬老、助人、互助的社会新风尚。三是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普通高中学生,每人每年资助2XX元,中高职在校生一次性资助xxXX元,大学本科生每人分四年资助XX.X万元。
(四)整村推进“换穷貌”。围绕产业开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居环境整治三个工作重点,坚持行业扶贫与专项扶贫相结合,行业部门负责水电路等“到村”问题,专项扶贫解决“到组到户”的问题,全面推进新确定的XXX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
(五)救助扶贫“总兜底”。对xx.XXX万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救助兜底全覆盖;对因突发性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户给予临时救助;对患慢性病导致生活困难的贫困户给予医疗费用补助;对五保、鳏寡孤独、老龄等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采取低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和发放残疾人生活补助等方式;按照省定脱贫标准补足差额,实行政府进准兜底保障;公益性岗位优先满足贫困户人口就业,企业每吸纳一个贫困户人口就业,财政补助1XX元;从今年起,通过三年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省定扶贫线标准,逐步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
(六)包村联户“传帮带”。选派1XXX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和党建后进村“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包村,xx7XXX名市县区党政企事业单位干部进村开展联户扶贫工作,实现了全市XXX个贫困村,村村有驻村工作队,XX.X万户贫困人口户户有包扶责任人。
三、对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xx、xx两市已经形成精准扶贫是当前最重要工作之一的共识。当前,我市扶贫也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必须以更加有力的组织领导,采取超常规思路和办法来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一是建议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二是建议市上召开一次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对十二个县区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现场参观、点评,寻找不足,传导压力。三是建议组织各县区扶贫办主任、分管副县长到周边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明显的市区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创新方法,推动工作。
(二)
研究扶贫“金点子”。越是任务艰巨,越要科学施策。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叠加,以往“一招管用”的办法已难奏效,需要吃特惠政策的“偏饭”,靠超常规手段才能解决问题。上项目、建基地、扶龙头,不能只算经济账,要将脱贫效果综合考虑,防止出现“项目实施了、机械化引进来了,但农民被挤出去了”“龙头强了、老板富了,但贫困群众依然贫困”等现象。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要尽可能向贫困区域、贫困人口倾斜,打好政策“侧边球”,多措并举“拔穷根”。比如,通过龙头、大户带动产业扶贫,可以探索资产收益模式,将项目资金折股,倾斜给贫困户;也可以建立紧密利益连结机制,严格项目跟踪,考核效益到户,让大户真正带上贫困户;还可以通过产权改革,让贫困户土地入股,分享农业增值收益等等。
(三)实践“十个全覆盖”工程。基础差、底子薄,是贫困最明显的特征,也是致贫的客观原因。借鉴xx经验,围绕建设“活力小镇、美丽乡村”目标,在有条件的县区推广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整合项目、捆绑资金,优先解决路、水、电、通讯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产打好基础,促进脱贫致富。
(四)提高产业扶贫质量。精准扶贫如何更见效,产业扶贫是核心。坚持短平快增收与长效增收产业发展相结合,转变贫困户农业发展和生产经营方式,根据丘陵沟壑区、风沙草滩区、沿黄区域的地理特点,科学化、有重点地扶持贫困户发展山地苹果、小杂粮、马铃薯、红枣、棚栽等产业和鸡、羊、兔等畜禽养殖业;依托自然生态人文景观,扶持发展生态绿色旅游产业;做强区域特色农产品,提高进入和占领市场的实力,带动农户增收。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引导组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合作体,发展规模经营。
(五)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手段,通过与金融机构联手合作,进一步做大扶贫开发资金总量。借鉴xx经验,在当前互助资金、贴息贷款的基础上,探索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支持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农村专业合作社、自主创业贫困人口,以及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实体发展;借鉴xx经验,鼓励各县区设立贫困户发展产业贷款担保基金,协调金融部门按1:10比例放大贷款规模,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六)放大生态建设效益。将“xx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建设产业最大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让贫困人口优先参与植树造林、城市绿化等生态建设活动,赚取劳务费,达到贫困户增收和生态绿化的“双赢”效果。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适度规模、先行试点、逐步发展的建设原则,启动家庭林场建设试点工作,大力发展林业经济,促进贫困人口脱贫。
(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建立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社会帮扶力量与扶贫对象直接沟通衔接的桥梁和纽带,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精准扶贫。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业、吸纳就业、开发资源等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对于效益较好但又缺乏人才的企业,引导其通过资助学业、提前就业协定等方式结对帮扶。设立社会扶贫资金专户,组织公募扶贫资金,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解困。
(八)发挥支部引领能人带动作用。火车跑得快,全看车头带。村子里有个有本事人,能把全村带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村级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有效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措施,推动集体、农户生产发展。发挥致富能人脑子活、路子广、基础厚的优势,带动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增加收入。
