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农业行业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和规划的一种农业。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本文将政府规制与生态农业建设结合起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制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 政府规制;生态农业;土地整理监理
【作者简介】章梅,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一、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一) 国家政策的积极倡导
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和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发展生态农业就是积极拥护党和国家正确的政策方针的体现,其将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实现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增添动力。
(二) 生态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机制,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今后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农村存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而人口还在继续增加。预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无疑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生态农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稳步实施,建设有利于高效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造成的污染,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产品的清洁生产和无害化,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建设生态农业对于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加强环境保护、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传统农业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现入要素对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作物增产有着巨大的作用,但仍然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效果已出现了相当明显的边际报酬递减现象。从不同农业生产资料来看,机械化农具价格和农药价格相对比较稳定,饲料(2010年价格上涨8.3%)、农机用油(2010年价格上涨10.3%) 和农业生产服务价格(2010年价格上涨10.3%) 上涨明显,但是化肥价格持续下降。2010年化肥价格在2009年下降6.3%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了1.4%,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化肥的使用可能已到了极限。以传统农业生产中的氮肥使用效果为例,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氮肥的使用量是美国的3倍、是法国的1.5倍、是德国的1.6倍,单位农田的氮肥使用量远远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的用量(2010)。尽管粮食作物增产与氮肥使用量的增加高度相关,但随着氮肥的大量使用,氮肥的肥效快速下降。有专家分析认为,长期过量使用化肥造成耕地贫化、土地板结和水土流失是氮肥肥效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了维持单位土地产量,农民陷入了“施用化肥——土地贫化——施用更多的化肥——土地更加贫化”的恶性循环。同样,过量使用农药也有类似的负面效应,农药的使用也没能避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二、政府发挥规制作用引导生态农业的发展
(一) 综合运用“三色GDP”评价经济发展成果
长期以来,GDP 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指标,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和大力推崇。不管是世界经济还是国家经济实力都看GDP,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凸显,人们发现GDP核算机制存在缺陷。传统GDP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而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因素没有考虑。为此,有学者提出“三色GDP”的概念,即“红色GDP”、“黑色GDP”、“绿色GDP”。“红色GDP”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GDP,而“黑色GDP”是包含环境污染损失及治理成本的GDP。以2004年为例计算“黑色GDP”,据《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当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的3.05%;如果将当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全部处理,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同时还需要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1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由此, 黑色GDP=5118+10800+2874=18792 亿元,2004 年的GDP 总量为159878 亿元,黑色GDP占当年GDP的11.75%,所以实际GDP应为141086亿元。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黑色GDP不仅减少了当年经济总量,增加了国民经济的支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更真实地反映民众健康成本和社会福利的变动情况。绿色GDP目前在核算体系和统计口径上,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联合国的口径是从传统GDP中扣除生产资本消耗和自然资本消耗最终得到的国内生产净值。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还要扣除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和治理价值。绿色GDP用公式表示为:绿色GDP=红色GDP-黑色GDP-资源消耗+生态效益。这样计算的GDP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中的黑色GDP和资源消耗明显下降,而生态效益大大加强。在上述三色GDP 的推动下,生态农业将能迎来新的发展态势。所以政府应将推行三色GDP特别是绿色GDP制度提上议程,改变绿色GDP核算制度“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为加快生态文明、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
(二) 建立和完善土壤整理监管制度
生态农业建设可以从土壤改良开始。土壤资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与土壤有关。土壤整理通过对田水路林的综合治理,达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改善土壤质量、耕作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土壤基础。建立土壤整理监管是土壤整理目标控制的重要环节,该制度能有效控制土壤整理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资金的投入。土壤治理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监管人员的素质有关。监管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该类在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涉及专门的土壤整理监理企业,人才培养更是短板。要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国土部门出资培养土地整理监理的专门人才,二是通过减免监理企业税费,鼓励监理企业自身投入一定教育经费培养人才。同时,政府还应不断完善监理企业生存空间,规范监理行业招标制度,制止监理行业的低价恶性竞争,加强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三) 提高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在经济学完全竞争的理念下,市场可以通过“无形的手”来实现自身资源的有效配置,但通常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特别是在质量安全方面更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为了避免市场上生态农产品鱼龙混杂的现象,政府要加以干预、调节市场关系、矫正市场失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
1.要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鉴于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法律现状,首先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核心,将散见于各相关法律中的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具体条文和规定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统一、协调的法律体系;其次应根据实际需要制订新的法律,以填补目前存在的法律空白,进一步健全现有法律体系;还应出台有关法律的具体实施细则、办法及解释,提高现有法律的可操作性。
2.制定相关政策的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宏观调控为主的间接干预。这就决定政府不能直接干预生态农产品生产活动,只能通过相关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积极引导生态农业生产者,提高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一方面,要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扶持政策,给安全生态农产品生产者以优惠和政策倾斜,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加真正的生态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投入,尤其在科研、检测、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智力保障,促进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3.保障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就要对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做出明确区分,这种区分的前提是需要一套完整、详尽的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由于标准制订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不能产生经济利益,而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安全标准的制订与安全保障关系重大,因此只能由政府牵头会同相关行业组织共同完成。我国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订既要与国际接轨,加强我国生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为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情况的不同,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既包括国家标准,也包括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促进生态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特别是质量安全方面的标准化,需要完善现有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订更为详尽、全面的质量安全标准,力争涵盖绝大多数生态农产品生产。鉴于很多民众对生态农产品的了解欠缺,还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宣传与知识的普及。
三、结语
生态农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与诸多部门相联系,作为政府部门,应该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农业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有机协调和配合。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对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调节和监督。另外,对生态农业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等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完善,都需要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钟文田.探讨低碳农业发展之路[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1):23-25.
[2] 张建武.山东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存在和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4:59-60.
篇2
把SO2、COD、氮氧化物排放量、氨氮排放总量等四个指标纳入了全县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了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的责任。
2、严把产业准入关。
做为县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我局在办理审批、核准、备案项目手续时,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严把产业准入关,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项目,没有核准、备案钢铁冶炼、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炼焦、有色、电石、铝合金等新增产能项目。
3、提高项目环境准入门槛。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合理、环境风险不能接受、改变环境功能、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不可行的项目及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中没有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备案。同时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把节能指标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项目准入前置条件。做到了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准入关。支持发展达到环保要求的绿色、环保项目,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和新建“三高两低”、排放氮磷的工业项目,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落实总量减排和源头控污措施。
4、优化区域和产业布局。
按照市生态功能区划要求,合理调整和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镇总体规划,强化城县空间,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管制要求和绿地控制要求,凡是拟在县城规划区内开工建设的项目,一律须经县规委会研究通过后才办理核准、备案手续。同时规范和优化各类产业园区设立及布局、实施区域和产业规划环评。
