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学大纲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教学大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要为教学大纲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确保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对教学大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报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公共艺术课程是以学生参与艺术学习、赏析艺术作品、实践艺术活动为主要方法和手段,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和专业艺术特色的综合性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
2.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技能与原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3.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所有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36学时。
2.拓展模块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学习或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而设置的限定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为36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模块
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且学生普遍具有一定认知基础、喜闻乐见的音乐和美术作为主要内容。
基础模块(36学时)
1.音乐教学应通过中外不同体裁、特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一步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掌握音乐欣赏的正确方法与音乐表现的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要重点选择旋律优美,具有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感的名曲佳作,分析音乐与生活、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文化、音乐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质的理解。
2.美术教学应通过不同美术类型(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建筑、摄影等)的表现形式与发展演变进程,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与原理,熟悉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要重点选择具有经典性、代表性和时代性的各种美术佳作,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文化和艺术等角度进行比较欣赏,更好地理解各民族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并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审美视野,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
3.组织、引导学生参加艺术第二课堂和社团实践活动,通过学习观摩、比较分析、感受体验、创作表现,熟悉不同艺术类型,学会欣赏、理解形式美与内涵美的统一,提高审美能力。要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发掘学生表现潜能,体验创造乐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
(二)拓展模块
适应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特点学生需要,主要内容既可以是基础模块的专项拓展,也可以是与基础模块不同的艺术门类;既可以是与专业相结合的艺术拓展,也可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学生在完成基础模块学习后,应当选择拓展模块中的任意两个模块进行学习。
拓展模块——限选内容(36学时)
1.拓展模块举例。
与基础模块相关联的艺术特色课程,如:“舞蹈”、“诗歌”、“摄影”、“影视”、“戏剧”等。
与专业学习相关联的艺术特色课程,如:“旅游文学”、“动漫艺术”、“园林建筑”、“艺术设计”等。
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课程,如:“京剧”、“剪纸”、“蜡染”、“皮影”、“苏绣”等。
2.拓展模块教学要求。
要注重情感体验,使学生积累审美经验,掌握审美方法,提高审美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讨论分享等多种形式,培育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要注重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专业学习,开展实践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要注重结合不同学生个性和专业特点加强学习指导与课外辅导,拓展学习领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要注重课程之间的拓展和延伸,有机整合文化艺术资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
五、教学实施
(一)教学实施建议
1.遵循艺术规律,注重感知体验。
要遵循艺术感知规律与学生认知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其情感体验。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艺术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感受艺术魅力,愉悦身心。
2.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衔接融合。
教师应善于把握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的教学思路合理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要指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关注艺术与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要注重不同模块间、不同艺术门类间的交叉融合,加强艺术课与产业文化、职业文化的衔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3.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4.充分利用资源,拓展教学领域。
教师要密切关注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现代艺术发展的新动态,利用本地区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优势和艺术资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各种文化、艺术资源,创设具有研究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习热情。
(二)教学设施建议
1.学校应配备相应的图书、报刊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学生拓展学习创造条件。
2.学校应根据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国家基本标准以及公共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的实际需要配备专用教室、活动场地和相关器材设备。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依据,按照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多样性、灵活性及实效性特点。教材要遵循艺术感知规律,以学生为本,适应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材内容的选取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兼顾传统与现代、经典与通俗、国内与国外、基础与拓展,富有生活气息、积极意义与人文内涵,体现经典性、代表性和综合性。
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符合艺术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配备数字化教学资源,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六、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1.评价原则与内容。
要在对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考核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及合作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等综合素养。
要关注学生整体水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的欣赏感受与表达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评价方式与方法。
篇2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园林艺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330-01
Investig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 Landscape Art
LUO Jian-rang ZHANG Yuan
(College of Forestry,Northwes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The main problem in teaching process on public elective course landscape art were analyzed.Some measures were suggested from teaching programme,teaching content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 landscape art.
