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配音训练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我校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5~65岁(454.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初中16例,高中(职高、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13例;婚姻状况:已婚45例,未婚3例,离异或丧偶2例;家庭人均月收入:1200元15例,1200~2500元23例,2500元12例;主要照顾者:配偶34例,子女10例,其它6例。诊断肺癌13例,乳腺癌18例,胃癌15例,食管癌2例,肠癌2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癌症,且正在接受治疗;②年龄18岁;③具有正常的理解和交流能力,无明显精神及人格障碍;④患者对自身疾病诊断知情;⑤照顾者为患者亲属或朋友,不存在雇佣关系。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1.3 研究方法
(1)住院期间:①由课题组成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第一次面对面的放松治疗示范后,以播放视频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该疗法的理论方法以及操作程序。②选取病人喜欢的輕音乐储存在MP3。③在聆听轻音乐的同时,用鼻吸气约4s,伴随腹部隆起,屏息7s,慢慢呼气约8s,每天进行训练2次,每次30分钟。④给每位患者发放一本小册子,记录每天训练完成时间、完成情况、完成效果(自我评价),结束训练后回收小册子,进行数据统计。⑤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放松操的方法后,要求家属每天抽出时间与患者一起完成放松操。
(2)出院后:患者出院在家进行训练时,小组成员每周进行上门指导,收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课题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制定出新的护理措施,及时反馈给病人。
1.4 评价方法
采用日本学者Okuyama等2000年设计的癌症疲乏量表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测评。该量表共15个条目,从3个维度评价癌因性疲乏症状:躯体维度、情绪维度和认知维度,其中躯体疲乏维度包括7个条目,情感疲乏和认知维度均4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各维度得分之和为总分,得分越高提示疲乏越严重。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各维度和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2
关键字:语言文字训练
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习惯培养等方面都应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因此,要上好语文课,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扎扎实实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主阵地。阅读教学就是以课文为凭借,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前,我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阅读教学中,往往重内容,轻文字,就算讲到文字,也不过是在讲内容时的一点点缀,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提高较慢。通过教学理论的系统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的,端正了教学思想,在阅读教学中,我初步做到了强化语言文字训练的因素,对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做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
一、定准定好语言文字训练点
(一)明确训练目标
语言文字训练目标是要准确、精练、有序、具体。准确,就是要明确制定目标的依据:一是大纲对年级教学的要求;二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三是该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四是本班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情况。精练,就是要集中。在阅读教学中,不可能也不需要把训练涉及到课文中的每一个段落都下同样的功夫,只能从课文中选出几个训练点,集中精力训练,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有序,指把年级目标、课文目标、课时目标连起来,构成科学有序的训练目标体系,而且在设计有一定难度的训练是要选择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语言材料作为训练点,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参加训练。具体,是说目标的表达应是具体的、方便操作的,要使教的目标化为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知道练什么和怎样练,通过练达到什么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二)精选训练点
要落实训练目标,必须精心选择训练点。训练点一般应具备下列特征:1、是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段,它既有语言文字的训练价值,又有助于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情感熏陶和学习语言内涵共振的作用。《叙利亚的卖水人》一课中,我们认为这篇课文主要人物形象是叙利亚的卖水,他们淳朴,热情,智慧,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且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情感真挚、感人。可以很好开发利用,我们设计这样了一个换位移情体验活动:
在一声声的叫卖声中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卖水人,他():手执着笛子,吹起了(),这曲子仿佛在告诉我们().师:所以喝完以后他还会不由自主地说:(。)这一活动利用移情体验的策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深入课文情境,体验课文中蕴含的动人情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学生把自己对于叙利亚人的喜爱都体现在自己的字里行间。在语文课上我们也主张学生能够动动笔,写写话,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所以我们利用尤今说的:最令我难忘的倒不是好喝又便宜的水果汁,而是()。通过这段话的补充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在课堂上得到训练,使语文课上能够切实地让学生真正获得些什么。2、是课文中带有个性特征的语言现象,而这些材料文含有某种语言规律,训练这些,学生不仅获得语文知识,还能加快他们语言内化的过程。3、选准的语言材料接近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心理和语言的最近发展区,在训练时容易在训练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训练的情景,触发学生获得训练成果的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思维活动。
二、采用高效多样化的语言文字训练方法
高效的训练离不开科学的方法。由于语言文字训练内容的丰富性,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内容、环节、对象、条件和需要,对训练方法进行艺术的再组合、再加工、再创造,探索多样化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下面是我运用过的一些较好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
(一)在直观形象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中采用直观性原则,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可运用灯片演示,动作模拟表演等,加深对语句意义的理解,运用板书、图示,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深一层的思考等。教学《悉尼歌剧院》时,我请学生自己朗读关于悉尼歌剧院外形的小节后,老师请同学们看多媒体上出现的歌剧院的图片,并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之后问学生,“你有什么感觉?”“我仿佛看到了一朵将要开放的莲花。”“我感觉悉尼歌剧院近在眼前。”接着我就请学生也来为图片做朗读配音,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读完了课文之后,我问学生“歌剧院美吗?”“美。”“看,还有更美的呢。”我又出示一组不同角度的歌剧院的照片,“请你发挥想象,用这句句式来为这几张图配音。”我在黑板上出现了:悉尼歌剧院像(),又像(),还像()。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说:“悉尼歌剧院像(绚丽的舞台),又像(展翅飞翔的白鸽),还像(洁白的云)。”接着我又出现了一组建筑的图片,由金贸大厦、东方明珠、世纪公园……接着让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地方来说话。
(二)在比较品评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如字形、字义的比较,换词比较、句式归类比较、增添或删去部分词句与原句比较、词义句意比较等。
(三)在知识迁移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材料,还要引导他们将积累的语言化为能力。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因素,就给迁移训练提供了条件。教学《给妈妈的礼物》一课时,当学习到南南为妈妈制作礼物这一小节时,我先请学生和我配合读:为了给妈妈做生日礼物,南南每天放学回家-----星期天,爸爸和妈妈上街去了-----随后南南找来----读完后,我出示了第三小节,说“第三节将制作过程写得非常清楚。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三节,其余同学思考:标有数字的这三句话能不能颠倒?为什么?”听完后学生回答:这是南南做礼物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我说:“对啊!他们表示连续的动作,不能颠倒,课文又是如何将这三句话连接起来的?请用红笔在你找到的连接词下画个圈。”学生说是:“先—再---最后---”我把数字擦掉,在黑板上写:先、再、最后。我说:“让我们配合用上这三个表示动作承接的词语来读一读。”读完后告诉学生“先……再……最后…”用来连接连续动作的。使得南那所做的每一步都能清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果做一件事不仅仅分三个步骤,中间的承接词还可以用上那些?学生说:“先……再……然后……接着……最后……”我说:“对了,接着让我们也来学习文章的写法,选取老师给你提供的情景和你自己想的情景,分几步来说说一件事情。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情景出示在黑板上:1、吃完晚饭,今天轮到我洗碗了。2、下班回家,妈妈忙着烧菜。3、早晨起床,我自己刷牙。先请学生自己准备几分钟,然后我指名请一位同学说,这名学生说:“我找来一块抹布和一瓶洗洁精开始洗碗了。我先用洗洁精洗,再用清水把碗冲洗干净,最后把碗擦干放好。”我请同学评论一下他的优缺点。学生们说:“他分了三个步骤,可是说得太简单。”我就因势利导请学生再轻声读这一节,找找描写南南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学生找到了:端端正正、写、普、放、镶、摆、看、盖、收。然后告诉学生:“你也可以学习课文的写法把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出来,这样说话就具体生动了。”然后请学生把刚才的“洗碗”再修改一下。他说:“我找来一块抹布和一瓶洗洁精开始洗碗了。我先在脏的碗里倒两滴洗洁精洗,用抹布沾着水把碗仔仔细细地洗干净,再用清水把碗里的泡沫冲洗干净,我冲了一次又一次,直到碗里没有一点泡沫,最后把碗里的水倒掉,小心翼翼的把碗擦干放好。”我一听马上对他进行了表扬,接着请学生也学着他的样子,与同桌交流一下。之后我又对以上进行了小结。
(四)在情感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篇3
关键词: 说话 训练 语音 口头语言 口语表达
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命题说话项测试目的是测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此项测试有别于朗读测试,以应试人生活中普通话的实际应用状态为考察要素,使普通话测试能更真实体现应试者的普通话口语的运用能力。口头语言从思想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而且一旦成为语言就是最终的形式,不能修改,不像书面语言表达时那样可以再三斟酌、反复修改,所以口语表达更要求思维敏捷、严密。这种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要求我们在训练时尤其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进行科学的训练。又因为它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复合体,所以我们在训练时不能把它孤立起来训练,应注意多管齐下,以达到最终目的。长期以来,在普通话教学中“命题说话”成了学生最薄弱的环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使学生从怕说话变为想说话、会说话?
