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幼儿;启蒙教育;人生 ;性格培养;发展;重要性
1 概述
幼儿是人生的开始,是走向成熟迈入社会的起步,也是人生重要的黄金阶段,启蒙教育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心理,开发着幼儿的智慧,培养着幼儿的认知能力,让幼儿的身心向着美好的人生迈进。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启蒙教育的主要活动,游戏在启蒙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从幼儿游戏中可以捕捉到许多东西,发现一些问题,并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让其去解决、观察周围的事和物,游戏会越玩越丰富越玩越有创造性,并把其吸收的知识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出来。
幼儿启蒙教育期是游戏期,幼儿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其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兴趣,使得幼儿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作为启蒙教育在游戏中抓住其年龄特点,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发展其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
2 游戏与启蒙教育
游戏与启蒙教育既独立又统一,其本质说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启蒙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
游戏的过程即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启蒙教育动因,内含着启蒙教育方法的契机,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鼓励幼儿游戏、提倡幼儿启蒙教学中运用游戏,并把游戏提高到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中。
启蒙教育指导幼儿游戏还是幼儿游戏中创造出启蒙教育, 游戏是启蒙教育的目的还是手段?正因实践需要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某些抽象的理论并不直接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负责,必须从事实出发对事实上应当是怎样的作出分析,并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抽象出一种能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
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启蒙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启蒙教育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启蒙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
3 幼儿的游戏
游戏可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其健康成长;游戏可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游戏可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游戏可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促进其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发展需要。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触发了游戏,游戏又使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需要的满足带来了快乐,快乐作为强化剂使幼儿对游戏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兴趣与快乐这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幼儿去游戏,游戏是幼儿的生命。
游戏有: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充分表现自我的自由活动――本体性游戏,幼儿教师根据启蒙教育需要组织的教学活动――手段性游戏。
本体性游戏:幼儿按自己需要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本体是游戏,有潜在的、可能的启蒙教育因素,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无游戏外的目的,是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表现的活动,也是其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创造。它是重过程轻结果,是非功利的、没有外部压力的活动。
手段性游戏:幼儿教师根据启蒙教学目标组织的游戏,活动本体是启蒙教育活动,有游戏体验和游戏般的乐趣,其本体并非游戏却体现了游戏特征的启蒙教育,以游戏为手段服务于特定启蒙教育目的和任务,有一定的功利性,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有对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考虑,以求一种寓教于乐的境界。
本体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的本体特征都可以成为游戏,也可以成为教学,手段性游戏本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是启蒙教育的游戏化。
4 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是人学习发展的一个开始点,是决定人未来选择与走向的一个开始,教育内容、方法与教师的教学素质、个人科学素养直接关系,对于幼儿来说无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无能力深入事实与社会,处于被爱、被照顾、被关心的时期,也是学习与发展生存能力开始的时期,幼儿启蒙教育应认真、审慎地对待。
寓教于乐作为教学游戏化这一启蒙教育原则时,依据游戏和启蒙教育的内在联系在执行时有很大的偏差,同时对探索、学习游戏与启蒙教学之间的关系看法不一;同一活动由于活动主体的体验不同,其概念的内涵会有两面性和交叉性。学习就是游戏还是学习可转化为游戏?启蒙教学在什么条件下达到游戏化?探索有自发和诱导探索,学习有发现式和接受式,游戏有本体性和手段性游戏,启蒙教学有启发式和灌输式等,这些概念交叉关系根据不同的内涵,游戏和启蒙教学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
游戏与启蒙教学的相通是启蒙教育的游戏化,即幼儿教师利用启发式的启蒙教育手段,有目的地诱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从而让其发现知识,表现游戏和启蒙教育的结合、游戏和启蒙教育的转化。游戏和启蒙教育结合指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和幼儿教师指导下的启蒙教育活动的相继关系;游戏是启蒙教育的先导,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经验后启蒙教育将成为在这些具体经验基础上的理性升华,抽象出一般的道理;游戏是启蒙教育后继活动,启蒙教育过程中获得的新知和技能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多种尝试和灵活运用,以获得充分的发展。
游戏和启蒙教育的转化是指幼儿教师在启蒙教育目标控制下对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幼儿教师指导下的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这一转化的关键在于变外在要求为内在需要,变压力为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5 游戏与启蒙教育的结合
游戏与启蒙教育既独立又统一,就本质来说游戏和启蒙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启蒙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幼儿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启蒙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启蒙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启蒙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就活动方向说游戏和启蒙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首先从目的来看,游戏的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其每一方面的发展又含有众多的内容,囊括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启蒙教育目的是将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体、智、德、美各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游戏是自然发展的过程,启蒙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过程,两者在终点上达到一致,即游戏和启蒙教育的结果都是幼儿的发展。