Key words public elective;landscape art;teaching reform
园林艺术主要研究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其中包括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总体布局,园景创造的各种手法、形式美构图的各种原理在园林中的运用等[1]。园林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能通过典型形象反映现实,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2]。因此,许多高校把园林艺术作为园林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设外,也同时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开设,供学生选修。但非园林类专业园林艺术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已经影响园林艺术公共选修课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对园林艺术公共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探索。
1 园林艺术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大纲不合理
在园林艺术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沿用园林类专业园林艺术的教学大纲。但公共选修课园林艺术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园林艺术鉴赏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而园林类专业园林艺术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二者存在差异。
1.2 教学内容陈旧,专业性强
各类园林艺术教材不少,但适合本科的教材较少,目前各大院校最常用的园林艺术课程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过元编著的园林艺术。该书从1996年出版至今已经重印多次,内容没有太大变化,而近10年来各种新信息、新技术、设计理念和新材料却大量出现在园林实践中。此外,这部教材中的例证多为古典园林,现代园林较少。在公共选修课园林艺术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与园林类专业园林艺术的教学内容一模一样,对于非园林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很多内容过于专业、抽象,不容易理解。
1.3 实践教学环节缺失
园林艺术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园林艺术课程教学安排有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对园林艺术有直观感受和切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3]。然而,在很多学校公共选修课园林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全部为课堂理论教学。
2 园林艺术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的优化措施
2.1 教学大纲调整
作为公共选修课园林艺术的教学大纲不能一成不变的沿用园林类专业园林艺术的教学大纲。应该以园林类专业园林艺术的教学大纲为蓝本,按照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学生专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
2.2 教学内容更新、简化
以屈永健主编的园林艺术为参考教材,但教学内容又不拘泥于教材,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结合选课学生专业的特点对课堂内容进行调整、增补、简化[4]。并根据最新文献资料更新部分教学内容。在讲授风景园林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除了介绍国内外古典园林的优秀实例外,也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涌现的优秀园林作品或身边熟知的园林案例,例如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上海世纪花园、万科第五园、西安市的各大公园等。通过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简化,力求非园林专业的学生也能对园林艺术的核心内容有所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园林艺术鉴赏能力。
2.3 增加必要的实践教学
公共选修课的课时安排基本上全部为课堂理论教学,没有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一些应用性不强的课程来讲,这样的安排可行,但对于像园林艺术这样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仅仅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其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因此,在园林艺术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室外的实践教学:比如讲授园林植物时,安排一次室外教学进行校园植物识别;在讲完园林艺术基本理论后,则带领学生就校园景观及周边主题公园的设计进行实地案例讲解,使非园林类专业的学生也能亲身体验和感受园林艺术的魅力,进而提升他们的美学素养。
3 参考文献
[1] 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 屈永健.园林艺术[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19-021.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现代的教学则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互相、互动。因此现代的体育教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这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上课不光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单向付出,而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由于师生关系的变化,因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现代课程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是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体现。
2.教学评价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现代的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进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才能使学生在过程中参与、体验、学习、发展自己对体育课的情感,从而产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付诸于行动。
3.教学目标由重体育知识技能传授向重体育能力培养转变
现代体育教学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的重点由传授向发展转变,从人的发展角度,加强学生体育态度、情感、习惯的养成,为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4.备课要把握好教学大纲和处理好教材
每个体育教师在备课前应认真学习和钻研教学大纲,在备课中也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把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贯穿备课的始终。当然,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技术、新规则、新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补充一些教学内容,但全面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体育课程的首要任务。
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要钻研、处理好教材。只有这样,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增强自觉性、克服盲目性,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
5.要编写好教案
把握教学大纲,了解教育对象,钻研、处理教材,这些仅是上好课的开始环节,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考虑教案的编写与设计,这是上好课的中心环节。教案,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的蓝图,是把握大纲、处理教材结果的体现,也是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章法。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与教案的编写和设计息息相关。
6.要优选教学方法与手段
体育内容丰富多彩,体育方法多种多样,体育形式千变万化,这就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这也就要看我们体育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艺术了。如果教师能选用好教学方法与手段,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教材带着游戏走向学生,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使体育课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互动,让课堂充满创新氛围,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7.要讲究教学的语言艺术
体育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智力开发的效果,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大多数受欢迎的教师,除了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启发引导有方等因素外,教学的语言精练、生动、形象、幽默和富有趣味性-讲究教学语言艺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8.做好示范动作
