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呼吸道、阻塞、急救措施、护理
在儿科中小儿呼吸道阻塞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气管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所导致的呼吸道阻塞能够经过保守治疗后恢复,由于患儿咳嗽反射发育不够完全,若是发生支气管、气管异物所造成的呼吸道阻塞时,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便即有可能导致患儿出现死亡[1],怎样才能更好的对患儿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所在,本次研究将分析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措施与临床护理,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44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中,包括男26例,女18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3±1.2)岁。其中包括13例气管支气管异物、12例急性喉炎、10例急性喉水肿、9例喉气管支气管痉挛,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为喉鸣、声音嘶哑、呛咳以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同时伴有心动过塑以及痉挛。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儿均通过胸部X线以及内镜影响学检查确诊为呼吸道阻塞。
1.2方法
1.2.1院前急救
抵达现场后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分析,观察患儿瞳孔、意识、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系统体征等情况评估患儿病情。患儿若是呼吸困难,需要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呼吸节律、血氧饱和度、面色等,建立静脉通道,使用急救药物。同时应当使患儿保持镇静,避免惊动患儿。若是由于异物阻塞则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采用镊子将其夹出,若是异物难以取出,则应当在支气管镜或喉镜下摘除异物,患儿阻塞若在咽喉较深处则应当立即送往医院处理,患儿若是发生了心跳停止的情况则应当立即给予心脏复苏。
使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同时对患儿吸氧后的情况进行观察。若是呼吸出现停止则应当在第一时间为患儿采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帮助患儿解开衣领确保呼吸的畅通,以实际情况为患儿选择舒适的,并且建立静脉通道,采用静脉留置针为患儿给药,保证患儿电解质、酸碱度的平衡。当发生呼吸道阻塞后患儿极有可能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此时医护人员需要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同时给予患儿心理安慰,加强患儿自信心更好的配合救治。
1.2.2护理方法
术前应当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同时对患儿家属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准备好各种手术用品,术前告知患儿进食8h,针对于支气管异物患儿需及时了解吸入时间、异物位置以及大小等,并且观察异物是否在活动。术后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尽可能使患儿头部偏向一侧,同时做好必要的吸痰工作,避免呕吐物误吸,确保患儿呼吸通畅,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测以及持续吸氧,根据病情调整好输液速度。
1.3疗效评定
治疗3w后对患儿的抢救情况、血氧饱和度、呼吸困难改善情况等指标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数据录入到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在经过我院及时抢救后,44例患儿治愈率为93.18%(41/44),3例患儿自动出院,未发现死亡病例。
3.讨论
在儿科中呼吸道阻塞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针对于病情较为危重的患儿往往由于发病原因的不同从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如咽喉壁脓肿起病急骤,会伴有喘鸣音、咽痛以及呼吸困难等异物进入支气管后会发生刺激性咳嗽,从而出现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喉炎的表现则多为呼吸困难以及声音嘶哑等[2]。患儿治疗前的诊断显得极其重要,通过X线检查发现异物存在的位置后,应当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内窥镜检查将异物取出,排除气道阻塞,针对于有活动性佝偻病的患儿容易出现急性喉痉挛,如未能得到及时救治便会直接导致死亡。药物以及食物变态反应等均可导致发生急性喉水肿,临床表现为咳嗽、喉鸣,通过检查会有浆液渗出,可见水肿[3]。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对于呼吸道阻塞患儿来讲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显得极其重要,由于小儿组织方面有自身特点,当受到外来因素刺激或炎症时容易出现肿胀以及充血从而造成呼吸道阻塞。在抢救时除了给氧和镇静之外应当对症治疗,气管或支气管异物应当在支气管镜检查下将异物取出[4]。同时在对患儿进行必要的急救过程中应当取半坐卧位,从而减少对患儿气管壁的刺激,根据患儿病情的不同选择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做好对家属的心理干预以及做好手术准备,术后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提升患儿治疗成功率[5]。
经过本次研究在经过我院及时抢救后,44例患儿治愈率为93.18%(41/44),3例患儿自动出院,未发现死亡病例。因此我们认为,对呼吸道阻塞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并经过精心护理能够提升患儿的生存率,对患儿病情的改善起到帮助作用,最终保证了患儿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谢静芳,王双乐,黄映芳,刘锦玲,许佩珍.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与护理[J]. 现代临床护理,2014,05(2):38-40.
[2]顾莉.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急救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2(3):156-157.
[3]李步云,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儿内科治疗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2):123-124.
