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及慢性病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管理及慢性病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管理及慢性病管理

篇1

[关键词] 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c)-0005-03

Domestic and foreign health management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YU Ping SUN Aiguo LIU Xinrong

Weihai Center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dong Province, Weihai 264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By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munities and investigating the work system and management mod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communities, to provide basis for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literature method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The investigation was undertaken by comb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munities to the analysis of part of domestic chronic diseases data. Results The mortality rates of chronic diseases showed a continuously rising trend; hazard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diseases were prevalent.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wide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enhancement of health guide, strengthening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risk factors intervention are effective ways to control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for the residents. Full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promotion of health insurance development, improvement of health insurance profitabilit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r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hronic diseases.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Health management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起因隐匿、病程长、病程迁延不愈、病程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1]。目前,正在严重威胁着全球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2]。根据WHO报道,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 800万,其中近3 500万人死于慢性病,而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了750万[3],未来10年,全世界慢性病死亡人数还将增长17%。而在中国,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慢性病死亡人数将增长19%,其中糖尿病死亡人数甚至可能增长50%。因此,探讨慢性病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对居民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的公共卫生管理,是当今社区健康管理的主题。现就国内外慢性病健康管理对策综述如下:

1 慢性病危害及流行病学研究

1.1 慢性病危害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致残率、致死率非常高,不但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医疗费用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这些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骨质疏松、慢性阻塞性肺病,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为第1位,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糖尿病的患病和死亡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表明,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人数将近600万。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的死亡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贫困县也已达到60%。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研究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4]。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无明显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各种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5]。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是易患各种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我国目前约有70%约9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研究表明,经济较发达地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北京为75.31%,上海为97.49%,广东为73.41%,陕西为94.9%,河南为62.83%[6]。

1.2 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

1.2.1 高血压 目前认为高血压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前者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年龄、性别等;后者与体重因素、饮食因素、吸烟饮酒、缺少锻炼和精神因素等有关。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因此高血压病,是发生脑中风的危险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脑卒中死亡率、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由于本病致死、致残率高,对国家和民众造成的危害极大,其幸存者超过50%的人生活不能自理。

1.2.2 冠心病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据文献报道,各种影响因素归纳起来可达200余种,但是真正能成为与冠心病有关的危险因子的大致有十余种。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Framingham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评价了有关危险因素在冠心病发生中所占的地位,与冠心病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性别、高血脂、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肥胖、职业、饮食与遗传等。目前,世界医学界公认,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是冠心病发病的三大危险因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的增加,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30年来正逐渐升高,近年来有加速趋势[7],已跃居至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前列,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1.2.3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涉及社会、行为和环境、遗传等多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因素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不合理的膳食行为都将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8],其并发症可影响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时甚至危及生命。更为严重的是与慢性病相关的风险和患病率仍然持续上升,1992~2002年间,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人数增加了1亿,其中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40.7%和97.2%。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不但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根据WHO的糖尿病大血管病研究方案在我国北京、天津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的3倍[9]。

2 慢性病健康管理对策

慢性病的管理是当今健康管理的主题。所谓健康管理,就是针对健康需求,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10]。而慢性病健康管理是指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通过为健康人、慢性病风险人群、慢性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健康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性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降低医药费用为目的的一种科学健康管理模式[11]。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建立以预防为主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创新模式,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中央明确提出“综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和“战略前移、重心下沉”的慢性病防治方针,要求我们要在尊重我国国情、整合现有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立足社区卫生研究热点,突出居民健康需求特点,把握当前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难点,探索科学的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2.1 加大健康知识传播力度,以健康教育促进慢性病管理

健康教育是改善健康行为的基础,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健康意识的主要渠道。为确保慢性病管理扎实、有效,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大健康知识传播力度至关重要。20世纪60年代,传播学的概念被引入了健康教育领域并逐渐发展成为健康传播学,有效地指导了健康教育实践。一是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二是定期编制印发健康宣传资料;三是定期邀请专家进行现场咨询指导;四是利用患者就诊进行健康教育;五是结合各类卫生日,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宣传活动,强化健康意识。通过全方位健康知识的传播,慢性病患者可以获取健康信息,使其自身卫生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不仅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达到健康信念认同,而且促进了慢性病管理,患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对疾病的态度及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认真采纳健康的行为。

2.2 加强健康引导,促进慢性病居民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预防医学和管理科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同传统疾病管理有显著区别的新理念[12-13],健康管理的核心是促进人们建立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重要的投资》报告中明确指出,慢性病的主要病因是不健康的饮食、不锻炼身体和吸烟三大因素。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把不平衡膳食、体力活动缺乏、吸烟、饮酒定为慢性病的根本性危险因素,把血糖、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等异常定为过渡性危险因素,结局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因此,在资源有限、重点卫生问题突出的时代,明智的做法是坚持预防为主和“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方针,引导社区慢性病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调动患慢性病的居民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慢性病管理。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通过对慢性病易患人群和高危人群积极有效的健康行为引导和干预,可以使该人群在8~10年内的患病率降低30%以上。珠海市南虹社区卫生院提出的知己健康管理模式――紧紧抓住慢性病的最根本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管理,从而实现对过度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减少或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14];南京市玄武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推行的“一查、二治、三康、四防、五保、六教”等规范治疗、系统干预为目标的动态管理[15],值得借鉴和推广应用。

2.3 动员全社会参与,争取政策扶持,强化健康干预措施

慢性病防控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人长期的综合管理,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办法,而以个人和群体为对象的行为干预与管理代表了卫生服务改革的主流和需求方向[16]。因此,希望政府能给予政策上的扶持,把慢性病的行为干预和健康管理纳入到公共卫生投入的重要项目,同时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常工作考核,医疗保险要把慢性病防治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可持续发展[17]。世界卫生组织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中指出,在社区开展危险因素干预是慢性病防治的最佳手段。芬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探索了一种通过改善人群生活习惯,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预防功能,从源头上降低疾病危险因素的新型健康管理模式[18-19]。广东省人民医院把健康干预做在健康评估的基础上,为服务对象量身定制健康改善计划,由第三方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专职健康顾问和健康秘书对客户实施健康指导及健康管理跟踪服务,全力做好健康护理客户的网上咨询服务,为其建立健康维护方案,包括个性化的运动、营养、心理、中医养生等[20]。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策略的综合健康干预活动表明,科学合理的健康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和技能,并采取积极和正确的行为来控制疾病[21]。只要将适宜的慢性病防治技术和管理模式提供给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它就有能力承担慢性病的防治重任[22]。数据证实,为健康管理投入1元,相当于减少医疗费用3~6元。如果加上由此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回报,实际效益是投入的8倍[23]。

