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团建策划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团队团建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团队团建策划

篇1

团队创建策划书一

在如今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竞争日益显著,不想被狼吃掉,就要学会与狼共舞。要与狼共舞,先要学会变成狼。在变成狼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习狼的精神。 一:狼的文化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创新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是一种在有限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求生存和求发展的手段,是一种主动奉行优胜劣汰的危机意识!

1、 发扬狼贪精神对工作和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

2、 发扬狼残精神对事业中的困难,毫不留情地攻克。

3、 发扬狼野精神突发野劲,在事业的道路上奋力拼搏。

4、 发扬狼暴精神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对一切困难决不妥协,努力克服。

5、 发扬狼性目标精神在事业确定目标后,锲而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6、 发扬狼纪精神加强组织纪律性,为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7、 发扬狼智精神把智慧策略充分运用到事业上,而不是用在旁门左道上。

8、 发扬狼性自我献身精神对困难要勇于克服,对团队敢舍自身利益,对事业要无私奉献。

9、 发扬狼性团队精神互助合作,配合协调,团结一致,夺取事业胜利。

二:团队是员工和管理层共同组建的一个整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特长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1、 团队成员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团队目标,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2、 团队成员中大家相互依赖,相互协助,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不懂的东西大家面对面交流,集思广益。争取做到更好。

3、 团队成员要具有团队意识,归属感,感情上的认同感。我们是一个团队,也是一个家庭。我们是团队中的一员,就要为团队的荣誉感到自豪。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才会真正快乐地投身于团队的工作之中,体会到工作对于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4、 团队成员的工作责任心。为成功完成团队目标保持高度热情付出额外的努力。自愿做一些本不属于自己职责内的工作。帮助其他成员达成目标。自觉遵守团队的规则。支持和维护团队的目标。

三: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团队,我们要有的目标。团队成员间相互依赖信息交流畅通的团队氛围。

1、 高度的忠诚。团队成员对自己团对有认同感。自己是团队中不可缺少一分子当作是自我重要的一部分。

2、 有效沟通。团队通过畅通的渠道交流信息,包括各种交流和沟通工具。定期举行团队内部成员无间隙的沟通交流。

3、 有效的培训。在团队成员在业务能力或者专业知识上遇到瓶颈。组织相应对的培训,针对性的帮组。帮组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团队目标。

4、 团队分享。在每周一团队早会的时候公开表扬上周有突出成绩和积极学习表现的。对团队中优秀成员安排分享时间。传播成功经验。

团队创建策划书二

一、企业文化:

经营理念:

目标:

愿望:

发展方向:

核心价值:

使命:

文化理念:

企业精神:

二、团队建设宗旨:

团队建设初期的核心是执行力,团队的执行力体现在团队日常工作以及任务的执行上,团队中每

一个员工都能在安排工作及任务之后,能够高效的执行。高效的销售团队的基本特点是严谨,团队应把严谨视作团队的灵魂,团队的严谨体现在工作态度和行为上,使工作的每一步都能以严谨的态度去做。

三、团队定位与总体目标:

销售团队必须有一个一致期望实现的愿景。在团队建设中,应使团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团队目标必须量化,并可以进行分解成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的目标。

并且有与之相对的绩效体系,以监督目标的过程执行。

团队任务需与上层领导沟通:

四、团队文化建设规划:

1.建立团队文化的要素:

认同: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成果的认同。

赞美:善于赞美员工。

晋升机制:给有能力,并且能够达到晋升指标的员工晋升。

激励:目标完成时给予奖金以及其他奖励。

团队意识:培养员工的团结意识,大局观。以团队,公司利益为重。

2.建立共同的目标观念:

每个团队的成员必须相信,当公司能够长远发展时,员工才能得到很好的职业发展和待遇。

3.建立严谨的工作制度:

制定团队具体到每天的日常工作安排,并严格按照其执行。

完善团队工作纪律,并配合奖惩措施对执行力进行监督。

明确团队的失误惩罚及责任认定体制,谁犯错谁负责。

明确团队的各个层级的职责,确定每人做自己的工作,不越权工作。

五、团队建设工作规划:

团队的构成(组建):

一个团队的潜力和能力是由团队的人员决定,团队人员的素质基本决定了这个团的

前景,人员的素质,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和团队协作得到提高,但毕竟再完美的培训机制,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提高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团队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用人集体,而不是培训机构。团队人员的素质,技能,心态,直接影响到团队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团队负责人对自己团队成员的选择应注意最基本的三个原则:

1.选择复合型人才:

我们所面对的客户群体五花八门,涉及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优秀的销售员工是一个杂家,对各行各业都要有所了解。因为销售从事的是一个与人沟通的工作,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不同的客户就应当运用不同的方式,至少对一个新客户时能够有一个切入点。

2.招聘过程结构化:

要想提高招聘效率,就应该建立一套招聘程序。确定销售团队各个成员的职责,对应各职能的应对技能、经验、素质等方面制定规范的标准,再依据此标准设计笔试或面试问题,根据各环节应聘人员的综合表现选择相符合的人才。

3.团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执行力:

团队人员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如吃苦耐劳、平常心、善于沟通等在招聘时会有严格的规定,但最能体现一个销售人员是否合格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很多人员所起的作用,仅仅是问题手机和反馈,对于来自客户和市场的问题和需求,则缺乏适当解决的能力,也就是说,团队执行力的强与弱,其实是由团队人员解决问题能力的强与弱决定的。 团队的培训和培养是关键:

一个团队的培养不仅仅是新员工招聘入职时的培训,也不能够把新员工的培训和团队的培养混为一谈。团队的培养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从各个方面去不断地提升,逐步形成一个团队的风格和气氛,赋予团队一种不同于其他团队的精神,也就是团队文化。如果团队形成了这种文化就会带动每个新加入的成员,不论团队人员怎么流动,也不会带来损失。这样才能解决这个行业人员相对流动较大的问题,但是这需要去耐心的、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建立这样的团队。

具体的实施措施:

1.新员工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行业特征、产品知识、专业能力。培训课程如下:

互联网及B2B基础知识,中品知识,销售技巧

2.形象礼仪培训与培养:

公司人员要衣着得体,举止文雅,语言柔和,性格阳光。

在公司制度上应规定员工工作日的衣着形象等要求。

3.客户开拓方式方法的培训和培养:

4.电话销售技巧,面谈技巧,逼单等销售技巧的培训和培养。

5.售后服务意识的培训和培养。

团队的日常管理:

团队的素质提高和风格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他的是团队的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形成的,那么日常事务的管理就不应该仅仅是对现有规则制定的实行,而是要从每一个细节上进行落实,有问题之后要及时提醒并推进其改正。但要考虑到员工的自尊,不要打击其自信心。同时也要求了主管要进行严谨的监督。

对团队要实行量化的管理:

把平时的工作细分到每一个数字量进行考核,做到工作方式灵活而不散漫。员的工作要有可控性,对每一个意向客户做一个信息表,包括姓名,职务,公司产品,营销模式,联系方式,每次跟进记录等信息。方便员工客户跟进和主管检查监督,给予指导。

团队的管理要人性化:

公司对团队看中的是业绩结果,往往会让团队人员感觉自己处于一个只注重结果,而没有人性化的团队中,应加强内部凝聚力和稳定性,让每个员工能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

篇2

关键词: 班级文化 优秀团队 意识

一、班级文化的定义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内容包括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班级文化就像一间弥漫着某种味道的屋子,只要你走进这间屋子,不管你愿不愿意,就能闻得到,甚至出门之后,还隔身带有这种味道。班主任就要形成和培育一个恰当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并为学生所信奉和践行,这是我们能否成功管理的关键。

二、班级文化对优秀团队的影响

利用班级文化创建优秀团队有以下几点优势:

1.提高班级形象吸引力:优秀团队管理很大程度有助于班级声誉(形象)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班级树立良好的形象。

2.提高师生的满意度:拥有一个明确的共同价值取向的班级目标文化,比那些班级文化不明显、团队意识不强的班级具有更高的绩效水平。

3.获得学校政策支持:学校在教学管理的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如果班级对学校负责能为自己争取更好的政策促进班级发展,那么该团队与班级业绩密切相关。

4.增强班级的组织灵活性:优秀团队可以强化班级的各项激励机制,使学生更具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提高学生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优秀团队通过有效的沟通,能保证信息传递的速度与质量,提高学生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优秀团队的凝聚力。

实践证明优秀团队是可以给班级带来诸多的“软竞争力”的,而班级文化应作为团队建设的关键。

三、如何打造优秀团队

强化班级文化建设是创建优秀团队的关键所在,班级文化具有独特性与唯一性,即不可复制性。有专家统计,做不可复制性工作的投资回报比1∶3,而做可复制性工作的投资回报是3:1。因此,班级文化将成为团队的第一竞争力。

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绝不是产品,而是它的企业文化,就好比一个历史名人留给后世的绝对不是他们的身体,而是他们的理念、业绩或作品。

1.强化团队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团队意识表现在对团队的认同、服从和团队中的概念上;团队意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只有加强团队意识的培育,才能营造和谐共进的班级氛围。

2.具有目标意识。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内在需要并愿为之奋斗,认识其并实现自身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优秀班集体这一目标,目标到人,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结合,让每个人意识到: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明确并体现出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使之具有坚定的、强烈的责任心与自信心,激励每个成员朝着团队目标不断前进。而班主任要有能够把团队成员积极性调动起来的能力,给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已潜能的机会,最终形成团队的力量。

3.形成共同价值观意识。要打造一支优秀团队,需要团队形成共有的价值观,成员才有为之努力的一切方向。有效的沟通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沟通无限、理解万岁。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应首先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因为班级团队是由具备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的学生构成的,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形成凝聚力的基础,所以整合价值观对管理者尤为重要,使之成为团队成员共同的价值观。

我们可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搭建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班级主页、网站、主题学习虚拟社区进行班级形象宣传与学习交互平台;建立班级blog、QQ、BBS、MSN开展主题班会、运动会、艺术节等宣传达到师生、生生之间更平等更紧密的交流;建立飞信、email、电子成长档案构建师生、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平台,从而形成教师、学生、家长三方认同的稳定平台。

4.强调制度的执行力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标准执行到位是创建优秀团队的重要途径,注入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使班级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才能使班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人性化。良好的规章制度建设与执行力具有激励导向的功能,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刻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团队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5.服务与危机意识。班主任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但要承担对班级发展成长的重任,而且要对学生学习、生活负责,并以此为自已人生价值之所在。一旦与团队成员自觉认同价值观时,成员更愿意与团队的成长联系在一起,产生“面向团队内部的服务,面向师生的服务”的意识。

6.学习使人进步的意识。首先班主任作为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带动者,能带动学生不断进取,想要真正地带动成员,一定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丰富自己在班级团队管理方面的知识、经验与能力,以激发出新的思路、方法。而成员通过学习取得个人的进步,在学习中统一思想,适应团队的发展,有共同的班级文化及价值观,可加快团队整体的进步,推动团队取得新的发展,培养团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只有在自身所处的环境中不断努力,不断修正和学习的团队才能鹤立鸡群,成为最终的佼佼者。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把握团队建设的科学内涵,以平和的管理风格、配合高度的合作精神和良性的内部竟争,并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泰.管理红皮书.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9.

[2]董晓刚.三分管事七分管人.北京.地震出版社,2009,10.

[3]何海江.学校团队建设中不容忽视的效应.教书育人,2005,6.

篇3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财务管理;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就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价值增值为目标,以价值成本为核心,通过财务管理推动企业资金、物资、人才、技术、生产信息流的整合;为经营管理提供周密细致的财务分析,为决策分配提供准确高效的财务依据,以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自身运作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1]。

1.财务信息化建设对集团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使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现代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集团化、规模化、国际化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由分权经营转向集中管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信息集中、资源共享、集中管控的财务信息化体系,使财务资源成为集团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充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对集团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1.1 财务集中化管理,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控制

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可以将各地区、各行业的子公司通过统一的财务核算集中到同一体系下,减少各自独立核算的差异,提高了集团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一致性,为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了可靠的评价标准,为集团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1.2 统一会计核算,提高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由于集团企业跨地跨行,点多面广,因此会计核算级次多,而传统的财务工作是各基层核算单位独立核算,财务数据经逐级合并后上报到集团总部,财务信息滞后,效率低下。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形成统一的核算体系,减少了核算层次,保证集团总部能够及时了解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3 财务信息化是优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把财务系统建立在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实现企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无障碍地及时获取财务业务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信息,整合企业内部信息,及时掌握企业现阶段的筹资、投资、采购、生产等各环节情况,正确地分析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结合长期战略目标和经营发展需求,实现企业价值增长,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并保证了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优势,是集团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3]。

2.当前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集团建设的重要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财务信息化意识薄弱,财务管理模式较落后

集团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贯穿企业管理思想、财务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等内容的系统工程。然而,不少企业管理者信息化意识薄弱,对财务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没有给予充足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片面认为只需要在集团企业中做到计算机、财务软件以及局域网的相互连接就等于实现了财务信息化,其思想仅停留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备上,而忽视了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软件条件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作用,致使缺乏良好的软环境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信息化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财务信息质量较低

信息质量主要包括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相关性、重要性等特性。由于集团企业涉及行业多,组织规模大,核算层级较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与挑战。现阶段,大多数集团企业还没有全面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集团各子公司依然采用独立建账、独立核算,逐层上报后汇总等传统核算的财务工作模式,财务信息传递层级较多,导致信息滞后的现象严重。