我县是矿业大县,矿资源丰富,在矿业经济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空间和潜力巨大。为此,我局以资源节约和再生利用为突破口,促进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龙城新型产业聚集区、长河矿业经济区为平台,积极探索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以税费和信贷等各项政策引导企业建立节能环保长效发展机制,积极推进现有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企业逐步退出,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约能源,强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绿色矿业”。我局已组织完成我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通过了由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经过积极努力,我县被列为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县,我县的兆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被列为首批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我县龙城新型材料产业聚集区作为我县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区,各种规划编制、论证均已完成,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工业聚集区。同时,我局加强对入园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督促企业建设并完善污染处理装置,确保污染排放稳定达标,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严格煤炭管制,控制燃用高硫煤,鼓励发展固体废物回收和再利用项目,坚决杜绝建设国家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先进工艺设备,进行无害化治理,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鼓励企业用工程和技术措施来减少项目对环境的污染。在抓好盛丰钢铁公司的烧结机镁法烟气脱硫与硫酸镁清洁生产项目、电机变频及工序能量优化项目和富余煤气余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兆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变频节电和工艺系统优化工程和余热余能综合利用项目,盛隆垃圾处理有限公司日处理垃圾300吨车间建设项目,大成铸造有限公司循环水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先丰建筑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的同时,新上了润丰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废弃农业资源综合循环项目、泰福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新建泰福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剑峰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新建年处理5万吨废旧轮胎再生利用、满族自治县易万诚工贸有限公司年处理10万吨矿山尾废技术改造项目、恒生矿业有限公司新建100万吨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松跃矿山废料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新建年处理10万吨矿山尾废综合利用项目、双华生物燃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木煤生产线项目、广丰源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新建苇子沟农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富群农牧有限公司生猪养殖与生物肥循环利用产业化开发示范项目、天宝水泥有限公司新建4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烟气脱硝工程、鑫泰矿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2亿块蒸压铁尾矿环保砖生产线等一大批节能、环保、生态循环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我县的城乡、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5、加大力度,推进清洁能源利用。
在县城建成区禁止和使用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其他区域限制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使用。
大力推进生物质煤产业发展,加快推广生物质煤生产技术,提高生物质煤知名度。新建了双华生物燃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万吨木煤生产线项目、建立起洁净煤供应网络。
做为生产锅炉和工业窑炉的替代能源的甲醇脱水制燃料二甲醚项目已建成竣工,4月份即可投产。博瑞供气有限公司天然气集中供气项目,截止目前,全县共计敷设天然气中压管道16.5公里,小区居民燃气管道安装1451户。剑峰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年产新建12万吨清洁燃油项目等新能源项目。
积极有序发展水电、风电,开发利用地热能、太阳能。以阿特斯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和中国三峡新能源分公司为突破口,启动了我县东、西两大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到2030年,累计投资达到100亿元,规模突破1000MW。利用我县山高风足、水源丰沛的先天条件,在桲罗台、亮甲台、汤道河等乡镇,大力发展风电、水电等一批发电工程,确保我县电力需求,县政府已于建投等几家公司达成合作发展风电项目的意向,有的公司已开展测风等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大力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推广沼气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项目,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地源热做为清洁能源已在一些企业和居民生活领域推开。
篇3
1.受房地产淡季影响,家居建材类项目关注度降温,而具有实际治疗效果的功能性保健类产品大受青睐;
2.餐饮项目依然受到大多创业者追捧,特色餐饮项目持续走俏;
3.传统服务业向新型的现代服务业转变,服务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7月3日,中国烹饪协会消息,我国餐饮业产业规模2011年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6.9%。投资起点低,风险小的餐饮行业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热点,其色餐饮项目更是备受追捧。
目前全球服务业产值比重已超过60%,多数发达国家服务业已达到“三个70%”: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70%,经济增长的70%来自于服务业。可以看出,加快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一、创业投资热点行业趋势分析
1.投资热点行业分析
对比六月,商界招商网七月的项目投资关注度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餐饮业依然高居榜首,保健行业关注度走高,比六月高出1.3个点。家居家纺项目关注度有所回温。
民以食为天,在投资谨慎观望的经济气候条件下,餐饮业的迅猛增长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个古老而又永远充满活力的行业,永远吸引着大量的投资者。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声称:餐饮业将是新千年蓬勃发展的15类热门行业之一。
商界招商网数据显示,餐饮子行业中创业投资者意向前十为:快餐25.04%,小吃17.22%,饮品11.45%,火锅10.02%,熟食7.29%,西餐6.54%,烧烤6.24%,香锅5.07%,甜品4.71%,茶2.64%。创业投资者意向投资额集中在1—10万,所占比例为39.63%。
最近几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家居家纺行业一直高速发展,大部分公司利用加盟方式拓展渠道,力求更快占领市场。但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房地产调控,家纺行业受其影响,消费明显放缓,大多数家纺企业同比去年同期增速出现下滑,家纺业周期性调整已经到来,行业将进入一个中速发展期。
其中,增长得最为迅猛的是保健品行业,从商界招商网七月数据来看,类似如一枕清鼻炎枕等功能性保健品关注度持续走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用于健康医疗方面的支出也将显著增长,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存在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西方国家不同,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的功能性保健品更容易为中国大众接受。这类保健项目投资起点低,利润高,操作过程简单,经营易上手,针对特殊人群具备一定治疗效果,用户依赖度比较高,这一系列特点让它为创业者所追捧。
2. 新增创业投资者意向投资额分析
低成本投资项目始终是创业者关注的热点。数据显示:创业投资者意向投资金额为1-10万的占46.90%,10-20万的占25.21%,20-50万的占16.11%,100万以上的占5.94%,50-100万的占5.85%。
创业投资者,尤其对没有经验初次创业的人,在选择项目时倾向于选择投资成本少,规模小,回报快的项目。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初次创业对市场风险无法确切评估,导致在项目选择时都保持着保守的态度和试水的心理。二是因为社会成本上升,创业投资者手中的钱在缩水,生活支出在增加,能用于额外投资的金钱比例在下降。
二、特色餐饮的发展方向
在竞争激烈的餐饮业,特色化经营好似是为投资者开辟了一条蹊径,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能有一席之地,而且越走越好。那样才能做出特色呢?做出特色的前提,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不要因为趋势而跟风去做。
1.强调营销环境的情调氛围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往往带有许多感性的成份,容易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在饮食上他们不太注重食物的味道,但非常注重进食时的环境与氛围。要求进食的环境“场景化”、“情绪化”,从而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感性需求。
因此,相当多的餐馆,在布置环境,营造氛围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力图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吸引人的种种情调。或新奇别致,或温馨浪漫,或清静高雅,或热闹刺激,或富丽堂皇,或小巧玲珑。有的展现都市风物,有的炫示乡村风情。有中士风格的,也有西式风情的,更有中西合壁的。
2.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保健环境将更为人们所重视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自身健康等问题的关心程度日益提高,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许多餐饮企业适应这种要求,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保健绿色食谱,并增加保健设施,营造保健环境。
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有识之士,对健康的概念提出了全新的解释。许多餐饮企业据此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措施。例如,推销健康食谱、引进健康信息(如提供与健康、运动相关的杂志,或附设健康俱乐部、瑜珈教室,或放映外国运动影片,举办健康食谱讲习班等)、提供健康设施(如设置‘按摩器’‘健身器’‘氧气供应’等)、提供健康环境(如禁烟餐厅等)等,以此适应人们观念上的变化及其要求。
药膳的保健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药膳餐厅也越开越多。富含高纤维的蔬菜水果,没有污染且营养丰富的野菜,在餐馆菜肴中所占比例日渐扩大,而原来作为餐馆的主菜、大菜的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则退居次要的地位。
3.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加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将日趋个性化,这要求企业重视人们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的消费场景、消费时间、消费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据此塑造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企业形象。如情人餐厅、球迷餐厅、小盏餐厅、离婚餐厅等。
从现代消费者的心理来看,许多人在进行某种消费时,不仅消费商品本身,也消费商品的名气和通过商品体现出来的形象,因为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价值,能满足人们对身份地位等方面的追求,能让人产生自豪感,抑或给人们一种谈资、一种经历。
篇4
第一条为加强对我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水资源保护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任何单位与个人都有保护水资源的义务,必须遵守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本规定。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二章饮用水源地保护
第五条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由市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再由市人民政府对社会公布。
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按《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规定的权限与程序办理。
水源保护区应设立明显标志,明确水质保护目标及保护区内必须遵守的规定。
第六条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不得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内的水质不得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Ⅲ类标准;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规定的标准。
第七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
(二)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三)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
(四)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捕杀鱼类。
第八条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第七条规定外,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设置的排污口必须拆除、堵截;
(三)不得设置与供水需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
(四)禁止堆置和存放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和其他废弃物;
(五)禁止设置油库;
(六)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严格控制网箱养殖活动;
(七)禁止从事旅游、游泳、洗涤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第九条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除遵守第七条规定外,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
(二)原有排污口必须削减污水排放量,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
(三)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
