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活动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艺活动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教学思路
酒店服务在整个服务体系中,属于涵盖内容最多,要求最全面的服务类型。要想有效开展酒店服务工作,不仅需要注重日常的服务内容和相关环节,同时也需要一些高端服务元素融入其中。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板块内容,因此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活动时,不仅要重视培养其常规职业技能,还要结合服务对象的品质要求,丰富教学内容。鉴于当前人们对茶艺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现阶段我们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必须融入茶艺内容设计,开展相关茶艺活动,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活动的创新和发展。
1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办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升,酒店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客观表现。在对酒店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饮茶、欣赏茶艺已经成为多数人的正常需求。因此,很多酒店陆续开办了茶馆、茶室等品茶场所,人们可以在酒店的品茶环境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茶艺师逐渐成为一种职业,并且向专业化、体系化发展。受市场需求影响,目前多数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先后设置了茶艺课程,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设置,重视茶艺课程价值,从而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综合化、复合化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对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开办茶艺课程是其专业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时,都开展了茶艺课程,其主要目标是确保教学活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相匹配。衡量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学生通过接受教育之后,能否顺利实现就业,也就是学生培养与社会客观需求之间是否匹配一致。而要想做到有效教学,就需要以提升教学实效为切入点。通过优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形式,最终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相协调。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其开办茶艺课程,实际上是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的,市场的客观需要决定了我们必须将茶艺课程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之中。酒店管理专业开办茶艺课程的过程,实际上是其教学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整个教学活动与市场需求之间相匹配的必然结果。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要想做好茶艺课程设计教学,其需要具备以下基础,这是实现茶艺课程教学效果的需要。首先,应该引导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理念和基础技能。尽管茶艺课程是以茶艺知识为基础的教学课程,但是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都会对其形成相应影响。学生态度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茶艺课程对整个酒店专业教学体系来说,更多是一种深化,只有学生具备相关基础技能,才能对茶艺课程知识形成全面理解和认知。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茶艺课程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引导,切实有效深化学生理念。其次,还有注重茶艺教师的引导和配置。茶艺课程有着较高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同时也需要老师具备较高的示范能力,因此茶艺教师专业与否直接影响到茶艺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最后,茶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强的学科,在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知识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具体运用这一技能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知识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教育相结合,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对茶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如今越来越多的酒店管理专业具备了茶艺课程教学设计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将茶艺课程教学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也成为可能。
2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的相关理念分析
对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来说,想要确保其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相融合,需要做到:首先,茶艺课程设计的主要理念为:以茶艺教学职业性和实践性为要求,以开放的、现代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将茶艺内容体系化融入到理论教学,并且辅助相关实践教学,将茶艺教学从知识内容教学深化为职业技能教育。此外,在茶艺课程开展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客观要求,丰富教学形式。将时代教学手段、方法与整个教学活动相融合,通过激发学生创造性、引导学生参与性、提升学生积极性,来实现茶艺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其次,茶艺课程设计的主要思路为:第一,要做到茶艺课程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通过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茶艺课程教学的目的。第二,在茶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的有效匹配度。通过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将市场需要与教学活动紧密关联,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第三,在茶艺教学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选择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的教学内容,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后,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首先要从目前国家对茶艺师的整体要求入手,结合茶艺内容,将传统茶艺与现代需求相融合,通过注重茶艺的实用性和内涵的结合,从而为茶艺课程取得实效提供有力支撑。茶艺是茶文化及茶产业成熟发展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休闲时代人们的消费特点,因此可以说,茶艺课程应该在充分结合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特点与时展需求相结合。其次,在茶艺课程教学设置时,要注重其具体层次性,无论是茶艺活动的具体内容,还是茶艺活动的内涵表现,都要将其纳入体系化发展的轨道中。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茶叶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无论是茶叶生产知识技术,还是茶叶加工技术,甚至是茶叶的具体品牌和特性等等,都需要从职业发展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体系化教育。最后,在课程设置中,要做到创新教学模式,整个茶艺课程教学要突破狭隘思维和陈旧意识。只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茶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方法都可以被广泛运用,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不是茶艺知识的教学。通过茶艺课程的有效教学,为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3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案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有了实质性改善。酒店等一系列作为生活改善性的元素就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酒店服务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更多的是依赖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活动。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如果其对茶艺知识能有一定了解,必然为其顺利就业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在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一切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来开展。酒店管理专业是职业技能要求极强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职业表现力,同时茶艺活动表现的好坏,也是以学生综合素养为基础。我国是茶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无论是茶文化应用及普及现状,还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上都极具优势。而茶艺教学也是融入了多样元素的教学体系,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学生的人文素养,还是其具体实践技能,都是整个茶艺课程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注重的内容。其次,在茶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体系之中。茶艺是一项技能,无论是其中包含的内容,还是其具体表现形式,都是无法用简单的教学活动来展现的。因此,茶艺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引导学生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相融合,从而实现茶艺课程教学的理想效果。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要想做好茶艺课程实践教学,需要在充分利用自身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实地参与实践和实施模拟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茶艺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只有亲自参与到具体实践活动中,才能有针对性的实现茶艺课程教学目的。最后,要将茶艺课程教学放到实践的环境中教学,在充分提升教师专业性的同时,实现茶艺教学的理想效果。茶艺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我们在开展这一教学活动时,需要在具体操作中熟练掌握技能,开发技能创新。而融入实践环境的过程,不仅加深学生对茶艺知识的具体理解,同时增加整个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现茶艺课程教学目的。当然,对酒店管理专业来说,茶艺课程只是其中体系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要注重对茶艺课程内容的有效把控。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实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全方位、高品位的服务更是当前现代化服务行业的新要求。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化发展要求较高的专业,无论是其对从业者的技能要求,还是相关社会要求,都需要酒店管理专业重视人才培养内涵。因此,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符合技能主导培养要求。新的职业化人才培养要求影响下,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仅需要从业者做好简单的日常服务工作,同时也要不断深化自身职业技能,丰富服务内涵。因此,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茶艺课程设计有效融入到教学目标中,使其成为学生顺利就业的“砝码”。
作者:马艳国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敏.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探讨[J].知识界,2013,(05):118-121.
