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综合服务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综合服务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国家发展改革委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自10月15日起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
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江苏、浙江、山东、广西等26个省市调整了上网电价浮动范围,部分地区交易电价“顶格”上浮20%。
限电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
在“限电潮”、“涨价潮”、能耗双控等多重压力下,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困境。如何应对限电限产和能耗双控?如何以低成本实现用能效益优化?这些问题已成为企业需要长期面对的严峻挑战。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方案》提出,积极推广综合能源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持续释放节能市场潜力和活力。
综合能源服务是以降低用户能耗水平以及用能成本为目标,结合市场、政策以及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综合利用分布式发电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等为用户提供能源优化服务的新型能源服务模式。随着国家能源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内能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清洁替代,综合能源服务以其高度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特征,能够满足新形势下能源生产、交易和利用等过程的服务升级需求,在能源服务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针对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远光软件基于对能源电力行业的深刻洞察,自主研发了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助力提升能源生产及利用效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是以物联网为载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提供综合能源供应、销售、消费服务的综合服务云平台。平台以能源用户为中心,提供信息采集、能效分析、节能服务、需求响应、能源托管、能源交易等服务,为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客户服务、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提供支持,可支撑企业综合能源、园区综合能源、智慧城市综合能源运营。
应用案例:如何打造节能降耗智慧园区?
走进远光软件园,打开手机即可获取光伏发电量、储能状态等数据,实现智能用电。在园区的智慧能源大屏里,园区能耗、实时负荷、储能收益、配电运行状态等信息都能实时汇集,并通过大屏幕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便是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在智慧园区的应用场景。
在远光软件园,远光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被应用于园区储能、光伏发电、汽车充电桩管理等多个方面,并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建筑能耗、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电能质量数据、建筑内部环境数据的全面监视和数据可视化展示,实现园区用能的智能化、数字化和可视化管理,有效降低园区用能成本,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碳。
1.光伏电站——节能减排,低碳创收
远光软件园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可利用面积1238平方米,总装机容量为107.665kWp,选用 305Wp 单晶硅组件共353块,采用组串式逆变器2台。系统年均发电量为105845kWh,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5.53吨。
平台将光伏电站所发电力优先供给机房服务器使用,减少用电成本,节约峰值电费。此外,平台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绿电交易”模式将剩余电力自动送入公共电网系统,既增加了企业收益,又促进了能源绿色环保可再生使用,可谓是减碳创收利器。在停电时,光伏与储能可以构建离网运行的“光储微网”,通过智能调度满足用户重点负荷的用电需求。
2.储能电站——不惧限电,保驾护航
远光软件园安装的电力集装箱储能装置采用40尺的集装箱作为载体,内置1套总容量为774KWH的再生锂电池储能系统、1台250KW双向变流器、1套能量管理系统和相关辅助系统。
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对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能量、环境等进行监控和优化,一方面可适应国家削峰填谷的工业用电措施,在夜晚较低电价时段储能,在白天高电价时段使用,可以为公司节省大量用电成本;另一方面可作为紧急备用电源使用,在停电时能够和园区光伏组成“光伏微网”,通过离网运行支撑园区重要负荷运转。免除由于拉闸限电、台风灾害或其他原因导致突发断电带来的不便。
3.充电桩——合理引导,有序用电
平台利用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与充电业务的智-云-边-端深度融合,实现车、桩、网的有序调度。平台支持运营方启动有序充电优惠活动和有序充电调度实施,支持园区参与V2G等需求响应活动。
平台结合历史负荷数据以及变化趋势曲线,进行充电运行策略引导,对园区实行充电管控。例如,平台及时价格优化策略,引导外部车辆和员工避开充电高峰。
4.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管控优化,开源节流
平台基于建筑能耗分析模型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能耗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用能指标分析和能效对标等功能,在能效指标以及对标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建筑用能问题和节能方向,支撑建筑能效优化。
园区在能源监视和能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平台的能效优化算法以及能源调度策略,实现建筑内空调、照明以及电源等机电设备优化运行与控制,提高建筑整体能效水平,降低建筑用能成本。同时,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移动端的应用,包括能耗监视、统计分析、能耗预警和能耗报警功能,支持用户随时了解建筑能源信息和能源异常,及时对建筑能源运行进行管理和优化。
科技创新助力零碳中国
篇2
【关键词】合同能源;节能服务;管理模式
1.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利用效率低,是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关键。每一个高耗能用电企业,能源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相当大的比重,如何降低能耗、开源节流,已成为各企业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节能减排是一项战略政策,也是发展低碳经济、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节能管理模式,正日渐成为供电企业、节能服务公司与用电企业进行节能合作与沟通的纽带。合同能源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能源管理公司的一种经营方式, 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风险的节能新机制。
2.合同能源管理与节能服务
2.1 合同能源管理的内涵
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是一种以节约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基于这种机制运作的专业化公司被称为节能服务公司(ESCO)。合同能源管理过程就是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包括能效审计、融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培训、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系列的综合,并通过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来收回投资和获取利润。
江门供电局以合同能源管理推动节电服务的内涵就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促进用电客户提高用电效率为核心,把节能服务融入优质服务体系。由2007 年开始,江门局加强宣传,深入厂企,挖掘客户节电潜力,节电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政府的指导下,形成与节能服务公司、科研机构的战略联盟;通过加强宣传,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完善营销手段,以合同能源管理引导客户节约用电,丰富和拓展供电服务的内涵,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向电力能源方案综合服务商发展;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江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图1 合同能源管理示意图