2.4 推行健康险发展,促进健康管理

随着商业健康险的逐步推进和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发展,“健康管理”被引入健康险领域。健康管理的思路和实践最初出现在美国,被保险行业率先广泛应用。保险公司将客户依据健康状况进行分类,那些最有可能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被分别交给不同专业的健康或疾病管理中心,由他们采用健康管理与评价等手段指导病人自我保健,并对其进行日常后续管理,以促进健康,降低医疗费用。目前,保险业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健康管理的途径和方式,推动健康保险发展。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陈文辉提出,健康管理在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中的运用,将对传统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服务管理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依据是,健康保险应以促进投保人的健康为最终目的,而不应仅仅是在疾病发生后给予费用补偿。将单纯的事后理赔转变为全过程的健康管理,既能够改善和提高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达到健康促进目的;又能够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下对医疗风险束手无策的局面,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还能够通过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等手段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健康保险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春玲.国内外慢性病健康管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5):40-41.

[2] 张安玉,孔灵芝.慢性病的流行形式和防制对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1):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R].2006.

[4] 李渝梅,张月霞,安波,等.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与生活方式干预[J].职业与健康,2007,23(17):1567.

[5] 于智敏,赵瑞芹.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 王育学.亚健康间题纵横谈[J].健康,2005,(1):6-9.

[7]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8] 马晓丽,李琳琳,毛新民,等.伊犁地区哈萨克族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抽样调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2):110-112.

[9] 郭秋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与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24):2264-2265.

[10] 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2.

[11] 李星明,黄建始.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整合对慢性病防治的意义与服务模式探讨[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1):54.

[12] 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国医学杂志,2006,86(15):1011-1013.

[13] 尤川梅,朱宏斌,金生国,等.将健康管理理念注入社区服务的思索[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1-3043.

[14] 万星明,黄慧恒,谢栩,等.南虹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213-215.

[15] 王军莉.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体系探讨[J].江苏卫生保健,2009,11(2):25-26.

[16] Cravey AJ,Washburn SA,Gesler WM. Developing socio2spatialknowledge networks:a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for chronic dis2ease prevention [J]. Soc Sci Med,2001,52(12):1763-1765.

[17] 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等.“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7-10.

[18] 金彩红.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经验[J].中国卫生资源,2007,10(6):312.

[19] 邹和群.建立慢性疾病一体化防治体系――健康管理的新路径[J].现代医院,2008,8(5):99-100.

[20] 黄建.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的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5):67.

[21] 莫文华,伍运生,张升超,等.社区健康干预模式探讨[J].现代医院,2008,8(9):148-150.

[22] 彭炜.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教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93-98.

篇2

[关键词] 全科医护团队;中医健康管理;老年;慢性疾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10-245-03

Evaluation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TCM health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general medicine health care team in improv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JIANG Ming1 SHEN Manxuan2

1.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Dongshan Street, Yuexiu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5106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CM health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general medicine health care team in improving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Methods 2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ho were registered in outpatient service from June 2016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management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management group was given TCM health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general medicine health care team while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follow-up.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Scores of health, emotion, cognition, life, work and physiology of the management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P

[Key words] General medicine health care team; TCM health management; Elderly; Chronic diseases; Satisfaction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老年慢性疾病在临床中占有比例显著升高,为影响老年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1-2]。临床调查显示,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心、肺等慢性疾病均好发于老年患者,且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3-5]。健康管理为延缓慢性疾病发生、发展,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关键[6]。为探究基于全科医护团队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中实施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影响效果,笔者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12月本中心慢病门诊就诊

的200例老年慢病患者进行研究,将信息录入计算机中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参照组,每组100例。管理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65~88岁,平均(73.8±5.3)岁;合并症:高血压病44例,糖尿病43例,高脂血症46例,冠心病39例;病程6月~22年,平均(7.3±2.1)年。⒄兆橹心54例,女46例;年龄65~89岁,平均(73.5±5.9)岁;合并症:高血压病48例,糖尿病42例,高脂血症45例,冠心病36例;病程6个月~23年,平均(7.4±2.2)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分组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入组患者诊断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自愿配合完成本次干预

和研究,年龄发65~89岁。(2)排除标准:合并残疾、精神疾病、痴呆等不能配合完成本次干预和研究;干预途中退出患者;不能按时进行治疗、复诊,依从性差患者。

1.3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随访,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治疗、干预、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饮食、运动,制定健康管理计划,患者定期进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和管理。管理组患者基于全科医护团队为基础,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1)全科医师统筹整体工作,公卫医师、康复医师和全科护士配合共同参与管理,将入组患者一般健康资料录入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类型、文化程度、兴趣酆玫仁凳攵孕越】倒芾怼#2)对患者进行亚健康及中医体质评估,对患者心理、饮食、起居、病症、运动、中医治疗及目前保健方法等情况进行了解,观察患者神色、形体、步态、语气、舌象、脉象、气息,确定患者中医体质,告知患者中医体质辨析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3)对已确诊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别纳入社区相应病种中医健康管理范畴内,对中医偏颇体质患者进行针对性养生保健指导。(4)对正常病症患者进行体穴、耳穴、饮食及推拿等养生保健指导,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饮食调养、心理干预、运动保健、起居调摄等养生保健知识宣讲。患者每半月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两组连续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包括健康、情感、认知、生活、工作、生理6条,总计36问,由调查者问,被调查者选答方式完成 [7]。(2)满意度:干预结束后用自制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0~80分,0~47分为不满意,48~63分为满意,64~80分为非常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用SPSS22.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的形式表示生活质量评分,t检验,率表示干预满意度,χ2检验,如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管理组患者健康、情感、认知、生活、工作、生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

管理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

3 讨论

慢性疾病为老年患者主要疾病特征,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最常见,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慢性疾病具有病史长、并发症多、不能治愈等特点,患者需终身治疗和干预[8-10]。研究指出,慢病管理为长期治疗和防控关键,管理目的在于提高患者保护因素,降低危险因素,降低慢病引起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延缓疾病发展,保障患者健康[11-13]。社区为老年慢性疾病管理主要场所,社区全科医护团队承担基础疾病诊治、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及保健等重要工作,在慢性疾病管理中采取综合管理模式,不仅对疾病进行诊治,还重视疾病预防和保健。