第十条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内除遵守第七条规定外,直接或间接向水域排放废水的,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时,必须立即停止排污,并启动应急预案解决削减排污负荷。
第十一条位于五桂山生态保护区范围内的水库水源地保护措施按《*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章节约用水
第十二条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节水促减污,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
第十三条市人民政府设立市节约用水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市的节约用水工作,拟定节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指导并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各镇区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本行业、本地区的节水工作。
各有关部门和各镇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工作,加强本行业、本地区的节水监管。
第十四条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单位和个人利用取水工程或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应当严格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
第十五条从江河、湖泊日取地表水5000立方米以上(含本数,下同),日取地下水1000立方米以上,发电总装机1000千瓦以上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在向发展计划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必须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是审批取水许可申请的技术依据。
第十六条推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我市行业用水定额依照《广东省用水定额(试行)》执行。按照行业用水定额核定的用水量是取水量审批的主要依据。
逐步实行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超定额累进加价方案由市物价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十七条取水户应当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取水量取水。对超额取水部分依法实行累进征收水资源费。
第十八条取水户应当依照国家技术标准安装计量设施,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政府鼓励研发、应用节水技术与设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引导,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应当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减少水的漏失。
第二十条各镇(区)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和种植结构,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渗灌等节约用水技术,完善灌溉工程的改造配套和渠道防渗设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第二十一条市人民政府对有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节约用水技术改造项目和科研项目给予支持,对在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监督管理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章水污染防治
第二十二条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拟定辖区内的水功能区划。
第二十三条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活动以及向水体排污,不得影响水功能区确定的保护目标。
第二十四条积极推进全市“供水一盘棋”工作,坚持适度超前、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大力度整合供水设施和饮用水水源地,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第二十五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制定本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配方案,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二十六条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并及时将水质监测结果报市人民政府。
第二十七条在江河、湖泊(含运河、渠道、水库等水域,下同)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第二十八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重点排污单位不得超出市人民政府、市环保局或镇区政府限定的排污总量排污。
第二十九条禁止向江河、湖库及河道管理范围直接排放、倾倒、堆放和填埋污染水体的物体。禁止在河道内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容器。
第三十条在河道沿岸的港口、码头,应设置接收、处理残油、废油、含油污水、粪便和垃圾等废弃物的设施。未设置上述设施的,须限期补设。
第三十一条船舶在港口或者码头装卸、运输油类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时,船方和作业单位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治水体污染。
第三十二条城市污水应当集中处理。各镇(区)应按《*市污水工程建设规划(*-2020)》建设和完善排水管网,有计划地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第三十三条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鼓励新建工业项目进入工业园区,集中处理工业废水,控制工业污染。
第三十四条鼓励和扶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引导畜禽养殖企业走生态养殖道路。
第五章内河涌水环境保护
第三十五条全市内河涌要按照能蓄、能引、能控制、能调度、能通航的目标进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第三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内河涌整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内河涌整治的资金投入,有计划地清疏内河涌,清理水上漂浮垃圾和水浮莲,加高培厚河堤,绿化河岸,促进内河水体循环,改善内河水环境。
第三十七条禁止在内河涌上搭建厕所、牲畜饲养棚舍,围筑鱼塘。
第三十八条内河涌实施宽度控制目标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内河涌,填堵或缩窄河道,以确保内河涌水流通畅,提高内河水体自净能力。
对内河涌及其管理范围内原已建成的各类建筑物及设施,视其对内河涌的影响程度,结合内河涌整治的需要,逐步清拆、迁移和改造。
未经批准擅自在内河涌兴建建筑物或其他工程设施项目,一律作违章建设处理。
第三十九条城镇和乡村各项建设确需占用内河涌及其管理范围的,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同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保障内河涌防洪排涝体系和改善水环境的要求。
第四十条船舶在内河涌从事航行、停泊、作业及其他影响内河水域环境的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
第四十一条内河涌水质不符合功能区水质标准时,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共同核算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削减量,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排污单位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削减量要求,并落实控制措施后,方可向内河涌水体排污。
第六章部门职责和考核
第四十二条水资源保护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
第四十三条市政府办公室协调各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水环境保护考核指标,督促落实各项水环境治理措施;组织考核各部门及各镇(区)的水资源保护工作。
第四十四条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有关重点工程项目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按照节水减污的原则,做好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和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布局规划。
第四十五条市规划局负责指导城乡建设布局;合理布局规划建设项目,减少水环境污染;负责编制和修订全市给水工程规划、排水规划及生活污水处理规划等。
第四十六条市环保局负责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全市工业企业的排污监管;负责全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污染源环境监察工作;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水功能区划,制定我市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负责检查计划落实情况;负责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内河的水质监测;会同有关部门整治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排污口和主要污染源,查处水污染违法行为;负责对全市镇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行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
第四十七条市财政局负责研究制定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环保产业的财政政策,加强市级水资源费、排污费的征收管理,保障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水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的奖罚制度。
第四十八条市水利局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配置;负责取水许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批和监管;主管和监督节约用水工作,会同物价局、建设局研究制定我市的水价改革方案;负责水功能区的水质、水量监测;负责统筹全市内河涌整治工作,利用水利工程调度增大水环境容量;协同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会同市环保局拟定水功能区划,制定水功能区排污总量控制方案,对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的,商市环保局提出治理方案,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四十九条市建设局负责组织全市供水规划、组织大中型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组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污泥处理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加快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加强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和内河涌水浮莲清理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十条市卫生局负责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分析,协助检查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的执行情况。
第五十一条市经贸局负责节能降耗、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实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的设备、工艺和技术;引导环境保护产业化、市场化等。
第五十二条市农业局负责制定农业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开展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发展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指导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第五十三条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制定海洋保护规划,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重点海域环境容量评估,以及入海污染物排放的监督管理,科学布局养殖区域,合理控制养殖容量,开展养殖污水净化,发展生态渔业,指导科学使用水产养殖投入品,实施无公害养殖,减少养殖污染。重点做好海洋污染控制工作。
第五十四条市城管执法局负责查处向河流、河涌、湖泊抛弃、倾倒废弃物的行为;查处水源保护区和河道两岸建设用地上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和设施。
第五十五条各镇(区)负责本辖区内水资源保护的具体工作。落实取水许可、节水减污、内河整治等工作的责任人和具体措施;认真分解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任务,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到位、责任到位、任务到位”;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并定期向市人民政府上报工作情况。
第五十六条建立市、镇两级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把水资源保护工作实绩列入政府部门和镇(区)责任人的年度政绩和目标考核内容。政府部门工作绩效根据各部门职责分别考核;镇(区)考核指标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率、取水计量安装率、内河整治进度、污水处理率、水功能区达标率等。
市、镇两级政府均应对在年度内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成绩差的单位和个人视情给予通报批评或处分,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停止或者关闭。
第五十九条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或者改建项目未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超过国家规定的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市人民政府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码头的,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条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或者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取水许可证。
第六十一条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安装,并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更换或者修复;逾期不更换或者不修复的,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六十二条生产、销售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由市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建设项目水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四条排污单位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污染处理设施,或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水污染处理设施,排放污染物超出规定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造成水污染事故的排污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进行处罚。
