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康复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盆底肌康复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盆底肌康复培训

篇1

关键词 产后 盆底康复综合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

女性的盆底主要是由肌肉和筋膜组成,妊娠和分娩可使盆底肌肉的过度拉伸及会阴损伤,导致盆底肌力下降,出现盆腔脏器脱垂(POP)、尿失禁(SUI)等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盆底康复综合治疗是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通过不同强度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配合Kegel锻炼和盆底肌肉康复器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和改善盆底肌肉强度,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7月来我院产后门诊正常分娩42天复查的产妇,选择自愿配合调查和治疗的180名产妇,建立盆底康复病历,记录年龄、产次、胎儿体重等。根据患者意愿,入选90名为治疗组,90名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盆底肌力测试,盆腔脏器脱垂(POP-Q)分度,填写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两组在年龄、产次、胎儿体重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给予盆底康复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健康教育。两组5个月后回访,再次进行盆底肌肉测试,检测盆腔脏器脱垂恢复情况,调查尿失禁发病率。

方法:盆底肌力测定:按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将盆底肌力分为0~5级,采用法国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PHENIX,法国VIVALNS公司)测定盆底肌力。当患者阴道肌肉收缩持续0s肌力为0级,持续1s肌力为Ⅰ级,持续2s肌力Ⅱ级,持续3s肌力为Ⅲ级,持续4s肌力为Ⅳ级,持续5s或>5s肌力为Ⅴ级。Ⅲ级以上为正常。

对照组:指导患者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卫生保健知识,采纳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产后运动并适当进行室外锻炼,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便秘。5个月后回访,检测自然恢复情况。

治疗组:①向患者交代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的目的、疗效和优点,治疗期间积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使其了解有关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功能锻炼知识,消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过程包括电刺激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将盆底肌肉治疗头轻轻放入阴道,针对患者的症状采用不同治疗方案,适当调节电刺激,调整电流强度15~70mA,频率5~85Hz,脉宽20~740μs,以产妇自觉盆底肌肉有收缩感而无疼痛为准,依据肌电压设定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模块,依次对患者实施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的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训练、A3反射以及场景生物反馈。生物反馈能有效的控制不良的盆底肌肉收缩,并对这种收缩活动进行改进或纠正。指导正确的盆底肌活动,并形成条件反射,协助妇女避免腹肌、臀肌等不该用力的肌肉收缩,以达到主动、正确收缩骨盆底肌肉的目的。当肌力提高后着重A3反射的生物反馈作用和尿急情况下的生物反馈下训练。每周2次,每次20~30分钟,10~15次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盆底肌肉评估。②盆底肌肉训练:从第1次电刺激疗法后开始在家中配合盆底肌肉训练,即Kegel锻炼。可选坐位及卧位时进行,排空膀胱后开始收缩阴道、和会阴3~6秒后放松,间隔3~6秒重复上述动作,收缩肌肉时吸气,放松时呼气,连续15分钟,2次/日。以后逐渐增加肌肉收缩次数、增加收缩强度。③疗程结束后,配合使用盆底肌肉康复器进行家庭锻炼,以巩固治疗效果。康复器根据重量不同分为5个重量级,训练时先将最轻的1号康复器开始放入阴道内,保持10~15分钟,1~2次/日,如在咳嗽、大笑、跑步情况下仍不会脱出,1周后更换2号康复器,直至最重的康复器不会脱出。每次15分钟,1~2次/日,持续3个月后来院再次进行盆底肌肉评估,随访治疗效果。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前盆底肌力≥Ⅲ级的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5296(P>0.05),治疗后治疗组盆底肌力≥Ⅲ级的由8例增加到63例,有统计学差异X2=70.3579(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前盆腔脏器脱垂(包括阴道壁膨出和子宫脱垂)、尿失禁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3332(P>0.05),治疗后治疗组盆腔脏器脱垂由治疗前56例减少到12例有统计学差异X2=17.8762(P