中医辨证在慢性疾病中管理具有完整理论体系,认为基本能够发生、发展与机体不同体质特征有相关性,针对每一种偏颇体质,中医均有建立一套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对策[14]。本次研究将全科医护团队和中医体质辨证思想相结合对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相对常规随访患者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临床中多有报道中医体质辨证方法在慢性疾病患者中管理效果良好案例,许在安等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体质辨证健康管理,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82.56%[15]。王玉霞等在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采用中医体质辨证健康管理模式,显著降低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发生危险因素[16]。基于全科医护团队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将全科医护团队运营模式和中医体质辨证思想结合,将疾病管理思想、管理行动完整相结合,通过中医体质测评对患者疾病和体制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疾病和体质类型实施管理方法和措施,提高对慢病患者管理效果。本次研究同样得出,管理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

综上所述,基于全科医护团队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在老年慢病患者中应用,能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质量和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丽,常利杰,吴浩,等.医护绑定式团队中社区护士对慢性病管理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6):743-747.

[2] 高裕,罗洁,郭惠环,等.全科融合慢性病为一体管理模式构建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3):342-344.

[3] Evans N,Pasman HRW,Donker GA, et al.End-of-life care in general practice: A cross-sectional,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cancer', 'organ failure' and 'old-age/ dementia' patients[J].Palliative medicine,2014,28(7):965-975.

[4] 刘文睿,朱焱.贵阳市主城区全科医生团队社区慢性病服务流程及存在问题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8):3476-3480.

[5] Pilgrim JL,Taylor MJ,Drummer OH, et al.Realigning Medicare: Further changes in general practitioner consultation delivery rates[J].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Journal of the Australi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4,200(3):151-152.

[6] 杜兆辉,黄倩,蔡丞俊,等.全科医学与慢性病管理[J].医学与哲学,2015,36(16):1-2.

[7] 王丽,常利杰,吴浩,等.北京方庄医护“一对一”绑定式社区护士参与慢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0):3722-3725.

[8] 周育松,张宁,赵娟,等.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观察[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2):128-130.

[9] 何嘉炜,林基伟,彭苏元,等.慢病管理在临床科研中的作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6):964-967.

[10] 肖宁,王家伟.药师将互联网大数据引入慢病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中国药房,2016,27(22):3158-3160.

[11] 贺婷,刘星,李莹,等.大数据分析在慢病管理中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7):981-984.

[12] 王欣月,严丽萍,常春,等.多水平模型在居民慢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4):291-295.

[13] 谭教旺,黄琼,叶美琴,等.论慢病管理的重要性和中医介入的优势[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6):972-977.

[14] 于德华,潘莹,张斌,等.三级医院中全科医学的定位和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061-1063,1110.

[15] 许在安,王素美,林金萍,等.中医体质辨析计算机智能分析模型在干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2):116-117.

篇3

一、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区内人员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对慢性病危害性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青年、中年人,对自我保健意识的缺乏,对慢性病认识不足,导致社区大部分人员对慢性病将会给人们未来健康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使得日常自我保健意识薄弱,社区人员自我保健意识不高,对慢性病危害性认识不到位,使得社区慢性病防控工作开展难以实行。其次社区用于慢性病防治资金不足。目前社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所需经费完全靠国家、政府,等上级部门拨款维持,而每年国家对社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拨款不足,这部分资金被用于针对几种主要慢性病与导致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管理与干预,资金渠道的缺失,使得社区慢性病防控工作举步维艰。同时社区对慢性病管理的信息系统不完善,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使用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但对系统使用及利用率不高,这一问题也严重制约社区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2、人员配置不足严重制约着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层从事慢病管理的专业人员少,且兼职过多而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现状多为,“一人多职,一人多能”,多数工作人员兼顾老年人管理、负责居民建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慢病管理、死因监测工作等。人员严重不足,制约着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工作人员最低每人负责0.2万人口监测管理工作,而有些地区每名工作人员最高负责3.8万人口的监测管理工 作。同时由于人员队伍不稳定,导致培训难度加到,经验丰富人员不足,总体专业技能素质不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这一问题则严重影响着对患者指导工作的准确性及实际工作中的实效性。

3、各级医疗机构在慢性病人管理上的双向转诊制度不完善,未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导致上下级医疗机构衔接、责任不明确,影响者慢性病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对策

1、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设置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栏,介绍慢性病的危害性,介绍慢性病的防治措施,定期进行信息更新。对社区内固定居住人员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发放关于慢性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手册,重点介绍慢性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建立社区内居民的良好生活习惯,有效控制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开设咨询点,为患者解答慢性病如何防控,如何防治,定期举行慢性病相关知识讲座,提倡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社区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

2、建立完善的上下级医院转诊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上下级定点医院转诊制度,建立专职机构,负责连接上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同时规范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明确转诊条件,建立系统的转诊程序,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操作办法,做到可操性强,双向转诊。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小病社区防控,大病医院治疗,康复社区调养。

3、做好技能培训。首先应当做好公卫人员慢病管理流程及工作思路建立的培训。加强公卫人员及临床人员慢性病诊断、治疗、随访等基础工作的技能培训,加强健康体检相关基础技能的培训。应有上级条件较好且经验丰富的医疗机构对下级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基础技能与随访管理技能的培训。

篇4

关键词:慢性病;儿童;疾病管理

儿童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病不仅对儿童自身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家庭功能正常运转。因此,对慢性病儿童的疾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慢性病儿童的疾病管理现状和管理行为进行探究,以寻求目前国内外在儿童疾病管理上最为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儿童慢性病系统管理提供借鉴。

1儿童慢性病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方法开始应用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定量研究中[1],但大量的研究报道均已成年慢性病患者为主,而慢性病儿童的相关研究较少。上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中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慢性病患病率为10~20%[2],至2005年已经升到20~30%,其中美国约31%的儿童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3]。近年来,我国儿童慢性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在逐渐上升且慢性病低龄化日益显著,2002年我国学龄儿童中,糖尿病患者达59万人,血脂异常者达563万人,高血压患者达1700万人。15~17岁少年中,高血压患病率达7%,糖尿病患病率为2.3%,血脂异常率为2.2%[4]。国内各地的研究表明肥胖和糖尿病是慢性病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另外据国际肥胖专家工作组提供的数据以及WTO的疾病负担报告,目前全球儿童超重率接近10%,肥胖率为2%~3%[5],而肥胖儿童患高血压、血脂紊乱症和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分别是非肥胖儿童的4.5倍、7.1倍和12.6倍[6]。据预测,到2015年全球范围内大约6.23亿5岁以下儿童和12亿5~14岁儿童将患有慢性病[7]。

