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

篇1

交通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交叉口的精细化改善思路。

关键词:城市交通精细化;交通设计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及小汽车保有量的飞速上升,城市道路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问题如交通拥堵等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人们

的正常出行,也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形象,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提高路网的交通容量,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已成为交通管理者面临的一大课题。交通设施供给满足不了需求的步伐、投资巨大、拆迁问题、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大手笔的工程手段来解决交通问题越来越不经济,设计人员只有挖掘现有交通设施潜力,提高其使用效率,通过精细化的优化设计来解决交通压力大的问题。

1.交通精细化设计理念

缓和城市交通压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增建、扩建交通设施,然而,交通设施的建设速度往往跟不上交通量的增长速度,虽然在建成后短期内交通拥堵会有所缓解,但由于通行能力的增加会诱增更多的交通量,重新出现拥堵现象。在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常态的今天,通过大规模的工程手段来解决交通问题的局限性也越发明显―――交通设施供给满足不了需求、投资巨大、拆迁难度大、环境受影响等。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能以较小投入和代价达到较好效果的交通改善措施。精细化交通设计的主旨思想是在交通工程设计与实施中更多地关注细节问题,对城市交通微观层面的问题进行改造。主要包括交叉口精细化设计、区域和路段合理的交通组织、公共交通设施合理布设等,全面挖掘城市已有道路交通潜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尽量减少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交通的有序与畅通,达到充分发挥路网功能和改善交通拥堵的目的。

2.现代化城市的交通特征

2.1 交通潮汐现象明显,昼夜交通量反差大

城区高度的商业和办公集中与城区有限的居住容量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使得城区道路交通昼夜差异大,交通流时间和空间上集聚,早晚高峰时段,特别是进出城区的主要通道上,交通压力大,早晚高峰拥堵严重。

2.2 交通流量大,饱和度高,服务水平低

由于城市强大的交通吸引能力,产生了大量的集散交通;同时,由于部分主干道贯穿整座城市,穿过通也集中在这些道路上。城区的集散交通量与穿过通量的叠加,使得城区交通流量大,饱和度高,服务水平低。

2.3 慢行交通流量大,机非混行严重

城区的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量大,在交叉口,机、非、人交织在一起,既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又影晌交叉口通行能力。另外,商业步行街的设置,吸引大量购物客流,使得商业街旁交叉口的行人、非机动车和公交车的流量非常大。

2.4 交叉口用地条件有限,周边建筑集散交通干扰大

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大弊端就是商场、酒店、宾馆等高交通吸引建筑均习惯布置在交叉口的四角,交叉口周边设施产生的集散交通与交叉口干道上的通过通混合。商业功能与交通功能的综合,使得城区交叉口拥堵异常且拓宽改造与交通规范管理难度大。

3. 精细化交通设计的主要手段

精细化交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挖掘道路交通潜能,针对城市道路微观层面的各类交通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精细化交通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3.1机动车交通精细化

机动车车道的设计要保证机动车通行的连续性与安全性,避免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干扰,还要尽量减轻机动车流之间的冲突与交织。路段单车道度应根据行驶车辆的车型和设计车速来确定。一般而言,城市道路车道最大宽度不宜超过3.5 m,最小宽度不宜低于 3.0 m;对于靠近中央分隔带、机非隔离带人行道的机动车道,其外侧应有不低于0.25 m宽的安全距离。对于平面交叉口,拥堵现象主要是进出交叉口的车道数与路段上的车道数不匹配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一般是在交叉口的进口道处通过偏移车道中心线的方式来增加进口车道数;对于偏移车道中心线仍不能满足要求的,则需视情况在控制车速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单车道宽度来增加车道数,可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3.2 非机动车交通精细化改善

城市的非机动车流量很大,其通行特别是交叉口左转问题是难题。非机动的通行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同相位两次过街;二是左转非机动车与左转机动车同相位。因此,交叉口非机动车右转时应尽量实现其与右转机动车之间的隔离,减少交通冲突。

3.3 行人通道交通精细化改善

一般情况下,当过街流量较大时,人行横道宽度设置在8~10 m;过街流量较小时,人行横道宽度可设置在5~7 m,尽量节省空间资源。当行人过街横道大于15 m时,应增设行人过街安全岛。在商业区和人流最密集的区域,应结合城市具体条件设置行人过街地道或行人过街天桥。交叉口人行道的无障碍设计,明确、合理的道路标志标线,完善的附属设施设计等也是精细化、人性化设计理念的体现。

3.4 交叉通精细化改善

有研究表明,60%的事故及多数拥堵均集中在交叉口,通过交叉口精细化设计可大幅提高通行效率,经过合理的改造设计,有些交叉口效率可提高 2/3 左右。交叉口的精细化设计原则是:尽量减少交叉口面积;设置左转弯待行区;信号合理配时;明确人、车通行权,渠化交通。交叉口改善,需要跟踪评估改善后效果,循环改造,才能寻求得到最佳的交叉口改善方案与措施。

