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管理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目前我国问题食品回收处理制度的缺陷
(一)问题食品的回收处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造成保质期食品难保质,问题食品不退市。《食品安全法)第28条第一款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而将过期食品直接重新包装后进行销售,显然也是被法律所禁止的。但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该由谁通过何种方式进行销毁处理,由谁来监督和管理上述食品的回收处理,只有个别省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关出台了有关食品回收销毁建议性的文件,如2007年浙江省工商局制定了《流通领域食品销售者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图引导经销商将不合格食品主动撤柜,将过期、不合格食品不退回供货商就地进行销毁。法律的不健全导致了各监管部门对于问题食品处理衔接工作的不畅,影响了整体的监管效果,同时导致了各监管部门在问题食品处理的监督责任面前的“推诿扯皮”。立法的欠缺致使监管缺位,造成问题食品的回收销毁成了无人监管的问题,只能靠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身的“严格自律”。
(二)工商部门的监管措施、监管力量不能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第5条第二款规定了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段管理食品安全的职责分工,因此工商部门有义务对产生于流通环节问题食品的处理进行监督管理。但是目前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监管重点与方式主要依赖于对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的执行,而对问题食品的退市行为的监管比较薄弱。在对不合格食品清查过程中,一般要求经营者下架封存,由经营者退回生产厂家,而并不是现场监督经营者直接进行销毁,对杜绝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再次流人市场的监管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一些不法分子将食品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继续销售,或者直接更换食品包装再次予以销售的违法行为客观上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问题食品回收处理模式存在严重漏洞。目前,问题食品的回收处理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由食品的销售者退回生产企业,由生产企业自行销毁处理。由于受利益的驱使,有些生产企业将回收的外观上未发生明显变质的过期食品重新包装,又继续上市销售,还有一部分生产企业将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拿回车间后。用作原料进行重新加工、消毒、生产成新的食品后再上市销售。这些产品经过重新加工后,通过以抽检为主的监督检查方式难以发现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却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另一种问题食品的处理形式是食品的销售者直接处理,不退回生产企业,这在过期食品的处理方式中尤为常见。这也导致一些经销商抵制不了额外的经济利益的诱惑而把一些已过期食品的生产日期标签涂掉,重新打上生产日期进行销售现象的发生。
二、问题食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程度
由于不合格食品的产生通常具有不可预见性、局部性,因此与过期食品比较,其数量要相对小得多,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其对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的影响程度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三聚氢胺”事件中产生的大量问题奶粉、鲜奶,若没有科学完善的处理制度,必然会有大量的食品被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后再次进入流通市场。
但是,过期食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则更为普遍,笔者经过市场调查发现:现如今商品经济异常发达,食品行业竞争激烈,若非特殊情况下,食品脱销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过期食品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生意比较清淡的便利店、农村地区规模比较小的食杂店和一般的婴幼儿食品商店产生过期食品的情况更为普遍。而一般规模较大的超市、卖场,按照与供货商的约定将进入滞销期的食品在距离保质期前一至两个月时提前退回供货商,直接抵扣货款,或者按照约定采用打折促销的手段对进入滞销期的品牌食品进行促销。笔者认为,上述提前退回的食品已经进入滞销期,再由供货商组织销售可行性不大,所以退回的食品与过期食品功用基本无异。对于整个食品市场而言,产生的过期食品的数量将是巨大的,如果不妥善处理,将对食品安全构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鉴于此,工商部门有必要在其职责范围内对问题食品不完善的处理方式进行相关的规制,以避免问题食品流人食品生产领域作为食品原料进行生产加工,为生产领域的生产商把好一定的原料关,进而保障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同时也可避免在流通领域直接由经销商更换包装进行销售的现象发生,全方位保障流通领域食品安全。
三、建立问题食品市场退出机制的建议
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涉及到多个环节,多个监督管理部门,因此,讨论确保食品安全的制度设计也需要从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的角度出发,加强部门间的监管制度的衔接配合,进一步进行监管制度的创新。工商部门对问题食品市场退出机制的研究必然涉及到自身监管领域外相关配套处理规定的实施。这也是问题食品市场退出机制建立的特点和难点,需要工商部门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度出发,主动发挥建立问题食品市场退出机制的牵头作用。
问题食品的逆向流动为不法食品生产厂商或经销商提供了违法行为的“原料”,若将这些问题食品在销售地直接进行处理而杜绝问题食品的回流,则必然能从根本上对问题食品违法使用的现象进行遏制。因此建立一个由政府部门主导,以政府公信力为保障,并重点予以管理的“问题食品集中处理中心”,是对问题食品进行妥善处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销售地强制销毁或处理的相关制度,建立和完善食品台账登记制度、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制度、食品流向信息通报制度,确保“问题食品集中处理中心”的有序运行。
(一)建立问题食品固定地点强制处理制度。问题食品固定地点强制处理制度要求经销商直接在“问题食品处理中心”销毁过期食品或不合格
食品,由“问题食品处理中心”开具证明,作为抵扣生产商或上级经销商货款的依据,同时也必须建立一系列的科学制度来保证食品经销商与当地“问题食品集中处理中心”不坑害上级供货商利益。建立“问题食品集中处理中心”,一是可以解决工商部门逐一单个监督经营者销毁问题食品,尤其是大范围内不合格食品监督销毁处理时的行政资源不足问题,二是在食品生产厂商守法的前提下,也可以节省生产厂商建立焚烧设施或将问题食品加工成动物饲料的设施、设备的成本,让企业将更多的资源用于企业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之中,同时降低企业对不合格食品处置方式不当导致的多种法律风险,如个别食品生产企业处理过期食品方式不妥,造成周边群众哄抢的行为。
(二)完善食品台账登记制度,使食品台账能充分发挥记录食品来源,记录问题食品流向的功能。即经营者在购进一批食品时,必须以食品批次为基础,记录食品品名、规格、进货数量(最好折合成最小销售单位)、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问题食品处理数量(包括向“问题食品集中处理中心”申报销毁处理的数量和向上级供货商在保质期内退货的数量)。经营者应该确保在该批食品销售完毕后,该批食品进货数量等于销售数量与食品处理数量之和。