从内容来看,游戏自发探索过程中所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知识经验,创造表现过程中想象、构思操作,运动过程中动作技能、平衡协调力,游戏规则的内过程中对规则的理解、遵守和用规则进行同伴协作、交往等,正是体、智、德、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出现启蒙教育领域的游戏形式:与美育有关体现造型想象的结构游戏,与体育有关体现肌肉动作技能的运动性游戏,与德育有关体现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性装扮游戏,与智育有关体现手脑并用和解题能力的智力游戏等;正是游戏内容与启蒙教育内容的一致性,才有游戏服务于启蒙教育的可能性,才有据游戏特点设计的幼儿启蒙教育教案。
总之,幼儿的发展是游戏与启蒙教育内在联系的纽带,游戏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启蒙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启蒙教育必须谋求游戏与启蒙教育的完美结合。
6 游戏与启蒙教育的升华
幼儿教育如何实现启蒙教育和游戏的升华,也就是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向启蒙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的转化、升华,主要体现在对游戏要启蒙教育化和启蒙教育要游戏化的认识上。
游戏的启蒙教育化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态提出的,目的是改变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启蒙教育的服务功能;落实用启蒙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启蒙教育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幼儿的发展符合启蒙教育的方向。
启蒙教育的游戏化是针对幼儿启蒙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提出的,目的是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强制压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落实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启蒙教育活动,在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游戏和启蒙教育诸多特性能使幼儿得到发展的无意收获,关键在于内在需求和外在要求所导致的活动过程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游戏收获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结果,启蒙教育得到发展在于教师和幼儿的双重努力,而由教师为主导的启蒙教育过程也能升华为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与启蒙教育的成功结合。
7 启蒙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本体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两者构成了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为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必须重视这两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不同价值,保证这两类活动在幼儿园的和谐开展。
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虽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但它却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经常开展此类活动,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幼儿园必须给予幼儿以充分开展这类游戏的机会。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活动,能让幼儿学到要求其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促进幼儿按一定方向发展,幼儿园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或者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游戏般的体验极其重要。
让幼儿在游戏中进步,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就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结交新朋友,进而提高自己认知客观世界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储备能力。在游戏中幼儿逐渐学会等待、独立、合作、公平、自治、诚信等最基本的美德。
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快乐的情绪可以给孩子带来欢乐和幸福,忧愁的情绪会给孩子带去苦闷和痛苦。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教学游戏化活动要变得有更能吸引幼儿,让他们在有趣的、快乐的活动中获得发展。通过在游戏中的活动幼儿不仅感受到在游戏中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在游戏中与同伴交流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它可以给幼儿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甚至更多……
结束语
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教师把启蒙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在游戏中能给孩子带来启发,带来新的认识,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与幼儿一起生活、游戏的行为都将影响着幼儿,对于幼儿的性格有着很好的塑造作用。
幼儿启蒙教育是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课题,游戏在启蒙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启蒙教育也是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起点,是幼儿通向人生道路上第一个驿站。
参考文献
[1] 《婴幼儿早期教育全书》――― 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 2012年8月全国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教育教研》杂志第4期
篇2
关键词 : 幼儿,性启蒙教育
当今社会环境是开放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传播有关性的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样,传播有关性的内容也堪称丰富。而3-6岁幼儿已经进入性蕾期,幼儿需要掌握一些性知识和技能,对幼儿实施早期性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1、 3-6岁幼儿性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需要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无论是电视剧中的一些亲密的镜头还是各种网站上对性行为或是性知识的文字和视频,对于儿童来说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情。然而面对这样的开放环境,儿童所接受的性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儿童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近年来,出现的、猥亵儿童以及性早熟等问题屡见报端,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成为了社会的“被迫需要”,幼儿需要掌握一些性知识和技能,如性别角色、性别侵害、生殖器官等的认识和保护自己的能力。为此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进行提早的性教育,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行为的理念,为日后能够良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并对网络中的多样的有关性的信息具有一定辨别和筛选的能力。
其次,高速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3-6的幼儿已经具有萌发性别意识、产生性好奇、性骄傲、性别认同等特点,如幼儿可能会向教师或者家长提问,为什么女生没有小?为什么只有男生才会站着小便,而女生要蹲着?男孩子也会时常说:“长大之后我要成为像爸爸一样的男子汉”,女生则会说:“我想像白雪公主一样漂亮”。这些现象都说明,幼儿已经进入了性蕾期。因此,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特殊”问题、“特殊”行为表示理解并耐心地引导。上述情形说明3-6岁幼儿自身就存在着性认知的需求,不仅如此,在幼儿的关键期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可以保障幼儿健康的性心理,可以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以防幼儿日后出现性别混乱、恋童癖、同性恋等问题。
