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重要性
1、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技术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技术通常有基础施工技术、钢结构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防水技术以及装修技术等。
1.1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在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中,有两个内容最为关键,一个是桩基技术,当前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是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以及人工挖空灌注桩这两种;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是由我国技术人员经过不断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桩型。这种新桩对于施工技术有着很大的好处。
它的制作原理是:先用螺旋钻机进行钻孔,待其深度与规定要求相符时,再通过钻杆芯管利用其特殊的钻头向着孔内从上到下压力灌注超流态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层面深入到地下水位处,将所有的钻杆提出,在孔内放入钢筋笼来设计其高度,最后一步将混凝土桩补足。这种方法能够实现一次性的成桩目标,并且其在工作中不仅没有震动、噪音,而且也不会给大自然造成污染,同时它还能够在流沙、卵石等及其复杂的地质条件下正常顺利的成桩。超流态混凝土灌注桩的渗透性很强,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断桩、桩间虚土等问题能够有效的进行处理,进一步的将单桩的承载能力提高了。其次,人工挖孔灌注桩技术;指的是在桩位部分通过人工挖掘的办法来完成成孔工作,然后放入钢筋笼,采取灌注混凝土完成基桩的方法。成孔机具有的优点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任何震动与噪音。利用人工挖掘,不仅有利于清理成孔处,而且还能够提高孔的施工质量。为了能够保证人工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应制定完善的防止土体坍塌的支护方法。
1.2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项材料,它在各个建筑工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常,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潮湿、配比不具合理科学性而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我们应重视起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技术的科学性,这是至关重要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使用的技术有混凝土预拌、传送技术、钢混劲性结构施工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等。
1.3钢结构技术
钢结构是支撑建筑工程整体的关键,它能够确保工程整体具有高质量水平。当前,钢结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发展上,不仅涵盖了原有的钢结构安装、钢材焊接、高强度螺栓施工等技术,而且还包括了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这是其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并且,最近几年时间里,随着我国大跨度的建筑工程逐步的兴起,建筑业对于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越来越重视。
2、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技术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是指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以及技术责任等等。
3、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
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1)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现场总平面;3)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4)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5)施工质量管理制度;6)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7)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8)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9)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10)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4、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
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好坏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1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4.2建筑施工具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外界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各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4.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5、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及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全面地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
技术管理在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5.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水平,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5.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6、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技术
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6.1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6.2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
6.3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的基础。我们现在有些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7、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的市场竞争也显得愈来愈激烈,因此,要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金德钧.施工项目管理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刘泽权.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研究[J]. 山西建筑, 2009,(14) .
篇2
关键词:房屋建筑;质量 ;管理; 土建工程
中图分类号:TUB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土建工程中房屋建筑步伐也不断加快。然而,由于种种问题,房屋建筑工程面临不同的质量上的不足。只有严格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质量控制,加强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才能实现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
房屋建筑工程的特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再加上项目位置固定、结构类型不一、质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整体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房屋建筑工程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如设计、材料、地质、气象、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况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每一个项目都处于不同的地点和环境,不像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成套的生产设备,稳定的生产条件,很规则的生产流程,便于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可控因素很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因此,其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建筑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承担的新工程结构更加复杂,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技术管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也使得质量管理更为重要。管理因素在质量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进度,也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况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每一个项目都处于不同的地点和环境,不像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成套的生产设备,稳定的生产条件,很规则的生产流程,便于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可控因素很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例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可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
3.1 工程设计方面。合理的设计是防控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重要关口。由于设计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或者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疏忽等原因,会使工程设计留下了产生质量通病的隐患。有时由于设计的构造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建筑构配件,也是产生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原因。
