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建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团建的重要性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以围绕实现客户最大满意度为核心;
(2).建立健全的责权利与奖罚制相结合的机制;
(3).不断完善决策机制;
(4).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5).进一步明确各项目行动目标;
(6).营造交流沟通平台,切实保障项目团队人员沟通交流无阻;
(7).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
(8).定期组织教育培训;
(9).完善问题处理流程;
(10).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从工作中找学习,从学习中找工作;
(11).建立有效的工作流程。
2 项目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优秀的项目团队往往以“合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合力包括正极合力和负极合力;负极合力是指“整体小于全部的总和”数据形式为:1+1+1+1+1=2(或-2);正极合力是指“整体大于全部的总和”,数据形式为:1+1+1+1+1=10。现以NBA篮球比赛为例,蓝球运动员乔丹家喻户晓,其不仅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之一,而且还是最伟大的球员之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乔丹为代表的芝加哥公牛队称霸整个职业篮球赛场,在乔丹和其他队员的配合之下,创造出了一个有一个的奇迹。正极合力要求在五个队员的共同协作之下破坏对方一次投球机会,在进攻对方时,若对方无法抵抗,,进而,控制对方一个更高甚至更优秀的球员;负极合力同样可以在NBA落败的球队中瞅见,队员们并不在意对方单个球员3分球,或者是2、3个队员在一次防守失败之后,将一个球员独立去对抗对方3对1的快速突破。为此,完成正极合力的便是冠军,完成负极合力的便是失败球队。这种合力关系在企业项目团队日常经营实践过程中最为显著,即如上述资深项目管理者所述:现行企业中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现象日益突出,甚至,部分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损害整个企业的利益,以至于项目进度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频繁出现质量问题时,每个人开始忙于掩饰而将过错归咎与他人,而最终项目经理部被迫解散而不得不引入另一团队来重新开始来拯救项目。另一位资深的项目管理者认为:项目管理者对能否建立高效团队队伍起着关键作用,企业只有具有热情高涨的项目团队,才能够共同抵御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挫折,进而,推进企业进一步强大与发展。
Tom Peters 说过,两种团队之间的差异不是 百分之十或是百分之二十,而是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两百,甚至百分之五百。同时项目管理者要善于利用有助于团队发展的各种因素,解决团队中可能存在或者紧急发生的冲突,引导团队健康发展。通过项目管理 团队建设能够:
(1).要求项目团队成员树立共同目标,以此,增强相对团队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以及感召力。
(2).确保每一位团队成员能够把握自身的任务和职责,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3).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项目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
(4).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篇2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繁荣,涉及的学生人数较多,开展的活动丰富,在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占了重要地位。学生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大模块,高校辅导员要抓好学生社团的建设,提高学生社团的凝聚力。
建设高校凝聚型社团的必要性
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社团是高校范围内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和志向为目标,学生自行组织的团体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校社团的活动形式丰富,涉及的兴趣与爱好方面较多,吸引参加的学生人数也较多,参加的学生构成多样。学生社团的发展对高校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学校建设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功能。高校学生社团被定位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有助于加强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
凝聚型社团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积极的意义。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好坏与高校综合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的学生社团建设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在社团建设的态度上不重视,对社团建设的方向不明确,实行的社团管理模式不科学,学生社团活动较盲目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于社团建设的整体把握不准,应当建立凝聚型社团,从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出发,加强对社团的管理,营造团结有归属感的氛围。
高校辅导员在社团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
有效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加强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高校辅导员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对学生指导、管理、服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社团建设中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与内容,一方面使当代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意识,增强学生的时代感与使命感,宣传校园文化净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社团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质,使当代大学生有诚实守信、乐于奉献、互帮互助的精神。
指导社团实践活动,鼓励创新发展。学生参加社团主要是想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满足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社团活动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社团的评价,学生对所在社团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着对社团的归属感,这是社团是否有凝聚力的关键点。高校辅导员一方面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中有激发社团活力,增强学生社团凝聚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在鼓励学生社团活动创新,提高社团活动质量上有着重要作用。
优化学生社团管理体制。辅导员在学生社团建设中起着指导与带领的作用,直接关系着学生管理体制的建设情况。辅导员在学生社团的管理上要重视管理体制的建设,合理的管理体制要有科学的组织架构,合理的评价制度,发挥社团的自主管理。
高校辅导员增进学生社团凝聚力的途径
从社团建设的重视性提高社团的地位。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在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辅导员要明确社团建设的重要性,提高社团的地位,增加社员对社团的认同感,从社团地位上增强学生社团凝聚力。
从社团的顶层设计增强社团建设的合理性。辅导员在领导学生社团的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社团发展的目标,设计符合社团建设发展的体系。一是要优化社团结构,避免设置重复或者缺漏。二是要创建品牌活动,打造精品项目,发挥学生社团的特色。三是要进行开放与合作,加大与其他部门院系的交流与学习,取长补短。四是改进管理模式,从听从指挥式到自主能动式。
从社团成员的教育增加社团思想的先进性。学生主要是因为个人兴趣爱好、锻炼成材目的、积累经验等原因参加学生社团,提高社员思想的先进性有助于增强社团的先进性。社团思想建设包括社团的文化氛围建设、个人的素质能力建设、团队的合作与竞争建设等。
从社团取得的成果巩固社团的向心力。成就能激发人的动力,积极开展社团活动,鼓励社员积极参与社团各项活动,争取获得各项成果,让每一位社员都能感受到付出的劳动都能得到收获,每一份努力都有价值。社团取得的成果能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一个社团的强大与否,能聚拢整个社团的向心力,从而提高凝聚力。
从社团活动的合理运作增强信服力。加强社团活动的管理模式,开展各项积极的活动,在实际运作中有条不紊。学生社团里每一个人要会有自己存在的角色,要在活动中实现社员的个人价值。学生社团合理的运作有助于实现社员的个人价值,社员不会抱怨工作的无趣与难做,而是会更加投入与积极。合理的运作能增加社员对社团意义的认同,增加社团的信服力,变得更加的团结有凝聚力。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
篇3
