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2 10:17: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龄化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龄化报告

篇1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随之而来的是对养老产业、康养服务、养老金融的极大需求。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人的问题已经不单单是家庭的问题,更多是社会问题。作为行业一员,我们愿意聚焦人口老龄化战略,深度参与国家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但受制于公司规模限制和总公司的整体布局,目前所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还比较少,经过公司各部门对数据的汇总和目前对该问题的认知,现将调研报告汇总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特色做法

目前公司在售的养老年金产品仅有一款,2020年销售额度为0。老年人专属保险也是现存一款,为老年人防癌医疗保险,目前的销售额和件数都很低。根据总公司的整体布局,在提供各类养老服务,兴办养老、医疗机构等方面还未开展相关业务。

二、存在困难

1.开展老年人专属商业保险产品较少的原因主要是机构为三级机构,没有产品开发权,总公司在目前的产品开发上,暂时未对该领域进行重点布局;老年人风险较高,公司在精算时可参照的样本和能够使用的相关费率数据不足,可能会造成成本端的压力;

2.经营人才力量不足等因素,公司在人力配置上未设置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难以跟相关项目进行对接,且受制于企业用人成本等问题,难以支撑专门岗位的人才。

3.与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合作方面存在困难。保险公司和养老服务机构各自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循环系统之中,两者之间并没有建立起相互连接和沟通的机制;目前公司业务规模较低,市场占有率不高,如果合作基本是通过第三方的平台进行,中间会产生部分成本。

4.长期护理险等重点险种落地实施存在困难。市场认可度不高,团队的销售意愿也不强烈;保险公司经营该险种时间短,经验不足,风险控制能力弱;相关护理标准及专业机构和人员缺乏,难以保证护理质量。

5.养老保险推广宣传方面存在困难。很多居民对于商业保险依旧缺乏一个基本的概念,认为其与将钱存进银行中并无太大差别;目前享受到商业养老保险人员较少,收益的人不多,但对保险存在抵触和误解的人员却很多,现在自媒体网络很发达,很多时候一个不客观的发言很有可能让很多人改变对商业养老保险的看法;宣传材料必须是总公司进行配发,

6.政府支持、沟通协调方面存在困难。政府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不足;相关的正面宣传希望政府加大力度推动,更加具有公众信服力。

三、意见建议

1.商业养老保险的险种分类较为陈旧老化,翻来覆去也不过几种险种,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需求。商业保险自身的适应性质偏差,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吸引力,目前创新性偏低。在顶层上需要再进行市场的相关调研和产品的创新。

篇2

在生活待遇方面,按时足额发放各种政策性补助和费用。老干部的离退休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老干部看病就医得到保障,没有发生拖欠个人“两费”问题。给生病住院的老干部送去了慰问品或慰问金,并帮助生病住院的困难老干部适当解决护理费。对离休干部的医药费做到实报实销,优先解决老干部的药费问题。努力解决老干部的特殊困难。关心照顾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走访慰问老干部遗属,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向他们提供帮助。

一是养老保险优待。为维护广大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合法权益,实现老有所养。我局遵照“税务收缴,财政监管,社保发放”的原则,认真组织搞好养老金的发放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离退休人员518人,共核发养老金2159837、04元,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100%。会计核算合法合规,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基金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管理政策”执行到位,无挤占、挪用,保证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专用。

二是医疗保险优待。为了保障老年人病有所医的合法权益,我局完善了医疗保障体系,积极稳妥推近我县离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平稳。我县根据市医保中心的总体部署,截止目前,我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有1828人(其中企业退休364人,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由财政补助),现已审核报销98人次,核拨医疗费用385445.10元。离休干部二乙伤残军人的医疗费用核拨支出357682.76元,共516人次,离休人员51人实行实报实销,其中二乙伤残军人27人。

三是工资福利优待。截至目前,2009年我县共审批离退休人员44名,其中行政36名,企业8名(其中80岁以上行政16名,企业6名,护理费每月300元;80岁以下200元);全县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有3名,护理费每月为600元。从而维护了广大离退休人员享受工资福利待遇的权益,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好。

四是企业老干部生活补贴优待。首先我局召开了企业老干部座谈会,关心老年人的思想,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失落感、孤独感,让他们在健康、文明、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中愉快生活。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上涨,今年5月初,我局还积极的向市干为我县19名企业老干部申请生活补贴,从而为老干部的生活、就医排忧解难,让会议措施真正的落到实处。

二、领导重视,积极开展老龄工作

我局领导非常重视老龄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饶智祥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就抓好老龄工作、认真落实老干部待遇和切实搞好老干部的服务提出明确要求,多次召集与老龄工作有关的股室领导进行研究安排布置,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扎实开展好每一项老龄工作。为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根据人动,对我局老龄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现由饶局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办公室,确定了工作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联络员积极与县老龄委沟通联系,畅通信息渠道,并按时按质完成县老龄委安排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大力加强部门自身能力建设

我局干部职工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针对性,扎扎实实搞好为老干部的服务工作。坚持老干部日常工作记录制度,不断完善老干部工作台帐。认真做好老干部的来访和接待工作,热情主动,积极为老干部排忧解难和办事提供方便。

四、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篇3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职业教育 时代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

HAO Xiaohui

(Hohhot Vocational College,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1)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should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facing the aging speed is fast,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is not in decline, the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labor advantage. In the context of an ageing society, occupation education advantages gradually emerged, such as education, low cost, short time of education oriented by employment etc. Therefore,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occupation education should expand the educational ideas, adding to the old professional,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solve social problems.

