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治疗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康复医疗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伤、病、残者身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在我国传统康复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气功、推拿、按摩等技术治疗瘫痪、麻木、肌肉关节孪缩等疾病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但是,现代康复治疗的兴起只是近百年的事,在我国现代康复治疗起步较晚,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康复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康复治疗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技术等,这么多种类的康复方法不能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要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着形象而深刻的印象。
通过几年康复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方法应该紧随社会的发展,因为不同时期不同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同,所需要的康复手段也不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教学模式也应多样化。
一、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实践教学方法为主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多增加实践教学,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康复治疗技术的实践教学又包括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尤其是社会实践非常重要。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的,指在实验室、训练室等实践场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与做结合,手与脑并用,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使其职业能力和各种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中职教育中,实践教学不是其他教学形式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与价值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形式,是中职教育特色的一个主要体现,在中职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也是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课堂实践主要是在学校的运动治疗室与器械训练大厅中进行,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与演示让学生反复的练习,使学生们熟练的掌握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操作手法和常用康复器械的使用方法,为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会实践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到康复医院或者医院的康复科,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康复技术应用到临床中,提高学生们对康复技术的认识。例如:脑卒中患者在我国北方的康复主要针对的就是这样的患者群,脑卒中有典型的痉挛模式,这在课堂是无法讲授和演示的,必须让学生亲眼看到患者去操作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痉挛模式。这样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内容,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增加多媒体教学
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因为康复是近些年新兴起的一门学科,有一部分学生对康复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只凭借课堂的讲授是不能足以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所以在康复治疗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们的理解更深刻,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在康复治疗技术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是主要的手段。理论教学是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通过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所学理论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三、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辅以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来表现教学内容,它是把客观事物具体化、声像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而不是把它抽象化。电化教材则是声像教材,是和控制教学信息,以实现教学目的的最优化。它是把客观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它的形、声、色直接作用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目的,有利于加快学生感知和理解和体现教学价值的综合体系。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辅以电化教学和电化教材的应用,能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学也是主要手段,因为在康复治疗中有很多理疗设备,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理疗设备,在学校是不可能有的。这样可以通过电化教学让学生了解理疗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对理疗的认识。
总之,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教学方法中以实践为主,多媒体和电化教学为辅。多维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如今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这就对我们的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革新,为祖国康复治疗技术发展奉献一份力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康复人才。
篇2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36-02
系统论是20 世纪三四十年展起来的一门横向学科,是在总结了许多其他科学成就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们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所谓系统是由两个以上 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 方法,就是根据系统的观点,从整体出发,辩证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 境、功能与目标的关系,找到既使整体最优、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 ,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科学,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论在医学上的 应用是促进整体医学发展的重要方法[1]。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与社会、自 然环境 有着密切联系。发生在人体上的疾病与人体大到宏观系统、器官,小到细胞分子乃至基因都 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人们用整体的、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来看人类疾病,偏 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而且致残率高、预后差,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 之一。目前,如何根据不同病因所致的偏瘫或偏瘫的不同时期选择最适当的康复治疗方案, 选用最有效的药物及康复治疗方法仍是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笔者根据系统 科学方法(简称系统方法)的原理,探讨系统方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1 整体性原则的应用
