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治疗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道感染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道感染治疗

篇1

【关键词】 慢性呼吸道感染;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疾病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186-02

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以及肺部肿瘤等[1]。由于呼吸道疾病受患者年龄以及地域等因素影响较多,因此儿童以及北方的发病率更高[2]。反复呼吸道感染指一年中频繁的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超出正常感染范围[3]。反复呼吸道感染又由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反复下呼吸道构成,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指反复支气管炎以及反复肺炎[4]。为获得慢性呼吸道感染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联系,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未出现典型鼻部症状的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现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未出现典型鼻部症状的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现象,其中男47例,女36例,年龄6~44岁,平均24.6岁,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咳嗽以及咽痛,伴有不同程度鼻塞流涕,其中31例伴有发热、头疼以及喘息等症状,且程度不同;患者CR胸片报告显示:肺部纹理增多增粗、阴影模糊或呈斑片状,由此可诊断为支气管炎或肺炎。经过抗病毒、抗感染以及抗支原体治疗后,病情治愈或好转后,病情出现反复感染现象,发作次数均≥2次/年。

1.2 方法

慢性鼻炎:口服鼻炎康片,3次/d,2~4片/次,服用6盒为一个疗程,伯克纳鼻喷剂喷鼻,每个鼻孔一次100 μg,2次/d,亦可每个鼻孔一次50 μg,3~4次/d,每日总量低于400 μg,30 d为一疗程,连续使用2~3个疗程。慢性鼻窦炎:除上述治疗外,再给予头孢克洛或阿莫西林拉维酸钾,每次用量均为50~100 mg/(kg・d),均分3次口服,1次/d,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3~4个疗程。慢性咽喉炎:口服阿奇霉素片,每日按12 mg/kg顿服,单日不得超过0.5 g,5 d为一疗程,服用1个疗程。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全部患者复查鼻窦部,显示鼻窦部炎症吸收明显,咽喉部炎症已完全消除,治疗后复发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

3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中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更为常见,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不仅给患者生理上带来痛苦,由于疾病具有反复性,患者的心理也承受巨大压力。引发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众多,如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免疫力低以及先天性疾病等[5]。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83例患者的临床分析,同时结合文献[6],可知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亦是引发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治疗时应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所有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情均发生反复现象,发作次数均≥2次/年,通过及时以及对症治疗后,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得到好转,治疗后1年随访期间,20例没有出现反复感染情况,48例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为1次/年,15例反复感染情况仍然≥2次/年,治疗后复发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

综上所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同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及咽喉炎等)密切相关,积极预防、及时治疗以及降低病原可以抑制下呼吸道感染的侵袭,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相关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黎艳.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检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3,7(3):169-171.

[2]许娜娜,许素彦,赵文申.ICU下呼吸道感染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6):754-756.

[3]佘晓玲,王涛,王和,等.慢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奈瑟菌cppB与pJD1基因监测[J].贵州医药,2012,36(6):483-485.

[4]唐云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分布及耐药分析[J].医学信息,2013,7(16):273-276.

[5]王玉琪.白令治疗慢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丛刊,2004,4(5):56-58.

篇2

方法:将我院接治的76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8例,观察组(A组)采取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B组)使用环丙沙星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A组和B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治愈数分别达到26例和24例,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9.5%及86.8%。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和显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中采用环丙沙星和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使用后者具有更高的治愈率,但均需要注意对不良反应的观察,要对患者的适应症进行严密监控,严格控制合理用药。对老年呼吸道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结合综合性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170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125-01

老年人的定义一般是指65周岁以上的人群,由于身体机能和免疫功能的下降,这类人群更容易受到各种基础疾病的困扰,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因此,老年人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机率也更高,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一般是因为细菌或者病毒引发的呼吸道炎症。其中,90%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一般包括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炎、支气管炎以及支气管哮喘等等气道的病变。由于老年患者独特的生理状况,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在临床治疗中更困难、病程更长、病情也更易反复[1]。本文中,笔者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临床中对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以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本院于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接治的76例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42例和34例,年龄介于66岁~82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咳痰、咳嗽、胸痛、肺部干湿性音以及心率过速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常规以及体征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选定的76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并将相关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年龄、临床表现、伴随疾病、治疗方式、治疗时间、药物敏感试验以及疗效进行统计和分析。