3.2 工程施工方面。工程施工的好坏直接到影响到房屋建筑的质量,其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如设计、材料、地形、地质、气象、施工工艺、技术措施等均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质量。
3.2 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由于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操作人员以手工作业仍然较多,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操作的专业工程多样,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规格品种繁杂。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而且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认真执行各种技术规范和规程、是否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责任、程序、方法进行严格的验收,也严重的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4.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4.1 合理的工程设计是防止质量问题的基础。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要严格按审图程序对图纸进行审核。尤其是要考虑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问题。坚持达到设计深度要求,避免由于具体问题表达不清,使施工企业难以应对。图纸的设计要从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4.2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的房屋工程产品和服务才是用户购买的真正原因。因此企业要千方百计地生产建造出高质量的房屋工程产品和提供优良的服务,以满足房屋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建造出符合法规、符合用户需求的物美价廉的房屋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市场、赢得用户信任,得到良好经济效益的回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要把质量问题与企业的发展结果起来,把质量与单位的兴衰荣辱结合起来。与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房屋工程产品质量水平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因素理应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性趋势。
4.3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搞好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为实现质量保证提供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要系统分析和设计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人员的责任与义务,预估施工难点,写出应变措施以应付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情况,并报给监理单位审批和实施。整个工程应明确项目经理的责任,要将工程责任层层落实;在施工前应对各施工员、班组长的技术进行层层把关,并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检查。对于原材料应该先检查后使用,不能将不合格产品用于施工现场,以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总结:
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是建筑企业的生命,是土建工程的重要部分,质量的形成涉及到众多工程单位,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多方协调的结果。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反应了管理能力,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的通过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方可使得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取得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洋.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J].甘肃科技,2008,(24)
[2]陈俊.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8,(03)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安全标准
1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1.1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设计、施工工艺、材料、机械、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各个环节均应重视,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后果。
1.2由于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较多。例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正常的磨损、操作上微小的变化、施工方法不妥、设计计算错误等会都会引起建筑工程质量变异。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要把质量变异控制在偶然性因素范围内。’
1.3建筑工程质量会受到成本、进度的制约,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正确分析投资偏差,使其质量、成本、进度三者对立统一。在安全文明施工的同时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1.4由于建筑工程中隐蔽工程较多,不及时检查并发现问题就会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出现不符合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的产品。
2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
2.1建筑结构应能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变形,在偶然事件(如地震、爆炸等)发生时和发生后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不致发生倒塌。因此建筑工程质量应满足安全性要求。
2.2建筑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因此建筑工程质量应满足适用性要求。
2.3建筑结构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应有足够的耐久性,完好使用到设计规定的年限,即设计使用年限。因此建筑工程质量应满足耐久性要求。
2.4建筑工程质量还应满足经济性和技术性要求。经济性是指建筑工程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整个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和消耗的费用;技术性是指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因此应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便于施工。
3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标准
建筑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安全标准的要求,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设计或者施工作业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降低工程质量。建筑设计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对建设单位违反规定提出降低工程质量的要求,应当予以拒绝。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偷工减料,工程设计的修改由原设计单位负责,建筑旌工企业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4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4.1人员素质是参与建设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作业能力、组织能力、公关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及道德品质的总称。领导者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会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等。服务人员具备较强的质量观念,就会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因此,保证建筑工程质量首先要考虑到人员素质,始终“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领导的决策或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
4.2工程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它的种类繁多、用量大、规格也成千上万。工程材料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建筑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必须对常用建筑工程材料进行检验。例如,砌体工程常用建筑材料检验、钢筋混凝土工程常用建筑材料检验、防水工程常用建筑材料检验、装饰工程常用建筑材料检验、
4.3在工程实践中工程所用的机具设备不仅要采取合理的安装。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必须经过有关专业部门验收才能使用,而且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这样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例如,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治理。
