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22 10:1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保护对人类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环境教育学 环境科学 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 法律法规 伦理道德
一、环境教育学微妙精深,至关重要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自然资源如何保护,怎样使自然资源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如何把污染降到最低程度,怎样对已经遭到破坏和污染的环境进行完善的治理,已急需找到解决之法。人类生活的环境江河日下,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形形的疾病令人防不胜防,各种各样的损失触目惊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必须立即改善,以保障生命的安全、生活的和谐与经济的顺畅发展。
环境教育由来久矣,几十年前就呼声不断,然而,环境教育由于刚刚起步,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环境保护的概念上,仍然停留环境法制教育的基础上,仍然以道德约束之。固然,这些不可缺少,但是仅仅停留于此,远远不够,必须是全面整合各个层面的教育,如此,才有希望臻于完善。
环境教育中环保知识是基础,法律约束是底线,最为重要的,是要始终宣传环境伦理思想。因为它是各种环境教育知识的综合,如环境道德教育、环境法制教育、环境保护知识教育不一而足。环境教育益处多多,能够提高人们的品德修养,改善文化观念。而且,在素质教育中,环境教育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二、环境教育学创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环境教育学是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环境科学、生态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今环境问题逐步显现,日趋严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这个问题。
1.分析人类环境的今昔演变,研究其利人与不利人的条件,从而为环境教育学指出研究的方向。
2.彻底研究人在环境中的因果关系以及怎样协调这种关系,使得人类既能更好地生活,又能促使人类社会环境得以全面协调发展。
3.分析人类社会中,由于人类的存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全球性变化趋势,对人类的利弊。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三、什么是环境科学
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环境科学应运而生,其分支较多,具有跨学科的属性。
1.自然科学方面: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和环境物理学等等。
2.技术科学方面:环境工程、环境医学。
3.社会科学方面,在这方面较多,主要有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伦理学、生态法学、环境政治学等等。
四、环境教育学创立的必然性
素质教育的要求,必然推动了环境教育学的发展。开展环境教育,人的素质随之增高。人的素质包括诸多方面,比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平、身心方面的综合素质、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素质、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在基本的素质教育中,环境教育必不可少,这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人生活的质量与和谐。人与自然共存,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而且,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内容,这是学校教育功能在社会生活的全方位体现,也是一个人自我实现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体现。
五、环境教育学的创立是环境教育的深化发展
要想提高全民素质,要想提升国民的道德修养,环境教育不可或缺。具体来说,环境教育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环境科学知识。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三个部分的学科。它提供了综合、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因此,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因此,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2.环境法律法规知识。这部分主要是环境法律法规方面,研究环境保护政策。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明确环境管理的任务,学习环境保护法,从而增强环保观念,完善法律意识。
3.环境伦理道德知识。环境伦理学,是一门介于伦理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新兴的综合性科学。人类在生存发展活动中,和环境发生接触,由于需要,与其对立,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人类的行为造成大量的无可挽回的灾害,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环境伦理学,旨在号召全人类自觉地保护自己唯一的生存家园,让生活环境改善,避免一切的污染,将生态环境做到最完美的改善,对所有的资源做到永续经营、最大的利用,做到最大的节约,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思想决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环境意识的提高,促进了对环境的保护,对经济的增强、对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的利益都大有裨益。人类只有增强环境保护观念,保护地球,人类才能和地球保持和谐共处,人类的生活质量才会有更好的保证,人类才能永远的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
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让每一个人都深深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增强全民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于素质教育而言,不可缺少;对于生存环境伦理而言,势在必行。民族要兴旺,祖国欲繁荣,舍此别无出路。我国人均资源极其微薄,如果不合理使用,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要让每一点资源都充分利用,发挥其价值,要高瞻远瞩,造福子孙。
1.掌握环境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我们要树立生态系统平衡的观念,以保护全球环境为己任,促进自然的良性发展,保持人类爱护家园的优秀品质,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大事,谨小慎微,慎终如始,关爱地球母亲,从点点滴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持之以恒,促进环境的改善,日日努力,逐步使得向最佳生存环境迈进。
2.自觉抵制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要从我开始,从身边做起,抵制不良行为,对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行为耐心规劝,严厉谴责,利用法律给予限制和打击。
篇2
【关键词】宫崎骏;人与自然;环保;和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52-01