Key words population aging; occupational education; requirement of times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我国现在正处于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数量增长快的社会发展阶段。根据联合国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一个国家60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这个国家就进入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2013年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报告中指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以上)数量达2.02亿,老龄化水平已达14.8%。①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②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我国老龄人口多、老龄化进程快、生产力及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历史欠账较多。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③尤其是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备、健全的老龄化社会保障机制的背景下,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医疗费用加大以及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2 职业教育具有的优势

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劳动者,侧重于劳动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训。相比其他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由于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劳动力市场上技能人才的匮缺,使得我国当前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的大多是学术型或工程型人才,难以满足生产一线对技术开发、应用管理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更是出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即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学术型人才供过于求。④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具有普通高校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职业教育的成本相对较低,收益较大。从时间和金钱的支出和收益上来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很明显的区别。职业教育每年的学费约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而且政府还有另外的补贴。目前,职业教育大多实施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前4~5个学期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各项教学环节后,便可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⑤这样,缩短了教育时间,降低了教育成本,但同时增加了社会劳动力人口,提前了劳动年龄,使社会经济收益较大。其次,在就业上,职业教育也有着一定的优势。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希望学生通过系统的培训以后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可以靠掌握的技能找到工作,并可以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90.4%,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⑥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近几年也一直保持在95%以上。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形势向好,且薪酬有所提高。

3 人口老龄化对职业教育的时代需求

3.1 发展职业教育增加有效劳动力

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人口红利不再,劳动力优势逐渐减弱。2015年劳动人口将开始下降,老(下转第14页)(上接第10页)龄人口加速上升,而且一直要到2039年才会开始下降。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到2039年,我国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被称为“老龄社会危机时点”。⑦比如在北京市老龄办的《2012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中显示,按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北京的老年抚养系数为29.4%。老年抚养系数意味着除去15岁以下的青少年后,每3.4个劳动力要抚养一位老年人。以后抚养系数还会不断增大,直接创造资源的人越来越少。

职业教育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尽早加入到社会建设大军中,为社会创造财富。因此,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社会急需直接创造资源的大量有效劳动力。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以人口质量代替人口数量,培养有效劳动力,填补劳动力短缺的缺口,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老龄化社会的竞争能力。⑧

3.2 发展职业教育适应老年产业的需求

老年产业又叫“银色产业”,是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活动。它从生产、经营和服务三个方面为老年人提品或劳务,是一个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同时又由他们参与的产业。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在不断上升,而且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应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以满足老年人养老、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老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时代需求,同时也提供了就业机会。老年产业需要大量的涉老职业技术人才,在护理服务、日间照料、特别养护院、福利机构、辅保健设备等方面提出很大的需求。有统计显示全国每年需要的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管理、老年养生保健等方面专科以上的专业人才至少在1万人以上(不包括大量的从事老年产品开发的专业人才)。⑨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使得形成大量的空巢家庭,空巢老人特别多,在我国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的情况下,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长期照料服务等社会问题的解决面临很大的压力。尤其长期照料服务不同于一般性的社会服务,专业性较强,涉及到医疗、康复、护理、心理、临终关怀以及管理等多学科内容,急需专业性人才。⑩因此,职业教育应加强在老年医疗护理、老年养生保健、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设置,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懂得老年人护理技术、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社会服务人才。当前,我国来势凶猛的人口老龄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国情,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我们须建立起有别于传统职业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转变思想观念,把职业教育摆在与普通教育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抓住重要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是解决社会问题、顺应时代需求的教育改革重点方向。

注释

①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

②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1-05-14.

③ 王伟.未雨绸缪应对未富先老[N].经济导报,2007-11-05.

④ “层次”之痛困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12-10.

⑤ 孔祥富,柳淼,潘玉山.对中职校“2+1”教育模式与“2.5+0.5”改革趋势的思考.江苏教育,2012(9):23-25.

⑥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3-07-16.

⑦ 我国人口红利期将结束30年后两劳力养1个老人.中国经济网,2010-09-09.

⑧ 周俊山,尹银.对人口老龄化下的职业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49-52.

篇4

13.26%!国家统计局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准,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26%。按照联合国传统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龄社会”。也就是说,在未来一到两年,我国将正式迈入“老龄社会”。

人口专家认为,对于我国来说,从“老龄化社会”到“老龄社会”,既有如何尽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严峻挑战,又有发展银发产业即老龄产业的难得机遇。

社会跑步进入老龄化,与老年人相关的消费需求也将呈现跳跃式增长。业内一致预期,目前我国仅7000亿元产值的银发产业,有望在“十二五”加速驶入快车道,迈向万亿规模。

首个老龄化冲击波将至

统计局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据此测算,我国老年人口已近1.78亿。对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近日在会上表示,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正在加快。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翟振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老龄化程度还会继续加快,未来二十年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并将于“十二五”期间迎来第一个人口老龄化冲击波。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率特别高,这意味着接下去几年将有一大批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步入老年。总体来看,这个人口老龄化冲击波将持续7至8年的时间。”翟振武说。