3.5 调头车道设计

不合理的调头车道设置 (特别是没有展宽设计)会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其缺点主要在于:一是调头车道占用了主线车行道空间;二是调头位设置效率低,每次只能一辆车调头,其他调头车辆依次排队。可借鉴国外的经验,优化调头位的设计。采用多调头位的优化设计形式,在一个调头通行信号时段,多辆车可以同时调头,尽量减少排队长度。同时视情况,在增加掉头相位会严重影响对向车流的安全运行时,可采用远引式左转的方式。

3.6交通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

新技术包括工程设计、施工工艺、管理控制等多方面技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影响、缩短工期,注重交通设施构件的轻质、简约、美观。如避免在立交桥下出现粗大的墩柱,既影响视线又破坏景观。路面、桥梁或隧道的结构层厚度如果过大,将提高相交道路控制标高,从而加大工程造价。另外,新材料的应用也是交通建设的一个重要精细化手段。可推广标志、标线、标牌的新型反光材料和新型路面材料等的应用,如彩色玻璃砂道路标线、彩色玻璃防滑减速路面、吸水与隔水路面材料、吸音降噪材料的应用等等。

3.7交通管理研究

通过交通管理,充分利用既有设施,减少无效交通流,提高交通设施使效率。常用交通管理手段有:

3.7.1交通管制

用于限制高峰小时特定区域内机动车流量和组成(使用容量控制或法规机制进行管理),如北京奥运会交通管理采用车牌单双号分时出行。

3.7.2鼓励共同乘用汽车。虽然目前合乘私家车有非法营运的嫌疑,还需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提倡。

3.7.3在交通繁忙地区对停车场进行管理和控制,如停车时间和停车位数量的控制,通过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尽可能地使车辆入库停放,减小对路侧交通的干扰。

3.7.4通过养路费、购车税及行驶里程税、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税、停车费等收费与价格杠杆手段,鼓励使用清洁汽车和公共交通系统。

3.7.5采用先进的交通控制手段和信息技术,如行车线路引导,停车管理和信息,车流量管制,公共交通自动调控等。

4.结语

采用精细化交通设计手段挖掘已有交通设施的潜力、改善交通环境,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尽量少动土木工程的前提下,通过精细化设计,充分利用现代交通科技发展成果,对于城市交通拥堵的改善及城市品质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晓光,等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长沙市 2009 年城市道路交通整治工程方案[R].2008

[3]上海市工程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S]

[4]翟忠民,景东升,陆化普 道路交通实战案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篇2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依据《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启动了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

 

据悉,此次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领域物联网系统研制项目和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重点领域物联网系统研制项目重点支持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领域的物联网系统研制,推进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升生产和运行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保障公共安全,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则重点支持物联网信息感知、传输、处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形成集成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应用广泛、社会经济效益较好的技术和产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物联网技术发展水平,加快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其中,重点领域物联网系统研制项目主要包括:

1.智能工业领域。重点支持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检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检测等物联网系统,形成综合管理监测平台,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2.智能农业领域。重点支持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生产养殖环境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产品溯源等物联网系统,形成重点农产品质量管理平台,保障农产品安全。

3.智能环保领域。重点支持城市大气环境实时监测、重点流域和湖泊水质监测、工业污染源排放实时监控等物联网系统,形成重点地区和行业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平台,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4.智能物流领域。重点支持覆盖库存监控、配送管理、安全追溯全流程的物联网系统,形成跨区域、行业、部门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物流效率,保障物流的安全和可控。

 

5.智能交通领域。重点支持交通状态感知与交换、交通诱导与智能化管控、车辆定位与调度、车辆远程监测与服务等物联网系统,形成城市交通实时监控和管理平台,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篇3

自绿东村街道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以来,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要求,昆仑社区紧紧围绕“环卫保洁精质化、城市交通有序化、沿街商铺整洁化”的目标,着力实施重点,有效提升市容市貌。

一、着力实施“净”工程。进一步强化城区清扫保洁作业时间、作业质量标准、作业任务的督促检查与落实,全面清除卫生死角,清理生活、建筑垃圾,时刻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按照条块结合的原则,强化城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消除城区主街道同背街小巷环境卫生面貌“两张皮”的现象。使清扫保洁区域实现了无死角、无缝隙保洁。严格落实清扫保洁“五无四净”、垃圾收集随有随清作业标准,全力推行了“垃圾落地15分钟内保洁”作业管理方式,加强了城区道路、公共广场、背街小巷和住宅小区的清扫保洁管理,加大卫生整治力度,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使城区清扫保洁率迭到98%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车速到90%。

二、着力实施“畅”工程。按照退路入室、清路治乱、用路有序、还路于民的思路,实施“畅”工程,继续开展街巷环境综合整治,在城区主要地段引导沿街摊点“进厅入市”,切实解决占道经营和乱搭乱建等难点问题。在城区道路合理施划停车位,在主要地段规划建设停车场,切实解决城区机动车辆停放问题。巩固提高整治成果,深入开展制止违法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建立违法建设信息库,加大分类制违、重点拆违力度,完善查处和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工制机制,彻底遏制乱搭乱建势头,切实改善市容市貌。

三、着力实施“数”工程。健全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加快建立“三网合一”数字化网络平台,形成全方位、高效率运行的模式,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科学化和网络化进程。对主要干道沿街商铺严格落实“日检查、周评比、月通报、年考核”管理考评机制和“三二一”、“十三一”日常巡查制度,执法部门协同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依法管理、全面覆盖、综合执法、一专多能、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新体系。积极创造条件,疏导并举,努力建立管理严格、规范有序、结构合理、开放透明、高效运行、人民群众宜居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篇4