2.3 既懂财务管理,又懂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集团型企业虽然技术人才济济,但既懂财务管理,又懂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不少企业财务人员缺乏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其财务管理能力和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企业发展进程中,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才,即使实施了财务信息化。也因为自身的局限,不懂得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难以适应新的操作方式。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进程。

2.4 财务软件及信息系统不满足财务信息化需要

随着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财务软件,给集团企业的选择造成了很多困扰,结果导致集团企业采用的财务软件不能满足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财务软件的开发人员缺乏对相关企业财务系统的了解,软件的设计不尽合理,难以满足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另一方面,集团企业缺乏对自身财务体系的认识,导致选择不当的财务软件,与财务管理契合度较低。

2.5 财务信息化的保密问题

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都没有设置防火墙,缺乏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极易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和其他资料的泄露。财务数字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核心机密.除了政府、银行、税务和企业领导管理层,一般不对外公布。但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内部、外部的许多网络使用者都能相对容易地得到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的竞争对手来说,这无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财务信息化的保密是相当重要的问题。

3.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意识

信息化建设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乃至企业全方位管理的必然趋势。企业管理层应该端正对财务信息化的认识,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和信息理财的观念,结合农机企业经营业务特点,合理安排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模块,促进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共享,并监督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执行情况,促使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4]。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

集团公司要从发展战略出发,按照财务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结合集团所属各单位信息化水平,针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规划。财务信息系统既要满足当前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又要充分考虑未来集团企业发展战略;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分层次设定目标。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财务信息化工作[5]。

3.3 加大财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财务信息化区别于传统会计核算的最大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要全力配合财务信息化建设,在财会人员的技能培训上,划拨足够的预算经费,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仅要求其掌握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还必须熟练计算机操作系统,尤其是本企业的财务处理软件,成为“财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使财务信息化为企业管理服务。

3.4 在财务信息化过程中逐步实现软件功能的创新

信息化建设很大程度上需要系统软件功能的配合。企业要保证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要能够承担建设重任,在购入市场上的财务软件后,要能够根据自己的业务处理特征和管理的特殊需求,吸收消化国外和国内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改进软件功能,并将新的处理技术普及到所有相关部门,提高企业整体处理信息的能力。

3.5 构建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

集团企业可以借助社会上专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公司或者自行研发设计安全预警程序,为财务信息系统构建严密的安全保护体系。首先,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上,建立严格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分工,从财务系统操作到数据资料的管理,都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利用岗位之间的职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6]。其次,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设置系统防火墙,防止在会计专用软件上安装和下载各种其他软件,对存在风险的岗位,科学分配权限,做好授权安排和密码控制,严格要求根据数据类型和业务性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备份,加强对网络风险的防范,防止保密信息和数据的泄露。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提高企业财务运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林燕.论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当代经济,2011,(18):20-212.

[2]李泽峰.浅谈集团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经济师,2011(12):172-173.

[3]林家宇 浅谈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当代经济,2010(2):136-137.

[4]王啸 简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中国质量,2008(2):37-40.

篇4

【关键词】作品-团队-环境 三位一体 舞蹈社团建设

一、舞蹈社团发展现状

目前,许多地方舞蹈社团的发展整体上尚处于朦胧期。具体表现为:基本没有舞蹈社团。有的学校即使组建过,也因不知如何操作,在物力、财力、人力都困难的情况下,最终难逃夭折的命运;没有开展常规活动。文化馆等机构虽然有舞蹈社团,但没有开设常规活动,只是作为一支水平相对较高的演出队伍存在,扭曲了组建舞蹈社团的本意;舞蹈社团建设方面的研究仍处空白;对社团建设的研究很少有人关注。

针对目前舞蹈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三位一体”舞蹈社团建设的实践探索。

二、“三位一体”舞蹈社团建设的要领

“三位一体”舞蹈社团建设是指舞蹈社团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实施作品、团队、环境三者齐头并进地发展,三者并重,环环相扣,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其中,原创作品是舞蹈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团队建设是舞蹈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的社会环境是舞蹈社团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1.作品建设上,积极鼓励原创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作,没有原创的社团就没有生命力。鼓励原创的具体措施有很多,可以多措并举,灵活运用。

以比赛促进创作。一支刚诞生的舞蹈社团,在当地要稳固地打开局面,参加各种大型的比赛是一条捷径,以此促进教师进行大量原创作品的编排;以基金激励创作。每年从业务经费中划拨一定数额的基金,作为原创作品奖励基金,并根据新作品的艺术质量、获奖级别和社会影响严格评审,予以不同奖励;以扶新引领创作。积极引导和鼓励年轻教师投入创作,实现出新人、出新作的目标;以进修带动创作。可采用对口的相关院校签订师资培训协议,定期到先进的对口单位学习、交流,不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实行挂职锻炼等方式和途径,促使教师在业务、理论、理念、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此外,在编排原创作品亦要注意特色与创新,做到切入点要小,重视文字叙述稿,音乐创作争取主动,动作设计做好减法。同时,要随时接收最新事物为己所用。

2.团队建设上,注重同步发展

团队建设包括教师团队和学员团队,两者都强大是舞团健康、快速成长的前提。

舞蹈社团的教师队伍建设要遵循激励为主,制度约束的原则,巧妙地抓住几个要领。

要创建专业+敬业的教师团队。要求每位教师制订成长目标、实施措施、培训起止时间等,培训经费给予一定数额的支持。一切规划都“以人为本”;一切制度的制定都充满“人性化”;办公环境重视“人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标准不能因人的原因降低。舞蹈社团的所有工作都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不能以任何原因。任何理由降低标准,人可以换,标准不能变;强化师德建设。舞蹈社团多以业余社团的身份存在,有很多的特殊性,要保证舞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师德建设。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强综合活动、协调能力的培养。舞团要经常参加一些文艺演出活动,还要参加各种比赛,任何活动都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都需要教师在互动过程中承担起策划、协调的职能。学员团队建设须抓住四个方面的节点:

首先,是放水养鱼,拥有充足后备军。把本地区的学校、幼儿园纳入少年宫的分部,平时在各校开展舞蹈培训,少年宫提供师资,免费进校园上课,每年定期进行舞蹈团团员选拔,一方面,可以真正发现有舞蹈潜质的孩子;另一方面,也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展示平台。

其次,是实施有效教务管理,开展梯队建设。平时要从教师的教学常规、教务人手,进行严格有效管理,使舞团从开始就进入高效、正规的教学。舞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有计划地建立起梯队,使舞团逐步形成金字塔式的结构,形成一个从预备团到高级团的渐进提高序列,使进入舞团的孩子向更高目标冲刺,促使他们不断进步。也使舞团拥有优秀、充足的后备军。

再次,坚持两条腿走路,教学和演出双管齐下。要有计划地坚持教学、演出“两条腿走路”,用教学保演出,用演出促教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最后,以团队精神为纽带,提升凝聚力。建立一支优秀的舞蹈社团,除了做好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学员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塑造。舞团从成立起就要有意识地贯穿思想品格教育的内容,把团队精神渗透在每一个教育环节、落实到每一个教育细节。

3.环境建设上,需要广结亲家

舞蹈社团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舞团要主动寻求社会资助,寻求名校支持,争取家长配合。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大环境,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政策保障,舞团的发展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具体要求:首先,是主动寻求社会资助。舞蹈社团的发展需要优秀原创作品来支撑,作品的研发、排练和演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这批资金如果光靠单位经费的节约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舞团教师,要主动走出去,大胆推销,以争取社会有识之士的资助。可以和一些企业合作,他出资金,舞团挂他们的品牌,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太平洋险舞蹈团”,“奥利斯舞蹈团”等,通过这种途径可以寻求到更多的资金,是舞蹈社团能顺利发展的一条新出路!

