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专业艺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表演专业艺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表演专业艺术培训

篇1

与其它艺术类专业考试一样,服装模特表演也要经历艺术专业考试和文化课考试,而培训学校只负责艺术专业考试,在专业考试课程设置上也是综合了各高校的考试方式与考试特点而设定,主要有:服装模特表演、形体训练、舞蹈、化妆以及语言表达课程。而且在这些课程中,服装模特表演课程是最主要的,同时培训学校选择被培训的学生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大致和高校的考生要求是一样的。由于作为培训学校和高校的专业教育存在差别,下面就各开设课程进行简单介绍。服装模特表演作为培训课程的主要课程,主要包含了台步、造型和转体三个部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步态、定位造型以及基本转体,在音乐的配合下,要求学生在走台的过程中能够流畅自然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同时要有节奏感。看似简单的事情,殊不知越简单的事情越难做,因为首先要让同学树立自信,踏上节奏,要敢在众目睽睽下走台,展现自己的美丽;其次在定位造型的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所做的造型适不适合所穿的衣服;第三,转体美不美,转体讲究留头,留头的角度,以及留头的方式及速度,是否能够把握;最后是表情,在这个阶段,培训学校主要让学生练习两个表情,微笑与大笑,类似冷酷与冷傲的表情,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提及,但是不要求全部掌握,根据学生的悟性及表现力去把握。以上这是在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形体训练的开设,各培训学校不尽相同,有的以芭蕾舞形体为主,有的是以地垫力量动作为主,但是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训练学生的柔韧性,同时能够最快速度地塑形瘦身。对于舞蹈课的开设,是针对高考的才艺表演开设的,是一种应试的舞蹈。它不会像专业的舞蹈课程一样,学各个舞种的动作,然后自己进行动作组合编舞。大约学3至5个舞蹈,每个舞蹈在两分钟左右,都是成形的舞蹈,学生只要跟着学就可以。化妆课程的开始也是如此,因为学生在高考考试时需要化妆,本课程的开设主要是给学生讲解根据自己的脸型、眼型、嘴型化出适合自己的妆型,以淡妆为主。语言表达课程是根据高考专业考试的自我介绍而来的,主要讲解普通话的发言,以及如何做自我介绍,怎样在短短的一分多钟内,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信心。总之,这些课程的开设,在高校的教学模块被称为基础课,其实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接触到什么是美,让她们认识美,了解美,这样进入高校以后,进而能够更深层次的去挖掘美。

二、模特表演专业考前培训模式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装模特表演专业也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近几年,很多高校都在自己的服装专业下开设了服装表演方向,但不是单独开设。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毕业后真正能走上T台的实为少数,所以高校在进行方向选择的时候都依托了另外一个方向,比如服装设计与表演,依托服装设计方向,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既懂服装表演知识,又懂服装设计知识,在进行就业的时候就可以双向选择。此外,还有服装表演与营销、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等。也正是高校有这样的需求,社会培训机构的市场也就越来越开阔,在服装表演的培训上也越来越专业,但是目前笔者所了解到的培训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模特经纪公司下的短期模特培训,由于模特经纪公司以接商业演出为主,培训是附带的一项业务,但是它又有这样的实力进行培训,又由于它没有很多的时间去进行宣传与招生,这样它会在每年的艺术考试之前,集中培训两个月左右,大约在60课时左右,人数不是很多。他们在培训的时候注重的是把这60课时的内容充实完,老师尽力去教,学生尽力掌握,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不能面面俱到,在学完后,培训班对学生就没有任何责任。

在参加艺考和进行填报志愿时,模特培训机构不再进行指导。这是最早的一种培训模式。第二种是艺术学校下的模特培训机构。它依托艺术学校所招到的学生,然后艺术学校所招到的模特表演学生将由模特培训机构来进行教学,管理还是由艺术学校掌管。这种模特培训机构将为学生提供各种比赛机会,并且会在合适的机会,将模特在上大学之前推荐给国内外有名的模特推广机构,让其对模特进行包装推广。还有,这类模特培训机构有合作的几个高校,会把符合高校招生标准的学生优先推荐给高校。这种培训机构从学生开始学习到艺考结束,都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培训模式目前比较多。第三种是各地市模特协会下属的模特培训学校,以专门培训高三的学生为主,这类模特培训学校部分与多以艺术类学生考入大学为主的高中合作,在学生进入高二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学习什么专业,然后由模特培训学校的专业教师严格的按照选拔标准进行选拔,对于不符合高考模特表演专业的学生一概不收,学费的收取由学生所在学校与模特培训学校商量,学费太高,怕学生承担不起,学费太低,培训学校怕入不敷出,但是这类模特培训学校所收取的费用几乎是所有培训学校收费最低,课时最多,高考入学率最高的一种。因为他们和高中合作办学,要对每一个考生负责,从开始选择这个专业一直到填报志愿,全程由模特培训学校教师指导,这样减轻了所在高中教师的负担,而且模特培训学校一直在从事模特行业,对这个行业的标准比较了解,和很多高校也都有些联系,并且可以像第二种模特培训机构一样,优先推荐优秀的学生。

篇2

春节假期刚过,二月的北京天气寒冷,但全国各地的艺术考生们已带着巨大的艺术热情北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依然中戏、北电、军艺、传媒大学这些传统的“明星摇蓝”。

日前,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复试放榜,一落榜考生情绪失控,在现场又喊又叫的痛苦表情在网络流传,被人戏称为“发飙姐”。尽管北电为这次放榜专门安排了红地毯,但高达75%的淘汰率,令太多的考生和家长黯然离场。据悉,今年共有6185名考生报考北影表演学院,录取人数为85人。而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招生现状更是严岢,表演系确认报名人数9700多人,最终的录取率194:1。

