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脑梗患者的康复护理

篇1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护理干预;康复

脑梗塞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该病起病急,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1]。脑梗塞多发于中老年人,发展迅速,致残率高,多数患者会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因此,早期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对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我院对2012年2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6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脑梗塞偏瘫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2.7±3.1)岁。所有患者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症状。其中左侧偏瘫19例,右侧偏瘫27例。排除其他脑血管疾病。

1.2 护理方法

对本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并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如: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流通,做好日常护理等。在此基础上,对46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由于出现偏瘫等肢体功能障碍,活动受到限制,常出现焦虑、烦躁、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萎靡,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真诚、热情的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辅导工作,使家属能够更加关心患者,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1.2.2肢体功能训练

患者入院后要保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姿势和,防止肢体痉挛、关节脱位变形。训练病人在床上翻身,经常性变换,每2小时翻身一次,一般应为仰卧及健侧卧位交替,防止褥疮及其他并发症[2]。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帮助、指导患者活动瘫肢,给予床上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训练,如各关节部的伸屈、抬高、内外旋转,外展、抬臂、持物等。待患者恢复一定的肢体功能后,可在护士协助下进行双下肢垂在床边的坐位训练,最后进行步行训练:由两人扶着帮助患者进行站立,逐渐过渡到由一个人扶着病人或让病人自己扶着床栏站立,当病人能保持平衡独立站立后,开始进行跨步练习,如跨门槛、上下楼梯等[3]。训练时间视患者自身情况而定,避免劳累。

1.2.3 饮食护理

由于脑梗塞偏瘫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少,导致身体的代谢降低,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偏瘫患者的饮食要增加蔬菜和水果,适当减少热量,以调节患者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抵抗力。且要叮嘱患者尽量多咀嚼,以加强消化吸收。

1.2.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脑梗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以帮助锻炼患者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主要包括:穿衣、写字、梳洗、上下楼梯等日常生活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有人员从旁协助,视患者康复程度逐渐脱离帮助。

1.2.5 出院指导

脑梗塞偏瘫患者出院后仍需加强日常康复训练,需要患者家属的协助和监督。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出院指导。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康复训练知识宣教,帮助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等,且要注重后期的随访,帮助适时根据患者康复情况修正康复护理计划。

1.3 评价标准

基本痊愈:上、下肢功能完全恢复,能参加一般工作。显效:下肢完全恢复,上肢刷牙、穿衣需他人帮助下完成。有效:下肢完全恢复,上肢完全丧失。无效:症状虽有好转,但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46例脑梗塞偏瘫患者经上述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后,基本痊愈32例(69.6%),显效8例(17.4%),有效4例(8.7%),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康复护理后疗效显著。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高脂肪、高蛋白质的摄入,导致人体内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同时又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动脉管壁病变、狭窄或闭塞等因素,极易引发脑梗塞[4]。临床上脑梗塞患者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由脑梗塞引起的偏瘫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探讨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康复护理在促进脑梗塞偏瘫患者患肢血液循环、肌肉正常新陈代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效果显著。系统化康复护理的介入,能显著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平衡训练、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其患肢肌力,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宏志,裴小红,李洁. 健康教育在老年脑梗塞偏瘫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西南军医,2004,6(1):75.

[2]农红群. 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8):123.

篇2

脑梗塞,又称脑梗、缺血性脑卒中,病因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缺血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该病起病急、病程长、致死和致残率高[1]。虽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其死亡率已有所降低,但抢救后多数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病变。因此,医护人员应彻底改变“重治疗,轻康复”的现状,重视护理配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愈后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11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脑梗塞的患者共6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为66.34±12.11。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女性15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为64.64±12.16,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3例,女性17例,男性16例,平均年龄为65.66±11.26,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情上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使用常规药物:改善脑血液循环以及营养脑神经的药物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行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经常翻身变换

瘫痪肢体肌肉松弛,静脉回流不顺畅,很容易出现水肿,通过翻身变换有利于预防肌肉萎缩。通常仰卧与健侧卧位交替,健侧卧为主[2],频次为每隔1h定期翻身一次。手指尽量保持轻度弯曲、掌心向下、瘫痪下肢伸直、膝关节伸直以防止屈曲畸形。翻身时,注意力道适中,动作轻盈谨慎,借助枕头和沙袋等物品作支撑,使患者处于不同的卧位。

1.2.2被动活动

对于瘫痪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他人协助完成瘫痪肢体运动,可以由专门的康复护士完成也可以在护士指导家属完成。被动活动主要有3项护理:良肢位摆放、肢体按摩和协助关节运动。按摩时要求身体放松,侧肢体进行按摩。常用的手法包括摩法、滚法、揉法、振法和按法[3],方向沿手指,手臂,腕背,前臂至肩部,从患者远端向近端做向心性按摩,一般情况下每天2次,每次至少需要20min。

1.2.3主动活动

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意识,根据肌力不同,患者的训练动作要遵循先简单后逐渐复杂的基本原则。膝关节、活动足趾关节等要反复屈伸,手指能动性的保持或恢复可以通过我健身球以实现屈伸、并拢、分开等动作。要自觉进行独立翻身运动, 包括健侧位翻身和患侧位翻身,患者仰卧位,双手叉握完成独立翻身训练。逐渐改善肢体运动系统,为坐、立、行创造条件。

1.2.3.1坐位训练

当患者能抗重力做运动时,可以让患者进行坐位训练。康复护士先将病床调高,患者翻身为健侧位,用健侧下肢带动患侧缓缓移向床边,再借助肘部和前臂支撑起上身。根据肢力情况,让患者保持坐立一段时间,肢体恢复较好后,转为轮椅坐位训练。