4.4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方法,指建设项目在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在制定和审核建设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工艺先进、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4.5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比较多。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例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人文环境。如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治安、富裕程度等。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5建筑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建筑工程质量检查就是在建筑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中,专业质量检察员对所施工的工程项目或产品实体质量及工艺操作质量进行实际丽及时的测定、检查等活动。通过质量检查,防止不合格工程或产品进入到下个施工活动或进入用户中,把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并通过质量检查得到反馈的质量信息,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整改,确保工程或产品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是对已完工程实体的内在及外观施工质量,按规定程序检查后,确认其是否符合设计及各项验收标准的要求,是否可交付使用的—个重要环节。正确进行工程质量检查评定和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6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6.1技术措施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是不可缺少的,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技术处理来解决问题。实施有效控制,如果不对多个可能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不对各种技术数据进行审核、比较,不事先确定设计方案的评选原则,不通过科学实验确定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结构的适用性,则建筑工程质最管理是毫无效果而言的。
6.2经济措施是指采取经济手段进行质量控制,如果项目管理人员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时忽视了经济措施,不但工程造价难以实现。而且会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实现。
6.3组织措施是从质量治理的组织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如实行质量治理责任制,落实质蹙治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质量控制的任务分工、职能分工,编制具体的工作流程等。只有采取适当的组织措施,才能达到质量控制的良好效果。
6.4合同措施是指以合同为依据进行质量控制。如采取有利的承包发包模式和合同结构,拟订合同条款,参加合同谈判,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做好防止和处理索赔的工作等。
参考文献
【1】自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4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 施工 技术
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提高其施工技术,对于促进建筑的整体进度和质量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引起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各级建筑管部门的重要,并且坚强监管。对于混凝土施工,广大的建筑施工人员一定要遵循质量标准,在施工中严格控制质量,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按照作业标准执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建筑产品,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争取更多的社会效益。
一、混凝土裂缝预防与控制
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外界气候、技术手段、机械作业等原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建筑体地面或墙体出现局部裂缝的现象。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考虑到由于外部气候条件、天气状况的不同,混凝土的结构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其裂缝宽度的控制也会有不同的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裂缝问题的预防与控制,普遍以施工期间的技术强化与重点监管为主。如果等到建筑物出现裂缝问题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就为时过晚了,很难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与质量标准。为了科学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技术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与韧性。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使用量很大,难免会出现建筑物墙体裂缝的现象,所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以保证建筑工程物的内部质量和整体美观感。
二、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同时,在混凝土的浇筑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以及捣实方法等相关因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溜管或振动溜管以及串简等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应该反复的观察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的状况,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混凝土的养护技术措施
在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多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模式。泵送混凝土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而且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工作中,在进行配比、原材料、振捣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混凝土强度难以达标的现象。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包括:①墙板混凝土浇捣后,进行带模养护不少于7d;拆模后挂两层麻袋严密覆盖,继续保温,同时洒水养护至14d(满足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②顶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待其终凝后,6h内严禁浇水养护,以免出现起皮、起灰现象;8h~12h内(实际时问视终凝情况而定),用薄膜覆盖严密,面层加盖两层麻袋进行保温、养护,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湿润状态。待3d~4d后,确认混凝土核心温度高峰期过去,再进行正常洒水养护至14d(满足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
四、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的问题
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始终是困扰工程设计单位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之一。如果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难以有效解决和控制温度应力计算的问题,必然会给施工和验收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与影响。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都将温度应力计算问题提升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并且取得了较多相关的研究成果。
1.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问题的表现
目前,在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中,温度应力的计算结果往往与工程实际施工得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未充分考虑后浇带的作用和影响,就极易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松弛系数的取值与实际不符。同时,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和计算出楼板与梁的整体的相互作用力,很容易出现某些数据的准确性不理想的现象。适当地考虑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温度应力对基础的影响是必要的,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基础不变形”的假定也是有利的。因此,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工作中,必须严格保证温度应力计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问题的解决措施
经过我国建筑行业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他们一致认为: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的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主要建筑工程设计人员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与取值方式,完全可以将其控制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的关键在于应力松弛系数标准值的确定,这个数值需要反复的演算与考证才能得到。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切实提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且以严谨的观念进行工作。
五、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强化措施