(三)建立食品销毁记录电子信息化档案。针对食品经销商提前退回问题食品与食品在保质期内企业正常退货的行为难以区分的可能,因此建议食品经营者正常退货时,也应该定期向“问题食品集中处理中心”备案,以达到食品进出有记录,并据此建立全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关联网的问题食品流向数据库,明确退货食品的流入厂家、食品数量等,各部门依据地域查看权限对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问题食品处理履行监督处理的职责。据此避免经营者蓄意利用这一模式,提前将本应销毁的过期食品进行转移,以达到对滞销食品重新利用的目的。
篇2
【关键词】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方法;探讨
《导游基础常识》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习课程,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之一。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学习任务也很繁重。这门课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所以如何根据课程的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剖析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特点,并结合自己带导游基础知识课的教学心得,简单地谈谈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方法。
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繁多,涵盖面广,是一门集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历史常识、地理常识、民族民俗、四大宗教、古代建筑、古代园林、方物特产、地区概况、江西主要地区及景点知识等领域。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内容十分广阔,知识点很多,尤其建筑、宗教等方面相对比较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吃透。而且旅游本质属性就是上是一种审美性质。合格优秀的导游员在导游讲解中,必然会涉及到各种历史文化知识、地理知识、民俗和宗教建筑等知识,因此本课程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该课程的学习基本上是记忆的知识, 如宗教、建筑、民族风土人情等, 非常细碎。学生又刚好在青春期, 精力旺盛, 喜欢新鲜, 追求个性,这种性格特点与基础知识的单调性记忆相矛盾。那提高我们的教学方法就格外重要了。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导游基础知识》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历史常识、地理常识、民族民俗、四大宗教、古代建筑、古代园林、方物特产、地区概况、江西主要地区及景点知识等领域。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内容十分广阔,知识点很多,尤其建筑、宗教等方面相对比较难懂,学生不易理解吃透,如果仅仅运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会碰到相当大的困难与阻碍。所以,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很多枯燥的理论知识化为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把一些复杂的内容用简单的图例描述出来,如:四大天王的区别、雄伟壮观的故宫、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让学生在视频、图片中记住相应的知识点,感受学习的快乐。
二、走出课堂,重视课外实践教学,在景点中感受知识的美妙
在在教学时,学生有时会受到景点的吸引,会渴望到实际的景点去参观、去考察、去了解、去亲身体会。作为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我们在教学上打破以往的常规,不仅要在教室课堂中里、在导游实训室里学习各景点知识,还可以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带着学生将课堂搬到景点中去,并把各个小景点以任务的形式分割给每个学生,通过这种景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以我校为例,离赣州市较近,因此可以以赣州市为例:赣州市一日游游赣州市一日游游景点变课堂的教学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在校将赣州市各景点知识介绍给学生,主要包括:通天岩、八境台、郁孤台、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兴国将军园婺源等景点,这些景点,是每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面试部分的内容;第二步:沿途讲解,主要包括欢迎词、通天岩、八境台、郁孤台等,在先前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以上内容,现在,只需将具体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而已;第三步:景点讲解,教师点评。在进行景点教学前,把以上涉及到的各个小景点讲解任务分给每位学生,学生们带着任务参观该景点,介绍该景点。
三、扩展学生知识层面,组织教学灵活多变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性格差异、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学又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法,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突况,甚至是意外问题,教师要根据情况灵活多变,使得教学游刃有余,尤其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更是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开阔学生视野,创造各种机会,进行文化熏陶,将组织教学灵活多变。如组织学生参观景区、导游词记忆比赛大赛等,让学生成长在浓烈的旅游相关知识氛围中提高导游常识的学习。
四、与导游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实施模块化教学方法
江西每年一度的导游资格考试主要分为四个笔试考试科目和一个面试考试科目,笔试科目主要有《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中国导游基础常识》《江西旅游基础常识》,其中,《中国导游基础知识》和《江西旅游基础知识》是最复杂、最综合的一门科目。为了能够将导游基础知识的内容与导游资格考试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导游基础知识进行了整体规划,实施了模块化教学,特别是在江西部分导游基础知识方面主要针对导游资格考试面试的11个市区,分为红色经典、生态魅力、历史传奇三大部分,使得学生对11个主要市有了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并通过撰写相关景点导游词,提升了对各个景点的认识,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导游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导游是需要综合素质的一个职业岗位,因此,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知识层面,组织教学灵活多变;走出课堂,重视课外实践教学,在景点中感受知识的美妙;与导游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实施模块化教学方法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党.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7.