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安排患者卧床休息,给予一般支持疗法(维持患者酸碱、水以及电解质的平衡),根据患者具体健康状况给予合理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降糖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利尿和强心治疗等等。对患者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A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采用环丙沙星治疗。结合对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治疗,包括深呼吸、指导咳嗽、拍背、引流等胸部物理疗法以及湿化呼吸道疗法。

1.3疗效评判标准。根据临床抗菌药物研究指导对治疗疗效进行级别划分,分别为治愈、显效、进步和无效。治愈: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通过病原菌以及实验室检测显示患者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病情出现明显好转,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得到很大的改善;进步:经过治疗后取得改善的指标只有一两项,但是效果不是特别显著;无效:患者的病情在用药后的72 h内并没有出现好转[2]。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2.0对所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X2检验

2结果

由表1,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对A、B两组进行对比后发现,与B组相比A组的治愈率明显较高,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

3讨论

呼吸道担负着联系人体与外界的交换职能,一般情况下,鼻腔、气管以及咽喉等部分都依靠局部产生的各种抗病物质实现了对病原微生物的屏蔽。但是老年人时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呼吸道黏膜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老化,造成局部抗体减少,再加之老年人衰弱的呼吸肌以及无力的咳嗽,就造成了大量病原微生物从外界侵入下呼吸道。正常情况下,当病原微生物侵入下呼吸道时,遍布在淋巴管或者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就会启动防御作用,然而老年人由于胸腺退化、T淋巴细胞功能的减退,使得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应答能力都削弱,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甚至这些感染会从淋巴扩散至血液[3]。

综合性治疗是指包括胸部物理疗法和湿化呼吸道治疗在内的治疗方法,具体有雾化吸入、补充水分以及湿化氧气等等,这种综合性治疗的作用有防止分泌物干涸、增强纤毛活动能力以及促进排除痰液。综合性治疗达到的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进行试验的A、B两组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89.5%及86.8%。根据本次临床调查以及关于老年呼吸道感染特点的思考,我们发现应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再结合综合性治疗措施的实施,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而实现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海伶,老年呼吸道感染108例门诊治疗分析[J],海南医学,2011(4):39-41

篇3

【关键词】呼吸道 ;感染 ; 治疗; 预防

【中图分类号】R18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66-01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细菌引起。一般包括感冒、急、慢性咽炎,扁桃腺炎等。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上呼吸道感染对人体的危害并不限于这些疾病本身,而主要是这些疾病可以引起很多并发症、继发症。所以应积极防治。

1 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及继发症

1.1 呼吸系统 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它也是哮喘发作、肺心病加重的重要诱因。

1.2 循环系统 急性风湿性心脏炎,以及遗留的风湿性心瓣膜病与化脓性扁桃腺炎有关。有些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数日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有些感冒伴有的心悸及心率失常多是心肌炎所致。上呼吸道感染也是诱发和加重心衰的因素。

1.3 泌尿系统 急、慢性肾炎往往与扁桃腺炎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滤过膜上有关。此外,上呼吸道的化脓性感染通过血行播散也可引起肾盂肾炎等。控制上呼吸道感染也是治疗尿毒症的重要环节。

1.4 其他 消化系统使小儿发生消化不良性及感染性腹泻;神经系统的多发性神经炎,尤其是格林-巴利氏综合症,及急性脊髓炎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及其它感染史。上呼吸道感染还常常引起鼻窦炎、中耳炎。一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脑炎,一开始也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不注意常造成误诊,使病情恶化,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很多疾病,而一些疾病如结核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也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当遇到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或经常上呼吸道感染,应想到其它疾病的的存在。