1.2.3.2站立训练

锻炼患者躯干肌和各大关节,刚开始站立时,动作要缓慢,先在护士、家属或拐杖的搀扶下完成,然后逐渐减为单人独立站立。每次需维持站立一定时间,可以从1min开始训练,直至10min或以上为止。

1.2.3.3行走训练

当患者能抵抗重力且能抵抗一定阻力时,或者可以独立徒手站立较长时间(15min以上)时对其进行行走训练。应先在康复护士或家属的搀扶下原地上下抬放双腿,再试着迈开双腿、交替前行。视情况确定是否可以独立行走,在行走训练过程中若有不适则应回床躺卧休息。

1.3 观察指标

让患者在入院时和住院30天后进行偏瘫肢体肌力测试和选择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Barthel指数评分。肌力评定方法[4]:肌力等级通常分0级―5级。各级具体评定内容为:0级: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Ⅰ级: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肌肉收缩;Ⅱ级:无法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完成关节全范围运动;Ⅲ级:能抗重力完成运动,但不能抵抗阻力;Ⅳ级:能克服中等阻力;Ⅴ级:能完成运动且能克服充分阻力运动。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数据用Excel记录,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测试情况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我院治疗30天后,对照组和康复组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情况比较经过χ2检验,得出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测试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上肢 下肢

≤II

≥III

≤II

≥III

对照组 33 16 17 18 15

康复组 33 4 29 5 28

P值 ―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在住院时Barthel指数评分经t检验后发现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接受治疗30天后,两组Barthel指数的分数有一定差距,且P

表2 两组患者住院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住院时 住院第30天

对照组 33 6.4±4.54 45.67±6.87

康复组 33 6.5±5.34 60.57±5.67

P值 ― >0.05

(备注:计量资料为:平均值±标准差)

3 讨论

篇3

方法:对42例脑梗死康复期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评估后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比较2组焦虑量表(ASA指数)。

结果:干预组SAS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将心理护理作为脑梗死康复期患者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护理措施。

关键词:心理护理 脑梗死康复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8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37-01

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高,康复期长的脑血管科常见疾病。因为肢体功能丧失,语言障碍,自理能力缺陷。使康复期的病人产生一定的负性情绪。这对疾病的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现将我科42例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实施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康复期的患者42例,均排除意识障碍和语言障碍的患者,男27例,女1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例,2组患者,病情,年龄等方面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再病人入院后按常规护理外再给予心理护理。

1.2.1 一般护理。按常规护理方法,定时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协助生活需要要及康复锻炼,做好用药护理,加强饮食指导。

1.2.2 心理护理。

(1)为病人提供安全舒适。洁净的住院环境,保持床单元整洁,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减轻患者因为住院环境陌生而产生焦虑情绪。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热情对待病人,微笑服务,采用合适的语气,语调,与患者沟通,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尽力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在沟通中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病人的情况采取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

(3)心理疏导。通过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来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使患者积极的对待疾病,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对疾病的恢复充满信心。

(4)加强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患病后患者大多会变得焦虑悲观,这时家属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并给予他们心理安慰和支持,多与患者交流,解除他们的顾虑,让家属知道,他们的态度和言行是影响患者心理因素及病情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评价方法:42例病人焦虑状态均采用焦虑量表(SAS)进行评定3,该表由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份,就得到标准分。该分数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SAS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P

①治疗前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②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在临床护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护理学也由简单的基础护理学、专科护理学发展到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心理护理是研究患者心理活动规律及使患者得到最佳护理的科学。心理护理是护士运用心理护理技术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心理问题,帮助患者减轻精神痛苦、思想负担、焦虑心理。

3.2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失语,常常使病人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变得焦虑,好发脾气。特别是意识清楚,语言尚清的康复期患者更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的心理情绪。在本组病例中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平分均高于正常水平,所以对脑梗死康复期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3版)[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21,626

篇4

脑梗塞是指各种栓子(血液中的异常固体及气体),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脑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等。而脑梗塞病人恢复期的护理是指病人的体力、智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恢复的过程。由于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使其在认知、交流、运动、感觉等方面的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出现失认、失用、失语、瘫痪。吞咽困难感觉缺失等多方面的问题,患者必须要渡过较长的康复期,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随着病人病情的恢复,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护理,因此做好家属及病人的康复指导对患者的康复效果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2007年至2008年我科共收治脑梗塞患者7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12例,年龄25―80岁,治愈10例,占14%,好转60例,占86%,本组病例分析显示大多数病人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治疗阶段。

2 护理指导

2.I 饮食指导:①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油、奶油、蛋黄、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食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碘食物,提倡食用植物油。②控制总热量,防止超量,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③适当饮茶,因为茶中含儿茶酚胺、茶碱以及多种成分,可以增加血管韧性,改善血液循环。④戒烟酒,烟草中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痉挛,造成血管壁损伤,长期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

2.2 安全指导:①建立舒适安全的环境,注意患者安全,室内采光柔和,无危险物品,物品放置以方便患者行动为宜。②行走训练注意防跌倒造成骨折.保持地面平坦、干燥,浴室及厕所最好装有扶手架,给患者穿轻便、防滑、合脚的软底鞋,在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料理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切忌催促,不要让患者擅自离开安全环境,以防不测。