篇2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2-0039-01
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畜牧业应该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近几年中国养殖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动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据调查,动物疾病发生的几率很大,常常会威胁动物的生命安全,对养殖户的利益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和养殖户应该加大动物疾病的防治措施,减少疾病发生带来的损失,促进畜牧行业的稳定发展。
1 畜牧养殖动物发生疾病的原因
1.1 养殖环境差
如果环境中出现不利于动物生长、对动物机体产生影响的因素时,就会使动物的新陈代谢不能满足与外界环境的能量守恒交换,动物机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体内系统就易出现失衡,通过动物的生理表现出一定病理状态,这是环境因素对动物发病的影响。
1.2 人为因素
目前在畜牧养殖行业,人力是主要力量,所以人为因素对动物疾病的影响也很大。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用药不科学,在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施药人员如果对药物没有深入的了解,常常会盲目用药,对用药时间、用药量和药物搭配没有明确的认识,有时会引发动物中毒,不仅不能预防治疗疾病,反而加大了动物的病情。第二是畜牧养殖场的建设不科学、规范。当前中国畜牧养殖场的建设位置选择不够合理,相关的设施配置不完善,使得养殖环境极为恶劣,容易引发动物的呼吸道疾病。第三是养殖管理的问题,很多养殖场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农村的小型养殖户,他们对病死的动物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常常会导致疾病的传播,不仅危害动物的健康,导致动物感染疾病,还可能给人类带来一定的伤害,比如人畜共患病[1]。
2 畜牧业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预防措施
2.1 x择合适的动物养殖点
对于动物的养殖环境,应该是干净、阳光充足、水源丰富的地方,而且要适当的远离居民区。动物养殖点有全开放、半开放和全封闭之分,工作人员应尽量选择半开放的养殖地点,保证动物的生活环境能够通风、干净,如果选择全封闭的,就会出现很多细菌,也会给管理带来难度。
2.2 动物饲养的规范化管理
对动物饲养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搭配,而且接触饲料的人员应该做好自身消毒工作,防止饲料感染细菌。第二,对圈舍进行清理时,相关人员在处理好动物的粪便后,还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实现环保及清洁的效果。第三,在动物的喂食环节,也需要根据牲畜的身体状况以及成长阶段明确喂食量的大小,保证动物的健康成长[2]。
2.3 实时监测动物疫情
工作人员应该认真、负责地开展动物监测工作,提前对动物的相关用品进行消毒,并定期对动物注射疫苗,以逐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特别是动物疾病暴发时,要加强监测的频率,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监测,保证养殖场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做好疾病的预防
畜牧养殖户需要时刻关注最新出现的病毒和疾病,明确本地区是否存在流行疾病,及时让动物进行疫苗的接种。特别是一些传染病,要定期进行预防,避免寄生虫的出现。随时观察动物的饮食、运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3 小结
综上所述,中国畜牧养殖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动物疾病困扰,所以,为了防止动物感染疾病,就应该对动物采取一定的疾病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中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传染性 支原体肺炎 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241-01
前言
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高,传染性强,致死率高达60%至100%,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其致病性的牛支原体除能导致牛肺炎、乳腺炎等疾病外,还会导致结膜炎、关节炎等多种病症,严重影响了牛群的健康,因此加强管理,提早预防至关重要,探析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措施势在必行。
1 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1.1 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诊断,症状:持续高温,时间可达3~4天,食欲较差,不欲进食,消瘦,被毛粗乱,咳嗽,尤其在半夜咳嗽加剧并伴有脓性鼻汁,腹泻且粪中带血。病理学变化:肺部与胸腔的病理变化明显,肺与胸膜粘连并具有少量黄色积液,肺尖叶局部出现红色病变,肺部出现坏死。诊断方法:对牛支原体抗体进行血清测定。
1.2 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由于牛支原体耐药性较强,牛又为反刍动物,内服药物的效果较差,因此晚期的治疗效果较差,致死率较高,但在早期使用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基本控制病情,由于牛支原体无细胞壁,青霉素,头孢等药物对其治疗效果较差,只能使用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因此推荐使用的药物有支原净,氟苯尼考,泰乐菌素以及多西环素等药物,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 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措施
由于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较差,致死率较高,传染性极强,因此对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防治至关重要,下面从疾病预防,饲养管理,牛群引进三方面详细阐述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疾病预防
加强疾病预防是主要的防治手段之一,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加强疾病预防的手段主要有两点,一引进与预防性治疗相结合,在牛群引进,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高发期提早进行药物治疗。二定期清理牛舍,保证牛舍的清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牛并进行隔离,秉持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提高治疗效果。
2.2 加强饲养管理
有效的饲养管理在预防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由于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重要诱因就是环境因素较差以及饲养管理不恰当,因此加强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加强饲养管理的措施主要有三点,一、保持牛舍的干燥清洁,使牛舍的空气流通较好,减少牛舍病菌的滋生,给牛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二、不同来源的牛应分开饲养,避免牛群的交叉传染,保持适当的牛群密度,牛群密度过大会导致病菌大量滋生,产生传染性疾病,三、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牛的抗病能力。
2.3 加强牛群引进管理