(九)构建“大扶贫”格局。扶贫开发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坚持“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事”原则,在用足、用好各级政策和资金的基础上,有效整合政府行政资源以外和重要帮困力量,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形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挖掘各方潜力,精准推进“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确保精准脱贫、稳定脱贫。加强舆论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省和我市的扶贫政策、目标、举措等内容,按时间进度及时表彰先进,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十)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脱贫致富,充分调动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积极性是根本之计。通过感情交流、教育引导、扶贫成效启迪、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激发贫困群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由“要我富”转变为“我要富”,靠自身潜力和勤劳双手谋生发展,在寻找脱贫致富方法中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探索和建立“开发式、造血式”扶贫长效机制。
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bs”为你整理了这篇“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近年来,金溪以全国“两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契机,以探索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中的难题为导向,健全了征信证明、产权登记、价值评估三大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工作举措,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实践,探索出“1+2+N”(1个平台,2项保障,多种形式)的工作方法,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总结和解决金溪县农村新“两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推进我市 “两权”抵押贷款走深走实,探索生态产品实现的具体路径,我们深入金溪陆坊乡、黄通乡进行细致的了解,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金溪县“两权”抵押贷款工作总体情况
金溪县地处江西东部、抚河中游,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金溪县下辖8镇、5乡、1个国营华侨农场、1个省级工业园区,面积1358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30.67万,农业人口为23.1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9.5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1.1%。
1.农(林)业产业化基本情况。农业:金溪县现有农田面积44.5万亩,已流转面积25万余亩,占比56.18%。农业龙头企业34家(其中种植基地型10家),经营面积3.4万亩;合作社571家,其中种养合作社336家,经营面积7.68万亩;种粮大户1200户(50亩以上),经营面积9.8万亩。林业:金溪县现有林地面积118.2万亩,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江西天香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江西思派思香料化工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6家。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及抵押贷款情况。按照全省统一部署,2014年5月,金溪县启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至2017年底,全县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面积443251亩,占当年农田确权任务的99.5%;完成确权的村小组1373个,占有农田确权任务村小组的99.7%;完成农户48462户,占总任务的99.7%。2015年金溪县入选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简称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发放农地抵押贷款1205笔,贷款余额为40360万元(其中2019年农地抵押贷款累计发放465笔,贷款金额为17695万元),占全省24%,位居全省第一,也是全市唯一开展了农地抵押贷款业务的县(区)。根据人民银行金溪县支行关于农地抵押贷款资金统计,截至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金额2720万元,占比6.74%;农业合作社贷款金额960万元,占比2.38%;家庭农场贷款金额13010万元,占比32.23%;专业大户贷款金额9737万元,占比24.13%;农(散)户贷款金额为13933万元,占比34.52%。
3.林地经营权确权及抵押贷款情况。金溪县现有118.2万亩林地中,集体林面积116.8万亩,占比98.9%,国有林面积1.22万亩,占比1.1%。目前,金溪县已发林权证41616本,林地确权面积113.21万亩,占全县林业总面积的95.78%。发放的林权证中,国有50本,占比0.12%;集体1836本,占比4.41%;个人39730本,占比95.47%。2018-2019年,金溪县共办理林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简称林权抵押贷款)8笔,贷款金额746万元。我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重点地区是资溪县和黎川县,且资溪县是全省唯一试点县。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279笔,抵押面积44.5万亩,贷款余额7.4亿元。
二、金溪县“两权”抵押贷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金溪县“两权”抵押贷款工作在全市率先进行探索,但是贷款规模和覆盖面依然不大,全县“两权”抵押贷款规模仅占涉农贷款的4%左右。从全市来看,2019年全市“两权”贷款余额为11.5亿元,仅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0.58%,全市林权抵押贷款更是处在低位萎缩状态。通过此次在金溪县实地考察调研,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林)地确权工作不扎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农村一直对农地有“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传统习惯,再加上近年来全国推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村地容地貌的改变,导致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面积与农户实际拥有的面积不一致。同时我市农村承包地虽已完成了确权颁证国家验收工作,确权颁证率达90%以上,但还有部分乡(镇)及村委会出于对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的管理监督及权益保护、协解土地确权纠纷等因素考虑,将部分权证暂留至乡(镇)政府或村委会,未直接发放至农户手中(全市目前证书到户数48余万户,完成率70.56%)。林权方面,全省林权确权颁证工作从2005开始到2007年基本结束,截止目前,全市林地确权面积为1879.48万亩,占总林地面积的95.7%。由于当时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在办理林权登记时,有相当多的一批林权证登记缺少矢量图形数据,宗地图仅用草图示意,权籍调查及落宗不够准确,跨宗、重叠、飞地较多,有效数据利用率不高。金溪县确权颁证的41616本林权证中,因错证等原因收回证本数为6000本,占比14.41%,已发放到林农本数为35616本。由于林改过程中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林权发证落宗是在54坐标系地形图上手工勾画的,与自然资源部门制定的权证落宗标准不一致,所以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进展缓慢。目前,全市共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2585件,涉及面积16万亩,占比仅为0.84%。