篇3
【关键词】Android APP 计算机基础 移动学习
1 引言
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一种扩展,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相比较,移动学习不仅具备了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而且还使学习者不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随时随地,只要有学习的热情和愿望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需求进行学习。随着移动终端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App 客户端已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形式。APP开发已渐渐地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APP客户端制作的大量出现已经开始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休闲方式、阅读方式、生活习惯甚至创业模式等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是支持学生核心素质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一门基础科目。现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理论学习部分存在如下问题:
(1)计算机基础知识涉及面广、涵盖内容繁杂,但受学时所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将所有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2)对于计算机理论的学习,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在校W生虽然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但能够通过看书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打破传统课堂单一的教学形态,推进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设计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移动学习APP。本系统定位是辅助学习系统,主要是服务于大学生及其他准备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人员,让他们的学习过程更加灵活,弱化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的根据自我需求学习,同时以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 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建设原则是,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细分为一个个的知识点,通过这些知识点搭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完整架构。开发本项目所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7,开发工具为Eclipse是基于Android4.0,数据库采用Android自带的轻量级数据库SQLite3。系统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其中客户端的基础学习、单元练习及综合测试模块用户可直接使用,错题本功能、视频及精品教程下载模块需在用户注册并登录后方可使用。服务器端主要完成对数据库中用户表、习题表、习题类型表等数据的管理,实现增、删、改、查功能。
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及实现
3.1 基础学习模块
基础学习模块提供以文本及图片形式为主的基础教程,用户进入该模块后,首先需要选择知识点大类,再选择此大类中的某个具体知识点,进入基础教程学习界面。
3.2 单元练习及综合测试模块
单元练习模块是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某一知识点进行练习,用户可通过此模块了解对本知识点内容的掌握情况。综合测试模块是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20道题目进行测试,测试用户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整体的掌握水平。单元练习模块界面如图1所示,用户可通过单击“上一题”或“下一题”按钮,选择题目完成相应练习,在做题过程中,可随时单击“答题卡”按钮,跳转到提交页面,在提交页面中,系统将对已完成题目和未完成题目做出不同标识,确认提交后进入练习报告页面,此页面会显示用户练习结果如图2所示,并且用户可进一步选择查看试题分析,若为注册并登录后的用户还可将错题放入错题本中,供今后复习使用。
3.3 错题本模块
错题本模块要求用户进入系统主界面后,先进行用户注册并登录。本模块主要将以前用户出错的题目按照保存日期进行集中显示,并且提供删除功能,对于已确定掌握的题目,用户可将其从错题本中删除。
3.4 视频及精品教程模块
视频及精品教程模块要求用户进入系统主界面后,先进行用户注册并登录。利用NanoHttpd实现了一个轻量级的 Web Server,用户登录后可访问服务器中的视频及精品教程。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Android 平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移动学习APP的设计实现过程,该系统客户端基础学习、单元练习、综合测试和错题本功能,可以满足用户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获取知识、练习、测试以及复习的一系列需求,视频及精品教程功能可以丰富用户的学习模式、开拓学习视野,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学习效果,服务器端后台管理模块实现对系统数据进行管理,保证系统数据的及时更新。该APP的设计与实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优质便捷的新的学习途径,同时对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参考价值。
篇4
知识基础人文社会专业技能沟通能力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社会职业发展趋势、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知识经济创新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人才市场竞争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对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结构的要求尤为重要。所以,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具有知识结构合理、能应对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必需能力。
一、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知识的要求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结构则是指一个人知识体系的构成与组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互相协调、比例恰当、具有一定层次的知识系统。
1、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讲了一段极为深刻的话,他说现在的学生一进大学即分系、分专业,由于急于求成,急于专业化,学生仅学到限于本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将来毕业后适应性较差,换一个方向(更不要说换专业)就晕头转向,不知所措,这怎么能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呢?大学教育的根本一点,是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基础知识的面拓的尽可能宽一点,这样,学生就有了“后劲”。这段话应当说是很有见地的。随着社会产生,行业、职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大学生无论是选择职业,还是确定方向,或是适应工作性质的变动,都离不开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储备。这不仅关系到是否能进一步发展,是否在专业上有所建树,而且关系到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否尽快适应、胜任工作。同时基础理论的学习,还有助于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而这又是工作中必备的优秀品质。所以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要认真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特别是有关专业最基础、已被普遍运用的理论,决不能为了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毕业生初到工作岗位,给人的印象是好高骛远,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总试图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只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最终难免碰壁。
