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音乐教学;激发兴趣;教学效果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许多人认为音乐是快乐的代名词,音乐教师是传递快乐的使者。要做真正的快乐使者,就必须不断创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音乐器乐之一的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改变以往课堂的刻板、单一。学生手头上有支笛,就好像手上有盒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定能把张白纸描绘得五彩缤纷。如:小学高年级的听音记谱练习。首先,教师弹琴,学生拍节奏,把乐句的节奏记下来,然后用竖笛摹奏教师所弹的乐句,最后教师再弹乐句的时候,学生就能把音高准确地记在节奏谱上。这类练习经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头脑中有节奏、音高的概念,使这类练习的难点(音高),通过学生用竖笛摹奏得以解决。这比填鸭式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使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更直观化、形象化
由于各种的原因,学生们达不到人手有种键盘乐器,这给学习乐理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变音记号的认识及带有变音记号的音的听辨。例如:下调的“4”的认识和听辨,先让学生用竖笛吹奏“4”,再引导学生看“4”的指法,然后吹奏下调的“4”,学生边吹边听辨这两个音,感受其不同音高,这样因为指法改变,音高也改变了,使学生对下调的“4”的认识更为直观、形象。最后,得出大三和弦的色彩明亮,而小三和弦的色彩较暗淡、柔和。以上所列的这些概念性的乐理知识都可以通过学生手上的一支笛,使这些比较抽象、教师不好把握深浅度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实践,使它们直观化、形象化,而且学生接受得快、记得牢。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唱水平
音乐方面的合作能力是一个集体音乐素质高低的最好表现。它包括学生跟教师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等。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使学生的音乐修养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有了兴趣,对教师的上课就有积极的合作精神,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自觉形成。竖笛作为学具进入课堂,使学生的合唱水平也得以提高。合唱歌曲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也是歌曲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合唱水平不高的班级就更是难上加难。自从学生手上有竖笛后,合唱歌曲的教学得到较好的效果。如: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简谱版)中的《红蜻蜓》就是一首两声部的歌曲。合唱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都有先人为主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教学这首歌曲时,我采用先人为主的方法,先把歌曲的低声部学习好。首先,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低声部的同学按歌曲的节奏拍手,熟悉歌曲的节奏感,感受歌曲的连贯性,然后用竖笛试奏低声部旋律,使低声部的学生头脑中有其声部旋律。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学习高声部,最后两个声部同时试奏,帮助解决合唱时的音准问题,学生的音准解决了,再学歌词就不成问题了。熟练后可以相互交换角色进行合奏、合唱,或者部分学生用竖笛吹着伴奏、部分同学合唱,对歌曲进行巩固练习,使所学的《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合唱效果更和谐。这样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提高,改变了学生害怕合唱的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合唱水平。
篇2
关键词:器乐教学情感因素审美情感学习情感
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1]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反映形式。在音乐学习中,情感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存在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在器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教学与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学习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教学所追求的目标。[2]
一、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一)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的关系
在音乐情感中,音乐审美情感以生活和艺术领域中美与丑、悲与喜等为对象,活跃在生活和艺术的广阔领域,它的最高目的是美。学习情感主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而审美情感始终伴随着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有更深的体验并获得一种审美享受,自然会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深化加强其音乐学习情感;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加强,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学习效率大为提高,这又将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的体验更加深刻。因此,笔者认为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学习情感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在器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第一位的,具有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在器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器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他们就会在学习时全身心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去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技能更加提高,器乐教学更加深入。可目前有很多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略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3]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要素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予以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具体目标。
(三)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技能技巧的关系
我们强调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价值,并不排斥教学中的技能技巧的传授。在器乐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器乐作品来真正领会音乐艺术形式特殊的审美价值,培养其审美情感的。而在器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情感和生动的音乐形象,需要通过正确而又不乏创新意味的技能技巧予以表现,两者是统一的整体,技能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审美情感。[4]目前,许多器乐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非常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表现的培养。这种“重技轻艺”的传统音乐教育观念导致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就可以尽情地去表现音乐,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只不过是音乐表现的手段,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更不是器乐演奏的目的,对于器乐学习者和演奏者来说,重要的是把各种技能技巧灵活应用于各种音乐审美情感要素中去,获得艺术感情的完善统一,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炫耀技术技巧。当然,作为教师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必要性,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器乐演奏的才能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上,如果没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再好的音乐设想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器乐教学中,技能训练和音乐情感之间,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两者均不可偏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二、如何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审美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之中。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主要以丰富情感体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器乐作品在题材、体裁等方面,比声乐作品更为丰富、广泛。并且用器乐表现音乐,由于脱离了歌词,相对于唱歌来讲,就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民族器乐教学。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5]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众多,风格多样,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器乐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因此,在器乐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在演奏乐曲时,通过对演奏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地域特征等的了解来加强对情感的抒发,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鲜活而生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学生的演奏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
根据音乐学习情感的定义及器乐教学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就器乐教学而言,没有兴趣作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更谈不到情感的表现,尤其是枯燥的技术练习、单纯的理性讲述等都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消极、厌烦情绪。因此,要想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兴趣的动力来源,担负起培养学生兴趣的重任。
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良好态度的主要渠道。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人获得某种满足,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而师生之间善意的情感沟通过程,对学生的积极人际体验来说是最为直接的,这也是教学主动性的基础。学生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进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所以,在器乐教学实践中,应该把师生之间的各种情感交流视为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教师可以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学双方达到默契配合。[6]
动机,是由内在的认知观念加上或强或弱的情绪所决定的,学生要想进步,内在的认知观念就建议他必须刻苦学习,同时,伴随此观念的情绪激励敦促他积极进取、追求成功。动机对加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器乐教师,应该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了解音乐的真正含义,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族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音乐教育的主要责任。马克思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大,他奋斗的动力就越大。一个思想素质低下的学生不可能具有宏伟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因而在学习上也就不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以上主要论述了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价值及其培养途径,总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音乐课程的核心教育目标之一,在器乐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对器乐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2]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谢红.浅谈高师音乐教学中情感表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2002(3)67.