一、宫崎骏作品带给现代人类的觉悟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高度功利化的时代,发达的高科技,丰盈的物质生活。但很多人却丢失了信仰,精神变得萎缩,灵魂变得腐化,思想变得堕落。而宫崎骏的动画作品正是借用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来对现实世界的暗讽,表达了对他对人类随意破坏身边环境的丑恶的控诉。他制作电影的初衷:“我希望能够再次借着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堕落的灵魂。”[1]于是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里我们看到了湛蓝的天空,漂浮的白云,柔和的风,青青的草地,优美的乡村,这些清新干净的画面,塑造了宫崎骏动画电影的独特魅力。而当下社会,抬头看一下我们生活的天空,一片灰蒙蒙,干净的空气被雾霾所占据,汽车尾气的随意排放,各种化工厂的随意排污,导致各种奇怪的流行病出现在我们生存的环境里,直接损害到人类的健康。作为现代人,我们更应该有一份保护大自然环境的职责。而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也在警醒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二、环保分析
回顾宫崎骏的所有动画作品,人与自然矛盾思考贯穿始终。电影《风之谷》,讲述了人类和森林动物们争夺生存空间的故事,人类社会面临着被腐海吞噬的威胁,许多带有毒气的孢子生物无休止地生长,当人类面临灭亡的风险时,试图用毁灭腐海的方式来保住自己的生存空间。于是人类与“腐海”与虫族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愚昧的人类攻击大自然,殊不知自己污染的生存环境正在被孢子形成的森林默默地净化。娜乌西卡认识到人类最终是受害者,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打走了愤怒的王虫,为人类继续生存作出了巨大贡献。宫崎骏被尊称为“环保教主”,他总是极力渲染破坏环境后人类生存将要面临严重的后果,深沉地表达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生存的危机感。即:人类不能太自私,必须和其他的物种共同生存。
而另一部“人”与“自然”关系比较典型的作品《幽灵公主》像是特地橄执工业文明进程而举办的画展。电影里描述了人类的自私心理。强大的人类割下了山神的头颅,巨大的无头荧光麒麟兽咆哮着找寻自己的头颅,为了掠夺森林资源,森林里的动物与人类顽强抗争。阿西达卡目睹了人类对自然的暴行,与被遗弃在森林里被狼养大的小女孩珊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森林,同时又保护着以幻姬为首的人类。阿西达卡冒险从人类的手中夺回头颅并还给了麒麟兽,在拯救了森林的同时拯救人的灵魂,森林又重新呈现了一片生机。影片的结尾,宫崎骏先生将人与自然的主题抛给了观众,究竟人与自然能否和平共处,这需要人类的自我反思和努力。宫崎骏用“环境”主题表达对工业化时代的人文关怀和忧患意识。他对工业文明下环境遭到破坏的担忧,希望通过借助自己的作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结语
现代信息化时代,人们追求绿色世界、绿色食品、绿色植被,但也不乏一些绿色正在离我们远去。各种化工厂电厂爆炸,各种汽车尾气排放,各种垃圾的随地焚烧……产生的污染气体全部悬浮在我们呼吸的空气里,使我们见到太阳的机会越来越少。不断流动的废气进入到我们的身体里有损我们的生命健康。对于身边的各种流行病的出现,我们人类是否该反思反思我们的生存家园也在变弱,对于生态的失衡,作为社会群众的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发展,还要留意他人的行为,注重对人文生态环境的营造,以及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宫崎骏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富于跳跃性的故事情节,将动画艺术和现实结合在一起,使观众感受到环境保护理念的重要性,引发对人类环境文明的反思。“动画电影的主题经历了从开始认为人的生命是珍贵的,到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直至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过程,每部动画均流露出浓厚的环保思想。体现了日本的地域环境所造成的压迫感、生存危机等忧患意识。由于受到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宫崎骏的作品往往在优美画面和浪漫情调的背后深藏着一种厚重感。”[2]如今我们身处在雾霾的环境中,对环境的污染自身有最深刻的体会。也许有的人还不以为然,随着时间的流失,终有一天受害的是人类自己,宫崎骏电影不仅仅对日本环境危机感的警示,更是警醒了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反思。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环境伦理;以人为本;价值观;生态思想
二十世纪的轴心时代,是人类从无到有的造就工业化进程的大时代。人们怀揣着“人定胜天”的自信心偏见的看待自然,认为自己可以征服自然,自然也可为人类所用。然而,接踵而来的环境恶化问题,让人类不得已地面对这个现实:自然对人类发起了回击。人类才不得已放下居高不下的自尊心,开始意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即和谐共存的重要性。环境伦理就是伴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而日益彰显的一种伦理思潮,它对工业化过程中导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并突破了以人为中心的狭隘的功利观念,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确立了新的生态价值观念,要求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对人与自然共同利益的关心。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何者为正当、合理的行为以及人类对于自然界负有什么样的义务等问题,提倡环境伦理源于人类对以往人类文明的反省,引发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危机意识。
一、环境伦理价值观
环境伦理的反思在欧洲学术界愈演愈烈,迅速出现了“现代环境价值观”与“后现代环境价值观”的分歧,进而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派之争,两派学者据理力争,至今仍是个无法解开的难题。
1、现代环境价值观:相对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思想萌芽于17,18世纪的文艺复兴,形成于欧洲启蒙运动,崛起于二十世纪工业文明,影响着现代人的环境行为。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整个宇宙的核心,是一切活动的价值之所在,人是万物的尺度,根据人类的价值经验认识世界:(1)认为人是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一切为实现人类的利益为前提;(2)认为自然物没有其内在价值,因为价值是由人类定义的,是以人类自己的尺度作为标准去评量世界的。(3)认为伦理道德反映人与人的关系,只有人可以成为道德主体,人才能承担道德责任和实践义务。
2、后现代环境价值观:缺乏说服力的非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强调自然之物有自己的“内在价值”的深生态伦理价值观。认为自然存在物存在即有其内在价值,不依赖人的评价而存在。其强调人类伦理思考范围应超越人的利益与价值的范围,要对非人类的价值给与考虑。生物中心论的出现把道德共同体和权利主体的范围扩展至所有存在物。施韦泽明确指出, 他所敬畏的生命绝不仅仅是人的生命。在他看来,一个人, 只有当他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人的生命同样神圣的时候, 他才是有道德的。而后,生态中心论的出现将人类的道德关怀范围扩大到了整个生态圈。生态中心论认为, 生态伦理学必须把道德客体的范围扩展至生态系统、自然过程以及其他自然存在物。因此, 与以往的生态伦理观不同, 生态中心论更加关注生态共同体而非有机个体, 是一种整体主义的而非个体主义的伦理学。温茨的“同心圆”理论还原了人类道德关怀范围觉悟的演进。所谓“同心圆”即道德主体以自我为中心,人类的道德关怀的范围应如年轮一样不断扩展,标志着道德共同体的扩大。
二、以人为本的生态思想