[2]游娜.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茶艺”课程教学研究[J].旅游纵览,2014,(23):85-89.
[3]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职教通讯,2015,(05):225-228.
篇2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
茶艺课程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茶艺人才,而有效的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实践教学的效率与效果,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
一、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
1.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专业基础知识
开展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首要前提是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专业知识基础。实践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生实践教学中的学习态度会对其学习、实际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消极的学习态度会降低实践教学的效率、效果,积极的学习态度会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效果;学生只有在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才能开展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应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保证是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承担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与监督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讲解与现场示范,还要指导和点评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
3.应具有完备的实践教学基地
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实践教学场所才能使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得以有效开展。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指的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酒店;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用于茶艺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二、实践教学方式
在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有实地考察教学、模块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这四种教学方式。
1.实地考察教学
实地考察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从而使学生可以获得相关实践知识,验证、巩固已经学到的茶艺相关知识。在开展实地考察教学前,教师会按照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提前确定实地考察的地点、时间、对象、目的,并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联系。在开展实地考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提前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从而可以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茶艺操作知识。
2.模块教学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模块教学包括茶叶识别、茶叶冲泡、茶席设计、茶礼仪等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茶艺专业技能,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与提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的方式,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项目教学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方式是一种先进行实践操作,再由教师进行讲解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育理念。在项目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独立处理、完成一个茶艺课程实践项目,即完成茶艺室的布局、采购茶叶、冲泡茶叶、茶礼仪以及服务顾客等实践项目的全过程。
4.模拟教学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具体做法为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学生通过扮演顾客或者茶艺师训练自身的茶艺技能,亲身操作、体验茶叶识别、茶叶冲泡、茶席设计、茶礼仪等实践内容。通过仿真模拟茶艺馆教学情境进行实践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
1.课程设置理念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专门人才。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立的茶艺课程,其最主要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满足茶艺服务企业、高星级酒店对茶艺人才的要求,其基本出发点为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茶艺岗位服务人员”。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应该要以高星级酒店的经营管理与餐饮服务部门对茶艺服务的实际、具体工作任务要求为准,通过具体工作任务引领实施、开展项目教学活动,从而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化酒店茶艺服务的基础知识理论,掌握相关茶艺服务、管理的技能,掌握酒店茶艺服务部门管理、运行的基本方法、程序,胜任酒店茶艺部门、茶艺馆、茶座的服务工作,达到茶艺师的水平。同时,还应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形成善于合作、沟通的职业品格,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获得优势,也可以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与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应该使学生获得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使学生具备市场分析、市场调研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可以胜任社会茶艺馆、茶吧、茶座以及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与社会茶艺馆、茶吧、茶座以及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的实际要求相匹配的相关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
2.实践方式
在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坚定不移地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训的道路。在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茶叶知识,掌握各类茶叶的冲泡方式,同时,配合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茶艺馆、茶吧、茶座等相关茶艺服务的经营方式,满足酒店对茶艺人才的要求;在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当做到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与合作酒店共同建立茶艺实训室。院校可以将茶艺实践课程放到合作酒店实地进行教学,在合作酒店企业中进行实地茶艺表演实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茶艺服务技能,通过合作酒店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示范、指导,使实地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除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之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到茶艺馆、茶吧、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进行短期的实践锻炼、勤工俭学,使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实现互为补充,增强学生对所在企业、茶艺师职业的认知感,使学生建立职业观念,促进自己转变为“职业人”。按照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同相关企业进行密切配合,不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质量,也可以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小结
在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以工作岗位作为导向,坚定不移地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训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茶艺的相关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使实践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作者:宁宇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篇3
1985年在台湾创办“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1988年任“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是第—位把茶艺带进祖国大陆的使者。
茶艺的内涵,包括技艺、礼法、道三个部分。要当一位有素质的茶艺教师,首先要先做好一位能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再要认识茶艺,成为一位茶艺教师。认识茶艺包含:专业知识的素养。认识茶叶,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质量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也是茶艺教师专业知识的素养。二、了解茶艺的技术部分,茶艺的演示程序、动作要领、解说内容,茶叶色、香、昧、形的欣赏,茶器的应用、鉴赏和收藏等技巧。三、了解茶艺的礼仪、礼节,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交流与沟通等内容。四、了解茶艺的规范,做为茶人的态度和教学的观念,体现茶人的质量、精神和素养。五、悟道。道是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一种修行,是人生的哲学。悟道是茶人的风范,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一位真正的茶艺教师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对社会要负责任,要准备好走很长的路。只有真正的茶艺教师才能了解并理解做茶人的脆弱与坚强。这是30多年来,我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要把茶艺带入正式教育体制内的主要原因。