杭州市气象气象现代化工作基础

气象科技、人才、投入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高性能计算机浮点运算能力2.4万亿次,可用于并行计算的高速存储20T;建成新型气象通信千兆骨干网络、应急存储备份系统、气象信息处理与共享系统和移动应急风廓线雷达和卫星通信系统;建立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国家、地方气象编制和社会聘用人员组成的多元化气象工作者队伍初步形成,全市已有地方气象事业编制27人,201个乡镇(街道)全部有气象协理员,3024个村(社区)已全部落实气象信息员。市、区(县、市)两级气象事业全部纳入同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地方财政综合预算并逐年增长,公共财政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保障有力。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气象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气象监测预警能力不足。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气象监测能力较弱;气象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及时性、精细化、数字化水平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气象科技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高;二是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不高。气象灾害预警尚未实现全覆盖;气象应急响应能力不够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及社会公众对气象信息和气象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不高;城乡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水平和气象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水平不高;三是气象社会管理工作有待加强。气象法规定的职责尚未全部落实;气象工作人力配备明显不足。

杭州气象现代化试点的推进策略

合理配置市、区(县、市)两级气象资源,统筹考虑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不平衡性,进一步明晰业务布局、完善业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推进全市气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坚持人才强业,创新用人机制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骨干、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气象人才队伍。创新气象管理体制机制,着力加强多渠道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和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发展地方气象事业。

杭州市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篇5

重庆城市管理虽有这样的亮点,但毋庸讳言,由于长期受“重建轻管”思想的主导,重庆城市管理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粗放式管理,城市规划执行力不够高,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带脏乱差黑烂现象仍较突出。二是被动式管理,包括社会治安、污染排放、公交营运等管理更多体现在投诉基础上的事后解决,相关管理责任主体的主动管理意识还不够。三是孤立式管理,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脱节,各系统独立运行,职能交叉、扯皮推诿和资源浪费现象并存,城市交通拥堵等现象依然突出。四是以物为主式管理,过多依靠对公共设施的管理,而对企业和市民整体素质的教育、宣传严重滞后,客观上导致横穿公路、乱扔乱排现象突出。

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重庆的整体城市形象。笔者以为提升城管水平,首先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树立大城建管理理念,具体来说,要树立四大理念。

一是人性化理念。从满足市民公共需求的角度,合理布局路灯照明、过街系统、换乘枢纽等公共设施,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和通达深度,展示更多的人文关怀,体现更多的城市柔情,推动城市管理价值从经济效益向社会效益的转移。

二是精细化理念。在公共设施、公益设施功能设计上,强化各类规划和功能设计的有机衔接,并综合考虑不同社会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比如设双语路标、封闭式电话亭,公交站场提供候车座椅、适时播报交通拥堵信息等,延伸细节性的公共服务。

三是信息化理念。城市管理应以地理信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整合城市照明系统、市政设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信息设施和服务系统,建立统一的城市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管理的系统性、便捷性和时效性。

四是法制化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高各类责任主体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顶风作案、违法抗法的行为。

有了这些理念后,我们还需要从体制、机制上理清思路,让城管难题得到根治。

一是管理体制改革。横,应按照建立大部门制的思路,整合城市规划、建设、市政、园林等职能部门,归并其他部门的供水、燃气甚至城市交通的规划管理职能,成立统一的政府组成部门,以更明确的主体统筹协调城市规建管养。纵,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思路,优化各级管理职能分工,将适宜用现代化技术实施一体化管理的职能上收,将环卫、绿化等易于从空间上物理化分割的管理职能下放到街道,甚至通过补贴的方式委托社区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的能动性。

二是运行体制改革。政府城市管理的职能,重在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其中的部分公共服务,包括城市公共设施维护、绿化养护、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保洁等业务以及市政设施营运,都可以实施外包,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体现政府管理职能。应将经营城市的思想运用到城市管理之中,妥善推进市政设施建设、养护、管理事业单位“事改企”改革改制,建设专业化建管养公司,通过招标拍卖、合同管理等市场化手段,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由直接供应者向监管者的角色转变,降低城市管理的成本,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篇6

上海商业服务业的现状

可以这么说:上海商业服务业的现状,与亚洲各国大城市、与世界各国大城市的发展现状非常相似。

1 上海商业服务业伴随城市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消费需求。据2006年末的统计数字,上海有批发、零售、餐饮业等各类门店34万余个,经营面积达到3768万m2。若以有户籍及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达到了2m2。这些商业服务网点遍布全市,上海已经初步形成了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人口集聚区社区商业中心、居住区邻里中心。以及郊区农家店的网络布局。