2.3 心理护理:患者起病多突然,在短时间内由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残废人,且不能继续从事社会工作和所喜爱的活动。日常生活还需要别人照顾。使得本来易伤感、孤癖、抑郁、烦躁、易激动、主观急躁、自卑和自为中心的老年患者更加变得情绪不稳定,尤其是伴有失语的患者表现更为突出。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不厌烦,精心照料。首先与患者多接近、多询问、多安慰和多鼓励,耐心细致地做好开导。针对病人不同的思想活动、病情轻重等要以真诚的态度与病人亲切交谈,解释疑问,消除疑虑,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对失语病人的护理:当梗塞损害了优势大脑半球功能时,病人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语言使用功能缺损,因此,失语病人多烦躁、焦急、喜怒无常,护理人员应尽快帮助病人恢复表达和理解能力,以便恢复起码的社会交往,使病人建立信心,加强口语及书面语言训练,在与失语病人说话时,时间要充裕,千万不要催促病人,说话应面对面,慢而清晰,给病人反应的时间,减少因语言障碍引起的无助感,用各种方法鼓励病人,鼓励他时常用物品的名称,刺激记忆回复,护士应理解病人紧张、焦虑和沮丧,安抚病人并通过寻找和使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帮助病人恢复。

2.4 注意预防褥疮,预防肺部感染:①长期卧床的偏瘫病人,且长时间保持某一固定位置或姿势,其身体受压部位,如下背及腰背部皮肤和软组织血循环受阻。营养不良,抵抗力差,致使局部皮肤发红、破溃、糜烂、溃疡,形成褥疮。严重时溃疡扩大加深,继发全身感染。

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为了预防褥疮,要注意改变卧床姿势,每隔2―3h给病人翻身1次。床褥要保持平整、干燥、清洁,大小便后及时处理干净,使皮肤保持干燥、卫生。如局部皮肤开始发红,可用50%酒精涂擦,并轻轻环形按摩该处。也可用艾条灸局部,使皮肤微微发热。若已形成褥疮,应在医生指导下,按各期褥疮进行处理。②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偏瘫卧床病人抵抗力差,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要特别小心避免受凉,防止感冒,否则上呼吸道感染后痰液不易咳出,极易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肺部感染。

2.5 康复训练指导:早期活动可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人员通过按摩及被动的运动可以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机能,从而减轻肌肉骨骼及皮肤的废用性萎缩,保持关节韧带及关节的正常伸展度,防止关节畸形,挛缩。功能锻练时要做到: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再是运动量不能过大,除使肢体劳累外,易引发再次脑梗塞或其它心脑血管疾病;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制定相应运动量,本着宁小勿大原则,以防意外。①卧床期间,应帮助病人维持良好的,偏瘫病人常喜欢躺在患侧,易使患侧肢体损伤.应多躺向健侧,或躺向患侧或仰卧,俯卧位是很好的卧姿,可以尝试让病人俯卧15―20rain,俯卧时,一定要在脐部到大腿部与垫一枕垫等,使髋关节伸张。并使患侧肢体维持功能位,并经常变换,由护理人员帮助病人被动运动,经常性的关节全范围活动,可以预防关节固定不动,肌腱萎缩,肌肉萎缩能力,并可以有效的防止重足,重腕,冰冻肩等情况的出现,活动的时间和次数,应依据病人情况,由少渐多以不使病人过度疲劳为宜,开始可每天2次,每次作5―10min,以后逐渐增加。②练习坐起,锻炼站立和步行,使病人背部垫以被褥,让病人靠着锻炼躯干肌肉,以后让病人扶着床栏起坐和独立坐起,病人能在床上稳坐后,让其坐床沿使两下肢下垂,并练习下肢活动准备下地站立和步行,注意不要急于让病人行走,主要是让病人体会迈步和感觉及保持平衡,逐步达到能自己行走,老年人可以练习扶拐或手杖行走。③加强日常生活动作锻炼,是通过锻炼逐步摆脱家庭及护理人员的照顾而独立生活。El常生活动作训练项目包括饮食动作,洗漱动作、更衣、大小便自理训练,洗澡、家务劳动及外出散步,在锻炼中必须有人照顾,当患者有独立日常生活能力时,才能逐渐脱离助手。

篇5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恢复效果。方法:对脑梗塞患者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康复护理训练同时加强心理辅导,并将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患者早期做康复训练对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结论: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加速建立脑侧支循环,减少关节挛缩和变形、足内翻和下垂、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产生,实现早日恢复肢体功能,独立生活,为患者早日重返社会、回归家庭奠定基础。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康复;护理

脑梗塞患者在度过急性危险期后,大多数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偏瘫等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及经济负担。近年来,康复医学发展证明:减少脑梗塞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恰当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脑梗塞偏瘫患者80例,其中46例住院接受康复治疗护理,34例未接受康复治疗护理,通过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分成两组,两组患者资料见表1,所有患者无意识障碍。

2 康复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慢慢恢复意识的急性期患者,突然发觉自己瘫痪时,会因此精神萎靡、悲观失望,甚至绝望。因此,应加重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认真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消除其不安焦虑情绪及抑郁心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护理,早日恢复机体功能。

2.2 制定周全的康复计划:对于不同的病情、年龄等患者,应有不同的康复护理计划。年龄小、病情轻,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康复护理所需时间较短;而年龄大、病情重,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所需的康复护理时间较长,预后估计也不容乐观。

2.3 康复训练时间:若病情逐渐稳定,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使运动感觉进入大脑皮层以形成记忆,使其重新获得运动能力,避免导致肢体功能的减退。患者如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状态没有进一步的恶化,一般患病后3天可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中,护士除指导训练外,应教会家属(或陪护)辅助训练,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变化、体温、皮肤弹性、是否失水或浮肿等。