—位茶艺教师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为谋生找这份工作,但后来也许会发现自己已渐渐喜爱上茶艺。因为教学工作本来就是一种良心工作,需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导学生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教学相长,教学生也滋养自己,培养出教师的敬业精神。
茶艺教师大约可分为四类:一、投机取巧的堕落者,是茶贼;二、急功近利的现实者,是茶匠:三、追本溯源的茶研究者,是茶学家;四、心高志远的茶文化者,是茶人。茶艺教师应该认识责任与使命,在“教”、“导”、“解”上,有很大程度须把自己的经验传承给学生,以身作则。所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向,但却不是简单复制他,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要学习的是老师的精神精髓而不是只模仿其表象。当然,一个茶艺教师是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个人的魅力,重要的是他不能离开学科知识和学科教育的目的,不能违背自己的教学良心。
茶艺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为茶艺事业培育人才,有很明确的方向目标。教书育人是教师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所以教师水平要不断地提高,这样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才会育出成果,这关系到我们国家茶产业、茶文化事业兴衰的大事。为此,茶艺教师必须担负起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责任,必须将精神文明贯穿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规矩的人才,使他们热爱国家,具有为中华茶文化事业振兴而献身的精神,成为传播中华茶文化的新生力量。
篇4
关键词:民族风格; 茶艺; 舞台表演;
茶艺的表演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茶道的出现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 因为当时的文人墨客很多, 崇尚潇洒的魏晋风骨, 文人骚客喜欢在茶坊饮茶, 自然而然也就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茶道的兴盛是在唐朝时期, 唐朝是盛世, 经济繁荣, 人们生活安居乐业, 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 人们就慢慢开始追求起精神文化生活, 于是饮酒茗茶读诗等一系列精神文化活动, 在唐朝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宋代, 茶文化的发展更是登峰造极, 在卖茶人之间也会形成一种竞争, 卖茶人之间也会互相比试技艺高低, 这样就慢慢形成了茶百戏[1], 既然称为戏, 当然就可以看做是一种表演比试高低的形式了, 这说明茶艺表演在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中已经出现苗头。
1 茶艺表演的分类和茶艺表演的特殊要求
1.1 茶艺表演的分类
茶艺表演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但在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一种分类是, 茶艺表演可以分为民俗茶艺表演、仿古茶艺表演和其它茶艺表演, 民俗茶艺表演主要来自于民间, 来自于民间的老百姓当中, 民俗茶艺表演主要取材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 取材于特定的民俗和民风, 将各个地区的饮茶习惯, 饮茶方式加以总结加工, 在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西湖茶礼、彝族茶舞和白族茶道等等一些茶艺表演都是在民族风情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 最后也是以表达民族风格为主, 仿古茶艺表演的艺术源泉主要来自于历史资料, 通过查阅相关的茶艺文化的资料, 在脑海中还原古人饮茶的神态和行为举止, 在经过艺术家们的修饰和加工, 形成了现在呈现在舞台上的茶艺表演, 如唐代茶道表演和韩国仿古茶艺表演等, 其他的茶艺表演虽然没有特定的主题, 但也都是选取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经过提炼和艺术的加工美化, 也是为了表达出一种特定的民族主题, 这三种茶艺表演的分类可以说是总的概括了茶艺表演的形式[2]。
1.2 茶艺表演的要求
茶艺表演和其它形式的表演有所不同的是, 茶艺表演所需要的, 东西是非常多的, 需要的东西列举起来主要有茶水, 茶道具, 演员的服装, 音乐, 场地和其它的辅助道具等, 我们先从表演服饰谈起, 茶艺表演的服饰是多种多样的, 不仅款式形式多样, 风格也是多变的不同的表演主题要选择不同的表演服饰, 同时, 也要求服饰大体得当, 端庄美观, 符合大众审美的要求, 例如唐代茶礼表演中, 就要选择唐代的服饰, 彝族茶道中, 就要选择彝族的服饰, 再然后, 茶艺表演场地的选择和环境的布置也是茶艺表演能否表演好的关键和前提, 表演的环境要做到安静, 无杂乱喧嚣的声音, 同时, 窗台室内要干净和明净, 环境要有情调, 适合人们饮茶, 例如, 日本茶道在表演时, 要打扫庭院, 在室内悬挂简单却又有意境的书画, 为茶艺表演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再者就是表演的音乐了, 表演中的音乐起渲染气氛的作用, 所播放的音乐要和茶艺表演的主题相匹配, 就想服装要和茶艺表演的主题相契合一样, 优秀的音乐可以提高人们对茶艺表演的认可, 可以给观赏人一个更美好的体验和感受, 比如, 西湖茶礼要用江南的温婉的音乐, 道教茶艺要用道教独有的音乐一样, 最后就是表演的礼仪了, 中国向来都是文明古国, 是礼仪之邦, 所以在表演过程中, 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在茶艺表演中, 茶就是礼仪的载体, 表演者可以通过一些茶礼仪, 以小见大, 向人们传达礼仪之邦的礼仪, 受茶艺的影响, 中国到目前为止, 仍然有给客人敬茶, 来表达尊敬的意思, 在茶艺表演中也要特别重视茶的摆放, 顺序和位置。
2 茶艺和茶艺表演的区别
茶艺通常是指泡茶和品茶的技术, 是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 在古代多是一些文人士大夫或者文人骚客的娱乐活动, 在如今, 也是一些文化人或者具有高雅情操的人所进行的一种活动, 而茶艺表演是一种艺术形式, 它将茶文化和表演艺术紧密的结合了起来, 既可以提现自己的修养, 也可以起到一种教化作用,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茶艺文化已经开始慢慢出现, 并逐渐的发展起来, 在唐代甚至出现了茶坊、茶宴和茶会等形式, 文人墨客在喝茶时也会作诗, 所以, 茶文化上也沉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茶艺表演的形式, 也引起了人们对茶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传达出了茶文化的美, 唤起了人们对茶艺的兴趣, 这也有利于茶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也有利于茶艺表演走向更大的舞台, 走向世界。
3 茶艺表演和民族服饰
3.1 民族风格服饰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服饰具有非常丰富的风格, 民族风格是相较于其他风格的服饰而言的, 比如说, 都市风, 古典风, 嘻哈风等, 民族风格的服饰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民族的印记, 服饰上汇集了整个民族的特色元素, 使人们能够一看见这件服饰, 就可以很直观明显的感受到这是哪种民族哪个国家的服饰, 具有很明显的标志性, 从形式上看, 民族服饰常常借助的元素主要有:民族符号, 结构特征和造型特征等, 民族风格的产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流通脱不了关系, 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加剧的信息流通, 使得人们的民族意识越来越淡薄, 对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缺乏认同感, 人们受外来文化的冲击, 渐渐忘记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 所以, 为了加强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 使各个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 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认同感, 增强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在服装中加入民族的印记, 可以使人们不忘民族文化, 同时, 民族风格的服饰体现的也是一种情怀, 当然也是一种时尚, 因为现在在服装界和设计界很流行复古风和民族风[3]。
3.2 民族风格的服饰在茶艺舞台中的应用
舞台服装是舞台表演艺术中的关键, 与生活中人们所穿搭的服饰不同, 舞台表演所需要的服饰要注重整体性, 要和所要呈现的舞台效果相匹配适应, 就茶艺舞台来说, 在茶艺的表演中运用到民族风格的服饰的地方非常多, 在民俗茶艺的表演中, 表演者必须穿特定的民俗服饰来进行表演, 这样才能传达出表演相关民族的民俗民风和民情, 例如在表演傣族人民敬茶这一动作时, 除了礼仪的要求之外, 还要有特定的服装相配合, 才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傣族人民在茶文化上面的风土人情。在仿古茶艺表演中, 表演者也要穿特定朝代的服饰, 因此, 在进行服装设计时, 也要充分了解表演朝代的历史信息, 不能在表演中出现历史知识的错误, 要将服装的设计与当朝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在服装设计时加入能充分表现当朝特点的元素, 让人可以分辨出舞台表演所表演的朝代。为了充分展示舞台的表现力, 就需要在服装面前多下功夫, 舞台服装设计也包含着其他设计的原理和理念, 比如在比例, 色彩和平衡等方面可以借鉴一下其它艺术的美学元素。舞台服装的美源来自于各个方面, 比如面料, 款式和结构等方面, 在进行服装设计时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 并且加入一下现代元素。舞台服装与其他服装最大的区别在于, 舞台服装是属于精神范畴的, 是以审美为第一目的的, 在整个舞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 结语
纵观整个茶艺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服装的演变历史, 茶艺舞台表演和民族服饰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 茶艺表演与民族风格的服饰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民族服饰为舞台表演提供效果支持, 使表演者的表演效果能够发挥到最大, 而茶艺表演也使民族服饰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人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传统服饰的美, 扩大了传统民族服饰的流传范围, 在茶艺舞台表演中加入民族风格的服饰, 是一种创新, 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由于民族风格的服饰的加入使得舞台表演服饰也越来越丰富, 同时, 由于茶艺舞台表演的不断发展, 也对民族风格的服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迫使设计师们不断的进行研究创新, 不断的设计新的具有民族风格的服饰, 总而言之, 民族风格的服饰在茶艺舞台表演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可以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服饰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5