[4]关继文.情感与意识:器乐教学心理探微[J].中国音乐,2004(2)53.
篇3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歌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而器乐演奏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器乐教学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活动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具有促进作用。比如用器乐为歌唱做伴奏,让学生自己演奏欣赏曲目的主旋律,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我还为学生复印了器乐练习曲目,督促他们自主学习吹奏大量的歌曲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样让歌唱与演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的素质教育。
二、器乐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长期以来,音乐课几乎成了唱歌课,学生除了会唱几首歌以外,音乐知识以及视唱能力非常差,视唱练耳中的音准节奏是音乐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历来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听准唱准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准确而灵敏的听觉。乐器有固定的音高,用它来训练学生的听觉,对学生的音高概念的培养和形成具有极大的帮助。在视唱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用乐器视奏乐谱,使之在反复的视奏过程中认真细致地体验和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变化,在奏准和听准后,再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吟唱,通过反复训练,学生便会逐渐形成较稳定的内心音高、节奏的概念和较好的听觉,从而增强学生的视唱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器乐教学有助于学生欣赏音乐
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和知识的局限性,在音乐欣赏课上不能恰当地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加上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滔滔不绝地讲解的方式来欣赏音乐课,所以,音乐课学生通常听得昏昏欲睡,得不到应有的情感教育。在音乐欣赏课上,如果可以加入器乐,让学生在听完了优美的乐曲之后,产生欣赏音乐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努力克服音乐演奏上的困难,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
四、器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篇4
器乐演奏乐谱演唱乐曲弹奏孩子学习器乐演奏,不但是为了掌握一两件乐器的演奏技能,而是为了通过器乐演奏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在平时的器乐教学当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学孩子在演奏曲子时还能显得流畅,可在演唱乐谱时却会唱跑调,有时甚至于唱不出乐曲的旋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般情况下,老师在指导学生练习乐器时,比较注重学生的乐器演奏水平,会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在练习乐器弹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忽视了对乐谱的演唱练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视唱练习,从而造成学生在乐谱演唱时,心里想唱的和实际所唱的产生了不一致,导致“五音不全”等情况的发生。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教师在器乐教学中不但要抓学生的乐器演奏水平,也要抓学生的乐谱演唱水平,并且要以提高乐谱的演唱水平,来促进乐器的演奏水平。学生识谱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乐器学习进展之快慢、回课质量之好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器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与器乐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歌唱可谓是音乐表演中最原始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在器乐被发明之前,人类除开文字所能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之一也就是“人声”。为此,巴托克在他为钢琴学生所写的《小宇宙》序言中也曾表明,“所有的器乐教学应该以学生的歌唱作为基础”。此外,匈牙利教学的法定安排中也说过,“凡是参加音乐学院学习演奏器乐的儿童,都要有一年的歌唱和音乐读写的预备训练。”可见,歌唱对于器乐的孩子们来说是完全必要且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一首曲子,如果乐谱演唱得很好,那么学生演奏起来就会更完整、流畅并富有情感,显得更得心应手。那么,如何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演唱能力呢?我在平时的器乐教学中将乐曲的演唱训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探结构,了解旋律
拿到一首新乐曲时的视唱(最好分左右手进行),它是视唱训练中的基础部分。训练要求大致包括两方面:要打着拍子进行演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确保音乐中的音符时值不拖不抢,帮助学生把握乐曲的基本结构;还要唱准音高。这样既可以保证弹奏时音的高低位置在琴弦上的准确无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乐感。只有经过这样的视唱练习,才能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及演奏中更加快速准确。
第二阶段:逐步深入,完善音效
学习弹奏过程中的进一步演唱,它是视唱提高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练习时要求学生应该进一步地认真视谱,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看清谱面上所有的符号和小标题,边弹边演唱出音乐的效果。
想要把乐曲完整地表达出来,仅仅唱出音符和节奏是不够的,谱面上还有一些标志和记号是一定要弄清楚并视唱出效果的。它大致包括:表情、情绪、音乐性质和速度的标示,如“温柔地”“哀怨、如诉地”“幽静”“速度较自由”“快板”“慢板”等;各种具体的力度标记,如“f(强)、mf(中强)”“p(弱)、mp(中弱)”“渐强”“渐弱”等;速度标记,如由慢渐快、由快渐慢、“rit”等;装饰音标记,如“倚音”“滑音”“波音”等。因此,在进一步演唱训练时要很有耐心地要求学生将乐谱中的所有符号和标题仔细揣摩,一一视唱出音乐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所需要表达的含义正确弹出,对后期处理和表达音乐情感或音乐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阶段:扩展内涵,震撼情感
对乐曲弹奏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我们还要根据基本音乐背景来进行演唱。它是演唱提高训练中的情感升华部分。
篇5
一、器乐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 “器乐进课堂”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性、也是参与和认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利用乐器辅助音乐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音乐的愿望。在音乐教学课堂上以器乐教学为基本,在有趣演奏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乐器带来的真实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优美声音的感受,这样对培养中学生亲近音乐的良好态度具有重大作用。