2.3 肢体功能的训练:康复训练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视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主要有被动按摩、被动运动和键肢活动。训练时应遵循“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近及远、先下后上、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使用用电刺激和药物辅助治疗。

2.3.1 被动按摩 适宜病后一至两周进行。主要对象为患肢,对其采用按、拿、搓、摇等方法刺激关节运动,切忌扭转弯曲肢体关节,避免关节挛缩。先从脊柱两侧向下至臀部、股部、小腿,再从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至膝部、踝关节、足背部,上肢从患侧上臂至前臂、腕部 、 手掌和手指,轻重要适度,每次坚持20分钟,每天坚持2次。

2.3.2 被动运动 主要通过被动活动患肢各关节及各方向以促进肢体血液的循环,维持关节韧带的活动度,减轻肌肉痉挛、防止韧带挛缩。帮助患者后伸腰、髋,然后伸屈活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再助患者外展患肢,从背后回旋上举,伸屈活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因下肢活动功能较易恢复,故在开始训练时可暂时先重点活动下肢。

2.3.3 键肢的活动 主要用于提高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紧张、促进系统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且助于改善全身状况。从单关节的主动活动开始,维持一个关节的一定姿势,运动另一关节,随病情的逐渐好转以及肌力的恢复,鼓励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协助患者坐于床边,两腿下垂,于患者患侧协助患者站立,指导患者行走,或在监护下自己扶床或用拐杖行走,同时,正确指导患者行走姿势,如挺胸、抬头等,并力求抬高患肢,减少在原地划圈。积极活动健肢,主要是让患者充分利用健肢的协助,保护患肢的同时进行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锻炼,如洗脸、梳头、穿衣、上卫生间等。

2.4 语言功能的训练:语言训练跟肢体训练一样,也是越早进行越好。多数患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存在焦虑、烦躁不安,且对家属、医务人员乱发脾气。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异常,对其耐心细致的判断及解说,是患者配合训练。同时,用语言和视觉信号进行训练,主要采用看、写、听、说、读等方式进行训练,每天坚持不少于一小时,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持之以恒。

3 结果

康复治疗护理后,Brunnstrom分级[1]与对照组对比见下表2。

4 讨论

治疗结果发现,患者早期做康复训练队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对46例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可知,很多脑梗塞致残并非偏瘫所致,而视病人的恢复过程缺少必要的康复治疗护理手段,使患者产生关节畸形、姿势性痉挛、肌肉萎缩等现象。

大量实验证明,自然恢复速度最快的阶段在与中枢神经细胞受损后3个月内,因3个月后患侧肢体强直,关节肌肉挛缩,对其形成的错误运动模式难以矫正[2]。因此,脑梗塞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时机应选择发病内3个月为最佳时间。

总之,脑梗塞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是患者早日独立生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康复的一大飞跃。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加速建立脑侧支循环,减少关节挛缩和变形、足内翻和下垂、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产生,实现早日恢复肢体功能,独立生活,为患者早日重返社会、回归家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玉连,胡永善,谢臻等.脑卒中偏瘫患者规范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5(01):68~69

篇6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 常规内科护理 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

在实际的生活中,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是目前社会发展研究的最主要的难题,一旦研究成功则对于人们的身体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脑梗死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刺激环境变化,其他不良因素等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不利于后面的治疗和干预,因此必须及时地进行干预护理。而该文采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2种方式的对比实践,逐步理解其中的护理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效果的某些差异。

1 护理方式

1.1 情志护理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护理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情志护理,情志护理符合中医内经中所提出的思想,逐步根据现有的喜则气散和怒则气上等原则,针对原有的脑梗死疾病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亲切和蔼的态度,这样可以逐步揭开患者的心结,树立起其面对疾病的信心,缓解心中的不良心绪,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使其提高积极面对生活的热情,这样可以与患者之间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渠道,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使其了解并所获取的专业性的护理知识。

1.2 饮食护理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必须要根据实际需求将由于脑动脉血管硬化引起脑梗死疾病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控制,减少其中脂肪的摄入量以及做好蛋白质纤维的饮食管理,使得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营养均衡效果,提高对外界的病菌的抵抗力,使得原有的疾病能够尽快痊愈,能够减少由于饮食问题所造成病情恶化的概率。不仅如此,对于护理工作来说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饮食需求来对其进行调整和管理,这样可以加强其足够的功效,充分体现设计因素,做到最好的饮食管控结果。

1.3 运动护理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可以通过运动护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管控,与实际的患者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其四肢血液的循环,为恢复四肢的功能和患者的行走活动奠定基础。在进行护理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将患者的锻炼事项进行调整,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其锻炼强度,逐步地帮助恢复患者的基础性的身体功能。

1.4 起居护理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必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合理有效地安排休息时间,保证患者具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逐步地促使患者体内的阴阳得到平衡,保证身体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强患者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御功能,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患者的自身恢复效果。而与常规护理不同的是,中医的辨证治疗能够保证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逐步了解患者的身体内部的各项指标,根据患者的实际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式,提高其护理效果。

2 护理方式相关讨论

在中医学的治疗管理中,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脑梗死疾病进行有机分类,一般来说,其应该是属于中风类疾病。在实际的治疗中,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每一个阶段进行有机划分。一旦患者体内的阴阳产生失调就会产生一定的真气脱散情况,四肢也会出现麻木瘫软的症状。脑梗死患者疾病的产生是医学治疗与护理上的一大重要难题,也是社会管理中重要的、全面性的要点因素,必须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与配合性,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与机体免疫力,制定好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实践能力,以此来对护理方案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以将不同的护理工作进行有机的开展。