2、 幼儿性启蒙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实习、见习以及课题的调查研究中,通过对当前幼儿园教育的观察、对幼儿教师及家长的访谈以及与幼儿的沟通交流中,笔者认为在幼儿性启蒙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2.1、 性启蒙教育实施的路径单一
据笔者与幼儿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结果来看,多数幼儿教师及家长仅仅只通过绘本来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缺乏对游戏、手工等其他路径的探索,导致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的效果不佳,也不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
2.2、 性启蒙教育目标不全面
据笔者调查,多数幼儿教师及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的实施目标是让幼儿知道男生与女生的不同,并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这说明幼儿教师及家长对幼儿性启蒙教育实施的目标确定较为笼统,目标理解与掌握并不全面,需要极大加强幼儿教师对性知识的学习。
2.3 、对性启蒙教育活动内容的认知不明确
据笔者与幼儿教师及家长进行访谈和与幼儿沟通交流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幼儿教师及家长对性启蒙教育概念界定并不清晰。表现为只是知道性启蒙教育,但是对性启蒙教育的理解并不全面,对性启蒙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对性启蒙教育活动内容认知不明确。
3、 实施幼儿性启蒙教育的有效策略
基于幼儿性启蒙教育现存的种种问题,笔者从幼儿园、家长、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的不同策略。
3.1、 幼儿园性启蒙教育的实施
学校教育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占主体地位,因此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充分利用隐性教育的作用,设计主题环创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环创设计是每个幼儿教师都会接触到的一项教学工作,也是幼儿在幼儿园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环境,环创设计总是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潜移默化地会受教室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关于性知识的环创,例如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将性教育的知识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这也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并且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思考。
其次,制作手工,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为了更好地让幼儿学习性知识。教师可以将男生女生的某些生殖器官或者是身体上的某些私密部位用手工的方式制作出来,教孩子认识,告诉他们这是属于自己的私密部位,不可以让别人随意触碰。因此,笔者认为只要一线幼儿教师在这个层面多加思考,定能促进性启蒙教育的效果。
再次,发挥显性课程的作用,安排性启蒙教育的课程。除了间接的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直接的教学方式进行性启蒙教育,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音像等多媒体的作用,如观看动画片《小威向前冲》或者讲故事等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知识的讲解。这种显性的教学方式会使性教育的效果非常明显,也有利于幼儿系统的学习关于性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设计游戏,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这一方式十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有关性启蒙教育的游戏,如假扮医生检查、扮新郎新娘、过家家、吵架扭打等这类游戏都可以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幼儿以一种有趣的方式获得性知识和性技能。
最后,利用绘本,对幼儿进行性启蒙教育。绘本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可以将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性知识通过图画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幼儿,是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一种良好的载体。绘本色彩鲜明,趣味性极强,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绘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用各种各样幼儿喜欢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性知识的传授。
3.2 、家庭性启蒙教育的实施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和家长在幼儿的性启蒙教育中起重要作用。
首先,重视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仅仅依赖幼儿园一方的力量难以达成良好的效果,必须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家长应该自觉配合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并且家长应该积极地查阅和了解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方法,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关于性方面问题,家长能够很好地解答,而不是对幼儿的这类问题选择忽视,或者认为幼儿提出的问题是不当的对幼儿严厉斥责。
其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性教育理念,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家长应该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转化几千年来谈“性”色变的观念,适应社会的变化。家长也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正确的性教育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可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教导。家长还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
3.3、 社会性启蒙教育的实施
社会和社区是人类生活在其中的重要环境,在幼儿性启蒙教育中也不能忽视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大力宣传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的必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家长和幼儿园是否重视性启蒙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传播。因此,社会应该充分利用媒体和各种宣传渠道,让大众破除几千年来中国纲常伦理和封建文化的影响,了解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文化。
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除了增加幼儿的性知识,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之外,完善相关害的法律法规也很重要,要加大对害不法分子的整治;同时也要健全相关法律制度,防止不法分子找到法律的漏洞,肆无忌惮。只有在完善相关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对幼儿性知识和性技能,这样才可以使性教育发挥最大的效益。
综上所述,只有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都对幼儿的性启蒙教育越加重视,就越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越有利于幼儿素质的提高。本研究基于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法和调查法的研究探析了当前我国幼儿性启蒙教育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幼儿实施性启蒙教育的策略,以期对当前幼儿性启蒙教育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芳芳幼儿性教育实施策略浅谈[J].发展2019(08):96
[2]任雪敏,谢宇飞,刘艺敏,等绘本在幼儿性教育中的应用及分析[J]科技风,2020(05):223
篇3
关键词:提高;道德;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71-02