讨 论

女性盆底肌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多是由于患者的盆底支持结构发生损伤或缺损,或者由各种原因导致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疾病,该疾病存在许多类型,其中较为主要的是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这两种类型均与妊娠分娩有着密切的关系,多是由于患者分娩时引起盆底功能受损而导致[1]。这些患者在分娩时,由于对盆底组织造成较严重的影响,从而对其结构及功能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使得盆底组织在患者分娩的时候受到过度牵拉[2],可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导致盆底肌力下降而发生尿失禁。PFD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娩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有研究显示,一些产科因素,如分娩次数的增加、第二产程的延长、胎儿体质量偏大、产钳助产等均可导致盆底肌部分肌纤维及神经损伤[3]。如果盆底肌肉因妊娠与分娩受损不能及时恢复,随着年龄增长,生理功能的下降,相应并发症会越来越重。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PFD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5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4]。盆底康复综合治疗是采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提高肌肉纤维数量,提高肌肉本体感受器敏感性,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改善肌肉盆腔组织内环境(血液循环)加速受损肌肉及神经细胞恢复改善尿道及括约肌功能、修复并改善神经肌肉反射、放松肌肉的紧张性、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使患者恢复阴道紧缩、提高盆底肌力、预防及治疗盆腔器管脱垂、提高性生活质量。Wilson等通过研究发现,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锻炼即Kegel锻炼可有效提高盆底肌强度[5]。由美国Kegel博士于1948年发明的运动,是一种主动盆底康复的方法。患者通过自主的、反复的有节律的收缩阴道、尿道口、周围的肌肉,增加盆底肌的紧张度和收缩力,增强支持尿道、膀胱、子宫和直肠的盆底肌张力、增加尿道阻力、恢复松弛的盆底肌。女性妊娠期及产后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对防治尿失禁的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同,盆底肌锻炼1个月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排尿症状,减轻患者排尿时紧迫感程度、频数和溢尿量。配合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进一步巩固疗效,达到提高盆底肌力、预防和治疗女性尿失禁和生殖器官脱垂的目的。盆底康复综合治疗具有修复并改善神经肌肉反射、改善组织营养、改善并提高盆底肌张力功能的作用。我院两年以来,通过对产后女性患者实施上述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解决了患者的难言之隐,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产后及时进行盆底康复综合治疗可恢复阴道紧缩、提高盆底肌力,减少或延缓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亦可对产后尿失禁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盆底康复治疗是保障产后女性健康的首选。

参考文献

1 郎景和.重视盆底康复治疗,提高女性生活质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63.

2 王雅贤.刘颖琳,陈少清,等.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293-295.

3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1-346.

4 裴晓光,黄醒华,等.《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培训教材》.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组,2009,12.

篇2

1 SCI 导致NB的病理改变

储尿与排尿控制的外周结构主要由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组成。逼尿肌生理结构为由内向外依次为内纵、中环和外纵三层平滑肌纤维相互交错排列而成;括约肌包括近端尿道平滑肌和膀胱颈的功能性内括约肌和盆腔与尿道周围横纹肌的解剖学外括约肌。正常情况下,随着膀胱储尿量增加,内括约肌压力不断增高,使近端尿道压力高于膀胱内压力,阻断尿液流出;当膀胱收缩时,膀胱颈和近端尿道括约肌阻力下降,尿液排出[4]。

2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目标及原则

NB所致的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时间长,其康复目的是恢复和重建膀胱功能,减少患者泌尿系感染、保持泌尿器官形态和功能的重要环节,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根据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动态进展,对患者的储尿及排尿功能、临床表现及全身情况进行动态评估后,选择适宜的膀胱管理方法。尽早开始、正确处理、终身护理和及时随访,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层出不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已受损害或是保持原有正常的上尿路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总的原则是[6]:①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②增加膀胱的顺应性,恢复低压储尿功能,减少膀胱-输尿管反流,保护上尿路;③减少尿失禁;④恢复控尿能力;⑤减少和避免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形成等并发症。治疗目的是使患者能够规律排出尿液,排尿间隔不短于 3~4h,不影响日常活动,且不干扰夜间睡眠。当患者自解尿量与残余尿量的比值接近 3∶1 时,称为平衡膀胱,如果连续 1w都达到3∶1的比值,即谓膀胱训练成功。

3 SCI 后NB的康复护理措施

3.1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IC)在脊髓损伤的早期和长期应用中是较常用,利于患者的排尿状况达到较理想状态,可通过训练达到平衡膀胱,是一种较安全的膀胱管理方法[7]。IC 包括两类[8]:无菌性间歇导尿(SIC)和清洁间歇自我导尿(clean CISC),临床应用都显示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维护膀胱顺应性,保护肾脏功能,对膀胱功能的重建及自主性排尿起重要作用,而且 IC 的泌尿系感染率较留置导尿低。研究表明[9],对于骶髓以上 SCI 的患者,虽然骶髓的排尿中枢失去高级中枢控制,但由于低级排尿反射弧完整,通过系统的膀胱护理,使膀胱建立规律的充盈与排空,符合人体生理状态,并反复刺激排尿点,诱发排尿反射,最终建立反射性膀胱,恢复自主排尿。此方法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通过间歇性导尿使膀胱接近生理状态,规律性松弛与收缩,防止膀胱过度充盈,规律排出尿液,降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率;另外,膀胱的间歇性扩张,有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徐水凌等[10]对31例SCI合并尿路感染患者进行观察得出:实施CIC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留置导尿者。艾艳[11]认为制订饮水计划并督促患者自己记录出入水量,能有效地让患者主动参与膀胱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并能有效控制尿量,保持膀胱接近正常的舒缩状态,防止尿量过多或过少,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夜间尿量,避免夜间导尿影响睡眠。刘望萍等[12]通过对间歇性导尿法尿管充分的方法改良,改变了传统的将剂直接涂抹在管道上,或将剂滴在纱布上管道,以引起不充分的弊端,从而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充分、均匀,降低对局部尿道黏膜的损伤,节省护理操作时间,节约成本,简便、易掌握、不易被污染,易作者接受。经培训后[13],患者和家属导尿的无菌操作技术及泌尿系感染率和护士导尿效果无明显差异。

