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物保护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树木,是大地母亲送给人们最好的礼物,而有的人却偏偏不爱惜这份珍贵的礼物,去破坏它、去毁坏它。有:如一个木头人,他天天去砍伐树木。有一天,他一如既往的去森林里砍树,一边抽烟一边砍树,丝毫不顾树木的感受,也不知道滥砍伐树木的后果,他哪里知道树正在默默地哭泣,一心只想着钱,想今天能挣多少钱?明天?后天?一只啄木鸟飞来落在木头人的头上,一边啄他的头,一边说着:“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是啊,有的人往往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一心只想拥有更多更多的钱,完全不顾他人,他们的心和脑子已经被“金钱”大虫给蛀空了,失去了人的本性。树木,这是一份多好的礼物,大地母亲没有私心,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但是人类却不知珍惜。
如果树木没有了,那么就没有办法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那么人们将面临呼吸困难的问题,大量的二氧化碳将会使地球温度增高,万物将无法生存;如果树木没有了人类将会面临更多的自然灾难,沙尘暴、泥石流……这将是地球母亲个我们的惩罚;如果树木没了,动物将会灭绝,没有了动物,人类也会灭绝……
说来说去又回到了人类自己的身上,害来害去有害到了人类自己,这能怨谁呢?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地球只有一个,不能克隆,不能再生,保护地球母亲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不要背上不孝子女的骂名;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这一刻起,多造树,多植树,少用一次性木制用品,劝阻为了金钱利益而滥砍滥伐树木的人,唤醒那些被“金钱”大虫所控制的人们把;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保护大地母亲的礼物!
篇2
【摘要】 目的制备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在不同溶媒的作用下以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包合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花梨木挥发油含量为测定指标,分别对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和混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挥发性实验并通过DSC-TGA对包合物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结果在醋酸乙酯为溶媒的条件下,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包合率最高,包合率可达75.8%。在光、热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花梨木挥发油含量变化不大,而混合物中挥发油含量均明显下降。包合物热稳定性比混合物好,热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结论确定了醋酸乙酯为合适的溶媒,花梨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其稳定性优于单纯花梨木挥发油。
【关键词】 花梨木; 挥发油; β-环糊精; 包合物; 稳定性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reparation and stability of inclusion compound of volatile oil extracted from 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MethodsThe inclusion compound of β-cyclodextrin was prepared in different menstruums by saturated aqueous solution mixing method. With the volatile oil content of Dalbergia odorifera as an index, the stability of the inclusion compound was examined under strong light, high temperature and volatilizing,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heat stability of the inclusion complex was investigated by DSC-TGA.ResultsThe highest inclusion ratio was obtained when ethyl acetate was used as a menstruum, and the yield could reach 75.8%.In addition, the volatile oil content of the inclusion complex was not much sensitive to light and heat. In the mixture, however, it decreased considerably. The inclusion complex was more thermostable than the mixture and the thermodecomposion was a one-order reaction.ConclusionEthyl acetate is an appropriate menstruum for the inclusion, and the volatile oil in inclusion complex has higher stability than that of original volatile oil as a result of good light and heat stabilities of the inclusion complex.
Key words:Dalbergia odorifera; Volatile oil; 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ound; Stability
花梨木挥发油是豆科植物花梨木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的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淡黄色油状物,其具有降血压、舒筋活脉、抗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1~3] ,但该挥发油水溶性差,味苦不易口服,且是挥发性的液体,不便于保存。为了减少制剂过程中挥发油的损失,稳定其药用成分,探索防止花梨木挥发油氧化分解、挥发,提高花梨木挥发油稳定性的方法,对其制剂的研制是十分必要的[4~6] 。本实验将利用β-环糊精对花梨木挥发油进行包合,并考察了包合物和混合物的稳定性,为花梨木挥发油制成新型药剂提供理论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KDM型调温电热套(山东省堙城永兴仪器厂);TU-1901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KQ2200E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富华800电动离心机(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BT124S型电子天平(日本岛津制作所);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恒科有限公司);SDT Q600 V8.0 Build 95型热综合分析仪(美国TA公司),升温速度5 ℃/min,升温范围30~450 ℃。
1.2 材料
花梨木(海南花梨木家具厂提供);β-环糊精(分析纯,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试剂均为分析纯;花梨木挥发油本实验室自制。
2 方法与结果
2.1 花梨木挥发油的包合物和混合物的制备和含量的测定
用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对花梨木挥发油进行包合。参照文献[7] 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测定花梨木挥发油β-CD包合物和混合物中花梨木挥发油的含量。