光大中华茶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茶树原产地在中国,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因此,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
茶文化可以表述为茶在被应用过程中,人们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茶艺”表演和“茶道”精神的有机结合,达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构成了中华茶文化的核心。据“碧露轩”总经理陆晓晶介绍,“碧露轩” 是北京最早推出待客型茶艺和表演型茶艺的专业公司。
走近“碧露轩”,迎面而来的是苏州园林般古朴而有韵味、悠远而富情思的不俗景致,畅漾其间,景随步移,大小雅间风格不一,洋溢着超凡出尘的古典与优雅,给人以舒缓、温馨、悠闲、亲和的感受,加之独特的地理位置,“碧露轩”已成为京城最宜商务洽谈、品茗赏艺的叙谊之地。女主人以茶为媒介,艺术化地融茶道、人道、商道于一体,使来到这里的每位客人“宾至如归”之感油然而生。
“碧露轩”不仅为每位客人表演茶艺,同时还让喜爱茶艺的客人学习茶艺,让您不仅能品一杯好茶,还能学会如何沏一杯好茶。
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
纵观现代中华茶艺诸多类型,无论是宫廷型、寺院型、民族型或休闲型茶艺,都应通过茶艺活动,创造一种宽松气氛,或以交流友情,舒张谈兴为目的,或取材于历史和民俗、茶礼,突出一个主题,使参与者达到某种境界,得到美的享受。而这个主题,必须融入“清雅、淡泊、礼仁、平和”的理念,才算达到宏扬中华茶文化的真谛。
就是在这种真谛的昭示下,“碧露轩”以追求完美、打造品牌为目标,采用严格的现代管理理念,处处精益求精。多年来,凭着细致周到的专业服务、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成为京城茶艺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茶与养生
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
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篇6
关键词:校本课程 茶文化 茶艺课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85-01
1 茶文化和茶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根据茶产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针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组优化确定了茶文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构建了包括专业社团、专业技能竞赛等环节组成的课外实践体系。
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实训室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学生茶艺技能和茶叶品质感官鉴定技能训练。课内实践教学体系与课外实践体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形成了“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发挥社团作用,提高实践技能”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了学生的素质结构。
目前,由于缺少对茶文化的准确定义和认识,这不利于茶文化的教学,以及进一步把握茶文化的发展方向。茶文化的内涵是以自然为基础,进而上升到人文精神领域。茶文化的重要内容涉及人文史哲的较多,以茶学代替茶文化,或以“可口、可乐”型的茶文化教学方式,也是有背于茶道精神的茶文化教学目的。通过研究,形成个性化校本课程,促进学校课程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打造成为学校的又一张“名片”。
2 茶文化和茶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与难点
2.1重点
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在于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基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社会资源,协同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建立一套适合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够突显该专业学生自身优势,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增强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并适用于与茶文化传播、茶艺表演相关的旅游休闲服务行业需求的专业综合性教学内容体系,并借此提升茶文化与茶艺表演课程专业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形成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提升休闲旅游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2.2难点
2.2.1校本课程开发主体课程开发意识不强、课程开发能力相对较弱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是课程资源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无法回避,也不能缺失。教师如何有效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怎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还有所欠缺。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薄弱、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欠缺及校本课程的评价基础薄弱、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缺乏动机也是教师正在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是本项目的难点之一。
2.2.2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涉及面广,可操作性难度大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相应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不足而动手能力较强特点,而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属于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课程。茶文化内容广博、深奥,茶艺表演属于实操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茶艺表演学习的关联度极强,由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思维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思维,教学内容由浅及深、由易变难,提高学生学习探索茶文化的兴趣,茶艺实操课程既要体现其观赏性与表演性,更要结合茶文化体现其文化性和实用性。此外,该课程对教学环境与条件要求也较高。因此,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开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增加很多。
3 茶文化和茶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预期效果
3.1更新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专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与理念
解决教师“愿不愿”进行课程开发的问题,才能保障开发主体的能动性。校本课程开发意识的觉醒与课程理念的更新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提高的前提。长期以来多数教师只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教多少”、“为什么教”,教师只有教学意识,缺乏课程意识。课程意识的核心是课程观,这就要求教师要超越以往狭隘的课程观,树立科学合理的高职教育校本课程观。
3.2提高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专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共建课程开发团队的能力和搜集信息、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课程反思能力。通过开展茶文化与茶艺课综合实训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提高本专业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提高教师课程、教学及科研等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及课程开发能力。
3.3建立合理的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通过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合理的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评价机制。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评价打破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标准的传统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他评和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多样的评价方式。
3.4营造高职茶文化与茶艺专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良好环境
通过本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提倡民主、合作、交流的文化氛围。
3.5提升旅游休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服务河南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个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所独有的、其他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所没有的、与众不同的能力。开发出适合旅游休闲行业需求的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无疑可以成为培育和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突破口,为河南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佶.关于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彭茜.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8.