示范是动作的典范,要做到熟练准确、轻快优美。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反复练习,不断提高示范质量。示范能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形象概念,并促使学生积极进行练习。
9.要注重教学情感的运用
成功的体育教学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教师的情感是很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情感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信号、感染和激励的作用。实践证明,丰富多样的情感教学形式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探索,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10.要有良好的教学心态
要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做到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提高自己的素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三,加强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分析环境,清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11.体育教师要注意仪表风度
体育教师的仪表风度本身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仪表体态,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仪表体态与威信形成有关。教师作为垂范于青少年的人,在学生的心目中不仅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还应具有优雅的仪表风度。
12.要注意体育课成绩的考核
有教学就有考核。体育课成绩的考核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体育课考试是"终结性评价"的工具,而成绩考核则是教师对学生体育课考试成绩的综合评定。
篇4
关键词: 电影 英语文学教学 教学模式
1.传统英语文学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大学采用的传统英语文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课堂中,教师对于经典文学篇章进行讲授,学生听讲、记笔记,最后参加考试。考试的内容也是经典文学篇章知识点。此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1教学方法
第一,通常来说,英语文学课程的周课时大约在2小时左右,这种时间的局限性导致了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地讲授课本知识。第二,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影响了他们的教学。许多教师习惯于英语语法或者篇章分析课程中的教学风格。在那些课程中,语言点和语法点都有固定的解释和答案,教师代表的是权威。习惯于这种教学风格的老师没有意识到文学与语言学的不同之处。作为艺术,由于欣赏者的文学水平和自身需求的不足,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文学理解。
1.2评估方式
普遍采用的文学评估方式是考试。然而考试的重点通常不在语言能力的进步,也不在文学欣赏上,很多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到课率、笔记情况、对于笔记内容的背诵等。教师依据标准答案给学生判分。
2.以电影为辅助的教学模式
此种模式旨在在英语文学教学中以文本为主的教学环境中,把电影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电影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可以发展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电影“在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增强听说读写能力和对艺术的欣赏力方面是一个有用的工具”(Eken,2003:51)。相应地,对学生的能力评估更侧重于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此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文学作品作赏析,具有以下特点。
2.1多渠道的信息输入
电影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具体、更生动的文学解释。Stempleski和Tomalin(1990:3-4)阐述了电影的作用:
动机方面。第一,学习者通过电视电影这种生动的方式体验语言,他们的兴趣会提高。第二,这种图画与声音结合的手段可以比任何一种教学媒介更全面、更现实地展示语言。课堂中的电影教学是仅次于真实生活体验教学的最佳手段。第三,电影可以把学生带入他人的生活和经验。
非语言交流方面。电影弥补了文本资料的缺陷,对手势、体态、表情、姿势、衣着、环境等进行直观表述。
文化对比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对文化行为方式的观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
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要理解文化背景,各种食物的名称、建筑风格等都具有一定的难度。电影就可以把这种信息以视觉输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另外,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大段风景描述,是二语读者的阅读难点,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这时,电影就极大地简化了这一困境。
2.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以电影为辅助的教学模式承认了个体在文学欣赏中的独立性和差异性。语言水平的不同,对文学的理解力也不同。所以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学作品作赏析,而不是记忆书中的标准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学习的过程。他们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以此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文学作品本身。
2.3评估方式
与传统评估方式不同,以电影为辅助的教学模式摈弃了考试,采用文学赏析的形式。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情节、人物、主题、文化差异等。学生不必担心是否符合标准答案,因为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评分也从原来的百分制改为五分制。
3.对此种教学模式的探讨
3.1时间问题
以电影为辅助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耗时的教学方法。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繁多的文学体裁中寻找平衡,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3.2评估方式问题
由于此种教学模式承认了个体在文学欣赏中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由此产生了评估的问题。这对教师的文学欣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语言和思想上,寻找新的平衡点。刺激学生的动机的同时,有效的评估方式可以刺激教师在教学领域的学术发展(Britten,1993:99)。
3.3有效性问题
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适合用电影来作辅助教学。有些作品没有相应的电影资料。所以如何选择文学作品,同时又要相应地选择辅助电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现有的教学领域是否可行,值得探讨。
3.4教师问题
Murphy&Rea-Dickins(1999:90)强调了课程参与者和参与者彼此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提出课程参与者是有能力决定课程内容、考试方式、评分标准等选项的重要人士。参与者的改变会相应地改变课程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
此课程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和教学大纲制定者(学校领导)。Aspinwall(1992:84-85)对三者的角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教师:提供者。教师是课程中的关键因素。他们实施教学,提供资源,是课程的主要组织者和协调者。
学生:客户。学生是课程的主要受益者,他们也是决定课程是否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教学大纲制定者(学校领导):监管者。他们是规则的制定者,教学评估的反馈对象之一,具有决定权的人。
用此种教学模式来教授文学的教师,将会收到学生大量的文学赏析,有不同的题材、写作风格、语言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对文学作品本身、文化背景、作者信息、历史等各方面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3.5教学大纲问题
此种教学模式只是教学方面的改革探讨,但是并不触及教学大纲的任何改变。所以,还是与传统的教学大纲不相符合。如果教学大纲维持不变,这就意味着学习的目标没有改变,那么此种教学模式只是表面的不彻底的改革。所以,这种方式只是“至今为止从语法为主的教学大纲向任务为主的教学大纲转变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Eken,2003:52)。对于大纲制定者来说,他们必须知道“真实的课堂情况,与课堂的变化保持密切的接触,充分融入到课程的制定和教学评估中去”(Rea-Dickins&Germaine,1993:162)
4.结语
本文对比了两种英语文学教学模式,重点探讨了以电影为辅助手段的模式。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此种模式在信息输入、学习者角色和评估体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对课程的制定、设计和评估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寻求教和学的平衡点,从而使二语学习者对文学的理解更深刻。
参考文献:
[1]Aspinwall,K.Managing Evaluation in Education:A Development Approach[M].London:Routledge,1992.