据人口计生委估计,60岁以上老年人将从“十一五”期间每年净增480万提高到“十二五”期间的每年增长800万,到201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突破2亿。

而老龄化进程提速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未来劳动力人口的负担将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将对整个社会产生直接考验。

产业需求前景广阔

在翟振武看来,由于“十二五”是我国第一次遇到大批人口进入老年的情况,养老机构、老年医院、老年住宅、老年服务体系,都面临考验。

眼下,养老机构床位紧缺就已经体现了老龄化带来的冲击。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有38060个,床位只有266.2万张。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缺口至少达到300万张。

同时,我国养老产业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津生认为,我国老龄产业目前仍然主要局限在以生活照料为主,功能泛化的老龄服务业,十分缺乏以护理看护和社会化服务为重心的老年服务业。

从老龄产业的细分行业来看,硬性老龄产业包括老年健康医疗用品产业、老年食品保健产业、老年生活用品产业、老年居住建筑产业、老年复健及辅助用品产业、老年休闲及娱乐等行业的开发仍然十分不足。

“总量小、品种少、企业少、规模小,传统产品多,科技含量少。”魏津生如此总结硬性老龄行业的现状。

不仅硬性老龄行业跟不上,软性老龄行业更是明显发展滞后。魏津生认为,在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保险、老年财务规划和后事规划等等软性老龄产业中,目前有的只是低水平的开发,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

银发产业驶入快车道

硬币的另一面,是老龄化加速将大幅拉升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目前仍较弱小的银发产业有望在“十二五”时期驶入快车道。

截至目前,我国老龄产业产值仅7000亿元人民币。

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到2025年将超过3亿人,2045年,将达到4亿人。

尽管目前还没有关于老年人消费能力的精确预测,但一些粗略的测算已经可以看出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城市的老年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亿至4000亿元。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而又无法统计的是子女对老年人的扶助与赡养的支出,在中国“孝道”的民族精神中,子女为父母的支出将极大提高老年人的购买能力。

中国民主建国会去年年底公布《立足国情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专题调研报告指出,目前中国老龄产业产值仅7000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形成老龄、少儿、成人产业三分天下的格局。

从亚洲其他国家的情况也可以看出银发产业的增长空间。据估计,1998年,日本老人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总值达到2200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老年人在医疗方面930亿美元的花费。有预测认为,到2025年,日本的“银色产业”将拥有6270亿到7460亿美元的市场。

篇5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enility is an inevitable trend for China in 21 century. Suzhou is one of the first group of aged cities which joined this trend in 80s,20th century. The rapid growth of senility and the large amount of old people bring out the great old-aged demands on homes provide by institution. On the contrary, many problems and weak points could be found in the current system of welfare facilities and social service for old-aged people provided by institu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ension institution in Suzhou, this paper will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and do better service for old people in this city.

关键词:苏州市 机构养老 供求

Key words:Suzhou facilities provided by institution supply and demand

作者简介:张凌晨,男,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 于2006年2月24日发表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到2020 年, 老年人口将达2.48 亿, 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 年, 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 亿, 老龄化水平将推进到30%以上”;“2051 年,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 亿, 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 倍”。苏州是我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而且在机构养老建设情况上也排在全国前列,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因此本文将对苏州机构养老进行探究。

一、苏州市人口老龄化及其对机构养老的需求

所谓机构养老主要指养老机构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等综合。苏州市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是全国最早的老年型的城市之一。苏州市老年人口众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众多的老年人口对居住、饮食、医疗、健身、娱乐等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完善机构养老运作与管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1.苏州市老龄人口老龄化现状

苏州市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而且每年以一定的规模在递增,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根据苏州市民政局于2008年3月22日的《苏州市2006年老龄事业统计情况》称“2006年,按户籍人口统计,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1.01万人,占总人口的18.02%,比2005年增加5.85万人,增长0.61个百分点”。2007年苏州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18.20%。截至2008年底,苏州市有在籍老年人口120万,占总人口的19.50%。

2.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苏州市老年人口基数庞大,增长速度快,老龄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快。2006年底苏州市老年人口数约为111万,而2008年底老年人口在120万左右。苏州市老年人口数以每年4到5万的速度在增长,2010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129.3万,到2030年将上升至247.7万,所占比重将上升至37.4%。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医疗条件的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死亡率降低,越来越多的低龄老人进入了高龄老人的行列。苏州市各区域具体的人口老龄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太仓市老龄化程度已达到21.69%,平江区也达到了20.61%,而常熟市则为19.91%。老年人文化的素质不断提高,对文体娱乐的需求不断增长,相应的机构养老设施及服务无法满足迅速老龄化的需求。

(二)苏州市人口老龄化对机构养老的需求分析

苏州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不仅量上是非常大的,而且对设施的多样性的要求也比较高。以苏州市老年人对养老院的需求为例,截至2008年底,苏州有60岁以上老年人120万左右。苏州市统计局2008对苏州市老年人养老生活状况进行了统计抽样调查,市区城市家庭60岁以上老人中有13.79%选择住养老院作为自己希望的养老方式;老年人子女对老年人养老方式的意向,住养老院的占15.13%。因此至少约有16.548万(120万×13.79%)老人有住养老院的期望。但是由于养老院价格及其他各种原因,实际有效住养老院的需求在期望的基础上有一定缩减的。