(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理工类院校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影响了其艺术教育的发展,而大学生艺术团作为校园艺术环境建设的一支主力军, 其发展势必要得到重视。我国理工类高校艺术团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 但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缺乏对艺术团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 文章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现阶段理工类大学生艺术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大学生艺术团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关键词 :理工类大学生艺术团;艺术教育;全面发展;建设与管理;思路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Q7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1.022
*基金项目: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QX1325)
作者简介:尤小红(1980-),女,常熟理工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5-11-07
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 特别是理工类院校的艺术教育尤其薄弱, 而大学生艺术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是校园艺术环境建设的一支主力军, 因此, 积极推进大学生艺术团建设是提高理工类院校学生艺术素质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艺术团也是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的有效平台。
1 理工类院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理工类院校实施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体现在学生知识结构上的特殊性。理工类的学生由于从高中开始文理分科, 致使他们从高中开始便缺少人文素质教育, 知识结构不均衡, 理工科学生擅长逻辑思维,缺少创造力、 想象力和感知力, 而此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弥补, 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次,体现在专业特点上的特殊性。科学与艺术就像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谁也离不开谁,两者只有相互融通,才能把人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正如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说过:“艺术教育既有助于科学家鉴赏艺术,又有助于艺术家鉴赏科学。”理工科的院校大部分的专业是理科、工科,侧重于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知识框架比较固定,相应的理科学生的思维就比较单一内敛,缺少应变能力,而艺术的功效就是净化人的心灵,提高品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艺术教育对理工院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理工院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完素养、艺术品位全面升华的教育才称得上高等教育,这样的教育必须崇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学旨在培养健全的人才,也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我国的教育体制保证了学生在科学和理论知识学习上的完整,所以大学给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应该重在素质教育即人文艺术素养的教育,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才算得上是高素质人才。而艺术素养是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理工院校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势在必行。
2 理工类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现状
2.1 初步发展的初级阶段
我国的高等院校正经历着从传统教育模式全面走向素质教育的伟大改革,而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必然成为改革的重点对象。大学生艺术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学生的第二课堂、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理工高校逐渐发展起来,而且队伍不断被壮大,无论如何,这总是一个好现象好趋势,说明大学生艺术团已经被理工高校给予了高度重视。目前,大部分理工高校已经投身于艺术团的建设,高校对艺术团建设的重视度也在逐渐提高。从一定角度来说,理工类高校艺术团处于初步发展的初级阶段。
2.2 分化严重
在很多理工高校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纷纷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理工高校仍坚持着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固步自封。在艺术团建设方面组织较好、发展较快的高校主要集中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国家重点院校或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师范类院校当中,国内大部分不同高校艺术团还处于发展和探索的初级阶段,而理科类高校艺术团则呈现出更为低层次的发展。因此,国内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呈现的总趋势是个体发展不成熟、整体发展不平衡,水平参差不齐就无法整体改观。当然,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曲折性,再加上理工类院本身持有的特殊性,在建设艺术团方面必然会遇到更大的阻力。总的来说,目前理工类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现状并不可观,多呈现出不成熟、不全面、不平衡。
3 理工类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体制方面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建设好艺术团的前提。目前,高校艺术团大多数被视作一般的社团来加以管理,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作为保障。新生命总是脆弱的,摸索道路总是曲折的,那么学校方面就应该寄予一定的帮助,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作为保障。很多高校的艺术团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问题,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训练场地经常被其他活动型社团占领,没有活动经费等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艺术团的长足发展。此外,艺术教育作为第二课堂教育存在于绝大部分高校,也没有被纳入学分制,始终只是被学生也当做课外的兴趣爱好,经常会出现团员凭个人意愿选择参加训练的现象,行动自由,由此造成艺术团整体涣散的局面。
3.2 教学教育方面
由于起步晚,当前高校对艺术团的建设和研究还只是出于初级阶段,那么相应的会出现缺少专业的指导老师的问题,条件好一点的理工高校可以出一定的费用邀请到校内专业的老师或校外有关专家担任指导老师,这样一来虽然解决了艺术团的平时训练问题,但是因为指导老师不稳定等因素,艺术团的训练缺乏长期性和连续性,那么会在某种程度上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使整体呈现出懒散的状态,缺乏凝聚力;而更多的高校只是由一些条件稍好的学生来指导和训练,这样无疑存在很多的弊端,首先,学生的水平有限,很难带领团体专业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团的训练水平。其次,低年级的学生担任艺术团的指导员很难管制高年级或同年级的学生,出现不服管不听从的状况,那么整个团的管理也会受到影响。
3.3 学生素质方面
迫于升学压力,绝大部分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没有太多的机会进行文艺的学习,艺术素养平不是太高,再加上理工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来自理科班,人文素养相对来说就比较缺失,更不用说艺术素养了,这也不能代表他们就没有艺术细胞,只是他们缺失了一些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工科学生长期以来都崇尚严密的逻辑论证思维,思维呈现出收敛单一的状态,缺少点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殊不知,科学和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条道路,科学是用抽象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而艺术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两者是息息相通的,那么艺术的熏陶会让他们变得更加细腻而又温和。而理工院校理工科学生偏多且男生比例明显多与女生,这就使得理工院校的艺术氛围不是特别活跃。入学后,很多学生希望通过参加艺术团来弥补之前对艺术学习的缺失,也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全面发展,虽然许多学生对艺术学习充满了憧憬,但自身能力不强却是很现实的一个制约条件,某些程度上也会打击到一些学生的热情。