据统计,全国的艺考大军有百万人,占所有高考生的10%左右。这些艺术考生固然有不少具有艺术天分,并经过系统培训,但更多的是将艺考视为升学捷径的速成生。全国各地名目繁多的考前培训班,就专为这些对高考信心不足,而转投文艺的学生而设,家长也是不遗余力大把撒钱,更有不少学生自负长相不错,视影视表演为成名捷径。这些对艺考理解的误区,因此造成逐年居高不下的报名人数和最终录取人数的巨大落差。

以表演系为例。中戏表演戏主任郝戎在一次采访中说,他一直反感“明星摇蓝”这个说法,这让太多的考生奔着中戏、北电等诞生明星的院校而来,让他们以为睡到这个摇蓝里就保险了。但这是片面的理解,表演一定要通过扎实的奋斗和辛勤的钻研,要把表演当成严谨的学问来做。而中戏对生源的要求,需要极高的天赋,天赋要占到70%,后天培养和个人努力占到30%。他还奉劝家长学生,要客观分析孩子的艺术条件,不要一门心思奔这条路。艺术门类的招生很多都是看你做演员的素质,既有感性层面,更有严格的量化指标。

据了解,中戏的招生委员由表演系正高职称的教授组成招生委员会,最终的三试评定,要由招生委员会集体决定。在考试过程中,有严格的过关和录取标准,各方面都比较细化。此外,对每个考生都有一套详尽的动态资料,有比赛的全程录像作为依据。

北京电影学院的面试考官、表演系教研室主任王劲松说,北电的选择标准,主要看考生是否“有戏”。很多人以为学表演的就应该是帅哥靓女,其实从电影演员培养的范畴之内,我们对形象的选择是从电影制作方面考虑的。因为电影表现的是生活,生活当中什么人都有,这是其一。其二,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漂亮的,那这漂亮有标准吗?我们在形象类型确定的基础之上,更重视的是学生自身的素质,他所表现的艺术素质和他的人文素质,这是我们最看重的东西。

据了解,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初试,是朗诵和表演。这两项是演员最基本的条件。朗诵,了解语言的基本表现能力。表演,看舞台上的表现力和想象力。第三,看形象是否具有培养潜质。复试声乐、形体,表演,难度系数相对提高。到了三试,基本上是一个初级表演课,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界定。

王劲松说,“表演这个行业如果想做好,是非常艰辛,非常非常痛苦的。当你面对激烈的竞争,又觉得自己的理想遥遥无期的时候,是否能够坚持走完这一生艰难的路程?而这种艰难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尤其是面对名利的考验,如何能够淡定、从容,始终坚持?这是需要极高的人格素质和人格修养才能实现的”。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姜伟撰文:“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喜欢电影或喜欢这个行业,电影学院要的是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真实地展示自己,觉得自己是喜欢电影的,而不是模糊的错觉。因为有很多人走到最后发现自己走错了路。影视这个行业少部分瞬间是喜悦的,很多时间不光是吃苦受累,而且是寂寞的。”

烧钱游戏适可而止

随着录取门槛的抬高,艺考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少家长认为,应该在考前让孩子参加培训学习。据调查,艺考期间,学校附近的宾馆、餐厅生意都跟着水涨船高,中戏所在南锣鼓巷的一些造型店,因做造型的考生多,每天的收入能逾万元。艺术院校的考前培训班,短短两三个月费用高达上万元。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孩子的专业课成绩,不少家长出高价聘请曾当过主考官的名师,每小时的培训费均在百元以上,甚至上千。而艺术院校本身的学费是普通院校的1-2倍。一个艺术院校学生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加起来,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而且,表演类的专业考生还需要购买名牌化妆品和服装,甚至做微整形。培养一个艺术生,的确代价很大。

可即便是投入不小,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不少速成生仍因天赋不够或专业基础不牢而“艺考一日游”。还有的学生为了参加所谓的专业培训,荒废了本就不太好的文化知识学习,艺考、高考成绩都不理想。

专业人士认为,考场不是检验考生的表演造诣,而是看作为演员的潜质,是一个选苗子的过程,对考生的挖掘和塑造,是入校以后的事。而且,越是有了既定的表演模式,越是不容易培养。

中戏表演系主任郝戎曾在接受采访时提醒考生,现在社会上的很多培训班价格不菲,不少家长上当受骗在上面大额投资。如果孩子确实需要考前培训,也应该找学校专门分设的考前培训班,学费也比社会上的培训班更便宜。

对此,王劲松表示,从小接受艺术熏陶肯定是有帮助的,但考生的临场发挥是否有冲击力,是否能抓住考官的眼球和心更重要。“如果一个考生对于表演是一张白纸,但他非常真诚,有个性、有生活,那我们也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我们会考虑到考生原本的自然条件和素质,考官也未必追求表演完美的效果,而是通过各种考题来发掘考生独特的个性和内在素质。有些同学没有从小受过艺术训练,他可能是一张白纸,但是这张白纸他一定要表现出他卓越的素质。可能说艺术开发较早的孩子往往表演经验比较丰富,在竞争当中确实会占优势,但我们每年都有一些没受过训练的黑马冲出来,这需要很强的天赋条件和好的心理素质。

篇3

声乐艺术指导是一门专业学科,也是对从事该专业的人才的称谓。一般而言,一名高校声乐艺术指导的职责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声乐演唱者的艺术处理方式如音准、节奏、吐字、咬字、力度、表演方式等提供针对性的艺术指导;另一方面是为声乐演唱者担任钢琴伴奏,同时也帮助歌唱者准确地了解歌曲的背景、作词家和作曲家的生平以及他们所创作的歌曲的思想内涵等。高校声乐艺术指导人才既可从事声乐表演系所开设的“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教学,投身于声乐教学领域,也可以为歌剧或艺术歌曲的演唱提供伴奏和指导,工作于声乐表演领域。而培养上述人才的学科方向,即被称为高校声乐艺术指导方向。