[2]Britten,D.Self-evaluation in 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In Rea-Dickins P.Evaluation for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Macmillan,1999.
[3]Eken,A.‘You’ve got mail’:a film workshop,In TELJ 4,2003,[J].
[4]Murphy,D.F.&Rea-Dickins,P.Identifying Stakeholders.In Mckay V.&Treffgarne C.Evaluating Impact[M].Serial Number 35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99.
篇5
1.缺乏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设置粗放随意,没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
由于重“艺”轻“文”,不少艺校的文化教育课程没有按要求执行国家的相关教学大纲或按相关的课程要求来指导学校的文化课教学活动。有的艺校强调本校的特殊性,以国家的教学大纲要求太高,难以实施为由,甚至放弃了文化课教学大纲或要求,文化课的设置随意性很强,文化课的学习时间没有得到保证,学习时间安排也不合理。艺校英语教学的另一大不足之处是缺乏一套既结合专业特点,又适应学生年龄层次和认知理解能力的、有效的、学生想学、老师想教的学习材料。艺校目前普遍套用的是普通中学的英语教材。这样的教材内容对许多文化水平只有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天书”,根本就不适合艺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就是艺校的(英语)文化课教学没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只要学生的专业课能过得去,专业技能尚可,能完成各种所谓的任务演出,学校领导就心满意足了。没有强调和重视对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的管理和考核,这样也反过来让学生错误地认为在艺校,文化课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不会影响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此种谬误一传再传,恶性循环,严重地干扰和影响了艺校的发展。
2.英语文化课教学设备落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实效
随着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英语教材和教学方法向立体化、自主化方向发展。然而,不少艺校把大量的资金用于专业课设备器械的购置,而很少用于购置现代化的文化课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不少艺校的文化课教学还停留在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落后阶段,导致教师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极大地影响了教学实效的提高。
3.英语文化课教学的落后现状产生的后果
英语是重要的国际语言,在国际事务和经济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国际交往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习英语的语言知识,更是通过这门语言来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和先进的科技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手段之一。由于艺校的英语文化课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对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如对专业作品的学习、创作和提高。难以进行日益增多的国际文化(演出)交流,影响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和学习国际先进文化和技术。同时,更直接影响到中等艺术学校的学生能进入到高一级的艺术院校进行深造发展,学生的系统性文化教育就此终止,无论在专业上和文化基础知识方面都成为一个半成品,学生难以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机会继续发展自己,社会各界也不愿接受这样的半成品,中等艺校的学生毕业后,社会地位十分尴尬,学校不满意,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会也不满意。
二、中等艺术学校英语文化课教育必须深化改革
中等艺术文化学校的文化课教育,尤其是英语文化课的教育已严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家长、学生的要求,更不能实现培养合格的“又文又专”学生的教育目标。中等艺术学校英语文化课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1.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必须像重视义务教育一样重视艺校的英语文化教育,同时对艺校的英语文化课要有严格的监管和考核制度
在学校的管理策略上,教育主管部门要采用不同的手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艺校的英语文化课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要建立必要的考核制度。学校领导也要重视英语课的教育教学,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教师的英语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要根据英语教育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考核教师的教学行为。
2.学校要健全科学的英语文化课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在保证基础知识教授的同时,大力开发有行业特征、特点的英语学习材料
艺校要根据艺校专业的特点,在保证基础知识教授的同时,开发有行业特征的英语学习材料。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就业性质以及考取高一级学校所需的专业英语知识,适当补充一些听力与口语、语法及阅读内容的材料进行教学。甚至可以自编适合本校专业特色的针对性较强的教材。学校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英语,就必须健全科学的英语文化课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英语教师也要针对时代对艺术英语的需要确定明确的英语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英语训练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能力。
3.艺校要加大对英语文化课教育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
艺校的很多学生英语底子薄弱,因此要想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解,单凭教师的口头传授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艺校要加大对英语文化课教育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要让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视听结合,降低了学习英语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营养。
4.加强英语文化课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爱岗敬业的英语教师
艺校要加强英语文化课的师资队伍建设,让本校的英语教研走在学校各科的前列。艺校要从听评课入手,严把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关。艺校只有培养了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艺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学校要定期开展教师和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全面训练学生的英语能力,促使师生的英语水平全面提高。