4 理工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常态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理工院校艺术团该如何确定教育目标、如何进行科学的教学和管理,怎样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艺术团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我们亟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要引导理工高校艺术团健康发展,就必须针对艺术团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出相对的解决和管理对策,用新的思路给予理工院校艺术团新的活力。
4.1 思想上提高认识,对艺术团加强引导
正确认识艺术教育的作用、重要意义、地位和发展模式,对艺术团的健康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部分高校对艺术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缺乏完整的科学的认识,从而导致教育改革不够彻底。高等院校承载着培养及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神圣使命,不能把艺术教育当做技能教育,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才、提高素质,而不是培养技工,所以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艺术教育对提高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重视高校艺术团的发展,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氛围。
4.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建立健全一个长期的管理机制,对于有效管理艺术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艺术团成员的申请、选拔、活动及退团等全过程,都应该按照一定流程规范操作,杜绝随意和懒散以保证艺术正常高效运行。平时训练可要求团员签到,最后按照签到表采取百分比的形式给一部分人加分,这样某种程度上会制约团员的懒散,也可以提高团员的积极性。譬如还可以建立团员考核制度,定期对团员进行素质考核,既是对平时训练成果的检验,也能够促进团员积极参与训练,激发斗志和热情。
4.3 提供保障, 确保艺术团的工作正常进行
艺术团承接一场活动必然少不了充分的平时训练,因此就必须有相应的训练场地、专业设施配置和专业基金作为保障,训练场地视各高校自身条件而定,不一定是艺术团独有的,可以是所有社团公用的,但必须划分出固定时间段给艺术团,而在此时间段不可以有其他私人或组织活动打扰到艺术团的训练。由于艺术团刚刚起步,资金方面比较紧张,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艺术团是靠学生自己拉赞助来开展活动的,而拉不到赞助让学生自己承担每次的演出经费也比较不合理,所以学校可以投资一部分资金作为艺术团的活动基金,财务部门按相关流程严格的给予报销,做到物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4.4 营造校园艺术氛围
理工高校的学术气氛比较浓厚,相形之下,艺术气氛很不活跃。那么作为知识储备的殿堂,高校图书馆应该具备艺术阅览室,定期或不定期的开放,鼓励学生积极借阅,使学生首先从书面上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也可以专门开设一个展馆,把艺术学院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览,使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艺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5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
一直以来,校园文化活动都固步校园内,缺少对外的宣传和合作,这样就很难发现自身不足,无法接触到新事物。因此,要积极主动去加强与外界的合作,目的是加强文化宣传。一座城市都有一座城市的文化,各城市的高校艺术团应该加强联系,一起举办演出或比赛,这样一来即宣传了自身,又能在竞争与合作中相互学习,不断创新进步,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和交流方法。此外,也可以邀请专家到学校开展艺术讲座、办艺术展览,总之,文化需要激烈的碰撞和不断磨合。
总的来说,理工院校艺术团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在发展道路上正在面临也将继续面临很多阻力,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努力探索和实践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艺术团模式,让艺术教育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 苏燕. 从广西工学院艺术团的建设简论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与发展前景[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2 孙立军. 高校学生艺术团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06(1)
3 李文江. 浅谈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艺术教育[J].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 2001(4)
篇4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 发展现状 策略
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利用“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挖掘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以寻求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对策。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在高校中发展迅速,已成为当今大学生热衷参与的学生组织。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软硬件建设、社团管理、社团学生干部素质、社团活动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
一、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组建学生社团、完善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领导的重视,大部分高校都对学生社团建设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宽学生社团的学科领域和活动范围,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不仅从数量上而且从开展活动的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高校社团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解决。
(一)社团建设软、硬件保障亟待加强
学生社团都由团委进行统一地管理,但在一些重要方面的投入却是明显不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团经费短缺。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自团委支持和社团成员的会费,这就造成了社团经费紧张,不利于社团的管理和发展。第二,活动场地无保障、设施不齐全。无论是活动的审批、还是场地的使用等方面,都和学校各部门和相关负责人的积极配合分不开,一旦遇到冲突就要调整时间、地点,导致社团活动缺乏主动性。第三,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高校社团指导教师大多来自各院系和团委。从整体来看,无论是院系的专业教师还是团委教师,从力量上看都是不够的。同时由于是兼职工作且奖励机制不完善,大多指导教师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造成了社团干部的整体素质偏低[2]。
(二)社团管理缺少完善的制度保障
一组织是否能长远健康的发展与它的制度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社团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社团内部成员缺乏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有的社团的管理制度盲目“跟风”“借鉴”,不能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部分条款限制了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终也影响了社团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由于没有完备的社团管理体系,在社团管理、干部选举、骨干培训等方面也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保障措施。部分社团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靠利益关系来确定名次等“内定”现象,时常挫伤其他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学生干部队伍有待规范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建的学生组织,其在组织形式上较为松散,组织架构也缺乏系统和规范,这就需要社团组织中的学生干部具有较高的素质。但是目前来看,部分学生干部缺乏管理经验和组织能力,导致举办的活动形式单一,质量不高,且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此外,由于学分制的建立和全面实施,有些学生认为加入社团就可以取得学分,于是盲目加入一些不了解的社团,也就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与社团建立的初衷相违背。长此以往,便不利于社团的发展。
(四)社团活动质量参差不齐
社团活动流于形式。社团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不重视活动的质量和意义,一味地强调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社团文化活动内容单调枯燥,活动形式没有足够的自由度,并且缺乏创新意识,因而难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最终不利于社团的健康发展。
