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0-20 17:3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大学生精神健康标准:评估心理健康水平通常有四项标准:这些标准与实验有关,即根据情感和心理健康研究人员的个人经验评估其健康的标准;基于大多数正常社会的社会适应标准决定了一个人是否适应了自然和心理条件。
2 .智力治理的统计标准,通过衡量大量正常心理特征来获得标准,将心理学与常识进行比较;这是你的行为。在以前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一种自然状态。
大学生的心理过程:人类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和个人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个人心理学包括个人倾向。在生活中,随着年龄的推移,心理过程变得不同。作为一个特定年龄和环境类别的社会群体,大学生是一个具体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关于记忆、思考和想象力。根据这些特点,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大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支柱和希望。它的健康发展与国家繁荣、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我是一个水瓶男,拥有坚强,持久,真诚和乐观的特质,我相信人性是善良的,追求其意义并具有增长和发展的潜力,这使我无论如何我有能力不断学习这本书,真诚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并从各种思考中找到积极的信息。同时,我必须不断提高为他人服务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和素质-我需要能够承担更多的生活责任,我需要更加关心家人,我需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得计划要越来越明确。我必须更加相信自己,尤其是我需要加强的专业素养中的“价值中立”。我深知道德标准,受教育程度等会影响我对生活的理解,生活感受和经验,尽管它们经常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我仍然希望我足够坚强。我可以最小化这一些功能的限制。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说对面部表情和自尊心的傲慢自大,他们常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常常发现自己不愉快,天生就是自信和执着。它看起来硬朗而无动于衷,但它的内心却是孤独,脆弱和精致的。面对任何困难的情况,他都不会屈服于头,始终如一地克服困难和障碍。而且我仍然有严重的危机感,我将继续以此为动力。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很慷慨,我周围的朋友很少看到他们在乎的东西,我喜欢表现出我独特的宽容,尊重和尊重同学。
篇2
关键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问题;对策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学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领域及。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强对其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从而实现中小学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如何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成为当代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正确健康的心理可以有利于中小学学生形成聊好的品德。中小学的对是非的界限不明确,对道德层面缺乏基本的认知,以自我为中心,道德认知盲目。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对是非观念的明确,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心理健康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从而有利于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心理素质作为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中小学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从而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也在不断前进,教育体制改革中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改革的重中之重,强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表现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新工程[1]。
(三)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
心理健康作为人才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对人才的选拔过程中处于第一地位,大量的事实证明,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人才,都是以个人的心理健康为优先条件。中小学学生正处于其自身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日益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解决其存在心理问题,促进中小学学生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还是以上课为主,途径上存在单一性的弊端。部分学校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上建设不完善,难以形成全方位、系统性、多层次的健康教育系统[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需要财政支持、设备配套、师资水平等等多方面的融合,但是这些在短时间内难以健全。同时由于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和长效的沟通机制,导致双方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把心理教育责任推给学校,而忽视了自身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的最大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心理健康老师作为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必须具有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但是目前,部分中小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缺乏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培训,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大多实在优秀的教师骨干中选出来的,心理教育知识的培训时间短,导致教师的心理教育专业技能不到位。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单一,教育方法僵硬
现阶段,部分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以上课方式为主,具有单一性,在课堂上的讲课形式主要是学生讨论、教师授课等,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力度,导致中小学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刻。某些中小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做学生的考试课,这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和体会。作为考试科目,这无疑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会产生厌学的负面情绪,最后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生活学校中的渗透力不足,没有与教师工作、班级活动、课外活动等有机结合,缺乏实践性。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投入,
首先中小学校要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力度,学校应该应聘专门从事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的主要教育人才,让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涌入教育事业中来。对在校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于培训后的优秀教师,让他们转换岗位,从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中小学可以聘请高校的相关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人才,来学校做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讲座、报告,并且对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决策者,应该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以学校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心理教育管理机构,学校要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能力,提高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并由专门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专业定期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成立专门的研讨机构,学校根据中小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和最终的教育目标,将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落实到位[3]。同时,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运行机制,家长也要明确职责,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形成一种和谐的家庭和学校双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三)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针对全校学生,中小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教师讲课、学生讨论、课外活动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健康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使其的心理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通过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保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四)学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理解
我国的教育方向是以素质教育为主,一次,中小学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将教学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从而提高其心理素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校教师要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加深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学校领导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措施,在思想上做到根本转变。
总结:综上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强新时期人才建设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论述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发现目前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教育系统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教育途径单一和方法僵化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健全教育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育途径和学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加深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理解的对策,目的在于不断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有效、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建军.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1,33:87.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小学生教育;问题与对策