目前,江门用电客户存在大量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电项目,如客户使用的专用变压器中还有不少S7型及以下型号的高损变压器。但与巨大的节电潜力相比,实际取得的效果却十分有限。经过细致调查分析,江门局认识到客户节能意识薄弱、资金和技术匮乏是影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节能降耗最大的瓶颈。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给供电企业进行节电服务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合同能源管理为江门局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拓展服务内涵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2.2 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
(1)选择节能服务公司,利用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帮助客户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供电局在客户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参谋和向导,帮助客户实施节电改造,配合客户进行调研,跟踪分析节电改造效果。供电局要做用电企业的技术指导,帮助选择信用好、具有一定技术水平、资金和发展规模的节能服务公司,建立本地区节能服务平台。
(2)通过整合供电企业内部在节能服务方面的技术、设备和人才资源,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为重点客户提供节能咨询、培训、诊断、改造、评估、维护等一体化服务。
(3)选择具备节能潜力的企业客户,开展宣传、指导和培训。
(4)确定节能工作内容。以无功补偿、变压器经济运行、更换节能设备、使用节能技术、提高功率因数、负载率、负荷管理技术、谐波治理为主。有条件的供电企业,可扩展业务规模,将服务范围延伸至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热泵改造、电动机系统节能、分布式供电技术等领域。一般情况下,江门市功率因数不符合要求的节能改造占大多数,变压器经济运行、负载率的改造也为数不少。但这些改造工期短、投入少、见效快,供电局根据客户的需求很快就可以提供帮助完成改造,一般情况不用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图2 供电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2.3 合同能源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江门某纸箱厂是一家生产瓦楞纸箱、彩色印刷制品的企业。该公司10kV配电房安装一台420kVA SJ3型的高耗能变压器,配电变压器处于轻载状态,并且现场电容补偿盘已损坏,每月功率因数电费达到七千多元、变压器损耗电费一千多元。该公司有较强的节能改造意愿,但因缺少资金一直未进行节电改造。
根据企业的用电特点,江门局提出了减容变压器和安装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节能技改方案。建议将变压器更换为S11型250kVA的并安装100kVar无功补偿装置。为打消客户对节电效果和投资回报的疑虑,江门局有关人员多次上门服务,加强了客户的信心。最终,该公司和江门局共同选择了新会大光明城区供电服务有限公司作为节能服务公司,并根据江门局的节电建议书,签订了能源节能服务合同,完成了节电改造。
该项目工程造价55000元,预计项目改造后,功率因数能够达标,每月减少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约8800元。合同约定:改造工程完工后,企业分期从节能收益中支付工程款项,每月支付5500元,期限为10个月。预计扣除每月支付的工程改造款后企业还能分享约37%的节电效益,10个月后全部效益归企业所有。
2007年12月,项目改造完成后,实际效果好于预期(如表1所示)。客户每月节省电费合计10877元,节能服务公司合同期内实际分享节电效益51%,客户分享49%,10个月后全部效益归企业所有。
表1 客户节能改造前后用电对比表 单位:kWh,元
月均用电量(基准电量) 月均到户电价 月均电费 备注
改造前12个月
17779 1.6198 28798 基准电量采用改造前12个月的平均用电量
改造后8个月 1.0080 17921
对比 0.6118 10877
注:1.客户的节电效益主要体现在节省功率因数电费、变损电费和基本电费,使到户电价降低。
项目采用分期支付固定额度工程款项的方法,不但克服了一般节能改造项目“先投资后回收”支付方式的瓶颈,而且在目前缺少公认的节能效果度量方法和权威验证机构的情况下,避免了合同各方对节能效果度量方面的争议。对于用户来说,改造前后电费明显的下降使其能够了解节能项目产生的效益,有利于减少其与节能服务公司的纠纷。
图3 用电客户节电效益分享图
2.4 供电局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中的角色
引入节能服务公司,利用社会上的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帮助客户节电改造是合同能源管理具体实施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 供电局起到技术指导、检测、监督的作用,做好参谋和向导,帮助客户实施节电改造,配合客户进行调研,跟踪分析节电改造效果,促成客户与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改造项目顺利实施。
3.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存在的问题
(1)一些用电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认知度低、推广积极性不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2)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大多为中小企业,自身力量薄弱,难以发展壮大。
(3)很多地区目前还没有正规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较为麻烦。
(4)在合同能源管理的具体操作中,如节能量的核定、合同的履行、现行税收政策和金融制度的适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
(5)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涉及客户自身利益,急需政府方面引导和宣传, 政府主管部门和能源管理机构应根据本地区节能减排要求,加紧研究制定和修改完善本地区合同能源管理系列配套政策,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市场培育步伐。
4.对电网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建议
4.1 实施主体
电网企业应以分公司或子公司的模式,成立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整合电网企业内部在节能服务方面的技术、资金、设备和人才资源,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为广大用电客户提供节能咨询、培训、诊断、投资、改造、评估、维护等一体化服务。在组建节能服务公司的方式上,有2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新设立节能服务公司;二是收购社会上已有的节能服务公司。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电网企业都应充分吸收社会节能服务组织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力争成为节能服务市场的龙头企业。
4.2 服务领域
在服务对象上,电网企业应重点选择节电潜力大且有节电改造意愿,但是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或是缺乏项目资金的用电客户。从业务范围上讲,在业务开展初期,电网企业应以无功自动补偿、变压器经济运行、电力系统经济运行、负荷管理技术为主,不断积累合同能源管理的经验,扩展业务规模。随着业务的深入开展,再逐步把业务范围延伸到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电动机系统节能、分布式供电技术等其他领域,最终形成涵盖各个专业、各种节能技术的综合性节能服务公司。
4.3 运营方式
电网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能源服务合同的开发,第二阶段是能源服务合同的实施。在这些步骤中,最重要的有3个环节。
(1)节能诊断和分析计算。电网企业对客户的耗能设备及其运行情况进行测评,将测试数据记录下来,通过对预改造设备能耗情况的调研,分析其改造后可能达到的节能效果,从节能潜力上判断项目的可行性。
(2)节能改造项目设计。项目设计一定要针对具体的客户而定,尽可能通盘综合考虑,从可行性分析到拟采用的技术和拟选用的设备等,都要经过谨慎设计,这样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3)节能量监测及确认。电网企业与客户要事先在合同中约定节能量监测的设备和计算方法,并作为双方结算的依据。监测的执行应由电网企业和客户双方共同主持,也可请第三方执行。
4.4 风险管理
电网企业必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合同能源管理始终,有效控制各种风险。
(1)投资风险。电网企业在实施节能项目前,要对客户的资信、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发展前景等进行调查评价,并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客户历史上的电费回收记录可以作为决策时的重要辅助信息。