2.农(林)户“两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一是贷款手续繁琐。虽然金溪县实行了“两权”贷款绿色通道,但实际上在办理抵押贷款业务时,农(林)户要先后到村小组、乡(镇)政府、县行业主管部门开证明,再到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登记,然后提供给金融机构。在办理“惠农信贷通”业务时,首先由县行业主管单位推荐,然后县财政、金融、贷款银行等单位共同审核,贷款资金需求在100万以上的还需要县惠农信贷通领导小组审批通过才可发放,批准放款时间长。据了解,目前,林农用林权证抵押贷款时,更多的是需要两个公职人员用信用担保或财产担保。二是农(林)业生产前期投入大回报期长。金溪县现有毛竹12万余亩,目前种植毛竹的效益是每亩500元左右,扣除种苗、人工费用、运输费用等成本,每亩最多挣300元左右。大部分林户为此已不再从事林业种植,而是选择到外地打工挣钱。而留下的散户,因种植规模偏小而无需融资,或通过向农资店进行赊账或通过农商行的个人信用贷款等渠道就可以满足。
3.农(林)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截至2019年底,金溪县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规模化经营主体流转土地面积为20.88万亩,仅占全县农田面积的46.9%。全市农田面积435.89万亩、流转面积204万亩,占比46.8%;林权抵押面积54.5万亩,仅占全市林地面积1966万亩的2.77%。目前,全市50亩以上种粮大户共9422户,种田面积、种粮面积分别为127.7万亩、185.3万亩,分别仅占全市基本农田的30.4%、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的29.9%。同时,粮食初级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精细加工少、产业链没有全面建立。再如我市有麻姑集团(粮油加工类)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但年加工能力也只有10万吨,全市163家大米生产企业分布在全市各乡(镇)进行加工,年处理稻谷能力为416.45万吨,2019年处理原粮103.23万吨,仅占年产能的 24.8%,大部分企业处于半开工状态,另有18家大米加工企业长期处于停产歇业状态。
4.“两权”价值核算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由于区域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及资源状况的不同,使得农(林)地使用权、农(林)资产价值也有差别,并受市场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目前,全市缺少被金融机构认可的评估机构和专业的评估人才,无法对农(林)资产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往往以金融机构内部的评估部门参与为主,行业主管部门或当地熟悉农(林)经营状况的人士参与度不高。据了解,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以双方签定的土地租赁价格作为授信依据,很少将地面附作物收益纳入评估价值,造成抵押物价值评估偏低,影响贷款综合授信。如陆坊乡江西城彩园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5000亩土地建成300亩苗木大棚和4700亩“景观花海”,县农商银行仅以公司付给农户的租金作为抵押物评估的标准,发放抵押贷款500万元;黄通乡河湾村林地大户通过林权流转面积8000亩,以林权证抵押贷款,县农商银行无法对其中经济林的“潜在价值”进行专业评估,贷款金额也仅为400万元。
5.“两权”交易体系不够健全。一是交易数据没有互通共享。全市虽然建立了市、县(区)、乡(镇)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但市与县(区)之间、县(区)与县(区)之间、县(区)与乡(镇)之间的“两权”基础数据没有互联互通,造成“两权”评估、转让、交易、风险处置等方面的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二是交易体制机制还未全健全。由于“两权”流转抵押登记是新鲜事务,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还未出台的交易办法或规则,办事流程也未规范,很多农(林)户还是以口头协议或双方签定流转合同等方式来约定,很少到交易中心进行登记。如金溪县公共资源(生态产品产权)交易中心投入运行后,办理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仅占总流转面积的8%左右。
6.风险缓解机制尚未建立。目前,金溪县主要是农商行和邮储银行在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金融机构服务“两权”抵押贷款还未形成合力。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风险金补偿不到位。一方面,“两权”贷款抵押物的管理完全在借款人的使用管护之中,抵押物的少量减少,一时难以发现,无形中增加了贷款的后期管理难度;另一方面,农业及林业经营过程中面临诸多自然灾害的影响,即使办理了保险,但由于农业、林木保险具有高保费、高保额、高成本等特点,农(林)户极少购买商业性农业保险,仅以国家政策性保险为支撑。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会大幅降低经营主体贷款偿还能力,极易造成债权悬空,出现代偿风险。而风险补偿的不到位进一步制约了金融机构参与“两权”抵押贷款工作的积极性,如金溪县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余额超过4亿元,但仅建立了600万元风险补偿金,按1:8的补偿比例也只能撬动4800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二是农(林)资产处置困难。一方面是政策因素。如林权处置需办理砍伐指标、拍卖、变卖、诉讼等一些手续,一旦抵押林权办理不到砍伐证,抵押变现就存在一定的风险,抵押权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社会稳定因素。农(林)地的属地性质导致社会资本担心抵押物原主人出面扰乱居多,不敢轻易接手处置农(林)地。同时,国家也一直重视对“三农”的保护,为了社会稳定造成法院贷款诉讼执行的难度加大,抵押物处置成本相对较高。以上原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不良贷款占比较高。如资溪县农商银行目前林权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800余万元,不良贷款率达19.3%。三是相关的激励奖惩考核机制尚未建立健全。“两权”抵押贷款虽然在稳步推进,但从顶层设计上看,国家、省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如在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建立容错纠错制度等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制约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三、下步工作建议