2疾病管理概念及模式

美国疾病管理协会(DMAA)指出:疾病管理是一种通过整合性医疗资源的介入与沟通来提高患者自我照护效果的照护系统。疾病管理的目标是达到健康照护体系的快速整合、保障健康照护产生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改善健康照护咨询系统、增加健康照护提供改善品质的动机、推行医疗资源利用审查的观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8]。慢性病管理的实质是三级预防工作的具体落实,即疾病前的病因预防,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预防残疾和死亡,综合康复和护理[9]。

3慢性病儿童疾病管理现状研究

3.1 慢性病儿童社会管理 在国外,特殊保健需求服务中的个人服务通过医疗团队合作对患儿及其家庭进行连续性的护理支持,使患儿比其他普通孩子更容易得到医学专家和保健医生的访问,对潜在的健康威胁进行干预和监测,并专门为慢性病患儿及家庭设立网络机构,提供各种信息和网络交流,以提高护理治疗的依从性,形成良好的慢性病管理[10]。目前,我国慢性病管理的工作重点已从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现卫生发展重点和方式的转变。但我国慢性病卫生服务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慢性病儿童的管理需求,还需要更多的政府经费支持与有效的管理模式,来解决我国医疗服务提供与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

3.2慢性病儿童医院管理 在国外有专门针对儿童慢性病的疾病管理机构,其中儿科哮喘疾病管理项目的调查研究中显示,参加卫生服务项目的儿童与没有参加的相比住院率减低了34%,急诊率降低了8%[11]。我国大多数医院对慢性病患儿实行以治疗为主,形成医生为主导,父母为辅助作用及慢性病儿童为被动的治疗模式。近年来对院内慢性病儿童的管理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善。在我国部分社区针对慢性病儿童的疾病管理,医护人员及科研人员已经开展对慢性病患者及其父母的干预性研究,并对其提供免费健康咨询服务和健康教育讲座,有的社区医院通过档案记载,对慢性病患儿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并建立档案跟踪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对患儿的家庭进行定期跟踪治疗,及时解答疑问。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家庭建立支持网络及定期随访是对慢性病进行护理干预的主要措施[12]。

3.3慢性病儿童家庭管理 外国学者Knafl提出了家庭疾病管理的5种模式,即TAESF理论(Thriving乐观、Accommodating适应、Enduring忍耐、Struggling矛盾及Floundering悲观),并且提出这种家庭管理模式是随着时间推移,及家庭成员疾病进程而改变的,其变化的目的是使疾病对家庭生活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大程度[13]。

国内研究证明[14],和谐的家庭气氛能让孩子在与家人、同学的交互过程中产生安全感,增强慢性病患儿的自我意识,有利于慢性病儿童的疾病管理。目前家庭病床服务模式、个案化家庭管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我国已经开展。但是我国的慢性病患儿家庭管理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大多数的研究只是针对影响慢性病儿童家庭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3.4慢性病儿童自我管理 我国相关学者[15]研究指出,对慢性病患儿进行适时适当的健康教育及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提高慢性病儿童的自我管理水平。然而我国在儿童、青少年领域开展的自我管理甚少,特别是自我管理的问卷编制、测量评估等方面还是比较匮乏。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慢性病防治方案和规范化的组织管理还在完善之中,慢性病儿童的预防和控制是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点。儿童慢性病的疾病管理不单单是需要社会、家庭、医护人员、个人进行干预,而是需要一个整体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享有 "的防治策略,以提高慢性病儿童的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建立儿童慢性病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①儿童慢性病的管理要做到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照护与干预相衔接,使家庭、个人和社会达到平衡,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应通过家庭的有效管理方式,使患儿更快地适应家庭社会生活以改善慢性病儿童的生活质量。③应挖掘慢性病儿童优势品质,加强克服困难的自我能力。④应提升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的服务于慢性病儿童。

参考文献:

[1]钱运梁,刘秀荣.从健康危险因素的内涵和评价看健康管理的实质[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3):256-258.

[2]Mallander JL,Vami JW.Effects of pediatric chronic physical disorders on child and family adjustment[J].Child Psychist, 1998,39(1):29-46.

[3]Yeo M & Sawyer S.Chronic illness and disability[J].BMJ,2005,330:721-723.

[4]宋克薇.慢性病儿童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的探索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

[5]甘仰本,蔡军.儿童肥胖症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3):292-294.

[6]孔灵芝.我国儿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与预防[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28-432.

[7]Judson.Global childhood chronic illness[J].Nurs Admin Q,2004,28(1):60-66.

[8]陆西平,王乃弘.病案管理与疾病管理[J].台湾医届,2003,46(10):51.

[9]阐玉英,张莉."以家庭为中心"慢性病儿童的健康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6):277-278.

[10]郭岸英.慢性病保健模型在社区常见慢性病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

[11]夏慧,李海涛.疾病管理国际应用现状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2007,28(15):27-31.

[12]万学英,高英丽,李娟,等.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慢性病患儿家属感受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6):60-62.

[13]方淑荣,谢桂英.慢性病儿童心理健康及家庭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7):3985-3986.

篇5

[关键词]云计算;慢性病管理;移动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43-01

1、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再加上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患者的数量与日俱增,如何抑制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社会范围内关注的课题。关于慢性病的治疗、健康管理也是医疗服务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做好各项工作,运用先进的及时,才能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便捷、更有效的服务,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个性化的运作。

以我国当前慢性病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还是健康管理软件的应用,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软件的升级空间有限、规范性不强,甚至一些基层单位同时应用了各种健康档案管理软件,不同软件之间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缺乏完善的数据标准。同时,传统的软件也仅能应用于患者个人信息管理、收费管理等,没能真正管理慢性患者的疾病信息数据,仍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1]。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已经在电子健康领域发挥作用,尤其加强对面向患者个人的健康管理系统探究。一些软件厂商,根据慢性病管理的实际需求,开发了慢性病管理的软件系统,同时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完成各种慢性病的管理服务。由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改善了以往慢性病管理软件的重复性、数据分散性、集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将社区医疗机构和大型医院诊疗流程相结合,更便于慢性病的综合管理 ]。另外,随着各种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生理指标检测设备投入应用,可支持患者的自我检测和远程检测,更利于掌握心电、血糖、血压等数据,强化管理效率与质量。