我们在幼儿道德启蒙教育学习中,尽可能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选择幼儿喜欢的、有趣的童谣游戏进行,鼓励幼儿大胆地参与到童谣的学习之中。使幼儿主体性的得到充分的体现,不仅让幼儿学习童谣,而且使幼儿在学习童谣活动中发挥出主体性,更是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探究能力。
幼儿的道德启蒙学习和表现一般都是在成人的指导下的自主行为,离开了幼儿的自主性,任何道德教育活动都难以对幼儿产生积极的效果。我们在幼儿道德启蒙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主体性时,主要是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到学童谣活动中,实现幼儿的道德启蒙教育的主体性,提高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有效性。比如让每个幼儿夸夸自己,夸夸同伴,老师肯定幼儿在道德行为习惯表现出来的优点,又如开展我是班里小主人活动,帮助幼儿树立主体意识。通过童谣中语言,参与了童谣的情境表演、童谣游戏,激发了幼儿对道德认知的思考,提高幼儿参与道德启蒙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道德启蒙的主体性。而童谣教育正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激发幼儿的成就感,提升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每次童谣学习我们的老师一般都要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或游戏,教师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表扬,让幼儿表演或游戏后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对能力弱的一些幼儿更加通过老师的表扬、鼓励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激发了幼儿的道德启蒙主体性。
如我们的中(1)班在教幼儿学《家有奶奶真幸福》的童谣时,他们就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游戏的方法学习童谣,让幼儿自主的扮演童谣中角色,戴上小头巾、系上小围兜,扮演奶奶,当念到"大年初一过新年,奶奶忙着做糖糕"时,扮演奶奶的小朋友就模仿奶奶做年糕的动作,其他小朋友拿起"年糕"表演吃年糕的动作。"正月十五元宵节,奶奶磨粉做汤圆"时,同样,扮演奶奶的小朋友就模仿奶奶搓汤圆的动作,其他小朋友拿起"汤圆"表演吃汤圆的动作。"五月初五端午节,奶奶采叶包粽子"时,扮演奶奶的小朋友就模仿奶奶包粽子的动作,其他小朋友拿起"粽子"表演吃粽子的动作,最后几句童谣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爱表演各自的动作"糖糕甜甜真好吃,汤圆糯糯味道好,粽子香香品种多,家有奶奶真幸福"。在活动中幼儿的道德的主体性都能积极的表现,如幼儿积极的参与童谣游戏,在游戏中学会了关爱别人,尊敬长辈等方面的道德认知,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关爱他人的情感,在活动中幼儿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
又如童谣游戏《丢手绢》 "丢、丢、丢手绢,手绢丢到哪里去,手绢丢在好朋友的后面。"在活动中幼儿都能体现出自己都有好多好朋友,游戏中幼儿的主动性非常高,而且很自信,甚至回家自豪的表演给父母家人看,得到了父母夸奖,在学童谣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信性更强了。又如童谣《我是家里小主人》、《红绿灯》、《让座》、《我们都是好朋友》、《蚂蚁搬豆》等,孩子们表现出积极的参与童谣游戏的表演,积极的扮演自己的角色,主动的招待客人,完全的投入到整个的童谣游戏活动中。
我们在实践研究中,教师以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有目标的选择童谣进行教育和培养,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选择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主动参与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拓展幼儿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与表现的时间与空间,帮助幼儿实现学习内容内化为自主的态度能力和习惯,形成了幼儿积极参与童谣学习活动的氛围,提高了幼儿道德主体性,达到了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有效性。
道德感和道德情操是一种复杂的高级情感,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是从小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的。而且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我们的道德教育从幼儿的情感启蒙入手,注意了对幼儿移情训练。培养幼儿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培养幼儿道德启蒙时出现的情绪障碍,并设法消除。 所以我们在课题实施中选择了情感丰富的童谣,创设了幼儿学童谣的良好环境氛围,在情感童谣的熏陶中培养了幼儿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 童谣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幼儿,而且要求幼儿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实践中能表现和体现道德行为的能力。所以我们创编和选用的童谣内容都以具体形象,符合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的特点,让童谣作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情节,巧妙地让幼儿掌握道德情感,使幼儿认知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应该学习什么。当幼儿感受到童谣美的时候,才会激起爱的情感和模仿的愿望,愿意把美好的东西见诸自己的行动。
如我们大(1)班的案例"孩子们学会了关心人"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关心同伴,因此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甚橹匾。幼儿在家还是由爷爷奶奶照料一切的所以他们想不到去帮助别人,在我班个别幼儿从来都不会去关系别人,有时看到同伴摔跤不是去扶他而是笑他,这种现象让我感到我们的孩子太冷漠了,没有爱心。所以我就利用童谣《弟弟摔倒我扶起》"弟弟走路不注意,摔倒在地我扶起,替他拍掉身上灰,帮他洗掉手上泥,我比弟弟大一岁,关心别人胜自己。"
篇4
一、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
所谓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每一个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笔者认为,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就是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各种教育形式的、自身独有的特点。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各种教育的基础,是人类的启蒙教育。笔者认为,幼儿教育的本质的规定性,就是指幼儿教育应该最符合人类的天性。它应该是包容的、开放的、充满爱心的教育。教师在从事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的天性在这个空间里得到完全释放,而不是让这个空间成为机械灌输学前知识的空间。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教育是探索教育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心智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试着让幼儿的双手、眼睛、嘴巴得到充分的调动,让他们完全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想象来了解这个世界,以此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
2.幼儿教育是分享教育
幼教事业是美丽的花园,教师的奉献是最芬芳的花。没有爱,人类无法生存。如今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爱包围,缺乏与人分享的经历。为了使幼儿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与人交往的能力,幼儿教师在教育中应该引导幼儿多与同伴接触,敢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痛苦,并鼓励他们和同伴合作,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
3.幼儿教育是认同教育
与成人相比,幼儿更需要得到认同和赞许。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仅仅是教师的一句赞美或者一个眼神,有时都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认同感、赏识和赞美,往往会给幼儿一个积极的引导,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所以说:幼儿教育是认同教育。
二、幼儿教育本质的价值
除了有其独特的、本质的规定性外,幼儿教育也是全面的,它涉及幼?旱慕】到逃?、语言教育、社会行为教育、科学领域教育以及艺术教育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智力、知识以及技能的协调发展。
1.幼儿的健康教育