深入开展“两权”抵押贷款工作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的重要内容,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要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着力解决“两权”抵押贷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两权”抵押贷款试点顺利推进。
1.加快建立健全“两权”确权数据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中基础的一环,是加快经营权流转,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银行贷款顾虑的前提。一是建议由市农业农村、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对全市“两权”确权颁证进行全面的梳理。对没有办证的要补办,对有争议纠纷的农(林)地,要通过航拍绘图、实地勘测等手段,明确界址、面积等基础数据,确保权属清晰。二是在现有“两权”数据库的基础上,健全数据库,建立IC卡,完善产权资料信息化管理,做到“田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2.提高农(林)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推动农(林)业的产业化发展,既可以引导农户直接和间接参与产业化工作进行增收,又可以有效激发经营主体的资金贷款需求,扩大“两权”抵押贷款的规模和影响力。一是大力培育经营主体。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两特一游”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重点发展出口蔬菜、中药材、水果、有机稻米等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重点发展畜牧业、特种水产业等产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快提高“一县一业”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以及农(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加速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进程。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农(林)业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或优势企业,充分利用全市的农(林)业资源,发展延伸农(林)业全产业链条,降低农(林)业资源的采集、运输和加工成本。利用招商企业的雄厚资金、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稳步提升农(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在相关产业链的所处地位,提升农(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
3.建立“两权”价值评估体系。一是建议由市农业农村、林业、自然资源部门牵头组建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库,并制定“两权”价值评估制度、评估标准。同时,加强监管,对评估机构库中的评估机构进行抽查,一旦发现高估或低估等恶意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二是建立贷款方、评估方、权属方三方共认的机制。对评估的“两权”价值要相互认可,降低评估成本与难度,调动经营主体的贷款积极性。三是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对“两权”抵押物的价值进行科学客观评估,避免“两权”资产价值评估严重偏低。
4.完善“两权”交易体系。一是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平台,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接入“赣服通”,建立全市“两权”流转数据信息共享云平台和交易市场。二是规范交易平台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交易规则,形成确权颁证、价值评估、交易出让、信息公示、抵押登记、处置流转“一体式”服务,引导各方通过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拍卖、定价、协议、转让等各种处置。三是建议规范交易行为,今后全市所有的国有集体“两权”资产交易,必须要进入交易中心。
5.建立“两权”贷款风险防控体系。一是建议由市有关部门加快建立信用+“两权”抵押贷款和金融机构对接机制,建立面向金融机构和广大农户的信用评级信贷体系。为贷款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并嵌入银行“两权”抵押金融产品的风控体系中,为全面推行“两权”抵押贷款奠定坚实信用基础。二是建立风险补偿专项基金。建议由市、县(区)财政部门出资建立风险基金,原则上市财政风险补偿专项基金不少于1亿元,各县(区)财政风险补偿专项基金不少于2000万元。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制定贷款风险缓释工作方案,共同分担风险。三是加大农业商业性保险的力度。建议保险机构探索特色产业“政策性+商业性”保险途径,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提升生态产品应对灾害风险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四是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加大“两权”信贷抵押担保创新力度,扎实发展市县担保公司,积极引入省级担保公司,优先为“两权”抵押贷款创新产品提供担保,分担银行信贷资金风险。五是探索建立生态资产收储托管中心,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处置解决“两权”抵押贷款中抵押物处置难的问题。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方面。要想办出特色、打造品牌专业,离不开专业建设的支撑。而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则是专业的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则师资的合理规划、实验环境的配置、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等等专业课程的建设项目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建设项目间的权重比也就有了衡量和设置的标准。现就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何实践学校“五位一体”办学宗旨的实务进行剖析和讨论。
一、明确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集中体现在致力于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计划――课程结构的特征之中。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既要和行业、企业积极合作,出于前瞻性的考虑,又要从自身条件出发不能盲从。其关键问题在于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通过定期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区域内企业调研、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毕业生调查反馈等多种手段。切实做好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工作,为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正确指导作用。