2.“器乐进课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青少年普遍有参与器乐演奏的欲望,他们希望通过器乐演奏来实现自我表现,以引起他人的关注。尤其是嗓音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更需要通过器乐演奏的途径来参与音乐活动。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领略到演奏乐器时的欢乐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 “器乐进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材中有很多的音乐知识内容,例如识谱、视奏、视唱等。在完成这些内容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基础、爱好的不同,完成的效果也不一定很理想。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时间久了学生难免会产生倦怠心理。由于学生对学习乐器怀有兴趣,因此识谱、视奏、视唱就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活动了。而这些音乐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好基本音乐知识,而且也学到了技能技巧,还能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各音乐要素在表情达意、塑造音乐形象方面的认识功能和操作功能,从而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二、器乐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
1. 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相结合
把“器乐”作为一种学具使用。在歌曲学会后,让学生来吹奏旋律,为歌曲伴奏(吹主旋律),或者根据歌曲的难易程度选择直接视奏旋律。另外我们还可以把乐器当作辅助学习的工具进行音乐教学。
(1)歌唱的呼吸训练:在竖笛、巴乌等乐器的吹奏过程中,均离不开呼吸,这个呼吸的过程正好与我们的呼吸训练要求一致。试想用器乐完成一个带有连音线乐句的旋律,它要求在气息的掌控上如同歌唱的气息要求一样,气息比较深、平稳、流畅、呼吸自如等;歌唱的声音具有弹性、轻巧,正好又与我们吹奏中的吐音练习相吻合。
(2)二部合唱的训练: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我们可以用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选择两个部分的学生分别吹奏第一、第二两个声部,另一部分学生聆听其和声效果,采取这种办法,①可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和声效果;②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心和声感;③相互学习与鉴赏;其次,我们还可以选择一种同伴互助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即:同一个声部由唱和奏两部分学生合作完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和声织体感和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
(3)辅助歌唱教学:在歌唱教学中,我们时常回遇到如:音高、音准、节奏等难点,针对这些深奥、枯燥的学习与训练,如果我们借助学生手中的小“乐器”辅助解决,那将使学生的学习呈现出活泼和有生机的势头,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原动力。例如:中学音乐教材《长城谣》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第一声部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舒展的旋律,第二声部和第一声部旋律完全不同,如何解决呢?简述步骤: 师生同奏(固定音) 学生自学(学生依节奏填谱) 师生合奏 学生尝试合奏。
2.器乐教学与听赏教学相结合
听赏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更是我们整个音乐教学的关键。尤其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更离不开听赏教学。传统的听赏教学模式是“初听复听 讲解分析再复听”,那么在听赏教学中我们不妨运用器乐吹奏作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加深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和理解,形成一种良好的体验桥梁。特别是一些简单、通俗的好民歌、名曲,我们可以让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在音乐的王国里遨游。例如:民族器乐合奏曲《采茶扑蝶》、《金蛇狂舞》等。
3.器乐教学与音乐其他教学内容相结合
根据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及编排情况,我们可以将器乐学习与读谱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结合起来,借助乐器有声响的特点,完成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枯燥无味的学习,比如节奏学习与创作、乐曲视唱与视奏、歌唱合唱与合奏等等。这样有助于我们的音乐教学,可以加深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习积极性有着良好的帮助作用。
三、促进中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的对策
1.提高对器乐教学的重视程度
根据当前新课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要高度重视器乐教学,依据器乐教学内容的有序发展,以专题的形式列入常规教研活动中。如何在四十分钟的中学音乐课上,根据教材歌曲内容,有效发挥乐器学具功能,巧妙组织学生进行音高和节奏型的即兴游戏活动,在歌唱活动中发挥课堂乐器对乐句的感受及在乐句基础上进行即兴乐句对答游戏,尤其在关注呼吸和音色的基础上对相同乐句和不同乐句组织的简单曲式结构的感受和体悟,保证中学生器乐表现能力的持续提高。
2. 更新观念,探索课堂器乐教学模式
篇6
1充分认识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具备的优点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程标准》中,不仅将器乐与演唱等并列,作为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在感受与鉴赏、创造等领域都渗透了器乐教学因素。生动活泼的器乐音乐实践活动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熏陶感染作用。
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训练,器乐教学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品格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器乐教学通过让学生倾听正确的良好的乐音,让学生认识到技术合作的重要性。美国教育家萨蒂斯`科尔蔓认为没有比合奏这种活动更能发展和培养孩子的公民与社会相适应协调的意识了,这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之一。只有经过了实践和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意识才能得到加强,才能自然而然地学会和他人合作。
2鼓励学生自己挑选喜爱的乐器并积极参与演奏
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确实很难大规模普及很多器乐,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仍要为孩子们挑选一些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的乐器。例如在音色上要优美动听、在音质上要纯净悦耳、在发音上要绝对准确;并且在音乐课堂教学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是适合集体器乐的普及性乐器;此外,在制作上也要力求工艺精细,能够给学生一个美好的视觉形象。如果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乐器制作粗糙,发音不准,不仅没有美感可言,扼杀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会对学生的音乐学习造成难以逆转的影响,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从音乐审美心理方面来看,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打击乐器、竖笛、口风琴、口琴、电子琴等这些乐器很少有掌握音高的困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可以因地制宜进行选用。对于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安排在课外或校外活动中学习西洋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一般都是不错的选择。在我们管乐队中,女生多半选择黑管、长笛、小萨等音色优美、不太费力的乐器,男生多选择小号、中音号、大萨等需要一定肺活量,能够体现男子气概的乐器。三、选择优美动听的乐曲,激发孩子们喜爱乐器的兴趣。