2.1.1 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
称取100 mg花梨木挥发油于烧杯中,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溶解,用100 ml容量瓶定溶,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品储备溶液。精确移取储备溶液0.05,0.1,0.2,0.3,0.4,0.5于10 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以无水乙醇为空白,在205 nm波长处测得的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各溶液浓度(μg/ml)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花梨木挥发油在5~4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0.204 9+0.019 58C,r=0.999 34。
2.1.2 包合物包合率的测定
准确称取各条件下包合的花梨木挥发油β-CD包合物30 mg,加10 ml无水乙醇,超声振荡10 min,放置过夜,以2 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0.8 ml于10 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以无水乙醇β-CD溶液为空白,在205.0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代入标准曲线方程,求得含量。
包合物包合率(%)= 包合物中挥发油量(g)/投入的挥发油量(g)×100%
2.2 不同溶媒对包合物制备的影响
分别以无水乙醇、丙酮、醋酸乙酯、石油醚为溶媒制备包合物。用紫外光谱仪测出不同条件下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含量,求出不同条件下的包合率。
称取4份1 g的挥发油溶于2 ml不同溶剂中,再分别称取4份10 g的β-CD溶于100 ml蒸馏水中,水浴加热溶解,制成饱和溶液,冷却后,加入不同溶剂溶解的花梨木挥发油溶液,摇匀,搅拌1 h,然后置于冰箱中冷藏放置24 h,抽滤过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在真空干燥箱中55 ℃ 干燥约24 h,取出研碎,用30 ml醋酸乙酯洗涤,分3次洗涤,然后晾干,得白色疏松包合物粉末,称重,并由紫外光谱法测其挥发油含量以求包合率。由表1可看出,用醋酸乙酯做溶媒时的包合率最高,效果最好,石油醚次之,无水乙醇做溶媒时的包合率最低,效果最不好。这可能跟不同溶剂的极性有关。表1 不同溶媒对包合率的影响 (略)
2.3 包合物和混合物稳定性考察
2.3.1 混合物的制备
称取β-CD10 g与花梨木挥发油1 g置于研钵内研磨混匀,即为花梨木挥发油与β-CD的物理混合物。
2.3.2 抗光解性实验
分别精密称取包合物和混合物各若干份,在日光灯下照射7 d(强度3 000 LX),于第0,1,3,5,7 d取样,测定花梨木挥发油的含量(见表2)。由表2可知,包合物含油量在7 d之内变化不大,混合物中挥发油含量降低很快,所以包合物的抗光分解性明显大于混合物。表2 包合物和混合物抗光解性实验结果(略)
2.3.3 热稳定性实验
分别精密称取质量相同的包合物和混合物若干份,密封于玻璃瓶中,分别置于40 ,60 ,80 ,100 ℃的恒温干燥箱内放置12 h,取样,测定花梨木挥发油含量。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从40 ℃到100 ℃时。混合物中挥发油的含量下降了93.53%,而包合物中挥发油含量只下降了16.14%。说明包合物热稳定性明显优于混合物。表3 包合物和混合物热稳定性实验结果(略)
2.3.4 挥发性实验
分别精密称取包合物和混合物若干份,在80 ℃恒温干燥箱内放置7 d,于第0,1,3,5,7天取样,测定挥发油含量(见表4)。由表4可知,包合物中挥发油的挥发性显然减少。在7d中,包合物的挥发油含量下降了15.84%,而混合物到了第7天挥发油含量已经很低了,含量下降了98.44%,说明以β-CD包合花梨木挥发油可以降低其挥发性,稳定其药用价值。表4 包合物和混合物挥发性实验结果(略)
2.3.5 TG/DSC 测定
β-CD与包合物的TG/DSC曲线见图1~2。
从图2包合物的DSC-TGA图中可以看出,在100℃之前有两个小的吸热峰,对应包合物中结晶水的失去,在314.64℃处有一较大的吸热峰,表明包合物发生裂解,而在264.24℃以前包合物很稳定,DSC曲线中的291.07 ℃有一小的宽吸热峰,而对应的TG图上出现失重现象,对应着包合物的固态相变。而在环糊精的DSC-TGA图中,在305.42℃处有一较大的吸热峰,表明环糊精发生裂解,在273.75℃处有一小宽吸热峰,TG图上出现失重现象,对应着环糊精的固态相变。包合物的形成提高了固态相变温度,提高环糊精的裂解温度,大大增加了挥发油的稳定性。
2.3.6 包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研究动力学的方法一般采用Ozawa[8]方程,在程序升温下,分解反应速度可表示为:
dC/dt=kf(C)=A×f(C)exp(-E/RT)①
式中C为失重率,f(C)的形式取决于反应机理,只与反应的失重率有关,对于简单的热降解反应,f(C)可表示为:
f(C) =(1-C)n②
因程序升温速度b=dT/dt,则
dC/dT=(A/β)(1-C)nexp(-E/RT) ③
若n=1,对③式经分离变量积分可得:
lnln[1/(1-C)]=-E/RT+常数④
根据上述数据,用lnln[1/(1-C)]对1/T作图,得出图3如下。表5 包合物热稳定性数据(略)
图3是挥发油与β-CD包合物在热重区段的lnln[1/(1-C)]对1/T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lnln[1/(1-C)]对1/T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这就可以表明挥发油与β-CD包合物的热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
3 讨论
β-CD有着特殊的分子结构,其内部呈疏水性,而外部呈较多的亲水性[4,5]。当以无水乙醇和丙酮为溶媒时,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乙醇中的羟基和丙酮中的羰基与环糊精开口两端的羟基结合在一起,使环糊精上下两端被溶剂分子覆盖,阻碍了更多的挥发油分子进入β-CD内腔中,因此包合率不高。此外,由于羟基的极性比羰基的稍大,乙醇产生的阻碍作用要比丙酮的强,所以以无水乙醇为溶媒时的包合率要低一些。当以非极性的石油醚为溶媒时,它更多地和β-CD内腔中的疏水其结合在一起,占用了内腔的部分空间,减少了进入β-CD内腔的挥发油分子数,因此得到的包合率也不高。由于醋酸乙酯分子的极性适中,它既不象无水乙醇和丙酮一样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也不象石油醚那样占用β-CD内腔中更多的空间,因此它的包合率是最高的。如仅从溶剂毒性大小来考虑,最好的溶媒是无水乙醇,可惜其包合率太低,如综合考虑溶剂毒性和包合率两方面因素,最佳的溶媒是醋酸乙酯。
曾经通过薄层色谱法、紫外光谱法和GC/MS分析花梨木挥发油在包合前后主要化学成分没有发生变化且包合物表面没有挥发油。乙醇为强极性溶剂,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可以提取包合物中的挥发油。经过对花梨木挥发油包合前后的乙醇溶液进行紫外扫描,其最大吸收波长完全一致,因此选择花梨木挥发油的最大吸收波长205 nm处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的变化来推测其稳定性的变化。
β-CD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在药物制剂方面应用非常广泛,花梨木挥发油被β-CD包合后为白色粉末状固体,便于运输和保存。稳定性实验表明,花梨木挥发油被β-CD包合后增加了其对光、热的稳定性,降低了挥发性,包合物的稳定性明显高于混合物,热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可见β-CD能有效防止花梨木挥发油挥发、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为开发出一种疗效可靠、质量稳定的新型制剂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甘炳春,李榕涛.海南药用植物资源状况及其保护[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2:90.