2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虽大都是病毒引起的,但是细菌引起亦不少,况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病毒侵袭的基础上,细菌乘虚而入,造成混合感染,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应首先要搞清楚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对症下药。

2.1 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的区分

2.1.1 病毒性感染者鼻咽部的粘膜充血水肿、局部症状较明显,临床上多以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为主。鼻涕呈清水样,如咳痰则痰液也很稀。而细菌性感染者,局部症状不明显,如扁桃腺炎,可有扁桃腺肿大、化脓等。.若临床上有咳嗽、咳痰者,痰常粘稠发白或黄。如是黄痰则无疑是细菌性感染。

2.1.2 病毒性感染者全身症状不明显、成人多见,仅有畏寒、发热。细菌性感染者全身症状重,常有寒战,随后高热,周身酸痛不适。

2.1.3 病毒性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常不升高,分类中多为淋巴细胞增多。细菌性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常升高,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2.2 不同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问题

对于病毒性的可应用病毒灵以及清热解毒剂、穿心莲、银翘解毒片、板蓝根冲剂等。而细菌性的则主要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

2.3 上呼吸道感染的对症处理

在对症处理中不能仅用退热剂。若是感冒流清水鼻涕、打喷嚏,可用抗组织胺药物。若有咳嗽、咳痰,还要根据情况应用解痉、止咳,祛痰等药物。

3 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3.1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3.2 注意防寒,这应包括两个方面:(1)平时气温突变时,要注意增减衣服。冷时不要增衣太多,因为长期穿衣太多便使耐寒力大大下降。(2)发病时不要穿得过厚,否则稍一活动便大汗淋漓,一遇风寒常使病情加重。

3.3 注意清除口腔、鼻、咽部的局部感染灶,这些病灶的存在可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上呼吸道粘膜的局部屏障作用减弱,容易使病原体侵入而发病。

3.4 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时,要注意“早发现,早治疗”,可用减毒活疫苗或菌苗接种,增强免疫力。亦可用药物预防,如金刚胺、中草药的清热解毒方剂等。

参考文献

[1]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1.

[2] 叶任高 内科学 2001.

[3] 朱元玉 陈文彬 呼吸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 斯崇文 贾辅忠 李家泰 感染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篇4

【关键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常规西医治疗;患儿

家长满意度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1]。多见于6个月~6岁儿童,1~3岁的婴幼儿最为常见,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0~2岁小儿,每年呼吸道感染10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以上;3~5岁小儿,每年呼吸道感染8次以上[2],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6~12岁小儿,每年呼吸道感染7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2次以上[3]。且上呼吸道感染第2次距第1次至少间隔7d以上[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痰多、面色萎黄、盗汗等[5]。笔者所在医院为提升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水平,减轻患儿痛苦,特将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就诊的4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运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2014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40例小儿反复呼吸系统感染患儿,纳入标准:(1)患儿年龄≤7岁。(2)治疗方案得到患儿及患儿家长认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先天性心肺疾病患儿。(2)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7次。按照患儿家长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患儿年龄2~5岁,平均(2.5±1.2)岁。观察组患儿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患儿年龄2.5~5岁,平均(2.7±0.9)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西医治疗,在患儿发作期可给予患儿青霉素、头孢霉素进行对症治疗,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儿可改用红霉素进行治疗,若处于缓解期的患儿,可以给予左旋咪唑(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708),3次/d,服药方式为口服,每次2.5mg/kg,每周服3d停4d,连续治疗7~17d,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观察组运用中医辨证治疗。首先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病理分型,因20例患儿均出现怕冷、畏风、盗汗的临床症状,并有脉细弱、苔薄白、舌苔嫩有齿痕、纳少。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采用笔者所在医院特制药方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详细药方如下:黄芪6g、桂枝6g、白芍6g,煅龙骨、煅牡蛎各5g,白术、党参、山药15g、五味子2.5g。根据患儿体重,酌情选择服药剂量:患儿体重≤30kg,每2日1剂,早晚分服。若患儿体重≥30kg,每日1剂,早晚分服,给药方式为煎服。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疗效判定:(1)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6]。其中,显效:6个月内未发病或仅发作1次,程度轻,病程<3d;有效:6个月内发病1~2次,病程较治疗前缩短;无效:发病次数、病程均未发生改变。(2)患儿家长满意度:满意度由笔者所在医院特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分数≥85分为满意,分数<84分为不满意,共发放40份,收回40份,收回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