5.教师要积极探索,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艺术类;通识;摄影基础;教学改革
一、前言
很多高校艺术类专业虽为非摄影专业,但是为了满足教学要求,仍然开设了《摄影基础》这门通识课程。该课程历经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无论是内容框架、专业定位,还是教学模式与方法都比较科学、合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发生了相关变化与调整,已不能满足最初艺术类专业教育教学目标,而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重点也与之前有所不同,使该门课程实践中存在各种问题。
二、《摄影基础》教学现状
依据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摄影基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别:
(一)偏理工。它属于纯粹意义上的摄影技术课,主要对摄影原理进行阐释和介绍。教学重点如下:照相机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技巧及方法、感光材料、曝光技术技巧、暗房技术、新型数码摄影技术等。其能够使学生经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大量的摄影技术,学会用摄影工具拍出精美的图片和视频,提高他们的摄影能力,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对所学的摄影知识加以应用。
(二)摄影艺术课。它主要是将摄影作为艺术创作工具,使该门课程服务于艺术创作。其不仅包括全面的摄影技术技巧,而且还包括与艺术相关的构图、光和色的应用等。日常教学中,也会依据学生的专业背景,教授他们专门的人像、风光和广告摄影等。
(三)摄影素养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为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重点包括摄影美学、摄影作品分析、摄影史和作品批评等[1]。
《摄影基础》教学作为通识类课程,在大学艺术类专业中应用比较普遍。每所学校及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背景不同,教学标准也千差万别,导致该门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摄影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教育部门和高校要依据艺术类专业实际教学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对《摄影基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明确该门课程的教学方向教学重点,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让学生真正掌握与其专业相关的摄影知识,为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的服务于专业学习。
(一)依据实践要求制定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虽作为大学艺术类专业通识课程,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应依据专业背景,各有侧重。需建立一种常态机制,依据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和摄影技术的发展及变革,对教学大纲进行合理制定和修改。专业教师和该领域专家也应该依据大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参与到教学大纲制定中,使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具备可行性,与学科前沿相符。教学大纲制定初期,应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使教学大纲的制定更加科学、具体,确保该门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部分院系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时,并未对课时安排进行充分考量,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教学要求及规律。学校和教师应依据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实现教学密度与课程持续周次之间的平衡,避免教学压力过大,也不能太过放松。学校和教师可依据具体专业背景,采取模块化的方式,对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进行合理安排。并在课程密度和学习周期方面保持合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及内容进行消化,又不会因为间隔太久将原有知识遗忘,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衔接。而采用交替方式进行理论与实验教学,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操作中,便于通过具体的案例,对所学内容进行更好的吸收和内化。
(三)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虽然,《摄影基础》作为艺术类专业通识课程应用比较普遍,但是,其仍然涉及到诸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教育部门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合理安排实验课程,确保课时充足,并在实践演练过程中,逐渐增加摄影难度,不断培养学生的摄影技巧,使他们掌握更具精湛的摄影技术。与此同时,也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摄影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依据学科背景,对学生提出更高的专业及技术要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摄影知识及技巧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在该过程中融入创意性思维[2]。
(四)提高教学水平
作为通识课程,专业教师要明确《摄影基础》的教学要求及教学目标,转变传统教学思维,依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界定,使课程安排更加合理。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加以引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该门课程的乐趣,强调自主学习与团队学习并重。专业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及方法开展多层次、多角度教学。教师要避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工具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合理规划课堂及实践教学,实现终极教学目标。
(五)优化管理能力
依据艺术类专业教学背景,进行课程改革。在该过程中,要争取管理层及政策支持,真正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将服务意识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优化,不断提高学校及教师的管理能力,使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受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艺术类通识课程《摄影基础》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且课程针对性不强。教育部门和教师依据大学生的专业背景,采用多种方式对该门课程进行有效改革,实现专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勤,林怡.通识教育背景下“摄影测量学基础”教学的思考[J].测绘通报,2015(02):121-124+128.