1 高校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黑龙江省各高校声乐艺术指导专业仅在少数几所单科类音乐院校的声乐系开设,导致接受过声乐艺术指导专业课程训练的人才紧缺,对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除此之外,一位优秀的声乐教师,即使拥有杰出的声乐教学能力和渊博的知识,也会有不足的地方。学生对声乐教师的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艺术指导与声乐学生之间也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

(1)缺乏声乐艺术指导教师。许多普通高校无力开设专门的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声乐表演系仅能维持随堂钢琴伴奏,设有这门专业的学校的毕业生,毕业时基本上都选择留在本校工作,其他高校想要得到这门专业的毕业生并不容易。因此造成了这门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声乐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也制约了声乐表演人才综合素养的提高。我省部分高校在没有钢琴教师伴奏的情况下只能临时找钢琴弹得比较好的学生来伴奏。这种情况下考试、比赛、音乐会水平的发挥可想而知。

(2)专业声乐艺术指导教师匮乏。除了少数音乐艺术院校开设有艺术指导这门专业之外,大部分高校的音乐系都没有开设这门专业,很多声乐教师不得不兼任课堂钢琴伴奏。然而声乐教师的钢琴演奏及伴奏水平有限,一方面,声乐教师担任钢琴伴奏严重分散了教师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难以体现出伴奏的实际效果,钢琴伴奏音型往往非常简单。这导致教师顾此失彼,无法对学生的发声技巧进行全面、细致地指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

(3)钢琴艺术指导教师缺乏。一些专业能力一般或欠佳的钢琴演奏教师往往被抽调去担任声乐课程的钢琴伴奏。长此以往,在钢琴教学中形成了“钢琴伴奏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这对声乐教学以及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本身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4)专业声乐艺术指导人才稀少。许多毕业于普通钢琴演奏专业的教师被抽调来进行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教学。由于演奏专业的毕业生未曾受过严格的伴奏训练,出现随堂伴奏时弹错音、音色欠佳、速度控制失当、音乐风格表现错误、力度把握失当等一系列的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往往需要钢琴伴奏教师与声乐教师进行较长时间的磨合,无形中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和进度。

(5)专业型钢琴艺术指导教师的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指导缺乏。许多学生一旦合伴奏演唱就会发挥失常,出现节奏、音准等方面的问题,对歌曲情感内涵的表现以及舞台表演风格的把握也会随之失色。

(6)学生在考试时同艺术指导的伴奏配合不默契。声乐教师的主要专长是从事声乐表演与教学活动,为学生在课堂上弹伴奏的能力大多只停留在单音伴奏、简单的和弦伴奏上。由于学校的艺术指导教师太少,大部分学生在声乐课堂上的伴奏都由声乐教师担当,导致声乐教师在上课时除了要训练学生的歌曲的处理、发声和表演之外,还要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学生与老师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不够。

2 高校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建设具体措施

为改善现今黑龙江省各高校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现状,对黑龙江省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建设进行改革,拟定对黑龙江省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建设方案如下:

(1)学校的领导要有长远的目光,意识到黑龙江省高校声乐艺术指导专业这门学科和艺术指导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办得好不好与领导的办学理念以及重视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我省虽然也有高校设置有音乐教育专业,但在音乐教育专业中,绝大部分的高校音乐系都把声乐专业放在首要位置,对高校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建设不够重视。

(2)引进国外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先进经验,在我省师范类院校等更多院校的音乐学院开设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在国外,许多知名的音乐学院均开设有声乐艺术指导专业,通常实行钢琴系、声乐系以及语言专业等培养制度。我省高校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建设需要结合意大利艺术歌曲、法国艺术歌曲、德奥艺术歌曲以及俄罗斯艺术歌曲等的特点,各高校声乐艺术指导专业除了开设基本的钢琴演奏、伴奏以及歌剧艺术课程外,还要开设意、德、法、俄等语种的语言课程,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学生对声乐演唱的艺术指导能力。另外,由于师范类院校担负着为中小学校乃至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培养师资的重任,故而应在高等师范类院校的音乐院校当中大力推动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建设。

(3)对现有的钢琴伴奏或艺术指导教师进行声乐表演进行相应培训。由于现有的钢琴艺术指导教师中很多毕业于普通的钢琴表演专业,他们从未经历过系统的声乐学习与训练,甚至我省一般高校中声乐钢琴随堂伴奏乃至艺术指导都要依靠这部分教师来承担。因此,应该积极推出、开展培训业务,对教师展开声乐演唱方面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为声乐艺术指导专业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

篇4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馆;舞蹈培训;表演水平

群众舞蹈形象的情景交融及艺术特写与描绘,让群众在一个不受限制的环境中得到艺术想象的空间,进而不断增强审美感受,并不断洗涤灵魂。舞蹈讲究意境,意境强就更容易使观众接受,进而在很多场合大量地使用或演出。因此,作为文化馆的舞蹈老师,不仅要教会学员舞蹈的基本动作,还要为其注入生命力,让他们能够在一种享受的氛围之中不断前进。舞蹈一旦有了生命力,观众的视觉将更加强烈。在舞蹈艺术方面,其发展明显带有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重视舞蹈艺术特别是舞蹈培训方面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舞蹈表演的水平,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文化馆舞蹈培训的意义

(1)提高审美能力。舞蹈课程在很多国家都是正常教学科目,他们认为舞蹈能提升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能力的前提是具有对美的认识,提高本身的美感,才能提高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而舞蹈就是增加美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舞蹈的美感是让人从情感上受到感染,从内心来体验,进而变成一种心理欲求。可以说,对学生的舞蹈培训能够唤起他们内心对美的向往。