牛支原体肺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运输应激,因此加强牛群引进管理至关重要,加强牛群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避免远距离运输,选择恰当的运输地点,不从疫区运牛,保证牛犊的健康,二、在运输前做好牛犊的调试工作,运输前一个月就进行饲料喂养,减少运输应激的发生概率。三、运输前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对牛肺炎等相关疾病进行检测,并对引进的牛犊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在保证引进牛犊健康的情况下放入牛群,避免出现引进病牛传染牛群的情况。
结语
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危害性大,治疗效果差,因此研究防治措施,提早预防至关重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清洁,定期检查牛群等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研究牛传染性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篇4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葫芦岛 125000
[摘要] 目的 探析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喜炎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正确护理患儿的方法。方法 将2013年1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3例,给予喜炎平治疗,采用综合化护理方法;对照组73例,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同样采用综合化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与护理,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3.97%,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及咳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在临床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最好,在使用喜炎平治疗的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方式,对患儿的疾病治疗与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喜炎平;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a)-0100-03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常见的一种,是由于各种病原病毒、细菌导致的鼻腔、喉部和咽部急性感染,在儿科临床中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它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发热、咳痰、头疼等,如果延误治疗或者采用不当的方式治疗,就容易感染下行,引发肺炎、胸膜炎、心肌炎等病症,严重时会危及患儿的生命[1]。喜炎平是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从穿心莲全叶中提取的穿心莲内酯,药理上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的作用。下面就2013年1月—2013年6月选取的14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喜炎平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同时探析正确护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3例,男36例,女37例,年龄2~9岁,病程2~5 d,体温高于38℃,其中咳嗽24例,咽部充血36例,扁桃体肿大40例,治疗前26例患儿WBC≥10×109/L,19例患儿WBC<10×109/L;对照组73例,男39例,女34例,年龄3~8岁,病程1.5~5 d,体温高于38℃,其中咳嗽21例,咽部充血33例,扁桃体肿大36例,治疗前24例患儿WBC≥10×109/L,21例患儿WBC<10×109/L。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入院患儿经诊断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标准:①急性起病,并且病程时间小于5 d;②检测体温均高于38℃;③伴有咳嗽、流涕、头疼、咳痰及声音嘶哑等症状;④外周血的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在正常值的范围内。
1.3治疗方法
①实验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静脉滴注5 mg/(kg·d)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200 mL,1次/d,3~5 d为一个疗程,对于体温在38℃以上的患儿进行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对咳痰、声音嘶哑患儿进行雾化治疗。
②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9 mg/(kg·d)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200 mL,1次/d,3~5 d为一个疗程,同样对体温在38℃以上的患儿进行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对咳痰、声音嘶哑患儿进行雾化治疗。
1.4观察指标
从治疗的临床疗效、是否产生不良反应、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的缓解时间及咽痛缓解的时间五方面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
1.5疗效指标
显效:治疗3~5 d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3~5 d患儿体温有所下降或者恢复正常,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3~5 d患儿体温没有下降,流涕、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出现加重现象[2]。
1.6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儿选择不同药物治疗后,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82,P<0.05)。见表1。
2.2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儿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实验组组出现3例腹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10%,对照组出现2例腹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23,P>0.05)。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过敏症状及输液反应。
3护理
3.1症状护理
患儿在入院时伴有发热、咳嗽、咳痰、咽痛等症状,医护人员针对患儿发热情况进行退烧治疗,每间隔2 h测量一次体温,观察体温的变化规律与患儿接受治疗后的降温情况,引导患儿多饮水,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对2岁以内的患儿进行药物退烧的同时配合物理降温方法,如头部冰敷、酒精降温等,并且根据2岁以内患儿的进食情况给予合适的营养物质补充身体能量[3]。
3.2心理/精神护理
因为生病,身体不舒服的缘故,患儿的精神萎靡、嗜睡、清醒时喜欢哭闹,对医护人员有抵制的心理。因此,医护人员在给患儿诊治时,要面带微笑,语气和蔼,增加和患儿的沟通,如语言沟通、动作沟通,降低患儿对诊治的抵制心理,增强患儿战胜病魔的信心,嘱咐家长和患儿要多多沟通,增加家长对患儿在语言和行为上的关爱,让患儿感到温暖。
3.3卫生护理