在学习基础理论的时候,大学生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知识面,这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基础。拓宽知识面并不是什么都要学,而是科学地有选择地学,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自己的精力和承受能力,量力而行,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首先要学好必修课,把基础打牢固;其次尽可能多读些参考书,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当代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再次就是学些同本专业发展相关的基础知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精深的专业知识
大学毕业生是将要从事较强专业性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科技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无专业特色,也就不成其为科技人才。所谓精深,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要在一定的范围,具有一定的深度,既有对概念体系、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和现状等量的要求,又有对本专业国内外最新信息及与其专业邻近领域知识的了解和熟悉,并善于将其与本专业领域紧密联系起来质的要求。
3、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
现代化的社会,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一定的经济与管理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目前大学生不少在高中阶段就开始了文理的分班学习,文科班的学生不学物理、化学;理科的学生不学地理、历史。而进入大学后,学生们又只在本专业知识范围内学习,既使学些其他学科内容也是极为有限的。所以普遍存在知识面太窄的问题。因此,做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利用专业学习的空余时间,多读一些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加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当代社会对大学生技能的要求
一个人掌握何种技能取决于他的兴趣、能力和聪明程度,也取决于他所能支配的资源以及制定的事业目标。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前景不确定,掌握对你的事业有所帮助的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1、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天,我们都要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那些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迅速作出有效决断的人行情将持续升温,在商业经营、管理咨询、公共管理、科学、医药和工程领域需求量骤增。
2、专业技能
现在,技术已经进入了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工程、通讯、汽车、交通、航空航天领域需要大量能够对电力、电子和机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修理的专业人员。
3、沟通能力
所有的公司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内部雇员如何相处的问题。一个公司的成功很多时候取决于全体职员能否团结协作。因此,人力资源经理、人事部门官员和管理决策部门必须尽量了解职员的需求并在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予以满足。
4、计算机编程技能
如果你能够利用计算机编程的方法满足某个公司的特定需要,那么你获得工作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5、培训技能
现代社会一天产生和搜集到的数据比古代社会一年的还要多。因此,能够在教育、社区服务、管理协调和商业方面进行培训的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6、理财能力
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每个人都必须仔细审核自己的投资计划以保证舒适的生活以及退休后的生活来源。投资经纪人、证券交易员、退休规划者、会计等职业的需求量也将继续。
7、信息管理能力
信息是信息时代经济系统的基础,掌握信息管理能力在绝大多数行业来说都是必须的。系统分析员、信息技术员、数据库管理员以及通信工程师等掌握信息管理能力的人才将会非常吃香。
8、外语交际能力
我们需要从别国进口原材料和商品,我国的商品和服务也要出口到全球市场。掌握一门外语将有助于你得到工作的机会。
篇5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知识 分层教学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已经逐渐开始应用计算机,帮助学生获得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积极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也成为中职院校的重要教学目标。由于我国辽源广阔,经济发展缺乏平衡性,普及计算机程度也各异,这一情况促使学生计算机水平也产生了很大的不同。程度良好的学生觉得教师授课内容简单,而程度较差的学生则认为教师讲课速度较快,造成教师与学生产生矛盾。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问题显著增加了教学工作的难度。另外,伴随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大范围普及,会使用计算机的学生也随之增多,假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使用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前水平各异
很多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就已经与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了接触。在这些同学中,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缺乏平衡性,其设备师资水平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设置课程与安排的不同,因此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计算机水平也具有较大差别。
(二)缺乏层次的综合教学阻碍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与数学、化学等课程的区别在于他们可以保持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改变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存在着显著的时间性,对新技术潮流的追踪是这一课程的重要特征。更新换代计算机软件的时间是目前世界任何一个新技术都没有办法相比的。当前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都包括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软件系统、数据库语言等,由于模块的不同其更新时间也不同,这样就产生了需要频繁更改教学大纲,无法同步更新教学内容的现象。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快,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老化迅速,仅仅一本教材与几堂课程是没有办法包括全部信息的,因此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传授某一计算机语言或者是软件,而是应当着重培养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目的就是不断提升计算机素养,分层教学凸显了学生独立学习,更好地将学生作为中心,把教师视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学生进行分层
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划分级别,为了方便进行管理,应当在一个专业内实施分层。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选择自愿与分层考核的原则,将学期作为重要单位,一级可以是一个学期。在新生入校时就能够实行分层教学,新生入校之后就能够参与学校统一组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的测试,这一测试选择在指定机房上完成。其系统能够自行评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可以联系学生的测试成绩,综合被测试学生的申请情况,科学划分教学班级,可以产生1班与2班。1班教学层次较高,根据高要求起点安排教学,2班根据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纲领安排教学。