(2)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俗语说,手舞足蹈,即是指通过舞蹈来表达一种心情状态,而这种状态一般是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的。闻一多先生和老一辈舞蹈家郭明达先生都赞成这种说法,舞蹈是一种语言,它能表达最单纯最强烈实质的感情,它能沟通心灵交流思想,能够展现自我,抒发感情。舞蹈是一种艺术,能够使肉体和精神的和美感合二为一,心灵进人美妙的境界,达到彻底的和谐。可以说,舞蹈有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

(3)促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舞蹈不仅能强身健体,带来精神享受,还能再现历史,反映真实的特定生活,以此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了解现实并以史为鉴。文化馆舞蹈教学的发展是需要多方面努力的,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大部分专职文化馆还有一些制约因素,比如专业老师短缺,舞蹈教学设施匮乏等。在舞蹈艺术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文化馆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当前文化馆艺术表演教育主要存在着重视不足、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尚未理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舞蹈艺术表演教育更是难以顺利进行。

二、现阶段文化馆舞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文化馆舞蹈培训重视不足。我国传统的观念意识对民众一直以“文化”教育为主,所以体育文化特别是舞蹈艺术在我国己处于非主流文化,不被民众重视,这种艺术形态的忽视体现在文化观众对舞蹈艺术的不重视,这样就严重影响到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演员舞蹈水平的发挥。

(2)文化馆舞蹈培训经费不足。由于文化馆属于事业型单位,其发展经费都是通过政府财政的支持,在现阶段,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支持,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也在逐步扩大,然而,由于文化馆各项事务较为繁杂,费用支出也较为庞大,这样,应用到舞蹈方面的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舞蹈培训的发展。

(3)文化馆舞蹈培训教师技能有待加强。制约舞蹈培训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排在所有制约因素的首位,舞蹈教师不仅要掌握和大量的体育舞蹈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熟练地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更主要的是要会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所学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而不能简单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机械的去模仿教师的动作。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舞蹈培训的发展水平。

三、加强文化馆舞蹈培训的对策

(1)提高对舞蹈培训的重视。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舞蹈艺术进行大力的宣传,可以通过电视、报刊杂志进行关于舞蹈知识和文化的宣传,最直接有效的宣传,就是多举办舞蹈比赛和表演。通过这些手段的宣传,让群众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所在,展现舞蹈对人们的锻炼价值,让民众对体育舞蹈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提高体育舞蹈的社会化程度。

(2)加大对舞蹈培训的经费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舞蹈尤其是文化馆舞蹈的资金投入,应该给予其政策和经济上的补助,改善少儿体育舞蹈培训机构的办学环境,改善教学设施,提高体育舞蹈教师待遇,并对优秀的舞蹈演员给予一定经济资助,或为其以后的发展开通更好的出路,上专业院校或像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有运动等级的评定,达到一定的等级可以在以后的求学道路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在体育舞蹈事业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舞蹈的学习动力和舞蹈工作实效性,从而促进舞蹈的发展。

(3)增加舞蹈艺术的创作灵感。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就要求每一位创作干部应该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吸取生活中的营养,去创作更多、更好的艺术佳作。创作是为辅导而服务,人们常说:“学无止境”,只要我们每一位业务干部努力学习、辛勤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创作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总之,文化馆的舞蹈培训,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融合时代的、社会的、生活的营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更好地完成文化馆的舞蹈培训工作,满足人民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审美需求。所以让更多群众参与到舞蹈艺术中来,让他们用肢体消除心中的烦躁和疲惫,用肢体语言营造和谐、快乐的社区氛围,作为一名群众舞蹈老师,要把自身的工作职责与社会职责统一起来,让舞蹈教学变成有益于社会、皆大欢喜的乐事。

参考文献:

[1]王海音.文化馆如何应对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J].群文天地,2012(2).

[2]张晓利.新形势下文化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建设[J].东方艺术,2005(20).

篇5

河北传媒学院:简称“河传”,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一所以传媒、艺术类专业为主,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兼容的普通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

河北艺校:省艺术职业学院在河北省唯一指定的培训机构,省艺术职业学院唯一选拔人才单位,也是河北省专业艺术人才唯一考前培训单位。基地设有美术、舞蹈、器乐、声东、音乐师范、音乐教育、影视表演、梆子表演、戏曲伴奏等专业。

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美术高校,中国独立设置的九所美术学院之一,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省属专业本科美术高校,也是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 越剧 戏曲 多元化 发展

回溯十七世纪,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提出了戏曲在日益变化完善当中达到其巅峰境界的观点,认为:“世之腔调,每三十年一变,由元至今,不知见几变更矣。”[1]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科技飞跃,人类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也达到了更高程度,戏曲的变更频率无疑将更明显和快速。对于越剧而言,善于吸收、勇于创新一直是它成长道路上的主要品质。不少学者皆认同“百年越剧史,其实是一部创新历史”的观点,以唱腔为例,“除的笃班时期的一些基本音乐元素被保留,而后数十年间,越剧唱腔发展经历了极大的丰富与变化”。[2]时至今日越剧保留下来的代表性剧目中,在当时几乎每推一部新戏,重点唱段皆能有新腔问世。这种思变求新的品质不仅伴随了越剧的成长与辉煌,也成了安放在血脉内的灵魂,成了一种常态,与剧种生命同在。

新时期以来,与其他传统艺术一样,经受社会现代化进程、各类文化的冲击,面临观众老龄化、受众群体流失、行当青黄不接等一系列难题的越剧,也陷入了传统艺术普遍面临的发展困境。八十年代初期短暂复兴后,是长时间的门庭冷落车马稀。新世纪,随着越剧艺术多元化发展态势逾趋明朗,越剧的创新活力被逐渐唤起,随之而来的是锐意创新的大踏步迈进,在文化夹缝中寻求发展之路。可以说,新时期是越剧艺术形态分化最剧烈的一个阶段,在当代越剧人的着意经营、筹谋下,越剧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笔者以为越剧的这种多元化发展态势,最主要呈现在艺术形式、艺术载体、艺术传承三方面。