二、苏州市机构养老的现状分析及供需矛盾分析

苏州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非常重视机构养老的建设。2008年苏州市民政局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拟制了《关于全面落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措施》,就是要加大对机构养老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苏州机构养老得到很好很快的发展,但是在设施供给和使用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苏州市机构养老供给现状

1.苏州市机构养老设施供给的种类

苏州市提供的机构养老主要是医疗卫生、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和信息咨询四大类。其中包括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托老所、敬老院、老年康复院、临终关怀机构、老年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诊所、健身器材、图书馆、计算机室等。

2.苏州市机构养老的供给数量

由于苏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养老机构建设,因此苏州市机构养老供给的数量和种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苏州市机构养老总体上供不应求,老年人对设施的占有率比较低。平均每千名老年拥有的养老院的床位为15张。到2006年底苏州市共有养老机构158所,总床位16527张,只占老年人口的1.57%;入住老年人数9327人,不足老年人口的0.9%;建筑面积469957.9万平方米。《苏州市2006年老龄事业统计情况》统计:“其中民办养老福利设施21所,股份制2所,各种养老福利设施总投资94671.39万元”;其中老年公寓(托老所)29所,总床位3449张,入住老年人数2089人,占床位数60.6%;敬老院120所,总床位11772张,入住老年人数6417人,占床位数54.5%;护理(临终关怀)9所,总床位1306张,入住老年人数821人,占床位数62.9%。

(二)苏州市机构养老的供需矛盾分析

由于传统的大家庭逐渐裂变成现在流行的核心家庭,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的家庭及其子女并不能提供充足的日常生活照顾,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养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社会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有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机构养老。因此一些社会机构和组织如养老院、托老所等所提供的照顾服务成为家庭照顾的有效补充。苏州机构养老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中大量增加的需求,又显得严重不足。在苏州每1000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院床位为15张,而发达国家每1000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院床位数在五年前就已经超过50张了。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在增加,因此对护理院和社区医院、卫生站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今苏州几乎一个区或县级市才有一家护理院。对于健身设施来说,通常是很多才拥有几件的健身器材,一般都有人在使用了,常常要排队。

三、完善苏州市机构养老供给的一些建议

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充足的机构养老设施,满足老年人日常吃穿住行、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和信息咨询需求。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关系到未来稳定发展的重要事业。针对上述矛盾和问题,现给出以下几点的建议:

(一)完善立法,做好规划

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 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兴办老年社会福利事业,调动各方资源参与机构养老建设与管理。以形成资源共享新局面。认真做好机构养老建设的规划,将机构养老纳入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统筹规划, 合理安排。不仅要在量上建设更多的养老院、健身设施、老年大学,而且应该更加注重这些设施针对不同需要的具体分类与合理的地理安排。

(二)加大财政投入,做好政策倾斜

要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增加养老机构的建设,将机构养老建设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拨款。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帮助, 养老如机构设施建设用地、用房优惠政策、机构养老收费优惠政策、机构养老事业的税收政策、福利彩票政策对机构养老建设予以优惠和倾斜。

(三)整合资源,降低成本

在更大的范围和不同的领域内进行资源整合,共享使用,以降低养老机构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从而降低其收费。如学校有些长期闲置不用的教室等可以开辟出来做养老院;在周末和节假日学校的体育场所、健身设施可以向老人开放(可以收取少量费用,或直接由政府补助给学校)。还可以多吸收志愿者参与到老年福利事业中来,与一些志愿者团体建立稳定的关系,志愿者定期服务,可以减少如养老院这样的机构养老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因而促进收费的降低。还可以建立起专门的组织,吸收社会捐赠,来办机构养老事业。

(四)针对需求,建立设施项目

根据老人的不同性别、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等对他们进行特点和需求分析,更加全面的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多与老年人交流与沟通,了解老年人的需要,听取老年人的意见建议,提供相应的设施。根据不同老年人对机构养老需求上的不同,建造各种规模与档次的机构养老设施,并注意设施的配套,以满足不同群体老年人的需要。增加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关注老人精神生活。多在社区建设一些体育锻炼运动健身的场所,增加一些适宜老年人活动的运动器材,增加室内老年活动室和娱乐设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苏州的机构养老建设在全国还是走在前面的,苏州市民政部相当重视机构养老,但是机构养老的供给和设施的使用上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如设施供不应求、种类单调、分布不均、收费过高等。苏州市要立足自身,完善立法,做好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做好政策倾斜,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建立数量充足且符合老年人消费水平的机构养老。并且要针对老年人特殊的需求,建设多层次多样花的机构养老,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要。后期做好监督管理,保证法律法规的落实,保障机构养老的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6、2、24