应该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与乐曲作为练习教材,最好是我们音乐课里面学过的歌曲和简单的知名曲。站在学生的心理来看,乐曲的美感与他们的表现欲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优美的乐曲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低劣的乐曲则会磨灭学生的表演兴趣。
篇7
信息技术 器乐曲欣赏 小学生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教学用具。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它具有教材多媒体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锻炼与提升。
“器乐艺术是人类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的充分体现,众多的乐器种类、多样的演奏手法、丰富的音响色彩,将人类的音乐思维发展到远比声乐艺术复杂多的境地。”在音乐教学中,器乐曲欣赏教学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当前音乐教改的中一个课题。器乐曲欣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感、乐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及创新能力。在小学普及性音乐教育中,器乐曲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审美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有我们民族的乐曲,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古筝曲《茉莉芬芳》、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民乐合奏《彩云追月》等民族器乐曲,还有西方许多著名音乐家的乐曲,这些器乐曲让学生领略到各种乐器的魅力,感受到音乐的风采。
信息技术环境给器乐教学带来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测评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我们应充分考虑并应用信息技术环境的优势,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欣赏器乐曲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性,如何充分展示音乐不确定的艺术形象,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鉴赏力正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信息量大、资源广阔的优点为教学服务。”在器乐曲欣赏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直观地诠释器乐曲知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我在教授二胡曲《二泉映月》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二胡的图片;播放了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演奏《二泉映月》的视频;播放了记录作曲家华彦钧生平的电影《瞎子阿炳》……很多学生在欣赏影像资料时非常入迷,教学效果要明显,因为学生对演奏家出神的演奏和演员逼真的表演、感人的剧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欣赏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感受到蕴含在乐曲中的情感,让比较难完成的情感目标迎刃而解。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器乐曲欣赏教学的内容
器乐曲种类繁多,音乐家通过一种或多种乐器表达了各样的思想感情。有些音乐家在不同的时期做出的乐曲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教科书受到形式的限制,不能完整深入地介绍音乐家的生平,不能把他们每个时期的作品都介绍,所以造成学生欣赏中的困难。
在小学器乐曲欣赏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音乐教材的局限,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挖掘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我在讲授“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摇篮曲》时,将作曲家的生平、创作内容作了更为详细的补充。当学生听到莫扎特4岁学钢琴,5岁创作乐曲,6岁就巡回演出时;当了解到莫扎特一生创作了50部交响曲,50余部协奏曲还有若干部其它形式的作品时,都流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为莫扎特的才华感到叹服。这些内容都是通过PowerPoint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我还播放了勃拉姆斯、舒伯特以及中国的《摇篮曲》,丰富了学生对“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的了解。这些资料中的大部分我是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的。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自主互助合作的器乐曲欣赏课堂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儿童对音乐有天生的好奇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从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以得到良好而深刻的印象。现代音乐教育正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感受并领悟音乐的无穷魅力,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学习者创造了人人参与、互助合作的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仅仅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够的,是需要情感支撑的,信息技术越深入课堂,越需要师、生加强沟通。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自主互助合作的器乐曲欣赏教学课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和生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学习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一课时,先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搭配分组;同时,提出一些问题,如广东音乐的概念,广东音乐的特点,广东音乐中使用的主要乐器等,然后将课堂放手与学生,在学习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自由组织学习方法。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了问题,搜集了视频、图片等,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合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而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小学器乐曲欣赏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好玩、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维持时间不长的特点来组织教学,这样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欣赏器乐曲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创建自主互助合作课堂,提高学习效果,让器乐曲欣赏课成为学生喜欢上的课!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器乐教育;音乐文化;面向全体;情感合作;意义;内容;方法