3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3.1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不足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经过详细地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医院普遍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自身没有做好具体的工作培养和岗前培训,综合素质水平不足,未能照顾到患者的病情需求,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实际的工作中,医院部分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人员没有进行基本的岗前实习培训,对于基本知识的理解不足,在护理过程中一旦遇到不会的知识就容易脾气暴躁,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准水平较低,基本的工作职业道德缺乏,容易与患者之间产生一些矛盾。不仅如此,这样的医护工作者还容易使得患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患者病情难以得到有效的平静和修复,这会严重影响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会造成整体的护理效果低下。

(2)在实际的工作中,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以及相应的证书。并且在实践中有专业的老前辈进行基本的授课,保证自己能够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及时在工作中获取患者的信任,也能加深与患者之间的默契,保证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提升。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患者大部分在进行具体的工作中都没有及时地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未能充分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而且很多时候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对于基本的护理技术掌握不扎实,往往会出现一些明显的错误,这样会严重影响实际的工作形象和医院的声誉。

3.2 脑梗死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原因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大多数患者都会惧怕治疗所带来的疼痛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工作很难在患者具有抵触情绪下进行开展。但是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患者的家属容易把患者现阶段情况恶化产生的结果的责任推卸到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身上。因此,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熟练的技术,具备专业的知识理论,给患者带来安全感,使得患者能够给予护理工作人员信任,进一步推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治疗时,很多家属都不理解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者的具体内容,往往把很多责任都推卸到护理工作没有做好,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不理解,偏向于自己的家人。

3.3 医院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环境原因

在实际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中,医院的周边环境也会对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安全产生一定的问题干扰。一般来说脑梗死患者总是要寻找护理技能较好的护理工作人员来进行疾病的治疗。但是就我国现阶段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的情况来看,医院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技术熟练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不算太多。因此,工作人员的有限性,也使得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往往要等待过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医院安排合理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陪护工作,避免患者等待时间过长,而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4 对策

4.1 建立健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体系

在实际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出现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安全的隐患,首先要保证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护理工作知识或者丰富的护理经验。这样可以在实际护理中能够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完成具体护理工作不会出现差错。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考核,加快工作人员的思想变革和加深知识的巩固理解,考核合格后需要进行1~3个月的岗前培训,加强新员工对于知识的理解和科室的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举行相关的讲堂知识培训,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体系培养重要的人才。不仅如此,针对实际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必须及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理解现阶段患者的实际需求,减少部分隐患的产生。

4.2 优化医院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环境

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及时解决工作中所出现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医院也要定期的优化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环境,为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提供一个有效干净的场所。不仅如此,对于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人才也要及时进行招聘、培养和挖掘,进一步提高整个医院的人才资源队伍质量。在进行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时必须要及时教导相关人员学习新进的知识、掌握进鲜的技能以及和工作相关的技术。与患者进行交流的同时,及时了解患者新阶段的病情,并且针对现有的病情及时查找相关的资料文件,对某些症状进行特定性的分析,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进行护理时,了解患者病情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情况,与医生相互讨论,为患者的有效治愈增加助力。

4.3 加强护理工作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根据现阶段的研究调查发现,很多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就是护理工作人员与脑梗死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沟通有效性不足,并且时常会出现一些分歧矛盾。针对这些情况,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服务工作态度,及时对每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让患者和家属都认识到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的价值与作用,并且能够让他们认可这种工作的实际效用。不仅如此,在后续的护理中也要加强与脑梗死患者家属之间的联系,及时反馈一些患者在医院的现状以及现有的情绪波动问题,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及时地从根源上排除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为患者能够有效治愈奠定基础。

4.4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

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积极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学习医院的护理工作条例,加强护理工作病历的书写规范。从具体情况出发,理论上降低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不仅如此,还可以与其他医院进行交流合作,定期组织相应的专家进行知识的传授,以专人代教的方法,保证每个护理工作人员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考核标准。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鼓励护理工作人员加深自身的思想学习觉悟,主动学习和深造,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建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定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考察,明确基本的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护理工作造成的威胁,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其疾病的变化情况及时记录,逐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促进该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瑾.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7):115-116.

[2]毕茹,李娜.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名医,2019(8):202.

[3]李成香.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5):218-219.

[4]王萍,汪芳.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比较[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11):1723-1724.

[5]张娜.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314-315.

[6]吴春妍,谭玲,赖春燕.时间康复护理方案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1):1585-1586.

[7]康志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OL].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4):162-163

[8]刘连红.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J].心理月刊,2019,14(23):105-106.

[9]邱伟红.家属参与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273-5274.

[10]刘芳.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对比[J].中医药导报, 2014(11):104-106.