2 上海商业服务业经过15年发展,初步形成了连锁化、集约化、系统化。现在上海的各类商业服务业网点中,连锁化经营的比例相当高。从百货连锁、大卖场连锁,到各类生活服务店铺连锁、各类销售服务方式的连锁。上海已经有106种业态实现了连锁。其中,百货、大卖场、超市、便利店、各类专业店等主要商业服务业态,几乎100%实现了连锁经营。连锁经营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上海的商业企业管理逐步走向集约化。商品采购、物流配送、资金、人力资本的集约,以及企业各类资源的集约,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空间。与此同时。上海商业服务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从单一的POS、MIS发展到EDI、ERP系统,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在物流、储存方面应用RFID技术。目前,上海商业服务业的最大网络正管理着数千家网点的企业。并且正在不断完善功能。

3 上海商业服务业导人现代化管理。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了竞争力。主要表现为服务人性化、品质最优化、流程合理化、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由于企业更加注重利用资本市场的推动力。把企业运行更好地置身于众多股东的监督之下,因此。上海商业服务业企业已经普遍导入投资讲回报、工作讲效率等现代管理理念,不少企业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竞争力。现在,百货业的纯利润已从2%左右上升到了3%-5%,甚至更高。到上海的梅龙镇依势丹、久光百货、第一八百伴、美美百货、东方商厦、百盛百货、虹桥友谊去看一下。就会发现。店铺里的商品组成和精细化管理程度,正在赶上国际水平。从众多的品牌专卖店、海内外风味的餐饮店。到遍布城乡的各类店铺,处处可以看到上海人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痕迹。

是改革开放为上海商业服务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上海商业服务业正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上海商业服务业面对国际化竞争的认识

中国加入WTO,对商业服务业带来的影响最为深刻。按照“人世”承诺,我国在商业服务行业引进外资的速度在加快,导致了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现状。

国内竞争国际化,给上海商业服务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态势。目前在上海的各种商业服务业业态中。都有外资(包括港澳台资)的介入。去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外资商业服务业的经营比重达到39.1%。各种资本结构的商家在上海这块土地上同台竞争,繁荣了上海的市场,丰富了市民的生活,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和实惠。同时,也给上海商家带来一个提醒: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把上海建设成一个国际购物天堂。

上海商业服务业需要更加系统化的发展思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完善,不断系统化。按照上海的思路,全市已经形成或计划建设20条地标式的商业街,20条以上的特色商街,9个郊区新城商圈。在这些商街(圈)中,将会集聚各类购物中心、百货商店、专业专卖店、特色餐饮及各类方便游人的专门店。这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也是为流动的消费者服务的。上海的商业服务业还需要能体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各种业态。上海目前已经形成40多个社区商业中心。另有40多个社区商业中心在建。通过这些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在新建成的居民区。同步建设了一批邻里中心;依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上海郊区已经形成1600个农家店。城市中心、副中心、区域中心、社区、居住区、郊区镇村、居民点。凡是有居民居住的地方就有商业服务业。这就是目前上海商业服务业正在做的系统工程,也是上海建设国际化购物天堂的基础。

上海商业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符合城市国际化的需要。作为一个每年接待过亿游客的大城市,让国内外游客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就必须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让海外游客购买到有中国特色的,能保存和张扬的商品,在异国他乡品尝到纯正的家乡饭菜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风味餐饮。领略具有5000年文明传统的中华文化的精华。同样,让国内游客到上海看到商业街、商场、购物、餐饮、服务的国际化水准,包括最新的时尚品牌组合、最丰富的经营业态构成、最现代化的购物技术装备、最完美的各国风味餐饮、最具特色的各种服务手段。各种商业服务能媲美世界任何一个大城市,这就是上海商业服务业伴随着城市发展应该努力的基本方向,也是上海建设国际化购物天堂的基本方向。

上海商业服务业要进一步融入国内经济的发展。目前。担当国内市场发展的上海商业服务业企业已经在国内市场开设了4982个网点,遍布国内各大区域。据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截至2007年,会员单位实现市外销售983.17亿元,同比增长57.3%。今后,必须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使上海商业连锁企业在全国的连锁网点中约占1/6;通过供应链体系,让国内大量的名优新特商品进入上海市场,为上海的消费者提供了各种选择;同时,又把上海大量的制成品输送到全国各地。带动了上海的消费品生产。还通过上海商业服务业的采购和物流体系,让各地生产的各类商品,在流动中重新组合,流向四面八方。

上海商业服务业应对全新发展机遇的举措

作为一个特大型的城市,面对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机遇,上海商业服务业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现状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应该放眼全球商业发展的趋势,思考如何向前发展。

上海商业服务业服务水准的国际化及创新思维。在上海商业各业态发展中,外资商业的发展很快,其中。有外资参与的大卖场的销售已经在这个业态中占到了80%以上。其他各业态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上海商业的国际化程度还必须提高。具体来说,第一,上海商业服务业必须加大引进力度,创造条件,把国际上最新的商业业态、商品品种、商业科技、商业管理引进到上海,使上海商业服务业再上台阶,能够与国际商业服务业发展潮流互动;第二,上海商业服务业引进的重点应该是国际上流行的、但上海目前缺少的各类品牌专卖业态和各种服务业态;第三,根据上海消费的发展,要注重个人配送消