活动内容缺乏内涵。社团活动的种类比较多,但多数都是低水平的重复性的活动。从活动内容来看,缺乏艺术性和文化底蕴,无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德育水平。从活动的承载功能看,社团活动的娱乐性强,思想性较弱,对大学生的成长没有较多的引导和教育意义。
活动组织形式单一。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不重视文化建设,造成了社团之间管理和发展模式大同小异,没有创造力。此外,由于社团办公场所不固定,导致社团文化发展没有连续性,出现断层的现象,不利于社团文化的传承。
二、高校社团的发展策略
为了促进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需要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高度来提出高校社团的发展策略,在高校学生社团的投入、管理、活动以及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等方面下功夫,为建设优秀社团、发展高等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加强对社团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满足社团所需的资金和场地支持。随着社团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资力度;而学生社团自身也应多方筹集活动所需的资金。此外,学校应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有效机制,致力于解决场地建设的问题。只有社团成员拥有了这些优势条件,才能够举办更优质的活动。
聘请专职教师指导社团发展。指导教师的参与对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导教师对社团的指导能够防止社团在发展性以及原则性问题方面出现偏差。高校应该建立一套社团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结合学生社团的活动情况,对社团指导教师进行评定,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一定鼓励。
(二)加强社团的科学、规范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告诉我们规范化的内部管理和清晰透明化的考核制度才能让人们有章可循。为此,学校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建立起社团的管理体系,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学生社团存在和发展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学生社团成立的条件、登记注册的程序、开展工作和活动的要求、考核评定的办法等[3]。在社团建设的过程中,在成立之初就应该明确自己社团的章程、活动形式以及经费来源,设立团内的换届制度和评优制度。不管是社团成员的招募、考勤还是奖惩,都要按照一定的章程来,学生内部管理和发展要有完善的运行机制。
(三)加强社团学生干部的培养、考核
社团要发展,它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必须要规范社团的组织结构,在社团章程中明确规定会员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团干部的职责和活动举行的具体形式。不仅在平时要加强社团学生干部能力的培养,而且要定期举办培训班和论坛,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此外,还要完善社团的考核制度,让学生干部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共同进步。这样才能让社团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和创造力。
(四)加强社团活动的特色、打造精品
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对学生社团而言,活动质量决定了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社团主管部门要对社团活动严格把关,杜绝一窝蜂的现象。在活动质量上精益求精,认真组织和策划每一项活动,培养和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创新活动形式。社团活动要紧跟时代热点和潮流,推陈出新,保持旺盛的创造力,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加入新鲜元素,最好结合一些志愿服务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消化所学的知R,开阔视野,增加阅历和经验。
打造社团精品文化,彰显个性。品牌和特色在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大高校可以依托“社团文化节”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彰显特色。一个社团只有让学生更多参与进来,才能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建设学生社团,才是真正的合格的学生社团。
总之,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我历练、自我学习、自我成才的重要平台,是高校利用“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理想的纽带和桥梁。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加强对社团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完善制度保障,打造品牌特色活动,才能全面提升社团实力和水平,使社团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为党的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宏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5-1-21.
[2]熊莹,曾杰.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出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J].中国市场,2009(40):92-93.
[3]周丽,杨海明.浅谈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现状与发展[J]. 科技信息,2009(32):365.
篇5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学生社团 校园文化 综合素养培养
学生社团指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搞好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等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校园文化需要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理念。和谐教育理念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诸要素之间,以及教育过程和教育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平衡、协调状态。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中职学校教育在课堂内外能有机结合。学生社团在自发开展文化娱乐、志愿服务、体育运动、艺术节等活动中,表现得思想活跃,表达了真实的想法,通过自行组织、亲自参与、自我创造发挥,不仅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发展校园和谐人际关系,而且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增强集体荣誉观和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促进学校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形成。
(二)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养。
校园文化离不开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当今社会要求中职生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思维方式、身心健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等,这些综合素养往往是课堂教学不能完全达到的,需要更多的平台实现目标。学生社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最佳载体之一。社团成员通过社团及活动,能在与同学们的交往和探讨中提高思想境界和水平,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进取的团队精神。通过社团活动,社团成员可以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人际交往、组织策划、口头表达等综合素养,而且可以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为今后走向成功人生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领域。
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集中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校风、师风和学风。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发展的产物,有人说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里的一面镜子,它集中反映了校园文化的面貌,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建的,成员在相互认识的基础上自愿参加社团活动,彼此之间重私人友情,而在组织形式、社团成员和活动管理上难免产生流动现象,表现出会员或社员组织纪律性不高,主要靠成员自我约束,社团的管理比较松散,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指导老师配备不足,社团缺乏持久的生命力。