篇7

关键词:护理临床路径;脑梗塞;康复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U Min-fang

(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azhou People's Hospital,Bazhou 841000,Xin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 specification and. Methods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tabl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According to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nursing path optimization, after clinical practice, nurses to enhance work initiative,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of patients,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shorten 3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20.5%, satisfaction increased 3%.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care path can effectively standardize nursing behavior, reduce the nursing flaw,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Cerebral infarction; Rehabilitation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到何种程度,何时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说明与记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从2012年10月~2013年3月,共收治脑梗塞患者300例,其中肢体功能障碍者105例,吞咽障碍者32例,语言功能障碍者65例,年龄35岁~89岁,男200例,女100例,均符合诊疗指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2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按照预定住院日数从入院第1d到出院,制定每日护理临床路径,采用表格的方式表述,悬挂于患者的床头,护士操作后直接打"√"式记录。包括入院指导,相关检查准备,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饮食,运动,功能锻炼,出院宣教等。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尤其是专科需要观察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化、数字化及标准化梳理,组织科室全体护士进行培训,要求人人掌握。

①脑梗塞CNP的建立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和治疗师组成的医疗团队,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包括身体评估:神志、生命体征、大小便、听力、视力;社会评估:职业、家庭情况及社会支持系统;营养评估、疼痛评估、跌倒评估、心理评估、功能评估、患者及家属接受健康教育能力的评估等等。评估后充分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以需求为主线,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辅助检查、用药护理、饮食调护、心理干预、功能锻炼、良姿位摆放、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言语功能训练、吞咽功能锻炼、膀胱功能训练、认知功能训练、出院计划指导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临床路径表。②脑梗塞CNP的内容。入院24h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完成入院初始评估,卫生处置,良姿位的摆放,配合医疗选择静脉溶栓等检查治疗;第2d起,观察溶栓后的不良反应,评估患者,指导排便,吞咽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康复训练。③脑梗塞CNP的实施。对符合路径的患者,入院时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征求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和配合。然后成立临床路径质控小组,由主管医生、护士长、主管护师、治疗师长等组成,负责CNP的培训、指导以及成效指标评价[2]。在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医护疗的沟通,至少1~2次/w医护疗联合查房,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收集资料,定期再进行分析评估,重新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护理需求,改进临床路径。责任护士承担主要护理工作,8h在岗24h负责,其他护士协作实施CNP,根据图表设计的时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和宣教,将表格挂在患者床头,护士执行后立即划"√",每班交接签字确认,采用三级质控的管理,护理部和护士长不定期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1.3评价指标①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②健康教育知晓率。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检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如Bobath握手、肢体功能锻炼、步行状态、吞咽功能障碍的进食注意事项等。由护士长和运营助理在患者住院的不同阶段进行调查。③患者满意度、采用问卷方式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是否满意,内容包括:④并发症的发生率。了解患者有无发生跌倒、坠床、肩手综合征、肩关节脱位等情况。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3.1临床护理路径确保医疗质量。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是护理体制的一次改革,在护理分工的实施过程中,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思路清晰,根据病情的发展规律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由于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责任护士24h负责制,护理项目也不会被遗漏,同时能及时了解患者生理和心理情况,及时发现并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

3.2临床护理路径顺应医改需求。实施路径后能有效控制医疗成本,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从而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热点问题,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

3.3临床护理路径调动患者积极性。路径表单挂在床头,让患者明了自己的康复目标,主动参与医疗护理活动,患者清楚的安排自己在哪些时间段该干什么,进而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还可以提前获知住院费用及预计出院时间[3]。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能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致残率降低,同时能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护患关系,对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家庭护理;脑梗塞;后遗症康复;促进作用

脑梗塞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复杂多变,发病快,急性发作会伴有失语、瘫痪、口眼歪斜、肢体瘫痪等症状。因为口角歪斜会导致患者进食困难,生活无法自理,患者非常痛苦,且此类病症的患者多数为老年人,由于害怕花钱,多数会选择在病情稍微稳定时出院,所以会有各种后遗症出现,那么就要通过患者本人、社区和家属的努力,采取家庭护理的科学方法,来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本文通过研究家庭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后遗症康复的作用,为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尽一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脑梗塞患者共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为45~80岁,都是住院治疗后的患者。对照组为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实验组为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等方面的比较,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通过历史对照法,对照组患者为2009年治疗出院,实验组患者为2010年治疗出院。重点对患者的肌力、语言、心理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利用传统方法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每周随访,并在3个月后进行评价。实验组患者出院后,由医生对他们的身心状况进行评价,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在肢体功能方面,护理计划主要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并运动,一般2次/d,30min/次,以防止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在语言功能方面,护理计划主要促使舌头向左右及前方口角伸出,通过吮手指、吹口哨、舌内侧回旋等方式,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循序渐进的恢复。在心理方面,肢体、语言功能障碍会使很多患者表现为思想负担重、悲观失望等,因此还需要对患者做好常识宣传,促使他们了解疾病的发展及恢复,通过娱乐、鼓励、帮助等方法让他们树立生活的自信心,以配合家庭护理。同样,在3个月后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评价。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传统指导护理后,相比护理前,5级肢体功能患者由之前的0例增加为6例,1级肢体功能患者也由2例减少为1例,肢体功能有一定的好转;语言功能为0的患者在护理前为11例,护理后减少为7例,患者的语言功能在传统护理后没有改善甚至下降,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家庭护理前后肢体功能5级患者由0人增加为25例,同时1级肢体功能患者由护理前的5例减少为0例,表明患者肢体功能在家庭护理后有非常明显的改善。语言功能值为0的患者由9例增加为16例,表明患者的语言功能在家庭护理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恢复,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的前后比较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

同时在实验组患者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没有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症状,对护理效果持有较大的信心,没有过度的悲观失望,能够积极配合患者家属、社区进行治疗,综合恢复效果较为明显。

3结论

3.1护理效果比较分析 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通过传统的出院指导,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随访,由于护理实践具有片段性,不能够针对患者出现的健康问题来实时满足患者需要。因此传统护理前后患者在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方面的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出院后,由专业护士实施家庭干预,工作方法为护理程序,护理导向是患者的健康需求,为患者所提供的是与心理、胜利和社会三方面健康需求相符合的较为综合科学的个性化家庭护理,因此在护理前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比较,也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结果比对照组明显要好。