具体的讨论和分析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1. 注重企业实际需求的调研,准确定位培养方案。要充分调研本地企业,明确其人才需求规格、数量,才能更好的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适用性。目前,企业在选择导致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最主要因素的顺序如下图依次为:
① 社会适应能力较差(65.2%);② 就业心态和就业预期不匹配(50.9%);③ 对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2.6%);④ 职业生涯规划不够(28.3%)。
注重差异性。目前,新型网络型人才需求走强,主要是在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三个方面。但各地的网络企业根据资质的不同在业务上有比较大的差异,网络增值服务企业的差别更大。这势必造成各企业择人标准的不同。
2.保持对行业信息的敏感度。结合供应商ISP建设项目和网络接入节点建设和发展规模等多方面数据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性把握。如今年中国电信已经决定投入800亿人民币进行C网建设。截至2008年7月,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已经突破2.53亿;宽带用户占到网民总数的75.6%;电脑的拥有量城镇达到了每百户47台。必将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核心设备应用和宽带网络建设和维护方面人才产生强大需求。
3.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为手段的反馈环节。学生求职的成功与否、难易度是对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定位的最好检验。但这个过程不光有知识和技术准备,也有职业素质和心理上的准备。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较典型的如瑞士的戈德斯密德的五要素说: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专业定位是否准确;专业的技能训练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否能给为学生足够的自信;专业核心能力是否和岗位核心能力相匹配等问题需要毕业生跟踪调查为手段的反馈环节。
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使毕业生具有“平台技能扎实、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职业素质高”的特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虽然从毕业生就业瓶颈因素排名上,对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占(32.6%),只列第三。但减少这个32.6%是最能体现专业建设中的专业(professional)特色的点。也是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1. 采用行业企业标准,必须尊重企业认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必须尊重企业认同,以行业企业标准为参照。网络设备供应厂商认证在业界认可度高。如网络专业对思科、华为等高端认证证书建设、课证整合、网络学院建设等对于目前的“双证制”和“多证制”的教学模式添加了核心内涵。对于单机和宽带网络维护可以从行业龙头企业联想的Lcse工程师认证为标准做好课证融合工作。
2. 课程体系建设模块化。模块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理顺课程链路和衔接关系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根据岗位需求分析和企业调研,对专业核心能力进行课程分解,突出专业主干课。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学生立足社会,从事一种职业的主要支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必须突出专业主干课程,相对传统专科教育,非但不能缩减,而是要适当加强。同时对于专业的平台课程的建设也可以大致模块化成:web基础模块(包含硬件、软件两方面)、计算机语言模块、数据库应用模块。
3. 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课程建设。要把企业用人需求转化为高职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体现出来。不但在课程的决策阶段建立相应的企业参与机制,而且在课程的建设中也离不开企业。在建立相关企业或用人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专业管理委员会,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加入课程建设中来,把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企业生产过程、员工工作过程相结合,才能做好课程的建设,更好的把握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 推广项目化教学、明确教学子任务要求。项目化教学不但课程本身的职业性、应用性体现出来,老师对于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更容把握,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更加清晰。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总目标是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大量动手能力强的网络组建建设及管理人员。每门专业课的子目标都要从属于总目标。企业项目的引进和教学化对于学生的技能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岗位环境和职业熏陶,课程的培训目的更加明确,学生更易掌握。例如,《组装与维护》课程中通过企业购机方案的编制的项目学习,可以使学生从单纯的微机硬件组成及硬件性能参数掌握,转化为对于价格、性能、品牌为主导因素下的微机硬件性能参数的应用,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课程由若干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岗位任务或相对独立的产品,子任务的要求明确,编排方式有递进式、并列式、流程式三种。
项目化课程减少了课程开发中的重复性建设。IT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课程内容、教材选用与编写、实验环境设计与实施等各个环节都会处于动态之中。由于课程中的项目和岗位工作过程大致相当,可以相对稳定。工作职责(过程)不变,项目不变,变的是设备、实现技术、开发工具等等。
三、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组织实施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既有较深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将抽象的理论课程具体化仅仅包装若干项目是不够的。