一、克服不敢“说”的心理因素
“说话”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它是以表达为中心的将思维快速转换成口语的过程。但是,学生的说话学习,并不是冷漠地、被动地、消极地进行的,而总是伴随喜、怒、哀、乐、惧等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并根据自己的或社会的需要对说话采取亲近或疏远的态度。这就是心理过程的情感因素的作用。在说话活动中,学生还根据自己的需要,带着一定的目的,在说话中克服种种困难,这是心理过程的意志因素在起作用。这些知、情、意等心理因素在学生的说话活动中都起着特定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学生紧张得哆哆嗦嗦,说起话来面红耳赤、支支吾吾、语无伦次,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究其原因,不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一方面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不好,加上平时锻炼少,缺乏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当众说话时便过分紧张、胆怯,从而影响了表达质量。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长期以来传统的“满堂灌”、“满堂讲”使学生习惯了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话者”,在听讲中,他们慢慢地丢失了“说的能力”,也丧失了“说”的欲望,越来越自我封闭。所以要使学生善“说”,教师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扫除说话时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说话时能显示出一定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关爱世界的情感,丰富能够说出来的内容,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做到乐说,欲说,爱说,从而“动之以心,发之于口”。
二、日常学习生活注重积累
(一)语言积累。如果没有积累,说的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累与能力相比,积累是更基础的。提到语言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想到了食古不化,想到书呆子和书袋子,好像强调了语言积累,就一定会阻碍人们的灵性和创造力,其实这是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语言的积累的途径是让学生建立笔记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积累:第一:字词的积累。汉语言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构成普通话音节的21个声母,39个韵母,有机拼成了400多个基本音节,加上4个声调的配合组成了1250多个带音节,掌握了这些字词正确的声、韵、调和字义,说话时运用起这些汉字就如鱼得水,自由自在,轻松愉快。掌握丰富的词汇有利于人们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分析理解能力的提高,这是说的基础。无论哪一位演说家,他的语言都会表现出词汇丰富的特点。即使是普通人,如果词汇贫乏,说话也就索然无味。第二:佳言美句的积累。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生大量积累锦言佳句,无疑是一种非常可贵和可靠的思维训练和言语训练,是他们学习和发展说话能力的内容素材和形式规范。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等,把生活学习、电影戏剧、报刊书籍、宣传标语、电视广播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课外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二)生活积累。说话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的语言富有灵性,生活经验丰富了,便会自然产生联想,将头脑中已有的语言材料选择重组,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得到永久储存。这样,既积累了说话的材料,又训练了思维。
三、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训练
练是培养说话能力的最好的良方。说话能力构成因素复杂,训练内容多样,途径也多,训练应通盘考虑,有计划地进行。应遵循能力发展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规律,拟定说话能力的序列,使训练计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多年实践中,我采取的办法是:
(一)在朗读和背诵中加强语音能力。
语言表达归根结底是思维的反映,也是情感激发的过程。以往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尝试中,朗读、背诵一直都作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因为这两种手段能培养学生的语音能力。然而,如何提高这些手段的使用效率,让他们充分激发出学生的语音能力来呢?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或听觉是最有效的办法。朗读、背诵对培养语感起到一定作用,也是培养表达能力的主要方法。朗读、背诵从形式上已被学生接受,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例如配乐朗诵:诗歌、散文等采取配乐朗诵的形式不是简单找一段音乐边放边朗读,或者直接播放事先配乐的朗读带,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境和所表达感情的基础上自己挑选音乐来配,看谁的配乐与诗文的内容、意境、感情、背景最吻合。音乐是学生喜爱的,诗文的意境美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利用艺术相通的特点,把两者结合起来,既学到了文学知识,受到了美的熏陶,又使学生的语音能力在朗读中得到提高,为学生训练出良好的说话能力打下了基础。如在朗读作品22号(王文杰《可爱的小鸟》节选)、作品25号(朱自清《绿》节选)、作品32号(杏林子《朋友和其他》节选)、作品58号(老舍《住的梦》节选)等散文类的作品时,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集体朗读,也让个别同学单独朗读。可是涉及面毕竟不广,学生下课后一般不会捧着书主动朗读,始终无法很好地领略文章的意境,更谈不上提高语音能力了。于是,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制作配乐朗诵的录音带,通过这样的作业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作品的能力,规范语音,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语句的优美。美国教育家帕恪说过“感觉是人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通过在吟诵中加强对审美的感知,学生可以促进对语感的培养。
(二)在训练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剔除口语杂质。
所谓口语杂质是指那些不起任何表情达意作用的音节,主要包括滥用的语气词和使用的口头禅。同书面语相比,日常口语中语气词用得比较多,但口语、书面语的主要区别并不表现在语气词的使用上,更重要的是,较多使用语气词是口语的特点,却非优点。在许多学生的口语表达中,语气词用得太多而使得语句表达松散、凌乱、拖沓。这种情况往往是学生思维阻滞,缺乏训练的表现。有时,把学生一段话中这些无关的语气词去掉,五分钟的话可缩减到三分钟。那么如何让学生改掉滥用语气词和口头禅的习惯,提高语言质量呢?一是让学生对自己常用的语气词和口头禅加以统计,并由学生自己建立个人语言小档案;二是在学生演讲、辩论、训练过程中,教师针对这两方面进行提示并作记录;三是让学生每周自录一段即兴发言,由学生自己加以改进;四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对话训练,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指正提高。
(三)在课前三分钟“自说自话”和辩论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三分钟即兴之作是一种行之有效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方法。在教学中由学生讲一个有关自己的小故事(姓名的由来、有趣的往事、自我描述,等等),然后分别请同学从文章的内容、语音语调、流畅等方面进行评论,然后打分。最后由老师根据学生的说进行评述:首先根据学生说话的内容选择一点有感触的内容进行联想,拓展发言,引发出更多的话题,为学生大胆发言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结合学生的评讲和打分,老师可以发表见解和意见。学生特别注重老师的看法,所以老师评论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在评讲中对学生的不足,以希望的方式提出,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为轻松,这样能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便于“张口”。也可定期开设一节辩论课,辩题由老师一周前公布,将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让其各自查阅资料准备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老师退居二线,由学生唱主角。平常有些沉默的学生这时也会嫌辩手讲得不够具体、深刻主动举手加以补充。学生这时不再沉默寡言,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不知不觉中辩论思维渐为敏捷,见解更为深刻,从而达到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
四、在表演中激发学生的说话潜能
给童话剧、名影片段、动画片配音,配音后再讨论评析,全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只在背后做指导点评。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说的积极性,更可以训练学生的即兴说话的能力及体态语言――动作、神态、表情、手势、体姿等,这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而且,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们展现自我提供了舞台。学生亦可利用这些机会,锻炼胆量,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朗读作品的能力。例如给格林童话《白雪公主》配音,同学们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音色分配角色:恶皇后在不同扮相时的声音特点,七个小矮人性格不同声音效果也截然不同,等等,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再如播放同学们熟悉的电影、电视、动画片片段,不打字幕,让同学们凭借记忆和想象自由发挥给人物配音,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显得格外轻松,在配音的过程中即兴说话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总之,厚积才能薄发,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广博的知识基础,加上科学的训练,说话才会如“万斛泉水,滔滔不绝,不择而出”。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商务印书馆出版,2004.1.