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方法的首要原则。它把研究对象视为有机整体。探索组成、结构、功能及 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它要求我们无论是认识、研究、控制自然对象,还是设计制造人工系 统,都必须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探索系统内外环境中和内外环境间的辩证关系。人体是一个 复杂系统, 这个复杂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对于脑卒中这种疾病来说,导致 脑卒中 的基本病因多种多样,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血管破裂所致,有因高血压病所致,有心脏病变 所致,有糖尿病引起,有血脂过高引起,亦有全身其他系统器官病损继发所致,而且诱发和 加重脑卒中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主要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糖 尿病、不平衡膳食、缺少运动等有关。系统方法要求从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认识和考察对 象,使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归纳和演绎、局部和整体、个别和一般都协调一致起来。因此 在诊断治疗脑卒中时,一定要根据系统方法原理,从整体性原则出发,以整体为归宿, 把人体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注意脑卒中本身治疗时,还要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引起脑 卒中的不同病因和诱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某位高血压病引起脑出血患者,在治疗脑 出血时发现有血管畸形、血糖、血脂增高,在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要对血管畸形进行病 因治疗,并且还要积极控制血糖、血脂浓度,防止卒中再发;如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 梗死,除要尽可能使阻塞的动脉再通外,还要积极针对心脏瓣膜疾患进行治疗,同时要 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再形成。在注重整体的同时又要重视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协 调的相互关系,使整体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如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而高血压又 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反过来积极治疗脑卒中,改善心脑血管功能,亦有利于血糖、血压的控制和血管功能的改善 。总之,脑卒中的治疗,从系统整体原则上讲,通过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干预或调整子系 统的活动,恢复各子系统之间的平衡,对治疗脑卒中、维持整体的功能和状态应有效。
2 动态性原则的应用
任何系统都不是绝对的、封闭的和静止的,它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与外界进行 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受着环境的影响,具有开放性,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系统 与环境、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这些联系规定着系统的特性。系统 的联系又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系统的各种联系都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脑卒中患者亦是 如此,同一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是各有不同的,应当动态观察患者 的症状 、体征、相关辅助检查的变化,把脑卒中发展的各个阶段统一加以研究判断,再根据不同 的阶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某脑梗死患者病情还在急性期(Brunnsrom1,2期),此时患 者肢体还处在软瘫时期,肌力、肌张力较差,往往感觉有障碍,这时治疗除预防合 并症,防止肢体痉挛发生外,还要积极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及指导患者进行一些主动活动,尽 早引出患者的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当此患者病情发展到恢复早期(Brunnsrom2,3期), 这时要给患者进行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治疗,常用综合应用Bobath技术、Brunnsrom技 术、Rood技术,PNF技术及运动再学习进行治疗,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及运动 再学习成为这一时期常用技术。当患者恢复到中期(Brunnsrom3,4期),这时治疗以强调 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为主,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上下肢实用功能训练。经过一段 时间治疗,患者疾病到恢复后期(Brunnsrom5,6期),这时以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改善运 动控制能力,促进精细运动功能为主[3]。因此,在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要 有动态的 观点,通过密切观察,综合分析,准确判断,根据脑卒中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最佳的治疗手 段。
3 最优化原则的应用
系统的目标往往是多元化的,有些甚至是直接对立的,如何在对立统一中寻求整个系统 最优化总目标的确是非常困难的,由于运筹学的发展和系统工程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许 多具体的实现目标最优化的办法,最优化原则是使用系统方法的目标和要求[4]。 这一原则 要求确定系统最佳目标、取得最佳设计、实现最佳控制,通过系统的最佳运动实现最佳效果, 在研究解决问题时,统筹兼顾,大力协作,多中取优,从中选择最佳组合,以达到最佳目的,实现 最优成本效益[5]。虽然改善循环,营养脑神经,加强偏瘫肢体的康复治疗仍 是目前脑卒中 的基础治疗,但治疗方法较多、作用效果不尽相同,而且各种治疗也存在着各自的弊端,使 用时,必须根据不同的病因、诱因、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个体差异、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可能的副作用,根据最优化原则,选用最佳的药物及康复治疗方法、最佳的组合、最佳的治 疗方式,才能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如近来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能显著降低脑 卒中的发生,同时也能防止脑卒中的复发,促进脑卒中的康复,降低病死率。而神经发育学 及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如Bobath技术、Brunnsrom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以及运动再学 习治疗方法,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技术。
总之,在脑卒中治疗中,应坚持从整体出 发,掌握各要素之间普遍的联系,根据动态的、综合的和最优化的原则,采用最佳的治疗方 案,选用最佳的药物及康复治疗技术组合,才能达到最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恩.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整体医学[J]. 疑难病杂志,2007,6(4):253-255.
[2] 王恩群,张菊会,郭照江,等.从系统论看颌面外科的发展[J] .医学与社会,2003,16(2):15-16.
[3] 南登昆山 .康复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2-165.
[4] 汪凯. 生命质量•生命数量与健康[J]. 医学与哲学,1998,19(4):192 -194.