患儿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儿经西医常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观察组

患儿家长有19例对治疗结果满意,对照组有16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咽、喉、扁桃体、气管及支气管等部位的疾病,多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小儿时期由于生理及身体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功能低下,导致了小儿易患病体质[7]。从发病年龄上看,以学龄前儿童为主。部分小儿服中药困难,故统计的病例中,以2~5岁为标准[8]。运用中医治疗本病能有效减少复发,缩短疗程,有明显改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感染控制后及间歇期统一治本为主,调理肺脾肾脏功能,修复阴阳相对平衡的原则[9],着重以预防复发为主,根据以往的经验,拟定出以中药方剂为主的治疗方案,后经反复临床应用,证明疗效可靠,又经反复筛选最后定为中药配方处方进行研究。中医辨证治疗中药配方中黄芪有益气固卫,桂枝通阳散寒,白芍和营敛阴,煅龙骨、煅牡蛎固表止汗,白术、党参、山药健脾益气,防风走表祛邪[10]。五味子敛阴益气。皆有清热并能利咽及补易扶正的功效。据本次临床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病例治疗结果说明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中医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多与遗传、营养、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11]。导致小儿自身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诱发小儿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主要因素。由于小儿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导致患儿呼吸道反复感染,致使患儿感染后使病毒深入容易扩散,并且导致病程拖延时间长,容易引起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合并症的发生率[12]。所以中医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肺脾两虚,营虚卫弱,邪毒留伏,造成外感频发,邪毒久住机体内,所导致病程反复加重。每当遇到外在天气变化和季节交替时节,都会引起小儿机体内久已潜伏的病症再次复发,致使让小儿容易反复受到病毒性感染,形成易感染体质导致侵蚀性感染[13],致使有病史的小儿会增加反复呼吸道感染几率。患儿再次受到病毒侵蚀对小儿机体伤害严重,并导致患儿在反复受到多次病毒感染的几率足倍增加。使得病情容易扩散加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易导致患儿病情拖延时间久、其家属多因前期忽略病症而所导致患儿病情反复性复发。一般针对此病症的处理多采用物理性疗法和抗感染药物治疗,在中医辨证治疗中对控制病情起到了十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给药,可以明显改善、缩短、患儿反复性发作持续时间,本次观察结果证明,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中效果显著。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玲.中医辨证论治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5):165.

[2]石来军,赵旸.穴位埋线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5,28(7):117-119.

[3]周婷,朱晔,王孟清.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期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6,24(3):111-114.

[4]黄素耐.辨证穴位贴敷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6):96-97.

[5]李玲,万英,赵相雨.中医外治三联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8(4):438-441.

[6]邓滪.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9):91-92.

[7]张永芳.健脾固表方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EB/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0):1895-1896.

[8]李海娇.浅谈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0):229.

[9]丛莉莹,史晓东.推拿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9):29.

[10]徐杰.黄芪煎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6,8(4):548-550.

[11]董彩凤.中医辨证论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126例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54(1):67.

[12]陆建中.中药辨证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J].当代医学,2015,8(7):144-145.