篇7
高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不只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可以适应就业岗位的人才,还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国家也不断的根据社会形势制定和修改着许多政策,各大高校也结合国家教育政策、社会现状和学校自身条件对教学大纲、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对于美术专业的教学来说,教学不应一成不变,教师应在课堂中渲染艺术气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1 现今美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对专业、学科的改革是非常慎重的,因为它的出发点始终都是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适应工作岗位的综合性人才,高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就要考虑所要进行改革的专业或学科在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结合社会现状对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修改。现今美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只注重基本功而忽视了艺术氛围的熏陶
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绘画是美术的基础,无论从什么年纪学习美术,老师都在一直在灌输基本功很重要的思想,当然基本功固然重要,但在教学方面教师只是让学生大量的绘画一些摆好的物体或雕像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就连考试也如此,这就使学生画出来的东西显得太过死板,因为没有对学生进行艺术氛围的熏陶,学生的视觉和审美没有得到训练。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教学模式单一
在高校的美术课的讲解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大多都是教师来进行讲解,学生一味的接受。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接受式教学方法。而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多的采用这种方法,因为,美术和艺术需要创作的,不应被束缚着,接受式的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失去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当他们个人的想法得不到发挥、得不到实践就会渐渐的对美术失去原有的兴趣。学习也变的没有意义。还有教师在对教材进行讲解时,往往会从教材的角度出发,给学生讲解中外名著,不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也是接受式教学的一种表现,现代研究证明,教师应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交流,要有多种教学模式,这样教学的效果才会发挥到最大。
1.3 教学体系不完善
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可以分为三方面:教学大纲的不完善、教材讲解的不全面和教学平台的不完善。有些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是完全按照国家教育大纲而拟定的,只讲解和开设教学大纲规定的书目,而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的状况,教学的目的开设多余的课程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材讲解的过程中,因为课时有限教学内容是有所选择的,教师在教材内容选取的过程中只选取一些必要的,深度较浅的知识来讲解,一方面因为难度较深的教材怕学生不理解;另一方面因为讲解的困难会占用很多时间,很难完成教学目标,特别是美术欣赏的这门课,欣赏的内容会是一些名师的名作,教师往往会选择那些学生易懂、艺术深度不大的一些作品。目前,高校的教学平台是单一的,还没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在线交流、疑难解答。教学平台还有待完善。课时的分配问题、课程标准的设定问题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这也是各大高校教育改革要考虑的问题。
2 基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研究
2.1 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审美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绘画基础的训练时,还要增强学生的审美和视觉,在学生参照着对象进行绘画前,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下对象运用到了哪些基础知识,绘画的技巧、对象诠释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对对象进行简析,也可以和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这既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还会使学生对对象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的正确评价可以让学生在绘画中朝着正确的方向,这样学生的绘画基础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自己的审美和视觉,画出来的作品就不会显得太过死板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2 多种教学模式并用
美术的教学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文化课、绘画课和实践课。对于文化课的理解学生总感觉是枯燥无味的,根据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中加入一些相关的有趣的事件,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了解要讲解的内容涉及到的时间、背景、人物。然后让学生搜集相关的知识,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搜集到的相关的故事互相阐述,教师进行补充,这样文化课就变得不在枯燥无味,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听故事的同时还了解了相关的背景知识,给学生以遐想,学生也接受了文化课的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都将学生变成了主体,一切都是学生参与,给予学生自由和创造。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很好的发挥出来、学生也可通过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2.3 完善教学体系
高校在教学大纲制定的过程中,不仅要参考国家的教学标准还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情况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学校可以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开设一些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教师在教材内容的选取时,不应避开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取的教学内容要有意义还要相对平衡,要以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的角度进行选取。学校的教学平台也应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完善,学校的教学平台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教师要为学生搜集大量的、最前沿的艺术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教学平台上。因为,美术专业的学生要了解国际的上的、最前沿的相关信息,这样他们可以更好的把握发展的方向,为自己以后的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平台,还要增加师生互动模块,学生可以在线提问,教师可在线解答,这就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 钢琴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应用型、技能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而钢琴课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学生应必备的基本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使之胜任将来的幼教工作岗位,是所有钢琴教师应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现状
(一)学生专业基础差。由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在招生中不需进行专业测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几乎没有音乐基础。绝大多数学生大多数基础差、能力有限,从未接触过钢琴,也没有学习钢琴的兴趣与动力。因此,生源的现实情况是教育者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制定教学内容及进度计划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钢琴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的设置超出了学生能力,不能突出专业特色。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目的的,因此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用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要符合本专业的特点,不能使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过于“专业化”。中职学生由于自身音乐基础较差,学习难度较大,加之学时量过少、学生人数较多,致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堂上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练习、巩固和消化。以我校为例,钢琴教学大纲中规定三年级学生最低应达到的水平为5-6级,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际观察,30%-40%的学生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近年来,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越来越高,12级5个班近200名学生中,有80%的学生为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学生听不懂汉语,语言交流都很困难,完成原有的教学大纲内容几乎不可能。