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和预防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方法 3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70例,A组给予伊曲康唑口服200 mg/d,连用3天;同时将外阴洗净,每晚放1粒硝酸咪康唑栓(400 mg/粒)入阴道后穹隆,连续用药3天。B组伊曲康唑口服200 mg/d和每晚放1枚硝酸咪康唑栓入阴道后穹隆3天后,再连续用上述药物6个月经周期。结果 两组冲击治疗1周时,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12,P>0.05),总有效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χ2=0.04,P>0.05)。两组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两组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6.87和11.80,P<0.01)。结论 伊曲康唑短程冲击治疗联合硝酸咪康唑栓加长期预防性给药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 伊曲康唑 硝酸咪康唑栓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复发性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及不规则使用,临床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容易反复,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婚姻影响较大,患者迫切要求治疗[1],因此,治疗与预防RVVC的复发成为一个迫切的医疗问题。自1999年4月~2004年4月我们应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伊曲康唑(斯皮仁诺)和硝酸咪康唑栓(商品名:达克宁栓)治疗RVVC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1999年4月~2004年4月STD门诊治疗的340例女性患者,年龄16~57岁,平均31.6岁。所有患者治疗前1年内发生4次或4次以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340例患者中有128例的性伴有包皮过长,103例患过念珠菌性炎。符合以下诊断标准[2]:Ⅰ.自觉外阴阴道剧烈瘙痒,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Ⅱ.外阴阴道黏膜水肿发红,其上可见乳白色薄膜,分泌物性质不定,呈水样脓性或乳胶样;Ⅲ.阴道分泌物直接镜检可找到典型菌丝与芽孢。
2.分组及给药方法
34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170例,年龄16~57岁,平均30.4岁,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连续3天,同时阴道局部使用硝酸咪康唑栓(400 mg/粒),每天1粒,连用3天。B组170例,年龄19~52岁,平均31.5岁,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连续3天,同时阴道局部使用硝酸咪康唑栓(400 mg/粒),每天1粒,连用3天;以后于月经来潮时第一天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连续3天,月经干净后3天阴道局部使用硝酸咪康唑栓(400 mg/粒),每天1粒,连用3天,共连续服用6个月经周期。如性伴患念珠菌性炎的同服伊曲康唑200 mg/d,连续3天,包皮长者劝其行包皮环切术。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停用其它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药物,同时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3.观察与随访
按要求随访3次,于停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复查,随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阴道分泌物真菌学检查结果。
4.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真菌直接镜检和(或)培养均为阴性;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真菌直接镜检和(或)培养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真菌直接镜检和(或)培养阴性或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或加重,真菌直接镜检和(或)培养阳性[2]。
5.统计学方法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1.两组冲击治疗停药1周的结果 冲击治疗1周时,两组痊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12,P>0.05)。总有效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χ2=0.04,P>0.05),结果见表1。表1 两组冲击治疗停药1周时的治疗效果(略)
2.两组冲击治疗停药后3个月和6个月的结果
两组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两组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6.87和11.80,P<0.01)),结果见表2。表2 两组冲击治疗停药后3个月和6个月复发率比较(略)
随访例数3个月6个月A组11111(9.9)26(22.8)B组1142(1.8)8(7.0)
讨 论
近年来由于性病发病明显增加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妇女 RVVC发病率明显增加。目前由于RVVC的发病机理不明,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1,3]。国内外一些学者的观点认为预防或维持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可有效地减少RVVC发生[1,3]。
伊曲康唑为三唑衍生物,是通过对真菌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来阻止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真菌细胞生长的作用[1,3]。在感染部位只需很低的治疗浓度即可奏效,而阴道组织保持高于治疗浓度达3天之久[1,3]。由于RVVC往往在月经后复发[4],故选择在月经来潮时用药,连用3天,使患者在月经内达到有效浓度而起到预防RVVC的效果。达克宁栓是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其主要成分为硝酸咪康唑,有促进乳酸杆菌的再生长使阴道pH值恢复正常,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杀灭作用等优点[1],月经后3天使用可延长斯皮仁诺的治疗效果,加速局部症状的改善及改善阴道微环境,更有利于RVVC恢复和减少复发。从本文的两组复况来看,A组6个月总的复发率为21.8% (37/170),停药越长,复发率也越高。尽管两组冲击治疗后近期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B组预防复发的效果非常显著,6个月后仅10例复发 (5.9%,10/170),其中原因可能是RVVC的复发可能与伊曲康唑长期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有关,而联合用药后对降低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菌株的出现,其中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伊曲康唑冲击疗法加预防性治疗,对VVC复发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且方法简单,副作用少,病人的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筱芳,刘维达.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30:205-208.