1.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有近30年的历史,回顾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引导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所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在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因而应在正确认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2.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1)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清。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只是一味追求升学率,所以很多学校领导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校仅仅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的工作,而不能全面地掌握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摆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甚至有的学校或机构根本就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
(2)缺乏专业的教师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和教育。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由团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这些教师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在工作中,不能自觉运用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沦为空泛的说教,缺乏科学性的指导。
(3)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偏重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很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方面的发展重视不足,有的家庭生活中,仅仅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方面,在他们物质生活上给予支持与帮助,却极大地忽略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两大因素,即生理和心理。
(4)心理教学理论系统庞杂,没有自己特色的材。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材及教师用书层出不穷。但也存在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不一致的现象。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心理学理论的时候,忽略了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也没有考虑到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问题。因而不能做到因地制宜。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对策
(1)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学校应该快速实现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重视并努力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者转变教育观念,在源头上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政策和措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前,解决师资匮乏的有效途径就是挑选一批素质好、责任心强、热心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3)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我们应该确立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基础上,引导家庭开展心理教育,通过与家庭之间建立长期的联系与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同时,社会也会大力配合与支持学校的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让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形成一种合力,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4)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撰写有特色的教材。学校必须建立一个以学校领导为首的心理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综合体系,实现多个部门相互合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形成向心力和执行力,力争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能够茁壮成长的基础,因而正确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所以,要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参与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达到综合性、科学性与教育性为一体,使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序健康地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康井泉,刘 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几项策略[J].北京教育,2012(02).
[2]王维平,车军社,孙福兵,等.山西省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7(07).
[3]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11(07).
篇4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一、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
高中这一阶段学生压力较大,很多学生面对自己的未来也表现得比较迷茫,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班主任通过班会或者举行各项活动的形式,通过实际生活或者案例,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不同心理,提出相的方案,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这样一来,既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也能让学生抓紧科目学习的同时也能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了基本的心理健康保健意识,学生在面对困境、压力和迷茫,可以自我调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需要积极发挥班主任作为学生群体的带领人作用。由于目前我国高中学校的班级结构设置为每个班级配一名班主任,班主任负责这个班级内部所有的大小事宜。而班主任作为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者,通过建立以班主任为带头的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极大程度地提升高中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程度,形成更为科学和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积极态度。在这样的前提下,班主任通过加强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和辅导工作的深入性,能够为后续学校整体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促进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后,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更为高效,也更加深刻。
(三)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管理。
高中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而已,高中班主任还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及心灵的领路人。高中班主任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困境、压力和难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如此,师生双方都更能够理解彼此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也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一)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工作得不到落实。
班主任面对学校、家长等种种压力,往往把教学看得很重要,各个学校还是难以改变传统的观念,他们始终秉着:“教学成绩对学校和自身名誉影响甚大”“升学率才是根本”这一落后理念,忽视了教育工作的进行。还有很多班主任高举心理健康教育的旗帜,呼吁要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工作总是落实不到实处,这对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很不利。
(二)班主任的实际教育工作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缺乏,班主任是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的首席地位,自身缺乏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谈何教育学生?其次班主任缺乏对自身工作的认识,班主任本身就不同于其他教师,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教育,有着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任务,在高谈“教学成绩就是硬道理”这一环境下,班主任忽视了身兼学生心理教育的工作,这两点是班主任工作得不到有效提高的主要原因。
三、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方法
(一)高中班主任注意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1.认识和明确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
高中班主任不同于其他教师,不但具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执行者,班主任首先要明确对这一方面的认识,另外,班主任工作比较繁重。因此学校在要求班主任完成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提高教学成绩的同时,还要向明确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深化班主任的教育意识,班主任工作要得到校方的全面支持和重视,校方可针对这一方面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监督,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
2. 关注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
首先,班主任自身应该学会自我调节。班主任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确保自己处于健康水平,并调试到最佳状态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高中班主任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保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科学有序展开。最后,学校领导应该关注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学校所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使教学活动有效展开,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高中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高中班主任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要能够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方法与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以维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固然应该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学习成绩上,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打击,在学习的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三)提高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首先,从高中班主任层面,使其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提高其开展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鼓励班主任积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不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在帮助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最后,学校要经常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及培训,也可以适当对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班主任给予肯定和奖励,在帮助高中班主任提升内在动力的同时增加外部刺激,提高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高中的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主体,首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最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以便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凌世Z.浅谈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5(12):56-57.
