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诚信教育的开展范文

时间:2023-10-23 17:2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诚信教育的开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诚信教育的开展

篇1

关键词:家庭困难学生;高校;诚信教育;时效性

0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人数也在快速增长,同时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数量也随之有所增长。我国高校的招生制度、收费制度也在不断改革深入,对于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国家和社会也在不断努力。但是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高校在重视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类资助之外,还应该适当采取一定的诚信教育措施以培养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

1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1.1诚信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

很多高校注重智力学业的教育,而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还有所欠缺。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许多高校只是通过给予国家资助进行经济补助,而对于补助后的管理教育问题却不够重视。高校并没有建立相应系统的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也没有给家庭困难学生营造激励创新、改革诚信教育的学习氛围。高校诚信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也不够强,从而导致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未能认识诚信人格的重要性。

1.2教育形式单一化,教育途径不畅通

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师资队伍变得非常紧缺,学生的学业压力也越来越大,更多的是追求科研、就业等,使得高校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根本没有深入的了解、总结、创新等一套完整的诚信教育模式。并且高校几乎没有针对诚信教育的专业辅导员,即使有,其教育方法也非常简单。在很多高校教师诚信教育的观念不强,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偶尔进行诚信教育,没有通过观察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因为诚信教育途径不够畅通,所以经济困难的学生不能真正接受系统的诚信教育。

1.3教育主体缺失

家庭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所以对其进行诚信教育也是尤为重要的。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但是有很多贫困学生由于自己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不愿意参与学校的诚信教育。在很多高校中,诚信教育的教师资源较为匮乏,因此诚信教育的主体也有所缺失。[1]

2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目标:立德树人

高校在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中应该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立德树人是与德育为首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塑造学生、改变学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教育也是高校教育内容中的重要部分。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有很多不诚信的表现,比如拖欠助学贷款、考试作弊等。其原因或许是学生在经济困难的条件下产生自卑感导致价值观扭曲,渐渐偏离了立德树人的轨道。所以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群体,应该给予正确的诚信教育,让学生通过教育能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加大德育力度,学校德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诚信教育中能够明白具有良好的品德才是做人的基本。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的根本,家庭困难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诚信人格,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之所以有所欠缺,和学生自我的人格品德有很大的关系。家庭困难学生由于在众多学生中经济条件较为贫困,而现如今的高校学生都过分追求物质条件,家庭困难学生也随之有了攀比的想法,动摇了家庭困难学生的道德诚信标准。从而在家庭困难学生中出现的诚信问题较为严重,比如拖欠校园贷款、借款不还等。家庭困难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往往会有自卑心理,所以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有积极健康的心理,不贪慕虚荣、不追逐物质。只有教导学生无论贫困富贵都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

3提升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实效性路径

3.1创新诚信教育模式,注重思想引导,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学校应该创新诚信教育模式,开展全方位、系统化的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涵盖了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充分发动家庭困难学生的自我教育。[2]学校应当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进行突破,根据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改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诚信教育。在实践诚信教育中还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对于诚信教育的形式,高校可以利用网络、漫画、讲座等途径,强化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心理、性格等各个方面,为学生营造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氛围。高校不仅要对诚信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还要做好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在教育引导下,使学生明白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教师与同学,感恩学校与祖国。对于如何做好感恩教育工作,高校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或者义务献血,在参加志愿活动和义务献血中,学生可以深刻明白无私奉献感恩社会的意义。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过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时刻,只有让经济困难的学生深刻领悟并常怀感恩的心,懂得回报,才能进一步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3.2健全诚信教育制度,开展卓有成效的诚信教育

很多高校中因为侧重智力学业教育,所以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诚信教育制度,因此想要培养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人格,就应该完善诚信管理机制。高校可以统计家庭困难学生人数,建立个人档案,完善学生的基本资料。进一步积极扩展监督管理渠道,同时还可以建立失信惩罚制度。对于经济困难生勤工俭学自强自立的情况,高校也可以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继续发扬优良品质。高校还可以创建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演讲、歌唱、征文等。通过开展各种关于诚信的活动,让学生可以形成“诚实守信,立德树人”的意识。学校可以通过举行承诺宣言,要求学生对学习目标和诚信实践目标进行承诺,促使学生能够将诚实守信的观念深入到自觉意识中。通过不同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诚信人格。

3.3通过社会实践转变学生观念

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不仅要加大诚信教育的理论教育,还应该结合社会实际,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真实案例分析等,全方位地开展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在现如今的社会中,经济领域有造假、欺诈、逃税等恶劣现象。政治领域有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文化教育领域有抄袭、剽窃等现象。这些社会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也更加严重动摇了家庭困难学生的道德诚信标准。因此,学校可以结合社会实际,以真实案例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且积极鼓励家庭困难学生对不诚信现象进行举报,激发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在高校中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存在作弊现象,这也是不诚信的表现。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教育。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家庭困难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与志愿打假活动、举报欺诈坑骗现象。只有家庭困难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明白不诚信现象对社会以及个人的严重影响,也能坚定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观念。

3.4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

国家为了使家庭困难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经济条件下完成学业,其资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很多高校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制度还不够完善,以至于有很多家庭困难学生并没有享受到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所以高校为了加强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自身也应该完善贫困生的资助制度。很多高校中会出现经济条件良好的学生也申请贫困生资金补助,而高校由于没有完善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导致在资金扶持对象上出现不公平现象,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高校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制度,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考察,严格按照资助制度的标准来认定经济贫困生。对于虚报经济困难的学生应当给予惩罚,对于实际经济条件过于贫困的学生给予高度重视。诚信观念的确立很大程度上是要靠学生自律,但是学校的诚信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诚信观念更深入牢固。所以高校可以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诚信表现进行记录,诚信记录可以作为学生评优、入党的考虑依据。对于诚信度过低的学生,比如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的情况可以加大处罚力度,使其他学生引以为戒。[3]高校只有健全诚信教育制度,开展卓有成效的诚信教育,才能确保诚信观念能够更深入学生内心。

4结束语

针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问题,不但需要高校积极重视诚信教育,还需要学生自己、学生家庭甚至整个社会一起积极行动配合,为家庭困难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高校作为人才教育的重要领域,应该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采取相应的诚信教育策略,为培养具有良好诚信人格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校园诚信风气,家庭困难学生在高校的诚信教育之下也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旺,李发军.高等学校家庭家庭困难学生诚信教育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80-281.