(2)技术风险。电网企业应认真编写和认证可行性研究报告,“保守”预计节能效果,尽量选择自己已经熟练掌握、比较成熟的节能技术,选择可靠的设备供应商和施工队伍,保证项目质量。
(3)财务风险。电网企业应在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内的现金流,准确计算项目的内部报酬率(IRR),确保项目成本得到完全的补偿,并取得合理的收益。
5.结束语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在我国已尝试10年,充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对节能事业的巨大推动力,节能改造技术将有很大的市场推广空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正在研究制定《合同能源管理技术规程》,对规范节能服务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国家节能政策的贯彻,新能源、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电客户与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从资源开发到综合利用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权威化工专家郭卫东对煤炭产业遇到的困境认识深刻,他认为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盲目投资跟风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产能过剩;其二是资源转化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技术落后,小循环多大循环少;其三是单一资源单一产品的项目仍占主导地位,以煤为主的多种资源协同配伍,生态布局循环链接,综合利用多联产项目少。
郭卫东建议,要实现煤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物理能、化学能和全部化学元素、中间产物、目的产物,均能得到高效综合利用,以煤为原料,开发前沿高端和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联合循环发电技术,通过煤基多联产,实现煤、焦、电、化、热、气、渣的综合利用,以及与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硅材料、聚氯乙烯及其制品、建材等产业的一体化布局,可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使煤资源的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大大降低碳排放,真正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的目的。依靠专家指导,通过煤基多联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对整个能源化工产业战略转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郭卫东对于打造煤炭的资源开发到综合利用全新路径提出了诸多建议:
一是新建的煤炭资源转化项目,要实现煤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物理能、化学能和全部化学元素、中间产物、目的产物,均能得到高效综合利用;
二是已建成的煤制甲醇等煤化工企业,最好在前端用连续粉煤干馏工艺提出煤焦油,再将粉焦气化,用焦炉气和合成气合成甲醇,再利用化学循环尾气和余热发电并用于本装置;
三是煤焦化和兰炭企业要压缩焦炭、兰炭商品产量,按照焦油收率最大化进行技术改造,对焦油进行深度加工转化;
四是与煤电、兰炭共生或多联产形成的硅铝镁及建材产业也要转型发展,开发前沿高端和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
在解决当前煤炭综合利用和煤化工方面遇到的困难,郭卫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想方设法消化甲醇、电石、焦化等过剩产能,开发一批进口量大、国内需求持续上升、附加值高的化学合成材料,比如聚酯、聚醚、异戊橡胶、氟碳树脂、石墨烯树脂等,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第二,对于以煤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区域,要围绕煤的洁净利用技术、煤矸石发电技术、矸石炉灰提取氧化铝及粉煤灰生产建材技术、洁净煤高温催化热解干馏技术、煤焦油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焦炉气还原生产金属镁技术、新型煤盐化工技术,包括大型甲醇、二甲醚、合成氨、MTO/MTP、DTO/DTP,以碳氢、氨氮、芳烃、乙炔、氯碱、有机硅为原料,向下游高附加值的化工新兴合成材料产业发展。
第三,高度重视第二代煤催化热解干馏技术、高效合成塔技术、CO2捕集回收利用技术和煤化工及含硫气体、含硫废气脱硫回收硫磺等四大技术的应用。比如:利用第二代煤催化热解干馏技术,可将煤焦油收率由现在的12%提高到25%左右。另一方面可对煤化工、煤电、供热等用煤项目,用催化热解干馏技术进行煤的前处理,既可提取煤焦油发展下游产品,又可大大降低气化炉的水煤浆粘度和锅炉结焦率。再比如国内外正在日益成熟的CO2捕集回收利用技术,通过对煤化工、电厂、炼焦、兰炭、冶炼等行业CO2回收,通过加氢还原成CO,再与氢合成甲醇,均可形成新的产业或产业新优势。另外,高效合成塔技术,可大大提高合成转化效率,在现有装置基础上经技术改造,在不增加物料投入的前提下,可提高产量10~17%;硫回收技术的应用可回收生产硫磺,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四,要高度重视发展甲醇下游产品。从替代石油发展下游三大合成材料及有机化产品看,几乎所有石油能够生产的产品甲醇均可以生产。所以对甲醇及其下游产品发展的市场前景不必过分担忧。我们完全有理由设想甲醇发展的产业前景将一片光明。
当前车用甲醇燃料的快速发展,二甲醚车用、家用燃料的快速发展,都给甲醇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60%的甲醇已应用于车用燃料市场。国家M85车用甲醇汽油标准和燃料甲醇标准已经出台,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国家标准出台后,在大型甲醇企业生产车用燃料已成为最经济的方式。因此,车用燃料发展还将为甲醇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着眼未来的转型之路
4月底,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听取煤炭工业发展情况报告,并提出“促进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原料的转变,推进煤炭生产消费方式革命”。行业专家分析认为,此举的用意是延长煤炭产业链,发展以煤制油为主的现代煤化工。资源地区煤炭直接液化、煤制气等项目核准的闸门可能被松开。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提出,要以建设14个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为重点,加快全国煤炭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把推动煤炭工业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煤炭经济发展新优势,实现煤炭经济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推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总结近年来煤炭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示范工程建设经验,扩大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等示范试点范围,推进煤炭向原料转化的产业化发展,实现对石油、天然气优质能源资源的有效替代,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十二五”期间,中国煤炭行业必须转型,转型升级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煤炭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绿色、高效、清洁、安全、多元。
能源发展必经三个阶段,由煤炭为主体转为煤炭和新能源并重,再转为以新能源为主体。在这个能源发展过程中,煤炭将起到由传统能源转为新时代能源的桥梁和支撑的作用。具体来讲,就是要做“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能源生产技术服务供应商,常规能源供应服务商,城市清洁能源供应服务商,能源金融服务供应商。
生产技术服务供应商包括了“绿煤战略”的绿色生产,就是要在煤炭开采中出煤不见煤,不能对大气造成污染,污水不外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把煤炭企业打造成“没有资源”的资源开采企业。“绿煤战略”的绿色利用,就是实现煤炭从低效燃烧到高效利用,从固体燃料到液体燃料,从燃料到原料,把常规能源变成绿色高效清洁的能源。
常规能源供应服务商就是“从井口到炉口”全方位提供能源供应服务,从煤炭生产、煤质研究、煤炭定制、煤炭物流到煤炭用户。
篇4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的在线监测平台不仅能如实反映单位实时用能情况,还能对企业用能情况资金对比分析,自动绘制成用能报表,对水、点、煤、油、气、热、冷、温度等数据进行在线监测,提供能耗统计,节能诊断,能效管理,分析决策的综合性系统运营平台。
这套系统的开发者是北京诚信能环科技有限公司,和系统相比,这个公司显得沉默许多,就是这家沉默的公司这些年来每年都能够自主开发出新技术,使得他们在节能领域的步伐比对手迈得更快。节能环保展上,抽空接受记者采访的该公司副总经理牛红日表示,在节能服务领域,诚信能环提供的是一套整体解决方案,他们形成的是一个综合的产业链,这是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这可以看作是对节能服务领域商业模式变革的一种表态。