[2]张丽.浅谈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时代,2014(14):223.
篇5
人的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 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
2 人际关系不协调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
3 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得多优点看得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
4 独立意识增强
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5 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 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初中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 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对孩子起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学生的心灵情感不健康。
3 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对教育产生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诱惑使某些青少年蜕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重视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依据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的规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心理教育课程化
初一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3)针对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2 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2)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3)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4 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2)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3)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坚强品德;(4)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5)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篇6
【关键词】留级生;心理教育;重要性
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感觉大学的学习气氛比较不如高中时候浓厚,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便渐渐的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致使出现留级的情况。而这一部分学生在进入新的班级之后,总是感觉自卑,不愿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形成自闭的性格,往往很难融入新的班级之中。正是由于这种问题的存在,大学留级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此留级生的心理特征入手,分析一下针对大学留级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
一、留级生的心理特征
(一)留级生形成的原因
大学的考核制度一般都是以每年的期末考试作为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而大多数的留级生就是因为不能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学分,需要对课程进行重修。这类学生往往都是要跟随下一级的学生进行学习。而留级生形成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有老师和学校得责任。学生自身不能很好的完成角色的转化,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必要的自制力。任课教师的讲授方式过于学术化,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过分的大规模招生,对学生疏于管理,再加上考核制度本身的弊端。致使高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级生。
(二)留级生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本身是经过高考选的优等生,一进入大学就出现了挂科,甚至留级的情况,在他们的心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致使很多的学生难以接受。留级生要跟随下一级的同学一起学习和生活,要离开熟悉的班级和同学,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而且,很多学生化解挫折与心理紧张的能力较弱,在学习成绩挫折和心理压力面前,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产生自卑心理。还有就是留级带来的经济负担,也是造成一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留级生一般都没有自己的目标,在大学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气息的感染,最终致使对学业分心,造成留级的后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俗话说内因决定外因,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往往产生于其内心的暗示。所以对大学生,特别是留级生的教育也要从其内在入手。心理健康教育是塑造大学生优秀品德的先决条件,这样就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意义重大。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帮助大学留级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促使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完善从而培养其高尚道德情操同时提高心理免疫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留级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从引导其有良好的心理入手,只有拥有健全的心理,才能谈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学习。此外,我们还应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之间能够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还要从心理教育入手,多鼓励留级生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更容易激发学习的热情,也就更容易学习。反之,如果长期处在自卑、自闭的不良环境之中则更容易自暴自弃,使其丧失学习热情产生厌学情绪,往往学习效果不佳。由此可见拥有健康的心理也可以促进大学生学习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使留级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帮助他们克服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让他们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最终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
三、拥有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从学校到社会的过度期,在这个阶段中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面对社会的必备条件。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个性的形成和思想品德的训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大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提升了高校教学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心态来接受,而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它可以使大学留级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又帮助大学留级生树立适当的奋斗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对思想政治课的人之提升一个档次,将理论内化为个人素质,这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且大学期是人生的重要探索期,我们要增强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理解,开始形成自己的一整套价值体系和新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对留级生所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在迷茫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并让他们感觉到自身价值的意义,以便使他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实现人生的价值。开展对留级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提高其综合素质,让他们了解排压、减压的方法,更好的放松的自己的心理,同时具备对社会现象的认知能力,正确看待留级事件,使其摆脱心理负担,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对大学留级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而且针对大学留级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不应该排斥,更不应将其边缘化。应该悉心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更好的完成学业。重视和加强对留级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得责任,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留级生,还应扩展到广大的在校生。随着教育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相信我们大学一定会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齐慧颖,任翠香.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0(11)