社团开展的活动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指导教师配备不足,对学生社团的发展缺少正确的指导,是影响中职学校社团发展的首要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对社团的指导力度决定了社团组织的生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若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许多社团就会渐渐失去活力,会员积极性降低。另外,对社团负责人的选拔、社团动态的考察等工作缺乏关注和重视,易造成社团活动停滞不前,很难持续发展。
(二)自我管理欠缺,社团凝聚力不足。
据调查学生社团成立时都有一些规章制度。但是具体社团工作中的规章制度没有几个社团有,即使有也不是很完善。由于规章制度缺乏或不完善,管理无章可循,社团管理就出现了一人说了算的现象,社团管理者很难从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出发主持工作,主观臆断往往高于规章制度,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会长”、“社长”等主要负责人的兴趣和新鲜劲支撑。社团活动缺乏创新,总是重复以前的活动,会员在活动中水平提高不明显,很难长期吸引广大学生,久而久之会员就会对社团活动漠不关心,大大削弱社团的凝聚力。
(三)活动经费、设备不足,社团在发展中陷入困境。
社团要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经费的保障,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经费主要有三方面来源,一是在社团成员同意和可能承受的前提下,定期缴纳少量会费。二是争取团委、学生处的支持,申请专项活动经费。三是组织社团成员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筹集经费。活动经费往往很维持社团日常开支,社团的日常活动受到很大限制,严重打击社团积极分子的积极性。社团设备缺乏主要指社团没有办公场所、活动场地和工具等。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建议
学生社团只有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才能充分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必须严格把关学生社团成立的条件和程序,规范学生社团活动审批制度,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科学管理,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硬件投资和软件管理,积极探索社团发展新机制。
(一)建立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和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
在各中职学校形成规范社团管理办法,通过建立“中职学校明星社团”的评比表彰机制,使一批优秀社团脱颖而出,进一步促进中职学校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中职学校社团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办法,与中职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相应环节有机结合,将社团建设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个体系当中。
(二)加大对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投入。
要对中职学校明星社团直接予以重点扶持,每年投入固定的经费。中职学校应对学生社团加大投入,在社团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经费支持、指导老师聘请方面为社团创造条件,开方便之门,为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6
【关键词】高校;戏剧活动;大学生;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35-01
中国高校戏剧团诞生于天津形成于重镇,其是在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先生倡导下成立的,成立之初正逢抗战年间,因此可以说,高校戏剧活动成立的初始目的,是运用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去鼓舞民族志气的艺术活动,由此可见,高校戏剧活动本身就拥有一种强大战斗力和生命力,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运用戏剧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是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高校戏剧活动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
(一)思想道德的培养
高校戏剧活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思想方面分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而戏剧中所体现的人文价值对学生的思想会形成有效引导,同时戏剧运用一种生动而又形象的直观表演让学生去欣赏,更有利于他们不由自主地对这些观念进行思考,从这一点分析,运用戏剧去影响学生的思想。[1]例如,最近浙江大学的戏剧社就以“长大成人”为主题,编排了一部名为《黑白》的戏剧,而这台戏剧给学生带来的精神反响非常大,很多学生都在这台戏剧中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加深了对社会的思想认识,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培养。其次在戏剧活动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也会有所提升,道德修养是现在社会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也是社会风貌的一个反应,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当今高校教学的重点,而戏剧活动虽然是一出戏,但也是人生的一种反应,让学生运用戏剧去交流认识,会比普通的德政课程更易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戏剧活动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定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同时也不能一味地为迎合学生去进行戏剧活动,不然不但会让学生迷失在物质的道路上,也会失去戏剧活动原有的真谛。
(二)综合素质的培养
首先创作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体现,这也是戏剧活动对学生的培养。在学生进行戏剧活动时,从选定剧目,到设定演员,再到戏剧编排,都需要创作能力进行指引,以《茶馆》这个戏剧为例,虽然是一部旧曲目,但是不同的高校在进行表演时,都会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感觉,无论是表演特色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会给观众不同的反响,而这就是学生创作力的一种体现。[2]其次是团队协作能力。一出好的戏剧,无论是演员、导演还是剧务,都要进行密切协作。对于每一位大学生而言,在进入校门之初,都是未接受过戏剧表演训练的,只是凭借着兴趣去参与戏剧活动,因此在最初加入戏剧社时,多半人唯我独尊,但是参加一段戏剧活动后,学生的自我意识就会渐渐被转变,他们会学着如何去倾听他人的建议,如何去配合他人完成戏剧活动,享受集体带来的乐趣,感受集体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就得到了提升。最后是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戏剧活动是一个系统化的活动,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责任,这就要求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由此可见,戏剧活动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再造具有显著作用。
二、高校戏剧活动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以政策支持带动高校戏剧团建设
高校戏剧团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具有一定作用,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因此高校的领导首先应该认识到戏剧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为戏剧社的必要经费支出予以一定的保障,设立高校戏剧基金,成立大学生戏剧节,并对一些优秀的社团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将戏剧带向社会、服务于社会,让学生在高校的支持下,真正发挥出高校戏剧活动的价值。
(二)加强高校戏剧团未来组织管理
虽然我国的高校戏剧活动发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在戏剧团建设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若想真正发挥出戏剧活动的素质教育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一个制度化的管理理念,对戏剧活动做出有效引导,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增添戏剧活动的生命力。[3]其次,高校戏剧团建设应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只有树立寓教于乐、且注重学生素质培养的发展方向,才能在新时期为学生做出新的引导,进而培养出符合时代潮流的素质人才,带领学生运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将高校戏剧团推入新的高峰。
三、结语
高校戏剧活动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未来,高校应给予戏剧活动更多支持,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戏剧素质教育。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希望戏剧活动的开展,对培养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王杰.两个戏剧老人的闲话忆抗大一分校文工团部分戏剧活动[J].中国戏剧,2014(7).