其次,是主动寻求名校支持。舞蹈社团无论上课、排练还是编创都离不开专业理论,光靠吃老本是不行的,要寻求名校的理论、技术和实战能力的支持,可以和实力雄厚的名校合作,我们作为他们的培训基地,他们提供理论、技术方面的支持,双方互利,共同进步。

再次,争取家长配合。舞蹈社团能否有力推进,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有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就有了坚实的后盾,活动时间保证了,孩子心里没有顾虑了,课后家长还会督促孩子练功、复习已授等等。要争取到家长的配合首先要尊重家长,及时主动和家长沟通,双方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目标是共同把孩子培养得更好,只要这个目标不变,家长就一定会理解和配合老师的工作。

最后,争取政治环境优势。要争取当地教育局等政府机构的支持,舞蹈团教师要主动和教育部门、学校联系,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赢得良好的政治大环境。

三、“三位一体”舞蹈社团建设实施的效果

从千岛湖地区实施“三位一体”舞蹈社团情况来看,效果是明显的。

篇5

长假&小假,都要打着飞机去旅行

互联网行业作为节奏快、压力大的行业之一,“职场菜鸟”们所面对的压力剧增。而随着越来越多国家放宽对国人的签证申请条件,年轻人想要走出国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容易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变得真正可以实现。XX年全年共有8个公众假期。在这些公众假期期间,68%的职场年轻人首选旅游作为减轻压力的方式,另有12%人选择看电影,10%会听音乐放松。

旅途减压 身心愉悦

在这些选择旅游作为减压方式的人群中54%认为旅游带来的愉悦感可以放松身心,有效减轻压力;以开阔眼界为目的的出境游人数占到42%;同时有3%的人认为在旅途中结交新朋友是非常有趣的事,这也是他们出游的原因。

“旅游是非常好的减压方式,尤其现在出国游的价格比国内游还便宜。我个人就经常利用小长假或者周末,飞去临近的韩国和新加坡。品尝美食放松心情,再精神饱满的投入工作中,这样劳逸结合花钱不多的减压方式特别受欢迎,我身边的越来越多的朋友都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参加调查的李小姐表示。

结伴玩耍占大多数

年轻人群体都希望在旅途中讲求释放个性,找寻真我,不喜欢被约束,所以他们是出境自由行的主要人群。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结伴自由行的人数高达71%,独自自由行也占到了22%,而通过传统的旅行社报团的只有7%。

热带海岛是主流,欧洲小镇也不错

在热情阳光照射下的细软沙滩上轻嘬饮料,静下心来捧上一本书细细研读或潜潜水游游泳…这种惬意悠然的度假体验被不少年轻人推崇。所以在目的地调查方面,热带海岛不出意外以49%票数占据首位;愿意体验欧洲小镇文化的选项达到36%;有10%心仪风情古堡;另有5%的人群选择了野外探险。

逃离城市,大自然生活令我返璞归真

在这5%选择野外探险为数不多的人群中,68%的人是因为“想在旅行中放松,找回城市里丢失的自己”而选择此项;不断挑战,超越自我也是现代职场年轻人的特点,因此有24%的用户选择此项原因是“想挑战极限,锻炼自己”;还有8%的用户是希望“体会旅行艰辛,给城市压力找个平衡点”

自由行参与感极强,才更体现价值

也许对于很多职场年轻人来说,出行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断查看地图设计属于自己的独特行程;在茫茫互联网中搜索相关的攻略,通过这字里行间的分享,还未出发却已真切感受到旅途的美妙。这些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就是自由行的乐趣!强参与感为旅游注入了不一样的意义。因此在“我在多人旅行中,通常扮演的角色是:”这个问题上,41%受访者非常乐意做旅行总策划师,规划旅途的方方面面;在旅行中做参谋,为策划师出谋划策的人数位居第二,达到37%;20.5%的受访者很享受跟着他人走,来一趟不操心之旅。

公司出游,呼声最高

此次调查显示:高达76%的公司每年没有公司团队旅游。大多数职场年轻人呼吁公司团队出游,认为团队旅游不仅可以减轻员工压力,使员工更好的投入工作,更可以增强公司凝聚力,使团队氛围更轻松。据统计,“职场菜鸟”的带薪年假数在5-10天之间占48%;享受10天以上带薪年假的为34%的人群;而带薪年假不足5天的人群占18% 。

篇6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学术科技型社团 团队式培养

【作者简介】 蒋燕,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报关与国际货运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救济。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2-0057-02

2012年7月7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强调,我国要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统筹各类人才发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占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构建高职院校学术科技型创新社团建设的团队式人才培养模式,应为一条值得探索的改革路径。

一、大力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可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国家把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把它们作为一种或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来探索、构建,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大有裨益。

1. 有利于学校和学生创新氛围的形成。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有较强创新养分的“土壤”。一所万名以上学生规模的高职院校,大都有20个以上的学生社团。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扶持或创立一定数量的学术科技型社团,配置适当资源,引导、激励他们开展符合他们专业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的探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尝到创新实践的乐趣,这些学生社团就会成为吸引学生投入创新活动的“强磁场”,这将非常有利于学校优良学风、创新氛围的形成。

2. 有利于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学生社团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以类聚、兴趣驱动、以老带新,很容易形成特色鲜明的团队文化。在团队中,来自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必须遵守团队的规范,传承团队的文化,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有机协调起来,目标一致,分工协作,多学科交叉,相互交流,传帮带。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行为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等,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的养成。

3. 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在高职院校,一个学术科技型社团,成员少则二十人左右,多则五六十人。若形成创新氛围,各社团在自主学习、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必然会产生良好影响和示范效应。这种各有特色、内涵和质量的创新人才培养,对学校和社团吸引优质生源、吸引企业关注和投入,促进社团建设进入良性循环,促进学校以社团为阵地,多元化、规模效益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就业质量与办学水平都颇有助益。