(二)安排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授课时间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教学应用了单独的划分班级制度,这样实际安排课程授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避免与学生原来班级课程安排产生冲突,同时又可以确保教学实际效果,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可以选择实际固定设置,可以在每星期安排课程中拿出某一天某一节课程作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避免与授课时间相矛盾。
(三)设计教学分层目标
教学中目标发挥了向导功能。对目前的计算机教学系统积极改革,精心安排教学材料,设置课程逻辑框架,强化实际培训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联系学生具有的差异性,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真实掌握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编制可行性的、各种层次要求的教学目标。例如:1班可以根据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要求编制教学目标;2班能够联系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要求编制教学目标。
(四)分层教学中科学配备教师
根据教学过程中班级存在着的差异性,安排任课教师需要与之配合。每一位教师仅能在一个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进行教学,防止产生两个层次班级兼任同一个教师的情况。在这个前提下,还需要在各个学期安排相应的教师,通过不同层次实行教学可以有效培训师资团队,不断完善课程构建。
(五)分层教学中教学课程的落实
分层中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组织对应分层,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班级教学的不同层次根据各自的教学内容实行教学。1层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操作作为重点。同时,教师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搜集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改革。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分层教学的改革计划可以灵活控制,例如2班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整体操作水平可以达到1班的水平,这时教师可以对教学设定及时调整,逐渐把课程授课重点转向1班。
结束语
综上分析,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爱好兴趣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矛盾有效地进行了克服,很好地解决学生两级分化知识掌握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符合了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更加有利于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课程教学的速度,最终提升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实习案例教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运用;发展;意义
目前,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都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旅游专业知识、保证他们适应新型时代下旅游行业的发展为目标,但教学过程中未能实现学生在具体案例教学为基础的环境下的实践教学,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师口语授课的形式。这不仅造成教学空间的局限形式,同时空乏的知识堆积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和耐心,并且对于相关旅游业要求的口语交际和分辨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开发,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全面考虑现实因素,结合时代教育的要求,对学生教育实行案例分析结合与实践活动的推广,全面开发学生在口语表达等专业素质的水平,使其逐渐适应这类行业的各项要求,并提前做好长期从事该类行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准备和觉悟。
一、对案例教学模式的相关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提供高度拟真的情景演练和设计安排,使学生具体体验对具体问题的独立分析和判断,全面培养学生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1]这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案例中情形的具体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客观实际的情景,借由学生表演等形式,使学生置身当时的情境要求等,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各种处理活动。这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生动的旅游专业课程的兴趣,同时全面激发学生的内部思维能力,使得对相关的知识等全面掌握,提高课程教育的整体效率。案例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只发挥相关内容和基础知识的引导,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的效能,促进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案例教学的中心理念。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实践的作用,难以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而案例教学法则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结构体系,使得其在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掌握该类专业的技巧,并产生一定的学习动力,不断提升学生多方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处理相关事件和业务的高度专业能力,使得其在专业素质等方面积累一定的力量。在相关问题的答案上,避免传统下的狭隘性,要求同学综合意见的统一,集合多方观点的优越性,实现实际业务处理能力的提升。案例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开拓学生内心的宽广世界,使学生敢于并善于同他人交流,这也对未来旅游事业中管理任务的有效贯彻等做出了一定的帮助。
教师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会完全撇掉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是结合实际案例演练的加饰,使得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有足够施展发挥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其具体的实践能力。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意见表达也十分重要,可以对这类课程知识进行相关的总结和分析,并结合现代较新的观念做出适当的改善,保证知识学习的时效性。在案例演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实际工作处理的技巧和能力,督促自己加强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学生对案例分析之后,可以具体加强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效果,使其对这种业务管理方式产生一定的认同或者疑问,使其根据现实情况和基础知识经验等总结出更好的管理手段或方法。