2、“云计算”模式概述

在计算机与网络时代,“云计算”已经成功应用到诸多领域并发挥积极作用。从萌芽阶段过渡到产业发展阶段,实现了从高到低的三级模式,即:其一,上级分层——云软件;其二,中层分级——云平台;其三,下层分级——运设备。在这一模式中,融合了来自各大科技企业的基础设备,发挥不同的功能,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在云计算技术产业结构中,各种参与者层出不穷,无论是科技企业、自由职业还是医院管理,都能从中挖掘价值,体现了云计算产业的强大魅力,对未来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多行业提供了成本低廉、效率快捷的服务,而慢性病管理也在该技术中受益[3]。

在“云计算”发展中,提供了基础性、共享性的架构方法,期待提供更便捷、成本低廉的it服务;实现虚拟化、安全性的整合。另外,“云计算”技术也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具有良好拓展能力,可以提供按需服务。这也正是在慢性病管理中所需求的,因此云计算应用于慢性病移动管理中,构建完善的管理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3、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和发展

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严峻、社会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形成各种不良饮食习惯等,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与日增高,甚至慢性病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奠定在个性化、自我管理、移动管理服务需求基础上,逐渐普及了慢性疾病的预防常识,投入使用了更多的便捷性生理检查设备,人们可以在家中自我检查血压、血糖或血氧等指标,将检测的数据记录并保存[4]。

随着云计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更多支持,逐渐降低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依赖,实现了智能化、远程化的发展,因此基于云模式的慢性病移动管理平台构建,势在必行。例如,当前世界著名的软件公司微软、东软等,都在健康管理服务平台领域研发了支持慢性病的监控系统,支持远程管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海量信息处理技术等,研发全新临床医学咨询服务系统,通过云技术的慢性病远程检测、数据管理等,提高了慢性病服务与管理质量,更好地实现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5]。

4、云模式的慢性病移动管理平台构建

随着云计算技术及相关

件系统的应用,有效改变了以往慢性病管理软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但是以当前慢性病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没能摆脱对医疗机构中心作用的限制;再加上地域限制、专业化形成等问题,对如何实现慢性病远程管理服务提出了客观要求,同时慢性病管理服务也要倾向于专业化、个性化。结合当前慢性病移动管理的实际需求,基于云模式实现了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该机制的应用主要参考智能手机中“应用商店”的模式,优化慢性病管理的软件,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同时在该平台中提出了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应用服务市场,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用的服务内容[6]。另外,在该平台的服务机制中,还包括了开放性的软件云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供了便捷性的软件应用服务,同时也实现了该平台中规则机制的有效管理。

对于慢性病移动管理平台的构建,以服务和市场作为核心内容。该平台中融入了慢性病健康指导师、慢性病医疗服务商、慢性病信息服务商及各种先进的移动检测设备等,允许相关医疗机构、个人在平台中注册慢性病管理的服务,以更好地满足慢性病管理需要。对于慢性病患者个人来说,并不需要固定地捆绑医疗服务商或者健康导师,而是对各种服务进行对比、筛选,确定最适合自身的管理服务。

该慢性病移动管理平台的设计关键在于开放性、灵活性、应用性的服务接口,提供了便捷的用户使用界面,给患者带来更多选择的空间。由于这种优化性的服务设计,更好地融合了第三方专业软件服务,也更利于推广各种优秀的慢性病管理方案,以便借鉴与参考。

在该平台中的规则机制,包括了服务发现机制、服务注册机制、服务评价机制和服务组合机制等,通过应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技术模式,采用了不同的应用程序、不同的功能单元等,实现独立性的服务,通过服务需求将接口与契约良好结合,实现对慢性病管理流程的优化。另外,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慢性病管理服务,从过去以医疗机构为核心的模式,转向开放性、应用性、富有竞争优势的模式,给患者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也更富有人性化、个性化、灵活多样化,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与服务提供了更多空间。

由上可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再加上移动医疗技术的推广,在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在国内外著名it公司,如微软、东软、飞利浦等,都在关注慢性病移动管理平台的构建市场,期待通过搭建云服务平台,更好地展现云计算优势;而一些大型医疗机构也意识到应用云计算模式的重要性,尝试共同合作实现慢性病移动管理平台,奠定良好的技术与应用整合格局,增强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尹雪蓉,尹今扬.云计算模式的医疗信息管理平台构想[j].中国医疗设备,2012(6).

[2] 俞蕾蕾,陈利群.群组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

[3] 赵燕萍,方红,何丹丹,等.信息化基础的慢性病“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7).

[4] 钱莉,张红,沈旭慧,等.慢性病管理评估体系的自我管理支持系统[j].浙江预防医学,2012(3).

篇6

全科医师团队的建立

全科医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但是慢性病的管理决不是一个全科医师在诊室里就可以管理好的。因此,建立以全科医师为主的团队就显得十分重要。全科医师团队的组建由一名团队长负责,组员有数名全科医生、护士、防保人员组成。团队成员根据每个人所承担的任务分工不同,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全科医师团队的主要任务主要向辖区内居民提供是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包括门诊医疗,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肓技术指导及基本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衔接等。

以全科医师团队为主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目前以全科医师团队为主的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为例,说明全科医师团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高血压和糖尿病是目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有效地对高血压、糖尿病人进行管理,可以降低有害事件的发生率。全科医师团队通过制定高血压、糖尿病管理制度,团队成员按照各自分工落实,全科医师负责新发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筛查,治疗效果的评估和指导,公卫医师负责健康档案信息统计、分析,护士负责健康档案基本信息采集健康教育。胡隽等[1]报道,以全科团队无缝链式服务模式,对纳入高血压管理的社区居民进行全程管理与以往线条分割式管理相比较,全科医师团队可以对患者提供从家庭到社区,从门诊到住院的全程环-线型个性化管理,使其与团队的全科医师感情较深,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活方式有所改变,进而使高血压的患病率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降低。

慢性病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误区[2]

把慢性病管理等同于对现在患有慢性病病人的门诊管理,而忽视了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管理。由于传统的卫生服务观念,社区医生往往是在诊所座等病人上门看病、求医,对病人的处理,多是满足于药物治疗,而慢性病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慢性病及高危人群应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社区医生对现症病人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更要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地健康干预。