牛红日介绍,这套在线监测体系的研发完全基于一个偶然:由于公司非常注重客户维护,他们在进行客户调查时发现,很多用户对能源管理比较差,尤其是能源计量技术。以水电来说,有些单位的用水和用电量只有一个收费表而没有计量表,更不用说分类计量表了。在进一步调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单位在照明和空调使用上也是如此,到底哪一方面用能、耗能更多对企业来说都是一笔糊涂账,节能环节就别提了。由于这些企业对各个环节能耗都无法检测,往往最后只有一个总数,不仅用能数据统计比较落后,管理手段也不先进――这个现象引起了公司的高度重视并进行调研,调研发现:如果有一种细分的在线用能监测系统,不仅能详细、全面反映单位用能情况,还能对超出标准的环节进行改进,也能大大减少人力,解放劳动力,还能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从2004年开始,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研发,2006年3月系统测试通过。从2007年开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我们的在线监测平台。投入市场后市场反应良好,市发改委、北京节能环保中心等节能主管部门也积极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先后应用在54家政府机构和100家重点用能企业。监测平台不仅对各单位的照明、动力、空调、重点耗能设备的用电量等实现了分类在线监测,同时还可以自动生成图表,在线监测到电压偏高、负载率偏低、功率因素不合理、供热调节不规范等不合理的用能问题。”采访中牛红日也提到,一些企业的用能问题一旦被诊断出,公司是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要求作出各种节能改造方案并进行执行的。经过这几年的积淀,他们已经成为集能源信息管理、能源设计咨询、节能工程、电气工程、售后服务五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性能源环保公司,不仅具备对单一系统进行节能改造的专业实力,更具备了对整体耗能系统进行综合能源管理的能力。
牛红日并没有对这套系统的商业模式变化做评价,但当记者问及:为何北京多家节能服务提供商难以发展壮大这个问题时,牛红日提到:“节能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客观地说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作为节能服务企业首先要提高技术水平,着力技术创新,因为技术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此外从服务模式上来讲也要从客户需要出发,从单一模式走向综合性系统服务。”他继而表示,诚信能环愿与行业同仁共促中国节能产业的发展。
牛红日同时指出,诚信能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地位的另一个原因是拥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研发机制,能够从非常多的技术可能和技术创新中筛选出对本公司未来有用的技术。他们经常针对一个具体的项目组织专门的人调研,然后再做开发。多年来他们公司在技术研发的投入上一直比较大,平均每年在营业额的5%。这样的研发机制与综合管理系统相得益彰,保证了诚信能环总是有经费能适时开发出新的技术。“我们现在的综合能源管理服务不仅涵盖各个能源领域,而且涉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现在已经形成了标准化,具有可复制的功能。”
篇5
以下是我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几点简薄的看法。
关键词:能源计量 节能减排 计量服务
十提出的经济建设、环境建设是我国今后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节能减排工作仍将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主题,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上升的矛盾怎样来平衡,将会是今后一个时期面对的主要问题。能耗数据准确的计量以及客观的分析等,都是依靠计量器具所显示的计量数据作为依据的。因此,能源计量作为能源管理的“眼睛”,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可以说:要实现节能减排,能源计量需先行。
一、目前我地区企业能源计量现状
我地在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在能源计量、节能减排工作仍有诸多的问题。我地位于新疆中部,西气东输的源头,石油石化、钢铁、水泥、矿产、食品等高能耗企业30余家,我参与过几次节能减排的普查和一些能源检测工作,大多企业对能源计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符合国家标准,节能降耗方面的管理不到位,能源计量数据不准确等现象突出,这严重制约了我地能源计量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能源计量工作在节能减排中重要作用的发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领导认识不到位,对国家制定的与能源计量相关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忽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
2、企业使用能源计量器具没有按周期送检,影响计量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了无法正确统计节能减排相关数据。
3、部分企业没有设立计量管理部门或专门计量管理人员,存在企业的节能减排计量工作不到位和滞后的问题。
4、企业的设备管理、数据统计、生产调度、财务核算、节能减排等部门协调、沟通不及时、不到位。
二、企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企业领导转变思路,提高对能源计量、节能减排重要性的认识。要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成相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职责及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等规章制度;要加强能源计量人才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能源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
(二)企业要不断提高能源计量检测能力,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对能源计量检测过程的控制水平。要依据《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国家标准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并认真做好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企业要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用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通过量化考核发现工艺缺陷、管理漏洞和技术潜力,及时加以改进提高。
(三)做好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评估。做好计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能源计量的保证。企业应该建立起各种能源的计量框架,绘制能源计量网络图,确立重要的能源计量点,配备先进的计量设备,运用先进的测量手段,提高主要能源的计量率和准确性。特别要做好用能分析,这是能源计量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用能分析,掌握耗能情况,查找企业的节能潜力,明确企业的节能途径,为改进企业的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质监部门如何做好节能减排的计量服务工作:
质监部门要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服务为导向,将计量工作融入我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站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全力做好节能减排计量服务工作,为我地区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以促进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进一步提升计量服务
1、把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需要,作为计量工作的主要内容。走进企业,与企业近距离的沟通交流。实地了解强制性标准在企业中的执行情况和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企业解决困难。
2、采取多种措施,引导企业加强计量管理,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标。一是在摸清耗能企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培训企业计量管理和检测人员,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帮扶企业落实能源计量各项措施,二是指导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帮助高耗能企业完善计量管理台帐,把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检测率和周期检定合格率等指标落实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使我地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二)以服务提升计量工作的社会效益