[2]宋欣桥.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商务出版社,2004.
篇4
形势的发展对主持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长期只“播”不“采”将不能适应电视媒体发展的需要。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摒弃吃青春饭,等到了一定年龄再考虑转行或转岗的错误认识。这种现象对于地方台培训优秀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来说是很不利的。
其次,在播报方式上进行更新。电视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电视的独到之处在于言谈举止令人信服的人才有可能影响观众的观点。而现在的市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大多是会议报道,新闻节目的报道模式是“口播+图像+配音”,很难打造有本地特色的新闻栏目,也难以培养出有本地特色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更新播报方式?一是让新闻节目主持人到新闻事件现场进行采访,对事件进行现场述评;二是在新闻节目中加入百姓的心声或进行相关热点问题的跟踪式报道;三是开设《记者说事》这类的栏目,让记者来讲述采访过程的相关背景或是花絮;四是让两位主持人相互沟通、默契配合共同来讲述新闻事实。这样就使新闻节目主持人成了新闻事件的亲历者,而不是一个转述记者稿件的语言工具。这样的节目当然是有本地特色的新闻节目,也符合三贴近原则。
再次,要注重选拔培养。目前很多市县级电视台,大多是从教师或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声音条件较好、普通话较标准的人,经过简单培训就承担新闻播报工作。这些新闻节目主持人由于没有从业经验,在节目中只起到简单的传声筒的作用。如何培养优秀的记者型新闻主持人?科班培养是培养优秀节目主持人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考生的口试、笔试、面试,严格筛选、录取,再经过系统的学习、训练和实践,毕业时一般都具备良好的新闻素养;市县级电视台要给业务出色的记者提供担任主持人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一些名记者掌握主持技巧,从而顺利实现记者向记者型主持人的转变;加强与相关院校的合作,定期选送在职人员到高校进修;采取师傅带徒弟、一帮一、众对一的强化训练方法;让新闻节目主持人同时兼任出镜记者或新闻文字编辑等。这些都是较好的培养锻炼方法。
篇5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语文;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33-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口语能力包括学生听的能力与说的能力,是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很快融入教学情境,这对于提升学生表达欲望、提升学生的交际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就谈谈信息技术情境下语文口语教学的开展方式。
1 营造氛围,课前演讲
坚持每节语文课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3分钟演讲,以“历史上的今天”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作为演讲的内容。为了营造演讲的氛围,笔者动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从网上搜集并整理相关材料,并通过PowerPoint进行加工美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例如,在每年的9月18日,笔者都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提醒大家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演讲的学生通常会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的有关的图片、文字素材,配以激昂奋进的音乐作为背景,结合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对民族精神的诠释,慷慨陈词,畅所欲言。通过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3分钟课前演讲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表达环境,训练效果十分理想。很多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也能够在一种自然逼真的情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不仅开阔了大家的知识视野,同时提升了他们的倾听能力、交流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为培养他们活泼开放的性格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 利用剧情,配音表演
对于初中生而言,影视剧通常是他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事实上,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以多媒体的形式搬上课堂。让学生借助影视剧情了解人物关系,体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同时,再通过配音表演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例如,笔者在讲解《范进中举》一课时,就通过信息技术搜集了《范进中举》的影片,然后撷取其中的经典片断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语气进行配音表演。此举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卓越的讽刺艺术,提高阅读和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而且对于感知人物性格,学会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由于影片故事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又像尽可能地贴近人物,因此大家的表演热情十分高涨,有效地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又如在讲解安徒生先生著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时,笔者同样借助Flas鼓励学生参与剧情表演。为了让学生的语气、动作、表情更加符合人物特征,在表演前笔者召集“演员”开了剧情分析会,运用一些简单的服装道具配合表演。皇帝的无知、骗子的奸诈、大臣的昏庸、儿童的天真的性格特征在学生的表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诙谐风趣的对话不时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学生在活动中也受到更为深刻的教育。
3 网络阅读,寓教于乐
新课标注重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锻炼说话能力,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学生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毋庸置疑,阅读是提升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阅读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而且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方面具有普通阅读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借助于浩瀚的网络阅读资源,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其次可以进行有声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感;再次,配合专业录音软件,如Cooledit、先锋录音、Focus MP3 Recorder等,学生可以在网络阅读的同时,轻松自如地进行录音,以实现口语的跟读、复读、模仿等练习(如:树人网,http:///yueducz/czb/;中学生名著学习网,http:///;中学生阅读网,http:///hyfb/)。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口语练习中,不必担心教师或同学对自身的评价。在轻松愉悦的“人机对话”中,学生找回了自信,提升了阅读活动的广泛性和趣味性,潜移默化中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目的。因此,合理地挖掘网络阅读资源,是当前及今后语文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
4 情景呈现,促进交流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不仅可以轻松自如地再现生活情景,而且可以将自然风光、神秘宇宙、人间万象等自然人文景观呈现出来。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沟通与交流的欲望,教师应把握机会,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佳作《春》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春天的画面。课件呈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这样的情景正是作者所要表达和传递的积极情感。教师可依不同场景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1)春草图。①本文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②“钻”字用的好,好在哪里?③此图运用了哪种感官技巧写景?