慢性病管理将疾病和病人割裂开来:慢性病病人往往是一个人身患多种疾病,如果仅仅是以“病”为中心来进行管理,就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甚至相互矛盾、顾此失彼的误区。仍以高血压患者为例,人群中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病人是很常见的,如果以“病”为中心进行管理,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而这3个疾病在一个人身上发生,恰恰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仅仅强调某一疾病的防治,都不能达到降低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重视药物干预,忽略心理、社会干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当今医学模式的主流,对慢性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慢性病人群多是老年人,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变异,对慢性病人群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慢性病很多均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而由于种种原因,社区医护人员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识与应用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要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并通过他们在慢性病管理中除了药物治疗外,要了解并帮助慢性病患者解除心理障碍,要尽可能地结合患者的社会因素,进行个体化管理。

篇7

[关键词] 老年慢性病档案,老年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134-02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脑血管病、心脏病及肾脏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因。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一亿多人,其中老年高血压患病率达22.4%~71.0%,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1]。有研究资料指出治疗高血压的最有效措施是“以社区健康促进并以控制危险因素为基础的综合防治”[2]。由此可见,全科医师在高血压防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探讨一种有效的模式来防治高血压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为了调查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的建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笔者对本社区内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均为2011年2月~2012年2月本辖区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74例,女26例;年龄57~72岁,平均(62.3±5.1)岁;平均病程(46.4±10.4)个月;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例,大专19例,中专及以下学历7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71例,女29例;年龄58~73岁,平均(63.1±5.4)岁;平均病程(48.1±11.2)个月;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例,大专14例,中专及以下学历80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对高血压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对照组执行一般的社区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内容的具体内容如下。

1.2.1 患者的基本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龄,联系电话、老年情况、宗教情况、慢病情况、病程等。

1.2.2 血压的监测 要求老年高血压患者每天监测血压1次,至少隔天1次,将血压数值记录进档案,制成一个连续的动态图。

1.2.3 随访记录 每月随访1次,对老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将随访的结果记录进档案。

1.2.4 体检记录 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将所有体检结果记录进档案。

1.2.5 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与干预工作 包括开展电化教育,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举办宣传栏、高血压宣传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等。

1.2.6 高血压高危人群登记和管理 对于高血压严重患者,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进行高危人群登记,作为一个特别关注的档案。

1.2.7 高血压社区/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对于高血压患者必须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这对患者、社区和医院均有利,严重时转诊至医院,稳定时转入社区,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及减轻患者的负担。

1.2.8 逐步推行“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患者自我管理为中心。制定“高血压病自我管理手册”让患者进行自我学习,然后定期开展研讨会,解答患者的疑问,教会患者怎么样进行自我管理。

1.3 一般的社区干预内容

包括开展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科学生活方式指导、规范化用药、实验室指标全方位的监测。

1.4 疗效评价

按卫生部制订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20 mm Hg或≥10 mm Hg且降至正常范围;有效: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或下降≤10 mm 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30 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是终身疾病,决定了社区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3]。健康档案是一个连续、综合、个体化健康信息记录的资料库。自设立健康档案以来,社区干预的治疗模式已经逐渐发生改变,由以往单一、被动变为综合、主动性的社区干预[4]。目前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形势严峻,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动态掌握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危险因素和疾病信息变化情况,并以此提供相应个体化的慢性病目标管理干预服务措施,从患者自身实际出发,对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监控。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问题的慢性病,需要长期的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所以在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要实行个体化。从本研究的结果也可以看出,实行个体化老年慢性病档案以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比一般的社区干预效果更加明显,有效率也明显地增高。

社区慢性病管理通过一些途径加以预防和控制,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了可能性[5]。个体化老年慢性病档案可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减少慢性病所带来的并发症,促进生命质量的改善。可以说,个体化老年慢性病档案是目前可被认同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手段之一。实施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是对现行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一种探索和补充[6]。个体化老年慢性病档案与此相类似,它是综合了目前的慢性病管理措施,在实行慢性病管理的同时加入个体化模式,使得患者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对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监控,效果更明显。从目前社区慢性病防治情况来看,上门访视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7],所以“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8]管理模式应该得到更大的重视,一旦成熟建立以后更能节省医疗资源,将医疗资源分配得更加合理。所以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可以很好地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稳定,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德平,曾学赛,曾环字,等.老年人24小时动态血压正常参考值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0):729-730.

[2] 刘力生,王文,姚崇华,等.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摘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1):60-74.

[3] 曾念彬.深圳市福田区社区慢病管理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754-755.

[4] 杨静,金翠香,张成秋.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11):673-674.

[5] 李晓红.当前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措施[J].中外医疗,2009, 30(6):120.

[6] 李惠娟.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初探[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6):332-335.

[7]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全文[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17-20.

篇8

[关键词] 健康教育;慢性病;基层医院;生存质量;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17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8-0121-04

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病由于病情复杂、病程长且常反复发作,易使患者产生沮丧、悲伤、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1],因此,我们不仅要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还要针对慢性病患者的特点,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对促进慢性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2]。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认识教育和行为干预等方式帮助群体或个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从而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不健康的行为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3]。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近年来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慢性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高血压19例,糖尿病11例,脑梗死6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慢性心力衰竭2例、慢性胃炎6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8岁,男30例,女20例;另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独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慢性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高血压19例,糖尿病11例,脑梗死6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慢性心力衰竭2例,慢性胃炎6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7岁,男29例,女2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学历水平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入选病例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1.2方法

观察组:我院每个月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制定健康教育干预计划,举办慢性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 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入户建档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为每位病例入户建档,发放慢性病知识宣传折页等,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用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心理保健、饮食宜忌、药膳调理、生活起居;常见并发症的表现;何时复查及复诊,为慢性病居民进行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知识的咨询指导,对慢性病居民的健康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定期开展随访工作,及时记录健康档案,对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一般慢性病每年最少免费随访4次,对病情较重者坚持每个月随访1次。

对照组病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另一批社区医生对慢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我院未参与,其余方法同观察组。