[2]刘健.高校困难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3:111-113+121.

篇2

在当今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复杂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在道德知识与价值、道德认知与信念、道德知与行等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背离,导致了校园不诚信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这在当前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结合当前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积极构建多角度、多层面、全过程的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并以“理念指导、管理联动、机制保障”的一体化诚信养成教育为实践方式。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诚信友爱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点之一。党的十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提出,要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中指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1]169由此可见,诚信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

一、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是大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中受到的一切有关诚信行为养成的教育,它包括了学生在学校接受的诚信行为养成教育,在社会中受到的诚信意识和氛围的陶冶和熏陶,以及在家庭教育中接受来自父母的诚信行为养成教育。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全国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就整体而言,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问题:一是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时空关系问题,即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进行?是课堂、校园、还是在社会中?三者关系如何?二是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原则和结构问题;三是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施效果难以控制和评价问题。

二、大学生诚信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当今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复杂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在自我人格养成时,道德知识与价值、道德认知与信念、道德知与行等方面还存在某种程度的背离,导致了校园不诚信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主要表现为学习作弊、贷款失信、就业失信、恋爱失信、交往失信等。大学生诚信失范行为在当前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而导致大学生诚信失范行为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1.家庭和学校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缺失。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总的来说采用重智轻德的评价方式,在进行诚信行为养成教育时,并没有针对其特点和规律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内容,使诚信行为养成教育显得空洞,大学生们不能真实地感受到诚信在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价值,从而弱化了学校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家庭是大学生接受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成员的失信示范对子女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很容易就抵消掉了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的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努力。

2.社会诚信负面氛围的消极影响。马克思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270经济的发展给予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这激发了大学生追求利益的愿望,但随之也出现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想,在物质利益诱惑下,加之失信侥幸心理的影响及缺乏完善的失信规范和惩罚机制使得不诚信行为开始在校园蔓延、滋长。失信侥幸心理的负面影响是大学生出现诚信问题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它是大学生对奉守诚信所要付出成本的权衡所产生的结果。当不讲诚信的人不但没有因为不诚信行为付出代价,反而得到了好处,则会诱导大学生选择做出不诚信行为。我国虽已开始初步建立起社会诚信管理体系,但目前主要局限在经济、金融领域,覆盖面狭小是亟待完善的问题,而失信行为却普遍存在于社会的诸多领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全依靠人们的自律守信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用以规范和约束并惩罚人们的失信行为。

3.个人原因。大学生因受到社会阅历较浅的局限,加之个人诚信意识匮乏,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往往把一些社会反面现象当成社会本质,从而混淆是非以及诚信观念,个人诚信观的随波逐流和“守信往往吃亏,失信更易成功”的社会不良价值导向将他们引向失信一方。

三、积极构建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体系

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结合全国各高校诚信教育实践成果,特别是笔者所在学校长期以来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应积极构建“秉承一个理念、联动二级管理、构筑三大机制”的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将“理念”、“管理”、“机制”三者辩证统一于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的全过程。

1.秉承立诚理念。高校应秉承“立诚”的理念,把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一项重大任务来对待。学校除了要制定、颁布关于诚信教育的实施意见之外,在机构上还应成立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大学生诚信教育办公室。二级学院成立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学生日常诚信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评价工作。

2.联动院校二级管理。高校在实施诚信行为养成教育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的过程中,管理责任主体可分为两级:第一级是学校层面的管理责任主体,包括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党政、教辅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体系”的整体设置规划和诚信教育在学校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校内外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落实;第二级是学校下设二级单位的管理责任主体,包括各二级学院及其教务和学生管理队伍,主要职责一是完成诚信教育课堂教学的组织和保障;二是配合完成学工部、团委等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的相关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根据“体系”的整体要求,结合二级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在组织落实第一课堂教育教学和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学生活动中贯彻诚信教育主题或特点,并且积极利用师德示范、学术规范、环境影响等手段,实现对学生诚信品格与行为的养成教育。

3.实施三大机制。积极构建“诚信教育内容机制、诚信教育实施机制、诚信教育监督评价机制”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格局。诚信教育内容机制主要围绕理想信念教育、严谨为学教育、诚信立人教育和乐于助人教育为内容开展以下宣传教育:加强立诚教育、营造诚信氛围、净化网络环境、培育法制意识。高校在诚信教育实施中可采取“信守一个承诺、凸显两个阵地、实施三个结合、把握四个环节”制度保障对学生进行诚信行为养成实践。具体做法是:第一,组织新生签订大学生诚信承诺书、举行大学生诚信宣誓仪式;第二,把诚信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利用好第二课堂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并制定年度诚信教育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如:建立诚信考场、开展辩论赛、“诚信教育”影片巡展、“诚信”签名活动等、切实营造出“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受损”的校园氛围;第三,实施三个结合。即课程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诚信校园文化活动与诚信教育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探索专业教育和诚信教育特色人才培养相结合。最后,把握诚信助贷、学术诚信、毕业生诚信教育、诚信理论研究工程四个环节。