“缺乏音乐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是因为音乐在中小学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故而音乐教育同其它学科一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将器乐教学确定为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以来,器乐教学就正式登上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舞台。现在所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开展器乐教学”,而是“如何推进、落实器乐教学”以及“怎样更好地开展器乐教学”的问题。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让学生更多的参与音乐活动实践,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现就器乐教学的相关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器乐教学的性质与任务。
小学与初中阶段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是为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同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因此,我们的“课程计划”中,无论是“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音乐教育都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作为音乐教师,我认为在实际音乐教学和活动指导中,是否因该把主要的力量放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器乐教育上面。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培养个别有音乐爱好和才能的学生,使他们的器乐技能得到较高的发展,把器乐教育也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项任务,让学生在校的学习之余受益。
所谓“音乐文化”教育就是通过音乐学习,包括器乐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审美的能力和情趣,提高人的文化素质。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培养和发展音乐的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因此,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必须富有美感,要有趣味性,必须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审美教育、思想品德的熏陶和感染。不能把音乐教育视为一种“知识教育”或“技术教育”,把音乐教学变成一种枯燥的技能训练过程。然而,在本人的音乐教学中,有时不自觉地把器乐教学的技能技巧训练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将学生演奏乐器技能技巧的高低作为评价音乐教学的主要标准,甚至以培养学生的独奏水平作为教学目标,最后我才发现,这些行为虽然出于良好的动机并富有高度的热情,但是与器乐教学的性质与任务是有距离的,是需要正缺的理解和改进的。
二、中小学器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深远意义:
(1)器乐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于生活,从学生心理角度来讲,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等特性,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源所在,而器乐教学则符合学生这一特征,因此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副串铃、响板或小铃鼓,虽小和平凡,但可一下就抓住学生的心,通过自我接触,自我运用,不知不觉就会跟上老师手中那根无形的指挥棒。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多方面良好的兴趣,树立端正的美感,提高了素质教育,并从中更好地去体验生活。
(2)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我表现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创造力。器乐演奏是再现音乐的重要方式,也是音乐的二度创造。学生通过这一学习,开辟了一个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欣赏音乐的新天地,具有较大的开放空间,包容性较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在演奏上自我创造,在自制乐器中也各有新意。比如将沙装入易拉罐替代沙锤,这样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都潜移默化带入了他们的生活。这些主动创造性发挥了应有的效应,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器乐教学不仅仅是技术教育,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情感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廖乃雄先生曾说过:“音乐首先是一门集体艺术,集体唱、奏、表演,能感人至深,影响力大。”如何在器乐合奏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合作意识,首先本着的原则,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总体风格有初步的把握,在合奏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违背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认同”现象;其次在合奏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表现乐曲情感的起伏,各声部间情感上的呼应等情绪变化。同时,所选作品要多样化,涉及各种体裁、题材、音乐风格和演奏形式,使学生在对多种音乐作品的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学生的情感合作意识也会逐渐得到增强。对合作成功的情感体验,将有助于学生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更使学生对合奏教学本身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了不断进取的心理品质。
(4)学生在教学中是真正的演员,应是舞台的真正拥有者。教师在教学中让位给学生,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动精神,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大胆地尝试面对生活的挑战,让其懂得如何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充分实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位置。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作为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有创造、发展的机会,而器乐教学在这点上就有较大的开放伸缩空间。一些对唱歌不感兴趣的同学,对器乐演奏却往往情有独钟。教师应顺着加以鼓励引导,满足学生自我尊重,自我表现的情形。利用器乐教学,提高日益增强的素质教育。
器乐教学要注重完整,而不只是拍稳节奏,力度、速度准确,音色优美等单项问题,各种技能需要相辅相成。只有切实安步抓好各项知识构架,才能全面的向优质发展。
三、关于器乐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由于普通中小学的器乐教学的性质与任务所决定,在器乐教学中要选择“简易的教学乐器”,采用“尽可能浅易的技术”,“进行短小又有趣的合奏练习”,“尽可能地表现和创造美好、有趣的音乐”。大面积地推动器乐教学,必须选用“教学乐器”,从现阶段来看,适合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打击乐器
节奏乐器尤其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年级以上,乃至中学,也可适当选用。中年级以上还可以与其他乐器相配合使用。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废物利用自制节奏器乐。这不仅节省了开支、教育学生发扬勤奋精神,更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发展其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活动。木琴有准确的音高,操作技术简单,音色效果好。可在中小学音乐课上做为节奏乐器。另外也可加入三角铁、碰铃、沙锤、木鱼等。
(二)竖笛(牧笛)
六孔和八孔竖笛均可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且六孔竖笛有民族化的特点,其指法与竹笛指法基本相同,吹奏技术较易。