[2]谭业华,陈珍. 海南万宁市药用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6 ):27.
[3]邱治军,周光益,陈升华.海南特有珍贵红木树种-降香黄檀[J].林业实用技术,2004,6:41.
[4]郭圣荣,高惠君.环糊精及其对提高药物溶解度和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6):281.
[5]殷亚星,解菊,刁国旺.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作用的理论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9,4:320.
[6]周长新,邹建凯,赵昱,等.β-环糊精包合技术在当归精油新剂型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11):832.
篇3
[关键词]文物保护;保护内容;研究原则
我国正在全面进军国际市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文化就是我国特有的营销资本,经济软实力。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瑰宝,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进程中,必须重视文物保护,让仅有的历史文化得到有效地保护。现下我国的文物保护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文物保护范围不明确,研究方法不科学,保护研究原则混乱,实施文物保护过程中存在伤害性操作,文物保护人员对文物保存不当等。所以,在今后的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中必须明确相关内容,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实现文物的最佳保护。
1.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与目的
文物保护的意义在于真实、全面地还原文物原貌并展现其特有的历史背景。文物是历史最好的客观载体,它对回顾历史有重大的意义,也对我国五千年历史实现实质地传承。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文物对后代有借鉴和警示的作用,无论是正面的推进还是负面的警戒,都是其他事物不能替代的。由此可见,文物保护的目的是保存人类历史文明的物质依托,让历史痕迹完整且顺利的流传于后世。与此同时,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历史文物一直都对文化传承起到纽带作用,使人类进步有史可鉴,有据可依。所以,作为历史的客观物质依据,没有文物保护进没有文物的流传,也就没有人类回顾历史的根据。
2.文物保护科学的基本内容
文物保护是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措施的过程。文物保护科学是研究各历史朝代的文物,在内外因素影响下的质量变化规律,运用先进技术手段,维持文物的保存质量,阻止延缓质变过程,降低文物氧化速度,对文物的损害部分进行综合治理,使文物得以长久保存的科学。
文物保护科学的研究范围: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墓地遗址、石窟壁画;与重要历史时期、帝王或是革命人物有关,有借鉴意义、有教育意义的古代建筑;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各朝代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文献,拥有艺术、科研、观赏作用的手工艺品;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3.文物保护科学研究的各大原则
3.1原地区保护
不可移动的文物必须实施原址保护,移动最小化,并定期检查文物是否完整,保护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实施原址保护,在保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美感。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一定要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做好前期保护预计划,发掘中期保护方案。现在的环境可能对文物造成损害,所以在原址保护中要实时监测气候、地质、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开放性原址地区,要严格控制参观人数,以免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
3.2原貌修护原则
在历史更迭中,文物总会受到一定的损害,所以要对文物进行修护,这就要保证原貌修护。其一,尽量应用原物进行修护;其二,在遗址中,残存物不可随意丢弃,以备修护用;其三,原貌保护要保留文物原有的个性规则;其四,修护后要对文物进行立体巩固,以防再受到损害。总体上看,最基本的就是保持原有风貌。
3.3文物保护采用原材料
该原则包括两方面:一是尽量少的改变文物的材料组成,即维持原来文物构建的质地、成分、颜色;二是在必须修动情况下,应采取挖补、拼接、填补和物理加固等手段,修动的部分在材料、质地乃至形式、色调都要和文物相同;三是采用现代材料时尽量要隐蔽不暴露,不影响整体美感。
3.4采用原有工艺
文物的原构件能够反映原来制作时的工艺技法,应该仔细的加以分辨,竹、木、牙、角、玉、石、陶、泥等不同材料要严格区分。例如陶瓷类要弄清是手工捏制还是模具烧制以及相应的加工工艺;石木的雕刻方法分为官方制作与地方制作、东南西北各有差异、师承也不同。因此,进行保护和维修时,尽量在操作程序和施工工艺上采用原有的手法。
3.5严谨“做旧”原则
不可否认,在文物保护中要注重一定的美感,但是不可为了艺术效果而“做旧”文物。因为文物存在的价值是原生态的展示其特点,包括其色彩的应用和整体构造。从该方面看,古建筑文物维修时不要做旧,尤其在表面上的纹饰图案很有保存研究或艺术价值的情况下。
3.6文物与环境相协调原则
文物不是单一存在的,它要与环境相结合,这样才能体现和谐。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文物本体周围保留部分原来的环境风貌,哪怕是小部分也要极力保护,要原汁原味的保留,一定不能为了整体效果而失去真实性,例如古城传统的轮廓线和原有的对称式棋盘设计、古街道对景、古塔等古建筑设计的实现走廊、文物古迹周围的河湖水面和道路等;二是若文物本体周围的环境风貌已经无存,不协调的建筑充斥其间,对此应分期逐步恢复与之协调的环境风貌。
4.结语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被人类所记忆的事物其实很有限,所以对于仅存的文物必须实施大力的保护工作。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就是对现存的文物进行一定程度的科学保护。现在实施文物保护是为了给后代留有历史的痕迹,所以在文物保护中一定要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那么这就取决于文物保护措施。本文介绍了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和发展性目的,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文物保护的范围,文物保护的原则。希望相关机构能有所借鉴,为我国文物保护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篇4
文物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见证,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现代博物馆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的保护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代博物馆在对文物保护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进而开辟文物保护、管理的新途径。
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步减少,如传统的民间习俗、手工艺以及游戏等,丰富的民间文化蕴含着民族文化,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见证。有效的保护文物资源,就必须提高人民对文物的认识和了解,使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提高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文物,是现代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之重点。
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具有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文物保护及管理队伍。由于基层文物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相对复杂,文化程度各不相同,业务素质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造成文物工作人员对文物的历史使命的认识及判断的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其次,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文物管理专业知识及相关培训,造成目前不能满足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发展。所以,要尽可能地将文物管理及保护工作中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及不完善性等问题加以改善,在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学习的同时,还应对其专业知识及技术进行灌输。
(二)工作环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基层文物管理机构的办公条件简陋,没有必要的经费保证,没有畅通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甚至没有相对安全的库藏条件和安全预防设施。文物安全隐患无法及时排除,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管理体制及制度不够健全。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所承担的任务较为繁多。例如文物保护管理所、考古所、研究室、钻探公司、博物馆的职能及任务等全部在基层文物机构的工作范围之内。导致基层文物管理机构不仅要负责行政管理,还要负责业务工作,人员的安排上显得过于紧张,使文物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四)经费短缺。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经费一般由地方政府财政投入,而在注重抓经济建设的形势下,许多地方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尽如人意,文物保护经费仅仅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甚至连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都难以保证。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基层文物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经费短缺,许多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保护措施不能落实,有的只能任其损坏,甚至遗失;许多建立起来的业余保护组织人员经费难以落实,挫伤了业余保护人员的积极性,业余保护组织形同虚设,不利于文物的有效保护;许多民间流散的文物不能及时回收,许多有价值的文物不能及时调查上报或保护,造成文物的流失。这是基层文物工作者最痛心、最无奈的事情。
(五)开发与保护工作失调。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而言,开发利用作为文物价值的重要内容,对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日常文物的管理工作中,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目标的影响,造成文物开发与经济建设产生矛盾,文物法规很难得以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也很难得以落实。
三、现代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趋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犯罪的手段也越来越具有隐蔽性与技术性,如何做好博物管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借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提高博物馆文物保护效率。