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进行处罚。
篇5
第二条*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环保专项资金)是指由省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政府投资的重大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环保奖励、流域性、区域性重点污染源环境治理、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自然保护、天然气推广、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以及环保产业等方面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环保专项资金由省财政按年度预算统一筹集,按规定用途统一安排,统一管理。
第四条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1、政府投资的重大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环保奖励。主要指各级政府投资解决的关于宏观战略重大环境综合整治的环保项目;重点流域区域、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环保规划编制;省政府对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境质量指标考核等环保奖励。
2、流域性、区域性重点污染源环境治理。流域性重点污染源环境治理主要指渭河、延河、无定河、汉江、丹江、嘉陵江、洛河、泾河、葫芦河、窟野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污染源治理;区域性重点污染源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指陕北能源开发区、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陕北生态科技产业园区、杨凌生态农业示范区、秦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城市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环境保护项目。
3、国家及省、市(区)、县(区)下达的限期污染治理项目以及全省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
4、城市环保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指国家国债资金及中央预算内安排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项目。
5、生态自然保护区环保项目。主要指具有典型生态特征、重要科研保护价值、重要示范意义、管理设施相对薄弱的国家及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县、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矿区生态恢复等项目。
6、天然气推广环保项目。主要指城市天然气推广和集中供热工程、行政事业单位燃煤锅炉改造补助项目。
7、环境保护能力建设项目,主要指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环境监理监督能力建设、环保科学技术研究、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信息化等基础能力建设。
8、环保产业项目。主要指环保科技产业研究开发、环保设备研制开发、秸杆焚烧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工艺推广、环保标志产品制造等项目。
9、环境污染突发事故抢险治理的环保项目。
第五条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
1、凡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使用范围,属政府性投资的基础设施、公益性环保项目,环保专项资金原则实行无偿安排使用,视为省级国家资本金投入。
2、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环保专项资金原则上不予安排。属于国家和省、市确立的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环保专项资金可以实行有偿使用和项目贷款贴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开办的环保产业项目,一般可以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专项资金补助视为国家资本金投入。
3、对于国债资金安排的或银行贷款数额较大的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可以用环保专项资金安排必要的前期费用和贷款贴息。
4、非国有企业申报环保专项资金,原则上不予安排。但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产品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明显,并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范围的环保项目可以给予重点支持。其资金使用一律实行有偿使用,按期归还的办法。
第六条环保专项资金申报使用的条件
1、凡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使用范围,并经相关机关批准立项,经过可行性论证的项目单位均可申请使用环保专项资金。
2、项目单位管理规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排污费、二氧化硫排放费。
3、多渠道筹集资金的项目单位,其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必须按要求筹集到位;凡有偿使用环保专项资金的,其项目必须有经济效益和还贷能力。
4、以前年度曾安排使用过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其实施过程中未出现过违规违纪问题。
第七条环保专项资金的申报程序
1、申请使用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必须填写《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申请表》(见附件1),城市燃煤锅炉改造项目填写《燃煤单位锅炉改烧清洁燃料情况申请表》(见附件2),并附有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批复文件、项目实施方案等资料,向同级环保、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2、省级项目单位申请环保专项资金,由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后,向省环保局、省财政厅申请;市(区)、县(区)项目单位申请环保专项资金,由市(区)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查后,联合向省环保局、省财政厅申请。
3、省环保局会同省财政厅对上报项目进行筛选,确定考察项目。
4、由省环保局、省财政厅组成考察小组,对确定考察的项目按照本《办法》第四、五、六条规定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项目提出项目审查意见及资金安排建议,省财政厅、环保局依据考察小组建议共同研究确定项目并下达环保专项资金预算。
5、环保专项资金的申报时间:申请环保专项资金应于每年3月底前按规定程序上报。申报项目要有重点,省级部门项目申报数一般不超过5个,市(区)部门项目,重点城市申报数一般不超过20个,中等城市申报数一般不超过10个。其超报项目将不予受理。
第八条环保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1、环保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凡是已确定的环保项目资金预算下达后,所有项目单位都必须与省财政厅、省环保局签订《*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保治理项目责任书》(见附件3),项目单位法人代表签字、盖章后,省财政直接将专项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的省级主管部门或市(区)财政局;省级主管部门和市(区)财政局要根据省财政厅、省环保局与项目单位签订的项目责任书、项目工程进度拨付环保专项资金。
2、环保专项资金中有偿部分的管理,由省环保局负责管理,在*省省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开设环保有偿资金专户。凡是已确定的有偿使用环保项目,资金预算下达后,项目单位除签定项目责任书外,还要与省财政厅、省环保局签订《*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保治理项目借款合同书》(见附件4)。项目单位和担保单位的法人代表签字、盖章后,由省环保局具体办理有关借款事宜,并负责按期回收借款,所收回资金可按本办法规定滚动安排使用。
3、为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按规定用途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要严格执行《*省财政厅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跟踪问效办法》,项目使用单位应及时向省级主管部门、市(区)财政、环保部门报告资金的到位、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篇6
榆林从煤炭资源发现勘探,到发展煤炭产业,再到打造国家能源化工基地,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一大批科技成果的应用、技术难题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榆林经济提质增效。目前,科技对榆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
在榆林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全面提升能化产业走向高端之际,第十一届中国榆林国际煤炭暨能化装备技术博览会和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现场会在榆林召开。此次盛会是对近年来榆林煤炭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核心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成效,建成创新型煤炭行业科技支撑体系引领产业升级发展的充分肯定和有力见证,也是对榆林能化产业的科技创新经验和转型升级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和总结推广。
科技铸就“榆林煤”品牌
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在历经煤炭行业发展“黄金十年”后,煤炭行业在全球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遭受了原煤价格下跌、行业大面积亏损等严峻考验。单纯依靠扩量提价的模式已走到尽头,粗放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也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政策的制约,榆林经济进入到转型发展的新时期。
面对挑战,榆林启动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将促进煤炭深度转化利用、打造煤化工产业升级版作为榆林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主抓手,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延长产业链,迈向中高端,不断提高煤制油、煤制气等转化的规模和科技含量,把科技创新作为煤炭产业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的根本路径,实现由“煤老大”向“煤科老大”的转变。
正是榆林煤炭两高三低(高发热量、高含油率、低灰、低磷、低硫)的特点,成了名副其实的“环保煤”“洁净煤”“高效煤”,深受市场的青睐。2015年11月7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颁布了“榆林煤”产地证明商标证书,此举标志着“榆林煤”正式进入商业品牌时代。对于进一步提升榆林煤炭的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推进榆林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树立我国高端精品煤市场的行业标杆具有重大意义。
科技推动煤炭产业绿色发展
榆林兰炭源自榆林优质环保的神府煤,采用中低温热解技术,实现了煤炭分级分质梯级转化,产出的兰炭保留有煤的特性和使用价值,民用和工业用各项污染指标均接近或优于无烟煤,生产具有水耗小、投资少、能耗低、转化高的优势,生产过程副产品全部实现综合利用,是目前公认的煤炭资源使用最合理的方式,榆林低温热解技术取得了国内领先地位。
2010年底,由榆林市直接推动研究制定的国家产业标准《兰炭产品技术条件》、《兰炭用煤技术条件》、《兰炭产品品种及等级划分》3个文件,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从2011年2月1目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兰炭产业正式取得国家“通行证”。
2014年,“榆林兰炭”实现了“电站锅炉燃用兰炭技术试验”,并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专家组的鉴定,首次实现了33%比例兰炭在烟煤锅炉中的安全稳定运行,不仅降低了发电成本,而且减少了二氧化硫、粉尘、PM2.5等污染物的排放,首创榆林兰炭用于电厂掺烧燃料的先例。
榆林兰炭在鞍钢炼铁总厂进行了高炉喷吹替代试验,结果表明,配入10%的兰炭,脱硫效果大大增加,而且可较无烟煤节约30%左右的成本,鞍钢等钢铁企业已长期使用榆林兰炭用于高炉喷吹。
榆林兰炭不仅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行业自身的绿色发展,优质环保的榆林兰炭还对我国治理雾霾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初,国家能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专家座谈会,专门讨论榆林兰炭助京津冀地区减霾问题。国家能源局、陕西省政府和榆林市政府,分别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拿出榆林兰炭助京津冀减霾效果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兰炭多项指标均优于优质无烟煤,升级后的兰炭型煤和清水兰炭,PM2.5排放量仅为原煤的1.8%左右,对健康影响最大的多环芳烃排放量降低97%以上,兰炭用在炼铁、建材、电煤参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等领域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兰炭用于民用及直接分散用煤,具有极为显著的减霾效果。目前,兰炭已在京津冀和山东等地区广泛推广使用。
科技促进煤炭产业创新发展
能源经济要得到长远发展,创新是关键。在做好榆林煤品牌战略的同时,榆林市还成立煤化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成榆林高科企业孵化中心,不断创新能源发展技术。
榆林把推进能化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调整结构的主攻方向,目标是要将榆林煤炭产量的50%以上就地转化。目前,榆林在“煤制油”技术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陕西煤化集团神木天元公司、神木富油公司以煤焦油和荒煤气为原料,生产出完全可以替代石化柴油、石脑油的清洁油品及多种副产品,原料回收率达到98.3%,形成“榆林版煤制油”,被中国科学院谢克昌等12位院士称为“系世界首创、居领先水平”。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的50万吨中温煤焦油轻质化项目,开创了煤化工产业发展新领域。中温煤焦油轻质化项目,是依托榆林市长期以来形成的煤炭干馏技术,通过煤炭干馏产出焦炭及焦油蒸汽和煤气,焦油蒸汽和煤气再经降温、分离,产出焦油和煤气。对煤气进行加工转化提取出纯度可达99.99%的氢气,氢气与煤焦油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反应,反应后通过分馏生产出燃料油、石脑油及液化气。该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废气全部回收利用,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体现出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的特点。