[2]闫静茹.留级生的教育策略[J].吉林教育,2010(06)
[3]赵志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0(05)
篇7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疾病预防;现状
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位置,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社会应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教育与医疗卫生相结合的有效战略研究。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心理教育的实际经验,对心理健康的实际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评估,逐渐研究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有效推动了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发展。
1现阶段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现状分析
1.1关于心理健康的舆论宣传过多,行动力较差
现阶段,从中央的相关机构到地方教育部门,多样化的教育书刊无不在加大力度宣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些中小学也在不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但是,一些中小学在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一些西北偏远地区,对心理健康的开展往往只注重其形式,不能将之落实,口号大于行动,实效少于虚名。很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是有很多原因的,既有教育思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又有医疗卫生行业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以及研究不足,并且具体医疗防控中心的工作相对不够完善,使得教育与医疗之间不能做到有效的融合,进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得不够完善[1]。
1.2心理健康理论研究较多,实践方法较少
现阶段,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已经逐渐成为心理学以及医学的重点内容,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以及心理医疗卫生相关书籍不断的涌现出来。但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文章相对较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法策略反而相对于较少,使得在读者观看以后常常无从下手,不知道以何种方法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这是严重制约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因素。例如,一些健康教育的文章,常常涵盖了呼吸道健康、消化道传染病健康、吸烟问题、免疫预防、艾滋病等与医学有关宣传的健康教育,人们在观看过程中缺失正确的认识,以为心理健康的宣传只要做到位,真正做到与否不重要。在这一层面上,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及学者应该承担起相应的治疗义务与教育责任。社会以及人们常常对大学机构、医疗防护中心、科研究中心等机构部门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以及学者报以厚望,希望他们能研究出一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发表一些中小学健康教育发展的创新著作。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疾病预防机构以及教育部门的研究作品与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现状不相符合,使得可实际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相对较少[2]。
1.3心理健康提倡建议较多,强制实施少
即使我国的疾病预防机构与教育部门已经联手针对现阶段青少年的实际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效地强化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强化我国青少年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3]。但是,这些已经颁布的明文制度并没有引起社会关爱中小学生协会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教育以及医疗部门对于下发文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常常不当做是一项必须发展的任务,可以不用做出任何的检查以及监督。因此,社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仍然放在如何强化中小学生成绩以及发展方面,使得心理健康落实力度不够,教育机构与疾病预防中心的配合也相对减弱。
2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深入社会与学校的思想教育中,得到社会及家长的广泛关注,但是就宏观的角度来说,不论是疾病控制中心、中小学、家长或者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对心理教育认识上的缺失仍然是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大阻碍。社会上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心理健康的实施完全只限于一种形式化,对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然不到位。因此,应有效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以及实施力度,教育部门联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开设健康教育课堂,讲解突发卫生事件及卫生应急处理,进行应急演练、疏导学生恐慌心理等,促进家庭、社会、学校对心理健康开展重要性的认识,进而从自身出发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2强化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疾病预防系统中起步相对较晚,一些地方的发展较不完善。但是时代的发展推动社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步伐。面对这种状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应该进一步得到有效落实[4]。从一个层面而言,在理论上应该与实践进行有效的整合。现阶段,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以及文章多为理论化,学术性较强。因此,在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入手,也就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中得出一些具有科学性、合理的、有价值的理论;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进行有效总结,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活动,鼓励中小学生能够积极的解决一些心理疾病。例如,一些学生患有较为严重的抑郁症,医疗工作人员应该与学生的老师、家长及时的沟通,根据一些心理学的治疗理论并加以落实,逐渐带领学生走出抑郁症的阴霾。总而言之,现阶段的书籍很少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通常情况下都缺少一定的实践性,这样一来就需要广大心理疾病研究学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以及研究,使得其对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度剖析以及研究,进而有效的提取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5]。
2.3积极的开展心理讲座课程
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疾病控制中心应与教育部门进行联合开展一些心理学的基本课程以及相关的心理讲座,完善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的活动教育中,并且创设出较为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得学生能在健康愉快的氛围下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强化以及不断调整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充分了解到心理疾病的严重性,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鼓励学生在疾病的预防控制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而进一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的排除以及心理疾病的治疗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中小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心理健康保健系统进一步得到完善[6]。
3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采用多元化的治疗手段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合理的监管以及适当的调控,结合了心理学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从卫生医疗管理的角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究。现阶段,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与不足,一些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都需要医疗卫生与教育部门进行解决,心理健康宣传以及心理治疗是相当重要的途径之一。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起具有本土元素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强化我国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的更好发展。
作者:邢丽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妮,张勤,张玉媛,等.蚌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2):231-234.