[2]苏州人口老龄化加速到2030年将上升到247.7万.苏州日报.2008、11、29

[3]社会化养老体系扫描.苏州120万老人安享快乐和谐.苏州日报.2008、12、4

[4]苏州市民政局.苏州市2006年老龄事业统计情况.2008、3、22

篇6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庞大的老年群体也造就了潜在的巨大市场。《报告》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并且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与此相对应的老年市场需求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据统计,2005年老年市场需求为6000亿元,2010年将达到1万亿元,2020年达到2万亿元。市场需求巨大。此外,人口老龄化已给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影响。国家已经意识到解决老龄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必然。国家必然会为此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老龄事业。以老年消费群体为目标对象的“银发经济”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可以大胆预测老年产业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展会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大连首先关注到“老年产业大有可为!”,2004年中国第一个以老年产业为主题的展会(统称“老博会”)在大连举办。随后2005年,广州、重庆和廊坊也相继举办。今年下半年“老博会”突然开始发力。据统计,将于今年下半年举办的“老博会”多达八个(北京、上海、沈阳、广州、重庆、大连、济南),其中五个是首次举办(今年上半年举办的2006中国国际(哈尔滨)老年人用品博览会也是首届),而上海将有两个“老博会”在年底举办,争夺国内非常稀少的可以开发的展览项目。

老年产业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所有有关老年人物质、精神需求以及其他特殊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包括衣、食、住、行、用、医、药、文、体、乐、学等,以及家庭服务、咨询服务、护理服务、保险服务、健康休养等。因此,“老博会”招商对象也非常广泛,只要是老年人生活所需的一切用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消费需求的都囊括其中。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养老服务机构、文娱休闲、医药及保健品、医疗器具、法律咨询、旅游等。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老博会”大有作为。

但是通过对各地已经举办的,或是即将举办的“老博会”所作初步调查却显示,“老博会”参展商相对单一,以本地的健康休养等机构以及医药和保健品企业为主。因此规模都偏小,基本上都是100到200个展位,历时最久,发展最好的大连“老博会”的规模也只能达到300多个展位。

限制“老博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首先,基于参展商的特殊性,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展会,“老博会”地域性较强,辐射半径有限。比如养老服务、金融保险、文娱休闲、家庭服务、护理服务等都只能吸引本地区的展商参展。展会规模大小,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当地或周边地区的老年产业发展。

其次,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老年产业发展滞后。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对应的是,目前我国老年市场供应每年只有500亿元,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用品的开发和生产、销售还很滞后,市场存在着许多空白,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老年产业亟待开发。针对目前老年产业的发展现状,一个省(直辖市)的老年产业只能基本满足一个展会的需求。据了解,由于迫于大连“老博会”的压力,预计9月举办的沈阳“老博会”已经确定延期举办;去年创办的廊坊“老博会”也已经无限期延期举办;而今年上半年举办的中国国际(哈尔滨)老年人用品博览会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很简单,本地区的老年产业不足以支撑“老博会”的发展。

篇7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在人口控制的问题上取得了卓效可喜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的统计,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这种生育率的下降让我国13亿人口日到来推迟了整整4年。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的发展也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总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便可以称为“老龄化社会”。美国《纽约时报》指出,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太快,从而飞速经过了这个原来西方社会可以建立起一个中产阶级的时间段。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是全球最快的。根据我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l世纪中期,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则会达到3亿左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不仅速度是全球最快的,而且这种人口老化趋势也超过了国家经济社会的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我国社会的人口是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低、综合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前提下进入老龄化的。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老龄化是截然相反的,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完成之后经济达到高度的发展水平之下才出现。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存在着区域失衡的特点。我国各地区老龄化程度自西向东呈阶梯上升,地区间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8%,其中上海达就到11.46%。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均在5%以下,部分地区仍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老龄化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问题,同时它也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那么,13亿人口大国的养老问题该如何应对?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众多人口学学者都提出通过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来缓解这股银色浪潮的汹汹来势。但是,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却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我国养老保障的短缺金额到2010年将达1100亿美元,而未来30年内将会出现3.7万亿的资金缺口。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研究报告《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中指出,即使在我国的城市也有近一半的劳动力人口享受不到公共养老体系的保障。全国职工有近3/4的人没有任何退休保障。报告还指出,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基金的运作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现收现付制,即是用现在工人的税来养活目前的退休人员,不做任何基金积累。虽然,目前我国正努力促使“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换,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养老基金仍然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到2004年,我国全国养老保险欠费达到了450多亿元,在全国范围内,许多省市都面临着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情况,甚至是积累亏空。加之农村养老问题也日益提高到政策议程上来,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2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

根据西方人口学理论,只有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才会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取决于上述两种因素。其中死亡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双向和分段的,死亡率初期的下降会导致人口年轻化,而后期下降则会促进老龄化。但是生育率的下降则会直接促使人口的老化。所以,生育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对于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的根本原因,许多西方人口学家则认为是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所导致。所以,人口的老龄化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同样也是受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的影响。其中生育率的下降则是我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而这种生育率的下降正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自从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以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便大幅下降。根据《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可知,我国2002年的出生率为12.86‰,比1973年的出生率下降了15.21‰,而我国少年人口比重也急剧下降,从39.7%下降到24.9%。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的老龄化并不完全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因为即使没有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老化。但是计划生育政策却是中国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提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

3新时期人口政策调整的思路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总和以及生育率都被控制到了更替水平以下。然而,就在我们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我们也步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因此,我们在积极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外,还应该重新审视只注重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政策,必须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为其注入新的内容,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1“控制人口数量”与“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两手抓