资源深度转化方面,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油混炼等实现了大型化、规模化、产业化,被列为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延长集团靖边园区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中煤榆横煤制烯烃项目、陕西有色煤电铝镁一体化项目等3个超百亿元资源深度转化项目已建成投产;全球首个煤油混炼工业示范项目――延长煤油混炼项目开始试运行。此外,世界单体最大的多联产煤化工项目――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环评手续正式获批,有望获得国家核准。粉煤中低温热解等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世界首套循环硫化床煤制芳烃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在榆林建成,全球首创的神木富油“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2015年4月12日,使用由神华集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同研制的液氧煤基航天煤油的火箭发动机整机热试车,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火箭发动机试验区获得圆满成功。据悉,这是世界首次将煤基煤油应用于航天领域,标志着我国煤基航天煤油研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利用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目前已形成原煤一兰炭一煤气一金属镁一发电等综合利用新型煤化工产业体系。
近年来,榆林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区域合作,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大型烯烃产业链、芳烃产业链、聚酯产业链,推动煤化工向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下游高端产品延伸,实现初级化工原料向精细化工产品转变。
在加快传统能源发展的同时,榆林积极探索“地下采煤,地表种植,地上发电”的发展思路,形成了煤矿采空区综合治理与光伏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已在煤矿备采区和采空区规划建设了五个集生态农业和光伏发电于一体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38万千瓦。
榆林能化产业6项技术世界领先
篇7
一、主要目标
全市单位GDP能耗比20*年确保降低4.38%,力争降低4.5%;
全市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年确保降低4.1%,力争降低4.7%;
16家省重点监控企业节能量达到126440吨标准煤;
全市建筑节能实现节约4万吨标准煤;
全市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标准执行率达到80%以上;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20*年增长30%左右;
全市交通运输业(公路、水路运输)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年降低3.43%;
全市商业(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年降低3.43%;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20*年增长15%;
全市城市公共照明系统能耗比20*年降低5%;
全市星级旅游饭店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年降低3.43%;
全市旅游总收入比20*年增长20%;
全市建设农村沼气池17600口。
二、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
(一)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1、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强化对新开工项目的监督检查。按照《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黔发改投资[20*]509号)规定,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建立相应的项目审查问责制,确保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耗水平符合当期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相关准入标准,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资源优势,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延长产业链,提升高载能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高端化。
责任单位:发改委,配合单位:经贸委
2、做好企业注册登记和服务指导工作,大力支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外地企业在我市设立具有先进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业和研发机构。凡未取得前置许可审批手续或前置许可手续不齐的煤矿,一律不予登记。
责任单位:工商局
(二)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1、根据产业政策及产业结构,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照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进行分类,并在资金、能源供应及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区别扶持,大力发展鼓励类,关停并转淘汰类。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20*年完成16户企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责任单位:经贸委
2、严格执行等量替代和区域限批,对应予淘汰的落后产能而未实施淘汰的区(市、县),对申报新建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
责任单位:发改委
3、依法做好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破坏资源等企业的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工作。
责任单位:工商局
4、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依法停止供电,对不按期淘汰落后生产力的企业依法停止供电。
责任单位:供电局
(三)加强现有生产能力的调整和改造。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我市产业布局调整总体安排,以钢铁、化工、建材、火力发电等行业为重点,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调整和改造。找准行业节能的关键点,用高新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工艺,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能源利用水平。
责任单位:经贸委
(四)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1、抓好合成氨尾气利用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协助省有关部门抓好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
责任单位:发改委
2、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力度,淘汰生产能力低下、破坏资源的小煤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限制开采高硫煤,对现有煤矿开采高硫煤的,在产煤区(市、县)统一规划,建设煤炭洗选厂,降低煤炭硫份、灰份后进入市场。配合市煤矿关闭领导小组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加大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的关闭力度。
责任单位:煤炭局
3、积极推进农村以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工作,建设沼气池17600口,配套改厕、改圈、改灶17600户,新建进户路500公里。推行“多位一体”的农村多能互补能源建设模式,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沼气饭煲、沼气热水器等农村能源利用模式。
责任单位:农业局
(五)调整市外贸资金重点支持方向。重点支持出口产品向低能耗、精加工、高附加值发展。逐步取消对企业出口“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奖励。加大企业出口转型的扶持力度,鼓励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知识品牌和节能环保型产品出口。
责任单位:商务局
(六)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电子信息、新型能源、新型材料等产业化基地和项目建设,建立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制造业技术服务体系,尽快形成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
1、实施科技孵化器与共享平台科技计划。建设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生产基地,争取20*年上半年动工;积极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共建“*—以色列外包企业孵化器”。
2、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提速发展计划。重点攻关“年产300吨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基于CAN/LIN网络的汽车车身控制系统”、“20-30吨级级液压挖掘机配套件攻关”、“发动机叶片产业化”、“军民两用高精度微型电机生产”、“手机网络和硬盘产业化”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
3、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创新科技计划。一是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进行扶持,二是选择5家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三是继续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四是引导节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责任单位:科技局
(七)建立节能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推动流通企业做好照明、空调、电梯及其他耗能设备的节能工作。开展抑制过度包装专项行动,倡导零售企业销售“适度包装商品”,引导生产实行“绿色包装”在我市树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节约型零售企业。
责任单位:商务局
(八)大力发展节约型服务业。引导住宿、餐饮、洗染和沐浴等传统服务业树立节约意识,创新经营模式,推广使用节能技术和产品。推进餐饮企业标准化建设。鼓励超市、商场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引导节能型产品的消费。
责任单位:商务局
(九)加快发展绿色旅游业。
1、在贵州丽豪酒店建设绿色饭店示范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行绿色饭店建设工作。鼓励发展经济型酒店。在星级酒店评定、旅游景区年检复核等工作中,对使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设备的旅游企业予以政策倾斜。
责任单位:旅游局
2、鼓励、扶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挖掘、开发、生产绿色旅游商品和特色旅游商品。
责任单位:中小企业局、旅游局、乡企局
三、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一)做好节能降耗项目推进工作。抓好开阳县新建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磷渣水泥生产线项目、贵州中水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金华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抓好贵州熙霖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综合利用磷渣开发生产胶凝材料外加剂项目、*市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建设项目等循环经济国债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节能专项和奖励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发改委,配合单位:经贸委
(二)完善节能技术成果转化体系,搭建节能技术服务平台,加快节能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以《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为指导,重点推广高效节电控制技术、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示范工程、中央空调运行管理系统、城市照明综合自动化系统、电机节能控制系统等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节能产业化示范项目。制订并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着重实施“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大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逐年提高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资金占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比重。
责任单位:经贸委
(三)加快实施城市公共照明系统节能改造。
1、实施*市城市公共照明节能示范工程,通过更新使用新型节能照明光源和电器、改造优化供电线路、安装节能监控设备等措施降低公共照明系统电力消耗。
责任单位:城管局
2、实施市级行政中心节能改造。对广场照明灯、景观灯系统实施改造,实现自动分组、分时控制。对行政中心东西库地面车道高杆路灯进行节能降耗改造。
责任单位:机关事务局
(四)市级财政在20*年度预算中安排1000万元节能专项资金,并足额到位。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节能技术示范项目、节能监察与监测、节能宣传培训和表彰奖励等。财政部门要会同节能主管部门加强对各项节能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责任单位:财政局
四、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一)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按照《*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协调各区、市、县和有关部门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建设10个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制订并出台《金阳新区建设系统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实施细则》(试行)。
责任单位:循环办
(二)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
1、积极支持重点行业节水改造项目及矿井水利用重点项目的建设,并根据项目性质履行审批(核准或备案)职责。
责任单位:发改委
2、加强计划用水管理,认真落实“节水四到位”(用水单位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对全市用水器具进行全面普查,并根据普查结果制定节水器具推广方案。积极开展节水型小区创建工作。继续从抓好水量平衡测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等节水基础工作入手,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0*年达到72%。
责任单位:城管局
3、实施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对中心区小街小巷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进一步规范园林、环卫、消防用水,实施装表计量。通过引进新的测漏技术,加强对管网的监测和维护。
责任单位:城管局
4、从市政、河道入手,选择1-2个试点,在下水道疏浚、市政设施清洗以及河道沿岸绿地浇灌方面试行使用河水。
责任单位:城管局
5、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中,严格控制使用生活用水,大量推广使用河道水、广泛收集雨水和中水。20*年实现城市绿化用水中河道水、雨水和中水的利用量达20%以上。
责任单位:林绿局
6、力争20*年内开工建设乌当中型灌区核心子项目改造工程,包括千坎箐水库灌溉工程、巴山丘水库灌溉工程和三江大沟引水灌溉工程,建成后年节约灌溉用水209万立方米。
责任单位:水利局
7、对新建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工作时,通过用水定额、节水要求等核定许可水量。
责任单位:水利局
(三)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