为确保诚信教育开展得扎实有效,高校还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诚信教育组织、评价、监督、惩罚制度,并及时补充和完善。首先,在机构上成立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二级学院成立相应组织,建立党委和行政齐抓共管、学工部具体实施的诚信教育监督工作机构。其次,建立诚信教育评价体系。包括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社会诚信等四个部分,由各院(部)具体实施。第三,加大诚信教育监督力度。每学期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诚信教育进行检查监督,把诚信教育实施情况与干部综合目标责任考核挂钩,对诚信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加大对大学生的奖惩力度,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为建立和完善诚信监督和评价体系,对学生诚信行为的考核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广泛调动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讲诚信的积极性,高校还应制订大学生诚信管理奖惩细则,并将此作为奖学金评比、评优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第四,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高校应制定、颁布《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内容涵盖学生的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各方面,包括:学生诚信承诺书、学生个人基本情况信息表、学习诚信评价、经济诚信评价、社会实践诚信评价。连续四年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基本情况、学习成绩、诚信记录、奖惩情况等,在学生毕业时,诚信档案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和诚信行为的形成关系着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着未来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教育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修养,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篇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国家、企业、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学校是系统培养诚信美德的重要阵地,更应把教书育人与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学校缺失诚信的现象也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梳理和深入挖掘青少年诚信美德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查找有效对策,加强青少年诚信美德教育的培养,提高青少年诚信美德意识。

1 青少年诚信美德缺失的原因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深入发展及当今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得我国学校德育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诚信作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样出现了滑坡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与青少年自身发展特点、学校、家庭、社会等是密不可分的。

1.1 与青少年自身发展特点密不可分。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关键的一个时期。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青少年,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的意志力差,道德心理尚未成熟,缺乏理性思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容易受到消极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多数学生熟知诚信美德知识,能够娓娓道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知行不统一,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1.2 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滞后密不可分。

各中学普遍存在着德育教育工作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学校自上而下重视不够,在教育中重知识教育,轻情感教育。德育教育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教育,让学生从内心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讲诚信的习惯;二是诚信教育内容单一,方法简单。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深入进行学习并形成习惯,很难接受;三是高中、中职连年扩招,人数大增,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也给学校校日常管理和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3 部分家庭诚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一方面从家长来讲,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和学习成绩,对孩子诚信道德品质的养成缺乏必要的关怀和引导。有些家长对孩子完全放养,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做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对孩子诚信教育直接起到了消极的影响;甚至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不诚信行为不但没有及时制止,还进行教唆鼓励。另一方面作为子女,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儿童伙伴,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

1.4 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诚信往往是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之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约束人们去遵守,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对传统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造成了巨大冲击,诚信缺失现象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这也势必影响到广大的青少年学生。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传媒技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也影响到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诚信教育。

2 青少年诚信美德的培养对策

2.1 增强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意识,养成自觉培养诚信的习惯。当今的青少年学生非常强调和肯定自我,只有用诚信来武装和充实自己,才能真正地实现和完善自我。在开展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时,尤其要明确讲究诚信与自我完善的关系,通过诚信教育,唤起广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识,自觉加强诚信教育意识,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学习、诚信做事"的良好习惯。

2.2 切实有效地发挥学校诚信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

(1)积极通过教师的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教师的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因此,广大教师首先要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同时要经常利用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发生的典型道德事件,作出简明而正确的评价,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教育的环节组织学生对有关道德事例展开讨论,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环节来提高学生道德评价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诚信行为。此外,也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确立诚信意识,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诚信品质,增强诚信教育的有效性。

(2)丰富诚信教育形式,有效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把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广播、黑板报、班级文化建设等大力宣传诚信教育内容,使青少年学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

(3)加强家庭诚信教育引导,提高学生诚信素养。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要加强家庭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引导。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则是孩子接受诚信教育的重要课堂。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紧密配合,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石,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作为一名青少年学会诚信,坚守诚信,对其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总之,开展诚信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而且能够有力地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参考文献

[1] 《青少年诚信教育》民族出版社中世编辑室组编 民族出版社;

[2] 《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分析与预防方法》陈兰秀著,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篇4

【关键词】诚信教育 制度建设 大学生 氛围

一、依托思想政治课堂,加强诚信教育

在大学生诚信素养的培育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应该是主阵地。诚信问题是一个思想道德和价值尺度问题,最主要的途径还是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思想和意识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思政工作者要将诚信的核心内容和要求,采用科学合理地方法,灌输和渗透给大学生。诚然,这种灌输不是生硬的,而是应以大学生为主体,采用灵活多样的范式、进行富有情感的灌输和渗透。由于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多样和涉及面的广阔,使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诚信知识体系的依托,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把诚信教育同陶冶个人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易于接受,并充分体验和领悟其内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

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诚信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其事要躬行”,要想把基于课堂或者书本的诚信教育真正深根植入每个大学生的心中,仅仅注重理论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指导大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生活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践行诚信角色,通过自身的体会和实践,真正感受到诚信对社会对自己的影响,使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感受诚信道德形成过程,认识诚信道德对成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主动地参与诚信道德实践活动,运用诚信原则观察分析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并用自己的诚信行为影响周边的人。只有把课堂上的理论教育有意识的渗透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让大学生通过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因诚实守信成功而不诚实守信失败的事例和教训,才能保证诚信观念在其思想深处的“固化”和教育效果的长久作用。

三、完善诚信制度建设

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高校必须加强和完善诚信制度建设。要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并广泛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制定公正合理并切实可行的校规校纪。积极拓展监督渠道,堵塞管理漏洞。对不诚信者,不仅要使之受到舆论的谴责,而且在行为上要受到惩罚,使其退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高校要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诚信品质形成的环境氛围,开展相应的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的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对校园中发生的不讲诚信道德的人和事要进行道德鞭靴,舆论谴责,逐渐确立信奉诚实守信的良好校园道德城尚。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具有强制力的约束是十分重要的。

四、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诚信校园环境,则是开展诚信伦理教育的大平台。亚里士多德说过:德行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在中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格言,他们都是在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出浓厚的校园诚信环境。首先,重视学风建设。在学习上提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平时的学习中去,勤奋刻苦,严肃认真,学到真才实学,做到不抄袭作业、不考试舞弊,不投机取巧等。其次,重视校风建设。大力开展相应的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营造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校园诚信氛围。要以广播、墙报、宣传栏为阵地,积极发挥团课、班会的作用,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耳濡目染的宣传教育,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氛围。同时,要抓反面教材,对那些不诚信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要进行舆论谴责,逐渐确立信奉诚实守信的良好校园道德风尚,使校园环境成为培养诚信教育品格的沃土。