2)春花图。①作者从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的特点?
3)春风图。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②找出运用感官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说明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4)春雨图。①作者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及远,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②“斜织”“薄雾”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5)迎春图。①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②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通过师生交流与生生讨论,学生能够从课件所呈现的情景中深刻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再结合教师的讲解与文章阅读,会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理解,从而使交流的主题会更加深入。
5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提升学生口语水平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合理采用教学策略,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既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又能说能写的专业技术人才铺设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郭辉辉.谈新课程下初中语文口语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5):57.
[2]蒋华.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现状的研究[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6):148.
[3]何惠建.浅谈农村初中语文口语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169.
篇6
通讯作者:易冰霞
【摘要】 目的 探讨放松疗法在膀胱灌注化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85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身心放松训练。比较两组化疗后不适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化疗后膀胱刺激征、发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膀胱癌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身心放松训练能有效地降低膀胱灌注化疗的应激反应,降低化疗后不适的发生率,缩短其持续时间。
【关键词】 膀胱癌; 膀胱腔灌注化疗; 放松疗法
The application of relaxation therapy for the bladder irrigation chemotherapy after the operation of bladder cancer Yi Bing-xia. People's Hospital of Maoming City, Maoming 5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nursing effect of relaxation therapy in the bladder irrigation chemotherapy.Methods A total of 85 cases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were at random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of 43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of 42 cases. The regular nurs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besides the regular nursing, the relaxation training was perform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ates of discomfort and persistent periods after chemotherapy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he chemotherapy, the irritative symptoms of bladder, incidences of fever an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and persistent perio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Bladder cancer; Bladder irrigation chemotherapy; Relaxation therapy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浅表性膀胱癌可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但术后2~5年内复发率达50%~70%。通过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化疗,可以有效预防肿瘤复发,但膀胱灌注化疗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征、发热、胃肠道反应等不适。健康教育加身心放松训练是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及预防疾病为目的[1]。为此,笔者对膀胱癌行TURBt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患者进行身心放松训练,对缓解患者化疗后不适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2月~2010年10月在笔者所在科住院行TURBt治疗的膀胱癌患者85例,其中男70例,女15例,年龄49~78(63.5±2.5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5例,初中30例,高中及以上20例。因间歇性肉眼血尿就诊,经尿液检查、B超、CT、MRI或膀胱镜检查确诊。患者一般情况较好,TURBt术后均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身心放松训练方法 对照组进行膀胱灌注化疗治疗的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进行身心放松训练。(1)患者认知准备。向观察组患者讲解放松训练的作用原理、特点及操作注意事项。尽量与患者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其发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2)环境准备。病室空间独立,安静,不受外环境干扰,有多种图案设计及不同颜色床单、被套供患者选择,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音乐,开关在患者随手可及的距离,曲目的切换及声音的大小由患者自己掌握,给患者主人的感觉。(3)放松训练与膀胱灌注操作同步开始,乐曲响起,指导患者深呼吸,闭目,配合想象,想象体内有一个坚强的超人战士,向癌细胞发起攻击并杀死癌细胞,膀胱灌注操作完毕后患者静卧于病床上,双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从足部开始放松肌肉,逐渐向上至小腿最后至头部,保持肌肉高度的放松,即肌肉被运动时完全没有阻力,或肌肉松软感觉自己与床贴合,全身有种轻松舒适感,每15 min由音乐配音提醒患者更换,直至2 h。嘱患者每天进行自我放松训练,播放音乐同时进行肌肉放松及深呼吸、想象,60 min/次,每天2次。
1.2.2 评价方法 观察患者膀胱灌注化疗后不适发生情况并记录持续时间,包括膀胱刺激征、发热、胃肠道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tata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膀胱灌注后不适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不适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膀胱保留术后患者能憋尿者,即行膀胱灌注,可预防或推迟肿瘤复发。每周灌注一次,8周后改为每月灌注一次,连续1~2年,常用药物有丝裂霉素、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等 [2]。
本组均采用丝裂霉素行膀胱灌注化疗,本品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肿瘤细胞的G1期、特别是晚G1期及早 S期最敏感,在组织中经酶活化后,可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合成,对RNA及蛋白质也有一定得抑制作用。
膀胱灌注方法:患者平卧,按导尿法消毒会,插导尿管排空膀胱尿,以等渗盐水40 ml稀释丝裂霉素40 mg灌入膀胱后平、俯、左、右侧卧位,每15 min轮换一次,共2 h,灌注前及灌注后2 h内嘱患者勿饮水,以免尿液生成及排尿冲稀膀胱内药物,降低治疗效果。 其治疗时间长,而且需要反复导尿,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而且每次灌注后需要卧床2 h,单调的等待,容易使患者对治疗产生厌烦感,从而影响对治疗的坚持信心。放松是以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为主的内脏和躯体表现的身心状态,是生理、精神和情绪的无紧张状态[3]。本研究对观察组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及身心放松训练,使化疗后恶心呕吐、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6.78、22.24,均P<0.01);发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 P>0.05)。观察组化疗后不适的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7.36、6.48、2.25,P<0.05或P<0.01)。独立的空间给患者安全、自尊,床褥图案及颜色多元化选择,避免患者对医院“”习惯性思维,空间的自由利用使患者有高度的被尊重感,淡化患者角色,护士的耐心指导,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使患者觉得自己不是孤独地跟病魔作斗争及纯粹的治疗,而是有一股很强支撑力量在鼓励自己勇敢生活、享受生活。患者在舒缓的乐曲中,思维跟随音乐,回忆美好的往事、憧憬未来,全身进入松弛状态,当出现不适时,利用放松锻炼,分散注意力,减少应激反应,缓解因化疗而引起的不适。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是行为医学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够降低人体对压力的唤起水平。因为当全身放松时,既可降低神经、肌肉、血管的紧张度,又可以缓解其心理和情绪的紧张[4]。同时向他们解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反复学习及训练,学会对生理活动和情绪反应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从而有利于改善心身不适及对并发症的反应。
参 考 文 献
[1] 卜淑娟.健康教育对肝癌介入治疗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66-267.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93.
[3] 杨文红.放松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观察.江苏大学学报,2003,13(4):338-339.