一、艺术形式:继承与创新的并行

对于一种艺术形态的持续发展,继承与创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百戏之祖的昆曲,还是有国剧之誉的京剧,无不在继承与创新的共同作用下发展成熟。法国诗人、批评家波德莱尔认为,“现代的艺术处于现实性和永恒性两轴线的交会点上,现代性是艺术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永恒与不变”[3]。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形态皆是如此。由于这种本质性和暂时性的统一,才让永恒的属性拥有了现代的外壳,为人们所接受和吸收,唤起不同时代观众的情感共鸣。时移世进,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行为习惯、审美趣味的大幅度变化,面对原有观众群的老龄化和年轻群体的疏离,越剧人纷纷提出了都市化、时尚化、青春化、现代化等口号,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疯狂越剧”,其目标无非指向新的文化需求和精神期待。

处于两千年来最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提速,必然裹挟文学艺术的巨大变化。对戏曲而言,其艺术生命需要通过舞台艺术作品予以实现。在探索越剧改革的道路上,上海越剧界推出的《梅龙镇》、《家》、《玉卿嫂》、《第一次亲密接触》等试图在固有审美范式中拓展延伸,以传统手段演绎更契合现代人的情感,在传统性基础上兼顾现代审美意趣;浙江越剧界则在积极寻求剧种固有审美范式之外的可能性,浙江小百花是个中典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崛起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凭借一批名剧目和名演员,逐渐走上了一条提升人文品味、打造高雅越剧的道路。《陆游与唐琬》、《西厢记》、《寒情》、《孔乙己》、《藏书之家》、新版《梁祝》乃至《江南好人》等剧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拓宽题材领域,彰显人文关怀,进而呈现出新的审美意味和人文审视;杭州越剧团、浙江越剧团、绍兴小百花等团体的《流花溪》、《马龙将军》、《西施断缆》、《一缕麻》、《少年天子》、《新狮吼记》等剧,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越剧试探现代阐释的多元可能性”,以民间性、传奇性等特色赢得了观众支持。杭州越剧院创演的《女人街》甚至以杭州武林路为背景,以现代时装为服饰,舍弃了戏曲原有的表现技法,融入现代音乐、爵士舞蹈和时尚走秀,在艺术身上直接标注了时尚消费的标签。相对于艺术的永恒之美,这种时尚性是一种暂时的时代、道德、风尚等多维度呈现,以迎合都市文化休闲品位、吸引新老都市观众群体。

另一类则定位普通民众群体,表演上更多坚持剧种固有风格、守成传统审美,题材上贴近世俗生活、关照情感呼应。继承是戏曲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式,其中包括对经典精粹的完整继承与再度演绎。传统老戏有维护流派根基、维系基础观众群之效,如浙江越剧团重排《九斤姑娘》,将越剧草创时期传演甚广的民间故事经过整理和再加工,并冠以草根越剧之名再度演出,广受观众欢迎。时至今日,越剧在浙江广大农村根据地依然拥有巨大的市场。通过调查得知,这些戏班常年所演剧目中名列前茅的是《红楼梦》、《碧玉簪》、《珍珠塔》、《五女拜寿》、《沙漠王子》、《孟丽君》等越剧传统剧目,表演形式活泼,风格质朴亲民,保留了相当多的传统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世俗价值为基准,更为符合农村受众群体的欣赏标准。有学者认为近年来越剧定位纠结于城市的精致优雅和乡村的简陋粗犷,个人以为正是这种多元并行的态势,给越剧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更广袤的受众市场,使越剧拥有当下更多层面的生存空间,为百年越剧未来发展增添了更多可能。

对于一种艺术形态,其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历来存在辩证关系。而在继承与创新的多元并行中,离不开审慎与判断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区别戏曲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和继承、发展、创新剧种艺术的关键环节之一。需要警惕的是,这一环节极难把握,不仅容易被政策指向、市场导向、观众喜好等诸多外因所影响,而且容易被某些视野、水准缺乏高度的所谓理论家、艺术者所误导,致使判断失去合理性与公正性。

二、艺术载体:都市与乡野的共生

戏曲艺术的核心载体是戏曲表演者,而统帅这些表演者是众多的戏曲团体,包括各类省、市、地级的专业院团和各地民营团体。建国前的戏曲团体多以戏班形式存在,经历“戏改”后将私有班社转为公办。八十年代提出体制改革,直至二十一世纪初的院团改革三大目标,经过了从无序发展、强化规范到各级各类团体良性竞争的历程。艺术载体多元化兴盛的局面,对于剧种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戏曲艺术要活在当代、活在舞台,不能脱离广大的受众群体,而这些分布各地、各级各类的剧团,就是戏曲与广大民众心神相通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总体而言,越剧演出团体呈现出都市和乡野的共生局面。起源于浙江嵊县(现为嵊州)东王村落地唱书的越剧,长期受江南文化滋养,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发展过程中,它除了将江、浙、沪作为剧种发展的大本营,剧团遍布福建、北京、四川、西安、南京等地,如以尹派风格著称的福建芳华越剧团,就在福建当地长期拥有一批固定的受众群体。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全国戏剧事业集体滑坡,专业越剧团总数出现锐减。为寻求出路、创造机会,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越剧院、杭州越剧院等几大公办院团,或定位都市文化群体,以现代精神为烛照、以文化品格为追求,着力开拓越剧的人文意蕴、表现方式和现代手段;或以营造越剧都市气息和时尚气质为目标,以时尚化、都市化、青春化作为引领,为实现越剧时尚化和都市化所做出了各种尝试。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温州小百花越剧团等地方性专业院团和黄龙越剧团、温岭青年越剧团等民间职业剧团则坚守地方根脉,定位和服务于地方,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如绍兴小百花所创排的《醉公主》、《白蛇前传》、《狸猫换太子》,以文戏武演、文武兼备的鲜明特色成为越剧抒情唯美风格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与各类专业越剧团体之相映成趣的是民间乡野班子的蓬勃红火。浙江是中国民营剧团发展最为繁盛的省份之一。据《中国文化报》统计:浙江有民间职业剧团489家,约占全国总数的8%,全年为基层农村演出约13万场,观众人数达1.5亿人次,营业额约3.88亿元。在浙江农村演出市场上,民营剧团的占有率达到90%。至2010年,越剧故乡嵊州就有民营剧团120多个,演职人员4500多人,年产值近亿元,台州一带常年演出的民营剧团则有80多个。这些民间戏班通常规模为二三十人,既演剧本戏、折子戏,又演路头戏,还演连台本戏,贴近基层观众喜好,一些名角的月收入甚至达到了3万元。这些巨大数字背后是越剧不容忽视的广袤的农村舞台、蓬勃的乡野根脉。这支来自草根的越剧民间力量,成为了江南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同样推动着越剧事业的向前迈进。