医护人员针对患儿病症,要嘱咐患儿饭前便后勤洗手,饭前饭后漱口,年龄大一些的患儿要早晚刷牙,防止病从口入。患儿病情严重的话,嘱咐患儿不要相互之间近距离交流,避免交叉感染。患儿有咳嗽症状时要在咳嗽的时候用纸巾等扣在嘴上,防止飞沫传播病毒,如果在咳嗽过程中咳出痰液,必须要吐出来,不能下咽。同时,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病房做好消毒工作,避免患儿交叉感染[4]。
3.4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在适当的时间对患儿和家长普及健康教育,对患儿和家长解释感染疾病的原因,讲解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并在讲解过程中,告诉患儿和家长预防疾病重在注意个人卫生方面,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不要挑食,避免咬手指等异食癖,吃水果要彻底清洗或者削皮,平时多运动,提高抵抗力。
4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人们常说的感冒,医学上的症候属于外感风热,通常是由于病毒感染与细菌合并导致的,主要的感染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可萨基病毒、流感病毒、埃可病毒等,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疾病。该病在小儿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小儿感染后表现的症状有发热、头疼、咳嗽、流涕、鼻塞、咽痛等,临床治疗以休息为主,药物治疗常常采用的是抗菌药物、抗生素治疗,但是单纯的使用抗生素抗菌药物治疗容易使小儿的身体产生耐药性,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5]。因此,选用抗病毒药物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对症状的缓解速度最快。
喜炎平是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其中含有14-去氧化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4-去氧-11、新穿心莲内酯、12-去氧穿心莲内酯等,由于穿心莲是中草药中的一种,抗菌范围比较广泛,具有毒性低、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在临床中还具有抗病毒和抗菌性的功效[6]。因此,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使用能够增加患儿体内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病毒的能力,提高患儿血液中血清的溶菌酶含量,溶菌酶含量的提高对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灭活的作用,从而提高患儿身体内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对病毒的抵抗力,有效的缓解病情[7]。
本研究采用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例73例,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通过治疗,病情康复好转人数要高于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治疗方法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4.52%,高于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总有效率73.97%,并且在退热时间、咽痛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上,采用喜炎平治疗的疗效起效快,比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方法所用的时间要短,这表明喜炎平在缓解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中具有疗效。
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应用喜炎平药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静脉滴注的速度要放慢,如果喜炎平用量多且滴注速度过快,就会使患儿体内循环血量突然增大,加重了患儿的心脏负担,引起患儿心力衰竭;②使用喜炎平需要配合使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因为葡萄糖中含电解质的稀释剂,增加与之配伍后微粒数,如果因为盐析作用产生大量的不溶性微粒,会引起输液反应;③使用喜炎平就不要与其他药物配伍输注,因为喜炎平时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如果与其他药物配伍,容易引发配伍反应,所以要与其他药物隔开输注。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根据不同的反应进行对症处理[8]。
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年龄的原因,患儿接受规范化诊治语言的能力较差,而且患儿天性活泼好动,因此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疾病。医护人员针对患儿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为患儿提供心理健康、身体康复、疾病预防等方面帮助,促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9]。本文研究在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对患儿进行心理/精神护理、卫生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护理。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能使患儿症状明显好转,促使患儿恢复快,降低出院后的复发率,在帮助患儿和家长了解病变机理的过程中,有效的做好预防措施,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所以,在临床上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性护理是有效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帮助治疗过程中的患儿减轻不适症状[10]。
综上所述,临床中使用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配以综合性护理工作,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帮助患儿恢复身心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陈雪连.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11):1065-1066.
[2]陈英芳,耿少怡,林燕,等.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71-172.
[3]郑建新,洪军.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5):499-500.
[4]MiriamA,Manary,NicholeL,et al.WC19:a whe-elchair transportation safety standard--experience to date and future directions[J].Medical engineering&physics,2010,32(3):263-271.
[5]雷芳,黄明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161-162.
[6]马莉.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22(5):31-32.
[7]文元义.对624例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1,30(33):44-45.
[8]孙海英,陆卫民,李炜.系统完整的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7):134-135.
[9]张建青,王晓丽.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29-3030.