随着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加剧,中国遭遇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应当在“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论战中如何权衡呢,还是创建一个属于中国的“中国式”的环境伦理思想?“以人为本”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另一说法,在性质上倾向于浅生态学。环境伦理学提倡保护环境,尊重生命,笔者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缩影,应当将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延伸向自然领域,使整个自然界成为一个“道德共同体”,自然物有其自身的价值,如同绿叶为地球提供氧气,流水为地球提供水源,动物为人类提供生物链的优胜劣汰一样,都有其应被遵循的规律和不可磨灭的价值。自然界先于人类的存在,有着自身的循环和生命轨迹,人类的出现改变了自然界的“顺生长”,自然界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生存基础和建设基础,却没有做到在索取的同时给予关怀与保护。如同我们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切也不是无偿的。许多人说“大自然的报复”,实际上是“人与人的报复”,由此可见,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人类还是要当仁不让的冲在最前线,人类的所作所为仍然有其重要的意义。人类中心主义过分的夸大了人的重要性,否定了人与自然的平等互助,认为自然界的东西为人所创造,也为人所用,是理所应当的,激进的否定了作为自然物的内在价值。非人类中心主义则忽略了人类在保护自然问题上的重要性,将人类与动物,生物同等看待,将人动物化,价值关系泛化。笔者所说的以人为本,即是不忽略人类的存在感,也不过分夸大人类在自然界的神性,而是与自然界没有明显限制,明显的存在状态,明显的意义实现,应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以主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存在于生态系统。
三、以人为本的环境主义
“以人为本”的环境伦理,实际上是人的伦理。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等,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人类经过了从人际伦理到生态伦理的变化,从性别歧视到人种歧视,到动物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在为了营造一个公正、平等、和谐的世界做努力。正如科技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环境伦理应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以人为基点的行动。人以外的自然界没有意识,没有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无法承担道德责任,履行道德义务。所以所谓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都是规范着人类的道德行为与唤起人类正义的口号。在环境伦理中,人类的角色是一个执行者,一个保护者,一个被保护者,我们的道德共同体范围越来越大,人类所担当的责任也越来越重。环境正义蕴含的是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的价值归宿。道德关怀的范围逐渐变大,为的是人类更好更持久的发展,保护环境不是与人类发展违背的事情,而是为了人类长远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环境伦理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将环境保护与人类利益完全相悖的思想,淡化人类与自然的冲突,从而寻找一种平稳和谐的互存方式。也不同于非人类中心主义忽视了人类在自然生物链中的重要地位,厚此薄彼的看待人类与自然问题,弱化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类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它是一种用智慧的东方思想,融合非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优势,寻找到的更适合人类的人本思想。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环境伦理,才能发挥人类在环境问题上的巨大作用,正视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发挥人类的智慧,解决整个生态圈的问题。每个国家,地区环境问题各有差异,只有人类彼此公正的分享利益,承担环境义务,做到人人平等,协同合作共同承担,“寂静的春天”不再来,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美]罗尔斯顿著,杨通进译.环境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 纳什. 大自然的权利[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3] 彼得.辛格.动物解放[M].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1999.
篇4
关键字:初中化学;环境教育;
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更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而化学学科是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及对世界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学生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是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在化学课上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与环境污染知识,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初中化学教育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意识
初中化学教育中,化学教师应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初中课本中都做过初步地学习。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SO2、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产生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二)化学试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大气飘尘的浓度、测定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硝酸的过程等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SO2、CO等)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意识
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二、初中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的分析
新课程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注重提高21世纪学生的科学素养。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中。由于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一)化学学科中赋予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一们跨学科课程,环境教育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决定了环境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将环境教学的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程中,而且化学学科与环境科学有诸多的相似性和交叉性,使中学化学教学成为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手段。化学中渗透式的环境教育虽存在着局限性,很难保证环境教育的目标真正实现,但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途径只能是渗透式,即将环境教育寓于化学教学中。
(二)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涉及到的环境问题