费、网络消费、休闲消费、体验消费和商旅文结合的各类载体的引进。在开放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消化、引进和创新,结合上海消费特点,创造能满足上海消费发展需要的业态,提升上海商业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上海商业服务业管理水准的标准化及创新集成。上海商业服务业企业如果要与国际商业服务业巨头们共舞,就必须进一步审视自己在管理标准化上与国际企业管理水准的距离。我觉得,目前重点要关注的是采购管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采购管理要克服大比例专柜或引厂进店的做法,培养买手队伍,强化直接采购,坚持买断经营;物流管理要完善区域配送体系。强化质量保证,逐步实现最低库存管理;信息管理要更好地利用POS的原始数据,分析市场的变化、分析顾客的需求、分析企业的运行。所有的管理都应该标准化,并严格地实行。同时,要把国际上最流行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的企业管理精华相结合,创造出适应中国企业文化特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上海商业服务业经营水准的精细化及创新手段。上海商业服务业企业近年来推行精细化管理。已经有所小成。现在的重点是,要把我们所提倡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规范管理,细化为在管理流程中的每道环节的上下无缝连接;细化为在经营流程中,每一个构思的前后衔接。比如,对消费者购物激情的分析,就必须考虑场地、环境、商品、服务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既要有能激起购物欲望的氛围,还要有能激起购物欲望的商品,更要有能激起购物欲望的服务。又比如,对网点设置的分析,就必须考虑商圈的交通、客流、业态组合、竞争环境,等等。把每一个环节标准化、程序化、可追踪化,这就对我们的手段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手段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保证。上海商业服务业企业竞争市场的手段与能否提高精细化管理密切相关。加大装备的投入,也是现代商业服务业竞争的重要方面。只有不断创新手段,我们的管理流程才能更加精准,我们的经营活动才能获得稳定的支撑。实现既定的目标。

上海商业服务业发展思路的科学化及创新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商业发展都是集中在商业街区,上海最近几年又把注意力放到了居民社区,这就是所谓的城市商业繁荣繁华与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效果。但是,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形成了一些以高端写字楼为主、商业服务业配套发展的区域,它是城市CBD的延伸,是城市CBD的溢出效应,我们可以称之为“微型CBD'’。简称“MCBD”。日本东京的六本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英国伦敦的堪那瑞是其代表。上海也出现了CBD的溢出现象。因此,上海已经开始在建设一批MCBD区域,我们称之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这些区域,以高端写字楼为基础,以现代商业服务业加以配套,以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连接,以科学合理的建筑空间和集约管理的能源配置加以布局,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出现,顺应了上海经济的发展趋势,将使上海商业服务业形成一些全新的制高点,上海商业的发展体系因此更加完善,上海商业服务业与国际商业服务业发展的距离也能因此缩短。今天上海由MCBD、城市中心商业街、特色商街、社区商业中心、居民点邻里中心、郊区新城新市镇商业、农家店构成的商业服务体系,将更加能完善地为生活在上海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种服务了。

篇7

关键词:数字城管,发展,必要性

Abstract: urban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city government, is the city government to ensure the high efficiency running function and city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orderly and take the necessary control behavio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city management work had a great chang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igital city 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the real city public service ability from passive to real-time efficient lag. Through the digital urban management system, urban management personnel can master the key problem city, through the GIS system for a line to provide the wizard pictures and make urban management personnel can quickly within the area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judge, less errors,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Keywords: digital urba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necessity

中图分类号: TU984.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数字城管概念

数字城管又叫“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了信息采集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2唐山市数字城管发展历程

从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创建数字化城市管理以来,建设部在全国予以试点推行,许多城市都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数字城管新模式。唐山市于2007年在路南区试点数字城管,2010年6月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迈开了数字城管建设步伐。2011年,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号召下,数字城管在全市各个县区全面推开。2012年1月,市数字城管第二代系统开始运行,新的系统建设完成了九大标准子系统,研发了精细化考核子系统,为唐山市“三年大变样”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3数字城管管理流程(见图1)

图1 数字城管流程图

3.1信息采集

城管监督员在规定的若干单元网格内巡视,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后通过城管通实现位置、图片、表单等信息的上报;监督中心还接受社会公众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通知监督员核实,监督员上报核实结果。

3.2立案阶段

监督中心接受城市管理监督员或群众上报的问题,立案、审核后转到指挥中心。

3.3派遣阶段

指挥中心接受监督中心立案的案卷,派遣至相关专业部门处理。

3.4处理阶段

相关专业部门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处理问题;将处理结果信息反馈到监督员。

3.5结案阶段

监督员到现场对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核查并上报核查结果,监督中心进行结案处理。

4推进数字城管建设的必要性

4.1数字化城市管理代表了现代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管理必然要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被动解决群众投诉转到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真正使政府管理城市及公共服务能力从被动滞后转向实时高效。所以说数字化管理是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必经之路。

4.2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唐山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宏伟目标;唐山市城管局也提出了“全体城管人员出门即上班”的号召。这就要求我们要创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以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形象面向世界,迎接世博会,以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促进招商引资,整体推进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城市管理,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改变城市管理出门多、信息滞后、管理粗放、被动低效的格局迫在眉睫。

4.3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支撑平台

垃圾有没有及时清运,树木有没有按时修剪,丢失的井盖有没有补齐,道路上的坑洞修复得怎么样等等。这些涉及民生乃至投资环境的细节问题已逐渐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城市管理的细节问题每天都是大量发生并且动态变化着,只有利用数字化手段及时发现问题、传递信息、记录处理过程并发挥监督考核作用,才能真正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实处。