1.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研究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沿袭或借鉴的部分较多,自主创新与研究程度远远低于实际要求。国内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建筑技术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高等院校都要顺应时展需求,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创新与研究,力争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适用性、科学性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对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通过长期施工技术应用的实践,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合理化建议,并且不断地在工作中寻求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2.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全面开展之前,技术管理人员一定要对于每一环节的施工节点进行必要的技术交流,技术交流的对象主要为工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完全掌握建筑工程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检验标准,并且结合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技术力量、施工人员素质、原材料、机械设备等实际条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体施工技术方案。同时,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还表现在对于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的促进,也是工程建设方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实现的先决条件。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建筑技术的成熟,城市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程也逐年增多,因此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以混凝土施工技术最为关键,除了要求混凝土的强度、完整性、耐久性以外,施工中还必须对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原料进行选择和控制,以此来保障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力建设;监理;安全;控制
1.电力建设项目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要性
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逐步不断提高、引导企业思想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的一个项目管理子系统,由于施工安全管理根据PDCA循环模式运行的,所以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动态性、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管理制度。
(1)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不仅保证了建筑从业人员的生命与健康,而且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
(2)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由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完善,出现了一些可以避免的工程事故。所以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了建筑安全生产、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3)据有些报道,一些施工现场的工人工作的环境十分恶劣,给企业的形象造成严重的破坏。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规定了具体的、符合卫生要求的企业环境,这样不仅树立了优秀企业形象,而且促进了建筑工程的按工期顺利的完成。
(4)推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适应国内外建筑市场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要要求。
(5)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的卫生条件对于企业参与国内外的建筑市场的竞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从根本上确定具体的企业卫生安全的管理体制,可以尽快提高安全生产的卫生状况落后的现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目标是防止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规范建筑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保证建筑从业人员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体制、技术和企业投入程度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的实现。
2.电力建设工程监理的安全控制
建设工程的监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力建设工程的监理具有工程技术、建筑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各种安全管理措施和手段,能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建筑材料、机械、环境管理,规范建筑工程人员的行为,有效的把建筑工程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安全生产。
2.1 监理行为控制
2.1.1 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监理部
建筑项目工程必须建立完善的项目监理部门,它是非常重要施工安全管理机构。项目攻城的总监理工程师是建筑工程控制和监督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监理人员对工程的安全的控制、建筑质量的监督、施工工艺技术、经济和档案的管理。监理人员有权利和义务明确分工、把责任落实到施工现场的每个施工人员,保证建筑施工安全制度的实施。
2.1.2 制定项目监理部的安全制度
落实到每个人的安全责任是项目监理部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根据监理的规划、项目工程的安全目标和施工现场的条件,制定详细的工程项目安全监理实施措施,并且结合监理人员工作检查制度、监理安全考核培训、监理安全责任制度、监理安全奖惩等制度,编写监理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监理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监理人员的管理职能、管理安全人员的工作,保障安全监理这方面的安全控制。
2.2 事前监理
2.2.1 审查中标单位文件和资质
项目工程开工之前,总监理工程师需要组织监理对工程设计文件、工程设计理念、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熟悉。在图纸的审查时,及时对对结构安全、施工安全有影响的问题提出异议。在工程重点位置和施工安全有关环节,或采用新施工工艺、新型材料和有特殊结构的工程,可以要设计单位在保护建筑工人的事故预防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采取一定措施。对与中标的单位要严格审查其单位资质和相关文件,把不安全系数降到最低,保证项目工程顺利完成。
2.2.2 审查施工安全方案
项目工程开工之前,根据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和安全技术报告编制项目安全施工方案。监理要对编写的安全施工方案认真审核,只有那些方案成熟的、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可行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才给予批准。如果是专项的施工方案,要进行详细审查方案的计算、数据、验算的每一个步骤,保证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2.2.3 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防护设施
防护设备的材料、设备在电力安全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从事施工前,对与施工用到的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配电设施、脚手架,监理工程师要认真审核其质量技术认证和质量检验报告,对于不合格的安全防护措施,严禁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使用。监理工程师要对于施工现场的总体布局、场地选择是否能保证施工的安全生产。监理工程师还要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对于不合格的情况不予批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2.3 事中监理
监理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监督是保障电力工程安全施工的关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该经常到工程施工现场监督和检查,当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纠正和报告施工单位要求其整改,以确保顺利完成工程任务。
2.3.1 巡视
监理工程师到施工现场巡视是监理对施工安全控制的直接管理形式。它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施工的要求;第二,检查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否施工的要求;第三,监督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的履行情况;第四,审查施工机械和设备是否可以安全施工;第五,检查施工现场中材料的堆放地点是否符合规定,对于易燃易爆的物品是否分开存放和严格管理。
2.3.2 旁站
对于有重大安全风险的建筑施工,例如电力工程施工,监理要到施工现场进行旁站管理。在电力建设工程中,有基坑施工、大型模板施工、安装拆卸起重机械、升降整体式脚手架、吊装大型构件,特别临近带电体施工等,监理人员必须到施工现场进行旁站,监督和管理这些有重大安全风险的工程施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3.3 组织定期安全检查
监理工程师要定期组织监理人员到现场检查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要仔细检查一些严格部位,例如:洞口、脚手架、安全网的架设的安全性,一些危险和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的警示标志的设立。定期检查施工机械的可适用性,确保在施工中不会出现事故,对于疑有问题的机械,要求其停止使用,待检查确认没有问题,才予批准使用。发现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用书面形式的报告形式下达整改通知单通知施工单位。
2.3.4 安全事故的处理
施工安全事故一般分为一般性事故和重大性事故。对于重大性的安全事故要及时把事故现场的情况上报给上级,并配合相关部门对出现的事故进行处理;对于一般性的工程事故,监理人员要协助相关人员调节和处理善后事宜。在比较发达的电子社会中,有必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数码相机和摄像设备,及时扑捉事故现场的证据,这样可以真实的反应安全事故发生的来龙去脉,给施工单位敲响了警钟,促使他们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2.4 抓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指确保项目工程安全施工的安全管理办法和技术文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能够预测每项工程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的事故风险程度,并对这些工程事故隐患采取一定措施,消除施工过程中这些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