五、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形成诚信教育的合力

大学生诚信教育应该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为此,学校、家庭、社会需要相互配合,协同努力,形成诚信教育的合力,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首先,高校要发挥大学生诚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高校要充分做好德育工作,依托“两课”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其次,家庭要发挥其在诚信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积极性营造诚实守信的家庭氛围。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品德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行为和品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在家庭中养成的。这就要求父母要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诚信道德品质,正确对待各种社会问题,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诚信引导;父母要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培养孩子的诚信观念;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诚信榜样。最后,充分发挥社会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支撑作用。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所以国家要通过各种途径制止不诚信行为,创造良好的诚信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教育;大学生;诚信;不诚信;对策研究

何谓诚信?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诚信的解释为: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历来被视为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的范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当今社会各方面处于转型时期,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已屡见不鲜。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事关祖国未来,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已是刻不容缓之事。所以,深入分析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寻找加强大学生诚信的有效对策,完善高校德育教育,这对于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知识的重要传承者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中坚力量,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不足。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究其根本离不开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即外界社会环境和自身修养这两方面的影响造成的:

(一)社会教育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行业处于转型时期,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西方不良思潮的入侵,拜金主义、享受主义、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等时刻影响着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社会上各种腐朽的思潮造成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满目地认为老实是无能的表现,“利字摆中间,诚信撇两边”成就了他们错误的人生哲学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杠杆的作用下促使大量人员频繁流动,改变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传统方式:血缘和地缘的局限。新时期每所高校的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这造成了大学生之间的了解极其有限,这就伴随着传统的信用监督缺失。再者,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高校未建立系统的诚信教育制度和完善的信用监督体系,因此导致了对各高校对大学生信用教育和信用监督的严重不足,从而也助长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蒙骗过关的侥幸心理。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一方面,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看,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之前所接受的整个教育长期存在的是以应试为主的教育制度,这导致了中小学等各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乃至诚信教育缺乏重视甚至不做为等现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各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竞争的不断加剧,各高校把办学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教育上,反而把诚信教育淡化甚至弃之不管。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的师资力量却未能跟的上形成脱节,有的高校甚至抽调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这使高校的诚信教育工作反而有所削弱。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繁杂的教育工程,虽然有些高校也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及诚信教育工作,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仍未能构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与监督体系,这导致了目前高校诚信教育的机制不健全、管理不严格,从而直接影响了对新时期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

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另一原因来自家庭教育的影响。每个大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而每个家庭教育环境差别巨大。有人说,人的一生至少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引用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郝滨老师说过的话:“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正因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每个个体的终身教育场所,所以孩子诚信教育的启蒙阶段应在家庭教育,而父母自然便成了孩子诚信教育的第一启蒙老师。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诚信教育正是品德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家庭教育对小孩的诚信信念的影响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家庭成员中良好的行为自然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样的家庭成员的诚信缺失行为也将直接影响着小孩的思想与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孩子的诚信缺失或不诚信行为。那么,对于父母来说,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首先就要意识到并承担起对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不能把孩子的诚信教育完全推给学校老师置之不理。应既要支持和配合学校对孩子的诚信教育,还要妥善处理好与长辈间及同辈间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意见分歧,协调好学校与家庭对孩子的共同教育[4]。

(四)大学生自身修养

当今社会各方面处于转型时期,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已屡见不鲜,新时期大学生自身的修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诚信信仰。首先,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前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不强,“自我为中心”意识重,一味的计较个人得失的自私心态,缺乏社会责任感,不重诚信只计较自身利益得失。其次,处于新时期的大学生自身的道德判断能力差,缺乏对社会不良现象及负面影响的理性思考及分析选择能力,无法透过社会的一些消极现象看清社会的本质,轻易放弃自身本该坚守的诚信信仰,致使产生失信心理和一些不诚信行为。最后,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规律看,大学生通过个体成长体验、社会与家庭影响以及学校教育,其人生观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大学教育阶段是树立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重要阶段,若这个阶段大学生的远大理想抱负与社会现实经常发生矛盾,势必导致他们的在对待事物时所采取的消极态度甚至不诚信行为。综上,新时期大学生的自身修养必然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行为。

二、加强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建议

当前,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形势未能彻底转变,高校就必须承担起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因此,道德教育的责任就落在高校,这就使的高校必须站在一个全局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就要把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责任落实到位,确实把大学生诚信教育摆上重要位置,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另外,从社会责任方面来看,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也已经明确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让市场经济社会去唤醒个人、集体乃至政府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要讲诚信。除此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养,自觉提高诚信意识

大学生是社会知识分子的主要群体,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担。作为教育方的高校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品德、学会做人放在首位,其次才是知识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会他们懂得诚信与道德、诚信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作为受教育方的大学生也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从修身做起,学会做人,追求高尚的人格,这是每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人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同时应学会理性判断正确对待身边所出现的一些消极行为,养成认真做事诚信做人的良好品质。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机制建设,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更好的监督大学生的行为就要尽快健全诚信机制,完善学生的诚信档案,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与监督作用。同时,健全的诚信机制也会起到规范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高校要及时跟踪大学生的诚信记录,并对学生诚信行为进行准确记录和定性给予评价。高校要负责建立好学生的诚信档案,记录好每个学生的品德和考试诚信、学术与归还银行贷款、履行就业协议等诚信和失信的行为,将诚信情况与学生评优、奖贷学金、综合测评、就业推荐相结合,使学生能自觉地确立诚信目标、增强诚信意识。

(三)不断强化大学生诚信践履,营造诚信氛围

众所周知: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大学生的诚信与否,只有在面临具体的社会环境中的诚信实践与行为,才能体现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没有符合诚信品质要求。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以具体实践性的体验为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化的诚信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善于利用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各种社会实践进行深层次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同时,高校要积极努力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新时期高校的大学生能有更多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诚信品质的修养。