[2]吴志华.现代性病学[M].第2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280-281.
篇4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疗效
随着脑卒中的诊断与抢救水平明显增高,其死亡率大大降低,但致残率很高,约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果对脑血管病患者除一般药物治疗外,同时加上及时的早期康复治疗,会收到较好的疗效,会大大降低病残率。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我院自2006年3月~2009年3月选择住院脑血管病患者共160例,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或脑出血,经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评定>8分,有肢体功能障碍。随机分为康复组80例,其中脑梗死47例,脑出血33例,对照组80例,其中脑梗死49例,脑出血31例,全部病例年龄在35~78岁,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康复治疗,但轻型(FMA运动积分)96分及病情恶化,出现新梗死或出血,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者不入选。
1.2治疗方法
对康复组的治疗是在传统的脑卒中治疗的基础上,在早期就进行各种康复治疗。急性期治疗规范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提出的治疗指南进行。康复训练以物理疗法(PT)和作业疗法(OT)为主,PT训练师经统一培训,治疗方法以Bobath方法和运动再学习方法为主,并配合使用本体功能促通法(PNF)、Brunnstrom等方法。按照脑卒中功能恢复的特点安排治疗和训练,并依据患者的实际功能状态进行调整,循序渐进。
训练内容:卧床期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良知位,翻身,起坐练习,床上桥式动作,床上坐位,坐位平衡等练习,待患者能够维持床上坐起30min,无性低血压等不适症状,即可坐轮椅到训练室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有:主动-被动运动、站立及立位平衡训练,下肢负重训练及重心转移训练,步行练习及步态的纠正,踝关节背曲的诱发,前臂旋前、旋后,手指抓握等,教会家属一定的康复训练方法,同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放映神经康复的光盘等,以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按传统脑卒中治疗,未进行康复治疗。
1.3评定方法
在脑卒中康复治疗开始前及治疗4周后各评定1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量表);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ADL),采用Barthel指数。
2结果
两组在开始治疗前评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康复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的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脑血管病早期康复目的是减轻残疾程度,预防脑卒中后继发功能障碍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所谓早期康复即是指发病后2周内开始的康复。因在卒中后一段时间内,脑组织的可塑性很强,在这一时期可使患者的潜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尽早进行功能训练,目前认为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开始。
本组80例首次住院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介入,按照早期康复流程,采用卒中康复治疗技术,经过4周的基本康复训练取得显著疗效。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充分证明康复治疗行之有效。康复介入时间与疗效呈正相关,时机越早,疗效越佳。其恢复机制目前认为主要与脑的可塑性有关,即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研究表明功能再训练可使感受器接受的传入性冲动促进大脑皮层功能的可塑性发展,使丧失的功能重新恢复,早期神经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是任何药物都无法代替的。
通过对比分析,康复组患者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康复训练不仅是患者急性期促进运动恢复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恢复期需要继续坚持不懈的锻炼方法,需要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因此,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康复教育的指导,使脑卒中患者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质量。
篇5
[关键词] 康复治疗学 理疗教学 改革
一、康复治疗学专业中的理疗学课程
康复治疗学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康复实践技能,掌握中、西医基本知识,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各级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疗养院、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康复评价和康复治疗工作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师。总之,康复治疗学的培养目标定为综合医院康复科或康复中心(医院)培养拥有全面技能的康复治疗师。
理疗是利用物理因子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方法。理疗是康复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疗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康复治疗专业的理疗学课程主要讲解在康复医学中较为实用的现疗方法,包括:电、光、声、磁和温热等物理因子,克服功能障碍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是使学生懂得理疗学的深刻内涵和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怎样去正确认识和应用物理因子去克服机体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
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疗学教学问题和改进
如上所述,理疗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就理疗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理疗内部各种疗法的关系以及理疗学本身的特点来说,目前,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疗学课程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1.从理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
理疗是康复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但理疗并不属于康复,理疗是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这四大类医学所共同拥有的手段,理疗既可用于康复,也可用于预防、保健,更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在医院里,理疗可以广泛用于内、外、儿、妇产、皮肤科等科室,而不仅在康复科发挥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理疗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理疗学也是很有意义的。
但是,在国内目前临床工作中,康复科相比于其他科室与理疗关系更为密切,许多医院的理疗室从属于康复科。也就是说,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从事临床理疗工作时将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内、外、儿、妇产、皮肤科等科室需要理疗的病人。因此对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除了熟练掌握理疗在康复中的应用之外,也应该掌握理疗在内、外、儿、妇产、皮肤科等科室的应用。为了使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面对这些非康复科的病人时能更好的运用理疗进行临床治疗。一方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应加强内、外、儿、妇产、皮肤等基本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在理疗学学习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常见疾病物理因子治疗的相关课程介绍。而这是很多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教学目前不充分的地方,也就可以成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2.从理疗学内部的结构来看