(三)学生学习钢琴课程的兴趣不高、练习不够。钢琴课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钢琴技能,光靠课堂上的45分钟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课下大量地进行练习。大多数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同学课下的练习时间都不足,导致课上所教的内容没有消化,作业完成率低,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待更新。中职钢琴课教师基本是高师或艺术院校音乐专业毕业,基本上没有外出参加学习的机会,因而一直沿用着学院派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和示范为主,这样有很多优点,多年来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中职学校,由于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周课时及学生质和量的限制,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亟待更新。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提高课程建设,使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培养需要。
1、制定一份符合专业特色、科学、合理的的钢琴基础课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既要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特色,又要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体现出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同时,针对学前教育学生岗位工作的特点,开展符合幼儿园艺术教育需要的钢琴教学。
2、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基本的钢琴演奏技巧,还要尽量多学习由儿童歌曲改编的钢琴曲,如《卖报歌》、《哇哈哈》等曲目,这样既能突出钢琴技巧的练习特点,又能使学生保持较高的热情与兴趣。另外根据幼儿园教师岗位工作需要,学前教育学生应加强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将儿歌伴奏内容作为另一个重点进行训练,将《粉刷匠》、《闪烁的小星》、《找朋友》这些脍炙人口的儿歌作为儿歌伴奏的内容来训练,在实际教学中也非常受学生的喜爱。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钢琴课教学是一门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提高钢琴课教学质量不仅要求学生勤于练习,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钢琴基础,而且学生基础也不完全一样,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把学生学琴的兴趣作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应深入研究和探讨钢琴教学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采用集体课和小组课等相结合的形式授课,在课堂上要加强师生互动,多增加学生动手演奏的机会。
(三)加强学习,更新和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师要经常性学习有关专业知识,研究教学法,并能经常性地深入幼儿园,了解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所需技能和知识,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教学条件和师资建设是提高钢琴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近年来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各中职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首先,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要增加学校琴房的数量,设置电子静音室,满足教师集体课和个体课的要求,以使学生课下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练琴,以巩固教学效果。其次,要提高钢琴教师教学水平。学校要不惜代价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正确分析和把握学生钢琴基础,选用较为实用的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学习钢琴兴趣的激发和对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不断提高钢琴课教学效果,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丽.浅谈职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
[2]马伟楠.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篇9
[关键词]市场需求 就业趋势 高校 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006-01
艺术设计专业是高校最近几年兴办的专业之一,尤其是对于一些独立学院和三本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试办的覆盖率接近百分之百,这说明在市场就业方面,市场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广泛的,但是仔细调研市场需求,我们发现市场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蛮大的,但是很多需求都有更细微的专业限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却非常的笼统,专业定位方向很模糊,培养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往往与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了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那么面对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学校培养规模的不断激增,如果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培养体系来促进学生就业成为很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之一,笔者就自己的一些看法做简单的归纳。
目前,我们对国内部分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的就业状况进行简单的了解,大体上,能签订正式协议,并实际就业的大约占到学生培养人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还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着待业的问题,很多学生坦言,学校的培养体系与市场的需求状况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所以无论是学生、学校还是用人单位,都希望高校培养的学生能直接被企业所用,并能尽快的进入角色,而这在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当中确实很难实现,那么之间的矛盾是不是就不可调和呢,笔者认为并非如此,如果我们的培养体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就可以很好的转变这种困境。
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主要都是以理论课程为_主,包括一些学校开设的动漫设计专业也是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在毕业之前,除了时间不多的实习之外,基本上四年没有什么其他时间进行实践学习,这种几乎纯理论的培养方式很难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所锻炼,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也就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多工作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并没有实际操作过,所以他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工作需要,所以笔者认为,在新的专业培养和发展模式下,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为学生重新设计培养体系,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对于开设的课程,重新进行考量,对于一些价值很低的或者已经过时的课程可以进行消减,对于一些市场和社会新要求的技能我们在经过论证之后,应该鼓励加入学生的选修课程之内,让学生在新的技能掌握方面有更多突出的表现,所以笔者认为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之外,专业发展中,更多的课程我们应该设计为实践学习课程,实践学习课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到实践中,让理论知识与实践需要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一方面也让学生过早的就能知道市场的需求标准,为后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安排方面,我们调查发现,试办艺术设计专业超过十年的高校当