(四)不断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做好诚信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终身教育,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家庭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这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力保证。所以,高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要先争取学生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建立高校与家庭友好合作关系。其次,高校应积极不定时向家庭、社会宣传公布每个阶段开展诚信教育的情况和要求,努力使家长加入到高校的诚信教育队伍中来,要不断拉近学校与家家庭的距离,形成学校与家长共同探讨诚信的氛围。高校教师是高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的桥梁,高校应引导学生家长从自己做起,以家长的诚信为榜样建立家庭的诚信效应,以此促进自己子女的诚信品质形成。

参考文献:

[1]管金标,大学生诚信教育浅谈[J].继续教育研究,2009(7):90-92。

[2]朱立华.探讨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75-76。

[3]贺淑曼,冯培.21 世纪人才心理素质教育丛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成效。

关键词:诚信教育;问题;对策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道德的灵魂,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如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正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社会越是进步,便越是要呼唤诚信的回归。

一、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带来的不良后果

1.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由于应聘面试时夸

夸其谈、华而不实,或盲目签约又随意毁约而不履行协议义务,或到岗后又贸然离职,将会给大学生本人带来极大的危害,最终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充分开拓。

2.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若因高校毕业生造假而没有招聘到最佳人选,或毕业生随意毁约、贸然离职又错过招聘时机而招收不到合适人选,肯定会给单位的正常运转带来极大的影响;更严重的是让企业对大学生员工失去耐心和信心,对大学生的一切都持怀疑态度,转而去中专或技校招聘人才,甚至去劳动力市场招聘务工人员,严重影响了今后大学生的就业。

三、社会环境对学院诚信教育的影响

1.传统观念和旧俗等负面影响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但在传统的旧观念影响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格言古训,加之大学生受到生活经验的“教育”,老实人总是吃亏,尤其是吃眼前亏,导致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潜意识里诚信意识匮乏。

2.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眼花缭乱的虚假广告、随处可见的假冒伪劣产品;还有企业经营者的拖欠赖账、偷税漏税、走私骗汇;一些单位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欺骗……社会中的不诚信现象如此泛滥,即使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难免不受其影响。

3.学校忽视对大学生的日常诚信教育

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对学生德育的评

价要求不高,并往往简单化,结果容易忽视个人道德的完善,诚信教育也就相对弱化。另外,教师的不当处理也会导致学生的诚信

危机。

4.家庭教育中忽视了诚信教育的环境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不能做到为子女树立榜样。有的家长教孩子要勤奋学习,不要贪玩,自己却夜夜扑在麻将桌上;有的家长教孩子要文明,不要吵架、斗殴,而他们夫妻之间却打骂不停……如此的家教如何能培养孩子的诚信。

四、深化高职学生诚信实践教育,建立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1.教师信任对培养学生诚信的意义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信任可以培养学生的诚信。学生渴望被信任、被尊重,一旦我们相信了学生,他们就会尽其所能地不辜负我们的信任,即使某个学生有不诚信的行为,但我们的信任也会帮他们对抗说谎的冲动。”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教师关爱学生、信任学生,诚信的幼芽一定会在学生心田里茁壮成长的。

2.注重教师自身言行,感染学生品质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对照着教师的一

言一行。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必须看到小事中寓含着更大的道理。

3.诚信教育要走向社会,进入家庭

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

起来。我们要主动与家庭、社会紧密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特别是要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联系卡、校园网等途径,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素养的提高。

4.开展有益的活动,提升学生品质

应当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深入细致地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如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班级,实施无人监考、开展诚信论坛、评选“诚信标兵”等、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

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出新一代具有诚信品质的高素质大学生,是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者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谢郁.论我国高校诚信教育的建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黄昕.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后果、原因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

篇7

【关键词】职业学校;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27-01

对于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来讲,提高诚信素|和诚信意识,有益于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和国家的稳定。善待周围的人,拥有友善的情感,这样的诚信美德也是我们非常提倡的。对于素质教育来说,以人为本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指导学生实现有意义的人生,所以,对于实施素质教育而言,诚信也是非常需要的。

一、职业学校诚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社会道德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诚信问题越来越凸显,引起社会和人们的关注。在生活和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因缺失诚信而产生的混乱现象、负面效应。这种情况,对于社会的和谐、民众的凝聚力都是有破坏作用的。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负面作用通过社会、家庭,对我们的学生也产生了不小影响,甚至影响到一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表现出道德诚信意识的缺失。

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逃课;抄作业、考试作弊。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浪费挥霍的消费习惯,为了获取金钱,采用各种违背诚信的手段。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真诚和诚信。

二、营造道德氛围,让学生从思想上确立诚信意识

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除了自身素质外,外界的良好道德环境对其产生的作用同样是极其重要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学校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加强注重道德氛围的营造,创作出有利于开展诚信教育的环境,是有重要意义的。这样能够在思想上启迪学生,升华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接受诚信教育。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进行总结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诚信美德可以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树立诚信的风尚。

三、诚信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里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教育实践,也是开展德育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所表现出的思想和心理的各种变化。将诚信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第一,教师在学生面前,可以作为典范和榜样。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指导、示范,让学生懂得诚信的各种表现,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在思想上确立诚信意识。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诚信的言行,更能促使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内容。第二,教师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把课堂作为诚信教育的实施空间,可以更多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四、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促进诚信教育进一步开展

学校的诚信教育还需要校外教育的配合和补充,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诚信教育效果。课堂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形式丰富,符合学生的天性。校外诚信教育的促进,与学校诚信教育的相互结合,也是社会道德建设、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与家庭、社区等校外资源的紧密联系,互通有无,可以使各个方面的教育得到积极影响,推动学生的诚信意识更快提升。

学生通过学校里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从理性上对诚信的重要意义有一定的理解。要使学生的诚信意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确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感受诚信,是很有必要也很可行的方法。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有意识地借助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从行动到内心感悟到诚信的内容和意义,体会到诚信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另外,学生可以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会,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事中的重要性,如果对别人做出了承诺,就要一定兑现。这样的一次次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五、结语

诚信的推动和实现需要一种自觉,而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具有自觉诚信的观念,因为其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地树立起诚信意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诚信的宣传工作、引导工作。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家庭能够齐心配合,共同坚守诚信原则,发扬诚信精神,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诚信环境中健康成长,让诚信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和品质,这样就一定能够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俞华.中等职业学校诚信教育的内涵与实践[J].教书育人,2007(3).