篇5

关键词:猪呼吸道感染;中西药结合;效果

中图分类号:S856.3 文献标识码:A

猪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多原因的子性疾病,是猪的直接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在当今社会上流行广泛。其主要发病原因为由于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从而引起的病毒、细菌侵袭易感染猪群而引发的疾病综合征。这种病症具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既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也能通过繁殖过程中胎盘传播给下一代,增加病原载体,但其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感染。患病的猪在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无精打采伴发出现严重的腹部呼吸,呼吸声沉重,急促,呼吸困难,咳嗽、眼角分泌物浓稠,出现结膜炎等一系列症状。笔者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在治疗猪呼吸道感染症状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2年4月23日在三水区云东海街道辛丰猪厂,养殖人员发现8例有明显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猪,其中3头母猪、5头育肥猪。

2 表现症状

病发初期病猪全身 皮肤呈潮红色,伴有气喘声粗、咳多、喜睡、只摄水不进食、小便呈棕黄色、大便干燥等症状,经测量平均温度为40.7~41.5℃,高出正常体温,稽留日,常规持续时间为5~7d。,较长的可达到9d,可导致母猪流产或者胎死。病发伴随猪体温急性升高,可导致突发性死亡。一段时间后未被发现,急性可转变为慢性,患病猪会停止或缓慢生长,逐渐消瘦,不经过及时治疗会产生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厂带来巨大损失。

3 病情变化

患病猪可表现为花斑样病变或间质性肺炎;淋巴结肿大、充血,并伴有少量出血症状;有的外表可见腹腔胸腔纤维蛋白渗出,病情严重者会出现粘连现象。肺脏尖叶、膈叶、心叶的前端都会发生实质硬度如肉颜色变紫变红、

胸腔积液,有心包炎的症状。

4 传染及感染因素

呼吸道感染可发生于各类品种的猪之间,而且不限猪龄和性别,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圈舍光线不足、潮湿,使病毒细菌滋生,卫生条件差,周围环境影响及饲养者管理水平等。每年的4月末~6月中旬为此病高发期,圈养猪由于受空间的影响,传染现象较为严重,病猪成了病原体的有效载体。若不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病原体会长期存活于猪的分泌物和呼吸道内,以空气为介质进行传播,尤其是产区内的患病母猪会将病毒传染给仔猪,增加病毒携带者。

5 治疗及防治方法

采用中西药结合方法治疗:用药8d分两阶段进行:

第1阶段(1~4d)用药:取黄金1号(四川精华动物药业公司生产)15g(对已成年母猪剂量加倍);混感头孢(成都天牧生物技术公司生产)8g;卡那霉素(四川国泰动物保健药业公司生产)35mL(对已成年母猪剂量加倍)进行肌肉注射。

第2阶段(5~8d)用药:头孢王(成都中牧药业公司生产)15g(对已成年母猪剂量加倍);混感头孢(重庆先锋动物药业公司生产)8g;病毒灵(重庆先锋动物药业公司生产)15g(对已成年母猪剂量加倍)进行肌肉注射,同时,在第5天~第6天1d1剂黄连解汤加麦冬、白部、大黄、桑自皮、滑石碾成沫状混合饲料喂2d;到了第7天~第8天1d1剂润肺散减白芍、麻黄、川芎,加大清叶、知母、豆根碾成沫状混合饲料喂2d。

6 结果

经过两个阶段的中西药结合治疗和巩固,虽然其中2例出现了轻微脱皮现象,但最终8例病猪全部痊愈。

7 讨论

猪呼吸道感染是目前对圈养猪有严重危害的疾病之一,因其发病因素复杂多变。通过对饲养管理的改善,提高卷养猪的营养水平从而做到有效的控制。因前期疫苗免疫注射做了很好的疫情预防铺垫,给予药物充分发挥了基础疗效。但任何一种抗生素在抗菌谱的限制下,对病原菌的敏感程度也会不同。不可能对所有疾病都适合。治疗中要重视中西医结合用药,往往比单一使用一方面药物进行治疗取得的疗效都要好,特别是规模养猪场可以用黄连解毒汤或润肺散为主方,针对具体情况修改药方来对呼吸道感染症进行预防。从而可以降低养殖成本,降低病原体的耐药性,提高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佐琪,刘德洪,段乾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J]. 畜禽业,2011(9):91.