在我国实际理疗临床工作中,电疗法和光疗法占据了临床所有理疗的绝大部分,剩下的热疗、超声波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水疗法、磁疗法在目前我国康复科或理疗科比重较低,上述某些理疗方法在国内很多医院的康复科或理疗科尚未开展。而在目前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疗学教学中,无论是教科书中各疗法所占篇幅比例,还是教学计划中各疗法所占学时比例,都与各疗法在临床实际应用时所占比例有很大出入。例如,很多高校的理疗学课程在各理疗疗法之间所分配学时基本平均。很多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课中,临床应用较多且内容丰富的光疗法章节和国内很多康复科或理疗科没有开展的水疗法,磁疗法章节课时数相同。这显然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各种理疗方法时的时间分配不合理,不利于学生更好的从事临床理疗工作。
当然,理疗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各种理疗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在高校读书时应该掌握所有临床理疗方法的基本知识。但是,各种理疗方法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临床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一致显然对学生是最有利的。毕竟理疗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临床具体内容很多,而目前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理疗学课程的学时是很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更充分的理疗学知识,以更好的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3.从理疗学的特点来看
一方面,理疗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收效快、无痛苦、副作用少、疗效持久的特点。尤其是和药物、手术等临床其他基本疗法相比相对更安全,但是理疗并不是没有副作用,每种理疗也都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而这往往被临床从事理疗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所忽视。临床理疗工作者忘记询问患者有无植入心脏起搏器就进行如高频电疗等理疗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与理疗学教学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的另一表现。因此,在理疗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从事理疗工作的安全意识教育。教师有必要结合临床多讲一些物理因子疗法适应证,禁忌证和副作用的问题。
另一方面,理疗学是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各种新的理疗设备和理疗技术不断出现,因此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物理学和生理学基础,并对每种理疗的作用机制理解透彻从而更够在将来工作中理疗设备和仪器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能够最快适应。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加强理疗学最新发展情况的学习。对教学工作者来说,理疗的作用机制和理疗的最新发展应该在教学中占有更大的比例。教师所教授的理疗学知识应超过书本上的内容,应该掌握更多物理学,生物学和理疗学最新进展方面的知识以使学生更好的胜任未来理疗和临床工作。
三、结语
理疗学是一门实践性和临床性很强,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而目前,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教学还有很多与实际临床工作不完全相一致的情况,导致教学课时分配不合理,很多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内容在教学上体现不充分等问题。这有必要成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改革的入口。总之,康复治疗学专业的理疗学有必要进行不断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黄澎,励建安,孟殿怀.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改革方案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
篇6
【关键词】 脑卒中;社区;康复治疗;日常活动能力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1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18-0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其致残率极高,大多遗留有偏瘫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从综合医院转至社区医院或回家休养,社区康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入组时、第1和第3个月末的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估与比较,观察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2月――2012年7月在我中心诊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出60例,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42-79岁;脑梗死57例,脑出血23例;合并高血压36例,合并糖尿病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初次发病者,且存在肢体功能障碍。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和既往病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由康复治疗师前往社区指导,第1个月每周3次,第2、3个月每周1次,其余时间由家属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时间每天1次,每次45分钟。定期随访评估,根据患者的康复程度不断调整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方法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转移、平衡训练、上肢支撑训练、下肢负重训练、桥式运动、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日常活动能力训练以及辅助器具的使用等。入组后治疗和随访3个月。
1.3 评定方法 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共10个项目,总分100分。分别在患者入组时、治疗1个月末、3个月末各评定1次。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P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χ±s)表示,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MB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末时,MBI评分有改善,但P>0.05;随病程延长至3个月末时,评分明显提高,P
3 讨 论
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依靠脑的可塑性,重新获得运动能力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脑卒中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因种种原因不能在医院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而转入社区,近几年,社区康复治疗已成为医院康复治疗的延续服务[3]。要提高卒中患者的功能状况,使其重返家庭和社会,社区康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肯定。本研究将社区内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给予规范的康复治疗,通过定期随访,针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治疗计划,而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康复训练,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提示脑卒中患者回到社区和家庭并能得到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其肢体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社区的康复医师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治疗,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最大化,为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带来希望[4]。
参考文献
[1] 范文祥,倪朝民,王涛,等.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68-71.