篇8

关键词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ealization Way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ntegrity Educ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our college students in learning, living and employment exist Honesty, and analysis of this phenomenon, which discusses innovation and integrity education, integrity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ity educationawareness and increase efforts to carry out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tegrit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ntegrity education path.

Key words lack of honesty; integrity education; realization way

1 我国高校存在诚信缺失问题

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抄袭毕业论文和在评奖评优上,各种信息的弄虚作假等方面存在学习诚信缺失问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诚信缺失呈现了新的特点:(1)大学生作弊队伍不断扩大,考试作弊和抄袭论文等不仅仅是差等生的“专利”,而且很多学生干部和成绩优秀的学生为评奖评优也加入了作弊的行列。(2)诚信缺失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学生认为考试作弊等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偷偷摸摸,而现在很多学生作弊时十分坦然。

我国大学生在助学贷款、特困补助等生活方面存在诚信缺失问题。(1)助学贷款违约现象严重,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以各种借口拖欠贷款,甚至隐瞒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和家庭地址等来逃避还贷。(2)许多在校生弄虚作假,骗取特困补助。有些学生不具备评选特困补助的条件,他们出具虚假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给学院的特困生认定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3)部分学生故意拖欠学费,将学费用以他用。(4)高校学生之间不讲信用,互相借钱不还引起纠纷。

我国高校大学生存在就业诚信缺失问题。大学生在就业时不向用人单位诚实地介绍自己,给简历“包装” ,并且提供虚假的材料。部分学生随意违约,毕业后由于求职心切,就漫天撒网,向许多用人单位投递简历,遇到愿意接受的单位,往往欠缺考虑就仓促签约,但又不安于现状,仍继续寻求,发现更好的单位,就违约另签约,这些学生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声誉,而且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

2 我国高校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1)我国社会大环境道德滑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现在大学生大多是90后出生,他们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不诚信已在社会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回报。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他们不能抵制物质利益的诱惑,强调个人价值,追求经济利益,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和要求。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经济利益,连最基本的道德也放弃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

(2)高校诚信教育实效差,导致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运行不畅。培养能够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大学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标。如果学校能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和讲文明、有礼貌、诚实守信的大学生,那么通过一大批有良好道德诚信素质的学生来影响一少部分道德诚信缺失的学生,大学生道德诚信制度的运行就会顺畅得多。然而正是由于高校诚信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生道德诚信制度运行不畅。

(3)家庭教育的弊端,影响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实施缺乏支撑力量。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中,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一般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家庭教育好就可以为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从现实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存在严重弊端,使得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实施缺乏了坚实的支撑力量。

(4)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使诚信教育实施效果差。在一个大学生普遍具有良好诚信素质的环境下,诚信制度的建设就会顺利得多,容易得多。当前由于受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潮中,机会多,诱惑也多,这就使得一些诚信修养不高、意志力薄弱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诱惑,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从而影响了我国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的实施。

3 我国高校诚信教育实现路径

(1)加强对高校诚信教育方法的研究,创新高校诚信教育的载体。首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清形势,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开创高校诚信教育的新方法,创新高校教育的载体。我们要改变以往就德育抓德育的做法,把诚信教育与高校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和教学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和健康成才。我们要采用新办法,研究新思路,开拓高校诚信教育的新局面。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诚信教育寓于课堂和学院的各项活动中,让学生在行动中学,在学中感悟,让他们体会诚信对社会、事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要切实地推进诚信教育,创新教育媒体,利用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宣传诚信美德,倡导诚信为人,使大学生感受到诚信的力量,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实施诚信。

(2)我国高校要建立诚信度评价体系,并且切实实施。现在我国各大高校对于诚信教育越来越重视,建立高校大学生诚信度评价体系是深化诚信教育的基本工作。高校诚信度评价体系应包括高校诚信教育规划、诚信度评价、评价的内容、评价过程监督以及评价结果等五项内容。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学习诚信评价、生活诚信评价、活动诚信评价和就业诚信评价等,根据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建立具体的评价指标,并且确定权重指数,从而依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

(3)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对诚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提升自身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能力,用自己的诚信行为影响周围的同学,从而促使他们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在诚信高校教育中,高校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干部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和学院各部门的配合下,学生干部带领学生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提高了自身诚实守信的道德素质。

(4)加大开展大学生诚信度评价的力度。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将诚信教育融入在大学生入学教育当中,切实落实到各项教育活动中。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每一个学期都有一个量化考核,通过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鼓励大学生遵守诚信规则,激发大学生以诚信为本的信心,塑造良好的诚信榜样,发挥大学生的力量,营造良好的诚信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 郭敬,张学娟.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研究[J].征信,2010(6).

[2] 曾秀兰.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三大隐忧[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6).

篇9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280-0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总量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有较大增加。同时,国家、社会和高校的资助力度也不断加大,如何确把有限的资源更好的利用,使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上好学,使得各类资助充分发挥育人的效果,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提高认识,更新工作方式方法,适时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制度不健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实效性

1.学校注重智育,诚信教育与思想引领不足

中学追求升学率,大学则强调专业素养,强调知识面,强调成才就业,而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即便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面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相对学生人数比例失调,“80后”、“90后”思想多元、独立、新潮的特点,诚信教育没有赶上时代步伐,而大多是形式化、走过场。另外,高校越来越突出知识教育,缺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感教育,心理引导,这是不符合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势必将影响这部分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许多高校实际上只是单纯的救助式的补助,对于资助之后的后续管理,引导,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系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管理体系,没有形成激励创新、改革诚信教育措施的整体氛围。这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个问题多发群体形成被动接受,自卑等心理问题积聚,道德诚信不升反降。