4.4数字化城市管理可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涵盖了众多专业管理单位的工作内容,能够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快速传递、分析、决策和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城市管理人员监督范围扩大,可以节约人力、车辆等巡查成本。由于问题定位精确、决策正确、处置准确,能克服多头处理、重复处理等弊端,单项事件处理成本大大降低。这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同时也将有助于建立对有关部门和单位工作绩效进行科学考核的评价体系。

5城管热线与数字城管的并轨运行

为方便城管部门与市民的沟通与交流,密切城管部门与市民的联系,解决市民生活中遇到的城市管理问题,唐山市城市管理局成立了 “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市民可以通过该热线向各个城市管理部门提出建议、意见或咨询、投诉等。城管人员随时听取市民的意见、解决市民的困难、接受市民监督,当好人民的公仆。

数字城管成立以来,唐山市12319城管服务热线就和数字城管整合在了一起,把唐山市各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统一到一个服务平台上,凡涉及到市政、市容环境卫生、城市执法问题、城市交通秩序、园林绿化、城乡规划管理等城市管理方面的咨询、建议、投诉、表扬等,市民都可拨打“12319” 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来获得解决。随着热线服务平台与数字城管的整合与不断完善,热线中心必定能为市民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

6完善数字城管的努力方向

要提高数字城管的功效,除了充分发挥好其硬件设施的功效外,还应抓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6.1要加强宣传教育

城管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大对数字城管的宣传力度,促使广大居民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城市管理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6.2要加强规划建设

数字城管应利用已有的硬件设施继续深化应用,深入到社区、深入到市政、深入到园林。建立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一样的闭环的街镇网格化流程;将网格化管理技术应用到市政专业部门,园林部门,将全市的每一个市政部件设施编上标号和网格,将全市的行道树和绿地配上身份证,实现责任范围内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市政管理的精确、高效。

6.3要加强队伍建设

要加强数字城管人员的业务培训,社交能力培训,切实提高监督人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数字城管新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唐凤岗,李九燕.城市管理基础教程[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3~14

[2]海门市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建议.11003号

篇8

廊坊市维尔达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是电子政务及数字化城管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业务服务商。公司致力于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互联网增值服务、数字化城管解决方案及实施等服务。

廊坊市维尔达公司数字化城管系统是综合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以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划分为基础,集成基础地理、地理编码、市政及社区服务部件、事件的多种数据资源,以城市监管员和市民服务热线为信息收集渠道,创建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综合指挥系统,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构建起沟通快捷、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监督和处置新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从2004年成立以来,廊坊市维尔达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已在文安、永清、大城等多个市、县构建起了数字化城管系统,为我国城市信息化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廊坊市维尔达公司数字化城管系统具有以下的典型应用:城市监管员或市民服务热线收集到城市下水道的井盖遭窃信息后,负责井盖所在区域的城管人员赶赴现场,使用专业配备的移动设备拍照,同时手机GPS定位功能可以获取井盖的定位信息。该城管人员可将照片连同定位信息通过3G网络回传指挥大厅的数字城管后台系统,经过审批、调度等办公流程,系统可发送指令,指派、协调相关单位人员前去现场处理,处理后的结果经过核查人员现场拍照再次上传回指挥中心进行核查、确认。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和多个项目的成功实践,廊坊市维尔达公司数字化城管系统形成以下核心技术:

1.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定位技术和嵌入式地理信息引擎技术,实现移动式的数字化城市业务管理和数据管理。

2.利用GIS和地理编码技术,实现基于网格地图的精细化城市管理。

3.基于MIS、GIS、OA一体化技术建立政府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环境。

4.强大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查询统计和数据分析功能,为系统的考勤、考核、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篇9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交通设计;智能交通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交通发展应具有超前性,建立良好的交通运行环境,可加快城市的发展,反之将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道路交通设计基本上停留在土木工程层面的设计,只注重道路工程的设计,没有对交通设施功能和使用进行优化,以及缺乏结合路网交通流加以分析,导致大量的交通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资源和经费双重浪费,甚至导致新的交通问题。

如无锡绕城高速建设,缺乏对路网和交通系统分析,而且线位过于接近闹市区心,以致吸引众多车辆直接经过高架进入闹市区,造成交通流过于集中,加大城区道路的交通拥堵。又因建设里程过短,没能与境外路网连接,以致无法发挥环城高速对外交通的辐射作用。

1.城市道路交通设计

道路作为汽车出行的载体,联系城市各功能地块。各功能地块开发强度及分布决定了交通需求及交通分布,因此要想最大发挥交通设施的效益,实现交通畅通,就应追本逐源,清楚交通产生机理,宏观上就必须掌握路网的交通流特性,均分交通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压力,以避免交通聚集效应;在微观上提高各节点的通行能力,与路段上的通行能力匹配。

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成果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切入,宏观上精细化确定交通系统以及构成要素,微观上明确道路的通行权、通行时间与空间和管理方案;上承交通规划,下接交通设施工程设计与交通管理,指导交通设施的土木工程设计及系统的最佳利用。