经过30多年的人口控制工作,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降低到了1.8,显著低于人口更替水平,这宣告我国人口的成功转型。尽管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惯性等因素作用,人口总数还将继续增长一段时间,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预示着人口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因此,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我国人口政策应该逐步重视“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笔者认为,正确处理“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年龄结构”之间的矛盾,是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所在。具体的做法是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生育率过低的地区有计划的放松可生育二胎的范围。目前,我国的生育率转变在农村地区还是不充分、不彻底,生育率水平普遍比较高;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生育率水平却过低,如北京和上海,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1.0以下。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在生育率高的地区仍然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而在生育率低的区域可以适当放松,刺激生育率回升,以达到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的目的。2004年上海市推行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新条例扩宽了可以生育二胎的人群范围。条例推行之后,上海并没有出现申请生育二胎的,市民的生育意愿也并未因此改变。相关调查表明,上海市民生育观念上逐步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市民在生育问题上都会全面考虑事业发展、经济负担等因素。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桂世勋教授认为,新的政策是在人口数量控制和缓解老龄化之间找出平衡点,这有利于调节人口结构。根据上海的调整情况,我们可以预示,通过调整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来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是可行性的。

3.2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

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结果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是劳动力来源的基地,在总体人口中处于核心地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所占比重的大小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缓解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短缺的形势,国家的人口政策重心应逐步转向以提高人口素质为主,必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支出,鼓励全社会各种力量投资办学,并从政策上予以倾斜。通过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来丰富劳动力资源,增强单位劳动力创造财富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出生人口素质,重视出生缺陷和残疾人口问题,降低新生婴儿的死亡率。这对保证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3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既要以儿童、老人为出发点,同时也必须关注成年人问题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政策对象进行调整的。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长期以来以婴幼儿、老人为主要出发点,较为重视儿童成长和老年人问题。但是,从人口发展是动态的,今天的成年人群体也就是明天的老人群体。因此,出于对问题前瞻性的考虑,现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成年人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今失业现象严重、下岗人口增多的情况下,我们尤其应该把人口充分就业、劳动力充分利用作为制定人口政策的出发点,把增加就业人口规模作为政策目标,保护劳动年龄人口的个人利益。

我国人口老龄化热潮既是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也是具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制度根源。解决老龄化问题,既靠我们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要求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客观地对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进行调整,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摘要:近20年,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普遍,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其解决途径。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却又其自身的历史和制度根源。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根据分析的内容,总结了三点政策调整的思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政策调整

2005年1月6日是国家有关当局所确定的“13亿人口日”。当天零点后,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的第一个婴儿幸运地成为我国的第13亿个公民。虽然,这两种命名都是象征性的,但是“13亿”这一标志却意味着我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性高度,同时,它也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发展将面临更加艰巨、更加复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顾宝昌.综论人口态势——与实践的对话[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3周皓.低生育率条件下的中国人口控制[J].人口与经济,2000(5)

4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篇8

根据西方人口学理论,只有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才会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取决于上述两种因素。其中死亡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双向和分段的,死亡率初期的下降会导致人口年轻化,而后期下降则会促进老龄化。但是生育率的下降则会直接促使人口的老化。所以,生育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对于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的根本原因,许多西方人口学家则认为是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所导致。所以,人口的老龄化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同样也是受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的影响。其中生育率的下降则是我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而这种生育率的下降正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自从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以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便大幅下降。根据《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可知,我国2002年的出生率为12.86‰,比1973年的出生率下降了15.21‰,而我国少年人口比重也急剧下降,从39.7%下降到24.9%。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的老龄化并不完全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因为即使没有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老化。但是计划生育政策却是中国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提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

2目前我国人口发展的突出问题——人口老龄化加剧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在人口控制的问题上取得了卓效可喜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的统计,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这种生育率的下降让我国13亿人口日到来推迟了整整4年。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的发展也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总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便可以称为“老龄化社会”。美国《纽约时报》指出,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太快,从而飞速经过了这个原来西方社会可以建立起一个中产阶级的时间段。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是全球最快的。根据我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l世纪中期,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则会达到3亿左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不仅速度是全球最快的,而且这种人口老化趋势也超过了国家经济社会的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我国社会的人口是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低、综合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前提下进入老龄化的。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老龄化是截然相反的,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完成之后经济达到高度的发展水平之下才出现。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存在着区域失衡的特点。我国各地区老龄化程度自西向东呈阶梯上升,地区间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8%,其中上海达就到11.46%。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均在5%以下,部分地区仍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老龄化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问题,同时它也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那么,13亿人口大国的养老问题该如何应对?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众多人口学学者都提出通过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来缓解这股银色浪潮的汹汹来势。但是,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却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我国养老保障的短缺金额到2010年将达1100亿美元,而未来30年内将会出现3.7万亿的资金缺口。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研究报告《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中指出,即使在我国的城市也有近一半的劳动力人口享受不到公共养老体系的保障。全国职工有近3/4的人没有任何退休保障。报告还指出,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基金的运作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现收现付制,即是用现在工人的税来养活目前的退休人员,不做任何基金积累。虽然,目前我国正努力促使“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换,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养老基金仍然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到2004年,我国全国养老保险欠费达到了450多亿元,在全国范围内,许多省市都面临着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情况,甚至是积累亏空。加之农村养老问题也日益提高到政策议程上来,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3新时期人口政策调整的思路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总和以及生育率都被控制到了更替水平以下。然而,就在我们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我们也步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因此,我们在积极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外,还应该重新审视只注重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政策,必须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为其注入新的内容,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1“控制人口数量”与“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两手抓