在戏剧品格走向的都市化还是民间性上,傅谨主张都市戏剧应与农民、市民的公共生活关联密切,应多关注民间职业戏剧、都市社区戏剧等。龚和德认为:“民间戏曲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长久以来,已然成为民间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其生命得以绵延不绝。”[4]曾一度有文章鼓吹“越剧应摆脱原来的‘田歌’状态,而走上‘剧院艺术’的道路”,并认为“田野性”是致使越剧“式微”的重要成因,这种片面的唯一论无疑是危险且是有害的。越剧来自田野,溯源根本,乡村阡陌是其根脉所在,若失去了广袤乡野和民间血脉,则越剧势必将失去一片十分宝贵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艺术传承:精英与大众的兼容

吴乾浩认为,“当代戏曲文化发展除了需要内在动力的推进,本体的改革努力,还需要社会支撑体系的保障”[5]。在这个保障体系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继承和发扬戏曲艺术,离不开戏曲剧种的传承者。目前,戏曲艺术后续发展最大的困难无疑是戏曲艺术核心载体——戏曲表演者的培养。不少业内人公认,现在的戏曲剧种,大多存在着一种只听旧曲传唱、不见新人登场的尴尬现象。传承者的缺乏、行当的零落、从业者的流失,让戏曲未来发展陷入窘境。

据《中国文化报》统计,目前我国设置戏曲专业的学校有60多所,其中20所左右为大专性质的艺术职业学院,其余为中专或附中。这些院校除培养表演和伴奏人才外,还培养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教育、研究等方面人才。在培养越剧专业人才的十多所院校中,上海戏剧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侧重于培养高层次越剧表演专业接班人,浙江艺术学校、杭州市艺术学校、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等则倾向于培养中等学历的越剧表演专业人才。这些院校为百年越剧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表演人才。二十世纪末,伴随戏曲发展滑坡,他们也无法回避一个普遍性规律——戏曲招生难,招生规模缩小、生源萎缩、生源质量下降、教育成本提高等问题让戏曲教育在探索改革的同时面临尴尬。针对以上问题,各类院校着手改革,各类措施相继出台,其中之一就是戏曲人才院团合作的订单培养。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2008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手开办“小百花班”,将学校教育与剧团科班结合,现在“小百花班”已然毕业,学员在全国戏曲大赛和地方专业演员比赛上频获大奖,毕业大戏、青春穿越剧《步步惊心》展现了新一代小百花的迅速成长。2007年学校与浙江越剧团合作单独为越剧培养“男班”;2006年福建芳华越剧团跨省合作、委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培养“芳华班”,这些班定位准确、培养合理,也符合剧团的人才需求愿景。这种针对剧团所需、学校量身定制的带有剧团文化色彩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院校双方的合作共生、互利共赢。不仅浙江如此,越剧人才培养的上海基地也不约而同,如2007年上海越剧院委托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联合开办越剧表演专业定向培养班等。此外,浙江省还针对越剧培养启动了“越剧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其优渥条件包括减免学费、设立专项奖学金等,为越剧人才的院校培养模式给予了有力支撑。

越剧人才的可持续性,不仅体现在越剧院校专门人才的供应输送上,而且呈现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的合理延续和艺术传承人才机制的良性循环。面对都市与乡野共生的艺术载体群,越剧随之建立的分层次培训机制应值得关注。由于戏曲艺术特殊性,出人出戏是根本。而要出好演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伴随现代戏曲舞台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是当代演员自身技能和综合素养乃至舞台创造力的提升。同样,随着民间演出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民营剧团的演员不得不致力于表演水平的提高,滋生自我成长的愿望。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江越剧团、上海越剧院等陆续选送部分中青年专业人员到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进修学习。而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浙江省在健全戏曲人才培养机制上的持续推进,让越剧形成了多层面多结构的可持续培训模式。从“新松计划”戏曲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到面向越剧民营剧团团长、骨干的业务能力培训,将戏曲人才培养这块领域不断做大做精做强。据统计,从2005年至2013年,“新松计划”戏曲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面对各行当举办八期强化集训,广邀名家大师传承艺术精粹,以创意教学开阔思维、激发创造力,催生新型青年戏曲表演人才,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越剧团、杭州越剧团等专业院团的越剧演员皆从中受益。晚于专业院团培训的民营剧团培训,近年来情况更趋蓬勃,大批民营剧团演员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组织下来到专业院校接受短期培训,任教师资为专业院团、学校的资深演员、骨干教师,教学内容包涵唱腔、表演、剧目、戏曲伴奏、音响、舞美等方面,让民营剧团演出水平得到了普遍提升。这种艺术教育上的多层次、多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集院校培养、院团合作、订单委培、强化集训、短期培训等各类形式,实现了越剧精英性人才和大众化表演人才的可持续培养,也满足了越剧多元化发展的表演人才需求。

四、结语

笔者认为,新时期多元化发展的优势在于为越剧赢得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满足了不同层面的观众需求,保存了剧种在舞台上的生命活力,拓展了越剧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作为辨证的两面,伴随着多元化发展,也导致了剧种发展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发展进程中某些方面的混淆与杂乱,包括在一定审美程度上对剧种本体形成相对的弱化等。然而,多元共生的状态依然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合理状态,对此既无须一味担忧惊恐,又无须着力鼓吹歌颂。文化发展的合理态度是守护与守望,艺术形态也是如此。前者投入应有的政、财、物、人以保障其生存所需的空间与资源,后者则应尽量避免不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干扰,减少某些强行的人为干涉与刻意扭转。

参考文献:

[1]王骥德.曲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2]张艳梅.中国越剧走向何方.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0.