3.2个性化护理 李小梅[14]提出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方式。排尿意识训练方法:颈椎胸椎脊髓损伤患者关注膀胱充盈的前期表现, 如内和膀胱区的肿胀麻木,寻找引起患者排尿反射的扳机点,通过刺激臀部、、会阴区,进而叩击诱发排尿。第12胸椎以下损伤的患者采用Grede法排尿:嘱患者放松盆底肌,护理人员用手掌触摸膀胱,重叠双手使用适度力量按摩膀胱,沿膀胱底部向膀胱体部进行环形方向按摩 3~5 min,慢慢向耻骨后下方挤压,程度由轻到重,直至排出尿液,在排尿后再加压膀胱1次,将尿液尽量排空[15],此项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残余尿量明显减少、自主排尿时间缩短、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因此,依据脊髓损伤的不同平面及类型不同,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膀胱训练,对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3.3简易盆底振动治疗 高李侠等[16]利用振动疗法对神经系统的机械物理刺激作用,运用一种交替挤压、松弛的方式对神经末梢构成刺激,进而利用神经反射,引起机体的各种应答性反应[17],而通过采用低频振动作用使痉挛肌局部降低平滑肌细胞兴奋性,缓解下运动神经无抑制的放电,改善肌痉挛的症状[18,19],通过振动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平滑肌痉挛。在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运用盆底振动刺激方法:①膀胱功能训练:患者液体摄入量限制在1000~2000ml/d,使用叩击、挤压、刺激寻找扳机点,激发排尿。首先叩击耻骨上区,要轻而快,避免重叩,100次/min,15~20min;再重叠双手从脐部向耻骨方向挤压和环形按摩3~5min,将尿液挤出,或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收缩,进行训练盆底肌,每组10~20遍,逐渐增加,同时逐步增加卧位及桥式训练、站立训练、坐位训练、配合呼吸训练、排尿过程中中断尿流训练等训练方法。②盆底振动刺激治疗 :采用性用品振动棒,安全套保护,置入直肠 (男)或阴道(女),振动频率为 10~20Hz,振动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20min/次,2次/d。此研究结果显示简易盆底振动治疗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膀胱逼尿肌和内外括约肌的无抑制性收缩,一定程度上缓解尿频、尿急等逼尿肌反射兴奋症状,使膀胱更能接近生理状态,达到低压储尿和低压排尿的理想目的,降低逆行性泌尿系感染的机率,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且长期治疗的方法。

3.4冷热交替膀胱冲洗 贾秀萍等[20]依据脊髓损伤患者由于高级排尿中枢与低级排尿中枢的联系中断,使患者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采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和膀胱功能再训练。行膀胱冲洗1次/d,操作前将2瓶500 ml的生理盐水分别进行温度处理 (1瓶加温至39℃,1瓶放入冰箱内冷却至4℃)。先使用39℃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冲洗完后用按压膀胱法或屏气法排尽尿液,再使用4℃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每次停止冲洗以患者感到强烈排尿为标准。膀胱冲洗前、中(有强烈排尿感)各测量一次血压,冲洗前血压160/100mmHg,冲洗中血压190/110mmHg时须停止冲洗并通知医生。并建立冲洗记录,记录膀胱训练成功的例数和恢复膀胱功能的时间以及冲洗前、中、后血压的变化情况。此方法是采用ROOT神经促通术中的表皮温度刺激技术,冲洗液的不同温度对膀胱肌肉及感受器的刺激,膀胱肌肉被动舒张和收缩,模拟正常的排尿状态,促进神经的康复,提高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21]。用热冲洗液膀胱冲洗,使膀胱逼尿肌在温热的条件下松弛,待热冲洗结束将膀胱尿液排尽后再使用冷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用冷刺激的方法使逼尿肌收缩,从而达到模拟正常的膀胱排尿方式[22]。其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膀胱训练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同时在减少训练天数上也优于对照组。