(一)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博物馆的文物都是极其珍贵的具有一定历史性和不可再生的物品,保护难度大,必须加大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因而,国家应从政策上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财力支持。由于文物保护的对促进地方经济收益效果不明显,地方政府对文物的历史性、文化性以及艺术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文物保护资金困难。而实际上文物保护的作用,对社会的贡献意义重大,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文物保护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带动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现阶段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二)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在博物馆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文物管理保护制度,尤其是文物的提取与交接制度,文物的提取必须根据文物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签订正式文物出库依据,凳记清楚名称、编号、文物的年代、完整度以及归还日期等各个细节,并且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博物馆领导签字审批文件作为提取依据。交接双方必须当面清点,检查作好交接管理、保护工作,确保文物万无一失。
篇5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价值;承载者;措施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196-0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很多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被保存流传下来,成为当今人们的宝贵财富,它们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历史资料,是人类过去生活的真实情况,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完成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历史时期的教育使命,在馆藏文物时,必须要进行合理恰当的保护,避免文物遭受损坏,影响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做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是当前博物馆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基于此,笔者在论述了文物保护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对博物馆文物的保护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有助于促进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
文物在长期的收藏历史过程中,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并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工作,一方面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民群众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提高民族意识、品鉴古人的精神文明世界知悉时至今天的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研价值。激发了无限的爱国热情,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素质水平与科学文化水平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教育作用
文物有着传承历史精神文明的重要使命,是见证历史的重要符号,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因此,成为了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每一件文物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承载着特殊的内涵,凝聚着我们民族的优良品质与民族精神,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人们从文物的实物中增加了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了解到文物的由来,认识文物的历史背景,诠释历史年代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教育人民群众感受民族精神的内涵,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出民族的自信心。有助于人民群众继续沿袭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怕困难、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发挥出历史文物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作用。
(二)鉴古知今
虽然我们知道光阴一去不复返的不可逆转性,但是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中,可以隐约看出那若隐若现的历史痕迹。通过文物的鉴赏,可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掌握了历史知识,就是了解了一个民族。鉴赏文物就是在阅读历史,因此,对于文物的从鉴赏古人文明到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今天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可以使人民群众的情操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迪、审美得以提高、精神得以振奋,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无可取代的推动作用。
(三)提供科研
文物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是进行历史科学研究的第一手史料。文物丰富的文化内容丰富了文物考古研究的参考内容,拓展了更多的思路,为历史的重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因此,文物在文物的考古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史料、证史、正史、不史与科研借鉴的作用。
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措施
文物作为贯彻并严格执行《文物法》的重要主体,要做好依法保护文物的工作,是保障《文物法》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由于文物的珍贵性与不可再生性加大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因此,保护文物工作需要从健全文物保护制度,加大政府力度获得政策的支持,在实际的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中,分为硬件措施和软件措施,硬件措施是建筑基础设施,软件措施包括:数字博物馆与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
(一)健全制度,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文物保护的工作是建立在健全的支持文物保护的制度上的,因此,要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政策研究,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现状的科学、合理、严密的规章制度来,并且要依法管理文物、保护文物。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以使这些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在文物保护的资金使用中,文物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文物保护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得到政府政策上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一方面的资金是国家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开发旅游项目的政策支持,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增加社会的经济效益,为文物管理工作的持续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科学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对于基础设施要加强实施措施,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增加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金量,以提高文物保护的管理水平。文物保护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是数字化文物保护管理系统。
1.建筑基础设施
在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中,国家加强了对博物馆的建设,随着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的加大,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我们的一些建筑的基础设施要向国际化的标准靠拢,向发达国家的文物保护建筑基础设施学习,建筑基础设施主要以发挥合理保护、科学管理文物与重在预防为标准,设计并实施保护措施到位的建筑,才有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工作。
2.数字化文物保护系统
数字化博物馆是运用信息、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整合全省文物资源,使观众可以在网上了解、欣赏到众多珍贵馆藏文物。通过文物信息数据库、文物信息采集处理和展示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馆藏珍贵文物的网上三维展示、基于地理信息的全省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推动文物在保护利用中“活”起来。数字化文物的三维展示是采用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三维文物建模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高新技术,全方位地展现文物的真实原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其独特的光源投射到文物本体上,形成光条纹。根据光源与机器的相对位置,按照计算机视觉理论,由光条纹的形状测算出被照射文物的三维光标,最终形成被扫描文物完整、精确的三维点云模型。然后,通过相应软件对所扫描文物进行数字化还原,生成被扫描文物的原始数字模型。这是高科技与文物资源的融合。
建立数字化文物就等于给每件文物做了一个“身份证”或“户口簿”,记录文物的原始数据。以后当遇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被人偷盗、病害侵蚀时,研究人员就可以通过调取“身份证”或“户口簿”,为修复文物提供充足的科学依据和保障,使文物复原。同时,还可以大力提高文物外展的工作效率。筹备文物外展,从查阅档案、拍照制表,告知对方,到确定参展文物,数十分钟之内即可完成。并且文物保护的工作,需要搜集大量的与文物相关的资料,才能根据文物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来。而文物相关的资料搜集是一个综合性与系统性的工程,全面而具体的搜集工作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数字化系统。数字化计算机强大的系统功能,不但可以完成复杂的剖所工作,而且还可以对文物进行实时监控,对于保障文物的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全民参与,以人为本提高水平