篇7
在说话、朗读训练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优势,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思维发展、巩固说话、朗读能力的效果。
〔说话训练〕
在进行说话训练时,除了可以运用多媒体训练学生看投影说话,看图片说话,看VCD片复述故事、续说故事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巩固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电脑绘画与说话相结合
电脑绘画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技能,在说话训练中,我充分运用这项技能进行说话训练。
1.把话变成画
在小语学法指导阅读训练方法中有“学习把古诗中的画面想象出来”,要求学生再造想象,把作者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我把它迁移到说话训练中,运用电脑绘画把自己的话变成电脑中的画。如:学生春游回来后,我就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自己说的话在电脑中用图画表现出来。这样说说、画画,一会儿,学生面前的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春景图。这样就把学生看到的、想象的、说的话通过双手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画变成话
学生掌握了多媒体技术后,就可以运用这个技术在电脑屏幕上很快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绘出来。学生绘画不是盲目地乱画,他们头脑中都有创作、思维的过程,这时我又让学生把画变成话,说出自己创作思维的过程,说清画面内容。
这种由画到话再由话到画的训练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设计动画与说话相结合
学生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自己设计动画,再看动画自编童话故事是说话教学中一种新的尝试。个性不同、创造力不同的学生设计的动画、编的童话内容也不一样。训练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重视个性、主体性的发展,力求让学生设计的动画、说的童话多彩多姿。为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合理想象,提高创造力,我还定期评选“小小动画设计师”、“童话大王”等。
三、电脑游戏与说话相结合
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电脑游戏的趣味性、刺激性、机智性则能开发智力、培养儿童的敏感性。因此,我尝试着把电脑游戏引进说话训练中。
电脑中储存的游戏丰富多彩,玩完一个游戏后,我都让学生说你玩的是什么游戏,有什么规则,你怎样由不会玩到会玩,说说你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如:我指导学生玩“挖地雷”的游戏,游戏规定挖错一个则全盘皆输。我就指导学生动脑分析地雷的位置,说说你怎样“挖地雷”,结果怎样,你怎样逐渐找到“挖地雷”窍门的。这样玩中说,说中玩,既巩固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朗读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我也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如何让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读得入情入境,这也得借助电教手段的帮助。
一、观察画面,语言描述,入情入境
在指导朗读时,我们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画面,善于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体会感情,学生进入了情境,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感情来了。
如在教学《日月潭》一课时,精心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吗?那里有一个风景秀丽的日月潭,如人间仙境,你们愿不愿跟老师一起游览一番呢?”这时可出示多媒体画面,指导学生观察那里碧绿的湖水,连绵的群山,茂密的林木等,并配上一段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创设一个美丽的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呈现于眼前的不单是一个山水画面,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迷人境界,对课文产生深厚的兴趣,为读好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播放音乐,指导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选配一段音乐,来烘托、渲染气氛,再配乐朗读,也能收到入情入境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在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选取一段适合的音乐,学生边听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然后根据音乐的旋律,加上范读时慢时快,时轻时重,让学生在时而凝重,时而轻松的音乐中欣赏朗读,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之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范读后,鼓励学生――谁读得好就给谁配音。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读得声情并茂。
三、多媒体画面与录音相结合,感受语境美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画面与录音相结合,就能把朗读与理解,朗读与欣赏,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语言文字的美。
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就运用课件出示背景图――高山、大地、森林、河流、遗像。画外音朗读课文《,你在哪里》,然后在哀乐中引出课题,将学生带入教师所创设的令人悲痛的意境中,使学生在课文的楔入时就受到情境感染,唤起相应的情感体验,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接着播放多媒体画面――“天灰蒙蒙的,长安街送灵车的人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个个泪流满面。”然后教师一面播放哀乐录音,一面不失时机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悲壮的场面伴随着低沉的乐声和令人心酸的文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的崇高的美德,迅速勾起学生对的无比怀念的崇敬之情,从而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促进其思维火花的升华,学生读起书来也就很用心、用情。
四、观看录像,指导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播放录像,再现语言文字描绘的客观事物,使学生进入情境,也能使学生更好地读出感情来。
篇8
关键词:英语口语;兴趣教学;文化意识
英语口语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重要的基础,也是英语教学是目的之一,同时也会受到听力和读写翻译技能等方面的限制。听力和阅读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信息输入的两种途径,而口语交流则是信息输出的一种方式。高中英语口语的初学阶段的关键在于模仿,只有掌握真正的英美口语标准发音,从根本上感觉到英语语言的韵味才能够彻底摆脱困扰了中国人多年的中国式英语的发音。学习英语词法和语法有赖于写作和翻译,从而增强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英语综合技能是英语口语技能的基础,而口语练习则需要我们坚持结合英语综合技能联系进行学习以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也有明确的要求。英语的学习需要我们在最初时开始注意学生的语音、语调,老师在课堂上示范读或者通过播放课文录音的途径,来让学生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并以此来培养语言环境,唤起学生们在拟态环境下的感知和想象力。这些具体的形象和语言环境在帮助学生增强对于词汇和语言结构记忆的同时又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并且鼓励学生大胆的效仿影视剧中的英式美式发音,同时需要我们英语教师能够及时地起到纠正学生口型和舌位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引导学生掌握标准的英语口语。针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加强对于口语训练。而其中有两点尤为重要:第一,通过之前的叙述,通过口语训练能够极大的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通过鼓励学生敢于在班级上自信朗读口语英语课文,意味着学生也能够敢于开口说英语用英语与同学交流表达想法。通过长期的英语口语学习和英语口语练习,我们的学生才能摆脱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哑巴式”英语。第二,通过学生反复的练习和重复朗诵口语英语中的课文和对白,并且长期坚持,对于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语感十分重要,同时对于初步养成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十分重要。