学习吹竖笛,从5、6、7、1四个音学起,先练习吹长音:5―――、6―――、7――-1―――反复练习。我让学生欣赏教师用竖笛演奏的简单乐曲,一首首他们非常熟悉旋律、加上我在演奏中还进行一些适当的变奏加花,让学生听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件简单易学的乐器了。然后将竖笛教学与唱歌相结合,要求学生将学过的歌曲利用课余时间吹奏下来。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掌握技能,还能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
(三)口风琴(口琴)
口琴在全国中小学音乐器乐课堂的使用得到较快发展。口风琴兼有口琴和键盘的优点,在教学中效果较好。这两种乐器除了其较易携带、其演奏技巧较简单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种乐器价格便宜,在学生的经济承受范围内。当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演奏技能时,合奏教学就可以进行,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技能合作意识,以形成初步的合奏能力,达到更好的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目的。例如:当学生刚刚学会演奏一个单音“do”时,教师即可编写二声部或三声部的伴奏谱为简单的大调式或宫调式的歌曲伴奏。在演奏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旋律声部和其他伴奏声部的音响,当个别学生配合出现错误时,可让其他同学为其指出。由于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谁也不愿意因自己的疏忽而受到指责,因此在合奏时就会高度集中精力,与其他声部做好配合。
学生可选择器乐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生学习好一样乐器的基础上学习多种乐器。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我表现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创造力。充分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动精神,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大胆地尝试面对生活的挑战,让其懂得如何做一个生活的强者,充分实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位置。在正逢新课改的重要时期,让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和课程改革中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吴斌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何工出版,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
音乐主题是一首乐曲最主要的乐思,即音乐的核心部分。它是音乐思维的“种子”,多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有个性鲜明、表现力强、音意完整等特点。音乐主题即我们平常所说音乐主旋律,在小型作品中,音乐主题一般只有一个,但在大、中型音乐作品中,主题会有两个或更多,优秀的音乐主题都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所以,记忆音乐主题是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欣赏者首先必须掌握的要领。
“新课标”指出:“欣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是感性的,但欣赏课却相对理性,旋律、节奏、织体、配器的巧妙运用需要在课堂上一一呈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分为声乐曲和器乐曲两大类。相比之下,声乐曲有形象的歌词表达,易于歌唱性,对小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与接受,而器乐曲往往时间较长,抽象难以理解,学生不感兴趣,教学中器乐曲的欣赏难度更大,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但如果抓住音乐主题欣赏,有重点地展开教学,就能突破这一难点。所以,音乐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有效地感受、参与、体验、记忆和辨别音乐主题。
探索及研究
经过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音乐主题的学习应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前:感知音乐主题―课堂:记忆音乐主题―课后:延伸音乐主题”三步展开。
一、课前:感知音乐主题
经典的音乐只有反复聆听才能记忆深刻,对于器乐欣赏曲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听多记,这样才能达到记忆音乐主题的目的。但器乐曲往往比较长,因此,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截取主题音乐,从每一节课进教室开始就让学生感知熟悉,加深记忆。
(一)安静聆听音乐主题
可以选择安静的音乐主题,如《牧歌》《思乡曲》等,让学生在优美的器乐曲中进教室,舒缓情绪,做好上课的准备;同时,坐下后可以展开想象,随音乐哼唱主旋律,当作发声练习曲,为歌曲学习打下良好声音的基础;再者,可以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回顾欣赏中的知识点,巩固学习。通过安静聆听音乐主题,在“无痕”中达到熟悉、感知和记忆音乐主题的目的。
(二)律动表演音乐主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教室的音乐我们还可以选择器乐曲中一些有鲜明节奏特点、适合律动的音乐主题,如三拍子的《小白船》、二拍子的《新疆舞曲》等,让学生拍手或律动进教室,感受不同器乐曲的情绪特点及不同的节拍特点,在律动中记忆相应的音乐主题。
二、课堂:记忆音乐主题
我们都知道音乐主题记忆的重要性,但如果只是一味机械地重复记忆,不仅不能起到巩固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削弱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音乐主题记忆,我们要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入手。
(一)内容:音乐主题学习以切入点听
1.以“音乐要素”为切入点记忆音乐主题
“新课标”解读中关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这样阐述的:“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因此,器乐欣赏中应根据作品挖掘最具表现力的音乐要素来帮助记忆音乐主题。
(1) 以节奏特色听。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音乐主题欣赏时要抓住乐曲的节奏特色。如《赛马》这首曲子,作曲家反复运用“ xxx xx”的节奏及其变化来表现音乐形象,在欣赏这首乐曲时,就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配合主旋律让学生根据节奏表演骑马、挥鞭等动作,使其充分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在活动中帮助记忆音乐主题。
(2)以节拍特色听。节拍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要音乐要素,“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感受节拍特点。音乐主题欣赏时抓住乐曲的节拍特色聆听,可以根据主旋律里的重拍做一些律动或者动作,通过感受强弱变化来记忆音乐主题。如聆听《大象》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三拍子音乐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沉重的感觉来想象和表现音乐形象,通过随节拍律动记忆音乐主题。
(3)以音色特点听。音色在作品中的表现力非常丰富,是不可替代的。每件乐器都有各自的音色,而且同一件乐器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色,不同乐器之间的搭配也会制造出不同的音色效果。如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深受学生喜欢,因为每一件乐器不同的音色特点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抓住音乐主题中的音色特点展开教学。
(4)以织体特色听。织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要素,它在音乐表现力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有了它,音乐形象的建构才是立体完整的。如肖邦《革命练习曲》中左手快速跑动的分解和弦琶音很好地诠释了肖邦内心激情的涌动。所以,在欣赏音乐主题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耳朵去倾听这些风格化的织体。