篇5
一、总则
(一)目的
为认真做好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监测、药物和公共卫生干预等准备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流行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甲型h1n1流感在我州的流行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充分准备。坚持“预防为主”工作方针,积极组织落实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坚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落实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准备和应急处理工作。
加强能力,提高水平。加强人员、技术和物资准备,主要依靠省及本州力量做好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准备工作和应急处理工作。
及时预警,有效应对。加强疫情监测预警能力,依靠科学技术,及时做好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各项工作。
(三)编制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青海省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应急预案(试行)》》。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前的应对准备工作及流行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
(五)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阶段划分和应急反应分级
根据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特点,将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大流行阶段和结束阶段。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规定,按照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和流行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将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应急反应。
甲型h1n1流感流行各阶段由州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判定。州卫生局就疫区的划定和宣布向州政府提出建议。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就当地疫区的划定和宣布向本级政府提出建议。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甲型h1n1流感流行发生前的阶段。由于其潜在的流行威胁,必需做出相应的应急反应。应对流行的准备阶段包括下列几种情况及应急反应级别。
(1)无应急反应阶段:无甲型h1n1流感病例报告。
(2)蓝色预警——ⅳ级应急反应阶段:人类标本中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或检测到抗体,但未出现临床症状。
(3)黄色预警——ⅲ级应急反应阶段:人类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病例。
(4)橙色预警——ⅱ级应急反应阶段: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
2、大流行阶段,红色预警——ⅰ级应急反应阶段
出现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即为大流行阶段。
(1)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持续快速地传播;
(2)卫生部宣布发生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或省卫生厅宣布我省发生甲型h1n1流感流行。
3、结束阶段
全州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由州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论证,结合省级专家组意见判定大流行结束。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甲型h1n1流感流行准备工作
(一)由州人民政府成立的“人民政府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州卫生局,负责流行准备工作的日常事务。其职责为:
1、领导、协调全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流行预防控制和医疗准备工作。
(1)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制定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年度准备工作计划;
(3)加强甲型h1n1流感监测工作和监测系统建设;
(4)做好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干预准备工作;
(5)定期组织州卫生局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家组分析、评估甲型h1n1流感疫情;
(6)定期对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配合州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交流机制和渠道。
3、根据上级部门授权,及时公布有关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发出预警,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二)职责分工
1、共同职责
(1)准备阶段
各部门制定相应的流感应急方案,做好各部门准备工作,及时相互通报甲型h1n1疫情监测信息。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及宣传画、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群众普及防治知识,劝阻群众取消或推迟赴疫区非必要的旅行。
(2)流感大流行阶段
各部门按照本部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职责、确保流感大流行阶段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不延误工作的开展。保证其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与卫生部门合作,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部门间应及时相互沟通、交换信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部门具体职责
为保证防控工作各个环节的衔接、协调、有序进行,成立“人民政府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州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州政府办公室、州卫生局、州委宣传部、州发展改革委员会、州经济贸易委员会、州教育局、州公安局、州财政局、州农牧局、州交通局领导任副组长,州旅游局、州民宗局、州科技局、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妇联、州监察局、州民政局、州司法局、州建设局、州工商局、州质监局、州食品药品监管局、武警人民政府支队、德令哈车务段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州卫生局。
各成员部门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做好应对准备,明确相关职责,落实防范措施,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做好各部门方案。落实相关防范措施,密切跟踪境外疫情发展,做好疫情研判和风险评估工作。各部门职责分工如下:
州卫生局组织协调全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流行预防控制和医疗准备工作。加强甲型h1n1流感监测和监测系统建设,做好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干预准备工作,定期组织州卫生局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家组研判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配合州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交流机制和渠道,及时公布有关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发出预警,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州委宣传部组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单位,及时报道州卫生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并积极主动地正确引导舆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宣传报道、危机心理干预和防病知识普及。
州发改委负责协调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
州经贸委负责组织应急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防护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组织做好参加外经贸活动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外经贸活动期间跨地区传播扩散。
州公安局密切注视疫情动态和与疫情有关的社会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落实强制隔离措施。做好突发应急处理的涉外事务,协助卫生等部门对曾往返流行地区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州财政局负责安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并做好经费和捐赠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州交通局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乘坐公路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检疫、查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急用物资和有关标本的运送,做好疫区的公路等交通管理工作。
州农牧局负责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开展对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动物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切实履行食品流通环节安全监管职责。