篇7
一、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开创我校团委工作新特色。
1、经过各班班主任、团支部选拔推荐和团委认真严格的考察,在“元旦”节前,纪念“12.9运动”之季,发展了一批新团员。发展新团员工作是学校团委的一个重要工作,发展团员对搞好学校团的工作及学生自身思想的提高、升学等都十分重要。学校团委通过做好计划,入学开始,先后成立了四个团支部。然后以各团支部为单位,发展新团员,共发展新团员44名。
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团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团前教育,严把团员入口关,发展团员走上规范化轨道。近年来,学生人数增多,学生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这要求我们的工作做实、做细,实行分层管理、分级管理。针对这种情况,团委决定实行分年级管理。由团委委员分别负责初中部和高中部各个年级的团支部具体工作。校团委严把新团员入口关,对于想入团的学生,需经个人自荐、班级团支部、班主任层层推荐,经团委审核后被确定为入团积极分子,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合格者填写入团志愿书光荣加入共青团。这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学政治理论、搞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广大团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3、健全团委的规章制度。设立团支部工作计划,明确团委委员、支部委员的工作职责、内容与范围,健全支部常规工作,深化团建创新工作,促进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发挥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共青团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4、指导团委会、学生会顺利地完成了换届工作,由于初三、高三学生毕业,为保证学生会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在学校范围内公平、公正、公开的举行团委会、学生会部分职务的竞选。经过严格选拔,更多优秀的同学参与到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中来,为学生会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团委会、学生会组织充满活力。九月底,我校新一届团委会、学生会正式成立。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在校团委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紧密围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方针,更好地为广大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切实地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二、积极开展校内、校外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师生生活。
1、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对全体同学的教育引导,由学校团委配合中学部政教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教育意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2、文体活动。组织和协助全校师生和全校各部门,进行“校园吉尼斯”挑战赛,周末接力赛、圣诞节文艺表演等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同庆同乐,构建和谐校园。
3、大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通过观看班班通幻灯片、展览图片等诸多形式,并邀请消防安全专家来校开展消防安全讲座,让全校师生深刻体会到“消防四个基本能力”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三、促进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发挥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共青团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1、配合学生会做好值日生检查工作
为了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养成教育,学生会制定了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中心内容的值日生检查制度,团委配合学生会共同管理此项工作,学生会干部和班团干部负责检查,工作分配到人。通过值日生检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等最基本的文明习惯和道德行为,为学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在各支部中开展帮学活动。要求各支部以自己支部的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教学,努力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班上开展帮学活动。要求能做到一帮一或多帮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狠抓日常活动、促良好习惯养成。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利用秋游活动为契机,开展出行文明用语活动,在社会上宣传英华知识。取得了良好积极地影响。同时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睁大眼睛找美”活动,从多方面促进了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能力和意图,促进了校园的和谐发展。加大校园文明监督岗的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全校学生的行为,使同学们的自律、自治能力得以加强,逐步使全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各班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
4、期末阶段,团委认真考核了各团支部的工作情况,对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员进行了评估、表彰和奖励。
四、2010年的团委有开展成功的工作,但也在工作中存在了一些问题:
1、教工团支部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历城团区委领导来我校检查工作的过程别提到了教工团支部的问题。由于学校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教师年龄普遍超龄等原因,导致了教师团支部各项工作的滞后。
篇8
在全球化进一步深化推进的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淡化,双方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性愈加突出和明显。在该背景下,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就越发严格,由此艺术教育也越发得到重视和关注。艺术教育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情感、创造力和培养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丰富对学生美和艺术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为突出和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中,艺术社团一直是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和熏陶的重要载体。艺术社团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影响对大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同时也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成效以及对大学生长远的发展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高校内关注艺术类社团的发展,对其进行合理地规划,科学的管理,将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影响。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目标的全面推进以及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艺术教育在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艺术社团作为高校学生自发性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可以较好地弥补高校艺术教育的天然弱性,可以更好地走近每个学生群体中,更深入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文化素质的培养。农科院校作为以传统农林牧副渔等专业为核心的综合性院校,学生大多从事自然科学类专业,因此人文艺术类的素养培养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重视在农科院校中的管理和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艺术社团的作用,更好地推动农科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完善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1 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是农科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
从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趋势看,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里的艺术类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发展艺术兴趣,提升文化修养和素质,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还满足了来自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不同?哟蔚拇笱?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在农科院校内加强对大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和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素质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可以减轻当前大学校园艺术、精神文化缺失的问题,还会带给学生自我展示和兴趣培养的舞台,弥补以往应试教育阶段带来的一些艺术素质薄弱和缺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从社团的有效管理和建设出发,为全方位育人提供一个坚实有效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加强大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和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