[2]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篇7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内容
近几年,康复医学发展迅速,为相关学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教学方面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专业素水平与素质,各学校和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大康、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1.1明确培养目标 康复治疗师的工作单位为康复或者有关的机构,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其职责主要是进行心理治疗、康复工程、言语治疗、物理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提高其身体功能,缩短康复时间。在培养人才时目标应当是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化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运用传统及现代的康复治疗操作技能,适应能力良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可以在各类各级的保健机构与康复医疗机构担任康复治疗工作的人才。
1.2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校和教师应致力于高级康复治疗人才从培养,要求学生一专多能,在设置课堂体系与教学内容时,要以各种康复训练方法与康复治疗技能为中心,同时也要为专业教学打好基础,加强临床医学知识与医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具体而言,在设置课程时,除了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课程外,还要安排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心理学、药理学、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职业基础课,针灸推拿治疗学、针灸推拿基础学、临床康复学、运动疗法学、言语治疗学、作业疗法学、康复评定学等职业技能课,社会康复学、营养与保健等职业选修课,公选课以及职业技能培训。
1.3教学大纲与教材的改革,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还没有编制统一的教材,所以学校可根据该专业的人才标准、培养目标、岗位任务等明确教学要求与内容,制定教学大纲,并且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编写实验指导丛书与专业教材,实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育。
2 合理优化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就是为了选出最适合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过程中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关键就是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紧密结合职业认证、职业技能与学历教育三个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PBL教学法、临床情景模拟教学法和病案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该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要遵循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原则,紧密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校应当以实训室为开展专业课教学的主要场所,认真修改真实康复医学病案,使其可作为标准化教学病案使用。教师在病案展示环节中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可以快速融入临床情境,向其讲授理论知识,并在临床情境中进行模拟,教师组织学生扮演患者或医护人员,展示出整个康复治疗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且提高其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例如通过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展开教学。康复医学不同于其他医学学科,学生除了要对传统医学知识加以了解,还要掌握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实时动态与发展情况。因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索和下载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要对传统的考试方法与考核制度加以改革,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除了笔试外,还要引入角色扮演、并按分析、口试等综合考核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积极开展教学实践
首先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将实践性充分体现出来,着重培养学生能力,增加实践课时,增大其与理论课的比例。其次要在校内实验基地上加大投入。不仅要设立传统康复疗法实验室、理疗实验室、康复工程实验室、言语治疗实验室、作业疗法实验室与运动疗法实验室,还要配备电脑腰牵引床、电脑颈牵引仪、言语训练卡片、康复心理测试系列、简易上肢功能评价器、各种助行器和拐杖、肘关节牵引椅、胸背部矫正运动器、多电动理疗床、下肢康复训练器、髋关节旋转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椅、成套哑铃、上肢协调功能练习器、手指肌力训练、康复用电动跑台、平衡训练踏板系列、模拟作业工具、认知图形插板、作业训练器、腕部功能训练器、手指阶梯和升降式OT桌等康复实验设备,确保学生有效展开校内实训。最后要加强建设校外实习与见习基地。为了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良好的职业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地和市内或者省内的康复医疗机构相联系,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创造条件供学生进行校外实习与见习,使其可以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锻炼。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应当加强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多个方面入手,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力平,刘畅格,徐冬青,等.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模拟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43-145.