一个良好的健康教育体系包括生活卫生教育、身体锻炼、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安全教育四方面的内容。这个健康教育体系会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它会促进幼儿未来的成长,还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其次,让幼儿了解安全常识,学习自我保护和求生技能。总之,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可以获得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2.幼儿的语言教育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幼儿的最大特点是好奇心强,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期,创设各种有趣的语言表达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努力引导幼儿语言的发展方向,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幼儿的社会教育
幼儿社会性教育就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目的是要幼儿初步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成为能够初步适应社会的健康个体。幼儿社会教育主要包括认识自我、培养好习惯、热爱家庭、了解他人、学习社会知识等等。其目的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人际关系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发展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帮助幼儿了解社会。
4.幼儿的科学教育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它包括对科学知识、兴趣和态度的启蒙。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主动地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丰富幼儿科学经验的过程。
5.幼儿的艺术教育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化幼儿园
在当前的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中,应注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了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认知。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用人单位看重动手能力。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二、以《规程》和《条例》为指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的。
2.遵循幼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的原则。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国家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3.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篇6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工程,对幼儿进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引导他们实际感受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美术教学作为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方式,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很好地利用美术教学活动,将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融入到绘画、手工、美术欣赏这三大美术教学活动内容中,通过开展适合幼儿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美术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也能客观上使中华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幼儿 美术教学活动 中华文化 启蒙教育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文化之所以能连绵不断,得益于中华子孙对优秀文化的良好传承。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融入幼儿的生活,幼儿对
幼儿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将各类传统美术作品展现给幼儿,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工艺、书法等,幼儿通过欣赏各类美术作品,可以了解风俗人情,文化发展历程。幼儿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展示
篇7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教学;改革实践;途径;探索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在当前引起了相关教育领域与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标,促使幼儿实现身心的最优发展,并帮助幼儿实现对知识与世界的认识,是当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挑战。而在实际践行新课程改革纲要要求的过程中,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创新与突破,但是,因对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与理念的理解不全面,致使改革步伐受阻,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一、新课该背景下幼儿园教学实现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束缚下,我国教育模式一直以来局限于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之中,进而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与问题,而在新时期下,面对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素质所提出的全面要求,就需要进一步落实教改要求,以创新谋发展,促使中国教育打破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以实现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培养。而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与启蒙阶段,该阶段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青少年身心的发育成长与成才质量,因此,这就需要积极践行新课改的全面要求。与此同时,在幼儿教育阶段中,相应教育质量与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幼儿身心的发育、品格素质的形成等,在各项能力素质形成的初始时期下,需要借助教学改革来实现对幼儿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并为高级教育奠定能力素质基础,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的“521”家庭模式下,幼儿教育在智力开发、行为品德的培养以及三观的塑造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攻克幼儿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阻碍与问题,是当前幼儿教育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困难
从目前幼儿教育开展的现状看,面对新课改的全面要求,大部分教师都能够积极迈出创新的步伐,在此过程中,借助学习充电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并基于新改革的全面要求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试图为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以在实现幼儿智力开发的同时,确保幼儿实现身心的健康发育,但是,因一系列因素的存在,致使幼儿园教学改革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1.片面强调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中,幼儿通过吸收知识来了解大千世界,与社会接轨的同时,迈入教育阶段并融入社会中,而对于幼师而言,则就需要借助知识的启蒙作用,促使幼儿习得经验。但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幼师很多时候片面强调知识教育目标的实现,忽略了幼儿身心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脱离实际与教改目标的教学行为,致使以知识能力来评价幼儿的行为下难以实现身心的健康发育。幼儿阶段,幼儿本身是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凭借着本能的兴趣来发现与认知世界,但忽略幼儿教学主体地位的状态下,促使幼儿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仅难以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同时身心压力加大,致使教学改革目标难以得到有效实现。