文物保护工作要积极开展文物保护法规的宣传工作,从了解文物知识开始,文物知识的普及包括:对文物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等等,以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都参与到保护好国家文物的工作中来。工作人员要做好基本的日常维护,掌握基础的维修技术。随着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使用,使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都得到了实质上的技术性突破。因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学习和进步,来获取这些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最先进的技术,以达到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文物是文明创造力的标志,负载着关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迁的各种信息,是对某种事物的实物见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做好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工作应得到各界的重视。在政府给予支持的同时,相关的博物馆工作者要不断对文物的保存方式以及措施进行创新,并且将目前文物保护方式进行不断地改善,从而探讨一些新的保护方式以及措施来对文物进行保护,有效地提高文物的保护水平,进而有效延长文物的存在时间,继而保障文物的价值,推动文化遗产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文章从保护与开发利用关系的研究出发,旨在寻求达到二者的最佳平衡点的可行性措施,以促进保护文物和发展文物旅游的双赢共生。
关键词:文物;保护;开发利用
文物是中化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支撑推动民族信念和民族进步的基石和动力,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探古求知的文物旅游自古有之,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文物与旅游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近些年,更是掀起了一股文化旅游潮。人们在欣赏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的同时,也逐渐热衷于观赏物质和精神人文景观。
山西是文物资源大省,拥有众多的地上文物和地下文物,遗址、遗迹在全省星罗棋布。在山西省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文物承担着主要角色,发挥着强大优势和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文物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处理好文物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山西省文物旅游事业的科学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凝结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文物本身蕴含着许多无形而真实的历史信息,使之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山西省文物资源丰富,如能合理开发利用文物资源必将促进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然而,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文物所在旅游点的吸引力必然降低,进而严重影响旅游事业的科学发展。可见,文物旅游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以文物的保护为前提,在发展文物旅游事业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文物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贯穿《文物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它全面准确地揭示了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又要抓住机遇,发展旅游经济,对文物合理利用。
1.1保护是前提,利用是目的
文物保护是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文物开发与利用的前提。这是因为:
(1)文物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社会活动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实物载体,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社会发展水平的代表性实物,它积淀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然而,文物存量非常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心血,形成于一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各类文物的遗存,不论数量多少,珍贵与否,都不可再生,毁坏一件就少一件,所以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对它加以保护,上无愧于前人,下流芳泽于后世。
(2)由于文物是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样。文物被破坏后,其利用便无从谈起。只有以文物保护为前提,才能谈得上文物的多形式合理开发与利用。所以,保护文物是前提,要以“保护为主”。
保护好文物资源,使其免遭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目的是要对文物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文物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文物有史料、借鉴、教育和旅游四大作用。①史料作用:可以证实文献的记载,修正其谬谈,补充其缺失。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则是研究与恢复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②借鉴作用:文物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从中不断吸取营养。割断历史,不在前人创造的文化财富的基础上去创新和发展,是空谈发展。③教育作用:文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科普教育的形象与生动的教材。文物的教育作用形式是多方面的,举办展览,丰富观众知识就是有效措施。④旅游作用:文物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文物景点是许多旅游城市发展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支柱,也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如山西平遥利用集古建筑风貌和晋商文化景观于一体的平遥古城,每年吸引游客100万人次,提高了平遥的知名度,并使外界了解了晋商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山西其他许多地区,也拥有许多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可是由于保护不力,损毁严重,只是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没有形成著名的旅游景点,使历史传承下来的文物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因此,为了发挥文物重要作用,合理挖掘其内在价值,我们必须首先保护好文物。但反过来,文物保护的目的是进行文物利用,单纯对文物进行保护,而没有充分挖掘文物的内在价值,最大化发挥文物效用,与当前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相适应。
1.2合理利用是对文物的最好保护
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不但不会造成文物的破坏,相反还会促进文物的保护。“合理利用”是一个内容宽泛、层次丰富的概念。利用文物负载的信息(包括文物的造型、纹饰及其他文化内涵等)发展文化产业是“合理利用”的有效载体,文物的展示、展览、服务于旅游和地区经济发展,兼作对外文化交流的使者等等是发挥文物“合理利用”的丰富内涵。从根本上说,合理利用是对文物的最好保护,这是因为:
(1)合理利用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文物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珍贵文化资源。对文物的合理利用可以展现文物的价值和功能,并发扬光大,启迪世人。此类合理利用可以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唤起人们对文物的热爱,加深对文物价值的理解,认识到文物的重要意义,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起到有利于文物保护的作用。
(2)合理利用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毋庸置疑,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利用文物资源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山西省的大同、平遥等地,充分发挥文物优势,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不仅提高了文物资源知名度,使相关的旅游景点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提高,反过来又能更有力地支持文物保护,解决文物保护中常遇到的经费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文物资源能够收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无论哪种效益,都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措施。这样,“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不矛盾的。对于文物的保护开发,我们既要反对不利用,又要杜绝滥用这两种极端观点与举措。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文物利用和保护的平衡点,这既为文物保护工作搭建平台,又为文物利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文物旅游事业的非科学发展对文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困扰
正如前文所述,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既可以产生社会效益也可以起到文物保护的作用。但是,日益火爆的旅游业对文物资源出现越来越重的依赖,造成了对文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加速了文物资源的损耗或破坏,突显文物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使文物保护工作遭受阻碍。
(1)文物过度利用,给保护带来紧迫的压力。一些地方利用文物的时候,没有保护计划和措施,对文物只重使用,而不注重保养维护;任由游客对文物随意碰触攀折踩踏,而只有当明显的损坏甚至毁灭性的破坏出现时才加以注意。特别是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地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无限量地接待游客,使有些文物景点游客的接待量超负荷而使文物产生不能承受之压力,而且一年365天全天候开放,没有给文物喘息休养的机会。
(2)在文物保护单位附近随意兴建旅游附属设施,既破坏了文物景点所在地的整体环境,也增大了文物受损的可能性。例如一些地方的使用部门为了增加效益,在文物遗址周围过分开设旅游附属设施,有的甚至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违章建造游览项目和经商摊点,增加了文物受损的可能性。
(3)文物保护单位的权属模糊而使文物得不到较好保护。许多文物景点分布在由非文物部门管理经营的旅游景区内,管理权与监护权,使用权与维修权脱节,利益与义务分离,致使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更有一些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权和经营权出租、转让或将文物保护单位与旅游企业捆绑上市,致使文物得不到有效保护。如山东曲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府、孔庙等连续发生严重的文物毁坏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对文物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3实现文物旅游事业的科学发展,寻求发展与保护利用的最佳契合点