(5)以风格特色听。每个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特点,所以,记忆音乐主题可以从感受作品独特的风格入手。如蒙古族音乐《牧歌》旋律舒展、节奏自由、字少腔长,它所包含的草原宽广辽阔的意境是用文字无法描述完全的,抓住音乐独特的风格来欣赏,把学生的听觉和内心带进蒙古族长调中,从而对《牧歌》的音乐主题深深铭记。
2.以文化内涵为切入点记忆音乐主题
如果说“音乐要素”是记忆音乐主题的一条音乐线索,那么作品的文化内涵则是教学的一条文化线索。“新课标”提出,音乐与相关文化结合与融通是对音乐教学理念的一大发展和进步,使音乐教育更加接近人文教育的实质。在器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如能结合作品挖掘音乐中的文化内涵,则不仅能丰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能更好地帮助记忆音乐主题。一首器乐欣赏曲一般涉及的相关文化包括:创作背景、作曲家介绍、主题思想和相关剧情等。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切不可本末倒置,用大量的相关文化内容填充课堂,使课堂失去音乐的本质,也不可将相关文化知识一股脑灌输给学生,而应有机地将作品的文化线索和音乐线索紧密地交融在一起,传递渗透给学生。
(二)方法:音乐主题学习多形式听
1.画图形谱记忆
图形谱是帮助师生化解音乐抽象性难题的好帮手,图形谱可以以点代替音高,以线提示旋律走向,配合显示音乐作品的表现内容,加以颜色体现音乐的内在情感,一目了然,直观易懂。如在“浙江省音乐学科带头人培训”中,陈千红老师展示的《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图形谱就让我们对该曲的音乐主题印象深刻,因为它是乐曲主题的形象化呈现。又如全国优质课《梦幻曲》的图形谱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根据音乐主题及其三次变化而形成的四条泡泡飞行轨迹的旋律线,清晰地表现了主题旋律的进行形态。
图示1 《土耳其进行曲》
图示2 《梦幻曲》
2.唱主旋律记忆
音乐欣赏不仅只有听,必须与唱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这样才能便于音乐主题的记忆。有些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发现多次出现的主题曲调,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快乐的罗嗦》欣赏中,音乐主题多次出现。
例1
通过多种方式演唱,学生对音乐主题感受更加深切,音乐主题形象在学生的头脑里也就更加生动鲜活起来。
3.填唱歌词记忆
在器乐曲的欣赏教学中,歌词是通往音乐的一条捷径,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音乐主题的熟悉与记忆。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对具有歌唱性的音乐主题旋律配上歌词,变成一首简单易唱的小型歌曲让学生演唱,这种方式直观、形象,能激发学习欲望,而且也能更快地让学生记忆音乐主题。如《铁匠波尔卡》一课,教师让一年级的学生歌唱填词后的主题,能帮助他们快速熟悉与记忆,感受主题的多次呈现。
例2
4.乐器演奏记忆
钢琴是音乐教师最好的伙伴,平常使用起来也最为方便,所以很多器乐欣赏曲的主旋律,音乐教师都可以用钢琴现场演奏出来,给孩子们以直观的感受,从而加深主题音乐的印象。器乐欣赏曲种类多样,而很多音乐教师也多才多艺,往往除了钢琴外还会一两种其他的乐器,甚至更多。如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时,笔者在课上就用手风琴现场演奏,学生兴趣盎然,随音乐有节奏地击掌、模唱,这样面对面的学习,学生对音乐主题有更深的感受,当然也能更牢固的记忆。当然,这对我们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平时多练习各首器乐曲的主题旋律。
5.情景表演记忆
小学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所以有些乐曲的音乐主题可以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吸引学生,加深记忆。器乐欣赏曲中不乏这种带有情景性的音乐,如《三个和尚》《三只小猪》《糖果仙人舞》《龟兔赛跑》等,都可以让学生用情景表演的形式来表现音乐主题,抓住学生的童心,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记忆音乐主题。
说到音乐主题记忆就不得不谈音乐主题的辨别,这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音乐知识,但只要熟记了音乐主题也就能分辨音乐的其他发展部分,同时通过听辨乐曲的主题,也能大致了解乐曲的结构,正确把握乐曲的情绪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是结构欣赏法,即在主题记忆的基础上分辨音乐的结构,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分辨音乐结构时,应采用多种方法,如用动作或不同颜色的卡片,用演唱、演奏等不同的方式表现不同的乐段等。
三、课后:延伸音乐主题
通过课堂上多种方式的音乐主题记忆与辨别,学生已初步能记忆音乐主题,哼唱主要旋律,感受乐曲情绪,了解曲式结构,课后如能根据乐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操作性的作业,那就能让学生对音乐主题的印象更深,更好地掌握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一)演奏音乐主题
乐器进课堂,不仅能使孩子更好地掌握技能,而且通过演奏音乐主题,还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从而记忆音乐。如本校推行的“人人会吹口风琴”,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程度选择一些适合吹奏的器乐曲作为课后作业。通过吹奏口风琴可以对欣赏的作品加深印象,反过来也能促进学生吹奏技能。同时,学校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每年举行艺术周活动,如人人参与的口风琴比赛、特长学生参与的“十佳乐手”评比,学生演奏的许多作品都是教材中经典的器乐欣赏曲,通过自己演奏、听同学演奏,使被动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学生不仅有成就感,还会对作品经久不忘。
(二)创编音乐主题
在音乐主题熟记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创编音乐主题进行拓展。如欣赏《小星星变奏曲》后,笔者布置的作业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音乐主题改变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创编新的曲子进行表演,并给新创编的乐曲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大家积极尝试,围绕主题创编出了许多新的作品,有的组将节拍改成了,起名《小星星圆舞曲》;有的组改变了速度,用安静、慢速演唱,起名《安睡吧,星星》;有的组改变了速度和力度,用铿锵有力的节奏边唱边行进,起名《星星广播操》;有的组创编了和声,在主题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了另一个简单的声部演唱,起名《小星星合唱》。通过多种形式的改编,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不但让学生对主题音乐的印象更深刻,而且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成效及改变
通过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器乐曲音乐主题记忆的实践与研究,给学生、教师和音乐课堂带来了改变。
一、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兴趣和艺术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尤为重要。”在器乐欣赏过程中通过探究音乐主题记忆,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通过各种有效的活动激发和保持音乐兴趣,同时提高了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备课能力
在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形成了集体备课的良好氛围:每一首器乐欣赏曲,我们音乐组的老师都会坐在一起听上几遍甚至十几遍,然后节选音乐主题反复聆听,共同讨论以什么切入点进行教学,怎样设计问题及活动,课余时间都在钢琴上练习主题旋律,回家还会找出其他版本的音乐进行拓展……一段时间下来,研究成了习惯,实践有了成果,大家都在收获中成长。
三、形成了课堂的互动探索和欣赏氛围
篇10
关键词: 钢琴伴奏 艺术指导 潜在价值
钢琴艺术指导在器乐艺术、声乐艺术及舞蹈艺术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钢琴艺术指导的潜在价值进行深层次挖掘,继而对钢琴在音乐领域的优势、钢琴艺术指导在高校音乐教育及高校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钢琴艺术指导的分类
(一)器乐艺术上的指导