州教育局和州妇联组织实施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在学校、托幼机构内发生,做好在校(园)学生、儿童和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州科技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技术研究方案,统一协调、解决检测技术、药物和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州民宗局会配合有关部门在主体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员中开展甲型h1n1流感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处理防控工作中涉及民族关系的特殊事宜。
州监察局负责落实防控工作中的责任追究制和行政问责制,加强防控工作各环节的监察,依法查处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行为。
州民政局组织和动员社区村委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控。协调做好死亡人员的火化和其他善后工作。
州司法局配合卫生部门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制定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的工伤待遇政策。
州建设局负责指导、督促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做好建设工地农民工的宣传教育等工作。
州质监局负责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所涉及的防护用品、器械等物品的生产企业实行严格质量监管。
州旅游局组织做好旅游团队及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州内外团队中发生和跨地区传播扩散。
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生产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武警海西支队组织指挥武警部队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行动,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事件现场的控制工作。
德令哈车务段负责组织对进出火车站和乘坐火车的人员进行检疫、查验工作,将发现的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移交指定的医疗机构处理,防止传染病通过铁路运输的环节传播。确保铁路安全畅通,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急用物资和有关标本的运送,做好疫区的铁路交通管理工作。
(三)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
全州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准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方案,保持方案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通过组织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措施;
各成员单位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并确保信息和政令的畅通。
(四)应急指挥组织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州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向州政府提出成立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三、准备工作
在特定的时间内,不同地区会处于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不同阶段,因此,准备工作是个连续的过程,并贯穿于应对工作的始终。
(一)监测
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预警。
1、监测工作内容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监测、暴发疫情监测工作。
医疗机构要按有关要求,采集流感样病人标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标本及时按要求运送省疾控中心流感实验室进行检测和病毒[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分离,并报告结果。
2、报告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青海省流感监测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方案进行报告。
3、信息交流
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利用“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监测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定期分析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保持信息沟通,及时收集分析全国、全省流感监测信息,报告州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及时反馈给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有关医疗机构。
州卫生局协调有关部门建立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及时互通甲型h1n1流感监测相关信息。
(二)医疗救治机构准备
州卫生局指定州人民医院和格尔木市、天峻县、都兰县、乌兰县、茫崖行委、冷湖行委、大柴旦行委人民医院为集中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甲型h1n1流感感染病例,并制定启动临时医疗救治点的工作预案。在省卫生厅确定格尔木市人民医院为省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基础上,确定州人民医院为州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两家医院按照《流感监测方案》,做好监测、报告、分析等有关工作。
疫情应对处置中,对德令哈地区有关人员需要采取隔离措施进行医学观察的情况,10人以下人员在州人民医院隔离观察,10-18人在州蒙藏医院隔离观察,18人以上的请示州政府确定在相对偏远、独立的宾馆隔离观察。各地自行确定隔离观察场所。
(三)人员准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测等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和以临床医学专家为主的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指导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和疫情的调查处置工作。
定点医疗救治机构要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病人的救治。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组建流行病学、消毒、实验室检测等专业人员参加的疫情应急调查处理小分队。
(五)技术准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专业人员熟悉并掌握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和技术要求。各级举办相应的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应急演练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应急演练,总结提高应急实战能力。为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高多部门参与协调处置能力,适时开展多部门参与的综合应急演练。
(六)经费和物资准备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安排落实本级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病人救治、应急疫情调查处理等工作所需经费,保障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和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应急反应和结束
州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依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按照本方案应急反应级别,根据州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部署,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反应机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落实相应的防控应对措施。
(一)ⅳ级应急反应
发生地将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的人员送定点医疗机构,做好医学观察、消毒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采集密切接触人员标本进行分离,进行医学观察,采取防控措施。
(二)ⅲ级应急反应
1、病人救治和密切接触者处理
列为医学观察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疑似、确诊病例应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为期至少7天的隔离治疗,若7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离直至体温正常。隔离治疗期间,疑似、确诊病例要按诊疗方案规范管理。
所有相关医疗机构应做好院内感染控制以及医务人员和病例的个人防护,具体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执行。
按照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原则,对疑似、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每日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做好登记。对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在采取有效防护条件下,应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的有关要求进行判定和管理。