经过30多年的人口控制工作,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降低到了1.8,显著低于人口更替水平,这宣告我国人口的成功转型。尽管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惯性等因素作用,人口总数还将继续增长一段时间,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预示着人口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因此,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我国人口政策应该逐步重视“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笔者认为,正确处理“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年龄结构”之间的矛盾,是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所在。具体的做法是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生育率过低的地区有计划的放松可生育二胎的范围。目前,我国的生育率转变在农村地区还是不充分、不彻底,生育率水平普遍比较高;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生育率水平却过低,如北京和上海,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1.0以下。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在生育率高的地区仍然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而在生育率低的区域可以适当放松,刺激生育率回升,以达到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的目的。2004年上海市推行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新条例扩宽了可以生育二胎的人群范围。条例推行之后,上海并没有出现申请生育二胎的,市民的生育意愿也并未因此改变。相关调查表明,上海市民生育观念上逐步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市民在生育问题上都会全面考虑事业发展、经济负担等因素。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桂世勋教授认为,新的政策是在人口数量控制和缓解老龄化之间找出平衡点,这有利于调节人口结构。根据上海的调整情况,我们可以预示,通过调整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来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是可行性的。

3.2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

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结果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是劳动力来源的基地,在总体人口中处于核心地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所占比重的大小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缓解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短缺的形势,国家的人口政策重心应逐步转向以提高人口素质为主,必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支出,鼓励全社会各种力量投资办学,并从政策上予以倾斜。通过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来丰富劳动力资源,增强单位劳动力创造财富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出生人口素质,重视出生缺陷和残疾人口问题,降低新生婴儿的死亡率。这对保证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3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既要以儿童、老人为出发点,同时也必须关注成年人问题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政策对象进行调整的。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长期以来以婴幼儿、老人为主要出发点,较为重视儿童成长和老年人问题。但是,从人口发展是动态的,今天的成年人群体也就是明天的老人群体。因此,出于对问题前瞻性的考虑,现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成年人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今失业现象严重、下岗人口增多的情况下,我们尤其应该把人口充分就业、劳动力充分利用作为制定人口政策的出发点,把增加就业人口规模作为政策目标,保护劳动年龄人口的个人利益。

我国人口老龄化热潮既是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也是具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制度根源。解决老龄化问题,既靠我们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要求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客观地对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进行调整,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2005年1月6日是国家有关当局所确定的“13亿人口日”。当天零点后,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的第一个婴儿幸运地成为我国的第13亿个公民。虽然,这两种命名都是象征性的,但是“13亿”这一标志却意味着我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性高度,同时,它也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发展将面临更加艰巨、更加复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顾宝昌.综论人口态势——与实践的对话[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3周皓.低生育率条件下的中国人口控制[J].人口与经济,2000(5)

4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篇9

>> 当前我国生产业发展的形势与特点 我国人才服务业发展初探 我国服务业营销发展展望 我国服务业发展态势及建议 为何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 刍议加快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 2012年我国服务业发展展望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我国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服务业发展管理创新研究 我国软件服务业发展方向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我国现代商务服务业发展探析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思考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综述 我国经济转型与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FDI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增长效应研究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对策探讨 从服务就业的实证分析谈我国服务业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苏振芳.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姜向群,杜鹏等.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M].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9-1.

[4]《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3).

[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养老保险卷[M].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2011.

[6]詹成付.新形势下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纲领性文件[J].中国社会工作,2013(32).

[7]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J].中国经贸导刊,2014(18).

注解:

篇10

论文摘要:未来的30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如何承载4亿多老年人群的各种需求,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课题。由于城市老年人口的抚养具有相对较强的社会性,因此,城市人口老龄化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更加突出。以齐齐哈尔市为例,就如何面对和把握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我国在1999年已经进人了老龄化社会,虽然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尚不突出,但其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呈现出不可低估的态势。从现在开始,提前准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和对策,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1.老年人口数量大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21世纪初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亿,2004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 97%,同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约为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亚洲的1/2。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日本用了24年的时间,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我国只需25年或26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齐齐哈尔市人口老龄化起步较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5. 6%,齐齐哈尔市老年人口比例只有3. 7%;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老年人口比例为7. 0%,齐齐哈尔市老年人口为303255人,其人口比例为5. 6% ;2005年,全国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7. 9%,而齐齐哈尔市的老年人口比例为7. 2%。虽然齐齐哈尔市人口老龄化较全国起步晚,但增长速度比全国快。预计到2010年时齐齐哈尔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9. 1 %,到2020年时将达到14. 3%。

3.区域间人口老龄化进程差异较大

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人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人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预计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介于二者之间,在2005年进人老龄化社会。

4.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在进人老龄化社会的时候,已经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0000美元以上。如日本在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和10%时,人均GDP分别为1967美元和11335美元。我国2000年老年人口比例为6. 96%时,人均GDP只有840美元。2005年我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时,人均GDP也仅为3000美元。闭因此,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齐齐哈尔市的GDP更是在全国平均值以下,齐齐哈尔市2000年老龄人口达到5. 6%时人均GDP为590美元,2003年时人均GDP也只有780美元,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20年人均GDP预计在1600美元左右。