建筑施工单位应依据与建筑工程特点相一致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所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准则和要求,要求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人员都必须认真贯彻和执行。施工技术安全措施包括: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安全要求、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要求、地面及深坑作业安全施工要求、施工用电安全要求、临近电力工程安全要求。同时要注意对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纪英杰,叶志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2]朱晓雯.我国建筑业安全现状分析[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8(01)
[3]范红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探讨[J].科技风.2010(02)
[4]王英.浅谈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J].施工技术.2006(05)
篇6
关键词: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质量;控制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的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智能建筑大楼的出现,使得电气设计成为高级民用建筑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建筑设计中存在重建筑、轻安装的不良现象,使得建筑电气设计质量成为目前建筑质量的隐患。因此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电气安装工程设计进行科学管理。
1 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1建筑结构的防雷与接地《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规定,在建筑防雷设计时,应优先利用建筑结构自身的构造钢筋或钢结构等金属,作为防雷装置的一部分,使得在保证建筑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保证防雷要求。因此,合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金属导体作为防雷设备是防雷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屋面结构与接闪器,现代建筑大量运用新颖的薄壳、双曲面网架等,屋面不再是简单的平屋面和坡屋面,进行防雷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按照《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要求,除在屋顶外沿和突出部位等易受雷击处设置防雷设备外,将屋面结构金属作为防雷设备也是一种必要的措施。普通屋面结构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其受力钢筋由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组成,配筋较密,接点较多,且屋面板钢筋均与梁钢筋绑扎连接形成通路。因此,当运用建筑自身的钢筋或钢结构作为接闪器时,在结构钢筋连接的关键部位进行焊接,即可满足形成通路的要求。利用墙、柱主筋作为建筑的防雷引下线。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设计及验收规范》(GB50169-92)规定,防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搭接程度为圆钢筋直径的6倍。各类建筑的柱中钢筋的连接形式通常为绑扎连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因此,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筋作搭接钢筋。接地装置的处理,建筑物地基作为基础接地装置的要求。接地装置应在地面50cm以下,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水平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1m或采取绝缘保护措施。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成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1.1 中标设计方案有待成熟与完善
建筑设计方案的中标不代表着方案完善。在有些情况下,从招标文件公布到提交方案时间,设计单位的有效设计周期不会超过一个半月。同时,依据招投标法规,招标期间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除“答疑”之外不能进行其他方式的沟通,因此,在有限时间与有限交流的前提下,要求设计单位拿出能够充分领悟建设单位意图、完全满足建设需求的方案是不现实的。此外为了加快进度,目前建设单位一般都采用“概念设计方案”招标。在功能布局及技术标准等方面,中标设计方案的深度难以直接衔接后续的相关设计活动,需要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加以深化与细化。
1.2 建设单位的技术要求有待明确与落实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设计项目,尤其是大型而且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面临功能、交通、环保、景观、法规等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设计约束,在缺乏建筑设计方案雏形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很难提出明确详细的设计要求,其在设计招标文件中对功能需求、建筑风格的描述往往是模糊的或是框架的。因此,在明确中进行逐一细化、优化和协调,并标方案后,应该基于中标方案的建筑布局,对各项技术要求、功能需求及设计约束最终落实和确认。
1.3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在建设工程设计招标过程中,多家设计单位的参与,其投标方案与设计手法、设计亮点对开拓建设单位和中标设计单位的思路是有价值的,可以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其他投标方案的优点,对中标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对于这些情况,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方案优化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程序和环节。建设单位要摒弃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可有可无的思想误区,在设计招标结束后不要急于展开后续设计,而要发挥各方优势,对中标方案进行充分的优化和深化,使各项功能指标及技术措施更为合理,建筑风格定位更为准确,造价与运营成本更为经济,并为后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提供科学、系统的工作依据。
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案是否能够优化所有工作,并都实现目标呢?在有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它们投入了时间、精力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经过反复调改,却发现不是对中标方案进行了“优化”,而是丑化、劣化了原有方案,甚至颠覆了中标方案,轻者延误了工期,重者则造成工程建设管理的重大失误。因此,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过程中,如下几条原则是应该严格遵循的:
2.1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方案优化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工作人员不专业因素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失败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2.2 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
设计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切忌进行颠覆性的修改。
2.3 自顶向下,抓大放小,做本阶段应该做的事
因中标方案大多为概念设计深度,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应采取自顶向下的优化策略,优先着力于宏观与总体层面上的要素,重点关注于本阶段必须完善与决策的重要事项,避免过多、过早地陷入局部细节问题中。一些设计节点或专业技术措施可以留待工程设计阶段由设计院依靠自身能力加以解决。此外,在此阶段过早敲定的设计细节可能会随着后续设计工作的深入而废弃,造成工作上的浪费。
三、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应重点关注的要素
那么,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有哪些呢?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综合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工程功能需求出发,以技术先进性、工程造价严谨性、财务审核规范性为重点,科学的进行设计方案优化。通过对施工技术的先进性的设计,科学的应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达到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投资的目的。通过工程造价严谨性控制,达到工程造价对施工的指导目的,为施工成本控制奠定基础。通过财务审核规范性对工程造价、施工资金使用等进行控制,达到工程投资的科学使用,避免职务侵占、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发生。同时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还需要对施工过程材料进场数量、进场时间、堆放场地与堆放方法的进行设计优化。通过科学的进场数量设计减少材料进场过多造成的场地占用、资金占用以及材料管理费用。通过科学的堆放场地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二次运输费用,提高施工效率。通过科学的堆放方法设计优化能够有效的避免材料堆放不当造成的材料损失。总之,科学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对施工全过程各项工作的充分考虑,建立现代化、精细化施工管理,以此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最终目的。