篇6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summarized by introducing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 and functions of each part of th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of Ningbo Iron & Steel Co.Things on which attention has to be pai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re also summarized.
关键词:能源管理系统 EMS 系统集成
Key wor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MS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众所周知,钢铁企业一直是典型的能耗大户,在当今提倡节能降耗、低碳经济的时代,能耗是一个备受世人关注的问题。国务院最近提出了淘汰钢铁企业落后产能的计划,而且指标明确,措施严厉;同时征收碳税的计划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所以钢铁企业能耗的高低关乎一个钢铁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国国民经济总能耗中,约10 %消耗在钢铁生产中,达2~2.5亿多吨标煤/年,节能潜力是很大的。另一方面,在国内现代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生产成本中,节能较差的其能耗占生产总成本的30~40 % ,吨钢综合能耗高达900公斤标煤/吨钢,吨钢耗水8~9吨,焦炉煤气(COG)、高炉煤气(BFG)放散率高至10~20 %,转炉煤气(LDG)回收率仅为60~70 Nm3/吨钢。而在国内外一些拥有能源管理系统的大型钢铁厂中,由于高度集中的进行遥控、遥测操作、动态平衡调整和事故处理,大大提高了钢铁厂二次能源的利用率,能耗可降低至总成本的21~23 %,吨钢综合能耗降至≤700公斤标煤/吨钢,COG、BFG放散率0 %,LDG回收率为110Nm3/吨钢。在钢铁厂建立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对能源介质的加工、调整、输送,进行集中在线控制、管理,充分利用钢铁厂的二次能源,大大降低钢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使吨钢综合能耗大大降低。所以一个现代化的钢铁企业建立一套有效的能源管理系统是钢铁企业经营管理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关键的一步,是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必要措施。
能源管理系统,即Energy Management System(下称EMS)的建立,不仅对能源的统一调度、优化煤气平衡、减少煤气放散、提高环保质量、降低吨钢能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事故预案的制定和执行、事故原因的快速分析和及时判断处理、能源供需的合理调整和平衡以及在客观信息基础上的能源实绩分析、能源计划编制、能源质量管理、能源系统的预测等都是十分有效的。EMS系统功能框架图如下:
图1EMS系统功能框架图
1 EMS组成框架
一般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会将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分为四级:其中L4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L3为分厂(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L2为过程控制系统PCS(Process Control System);L1为基础自动化系统,其中L4的ERP负责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生产规划;L3的MES负责企业生产调度和系统过程优化;L2及L1负责生产过程控制。
由于能源管理系统关系到全公司的能源介质管理和各分厂能源成本分析,与各个分厂都有联系,所以设计就把L2、L3综合到一起,形成综合的能源管理系统,而整个能源管理系统中又包含在线能源管理系统和离线管理系统,其中在线管理系统和基础自动化系统进行信号交接,采样现场的各种生产工序过程信号;供生产、能源调度人员进行监视生产运行状况和生产调度、能源调度;取自现场的信号同时在线管理系统中进行定时归档,并形成报表,离线管理系统每日到在线管理系统中读取相应的数据,然后归档到数据库中供各个用户调用;离线管理系统对各种能源介质数据进行统计并通过防火墙和ERP系统进行连接,系统框图如图2:
图2EMS系统功能框架图
2能源管理系统硬件、软件构成
2.1能源管理系统硬件构成
由于现在的PLC系统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工业因特网通讯,所以宁波钢铁能源管理系统采用用光纤链路组成的工业以太网和中央以太网混合的结构。整个网络都是100M的速度。
中央以太网设置两台Cisco公司的Catalyst 2950交换机来担当核心交换任务,用于连接实时数据服务器、操作站、技术管理站、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总降变电所综保自动化系统的通讯服务器和区域变电所综保自动化系统的通讯服务器也连在中央以太网上。
共有以下设备将直接挂在中央以太网上:
4台数据采集服务器(原设计,现在已经增加到7台数据服务器,其中1台专门用于数据归档管理)。
1台应用服务器(离线管理系统,用来对数据的查询)。
1台数据库服务器(离线管理系统)。
1台工程师操作站 (用于更新信号采集站程序)。
动力系统的3台操作站(用于动力调度人员监视动力能源介质使用情况以及对动力供应设备进行运行方式变换的操作)。
电力系统的2台操作站(用于电力调度人员监视电力负荷情况以及对供电设备方式进行变换的操作)。
给排水系统的2台操作站(用于给排水调度人员监视各循环水站运转情况以及对部分循环水站运行方式变换的操作)。
总值班长的1台操作站(用值班调度长监控各能源介质使用情况)。
巡检班的3台操作站(用于巡检人员监视能源介质输送设备运转情况)。
管理用计算机4台 (用于管理人员对离线能源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查询)。
GPS服务器(用于同步各计算机的时间)。
网络打印机 (用于打印各种各种能源介质使用情况报表)。
工业以太网采用西门子工业级交换机OSM,用于连接所有现场设备(PLC、通讯计算机)、能中实时数据服务器。制氧PC机服务器也连在工业以太网上,并从制氧DCS取得数据和设备状态。EMS网络结构示意图见图3:
操作站采用HP Compaq Business Desktop d530 立卧可转换微型立式台式机, Intel Pentium 4, CPU 2.4G, 内存:512M RAM, 硬盘:40G,21”CRT。
数据服务器采用COMPAQ ML570R02 X2.8-2M 2P PRC 机架式服务器,2CPU,Intel Xeon MP 2.8G处理器,集成1MB三级缓存。3G RAM, 硬盘:72G×4。
应用服务器采用COMPAQ ML570R02 X2.8-2M 2P PRC 机架式服务器,2CPU,Intel Xeon MP 2.8G处理器,集成1MB三级缓存。5G RAM, 硬盘:72G×4。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COMPAQ ML570R02 X2.8-2M 2P PRC 机架式服务器,2CPU,Intel Xeon MP 2.8G处理器,集成1MB三级缓存。5G RAM, 硬盘:72G×8。
2.1能源管理系统软件构成
2.1.1系统软件:
1) PLC组态软件:Step7 V5.4;
2) 画面组态软件:Citect V5.42
Plant2business
3) 数据库: Oracle9i(25用户)
Oracle9i Application Server for WIN2000
Oracle Internet Developer Suite
Oracle9i Programer
Oracle9i Partition
4) 编程软件: MS
2.1.2 软件结构如下图:
图4软件结构图
3能源管理系统功能分担
3.1 数据采集站
根据地理分布的特点,整个系统的信号分布在全厂各个角落,利用现场采集站,远程I/O站、通讯等手段收集数据。供配电部分通过变电所的综保自动化系统交换数据, 通讯协议为DNP3.0 For Ethernet。与焦化厂的通讯是通过网关与PLC交换数据,通讯协议为OPC。焦化侧为OPC Server,EMS侧为OPC Client。制氧厂DCS是通过福克斯波罗提供的PC机服务器交换数据。通讯协议为OPC。制氧侧为OPC Server,EMS侧为OPC Client。其余采集站采用PLC来完成数据的采集。除数据的采集外,PLC还完成联锁控制、顺序控制、时序控制、闭环回路控制、算术运算、接口通讯、数据处理等功能。
3.2 实时数据服务器
四台实时数据服务器分别挂在两个Cisco Catalyst 2950交换机上。在功能上实时数据服务器分为两组。每组一台为主,一台备用。第一组用于供配电系统, 第二组用于动力和水系统,第三组用于五丰塘新厂区。在实时数据采集服务器上装有Windows 2000/2003 Server中文版、Citect 15000 点I/O Server FULL许可证、Plant2Business Server 许可证(无限点)和Oracle Connector(数据库连接器)。这些服务器完成与现场所有的PLC设备的通讯,进行数据采集。在这些服务器内完成中间量计算、累积量计算、趋势、报警、数据短时归档、向数据库站传送数据等功能,并保存有信息记录、操作记录。数据保存的时间为1个月。对于需要长时归档的数据,送到数据库站。
3.3 操作站
在控制室大厅配有8台Citect显示客户机,作为整个系统的操作站,对有关的能源数据和设备进行监控。这8台操作站分为电力系统2台、水道系统2台、动力系统3台、总调1台。在操作站上装有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中文版和Citect 15000 点显示客户机许可证。这些操作站完成潮流监视、设备状态显示、操作画面,信息显示、实时曲线、参数设定、语音报警等功能。在操作站上还可进行数据查询、报表查询、报表打印等工作。
3.4 应用服务器
在应用服务器上装有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中文版和Microsoft 中文版。在该服务器上运行有管理类的应用软件。包括数据查询、报表查询和打印、预测等应用软件。该服务器还作为Web Server用。在技术组、计划组和巡检组的终端上可通过Web方式浏览过程画面和过程曲线,并可进行数据查询、报表查询、报表打印。