二、案例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发挥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意义。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促使高校旅游专业的人数也极度膨胀。但学校在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提供上还不够全面,呈现出教学方法中各种问题,具体包括: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且长期的口语授课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具体的知识接收量大大缩减,同时存在不理解的状态,无法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不利于其专业水平的进步。案例教学模式具体针对我国长期教学模式的弊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案例的提出,进行教师与学生整个课程的讨论与分析,使得学生自主的投入到管理的计划与实施过程,掌握具体从事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项环节和步骤。[2] 这种实践中结合理论运用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开发上有着显著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实用价值。案例教学不但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新时期下思想的革新,是实践活动适应时展的产物。[3]他对于大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的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并且在贯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使学生接触到旅游管理行业实际面临的问题,并从中获得丰富的行业信息,强化各项管理的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又可以增进学生对该类管理事业的特点及发展前景的分析,估计,使得其在深刻的基础知识研究下,适应该类管理行业要求的各项水平能力,并探寻一条新型管理的方式,促进新型经济模式下旅游业的全面综合的发展。
总结:在案例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下,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正朝着一个比较科学、全面的方向发展,应用型的教学要求,使得学生凭借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借助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的渗透,全面保证自己在整个专业实践学习过程中,掌握实际管理中涉及的各个细节内容和相应的处理方式,并结合专业知识与自己实践经验的结合,对案例的情况进行综合、客观的分析,全面增强自己在该类专业学习的潜力,为将来旅游管理的有效发展提供更多的、更高素质的新进管理人员,保证旅游事业长足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沧.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篇7
【关键词】:执业医师;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改革
1执业医师考试改革目标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性质是医疗行业准入考试,是即将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学生必须参加并通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考试.2010年8月14日,卫生部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师资格三段式考试制度也正式提上日程,我国的执业医师考试改革正式拉开序幕[2].已有多所医学院校正在进行新的执业医师考试改革试点,这项改革最终将随着执业医师法的修改进而全面展开.执业医师考试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医师的执业能力,与国际接轨.新的执业医师考试第一阶段的通过率将成为评判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第一阶段的考试通过与否很可能与医学生有无资格参加临床实习,能否顺利毕业,能否获得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格等产生密切的关系[3].针对执业医师考试的改革,医学院校更应该注重临床知识的实际运用.基础医学综合知识面较大、分布广,且在执业医师考试中占分较多.以执业医师考试改革为契机探索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改革,是有效促进医师执业能力提高的较好途径.
2基础医学综合考试现状及问题
临床专业认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点就是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其目标是强调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基础阶段的知识融合和运用.当前,许多高校将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放在大三结束后或大四下医院见习前这个时间段,试题由相关教研室按照各自课程教学要求组成试题融合而成,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考试后分析反馈由各自教研室进行完成[4G5].因此,笔者认为其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完整的基础医学综合试题库,考试题目只限于教材,对于课程间知识点的联系、案例分析,尤其是基础知识与临床病例之间联系的主观分析题目极少,造成学生联系临床运用能力难以提升.二是题型尽管多样,但与执业医师考试题型不相匹配.有些课程的考试题型多年一样,即常见于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而缺少实验分析、综合分析、病例分析等应用型题型.有的试题竟出现年年考、届届考,很少改动,使师生形成固定思维[6].三是考试评价机制落后.试卷考试完成后由各自教研室组织阅卷、分析.考试以分数为目标,不能形成良好的反馈改进措施,因而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四是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既不是课程考试,也不是毕业考试,考试的学分计算及未通过的处理尚未统一,版本多样[7G8].因此,基础医学综合考试达不到新形势下的临床医学生培养要求.
3探索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改革
为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指导,在临床医学专业探索“三段式”考核改革,即基础医学综合知识考核、实习前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毕业前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努力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毕业生.长沙医学院于2015年开展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探讨,开展了系列改革,这使得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医学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临床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3.1组建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命题委员会
经学校批准,由相关学科教授、专家组建成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命题委员会.命题委员会认真研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并以此为依据,讨论各题型数量、分值、难易度等,命题中确保各学科知识点交叉融合的应用题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这使得考试达到基础与基础的联系、基础与临床的联系.重点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综合运用程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委员会对往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真题研究分析,分析结果用于改进课程教学,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3.2构建基础医学综合考试试题库
依据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结合该校实际,选定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七门课程为主要考试课程.试题库命题方案要求考试内容为各门课程标准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占90%,了解的内容占8%,超大纲的内容试题量占2%.题型采用执业医师考试题型:A1、A2、A3、A4、B1五种题型.题量、难易度适中.要求题目减少机械记忆的知识点,增加综合分析的试题,要有利于考察学生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9].如何将基础医学知识全部用选择题体现出来,这是该校在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将基础知识结合临床转换成A2、A3、A4等多种题型,但又不能过于临床,且需要建立试题库,这是该校考试命题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3.3进行机考
为提高执业医师考试模拟仿真程度,应训练学生对考试场景的适应[10].该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了高标准的计算机考试机房.学生的理论考试都在机房中进行,其程序、场景等都与真实执业医师理论考试相同,确保了学生考试成绩的可靠性.无纸化考试改革,着力解决考试方式与考试规模的适应性,提高考试工作效率和克服传统考试的问题[11G12].