二、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对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研究指出,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年均增长速度可达到3. 28 %,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 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 48亿。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1949~1958年和1962~1973年的两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在2021~2050年都要进人老龄行列。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 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 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总量仍然高达3.18亿。

2030年到2050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高峰时期,这个即将持续20年的老年人口高峰,使得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保持在40%~50%,这必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是,从现在到2030年这20多年时间,是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低抚养比的“人口红利期”,是我们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提前准备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利时机。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并及时把握这个机遇期。

三、城市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

1.老龄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将愈显突出

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001年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3 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 37% ;2021年到2050年,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9 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 78% ;2051年到2100年,高龄老人将保持在8000一9000万,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 ~30%。齐齐哈尔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数大约为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0. 54%,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9. 7%左右。预计2020年时齐齐哈尔市大约将有9万高龄老人,占全部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的12%,比2000年时要多出6万人左右。

2.劳动力资源由丰富走向短缺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虽然明显下降,但由于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前出生的大批人口此时正处于劳动年龄阶段。因此,我国虽然已进人了老年型社会,但劳动力资源仍十分丰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但这一优势将在21世纪20~50年代逐渐消失,届时我国将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短缺等问题。齐齐哈尔市2000年15~34岁人口比重为36. 82%,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有所下降,35~44岁人口比重为18. 50% ,45~59岁人口比重为16. 65%。这些人将在2015年后步人老年,随着新增劳动力的减少,也将面临劳动年龄人口短缺问题。

3.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随着我国高龄老人日益增多,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将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两代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代际人口结构将形成4:2:1的格局。子女负担的加重,很难对老人照顾周到,也很难使老人与子女共同居住,这势必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

4.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增大

我国正在与发达国家一样经历着人口老龄化,但与之相比,我国的社会准备和保障功能还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

养老保障的负担日益沉重。2004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3 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 %,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长期照顾老人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老年人由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导致的长期失能与残障而需要长期医疗护理。2005年我国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口数量为1 270万人,2020年将超过2 000万人,2050年将达到3 800万人。如果再加上生活半自理人群,规模将更加庞大。目前,我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 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 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 ~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老年人随着生理的老化,患病的概率大于其他年龄组。据统计,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3~5倍。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重的上海,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已经占到了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的2/3。齐齐哈尔市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也已经接近医疗保险费用总支出的2/3,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医疗保障费用的需求将更加突出。

5.人口老龄化提高了社会负担的系数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实行,以及“人口红利期”的消失,我国将出现严重的劳动力不足现象。届时老年人的抚养问题将不断加剧,2000年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5. 6个老年人,预计2025年抚养29. 46人,2050年抚养48. 49人,这将导致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以齐齐哈尔市为例,老年抚养比由1990年的5. 37%上升到2000年的7. 42% ,10年间提高了2.05个百分点,这比国家同期增长速度还高出0. 35个百分点。根据预测,到2020年,齐齐哈尔市老年抚养比将上升到17.9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人,劳动年龄人口抚养的重点将由少儿人口转向老年人口,社会负担系数将进一步加大。

6.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老年人对衣、食、住、行、医疗、精神消费等方面的需求增强,这将影响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促使老龄产业的兴起。据预测,目前我国老年人可消费资金约达3 000一4 000亿元,预计2020年老年人潜在市场购买力约为14 000亿元,2050年可达50 000亿元。有经济学者预测,未来十大最有潜力的消费领域中包括老年用品市场。

四、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策略

1.抓住机遇发展经济,增强社会承受力

未来30年,我国少儿人口的比重很低,老年人口的比重也不算太高,总负担系数较低,但劳动力资源空前充足,并以每年600万的速度增加。这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过程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有利的“人口红利期”。随着“人口红利期”过后,社会抚养比上升的“人口亏损”期将会接踵而来。如果我国的经济得不到较快发展,社会将不堪重负。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段关键的准备期,积极调动劳动力资源,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国力,以利补亏,为迎接老龄高峰的到来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健全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还没有涉及全民,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以国家养老金为基础、职业养老金是主导、个人养老金为补充的做法,强化社会保险金的收缴力度,完善养老金发放制度,由社会保障机构直接发放基本养老金。要激励各类企业为职工缴纳保险,提高个人参加养老保险计划的积极性,同时要鼓励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对于那些不能享受养老保障、经济贫困的老年人,要通过社会救济制度提供帮助,也可以将其房屋财产投资到城镇产业养老保险公司,以房作价人股,再按照股份领取养老金。在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之前,我们要逐步形成集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是从根本上解决老龄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的重要举措。

3.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

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带来的医疗保障问题是严峻的,我们要加快医疗保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激励数量众多的集体、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扩大参保面,同时充分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保障的补充功能,将贫困老人纳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中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医疗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4.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我国是以家庭养老为传统的国家,加之我国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体系还没有健全,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但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步弱化,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形式。社区是除家庭之外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街道办事处可以组织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到老年人家中提供日常事务服务,也可以开设老年人食堂、健身娱乐活动场所和心理咨询诊疗室,从物质和精神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要积极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建立不同档次、不同时间段的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5.加强老龄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区针对老年人需要的消费品和设施的研发生产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能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各种产业,例如老年家政服务业、医疗保健服务业、老龄专用品制造业、老年精神文化娱乐业、老年房地产业等。老年人消费市场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发展老龄产业可以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扩大我国内需,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