2.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且过于枯燥
在幼儿教育中,要想实现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并促使幼儿在实践动手中来具备相应的能力,在教育的沐浴下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实现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就需要从实际出发。但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忽略了幼儿教育与家庭、社会间的关联性,并与自然环境相分离,缺乏这一完善基础的支撑,致使整体上教学内容依旧难以逃离知识的灌输填鸭。在实际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相应的知识内容与幼儿现有的实际经验与能力素质相分离,这一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下,致使幼儿在现有的思想行为能力下难以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吸收与能力素质的开发培养,阻碍了幼儿与真实世界的融合,进而也就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3.知识的整合性差且尚未给予幼儿自主探究学习以充分重视
第一,在知识的整合上,基于新改革的全面要求下,需要以全面的启蒙性教育为促进幼儿实现身心的健康发育,并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对幼儿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培养,以此来服务于幼儿的全面成长。在此过程中,因目前幼儿教育中知识的整合性不佳,分领域教学模式下,使得幼儿在很多时候进入到了教师预设的轨道之中,虽然能够为教学任务的有效落实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幼儿的思维,并且幼儿现有的能力下无法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构建。第二,在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上,很大程度都是教师这一主体地位出发,在提前预设准备好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按照自身的教学需求来实现知识的灌输。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兴趣不高,且被动不积极,同时思维不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体验到乐趣,相应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无法被满足,被动的学习地位下致使幼儿无法实现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幼儿也表现出了学的快忘得快的现象。
三、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教学改革实践的有效途径
1.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明确定位
基于新课改的要求下,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将保育与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从长远目标出发,为促使幼儿教育与高等教育实现有效衔接、并促进幼儿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从教改纲领的要求下出现,就意味着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实现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在此过程中,要打破片面强调智力开发的教学模式,促使幼儿能够借助自身兴趣的引导来实现对知识的主探索,在解放幼儿身心的同时,促使幼儿能够实现个性化发育。同时,幼儿园教育在构建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积极将国外幼儿启蒙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吸收与融合,以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间,与家庭与社区教育形成合力,以此来明确教学课程的价值,并实现对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全面掌握,进而以因材施教方法的实施来促使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
2.要将教学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效衔接与融合
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促使教学回归生活,能够使得教师更加注重对幼儿身心发育规律的探索与掌握,并结合幼儿现有的思维与经验,将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进行衔接,进而促使幼儿更好的来实现对知识的认知了解与掌握。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积极走进幼儿的世界,结合幼儿在现阶段发育中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经验等,搭建起幼儿与外界之间的联系,促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来对知识感兴趣,并通^自身主观积极性的发挥来实现对知识的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在新鲜的世界中通过实践来积累知识与经验,确保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实现有效衔接的同时,促使幼儿教育能够全方位发挥出自身的启蒙作用。
3.实现教育领域的整合以搭建全新教育课程体系
为了在幼儿园教育阶段中,能够促使幼儿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借助现有的思维能力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对幼儿思维的进一步开发与锻炼,就需要基于幼儿现阶段身心发育特点下,强化都致使内在关联性的重视程度,结合幼儿现有的经验与能力,实现对知识的整合,搭建出整合性课程体系,并全面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促使幼儿在对教育内容感兴趣的同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积极性。比如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借助《礼貌歌》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以寓学于乐的教学方法促使幼儿在活跃的氛围中对音乐感兴趣,同时,借助礼貌歌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准确发音,并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促使幼儿从小能够讲文明、懂礼貌,并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实现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为促使幼儿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强化对幼儿个体本能的重视与激发
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而言,则需要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借助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来明确幼儿的教育主体地位,并尊重幼儿的本能,促使幼儿能够基于自身兴趣爱好下来实现自主探究,以良好学习环境与氛围的营造来促使幼儿实现对外在世界的感受与认知。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以知识的新鲜感与趣味性来吸引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为提升幼儿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奠定基础。
三、总结
综上,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言,教师要明确践行教改要求的必要性,并结合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来实现幼儿教育改革的目标,从根本上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在实现教育目标明确定位的基础上,将教学知识与幼儿日常生活进行有效衔接与融合,同时,以教育内容的整合来实现全新课程体系的搭建,并强化对幼儿个体本能的重视,为促进幼儿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淑琼,杜丽静.“实践先导,渗透对话”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走园”实践教学模式为背景[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149-150.