3.4加强基础医学综合考试管理制度建设
科学的考试管理制度有利于考试、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考试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科学的考试管理制度能够保证考试质量,也是营造良好考风、考纪的重要措施.该校的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在教务处考试中心的指导下,由基础医学院负责实施,考试实行考教分离.现已经初步构建了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模式且形成长效机制.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成绩单独计算学分.如果该项考试不及格,将不能进入临床见习,必须经过强化训练补考通过后才能进入临床见习.通过建设一系列考试管理制度,促进学生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基础医学综合考试,促进学校及系部对基础医学综合考试的规范化管理[13].
4改革成效
该校围绕提高学生执业能力这一中心主题,开展基础医学考试改革,对学生学习产生了有益的推动作用,该校从2015年开展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改革以来,学生考试及格率大幅提升,学生适考能力逐年增强.学校近5年基础医学综合考试及格率通过改革,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深入研究综合知识.近年来,教师的教学论文数量逐渐增多.学校教师近5年发表教学论文平均数
篇8
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利用网络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获取、加工表达,存储时必须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过程。一般来说,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信息、信息技术、网络、信息系统的原理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具体表现为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基本操作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根本,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针对这部内容,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两种:讲授法和读书指导法。
二、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
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包括熟练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等,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从而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具体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层面,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来选择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决定教师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范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闵行区全部10家营利性综合性医疗机构,共106名医护人员,其中医生61名,护理人员45名。
1.2 方法
自行设计的问卷分为护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5个科别。问卷内容涉及法律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3大类。法律知识为与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卫生法律知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病历书写、健康教育、临床基础知识。调查当日,随机抽查当班医生和护士。医生问卷内容以历年医师资格考试题目为题库,由区卫生局临床方面的质控专家从中选择最基本、最常见的题目,课题组按照法律知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各占1/3的比例组成问卷;护士问卷从闵行区2006年护士”三基考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审核确定后组成问卷。
1.3 统计分析
当场核对试卷填写的完整性,根据标准答案打分。将每人的分值录入Excel软件,并进行相应的百分制转换,然后进行求和、平均分等计算。
2 结果
2.1 总体得分
我们将医护人员的基础知识、法律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合称为执业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显示,营利性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执业相关知识整体得分普遍较低,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很不理想。内科、外科、妇科、儿科4个专业的平均得分均低于60分,故判定为不及格。其中,妇科医生的平均得分最低,仅为51.88分。医生中,最低得分仅为25.00分(表1)。被调查的45名护理人员平均得分为60.98分,略好于医生,护理人员中,最低分得为32分,最高得分为84分。
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执业相关知识得分分布情况,我们把得分情况按照好(>80分)、较好(70~79分)、一般(60~69分)、较差(50~59分)、差(<50分)分为5个层次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06名被调查的医护人员中,83%的得分集中在“一般、较差、差”3个层次,其中“较差”和“差”的比例占51%。结果还显示,执业相关知识的得分评价在“不同专业”中的分布情况也不相同,护理专业得分相对较好,得分高于70分的比例占31%。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医生的得分评价相对较差,得分高于70分的比例低于13%(表2)。
2.2 分类得分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各科医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们对不同专业医生的分类知识得分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法律知识类,内科医生掌握相对最好,儿科最差。基础知识各科医生掌握情况整体较好,平均得分68.37分。专业知识外科医生掌握相对最好,内科最差。对于各科医生而言,基础知识掌握整体相对较好,专业知识次之,法律知识相对最差(表3)。
3 讨论
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卫生法律知识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卫生技能和执业能力的基础。基本知识掌握不好,执业能力就不容乐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区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执业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很不理想。内科、外科、妇科、儿科4个专业的平均得分均低于60分,医生、护理人员的最低得分居然是25分和22分; 特别是妇科医生,3类知识的得分均低于其他科室的医生。69%的妇科医生知识得分集中在“较差”和“差”两挡。例如: 96%的护理人员不能正确回答如何护理留有长发的卧床女性患者;89%的护理人员不知道如何搬动劲椎骨折患者;100%的儿科医生不知道新生儿每日平均尿量;100%的妇科医生不知道过去病史应包括哪些项目;89%的内科医生不知道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频繁抽搐,应首先如何处置;79%的内科医生不知道丙类传染病包括的内容;100%的妇科医生不知道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 88%的妇科医生不知道产褥感染中,哪种细菌最易引起菌血症。
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要针对目前的情况,着力在3基本方面加强培训。完善医务人员内部考核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方面的考核。目前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弱项。相关研究结果显示:95%的被调查者认为无论医院管理人员还是医务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知识都掌握不足,非常希望得到专门的培训,但只有4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医疗机构业已或可以联系到培训渠道,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无力解决培训问题。可见目前营利性医疗机构法律法规培训需求相当大,目前的培训现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重视这个问题。卫生部门、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发挥“服务”作用。为有培训需求而无培训渠道的医疗机构牵线搭桥,让医疗机构的内部培训工作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引导和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提高医疗机构的执业能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卫生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3~6个月,并接受培训和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允许其继续执业,对考核不合格的注销注册并收回执业证书。我们认为,对于医务人员的考核工作目前已显得非常必要。从知识、技术、医德等几个方面对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减少落后医师,同时保护了优秀医师。同时记分制度已在医疗机构层面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在医务人员层面也建立这样的制度,一定会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篇10