篇6

上呼吸道感染在中医看来,虽然有不同类型,但当今临床所见的病例以热证最多。各种类型都具有起病较急,合并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咽痛,或者发热、畏寒、身体酸楚疼痛等症状,热证类型还具有舌红、苔黄、眼睛红、尿黄、手足热、咽干燥、咽热辣感、咽充血等特征性的表现。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这类疾病,西医比较重视外因,也就是病原微生物;中医却更加重视内因,也就是患者的身体状况。同一种疾病之所以呈现不同的证型,关键不是外因,而是内因。病原微生物之所以能够感染一部分人,而不能感染另一部分人,主要是因为被感染者的身体早已有状况。热证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一定发生在那些身体阴气虚弱、阳气得不到制约、体内有火的人群。正是身体的这种状况招致感染。中医讲“内外相召”,就是这个意思。

西医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大多采用抗生素,当今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很普遍,由此带来的健康问题很多。其实,属于热证的上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上清普济散治疗。这个方子一面清热泻火,一面补养人体阴气;既对抗病原微生物,更调整身体状态。

方药:玄参、麦冬各30克,生甘草、桔梗、牛蒡子、柴胡、黄芩、升麻、连翘各20克,黄连、马勃各10克。

用法:以上11味药物,捣成粗末,混匀,分为10份。每次取1份,加水约300毫升,小火煮沸,维持5~10分钟,过滤,待温度合适时服下。小儿每次服80~100毫升。病轻者,日服2~3次。病重发热者,日服可5~6次,甚至每2小时服1次。将药物装入PET抽线袋煎煮更好。

篇7

关键词:利巴韦林注射液;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57-0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含病毒的唾沫、污染物品等,90%为病毒感染。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热及其它临床症状,往往具有变化快、发病急、热势重等特点[1],甚至引发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2]。临床上常用的利巴韦林注射液,是治疗病毒性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为了观察利巴韦林注射液的临床疗效,笔者于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间采用利巴韦林针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者35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间收治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0例,24h内出现发烧、咳嗽、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入院体温≥38℃,CRP≤10mg/L,WBC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综合性治疗,进行止咳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每天每公斤10-15毫克加入1/4~1/5的液体需要量中,1天1次;对照组只采取常规综合性治疗,3d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热、咳嗽、鼻塞、咽痛、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总体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且进行统计分析。

1.3 疗效标准。治愈:完全退烧,恢复至正常体温(腋温≤37.5℃),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显效:自基值体温下降≥1.0℃,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其他基本达到痊愈标准。有效:自基值体温下降0.5~0.9℃,病情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无效:持续升高或自基值体温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士S表示,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治疗组患者发热(2.3±0.7)、咽痛(2.5±1.7)、鼻塞(2.1±1.3)、咽部充血(2.3±1.0)及咳嗽(1.7±0.4)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2.9±0.9;3.0±1.4;2.6±1.4;2.7±1.6;2.3±0.6),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35例患者,治愈23例,治愈率为65.7%,显效9例,显效率为25.7%,有效2例(5.7%),无效1例(2.9%),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35例患者,治愈16例,治愈率为45.7%,显效9例,显效率为25.7%,有效和无效均5例(14.3%),总有效率为85.7%。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期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流涕、食欲不振、鼻塞、咳嗽、呕吐、喷嚏、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头痛、咽部不适、腹痛,时常伴扁桃体肿大、充血,并有颈淋巴结肿大的可能。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常规治疗以抗病毒、抗炎对症治疗为主[4]。利巴韦林是一种核苷的一种类似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抑制病毒RNA多聚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诱导病毒RNA发生突变,使病毒RNA复制出现程序错误。因其作用确切,临床常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本文应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35例,治愈率为65.7%,有效率为97.1%,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吕连菊,贡树基.利巴韦林与地塞米松混合液滴鼻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8,6(4):228-229