[3]吴乾浩.当代戏曲发展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9.

[4]龚和德.越剧演剧风格的重新建构.戏剧艺术,1993.

篇7

关键词:声乐艺术;群众文化;发展;问题;措施

一、声乐艺术的相关概述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按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异,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声乐主要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现在我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声乐艺术又称歌唱艺术,指的是在音乐范畴内的所有以人声为发声根源的一种音响艺术。声乐艺术不仅包括合唱和独唱的形式,还包括齐唱、对唱和重唱,这些方式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并且在近几年得以更好普及和发展。

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普及与发展能够给人们以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能够通过歌唱把自身的感情表达出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歌唱艺术也是最能引起广大群众共鸣的艺术,群众比较接受和理解这种艺术。当前在我国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声音艺术主要以民间合唱团为主,这也是广大群众喜欢的方式,对于推动我国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普及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将群众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内

近些年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声乐艺术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参与人员的构成复杂,各种年龄段和声乐水平不同的人员都参与在内,导致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一般而言,很多地区的群众音乐活动主要是由文化馆的教师进行指导,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而且为了达到效果经常采用集中曲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声乐艺术的更好发展。

(二)没有专业的声乐理论进行指导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开展声乐艺术时,文化馆的声乐教师尽管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甚至不乏有全国著名的歌唱表演艺术家。然而在对群众进行辅导时,对练习过于重视,而缺乏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指导,这样就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轨的现象。广大群众往往不了解最基本的发声器官构成和发声规律等就进行练习和表演,这对广大群众的学习和声乐艺术的更好发展都产生不利影响。

(三)忽视为群众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使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受挫

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广大人民群众,但大多数喜爱声乐艺术的群众都是业余的,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艺术培训,因此这些喜爱声乐艺术的群众渴望能够有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自己可以进行声乐艺术表演,但现如今我国的群众文化活动一般很少会让群众团队上台表演,都是请专业的表演团队进行表演,这样的情况很容易使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受挫,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长远发展。

三、解决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对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所谓的群众文化活动不单单是依靠群众自发开展的,还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并且还需要聘请专业的、优秀的文化艺术专家来帮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只有这样群众文化活动才能多姿多彩、精彩纷呈,才能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要想群众文化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就必须要让政府部门加大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的提高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投入力度,大力宣传群众文化活动,不断的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

(二)注重培养声乐艺术专业人才

要想搞好群众文化活动就必须要有文化艺术人员带头,没有专业的声乐艺术人才就没办法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因此政府部门要组织文化馆对热爱声乐艺术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成为专业的声乐艺术人才,文化馆应加大对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的开展各种声乐艺术培训班,切实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的培训工作,以保障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将声乐艺术真正扎根于群众文化活动中

群众文化活动的核心是群众,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声乐艺术活动才能称之为群众文化活动,要想让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就必须要想办法让群众认识到声乐艺术,让声乐艺术扎根于群众心中,扎根于群众文化活动中,这才是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政府要积极组织并引导文化馆对热爱声乐艺术的群众进行培训,同时还应让文化馆的声乐艺术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来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媛.试论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再发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 28(7):132-133.

篇8

【关键词】湖南农业大学;表演;就业

在高校教育中,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极大的影响了本专业的发展和生命力,体育表演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在全国发展迅猛,其毕业生总人数也不断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分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就很重要了。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是创办表演专业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单位,其历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信息都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将对本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便对本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即对体育艺术学院 2014 年毕业生就业数据作一简要梳理与分析以期能对本学科专业教与学的更好发展有所裨益。

一、毕业生人数概况

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表演专业共有毕业生26人,均为本科毕业生。

二、毕业生男女比例

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表演专业的学生性别比例男生少、女生多。就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从事国标舞方向的人也是男少女多。本科阶段则主要源于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这一数据也表明该专业女生比男生就业压力要大。

三、本科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毕业去向。数据表明,现阶段本科生更多选择就业而非继续深造,主要原因有:(1)就业压力。很多企业招聘时更倾向于招男生,因此女生在此压力下急于就业。(2)二次选择。很多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选择艺术这条路,因此在毕业时想通过考研或出国的途径来进行对专业的二次选择,但由于专业知识认知程度不够,竞争不过本科四年学习同一专业的人,因此无奈选择就业。

(二)读研的专业情况。在2014届毕业生中,读研继续接受表演专业教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 %,无跨专业学习的比例。根据这一数据比例不难看出,表演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较底。在读研后根据自己能力选择自己的专业,继续学习。

(三)从事关于表演工作比例。从事关于表演工作比例的仅有 21%的比例,而从事其他工作的比例高达79%。目前表演专业的本科生在工作的选择上更 多想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另一专业 的工作,而本科教育知识的涉及相对比较综合,专业限制较小,因而毕业生在毕业求职时更多的是根据自身兴趣、能力以及职业规划选择其他工作。另一方 面,现阶段招聘表演专业的单位多为私人培训班,这些单位对于学历也有一定要求和限制。