篇7
[关键词]茶文化;茶艺;茶道;区别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193-02
茶源中国,“之为饮,发乎神农”,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兴于唐,盛于宋、明。茶作为一种植物,经过食用、药用、饮用漫长的岁月才进入精神文化的领域。中国人对饮茶活动之精神层面的认同过程是极其缓慢的,在茶往往被看做消除身体不适的手段和个人特殊的嗜好,亦或佐餐、待客的饮料。而“茶艺”一词却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用以概括品茶艺术的内涵。所谓茶艺,就是在茶道精神指导下的茶事实践。国人不轻言道,在中国传统哲学观念里,“道”用以代指事物之本源。中国人认为饮茶、品茶无外乎是一种追求精神之境,探寻事物之本的途径。正如《金刚经》所云:“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因此,饮茶活动,无外是通往精神彼岸的船。这一点与日本截然不同,九世纪,饮茶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文化载体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上层人士一开始就特别珍重。他们饮茶的机会少,因此饮茶时很少考虑止渴、消食、解毒、提神等物质功能,而是着重追求伴随饮茶活动而发生的精神享受。在日本人看来似乎茶不是随便能喝的,没有诗、没有琴、没有高士轻友,便没有饮茶的必要性。
一、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饮了几千年,开始是将其作为药物、食物,后来成为饮料。中国茶艺的成熟是在唐代,从唐代以前的夹杂他物的混煮法到唐代的煮茶法、宋代的点茶法和明清时期的滤茶法,泡茶方式是朝着自然、简约、生活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茶叶的制造方法也从蒸青、压汁、制饼发展为烘青、炒青以至摇青等方法,制造出能显示茶叶自然形态、色泽、香味的绿茶、黄茶、白茶和黑茶等产品,形成了千奇百态、异彩纷呈的茶的世界,一切都是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品茶口味的变化而向前演进。这种变化的终极目标是越来越追求茶叶本身天然的色香味形,赋予品茶以丰富审美情趣的艺术性。大道至简,更符合国人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本性。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沿着茶艺轨道而与时俱进的。
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渡海来到浙江天台山国庆寺学佛回国后带走了茶叶,种植在近江滋贺村的圆台麓,成为后来著名的日吉茶园。第二年海空法师也从中国返回日本,将带回的茶种播撒在京都的高山寺和牧村赤埴,开创了日本种茶史。到公元1168年,日本荣西禅师在天台山万年寺学法期间,埋头于茶道文化的钻研。回国时,带走大量茶种,并著《吃茶养生记》二卷,使得饮茶之风在日本流传开来。同时,南宋时期,来华学法的南浦绍明也将在中国得到的茶台子和茶礼等带回日本,一边传禅,一边传茶。纵观日本饮茶的历史,他们将中国宋代的点茶法引进本国后,继而逐步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发展为宗教色彩极浓的日本抹茶道。传至今,他们饮用的依然是从宋代以来一成不变的蒸青绿茶粉,使用的也是宋代点茶法那一套器具和方式,历千年而不变。
二、中日茶文化内核之区别
陆羽《茶经》问世以后,对中国茶学、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羽首次把中国文化精髓中的儒、释、道精神与饮茶过程融合起来,将饮茶当做一种艺术过程来看待。从烤茶、选水、煮茗、列具等这一系列的艺术实践来强调“精行俭德”的自我陶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尚仁贵中,强调“中庸之道”,反对“过”和“不及”,要求我们不偏不倚的看待世界。同时强调“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而不同”,这也是中国茶艺的思想主体。中国人的性格就像茶,总是努力清醒地看待世界,追求人与天道的自然和谐。释家贵“悟”,讲求彼岸,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道家尚“无”,为茶艺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艺的灵魂,提出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以及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因此,当代茶学家庄晚芳先生将中国茶艺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廉美和静”。“廉”就是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美”就是品茗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和”就是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敬”就是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中国茶艺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无我”的天人之境。
茶叶东传,在禅宗的影响下,日本发展起来了茶道文化,借以饮茶表现日本人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安土、桃山时期的千利休提倡简朴的“寂静、古雅”以及珍惜一生中只有一次相逢之意的“一期一会”的精神,创立了千利休流草庵风茶法,完成了饮茶向茶道的升华。千利休把茶道规则解释为“四规七则”。所谓“四规”,即和敬清寂,“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七则”是用于接待客人时的准备工作。千利休去世之后,他的技艺便由后人和弟子代代相传,期间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其中以千家派最为活跃,拥有许多弟子。产生出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的所谓三千家。日本茶道的宗教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形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据日本的西部文净在其《禅与茶》一书中考证,在绍明带回的七部茶典中有一部刘元甫作的《茶堂清规》,日本的《茶道经》便是其中的《茶道轨章》、《四谛义章》两部分被后世抄录所成。据《茶道经》中记载,刘元甫乃杨岐派二祖白云守端的弟子,与湖北黄梅五祖山法演(杨岐三祖)为同门,他以成都大慈寺的茶礼为基础,在五祖山开设茶禅道场,名为松涛庵,并确立了“和、敬、清、寂”的茶道宗旨。如果《茶道经》的来历真实的话,那就是意味着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来源于中田五祖山松涛庵.同时也说明由南浦绍明带回的茶典,对日本茶道思想的影响。