通过快速标准的英语发音听诵能够很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很多的学生习惯了用慢速平板的英语发音来与同学交流交流。那是他们已经在过去的英语学习中已经习惯了一边使用汉语语法逻辑的同时使用英语词汇来组成自己所想表达的意思。因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已经习惯了在英语表达和交流时使用用缓慢平板的的语速,其效果不言而喻是不成功的。而如果学生在日常口语练习中能够多锻炼使用快速并且标准的口语发音来交流说话,相信能够极大的提高英语口语学习的效率。培养语感对于学习语言是十分重要的,掌握一门语言需要我们拥有良好的语感。构成一个人英语素质的核心因素在于英语口语语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作用于语感,才能最终达到语言即口语的快速领悟的英语学习境界。通过后天的培养而产生语感,在口语发音的实践中,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通过在日常的语言环境的接触中,能够让学生不不间断地积累和吸收学习语言和口语发音知识,使得学生自主地体会出其语音、语义、语调及语气,在这样的口语环境下,逐渐培养了学生们对于语言和口语发音的感知,在日常语言的环境中通过日积月累的语感积累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提供能够有益于引起学生兴趣的口语训练材料,同时还需要教师设计出种类丰富又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创造多种不同的对话情景,来激发出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兴趣和交际意图。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适当的科学调控,同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和鼓励。这一过程是为了更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大胆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敢于开口,为了达到锻炼口语的目的可以以戏剧表演、英语角、讲故事、绕口令、猜谜语、唱英文歌、影视配音等方式来进行口语训练,通过这些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来使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敢于大声地使用英语交流表达想法。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需要教师能够做到,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际离不开老师的鼓励,也需要学生们能够做到在日常生活里积极主动地锻炼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交际氛围给学生,唤起高中学生对于英语交际的兴趣和自信。
篇9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企业培养一线劳动者的重要职责。企业用人的标准也在逐渐开始务实,一味高学历的标准开始动摇,适应岗位的需要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企业选择劳动者的现实标准,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而职业道德培养又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核心素质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职业道德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的必要条件。
2 职业道德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多数职业学校把《职业道德》这门课安排在第一学期,结果往往课一上完便觉得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这样整个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时段跨度太小,不利于学生逐步强化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也不符合学生越接近毕业时越愿意积极、自觉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客观实际。
2.2 缺乏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对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不了解。职业学校在学生考察、接触有关行业和生产经营实际方面,很少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
2.3 职业道德教育还缺少与其他专业课的配合
在职校中职业道德教育与各学科缺少配合和协作,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教授的大多是专业技能方面的知识,很少讲到相关行业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
目前职业道德教学仍采取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直接灌输的方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因为存在的上述问题,导致学生大多把职业道德当作纯理论的问题认识,没有把职业道德同自己的职业生涯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学生到用人单位就业后较难适应工作岗位,出现频繁换岗的现象。因此,要注重学生在职业道德培养中的主体意识,充分让学生体验和参与,让学生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培养中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把职业道德培养融入到工作室教学模式中
“工作室” 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学为中心,通过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出某种实践情境,像实际工作那样展开教学过程,并在过程的展开中能够将教学、研究和设计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我校实行课改,对动漫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以工作室模式进行教学,引入实际项目,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到工作室中。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让他们符合行业的需要,顺利的度过从学校到社会的“磨合期”。
3.1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及服务理念
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愈来愈表明,分工与协作是必不可少的。现今企业里的工作大都是一个程序化的工作,互相配合是每一个员工必备的素质。越来越多的公司把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作为招聘员工的重要标准。沟通能力强,合作性好的人最受企业欢迎。
按照市场需求,首先搭建工作室的构架。一个大型的动画公司在制作动画项目时,大致会分成以下几个项目组:剧本、脚本、人设、场景、动画、配音、后期合成。那么工作室大致划分为:剧本组、脚本组、原画组(人设、场景)、动画组、后期合成组(配音与后期合成)。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把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人员组合,分别分配到上述项目组中。对于进入剧本组的人员要求是思想活跃、有编故事的能力或者文字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再如脚本组,将文字剧本详细读过后,就要画成画面,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动画图稿,它只是一连串的小图,详细画出每一个画面出现的人物、故事地点、摄影角度、对白内容、画面的时间、做的动作等。此项工作应由具有较好绘画能力的学生来完成。每个项目组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
每个项目组都有专门的教师负责,项目组还选举出学生代表作为小组长,以便实时管理和分配任务。项目组还要细分,任务要具体到每个人,这些工作主要由辅助负责人来负责安排。在这整个工作室的分工合作中,学生更加能体会出团结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这种长期的配合训练,更加了解协作和团队精神在实际工作的重要性。
3.2 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
在企业里工作纪律大都以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形式公布,员工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
所以基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参照一些大型公司的管理制度,并结合动漫专业的特点,经全体工作室成员讨论制定出动漫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分别有:员工守则、考勤制度、保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根据在岗学生的管理考核表现对学生的工作态度、纪律遵守、文明用语、工作业绩、与人相处、安全防范等方面作全面考核,做到一日一评、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实行激励机制,同成绩挂钩,同时建立末位学生淘汰制,即:对重大违规及月考核位于末位的同学予以淘汰。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职业活动中培养形成的。学生每天要按照上述的工作室管理制度进行工作,每天早上第一次课,要求全体成员一起大声朗读员工守则。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让学生从思想上树立员工观念。
3.3 提高职业素养
技能,是一个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它标志着从业者的能力因素是否能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学生熟练掌握了专业技能,就能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
那么作为动漫专业的学生,企业对他们基本的技术要求是,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掌握flash、photoshop、3dsmax等设计软件。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学生在一年级基本上都已学习,但是只能说是掌握软件的运用,还不能真正创作出作品。那么在工作室中,学生接触的是实际项目或模拟项目,完全跟企业接轨,学生一方面能很好的了解行业对他们的要求;另一方面,他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运用,技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每位学生都要重视技能训练,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3.4 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作为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在首次就业时大部分都将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岗位,而且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比较辛苦的。所以在校期间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便将来就业时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对于动漫专业的学生来说,将来就业时虽然很少会有体力方面的工作,但是加班加点却是常有的事。所以,在工作室中,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项目任务的,自己自行留下加班完成,学生在刚进入到这种环境时,也是很难接受下课了还要再工作的情况,情绪较大。但是,当他们真正完成了一个项目,并得到了别人认可后,觉得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的付出还是非常值得的。所以几个项目完成下来,他们已经改变了之前的想法,不再需要别人强迫去加班,而是自己自觉地把该完成的事情想方设法去完成。