初中化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中都讲到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污染,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空洞”的形式;臭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还有自然界的水。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的排放;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的不适当施用。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它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碳和碳的氧化合物CO2不能供给呼吸与温室效应及防治;硬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危害;CO的毒性与对空气的污染;燃料及其利用化石燃料是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酸和碱,了解溶液的酸碱度,了解酸雨的形成;盐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与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常见化肥的输,贮存,施用的注意事项;化学与生活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影响糖,脂肪,蛋白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几乎都渗透了环境教育内容,这不仅体现在课题的设计上,而且正文中相应的化学知识点也融合了环境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而是以化学学科内容编排体系为主线,采用融合渗透的方式进行综合设计,这既不打乱化学学科知识的顺序,又使环境教育找到支撑点。学生通过化学知识了解与环境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学习和解决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使化学与环境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状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人们也应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很多环境污染的治理要依靠化学方法。所以,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广大中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为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为我国能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篇5
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障碍,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个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一、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环保”是21世纪的首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化学污染物,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受了严重破坏。地球环境与人类的生存问题密切相关,如今环境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环境保护与化学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蕴含着化学知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
1、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为培养初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要制定好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中在学习中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1)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
2)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3)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对于学生实验要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氯气的性质实验),即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给出限量。这样既节约了药品,又减少了废液、废气、废渣的产生和排放。总之,通过改进一些实验装置,不仅可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还可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3、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国家应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试项目中。在此之前,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章节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环保知识。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最好能结合本地情况加以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化学教师,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4、规范实验操作养成环保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要有效地结合实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许多化学实验,生成物中都有有害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生成,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环境污染。所以在实验时要特别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中化学实验大多数是通过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定性探究物质的性质,药品的用量不影响反应结果,所以在教学中,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提倡化学药品用量的微型化。微型化实验不仅节约药品还减少污染。同时,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合理安排实验顺序,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等待时间,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二氧化碳一经产生就是连续的,所以,提倡学生制取气体之前,做好收集气体和探究气体性质的准备,实验一气呵成,减少药品用量,降低污染。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教师指定的容器里,能够回收的,尽量回收。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6