2.缺少奖惩分明的诚信管理机制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压力大、缺乏自信、心理问题突出的状况,学校要么出于同情、要么出于安全或涉及人数多等等原因,对其不良行为不能给予应有的制裁和处罚,这对坚守诚信的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客观上为大学生的失信创造了条件和机会。此外,高校一般都有完善的学习成绩奖惩管理机制、学生行为奖惩管理机制,而诚信管理测评管理机制要么没有或者很不完善。高校一般建立了学生学籍、成绩、家庭情况、活动类获奖情况等方面有登记管理档案,而很少有高校建立学生诚信管理档案,因此对于学生诚信方面没有充分的依据进行相应的奖惩。

3.诚信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实效性,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开大会,上大课、发文件,唱大调”这是实际中许多高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过程中实际存在的普遍现象。高校扩招,招生规模扩大,使得高校师资变得愈发紧张,追求科研,就业率,使得高校师资分配不得不弱化德育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不得不面临一种尴尬的形式化境地,从而就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总结、分类、创新、实践、反馈的完整程序。目前国内高校排名,综合实力的体现,科研、就业比重愈发突出,在社会、家庭、学子心中这也是衡量学校名望最有具说服力的因素。以高校引进人员为例,每年的招聘计划中很少出现针对高校一线专业辅导员、管理者的招聘。即使有,也要求学术、管理兼备,实质也是侧重科研学术能力。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相对突出、感恩意识淡薄

1.诚信缺失现象相对突出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大学生资助政策,同时各高校也通过不同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然而,确实有部分应该获得资助的学生没有获得资助,而不应该获得资助的学生却获得了资助。这种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由高校资助体系不完善,但也有部分原因是一些学生不诚信。此外,有些贫困生学生获得了资助,但使用资助资金不诚信,把资助金存入银行“增值”或挪作它用,恶意欠缴学费,甚至,有些贫困生禁不住大城市的诱惑,用受助资金进行不当消费,还有人隐瞒补助事实继续向父母要钱。另外,在国家助学贷款过程中,屡屡出现提供虚假的家庭情况,不按时还款等情况。

2.感恩意识淡薄

古人云“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它教诲世人,当受恩于人时,切勿忘了感恩。然而,这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却日渐为一些当代大学生所遗忘。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社会、他人和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缺少一颗感恩的心。多次受助,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部分是贫困生心理上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缺乏一种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的阳光心态,有的学生竟以为成绩好,获资助是理所当然的,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

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扶助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诚信危机,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遵循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从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两个方面来着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达到自律与他律的完美统一。

(一)创新诚信教育模式,注重思想引领,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

1.学校要创新诚信教育模式,开展系统的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整体化的教育系统工程。它要涵盖学习考试、日常生活等各个层面,它要充分发动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学校要打破应试教育的限制,改变传统上大课、开大会、唱高调、强灌输的方式方法,要根据大学生个体多样化特征努力探索他们喜闻乐见又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适应“80后”、“90后”主动意识强,勇于探索,善于表现的特点,并且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行知统一,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诚信教育卓有成效的新途径。利用网络、校报、讲座、征文、漫画展等形式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责任心、自立自强等方面的教育,积极营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奋发向上、敢为人先的良好氛围。举办诚信论坛,与相关银行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定期为贷款学生举办有关还贷问题的信用教育讲座或咨询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同学们普及信用知识,为同学们树立现代社会准则打好基础。

2.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

高校不仅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还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回报教师与同学,知道感恩学校、感恩国家、感恩社会。高校如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多举行关于感恩回报的课外活动,比如,可以定期举行义务献血、志愿服务等感恩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感恩的电视节目和视频,中央电视台每年一次的“感动中国”评选活动就很好,高校可以举行类似的活动。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在接受着别人的帮助,只有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接受帮助之后知道感恩,懂得回报,才能使得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二)健全诚信教育制度,开展卓有成效的诚信教育

完善诚信管理机制,建立贫困生个人诚信档案,积极拓展监督渠道,堵塞管理漏洞,同时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学校要建立贫困生个人诚信档案,档案除了贫困生基本材料外,还要有诸如缴费、考勤、考试、勤工俭学等各类详细情况,它重点考核学生各方面的诚信行为,考核结果是德育测评的重要依据,并作为学生评优获奖、入党、推研等的重要指标。此外,学校要调整“奖”、“助”比例关系,明确权利义务,变无偿资助为有偿资助。要提高奖学金额度或增设评奖项目,减少“贫困资助”的开支。要改变资助政策的“不劳而获”的形式,贯穿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思想,学校要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义务。对于失信的学生要建立心理干预引导,诚信、校规、法律政策宣讲,相应处罚的完善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涂显镜.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3] 罗洪铁,温静.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创新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8,(8).

[4] 黄晔.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1.

收稿日期:2012-10-08

篇10

关键词 助学贷款 诚信教育 困难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诚信是中华民族崇奉的立身处事之道,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作为国家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大学生尤其是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否具备诚信品质成了判定大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那么现如今困难大学生诚信现状如何呢?笔者以肇庆学院为研究案例,就新形势下困难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开展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肇庆学院的困难学生。本文就此次困难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调查的结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困难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新形势下困难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1.1贫困生申报工作方面的诚信缺失

困难生认定是学生获得各种奖助学金资助的重要一步,以肇庆学院困难程度测评程序为例,困难生通过个人申报将《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和《肇庆学院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表》交由班级困难程度测评工作小组进行审核定初评,再由二级学院审批认定通过后上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其中《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是开展困难生评定工作的重要佐证材料之一,也是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在评定依据上,大多数高校都要求申请者提供由镇(街道)以上政府或当地民政部门确认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这就无法避免出现一些大学生贫困造假的现象。据调查研究,某些非贫困生在各种心理的支配下,通过走后门,托关系取得一纸证明。同时,也有少数一般贫困生为获取更多资助利益在贫困证明上夸大其词,以获得特别困难生的认定。大部分困难学生承认因为想更稳妥的能通过困难生认定程序,会在原有实际基础上夸大其次。只有一小部分困难学生表示完全基于现实情况申报困难生,无半点弄虚作假。与此同时因为一些基层民政部门,或是因为碍于人情面子、或是因为审查不严、或因为出于同情、怜悯等众多因素对开具的相关贫困证明不认真负责对待,对虚假托大的证明仍盖章认可,令相关证明“水分”颇高,可信度低,相关材料虽名不副实,但由于后期评定时间紧迫,核实难度大等因素有少部分能蒙混过关,所以这种侥幸心态助长了不少困难生在贫困认定材料失真的现象。