(四)就业地区分析。体育艺术学院学院2014届表演毕业生65%选择在长沙工作,少数同学选择其他从城市工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长沙地区表演专业的需求程度相对其他城市更为明显。

(五)以在长沙地区就业为例。本年度毕业生在长沙的就业基本去向是舞蹈培训,其中仅有21%的学生在其入职从事与表演专业相关的工作。

四、就业工作指导分析

以上仅是对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2014 年表演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这只是一则个案,不能涵盖全国的情况。下面谈一下本院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基于对以往就 业形势的整体把握,根据上述所列基本就业现状,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了综合就业指导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通过网络、短信系统进行就业信息,做到及时有效地进行政策传达和信息公布,为毕业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就业信息源,并力求做到覆盖全院所有毕业生。

其次,学院开展了以下针对各种情况的就业指导讲座:一是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的董川平老师、教育部艺术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委、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博导、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林丽娅副教授、诺韦耐德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对毕业生进行考研、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讲解。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省、市有关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方针政策,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

篇9

一、提高认识,支持和引导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

我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来自于乡土、成长于民间,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农民、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繁荣基层文化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文化部门要提高对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根据表演门类、艺术水准、经营模式和布局结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鼓励,大力扶持,对安徽知名文化品牌黄梅戏、花鼓灯、庐剧、泗州戏、坠子戏及花鼓戏、马戏、杂技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要拿出切实措施,促其发展壮大。

二、放宽准入,简化演出审批手续

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宣传动员、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农民和民间艺人自筹资金组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取消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注册资本限额的规定,取消发放个体演员证的规定,允许成立个人独资、合营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对符合设立条件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县级文化部门要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审批发放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允许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以合资、合作、并购等形式,参与市县国有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演出申请由演出所在地县级文化部门直接受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做出答复,符合条件的,及时发放批准文件。对外埠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不得指定承办单位,在审批监管中不得收取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

三、加强指导,鼓励参与各种文化交流

要发挥国有专业艺术院团的创作优势,加强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创作演出剧(节)目的指导,扶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对国有艺术院团排演的剧(节)目,凡适合在基层尤其是农村演出的优秀剧本,文化主管部门可出资购买版权,免费提供给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移植、改编和演出;鼓励著作权人允许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使用其创作的优秀剧(节)目在农村演出;积极引导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中的民间音乐、歌舞、戏剧、曲艺等项目。政府采购的送戏下乡等项目,可选择优秀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承担一定的演出任务。要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同国办团体一样参与各级文艺赛事,参加安徽省艺术节、安徽花鼓灯会、黄梅戏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创造机会,适时举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调演,对优秀剧节目和演职员予以表彰和奖励。积极推介各地有特色高水准的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参加涉外演出,鼓励参加国际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开拓国外演出市场。对参加政府组织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允许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依法邀请国外文艺表演团体或个人参加本团的演出活动,在办理相关手续时,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搭建平台,支持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大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在人员培训、演出场地和演出器材等方面的支持。组织国有艺术院团和文化馆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到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开展业务辅导。省文化厅继续积极开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管理人员、编创人员、演艺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培训工作,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和安庆黄梅戏学校等有关院校要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方便。鼓励艺术院校毕业生到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服务。各级文化部门要关心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职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与国有文艺院团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对待、同一标准。

五、加强管理,构建良好体制机制

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引导、管理和规范,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适用于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及其演出市场的管理机制。加强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39号)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文化部令第34号)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演职人员的法制意识,提升职业道德,诚实文明经营。打击违法违规演出活动,抵制低俗之风,加强现场监管,取缔无证演出行为。加强演出行业协会建设,制定行业规范,促进行业自律,为规范运营的演出团体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杜绝不良竞争,创造互相激励、公平竞争、合作发展的局面。

篇10

任何艺术家的创作和演出的艺术作品,对艺术表现的追求完美的比例,从工作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表达思想和感情是准确的,深刻的,生动的,生动的,这也反映了演艺培训质量。成就感越高,能显示更多的艺术,能更多地传染到人,对审美的价值越高。因此,当代艺术表演者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在专业的基础研究,加强戏剧,文学和文化修养,注重音乐文化的基本素质,注重体育舞蹈课的训练。可以说,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在当下的艺术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声乐与舞蹈发展需要突破禁锢,互相融合

目前对音乐的定义的理解,不应该机械的或简单的将被确定为听音乐的对象,而应该认识到“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它具有深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可以定义为组合:音乐是通过声音和音频材料,物理,生理学和心理学作为科学依据表明人类精神文化的艺术。这表明,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作为艺术的起点,它是长于抒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经济生活的改善,为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必然带来文化生活水平的追求,以及审美情趣的多元化。

因此,声乐和舞蹈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以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的艺术表演者的起点。声乐和舞蹈表演是音乐语言的主要审美特征的表达,两者的统一,通过情感的表达来塑造音乐形象,与人们的情感共鸣的语言,引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是音乐艺术的独特作用。在不同风格的音乐表演,根据美声唱法的规律,与流行唱法不同,根据外国歌曲,需要歌剧,音乐剧,舞蹈和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音乐的戏剧小品,完善各种功能训练,音乐性能达到技术全面,专业,打破单一的职业定位,实现良好的歌唱,歌唱和舞蹈节,独特的艺术表现领域,发挥演员的二度创作能力。声乐演唱方法和使用方法,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不同的审美特征,这就要求表演者善于想象,情感表现好,善于即兴发挥表表,好声音,上帝和毛,擅长音乐和体育的有机结合性能与特点,创造使音乐表演者。

在声乐演唱与舞蹈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调动演员的个人潜能,以饱满的热情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让自己和观众融为一体,产生共鸣,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这是当代音乐表演人才的能力。对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和开拓,必须有完善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同时,作为一个演员,也要有正确的思想,提高自我的追求,加强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训提高,特别是要加大力度提高训练的表现形式,使运动,姿势,节奏和其他性能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