关键词 环境保护;科技化;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8-0015-02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在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科技产品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已使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更好的促进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利用科技手段可以更有效更全面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科技条件下环保事业将会取得不俗的成绩,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状况越来越让人们忧虑,环境矛盾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环境问题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我国水污染严重,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严重污染, ,三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大气污染现象突出,四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农村环境污染加剧,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由于环境问题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越来越明显:癌症患病率明显上升;新型病毒种类上涨,传播速度加快……但是环境保护法律平台建立不够完善,执法力度不足,监管力度不够,治理效果不理想。同时人口总量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能源的消耗仍在继续上升,污染源与污染的程度仍在继续恶化,恶性循环的后果越来越严重。
虽然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执法监管力度也在逐年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比较明显,生态保护也有了切实的加强,核与辐射在可控指标范围内,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参与程度也在逐年提高,但是找到环境保护的新出路仍是我们环保事业的焦点。
2 科技条件下环保事业的几点建议
人类利用科技并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文明的进步,但由于人类的不当开发和利用,也同时面临资源耗竭、生态失衡、科学伦理以及知识鸿沟等众多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并不是科学技术的问题,而是人类对科学技术的研发不全面,不均衡。现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科技发展一步一步摸索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充分考虑科技现代化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发展科技的同时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利用科技降低由于发展带来了环境危害,利用科技改善甚至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基于此种考虑,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应该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重塑人们的科技发展的自然观念,拓宽人们对环保的意识,改变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科学技术是无所不能的。环境问题就是因为人类把原本“中性”科学技术进行不恰当利用、滥用,把地球的资源系统进行掠夺性开发造成的。由于人类的片面认识,忽略科技和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漠视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才引发如此深重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简单地说,由于认知的不全面,人类把自己一步一步带进了灾难。因此让人们重新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自然观念非常重要,让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环保事业的基础,当有了坚实牢固的基础,才会将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成为习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部分能源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替代,并加强新资源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资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
我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我国同样是人口大国,再多的资源经过一个大基数的平均也就所剩无几,再加上资源利用率较低,生产力不高,经济发展基本是资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的外延型模式,高速的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于大量的资源消耗。并且不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有限,如果一直这样无限度的消耗,最终留下的将是满眼的空洞与废墟,因此利用科学技术进行能源代替和资源开发是必然趋势,我们不仅仅要发展经济,推动社会文明,更要为子孙后代造福,为子孙后代留下资源。
3)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更有效的节能减排,并利用生物技术的特点扬长避短,治理环境污染。
科技的发展从各个方面展示了它的巨大优势,特别在环保领域今年来新兴的生物技术,充分说明“科学技术史保护环境的强大武器”。生物科技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的“纯生态过程”更加证明了它的独特性、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因为“纯生态过程”符合环境保护的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且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时操作简单、快速高效、消耗低、陈本低、无二次污染、反应条件温和等等显著的优点,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例如:高硫煤生物脱硫技术可以降低煤燃烧排放废气中的硫含量;造纸工业中的生物制浆和生物漂白技术可以提高纸浆的得浆率,节约林木资源,同时减少化学原料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污水排放量;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的有害有毒物质的分解能力,除去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达到修复的目的。
随着科研加深的步伐,让人们越来越看到生物科技在环境改善中的巨大前景,也让人们看到解决环境问题无限的希望。因此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节能减排,并有效的治理污染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日渐加深,我们终于发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我们能够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不可多得的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将有助于带来技术的变革,利用科技手段改善环境是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期待有一天,我们利用科技的力量还我们一个健康的地球,还我们一个健康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
[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3]徐冠华.科学技术在中国社会的新作用[J].中国科技论坛,2001(5).
篇7