1.2助学贷款方面的诚信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金融手段,由银行面向普通高等学校中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发放的,用于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并由国家财政给予利息补贴的人民币信用贷款。从申请助学贷款程序本身来讲,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材料应该是真实的,合法的,有效的。但实际上,通过近几年的统计情况研究,少部分恶意欠费的学生所提供的材料有虚假信息,个别困难大学生在撤区并乡后使用现在不存在的家庭住址,或是在毕业贷款尚未结清的情况下,更换联系方式并且故意不上报学校更新原有困难生数据档案,甚至有困难学生使用假身份证等等诚信缺失表现。此外,基于助学贷款的初衷,资助费用主要应该用于困难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可是,笔者经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困难生在拿到国家助学资助后,不仅不积极缴纳学费,反而花钱大手大脚,购买手机,名牌等大量奢侈品,装富摆阔,甚至个别学生以前期收买同学获得资助为由请客吃饭,或是直接分钱。在还贷方面,某些困难生因为诚信素质不高及思想观念问题,出现有钱不还的消极被动还贷现象,部分困难生为了恶意躲避还贷,以毕业后工作流动性大为借口,一旦工作岗位已经调整更换后便不再与学校和银行取得联系,从而导致贷款无法结清,银行遭受损失。根据笔者研究,随着就业压力以及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大,这种恶意欠费的现象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恶意欠费背后的诚信问题实在是引人深思。

1.3学业方面的诚信

经笔者研究调查得,一部分困难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往往需要在课余时间进行相应的勤工俭学工作或者外出做兼职,同时因家庭寄望过多而造成学习压力巨大等原因,学习方面与普通学生相比稍微处于劣势。作为经济方面存在一定压力的困难大学生,为了获得各种评优评奖的奖金奖项,减轻经济压力,他们往往选择铤而走险,在考试上,在综合测评分的评选中弄虚作假。还有一些大学生为了赚外快补贴生活费,违背自己的良心,给他人当“”,有偿替别人考试。有些困难生因为平时没有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临时抄袭应付了事,对于学业论文和专业论文,也是以剽窃他人为主,通过网络搜索引擎东拼西凑。

2关于困难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研究

2.1诚信教育方式多样化创新化

(1)随着时代的变化,困难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不是仍旧引用传统教育方式停滞不前。在大力开展诚信教育以及培育困难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同时,大多数高校把诚信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但是由于大多数思政课模式都属于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没有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改善创新,从而导致大多数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在诚信教育方式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充分结合所在院校的困难大学生思想特点和专业特点,采用针对性教育策略。此外,在加大诚信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应结合社会现实,通过社会实践,实地考察、实案分析等方式转变困难大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透过社会现实帮助困难大学生理清诚信观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诚信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困难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困难大学生把诚信意识转化为诚信行动。我们还要促进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其首要任务是对子女进行品德行为养成教育,配合学校、社会培育子女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子女做事做人的基础。诚信的养成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正确引导,用生活中诚信的事实教育子女。而且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平时对学习工作认真务实,倡导实事求是、诚实可靠、讲求信用的良好态度。在生活中使子女明辨是非、美丑、善恶,使他们知道哪些是自己能做和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和不该做的,时刻注意培养子女诚信的行为习惯。再次,有效利用社会教育,使诚信教育实践化。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起辅助作用。社会诚信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广泛,如充分利用影视、网 络、报刊书籍等教育载体,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进行教育。使困难大学生在社会诚信教育中认识不诚信的危害,磨练自己的诚信品质,抵制反诚信文化的侵蚀,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2)紧跟时代潮流发展,走中国梦教育创新道路,是使困难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及大学生的教育都产生了极大地挑战和冲击。随着移动网络应用的不断创新,高校应多结合网络新媒体应用开展诚信教育。推送的教育信息尽量做到内容丰富、视角独特、美感新颖,并增强与困难大学生的网络互动,以提高困难大学生对利用移动网络新媒体开展诚信教育的感知价值,提升困难大学生接受“微”媒体诚信教育的意愿。即使困难大学生毕业后更换了手机号,仍可以依托“微”媒体等继续与毕业生保持联系,开展助学贷款的还款提醒和诚信教育。在今后的教学及困难大学生工作中,需要我们从德育、学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等方面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使其成为困难大学生诚信教育新的拓展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更好的网络文化环境,积极主动地培养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整体精神素质,避免困难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受到错误的引导。

2.2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并建构困难大学生诚信体系的监管和测评机制

(1)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心理。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善,无法对个体产生有效的约束,导致人们拥有“守信者不一定有获益,失信者不一定受损失”消极侥幸心态。困难大学生在利益的诱惑下,容易选择不诚信行为。在美国,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它与个人信用记录串在一起,如果一个人有过不良记录,这一污点将永远无法抹去,他会因此而四处碰壁,所以,美国人把信用看得比财富和工作更重要。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在发展初期通过制定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开放数据、组织建立统一的数据检索平台、引导建立行业协会等措施积极推动信用体系的发展,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以较低的成本初步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为社会信用体系能自行运营和发展奠定基础。

(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相应的诚信监管和测评机制。我国对困难大学生贷款失信的法律约束力非常微弱,许多违约失信的行为没有法律制裁根据,而仅仅只是受到道德谴责,令失信行为总是屡禁不止。其次我国对社会诚信建设的制度创新也很匮乏,要想发挥诚信教育的长效性。我国还需要建构相应的诚信监管和测评机制,为诚信道德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将个人行为升华为社会行为,致使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不会相背离。建立将个人诚信行为与个人声誉,利益等方面互相联系的监管机制,从而激发困难大学生讲诚信的动机。与此同时,还可以考虑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困难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