3.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管理部分的优化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优化对工程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关于质量的设计与优化,以此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设计与优化首先要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注重质量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与全过程管理执行力,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3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基础,并对每个设计人员的专业项目进行整合,是专业人员的强项得到发挥,以此提高设计方案质量的提高。项目设计管理过程要抓住重点与关键点、对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等进行重点控制,以此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设计过程中还要通过优化统筹安排工作、提高设计效率与各环节的交接,对交叉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通过设计工作的统筹安排提高设计工作效率、缩短设计时间。对于工程设计中需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的,还要加强对可行性的分析与验证,对比同类工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使用情况确保工程质量。设计部门或企业还要加强自身设计人员综合水平与素质的优化,通过在职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水平,有针对性的对专长人员进行培训。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化管理对设计项目的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不仅仅是为了评选好的方案,优化选取方案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建筑设计方案运行中进行优化管理。当建筑设计方案选取后,按专业部分进行优化、细化、量化而后运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管理,旨在于打破旧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采取积极地动态管理方法。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在于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与管理。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关键在于建筑设计思想目标的确立,建筑设计思想的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建筑工程设计部门或企业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提高优化水平,以此提高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四、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倒三角”工作方法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倒三角”工作方法是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提出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模式。下面将结合某办公大楼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具体案例,对基于倒三角工作法的方案优化模式进行介绍。该项目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中的“倒三角”工作方法
在启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工作之初,工作团队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中标方案的精髓以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设计特质与手法,并由高至低排序,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倒三角”模型。由模型可以看出,五段式的体量关系集中体现了总部大楼的稳重和大气,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认可度与接受度也最高;其次是位于建筑中部的通高中庭,成为夜景效果的视觉中心;再其次分别是德式的建筑立面肌理以及对称式的功能布局。
基于倒三角工作法,在优化过程中,沿倒三角逆向而上,首先从位于“倒三角”最底层的功能要素入手,依据功能使用的合理性,结合出入口的交通组织,在保持对称性的基础上,将其功能布局从“东西分区”调改为“南北分区”。进而,从文化要素入手,在保证其立面肌理的基础上,对立面色彩、幕墙比例进行优化,使其更符合该企业的文化定位。之后,从绿色环保节能出发,对通高中庭进行了内部尺度的优化。而对于专家和领导普遍认可的五段式体量关系,则作为方案的重要特质原汁原味地给予保留。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筑;建设程序;给排水;设计格式;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建筑给排水设计一般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为该阶段工程服务的,其设计深度也因设计的阶段不同而异。适应当前建设程序的给排水设计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描述。
2.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工程设计的雏形,在“深度规定”中也有一定的设计内容描述。因地域不同,建筑给排水方案设计也有差异,但总体而言,一般的设计要求如下:
(1)方案设计阶段只出设计说明,不出图纸。
(2)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除满足建设部制定的“深度规定”的要求外,尚应符合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3)方案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对于投标方案,度应满足标书要求;若标书无明确要求,设计文件深度则参照“深度规定”设计文件深的相关条款编写。
(4)设计要因地制宜地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设计标准。
(5)当工程项目具有特殊性(如铁路项目),或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深度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6)对于具体工程项目设计,执行“深度规定”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深度规定”的条款进行合理的取舍。
另外,在方案设计之前,应列出给排水专业搜集资料提纲,由设计总负责人(通常转交给该工程的建筑设计人员即可)转交甲方提供相关设计资料。建筑给排水专业需要收集的相关资料一般包括:建筑平面布置及立面图、周围地形及道路;建筑层数及建筑用途(由建筑专业提供);市政给水管位置及引入管管径、水压;排水管道位置、排水管出户管接入点的检查井标高,排水体制、排水方向等。
3.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阶段,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文件的内容也以“深度规定”为依据,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可以编写为给水排水篇、消防篇、节水节能篇)、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器材表和计算书(计算书为内部作业文件)。
而设计说明书是对工程设计总体情况的文字性介绍,审查人员、建设单位等可通过设计说明书来整体把握工程的设计意图、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深度等,以便对设计做出客观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设计依据
摘录设计总说明所列批准文件和依据性资料中与本专业设计有关内容;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设计依据的市政条件;建筑和有关专业提供的条件图和有关资料。
2、工程概况
工程项目位置,建筑防火类别,建筑功能组成、建筑面积(或体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以及能反映建筑规模的主要技术指标,如旅馆的床位数,剧院、体育馆等的座位数,医院的门诊人数和住院部的床位数等。
3、设计范围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用地红线(或建筑红线)内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由本专业技术审定的分包专业公司的专项设计内容;当有其他单位共同设计时,还应说明与本专业有关联的设计内容。
4、水源
由市政或小区管网供水时,应说明供水干管的方位、接管管径及根数、能提供的水压。
5、用水量计算
说明或用表格列出各种用水量定额、用水单位数、使用时数、小时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平均时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
6、给水系统
说明给水系统的选择和给水方式,分质、分压、分区供水要求和采取的措施,计量方式,设备控制方法,水箱和水池的容量、设置位置、材质,设备选型、防水质污染、保温、防结露和防腐蚀等措施。
7、消防系统
遵照各类防火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要求,分别对各类消防系统(如消火栓、自动喷水、水幕、雨淋喷水、水喷雾、泡沫、消防炮、细水雾、气体灭火等)的设计原则和依据、计算标准、设计参数、系统组成、控制方式、消防水池和水箱的容量、设置位置以及主要设备选型等予以叙述。
8、热水系统
说明采取的热水供应方式、系统选择、水温、水质、热源、加热方式及最大小时热水量、耗热量、机组供热量等;说明设备选型、保温、防腐的技术措施等;当利用余热或太阳能时,尚应说明采用的依据、供应能力、系统形式、运行条件及技术措施等。
9、对水质、水温、水压有特殊要求或设置饮用净水、开水系统者,应说明采用的特殊技术措施,并列出设计数据及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
10、中水系统
说明中水系统设计依据、水质要求、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及处理设施、设备选型,并宜绘制水量平衡图。
11、排水系统
说明排水系统选择,生活和生产污(废)水排水量,室外排放条件;有毒有害污水局部处理工艺流程及设计数据;屋面雨水的排水系统选择及室外排放条件,采用的降雨强度和重现期。
4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总体要求如下:
1、施工图设计应以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对初步设计文件确定的系统及设计设计原则有重要改动时,应适当说明。
2、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除了满足建设部制定的“深度规定”使用要求外,还应符合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工业项目设计文件的编制应根据工程性质执行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3、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要求。对于将项目分别发包给几个设计单位或实施设计分包的情况,设计文件相互关联处的深度应当满足各承包商或分包单位设计的需要。
4、工程设计要因地制宜正确地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设计标准,并在设计文件的图纸目录或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注明所应用的图集名称。
5、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深度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6、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深度规定”的条款进行合理取舍。
7、本专业的某项设计内容可由其他专业承担设计,但设计文件的深度应符合“深度规定”的要求。
5.结语
本文以《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为依据,针对设计格式的研究则按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三个阶段进行研究,提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标准格式,补充无标准的建筑给排水设计格式的空白,而标准格式的推广使用,将对建筑给排水设计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峰.建筑给水排水现状及发展趋势[J1.给水排水,2006.