1、当前全球环境状况及环境污染的危害。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然而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时刻带给人类不期而遇的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土地沙漠化、森林破坏等。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呼吸遭疾病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
2、增强人们环保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失每年达2800亿元,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脆弱的生态系统呼唤公众生态意识的觉醒。每一个环境污染的实例,可以说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一声警钟。但是大多数人们的环保意识却是相当淡簿;人类的大多数还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环保教育迫在眉睫!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增强环境意识。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积极参加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自觉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作为生物教师,如何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我们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课堂抓起。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环保意识不仅影响着我国未来的环境保护而且在环境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新世纪的生物教师,就需要站在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树立环保意识。做一名维护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卫士和坚定的环保教育工作者。
二、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
1、结合生物教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内容。
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对环境保护教育的教材和大纲,而生物学科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渗透的内容很多。因此寓环保于生物学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是十分必要的。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很多,其中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有利用生物净化来消除环境污染和发展绿色食品等。在教学中。尽量结合教学内容,多给学生介绍些环保知识,例如,讲解“生态系统稳定性”一节时,讲到人类的滥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急剧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水灾、旱灾频发,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这些材料,课上交流,以此来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把环境保护与丰富的课外活动相结合,适应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兴趣广泛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团结互助、关心集体、热爱家园的优良品质,更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绿色、热爱地球的环保意识。
1)开展研究性学习,联系当地环境状况,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除了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之外,还可紧密联系当地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使学生亲自体会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例如: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水质的污染阻碍了农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严重危及人的身体健康。要求住在造纸厂、水泥厂附近的同学,注意观察水泥厂、造纸厂排出的废水、废气的情况,并及时记录,以便及时向环保部门反映。这些耳闻目睹的环境现状都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使学生了解当地环境污染现状。更加增强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2)学习国家有关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且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向社会义务宣传这些法律法规。在校内、班内举行环保知识竞赛。普及环保知识,使学生更加关爱家园、关爱自己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全社会人民的环保意识。开展这种活动既可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
3)发动全体同学共同创办班级环保手抄报。
利用环保手抄报进行宣传环境法规、披露环境污染的危害,治理环境污染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技术。在环保手抄报中尽量多联系些学生经常看到、听到的问题,使学生亲自体会环境问题就在他们身边,受到切实环保意识教育。例如据专家称,我国华北地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污染源趁虚而人,浅层水一受到污染。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市482眼水井中,各项有毒物质超标率达23%。天津市地下水各项有毒物质超标率达27%,这一百分比正逐年增加,超标曲线不断成上升状态。又如1952年12月5-9日。伦敦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烟雾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达4000人;海湾战争,致使海湾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尤其是电磁辐射污染十分严重。
篇8
展示湿地生态多样性的公园。构造人工湿地展示湿地生态多样性的公园,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湿地,另一方面丰富了旅游资源和游客的旅游体验,成为独具特色的教育、研究和资源中心。此类公园体现了环保优先、可持续发展、人物和谐共生的理念。香港湿地公园展示了香港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此外,并建设以湿地功能及价值为主题的教育及休闲场地。在“湿地世界”内细分为三部分,介绍不同地域的生态湿地。湿地向来与人类息息相关,人类文化便介绍湿地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人类文化”展览廊宣示湿地对人类的重要性,并以印象化的方式带出四大主题:文化传统、生活必需、休闲生活和心灵启迪。“湿地挑战”则以互动游戏引领访客探索人类活动对全球湿地的威胁。除此之外,访客中心内亦设有介绍湿地的角色和功能的“湿地知多少”,以及可让访客欣赏和观察户外淡水沼泽的“观景廊”。
2人工湿地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表现
有资料显示,占地400平方米的湿地,每天可处理160~200t污水,可提供800~1000人的小区用水。既给城市污水找到了出路,同时还造就了一片绿洲,形成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和景点,进而美化净化环境,克服了传统污水处理后有污泥产生等不足,达到了保护自然生态的效应。近几年来,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治理效应。在美国,人工湿地已逐步发展为将湿地、生物、景观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最终实现洪水控制、水质自净、生物繁衍、人类休闲娱乐的综合效益。