3.2家庭护理的原理 实验组患者通过家庭护理,使得他们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有了很大的好转,护理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有明显差异。家庭护理中的按摩能够使得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加强,对肢体感受器进行刺激,同时调节神经营养功能及新陈代谢,最终实现预防肌肉萎缩的效果,防止关节畸形和肌肉痉挛,促使肌力能较快恢复作用。被动运动指的是将患者关节作为中心,通过外力来使得患者的肢体活动,在保持关节活动度的同时预防肌肉和韧带的萎缩。家庭护理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关注,如果患者的状态较为兴奋,情绪较为良好,那么他们大脑皮质具有较高的觉醒水平,神经元功能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抑制杰出,使得神经异化过程出现,会有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

3.3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 在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家庭护理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从心理和生活两方面同时着手,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避免后遗症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

在心理护理方面,脑梗塞并人很大程度上年龄较大,很多是突然发病,一般不会有心理准备,患者会在病情稍微好转的时候出院回家,因此当看到曾经熟悉的生活环境,会联想到脑梗塞发病前的一些事情,触景生情而情绪低落,较为痛苦。且由于脑梗塞并恢复较为缓慢,患者对自己是否能够康复不具备信心。回到家里需要别人为自己处理大小便、喂饭等,生活不等自理,很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失眠、焦躁不安的情况,患者的脾气会变得怪异、焦躁易怒、不肯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经常发生心理问题,此时患者的家属应该与其主动积极接触,多进行安慰、关心和陪伴,用乐观阳光的心态去鼓励、影响患者。另外还需要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实例去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尽快康复的信心,向患者耐心解释疾病康复中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促使患者意识到,身体的康复不仅仅依靠药物,心理、精神的愉快更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生活护理方面,①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脑梗塞患者大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因此在饮食上需要秉承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丰富、低脂的原则,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鱼虾、瘦肉和含碘的事物,对于肥肉、甜食糖果、动物内脏、蛋黄、猪油等事物尽量少使用,如果患者吞咽困难,应该采取头高侧卧位或坐位的方法进行进食,且速度要缓慢。②要注意避免感冒和便秘。因为活动受限,行走不便,患者肠胃蠕动缓慢,会有一定的便秘,因此应该多吃纤维食物和蔬菜以防止便秘,同时要保证房间空气新鲜,每周将食醋加热进行消毒,避免感冒导致病情加重。③应该防止褥疮,为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环境。脑梗塞患者长期卧床,因此需要保证床铺干燥整洁,勤换衣服,并用红花酒对身体受压部位进行揉搓。在为患者翻身时,需要注意保护,防止坠床。

参考文献:

[1]郑舟军,关舟娜,乐富军,等.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B):692-693.

篇9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 脑埂塞

脑埂塞是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与脑部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栓子形成有关,且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多器官感染、肾功不全、褥疮、关节挛缩、继发性癫痫、应激性溃疡及相关心理问题。本文将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埂塞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经临床确诊为脑埂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46~85岁,平均76.3±4.3岁,既往病史无显著差异,均行脑埂塞常规治疗。

1.2 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根据疗效评定标准[1]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1.2.1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康复: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 100%,0级病残程度;显效: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 89%,1 级3 级病残程度;有效: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 45%;无效: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不超过18%;

1.2.2 康复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患者在发生脑埂塞后,由于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可能产生多种不良情绪,包括焦虑、恐惧等,如不加以引导,患者可能会消极面对治疗。护理人员可积极的向患者普及相关医疗知识,积极的沟通并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其建立信心,积极参与治疗及后续的康复计划。但切不可夸大治疗及康复效果,避免患者在未实现期望后,对今后的治疗及康复更加的抵触。注意对患者家属或其陪护人员的教育指导,让他们配合护理人员一同对患者进行鼓励,可有较好的效果。

2、变动 应注意长期卧床患者的变化,避免某一局部皮肤的长期受压,造成褥疮的产生。规律性的帮助患者改变,保持患者身体清洁及室内环境卫生,避免感染。注意患者饮食,不可大量进食,避免胃肠功能减低造成的消化不良。长期卧床的患者,其机体的抵抗力下降,需尽力避免感染因素,尤其是院内感染。随着患者病情的平稳,可逐渐帮助其学习及锻炼主动翻身,争取能实现患者自主改变。

3、肢体锻炼 对于有偏瘫的患者,应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尽早的进行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避免肌肉萎缩,改善局部组织的血运及关节僵硬。为今后可能的运动能力恢复做好前期的准备。当患者恢复到一定阶段时,可逐渐的增加其主动运动的训练。

4、营养指导 根据患者的不同状态,指导其健康饮食。避免增加其脑埂塞再发的饮食因素。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工作,普及健康饮食习惯。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比较,总体有效率差异明显P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满意度相比较,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

3 讨论

脑埂塞根据栓子形成的原因不同,病因复杂,常突然起病,并伴有多种不同的脑损伤表现。因大脑细胞的损伤修复能力较差,因此,在脑埂塞康复阶段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内血管的弹性下降,再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使得老年患者出现脑埂塞的几率增加[2]。对于此类患者,不仅应行常规护理,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护理,达到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心理状态的目标。

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例如对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可指导患者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摄食训练,逐步恢复其吞咽能力,避免相关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的产生。本次研究结论显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进行护理的方式方法,可显著影响患者的治疗结果。提示脑埂塞患者的预后与其功能锻炼及心理状态关联密切。积极的康复训练,合理的生活习惯等对脑埂塞患者的康复有显著影响。