钢琴作为乐器的一种,钢琴艺术指导离不开对器乐艺术的指导,因器乐的表现相对复杂,而且钢琴的演奏不像声乐作品附有歌词,所以在器乐艺术的指导上难度相对较大,更加注重演奏者与伴奏者的合作度和默契度,对于音乐的主题只能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和不断起伏的音乐旋律来表达,让音乐形象在合作和表现中更加鲜明[1]。除此之外,器乐的音域和音色与人声不同,同时,与声乐作品相比,器乐作品的篇幅更大,在调性变化和曲式结构上表现更加复杂,从而要求钢琴的伴奏者不仅要与演奏者配合默契,还要对作品的演奏技巧完全掌握,对于音乐的整体风格和作品中所含有的情绪变化应能精准把控[2]。
(二)声乐艺术上的指导
钢琴艺术指导中也包括声乐艺术的指导,只有将声乐艺术与歌唱相互结合,构成一个整体,才能完全体现音乐作品的艺术及思想内涵。因此,声乐艺术是钢琴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性标志,同时能体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如今艺术学院在声乐教学中,尤其是演唱艺术的实践中,都非常重视演唱者与钢琴的配合配合。好的钢琴伴奏,不仅能够为演唱锦上添花,同时将演唱作品中丰富的情感淋漓尽致表现出来,使演唱者的表现更加完美。因此,钢琴伴奏者在进行伴奏之前,应充分把握好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情感体现,在钢琴艺术上做出规范合理的处理,使钢琴的演奏与演唱者的作品风格保持一致,加强音乐作品的渲染力度。
(三)舞蹈艺术上的指导
除了器乐艺术上的指导对声乐艺术上的指导,钢琴的艺术指导还包含舞蹈艺术上的指导。舞蹈艺术是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段和表演形式,既是钢琴艺术指导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舞蹈音乐中的重要部分。舞蹈者与钢琴相结合,体现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训练舞蹈者的基本功,使舞蹈作品完整体现中。除此之外,舞蹈艺术不仅对于钢琴技巧的掌握要求高,同时对于舞蹈的构成、形式及基本动作都要了解和熟悉,将舞蹈中的语言和音乐作品中的情绪相互融合,达到钢琴的演奏和舞蹈完美合一的目的,强化舞蹈作品的表现效果[3]。
二、钢琴的优势及钢琴艺术指导的作用和价值
(一)钢琴在音乐领域的优势
1.钢琴的音色多样。与其他的伴奏乐器相比,钢琴在音色上具有极强的优势,钢琴的音色是通过敲击琴弦发出原始音,再通过共振形成音色。手指触碰琴键的力量不同,钢琴的音色也就不同,力度重,钢琴的音色强劲浑厚,力度轻,钢琴的音色轻柔细腻。除此之外,钢琴具有极强的模仿力。例如,手指轻触琴键,钢琴所表现出的音色和长笛相近;如果换成手掌触及琴键,钢琴所表现出的音色与小提琴相近;力度更大时,钢琴表现出与号类乐器十分相近的音色正是因为此种原因,钢琴被人称为乐器之王。
2.音域宽广。钢琴的琴键多达八十多,音域相当宽广,一般弦乐器只能演奏五个八度,而钢琴可演奏七个。宽广的音域让钢琴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广,无论伴奏任何曲目,钢琴都能根据自身的音域完成伴奏。除此之外,钢琴还能伴奏各种音乐形式,同时能与任何其他的乐器进行合奏。
3.普及性较广。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就目前的市场来看,钢琴培训班很多且还在不断增加,表明练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并且,钢琴相对于很多西方乐器来说,已经相当成熟,且拥有众多优势,价格也能被人们接受,因此普及性较广[4]。
(二)钢琴艺术指导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1.钢琴是一件功能强大的乐器,有八十多个琴键,七个八度的音域,使钢琴在共鸣效果、音域和音色上具有极强的优势。如今的音乐教学,伴奏已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在众多伴奏的乐器中,钢琴因自身的独特优势成为最佳选择,钢琴伴奏能够替代众多乐器的合奏,不仅在音乐的教学中省时省力,还有效降低了音乐教学的成本。钢琴伴奏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够节省资源,同时能为演唱者或者舞蹈者锦上添花,发挥出钢琴所特有的效果。
2.除了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综合性作用,钢琴在声乐教学的其他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舞台情绪表达、声乐特殊技巧应用及呼吸节奏上的训练等方面,钢琴都能发挥出色。声乐教学中,呼吸节奏是重要内容之一,演唱者通过训练,对音乐中的生理音准能够准确掌握,呼吸的节奏要保持与音乐节奏一致,这时钢琴的伴奏就能起到很强的引导作用。钢琴伴奏具有良好的音准和音色,表现力和穿透力都比较强,声乐教学中,如果钢琴伴奏能够掌握准确,对学生的呼吸节奏能够给予很强的调节和引导,让其与音乐作品的节奏达到同步。除此之外,音乐教学中一些美声唱法技巧很难掌握,如果利用钢琴伴奏,通过钢琴按键手法的不同,通过震音、跳音引导演唱者准确掌握节点的变化技巧。同时,音乐作品中的情境和感情能通过钢琴伴奏表现出来,让演唱者能够通过钢琴的演奏旋律对作品的整体情感准确把握,利用钢琴的音域、音色及表现力,引导演唱者深入到音乐作品之中,给观众传达出作品的精髓[5]。
(三)钢琴艺术指导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1.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在钢琴教学中,很多教学课程都注重学生的钢琴独奏,而在配合其他表演者方面没有引起重视,尤其在演唱的伴奏上。目前,很多钢琴专业的学生缺失伴奏能力。事实上,作为一个歌唱的钢琴伴奏者,不仅要掌握节奏与音符的准确程度,更要在演唱者演唱的同时做好恰当的承接,不仅给前奏做好铺垫,同时要在歌曲的结尾做好未尽之意的抒发,这都需要钢琴的伴奏者掌握伴奏技巧。因此,钢琴艺术指导在这时就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如何做好伴奏配角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弥补高校钢琴专业教学的缺憾。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钢琴专业主要科目有钢琴伴奏、双钢琴合奏、室内乐重奏、钢琴即兴编奏、曲式分析、复调、和声理论课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我们可以看出,钢琴教学更偏向以钢琴为中心。对于一些钢琴伴奏的课程,通常采取与其他乐器相互伴奏的教学手段,给声乐教学中使用钢琴伴奏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由于课时较少,学生对钢琴在声乐中的伴奏知识接触不多,导致伴奏能力不强,因此,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开设,可以弥补我国高校钢琴专业教学存在的缺憾和空白。
3.符合就业市场行情。我国目前的普通高校以及高职院校,都逐渐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当下的市场行情和行业需求,不断做出课程调整和创新,音乐同样如此[6]。但是,目前的普通高校以及高职院校,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没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因为机遇或者天赋,成为职业的音乐人。因此,钢琴艺术的指导,加强学生在钢琴伴奏上的技能,能够让学生满足音乐行业对钢琴人才的需求,顺应社会的发展,让学生能够以钢琴伴奏作为一项生存技能。
综上所述,我国众多的乐器,尤其是传统民族乐器,占有很大的比例,以至于钢琴发挥的作用被稀释,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实际上,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具有其他乐器取代不了的作用。因此,艺术院校应该加强对钢琴艺术指导的重视,发挥钢琴艺术指导的潜在价值,培育更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卢鹏.浅谈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艺术指导课的四性[J].北方音乐,2013(02):03-04.
[2]刘丽娟.论钢琴艺术指导课的价值取向[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02):14-17.
[3]沈乃凡.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工作能力,开设钢琴艺术指导课[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7(04):20-23.
[4]赵静.基于特殊教育的钢琴艺术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6(18):16-18.
[5]王琦.针对俄罗斯钢琴艺术对我国钢琴艺术的影响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6(04):05-06.
- 上一篇: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
- 下一篇:康复治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