三、中日茶文化反应了不同的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特征,一个民族性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该民族的文化。众所周知,日本是岛国,面积小而人口却很多,众多人的生存和发展并非易事。因此,日本人尊崇武士道精神,努力在苦寂中发展,重视自我克制和坚强的意志训练。其次,自然条件的恶劣也促成日本人有更强的集团意识和协作精神,表现在茶道上就是集体参于茶事,共同营造和谐的氛围。再次,日本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特别重视规范和礼仪。因此,茶道中也是非常重视特定而严格、繁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的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分、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同时,要根据茶道的礼法,在规定的位置上,按规矩取茶具、按一定的顺序制茶等。可见,在日本茶道的目的并非真正饮茶,而是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们进行一种礼法教育,是进行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茶道虽说是一种精神修养,但却过于拘泥于形式,茶道的四大流派实际上相互实质性的区别很少。这种重视形式而不重视实际的文化发展到了极端。
与此相反,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茶艺。中国的茶艺虽然没有日本茶道那样拘泥于形式,然而也有盖碗茶、工夫茶等精细复杂的茶艺形式。中国讲究“礼”,茶体现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情谊,“以茶会友”这种方式不仅常见于一般家庭中,也是适用于集团、甚至国家的礼仪。时至今日,逢年过节,一些单位、公司等也会召开茶话会,领导员工聚在一起交谈,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可以说,中国的茶不仅代表礼仪也蕴含着情谊。中国的亲朋好友问也不拘泥于礼仪及形式,比起礼仪及形式更重视交往的意义。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日本茶道是复杂繁琐的,难以理解的,在茶室里遵循规程小心饮茶远不如惬意地品味自己喜欢的茶。相比较而言中国人更注重茶的实际和实用。
总而言之,中日两国的茶文化即有相通的地方,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中国人饮茶比起礼仪及形式,更重视品茶和交往的意义。而日本茶道,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深远,其严苛的墨守成规,限制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融合,虽循古,但少创新,这与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精神相关,成为展现日本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窗口。
参考文献:
[1]冈夫.茶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林治.中国茶艺[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3]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篇8
我国饮用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氏,茶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人有“来客敬茶”的传统习惯,“茶”属于“开门七件事”之一,在民间有“茶祖节”的习俗。茶文化正是中国树立文化产业特色,区别于其他各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标志。然而,茶文化在中国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倒是邻国日本却将茶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免再次出现中华传统被别国剽窃的现象。
(一)培养茶文化人才是参与世界文化产业竞争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优胜劣汰。茶文化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之一,提高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中的影响力。
(二)培养茶文化人才是社会沟通发展的需要
老舍先生在谈到其话剧作品《茶馆》时曾说到:“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古代,既有文人士大夫会友于茶馆,也有商贾老板谈生意于茶楼,更多的中下层市民将茶馆作为聚集休闲之所。近现代以来,人们通过茶馆聊天聚会、娱乐休闲,达到沟通交流、了解信息的目的。由此可见,茶馆成为社会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公共场所。
(三)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中国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由茶圣陆羽所著的最早的茶专著《茶经》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饮茶器具、民俗、行为、舞蹈和儒家思想相融合,形式推陈出新,内涵不断丰富。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传统茶文化,使其得以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尝试让茶文化融入更多的近现代元素,使其发扬光大。
(四)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促进茶叶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种茶文化活动的举办,如茶文化节、茶艺大赛、茶具展览、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文化交流会等文化活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品茶、爱茶。这些文化活动能对茶文化起到交流、升华的作用,也可以把中国茶文化和茶叶推向市场,带动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传统茶文化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扩大,茶文化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整体来讲,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茶叶产业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茶文化存在着散、乱、杂的现象。一些地方、企业各自为政,唯利是图、恶性竞争,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茶文化的发掘和传承,随意杜撰、抄袭模仿,扰乱了市场环境,同时也降低了自身信誉。目前,我国茶文化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专业少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专业设立了我国至今唯一一个茶文化本科专业,从2011年的招生计划来看,该专业每年招收六十名本科生。少数几个高职高专院校也在培养茶文化的专科学历人才。人才培养的数量显然不能满足茶文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专著和论文少