1、建设花卉滴灌等设施。20*年在建和已建的花卉大棚新增滴灌设施22.14万平方米,喷灌设施2.7万平方米,提高花卉种植中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系数。其中乌当区建滴灌设施2.16万平方米,喷灌设施2.7万平方米,白云区建滴灌设施16.2万平方米,小河区建滴灌设施3.78万平方米。在有机茶园开展喷灌与滴灌的应用研究工作,以后逐步加大实施面积。
2、推广实施水稻旱育稀植35万亩,旱育直插20万亩。
3、进一步加大对需水量较小、经济效益高的花卉、果树、中药材等产业和蚕桑、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的发展规模,新建鲜切花种植面积1万亩、果树1.8万亩、中药材2万亩、蚕桑1.8万亩、茶叶2.5万亩(20*年冬至2009年春完成茶叶种植)。
责任单位:农业局
(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1、继续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落实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扩大工业“三废”利用种类和数量,提高全市资源综合利用率。重点做好磷渣、磷石膏、脱硫石膏、粉煤灰、赤泥、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责任单位:经贸委,配合单位:循环办
2、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做好市场调研和分析,制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使之规范运作。新增绿色回收站、亭100个,有序开展社会回收,同时探索再生资源绿色回收站进小区、进校园、到农村的工作,扩大回收范围。继续完善“*收废网”,扩大宣传面,更好地为市民服务。完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功能。做好市级旧货市场建设前期调研工作。
责任单位:供销社、循环办
3、进一步制定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经营规范和标准,建设企业和个人从业标准。通过培育和扶持*市物资回收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整合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现有资源,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连锁经营等方式,建立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
责任单位:商务局,配合单位:供销社
(五)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1、启动生活垃圾填埋气体综合利用及CDM项目。将“*市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建设研究”、“垃圾场垃圾分类回收”纳入课题研究计划。
责任单位:城管局,配合单位:循环办
2、编制“*市城市生活垃圾和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
责任单位:循环办
(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1、开展工业清洁生产。在全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改造传统工艺,优化用能结构,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力度,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确定第三批6户清洁生产审核试点企业。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企业,授予“清洁生产企业”等称号。
责任单位:经贸委
2、开展农业清洁生产。一是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建设养殖小区;二是完成在开阳、小河实施的贵州省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及4个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三是推广应用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等非化学措施防治病虫害,20*年推广8万亩。
责任单位:农业局
五、依靠科技,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
(一)组织实施15项重大科技攻关,加大对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自主研发投入,推进电子信息、新型能源和相关新型材料等产业化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科技局
(二)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支持贵州开磷集团在矿山全面推广磷石膏和磷渣用于充填井下采空技术,以提高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率;支持以矿山开采的井下废石页岩为原料,开发建设页岩标砖项目。
责任单位:发改委,配合单位:经贸委
(三)加强节能技术开发。把技术创新作为推进工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节能科技开发专项,争取一批节能重点项目,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围绕燃煤工业炉窑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节能工程开发一批节能降耗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工业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和新材料。
责任单位:经贸委
(四)加强节能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节能技术的推广。20*年引进推广2400台(套)节能农机具,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3万亩。
责任单位:农业局
(五)充分利用各种对外交流渠道,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国内科技合作。根据《*市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方面挑选出好项目寻求国际国内合作与支持,充分利用好国家相关政策及资金支持,促进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充分利用我市和联合国人居署合作的可持续城市计划项目平台,广泛开展同国际金融机构及各种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争取进入亚洲开发银行,德国瑞典国际开发署等国际组织共同开展的“亚洲城市发展计划”,学习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
责任单位:发改委
六、强化责任,加强节能管理
(一)建立健全政府节能目标考核制度。
1、对全市节能工作目标和任务,由市经贸委、统计局、市政府目标办牵头,相关部门参加,对各责任单位节能目标进行分解,经市长办公会、市委常委会审定后纳入各区(市、县)和市直部门年度综合目标绩效管理。由市政府目标办、市节能办等单位组成评价考核工作组,定期对各区(市、县)和市直部门节能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按年度进行考核,并按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市直各责任部门要对本系统承担的节能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纵向分解落实并考核。
责任单位:经贸委、统计局、市政府目标办
2、将节能降耗考核内容纳入我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对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等17户企业负责人进行考核。同时,指导和督促其他国有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
责任单位:国资委
(二)开展全社会综合节能降耗统计监测工作。按《*市全社会综合节能降耗统计监测方案(修改稿)》要求,对本年度全社会各行各业、各类单位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调查、汇兑和评估,并在省级评估的基础上,由市统计局会同市发改委、市经贸委联合对社会公布各区(市、县)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等指标。
责任单位:统计局
(三)强化重点企业节能管理
1、突出抓好化工、钢铁、建材、电力、有色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开展行业能耗水平对标活动,不定期举办节能技术产品推介会和行业节能技术交流会,研究解决影响行业节能降耗的共性问题,提高行业总体节能水平。重点抓好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按属地管理原则,市政府分别与这部分企业所在区(市、县)政府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区(市、县)政府要确保企业完成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实现当年节能量。督促重点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建立节能责任制、完善节能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完善对重点企业的“节约能源、原材料考核奖励”制度,以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带动全市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责任单位:经贸委
2、对我市列入省重点监控的16家(含列入全国千家节能活动的4家)工业企业开展能源计量监督检查,指导和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规范检测工作。督促企业必须达到《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06)的要求,配齐能源计量器具,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档案,指导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督促企业按规定送检。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人员提供技术培训,举办专家讲座,组织相关企业开展能源计量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责任单位:质监局
(四)强化交通运输节能管理。
1、充分利用现有手段,在道路运输管理的各环节增加对企业节能降耗的扶持措施;在交通运输各项开业审批中增加对节能的要求并作为刚性指标;建立并实施重点耗能设备准入与退出制度,在制定能耗限额标准基础上加大对在用运输装备的抽查检测力度,达不到安全和超能耗指标的坚决退出。结合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行业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科技支撑、政府管理等,提出*市道路旅客运输节能降耗的目标。
责任单位:交通局
2、鼓励发展农村客运经济适用车型;实施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合理调整客运运力分布;通过规费征收政策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新型运力,加速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型;实施货运汽车及汽车列车推荐车型制度;完善道路运力审批制度;建立完善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交通局
3、鼓励大型运输企业开展道路运输新能源生物柴油应用技术研究和道路运输行业应对燃油市场价格波动对策研究。
责任单位:交通局
4、开展交通行业节能培训和教育工作,尤其对驾驶员进行节能技术培训,并在营业性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考核中增加节能驾驶考核内容。
责任单位:交通局
5、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通过优化线路、增设站点、优质服务等措施。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比重。加快中心城区出租汽车GPS智能调系统的建设,有效减少出租车空驶率。继续实施国有公交车“油改气”工程。20*年新增使用清洁燃料公交车430辆。积极探索发动机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责任单位:城管局
6、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政策,依法严厉打击报废机动车违法交易活动。一是加强对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的监管,严禁报废汽车整车流入市场;二是加强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监管,对*市凤凰村和金阳两个二手车交易市场进行专项检查,对经查实属报废汽车的,严格按规定依法进行查处。
责任单位:商务局,配合单位:工商局、公安局、供销社
(五)加强建筑节能管理。
严格建筑节能审查,凡按规定应实施建筑节能的项目而未实施的,不予办理相关手续。积极主动协调建设单位申报1-2个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组织省、市专家对示范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加强对示范项目的监督和服务。根据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法规,争取20*年内制定并出台适合我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相关优惠政策。从政府机关办公楼节能改造入手,逐步对全市各行业办公用房和大型公共建设进行建筑节能改造,进而推广到其他建筑。
责任单位:建设局
(六)加大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力度。
1、依据《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加强对强制性能效标识产品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伪造、冒用能效标识、节能质量认证标志、认证证书的行为,杜绝虚假认证。
2、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动我市节能产品争创中国名牌、贵州省、*市(推荐)名牌。根据国家公布的免检产品目录,鼓励节能产品生产企业争取国家免检资格。
责任单位:质监局
七、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一)完善节能标准。开展对相关企业节能降耗标准执行情况的调研,根据我市重点产业或重点产品编制标准体系表,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分析整理后纳入节能降耗标准体系,确定需补充制定的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
责任单位:质监局
(二)对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加大证后监管力度,发现企业获证后私自违规新上限制类项目或使用限制类、淘汰类生产设备和工艺的,依法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报请省质监局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切实加大无证查处工作力度,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或难以达到取证条件的,及时报请市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取缔。
责任单位:质监局
(三)组织有关价格专项检查,及时纠正和清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电价、地价等违规的优惠政策。实施我市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公示制度。对差别电价、煤炭电价、脱硫电价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对擅自执行优惠价格政策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理。
责任单位:物价局
(四)依据《统计法》和国家、省、市节能降耗统计监测方案的要求,驻筑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及家庭住户有义务依法向当地统计部门如实填报统计表,对于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违法行为,将依法予以查处。
责任单位:统计局
八、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按照产业政策实施差别化能源价格政策。落实省政府实施用水、用电、用气相关价格政策,完成我市生活和生产用水、用气阶梯式价格政策的前期调研和方案起草工作。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严格再生水、矿井水、雨水开发利用的价格政策。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探索对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积极推进农业供水价格改革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制度。