[2] 卢安坚.美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
[3] 中南建筑设计院.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Z].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要点;管理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居住空间要求随之提升,同时也为建筑工程设计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达到以上所述要求,必须从建筑工程设计的施工技术方面严格把握,确保工程施工中各技术节点的施工组织完善,通过科学化的技术施工要求与管理要求,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一、建筑工程设计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建筑工程设计中钢结构方面施工技术。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类的钢结构,诸如:各类轻型钢结构、高层中型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组合钢结构和大跨度钢结构等。其生产通常多采用以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且具有着施工应用方便快捷的优势,因而得以在房屋的建筑工程设计项目中广泛应用。但同时钢结构也相应存在着不利之处,即其导热性较强,在火灾发生时极易产生对房屋的毁灭性打击。因而在作钢结构施工中,施工现场必须完善防火设备,相关防火装备及避难场所的施工设计,都必须依照防火规范条例进行构建。另外钢结构施工时,塔吊的起重能力对钢结构施工质量与效率影响度较大。因而钢结构施工中,除严格做好钢结构的吊装、测控与焊接技术之外,还应做好塔吊等相关辅助设备的严格安装及控制。
2、建筑工程设计中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抗压强度是检验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知道,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因而在混凝土的施工时一定要注意把握观察避免用错水泥标号。其次水灰比也和混凝土的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那么混凝土强度高,反之水灰比小的话,那么混凝土的强度自然也低,因而,当水灰比保持不变时,妄想以增加水泥的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这一观点明显是错误的,此做法只会增加混凝土的变形收缩。
另外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首先要保证混凝土满足设计要求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其次,是在满足质量要求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此两点要求实际是说应尽量的降低混凝土标准差。混凝土强度具有一定的离散性是客观的,但若以科学的管理能够控制其达到最小值的目的。因而通过混凝土的标准差,可以反映出施工企业单位实际的管理水平。
3、建筑工程设计的混凝土泵送技术。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时,对于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数量相应较大,并且因高度所限,在混凝土材料的高层输送方面大多选取泵送技术完成,因而在混凝土材料施工时,为确保浇筑施工的质量与工期,应当准备一定数量的土泵机,除此,在混凝土配比比例方面,也要严格依据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目前我国的混凝土泵送技术所采取的是化学外加剂和掺粉煤灰的双渗技术,该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混凝土配合比例的要求,同时也可达到相关设备的匹配要求,促使混凝土在泵送高度方面不断增高。其次通过混凝土泵送到顶的技术应用,也在很大程度提升了混凝土施工效率。
4、建筑工程设计中逆向施工。逆向施工是指:通过在建筑的内部,做中间支撑桩柱的浇筑,同时沿地下室轴线作地下连续墙等有关的支护结构浇筑,或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修筑。和传统施工方式比较,这一施工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首先此施工方法的内部支撑刚度将变得更大,可以有效防止基坑变形,再者对其附近的地下管线以及道路等产生的沉降影响,也可大幅度减弱。其次,利用此施工方法在做多层的地下室房屋施工时,地下同地上的施工均可同时进行,这样便能够将建筑工期有效的缩短,节省资金成本。
5、建筑工程设计中滑升模板施工。滑升模板施工所利用的技术是依据滑升模板系统所进行的施工,其主要包括了操作平台系统、模板系统及液压提升系统这三大部分,在作此施工时,首先应当在建筑物的底层沿着结构四周进行高1.2米地滑升模板设置,然后不断通过在其内部做混凝土分层浇筑,并同时采取液压的提升系统,沿着事先在混凝土中所埋的支撑杆进行滑升,通过缓缓逐步的上升,直至达到预高定度。以此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在施工中所使用的支撑材料和模板数量,同时也可避免在模板拆装时所产生的人工费用,大大提升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整体施工质量。此方法也的缺点是,模板的一次性投入资金过多、钢材耗量过大,对于立面的造型与结构的断面变化存在着一定的限制;施工时不宜连续作业,施工组织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二、建筑工程中不同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1、项目施工阶段技术管理。(1)工程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主要表现在建筑成品的材质、施工工艺及其维护保养要求等方面。在对重要部分工程,或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设计的分部工程施工,应成立相关的科研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施工过程中若因技术管理原因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谨慎处理并总结原因。(2)技术交底管理。项目施工技术交底对保证项目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部分项目工程均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部分隐蔽工程和特殊工序,更应加强技术交底管理工作,突出易发生质量事故的施工部位及其质量保障措施,做好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单位相关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向下级通过层层技术交底,使整个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施工工人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意图、施工要点和难点、质量控制要求等在施工过程中都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建筑工程设计项目按合同要求和工期要求竣工并交付使用。
2、项目竣工阶段技术管理。(1)合理检验与评定。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首先是度量:即借助于取样试验、基础荷载试验等手段进行测域与测试。其次是比较:即把建筑结构与国家规范及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再者是判断:即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判定建筑是否满足相应的质量标准。最后为处理:即对被检查的建筑是否可以通过竣工验收进行评定。(2)健全评比制度。评比制度要做到全面有效,不流于形式,要坚持扬优抑劣,赏罚分明,以达到不断提高施工质量的效果。对于包含有众多分部、分项工程的复杂建筑工程设计项目,施工完成后还应组织相应的施工总结会议,分析、讨论、总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解决方案和取得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技术评价,为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进行施工,既能满足房屋的建筑质量,又能取得良好经济利益,还可以尽可能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符昌习.浅析建筑施工的技术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
篇10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一、施工图程序性审查常见问题