2、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对报告的所有病例立即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居住地及家庭背景、发病和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暴露史、旅行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附件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和填表说明。
在疫情调查处理进程中或结束后,应及时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州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分析结果和调查报告应及时整理归档。
3、监测和报告
全州各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设立发热及流感样病例预检分诊点或指定专人加强预检分诊工作,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对具有流行病史的流感样病例或肺炎病例要立即进行隔离和报告,并采集标本,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送省疾控中心流感实验室进行分离鉴定。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对所有流感样病例及时报告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发现疑难病例要按照转诊、会诊程序,严格执行医治要求,实行“首诊负责制”。
医疗机构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流感样病例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发现可疑病人立即隔离、报告、采集标本,由当地疾病控制机构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实验室进行流感分离鉴定。
卫生、农牧、公安、质监、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机构应及时相互通报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
4、疫情、信息
州卫生局经省卫生厅授权、州政府同意,负责向社会本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信息。州卫生局及时向社会公布监测和防治工作情况。
5、其它公共卫生措施
(1)消毒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和指导做好对可能污染的物品、用具和可能污染场所的环境的消毒工作。
(2)健康教育与咨询
疫情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教育群众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就医,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外公布咨询电话,接受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知识的咨询。
(三)ⅱ级应急反应
在ⅲ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检疫
疫情发生地区对外出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测量体温,对体温≥37.5℃者进行医学观察。
未发生疫情地区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进行详细登记,测量体温,询问有关症状,对体温≥37.5℃者进行医学观察。对可疑病人,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作进一步医学检查,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未发生疫情地对来自疫情发生地区人员实行健康随访制度,要求每日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健康状况,出现症状者,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检查。
2、紧急措施
疫情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就实施疫区封锁、停产、停业、停课等措施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
3、病例转运
医疗救治病例收治到定点医院,转运工作由接诊医疗机构或急救中心承担,转运过程中司机和医护人员要采取预防措施。
(四)ⅰ级应急反应
大流行期间,对卫生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调度。
1、医疗救治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甲型h1n1流感流行情况,调动一切医疗资源,加强危重病人的救治。在必要时,建立和启用临时医疗救治点。
医疗机构就诊的所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均须佩戴口罩。
2、监测策略调整
监测重点为收集和报告流感样病例就诊数、住院病例数和严重病例、死亡病例情况,病人药品使用和耐药情况、其他物品的使用情况,为掌握疫情进展、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医疗救治、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
3、药物和防护用品
应急指挥机构及时组织评估、预测药物和防护用品需求量,最大程度地满足防控工作的需求。
4、州卫生局定期向社会公布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情况。
5、其它公共卫生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制定宣传方案,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及宣传画、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群众普及防治知识,劝说群众取消或推迟赴疫区的旅行。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就实施疫区封锁、交通检疫、停产、停业、停课等措施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统一的咨询热线电话,解答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的咨询和投诉。
(五)甲型h1n1流感流行结束
1、评估
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结束后,州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危害、现场调查处理、药物使用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
2、善后处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补偿。
3、疫情常规监测系统的建立
为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生,总结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防治应对和防控工作的经验教训,建立我州甲型h1n1流感常规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应保证其监测敏感性。
五、督导
(一)准备工作的督导
州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准备情况进行督查,各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督查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的建立和行动机制,监测系统建立和运行,药物准备,医疗救治准备,培训及演练,健康教育等。督查组成员包括卫生行政领导、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明查暗访的形式,调查真实的准备工作情况,并做到调查与指导相结合。督查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和通报。对需要整改的,进行动态跟踪督办。
篇6
关键词 社区 义诊 健康保健
AbstractPurpose:taking the gratuitous treatment in the Dadong Street,Yuexiu District,Guangzhou as an example,by gratuitous treatment regularly,we go into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and have more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in the community,by this way,we can establish the relevant therapeutic principles and so on.Methods:by taking part in gratuitous treatment,we give services such as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moxibustion,cupping,massage and set up health records.Result:giving gratuitous treatment regularly,which has a common recognition in the residents,has some importan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ystem.conclusion:gratuitous treatment,on one hand,can improve the health of the residents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on the other hand,it is a feasible way to treat chronic disease and prevent epidemic of the season,meanwhile,to a certain extent,it can increase the chance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practice and access the society early.
Key WordsGratuitous treatment Health care
社区是指以地域为基准的实体,由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组织、机构或群体等社会系统所组成,彼此依赖,行使社会功能,以满足社区内各类人群的各种需要。社区医学是以提升社区之医疗保健水准为目的,以推展卫生及疾病预防观念为主的一种医疗服务型态。包括义诊、社区保健活动、提供医疗保健咨询、居家护理等。而社区义诊,近年来已成为广大社区居民较为认同和支持的一种方式。