3.5自制排尿装置 闫桂虹等[23]认为造成上尿路损害及尿失禁的主要原因是膀胱内压过高。把膀胱内压控制在生理安全范围内可以防止损害上尿路及尿失禁的目的,给予患者常规导尿时,在导尿管外端安装自制的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排尿装置,持续对膀胱内压力进行监测,当其达到生理安全压力值(40cmH2O)时,自制的模拟生理膀胱排尿装置就通过膀胱测试针头、流量控制装置、压力控制装置,使尿液自动排出,实现膀胱的安全充盈与排空,完成模拟生理膀胱排尿方式。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尿路感染及膀胱残余尿量测定两项指标中差异有显著意义。此装置在早期即可以使用,避免泌尿系感染,极大促进膀胱功能的康复,为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了良好条件。

4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无法使其恢复至正常的膀胱,对于其治疗护理的目的是改善其功能状态,使其成为容易控制或可以控制的反射性膀胱,保护上尿路功能,其次是重建或部分重建下尿路功能,提高控尿能力,减少残余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治疗护理方法的选择上,以达到疗效为前提,应优先选择简单安全、损伤较小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和功能重建是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重建平衡的膀胱功能和提高控尿能力是延长脊髓损伤患者预期寿命和提高生存质量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崔,双卫兵.神经源性膀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0-110.

[2]Schalow G. Cure of urinary bladder functions in severe (95%) motoric complete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in human[J]. Electromyogr Clin Neurophysiol. 2010,50(34):155-179.

[3]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04-108.

[4]丁清清.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进展[M].2012年河南省腔镜护理管理新技术新业务研讨班论文集,2012:1-9.

[5]黄爱华,卢柳艺,何静.膀胱电刺激对促进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作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3):684-685.

[6],崔,双卫兵.神经源性膀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0-110.

[7]陈小妹,叶辉,棒嘉璇,等.清洁间歇导尿技术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4):987-989.

[8]刘珍红,龚海蓉,李冬秀.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38-240.

[9]林瑞珠,许建峰.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225-226.

[10]徐水凌,顾敏,尹秀,等.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8):483-485.

[11]艾艳.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59.

[12]刘望萍.间歇性导尿法尿管充分的方法改良[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3]夏艳萍,郑红云,赵超男,等.脊髓损伤患者自我间歇导尿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10):624-625.

[14]李小梅.个性化护理对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36-37.

[15]Katherlne NM.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n the rehabiliration sering:a comparison of clean and sterile technique.Clinical Rehabilration,2006(20):461.

[16]高李侠,胡庆奎,彭金良.简易盆底振动治疗神经源性膀胱[J].中国康复,2012,27(6):457-458.

[17]王颖.机械振动疗法及其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8):633-636.

[18]Alaca R,Goktepe AS,Yildiz N,et a1.Effect of penile vi- hratory stimulation on spasticity in men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Am J Phys Med Rehabil,2005,84(11):875 879.

[19]Laessoe L,Nielsen JB,Biering-Sorensen F,et a1.Antispastic effect of penile vibration in men with spinal cord lesion[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4,85(6):919-924.

[20]贾秀萍,李甜,莫蓓蓉.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对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效果的研究

[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04-3706.

[21]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

篇3

关键词:  分娩 会阴Ⅲ度裂伤

    会阴裂伤系经阴道分娩时最常见的并发症,会阴Ⅲ度裂伤是指会阴体肌层、阴道后壁黏膜、括约肌部分或完全裂伤,甚至部分直肠前壁裂伤。现将本院2000年4月~2007年5月期间10例产妇分娩会阴Ⅲ度裂伤的原因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产妇的年龄、胎次、孕周  最小23岁,最大34岁,平均27.3岁。第一胎4例,第二胎6例。最短孕周为39+3周,最长为41周,平均孕周为40+2周。

    1.2  会阴切开情况  除在家分娩外,其余第一胎及手术助产者均常规行会阴左侧斜切开,第2胎顺产未行会阴切开。

    1.3  分娩方式  本院手术助产一般以胎头吸引产为主,钳产较少数,本组中无1例钳产,产时并发症见表1。表1  分娩方式

    1.4  新生儿体重  1例体重不详,余在3.0~4.0kg之间。其中巨大儿2例,体重大于4.0kg。

    1.5  损伤情况  本组中2例产妇括约肌部分断裂(Ⅰ~Ⅱ度),5例产妇括约肌完全断裂(Ⅲ度),3例产妇并有直肠黏膜损伤。

    1.6  治疗方法与结果  10例产妇均立即行修补术,并予复方樟脑酊口服,每日3次,每次2ml,共服3天,控制排便。术后第5天,予石蜡油口服,软化、大便,并均予会阴切口照灯,排便后,约术后6~7天拆除会阴缝线,均痊愈出院。

    2  讨论[1~2]

    2.1  会阴Ⅲ度裂伤的危害性  患者术后须禁饮食3~5天,不能及时很好补充足够的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妇身体的康复。 同时,会阴Ⅲ度裂伤虽然经及时缝合后一般均能治愈。但据报道,也有少部分病例发生括约肌功能不全,患者术后不能自主排便,正常生理功能受损。