1. 注重实践、实训,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共同培养。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教学过程中比之普通高校学生更需要感性的体验和实践操作。对于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中的课程,有条件的要开设项目实训、课程设计,特别是主干课程,并做好实训项目职业特色要求。课程的教学在实践教学场地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满足实践:理论1的学时分配。可以安排适当的课时参观学校的网络系统:从网卡、网线、到路由器、交换机等;从配线架、机架到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等,并鼓励学生在假期主动联系各电脑公司、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参观实习,以调研报告和实习报告做为成绩验收凭信。
2. 设立企业兼职教师库,规范化管理。设立企业兼职教师库,整合各专业资源,是充分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在实训课程指导上的工程经验优势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大多数和当场企业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也聘请过不少企业兼职教师。但是企业兼职教师的时间安排不确定性较强,各专业在兼职教师的聘请和任用上随意性也较强。设立企业兼职教师库,方便宏观角度的调试与整合学院各专业的资源,更易做到规范化管理。
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网络专业的课程要求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而且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实践技能。所以在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的穿插、引用、引申理论知识。综合使用讲授、任务引导、分组讨论、演示、问答启发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有条件的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要让学生领悟到网络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利于他们以后在组建网络或排除故障时能够全面考虑,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
4. 建立e-learning、e-doing学习环境。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预习、重温课堂和师生互动交流的新方式。E-Doing是E-Learning的深化,对于网络专业来说,相当于把实训室搬回寝室、搬回家。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网上虚拟实验。打造一个全天候的实验环境,学生的网上学习不仅仅只是浏览,而是一个包含咨询、决策、计划、执行、评估、补偿纠错的完整工作过程。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在建设我院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将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这种体系主要特色在于:首先是核心技能的定位与职业能力挂钩,从而明确了技能培养的目标,然后,采用了自顶向下的分析和论证,形成了模块化岗位能力课程支撑体系,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锻炼。
参考文献
[1]陶书中,黄君录,王佳利.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2]焦泽昌,李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3,(4).
篇9
【关键词】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新疆呼图壁县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76公里,距州府所在地昌吉市36公里,处于“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地带,全县总面积9721.6平方公里。由于其然条件优越,花卉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自古便有“花之春城、西域春城”的美称。2005年以来,呼图壁花卉苗木产业,在经济腾飞中发展,在结构调整中提升,在金融危机中转型。而今,绿化苗木引领潮流,农民增收贡献卓著,规模效益日益显现,成为了呼图壁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1.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业发展概况
呼图壁县苗木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已有30多年的历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呼图壁县的苗木花卉产业已经呈现出六大特点。
品种体系多:从整体结构上看,形成了以造林苗木、绿化景观苗木、经济林苗木为主的三大系列苗木产品,200多个品种。
繁育面积大:苗木花卉种植面积10.4万亩,其中苗木面积9.9万亩,花卉面积0.5万亩。从区域分布看,县城东分布7.3万亩,县城西分布3.1万亩,集中分布在二十里店镇,形成了以国道、省道S201、铁路为中轴,从东到西贯穿二十里店镇、园户村镇长约50公里、平均宽约3公里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
规模程度高:从苗木花卉产业组织化程度看,全县共有国有苗圃1家,注册苗木花卉企业48家,个体经营户92家,苗木经营大户160户,辐射带动6000户,涉及6个乡镇38个行政村,苗木生产从业人员2余万人。
特色经营明显。特色化的经营的格局逐步形成,如惠民合作社的耐盐碱、耐瘠薄、耐旱的高抗逆苗木,美化合作社绿化景观苗木,旭峰合作社的针叶苗木,天府合作社的大规格苗木,世纪苗王合作社的生态绿化苗木,新疆水木清华苗木有限责任公司的景观造型苗木,五洋集团万亩科技示范苗木基地等特色。
销售范围广:全县苗木商业化生产已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依托已经形成的在新疆有影响力的二十里店镇苗木交易市场,每年生产的种苗除销往南北疆外,还远销甘肃、内蒙、宁夏、山西、陕西、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等12个省区,成为西北最大的苗木花卉集散基地,获得用苗客户一致好评。整体的苗木质量在新疆林业厅苗木质量年度查评中,连续3年名列前茅。
增收效益好:呼图壁县苗木花卉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目前,呼图壁县苗木花卉的亩均产值已达2万元,最高达3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占农民总收入的26.1%。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农民就业近4万余人。
目前,呼图壁县已发展国有和个体种苗生产苗圃(基地)140多处(家),总育苗10.4万亩,苗木花卉品种200多个;苗木花卉生产、销售公司16家,苗木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辐射带动6000户,近2万人从事林木种苗花卉生产;年产成苗5亿株,产值18亿元,产品已销往全疆48个县市及辽宁、河南、河北、青海、山东、吉林等12个省,现已成为新疆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苗木生产集散基地。
2.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业发展历程