论文摘要本文适应我国东北地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拟培养出适合我国东北的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
(2)研究对象。是主要以吉林省的长春地区、吉林地区、白城地区为研究对象。
2结果与分析
2.1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吉林省的各主要地区进行实际调查,各高校专业办学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办学规模达到快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体系,适应我国东北地区体育发展需要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2.2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
(1)教育内容的构成。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包括普通教育、综合教育和专业教育三部分。由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包括普通教育知识体系、综合教育知识体系和专业教育知识体系。(2)学分、学时修读要求。建议本专业学士学位的修读总学分原则上位160-180学分。教育内容的学分比例见学分分配比例表,各类课程内容学时为2560-2880学时(可按16-18学时/学分计算,本规范以16学时/学分计算)。WwW.133229.coM
2.3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1)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框架。本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构成。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科学基础知识、社会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主要由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管理和体育社会工作等知识构成;专业实践由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构成。
(2)专业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根据东北地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本规范对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中的不同知识领域做出相应的界定教育内容的设计如下:①基础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技能、相关学科。②专业知识:健身与休闲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等。③专业实践:社会体育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践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2.4专业教育内容的课程体系
按照本专业的知识(技能)领域要求,东北地区根据地区特色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程,是专业教育内容的基础知识,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专业基础课程及知识单元概括: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能训练、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
基本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应按照上述内容设置。社会体育基本运动项目应在健身类基本运动项目和球类运动项目中各选一项,每个项目课程建议2个学分。
(2)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重点突出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是专业教育内容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应用操作能力。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专业方向课程(下转第192页)(上接第179页)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偏重于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的涉及领域比较广泛,考虑到东北地区不同地区存在的较大差异性,以及社会体育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本规范设置健身与娱乐运动指导、健身与休闲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工作三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建议修读学分为25-30。
专业方向课程及知识单元基本要求:在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方向规格的要求,以某一方向课程为主进行设置,也可以适当兼顾其他方向课程,形成本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突出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专业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与补充,使学生具备较宽的适应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专业选修课程分为限制性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建议修读学分:35-45,限制性选修课程约20学分,任意选修课程约25学分。
(4)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社会调查:在第一学期安排不少于1周的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深入实地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社会体育发展情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状况、街道或社区体育开展情况、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作机制与市场发展前景。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在第二学年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见习。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机会,了解社会体育所涉及的各类工作岗位的情况。见习期间记录见习日志,完成一份见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践设计:在第三学期安排不少于2周的专业实践设计。专业实践设计包括健身技术指导、体育营销与管理策划、全民健身活动推广、体育中介服务等内容。主要的目的是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应用机会,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建议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的方向,最少选择一项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策划书和计划书,通过一定的实践,最终形成一份为专业实践设计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专业实习:在第四学期安排不少于10周的专业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安排专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主要是管理岗位、技术指导岗位、销售岗位等。实习期间记录实习日志,完成一份实习报告。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在第四学年安排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根据学生的选题配备指导老师,并通过论文答辩。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评定成绩。
3结论
随着东北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和完善,社会体育的生活化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和社区、单位福利型持续发展、准经营型大幅度增长、商业经营型逐步发展。因此,在此现状下,在高校建立一套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来培养符合东北地区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东北地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