1.3 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每组均发放问卷50份,回收率100%。内容包括:①患者的姓名、年龄、电话、就诊次数、对本病的了解及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方式。②自我保健及生活习惯,如参加运动的主动性和持久性、吸烟、饮酒、合理饮食等依从性,应用药物治疗依从性(CAPrr)评价标准,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即为依从性好,4个问题只要有1个及以上回答“是”即为依从性差[4]。③掌握慢病病情现状和预后、治疗方法、用药常识、自我管理及饮食常识、并发症征象的程度,各项20分,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掌握[5]。④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应用中文版SF-36调查入选慢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内含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总体健康8个维度,分别属于“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两大类。每一维度评分0~100分[6]。

1.4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经过严格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对每一份问卷同时进行复核,如果有漏项、疑问及时进行询问、纠正等。

1.5 观察指标

①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慢性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②健康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③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慢性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对病情现状和预后、治疗方法、饮食知识、用药常识、自我管理常识、并发症征象的掌握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健康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见表3。入选的慢性病患者在健康教育干预前期,观察组2例慢性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对照组3例慢性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干预前期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观察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6个月后,观察组8例慢性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对照组对其服药依从性调查显示19例慢性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两组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率分别为84%、62%,差异具有显著性(P

2.3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见表4。两组患者干预后其SF-36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包括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总体健康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干预后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与高血压、冠心病、肥胖、高血脂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有关,且慢性病患者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很低[7]。目前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不能根治,临床检查只能发现少数早期患者,通过治疗虽然能缓解其临床症状,但这些慢性病的发生原因还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年龄增长等关系密切。慢病病情复杂且形成时间长,预防与控制措施需要坚持不懈,如果没有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患者很难坚持预防和治疗,从而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8]。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健康教育是向人们传授保健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慢性病患者有效掌握疾病的各方面知识,积极参与治疗,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让患者在最大范围内享有健康[9]。

我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及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与之相应的重点突出的方式,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如与慢性病患者进行交谈和沟通,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用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态度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做好生活指导的同时,将健康知识传递给他们,消除消极思想对其心理的影响。慢性病因其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患者常会产生焦虑和恐惧等负性心理,同时治疗疾病会增加经济负担等问题的出现,对慢性病患者康复具有较大影响[10]。为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我们在实践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解除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效果。根据慢性病的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用药的时间、剂量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循证指导。每次随访都进行上一次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对存在问题进行指正和帮助,以巩固每一次的健康教育效果,使其能一如既往地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11]。我院还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举办慢性病健康教育讲座,播放健康教育录像,对就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张贴宣传单、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干预措施,使慢性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掌握率明显提高。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饮食干预、运功干预、不良嗜好干预、用药干预等。其中饮食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食多餐、多进食蔬菜、高纤维食物,摄入盐量不得超过6 g/d。运动干预主要有为慢性病患者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如慢跑、晨跑、快步行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使慢性病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禁烟限酒、注意休息与睡眠[12]。

根据现代健康教育学理论,良好的知识可以促进正确信念的形成,并能进一步指导形成有利健康的行为[13]。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50例入选慢性病患者对病情现状和预后、治疗方法、饮食、用药常识、自我管理常识、并发症征象的掌握率分别为94%、92%、96%、90%、96%、8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患者心理、生理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对其疾病的认识,并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使其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都达到健康状态。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人生命过程中生理、心理、社会的所有活动[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其SF-36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总体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干预后改善更显著(P

综上,我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的慢病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个性化,因人而异,才能改变慢性病患者不良的健康观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促进疾病恢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星明,黄建始. 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整合对慢性病防治的意义和服务模式探讨[J]. 疾病控制杂志,2008,12(1):53-57.

[2] 田莉,王洪才,邓玲玲,等.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J]. 海南医学,2012,23(2):109-110.

[3] 王薇. 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病转归的作用[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3):47-48.

[4] 袁红,向燕萍,张丽,等. 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1):127-128.

[5] 陈陆. 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2(34):232-233.

[6] 王艳. 社区健康教育和追踪对慢病管理的影响研究[J]. 医学信息,2013,26(3):138-139.

[7] 申桂兰. 慢病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110-111.

[8] 李敏君. 社区慢病的管理技巧[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4(16):397-398.

[9] 顾燕萍. 健康教育与慢病防治[J]. 中外医学研究,2010, 8(22):184-185.

[10] 黄晓有. 社区慢性病防治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3):1637-1638.

[11] 黄竹航, 由天辉,赵新华,等. 慢性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6(5):39-40.

[12] 冯建山. 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J]. 哈尔滨医药,2012,32(5):346-347.

[13] 陈红,张庚莉,金翠红.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策略[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41-3145.

[14] 张英. 实施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30-32.

[15] 张利霞,郑蔚,李红哲,等. 健康干预对慢性病人健康素养的作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5-6.

篇9

转变观念开展“零级预防”,实现慢性病防控策略前移。对于吸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等危险因素,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危险因素在社会上的流行。通过健康教育、知识宣传等使个体认识到吸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危害,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危险因素。慢性病防控不能限制在生命的某个阶段,而是要贯穿从胎儿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未病先防,顺四时、调情志、节饮食、慎用药,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抵御疾病、恢复健康,具有丰富的内涵。零级预防理念与中医治未病理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健康管理学的兴起,健康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发展,预防疾病、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更加被重视。健康管理在慢病防控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实现预防为主,推动医学服务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防干预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相信在贯彻“零级预防”理念,实现慢性病防控战略前移的过程中健康管理将发挥更大作用。

2加强健康管理学科建设

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已成为目前制约健康管理发展的最主要瓶颈与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当前我国健康管理面临的最重大挑战。健康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但理论与相关政策研究滞后,学科与专业未纳入国家学科目录;正规的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建立,相关人力资源匮乏;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数量多、发展快,但普遍对学科建设重视不够,内涵建设薄弱。随着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不断加强学科建设,适应当今世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势必在慢性病防控中将彰显出独特优势。

3综合性医院应启动慢性病管理服务

在现行的医疗模式下,大多数慢性病患者首选到综合性医院接受后续治疗,我院在对体检后新诊断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后续治疗调查显示,95%的患者愿意选择综合性医院接受后续治疗和管理。但各级综合性医院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多以专病门诊的形式开展服务,其虽能提供规范性诊疗服务,但因门诊服务条件受限,患者多,服务多停留在临床诊治,无法真正确保服务的长期性、连续性。因此,各级综合医院要尽快适应我国慢性病服务新需求,充分利用医疗技术资源优势,探索慢性病管理方法,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建立信息档案,利用信息网络,开展双向转诊,与各社区医院信息共享,进一探索丰富慢性病管理手段。