(1)送审的图纸设计阶段应为施工图,经常有建设单位将施工图纸图签栏标有“方案”或“初步设计”的图纸来送来审查,这是不对的。设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1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要求,“国家实施施工图设计文件(含勘察文件,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制度。本办法所称施工图审查,是指施工图审查机构(以下简称审查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图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的审查。”因此,建设单位应将设计阶段为施工图的图纸送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2)管理办法规定,“第十一条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审查下列内容:
(四)勘察设计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以及相关人员是否按规定在施工图上加盖相应的图章和签字”,根据《关于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在我省执业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苏建科(2001)167号 )文件要求,“三、实行注册执业制度的项目,凡属民用建筑工程的,须由具有相应资格的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分别担任项目负责人及结构专业负责人;凡属以结构为主的工业建筑工程,须由具有相应资格的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筑师分别担任项目负责人及建筑专业负责人” ;“四、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除按现行有关规定在其负责岗位上的设计文件中签字外,还需在设计文件的下列指定位置上加盖其执业专用章: 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目录及相应注册执业专业设计说明页右下角的适当位置;修改设计文件:每页的图签内或右下角的适当位置;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还须在设计文件的设计总说明页右下角的适当位置上加盖其执业专用章。”因此,设计单位应按规定在施工图纸上加盖有效注册章后再送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3)《市政府关于修订印发南京市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管理办法的通知》宁政发[2011]148号文件规定:“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均应当按照本办法委托编制和报批初步设计文件:(一)住建部建筑行业工程设计资格分级标准《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中2级以上民用建筑工程项目;(二)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因此,建设单位在将施工图设计送审查机构审查前,应按规定完成初步设计的送审工作,并取得相关批文。
二、施工图技术性审查常见问题
(1)、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第3.0.5条对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做了较大的修订,在送审屋面保温材料变更时,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也做相应修改。正置式保温屋面:Ⅰ级防水等级的两道防水设防都应设在保温材料的上面;如果一道防水设防在保温材料的上面,另一道防水设防在保温材料的下面,按倒置式保温屋面审查。
(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省标DGJ32/J71-2008和国标JGJ134-2010中未涉及屋顶透明部分的节能设计,审图时遇到住宅建筑屋面设天窗的情况,建议参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2010执行。
(3)、根据GB50096-2011第6.4.3条要求,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关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具体尺寸要求,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年版)》第9.2.10.1条额定载重量为1000kg的电梯能运送手把可拆卸的担架。建议最小尺寸:电梯井道宽1800mm,深2600mm;轿厢净宽1100mm,净深2100mm;厅门净宽800mm。当轿厢宽度及深度尺寸可容纳500mm(宽)x2100mm(长)的担架时(包括斜放)也可认定满足担架电梯要求,即轿厢平面示意图以能放进2100mmX500mm矩形图,并可自由进出为审查要求。
(4)、施工说明、节能专篇、节能计算书中节能构造做法、防水层做法等常出现不一致的问题。常见的包括屋面外墙保温材料、屋面找坡材料、防水材料和厚度、门窗玻璃类型等。设计人员在出图前应仔细检查,避免应前后内容不一致,给施工图审查人员的审查工作带来困难。
(5)、关于同一部楼梯出现踏步不同高度的问题,即楼梯相邻梯段踏步高度相差太大。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年版)》第8.2.2.3条:楼梯每一梯段的踏步高度应一致,当同一梯段首末两级踏步的楼面面层厚度不同时,应注意调整结构的级高尺寸,避免出现高低不等; 相邻梯段踏步高度、宽度宜一致,且相差不宜大于3mm。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第5.3.8条:楼梯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每踏步两端宽度差不应大于10mm;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为5mm。楼梯踏步的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观察和尺量检查。一般认为:楼梯相邻梯段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
(6)、多层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安装较乱,且有安全隐患。江苏省《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与验收规范》DGJ32-J08-2008第5.1.3.3条规定:“太阳能集热器附设或镶嵌在阳台板上,应保证日照不小于4h(设计人员设计时应做好日照分析)”。有时在设计中,设计人员会忽视屋面太阳能集热器被出屋面水箱遮挡问题。第5.1.2.5条则规定:“建筑的体形和空间应避免安装太阳能集热器部位受建筑物自身及周围设施和绿化树木的遮挡,并应满足太阳能集热器有不少于4h日照时数的要求”。第5.1.1.3条(强条)规定:“在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建筑部位,应设置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GB50364-2005第4.4.13条(强条)规定:“安装在建筑上…太阳能集热器,应有防止热水渗漏的安全措施”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已广泛应用,设计人员设计时应避免遮挡,合理布局,并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
(7)、《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第7.2节对空调室外机隔板做了具体要求,采用分体式空调的住宅,卧室、起居室(厅)等主要使用空间,每间都应设计室外机隔板。在施工图审查中发现有相邻2户空调室外机隔板上下叠加的设计,即合用2家外墙,易产生邻里纠纷。无论是从安全角度,还是防止噪声、对周围环境的热影响等角度考虑,建议各户的空调室外机隔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计在本户外墙上。
(8)、关于地下车库人员安全出口借用住宅单元楼梯的问题。常见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两个安全出口一个是楼梯间直接出地面,另一个通过单元楼梯间,穿越住宅单元门厅,再到达室外;另一种情况,两个安全出口都是通过单元楼梯间(常见防烟楼梯间,也有非封闭楼梯间),并穿越住宅单元门厅,再到达室外。一般认为:住宅地下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至少有两个人员安全出口不通过门禁系统(即视为公共安全出口)。
结语: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些设计人员只重方案及立面效果图设计,对有关规范、规定、标准重视不够,形成施工图存在隐患;二是施工图设计人员没有很好研究图纸中存在不符合规范、规定及标准的问题;三是施工图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以建设单位的要求作为设计依据,而忽视了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违反了相关规范和法规的规定。笔者认为设计应对业主负责,在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必须按照相关规范、法规、标准的规定执行,对于违反强制性标准的问题是不能予以迁就的。设计人员应将相关技术要求告知建设单位本坚持原则;四是设计人员对有关新规范、法规、标准不熟悉,特别是刚参加施工图设计的人员和外地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因此,希望施工图设计人员一定要加强学习,认真做好施工图设计,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电影导演的表演艺术
- 下一篇:生态农业行业研究报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