呼图壁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已有近四十年历史。1978年,党的以后,时任廿里店镇头工林场党支部书记李福斗从自己的家乡安徽带回小叶杨,北京杨穗条,集体育苗20余亩,并组织大家在自留地进行苗木种植,育苗技术得以逐步推广。随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头工林场育苗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苗木面积达到500多亩,这时期育苗树种以杨树、榆树、沙枣等常规苗木为主,主要是为“三北”防护林建设提供种苗。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呼图壁县育苗面积发展到3000亩。
2.1 起步阶段
呼图壁县国营苗圃成立于1974年,属以育苗为主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1991年由财政差额拨款转为自收自支。经营面积850亩,位于县城向东3公里处,可育苗面积695亩,国营苗圃种苗生产中起着引导、示范、辐射作用,有着引种试验研究的功能,起到苗木贮藏库的作用。
2.2 发展阶段
从1996年开始,呼图壁县林木种苗产业逐步调整树种结构,育苗户主动引进一些高档绿化树种苗木进行繁育,到2005年全县育苗面积发展到6000亩,其中绿化苗木面积达到50%以上,育苗品种从几个常规树种增加到30多个,大部分为绿化树种苗木。
2.3 崛起阶段
12005年以后,呼图壁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林木种苗繁育面积逐年增加,2006年达到0.86万亩,2007年达到2.3万亩,2008年达到4.1亩,2009年达到6.2万亩,2010年达到8.76万亩,2011年达到10.4万亩。比2005年增加了近16倍。育苗品种也由30多个增加到200多个,增加了6倍多,有效保障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对种苗的需求。
今年,呼图壁县新增林木种苗繁育面积1.64万亩,累计将达10.4万亩,苗木花卉品种达近200多个,苗木销售遍布新疆全境以及西北各省区,能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呼图壁县先后被新疆自治区、昌吉州列为苗木花卉生产重点县。
3.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产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产业整体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3.1 生产方式落后
机械化程度低,起苗机、耕作机、喷滴灌等设备应用少,苗圃作业主要依赖人力。设施化程度低,发达国家设施栽培面积达70%-80%,广州为29%,呼图壁县几乎没有机械作业,且以露天荫棚、塑料棚等为主,环境可控程度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3.2 科技技术应用不足
缺乏科技支撑,花卉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花卉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的特点,种苗的生产、繁殖、养护及新品种开发,都需要先进技术作为支撑,而呼图壁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花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难以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严重阻碍了呼图壁苗木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
3.3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方面,种植业比较发达,但配套资材、花卉零售、花艺制作、物流业落后;产品结构方面,苗多花少,适销对路、特色产品少,“大路货”多,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结构性过剩仍较突出。
3.4 相应的法规、制度建设滞后
目前新疆,甚至全国,关于花卉产业的专业法规制度几乎没有,只有极少数的几个等级标准。由于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一方面极易出现产业内无序竞争,另一方面,没有产权保护方面的法规,国外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很难引进,而本地新品种开发也会受到限制。
3.5 消费拉动力不足
花卉消费还未成为习惯。居家消费、节日消费、活动消费、礼品消费等市场仍有待开发和培育。花卉零售点分布偏少,购买不便利等因素也制约了花卉消费量的增长。花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3.6 社会配套服务功能弱
在专用物资配套供应、良种、种植技术、植保、运输、售后服务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社会化服务支持,加大了花卉业的各种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呼图壁县花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4.对策及措施
当前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产业呈现的特征,既有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更是产业自身发展周期的必然结果。今后花卉苗木业的发展重点应放在产业提升上面,制定相关政策,加大种子种苗业、设施栽培、标准化技术推广、市场拓展、社会化服务等政策扶持,推动呼图壁县花卉苗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1 加强政策扶持,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由科技局设立专项资金进行苗木新品种引种、选育等工作。此外由政府聘请园林专家定期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当地的苗木生产者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由政府牵线,建立高校、科研单位与苗木龙头企业、科技企业联合的苗木品种研发中心。
4.2 大力发展现代花卉
一是做大做强种子种苗,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设施栽培,提高花卉苗木生产的机械化、设施化和标准化水平;三是努力培育精品花卉,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四是不断拓展出口市场,培养具增长潜力的出口产品,加快国际市场开拓。
4.3 合理布局,规模发展
在呼图壁建设苗木培育、展示、交易、示范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最终把呼图壁建成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木繁育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以南北疆各地和西北各省区为主要市场,努力开拓华北、东北市场,同时积极向邻近周边国家发展,开辟广阔的国际市场。
4.4 构建完善的综合性市场服务体系
要加快建立起苗木市场信息网络,实现与国内主要的苗木生产、销售基地的交流。要逐步向技术服务、生产资料供给、现代物流等服务领域拓展,最终构建起完善的综合性市场服务体系。
4.5 提高组织化程度
加大对行业协会和花卉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强化行业的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功能。加强花卉协会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协会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能力。组织开展产业预警、标准制定、品牌创建等工作。
参考文献:
[1]高世刚,翟树军.呼图壁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现代经济信息.