篇8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与晚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与晚期康复组,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7d和15d后,两组神经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康复
脑梗死是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其预后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的恢复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目标。我科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2月~2008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全部患者发病24h以内入院,超过溶栓时间未给予溶栓治疗,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瘫肢肌力1~3级),均属于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晚期康复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早期康复组在发病1w内开始,晚期康复组在发病1w后开始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包括:①床上良肢位摆放;②定时变换;③关节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④早期坐位训练;⑤坐位平衡训练;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⑦步行训练等。两组均采用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康复治疗时间安排:每日1次,每次45min,每周6次,训练时让患者家属在一旁学习,每日再利用30min左右时间巩固治疗。
1.3 评测方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评分标准评测[2]。ADL评定采用MBI[3]进行评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见表1,ADL评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康复训练作为一种治疗脑卒中的重要方法,已被普遍应用于临床。目前认为康复训练是根据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理论,利用中枢神经细胞的重组达到预防病理性的协同运动模式和误用综合征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技术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部分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平衡功能,其机制可能是运动训练加速了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重组和代偿,并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4],本研究的康复治疗方法是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偏瘫早期软弱无力肌群的收缩,抑制后期出现的肌痉挛,打破异常的痉挛模式,改善肌群间的相互平衡协调功能,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表明,早期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治疗后均能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及ADL评分提高,但早期康复组明显优于晚期康复组,故在临床中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燕铁斌.日常生活活动评估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8(5):235~237.
[4] 丁宇,陈贞芳,刘晓玲.早期功能训练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5):6~7.
篇9
【关键词】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 康复疗法 备战第十二届运会 运动损伤
前言
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常见运动性损伤,主要损伤部位有膝关节损伤、腰部损伤,运动员损伤会大大影响比赛成绩的发挥,这对竞技体育的比赛来说是关键问题,在康复方面应该尽早进行应用施治,否则会在比赛中直接影响成绩的发挥。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18名省级运动队男子速度滑冰队运动员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年龄19-30岁,训练年限8-16年。
(二)方法:跟踪、随访病例记录及现场观察。
收集整理部分省级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2010年至今常用的康复疗法,对多种损伤康复治疗资料进行研究,评估,归纳,分无效,有效和显著、其中对2010-2012备战第十二届冬季运动会的运动员伤病康复、治疗实施中研究的内容作为主要研究指标。
二、结果
(一)腰部损伤治疗方案:速度滑冰是一项体能技术为一体的竞速性项目,训练强度大比赛激烈,腰部长时间承受负荷,容易造成腰肌老损、腰间盘突出和急慢性损伤。制订康复治疗方案如下:
1.急性损伤固定1到2天。立即冰敷15-20分钟;
2.每天坚持睡前热敷15分钟左右;
3.电针,伤后次日进行针灸一到两周;
4.手法按摩,神灯,砭石疗法;
5.功能练习,每天一到两次,时间根据伤情而定;
6.肾药物,肾主骨生髓,六味地黄丸,应用补肾药物调理脏腑,促进康复。
(二)速度滑冰运动员膝关损伤康复方案:速度滑冰运动员膝关节用长期处于蹲屈角度,且进行大负荷训练,易造成职业性损伤。
1.强化肌力与关节稳定性,增加身体素质训练课次;
2.电针,超短波,每天一次;
3.按摩;
4.功能性训练,依墙静蹲;
5.口服氨基葡萄糖;
6.功能康复:水下跳跃练习,陆地双腿蹲起练习,自行车台练习(有氧强度),坐姿伸膝(负重2.5-5公斤沙袋),橡皮筋拉力练习。
(三)康复疗法综合评估:备战第十二届冬季运动会运动员伤病康复为主,研究结果:
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伤病治疗效果统计
康复疗法 适应症 疗效评估
按摩 腰、膝、关节肌肉损伤 有效、显著
针灸 急性肌肉拉伤,关节扭伤腰背筋膜炎 显著、治愈
砭石 髌骨劳损、髌尖末端病、踝伤、腰背筋膜炎 有效、显著
主要保障重点运动员,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应用治疗方法,如制订伤病恢复方案,确保对重点核队员全面保障。
三、讨论
速度滑冰运动员运动创伤腰、膝发病率很高,慢性病较多,采用康复治疗方法对于伤病控制,改善机能,促进病情好转,有重要意义。
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慢性损伤以韧带、肌肉为主,采用中医按摩,针灸,电疗,显示有效与显著。
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在治疗中指导作用要强化,疗法的应用对运动创伤应该多加关注,损伤程度,部位,一定要明确,对症施治。
砭石疗法,对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关节软骨、韧带损伤,膝关节翼状韧带损伤占总人数6/18人,腰部伤占4/18人,用砭石疗法进行康复治疗,有效、显著有效,均得到验证。
针灸治疗运动员的软组织急性损伤与腰扭伤,应用在实践中配合按摩效果较好。
四、结论
男子速度滑冰运动项目腰、膝伤病较多,病情很复杂,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对于备战重要赛事进行大负荷训练起到积极、重要作用,结果显示,多种伤病通过传统治疗方法应用,有效缓解及康复。