从国内最大的购书网站当当网,以“茶文化”为主题搜索图书,只能找到113本图书;从CNKI上以“茶文化”为篇名搜索相关期刊论文,也只能找到2272条搜索结果,其中CSSCI中只有78条记录。
(三)茶文化高端人才少
与茶文化相关的职业目前仅限于茶艺师。茶艺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主要是对茶艺操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考查,而在茶艺方面创新性的高端人才在我国仍然缺乏生长的土壤。
三、茶文化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外部保障机制
1.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茶文化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为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有力的政策环境。从人才培养方面,在产茶大省的农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应用科学研究,支持茶叶企业和研究院所定向培养茶文化专业人才。从人才应用平台方面,在旅游开发、外宾接待等场合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促进市场对传统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2.资金保障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方面讲,即使茶文化人才的培养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也必须坚持和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包括人才培养经费、课题研究经费和适当的企业补助等。只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人才,才能正向激励茶文化研究人员和支持茶文化发展的企业。
3.社会支持茶文化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不是自娱自乐,不能闭门造车。它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地实现文化传承,而是要走向社会、面向市场、实现价值,促进和推动茶文化产业以及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所以,茶文化人才培养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高等院校必须走出去,与茶叶企业或行业协会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建茶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小组,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
(二)内部保障机制
1.活跃茶文化的科学研究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茶文化研究严重缺乏学术性乃至严肃性,自科学者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茶文化方面,人文学者也没有把实践操作与学术研究联系开来,这就导致茶文化一直处于被动的传承阶段,而几乎没有学术创新。要培养传统茶文化的高层次人才,把高层次人才留在传统茶文化领域,就必须活跃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氛围,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
2.创新课程体系
农业院校可以在茶学专业加大对茶文化相关课程的教育力度,将原有的选修课升格为必修课。也可以在全校开设茶文化和茶艺方面的公共选修课,让学生了解茶的故乡在中国,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学习茶艺。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9
有这样一群女子,原本她们的生活可以很安然、很惬意,但却都不安于现状,她们用自己的青春与芳华去追求美好、重新上路。而让她们能够孜孜不倦去寻找和探求的,竟是茶。
在首届福州茶博会举办的团队茶艺大赛上,由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选送的茶艺表演《秋语茶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他茶艺表演队多是些楚楚动人的年轻女子,而这支表演队却是“妈妈级”的。原本以为年龄是劣势,没有了清丽脱俗,谁曾想岁月雕饰过后,她们举手投足间更加沉稳、淡然,成熟的韵味感染了在场的每位专家和观众。
她们八位都是来自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茶叶评审营销深造班的同学。虽叫“同学”,却已经在茶事上摸爬滚打多年,对茶的执着与热爱把她们凝聚在了一起。舞台上,她们的每个动作优雅从容,毫无娇柔拘谨之感,将茶的安然与美好呈现给了观众,这些却是小姑娘家所无法演绎和比拟的。
“我们没有一个人把它当作一场竞争激烈的比赛,而只是一次小雅集的即兴表演,把想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就好。”相较比赛,她们更愿意用“表演”来讲述这次的经历。八人当中,邓萍、灵英、秋斌、秀清、钱英都已成功晋升为妈妈,严萍、秋玮、丽容则是由衷喜爱茶的“90后”。
“接到任务的时候,离比赛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从创意构思到节目成型我们只用了一周。而后就是大家在练习过程中的不断磨合调整。大家的表现都很棒,我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邓萍谦虚地讲道。
因为有影视传媒的工作经验,邓萍被推举为此次茶艺表演的总导演。为了能够更好地诠释《秋语茶香》,她请来了在茶文化创意上颇有见地的“易安居”当家黄劲榕女士。有了专家的调教,《秋语茶香》节目的每个动作都别有神韵,给人予端庄大方、优雅恬静的美感。而八位表演者也在艺与美的熏陶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茶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除开这场表演和一起研修深造的学习生活,平日里她们每一位都是堪称最称职的事茶人。她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茶业生意,而且都做得有声有色,但没有人因此而满足。不断地完善和学习茶叶、茶道,涵养自己的心性,成为她们生活的重点。
十年前邓萍来到了八闽首府,初到福州的她便被好茶的朋友带到著名茶道艺术表演家吴雅真的“别有天”茶会所,从此开启了她的芬芳茶路。十年间,她与茶为伴,但一直觉得对传统茶文化的认识还很欠缺。“虽然也曾系统地学过茶道表演,但一直都更向往唐宋文人的那种雅集式的茶会形式,总想着有一天自己和伙伴们可以一同完成一场类似的茶会,这次的表演算是我自己的一个圆梦吧。”