    2.2  引起会阴Ⅲ度裂伤的原因

    2.2.1  梗阻性难产  如第二产程延长,因其先露部压迫盆底组织过久,引起会阴水肿,肌肉伸展,组织变脆,这样,先露部娩出时,容易使肌纤维断裂而造成会阴深层肌肉裂伤。

    2.2.2  手术助产时  可因会阴切口过小或牵引方法不当,牵引速度过快等,使软产道承受压力过大,而使切口向下、向内加深,导致括约肌不同程度的受损。  2.2.3  急产或第二产程时间过短  胎头过快娩出,软产道未能得到充分扩张,容易加深会阴、阴道撕裂。

    2.2.4  接产时处理不当  不恰当运用催产素,使宫缩过强,胎儿过快经阴道娩出,或产时保护会阴不当,或胎头娩出后,未继续保护会阴直至胎肩娩出。

    2.2.5  其他  产妇会阴体条件差,会阴体较短,肌肉薄弱,或原会阴切口处瘢痕愈合不良等。

    2.2.6  胎儿因素  胎儿过大,先露异常,出肩困难等。

    2.3  修补会阴Ⅲ度裂伤方法  首先应仔细辨清盆底组织的解剖关系,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有直肠黏膜裂伤的,先用肠线间断缝合直肠黏膜,肠线间断缝合括约肌断端,然后肠线缝合肛提肌,会阴深浅横肌及球海绵体肌等组织,并逐层缝合阴道黏膜,会阴皮肤及皮下组织,使收缩良好。术后应保持会阴清洁,大便后用消毒液冲洗创面,并给予足量抗生素防感染治疗。

    3  预防

    (1)定期产前检查,实行住院分娩,杜绝家庭接产,以便及时发现软产道、胎儿各方面的异常,分娩时选择适当方式,避免阴道、会阴严重撕裂伤。

    (2)加强接生人员培训,熟悉分娩机制,严密观察产程,正确保护会阴。

    (3)会阴手术斜切时,做充分适当的切口,避免切口过小导致向其他方向撕裂。手术助产应注意牵拉方向与速度,与保护会阴者密切配合避免产伤。

【参考文献】

  1 赵克忠.妇产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0-142.

篇4

人性化护理就是以人为本,了解患者的各种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目前,全球都步入老龄化,而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也日趋严重。心血管病疾患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危的严重病因,关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尤为重要。因此,也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心血管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了对老年心血管患者人性化护理工作的重点,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

转变观念、顺应角色、换位思考

作为心血管内科的护士首先要了解自己责任区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性格特点等,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主动问候患者,给予患者微笑服务。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了解患者的社会关系。很多老年人住院后会产生孤独的心理。因子女忙于自己的家庭、事业,对老年人的照顾也是力不从心,此时护士要给予患者更多生活上、情感上的关怀,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早日回归家庭、社会。

做好基础护理

生活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对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护理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护士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安慰工作,协助患者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休息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情况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鼓励逐渐床上活动或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避免压疮的发生。

饮食护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给予饮食方面的指导。如鼓励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进食易消化食物并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应限制钠盐摄入。

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即2~4L/分,浓度30%~40%;严重缺氧8L/分;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或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便秘护理: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严重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等伴随症状,患者常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指导,培养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对便秘患者可用手沿结肠行走方向轻轻揉压腹部,连续数日未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戴手套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能下床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失眠的护理: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某些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导致失眠,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护士可在一定范围内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保证病房的安静。在工作中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睡前开床头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满足患者个人睡眠条件。

护理措施

做好基础护理,解决患者的需要:自患者入院起,责任护士应认真细致地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协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等生活需要,尤其注意安全防范措施,病床加床档,床尾有安全标示卡,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的发生。

做好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之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多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稳定其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常因并发症多、病情重而导致病情突变,猝死率高;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常用仪器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呼吸机等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方法;各种抢救用物要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患者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就地实施抢救并通知医师;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测量血压;遵医嘱及时准确的用药;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护士执行各项抢救工作应做到准确无误、反应能力迅速敏捷、观察病情细致全面。

加强责任心,做好用药观察:护士应掌握心血管科常用药物的方法、剂量、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做好三查七对。对于特殊药物,如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节律变化并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防止漏服、错服;应用利尿剂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应用扩血管药物时应监测血压;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征象;输液时护士要落实好查对制度,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保护好患者的血管。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对患者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有效干预,也可根据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需求针对性采取各种健康宣教方式。同时,实施身心并重的整体人性化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的促进身体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人性化的护理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1],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各项护理工作中,降低了发病的致残率,减少了急、危、重症的发生以及发病的几率,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篇5