3.5 培养良好的责任心
责任心就是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的认识。对于企业员工来讲,就是要对你的本职工作负责,对你的上司负责。有了责任心,才会有较好的工作态度,才能做到爱岗敬业。
所以在工作室中,每个人的职责是很明确的,组员要对每个小组成员负责,所有小组成员要对项目组长负责,项目组长要对项目负责老师负责,项目负责老师要对客户负责。而且要求工作室的每个成员必须对自己完成的任务负责,如场景组的同学发现某个剧本的镜头描写较难表现,那么剧本组的成员就有责任与义务进行修改。在这种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容易形成一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作品高质量的追求,对机房设施的爱护等等。
3.6 培养创新精神
在企业里接受任务好,创新能力强的人是最受企业欢迎的员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有创新谁就会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对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设计师来说,不管是动画还是平面广告等等,都会要求要善于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因为这些行业都是与时俱进的,要求设计师必须要快速的了解和接受新事物,并且想法还有别具一格,才能更胜于其他公司。
篇10
以传授钢琴初级演奏知识、技能为目的的教材都属于钢琴基础教材。基础教材选用的含义:是否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方法、体现和运用了最新成果;是否体现了基础教学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因此,选择适当的基础教材进入钢琴基础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目前市场上出版的各种钢琴基础教材,笔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结构、内容、进度、趣味、音乐等方面进行比较与研究,根据它们各自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如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天天练练》,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等,目的在于帮助练琴者锻炼手指,使之坚实有力和灵活。
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更新,这必将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改进。随着钢琴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双手最初都只在高音谱号的范围内弹奏的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习要求,要想在初级阶段让学生感兴趣,首先要采用趣味的、形象化的教材导入,既注重在趣味中培养音乐爱好,又注重在训练中目的性较强地解决演奏技巧。笔者选择了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应用较广泛和正在推广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参考和探讨。它们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约翰·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
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拜厄在编写《拜厄钢琴基础教程》时,正是德国古典乐派最兴盛时期,也是浪漫派初期时代。
卡尔·车尔尼作为一名奥地利音乐教育家、钢琴教育家,一生写了无数钢琴练习曲。他在钢琴教育史上的地位是在贝多芬时代和现代钢琴演奏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美国钢琴家、作曲家约翰·汤普森尝试运用简明扼要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对钢琴弹奏产生兴趣而出名。
美国钢琴家、教育家埃得纳-梅·伯纳姆编写的《天天练练》,以循序渐进的短小练习,达到手指坚实、有力、灵活,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爱。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编写的《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是他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博采众长的方式总结归纳写出的教材。
从教材的结构内容来比较
《拜厄》大致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入门知识,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例如:在学习等音时,运用键盘图说明,一目了然。第二部分为触键的准备练习。如:左右手单、双手触键练习,训练手指的独立性,与教师的联弹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第三部分为教材的核心部分,是技巧训练渐进的双手练习,逐步达到锻炼手指有力、灵活之目的。第四部分为一些基本练习和二十四条大小调音阶。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是车尔尼系列钢琴练习曲的入门教材,创作于车尔尼开始专门从事钢琴教学时期。斯特拉文斯基也提到:“车尔尼练习曲不但给我带来好处,也带来真正的音乐享受……”练习曲是根据不同的训练对象和各种技巧从实际应用中编写出来的。它基本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技术训练为主,与《拜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触键方法、音乐表达和应用各种表情记号及在调性变化、音色变化的分辨力上都比《拜厄》提出了更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歌唱性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等方面都给予了大量的训练内容。如第11、19、29、38、43、51、56、57、66、73、80、92课等,以右手的五指独立训练为主,左手伴奏为辅,一定要注意4、5指是否站稳,声音是否到底。准确使用指法、熟练转换和弦并合理利用手指的重量是弹好练习的关键。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俗称大汤普森,共五册,前三册以基础教学为主。这套教程的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进行简易改编,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此外一部分乐曲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汤普森在编完此教材后又为更年幼的孩子们编写了一套教材,共六册。俗称小汤普森,其特点与大汤普森类似,只是程度上比大汤普森安排的浅显一些。这里只就一二册加以比较分析。第一册的学习重点是:(A)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学习弹奏,注重感受音乐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引入;(B)从C大调开始逐步引进其他调性,在出现的节拍、全音、半音、音程、和弦及转位等方面都逐步引入并将有关的音乐常识和常用音乐术语恰当地加在练习曲中;(C)在一些乐曲中出现不同手位,培养学生的移调能力;(D)注重培养读谱习惯和识别音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培养弹奏音乐的流畅性与节奏,把握整体的结构感;(E)引入触键的不同要求,在连奏、手腕断奏、和弦、两连音的训练方面都引入较形象的乐曲,如《讨厌的啄木鸟》《布谷鸟》《钟声》等。第二册是在巩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循序渐进地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等,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乐曲的曲式结构前三册多采用单二部和单三部曲式,多采用近关系调、关系大小调和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同时引入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淡化技术概念,趣味学习,使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因此,此套教材很适合与《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搭配来进行教学。
《天天练练》共七册,是一组组的系列练习曲(每组十二首)。这里也只就较基础的前四册加以分析、研究。它们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以独特的短小练习为单位并配有形象化的标题和简笔画,让学习者很容易理解。这一点与汤普森较相似。开始,先作轻柔的慢练习,熟练后再逐步增加练习量,直到能正确地弹奏十二首为止。当学生能熟练而正确地弹奏第一组十二首时,再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各组。可将每一组练习在不同的调上进行移调练习,这对学生是很有裨益的。虽然练习短小,但训练内容极其丰富,在每一组(十二首)练习中都安排有不同的节奏、音型、音区、奏法等各方面的技巧训练,如:开始练习短音阶、分解和弦时是以四分音符为单位,弹奏得慢、轻一些,然后逐渐地快、响一些;练习和弦时用中速,并用弱、中强、强等不同的力度变化来学习,逐步达到手指坚实、有力和灵活之目的。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分上下两册,上册按照技术课题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习者通过一本书即可学到较全面的基础弹奏知识,这是本教材的一个特点。下册主要是把适合初、中级教学的一些中外优秀曲目编辑成册,是上册的延伸和发展,但没有逻辑上的依赖关系。就上册进行比较分析,基本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钢琴弹奏基础;第二章,奏法与技法;第三章,综合进阶训练;第四章,手指快速跑动。它在开篇处和每一个新的技术课题出现处都作了详尽的教学说明,使教学进行的目的性和实际运用性得以充分体现。