二、高职院校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发展滞后

受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传统思想及早些年高职院校软硬件发展状况的制约,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够科学规范、提供保障服务的硬件条件有限、不同类型社团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表现在学术科技型社团建设发展方面尤为突出,导致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功能难以突显。

1. 文化体育类多,学术科技类少。高校大学生社团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若按高校专业或学科群的设置对应归类,大致可分为学术科技型、文化娱乐与体育竞技型、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型等,其中也有相互交叉重叠之处。根据对湖北省十余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学生社团的登记数量一般在20-50个之间,文化体育型占50%左右甚至更高,学术科技型占20-25%。其中一所高职院校,20多个社团中仅有2个学术科技型社团。

2. 自我发展多,获得的发展资源少。高职院校众多学生社团建设虽然或多或少地获得了各自学校的支持与激励,但如前所述,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他们获得的可用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实验室、项目、经费与智力指导等资源极其有限。大部分社团,特别是学术科技型社团,实际上处于自力更生、自生自灭的状态。有的社团虽仍在学校团委登记着,但名存实亡,没有队员和任何活动;有的社团只勉强存在了一个学期。

3. 动手实践多,创新含量少。各高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一些诸如“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的全校性活动,各社团自身也开展一些日常活动,这些活动,有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作用,但因缺少指导、缺少项目、缺少实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高职院校需要从多层面破旧立新,创造条件,引导学术科技型社团以信心和勇气,积极开展有一定学术性和创新性的科技实践活动,赢取一个良好的开端。

4. 注重活跃校园文化的多,着眼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少。教育工作者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功能的理论探讨与管理建设实务操作,大都局限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而没有把社团的育人功能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及人才培养模式来探讨和探索。对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育人内涵的研究和实践的不足,削弱了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巨大潜力。

三、大力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的几点建议

创新教育不是奢侈品。高职院校若能整合、挖掘出有效资源,将学术科技型社团建设为创新才人培养的沃土,就能在创新教育和输送高端技能型专门方面做出更瞩目的成绩。

1. 归口管理,多元化多模式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高职院校可在“团组织归口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的格局下,多元化、多模式地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以人的主体地位来谋划,可以发展学校引导,学生以老带新、自主发展的社团模式;专任教师或教辅人员主导创办,全程指导的模式;学校职能部门创办并全程指导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的模式;学校引导,企业、校友或其他社会力量指导的模式等。以社团创新实践活动的内容来谋划,可发展以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技术研发服务师生或企业,以参与或完成真实科研项目,以研究性学习和调研建言,以创新性成果和技能创业,以策划和组织公关、推广、咨询活动等为主要目的的社团。

2. 改革评价体系,重点鼓励教师创办学术科技型社团。高职院校需要转变观念,通过顶层设计,及时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可从教学工作量、社会服务评价指标、科研申报条件、年终考核或聘期考核、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社团重大成果奖励等多方面纳入量化规定,制度化地倡导、激励教师创立和发展壮大各种学术科技型社团。

篇7

[关键词]营销实践社团建设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人和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不断增多的学生社团日益成为各院校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由于高职院校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一些有市场营销专业的高职院校建立的营销实践社团更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营销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重要途径。营销实践社团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不少院校的营销实践社团未能很好地发挥其营销实践的功能。因此分析营销实践社团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营销实践社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营销实践社团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营销实践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成员的针对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活动方式的灵活性、行为规范的自律性,符合青年学生注重个性张扬、追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为学生发挥特长、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营销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举行不同层次和各种形式的讲座、研讨会等,使学生在活泼、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营销社团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和领导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能力;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主张建议,无形中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营销实践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都不可能一个人单独完成。如方案的设计、经费、设备、场地、公关、外联等一系列难题的解决,都需要社团成员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在开展工作中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绩效。同时,营销社团开展活动,能创造出一种增加工作满意度的氛围,工作中必然会使个人交际技能得到培养,有利于提高与人共事的奉献、进取、团结合作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作风,养成民主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

营销社团日常开展的实践活动,如节假日推荐优秀会员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为企业提供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公关策划,企业CI设计,广告宣传,产品展销等工作,有助于学生把课堂学到的营销理论,在实践平台上加以应用,营造出实战营销氛围,造就实战营销人才。同时,跨专业、跨学科、多层次、多内容的社团活动,打破了封闭的教学体制,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培养了同学们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营销实践活动为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供机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营销社团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既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人际交往舞台,又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交往能力;既培养了大学生公平竞争和他人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他们自立、自信的性格及面对现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高职院校营销实践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不合理

营销实践社团与高校其它社团一样,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力度不大。一是学生社团自身管理不善,不按章程办事,活动安排、经费使用、会员奖惩、社团资料和活动档案的留存等较为混乱。社团各部门职能不清,分工不明确,使得活动开展无计划。二是学校没有建立科学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表现在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不够,出主意、出点子少;对学生社团的监督不够,学生社团的工作是否正常、活动效果是否满意、经费使用是否合理、负责人是否尽职等情况,缺乏了解、缺乏批评、缺乏及时地纠正和整改。同时,一些高职院校的营销社团人员流动大、稳定性差、社团机制松散,有的学生误以为社团不受任何约束,因而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工作随意性很大。

2、社团活动不够稳定,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一些营销社团活动无计划,开展工作忽冷忽热,有些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社团活动虽多,但由于缺乏整体策划,没有加强活动的计划性、有序性、规范性,有质量、高层次的活动不多。使得一些社团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盲目地开展活动,不注意与营销社团自身的性质相结合,如一些营销社团每星期都是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或举行一些“联宜活动”,对于营销实践工作开展得较少。部份营销社团对核心成员的依赖性过大。由于营销社团核心成员社会活动能力强,在介绍社团成员参加企业产品促销、为企业开展市场调查、进行营销策划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这些人在位时营销实践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由于忽视必要的衔接,以至于核心成员离任,社团就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终结。同时,营销实践社团在招收会员时无条件限制,来者不拒,有的没有基本的营销知识,致使社团成员之间层次不一,缺乏梯队建

设,社团发展后劲不足。3、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社团建设深度有待提高

营销社团活动缺乏老师的指导,尽管营销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一般为营销教研室老师,指导老师是义务为营销社团兼职。由于专业教师大都有自己的事业,宏观地指导没有问题,但要成年累月与同学在一起,很难做到;再者多数专业教师对营销活动中涉及的专业问题能给学生提供较好帮助,但对具体活动形式、社团的日常管理,恐怕就没有时间和精力了;另外,还有一个机制性的原因: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一般是义务从事的,担任指导教师并没有固定的劳动报酬,这也是导致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的原因之一。

4、活动经费缺乏保障,活动场地不足

营销社团活动的场地和经费严重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对于社团活动的需求。目前,营销社团经费来源之一是收取社团成员的会费。另外也有通过帮助企业开展营销活动获得,但这些报酬通常是营销活动的参与者所得,作为社团基金较少。同时很少学校能给营销社团一个固定的实践经营场所。因此,营销实践活动的强度有限,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加强高职院校营销实践社团建设的对策