3.1开设慢性病管理专科门诊。门诊及体检筛检出的各类慢性病患者,由临床医学专家进行专科会诊,制订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

3.2收集个人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调查。详细记录病史、生活习惯史(吸烟史、饮酒史、睡眠史等)、心理特征、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利用信息网络,开展双向转诊,与各社区医院信息共享,指导患者就诊,定期复查,采取深入性的生活方式干预,长期有效监控等措施,切实改善生活方式,使慢性病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3.3大力开展健康宣教。通过开展面对面健康咨询,个体化健康指导,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开设医院健康网站、教育处方、专栏等形式,重点围绕慢性病管理相关知识开展多渠道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促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针对新患者可能出现的失望、恐惧、焦虑或紧张的情绪,可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通过心理评估与指导,可以帮助慢性病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正确看待疾病,树立控制好病情、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10

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应充足, 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膳食结构发生变化:粮谷类和总蛋白摄入量基本持平, 脂肪摄入量过多, 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 导致超重肥胖问题突显,?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建议, 体重过低:BMI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BMI28。BMI (体质指数) =体重 (kg) /身高 (m2) 。

调查显示, 肥胖人群的膳食主要由酒类、糖类、盐酱调料类和动植物油类构成, 而非肥胖人群的膳食主要由动植物油类、盐酱调料类、谷类和根茎类构成。表明肥胖与非肥胖人群的膳食模式有所不同, 肥胖人群缺少谷类和根茎类, 且有喜食甜食和酒类嗜好[1]。

肥胖人群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导致了慢性病的发生[2], 作为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 由于超重、肥胖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升高, 且趋向年轻化。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19982008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有了明显的增加, 从增长幅度来看, 城市增长缓慢, 2003年略有控制, 农村增长较快。从地区分布来看, 城市居民患病率要高于农村居民。从地区规模来看城市规模越大, 慢性病患病率越高, 农村也是如此。从性别分布来看, 女性患慢性病的比率一直高于男性, 且农村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增长速度高于男性, 而城市男性慢性病患病率增长速度稍高于女性[3],?

2 常见慢性病的症状、危害和营养治疗

调查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行为习惯, 结果显示:78.1%的人采用行为、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疾病, 包括合理饮食 (77.9%) 、体育锻炼 (55.6%) 、戒烟 (12.9%) 、限酒 (10.3%) 和控制体质量 (17.0%) ;20.3%的人仅采用药物治疗, 0.7%的人不治疗;76.2%的人进行血糖、血压监测, 51.1%的人认为控制在较好水平。

2.1 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高血压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心、脑血管和体内重要的脏器, 如导致心、肾、脑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甚至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 致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高血压还与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紧密联系在一起, 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慢性损害, 导致脏器功能的丧失, 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与健康。

对高血压的患者, 通过营养干预, 控制总热能的摄入, 使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 限制膳食中对高血压不利的食物, 增加有营养素的食物, 让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以达到防治高血压的目的。

2.2 高血脂的营养防治

目前, 我国有近1/3的成年人的血脂偏高, 导致中风的病人近150万, 全球因高脂血症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近3 500人/d, 但现在很多人对高血脂症给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并不了解, 事实上高脂血症现在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隐形杀手。另外, 积极治疗高脂血症, 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营养治疗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改善过去不恰当的饮食习惯, 食物多样化, 每日膳食以谷类、蔬菜、水果为基础, 适量选择奶类、干豆类、动物性食物, 限量使用油、单糖、盐等食物。配合适量运动, 达到控制体重、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目的, 使患者早日康复。

2.3 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高血糖症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上限7.0 mmol/L (126 mg/dl) , 血糖高于肾糖阈值9.0 mmol/L (160 mg/dl) , 则出现尿糖。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 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代谢异常。此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严重时可以使人致残、致盲, 甚至致死。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通过严格的对各种营养素的计算, 特别是三大产能热营养素, 既减轻胰岛素的负担、减轻体重、减少并发症, 又达到合理膳食, 保证正常生理及活动的需要。

2.4 癌症的营养防治

现在理论认为, 癌症只是慢性病, 它的本质是生物体的内乱, 对待癌症应像对待慢性病一样[4]。而且大部分癌症一经发现就进入了晚期, 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健康的饮食习惯对癌症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而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增加癌症发病的危险度。1997年, 世界癌症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组织的系统综合评价证明, 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和增加身体活动, 很可能降低口腔、喉、咽、食管、肺和胃癌的危险[5]。研究指出, 喜欢酸食和辣食、经常吃蒜类食物、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蛋类、鱼类、维生素以及胡萝卜素、经常饮茶是癌症发病的保护因素全球每年有270万死亡和2 670万伤残调整寿命年可归因于水果和蔬菜消费不足, 其中包括31%冠心病、19%缺血性脑卒中、20%食管癌、19%胃癌、12%肺癌和2%结直肠癌[6]。

3 营养与慢性病营养防治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减缓慢性病的发病进程, 应采取积极的干预策略:①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进行系统化管理, 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对体检指标异常的高危人群应连续动态监测, 并给予分析指导, 有针对性地干预治疗。②根据体检结果, 结合个人生活方式, 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普及健康教育, 引导干部职工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使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里平衡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随时随地、因地制宜的实施健康营养干预。③提高政府机关管理者的健康管理水平, 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定期体检, 将身体素质纳入职工考核指标, 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对肥胖、高脂血症等慢性病重视不足的问题[7]。

在医生指导下, 患者通过自己有效的营养干预和防治方法, 达到慢性病自我管理效果,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高血压病、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管理。有效的慢性病自我营养干预管理可以改善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减少卫生服务利用, 对于我国的慢性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开展慢性病的营养防治地区大多数在经济较发达、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社区, 所以此种方法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开展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4 结语

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 不健康饮食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慢性病控制离不开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国家正在逐步推进营养与慢性病控制共同发展。今后的慢性病控制工作应加强营养与慢性病关系的证据研究, 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 加强营养与慢性病控制领域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 研究制定营养与慢性病控制领域的政策和法规。

参考文献

[1]马爱勤, 张建丽, 张鲁杰, 等.肥胖人群的营养膳食结构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 2008, 10 (5) :591-593.

[2]Food,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a global perspective[M].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1997.

[3]程怀志, 郭斌, 谢欣, 等.我国慢性病患病率的社会人口学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14, 27 (3) :4-6.

[4]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5]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Food,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A Global Perspective[M].Washington, DC:AICR,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