道路交通设计流程图

1.1与上层规划衔接

城市规划核心内容为城市土地与空间的利用,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龙头作用,土地开发强度过大,人口过于集中,布局不合理,造成交通供需不平衡,如果前期的规划不当,后面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都会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不能单纯的从交通本身来考虑,城市交通应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在规划阶段时就应为道路用地预留足够空间并与相毗邻的用地性质相协调。

此阶段主要收集上层规划数据包含:土地利用性质、人口就业情况、城市空间布局、道路沿线建筑物分布规划等,重点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道路路网规划、红线规划、出行结构规划、交通枢纽及停车场规划。其目的是收集这些动态变化的信息并判断对交通的影响,分析内在的联系为下一步量化交通量提供基础数据。

1.2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预测是研究出行者如何选取自己的出行时间,出行路径,出行方式、最后形成交通流在路网上分布。宗旨是确定当前道路和未来拟建路网能否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求,量化拟建道路对既有路网的影响,并为论证道路等级、规模、车道数提供依据。

交通量预测的常用方法有四阶段法,交通逆向预测法(OD反推),三阶段法等,其中数理逻辑严密,应用较广泛的方法是四阶段法。鉴于我国地大物博,交通建模时应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在基础数据收集时,对于既有路网可以直接调查道路断面获取交通流,再进行OD反推;新城区规划拟建路网,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居民出行方式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预测各地块的人口分布,按人均出行次数预测未来各特征年路网交通流。交通量预测的成果含两部分:现状路网交通量的预测和并入拟建道路后路网交通量的预测。

国内部分城市人均出行次数表

1.3交通评价

城市道路交通评价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评价,从交通流特性评价拟建的交通设施对既有路网是否合理,能否发挥现状交通设施和预建设施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是否在时空上均匀分布交通压力。如果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分析评价交通路网,其具体的量化指标可分为:路网密度、道路面积率、总体交通容量、路网布局质量、交通需求状况、路网可达性、路网级配。具体指标标准可查阅相应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同时应加以应用中观、宏观的交通仿真软件模拟路网交通流,以测试路网建成后运营中可能存在或引发的交通问题,引导制定更为合理的方案。

微观层面评价,继宏观评价通过之后对线路、节点性能的评价,评价主要指标是服务等级,从单条线路或单个交叉口出发,分析路段、交叉口的容量、服务水平、延误等。通过利用路网调整之后预测的各特征年高峰小时车流量及节点转向流量,输入微观仿真软件分析路段、交叉口的运行情况。对于城市道路设计年限的服务等级交叉口范围不低于D级,路段服务等级不低于C级。

城市道路服务水平等级表

1.4调整规划路网

路网调整从两个层面调整:宏观和微观。宏观调整的依据是所测试的交通量分布结果,通过对比现状路网和拟建路网交通量分布情况,分析拟建道路在路网所起的作用。如果随着拟建道路的开通,相邻近的道路交通压力减少,路网上的交通压力分布依然均匀,或者交通压力分布更均衡,则该方案是可行的;相反随着出行时间减少引起其他路径交通量发生转移,反而加重附近道路的交通拥堵,就应重新去论证是否有必要建设或降低道路功能等级,或调整线位避免交通产生与吸引过于集中。

继总体方案通过论证后,进行路段和节点的细部调整,此阶段属于微观设计。对于局部路段通行能力不匹配引起的交通量过饱和,可通过优化横断面提高道路有效通行空间和通行效率;节点调整应保持节点与路段比配、节点之间的比配、节点服务等级比配,避免将交通矛盾转移到其他的节点,当条件容许情况下,依据节点转向交通流量为各转向车流分配道路通行空间,若条件受限时可压缩流量偏少车流的通行空间,以保证路口的顺畅。

1.5完善方案

为了确保道路能安全、高效、便捷运行以及便于道路管理,还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工程和交通流组织设计。

本阶段设计属微观设计:主要是明确交通参与者的路权、通行时间,核心是节点交通流组织设计。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辅助制定交通组织方案、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设计、线性协调控制设计,同时还应进行路段、交叉口的渠化、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交通语言系统设计及慢行交通设计。

2.结束语

我国城市历史悠久,交通设计发展又缓慢,前期基本上都是先修建道路再处理引发的交通问题,这种捉襟见肘补救措施,在交通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其弊端越来越多,而且道路基础设施投资重大,对城市交通影响深远,一旦建成将难以改变,因此道路应与交通一体化设计,新建的道路交通设施应结合交通需求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制定配套的方案,从宏观上把握交通设施的发展,保持与城市的交通战略发展一致,再以微观的角度切入提高局部、节点的通行能力,以确保道路交通效益最大化,缓解当前的交通拥堵。

参考文献:

[1]杨晓光主编《交通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9.