1、规范管理,完善社团的规章制度

制定灵活富有弹性又具有激励作用的管理制度是社团发展的制度保障。必须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规范的管理办法,使社团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避免因个人感情、经验、兴趣给社团发展带来盲目性和随意性。要严格按照《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的要求,建立从社团的申请、成立、活动开展、赞助、财务、奖惩到社团注销等全过程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生社团工作有章可循,使每个社团成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既调动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又强调组织纪律性,从而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实现对社团的有序管理。

2、采取措施,加大对营销社团的指导和扶持

(1)实行社团导师制。配备一至二名社团导师,一届聘期为一年,学年初由学校为社团导师颁发证书。营销实践社团导师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最好是市场营销教研室老师,对学生社团活动有热情,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有丰富的营销实战经验;指导营销社团制定每学期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重点;检查社团工作开展情况,定期举办与专业相关的研讨、交流等课外活动,分享营销前沿理论,介绍国内外营销界的研究动态,用营销理论分析热点财经现象。制定《社团导师聘任、考核和奖励办法》,从而提高教师积极参与或帮助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使社团营销实践活动更成功,让学生在社团活动的组织上少走弯路。

(2)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优惠政策。对于学校日常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支持营销社团联系企业赞助,允许社团参与学校后勤服务和勤工俭学。如给予营销实践社团校内固定场所,允许开展营销项目活动。

3、加强营销实践社团内部分工管理

营销实践社团内部应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管理有序。如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市场营销协会内设:会长、副会长、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传播部、外联部、网络部等部门。会长负责与外联的交流与沟通,及联络学校相关部门开展活动;负责制定公司总体战略决策及大型活动的策划等;副会长配合会长的工作,监督管理各部门内部工作的进行。财务部负责管理协会经费,及时记录开支情况,对大型活动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每次活动向办公室反馈情况;人力资源部负责每次活动记录出勤情况,并及时向办公室反馈,做好会员考核工作;传播部负责话报,条幅等制作等;外联部:负责对外部联络,争取合作单位。

4、开展与营销社团相关的业务活动

把营销社团的相关业务活动如经验交流、能力训练、提供就业机会结合起来。如社团在活动中把会员分成组,每组选一名外事能力较强的会员担任组长,带领两名没有参加过或很少参加过外事活动的会员,直接上门和企业联系,给营销社团中想兼职的会员联系兼职岗位;或者把营销社团已的业务或商品向该企业进行推广;另外也可以寻求推广该企业的业务或商品。让经验欠缺的会员在实战中学习和锻炼,提高自己的应变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加强营销实践社团与企业的合作

营销实践社团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经常邀请一些知名成功人士、企业家来学院进行知识讲座。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开展项目合作,达到互利共赢,为同学提供了良好的节假日实践岗位,帮助营销社团成员赚取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敏坚,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沙大学学报,20__-7。

[2]崔福生,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分的,江西社会科学,20__-11。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生社团;4s多维度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4日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9世纪以来,西方大学把学生自治团体引入到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中来,同时提倡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开始通过合作和选择来安排学习,推动了学生社团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大学社团是跟中国大学同步成长起来的,发展至今,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目前该校在校生10,000余名,有包括兴趣爱好型、学术科技型、理论学习型、社会公益型、其他型等各类社团100多个,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引领、激励凝聚作用,学生社团以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凝聚而成,易于形成一种群体优势;同时,一个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学生把实现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互相鼓励、互相配合,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二是开拓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充满了创新的活力,利于激发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知、去创新;三是陶冶美育作用,大学生在参加社团组织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从而提高思想境界,丰富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品格;四是意识重塑的作用,社会转型时期,青年面对负面效应,容易片面、偏激。而在校园社团活动中,有理论型社团直接在理论上对学生人生观进行引导和教育,有专业学习型社团提供学生体会创造力、意志力的机会,有志愿服务型社团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社会实践,感认社会责任和良知,有助于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新风新尚,重塑健康人格。

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十分迅猛,社团数量和人数不断增加,社团组织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快速成长的同时,在发展和管理上也存在着一些制约环节,限制了学生社团更好地成长。就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情况来看,现如今,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面临如发展资源紧缺、指导教师不足、管理规范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外部发展问题,也存在诸如社团活动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缺乏创新等自身发展瓶颈。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校内,社团资源缺少有效整合,同一类型社团在各系重复建设,各自为战;第二,社团活动缺乏系统性,品牌意识淡薄,不讲究活动实效,流于形式化、表面化的情况较多;第三,专业指导不到位,社团指导老师大多数是校内教师,指导时间和指导效果较差,学校相关部门对社团指导教师也缺乏有效的考核、支持和服务;第四,社团负责人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社团文化也缺少积淀和延续,基于高职院校教学周期的特点,负责人的传承帮带后劲不足,容易出现“大一热,大二冷,大三没人问”的尴尬局面;第五,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缺乏,场地不足,造成社团活动形式单一,范围狭窄,缺乏个性和创新,活动内容肤浅,直接影响社团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长效机制建设4s模型研究(图1)

(一)面向学生(Student),依托学生来发展学生,项目化运作社团活动,提升团队核心力。社团学生来自学校各专业,不同的专业背景既利于不同思想和方式的互补,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工作上的碰撞。为实现社团全员共同进步的目标,在社团建设工作中引入企业项目化运作管理的理念。社团项目化运作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调集到一起的资源组合并同步开展的一系列相关活动,把知识、技能、工具和经费应用于项目各项工作之中,从而达到预期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项目负责人协调各方资源的能力,从前期选择项目,到策划项目,再到启动项目,后期执行项目,控制项目和总结项目的实施效果,每个程序有专人负责,可以让更多的社员参与进来,这样社员就很容易融进团队,提高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有利于实现社团性质准确定位,提高社团管理水平,凝聚社团人才,合理分配社团人力和物力及财力,使社团更具生命力。

(二)聘请优秀社团指导老师(Supervisors),加强专业指导,推动社团发展。社团指导老师的来源应该多元化,组织设立高职院校社团指导老师导师团,吸收来自高校和行业的专家作为社团指导老师,如营销协会的可以聘请企业营销部门的负责人,文化艺术类的可以聘请文化艺术界的艺术家等来作为社团教育导师,共享校内外的优质教学资源来提升社团品质;在校内开设相关课程、培训等,定期邀请相关指导教师进行专场讲课;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借助社团这个平台把校外各类优质资源引入校园,如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氛围的塑造、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等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学校(School)应注重柔性管理,服务为先,为社团发展创造校内、校际平台