中,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面,每年都会修订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仅仅占到百分之十左右,有百分之六十五左右的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方面已经有六年没有修订过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了,从来没有修订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有接近三分之一,最近三年修订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大约占到三分之一不到,从这些学校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体系的修订和完善的时间周期来看,很多学校的培养计划已经很难适应高校专业的培养发展,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最近一些年试办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些学校,甚至直接从其他学校把整个培养体系完全照搬过来,缺乏自己学校的特点,也没有把专业培养和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查阅一些信息网,甚至发现,很多学校在同类院校的培养方案照搬过程中,自己学校的实际师资和实验配套设施的条件远远不如照搬的学校,但是学校的培养定位和最终的培养目标确实完全的一样,这种脱离实际情况的培养体系对于学生的培养而言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自己学校所处的位置及学校的特色,制定符合自己的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案才是理性的,比如说对于工科院校而言,试办艺术设计专业,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是希望学校能够全方位的多学科的发展,成为一所综合型大学,那么在工科见长的这类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授课和实践教学方面,就可以借助学校的计算机等成熟专业的一些实践内容,呈现交叉学科多角度发展,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会宽泛起来,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师范类专业高校而言,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和学校的教育艺术专业联合起来,把一些势课程纳入培养体系中来,利于学生的就业面增加。
在师资力量方面,笔者认为目前大多数高校试办艺术设计专业都是从基础专业艺术课程开始创办的,在创办起始阶段,往往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但是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引进力度的不断增加,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在不断的增强,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办学而言,短时间内,要想让师资水平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跨专业的师资聘请和共享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思路,笔者认为对于大多数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而言,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艺术学院的教师来完成所有的授课,往往都需要借助其他部分的教师来承担一定的课程,这种借用和聘请本身就是为了弥补自己在师资上的不足,也为以后的师资力量储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设计改革;领会;教育改变;观念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5879-02
1 确定图形图像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
人们精神生活的审美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培养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定位是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金字塔型中部或中上部层次人才。
出于区域性的战略考虑,图形图像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对本地的广告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作出合理的预测,以此预测来规范办学的规模,这个规模的规范也包含了我们对省内开设相关专业院校的实力及招生人数的估计。
出于第一线岗位的需求,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我们优先考虑有丰富的广告设计实践经验并有大量的案例积累的教师的招聘,并从4A广告公司中聘请总监级专才作为本专业的客座讲师。在教材建设上,以案例为主,通过案例的剖析来讲解广告理论。在课时分配上,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并重。
出于对实用技能的强化,针对图形图像设计专业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加强市场调查的实操,在市场上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构思能力,重在增强学生与客户及市场终端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力争改善电脑辅助设计教学和演练的环境,掌握各种设计软件的优劣点,并注重版本的升级,使学生自如地运用电脑操作设计。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一个体系、继续完善两个体制、实现若干规模贡献和质量效益目标。其中,在一个体系中强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平面设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在商业宣传、产品销售和人求等广大泛围内都起着重要作用。如今,设计行业活跃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对于学科本身,其有着包含内容广、跨学科多、理解性和操作性兼备,上手快提高空间无止境等特点,这些特点表明:平面设计学科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学科,是适合一个体系式教学的学科,是可持续发展并能够终生学习和开展多形式教学的学科, 符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2 明确教学思路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及特色,我们拟从以下方面展开我们的培养计划。
2.1 编制一个能满足课程要求的教学大纲
每门专业课的教学大纲由担任该课程的任课教师执笔,但必须与其他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讨论研究,保证整个教学体系的协调一致。教学大纲必须在广告公司第一线搜集信息,图形图像设计专业一是要走案例教学的道路,并且在教学大纲成文后,要征求公司资深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在应知和应会两面个层面上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2 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教材或讲义
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不是压缩的本科教材,图形图像设计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没有统编教材,这是一件坏事,也是一件好事。我们可以根据办学思想和教学大纲的规范,先由任课教师编写完整的讲义,经过近年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材体系,抓好教材建设,对老师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2.3 对任课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我专业教师骨干都是双师型的,这是由图形图像设计专业的特性决定的。在培养计划中,重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尽快让他们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来,给他们创造实际操作的机会。任课教师的知识、技能的更新,获取信息的兴趣与能力,决定着我们专业的前途。走出去,请进来,与广告业内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始终保持着双师型队伍的活力,是我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图形图像设计专业涉及到的学科面广,课程量大。我们在应知与应会这两个层面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应知层面,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用各种生动、直观的方式,讲解、示范操作流程,让学生掌握策划、媒体、制作等相关专业的具体运作。在应会方面,我们通过教学基地的建设、实验室建设的完善,为学生提供更多上机实习机会,并鼓励学生实际操作直接面对客户的案例。总之,即有演习,又有实战。
3 观念的形成与展望
观念的树立依赖于设计氛围的营造、学习以及长期的训练和实践,设计观念的形成反过来又促使设计悟性的提高。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题就是转变学生意识,正确认识设计,培养专业的设计意识及技能。如果这些环节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因此,专业课任课教师在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正确的设计观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观念的建立,悟性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们靠见识的增长,靠知识的积累,靠培养,靠训练,靠定力,靠设计者进入悟性的至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