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直肠悬吊;手术配合

随着医学技术及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一代又一代的医务人员都在追寻一种技术,能够最大可能的达到"用尽可能微小的医疗行为去追求病人利益的最大化,使病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这一目标。而微创技术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外科手术从传统的开腹,到腹腔镜再到现在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发生了一次次飞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凭借三维立体、超越人手的精细操作,在微创领域创造了一次革命性的新飞跃,在直肠脱垂患者治疗上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领域。新的技术对护士提出新的要求,默契的配合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现将我院实施的首例达芬奇手术系统直肠悬吊术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高何春,男,60岁,以"发现脱出物2年余"之主诉入院。2年前排便时发现处有一质软脱出物,长约2 cm左右,减少腹压后处脱出物可回纳内,无腹胀腹痛,无便秘腹泻,无疼痛,无发热等症状,其后脱出物逐渐增大,当地医院就诊,诊断"直肠脱垂" 括约肌松弛。近1年来脱垂频繁并加重,直肠呈"同心环"状脱出外8 cm,便后需手法托回,在咳嗽、提重物时都可脱出。患者患2型糖尿病,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否认手术史、输血史、外伤史、过敏史。手术历时2 h,出血2 ml。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脚低截石位,于肚脐右上3 cm置入镜头孔。探查腹腔,无黏连,无腹水。在患者肚脐于右侧髂前上棘左上4 cm置入1臂孔,左侧平脐距镜头孔8 cm处置入2臂孔。一臂与镜头孔连线中点偏上置入辅助孔,连接机器人器械臂,放入对应的机器人器械。沿乙状结肠向盆底游离,显露肛提肌,注意保护双侧输尿管及骶丛神经,充分游离后,将直肠向腹壁内上方牵起,于直肠系膜左右两侧各缝合固定6*2 cm大小疝修补网片,并收紧缝合使直肠缩短,再将补片缝合悬吊固定于骶骨岬,缝合腹膜,关闭盆底,覆盖直肠系膜左右两侧的疝修补网片。检查腹腔无出血,清点用物,关腹。

2手术配合

2.1术前配合

2.1.1术前访视 术前1 d巡回护士访视患者,采用品管圈术前访视流程[2],了解患者基本信息,既往病史,手术史,传染病史,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皮肤完整性,做好压疮防护,在机器人辅助下,术中固定,无法给予按摩,全身麻醉的药物作用,使全身肌肉放松,处于完全被动状态,肌肉和血管失去神经支配后收缩功能丧失,易形成压疮[3]。评估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研究表明,患者术前的焦虑抑郁状况明显高于术后,有效的心理干预可降低其心理的应激反应,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4]。向患者讲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点及简要步骤,从而减轻焦虑主动配合手术。

2.1.2手术用物准备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一套(医生操控台、床旁机械臂手术系统、3D成像系统),3D镜头,机器人专用直肠器械(弯头双极电凝钳、平头双孔抓钳、大号持针器、ACE弯头超声刀),腔镜直肠器械,校对器,机器人专用壳卡,一次性壳卡,机器人保护套,手术包,手术外加,剖盆,四件衣,剖腹器械,超声刀芯,聚合物结扎钉,钛夹。

2.1.3环境准备 术前1 h完成手术间的物表清洁,开启空气净化设备,控制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40~60%,控制手术室内参加人员。

2.2术中配合

2.2.1巡回护士配合 ①检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各组件完好性,将床旁机械臂手术系统放于患者左侧,3D成像系统放于患者右侧,连接电源,开机自检。②患者进入手术间后,与麻醉医生,主管医生认真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和术前准备情况。③将患者一侧上肢外展固定,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④协助麻醉医生行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⑤安置手术,双上肢下垂紧贴身体两侧固定,双下肢放于两侧腿架上,两侧大腿平面与腹部平面在一个平面上,并固定双腿,两侧肩膀固定肩托,以免术中变换时肢体脱落,摆放时以安全舒适,各关节处于功能位,无副损伤,不影响循环,呼吸功能为原则。⑥将电刀极板紧密黏贴在患者大腿肌肉丰富处,调整患者弹力袜的位置。术中穿弹力袜,可降低气腹建立后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形成双下肢血栓的风险[5]。⑦将眼贴贴于患者眼部,防止长时间低患者眼睛水肿及干涩。⑧与器械护士,第一助手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纱布、缝针及术中所需物品并及时记录在手术护理清单上。⑨协助医生消毒铺单,导尿,并妥善固定尿管。严格执行timeout后再次核对患者协助手术开台。⑩与器械护士一同连接各仪器导线,并妥善放置,防止人员走动时绊倒。11调节各仪器参数,保证运行良好、安全、预调气腹压力为12 mmHg,进气量调节为最低,建立气腹,确定在腹腔后调大进气量。12各Trocar孔建立,腹腔镜头进入腹腔探查后,关闭无影灯及一侧照明灯。13患者置于头低脚高位,床最低头最低。14将机器人床旁机械臂手术系统推至术野,使镜头臂的甜蜜点处于中间。15密切观察手术进程,患者生命体征,静脉输液量及各仪器的运转情况。16及时供应台上所需物品。17手术结束后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用物,登记机器人器械使用次数及各装置使用情况,分类收放好机器人器械及腔镜器械,与供应室做好交接,防止器械丢失。18用沾有酒精的吸水巾擦拭机器人各系统,做好保养工作。