篇10

关键词:市政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问题和对策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政建设项目已经由政府单独投资建设发展为社会企业与政府合资等新的建设方式,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市政工程的建设不仅会影响市容市貌和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对城市经济和交通等产生重大的影响。故分析解决市政工程管理中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一 市政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问题

1 建设单位质量意识不足

相对于其他建设工程而言,市政建筑工程的管理和建设单位的质量意识较为缺乏。然而建设质量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不能因任何其他因素而受到影响的,决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但是市政建设由于施工地点等较为特殊、施工时间上较为紧张,导致很多市政建设单位都出现了抢工期忽略质量的现象。只为了抢工期,出现了违规作业、不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施工等等问题,导致有的市政工程出现安全隐患,影响工程寿命,甚至出现同一个市政设施一修再修的现象。

2 对建设的监控力度不足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城市建设马不停蹄地进行,市政建设往往施工时间紧、工程量大、参与的建设施工企业也非常多。这很容易导致市政建设参与单位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单位参与管理的建设人员素质很低,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建设施工现场管理工程建设的人员十分不足,所以在市政建筑工程管理上有很多忽略的地方,使得建设单位出现违规作业、不按标准施工等等不规范的施工现象。并且,由于市政建筑工程属于政府管理的特殊性,政府对于违规现象往往惩罚力度不足,降低要求很少对违规作业进行严厉处罚只进行整改,这会让建设单位尝到甜头,最终就会影响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

3 缺乏文明施工管理

因为市政建设工程较为特殊,大多是建设道路交通,改善城市落后区域内的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施工的地点都在城市内,所以建设场地往往不开阔,交通不方便等等,都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实施。而且相对于房屋建设等其它建设项目,市政建设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大,也给市民造成很多不便,所以更应当加强工程建设的文明施工管理,合理规划施工建设。

4 监理机构监管不力

由于监理机构是由建设单位雇用的,建设单位往往对监理机构的工作多加干涉,削弱了监理机构的职能。监理机构对监理却没有发言权,导致市政建设监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监理服务收取的费用较低,也导致了实际监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市政工程监管所需具备的给排水、供暖等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也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同时也造成监理人员结构不合理,有很多监理人员对违规现象听之任之,影响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

5 施工场地小,工期短

市城建设项目由于施工地点处在城市内部人口较为密集,施工会大大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影响城市交通的运作,所以政府对施工工期要求十分严苛,不允许拉长施工时间。再加上市政建设大多是建设街道、改善老旧基础设施等,对周围路段影响颇大,所以施工地点较小。场地小、周期短都相应地提高了对施工建设控制的要求,使得市政建设管理难上加难。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必须加强市政建筑工程的管理,否则会导致监管不力、建设单位违规操作的恶性循环,为行业带来不好的影响,对城市的发展不利。

二 解决市政工程管理问题的措施

1 加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

转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吸取先进的经验,在发展中完善管理体系,在建设前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建设中加强管理和控制,减少因管理不善导致的问题。

1.1加强精细化施工

要建设好的市政工程,必须做到施工中每一个环节的合理控制。完善建设施工的体制,针对每个安全质量问题制定规范的施工技术标准,加强建设单位对规范的严格执行,努力提高行业操作水平,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员进行监管,对施工过程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在细节上做到科学合理地施工,从而实现整体建设的科学性。

1.2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建设单位作为市政建设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应当承担起提高施工建设人员素质的义务,对建设人员的专业技能、法律意识、质量意识等多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在基层施工人员中形成一种按规范执行施工、提高施工质量的意识和作风,确保建设工作的质量合格。同时也应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实行安全责任制,用严格的制度体系为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1.3加强监理手段

首先应当确保监理单位的独立的第三权力部门的地位,不能让建设单位控制监理单位使得监理这部分管理缺失。要确保监理单位能够自主负责起监督管理市政建设工程的职责,有效地控制市政建筑工程合理科学地运行。其次应当提高监理单位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只聘请一些半路出家的人员,要聘请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并进行定期的培训,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的监理。最后应当加强原材料的检测,材料是工程质量的根本,必须做到控制建设单位不偷工减料、不更换材料,施工进程中定期抽样检测,确保工程质量。

2 提高建设单位的质量意识

市政建设工程项目是便民的工程项目,可以通过提高建设单位的使命感来提高建设单位的质量意识,而不是为了赶进度不顾质量地施工。让建设单位积极地学习其他优秀的市政建设案例,加强自我质量意识建设,提高建设施工人员的作业水平,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还可以通过加大惩罚力度来为建设单位敲响警钟,不能因为是政府项目就放松条件,只整改不严惩。只有加大惩罚力度才能保证建设单位不会因侥幸心理而放松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才能提高整个市政建设行业的质量意识和建设水平,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

3 减少对市容的影响,绿色施工、文明施工

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较为容易影响周围的环境和城市的正常运转。所以在建设施工前应当做好合理的规划,将施工时间、施工带来的环境影响等等不稳定因素一一做好评价并准备突况应急措施,在建设施工的进程中,严格按照规划作业,将由于施工建设带给市容市貌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通过多方的协调配合,减少施工队居民正常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文明施工、绿色施工,建设单位的高度自律来避免冲突的发生,如遇突发状况,也应当多考虑对周边的影响,再采取相应适当的措施。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于市政工程管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城市居民与市政建设息息相关,市政建设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到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也要减少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所以加强市政建筑工程的管理,分析管理漏洞并解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政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都应当对质量问题和市容影响问题予以十分的重视,结合当地的城市特点,完善当地的市政工程管理工作,充分做到市政工程在质量、监管、居民影响各方面都符合要求,让城市建设跟上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年.市政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控制[J].企业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