在国内,人工湿地在城市公园建设中虽起步较晚,但依然取得了可观的效益,1997年,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设计了洪湖公园人工湿地系统,使水质得到了净化,补充了景观湖泊,生态效益显著,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之一。
3结论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在城市中构造人工湿地景观,并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人工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篇9
摘要:本文对当代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控制人口,提高人民的生态德性,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自觉摆正环境问题和人类未来的关系,协调好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问题;人类未来;生态德性
中图分类号:N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30-01
影响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类要想很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处理好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为此,需要对环境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摆正环境问题和人类未来的关系。
一、环境问题的危害?
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我们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就是对未来人类的迫害,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也就是维持人类延续的正确选择。为了对人类未来发展负责,需对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有清醒认识。
1.环境污染的认识
环境污染问题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人类的盲目的污染,不但危害自然生物,也是在危害人类自身,正如卡逊所说,“现在每个人从胎儿未出生直到死亡,都必定要和危险的化学药品接触。”可以这样说,正如人们滥用的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已不是简单的杀虫剂,其实是一种万物的杀生剂,更是人类的毁灭剂。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不好解决,人类的幸福,人类美好的未来还从何谈起?为了人类的未来,要处理好环境问题。
2.环境破坏的认识
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环境破坏,必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影响人类未来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已暴露出环境破坏的许多弊端。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破坏,粮食危机,淡水危机,能源危机,气候暖化和物种加速灭绝等,每一个都关乎人类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另外由于人类的污染,使环境破坏,造成的臭氧层空洞,使地球的紫外线增强,造成海洋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和人类皮肤癌成倍的发生和增加。还有,由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造成了酸雨,酸雨危害是很严重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制止, 酸雨所造成的影响是难以挽回的,总有一天它将毁灭所有的生命,毁灭整个地球。
二、辩证看待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的三种观点
人们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也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主要形成三种观点:悲观主义观点,乐观主义观点和折衷主义观点,通过了解这三种观点,加强对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的认识,辩证地吸收,先树立一个自己对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的世界观。
1.悲观主义观点
悲观主义者在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的问题上,他们认为,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是会逐渐加大的,在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年代和农业社会里,主要有人类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还不是主要问题,但是进入了工业化社会里,环境问题矛盾变得日趋尖锐,一旦将来进入更高级的社会里,那时环境问题最终会导致人类社会的消亡。
2.乐观主义观点
乐观主义者在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的问题上,过于乐观,相信人类是万物的主宰,相信科学万能论。环境问题不是人类未来的主要问题,伴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学技术也会不断地发展。相信通过科学家的努力工作和探索,靠科技能够征服一切,能够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使人类未来生活得更美好。
3.折衷主义观点
折衷主义者在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的问题上,他们认为,要很好的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需要科学技术,也需要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倡导低碳节能,减少废物的制造数量,把环境带来的问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他们相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很好的处理环境。
三、正确处理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的对策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拥有好的环境就拥有人类美好的未来;相反,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我们要理性的处理好环境问题,处理好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的发展问题,立足社会实际,正确处理好人的觉悟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和人口问题等三个主要方面,使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很好的协调起来。
1.处理好人的觉悟水平
要从基础教育开始,改变一些人的自私自利的生活习惯,树立“地球意识”、环境羞耻意识。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地实现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有效抑制人类自己不断膨胀的物质占有欲望,明确我们最大限度地去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谐与美丽是我们对自然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2.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所以保护环境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3.处理好人口问题