当今义诊,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一是有一定诊疗技术的人(不一定有行医资照)出于热心、同情、关爱的善良感情,为亲友同事义诊,或为乐于接受者义诊;二是医学学员、学徒及医学爱好者,为了参与临床实践,主动进行义诊以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三是正规医院在政府(卫生、民政、科技等)管理部门或协会的组织下,选派有执业资质的医师免费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而当今最常见的有2种途径:一是志愿者团体或医学院校为主的社区义诊,作用主要是传播基本卫生常识,提高居民健康保健意识为主;二是医院为主的,针对专科开设的义诊,有利于市民认识疾病,并得到较科学的治疗原则。对医学生而言,参加社会义诊,能够从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上更好地认识自己所涉足的领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交流技能。
在此我们以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为代表进行了本次调查。我队义诊点位于越秀南路和三角市的交界,辖区内设有20个居委会,户籍居民人口为87042人,家庭26287户,男女比例为0.992:1。大东街人口中儿童约14.7%,育龄妇女约21.84%,60岁以上老人约13.8%。因此,在该社区举行义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居民举行不同内容的健康保健项目。
社区义诊的现状
多数参加义诊的居民都在60岁以上:我队义诊点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的一个小区休闲广场,通过为期3周的义诊,我们发现,每次参加义诊的人群多数是集中在60~80岁的老年人,男女90岁以上的老人有2位,工薪族少见。
参加义诊的居民多数以询问慢性病为主:为期3周的义诊,每天义诊时间是早上9:00~11:30,在这段期间过来参加义诊的居民主要以询问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为主,其中,以高血压最为普遍。一方面,这与参加义诊的居民年龄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高血压病在现代生活中的普遍性。
参加义诊的居民对社区健康建档仍不太熟悉:多数参加义诊的居民,对于量血压、推拿、拔火罐、艾灸等活动比较积极参与,但对于健康建档这方面仍然不太主动接受,社区居民的健康建档,是越秀区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及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共同参与的,针对老年慢性病人的一项保健服务制度,凡是在60周岁以上的广州居民,如果患上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就可以到越秀区附近的华西医院每年有一次免费的体检,其目的是便于居民,特别是老年慢性病人能更快捷,方便地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等。义诊期间,符合条件的居民都是在医生的询问下才了解到健康建档这项服务,而有少数符合条件的居民在了解这方面的服务后,仍不打算参加健康建档活动。
居民普遍对社区义诊持肯定态度:大东街义诊点是固定的义诊服务点,主要是由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队负责,每周六固定开设,周围的居民都对这个服务点持肯定态度,在询问中得知,居民都对这个义诊点非常熟悉,并认为义诊能为它们解决很多问题,给他们很多生活上的保健建议。
社区义诊的意义
提高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义诊的意义,一方面能够让患有疾病的居民,更了解病情及基本治疗原则;同时,其具有的健康知识宣教作用,在社区居民的生活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每当夏季登革热流行之际,举办义诊,能够为居民讲述登革热的来源、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将大大减少社区爆发登革热的机会;当季节转变之际,多数人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及风湿性关节炎等,而将该方面纳入义诊之中,既能有益于百姓的健康,同时也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治未病观念。
培养中医业余爱好者,逐步实现基础医学技能全民化:艾灸、推拿、按摩、拔罐等技能皆为中医的基本保健方式,操作简单,容易上手,疗效可观。除了可在队内培养一批中医业余爱好者,还可以在服务的同时向服务对象传授基本技能,做到点成线、线成片,逐步实现中医生活化、基础医学技能全民化。
更合理分配和利用社会卫生资源: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10次学术年会上,卫生经济学家提出的小康社会健康素质目标的对策中包括:政府应加大对卫生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实施方案与配套措施;关注弱势人群,重视优先卫生领域,加强健康促进工作,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投入意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满足居民卫生服务的需求。因此,社区义诊的推广及普及,将缓解如今“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同时,这也将有利于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常规护理和定期复查,分担大医院常见的排队看病的压力,同时,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将让公共卫生资源整整为广大人民的健康利益着想,真正走进社区,走向基层。合理分配和利用社会卫生资源。
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义诊,通过医生主动走进社区,为居民带来方便,针对性强的健康咨询和服务,则直接拉近了医生与居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更能体现医者为民的本质。同时通过义诊,一方面能从百姓生活中,收集到较多的临床疾病信息,让居民了解到某些疾病的典型临床特征,以更好地做到对疾病的提早发现,及时治疗;另一方面,能让医生观察到更多百姓常态,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
医学生接触临床的不错途径:医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将书本知识转变为临床技能的过程。对于医学生来说,足够的临床见习有助于其临床技能的提高,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的过程。参加社区义诊,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因为,一方面来说,义诊针对的是广大的老百姓,其疾病类型较集中分布,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同时,通过和老百姓面对面的交谈,能基本掌握问诊的技巧,以及能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因此,社区义诊将为在校的临床医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所学,服务社会的平台。宣传中医、传承中医的有效途径:中医学,作为祖国医学凝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她既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也表示我国精湛的医学技术。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学的发展却未能收到应有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宣传中医、肯定中医、传承中医显得愈加重要,社区义诊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将中医知识带到与群众最贴切的生活中,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医从而建立对中医的信任,进而信赖中医,学习中医。
对社区义诊的建议
增加宣传手段:通过3个星期的义诊活动,我们发现,这几次的义诊活动,除了常规的服务外,针对疾病的健康医疗保健,治疗等注意事项,多数仅为对个别居民的简单口述,但缺乏在纸质上的宣传,其实,针对慢性病,季节性疾病,或平常相关养生之贴士,通过制作小册子,宣传单张等形式,将能吸引更多市民的参与。
可与医院挂钩,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多数医院的义诊和健康讲座都集中在本院举行,因此,多数情况下,需要居民亲自到医院去参加或询问,有时可能因为没空而错过了某些义诊及讲座,如果社区义诊能够和医院合作,定期在社区举行健康讲座,专科疾病的咨询等等,将一方面方便社区居民获得更多健康资讯的同时,也可以拉近医院和居民之间的距离,缓解当今紧张的医患关系。
增加更多基础医疗设备:如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已经成为老年患者最容易患上的疾病,但通过这3周的义诊,以及其他相关的社区义诊发现,如今义诊最主要的医疗工具是血压计、火罐、艾灸,但这只能针对高血压或腰腿疼痛的辅助工具,但对于冠心病,糖尿病的测控,就显得不太对口,如今,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社区医疗卫生,因此应加大对社区医疗器械的投入,义诊的相关医疗工具应该加上心电图检测仪,血糖检测仪等基础设备,一方面,能提高居民医疗保健水平,同时也能促进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加强管理规范,保证义诊质量:当今义诊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已经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趋势,但如今,社区义诊质量良莠不齐,许多不法药商借助义诊这个名义,出现了欺骗消费者,推销药物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义诊的质量,给广大百姓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此,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大力扶持合法,对大众有益的义诊,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一切不合法的义诊,以保证义诊质量。
适时壮大队伍,开拓更多义诊点:志愿者服务队如今已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一些比较成熟的服务队,其服务质量已有一定保障的可适当壮大队伍,吸收更多志在这一服务的人员,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与此同时开拓更多的义诊点,让更多的群众受益,让中医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杨璞.浅谈社区义诊的重要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10:90-92.
2 叶金朝,马志华.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5(5):74-75.
- 上一篇:健康管理及慢性病管理
- 下一篇:科学研究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