[2]范婷琳,王子友.椒江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5(5):512-513,516.
[3]王平,于茂河,柳忠泉,等.青年学生男男者心理健康及其与童年家庭环境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4):523-526.
[4]赵雪,谢华.中小学女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2):37-39.
篇8
一、提高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带来的价值观念、思想理论界的反思乃至人们日常生活诸多变化,都要求每个人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而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大。他们对某些变化感到迷惑不解,难以适应。社会责任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所带来的压力,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都会使学生焦虑不安和心理压力过于沉重而出现心理上的失调,造成心理障碍。校园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如学习负担加重,课余生活单调,学习目的的迷茫等,都使有些学生觉得压抑、烦躁、学习兴趣减低、生活缺乏乐趣。当前许多农村学校因为兼并,实行寄宿制,大都采用封闭式管理,重智育,轻德育、体育和劳动的现象还是很明显的。师生常常泡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努力加强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只顾讲好课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心理成长方面的因素。要把此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德育工作的有力开展,使思想教育工作卓有成效。
二、加大投入,领导重视,组织落实
健康教育的开展领导重视是关键,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条件,是完成学业,胜任今后工作的重要前提。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组织落实到位,把心理咨询和学校“育人”这个根本宗旨联系在一起,这是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和培养合格人才的有效举措。就当前学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而言,首先应在原“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基础上,实行定场地、定时间、定教材、定指导教师、定评估办法的“五定”政策,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德育的各环节,形成德育带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促德育的良性循环。其次是投入资金购置一定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和电教设施,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教室或展室以及外部实践活动场所。
三、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品质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说:“我们注重身体健康,故研究心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则必须注重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就是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措施培养健康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灵活的适应能力,使心理活动功能状态达到较高的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主要的承担者是教师,心理卫生学家认为,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起他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方法更为重要。因此,中小学教师要在实践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道德素质修养。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担当起中小学生“心理保健医”的角色。一个教育单位,要经常开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的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工作者及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品质。
四、加强对学生心理卫生健康的教育与宣传,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事实上许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但并没有引起学校、学生、社会的重视,学生也不知道前去咨询。主要是宣传引导不够。有的学生害怕去心理门诊,怕被别人议论。因此,要广泛宣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通过开设一些心理辅导课,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教育,分析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让学生掌握怎样战胜挫折的方法。还可开设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讲座及其它有关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举办心理卫生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篇9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仍较低,且社会经验和心智能力仍不足,当其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时,极容易形成思想价值的混乱,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出现较大偏差,从而导致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出现严重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够了解自身的价值和社会属性,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获得健康的身心状况,获得人格的健全和心智的成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获得心理的抚慰和治疗,拥有健康的心理条件[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则能够使得学生获得心理精神困境的解脱,实现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改善和提升。
2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峻,需要得到院校的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首先,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人生阅历较少,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困惑,且在不同价值观的影响下,使得思想价值出现偏差,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学生不得不面对来自社会、家长和自身的巨大压力,在学习和将来就业问题存在较大的困惑,导致其出现严重的消极悲观心理,且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的情绪,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由于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问题上重视程度不够,只能够保证正常的文化教育,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2]。学生得不到正确的指引和有效的引导,使得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不易得到有效改善。
3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为有效改善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首先,就应当提高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当中普遍忽视的问题,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改善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具体的办法和措施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院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常规的教育工作当中,并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院校应当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多种教育活动。教师在教育当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和问题的疏通解决[3]。
3.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要想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应当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活动,通过教师、寝室、宿管和班委的有效配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方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采取针对性且有效性的心理教育和指导。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可通过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的形式,并结合教师、班委、宿管等的沟通和调查,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院校可根据这一档案,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和教育活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3.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应当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首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常规的教育体系当中。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当前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4]。应当为学生普及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接受教育和引导。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预防心理疾病问题的出现。其次,应当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提供丰富的心理健康咨询渠道,让学生能够选择最佳的咨询方式,获得有效的心理沟通和引导,将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倾诉,以得到心理教师的疏导和安慰,获得心理健康治疗。
4结语
篇10