[2] 岑丹阳,赖文玉,薛红漫.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3219-3220

篇8

[中图分类号] R18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35-01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等疾病。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其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加[1]。氨曲南(Aztreonam) 是一类全合成窄谱β2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作用于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其对多种质粒和染色体介导的β2内酰胺酶稳定[2]。为探讨氨曲南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对本院180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用氨曲南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180例均为我院呼吸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其中男97例,女83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2.6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同时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无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排除肺结核或支原体感染。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的基础体温、下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氨曲南注射用灭菌粉末(重庆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10g) 210g,对照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无菌粉末(葛兰素史克有限公司,规格: 110g) 210g,均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Pd ,疗程为7~14d,观察期间不加用其他抗生素。

1.3 疗效标准

1.3.1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 》[3],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临床疗效,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评定。痊愈与显效合计为有效,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全部病例数×100%。

1.3.2 安全性评价试验期间病人主诉的任何不适反应及客观检查指标有异常改变,均详细记录其具体的情况,追踪到恢复正常;按不良反应发生与药物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及无关5级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病例统计数资料采用u 检验,P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表1。

2.2 两组细菌清除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细菌清除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43 %、89.86 % ,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药物安全性评价在治疗中,治疗组有2例出现轻度恶心,2例出现皮肤瘙痒;对照组有3例出现轻度恶心,2例出现轻度腹胀,停药后均自行消失。

3 讨论

在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后,仅凭经验应用抗生素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一种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都可能产生耐药性;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来说,尤其是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等医院内获得性细菌,更易产生耐药性。目前认为最普遍的耐药机制是致病菌可产生β2内酰胺酶,水解破坏进入菌体内β2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2内酰胺酶(ESBL)和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导致耐药现象发生严重[3]。因此临床应尽快取患者痰标本做细菌培养,再参照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才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及避免菌群失调及二重感染,甚至降低多重感染的发生机率。氨曲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由于其在4号位上羟基的独特单环分子结构,具有抵抗β2内酰胺酶水解作用的能力[4],对β2内酰胺酶稳定性大为提高,更容易穿透细菌细胞壁,具有明显的杀菌效应,特别是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属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5],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波,刘刚,府伟灵,等.呼吸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1):1302-1304.

[2] Jens K,Moller,Mogens K.Antibiotic treatment and the diagnosi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adul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05,9(5):274.

[3] 杨杰,氨曲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83-84.

篇9

【关键词】 黄芪颗粒颗粒;小儿;呼吸道感染;疗效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RRI)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1]。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小儿免于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不足导致病毒侵入从而发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近2年来,笔者采用黄芪颗粒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接收的11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其中治疗组男27例,女31例;8个月~1岁9例,1岁~2岁15例,2岁~5岁23例,>5岁11例。对照组男34例,女24例;8个月~1岁11例,1岁~2岁12例,2岁~5岁19例,>5岁16例。两组患儿在年龄、 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修订反复呼吸道感染判定条件制定标准[2]。0-2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7次,每年下呼吸道感染次数≥3次;3-5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6次,每年下呼吸道感染次数≥2次;>5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数≥5次,每年下呼吸道感染次数≥2次。

1.3 排除标准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先天性肺发育不良;合并有心血管、肝、肾、脑和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抗病毒等治疗方式,不使用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颗粒(规格为5g/袋)。使用方法:0-2岁:半袋/次,2次/天;3-5岁:1袋/次,2次/天;>5岁:1袋/次,3次/天;3个月为一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结束之后,发病次数减少2/3以上,免疫指标恢复正常,发病时间明显缩短;有效:治疗结束之后,发病次数减少1/2以上,免疫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发病时间缩短;无效:治疗结束之后,发病次数减少低于1/2,免疫指标同未治疗前,发病时间无明显缩短;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 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发病情况比较 见表 2。

表 2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发病情况(x±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结果表明,治疗组的发病次数及发病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

3 讨论

黄芪颗粒颗粒方中含黄芪、白术、防风等药味,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临床上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皓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3]。在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能起到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对各种病毒的抵抗能力,减少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结果表明,经治疗后,对照组58例,显效21例(36.21%),有效24例(41.38%),无效13例(22.41%);治疗组58例,显效36例(62.07%),有效18例(31.03%),无效4例(6.90%);治疗组总有效例数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发病次数及发病时间方面,经治疗后,治疗组的发病次数为1.4土0.5次,发病时间为6.1土2.8d;对照组的发病次数为1.6土0.4次,发病时间为7.3土3d;治疗组的发病次数及发病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

参考文献

[1] 文忠. 反复呼吸道感染对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5):23-25.