文物资源开发和旅游经济发展相结合,已成为保护和利用文物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文物旅游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是文物保护与文物旅游之间的协调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好,才能为拉动旅游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同样为文物保护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保护与利用相矛盾时,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推动协调发展,树立文物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实现文物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1)文物旅游事业的开展,要遵循在有保护和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对文物的合理利用。近几年随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有些县将文物景点分出来给了旅游部门管理,出现了只注重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文物景点环境的保护。有了文物、古文化遗址资源,才会有文化、文物旅游,才会有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和兴旺,才能带动与其相关的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文物和文物遗址是主源,旅游业和地方经济是支流,只有正本清源,才能长流不息。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是正确的,但发展旅游不能以文物古迹被破坏为代价,否则不仅会造成文物资源的损失,而且也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根据文物保护法,遵从“五纳入”要求,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主要从5个方面对各级政府文物(或文化遗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
(2)加大对文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力度,大力发掘历史文化内涵,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文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强调保护是开发的根本前提,保护与开发应融为一体。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两个途径:一是保旧,即整治文物资源的周围环境,使被周围建筑遮掩的文物重现身姿。如大同华严寺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近年来其周边建有许多商业建筑,几乎将古建筑全部“围困”,仅有不宽的通道通往寺门,政府对“围困”华严寺的商铺进行拆迁;太原市古建筑文物中黄庙和开化寺,迎泽区采取迁厂、迁民的方法加以保护,并有意吸纳社会资金进行开发利用;唱经楼,杏花岭区将采取拆除周围建筑的办法予以保护。二是建新,即修复一些“只留其名,不见其形”的文物,以待展现更多的人文资源。如太原拱极门遗址,杏花岭区将进行延长拱极门旧城墙遗址进行开发;平遥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指导思想,强调物质与非物质的整体保护,提出了从古城、街坊到地块院落、建筑单体4个层面的控制体系,将古城定位为“以文化为核心功能,以旅游为主导产业,以当地居民为主要社会支撑,集文化、旅游和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区”。因此,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文物古迹不但没有受到破坏,反而得到了妥善保护,并计划适宜地进行开发利用。平遥的城市改造建设工程,很好地解决了“建新与保旧”之间的矛盾,使我们在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为文物保护工作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并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篇7
关键词:
一、文物的概念
二、文物和经济的关系
三、文物保护对旅游经济发展意义和作用
四、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
每当说到文物,人们总把它和古老、历史联系到一起,其实文物是历史和现代之间的纽带;文物工作,更是历史与现代之间、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文化桥梁。
经济这两个字在当今牵动着人们的眼球和思想,但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核心、实质、根本,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也不是政治学意义上的,而是文化意义上的。正如今天的人们去寻求我们的历史的时候,都必须从文化的意义上去寻找,因为文化承载了以往所有历史时期的全部内涵。从历史的角度看,只有文化是绵长的、久远的;只有文化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符号和名片。文化是对历史全部内容的沉淀、积累;所有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最终只有转化为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只有通过文物才能得以保存和发扬光大,从而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记忆和力量。也只有物化的文物才是历史文化的最真实、最客观的见证者;文物既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承载者、表证者、体现者,又是对文字记载历史的证人。
在现阶段,文物保护的观念也要有所创新,认真总结借鉴国际上文物保护和建设共同发展的先进经验,解放思想,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贯彻文物保护法确立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逐步实现文物从单纯保护到保用结合这一发展方向的转变。把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到我们原有的文物工作流程上去,也就是说保护措施的确定首先要明确保护的目的,不仅要考虑到如何保护好文物价值,同时也要考虑到发挥文物古迹的价值作用。
保护文物古迹固然重在保护文物的价值,通常理解文物价值就是历史价值,文物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就是保护好它。其实不仅如此,保护的意义在于使之能够发挥其社会价值作用,即潜在的研究、教育、商业、旅游、文化、经济等价值作用。
无庸置疑,那些色彩纷呈、精美绝伦的大量文物遗迹遗物是一项主要的旅游资源。广大旅游者都希望通过旅游增长知识、愉悦心情。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人类历史有所了解,更愿以感同身受的体验,去感悟触摸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而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凸显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遗迹则能予人以直观、形象、写实、生动的感受。观赏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品味,激发活力,同时,那些人类遗存之精美之绝世,能不同程度地满足人们日益丰富活跃的生活和精神之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旅游业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即体现于东方特色的文物古迹,国内外游客出行游览,主要还是出于对中国文化体系的一种神秘感和满足欲望。为此,保护好文物,对于我国的旅游事业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那些美伦美奂而享誉世界的文物古迹奇观暂且不论,从化作为广州市的生态旅游后花园,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至今仍然保存着广裕祠堂、五岳殿、太平钱岗古村、钟楼古村、以及吕田革命旧址等多处古迹和大量的文物,境内有省、市各级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其中广裕祠获取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竞赛“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这是中国的文化遗产首度获得这一荣誉,成为珠三角地区历史研究中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这种文物丰富文化古老的特点,也势必让我们充分利用文物之优势,打造以文物古迹为主题,研制和开发系列产品,着重发展文物古迹旅游,以推动旅游事业整体推进。
文物古迹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充分充分利用它、保护它,可以推动旅游事业的有序和谐发展。为吸引众多的游客,旅游界必然会注重文物的保护工作,使其尽量完好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文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一旦受损,很难恢复原态。文物被破坏后,必然降低文物所在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影响其经济效应。为了使文物能长久地保存下来,长期为旅游所用,旅游和文物部门必然会重视管辖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我国的文物古迹众多,而国家财力有限,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专项资金应对于大量的文物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许多文物因缺少经费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与保护而惨遭毁灭。文物既然能为旅游区带来经济效益,那么,旅游景区就应该从其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用于区内文物保护。加强文物保护,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发展旅游和保护文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实行:
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各地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提升文物对发展旅游业战略地位的熟悉,在制定本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应对旅游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明确细化的责任分工,不断增强政府宏观监管能力,指导旅游区内文物保护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进行。
建立健全和完善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文物与旅游部门要加强沟通配合,形成既有利于旅游事业发展,又合理保护文物的良好格局。
三是要严格控制游客流量及超负荷地接待,以免文物受损。同时在旅游区醒目地段设立警示、宣传、标识,以增强游人保护文物自觉性,同时对有意破坏、损毁文物的行为,必须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予以严厉查处。
篇8
一、甘肃省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工作现状