3.5 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ORACLE数据库用以存储长时归档数据,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安装有Oracle 9i 数据库(25用户) 。该服务器完成数据的长时归档、数据压缩、数据备份、与ERP的数据交换。与ERP的数据交换采用中冠的DI Client。归档数据从实时数据服务器送到数据库服务器。在实时数据服务器内对数据先进行初步运算和整理。如对流量的积算、电量的累积等。
3.6 技术组、计划组、巡检组计算机
技术组、计划组、巡检组计算机上运行有操作站上同样的软件,但不允许进行设备操作。主要用于完成潮流监视、设备运行状态监视、曲线查询、数据查询、统计报表查询和打印等功能。
4 结论
由于PLC系统的发展,现在各种PLC系统都具有因特网通讯功能,所以使得企业级能源管理系统集成及生产制造执行系统集成等变得容易实现,各个分厂的控制系统挂到统一的工业因特网上,用光纤链路组成一个大型的环网,由专门的数据采集站进行信号采集,统一管理。同时由于计算机硬件及相关数据管理软件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型联合企业生产过程中上万点的现场信号能够迅速方便高效的进行管理。
但是,大型网络的建立就意味着巨大的网络风险,在建立环网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设置网络断点,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网络风暴,导致网络中所有的通讯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各个生产工序的状态监视,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还有就是网络中任何一台计算机中毒都会导致病毒迅速扩散,蔓延到整个网络。所以在这种大型系统集成实施过程中,要格外重视两点:一)在组网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网络中不小心组成了小的环网,导致网络通讯中断,在大网闭环的时候注意设置断点;二)各个操作及管理站的计算机要避免使用各种外来存储介质,防止计算机中毒;同时,有条件的话,将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
参考文献
[1] 西门子公司《STEP 7 V5.4 编程手册》2007年8月版
[2] 悉雅特有限公司 《CITECT组态培训手册 V5.4》 2002年4月版
[3] 悉雅特有限公司 《CitectSCADA5.5技术概要(中文版)》
[4] 悉雅特有限公司 《Plant2Business 技术概要(中文)》
[5] 黄河等编著 《Oracle 9i for Windows NT/2000 数据库培训教程》(基础篇)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
[6] 汤涛 等编著 《.NET企业级应用程序开发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
篇7
关键词:能源管理 无线通讯技术 系统设计及应用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建立了校园能源管理中心,但在能源管理系统及平台的建设上还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究其原因是现有能源基础设施未能完全纳入能源管理系统的管理范围,同时由于系统建设资金需求较大,增加了建设的成本与难度。针对于此,本文提出将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及数据采集技术综合应用于校园能源管理,形成以动态组网、管理与决策为支持的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是基于WEB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各类能源数据的采集、存储、查询、统计和分析处理,为学校科学规划能源使用、合理核算能源成本提供依据。学校做为教学单位,对能源管理平台及系统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受学校基础设施现状和资金等方面的约束,因此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中要予以统筹考虑,并遵循一定的原则。
1.1性能稳定,兼容性强。能源管理系统是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网络通信系统的集成系统,系统涵盖学校能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采用的技术和标准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1.2功能全面,利于二次开发。随着教学科研需求的不断增长,系统在功能的设计上,要留有二次开发的余地。二次开发包括新技术的引入、与校园其它系统的接驳等等,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1.3架构优化,成本合理。由于能源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资金和技术门槛较高,因此在系统设计之初,应考虑选择适当的技术,优化的系统架构,尽量减少基础设施和用能管线的改造,为高校节省办学资金。
2.系统总体架构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主要由数据管理层、无线网络传输层、数据采集层三个部分组成,其架构如图1所示。数据管理层由数据处理服务器组成,提供数据的通信、存储、分析及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无线网络传输层将能源计量仪表的标准工业信号打包成数据包,并以TCP/IP的形式发送至远程数据中心;
数据采集层含能源计量表具和无线数据采集装置,采用RS485总线组网。[1]
3.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包括终端设备、无线传输与采集设备和系统服务器三个部分组成。终端设备由输入输出设备
图一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架构
和计量表具组成,以二线制RS485总线与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相连接。
无线传输与采集设备由无线传输处理器和数据采集器组成,采用运行速度快、功耗低、采集与通信性能稳定的ARM芯片,与RS485接口连接,信息以TCP/IP数据包形式无线收发。[2]
系统服务器安装无线数据收发软件、SQLSewer数据库软件和能源管理软件,用户可通过WEB服务器和浏览能源数据,来实现对能源数据的采集、收发、存储、分析和统计。
4.软件系统
系统以微软的Visual Studio为开发环境,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3 Server,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C#为开发语言,利用.NET技术完成系统的开发。软件为B/S结构,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使系统的升级变得更为容易。[3]
系统软件可以实现数据查询汇总功能、实时监控及统计功能、管理与决策功能及异常报警功能。系统根据校园用户的不同需求,还可以对用能设施设备及功能管线的异常数据和状态设置警戒线,出现异常立即对管理人员予以提示,并根据预案及时予以处理。
二、通信系统的选择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采用了基于GPRS无线网络的流量测量技术和远程无线采集技术,不直接接入INTERNET,在GPRS模块上以SIM卡的形式绑定校园IP,系统外的用户无法直接访问,系统信息在校园网络内部传递,使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整个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分为无线网络的通信和有线网络的通信。[4]
1.有线网络的通信
有线网络的通信为计量终端与传输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采用RS-485总线连接。RS-485总线在多点互连时使用方便,布线简单,传输稳定。
2.无线网络的通信
采用GPRS技术的无线网络模块内嵌通信协议栈,与计量终端之间采用串口通信来完成数据交换。通过GPRS通信模块可以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室的组态信息,也可以通过该模块将终端数据或者从其它设备获取的数据以GPRS无线传输的方式发回系统控制室。[5]在对GPRS通讯终端进行配置时,预先输入计量主站的固定IP地址。通讯终端收到数据后,把这些数据送到固定IP地址的网络服务器中,通过端口映射转发到数据中心服务器,完成对数据的存储,并实现数据浏览、数据查询等功能。[6]
三、结束语
高等学校内的能源用途比较复杂,既有教学科研方面的使用,也有民用与商业方面的用途,因此网络设计在本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传输速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于此,要建立对整个校园能耗进行即时监测的能源监控中心,才能真正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校园能源监控中心其主要职能是为学校管理者提供监控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能源管理人员提供维护和管理的决策依据。基于GPRS无线通讯技术的校园能源管理系统因其具有组网灵活、终端配置简单的优点,易于实现能源数据的实时监控、动态采集。系统具有架构简洁易行、维护方便、低成本的特点,符合高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基于RS 485总线的远程抄表系统采集终端的设计与实现》王宗阳,马旭东,现代电子技术,2012年4月.
[2]《基于GPRS无线传输技术的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丁瑞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月.
[3]《试论高校校园能源管理网络平台的构建》,职业教育研究,王旭东,2011年3月.