[2]佘广美,吕晓雪,张志成,李婷.常州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江苏林业科技,2012,8,39(4).
篇10
我们的体会是不同层次的教育必须有不同水平的要求,而这个“水平”的体现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理论和实践两项。本科教育中理论这条水平线无疑是应该画得高一些。具体体现在课程上,就是理论教学一定要过硬,要上水平。明确了课程的宗旨,就有了方向,课程的特点也就显现出来了。
精心设计课程结构,构建周密的知识网络
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化工程专业规范》提出“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要设计适当的知识体系为载体来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要强化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使每一个知识平台构成一个适当的训练系统。”无疑,造纸原理与工程这门课程的知识平台要保证课程宗旨的实现,必须有一套保障体系,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结构。这个结构要围绕课程宗旨,形成纵向与横向交汇的知识网络,把课程所应涉及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经过学习,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碎片。只有这样,再加上实践环节的训练,才能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标。
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形成是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的琢磨来完善的。这里面包括对教材内容体系的深入理解,对兄弟院校课程的借鉴,对学生反馈意见的甄别,对本专业教学经历的反思,经过筛选沉淀、去粗取精,才能建立起一个比较合理、切合实际的课程构架。在课程结构设计上,我们以造纸工艺过程为拉动整个知识网络的纲,以打浆、调料、流送、成形、压榨、干燥、压光、卷取和完成整理等工序为若干条经线,再以保证产品和操作质量为纬线,穿插于条条经线之间,织成一张涵盖整个造纸工艺过程的网。在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要保证操作顺利,保证不影响产品质量,就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来指导生产。课程中体现出的就是原理、机理的讨论,并延伸到对生产实际问题的解释、剖析。例如,打浆部分,从打浆目的和纸张强度概念切入,引出打浆为什么能赋予纸张某些性能的问题。很自然地又会引出解释(即打浆机理)。再从曾有过的多种解释中比较出“氢键学说”的合理性。打浆机理清楚确定了,接着扩展到打浆方式等工艺理论。这样就很流畅地解决了打浆工艺的指导理论问题。我们在此基础上讨论有关打浆的工艺问题,就有了理论依据,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生产实践中的现象。再如干燥部分,首先明确纸张在纸机上干燥是一个传热、传质的过程,由此就可解释纸张在纸机上干燥的周期性和不等速性。每一个机理相当于网上的一个结点,把经纬线逐渐结系起来,网便逐渐牢固并扩大起来。课程学完,学生也就获得了一门完整的、系统的造纸原理与工程的知识。
我们认为课程结构合理的设计,是实现课程宗旨的有力保证。同时,课程结构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内容构成不同的结构传递给学生,收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结构合理的课程内容,再加上教师熟练、生动的讲述,就会如潺潺流水般注入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说课程结构的合理设计对一门课程的成功讲授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调动各个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功能
通过一门课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是课程设置的宗旨,但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实现这样的目的,仅靠课堂上的讲授是不能圆满完成的,必须与其他教学环节配合起来才能实现。特别是工科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把实践教学等实训性教学环节与理论性教学环节紧紧结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验证、探索、实训、调查等实践环节,使理论知识落到实处,得以具体化。造纸原理与工程是典型的工科专业课,自然需要多环节配合教学,以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教学时段里获取的知识量达到最大化,专业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