注意到脑埂塞患者的年龄往往偏大,其心理状态和意志相对脆弱,因此应特别注意在康复护理过程中的心理辅导。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从多个角度激励其对提高生存质量的愿望,更早、更多的进行主动训练。尤其对于在脑埂塞后出现语言障碍的患者,更应疏导其不良情绪,保持积极耐心的沟通,帮助其从简单音符的发音甚至是口部肌肉的锻炼开始,逐步恢复语言能力,或者恢复患者进行简单沟通的能力。

患者的家属或陪护人员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帮助明显。加强对此类人员的相关医疗知识的教育,使其可以更好的协助医护人员的工作,在患者出院后,也可对患者进行长期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家庭康复护理是以家庭为服务对象,护士与家庭共同参与,采取多种治疗护理手段和康复措施,帮助残疾者恢复自理生活的护理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脑栓塞患者46例,进行系统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脑栓塞患者46例,经头颅CT和MRT检测均为脑梗塞,男24例,女22例,年龄在42-83岁,平均68岁,均为一侧肢体瘫痪,左侧瘫痪28例,右侧瘫痪18例,生活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

2 护理过程

2.1重视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患者有效恢复的关键,脑梗塞患者突然由正常人变为生活不能自理者,容易出现悲观、烦躁、恐惧等心理障碍,针对意识清楚的病人出现的心理障碍,护士应进行安慰、解释、疏导,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其中有10例患者偏瘫伴有语言功能障碍,易激怒,不配合康复训练的患者,护士在其家属成员中选择他最信任的人,安抚患者的情绪,尽量满足其生活习惯,让患者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治疗。同时在长期的康复训练中由于担心拖累家人等因素,也多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因此,针对这些表现与患者及时沟通,关心体贴,讲明康复的重要性,求得配合,同时鼓励患者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质量。

2.2家属的家庭照护能力

脑梗塞患者出院后,往往选择回家康复,若缺乏较好的家庭支持和护理,会发生各种并发症,也能使原有的残疾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46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家庭条件好,对康复治疗重视,选择在医院接受系统康复训练。36例在家康复锻炼,按康复医生的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效果很好。5例农村的患者条件不允许,家属不愿意接受康复治疗,他们的残障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加重,有一例还发生了褥疮。这就要求家庭护理者,要有一定的护理知识,我们编写了家庭康复护理手册,再加上护士经常和他们沟通,大多数家庭都能做得很好。对脑栓塞患者的长期家庭照护任务会给照顾者带来沉重的负荷,并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对家庭护理者应给与相关的信息支持,家庭成员互相轮换,以减轻照护者的负荷,最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2.3脑梗塞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

2.3.1做好基础护理:(1)饮食护理:脑梗塞的发病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吸烟、饮酒、进高盐高脂肪饮食,可加重病情发展。

家庭照护人员应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以低胆固醇(高血压者)适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丰富、清淡易消化为原则,鼓励患者改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2)皮肤护理:脑梗塞患者遗留偏瘫等后遗症,长期卧床不能翻身,这将极易发生褥疮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家属应在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松软、舒适的前提下密切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的情况,经常给患者变换,每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局部受压皮肤,以防患者皮肤受损。(3)用药护理:出院后脑梗塞患者一般仍然需要延续性药物治疗,因大部分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原始病变,所以家庭护理者要每日定时按医嘱给患者服用降压、降脂药物,不可私自增减药量和加服其他药物。同时应该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4)便秘的护理:脑梗塞偏瘫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便秘,指导家庭护理者让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鼓励多饮水,每日清晨一杯温开水,肠道,刺激肠蠕动,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多的食物,适当饮用蜂蜜水也可软化粪便,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翻身、多运动、按摩腹部,防止便秘发生,必要时服用导泻药。 转贴于

2.3.2有效康复护理: 肢体的被动运动:(1)良好的摆放:将患者放于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并正确变换,几种患者侧卧位、仰卧位、健侧卧位交替使用,患侧卧位是所有中最重要的,有利于刺激传入神经,利于患肢感觉功能恢复,定时翻身能刺激全身的反应与活动,抑制痉挛和减少患肢受压最具治疗意义的活动。(2)关节的被动运动:活动时保持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由健侧到患侧,由近端到远端,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手法轻柔,用力由小到大,每日3次。(3)协助和指导病人及家属患肢按摩,对患肢加强刺激,避免发生废用性萎缩。。家庭护理者应协助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患肢功能训练,如:床上活动指导(翻身方法、摆放、关节活动)等。坐位及站立保持平衡的方法,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的方法指导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服、刷牙、进食、如厕等。家属还可以利用家庭现有条件进行患肢功能训练,如:搭积木、捡豆子、下跳棋、画画等,肢体训练的程序是:被动运动—辅助运动—主动运动。被动运动需要家属帮助训练,辅助运动需要借助康复器械,待主动运动恢复后,患者可自行运动。每次训练时间以训练后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4)了解并预防并发症。家庭护理过程中,家属应采取正确到位的护理措施,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以减轻患者残障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3 护理结果

通过对46例脑梗塞患者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中28例能自行下床活动,12例在他人的协助下也能下床活动,6例患者脑梗塞面积大,仍需他人照护。46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

4 结论

通过对46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使患者的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85%的家庭护理者都能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康复功能训练。由此可见家庭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的恢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但由于护理人员有限还不能大面积推广,有待于社区能把这项工作开展好,使更多的患者家庭受益。

参 考 文 献

[1]孟宪华.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3(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