灵英和秋斌也都事茶多年。在这个“茶店比米店”多的城市里,灵英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岩茶品牌“归去来”,秋斌认认真真地做着自己的红茶生意。在朋友们的眼中,灵英一直都是温暖贴心的,而秋斌对事物的认真劲儿则无人可比。在这次表演中,学过插花的灵英,担任花仙子的角色,秋斌则担任岩茶主泡手的角色。如果说灵英做插花表演信手拈来的话,那平日里和红茶打交道的秋斌这回担任岩茶主泡手则是全新的尝试。
“其实每种茶的泡茶手法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别,重要的并不是手法如何,而是不管哪种手法都要将茶泡得好喝。”秋斌这样讲述自己对于泡好茶的观点。为了滴水不漏地将茶泡好,秋斌不仅在每一次排练中认真练习,更是将陶制茶器带回家中不厌其烦地重复练习。
无论何时何地,秀清永远都是爽爽朗朗的一脸笑容,干练的短发让她显得有了几分男子的本色,而平日里她泡茶也是风风火火,很难想象她这样大大咧咧的性格,如何沉下心去做一件如此温雅的茶事。而就在这场表演中,她表现得体到位,从头到尾没有半点纰漏。“关键时刻我绝不掉链子。”说完这句,秀清又发出一串爽朗的笑声。
篇10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对于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人来说,品茗聊天是笑谈人生、抒怀的最佳休闲方式。秋凉时分,一壶清茶,沏出浓浓的感悟;一杯在握,芬芳绕指,便有了三日不绝的袅袅情思。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冲和恬淡。而在四川,饮茶更是古老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们除了对饮茶有着天然的喜好之外,更倚赖茶文化所带来的舒逸、亲和、利于交流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本案将深刻挖掘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关系,结合“边城水恋”客户群体特征,着力于紧密联系“城市精英的第二居所”这一形象和水域特色,渲染“边城水恋”所营造的怀恋、亲和、宜心养性的文化氛围,以增强推广宣传效果。
一、活动拟订目标:
u 全面展示楼盘形象,利用现有设施硬、软件进一步贴合、吸引目标客户群体
u 消除观望性客户在落单选择上的疑虑,并于行销推广中不断挖掘、增长目标客群,为二期销售冲刺储备富足的客源
u 加大力度丰富和提升“边城水恋”的文化定位
u 实现十一月的营销热潮
二、活动执行标准:
u 实现推广的针对性、有效性、可执行性和可见收效性
u 吸引市场关注,扩大社会效应
u 达到市场宣传的口碑化效应,深化“边城水恋”在消费者心中的文化影响力
u 最大合理性使用推广资金,最大利润化获取市场收益
三、活动应用推广语:
为你暖一壶茶,等你走遍天涯
四、活动执行核心点:
整合项目资源优势,以本次活动的主要载体“茶文化”以及所营造的怀恋生活基调为磁场,针对性吸引目标客户群来到现场,集中展示一期已呈现景观,辅以利好性优惠政策,达到营销目标,并为二期开盘造势。
五、活动企划方案:
1、活动建议主题:“茶中岁月,水样情怀——边城水恋中国茶文化现场展示会”
2、建议执行时间:11月16、17日
3、活动地点:“边城水恋”项目现场
4、活动组织建议:
主办:天祥房产
协办:名茶、茶具经销商及茶艺表演社团
5、活动现场:边城水恋销售大厅、样板间、私家花园
6、活动邀请人士:
l四川省茶协领导
l民间知名茶文化研究人士
l知名茶艺表演社团
l“边城水恋”业主、准业主、意向客户及茶文化爱好者
l《成都商报》、《成都晚报》、成都经济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相关媒体人士
六、相关配合措施:
措施实施目标:
u 以情感触动+利益激发带动销售热潮
措施具体内容:
u 当日下定的客户均可享受一定程度优惠
u 前10位下定客户可额外获得由开发商赠送的装修礼包
u 由业主或准业主介绍所达成购房的双方均可享受免一定时间物管费的优惠
u 二期已接受排号,当天排号客户在正式购房时享有一定程度优惠
七、活动具体内容及实施流程:
11月16日
1、“茶话”
四川省茶协领导发表讲话
——为本次活动烘托专业氛围,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活动的隆重色彩
“边城水恋”领导发表讲话,邀请知名茶文化研究者、茶艺表演社团逐一亮相,并简洁致辞感谢本次活动的支持商家
——调动观众的怀恋情绪,渲染现场活动的热烈气氛,为本次活动的可观赏性埋下伏笔,高度吸引观众关注
“边城水恋”业主代表发表讲话,并宣布本次茶文化现场展示周末活动会正式开始
——以居住者的角度进行陈述,真实再现“边城水恋”的居家环境,契合人们的居住理想对接项目本身,以达到推广目的
2、“茶思”
由民间茶文化研究人士列举参与本次活动的名茶品种,细述其产品特点、历史渊源及相关知识点;同时安排观众进行选择性品鉴
——极富民族气息的开场,为整个活动铺垫厚重的文化基调,自然聚焦观众注意力
3、“茶韵”
由茶艺社团进行别开生面的茶艺表演;并即兴邀请观众现场参与、传授、品鉴;参与观众可获赠名茶礼品
——进一步提升观众对茶文化的兴趣,并调动其参与性、积极性,自觉培养主人翁形象,形成对“边城水恋”的亲切感
4、“茶景”
由“边城水恋”置业顾问分发项目资料,进行详尽的产品说明,展示楼盘形象、环境
——着力渲染景观特色和私家花园带给居住者的生活氛围,与本次活动主题有机结合,将观众的注意力自然转移到项目本身上来,以形成对“边城水恋”更直接和深刻的印象
5、“茶具”
由“边城水恋”置业顾问组织观众观赏茶具;随后参观项目内部景观及样板间,并在私家花园内进行现场抽奖,所产生的幸运观众将获赠茶具礼品
——以茶具观赏为牵引,全景展示项目细节,加深“边城水恋”在受众心目中的美好印象
6、“茶事”
宣布本次茶文化展示活动会圆满结束;组织观众在私家花园内品茗、休闲;告知本次活动期间相关优惠政策;由置业顾问料理详细讲解、接受下定、排号等事宜
——活动终端回到营销事项,延续茶文化活动留下的影响力,展开销售工作,促成更多落单,以达到本次活动的推广目的
11月17日
凡当日到“边城水恋”现场参观的客户均可免费品茗、参观茶具,并继续享受茶文化活动期间优惠项目
八、企划操作:
企划操作步骤:
n结合强大的项目硬件优势,提高市场知名度、关注度,大力拉动成都及温江市场目标客户群的注意力
n全面展示已呈现的项目实景和配套设施,消除市场疑虑
n以强针对性的pr活动聚集人气,吸引目标客户群体亲临项目现场,为二期销售造势蓄水,储备足够客源
n以适宜的销售利益点吸引更多意向客户,促使原意向客户尽快落单
企划操作周期:11月8日—11月15日
企划推广手段:
u 报媒平面
u 电视cf广告
u dm直邮(邀请卡)
企划推广节奏:
—— “报媒”
1、主 题:整合“边城水恋”项目优势+相关活动信息
2、形 式:《成都商报》1/3彩版
3、执行时间:11月15日(星期五)
——电视cf广告
1、主 题:“茶中岁月,水样情怀”
2、形 式:制作一则“茶中岁月,水样情怀”的15秒电视cf广告
3、投放媒体:四川电视台、四川有线电视台套播时间
4、投放时间:11月13日——11月15日
—— dm直邮邀请卡
1、
主 题:“茶中岁月,水样情怀——边城水恋中国茶文化现场展示周末活动会”
2、
形
式:单页;编号
3、
执行形式:按业主/准业主/意向客户的联系方式投放;配合指定地点索取
4、
执行时间:11月8日——11月15日
九、媒体资源整合应用:
11月12日、13日《四川省有线综合频道》、《成都经济电视台》房产节目报道
11月14日,《成都商报》社会新闻报道
11月15日,《成都晚报》软性新闻报道
十、现场包装建议:
大门、通道——
u 渲染气氛的现场布置(如气球、拱门、布幅),及指示系统。
活动主场销售大厅——
u “边城水恋”发售信息(实景呈现、二期排号信息及优惠政策)的大幅主题活动背景板;与茶文化相关的易拉宝;临时表演用舞台及简单音响设备;古典味背景音乐等
销售大厅门口——
u 分类设置签到本和名片盒,分别作为业主和意向性客户签到之用。签到处均设小礼品(如印有“边城水恋”字样的名茶小礼包)派送。
销售大厅内——
u 茶水、糕点设置大厅一角,旁附项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