1、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推行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高职院校的社团建设在国家大力推进美育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已经得到了相对较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但社团建设在经费、场地、专业指导老师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校方管理机构应转变工作思路,注重柔性管理,变管理为服务,如组建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团工作管理制度,从思想层面高度重视社团建设工作;同时,在硬件设施配套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设立社团活动专项经费,需要时也可以尝试其他途径,鼓励社团与社会接轨,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多方式、多渠道筹措活动资金,着力解决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等问题,为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基础平台;此外,还应积极推行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如学习激励、制度激励和活动激励等方式,全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社团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2、创造平台,定期举行校内、校际社团间的社团工作展示与交流。社团建设工作应不断创新,绝不应该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校方管理机构应创造平台,定期举行校内、校际社团间的社团工作展示与交流,以团会团,一方面社团走出自我的小格局,将有利于社团品牌形象的建立和影响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沟通交流也有利于社团间优质资源的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四)积极与各类社会团体(Social groups)合作,投身公益,打造特色社团,扩大社团的社会影响力。高校社团是一个非盈利的社会公益组织,具有公益性和互益性的特征,它应该积极与各类社会团体合作,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入社会去发光发热,并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更好地锻炼和提升,打造特色社团,扩大社团的社会影响力。当然,高校社团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历史比较长,现阶段已经建立了社区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活动频次呈正态分布,在法定节假日开展活动的最多,其次是寒暑假,再次是平常工作日,最后是周末开展活动,通过密集的活动开展,社团与社区间建立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长期的社团对接活动中,高校社团进社区的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如为辖区的中小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社区规划建设的建议、进行主题宣传、开展社区内务工作、义务家教、出板报、敬老助残、社区卫生等,大学生在社区公益服务活动中将得到较为全面的锻炼,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也将得到有效提升,社团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日渐得到重视并取得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社团的长效、科学、规范发展,立足学生,加强管理机构的服务意识,积极创新,走出社团,从校内走向校外,重视合作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实现多方共赢、共同发展将是高职院校社团发展的当务之急。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应鑫.理念体系特色启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探析[J].高教论坛,2014.2.

[2]吴晓琴.浅析高校社团建设对繁荣校园文化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篇9

[关键词] 高校社团 社团建设 校园文化

一、学生社团的含义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社团的活动以保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以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原则。学生社团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学生社团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五花八门。

二、学生社团的作用与意义

1.学生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激发思想、强化能力、塑造个性。学生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足,更注重实践与能力,对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有专长、能创造的人才具有独到的功能。

2.学生社团提供给学生自我教育和同学互助学习的一个良好平台。学生可以自主、积极、明确地学习自身需要的知识、锻炼必要的能力,并在其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把我自己、发展自己,提升综合素质。把许多青年人集中到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充分挖掘了潜藏在学生中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比、学、赶、帮、超,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3.学生社团活动内容、类型、层次的多样性,一方面,使得学生群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参与活动;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健康的文化气息、蓬勃的创造精神。

4.学生社团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很多学生把社团作为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舞台。在学生社团中,学生进行自治管理,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5.学生社团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充电和能力的培养。另外,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由他们自己完成,他们既是执行者,也是决策人,充分锻炼了各种能力。

三、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不足

1.社团内部管理运作不规范,会员流动性大。目前,学生只要交纳了一定数额的会费,甚至不用交会员费就可以成为社团成员,大都不进行资格审查,也没有具有约束效力的身份证明。会员只要感觉自己不愿意参加,随时随地都可以单方面宣布退出,吸引力较强、规模较大的社团还承受得起,普通社团往往承受不起频繁的人员流动,不利于社团的良性发展。社团的活动、计划、宗旨不能保持连续,更谈不上积累和沉淀优秀的社团文化。

2.指导教师配备不足,社团建设深度有待提高。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教师指导力量主要来自团委,一方面,团委教师负责社团的登记、管理和奖惩;另一方面,又负责大型活动的具体策划落实。也有一些学校,由团委或社团会员出面,邀请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或顾问。但从整体来看,无论是教师介入的社团,还是由团委教师指导的社团,其指导力量都显得薄弱,因为一是团委教师专业不同,指导往往停留在表面;二是专业教师的时间较紧张,而且指导社团工作一般是义务的,没有收入。

3.社团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活动策划往往是纸上谈兵。据调查,学生社团经费的主要来源有:一是有条件的高校从团委经费中划拨,其总量不多,分摊给每个社团就更少,也有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社团经费。二是通过收取会员费获取,这部分经费的多少主要看社团规模大小和管理情况。三是社团通过向企业、商家拉赞助来获取的经费十分有限,社团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社团的发展。

四、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若干设想

1.以社团活动为依托,深入研究社团良性发展的机制,完善高校社团的制度建设。高校社团建设要从怎样最大程度地激发同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入手,对社团内部网络的信息聚集和分散性与社团活力之间的关系作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形成一套适合社团发展、同时又灵活多样的运作制度和活动方式;探索将社团活动与第一课堂教育相结合的路子,真正把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体现自身特色的同时,开展文化知识教育的活动,提高大学生驾驭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使其文化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要对社员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教育,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真正起到“两课”教育的补充作用。

2.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加强专业老师的指导,提高高校社团教师的整体水平。现在高校社团发展停滞不前,难以形成自身社团文化特色,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创新意识。社团作为一个延续性很强的环境,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社员集体,而正是这种特点,使得许多社团的负责人盲目重复以前的工作,而没有看到时代的发展、社团的发展,这就导致社团工作缺乏现代气息。因此要引进热爱学生工作,又具有专业知识的指导老师加入到社团建设中,提高指导老师的工作待遇,加强对专业老师能力的培养,形成一支业务能力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高校社团指导团队。

3.学生社团的发展应遵循校内与校外结合,以校内为主的原则,同时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社团建设经费支持力度。高校学生社团应该而且必须立足校内,这才名符其实,才能调动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发展校园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校园又是社会的一部分,学生社团也要实行开放,走向社会。积极为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之间交流、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利用社团相互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推出跨校际联合活动,促进社团发展;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达到最后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这既有利于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对社会的辐射作用,活跃、繁荣社会文化,又能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推动社团自身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社团建设的经费保障体系,以自筹和校团委划拨经费相结合,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经费支持力度。

总之,高校社团建设应从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两个层面下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大经费支持力度,选拔一流的专业指导老师,只有这样,高校社团才能在弘扬校园文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小彦.扶植社团活动 弘扬校园文化.文教资料,2006.