篇10

【关键词】 呼吸道的感染;中医辨证方法;治疗与预防

上呼吸道感染指的是鼻腔、咽喉和支气管受到了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在医学上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和发冷等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笔者收集2010年6月-2011年7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人150例。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7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人150例。将150例病患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其中治疗组的病患体温都在38.6-40.5℃之间,平均温度为39.3℃;对照组的病患体温都在38.6-40.2℃之间,平均温度为39.4℃。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患病程大约1-3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两组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治疗组接受中医中医辨证治疗与预防方法,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治疗。2 治疗方法

2.1 风寒类型 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的治疗方法。

2.2 风热类型 采用银翘散加减的治的疗方法。

2.3 暑湿类型 采用藿香正气散加减的治疗方法。

2.4 对照组依照《内科学》上有关上呼吸道感染,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给予常规性的抗感染和抗病毒的药物及对症医治,治疗组合对症组病患都在用药2-3d后对相关疗效进行评定。

2.5 观察的指标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如发热、鼻子堵塞、咳嗽、头痛、咽喉痛、四肢疲乏的现象。用体温计下每3-5h病患腋下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3 结果分析

对两组病患在治疗1-3d后进行观察,治疗组75例,痊愈50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75例,痊愈45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病患在退热时间上的对比分析:治疗组平均时间为为:(20.16±6.01)h;对照组为(27.56±6.41)h。治疗组病患的退热时间要显著早于对照组的病患,差异具有有显著性。4 讨 论

在呼吸道的治疗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病例采用不同用药标准。

4.1 风寒类型 临床症状表现:病患具有发冷发热现象,以发冷为主要表现,没有身体出汗现象,伴随头痛,鼻子堵塞、打喷嚏,流清鼻涕或是有咽咽喉痒而引发的咳簌,咳嗽中有薄痰。舌头白薄,脉浮紧。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的治疗方法。主要药物成分包括荆芥穗8g、防风8g、羌活8g、前胡8g、生姜8g、甘草7g。根据症状表现药物可以适当的加减:有头痛现象的病患加白芷8g,咳嗽严重的病患加杏仁8g、桔梗8g,痰多的病患加陈皮8g、半夏8g,有发热、头痛、脉浮发热现象的病患,可用桂枝汤。

4.2 风热类型 临床症状表现:病患具有发冷发热现象,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有身体出汗现象。伴随口干,咽喉痛或是咳嗽,有黄稠痰。舌头微黄,脉浮数。采用银翘散加减的治疗方法。主要药物成分包括:银花11g、连翘11g,豆豉6g,桔梗9g,薄荷7g。根据症状表现药物可以适当的加减:有头痛现象的病患加桑叶9g、9g;有咽喉红肿现象的病患加元参9g、山豆根9g;有痰黄粘稠现象的病患加瓜蒌皮9g、川贝母9g;有心烦口渴现象的病患加知母9g、生石膏11g。如有发热不高,咳嗽明显的病患可用桑菊饮。

4.3 暑湿类型 临床症状表现:病患具有发冷发热现象、伴随头痛、四肢困重、胸闷不透气或是有呕吐和腹泻现象。舌苔微黄,脉濡。采用藿香正气散加减的治疗方法。主要药物成分包括:藿香9g、紫苏9g,香薷7g、白芷7g,半夏9g、厚朴9g、扁豆9g。根据症状表现药物可以适当的加减:有汗多现象的病患去薷香加西瓜皮14g;有热盛现象的病患加黄连5g,银花11g;有湿重现象的病患加佩兰9g,薏仁1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