由具有相同艺术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建的学生团队即艺术社团,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质以及活动形式的开放性,已成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艺术社团举办的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而且还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此外,艺术社团由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构成,因此可以很好地提升和增加学生个人能力,促进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2 农科院校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现存问题
虽然大学生艺术社团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多数院校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农科院校由于缺乏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软硬件配套设施不足等因素,导致大学生艺术社团在农科院校建设面临着“制度―硬件―队伍”三大困境。
2.1制度困境:社团管理制度缺失,有待健全
在调研了解的五所农科院校中均发现艺术社团没有系统化、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因此大多数艺术社团均处于“自由发挥”的状态。这主要体现在,没有明确的社团成员招募的规则明细、成员的管理制度,以及社团活动的整体规划运行等。
此外,从社团成员的管理从属关系来看,仍存在分工合作不明确的问题。在社团中包括社团干部和普通会员两类学生,但由于学生们对自己的身份和定位不明确,因此经常会有部分社团干部未能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同时,社团内划分为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及合作也较为松散,缺乏整体的核心力。
2.2 硬件困境:活动场所,配套设施不足
与其他兴趣类社团不同的是,艺术社团各类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相对固定的场所,而且很多艺术社团还需要有相配套的器乐设施。但是从目前了解的现状看,绝大多数的社团都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即便有也仅能满足基本开会需要,无法进行日常训练或者排练节目。
同时,由于经费有限,很多社团没有固定的配套器乐设备,大多数都为学生自行携带,因此也给社团学生在某种艺术特长方面的培养带来了局限性。在访谈中也了解到,有不少同学中途退出就是因为自己没有乐器或无法支付高昂的乐器租用费。
2.3队伍困境:社团干部及专业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当前农科院校的社团管理面临的另一个巨大挑战是,社团内的学生干部以及专业师资指导力量的不足。
2.3.1 社团学生干部方面 艺术社团的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大一刚加入的时候,学生兴趣最浓、积极性最高。但是到了大二,选择是否留任的时候,很多人对社团失去了新鲜感,甚至觉得该体验的都体验过了,因此就会放弃留任,有些即便留任了,也没有太大的兴致将社团进行更好的管理创新。这种“留人荒”的现象,基本成了最困扰农科类院校艺术社团建设的问题。
2.3.2 缺乏专业教师队伍指导 与其他社团组织不同,艺术类社团各类活动的开展需要有一定艺术类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现在不少学校的艺术类社团虽然都有一个指导老师,但大多数都是“挂名”,并没有在实际活动开展或者社团管理方面给予专业的指导。很多艺术社团都是因为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最终导致很多活动缺乏专业性而最终变成了学生自娱自乐的活动。
3完善农科院校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端正高校艺术教育态度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在早期以专业性教育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方案不可避免地受专业教育思想的影响。农科院校是以传统农林牧副渔等专业为核心的综合性院校,在人文艺术类的素养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甚至部分高校持有“艺术无用”的观念,从而导致“重农轻文”的教育局面,这不利于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因此,农科院校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的政策,端正轻视艺术教育的守旧思想,重视艺术社团建设和管理,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一方面,高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学生需求开展不同类型的学生艺术社团,与时俱进,并结合农科院校的特色专业优势丰富艺术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提供充足的引导、政策和资源方面的支持,不断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逐渐提升艺术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比例。
3.2健全艺术社团管理制度体系
实现艺术社团的有效管理,需要建立一套针对艺术社团日常运行的规章制度,将人、资金等社团资源的使用规范到具体的条文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另外,还需配有一系列的奖惩机制、考评机制以及监督机制,从而为艺术社团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以高校领导、专家和社团负责部门组成艺术社团管理小组,对艺术社团成立严格把关,注重建团目的和社团发展计划;完善评价体系,综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社内自评,把艺术社团建设纳入学校学生工作评估体系,定期考核社团日常事务管理和活动成效;以考评结果和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为基准,定期对表现优秀的艺术社团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制订对考评不及格的艺术社团和学生的考核机制。加强对艺术社团的监督力度,鼓励学生参与监督,避免活动敷衍、社团人员队伍懒散等现象。
3.3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与投入力度
强化对高校艺术社团的指导,依据艺术社团类型配备一位专业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的指导老师,专门负责思想指导、知识指导、活动指导以及相关事务管理。其中,指导老师需严格审核社团活?樱?保证社团活动质量,避免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社团活动;协助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建议以农业优势学科为依托,发展具有特色的艺术社团活动;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从而实现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各类艺术社团指导老师组成一支专业的指导队伍,对社团整体进行宏观调控,确保艺术社团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对艺术社团的运作资金作出合理计划,根据社团的年度发展计划发放相应的补助资金额度。丰富资金来源渠道,除了校内补助,还可以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出席一些企业公演以及提供有偿的演出来筹集活动资金,从而为开展各类社团活动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另外,根据社团的实际情况,对艺术社团活动配备必要的器具、设备和培训场地等。因此,为实现艺术社团的成效和影响力的最大化,高校应积极给社团提供有力的人才、物质和经济方面的保障。
篇9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不断挖掘学生社团平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利用社团活动的生动灵活和实践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社团活动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性,引导大学生在参与、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单一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二)有利于推进和落实高校素质教育工作
学生社团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推动高校素质教育, 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第一、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为团队贡献自己的智力和行动力,有利于锻炼他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个体化能力。第二、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团队其他成员发生关系,进行协同工作,这一过程可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三、对于社团骨干成员来说,参与社团活动可锻炼管理能力、资源调动能力和决策能力等复合型能力,促进学生领导力的发展。
(三)有利于繁荣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参与学校活动、提升内在涵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传承高校的历史传统以及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高水平、深层次的发展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在长期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财富和氛围的活动形式、物质形态,也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校园文化蕴含的丰富涵义通过学生社团及其活动得到了有效、直观的表达,学生社团及其活动又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了校园文化的深刻涵义,两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不可缺一的辩证关系。
(四)有利于促进和加快学生社会化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不仅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前适应社会角色和社会实践的平台,还发挥了服务社会的作用。首先,参加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定位,从中学习社会技能和规范,理解社会上的一些价值观念,增强学生今后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快社会角色的形成。其次,学生社团的非功利特点和与社会广泛接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社团活动的社会服务功能,学生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接触社会,在奉献才智的过程中大大加速了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二、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社团制度和物质保障尚不完善。