责任单位:物价局
(二)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有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设备、技术)目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对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落实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实施鼓励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保证国家鼓励节能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准确及时落实到位。
责任单位:国税局、地税局
九、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一)在各级各类中小学内开展节能环保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帮助青少年深化节能意识,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站、校园广播等,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和宣传形式,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节能观念,养成节能好习惯。
责任单位:教育局
(二)充分利用我市广播电视媒体,加强节能宣传,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制作和播放节能公益广告,适时在节目中推出节能知识和窍门的宣传短片。开设节能新闻专栏,采取多种形式作好动态报道,对典型内容安排系列报道。开通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等,增强节能宣传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大力宣传节能标兵、节能企业,对达不到节能要求的企业和单位进行曝光。
责任单位:广电局
(三)加大家庭社区节能宣传,利用各类宣传载体,张贴节能标语、口号、条幅,发放宣传资料、科普读物,向广大居民介绍和宣传节能常识。大力倡导“使用节水器具,使用节能电器,使用无磷洗衣粉,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拒绝过度包装,注意一水多用”等“家庭节能六件事”,重塑家庭生活消费新模式。
责任单位:妇联
(四)通过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大蓬车、科普巡回展、科普知识有奖征文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节能科技成果、先进实用技术和生活节能小窍门,促进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责任单位:科协
(五)按照《*市表彰奖励暂行办法》,对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责任单位:经贸委,配合单位:人事局
十、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一)抓好行政中心用水、用电、用煤气管理,力争20*年市级机关(单位)人均能耗在20*年基础上降低3%。
1、节约用电。办公楼公共区域的照明采用节能灯具。在满足基本照明的情况下,适当减少一些灯具。行政中心广场景观灯、大楼景观灯、东西地下停车场照明灯实行专人管理。广场灯开启时间根据自然光照度和季节变化进行适时调节,杜绝常年一贯制的状况。大楼景观灯和装饰灯具无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一律不开启。在按办公大楼、非办公区分户能耗实施计量的基础上,逐步适时缩小计量区域,细化各区域相关部门(单位)的节能责任和节能指标。实施电梯节能运行方案。
2、节约用水。调整各区域污洗间、卫生间供水阀门开度,加强用水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及时检修排故障。在绿植养护中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专人对行政中心广场音乐喷泉进行管理,制定音乐喷泉运行管理方案,缩短非工作需要的喷泉开放。
3、加强空调节能降耗管理。制定《市级行政中心中央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管理规定》,对行政中心东、西库中央空调系统制定严格的开、关机制度,上班时间严格按行政中心各大楼内重点区域的温度情况进行主机参数的调节。在夜间和休息日停开中央空调,在工作日下班前提前1小时关闭主机。根据*的气候条件,合理调控办公室空调温度。对中央空调水系统进行水质处理,并增加末端空调盘管滤网清洗频率,提高空调换能效率。
篇8
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按照《____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____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我县对半年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并明确了下半年工作重点,现报告如下。
____年,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战略目标,全力实施建设一个枢纽、打造两个中心、创建三个示范区的“123”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工程”,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上半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70461万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16.1%(以下简称“增长”或“下降”),完成州下达半年目标任务的100.8%(以下简称目标任务),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553万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387万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521万元、增长18.7%。实现工业增加值1____00万元、增长25.6%,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800万元、增长26.5%,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0000万元、下降2.3%,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07万元、增长22%,完成目标任务的1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87万元、增长14%,完成目标任务的117.5%。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37元、增长9.7%。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6元、增长____.1%。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增长1.2%,完成目标任务的100.6%;实现旅游总收入2____00万元、增长10%,完成目标任务的106.4%。
(二)民生工程任务完成情况
——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提升工程。按照“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和“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总体目标,投资877.04万元,全面启动了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巩固提升工程。进安乡西门顶村、青云乡东山村和大姓乡下纳咪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太阳能路灯、消防设施采购已挂网招标;毛儿盖片区、热务片区和牟尼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设计工作。
——就业促进工程。全县新增就业48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594人次、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3000人次。发放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5万元。
——扶贫解困工程。投资1577.28万元,在燕云、镇坪、大姓、大寨、红土、下八寨、小姓、岷江和白羊等10个乡镇实施产业培育项目;对7133名大骨节病患者供应粮食53.05万公斤。开展法律咨询6次、解答法律咨询256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件。
——民族地区帮扶工程。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4095人,小学阶段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5.12%;继续深入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补助275人、13.75万元。
——教育助学工程。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春季学杂费227.47万元、教科书费51.2966万元、作业本费10.3万元;免除普通高中阶段学生春季学期学杂费26.65万元、教科书费8.815万元;投入346.223万元,对4274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进行生活补助;投入208.622万元,为全县6137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餐。
——社会保障工程。城镇低保参保8531人,发放低保金1074.9万元;农村低保参保12300人,发放低保金738万元;五保供养412人,发放供养金110.89万元;享受高龄补贴866人,发放高龄津贴27.67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4392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332人。
——医疗卫生工程。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健康
档案。新农合参合59303人,参合率98.54%。组织县级义诊巡诊2次,免费诊治8031人次、发放药品价值61793元、发放宣传资料4275份。对2112名大骨节病确诊患者进行了免费药物和手术治疗。免费孕前健康检查38对。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检查餐饮经营单位、学校食堂、食品经营户857家次,下发监督意见书465份、整改通知书23份。——百姓安居工程。____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林业棚户区续建项目已完成10户房屋基础和围墙建设;____县____年藏区新居(危房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农村廉租房建设(安置)任务已安排进安镇岷山村49户住房困难户入住。
——民生基础设施工程。投资1748万元,已开工建设村、组道路52.08公里;投资1000万元,建设桥梁2座;投资1815万元,建设农村公路安保设施90.753公里;投资2422万元,实施草阿公路提升改造工程;投资____05万元,实施松黑公路维修工程。投资3605万元,实施____年解决藏区新出现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投资500万元,实施小水窖项目,解决了镇坪、镇江关、岷江3个乡镇、12个村组,2150亩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灌溉问题。
——生态环境工程。巩固国有林管护250.9万亩、集体公益林管护64.5万亩,完成____年补植2.3万株、植被恢复人工造林300亩、退耕还林6000亩,培育各类苗木171.51万株。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编制完成了《____县____年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实施草原禁牧150万亩、草畜平衡288.65万亩,建多年生人工草地2.4万亩、一年生人工草地4万亩。计划投资4553.41万元,实施18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文化体育工程。加大文化体育场馆开放力度,免费开放县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乡镇文化站,共接待群众1.3万人次。投资126万元,全力开展进安镇、小姓乡省级示范乡镇文化站创建工作。放映公益性电影820场次,观看人数达13000余人次。完成137套“村村通”设备安装任务。
(三)主要经验及成效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严格按照《____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____4—2020)》,围绕打造“一场、一区、一基地”目标,在优化品种、稳粮增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切合____实际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模式,努力优化种养结构,促进群众增产增收。大力推进万亩优质蔬菜、万头商品牛、万头商品猪、万亩中药材“四万基地”建设,强化奖励扶持措施,重点加强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产销大户的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农畜产品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中药材、食用菌和生猪、肉牛等为主导的农牧业产业带。全县完成粮食作物播面84400亩,其中:种植马铃薯20____亩、油菜2730亩。全县蔬菜产量达4280吨,增长8.1%;出栏畜禽20771头(只),增长8.6%;肉奶产量达1300吨、2652吨,分别增长7.7%、4%;禽蛋产量38吨,增长15.2%。
——不断加强产业支撑,继续引导工业集聚发展。严格按照省州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和“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一是重点围绕破解全县工业发展瓶颈问题,全力推进四川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园区一期、二期项目计划投资2792.7411万元,截至目前,正在进行一期项目钢结构主体安装工程和二期项目基础浇筑、钢结构定制工作。____县夏旭冬日天然沙棘食品有限公司、____县雪山青稞砸酒厂已提交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____县奇圣食品有限公司已完成厂房内部
工业设计。同时,已与____东方昆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正在办理工商注册等前期手续。二是积极依托水电能源开发,加快剑科电站、红土电站、镇江关电站建设的开发进程。上半年,全县电站总发电量达29312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7493万元。三是加快新能源开发,完成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摸底调查工作,规划在毛儿盖片区建设太阳能电站1座、在热务片区建设风能电站1座。——不断突出地方特色,继续挖掘旅游发展潜能。始终把旅游业作为我县战略性支柱产业,围绕旅游业发展“五个突破”,科学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加强景区及周边地区道路、通信、旅游应急救援中心及古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把古城A、B地块打造成为集旅游休闲接待、古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预计古城建设工程9月全面完工。二是积极开展川主寺4A级景区申创工作,制定了《____县川主寺景区申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实施方案》,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预计____年7月底基本完成景区基础设施与景观体系等各项建设工作,____年9月底完成申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验收工作。三是积极打造天堂香谷项目,已完成3000余亩栽培工作,其余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中,预计7月20日正式开园。四是全力推进红星岩景区开发工作。____年5月5日,已与四川宏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能投新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开发协议。