[2]周颖,柳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的困境及超越[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2:123-125+128.
[3]段发明.课程改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J].学前教育研究,2014,09:59-63.
[4]李彦.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的改革[J].亚太教育,2015,21:10.
[5]徐莉.广西幼儿园课程百年之演进[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152-159.
[6]汪丽梅.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方法改革的知识观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05:33-36.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游戏;兴趣
在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科学启蒙教育活动,让其享受游戏活动的过程,提升科学素养。教师在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时,可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玩具等实物,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渗透一定的科学性活动,使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游戏中获得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
一、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设计好科学性实验,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好奇感,从而对科学性实验活动充满兴趣。比如:教师首先从伟大发明家爱迪生曾孵过小鸡的实验活动入手,给小伙伴吃发气散想象小伙伴能飞起来的实验,就是因为爱迪生看到母鸡孵蛋,鸟在空中飞这样的事实而产生了要研究它的兴趣……可见只有对科学发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引起主动追求科学新知的愿望,就会事事处处留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不断的有所发现并追根究底。该如何引起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演示科学小实验的方法,来启发幼儿去想、去问并对科学产生兴趣。以幼儿试探性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为契机,教师可以积极鼓舞他们参与到实验活动过程中,组织幼儿进行交谈和讨论,由此使幼儿产生观察思考,探索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引起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教育目的。
二、教师适度将科学游戏活动渗透于各科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对幼儿进行科学思想的渗透不可能教师单调的讲授,而是将科学实验活动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幼儿科学意识。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常识教育活动中结合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科学常识游戏和科学故事等,让他们在欢乐的情绪下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形成清晰的概念,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如:在幼儿大班常识教学“认识彩虹”活动前我给每位幼儿准备肥皂泡的水和吸管,一杯凉开水,让幼儿到户外进行游戏,站在太阳底下吹肥皂泡,含一口水在嘴里,背对着太阳向上喷,游戏结束后提问幼儿,你们在肥皂泡上发现了什么漂亮东西,背着太阳喷出的水上又有什么好看的东西,让幼儿自由讨论,积极争辩,充分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我不急于把结论告诉幼儿,而是通过用玻璃杯装一杯清水,放在窗台上,窗台内放一张白纸,让阳光斜照着玻璃杯,就能在白纸上看到一道美丽的彩虹。此时引导幼儿观看白纸上的彩虹。通过讲解让幼儿知道并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都是太阳光的颜色,肥皂泡上看到的和喷出水上看到的漂亮颜色都是太阳光的颜色,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组成的,照在雨后天空中凝聚的许多小水珠上,就出现了虹。经过小朋友自己游戏,老师的讲解,小朋友对彩虹的特征与太阳的关系记得牢固了,成功的达到了此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三、教师要积极创设科学活动氛围,为他们开展科学小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对策
幼儿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但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仍然存在小学化的倾向,从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来看,小学化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违背幼儿生长特点、认知规律,误导家长的育儿观,干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秩序,增加了教师、家长和幼儿的负担,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儿教育脱离了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向小学阶段的教育标准看齐,其具体表现集中在以下方面:
(1)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幼儿认知水平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对象以表象为主,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尚不具备进行复杂思维的生理基础。基于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划分。
(2)在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讲授,轻视幼儿自主学习。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表现就是将幼儿教学课堂化,以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的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与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
(3)在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评价幼儿时标准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考核幼儿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多少,把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教育质量的惟一标准,实质即是重视结果、轻视过程。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形成的原因