心理健康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审视目前实际,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尝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高职院校及有关部门都充分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积极寻求有效方法努力开展这一工作。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科学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者的目的具有内在一致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准确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1.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心理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重点在于提高人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人是具有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性的具体而复杂的活生生的人,人的行为不仅受思想、立场、观点的支配,还要受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以他们的心理特征与规律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绩效取决于学生个体心理素质健康与否,取决于道德观、价值观内化的程度,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成功地与他人交往,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中许多问题,采用心理教育的方法更合适。如果对一位患焦虑症的学生只是批评他组织纪律不强,不仅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反而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善于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用心理学的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他们的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突破口,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反映了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一直非常重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一个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在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没有问题,而且在心理上也应是健康的。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关注高职院校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活、如何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潜能的教育。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同周围人们的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同异性的关系,勇敢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善于调整情绪状态,革除不良习惯,学会选择职业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高职院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合理扩展与延伸,它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高职院校学生生活,更加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和人格完善。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
思想属于理性认识,思想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而且是高层次部分。而心理则既包括理性也包括感性。思想属于意识层次,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等在各种意识中占主导地位,而心理既包括意识也包括无意识。思想的形成是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等多次的反复最终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心理过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跨越这一心理历程,确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不论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还是高尚思想的养成,都是人的知、情、意、需要、动机、性格等诸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而只有从人的心理入手,才能掌握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2.心理包含思想观念,思想观念属于心理范畴
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服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思想观念和心理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思想对心理起决定性的作用,支配着心理活动的方向;另一方面,心理对思想起反作用,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心理优化的功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些观念又反过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而心理健康教育能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使人们的心理素质得以提升,思想积极向上。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鉴于此,笔者认为,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在具体教育目标、教育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两者不能相互代替,但是在总目标上两者是一致的,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在于通过对思想或心理的重塑促进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一方面,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个体心理的发展方向要受到主体思想的支配;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思想道德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都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两者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一致性,可以相互融通和借鉴,相互补充和完善。这种密切的关系说明两者在内容上不是彼此对立和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这些都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1.努力营造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联系学生,多跟他们交谈。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设法化解学生的矛盾,帮助学生解释疑惑,缓解其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组织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日(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知识竞赛,开办网上心理健康栏目,并发挥高职院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和校园网络的作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环境。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研究学生的心理入手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6~20岁之间,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是人的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个性品质形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最高峰,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烈、接受新事物最快的黄金时期。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网络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减少,人们的心理负担加重,心理不平衡加剧。而当代中国高职学院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亟须疏导和调节。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3.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思想政治课堂
要全面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规律,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一方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教学案例、实践活动、行为训练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不同的心理矛盾,把心理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之中,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在线交流、网上答疑解惑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合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需要。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入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加以分析,重点把握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进而再着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4.构筑融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网络教育体系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带有一定的隐私性,很多学生不愿公开自己的心理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着心理问题,因此尽管各个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这种面对面的工作方式,使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真正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仍然不能切实得到解决。而计算机网络具有一定虚拟性、自由性和隐蔽性。能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们直接而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抑郁和苦闷,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寻求心理的释放和依赖,并可以随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直接对话,沟通思想。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状况,并可以利用网络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进行动态分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通过分析研究,对症下药,及时引导,沟通化解。利用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变成平等信任的网络教育形式。不仅高职院校的学生们乐于接受,而且还增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心理教育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之一,是缺乏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心理专业知识的教师。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对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工作应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目前高职院校较理想的师资配备应由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组成。思想政治课教师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担负着授业尤其是传道、解惑的重要作用。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辅导员在实际生活中与学生接触频繁,联系密切,比较容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正确把握并教育,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高职院校也应加大教育投入,通过各种心理培训和辅导,使广大教师尽快掌握相应的心理知识,更好地开展工作。
总之,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劲活力,而且可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中有效途径和方法论的欠缺和不足状态。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种教育不但要从理论上加深理解、加强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要注意避免出现心理问题德育化或德育问题心理化倾向,积极寻求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提高两者结合的有效性,努力开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秀英.刍议心理学教学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4(3).
[2]伍秋林.浅谈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教师,2008,(10).
[3]郭汉军.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新疆大学学报,2008,36(5).
[4]王安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论析[D].山东大学.
- 上一篇:酒与文学艺术
- 下一篇:影响劳动力价格的因素