——不断强化项目带动,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抓手,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今年,全县政府性投资项目(不含毛尔盖专项规划)158个,概算总投资72224万元,截至目前,已开工121个,开工率76.5%;毛儿盖地区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项目(不含政策补项目)68个,概算总投资4333万元,已开工30个,开工率44.1%。继续以项目申报为重点,紧紧抓住藏区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握上级资金投向,切实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筛选策划一批关系我县长远发展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完善充实项目储备库。已申报项目6个,概算总投资10605万元,确保全县持续拥有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重大项目后备“梯队”。
——不断深化统筹兼顾,继续推动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各项社会事业与县域经济相互协调、统筹发展。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深入实施新一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教科书费。进一步强化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巩固提高“两基”攻坚成果。二是着力发展卫生事业,深入推进卫生十年行动计划,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积极抓好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质量、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等工作。切实加强对全县医疗机构的监督,有效确保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和音像制品市场专项整治,确保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四是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共青团、工会、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老龄、残联、外事台侨、武装、人防、民兵预备役、防震减灾、档案、物价、粮食、供销、邮政、气象、红十字会等工作有序开展。
——不断坚持开源节流,继续夯实财税增收基础。严格执行财税政策,深挖财税增收潜力,大力培植地方财源,夯实财税增收基础。一是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方针,加大税源清查和征管力度,完成税收收入 3585 万元,增长4% ;完成非税收入3122 万元,增长60%。二是严控财政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外“收支两条线”管理,完成一般预算支出 47006 万元,执行预算的51%,增长8 %。三是调整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截至5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43亿元,贷款余额14.38亿元。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继续保障政治大局稳定。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理念,全力维护全县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积极对全县31座寺庙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有效掌握其情况。二是紧紧围绕维稳敏感节点、社会热点及重点寺庙、重点部位、重点人员,切实加大情报信息搜集和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对重点人员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管控。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和复杂场所治安管理,全面落实“网格化”管控措施。三是以“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为突破口,严厉打击涉黑涉恶、“两抢一盗”、聚众赌博等各类刑事治安犯罪。上半年,各类刑事案件立案44件,破获35件;受理治安案件63件,查处60件。四是完善诉求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继续开展领导接访、包案活动,对群众利益诉求及时调查和梳理,确保群众合法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共处理网络件75件次,接待并化解群众来信来访71批次、316人。五是狠抓安全生产,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抓好道路交通、成品油销售、烟花爆竹、消防管理等专项整治,各项安全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健全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不断深化依法
行政,继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是强化法制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继续推行常务会前学法制度。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以及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不断提高办理落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满意度。二是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质量。全面推行以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和办事公示制,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了政府公信力。三是贯彻执行惩治和预防腐败实施纲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从严治政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加强项目和资金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强化财务收支审计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努力建设廉洁勤政、科学执政型政府。回顾半年来的各项工作,我县在攻坚克难、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我县仍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滞后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旅游及相关产业,结构来源单一,财政收入季节性特征明显且不稳定;民生工程、重点项目、维护稳定支出压力过大;非税收入占全县总收入的比例过大,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艰巨。
二是农业、工业发展难度较大。我县农业基础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渠道窄、压力大;工业经济总量不大,5家规模以上企业均集中在水电和非煤矿山开采加工行业,____家规模以下企业生产规模均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县内,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大。
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各乡镇、村寨之间的自然资源、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基层组织带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农牧民收入呈现牧区高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城郊及河谷地区高于边远高半山区。“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现象较为突出,边远高半山区是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难点。
四是发展软实力有待提高。我县地处高原高寒地区,工作和生活条件、待遇等相对较差,难以引进并留住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干部队伍的发展理念、发展能力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技能、综合素质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为确保顺利完成下半年及全年目标任务,下步工作中,我县将进一步突出发展主题,强化发展意识,对照目标、找准差距、分析原因、增添措施、鼓足干劲、奋力拼搏,全力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一)主要目标任务
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08539万元(预计数,下同),实现工业增加值21608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4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____0000万元,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91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794万元,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0303万元。
(二)重点工作及保障措施
——突出产业培植,促进经济发展。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一是着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按照省州关于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总体战略,全力推进“一场、一区、一基地”建设,围绕技术引进、市场拓展、土地流转、资金投向等问题,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以无公害种植、牲畜畜种改良为重点,加快实施农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等项目。大力实施“万亩优质蔬菜、万头商品牛、万头商品猪、万亩中药材”基地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广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农牧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加快推进四川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加大协调力度,减轻企业负担,搭建银企桥梁,强化金融服务,支持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促进工业提速增效。三是加快第三产业优化升级,坚持把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与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结合起来,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天堂香谷打造和川主寺4A级景区申创工作。继续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推进标准化旅游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力。抓紧当前最佳施工时间,倒排工期,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一是扎实推进交通建设,继续协调推进成兰铁路(____段)、雪山梁隧道建设工程。完成____年度农村公路建设,继续抓好公路养护,确保辖区公路畅通。二是加快推进电站建设,加大协调力度,全面加快在建电站建设进度。三是切实加强水利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四是突出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藏区新居建设任务。加快古城AB地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悲寺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五是继续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切实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原生态奖补等重大生态工程,组织实施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项目,确保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突出民生改善,推动扶贫攻坚。一是抓好各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大力开发就业岗位,认真落实“四项补贴”和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深入落实《____县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加强民房建设管理,促进村庄建设规范化。全力抓好供水工作,彻底解决城乡居民饮水难问题。继续实施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做好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加强综合医院和中心卫生院的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室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二是切实推动扶贫攻坚。继续深入实施《____县毛儿盖地区专项扶贫规划》,以加快产业发展为重点,积极建设特色蔬菜、优质青稞、牦牛繁育等种养基地,重点开发红色文化旅游项目,促进农牧民增收。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有序推进易地搬迁、民族新寨、村道、牧道、农田水利灌溉、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通讯网络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片区生产生活条件。
——突出公共服务,狠抓社会事业。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增强“软实力”。一是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继续深入实施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两免一补”等工作。进一步整合学校资源、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二是增强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公
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切实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化工作管理,提高人口素质。三是加快文体事业发展,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净化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增强群众身体素质。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全面推进“村村通”工程。——突出社会管理,维护稳定团结。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发展稳定两手抓、两手硬。一是巩固民族团结成果,做好做实民族宗教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筑牢维稳基础。健全完善寺庙管理长效机制,推行寺庙社会化管理新模式。二是抓好社会综合治理,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三是强化社会管理,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重点加强建筑施工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地质灾害防治、防汛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监管和督查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防范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纠纷调解工作,重视群众的合理诉求,妥善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 上一篇: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 下一篇:法律援助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