制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工作,甘肃省是从1995年开始的,选择大地湾遗址、骆驼城遗址、悬泉遗址、锁阳城遗址作试点,由文物部门自己制定保护规划。从1997年开始,根据“五纳入”的要求,进一步狠抓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制定工作。一是委托一些有资质的专业规划部门做规划。二是要求地方政府协调土地、城建、宗教、旅游等部门的关系,互相配合支持,力争把文物保护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中。2000年初,甘肃省文物局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关精神,确定了“在西部大开发中,抢抓机遇,加大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力度”的指导思想,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甘肃省“十五”文物保护事业发展规划》。目前,已完成的专项规划有《莫高窟、榆林窟环境景观保护规划》、《嘉峪关城景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麦积山石窟环境景观保护规划》。正在制定的有《大地湾遗址总体保护规划》、《锁阳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骆驼城遗址保护规划》、《鲁土司衙门古建筑群保护规划》。另外,为了把丝绸之路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已着手制定《丝绸之路各类遗址保护规划》。
二、存在的问题
1.甘肃省缺乏能胜任制定文物保护规划的设计单位。
2.制定的规划没经过相应级别的政府予以公布,缺乏一定的法规效力。
3.个别地方政府迟迟没有完成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中没有文物保护的规划,致使大量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古迹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旧城改造中遭到破坏。
4.在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一些大型的文物景点没有制订合乎规范的保护利用规划。在开发利用的问题上,由于文物、旅游、宗教、园林、城建等有关部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认识上有时不够统一,协作配合不够,各搞各的,造成了工作的重复和资金的浪费,形不成发展合力,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三、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在当前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篇9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
一、引言
文物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迹,具有很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如何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我国应当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呢? 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二、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一)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环境遭受建设性大破坏。在热衷关注经济发展、改善生活条件和崇尚现代建筑的今天,许多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或地段、世界文化遗产等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遭到了无情的破坏,甚至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轰然倒塌,永远消失。如贵州会址周围历史建筑全部被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千年古城墙被毁;浙江舟山市冠以“旧城改造、发展现代经济”的名目,大肆拆毁定海古城历史街区,致使国家文化遗产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失。此外,文物古迹的环境遭破坏也比比皆是,星星点点的文物湮没在高大的现代建筑群中,让人很难感到它的价值所在。我国原有古代存留下来的城池约五千座,这些经历百年、千年沧桑的古城、古镇、古村落曾经拥有的古城墙、古城门、古城楼、古建筑数量之多、形式之丰富令世界为之震撼,而如今这一切在今人肤浅、缺乏文化素养的现代化建设中,在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就被破坏、拆毁了。导致这种种令人痛心疾首现象出现的根源就在于有些政府官员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政绩心理,就在于政府容忍开发商无知、反文化的掠夺式的开发。
(二)重建、恢复历史古迹以及“仿古”、“复古”之风盛行。当前在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方面明显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热衷于对古迹遗址的修复和重建,而忽视了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实物遗存的保护,从而降低了文化遗产的价值,杭州雷峰塔的重建就是一例,这也怨不得阮仪三们要大声疾呼“假古迹不要再建了”。因此,任何随意地、不分界限地进行“复古”、“仿古”,都是不负责任的,是对历史的讹传。对“已经不存在的东西,已被损坏,或早已湮没的建筑或构筑物”重新建造或按所谓的原样恢复,即使符合部分历史记载,但用现代的材料、工艺及施工方法再掺以现代人理解臆想的东西,建成的充其量称之为名胜,但决不是历史古迹,不具有文物价值。
(三)保护的观念尚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知识的缺乏以及思想观念上的文化差异,我国上至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下到商家企业、平民百姓,或从发展地方经济、旅游事业,或从保护的方式方法,或从个人喜好等不同侧面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轻视乃至不屑的状况,使得保护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四)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目前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都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或法规予以规范,均散见于各类不同层次法律法规及通知规定之中,且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以至于职责不明或存在管理上的缺失。
三、做好文物保护的措施
(一)政府支持,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还要在行动上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即为文化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认为大量的投入是浪费,认识不到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导致了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困难。笔者认为文物的保护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具有极大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其次,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可以带动旅游业地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博物馆,应当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文物的保护工作。
(二)以人为本,提高藏品科学保护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新时期,我们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开展不同的技术性保护,以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水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进行使用和操作,所以我们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要通过学习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及热爱博物馆事业的道德情感。其次,要以事业留人。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要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深造、工资福利方面敞开绿灯,以事业留人。最后,要吸引外来技术和人才。在文物保护方面,我们要放大视野,充分借鉴国内、国外专业同行的技术,可以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学,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三)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为此,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管理。二是,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保护工作。三是,要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四是,要积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五是,要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管理藏品,逐步实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四)处理好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当前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尚不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坏。当前许多建设工程没有依照法律审批的程序建设,文物保护的措施没有得到落实,常常导致文物遭到破坏,这不仅影响到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还对文物造成了损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为政府应当加强基础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制定相关的文物管理条例,解决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设工程在相关部门审批通过以后,应当严格的按照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进行建设。博物馆管理者应当积极的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保证博物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文物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