以上五本教材在基础训练安排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但在入手上又各有所长。总体要求是开发手指的基本机能,强调手指的独立性及乐谱的基本知识。不同的是《拜厄》《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传统,在手指训练上缺乏灵活性、趣味性、音乐性,安排进程较平板;《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及《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结合识谱,开放式思路,不局限在一个音区,在训练安排上注意了音乐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使学习者有弹奏的兴趣,而不被枯燥的手指练习击灭学习热情。
从教材的进度安排来比较
《拜厄》在结构、进度安排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从手在键盘的位置上来看,是按五指顺序从C——G音开始的训练,逐步转移到G——D、A——E音。先是双手平行八度的进行,再发展成右手保持C——G,左手移至G——D位置,既拓展了双手弹奏的音域,又训练了双手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运用乐句的高八度重复以及音阶的引入使五指支配音域得到自然、合理的展开。其二,在时值的学习上是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从全音符到二分音符、从附点二分音符到四分音符、从八分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学习过程。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总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拜厄》同样不例外。其一,从开始学习就一直放在高音谱号上,直到第54首突然出现低音谱号。其二,将五指固定在五个音上,使手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键盘上的活动受到束缚,造成学习枯燥乏味之感。其三,没有专门的断奏训练,只有在少数的乐曲句尾中出现跳音和顿音。其四,音符时值的安排不太合理,如:八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安排间隔太长。其五,教材的后半部分(从85—105)技术难度加深的不合理,有些过快了,学生往往学到此就立即反映出不适应。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在结构、进度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规范性,表现在:其一,NO.1—10以4/4拍为基础,双手全部在高音谱号范围内,少量出现三和弦的练习,五指位安排较平稳。NO.11—31左手多以各种分解的形式出现,其中N0.19是第一条弹奏一个八度内的音阶练习,N0.32第一次出现低音谱号,N0.33首次出现左手弹十六分音符,N0.36出现临时升降记号。其二,整套教材奏法丰富——N0.20、23、30、31、51、56、57、68、73、84等有跳奏、连奏、断奏、断连奏、双音、和弦、三、六度、半音阶、同音轮指、临时升降记号、音阶、琶音、倚音等等。其三,音乐性较强。在歌唱性乐句中对连贯性提出要求,如29、36、73、84等,在欢快性乐曲中对手指的弹跳性要求较高,如44、83、95等。其四,技巧训练循序渐进。断奏与连奏频繁交替,双音、和弦、大跳及双手交叉等技术领域进一步扩大。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根据前三册的结构内容来观察其技巧的发展与演进,可发现作者对教材作了系统的安排和持续的计划。其进度不像《拜厄》那样前松后紧,而是整体都比较紧凑。在读谱方面,也很有特点,每首乐曲都有标题及特别技巧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插图,对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教材从一开始引入大谱表,同时出现了全音符、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表情记号和临时记号也较早就出现使用了;在手位安排方面,从平行八度的C大调五指音型手位开始,逐步延伸到G大调的五指音型手位,很自然地引出双手弹奏这两个调性的音阶,在第一册结束前引出了四个升号和四个降号以内的其他大调;在技术训练方面,一开始就学习双手弹奏单音连奏、双音与和弦练习及力度、乐句的要求,手腕的断奏训练也较早出现。在节拍节奏方面,常见的拍子(2/4、3/4、4/4、6/8)及附点和切分节奏在第一册就有出现,并设有专门的练习。此外,安排了较多的弱起节奏的乐曲。
《天天练练》共七册,以循序渐进的练习形式为引导,入门册以走路、单脚跳、右手拍球、左手拍球、翻滚……预备册以跑步、跳跳蹦蹦、双脚跳、大劈叉……第三册以深呼吸,第四册以醒来、双手伸展、刷牙、下楼、引体向上等形象化、生动简练的提示来进行学习。在练习进度方面第一二册从四分音符入手,以原位训练为基础,多种奏法并存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如第一册第四组的第10首就较早地接触同音无声换指的训练方法,目的是在短小精悍的结构下逐步完善技术培训。从第三册进入音阶、柱式和弦、分解和弦练习,打破常规的训练方式,让练习者开始训练就不畏惧在键盘上的远距离跑动,笔者认为此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每进行一组学习都在强化左、右手同步训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是其他教材所不及的一个方面。从手的位置来看,教材从双手固定的五指位置开始,练习中有手位的移动和手指的扩张、收缩、穿跨。在读谱方面,不像《拜厄》《车尔尼OP.599》,而是在入门册当中就涉及到大谱表、临时记号、黑键等。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学习的进度安排方面是有意识地将各个方面训练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趣味的设计。从手指支撑这门课题开始,强调它在基础中的重要地位,入门阶段必须把落指的支撑训练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从分列的18个奏法与技法中体现了现代钢琴演奏需要的基础不仅仅是手指这一个“点”,而是一个更宽大的“面”的教学理念。从弹奏发音正确、清晰、均匀,到基本流畅,加强手指的挥动能力,增强手指的独立性、灵活性,注重开放式的训练,纳入丰富的训练方法,增加音乐知识,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
从以上教材的比较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拜厄》从现展了的科学教学体系的角度来审视,总体来讲显得太单一、太局限了;《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较之好一些,在训练上比《拜厄》进阶速度平稳、系统,但也是显得单一、局限了。《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天天练练》《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总体来讲较注重实效,主张钢琴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要根植于启蒙教育,并要求在入门阶段就为日后更深层次的演奏建立基础,抛弃了“基础”仅仅是“手指”训练为主的较为陈旧而片面的观念,故它们的进阶链条是开放式的、综合性的。
从教材的音乐性来比较
《拜厄》是一个典型的手指性训练教材,它着重于技术练习,绝大多数作品是旋律加伴奏的主调性音乐形式,极少涉及到复调音乐(个别几首运用了一点复调手法)。旋律写作略显单调,和声运用多是主和弦——属和弦——主和弦,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弦的终止式等,调式、调性变化不够丰富。在教材中虽然也选用了一些民歌,但在技术方面不太适合初学者弹奏。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偏重于技术训练,而对歌唱性训练有所忽略。
《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Op.599》的内容以技术性练习为主,基本写作手法也是以旋律加伴奏式的主调音乐形式,复调写作手法在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但在旋律的写作上具有较强的歌唱性,并在奏法的运用上也比《拜厄》丰富,如:装饰音的使用、临时升降记号及各种不同类型技巧的综合运用。和声写作方面,主要以大小调体系的功能和声为主,伴奏织体较简单。多数乐曲为活泼欢快性质,少量有进行曲风格的,如No.55,如歌的有No.71、典雅风格的有No.78作品等。节奏节拍写作方面,常见的节拍都有体现,节奏的写作变化丰富多样, 综合几方面来看,此教材既重视于技术训练又重视歌唱性训练。
《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基本是以风格各异的主调音乐为主的结构形式,节奏鲜明、形式多样的旋律为特色,乐曲情绪有欢快的、恬静的、热烈的、忧伤的等。从取材风格上来研究,尽管大多数乐曲是采用编曲的形式,但它从巴洛克风格到现代风格的作品无所不包。特点是以音乐名作为基础,简易改编为特征,每首乐曲具有标题及特别技巧的说明,对音乐欣赏和基本乐理有较系统的引导,并配有适当的笔下练习作业。此外一部分乐曲均附有歌词和相关插图,对于初学者来说增添了不少兴趣,逐渐展现了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变化丰富多样,因而也成为一个教育性和音乐性结合较完美的钢琴教材。循序渐进的扩大表达的音乐内容,它不局限在钢琴音乐,引进歌剧音乐、舞剧音乐、歌曲。如《哈巴涅拉》、奥芬巴哈的《船歌》等,音乐类型丰富多彩。同时引入了穿指练习、大、小调音阶、半音阶、琶音、倚音、踏板等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方面的学习,为掌握新的技巧内容奠定了基础。这些形象化的乐曲使学习者在趣味学习中把技术概念淡化,使学习变得趣味起来,技术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音乐鉴赏能力方面也得到了同步增长。
《天天练练》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赋予形象化的、较渐进的动机来创作的。除了在训练演奏技巧方面上的精心设计外,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做了精心的安排。形象生动的标题小曲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弹奏技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理解力。它注重鲜明的练习要求、体现表达音乐上的趣味性。形象的标题与插图不仅可以从视觉上加深对小品的印象,而且有益于激发初学者的想象力。
《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强调钢琴教育应把艺术教育放在首位,摒弃了基础就只是手指技术这单一的概念,对音乐生动活泼的体现加以强调。如把经典作品的主题移入初级教学中,注重把民族音乐注入教材等等。
如何认识音乐与技术的关系,是基础教学中重要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它们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音乐依靠技巧来表现,技巧为音乐服务时才体现出它的价值魅力。音乐表现是目的,技术是表现音乐的手段,它们是相互转化的关系。《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新编钢琴入门与进阶》在处理此课题上有一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