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人口问题。人口的迅速增长,造成人炸的危机。人口过快增长,消耗了大量地球资源,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真正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减少人口数量,使世界人口数量保持在一定的限度类,实现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并且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认识,但是人们对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的严重性认识还是不够。所以,在环境问题与人类未来的关系上,大力倡导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辩证的对待,结合本国和本民族的自己的特点,加强在人的觉悟上、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上和人口控制上为主要的措施,从本质上真正做到减少污染,保护好自己生活的环境,使人类未来的环境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雷切尔・卡逊著.吕瑞兰,李长生 译.寂静的春天[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污染;环保意识;环境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迅速的发展,环境污染和恶化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全国及世界性雾霾天气、汽车尾气、今年的南涝北旱,草场的退化和沙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等环境问题。因此,把环境教育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是教育面临的时代任务。为此,把科学发展理念运用到我们的化学教学活动中,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培养广大学生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的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
一、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环境教育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使广大的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来。培养他们的实验环保意识,如在取用化学试剂和使用各种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时,注意其用量和对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要进行尾气吸收,反应后的废液、废渣要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对实验进行改进,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倡导微型实验等,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增强环保的意识,让学生们在化学实验中养成环保的好习惯,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二、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1、 在化学教材中,把具体的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水的教学中,在课堂上介绍水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水资源的缺乏对人类的严重危害等。在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保护好环境,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
2、在教学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方法,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如环保类系列丛书;或让学生联系家乡或自己亲历亲见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再查阅相关资料,写调研报告。
3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影像资料等,图文并茂,介绍历史和当前的重大污染事件。如在学习化学与能源专题时,给学生介绍《石油与战争》及相关视频资料,以更加突出能源的战略地位,同时在能源的争夺中,又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学习水环境与化学时引用央视的新闻调查《河流与村庄》,以事实讲述水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科学的数据、直观的画面和视觉效果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环境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采用案例教学,鼓励课堂讨论。如引入新闻事件,关注新闻热点。新闻媒体几乎每天都在报道与环境相关的新闻事件,如近年的紫金矿业含铜废水污染汀江、墨西哥湾原油泄漏、浏阳的镉污染事件、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核泄漏、2012年中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等,都可以是课堂上的讨论话题。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上有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如中国环境教育网以及各大网站的环保专题等,学生可以从上面获得很多相关知识和环境方面的信息。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针对相应的专题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扩大学生的视野。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教学手段来加深印象,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深刻,再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科学发展意识。
三、在训练和单元测验中,运用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理念
平时作业、练习和单元测验,是学生课后学习和巩固知识的基本途径。在不偏离教材和课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机,适当安排一些环境方面的思考题或习题,使环境教育与学习训练有机结合,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的意识。
四、利用化学原理运用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教师在实验和生产过程中,利用存在对环境污染的现象,对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和解决实验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实验和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废气,为了不让这些扩散到大气中,你能用什么原理或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吗?利用这些废气怎样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大力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研究,进行创造性的设计、选取实验药品。让他们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使学生掌握环境污染废物的充分利用的基本原理,增强了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能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