[4]《基于ZigBee的热轧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毕锋,刘毅敏,电子设计工程,2013年1月.
[5]《基于GPRS无线传输的数据采集器设计》,曾孝平,吴建军,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9年4月.
篇8
【关键词】综合能耗;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112-01
一、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公司下属分厂的动力能源管理集控系统是一个综合现代化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全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和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实现对公用工程各个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控。
公司本部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11年6月,建立公司能源动态监管系统。系统采用B/S结构为主的设计模式。通过该系统的实施,基本实现了对公司能源消耗数据的及时、准确的监测,以及科学分析、预测和预警功能,提高了能源数据的应用水平。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能源消耗数据库
主要包括综合能源消耗情况数据库。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各分厂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综合管理,全面掌握全公司水、电、汽、气、油和其它资源的利用状况。
(二)能耗水平识别评价软件
利用综合能源消耗情况数据库,对各分厂的用能情况进行分析,分别对照国家、烟草行业和公司的用能考核指标,利用计算机智能技术进行能耗水平识别,分析和评价各分厂的用能情况,查找问题,为相关部门掌握、分析信息和研究节能改造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平台。
(三)能源安全预警系统软件
通过系统全面掌握整个公司能源使用、消耗、配置及调度情况,利用预测和预警技术,根据相关分厂的能源消耗总量限值进行分析,实现自动预警和报警功能,为公司的能源使用、保障、调度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建立公司级能源安全预警系统。
二、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合问题
公司信息系统整合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公司和分厂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二是公司和分厂能源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分系统(ERP系统、MES系统)整合。现有各分厂的动力能源管理集控系统在分厂内部独立运转,已形成数据冗余和数据的不一致性,使得公司和分厂管理层无法获得有效的数据支持。技术方面,各系统间缺少一个统一的数据接口,不能获得共享通用的数据源。各分厂间由于地域相隔较远,信息传递的安全性、稳定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实时动态监管和预测的问题
公司目前能耗动态监管平台实现了能耗数据的事后统计分析等功能,但并未实现动态监管的作用。现行监管运行和分析的不足是:每月报表上报的能源数据只是抄表数,并不是月初到月末期间的实际消费量,加上上报的卷烟生产数量通常是入库数,不是实际生产的卷烟数量,这些因素都是造成月或季度单箱能耗数据不准的主要原因。
(三)公司能源管理中心信息化系统架构问题
公司现行的能耗动态监管平台向能源管理中心信息化系统转化过程中,系统架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未能有效整合利用各分厂已建成的动力能源集控系统的资源和成果。
三、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采取的对策
(一)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整合的对策
能源信息系统的整合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功能进行完善,避免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的不一致和功能重叠。信息技术、远程网络和通讯技术已能较好地解决不同系统间数据接口和连接,以及跨地区远程系统整合等技术问题。
(二)公司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动态监管的对策
能源管理实现动态监管离不开数据采集网络化建设和采用先进、准确、稳定的计量监控等仪器。在实时动态数据和多年数据整理和分析基础上,区分能源上报数据和实时数据的不同方式,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数据层层挖掘技术,最大限度地发现数据价值。准确预测未来能耗变化趋势,同时对影响能源消耗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处理,为年度节能项目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建立公司能源管理中心,深度挖掘企业节能潜力
通过整合分厂现有的动力能源管理集控系统,在公司能源动态监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两级监管的公司能源管理中心,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
(一)对分厂的日单耗情况实现远程在线监测,并对其进行能源预测、预警、能效对标等的科学管理
利用其所具有的功能模块,对分厂的耗能情况实施远程在线监测、实现能耗数据预测、预警等的科学管理等。通过该系统平台所具有的"能源专家咨询系统"模块,还可以为公司和分厂管理者提供优化能源管理的决策支持,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对能耗高效管理的需求。
(二)加强对现场数据来源的监管,提高自我分析的能力,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加强多元化、多角度的能耗数据汇总分析,在能耗数据真实、完整的前提下,搭建数据模型实现对分厂、公司耗能情况进行趋势预测,为公司、分厂实现节能量目标提供有效的工具;加强公司和分厂两级平台数据共享,为分厂优化生产、挖掘节能潜力提供有力依据。
(三)探索公司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
建立公司能源管理中心,有利于公司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措施,降低单位能耗,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推动烟草行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很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烟草行业走新型公司化道路的发展模式,促进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建设。
五、公司能源管理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立足于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能源管理中心信息化系统与ERP系统、MES/DSS系统的无缝连接。以能源动态实时数据为基础,提取MES/DSS系统的卷烟生产数、生产计划、财务数据等信息,经过系统的分析和处理,提供给各级能源管理人员全面、真实、及时、有效的数据,创新能源管理方式,实现能源管理到班组、工序、产品批次,以及具备有效的能耗指标预测功能,提供专家咨询和应急预案,建立"能耗在线监测、能耗超标报警、能源审计"三位一体的烟草行业能源管理与信息监控系统平台。
参考文献:
[1] 先进制造企业管理方向MBA 核心课程培训课件[D].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篇9
全生命周期合同能源管理风险应对
一、前言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给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的相关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模式,EMC是一种能给合同双方带来经济效益的新型节能减排机制。相对于传统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改造模式,EMC是一种市场机制,其核心在于达到项目节能减排社会效益目标的同时,为合同双方带来经济效益。EMC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美国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在发达国家,尤其在北美和欧洲,已催生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而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国内还处于摸索阶段。
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应对可以分为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回避、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防范、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分散、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转移等四个子系统。其基本逻辑是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后,首先是对根本性的风险予以回避,放弃或拒绝该项目:其次对无法回避的风险采取可行而有效的手段予以防范,降低该风险的发生概率:再次对无法回避而且降低程度有限的风险进行分散,即在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以及相关合同当事人之间进行风险承担与损失的分配:最后对于自留风险以及公共风险进行风险转移,将此种风险转移到其他进行风险管理的社会组织。
二、项目全生命周期理论
项目全生命周期是包括整个项目的设计、建造、使用、以及最终的清理的全过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一般可划分为项目的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一个项目的全生命周期。
项目全生命周期描述了项目发展所经历的各阶段的顺序。每个项目必然经过启动、实施、终止三个阶段,并且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项目的过程都不允许少于这些阶段,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项目。
在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定义和理解中,必须区分项目生命周期和项目全生命周期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由以上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定义可以看出,项目全生命包含一般意义上的生命周期和产出的生命周期两部分。
根据我国基本建设程序,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在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定义和理解中,必须区分项目生命周期和项目全生命周期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由以上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定义可以看出,项目全生命包含一般意义上的生命周期和产出的生命周期两部分。
根据我国基本建设程序,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决策阶段,包括立项选址、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等前期工作;第二阶段为建设阶段,相当于一般制造行业的生产阶段;最后一个阶段为使用阶段(包括维修和废弃处置),相当于一般制造行业的售后阶段。