[2]包志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

篇10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术型社团 校园文化

高等院校里的学生社团是大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培养兴趣、丰富生活、参加实践的重要学习形式。如今各类大学社团发展迅速,但细究起来多为文艺类、体育类的社团,注重学术和知识创新的学术型社团少之又少,有的甚至“经营困难”乃至“倒闭”。大学是否需要学术型社团,独立院校是否有足够力量培养并维持学术型社团?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明确高校学术型社团的含义。

一、学术型社团概念厘定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社团的定义是:“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1]学术社团是社团的一种形式,指的是以学术科研为主业的,群众性自发的非营利性组织。而在高校里,所谓的学术型社团即是由某一个学科、专业或某一个研究领域的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与社会上的学术社团相比,如学会、研究会,高校里的社团人员以大学生为主体,操作运行、研究层次上也不同。区别于文娱类社团,学术型社团重在提高成员的学术修养和水平。独立学院的学术型社团与其他层次的高等院校的研究目的和发展途径是不一样的。

二、独立学院学术型社团建设的必要性

(一)学术型社团有助于培养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钱学森在去世前的最后一次谈话中强调,大学一定要有创新精神,“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会动脑筋的,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可见,科学的本质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高校作为培养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的重要教育场所,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社团来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对形成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校园学术氛围,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有重要作用。

(二)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学术型的社团活动,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就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2]。精神层面是文化的核心,打造学术型社团利于形成学术理念,培养良的好校风、学风。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生活,以及学生群体的生动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肥沃土壤和不竭源泉。

(三)建立学术型社团,参加学术类活动,大量的社会实践机会,除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还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群策群力,在“头脑风暴”里创新知识、创新方法。

(四)学术型社团成员不受专业和年级的限制,集合各个专业领域的学生,打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人为鸿沟,在知识间互补互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供全方位的角度。

三、独立学院社团建设情况

独立学院社团多是文娱类型,学生多是以兴趣为冲动源选择社团。社团建设较粗放,在质量上没有严格把关;自主型管理占多数,基本没有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活动开展辐射范围窄,全员性不强。但是,随着高校文化建设的大力发展,繁荣社团文化,提升社团品质,开展探究型活动很受重视。

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学生社团建设为例。成立于2005年4月的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公管理制度,目前,社团联设有主席团,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2人;下设8个部门:办公室、财监部、外联部、人力资源部、信息编辑部、策划部、宣传部和社团中心;从属协会共21个,会员总数近万人。从属协会分为公益实践类(7个):手工DIY环保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红十字会、志强社、法律援助协会、旅游协会、电影协会;学术科技类(6个):英语协会、摄影协会、因果文学社、教育与经济协会、计算机协会、明德国学社(试行协会);文艺体育类(8个):舞行者协会、乒乓球协会、弈文堂、兰亭书画社、音乐协会、极光动漫社、羽毛球协会、星火剧团。

漓江学院目前有6个学术科技类社团,如因果文学社经常举办学术讲座,与名师面对面畅谈文学人生,出版刊物《远风》,鼓励会员进行原创写作;计算机协会以“普及电脑知识,传播网络文化”为宗旨,组织会员开展各种培训、竞赛,如PhotoShop培训、PPT制作、电子竞技大赛等。这类社团虽对学术科技有所侧重,但是重活动轻成果,学术成果甚少。

漓江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曾对各系师生做了一次针对学院社团形象的调查问卷,发现漓江学院学生比较热衷于兴趣爱好和文艺体育类的社团,对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需求较少。学院对此调研结果非常重视,遵循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以专业带动和学术引导,着力培育学习性、实践性学生社团”,十分注重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此在全院每年开展一届社团(团队)创新课题,带动学术型社团建设。社团(团队)创新课题以社团为单位公开竞标课题,以学校拨款的形式开展,延续至今,成为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协会的《从“我为就业找差距”探索漓江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交际与口才能力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为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前景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数据;学生会的《浅析桂林雁山区农业网络信息化水平》和《桂林雁山大学城与周边经济文化互补性实践调查报告》是学生用所学知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院团委《漓江学院电能优化使用的调查与研究》是学生立足学院,为学院“节能减排”出谋划策的作品;外语系学生会《东南亚文化节对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调查研究》、旅游协会《“节”的经济效益分析——以桂林市大学生樱花节为例》则考虑学生活动应如何开展的问题。由此,学生以社团为依托,联系专业、联系学院、联系时事,从自身着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创新型的社团活动开展对于社团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气息具有积极的影响,以此作为学术性社团探索性的尝试未为不可,并可以成为学院学术型社团的雏形构建。

四、独立学院学术型社团建设的对策

从目前独立学院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建立学术型社团而做的努力来看,建设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学术型社团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一)正确定位,合理指导。

社团是高等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社团要切合遵循所在独立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从自身出发,从实践出发。漓江学院以文科见长,坚持根据市场需要,以培养专业素养好、适应性广、操作技能强,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3],因此,可以优先发展建立文科类学术型社团,选择结合学院存在的问题,或所在地桂林的发展情况和问题,设立具有长远性的科研课题,明确办团宗旨和发展方向,同时,整合学院人文学科软、硬件资源,创建属于学生自由钻研发挥的舞台。除了摆正社团的位置,学院上层要对此给予积极的热情、大力的支持和有效的指导。如学术型社团可挂在院团委名下,拿捏好“管”与“放”的度,不是每一样都管死,毫无主动性,也不是放任自流,随意发挥,要在积极的引导下,保证社团活动开展,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束。

(二)创建合理的科研创新制度和激励机制。

社团制度化是保证社团长期高效发展的有机保证,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无法在学术型社团内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氛围,团结凝聚力。制度化运作是科学的社团建设措施[4],必须以人为本,严格规定社团规章制度、成员素质考察、干部选拔和考核、组织纪律等制度,明确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责权明晰,人人平等。严格按照选题—调研—分析—结论的科研步骤完成课题研究,充分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和正确性。除此之外,完善激励制度也是促进竞争,调动积极性的有效举措,可以鼓励将之与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毕业论文等结合,利用评优、淘汰、互评、奖励基金等方式推动学术型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载体多种多样,坚持走品牌社团路线。

大学生学术型社团主要进行学科专业的学术探究型活动,这与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科学家们的日常工作是有区别的。所以,社团应该摆脱枯燥老套的活动形式,而是开展具有学术性的,结合专业背景的,且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5],如下乡调研考察、具有学术性质的讲座或小论坛等。打造社团品牌是社团在发展道路上必须考虑的,包括精品社团理念、精品活动等建设,这不仅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利于统一学生在组织内共同的价值观、荣辱观,激发学生潜能,锻炼各种动手能力。

(四)借鉴公立高校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力量。

国内大多数独立学院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即由公立高校和公司企业合作创办,脱胎于公立高校,可以共享师资、教学资源;借助于社会企业,则可获得充沛的资金力量。漓江学院在广西师范大学依托下,学习借鉴学术型社团的建立和经营成果有着便利的条件,从模仿中走出一条属于漓江学院特色的学术性质的社团。此外,一些下乡调研、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则可以由合作公司提供资金保障,还能利用社会关系为社团提供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1]邹培.论大学与挂靠学术社团充分合作的可行性[J].社会管理工作研究,2011,(06).

[2]徐书业.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于生态的视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3]李潇.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之我见[A].唐凌主编.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学人文存[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