(五)鼓励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去。作为博物馆首先在本馆内向工作人员灌输文物的保护的重要意义,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工作的安排与部署,将文物进行合理的分配,保护工作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切实的做到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另外通过各种途径向民众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公益事业,应更加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使它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在现代信息社会,文化遗产地不应将自己封闭起来,孤立于社会之外,而要让其历史气息、文化氛围为人们带来愉快、熏陶和启迪。我们要广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分享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增强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完善文化遗产的社会监督机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文物作为历史中人类活动的宝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博物馆的管理者,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向社会民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我国教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弘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一、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稳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生态也正在发生变化,我市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各类物质文化遗产遭受人为和自然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加速消亡和失传的趋势。因此,加强对我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政府保护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新体制,不断开创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扎实推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强化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规划编制和实施。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做好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推荐工作,依法按时完成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保护规划,划定重点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协调区,明确具体的保护规定和控制指标。严格依据已批准的保护规划开展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保护整治工作,注重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真实信息,延续传统风貌、格局和空间形态。市、县区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乡镇建设规划时,应与当地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相衔接。
(二)加强对文保单位的保护管理。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公布工作,按时完成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应由所在地政府组织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并按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确保保护、管理、利用的强制性内容。有关职能部门要定期组织巡查各级文保单位保护情况,加强对野外古建筑、古遗址等文物的安全防范管理,提高防盗、防火能力。
(三)加大对濒危文物的抢救保护力度。分阶段实施文物维修计划,严格按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和《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规定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坚决禁止借保护文物之名行造假古董之实,严格限制文物“复建”,确保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用于重要文物的保护项目。
(四)树立文物保护优先原则。县区政府要妥善处理本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依法履行文物前置审批权。凡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建设活动,必须依法报经相应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规划部门批准。凡涉及地下文物埋藏区和占地3万平方米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在项目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要由文物部门进行必要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并落实文物保护措施和经费。投资渠道多元化的重大建设工程,在建设项目申报阶段就要明确和落实文物保护责任主体。文物利用要坚持合理、适度的原则,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擅自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体制和隶属关系。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做好优秀乡土建筑和历史文化环境的调查和保护,要把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大力推进博物馆建设。加快市、县国有博物馆的馆舍建设工程步伐。积极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和民办专题博物馆的创办,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博物馆网络体系。坚持“三贴近”和社会效益为首的原则,强化精品意识,以拓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为目的,全力打造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并以此带动全市文物展览展示水平的整体提升。全市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在实行向未成年人、现役军人、任教满30年教师、70岁以上老人等特定群体免费开放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向所有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加强馆藏文物管理,从改善文物保护环境入手,依靠科技进步,切实解决馆藏文物保存中的突出问题,文物保存和展示环境都要达到国家规定风险等级标准的要求。开展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
(六)加强文物行政执法。结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各级文物行政执法主体及其职责。文化综合执法机构除依法承担文化市场执法职能外,同时承担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文物等文物执法职责,并增挂文物监察支队的牌子,明确内设机构和专职人员。因增加执法职能所需的人员编制,各地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支持,或从现有文物保护机构中调剂解决。严厉打击破坏文物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各级公安、工商及海关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维护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法律秩序。
三、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我市民族民间艺术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分地区、分类别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组织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系统、全面的记录。3年内基本完成全市普查工作,建立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必须建有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对本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全面的掌握。充分发挥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的征集和保管制度。
(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期分批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从2006年开始,市政府每两年公布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国家级名录的项目从列入省级名录的项目中选择,省级名录从市级名录的项目中选择,市级名录从县区名录的项目中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研究,做好保护规划。各级政府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科学论证,加强对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注重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运用。认真制定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提出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任务,落实保护措施。对列入名录的项目及其代表性传人,要专门制定保护计划,采取保护措施。
(四)加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制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咨询制度、公众和舆论监督制度。
(五)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通过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团体)的传习活动。重点抓好《湖笔制作技艺》、《百叶龙》、《扫蚕花地》等项目保护工作的同时,通过开展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培养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开展创建民间艺术之乡活动,在社区、乡村广泛进行民间艺术传习,使我市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得以延续。大力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造就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四、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应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五纳入”,明确部门责任,加强工作协调,实行目标管理,切实把本行政府区域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市政府已成立**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县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进一步理顺市辖区的文物管理体制,继南浔区的文物事权下放后按法定程序下放吴兴区的文物事权。
(二)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市、县区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和对公益性文物事业单位的扶持,要安排专项资金,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递增,主要用于文物保护、藏品征集、文物库房、安全技防补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论证研究、开发利用、传承培育、项目保护补助等。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市政府《关于古桥保护协调会议纪要》(湖政专纪〔2002〕67号)已明确的古桥修复经费,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到位。鼓励文博单位拓展经营,完善服务,增加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