三、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框架是指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按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同阶段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设别、排序和评估,不断做出科学决策,从而使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对风险的控制达到一个良好的水平,产生最佳的项目效果。
根据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管理应也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准备阶段风险管理、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管理和项目使用阶段风险管理。
而在相关文献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对合同能源管理风险管理提出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四个阶段。
l、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概念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行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判断、分类整理和确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包括确定风险的来源、产生条件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对各种倾向、趋势进行推测,得出判断。这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风险可以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静态风险是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人们的错误行为导致的风险,其前提是经济环境未发生变化,与静态风险有关的损失有一定程度的规律性,一般情况具有可预测性。而动态风险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如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的变化而引起的,因其缺乏规律性而难以预测。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工作分解结构(WBS)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等。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定性或定量地分析项目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对风险的影响程度,估算出其发生的概率及可能导致损失的大小‘1201,并对各种风险进行排序,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通过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分析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确定该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目前,风险分析的方法已经有很多,包括主观评分法,决策树法、层次分析法、模糊风险综合评价法、蒙特卡罗模拟法,故障树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等。
3、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就是根据项目风险评估结果,为降低项目风险而提出的处置意见和办法。常用的风险应对措施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自留和风险预防等等。
4、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过程的最后一步是风险控制,即执行风险反应战略,监控风险引发事件,启动应变计划,防范新风险,保证项目向目标推进并尽量使项目实施与计划相符合的过程。
这里是一个图片
一般来说,控制过程通过三个步骤实现:一是制定实施工作;二是将这些标准,与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比较;三是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四、结论
综上所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阶段和过程,风险监控以后又可能产生新的风险,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风险管理过程中间风险应对又是重中之重。本文构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管理框架,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篇10
然而,2016年,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仍面临多重困难和多方面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环境治理等多重因素叠加,预计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减少。加之国内产能释放和进口煤保持高位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市场供大于求矛盾还将十分突出。可以说,煤炭行业全然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就连曾经红极一时的“煤老板”也在这一轮去产能、降低成本的行业净化过程中失去了往日的生气。
虽然随着“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同时结合国企改革、行业兼并重组,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以及整个煤炭供给体系有望逐步改善。但是,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期,身陷囹圄的煤炭企业如何挖掘自身潜力,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态度应对危机显得同样重要。
神华集团作为国有综合性大型能源企业,在煤炭行业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对其他行业企业起着示范性的标杆作用。这一时期,围绕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战略,神华集团做出了很大努力。
神华集团董事长张玉卓在2015年的一次采访中曾提到,五年前,神华集团就启动了SH217工程,近年来,又相继实施了数字矿山、数字铁路、数字电力、数字煤化工、数字港口等工程,内部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提高。目前,数字矿山示范项目已经投入运行,内容包括自主开发与应用综合智能一体化生产执行系统和综合智能一体化生产控制系统,并配套进行煤矿自动化升级改造和IT基础设施建设。示范矿井上线运行后,大大提升了传统煤炭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未来,神华集团在技术上将探索智能化、机器人化,在危难险重的岗位用机器人替代人。
横向上,神华集团建设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的ERP系统、供应链上下延伸的CRM系统和SRM系统,以及产运销一体化的生产指挥系统;纵向上,建设了从生产现场控制到生产执行、企业运营三大层面的管控一体化系统。这里面既有两化融合的意义,又有工业转型升级的考虑,更赋予了“互联网+”深刻的内涵,从而推动了整个系统的升级发展。
倾力“互联网+”
神华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数字化建设和传统低端产业的转型,数字化及信息化作为神华集团“十三五”规划的一部分,已提上议事日程。其一,是进一步整合神华集团内部产业链,全面打通煤、电、油化品一体化,打造高效率的能源供应体系;其二,是逐步形成开放式平台,为行业服务,支持行业的有序清洁化发展,构建整个煤炭行业的生态系统,为行业提供一个先进的发展平台,提高行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其三,是长远覆盖更多的能源产品,例如电力、新能源,以及创新服务,如将响应国家售电侧改革的要求,探索成立电力销售公司,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包括新能源在内的电力产品和碳配额。
未来,神华集团还计划自建的电力互联网平台,搭载销售电力宽带及其他电子、电力改造等产品和服务,向电力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在此基础上,打造产业级的能源互联网,服务于新型产业生态圈,实现煤炭以及能源的通存通兑,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
目前,神华集团正在着力进行生产过程的智能设备改造,运用智能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等技术,建立新型生产组织模式,实现组织架构变革,实现减人提效和降本增效。
下一步,神华集团将从“创建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的战略总体布局出发,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谋划好神华集团“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依托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工业4.0等技术路径,逐渐对互联网的前端和后端进行全面再造,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并“+”出更多的产业增量。
云与数据齐飞
在布局“互联网+”战略布局之外,神华集团还在积极建设自身的私有云和数据采集系统。
公有云虽有价格优势,但神华是一个多产业的集合体,规模庞大,采用私有云,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经济性更合理。
更重要的是,采用公有云,出于其商业成熟性、通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考虑,需要承担什么样的风险目前还难以把握。随着公有云安全性、稳定性和标准化水平逐步提升,神华集团也会积极尝试将新增的、非核心的业务系统部署到公有云上去。
作为国内最大的能源企业(按能源当量计算),神华集团一直同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思维,调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基础设施,从而获得与公有云一样的可伸缩性、可计量性及公有云目前能提供的服务。
目前神华集团的云端采集数据,是从生产组织需要出发,采集范围很广泛,例如:生产经营类数据、工控自动化运行数据、安全监测监控数据等等。数据采集遵循“一点输入”、“数据溯源”的原则,数据平台“大集中”建设,奠定了数据集中采集和集中分析处理的基础,有利于更好地对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有效支持数据应用分析及其展示系统。
数据处理方式根据各业务所需,一种是以物联网和工业4.0的技术本地多系统间协调处理;另外一种处理方式是“数据大集中”到集团总部集中分析处理,之后以“唯一数据源”提供到所需的业务部门或相应系统。
未来,神华集团将紧跟潮流,将工作重心从基础架构的创建,转移到数据中心服务的交付环节,在共享的硬件上及时按需交付可伸缩的服务。
相关链接
神华集团“SH217”信息化建设工程
2010年神华集团启动的 “SH217”信息化建设工程,旨在建设 “两横一纵(产运销协同调度指挥平台、人财物协同资源整合平台和一体化纵向管控平台)”三大信息平台,支撑七大业务能力(是指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集团管控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业务协同能力、专业管理能力、本质安全管理能力、集约化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促进集团实现经营管理集约化,生产管理效率最大化,生产流程最优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