2.2.2器械护士配合 ①准备好术中所需物品,提前30 min洗手上台,合理摆放并检查机器人器械、腔镜器械的完好性,有无器械零件丢失,各关节有无松动漏气,壳卡各衔接部位转化帽有无漏气,气腹针是否通畅等,保证手术过程中的顺利使用。②合理规划无菌台,机器人器械和腔镜器械分开放置。③装套机器人各器械臂及镜头臂上的无菌保护套,从移动平台的左边或右边远端开始,按无菌保护罩的标示和特殊设计,按顺序逐一进行,从而保证器械护士面朝罩入无菌保护罩的机器臂或镜头臂,防止其背部污染无菌保护罩,无菌保护罩安置完毕,及时将器械臂抬至最高缩小最小面积处于无菌备用状态,防止人员走动时污染。④与巡回护士、第一助手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纱布、缝针及术中所需物品。⑤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区域的皮肤消毒铺单。⑥妥善固定各导线及管道,与巡回护士连接机器人3D镜头,对白并进行十字校对,将3D镜头30°朝上备用。⑦协助医生进行各Trocar 孔的建立,连接机器人各臂与对应的壳卡上,保证各器械臂的数字朝前,防止术中操作时,各机械臂之间碰撞。放入3D镜头,寻找各壳卡孔,依次在直视下放入各器械(一臂放ACE弯头超声刀,二臂放平头双孔抓钳)于合适位置。⑧取出镜头,调至30°朝下,放入镜头壳卡内,找到机器人器械后固定。抬高各机械臂,避免机械臂对患者造成挤压[6]。⑨集中精力,通过显示屏密切关注手术进展准确传递器械,同时及时准确更换机器人器械,更换机器人器械时提醒主刀医生,钳子伸直端口张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⑩术中及时于主刀医生沟通,观察各器械臂的使用情况,防止器械臂长期按压患者。11术毕,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物品,严格执行清点制度,防止物品遗失 。

2.3术后配合

2.3.1患者术后护理 ①术毕,巡回护士尽快将患者恢复至平卧位,盖好被子,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②观察患者眼睑有无水肿,皮肤有无红肿。③密切观察患者以免因麻醉醒来躁动而导致坠床。④麻醉清醒平稳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共同将患者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班,保证患者安全。

2.3.2手术器械的处理及仪器设备的维护 清洁整理所有物品和手术间。排除气腹机内余气,关闭各仪器电源,擦拭后将各仪器设备归位,尤其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做好术后保养。记录使用时间、使用人员及仪器状况。基础器械常规处理,机器人器械、腔镜器械妥善保管,严格交接送供应室清洗灭菌。鉴于机器人器械的特殊性,其清洗需交于专门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清洗操作,规范的清洗灭菌流程,降低耗损,延长了机器人器械的使用寿命,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减少了手术科室交叉感染的发生率[7]。

3讨论

直肠脱垂是指由直肠黏膜、直肠全层或伴有部分乙状结肠向外脱出的一种疾病。长期的直肠脱垂将致神经损伤产生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8],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模式,它的三维立体,10倍放大的手术野,使外科手术医生更容易辨别解剖结构,进行准确的操作,减少了对神经的损伤。同时它滤过了操作者的手部震颤,恢复自然的手眼协调轴,并为镜下操作手术器械提供更大的自由度[9],为手术患者带来福音。新的手术模式,其先进性及高精确度对配合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10],也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新视野、新角度、新技术、新突破,要求护士有足够的耐心、细心,护士应该不断学习,在业务上不断提高自己,明确手术配合是一个不断发现、学习、设计、实践、探讨、完善的过程,克服手术配合的机械性,提高术中应变能力及熟练程度,变被动配合为主动配合,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观,使手术在紧张而又轻松的氛围内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喻晓芬,王知非,洪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手术配合[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6):570-573.

[2]喻晓芬,蒋怡,戴小熠.品管圈活动在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2):2697-2701.

[3]池水琴,饶艳华.手术中压疮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0,11(9):1002-1003.

[4]徐娟,刘永忠,远松,等.大肠癌患者术后心理干预[J].中国临床心理学志,2005,11(1):44-45.