(1)幼儿园缺乏正确的办园宗旨。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理应遵循《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但一些幼儿园没有坚持正确的办园宗旨,在办园理念、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着“小学化”倾向。
(2)幼小衔接机制的缺乏。尽管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入学不许考试,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缺少,仍有部分小学,特别是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获得较好的生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并按考试成绩分班。
(3)民办园的逐利与幼儿教师素质的低下。新世纪以来,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园纷纷被推向市场,公办园大量减少,民办园数量迅速增加。
(4)家长的愿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主要标准,尤其是以知识掌握度为衡量标准的高考的长期存在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诸多阻碍,各种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落实。这种教育现实也同样影响了我国的幼儿教育。
三、几点对策
(1)端正思想,树立科学的办园宗旨。幼儿园首先要端正办园思想,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开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教育活动,保护幼儿的兴趣特点,贯彻保教结合的教育理念。明确幼儿教育是能力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开发幼儿智力,是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是掌握生活中粗浅的技能。
(2)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教育既要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适当性、科学性,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3)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形成幼儿教育合力。首先,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收益,而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其次,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对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均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篇10
幼儿教育是学龄儿童接受教育的阶段,更多地折射出最原生态的启蒙教育形式。随着幼儿教育的普及,在巨大的物质利益的驱动下,林林总总的幼儿教材亮相于图书市场,翻版雷同的不计其数,让人无从选择。
安徽省教育厅曾下发的叫停幼儿教材的《紧急通知》倒是对现行流通的幼儿教材重重给了一记耳光,而社会对此做法也是莫衷一是。
那么,幼儿教材对幼儿教育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是否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的特点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然而我想,不管有无幼儿教材,关键要看施教者能否真正地实施幼儿的启蒙教育。
早在汉朝,就已有了最早的幼儿教育――蒙学,当初流行的教材是人们所熟知的《百家姓》、《三字经》,当然这些蒙学教材早已随私塾教育形式的寿终正寝而消失了。当《百家讲坛》的“国学”被炒得炙手可热时,钱学忠教授对《三字经》的个人阐释才进入现代人的视野,使人读出其中的人生百味。但那不再是幼儿教育的形式,而更多地迎合现代青少年或成人的欣赏品位。
启蒙教育更应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因而教育的形态应是直观化的,幼儿所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也应能调动他们的兴趣,突出其趣味性,所以寓教于乐才是最为重要的。古代私塾“三字经”的教育方式也有可取之处,它正是利用其浅显易懂、节奏感强、易于传诵的特点,对于处于识文断字的幼儿来说是十分适用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被流传了上千年。现代教育的形式可以借鉴这一点,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儿歌、舞蹈、游戏等,教育者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与环境设计活动方案,积极组织幼儿参与,只要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娱乐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快乐成长。如果幼儿教材能符合寓教于乐的精髓,对幼儿教育具有真正的指导性作用,那有之又何妨呢?关于这一点,只能成为幼儿教育专家们予以明确界定的后话了。
安徽省教育厅的强制性举措不知力度会有多大,但此举或许有些过于武断,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扼止了幼儿教材过多商业化的运作,杜绝了幼儿教材的泛滥现象,但同时也叫停了幼儿教材的良性发展,使幼儿教育陷于更为混乱的状态。所以与其一纸公文的行政举措去过多干涉教育,不如进行正确地引导,加以规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材编写方案,规范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
记得上学时学校曾开设过书法课,开始时对它充满了好奇心,学习临摹时还有模有样的,能够得到老师的赞扬更是喜不自胜。但这种兴趣爱好终因升学而搁浅,辍笔不写了。工作后只要稍有暇闲便会再拿起毛笔泼墨挥豪一番,沉醉在自我陶醉中。
所以,我曾试着在小学写字课上教学生写毛笔字。就日常书写功能而言,毛笔字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毛笔书法成为了文人雅士们休养生息的一种兴致爱好。如今,电脑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更习惯于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浮躁的心态让大家整天忙于实用主义的经济利益奔波。
然而,就个人品性的培养而言,学写毛笔字却能极大地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情。毛笔书法具有中华文明所特有的沉静含蓄的文化蕴涵,学写毛笔字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品性修养是极为有利的,尤其对学生更是如此。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特意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一种气氛,让学生陶醉在悠扬舒缓的乐曲中,进入到一种心定神闲的超然心境中,使学生真正喜爱上写毛笔字,这也是培养学生对国学文化的兴趣,提高其国学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