各级主管部门对学生社团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学生社团主体地位缺失,出现了学生社团的自主管理与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不协调的问题,使学生社团缺乏足够的自主性。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大多数学生社团缺少指导教师引导,虽然成立之初一般都聘请了指导教师,但在实际运行中,真正投入时间和精力、发挥指导作用的教师为数不多,指导教师有名无实,学生社团缺乏专业的指导。社团经费和可用资源有限,由于高校对学生社团的资助经费有限,再加上学生社团自筹资金的能力及渠道的缺乏,使学生社团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活动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高校学生社团内部机制的缺失
目前大多数学生社团结构不合理,社团成员构成严重失衡。社团活动形式化、商业化较为严重,活动缺乏策划和持续性,质量偏低。社团在活动开展中活力和创新意识不足,品牌活动不多,直接导致了社团活动质量的下降,减弱社团对学生的吸引力,参与水平教低。
(三)学生社团的发展缺乏持久性
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社团都喜欢追求“轰动”效果,只讲究场面上的轰轰烈烈,而忽视扎扎实实的总结提高,致使学生社团缺乏稳定和持久的发展,使得社团成员没有工作热情,社团的凝聚力很差,学生社团便一撅不振,甚至走向平庸和终结。
三、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重视和领导
学校党委要提高对学生社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对学生社团建设的宏观引导,院系相关部门要合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从而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组织具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的管理格局和体制。
(二)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
解决高校学生社团可用资源有限的问题。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同时,指导学生社团科学有效地使用活动经费,避免浪费,少讲形式多求实效。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给社团指导教师以宽松的工作环境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以此来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学生社团的自身建设
篇10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生记者团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在独立学院特殊的宣传组织架构中,学生记者团作为学校新闻宣传工作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记者团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他们是在校学生,课程学习任务重,人员流动性大,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记者团成员业务工作能力和新闻报道效率,打造一支精干的学生记者队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南方学院学生记者团诞生于2006年,成立以来经不断探索、优化、整合,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较健全的制度机制,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记者,为学院的新闻宣传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一、学生记者团在独立学院新闻宣传工作中的重要性
1.是独立学院新闻宣传队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新闻宣传专职人员极其有限,因市场化运作需要,宣传任务却极重,学生记者团便成为求解上述矛盾的关键所在。如南方学院宣传工作队伍架构为学院党委―院办宣传岗(1名,兼)―部门通讯员(学生记者团)。近2万名师生的学校仅1名同时兼其他工作的宣传岗职员很难兼顾全面,整体水平不高,因此学院官网新闻的采写、院报的策划编写主要依赖学生记者团完成,学生记者成为学校新闻宣传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是促进校园新闻“接地气”不可替代的推动力。学生记者作为学生群体的一分子,他们比专职宣传人员更了解广大学生的所感所思及所需所求,他们是高校宣传工作深入学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能第一时间捕捉校园的最新动态,准确地判断学生感兴趣的新闻素材。这种自下而上采写的新闻更接“地气”,更贴近广大学生的认知需求。
3.为学生记者搭建了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记者团在为新闻宣传工作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为学生记者搭建了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记者团大部分成员来自新闻相关专业,他们在课程中学习了专业基础知识,在校园新闻采写中真刀真枪地实践,还有宣传部门专业老师指导修改,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培养了一批实力过硬的优秀记者。事实证明,南方学院学生记者毕业后进入媒体工作的比例较同级学生多得多,且工作适应期大大缩短。
二、独立学院学生记者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团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学生记者团作为学生因兴趣而自愿组织起来的民间团体,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而记者团干部一年一换届,管理能力、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等参差不齐,这就导致记者团管理水平不高,通常存在机构设置不够科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组织纪律松散的问题,严重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南方学院学生记者团虽然有章程,但章程本身不够科学合理,没有约束力,团队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团长个人的威望和魄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2.新闻采写时间不定,工作安排难度较大。学生记者团成员一般多为大一、大二学生,课程安排紧凑繁忙,参加社团较多,投入宣传工作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而宣传工作本身时间具有不确定性,这就造成很多时间段无学生记者可派的困境,给工作安排带来较大的难度。此外,一般参加记者团的学生集中在文学新闻类专业,课程安排相同,时间无法错开,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协调的难度。
3.业务素质不高,整体宣传工作能力偏低。学生记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社会阅历和经验有限,对新闻事件的研判能力和准确把握能力还相对不足。在采访报道中,看问题比较浅,还不能做到深入分析。同时,受生源层次的影响,与一本、二本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上稍为逊色。在新闻采写中,新闻敏感性不够,写作水平难以跟上等。此外,学生记者一般一年一换届,持续培养的难度大,导致独立学院记者团整体业务素质不高。
4.激励制度不健全,学生记者积极性不高。独立学院的宣传工作较多地依靠学生记者完成,任务重、要求高且时间不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且由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很多新闻采访设备都跟不上,靠学生自己买或借,给学生记者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很多学校的激励制度不健全,不足以调动学生记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由于宣传工作本身的特殊性,一般记者分批独自完成活动,集体性活动较少,如果不注重团队建设,难免出现凝聚力不足、缺乏归属感的现象。
三、独立学院学生记者团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1.明确性质和宗旨,章程制度是立身之本。章程制度是一个学生团体最核心的东西,依靠章程制度,可使管理合理,有章可循,同时也可做到以理服人、按章处事。比如,南方学院院学生记者团章程里面就对记者团的性质、宗旨和职能等内容作了规定:记者团是由学院批准成立、受学院办公室领导、由团长负责的一级学生组织;学生记者团以“追踪新闻热点、传递校园时讯、引导校内舆论、服务现代青年”为宗旨,其职能为:对内贯彻本团宗旨,对外广泛学习交流。
2.部门负责人竞聘上岗、学生记者严进宽出。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是一个社团的主心骨,因此,记者团干部的选举显得尤为重要。南方学院记者团部门负责人采取竞聘上岗的原则,通过报名参加系列的竞聘环节,筛选出一批有担当、有经验、有能力的同学担任负责人。在选举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其业务素质,还要考查其管理能力,不仅要注重过去做出的成绩,还要考察其当选后的工作思路。
学生记者的纳新工作尤为重要,很多学校宽进的经验表明,招录过程中把关不细不严,将直接导致刚入团的新鲜劲过后,人员流失严重,工作积极性大幅度降低。因此,应通过严格选拔招录一批可用的学生记者,采用“报名、笔试、面试、考核”的流水线操作,旨在提高记者团工作水平和效率,同时尽量保证每一个时段都有学生记者是没课的。
3.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建立学生记者立体化培养体系。在把好学生记者选拔关的基础上,搭建学生记者立体化培养体系,对于提高学生记者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尤其重要。南方学院学生记者团历来注重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培训方面总结出一些经验:一是定期邀请校外知名文字及摄影记者来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讲座,如“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校园新闻摄影漫谈”等,以其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促使学生立志当一名优秀新闻人的热情和决心;二是积极主动加强与兄弟高校记者团的联系,通过联谊会、考察交流等形式,取长补短、力促发展;三是充分整合利用校内资源,完善内部培训和管理机制。如坚持例会评报制度,落实新老记者的结对帮带把好换届关,邀请校内知名新闻专业课老师为记者团开设校园新闻知识课程等。
4.建立完善多元化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记者的新闻理想和热情。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有利于长久地保持学生记者的新闻理想和热情。如定期对学生记者的工作进行总结表彰,颁发荣誉证明并适当给予物质奖励,从而提高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新闻类比赛,并对其进行悉心指导,激发记者们的荣誉感、成就感;对学生记者在学校宣传平台上发表的稿件进行署名并给予相应的稿费,同时可会同学生管理部门将其纳入综合考评,多方激励引导记者团由兴趣社团走向职场训练营。最后,提高设备配置、注重团队建设是较好的措施和方法。
总之,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记者团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独立学院新闻宣传中的生力军作用,值得每一位独立学院新闻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洁.高校宣传工作中学生记者团的培养与发展.网络财富,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