[5]卫冰.张健国,郑燕芳.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行腹部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护理杂志,2012,29(1B):40-42.

[6]郑燕芳,卫冰,张鑫.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腹部外科疑难手术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8):38-39.

[7]银彩霞,赵悦,董薪,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规范化清洗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6):1166-1167.

[8]王建荣,孙燕,丁炎明.实用普通外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50-153.

篇6

赵仁峰,广西天等县人,1965年出生,从医28年,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掌握三种外语,是广西妇科领域领军人物之一,亦是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获得者。近年来,妇科成为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点学科,赵仁峰带领团队致力于研究发展妇科微创技术、盆底障碍疾病及妇科肿瘤,并在广西率先开展传统腹腔镜、单孔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技术,是卫生部四级腔镜培训基地,技术水平处于广西领先地位,在全国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重重泪眼中迸发的渴望,他还以温暖的抚慰,抚慰病人家属的惊惧;

一次次刀锋下突现的病灶,他还以精准的切割,切掉万千患者的痛点……

28年,他在门诊、住院部、手术室之间来回穿梭,在绝望与重生之间架起绿色通道,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赵仁峰。在这个向春天进发的季节,妇产科住院部走廊上的一面面锦旗,为我们徐徐展开赵仁峰的故事――

“男医生也能在妇产科施展才华”

第一次离开家乡,从偏居一隅的国定贫困县广西天等县来到首府南宁,18岁壮族男孩赵仁峰的志向是当一名白衣天使,治病救人。

1987年,赵仁峰作为广西医科大学临床专业的优秀学生,获得赴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机会,他在每一个专科门诊中轮转学习,汲取前辈从医经验。

赵仁峰回忆道:“在河南医科大附院妇产科,当时的主任是一位男教授,医术精湛,患者信任,每天他手把手耐心教我,让我很感动。”

1988年实习结束,赵仁峰凭着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可以任选专科入职,但赵仁峰目标只有一个:妇产科。他说:“实习导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男医生也能在妇产科施展才华。”

当时的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只有2位男医生,赵仁峰的加入获得全科强力点赞。工作之初,赵仁峰看到卵巢癌、宫颈癌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妇科肿瘤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红颜杀手”,从而坚定选择以妇科肿瘤为主攻方向,从1992年起,赵仁峰先后到中国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进修学习,师从孙建衡、刘丽影、章文华等我国著名妇科专家进行系统学习,迅速提高妇科肿瘤的规范诊断、科学治疗、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业务技术。

在中国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进修时,赵仁峰师从刘丽影教授,他过人的悟性、勤奋的干劲和扎实的基础引得刘教授大为赞赏,尤其是他的皮内缝合技术,手法娴熟、伤口愈合度高,病人不需拆线,有效减轻病人痛苦,引来该院手术医生们追捧和学习。

赵仁峰还通过外出进修、学术交流和日常实践的学结,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妇科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杂症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对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有很深造诣。在手术中,赵仁峰改良创新多种术式,不仅切除病灶干净彻底,而且将原先手术大切口缩小好几倍,将做8小时的宫颈癌、卵巢癌手术,缩短至3-4小时,使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他引入与国际接轨的大剂量冲击疗法等化疗方案,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时间。

一位 48 岁女教师查出3 期宫颈癌晚期,辗转多家t院,没有医生愿意施行手术,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赵仁锋:“赵主任,你帮帮我吧,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女教师恳切的哭求深深撼动了赵仁峰的心,他认真检查、反复分析患者病情,运用改进后的新技术进行手术,再辅助做放疗、化疗后,患者不仅康复出院,而且恢复情况很好。每年,女教师都会专程到医院看望赵仁峰,感谢赵医生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没有赵主任,也许我不在人世了。”南宁一位40多岁卵巢癌晚期患者说。1995年,当她发现患卵巢癌时,癌细胞已向肠子、腹壁、肝表面等转移,经多家医院求治未果后找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赵仁峰仔细检查确诊为右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为她做手术和规范化疗后,如今身体情况很好。

不仅宫颈癌、卵巢癌等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赵仁峰游刃有余,盆腔后腹膜肿瘤、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情况复杂、容易出现大出血等危险情况的疑难手术,赵仁峰也能应对自如。

自治区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全国知名微创专家黄顺荣说:“赵仁峰是我们医院妇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他是我们这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我们为有这样得到大家认可的医生而自豪。”

“不断创新提升医技水平,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

从读大学时起,赵仁峰在夯实医学基础之时,还葆有一股探索精神,长期跟踪关注学科最新的资讯和前沿论文的观点。从医后,他长期订阅《中华妇产科杂志》《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等权威核心专业期刊,他说:“作为一名医生,我唯有不断创新提升医技水平,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