根据康复治疗方法应用,对于备战第十二届冬季运动会有明显作用,是速度滑冰运动项目的主要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在创伤康复与治疗方法应用学方面,提出的创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德仁.伤科疑难析释.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沈庆法.实用中医大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篇10
【关键词】脑卒中;作业疗法;运动疗法;ADL能力
作业疗法OT作为现代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疗对象的生活质量正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探讨OT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笔者对30例脑卒中患者予以运动疗法PT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作业疗法OT治疗,并与只进行PT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变化情况,以探讨OT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我科的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52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均存在上肢功能障碍,按WHO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为脑卒中。排除有明显意识障碍、无失语及认知障碍、无骨关节疾病、严重的合并症(心、肺、肝、肾)。入院时随机分成PT治疗组A组20例,PT+OT治疗组B组3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性质及治疗时间等情况见表1。
1.2 评定指标 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此量表可评定患者的反射活动、屈肌伸肌的协同运动、分离运动、腕功能、手功能旨在将协调能力和速度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得分为0~2分。完全无功能为0分,部分改善为1分,能引起反射改善为2分。上肢33项,66分。功能越高,得分越多。ADL能力采用 Barthel指数评定法(MBI) 。首次评定在治疗开始的 24 h内由医生、护士和治疗师组成的评定小组进行,以后每 2 周由同一小组进行再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t检验。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在接受临床常规处理的同时,予以PT治疗:如床上摆放好肢位、被动活动关节、桥式运动、神经肌肉促通术、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及步态训练等,疗程6周,60 min/d;2周后加用OT治疗:如翻身、穿衣、进食、转移等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重点予以选择性作业课题治疗,患侧上肢的精细活动强化训练,自助具、辅助具的使用训练及健肢的代替、代偿训练等;强调以实现最大限度生活自理为目的。在病房由护士和家属督促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尽量减少帮助。60 min/d,疗程4周,实行治疗师“一对一”进行治疗;②观察组:按对照组的治疗原则进行PT治疗的同时,加用OT治疗。PT,OT治疗各60 min/d,疗程6周,实行治疗师进行“一对一”治疗。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FMA,Barthel评分十分接近,经统计学分析
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FMA,Barthel得分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各时间段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脑卒中患者因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下降。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或重返社会是康复工作者在疾病早期就应关注的问题。PT和OT治疗是康复医学中两种方法。但国内偏重于运用PT治疗脑卒中,据报道只有14%的脑卒中患者得到较为完整的作业疗法治疗[1],且相关作业疗法的临床观察及探讨其作用机制的报道很少[2]。从本组资料的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和观察组获得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提高是衡量康复治疗疗效的最直接指标。作业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功能和手的实用性[3],而且可促进患者全面康复,与运动疗法同时进行可显著提高疗效[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FMA、MBI评分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作业疗法着眼于能力障碍,康复训练以处理日常生活动作为主[6],以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用来维持、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作业活动更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与提高自理、工作及休闲娱乐等生活日常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回归家庭与社会[7]。脑卒中患者的作业活动训练应尽早开始,在患侧上肢不能活动时,应教给患者用新的方法与技巧,以自助具帮助其完成活动。当偏瘫手和臂已恢复某些主动运动时,应帮助患者尽可能多地使用手臂,不仅要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在其日常生活中完成实际的生活。即使手臂仍无主动运动,作为一种治疗也要在活动中给手臂以引导。通过这种方式可改善偏瘫侧的感觉和知觉,并且刺激潜在的主动运动恢复[8]。
参考文献
[1] 黄力平,周崎.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患者作业活动的调查.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4):9 - 10.
[2] 孙浩,范小艳.作业疗法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现代康复,2000,4(4):518-519.
[3] 刘璇.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疗效与 ADL 相关性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9):545.
[4] 祝,何冰.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中国康复,2005,20(1):50-51.
[5] 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6.
[6] 黄永禧,王宁华.中风患者运动再学习方法的原理与应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4):183-186.
- 上一篇: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 下一篇:文物保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